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下岗创业故事分享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定会倍懂珍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下岗创业故事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下岗工人的诚信创业故事

十多年前,28岁的他下岗了。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从配送站开始做起,诚信创业,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之后他涉足建筑行业,为保证工程质量,不惜亲手砸掉已经完工的楼梯栏杆。为给工人发工资,即便项目赔了钱,他也会多方借钱准时发放工资。他叫杨光君,现任山东汶上现代兴仓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汶上县第五建筑公司总经理。创业十几年来,杨光君坚持以一颗赤诚的心来面对自己的事业,把诚实守信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体现在行动上。

下岗后再创业 赔钱也要准时发工资

28岁下岗,30岁重新起航开始创业。起初,杨光君经营的配货站经常接到紧急送货的任务,客户的一个电话对他而言就是一个承诺,有时他需要风里雨里走上数百里,为的是不耽误客户的生产需要。久而久之,杨光君的口碑越来越好,配货站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2006年10月,他创办了自己的物流城,从此他的生意走向了正轨。

2008年,杨光君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他招募了几个邻村的伙伴承包建筑项目,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第一个项目就赔了。“第一个项目是给我们当地房产开发商做项目外墙保温,虽然我们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但对方一分工钱都没给,白干了半年。自己赚不到钱可以,但我不能对不起跟着我打拼的兄弟们。”虽然没拿到房产开发商的工钱,但为了给大伙发工资,杨光君回到老家,多方筹款,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块钱,这才给跟着自己干活的工人发了工资,挺过了这一关。

2008年11月,杨光君接手汶上县第五建筑公司任总经理。当时企业连年亏损,业务规模严重萎缩,员工发工资都异常艰难。面对这个烂摊子,杨光君没有气馁。刚上任,他便带领施工队奔赴汶上县寅寺镇刘楼村、石西村进行旧村改造工作。他和工人们一起冒着高温酷暑,克服蚊虫叮咬等多重困难,连续奋战,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1300套住房施工任务。两个村的村民得以顺利搬迁,大家纷纷为杨光君和施工队伍的效率点赞。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小时候家庭贫困,老人们没有很大的文化,但经常把‘好人有好报’‘做人要有良心’的话挂在嘴上。人要讲诚信,要有责任感,这些观念早已深深扎根在心里。”十几年来,为了一个又一个“承诺”,杨光君拼尽全力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一锤子砸掉不合格产品 诚信赢来长足发展

“企业要想赢得好口碑,就必须踏踏实实经营,认认真真生产。虽然建筑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我们凭诚信安身立命,建造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建筑产品。”杨光君向记者介绍,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诚信都是他不可动摇的底线,更何况建筑产品与普通产品不同,它关乎着社会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要确保工程质量。

接管建筑企业后,杨光君就把抓信誉放在首位,隔三差五就去工地检查施工质量。在每项工程施工中,他都坚持制定高水平质量标准,做出每道工序的质量样板。

有一次,他在检查中发现已经完工的楼梯栏杆有问题,而这个问题连甲方都认为微不足道。但追求精益求精、一心想打造诚信企业的杨光君,毫不犹豫地抡起大锤将楼梯栏杆砸掉,责令现场施工人员重新绑扎。杨光君这一大锤虽然给自己带来了经济损失,但却赢来了生意伙伴的信赖和认可。

杨光君认为,不能容忍工程质量存在瑕疵,这是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机制,也是区分合格产品与优质工程的检验标志。他认为,按照规定做事,只能是尽了一般化的责任,而严格要求,才能打造“金字招牌”,才是真正的诚信。

久而久之,靠着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杨光君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这也让企业实现了长足发展。2016年汶上县第五建筑公司年产值就达1.15亿元,上交税金660余万元。

在杨光君看来,企业发展壮大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他很早便有了“财富来自社会,理应回报社会”的想法。因此,他也尽力去回报社会、帮助弱势群众。多年来,怀着一颗反哺之心,杨光君累计捐款捐物达200多万元。

因为重守承诺,杨光君不但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还赢得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今,他的事业开始向集团化发展,经营范围涉及更多行业,固定资产达2亿多元,年上缴利税过千万元。“诚信伴我一路走来,让我赢得了朋友,收获了事业。现在,诚信不但是我的人生理念,更是我的社会责任!”

一个下岗女工的创业故事

听说么学红的故事,缘于在太平区高德街道西城社区的一次采访,社区主任告诉记者,在西城社区有一位敢闯敢拼、执着顽强的奇女子,一个城里的下岗女工,到农村包地种树,如今她已成为那片“绿色银行”的女当家,她的创业故事足以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4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么学红创业掘金的地方——阜蒙县于寺镇八里卜村的一片生机盎然的林地。

见到么学红,果然如社区主任所言,她快人快语,性格爽朗泼辣,浑身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当我们交谈的时候,她的脸上写满自信,还有成功的喜悦。

自强自立,做命运的主人

38岁的么学红说,10多年前自己下岗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的她,一毕业就到海州矿交换台工作。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子刚毕业就捧上了“铁饭碗”,真是令人羡慕。然而,天有不测风雨,1995年,企业正式宣布破产,此时的么学红感到万般的失落与无奈,前方的路在哪里,她陷入了痛苦的思忖之中。

不服输的么学红,不甘心闲在家中无所事事,决心靠创业改变命运。她做过服装生意,还摆过摊卖过菜……但是几年闯下来,她始终也没有找到一条成功的道路。么学红想,树挪死,人挪活,我就不信没有自己的路!换一种思路,就是换一种活法。城市无路可走,去农村搞种养,也许是一种出路。于是,2001年,她说服了亲友,大胆承包了阜蒙县于寺镇八里卜村的200亩林地,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难忘最初的“帐篷岁月”

到农村创业,想法虽好,但谈何容易?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么学红,对农村的一切都感到十分陌生。特别是提起那段“帐篷岁月”,么学红每次都是眼泪围着眼圈转。2001年6月,么学红和丈夫带着帐篷,正式“驻扎”在林地。当时,除了一大片树林和他们作伴,周围十几里内一个人影都没有。到了晚上,风穿过树林发出呜呜的响声,仿佛狼群的呼嚎,令人毛骨悚然。荒郊野地,没有水电,么学红就买来汽灯照明,每天早晨起来,整个脸被熏的黑黑的。最难熬的是下雨天,雨天对林地来说,是绝好的滋补品,但对住帐篷点汽灯的么学红,实在是种考验。有时候累了一天刚刚入睡,睡梦中觉得浑身冰凉,醒来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被雨浸透了,地面上也流出一道道泥沟。眼看着雨越来越大,么学红和丈夫把洗脸的盆、喝水的杯子和所有能盛水的容器都派上用场,整整抗了一夜的“洪”。快天亮时,雨稍小了些,可此时么学红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酸楚和委屈,她一下子坐在床上,创业的艰辛和对家人的思念一齐涌上心头,接着泪水伴着雨水和汗水滂沱而下。哭归哭,但打退堂鼓可不是么学红的脾气。第二天,么学红照样早起,和请来的技术人员们一起打井找水源,盖房子。饿了,垒几块石头支一个锅,大家一起煮面条吃。三个月下来,水井打出了水,林地边也盖起了一间不算大,却能遮风避雨的砖房。么学红却累瘦了,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连亲朋好友都不敢认了。

勇闯难关,苦尽甘来

么学红的创业之路似乎并不平坦。2002年,秋天临近,这是树木最为繁茂的季节。远远望去,近200亩的林地里一片郁郁葱葱,一排排杨树挺拔茂盛。么学红象往常一样在林子里巡查,这时,她竟意外地发现,在林地西南角几棵杨树的叶子已经泛黄,有的部分脱落。么学红意识到可能是遭遇了虫害,于是,她立即请来技术人员对树进行对症下药。经过及时“诊治”,整片林子避免了一场虫害,么学红也松了一口气。

时光总是在人感觉最忙碌的时候,走得最快。多少个寒暑交替,日日夜夜,近7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么学红的近200亩林地里新栽的6600多棵速生杨,成活率在85%以上,且长势喜人。“我的林地还是阜蒙县林业局的样板林呢。

饮水思源,不忘众乡亲

初尝成功甜头的么学红,并没有忘记在创业之初曾经帮助过她的乡亲们。么学红说:“乡亲们曾经帮助过我,我也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出来打工赚钱不容易,在我这干活的人,我都希望大家相处愉快。”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么学红林地打工的村民都能及时拿到工资,从来没有拖欠过。几年来,林地先后安置就业500余人次,只要是么学红的林地招人,八里卜的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地来报名。

村里人都说,么学红不仅在事业上精明能干,是个好当家人,还生就一副菩萨心肠。村里一个姓陈的村民,以前在么学红的林地里打过工,前些天,他的妻子患上了类风湿,他不得不辞工回家照看妻子。因为生活困难,无钱看病,陈某十分着急,万般无奈之下,他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向么学红借1000元钱。么学红得知情况,二话没说,将1000元现金交给了他。陈某感激得泣不成声。管护林子的老姜头,每次看到么学红都叫她“救命的恩人”。一个夏日的晚上,么学红的电话突然响了,是村民老姜头打来的。电话里得知,老姜头的二儿子与人发生口角,一时想不开,要自杀。么学红挂断电话,立即开车赶往老姜头家中,将他的二儿子送往医院,并垫付了500元的住院费。经及时救治,他的儿子转危为安。

面对如今的成就,么学红说,创业苦,也有甜,一个人只有亲自经历了才会真正体会到苦在哪里,甜在何方。我喜欢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不管多艰难也要一直做下去。希望下岗的姐妹们挺起腰杆,自主创业,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

从失业到创业,贺州下岗女工书写励志创业故事

从失业到创业

12月进入了今年最后一批百香果的采摘季,连日来,忙坏了锡富村早禾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邓雯:查看果架的牢固情况,联系销售商,安排工人采摘……眼前这位干练、自信的女性,让人很难想象她曾是一位对生活充满迷茫的下岗工人。从下岗工人到致富能手,邓雯用自己勤劳和智慧,闯出了一番事业。

2004年,走出钟山县剧院的大门,邓雯还不相信自己真的下岗了。“说真的,当时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心里很迷茫。”没有了工作的邓雯,为了维持生计,4年间断断续续做点小生意,但总不见有什么起色。心灰意冷的她去上了两年多的行政班,当看到越来越多朋友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又开始心动了。“后来就与朋友合伙创办茶叶合作社,开茶叶加工厂,生意逐渐步上正轨。”邓雯轻描淡写地描述这段过往。

2012年后,钟山县大力扶持“妇”字号专业种养合作社,鼓励妇女创业就业。看到机会的邓雯冒出了种植无公害绿色水果的想法,辗转两年,终于相中了公安镇锡富村的400多亩土地,签下了20年的承包期,与周绍波等几位同是下岗工人的合伙人办起了早禾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那地荒了好久,光是修整都要花很大一番力气的,当时觉得这女老板真是有点傻。”锡富村的一位村民谈及此事时笑着告诉记者。

邓雯请来了大铲车和工人,平整土地、挖蓄水池、修道路、搭设施、种果苗……花了一年多时间,投入超过200万元,现在她的果园终于有了收获。“对比当时的荒地,再看看现在的果园,心里特别有成就感。”邓雯告诉记者,“今年是百香果收获的第一年,亩产只有1000公斤到1500公斤,但市场价格还是比较可观的,明后年进入丰产期,预计亩产会超过2500公斤。”

化困难为力量

今年11月份,连续的风雨天气,把邓雯果园里准备收成的50多亩百香果的架子吹倒了。倒下的果树结了大量品相不好的劣果,损失已经不可挽回。面对自然灾害,邓雯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另辟蹊径,在这50多亩地里养了500羽鸡。“这些鸡吃百香果长大,肉质鲜美。除了朋友过来买,还会有一些饭店预订我们的‘百香果鸡’,价格一般在每公斤36元,根本不愁销路。”邓雯告诉记者。

“现在合作社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农业前期投入是非常大的,因为之前办茶园已经在银行办有抵押,所以现在果园没办法拿到银行贷款,目前投入的钱都是合作社几个负责人四处筹措的。”邓雯说,为了降低风险,果园一开始采用了贡柑、贡柑套种百香果的方式,以短养长,减少压力。第一次接触果园种植的邓雯,水果的销售全凭自己打基础,为了打开销路,她曾奔赴桂林、珠海、福建等多地水果市场,凭着一股干劲和闯劲,为自己的百香果找到了市场。

一步一步走来,邓雯在种植百香果、贡柑等立体生态种养中进行了大胆尝试,签合同优先招募当地村民做工,为锡富村村民打开了一条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的致富之路。村民杨丽莲说:“这里一年四季都用工,每天60元工钱,我在这既能工作,又能很好地照顾到家里,不用去外地奔波,两边都能顾及。”

“近几年,政府不断推出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给发展集果蔬种植、林下养殖、休闲采摘以及农家乐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虽然创业的道路曲折,但邓雯表示,自己还是会继续努力下去,努力向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方向转变,把果园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场所。


下岗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 俞敏洪讲述被“逼”创业的故事

★ 优选关于张富清事迹观后感范文【五篇】

★ 退伍军人优秀事迹范文10篇

★ 民族英雄张富清老人事迹观后感5篇

★ 有关学习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 身边感人的扶贫故事征文600字5篇大全

★ 关于张富清事迹观后感范文【汇总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范文5篇

★ 创业类申请书范例大全通用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