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

梦幻城堡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方便大家学习。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略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2

一、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整修已经全线通车了,我们跟着小记者起去看看。

播放课件:聚集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播放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进出场面的录像。

引出问题: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看,转轩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请学生在白板上示范转杆的打开和关闭)

(1)同桌合作,作出活动角模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讨论转杆打开和关闭时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2)结合白板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旋转了90度。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旋转的方向相同?

学生观察交流。

(4)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度,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度。

3、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

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二、将图形旋转90度

谈话:生活中旋转的现象可多了解,今天我们就来把下面一些图形旋转90度。出示例题。

1、理解题意。

提问: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

指A点固定不动。

2、转一转。请几位学生在白板上亲自旋转,由于几个同学旋转的方向可能

不同,这里可以用到相机,把每位同学旋转的图形拍下来,然后开始对比,并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

3、全班交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每幅图中的指针分别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白板,让学生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整个旋转过程,)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之后由学生亲自在白板上演示整个旋转过程。

3、先观察每组图形的特点,再想象使每组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旋转方法,最后通过多白板演示,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比眼力。

比较一下这些图形按要求旋转之后会成为哪一个图形。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4、5、7、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1210000=121万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

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

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

≈13000=13千=1389千

①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

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4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片断)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

(板书:射线)

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案例由郑继提供)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1度可以简写成“1°”

4.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1.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i.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ii.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iii.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iv.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v.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vi.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vii.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viii.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ix.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x.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平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还是周角?

∠=78°∠=180°∠=123°∠=360°∠=20°∠=90°

2.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平角=______个直角

3.填“<”、“>”或者“=”。

锐角〇90°90°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6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0.02+0.02+0.02=()×()=()

()×()=()+()+()+()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店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运用猜测、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让学生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大胆猜测。

1.通过商品标价2.50元和3.00元这两个小数尾末有零来引起思考,自然地引出两个问题:0.1米、0.10米、0.100米,它们大小相等吗?0.30和0.3呢?

2.猜一猜。

二、利用工具,检验猜测。

师:老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些工具(一把米尺,一张数位顺序表,两张方格纸),请你们利用这些工具来检验刚才的猜测是对还是不对。先请你们四人一组,选一选、议一议:你们选择哪种工具,准备怎样来验证?

学生动手操作、检验:

⑴学生利用直尺验证:0.1米是1分米,0.10米是10厘米,0.100米是100毫米,他们在尺子上所表示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⑵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验证:把0.30和0.3写在数位顺序表中,从数位顺序表中看出,它们的位数虽然不同,“3”所处的位置相同,所以0.30=0.3。

⑶学生利用正方形图验证:0.30是百分之三十,0.3是十分之三。从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图中取其中的30份,就表示0.30。从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图中其中3份,就表示0.3。从图中很明显的看出0.30=0.3。启发学生想一想:十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十分之一,三十个百分之一是三个十分之一,所以0.30=0.3。

三、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从刚才的操作中,我们已经知道:0.1米=0.10米=0.100米,0.30=0.3。下面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等式,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为什么数变了后数的大小不变?

四、概括总结,揭示性质。

⑴谁能用一句话归纳出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就叫做“小数的性质”。

⑵请大家一起读“小数的性质”

五、学生质疑。

六、运用性质,化简改写。

⑴学了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自学课本例3。想一想:什么叫化简?什么叫改写?它们的根据分别是小数性质中的哪一句?并举例说明。

⑵教学例4

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①问:0.2和4.08各是几位小数,要把它们改成三位小数应在小数的哪部分添上“0”?各应添上几个“0”?为什么?

②问:整数3改写三位小数,在3的后面添上三个“0”写作3000,对吗?为什么?那么应该怎样写?

③学生汇报结果,师板书:0.2=0.200,4.08=4.080,3=3.000。

七、巩固提高,升华知识。

⑴完成课本“做一做”的题目。

⑵摆数游戏:每个小组利用老师发给的五张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

①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都能去掉。

②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一个能去掉,一个不能去掉。

想一想:怎样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八、交流收获,反思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九、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6题。

十、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例2:0.70=0.7105.0900=105.09

例3:0.2=0.2004.08=4.0803=3.000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8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国庆__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39;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__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__,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__、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__、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__、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__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__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__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9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5?(12?12?12+12)

=240?(100?25)=5?(0+12)

=240?4=5?12

=960=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11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x。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60×2=

198÷49=50+30=

38×79=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9999×2=9999×3=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9999×7=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1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158164254245263156147156+15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160159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8038)18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13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__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__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教案怎么写模板数学四年级篇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一些特殊的角;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看同学们画的角,是一样大的吗?

学生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量特殊的角。

教师:角的度量需要量角器,下面我们动手自制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变成了什么?

学生对折后回答:半圆。

教师:把这个半圆对折后形成什么角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变成直角。

教师:这个直角是多少度?

学生:90度。

教师:把这个90度的直角再对折(学生操作),现在这个角是多少度?

学生:是90÷2=45(度)。

教师:请同学们把纸片展开成半圆,发现什么?

学生:半圆上有一些折痕。

教师:把这些折痕画出来,你能在这个半圆的折痕上从左到右找到0度、45度、90度、135度和180度的角吗?

学生找出来后,请学生拿给大家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这个角的。

教师:我们把0度写作0°,把45度写作45°。请同学们用这种写法,在半圆上标出相应的度数。

学生操作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半圆纸片(如图45)。图45

教师:这样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就做成了。同学们可以把书本封面上的一个角放在这个量角器上比一比,看看是不是90°?教师边讲边做示范后,学生把书放在半圆上比。

教师:能说一说比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量的时候要和标有0°的线对齐,并且角的顶点要和半圆上几个角的顶点对齐。

教师:我们把标有0°的线叫做0°刻度线,半圆上几个角的端点叫做量角。图46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量一量自己的三角板上的角,能找到45°的角吗?再用三角板上的一个直角和一个45°的角拼在一起,看量出的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角后,汇报时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量的,让学生掌握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再看另一边是多少度的量角的方法。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用做简易量角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识量角器并且掌握量角的方法,这样不是把知识的教学停留在“教”上面,而是体现在“做”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体现“做数学”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主动获取知识。]

2.量一般的角。

教师拿出一个25°的角问学生:用你们手中的量角器能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不能。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有更精密的量角器。

多媒体课件出示量角器。

教师:看,这个量角器和你们手中的量角器比,有哪些不一样?

学生直观地发现,这个量角器的刻度更多,并且有内外两圈刻度。

教师:这里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这样的量角器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条0°刻度线,方便同学们从两个方向测量角的度数。

教师:同学们测出1号角是25°,这里角的符号我们通常用“∠”来表示,所以可以记作∠1=25°。请同学们用这种方式记你们测出的其他角。学生记角。

教师: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从量特殊的角过渡到量一般的角,从而引发需要更精密的量角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放在对量角器的认识和量角上面,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掌握水平。〕

3.做活动角。

指导学生做活动角,然后让学生旋转一条边,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教师:在做活动角的过程中,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请学生判断图47中两个角的大小,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指导学生总结出角的大小主要看角张开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图47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做活动角和判断角的大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的关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