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从来都不缺少大学生自己创业,而且创业成功的案例,大学生创业成功对社会影响的作用也很大,那么有哪些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创业故事(一)
《“擦鞋哥”月赚1.5万元》
两年前,沈阳人李洪福从天津轻工学院本科毕业,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也和多数怀揣梦想的同学们一样,将人生的落脚点选在了大城市。从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岛,他整天穿着职业装和皮鞋穿梭在各个知名企业中。“工资不高,压力极大,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行走在大城市的灯火辉煌中,总感觉这样的城市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样的城市。”严重缺乏归属感让李洪福对自己的人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继续那个看似体面实则痛苦的梦,就是因为自己放不下上过大学这个事实。”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洪福发现擦鞋这个领域很有潜力。在进一步做了考察后,他发现了里面的商机。“现在的90后多数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档鞋根本不会或没时间去打理,而且现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许多高档鞋、包、衣服的后续保养都是个空白。”李洪福说,这个发现让他产生了回老家创业的冲动,并开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并四处偷师学艺。
20xx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学生香薰洗鞋店”在于洪区松山路低调开张。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板,每天忙得团团转。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从5时起床擦鞋,一直干到24时。“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体累得像散了架,但望着地上那些已经光鲜亮丽的鞋,我的心里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说,他之所以将“大学生”三个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诉所有顾客,他这个擦鞋工是个大学生,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也可以为别人擦鞋。
刚开始,也有顾客好奇李洪福的选择,觉得一个大学生当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学毕业当擦鞋工,那上大学还有啥意义?”每到这时,李洪福都会微微一笑:“千万不要把大学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实这个身份什么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当成一件虚荣的外衣。我坚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许多大学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实就是这个身份把他们害了。”
大学生创业故事(二)
《女大学生投5000元开网店》
20xx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瞒着父母,投入5000元开起了网店。“一开始也有些担心,毕竟那么多钱”,小魏说,网店的摄影、美工、售前售后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败了再重来。当时,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网店,“从早上9点一直坐到晚上11点,还会因为压力大而失眠”,她说,“那段时间,生活有点乱,我都长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艰辛,小魏现在还有点叫苦不迭,“从厂家进货,每次要进几百件,压力真的很大,害怕货卖不走”。
20xx年5月,小魏的网店终于有了起色,“算下来,第一个月我们就赚了20xx元!”回忆起来,小魏难掩兴奋,“当时高兴惨了,觉得网店比开格子铺更赚钱”。
一开始,小魏的网店主要卖手机壳,自己在手机壳上绘图,然后拍图摆上网,但生意并不好。后来,热爱艺术的男友给了她一个建议,让她注重独特性,做出有自己风格的网店。
此后,小魏开始瞄准学生包市场,为了追求独特性,她常常花钱淘一些风格奇异的进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国的朋友说有一个牛皮包很好看,“我看了那个包的照片,感觉制作和风格很独特”,小魏要朋友花几千元钱买了回来,然后摆上自家铺子卖,“好多人抢着要买,我感觉找到了出路”。
随后,小魏开始经营风格独特的手工包,且20xx年6月起,网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个单子”,小魏说,面对这么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觉不知所措。当时,店里就只有他俩,包装和发货只能自己动手,“从早忙到晚,感觉像搬砖一样,等到发完货,我和他都感觉自己的手没知觉了”。
小魏说,她店里的商品都出自广东那边的厂家,为此她还去考察过广东的厂家,看到有相关的生产资质后才同意授权。生产完后,货堆在自己家里,再由自己发货出去。 “今年4月结算时,我发现竟挣了30万元”,虽然知道赚了钱,但面对这个数字,小魏还是感到惊讶。现在,她的网店每周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来一个月能卖出去六七万元的货,除去成本能挣3万元左右”。
在小魏的网店上,记者也注意到,她店里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贵的666元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上半年该店的好评数是2911,好评率达到99.71%。记者采访了解到,好评数加起来等于卖出去商品的数额,也就是说,小魏一年内至少能卖出4000件商品,这其中还不包括打差评的数量。照她所说,一件商品利润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算下来,一年赚30万完全有可能。
记者还了解到,该店信誉级别达到了4.8%,且有4颗蓝钻。小魏告诉记者,一个蓝钻是251分,也就是要251个好评才能升级为1颗蓝钻,20xx分~5000分才能到4颗钻。她现在已经有了4颗蓝钻,如此表明,她现在至少有20xx个好评。
6月8日,小魏买了一辆价值13万元的哈雷摩托车和16万元的奔驰smart车,“男友开哈雷,我自己开smart”,小魏说,“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赚了钱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记者问及是否全款付清时,小魏回答说:“都是分期分款购买的,我们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动资金用在买车上,还要用来补货和进货”。
接下来,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继续做大网店。“打算再请两三个人,分别负责摄影、美工和客服,让一切都专业化的操作起来”,小魏说,成功没有秘诀,她也是从失败中一步步走过来的。
大学生创业故事(三)
《开饭店的“大四”生》
孔德永是中原工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前些天,他的父母从吉林榆树农村赶来看望上学的儿子,临走,小孔潇洒地买了两张飞机票,让从未坐过飞机的二老着实过了把“飞天瘾”。
2004年9月刚来中原工学院报到时,孔德永和许多家境贫寒的大一新生一样,缴完学费住宿费什么的,兜里就剩下了七八百元钱。这些钱,父母告诉他,至少要坚持三四个月以上。
孔德永不愿坐等父母的供给。他知道年事已高的父母面对土地讨生活不易;另一方面,学市场营销的他早在高中就立下一个“雄心”:上了大学,要找机会创业,干一番事情。
贫困生创业,最大的困难是启动资金。为此,孔德永决定从挣“第一分钱”开始,聚沙成塔。
他的第一份收入来自入校第二个月卖的30双手套,挣了50元钱。那天,他兴奋地给远方的父母打了个电话,告诉双亲:“今天的生活费没用你们的钱,是我自己挣的!”
牛刀初试后,孔德永又当过导游、卖过月饼、卖过被子……学业之余每一次商机的成功捕捉,都让他为自己以后的创业积累了经验与资本,也一点点增强着信心。
从大二起,孔德永已没再让家里寄过钱。相反,那一年,他还向家里寄去了5000元钱。
时机逐渐成熟,大三即将到来的那个暑假,孔德永怀揣攒下来的将近2万元钱,和同乡也是同学的贾红亮一起,准备实施他们筹划已久的创业梦——在学校门口,开家学生饭店。
之前,孔德永专程找过他所在的经济管理学院的团支部书记王媛媛老师,诉说他想创业的梦想,以及担心因此造成学业和创业之间冲突的苦恼。王老师告诉他:“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时间可以像水一样挤出来;而且,学经管的学生正应该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让学业与创业互相促进。”王老师的一番话坚定了小孔的信心。
提前半个月到校,钱包不那么充实的孔德永和贾红亮几经考察,将饭店选在了校门口附近的一个地下室——一间光秃秃的、连水电也没有的空屋子。预付完房费还剩8000元钱,他们接水电、跑装修、找服务员……为了省钱,桌椅买的是旧的,小孔将厨师表哥从老家拉了来,算是省下了一笔开销。
赶在2006年9月1日,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孔德永的东北菜馆开张了。此时,他们才发现,他们还是将困难想得太少了。
开张第三天中午,饭店总共只来了两桌客人,收入62元钱。前半个月,饭店的日营业额极少超过500元,而要顾住本,一天的营业额至少得800元以上。
同时,由于缺乏经验,他们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经营成本,就连买斤大蒜,都要贵出两三毛钱。
艰难时,孔德永和同伴也曾想过放弃。可创业的激情和不肯服输的念头,总在最后时刻战胜了犹豫与气馁。他们暗访附近的饭馆,让自己的菜品更物美价廉;他们在校园网和校园内做广告,以尽快增加饭店知名度;他们挖空心思促销,以招徕更多回头客……小孔感叹:“在课堂上学的那套,这回全用上了!”
开张20天后,饭店生意开始转好。第二个月,开始有盈余。越来越多的学生顾客开始知道并认可了这家学生开的饭店。半年后,小孔的饭店从地下搬到了地上。
现在,小孔豪气地告诉记者,夏天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用过14个服务员,门外摆30多张桌子;而一个月的营业额,达到6万元。
今年暑假,孔德永在东北菜馆的附近又开了一家400平方米的新店——川王府火锅。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孔德永的“生意”越做越顺,但他始终没忘记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从大一到大三,他年年是奖学金获得者,且成绩良好。孔德永说,创业的艰辛与乐趣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与精力,他能在天不亮赶到市场进菜,而不耽误八点半回来上课;能在晚上饭店关门后去自习室伏案苦读到凌晨,而第二天照常起床……就像一个心里揣着理想的人,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与精气神。
大四了,孔德永和别人一样,开始为工作奔波,饭店更多地交由东北来的亲戚照管。而在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后,他的梦想是在服务业开一家全国连锁的“店”,这个店的名字,要让大家都能耳熟能详。
看过“大学生创业故事”
上一篇:青年创业故事_年轻人创业成功故事
下一篇:IT创业故事_IT创业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