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37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8分钟。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1
我首先是一名志愿者,服务于助残服务总队,积极参加各样的志愿服务。而且我还身为一名副队长,我主要的职责是协调队长完成团委交给的工作,并且安排好我们组自己的工作,包括组内日常工作、活动策划、财务处理等等。
先在这总结一下我在XX年年做过的一些服务:
第一:广州利康中心,这是一个帮助精神病康复者机构。我是负责这一个服务点。我们固定每月一次,以及中秋,圣诞等节目,都会组织志愿者去利康中心服务,与精神康复者们(我们都称他们为“老友记”)进行交流,联欢,还会举行生日会,象棋比赛等,也会到外面交游,如去过大夫山等。我们还有一支男女足球队,每月都与“老友记”们踢足球。
第二:团委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组也配合参加了。
如:春运志愿者服务;广州一家亲1+1全民志愿行动;2月份花市志愿都服务,护花行动;广州市残疾人的调查;11月民族运动会……
第三:组织残疾人外出活动,让残疾朋友们可以走出家门,与社会多多接触。
如:2月组织疾人到越秀花市行花街。
3月组织残疾人到航天奇观参观。
5月组织残疾人到南海天后宫参观。
5月27日组织残疾人登白云山。
11月组织残疾人看广州车展。
第四:“残联”那边有活动,需要志愿者,我们也配合帮忙。
如:教师节残疾人文学班的活动;庆国庆在华泰宾馆的“国庆茶话会”;
在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的.广州杰出残疾员工颁奖会……
第五:在端午节与中秋节,我们组织残疾人到康健老人院与老人家,志愿者们一起联欢,共度佳节,(包粽子,吃月饼)。
第六:与一些孤寡的残疾人过生日。
例如:我们有一个服务对象在白云区的一间安老院住,他行动不方便,7月份我们组织一些志愿者,接他出来玩,到帽峰山,陪他过生日。还有,在广州的残疾人(每月都会有,在这不细说了),我们为生日的残疾人送上自己的一片心意。
第七:上门服务。
如:搞卫生、谈谈心等,这些服务,我们都是不定期,经常有,也实在太多,在这就不一一细说了。
明年的工作计划:
第一:跟进好原有的服务对象及服务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完善的资料和活动记录。
第二:继续开发更多的服务对象与项目,能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
第三:与其它志愿团体加强联系与交流,取长补短。还要宣传好自己的组,使之能够吸收更多有不同专长(如:策划、宣传、组织、网络、文案、设计等等)的人才加入我们组,使我们的小组能够更好地发展。
第四:对志愿者进行有目的培训。与残联等中心合作,或邀请其他专业人士对我队志愿者进行与助残有关的各技能培训。
第五:我们组正准备成立一个文艺小队,组织志愿者排练节目(如:手语唱舞、小品……),能为有需要的服务表演。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2
为认真组织开展系列庆贺活动,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主要活动
1、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
为提高残疾人的文化内涵,享受文化成果,挖掘和发现残疾人特长及表演人才,12月1日下午,在街道办事处,举办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
2、《我和你一样》广场活动
结合12月5日第个“国际志愿者日”,12月2日下午在市府广场,组织市扶残助残爱心志愿服务队、市肢残协会、市盲人协会、聋人协会,开展残疾人爱心回报社会广场服务活动和残疾人健身拓展与游戏活动。
3、“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
按照共建共享的精神,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在残疾人日常活动的范围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基层残疾人文化宣传活动,倡导残疾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12月2日晚,在安阳街道祥云社区内,协同安阳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文艺汇演文化进社区活动。
4、“让爱飞翔”系列活动
结合“市扶残助残爱心街道”创建契机,协同南滨街道在“国际残疾人日”节日活动期间,开展以“让爱飞翔”为主题的残疾人优惠政策现场宣讲、困难残疾家庭就学慰问、残疾人文体比赛等系列活动,切实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5、体育和献爱心服务活动
联合两个街道,在节日期间分别举办象棋、羽毛球、乒乓球、拨河等残疾人体育比赛与广场献爱心服务活动(美甲,裁缝,补鞋,刻章等)。
二、相关要求
各镇、街道残联要结合实际,以第个“国际残疾人日”为契机,广泛宣传,创新载体,扩大社会影响,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个“国际残疾人日”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国际残疾人日”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培养挖掘助残典型和先进事例,及时宣传报道,并于12月7前将开展活动的信息上报市残联办公室,或发送至市残联邮箱。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3
我首先是一名志愿者,服务于助残服务总队,积极参加各样的志愿服务。而且我还身为一名副队长,我主要的职责是协调队长完成团委交给的工作,并且安排好我们组自己的工作,包括组内日常工作、活动策划、财务处理等等。先在这总结一下我在2009年做过的一些服务:
第一:广州利康中心,这是一个帮助精神病康复者机构。我是负责这一个服务点。我们固定每月一次,以及中秋,圣诞等节目,都会组织志愿者去利康中心服务,与精神康复者们(我们都称他们为“老友记”)进行交流,联欢,还会举行生日会,象棋比赛等,也会到外面交游,如去过大夫山等。我们还有一支男女足球队,每月都与“老友记”们踢足球。
第二:团委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组也配合参加了。
如:春运志愿者服务;广州一家亲1+1全民志愿行动;2月份花市志愿都服务,护花行动;广州市残疾人的调查;11月民族运动会……
第三:组织残疾人外出活动,让残疾朋友们可以走出家门,与社会多多接触。
如:2月组织疾人到越秀花市行花街。
3月组织残疾人到航天奇观参观。
5月组织残疾人到南海天后宫参观。
5月27日组织残疾人登白云山。
11月组织残疾人看广州车展。
第四:“残联”那边有活动,需要志愿者,我们也配合帮忙。
如:教师节残疾人文学班的活动;庆国庆在华泰宾馆的“国庆茶话会”;
在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的广州杰出残疾员工颁奖会……
第五:在端午节与中秋节,我们组织残疾人到康健老人院与老人家,志愿者们一起联欢,共度佳节,(包粽子,吃月饼)。
第六:与一些孤寡的
残疾人过生日。
例如:我们有一个服务对象在白云区的一间安老院住,他行动不方便,7月份我们组织一些志愿者,接他出来玩,到帽峰山,陪他过生日。还有,在广州的残疾人(每月都会有,在这不细说了),我们为生日的残疾人送上自己的.一片心意。
第七:上门服务。
如:搞卫生、谈谈心等,这些服务,我们都是不定期,经常有,也实在太多,在这就不一一细说了。
明年的工作计划:
第一:跟进好原有的服务对象及服务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完善的资料和活动记录。
第二:继续开发更多的服务对象与项目,能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
第三:与其它志愿团体加强联系与交流,取长补短。还要宣传好自己的组,使之能够吸收更多有不同专长(如:策划、宣传、组织、网络、文案、设计等等)的人才加入我们组,使我们的小组能够更好地发展。
第四:对志愿者进行有目的培训。与残联等中心合作,或邀请其他专业人士对我队志愿者进行与助残有关的各技能培训。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4
与专业助残志愿团体合作,拓展自身服务范围随着志愿精神的传播发展和志愿服务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较多以服务残障人群为宗旨的NGO团体。很多这样的志愿团体具有较为成熟的助残服务经验和较为专业的服务技能。图书馆应尝试与这样的团体和机构合作,借鉴其丰富经验,寻求其技术支持,并通过这些团体拓展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志愿者团体与弱势人群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借助他们的力量把弱势群体吸引到图书馆来,借鉴他们的经验为该群体提供图书馆服务[5]。如辽宁省图书馆与辽宁省“晴天博爱”等志愿者组织合作,共同组织的“手语世界”活动,活动以手语培训和残健互动联谊等方式搭建了聋人读者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桥梁。
确保图书馆文化助残服务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以文化服务残障人群,切实保障他们实现文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不容回避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全社会应为之共同努力的文化使命。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助残服务中,可大大缓解图书馆在文化助残工作中人力资源有限的压力。辽宁省图书馆于2003年即推出了以志愿者为主要服务人员,以盲人和聋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手语世界”和“对面朗读”等活动。该活动因引入了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心的志愿者,而得以在每周定期举办。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共举办1232场次的助残服务,让辽图的助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更让万余名残障读者受益其中。另外,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图书馆文化助残服务,是将这一重要命题向全社会进行宣传的有效方式。当志愿者们通过图书馆了解到这一文化使命的重要性,学习到参与这一工作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将主动成为文化助残事业的宣传者和践行者。而他们的经历和行为也将成为比公益广告更有效的宣传手段,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图书馆的文化助残服务中,切实保障了图书馆助残工作开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图书馆建立文化助残志愿者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图书馆文化助残事业是一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和时展趋势的有效服务模式。然而,如何将其与图书馆,与助残服务完美结合,才能让这一机制更富有成效地运行却是图书馆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的命题。
1加强志愿者组织管理
图书馆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助残文化服务应在规范组织管理上下足功夫,以建立一支组织严密、行动统一、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志愿者队伍,切实保证每一次助残服务的水准和质量。
1.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在中国,至今仍无一部专门调整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法[6]。而各级公共图书馆虽然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志愿者机制,但普遍缺乏成文的规范、准则,这就要求各图书馆在招募志愿者后应结合当地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晰标准,确立规范。在确立志愿者服务总体性纲领后,更应针对文化助残服务这一领域的志愿者提出细化的操作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辽宁省图书馆在2003年即出台了“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和“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志愿者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为志愿者的行为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准则和依据。
1.2加强志愿者岗位培训志愿者培训工作决定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7]。图书馆的志愿者往往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教育结构和学识水平,而在开展残障读者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准,图书馆应在志愿者招募之初即邀请具有经验的馆员和志愿服务专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业务能力培训和岗位督导,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议,以此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强化其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技能。
1.3建立志愿者服务跟踪档案在助残文化活动中,为了确保志愿文化服务的水准和质量,图书馆应为每位志愿者建立个人服务档案,跟踪记录其提供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对服务态度或服务效果存在问题的志愿者开展再培训,对不适合开展残障群体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岗位调换,对不适合参与志愿文化服务的志愿者进行筛除。
2开展助残服务需求调研
要用文化为残疾朋友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光凭图书馆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测,只有真正了解到残疾朋友们的需求和困难,才能为其提供满意的文化服务。因此,图书馆在提供服务之前应该就本地区残障人群人数、收入、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查。除了与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合作外,更要组织大量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残障朋友中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在建立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愿望与需求,并将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结合调研结果安排服务计划和方案,才能有的放矢为残障读者提供最周到、温馨的文化服务。
3以端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开展文化助残服务
残障群体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有超乎常人的戒备心和自尊心,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慢慢去消除他们的戒备,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只有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让图书馆的文化服务真正走入他们内心,融入他们的生活。除了爱心、耐心和细心,文化志愿者们更应该端正服务态度,摆正自身位置,明确自己与残障读者是平等的朋友、伙伴关系,不应高高在上,更不能盛气凌人。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开展培训时对助残服务中的志愿者,特别是直接与残障读者接触的志愿者进行专门指导和培训,引导志愿者明确目标,端正心态,掌握方法,满怀爱心,极具耐心地为残障读者提供贴心服务,以文化的方式切实解决残障读者遇到的实际问题。
4以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凝聚志愿者团队
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活动是完全依照个人意愿和自觉的无偿奉献行为,志愿行动的长期化、制度化并不能靠指令和强制,这除了对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有较高要求外,更需要志愿组织方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志愿者虽不计报酬,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神需求。志愿者的需求较为多元化,简单表彰不具针对性,不能满足其多元需求,而激励机制的缺失或单一,势必造成志愿者的流失,导致志愿团队的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可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努力打通残健壁垒,让志愿者在“心有所感”的基础上“有所行动”。如辽宁省图书馆组织的“盲人的世界”体验活动,让志愿者蒙住双眼在全黑的密闭空间里体验“盲人的感觉”,让志愿者感悟残障朋友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这种“逆向”的学习让志愿者们更加坚定服务信念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此外,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志愿者服务方式,如招募以社区、班级、家庭为单位的团体志愿者。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间的良好关系和亲密感情。以充满人性化的组织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图书馆志愿文化服务的行列,不仅壮大了图书馆志愿者的队伍,深化和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增强了图书馆的号召力和影响力[8],更使图书馆的志愿文化服务摆脱短期化、事件化的瓶颈,进入日常化、常态化的良性运转轨道[8]。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5
7月6日,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召开,命名北京市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等50个志愿者组织为“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北京汽车配件厂工人孙淑琴等50名志愿者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是志愿助残的一个小结,更是崭新的开始。
其实,志愿助残远远不是一个会议和几次活动,它是一条线,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是一场爱的接力赛。
这场接力赛可以追溯到很远,历数历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志愿助残事业一目了然。2008年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提出“抓好残疾人专职、专业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同年,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将志愿助残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2005年,民政部、中国残联等9部委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志愿助残列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任务。2002年,、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的大型志愿者助残服务项目“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在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场所建立志愿者助残服务基地和助残服务站,为特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1998年国务院残工委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点,在志愿者与残疾人之间牵线搭桥,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利、灵活多样的服务。
这场接力赛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甚至中国残联成立以前。1986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了“手拉手红领巾助残活动”,多年来“红领巾助残活动”薪火相传,推进了人道主义和志愿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培养了广大青少年的志愿助残意识,一批批助残“红领巾”成为青年助残志愿者的生力军。
近几年来,各地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志愿助残联络站点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志愿助残服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省、市、县、乡、村普遍建立了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形成了文明委高度重视,文明办、民政、司法、和武警、共青团、妇联、老龄办、残联等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同时,各类民间助残组织也已经成为志愿助残的重要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或者,这场接力赛还可以往前追溯到更远。到改革开放初期,学习借鉴国外的志愿者工作经验。到我们还不了解“志愿者”这三个字的时候,人们朴素的助人为乐的观念。到遥远的古代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
事实上无需追溯,因为这份爱由来已久,而且它会一如既往的传承下去。
这份爱如此厚重
2000年,时任联合国国际发展署署长的马克布朗说:“志愿者是健康社会的生命之血。”
今天,志愿助残不仅是残疾人事业的健康之血,做志愿者也似乎成了一种风尚。他们中有明星、大款,有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更有普通的劳动者,有风华正茂的学生,甚至农民工,甚至拾荒者……在这个队伍里,真正实现了不分高低贵贱,他们奉献爱心的能力虽有不同,但权利和心情是一样的。他们舍弃时间,不顾利益,为的只是给身边需要的残疾人送去一份爱心。看看这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助残志愿者的表现,你就会相信,奉献爱心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残奥会,“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他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送上真诚温馨的服务,用爱心打造了北京的亮丽名片。上海特奥会“我付出,我快乐”,助残志愿者用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智障运动员的心灵。上海世博会在“生命阳光馆”等众多展馆内外,处处闪动着助残志愿者的爱心身影,与残疾人一同体验生命,分享阳光。
汶川地震发生,中国残联发起的“志愿牵手一家亲”――四川地震灾区支援行动中,715家青年文明号和19500多人积极响应,持续3年为700多名灾区孤残人员每人每月定向捐助600元,直到现在还有不断报名的志愿者。在玉树地震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冰冻、雨雪、干旱、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面前,以及在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件、小地方、小人物中,广大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帮助残疾人战胜困苦,渡过难关……
这是一场有关爱的赛事,盛况空前,却没有冠军,有的只是爱心的奉献,争先恐后。有数字为证,目前,全国助残志愿者人数已达530万,县级志愿者助残联络总站2183个,乡(镇、街道)联络站28034个,村(社区)联络点27.4万个,试问有哪一项赛事的参赛者有这么多人?
我们的残疾人和我们的残疾人事业,有志愿者如此,幸甚至哉!
这份爱大放异彩
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吕世明在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将各种形式的志愿助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努力打造一个与其他志愿服务理念相通又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这个品牌的名字叫“志愿助残阳光行动”。
“阳光”,依然是“阳光”。继2007年10月1日视察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社区“阳光之家”时说“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之后,阳光这个词便与残疾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阳光之家”、“阳光基地”、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如今全国各地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让志愿助残工作的“阳光”大放异彩。
以武汉市的志愿助残工作为例。
我作为中残联的记者,采访了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有幸接触了武汉的助残志愿者们。从他们那里我验证了材料上的几个词:品牌化―无缝化―制度化―社会化。
品牌化。武汉市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武汉市志愿助残工作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服务项目,全面开展了以“牵来万般关爱,同创和谐未来”为核心的“牵手同行”志愿助残主题活动。从2009年开始,开展了“牵手同行――走向光明”、“牵手同行――让3000名残疾人站起来”、“牵手同行――22人书画展”、“牵手同行――积善助残行动”等系列活动,并与一批企业签订了“牵手同行”爱心捐助助残计划书,开发了一系列助残项目,使“牵手同行”的理念进一步项目化、具体化。同时,不断加大志愿助残工作和“牵手同行”品牌宣传力度。建立了残疾人事业新闻媒体联系座谈会制度,定期向媒体通报情况,提供素材,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
无缝化。无缝化的意思是,为残疾人提供无微不至、周到细致的帮助和服务。武汉市以“无缝化对接、全覆盖服务”为目标,以残疾人需求为出发点,为残疾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一方面细化流程,建立残疾人需求和志愿者服务两个数据库,为志愿者与残疾人提供供需结合、无缝对接搭建平台。在全市形成了“爱心呼叫系统”将街道残疾人和志愿者情况全部输入数据库并联网,残疾人有需求便可通过呼叫系统实现快速配对响应,大大提高了志愿者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是充实队伍、以社区和残疾人协理员为基础,发展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包括社区型志愿者队伍、专业型志愿者队伍,赛会型志愿者队伍、为残疾人提供包括生活帮助、医疗救护、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就业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帮助。
制度化。武汉市构建了“金字塔”式的助残志愿者组织构架。成立以市文明办牵头,团市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参加的武汉市助残志愿者活动指导委员会,领导、协调全市志愿者助残各项工作。在市一级成立了助残志愿者总队,按片和战线在13个区和大专院校、公共服务行业建立助残志愿者大队,在140余个街道建立了助残志愿者中队,在1296个社区建立助残志愿者小队,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了全市志愿者助残组织网络,并建立了严格的助残志愿者注册制度和助残活动的管理制度。
社会化。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武汉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助残志愿者工作格局。即将修订出台的《武汉市实施办法》、《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志愿者助残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将志愿者助残活动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重要内容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将志愿助残工作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全市各单位和部门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中统筹考虑,形成了扶残助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环境。
今年武汉市连续出台了6个有关志愿助残的文件,他们有一套健全的工作体制、完善的机构以及规范的流程,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吕世明在全国助残会议上说,武汉的志愿助残工作“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多年来,武汉的志愿助残工作持续推进,创造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是全国志愿助残工作的宝贵财富。
这份爱永不止歇
上面的部分文字摘自武汉市志愿助残工作的材料。虽然这样的文字能涵盖更多的内容,能更全面的介绍工作,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文字有些冷冰冰,没有生命,它让你无法更真切的感受志愿助残者们如火的爱和热情。如果你也与我有一样的感受,就请看看下面这个鲜活的故事吧。
孙康是武汉市紫阳街保安社区的一个残疾儿童,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患上了重度铜中毒症,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辍学,但是孙康渴望学习。得知这一情况,紫阳街志愿助残服务队先安排他住进了街日间托老中心,安顿好衣食后,及时与武汉大学志愿者联系,请他们的志愿者为孙康进行重点辅导,由于辍学,孙康失去了学籍,紫阳街志愿者协会领导专程到区教育部门联系恢复学籍,学籍恢复后,原学校为孙康制定了适合他的学习计划,由助残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三年的努力,2009年6月份,在其他小学生毕业考试的同一天,学校专门为孙康设立了特别考场,7月份,孙康终于圆了他的小学毕业梦。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6
专业精神,种下助残情根
2003年,经整合后的社会发展学院成立社工专业。该专业的宗旨为“助人自助”,为实现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社会工作2003级的学生与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建立了结对子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到荷花池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包括无偿辅导困难家庭学生文化课,帮助残障儿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陪社区老人聊天等。社会工作学生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在此基础上,社会发展学院于2004年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并与荷花池社区共同创建了“阳光学堂”。该学堂主要面向残疾人家庭的孩子以及自身残障的儿童进行课外无偿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文化成绩。正是在荷花池校区的志愿活动,种下了扬大学子的助残情根。
爱心轮椅,终获重生奇迹
2005年夏季,社会发展学院档案专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她叫冷琳,6岁时因患急性脊髓炎,造成双下肢二级残疾,16年来一直无法正常行走,拐杖和轮椅成了她生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进入大学以后,为了方便冷琳的活动,学院领导积极与宿管方面沟通,将其安排在宿舍一楼,这样,同宿舍的室友就能方便地推着冷琳往返于教室、宿舍,帮助其正常地度过校园生活。另外,全班32个女生还自发行动起来,分成16个小组,建立“值班”制度,制定锻炼计划,对冷琳进行“跟踪照顾”,其中一个必备内容是帮她练“站立”、练“走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学期、两学期,细心的同学发现,冷琳的双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大家一天不落的执着坚持下,从没有力气到有了点力气,再到有了不小的力气;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可以借助双拐或者在同学的搀扶下“走两步”。凭借着自己的乐观坚强和身边志愿者们的爱心呵护,2007年冬季,冷琳终于能丢开双拐,正常站立达半小时了。
正是在学院领导、老师、同学以及宿管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和鼓励下,冷琳始终坚强自信、乐观积极,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敢地接受各种挑战,克服了常人无法体验的痛苦与压力,顺利大学毕业,她所在的班级也被评为“扬州大学爱心班集体”。
此外,在校期间,冷琳曾将自己在扬州市残联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获得的3000元奖金全部捐给班级,令广大师生深受感动,钦佩。同时,她在校期间参加演出的话剧《轮椅上的大学》受到了扬州大学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可以说,冷琳就是对“身残志坚”、“残而不废”最好的诠释,她所在的班级就是助残志愿者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的典型代表。
十二年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在志愿助残的道路上涌现出一批批典型事例:
2007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黄鹂在班主任老师“残疾并不等于残废”、“做生活强者”的鼓励下,以超乎平常人想象的毅力刻苦学习,踏实面对生活,并积极将自己得到的爱回馈到社会。在担任扬州市志愿助残总队队长期间,黄鹂热心结对残疾儿童,用自己的事例鼓舞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2006年,扬州市“班”在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为传承伟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青年学子正确的价值观,一届一届“班”的学子在助残道路上帮助了很多人。如志愿者经常去辅导、看望位于扬州市石塔市社区的智障儿童东东,志愿者对东东的长期照顾和付出得到了东东奶奶的高度赞扬;此外志愿者还积极进入社区,为低保户残疾人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无偿家教。
2012年,在扬州市助残总队的联系下,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班志愿者三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周每天去辅导智障儿童吴紫雯的功课。目前,“爱心家教”已经连续交接了三届,在未来的日子里,作为吴紫雯成长中的“小爸爸、小妈妈”,社会发展学院会一直将爱心接力棒交接下去。
2013年,为实现团体助人的目标,社会发展学院志愿者成立西湖镇儿童助残队伍。两年来,团队志愿者每个月坚持去看望西湖镇的残障儿童,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具、陪他们玩耍。志愿者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走进社会,形成体系
为了将志愿助残的精神与服务社会的实践相结合,2008年7月,社会发展学院与扬州市维扬区残联联合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专项调研工作,参与该项目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被表彰为2008年扬州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他们所做的成果报告荣获扬州大学优秀调查报告和扬州大学第五届“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得专业知识与社会优势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得助残工作有了学术理论的指导,还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课堂学习。正是在此基础上,社会发展学院在维扬区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了第一个“助残学士工作站”,该站的建立,使得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志愿队伍,接过了助残的接力棒,逐渐将助残视为自己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助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影响不断加深,2010年4月21日社会发展学院与扬州市残联联合成立了“扬州市助残志愿者总队”,随后不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命名为“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至此,志愿助残活动走出学院、走出校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7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助残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广泛整合各方面资源,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保证志愿者助残服务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制定具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传统美德,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树立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助残志愿者服务行动,推动建立助残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切实为各类残疾人活动提供有效服务,注重帮助解决广大残疾人生产生活、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权益保障、参与社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组织形式
各社区认真组织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中成立助残志愿者服务联络站,负责开展社区残协助残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活动内容
(一)培训残疾人。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有一定条件的残疾人学习电脑操作等实用技能。
(二)开展上门服务。开展上门走访残疾人活动,与社区残协残疾人工作小组对本辖区内的残疾人进行一次全面走访,了解需求,关爱残疾人,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
(三)开展辅导服务。与社区残协残疾人工作小组为残疾人开设康复辅导课,辅导帮助残疾人了解,掌握康复知识,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四)开展义诊服务。争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支持配合,邀请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医务人员到区深入户中为残疾人上门提供义诊服务。
(五)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为各类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为残联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每年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5月份第三个星期日)、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开展慰问、义务劳动、义诊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全面动员部署,建立健全组织。各社区残协根据本区域实际,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和动员,抓好志愿者招募工作,于20年7月底前成立助残(居家)志愿服务总站,组建助残志愿服务队,扎实推进,认真开展各项助残服务活动,各单位将志愿者注册台账和开展活动照片及电子版于8月底报街道残联办公室。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助残志愿者培训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建立需求和服务对接机制,通过深入调研,详细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志愿服务资源,对残疾人和注册助残志愿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登记造册、科学分类,强化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需求和服务的有效对接。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国际志愿者日”和“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为契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助残行动,及时报送助残志愿服务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扩大助残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在辖区营造助残的良好氛围,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助残行动中来。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8
(一)健全组织,夯实基础
在乡镇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十多个,联络站主要成员由区残联干部、乡镇团委负责人和乡镇残联理事长等组成,并由乡镇残联理事长兼任站长,有利于志愿者助残活动的开展。社区(村)也成立了助残联络小组,结对社区(村)内的残疾人所在地,构建了青年志愿者助残网络。目前我区拥有青年助残志愿者100多名。
(二)围绕重点,落实帮扶
在助残工作中,我们将长期助残与短期助残,重点帮扶与一般扶助,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有机结合起来,使我区的助残工作内容丰富多彩。今年以来,各级团组织、助残志愿联络站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务为残疾人看病、理发、修理等,服务残疾人536人次;开展济危救困活动。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因意外成为残疾人的青少年,使他们得到及时诊治;开展以智力、精神助残为辅的慰问活动,不但注重从物质上帮助残疾人,而且注重从智力上、精神上帮助残疾人;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残疾人进行技术知识培训、指导,使其掌握一技之长;组织青年志愿者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宣传身残志坚的杰出残疾人的先进事迹,使青年残疾人树立身残志坚的思想,克服战胜各种困难,最广泛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来。
结合我委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青年志愿者助残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或困难:
一是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尚未形成。不仅仅是普通群众,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这里既有各界群众在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我们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二是群众的参与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有组织的参与多,社会自发参与的少;临时参与活动的多,固定、注册的志愿者不多。
三是志愿服务的稳定性、长期性难以做到。由于各种原因,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不够,活动的开展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志愿者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还不够。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9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助残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广泛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给予广大残疾人以切实的帮助,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促进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二、工作目标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残联等相关部门的作用,积极发动组建我镇助残志愿者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关注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并通过各种培训及交流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助残志愿者的服务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素质。同时全面掌握我镇残疾状况,并针对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就业、维权、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开展各种帮扶工作。
三、组织架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助残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成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各社区残疾志愿者为队员的服务队,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各社区残协组织要与当地志愿者积极联动,结合实际相应成立5-8名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进行日常助残志愿服务。各村、社区残协组织需对参与助残服务的志愿者提供指导和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工作内容
依托各残协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通过网络、媒体、活动等宣传平台向全镇招募志愿者,筛选符合条件的助残志愿者。
(一)配合全国助残日开展系列活动
每年助残日期间,入户慰问等形式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向群众宣传推广助残服务。
(二)对残疾人状况进行调查摸底
组织志愿者协助镇残联对残疾人状况进行调查摸底,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数据统计,全面掌握残疾人状况,为残疾人提供更有效的帮扶。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模板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残疾人在运动场上顽强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身残志不残的优秀品质。鼓励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勇于挑战,不怕困难,做一个勇敢坚强的新一代公民。
2、通过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开展想象,画出不一样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对残疾人的关怀,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们要在生活中关心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讲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主持人:今天是12月3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嘛?(国际残疾人日)
主持人:我们周围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身体受到了伤害,有点失去了手,有的.失去了脚,有点眼睛失明了,有的耳朵听不见声音了。这些人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勇于挑战,非常勇敢,在残奥会的运动场上,就有他们努力拼搏的身影。
二、幼儿观看视频,感受残疾人勇于拼搏的精神。
为了帮助残疾人,让他们的生活方便一点,我们国家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了一些标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三、幼儿绘画,献出自己的爱心。
国际残疾人日是为全世界的残疾人专设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我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让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我们会在这一天里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主持人:请你们将自己想到的画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