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6940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78分钟。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31篇)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2.1班和2.2班共99人,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比较浓,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孩子们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一定困难。本学期我会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使他们在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上保持,并逐步让他们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与克,四边形。
教学难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认识千克与克,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 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 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加减法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2、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6、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xx》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附教学进度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人,男生19人,女生25人。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4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崔海霞、杨安杰、王岩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二、指导思想及教学理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材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共67人,其中甲班34人,乙班3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有的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本期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2、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六、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学科组的工作安排,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基”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原有6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对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计算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了解你的好朋友》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了解你身边的朋友”,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万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万之间的关系,掌握三、四位数的组成,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万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
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六、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七、课时安排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通过一年多的新教材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
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
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1)班的学生23人,相对调皮了一些。但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少,后进生比较少。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有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
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6)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7)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A、 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期望效果: B、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13-2.17
第二周
2.20-2.24
第三周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周
3.13-3.17
第六周
3.20-3.24
第七周
3.27-3.31
第八周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周
4.17-4.21
第十一周
4.24-4.28
第十二周
5.1-5.5
第十三周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周
5.22-5.26
第十六周
5.29-6.2
第十七周
6.5-6.9
第十八周
6.12-6.16
C、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2.9-2.11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2.12-2.17 李丽、武晴晴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2.20-2.24 戈亚萍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2.27-3.3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3.6-3.10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3.13-3.17 李丽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3.20-3.24 武晴晴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3.27-3.31 李丽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4.3-4.7 武晴晴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4.10-4.14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4.17-4.21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4.24-4.28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5.1-5.5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5.8-5.12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5.15-5.19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5.22-5.26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5.29-6.2 武晴晴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6.5-6.9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6.12-6.16 戈亚萍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6.19-6.23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D:教导处审查:
计划制定情况:
教研组长或学科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平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习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2
一、 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37人,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合作互助的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培养学生从兴趣入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厘米、分米、米;有余数的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和克;四边形的认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分、秒和探索乐园。
(二)、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厘米、分米、米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第二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结合具体事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知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能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能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三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
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第四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五单元 四边形的认识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七单元 时、分、秒 1.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建立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体验时间的长短,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简单事情的经过时间。
3.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八单元 探索乐园
1.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思想,能列举3个事物所有的排列组合结果。
2.结合直观的天平图,初步了解等量代换的思想,能根据直观图和已知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千以内数的认识。
3、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
1、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
2、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备学生,在上课之时做到胸有成竹。
2、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教学情境中学习。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注重学法渗透。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合作探索、交流和练习。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2.1班和2.2班共99人,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比较浓,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孩子们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一定困难。本学期我会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使他们在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上保持,并逐步让他们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与克,四边形。
教学难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认识千克与克,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思想为指导,本着“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六、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
第1、2周长度单位
第3周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观察物体
第13周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统计
第18周数学广角
第19周总复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壮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赌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本学期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十二班的数学,经过半学期的学习与教学,对班里各个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针对性教学,学习数学要培养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
第七单元混合运算;
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7
一、教学目标: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3、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4、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5、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6、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5课时
2、认数-------------------8课时
3、分米和毫米-------------2课时
4、加法-------------------7课时
5、认识方向---------------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3课时
10、期末复习---------------10时
20xx.2.8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8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计算,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探索性。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9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进度表注: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安排。
一、除法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苹果实物、盘子、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8道题。
三、小结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由于学生口诀掌握的不错,所以学习起来没有多大的障碍,只是学生对竖式中每一个数意义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难,以后在学生理解能力方面要多加训练。
课题:分橘子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熊家里来了4位小客人,好客的小熊拿出14个橘子来招待小伙伴们,每人分到几个橘子?
二、动手操作
1、用你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可以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我们组分给每位客人3个橘子,还剩2个。)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还要剩余的情况,谁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可以找两个同学说一说。)
把14个橘子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分到3个,还剩2个,我们可以用算式14÷4=3(个)2(个)来表示。
4、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来表示除法,那么像这样的有余数除法,怎样用竖式来表示呢?同学们,试一试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动手写一写,然后小组内交流。)
5、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每一步表示什么?介绍余数的名称和商的位置。6、我们怎样来检查刚才的计算结果呢?
每人分3个,4人共分到12个,再加上剩下的2个,正好是14个,算对了。
三、探究规律
完成第4页“算一算,想一想”中的四道题,你发现了什么?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逐一检查学生的书写格式。
四、拓展练习
1、4页第1题。2、5页第2题。3.用竖式计算
9÷421÷514÷3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板书设计
14÷4=3(个)2(个)
余数
答:每人分到3个,还剩下2个。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由于上学期我们加强乘法算式中填最大的数的练习,所以学习起来没有多大的障碍,只是学生对竖式中每一个数意义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余数的理解,所以我运用实物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余数的意义,效果显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0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努力贯彻“减负增效”这一主题,以新课程的实施为主旋律,以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为重点,强化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结合我们年段的重点难点,深入研究计算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地发展。并且根据我们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的搞好教学工作。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在《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每一学段、每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本册实验教材结合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建立数感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1)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本册实验教材集中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表内除法(一)”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乘法(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首先,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样,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
(3)集中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之后,在“表内除法(二)”中教材集中安排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
(4)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学习除法的含义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学习除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教材在注重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理解除法计算的含义和方法的同时,渗透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表内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教学用具】
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学习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具体措施特别重视的地方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1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7、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8、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9、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把一瓣蒜头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测量并记录发芽后一周内每天蒜叶的长度,并通过观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如分析从公园里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每条路线各自的特点,选择哪条路线比较好。又如在探索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主动运用模拟演示、摆学具、画图等不同手段,并通过比较和交流,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3、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及三个数连加的笔算减法的验算。
5、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6、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7、能够正确口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8、经历统计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用方位词准确地描述出线路图。
4、理解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班级情况分析:
四、教法设想和措施
1、合理确定认数教学内容。以往教材中的认数教学都是从百以内的数一下子扩展到万以内的数,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不是很多,缺乏感受较大数的现实素材。本册教科书只要求学生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千以内的数,这就降低了学生认数学习的难度,便于他们将学习的数与其所表示的现实意义建立起联系,形成数感。
2、本册教材把估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结合起来。教科书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应用估算,有些计算只要求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或在什么范围之内,有些计算则要求先估算再笔算。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3、本册教材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把生活中常见的线路图引入教材,这些内容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
4、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如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本册教科书继续教学分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5、注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着重让学生利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在植树场景中提出并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测定方向”是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测定校园里主要景物所在位置。“游览美丽的海滨”是引导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问题。“你能跳多远?”是使用统计的方法探究立定跳远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6、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一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如余数是除法算式中的一部分,建立余数概念的基础是平均分时有“剩余现象”。教材让学生平均分10枝铅笔,并把分的情况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中,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发现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有时刚好都分完,有时还剩下几枝不够再分给一个人或者不够每人再分一枝,这就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教材在加、减法计算时教学了验算方法,并通过“找错、改错”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作用,培养验算习惯。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2
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35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81%。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3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两个班级学生好学上进,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又要照顾后进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整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
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两次、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
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 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式题,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
6、 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 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 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4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5
一、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本学期我执教六年级数学。本班现有学生13人。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和暑假作业的检查情况看,多数学生学习认真,态度端正,基本功较扎实,只有少数两三个学生基础较差,由于学生基数少,基础较差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这也加大了辅差的难度。
2.主要措施
(1)让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求学习惯。在课堂上做到能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辩论。
(2)采取积分制,激励学生做好作业,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作业中的问题,不懂的能主动向家长、同学和老师请教。认真书写和解答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3)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多与学生交谈,鼓励他们自信的看待自己,自信地面对学习,着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6
本册教材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以及期末复习共九个单元的内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了加强万以内数的教学,把千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三位数的加、减法主要包括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万以内数的认识 2.有余数除法 3.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能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或几十,能认识约等号,能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4.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理解加、减法计算的算理,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认识角,了解直角、钝角、锐角,能正确识别直角、钝角、锐角。
7.认识分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8.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7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33人,同学们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少数学生在计算速度、正确性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一),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除法和混合运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设想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倾听,合作,表达等习惯的培养。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六、不断学习,研究课标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本班学生普遍计算能力差,计算准确率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训练提高计算准确率,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学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本期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 10 个是一长条, 100 个是一层,这样的 10 层就是一千个 有这样 10 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 “ 千 ” 万 ” 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 495 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 “ 分一分 ” 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 “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六、本册教学内容的课时及课时计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九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48人,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
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教学用具: 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学习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六、教学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七、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1)除法的初步认识(7课时)
(2)平均分(2课时左右)
(3)除法(3课时左右 )
2.(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2)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0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复习。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共计62课时, 各单元课时安排如下: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时、分、秒------------------ --8课时
3、认识方向-------------———— -2课时
、测定方向-----------------——1课时
4、认识万以内的数--------------- -7课时
5、分米和毫米--------------- ——-3课时
6、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2课时
7、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11课时
、了解你的好朋友------------------- 1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1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别的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兴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本册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这是在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这是以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的,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这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这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第八单元:总复习这是对本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三、目的要求
1、认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册课本中,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万以数的认识中关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是认识图形的重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和估算,难点是笔算时的进位和退位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千米、毫米中进行简单的换算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中重点理解掌握笔算及余数比除数小,难点是笔算时的试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能进行简单时分秒的换算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第六单元的重难点;在统计中,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是学习的难点。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用具
本学期主要用到的教学用具:计数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实物及自制的可以拉动的长方形、米尺、时钟及口算卡片。
上一篇:浙美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下一篇:2024学校开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