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969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9分钟。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
一口气读完余下的三百页,心中如释重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完一本书变得如此艰难,尤其是行间距小,艰涩的,大部头的书。但是,又偏偏,非要选择大部头的书,给自己过不去。能看书的时间很宝贵,因此总想读些有意义的书,不要辜负自己的时光。《人类简史》这本书,大16开,400页的正文,30万字,基本没有插图,全是文字,很枯燥,但是确实很有意思。
本来想再分两次跟大家分享感想,但还是决定合在一起推送,因为我要腾出时间去阅读新书。那就简短地分享几点对我启发最大的内容吧。
第一,这个世界被人类的想象力所左右。
我们活在人类集体的想象中。比如,黄金本来只是一种金属,色泽金黄,比较稀有。为什么大家会选择黄金作为货币呢?人类用过贝壳之类的东西作为货币,后来有人选择黄金。假如A地区的人把黄金视为珍宝,B地区的人把黄金视为一般物,那么A地区的人会跑去B地区大量收购黄金,要不了多久,B地区的人开始提高黄金售价,逐渐地B地区黄金的价值就和A地区持平。A地区对黄金的集体幻想成功地影响了B地区,使黄金成为A地区和B地区的集体想象。
大学时期,我开始反感应付考试。一般的课,我会去听老师讲,我会一字不落地阅读教材,对于比较讨厌的课,例如英语课,我拒绝去听课,我决定自学,看原版书。考试前,我也不会去突击背书,我仍旧我行我素地看自己认为重要的书。所以大学期间我的成绩排名一般。当时我就是拒绝把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也视为重要。看到《人类简史》,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我是拒绝别人把他们的想象强加给我。
第二,为什么近代西方的科学远远超越东方?
作者认为,东方的帝国,比如中国,在文化里早早地就埋下了“自我封闭”的种子。中国古代文人讲究苦读圣贤书,似乎孔子和老子已经把世界的原理都已探究完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地琢磨圣人的思想,这样我们就能解决眼下的问题。
而西方的帝国,近代出于侵略和殖民的目的,常常会派人出海历险探宝,寻找未知的世界,把当地的财富掠夺回来,以及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而为了更好地占领并管理殖民地,西方帝国需要研究当地的文化,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
作者认为,西方人会承认世界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而不是像东方人那样,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世界的原理。西方人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开始进行探索。虽然很多科学研究是为了服务帝国的侵略。
第三,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不断更新利用能源的'过程。
最初人类进行采摘的生活,采摘的果蔬的能量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里的能量。即便是狩猎到的动物,能量也是来自光合作用,因为动物需要吃草。概括起来,植物利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动物通过使用植物转化能量,人类食用动植物获取能量。
人类学会利用火,这样可以通过燃烧木头来转化能量。后来又学会了燃烧煤炭,这时的能量转化就更加可控,我们还发明了蒸汽机,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人类发现石油也可以燃烧后,发明了内燃机,使得汽车迅速发展。后来人类还学会了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都是在更高效地转化能量。
核反应的发明,使得我们可以更加高效高速地发电。近年来页岩气,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还有海底可燃冰的开采技术,都在证明人类发现新能源的能力。作者认为,人类的每次技术革命,基本都是新的转化能量的技术革命。
第四,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作者认为智人的崛起,严重伤害了地球的自然生态,不断有物种灭绝,环境在恶化。但是作者并不悲观,作者认为每当预言家认为地球的自然资源即将耗竭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家总能发明新的技术,利用新的资源获取能量。
作者认为,人类不仅在影响现在的地球自然生态,人类还在改变物种。生物学家在进行转基因技术,不仅在改造农作物,还在改在动物,甚至是想改造人类。我自己就是学习生物的,人类的确是可以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生物进行基因改造,甚至是随意地改造,但是人类现在改造基因很多时候都还是无意识的,低效的。因为人类对于生物学法则还知之甚少。
作者认为,地球的历史最初是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地壳运动等,接着地球是化学的,元素之间开始进行化学变化,再产生有机物,最后才是生物学的,有机物产生有机的生命,开始进化,生命体开始逐渐变的高级。
我个人认为,物理学和化学现在发展的都已经比较彻底了,甚至是老态龙钟了,但是生物学却刚刚起步。二十年前的物理学和化学和现在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生物学这二十年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革命性的技术和发现层出不穷。
人类会如何操纵基因?如何改变生命体?这充满了变数。而我却越来越怀疑生物进化论,越来越觉得人类乃至自然界的生命体是上帝造的,毕竟生命的法则太过复杂,太过精细。
这本书值得一读,强力推荐。20xx年的一本书,如果现在还有人在议论,说明它具有传世的可能,有其价值和意义。有多少书如网红一般,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
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很高,读了一些之后,我发觉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设又是在现有的证据上做出来的,也不能说他不对,能将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难怪可以获得好评和众人推荐。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第一章节认知革命
第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石器时代甚至更久远的历史,作者通过研究智人和其他人种的区别,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大规模的人类合作以虚构的故事为基础。人类最开始因为自然原因限制而处于孤立状态,即使又氏族也只是小范围内部的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化,技能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密切。仅靠以前的沟通能力不足以维系大规模人群,这时候人类的智慧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虚构故事的方法,并使人们相信,从而有了共同的信念,凝聚力也就产生了。
作者指出,想了解人类的天性、历史、心理,就得想办法回到那些狩猎采集的祖先头脑里面,看看他们的想法。可是我们还没能达到看到人思维的水平,但可以从他们遗留下来的痕迹推测他们的想法,分析还原当初的生活习性。有专家说,那个时代是最初的富裕社会。在我们的印象里,他们应该是过得很贫乏,无聊的日子,可实际上是他们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少有传染病的发生。这些和现代的我们比起来,听起来生活质量很好。因为人内心的满足最重要。很多人发现如今虽然安居乐业,吃饱穿暖,但是精神上很空虚,加班时间长,身体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从另一方面看,我们的科技进步和物质水平发达,加上医疗设施技术进步,寿命也比他们的长,还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是这些还是要看个人的心理。
人类社会终究向前发展,而且更新换代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我们还是要适当的时候慢下来,回想一下,这些东西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我们真的能快乐和幸福吗?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某些少数人不正当的私欲,我们应该学会抵制,进步需要向好的方面发展。
第二部分之农业革命
照我们常人理解,人类从过去的采集狩猎到农耕文明,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前居无定所,食无定时到有固定的住所,依靠耕种获得食物,人口存活率大大增加,人口数量超过几千年前的总数。可作者却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骗局,当人类的历史发展演变到这个地步,意味着人类离灭亡不远了,这是为什么呢?
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好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有限,反而只是造成人爆炸,产生一群养尊处优骄生惯养的精英分子。以至于后来的`历史只告诉我们极少数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当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的数目,我们的记载就要有所取舍,不可能记录全部人。而且大部分人都做着千篇一律的事,也不便于记录,只能选择特殊的人特殊事件记载。这也是无可奈何之据举,也难以用其他言语来反驳。平等和公正,二者不可兼得。
历史的发展轨迹就是如此,最开始因为生产资料的有限,人们只能采取等级制度,保存小部分人的生存,而大部分人作为牺牲品,为历史所淘汰。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创造更多的物质,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而人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倡导全世界的人平等,排除等级制,人人享受基本权利,然而还有一些权力无法让全体人得以实现。因为资源终究有限,但人的觉悟在不断提高,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
历史背景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那段时期。仅仅是单纯的农业已经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欲望,加上各领域的主日益强大,为了利益纷争而大动干戈,如果一味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世界,倒不如闯出一番新天地,另辟蹊径,增加自己的财富。
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帝国和资本。帝国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民族是判断帝国的一个标准,不仅仅包含一个民族,而是在广袤的领土上拥有多个民族。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领土一大,所需要管辖的范围变大,利益的维护变得重要,需要详细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条文予以保障,还要依靠武器增加国防实力。这就需要资本进行支持,所以财富增长,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也促使自己想尽办法发财致富。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作为代价,引发了万恶的资本积累。最后,还有文化因素的促进功能,宗教改革,也让人们的思想有所改变,放弃了过去的苦行,禁欲,而是解放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今天阅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这是本书的副标题,可是作者并不认同这以观点,这只是大部分人所以为的,人类征服了全世界,以后将征服全宇宙,人不再是如动物一般的,而是他们的主宰,人就是万物的上帝。可作者却反对这一观念。本书他罗列了各种历史事件,看上去人类很伟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可是他仍然反对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观念。本书的重要意义就是思考人之为人,认识你自己。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全球通史》主要是以1500年作为分水岭,该作者的历史思路是讲述1500年以前和1500年之后的历史大事件。因为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过去需要几千年才取得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短短几百年就做到了其发展量,还超出几千万倍。作者或许是参考了这一数据。当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开启了工业革命,世界的发展就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是8世纪的人穿越到14世纪或许没有不适应,环境基本熟悉,而倘若是14世纪的人来到20世纪,他一定会觉得自己疯了,完全陌生的世界,措手不及。然而这些科技的发展也不是没有弊端的,特别是如今的智能时代,一旦人类发明出比自己还聪明的生物体,我们该何去何从?
正如作者所言,他特意研究了人们的快乐。他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的幸福满足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我们能发明这样那样神奇的玩意。甚至他认为我们比过去的人更加不快乐。也许是现在的我们要求太多,物质欲望太强烈,一旦没有办法实现,终身抑郁。快乐的秘诀其实就那么简单:知足常乐!无论是古人还是现在的人,穷尽一生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可惜很多时候我们难以践行,而饱受痛苦的折磨。
个人感悟
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平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看本书,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让我们可以思考什么,这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
前两个月,我看过吴军的《文明之光》,《人类简史》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视角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比较新颖,蛮有收获的。
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
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对于玉米、小麦,纯粹的演化观点还有道理;但对于牛、羊、之人这些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必须想演化上的成功会对个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想象构建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想象构建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客观”:不受人类意识及信念的影响;“主观”:靠的是某个单一个人的意识和信念;“主体间”:靠的是许多个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接网络。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驱动因素,都是这种存在于主体之间的概念想法:法律、金钱、神、国家。
金钱几乎能跨越所有的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认识、不清楚对方的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我们用金钱来促进陌生人之间的合作,但又害怕这回破坏人类的'价值和亲密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想打破那些限制金钱和商业流动的社会大坝;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筑起新的大坝,希望保护社会、宗教和环境免受市场力量的奴役。
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天气就属于一级混沌系统;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永远无法准确预测,例如市场、政治就属于二级混沌系统。
物理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就是一个奇异点。在奇异点之前,所有我们认知的自然法则都还不存在,就连时间也不存在。所以要说宇宙大爆炸“之前”如何如何,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无法理解的。而我们可能正在接近下一个奇异点,所有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意义(不论你我、男女、爱恨)都将变得无关紧要。而在那个点之后的任何事,都还超出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赫拉利写的一本人类发展历程的历史著作,讲的是人类如何经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这三大变革,从远古人类走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的能够创造生命的“神”过程。
赫拉利通过这本书,描述了他观察人类发展的独特视角,告诉了读者许多知识点,并试图通过这本书,引起读者思考人生。看了这本书后我非常认同中文版序的作者的说法,赫拉利将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这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了我新的认知:
1、吃东西的时候要尽可能多样性,并每一种都不能吃的太多,这样对个人身体有利,我们常说的不挑食就是这个意思。
2、要理解人的欲望,很多东西都是人自己的感觉,比如他说,现代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爱人快乐,就给他买大房子,让他出国旅游,而古代的法老为了让心爱的王后开心,就给她造个大金字塔。
3、要保持好奇心。作者认为到了近代欧洲人比亚洲能发展的更好,就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他们认为世界上还有很多他们未知的东西需要探索,所以欧洲人发现了美洲,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尽管中国郑和七下西洋远比西方的麦哲伦和哥伦布早得多,船也大得多。
4、国家和民族都是想象,是统治者为了更大范围的合作而编的故事。这一点直接颠覆了我以前所了解的世界观,但赫拉利说的又非常有道理,让你不得不信服。
5、要正视历史,人类的进步和扩张,总是伴随着其它动物甚至其它人种的灭绝,这里没有什么温情可言,也无对错可言。本书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反驳了许多大型动物的灭绝比如猛犸象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观点,其实历史最好就是事实,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6、最后,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了现代技术革命可能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包括当前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
总之,本书作为罗胖的《得到》上的镇殿之宝,信息量巨大,许多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是一本绝对值得一看的好书。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
本读书笔记来自《人类简史》第一章。关于人类脑容量大的部分 ,直立行走的部分和使用火的部分可以读一下,很有意思。这一篇和上一篇讲解的都是关于人类认知革命的事情。
第一张说到智人造成了其他物种的灭绝,为什么?因为智人有其他人种所不具备的能力——语言。
在距今7万年前到3万年前,智人创造了船,油灯,弓箭和针。同时,也出现了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
为什么智人可以有这么多成就呢?因为人类智人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智人学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思考。智人的语言也因此产生。
智人的语言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以用有限的声音来组合无限多的句子。并且有不同的意义。这是第一种理论。
第二种理论是:智人的语言主要作用是用来说“八卦”,说“坏话”。这点在现在看起来是一种陋习,但在当时却是有利于维护一个群体比不可少的方式。因为那个时候这种技能是可以知道谁比较靠谱。进而更好的笼络人心,维护当时部落的持续扩大。智人借此发展出更加紧密,更复杂的合作方式。
想想也是,谁还在吃饭的时候聊工作呢?都是说谁和谁是不是有情况啊?老板是不是该发年终奖了,发多少之类的话题。
但是,这都不是人类语言的特殊之处。
人类语言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传达一些不存在的东西,而且讲的跟真的一样。例如:
“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
“上帝会保佑着你”。
“愿圣光护佑者你”。
当然虚构不单单可以一个人想象,还可以让其他人一起“想象”。编制出各种各样等我故事。例如:《圣经》的'《创世纪》。这样虚构小二故事赋予人类一种新的能力就是:我不但可以和熟人进行合作,我还可以跟相信某个故事的陌生人一起合作。这个很重要的。
人类的通过语言最多可以微信150人的群体。当人数在150人一下的时候,人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规定就可以运转流畅了。但是一旦超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讲一个故事,让大家都相信。
多年来,人类已经编制出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网络。这种故事学术上叫做“小说”,“社会结构”或者“想象的现实”。
从那个时候起,人类就生活在两个世界了,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人类想象的。直到现在。
智人自从认知革命以后,人类还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根据变化需求迅速调整行为的能力。而其他动物则是基于基因的。举个例子:
法国从帝国编程共和制只需要一场“法规大革命”;中国从“封建制”到“共和制”也只需要一场辛亥革命。一场声势浩大的歌名,就能把人们从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转换成“共和制”。这是其他物种不曾拥有的能力。
这些故事现在是我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直生活在故事里面。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6
从未在一本科普书里获得如此流畅的阅读体验,简直恨不得马上再读一遍……无论是原文的谋篇布局还是翻译的文笔都称得上及其优秀,论述自然、接地气,完全不会有不知所云的长句子这种外国学术读物常见的问题,读这样的书获取信息之外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享受。
全书的几大论题都算不上多么具有颠覆性,但作者讲得条理清晰,且格局极大,一直能站在全球乃至更高的视角去看待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问题。概括一下全书的几大主要观点:
一、人类在地球进化史的诸多物种中算不上特殊的那种。数万年前曾出现过与现代智人极其相似的另一类人物种,且控制了世界大半部分的土地。现代智能能够统治全球,更多的是因为巧合下进化出了相对有利的某些特质,从而将另一类人物种赶尽杀绝。智人的'全球扩张在物种范围内对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智人出现后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超以往。这里不列具体数据,但文中是有清晰的数据表明智人在登陆一片未知大陆后当地物种灭绝的速度会有多么惊人。
二、农业革命本身是一场骗局。目前通行的说法是人类“驯化”了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实质则是小麦“驯化”了人类来传播自己的基因。从物种的角度出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复制本物种的DNA,增加本物种的数量。由此看来,在智人出现之前,小麦不过是地球上完全不起眼的一种植物,在智人统治世界后小麦也跟着遍布了整个世界,成为了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农作物,可称是“驯化”了人类。且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农业革命的发生并未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是带来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自给自足的狩猎生活被农耕生活所替代,农民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统治阶级,生活只会变得比以前更遭。
三、帝国的扩张具有典型的两重性。一方面统一了国家之间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杀戮和死亡。帝国的存在催生了宗教、金钱、乃至资本主义的出现,从人类史的角度回看来说,总体而言还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和帝国一样,科技进步同样具有两重性,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做赘述。不过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小男孩和胖子在广岛长崎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奥本海默和他的团队都应该被送上绞刑架。但换个角度来看,正是核武器的出现阻止了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因为一旦打起来就是地球毁灭大家一起下地狱的后果,这样说来,奥本海默才是最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
五、科技的进步并未带来更多的快乐。从个体角度来看,快乐和他的生活水平没有太直接的关联,主要是在于对是否感到幸福的“阈值”的管理。每个人的阈值不同,感到幸福的条件就不同。乞丐中奖10万就乐开花,百万富翁中10万完全无感。而科技的进步至少到目前为止,无法调整个体自身对幸福的阈值。
最后还是想说,作者27岁就能如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无一不通,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7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两部重磅作品。问世以来不仅在学术圈反响强烈,更引起大众广泛兴趣,比尔盖茨、Facebook扎尔伯格,还有我们北大怀有鸿鹄之志的林校长都推荐此书。作者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下面是我在听这两本书的时候在一个读书群里的一些支零破碎的分享,或许可以引起你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编年史,甚至很少有关于历史事件本身详尽的描述。作者在融汇了人类历史、科学、文明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归纳、总结、思考,试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推演人类文明发展的明天。
在思考方式上,我觉得该书更接近哲学,特别是《未来简史》。以史为鉴,在历史的尘埃中探索、归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这些说到底是对人自身和周围世界,以及他们相互作用间的思考,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哲学上的问题被科学解开,未来的“哲学”想必会是今日哲学、科学、甚至宗教的融合。在我看来,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反应了现代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性的思考以及推演,其思考的本质更像哲学家,总结历史仅是手段。
在两部书中,作者反复论证一个贯穿始终的观点:信仰(并非单指宗教信仰,而是对一切人类凭意识创造出来的概念的信任和服从,比如金钱、国家、公司、宗教、主义等等)让人类可以大规模合作,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进化进程。说白了就是精神的力量无比强大,人类其实是一直在别人和自己的忽悠中前行。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书中让我们了解到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如何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种族清洗,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一支。与此相比,在伊甸园里偷吃个苹果那根本就不算个事儿。如果人类有原罪,这才是原罪!书中还有个有趣的说法:爱说闲话(gossip) 让智人更聪明,从而灭了其他人类。
在后农耕时代,人类对记账的`要求催生了文字及数字符号的发明,而在计算机时代0、1两个数字又构成了所有数字信息的基础。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最初发明,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但书中说小麦驯化了人类那段就很扯了,好像小麦有意识似的。
货币、帝国、宗教对人类融合的影响及塑造是非常有趣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宗教部分,更激起人对一些相关话题的浓厚兴趣,比如像基督教这样在早期可以说是充满暴力的一神教,最终为什么会完胜相对宽容的多神教,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还是必然,甚至是切合了一些人性中更深层的东西。
个人觉得这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它引发人的思考,其知识性的叙述甚至结论性的成果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在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思考的诚意,觉得他是在认真思考那些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和现象,并不是以偏概全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听到近代部分,越来越有趣了。科学和帝国相互助力,终于使西方文明今天能够主导世界,资本对战争及世界格局影响,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对人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真是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人类简史》读后感: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晦涩,跟着作者一起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思考背后的动因,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特别喜欢书的后半部,书中很多讨论都不局限于历史的范畴,比如关于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讨论,以及一些大胆的预想:在科学的助力下人类可能最终脱离生物进化的轨迹,走入灭亡或者永恒。听完之后突然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使命,会不会就是造出能最终能够替代自己的机器?随着科学裂变式的发展,人类可能最终解开生命和思维(灵魂)的秘密,那时候宗教和哲学是不是就都失去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是一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
开始听《未来简史》,那只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先是进化成了人,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摆脱了饥饿、瘟疫、战争的威胁,开始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妄想成神啦。
第二章更多是探讨人与自然,特别是人和动物的关系。这一章不像是在谈论未来,更多的是回顾农耕时代,人类在封神路上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当作了众生的神。
后续几章对宗教做了更多的反思。联想作者来自以色列,也许对宗教的反思才是作者在这本书得真正想表达的吧。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宗教是一宗交易,灵性时一段历程。)它好像突然让我读懂了《少年派传奇漂流》里PEI对不同宗教的尝试探索过程的叙述,那其实就是描写一段spiritual journey,精神的历程。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在阐述一个新的观点之前,总是会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足够的介绍,让读者可以把握脉络。
特别喜欢作者对人本主义的阐释。作者把宗教的最终归宿交给了科学,把人类的发展归纳味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并预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物/互联网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或者说上帝)。这样的预言,以及作者对意识、灵魂的阐述注定是充满争议的。
这是两本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阅读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更在于跟着作者做了多少思考。
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阅读这两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 spiritual journey.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8
首先这是一本能引人思考的好书。
读这本书,最好有一些历史和宗教的背景知识,读起来会有更多共鸣。从我的角度,作者讲了这么几件事,第一,智人并没有比其他人种或者动物高贵或者特殊,我们只是遵循进化规律产生的产物,第二,我们社会进化过程中所笃信的上帝,君权神授,马克思主义或者经济学原理,都是人类自身想象出来的产物,它们都有适应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稳定的一面,同时作者告诉我们,并非只有它们不可,如果我是一个中世纪的'人,信仰上帝还是信儒家,只取决于我出生在哪里,第三,消费主义和市场经济消耗过多资源的同时,会造成边际效应,市场经济的痛点在于它的短视,无法对长期市场所发生的事情做合理预测,尤其是当大众掌握投票权的时候,这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危机。第四,对于人类的未来,基因改造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对改造人已经在中国诞生,这种改造能否让人类生物到达一种新的进化速度,能否适应更严酷的环境,我们拭目以待。
对我的启发:对于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风气和习惯,想一想它的来源,它是不是还适应当前社会,下一个生产关系模式又会诞生在什么国家,是什么样的模式,以什么事情为契机?从这本书发散出去,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有趣的题目可以想。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9
开篇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这本书的作者。作者名叫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人,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可见其为青年怪才,目前是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此书虽说叫简史,却不是一本史书,作者通过将自己世界观的线索连接起来,以独特视角,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当代人的价值体系。另外,此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不如一般的史书枯燥乏味,而书中很多内容分析之精妙、观点之大胆、角度之奇特令人拍案叫绝,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作为知识比较零碎的我们,读此书再合适不过了。
此书告诉我们,我们从动物到上帝的转变过程中有三个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而贯穿始终的是不可缺少的三个能力,分别是虚构故事的能力、思辨推理的能力以及认知自我的能力。这三个能力中最令我感觉脑洞大开、新颖独特而思考后又产生非常强烈共鸣的是虚构故事的能力,我也将着重与大家分享对于这个内容的思考和体会。
人类的起源智人原本也属于动物的某个科,为什么和黑猩猩、巨猿从此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原因在于认知革命的影响,所谓认知革命是智人的认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认知革命之后,人类有了灵活运用语言和八卦周围事情的能力。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队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了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即便是今天,人类团体还是继续受到这个神奇数字的影响,社群超过150人后,连接的紧密度下降,许多成功的家族企业也是因为规模越来越大,开始雇佣更多人时遇到危机。八卦是最原始的合作基础,现在的新闻头条最多的莫过于某某明星又出轨了,于是人们群起而攻之,一时间大家同仇敌忾,宛如亲密无间的朋友。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学校里,你总会发现有那么一群亲密的小群体,他们掌握着周边所有的八卦信息,风吹草动,草木皆兵。即使是两个核物理学家坐在咖啡馆里,他们也更愿意讨论哪个人想当上系主任或院长,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八卦?因为八卦传递了群体的社会关系信息,这种信息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让大家知道谁可靠,谁不可靠,讨论八卦本身也增进了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从而有利于组织社会活动。合作的基础在于了解与信任。黑猩猩通常几十只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小族群,这些猩猩之间十分亲密,会一起打猎,一起抵抗外敌。族群之间的猩猩每天都得花上大量时间亲密接触,像是拥抱、抚摸、接吻、理毛、相互帮助。“如果都没碰过面、没打过架、没相互理过毛,两只黑猩猩就不知道能不能相互信赖,对方值不值得帮助,也不知道谁的阶层比较高”。黑猩猩之间就是靠这种高亲密的接触,从而构建起的熟人社会。由于它的社交成本太高了,因此族群成员数量不可能过大,一般维持在20~50只之间。
八卦本身除了传递事实本身,还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当随着时间的推演,八卦便上升成一种虚构的故事。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秘诀在于人类能创造并且相信某些“虚构的故事”,虚构故事是大规模合作的号角。众所周知,智人的语言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种语言。每个动物都有着某种语言,比如蚂蚁通过触角说话传达食物位置,青猴能够准确喊叫警告狮子的靠近,鹦鹉也能够学舌。但这些语言功能,包括蚂蚁与蜜蜂的,都仅停留在描述性语言,用于传达身边环境的信息,没有八卦能力,更不可能讨论与相信不存在的东西。而“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如果你跟一只猴子说,如果你把手上香蕉给我,我将带你去香蕉天堂,那里有吃不完的香蕉,它还是不会放手。对于它们而言,时间是宝贵的,拿来向不存在的守护神祷告岂不是一种浪费?何不把握时间吃饭、睡觉、亲亲抱抱?但是智人相信了虚构故事,就像是吃了《圣经》里那颗知善恶树的果实一样,它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不仅是部落的守护神、《圣经》的《创世纪》、庞大的帝国梦、现代的国家等等。因为我们共同相信这种虚构故事,于是合作的基础不再仅仅存在于熟人之间,相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也可以彼此信任,一起合作。一个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弱小的,但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人团结在一起,便能削山填海、改变世界。法律是虚构的故事,它支撑起帝国的构建。公元前1776年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几十万古巴比伦人的合作手册;公元1776年的《独立宣言》是现代数亿美国人的合作手册。无论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独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类秩序。古巴比伦人对阶层社会深信不疑,于是有了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奇迹;美国人对生而平等的深信不疑,于是创造了繁荣的现代文明。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得以突破人数的限制,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农业革命让人能够开创出拥挤的城市、强大的帝国,接着人类开始幻想出关于神灵、祖国、有限公司的故事,建立起必要的社会链接。国家、法律、宗教、金钱、公司、商业市场本质上都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虚构故事。这一切都是黑猩猩、巨猿所做不到,而他们至今都保持着较小规模的合作方式,始终无法得到突破。
我认为从古至今,“虚构”故事的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大家可以注意到我在这里给虚构打了双引号,我理解此虚构的含义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一般含义。首先,你得有“虚构”的故事内容,再者你得使用各种宣传方式去让人信服你的故事,按照你设计的故事路线去行动,这些说起来简单,但是能做到却是相当困难的。这可以扩展到一个人的叙述能力、演讲能力、感染力、影响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都和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人品修养、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尽力去提升贯穿我们人生生涯的“虚构“故事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0
人们阅读的目的有很多,比如丰富情感生活的小说,比如丰富阅历的游记,比如传播知识的科普文章,更不用说还有谁都不想看的教科书,谁都离不开的工具书。无论它文字风趣流畅,还是内容艰深晦涩,必有吸引你的地方让你完成这一次的阅读体验。
但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一本书,似乎是其中的一个另类。说它是科普,似乎不太说得上,说它是哲学,似乎离得更远,说它是历史,好像也不太靠谱。它似乎是在用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一个历史问题,得出的却又是类似于哲学的结论。但就是这样一本书,吸引了无数的读者趋之若鹜,一度盘踞在热读排行榜的前几名很久。最近,终于有机会读到这本由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主做的《人类简史》。
在读书之前,不由得为自己知识储备量的匮乏感到担心,毕竟人类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命题啊,但是真正开始阅读才发现,这种担心并无必要,文字浅显易懂,而内容生动鲜活,虽然很多内容仍然缺乏现实证据,但分析推理丝丝入扣,引用的内容丰富而不杂乱,让你一方面庆幸自己还跟得上作者的思路的同时,对他术中所涉及的知识面的广度感到惊叹。作者似乎正在带着你从人类发展的长廊中信步走来,从史前的历史、人类的演化、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经济、宗教、政治,无不涉及,让人眼花缭乱,却笃信无疑。
作者用类似进化论的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发展历史,在自然选择的剃刀下,似乎一切发展的道路都是自然选择产生的,似乎是只要给定了初始条件和演化法则,就可以计算出来的一般。人类发展的浩瀚历史就这样被抽丝剥茧,提纲挈领的分成了短短的几个阶段,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虽不涉及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某一时期的波澜壮阔,但这不正是简史所应有的态度嘛。
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从一些我们平时注意不到或者习以为常的方面发现爆炸性的结论,开篇不久,作者就提出智人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会使用语言描述虚构事物是我们在竞争中获胜,从而达到食物链顶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是构成我们人类现今社会政治、经济等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基石。乍一听似乎匪夷所思,但作者很好的把握了读者的内心,正是利用这种好奇,吸引着读者一步一步跟着他的思路进入了人类历史的迷宫之中。
在对人类历史发展到如今做出了精彩评述之后,作者还对人类发展的未来或者说结果给出了大胆的预测,看了让人不寒而栗。至于究竟是什么,这里不便剧透,就期待大家读完之后有自己的看法了。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1
《人类简史》;这本书开场就给我一个震撼,那就是其实人类发展史上分别存在着:东非直立智人、欧洲尼安德特人,亚洲鲁道夫人、印尼索罗人这几大类人群 (年代从220万到100万年前),其中从智力和体力最强大的是尼安德特人,但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直立智人用了十万年灭绝了其他几类人种,最终统治了全球,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类主要是智人的后来(在DNA中以智人为主,杂交着少量其他人种)!那么为什么是智人获得最后胜利呢?因为智人提前完成了认知革命,迅速从一个普通物种完成了智慧物种的飞跃(人类发展至今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认知革命-10万年前开始、农业革命--1.2万年前开始、科学革命 --500年前开始);那么什么是认知革命呢?认知革命就是把抽象概念变成可理解的内容,比如当一个智人捕猎者看到“河边有个狮子”他能把这个图面转为一种抽象概念去传递给其他族人,族人们能理解他想表述“河边有一个狮子”概念后一起与他合作捕猎,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其实认知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语言沟通;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生物成为地球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人类学会用语言沟通来完成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然后通过分工合作来赢得生存;最有趣的是,人类在完成语言沟通中使用最多是进行“八卦”,这种八卦能力传递了大量智人社会关系的信息,从而把个体的人凝聚成为一个团体(比如说同学会),而团体如果加上某种共同约束力就成为组织了(同学一起开公司,有了投资人和股东),那么这种共同约束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虚构故事”或者叫“集体想象”--这在现代企业组织里就叫做(品牌故事或者愿景规划);智人社会能进化到部落就是通过八卦,而部落进化到原始王国就是靠神话故事、英雄传记等“虚构故事”;让我惊奇的是,原来所有现代组织的构建基础就是靠沟通和把沟通升级而来,但在书中还带出一个所有组织的规模限制--150人,这不由得想到罗辑思维也讲到现代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不能超过150人,因为超过这个数字就代表靠人际关系的管理会僵化,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被机械化的.流程所约束;
当人类完成认知革命后继续生活了近两百万年,但在1.2万年突然发生了全然改革,就是从采集和狩猎食物改成操纵动植物的生命--驯化,这就是农业革命中最显著的两大特征--种植(对植物),畜牧(对动物);但书中谈到最颠覆的观点就是,人类以为驯化动植物让自己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比如小麦、养羊等,但真实可能是处于演化弱势群体的小麦、羊反过来通过驯化了人类而获得生存并逐步灭绝其他物种;人类引以为豪的农业革命是一种进步,有可能是一个自然的陷阱,甚至是基因的一个阴谋;仔细思考一下,狩猎时代的人类更强壮、更敏捷、生存能力更强大、活动范围更广大,好像今天的猎豹;但农耕时代的人类更辛苦、更笨拙、生存能力脆弱、活动范围更狭小,好像今天的蚂蚁;因为人类被农作物、蓄养的动物束缚在某种状态中,某片区域中!在农耕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人类的总量和寿命并不比狩猎社会的人数多,寿命长;也许,农业革命恰恰使人类弱化、退化(当然从生物学角度)!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2
《人类简史》这本书用不到500页的篇幅写出的从石器时代智人演化直到21世纪政治和技术革命的一整部“人类史”。
这在某些专业历史学家看来,恐怕已经很难说还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了。而且由于缺乏对构成世界历史进程的许多重大事件或现象的系统叙述和解说,这本书恐怕连“宏观世界史”都算不上。可是,如果不是历史,它又能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写历史涵盖这样宏大的时间跨度,最终却浓缩到并不厚重的一本书中,写到这个份儿上,更像是离开了传统意义上“历史”的范畴,而走向了“哲学”——这个“哲学”不只是“历史哲学”,它同时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系统的史事在这里隐而不见,流出笔端的都是一些被用来说明某种历史法则、人生道理的史事片段或现象。如果作者能真心关切人类的命运,并且有充足的知识准备和理论修炼,这种写作就能达到一种胜境,它的产物也就不再是那种我们所习见的'历史作品,而有可能是一种对历史和人生的彻悟。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人类由远古时期走向智人大获全胜的认知革命,就像人类后来由迁徙游牧转向定居耕种的农业革命一样,都是开工没有回头箭、只能向前却无法倒退的进程。类似地,赫拉利对当下基因工程学“改良”人类的种种做法的尖刻抨击,也在基于他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必然性分析基础上,充分显示了他的“爱人”情怀。
在最后对当下“人类”“历史”的分析和预测中,作者把打着“治病救人、延长生命”旗号来改造人类基因的科学活动,恰切地比作追求长生不老的“吉尔伽美什计划”和创造科学怪人的“弗兰肯斯坦博士”这两种传说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在他看来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首先,在当今贫富差距已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这种只有一小撮富人能够消费得起的永生大法必然严重加剧社会不公;
其次,如果人类真的被升级为另一个物种,实际上是升级为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化人”,那么随之发生的就只能是人类的本质乃至“人”的定义的根本改变,就只能是智人历史的终幕。
从某种范式来看,或许人类与历史的关系的确有其悲哀之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并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3
人类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狩猎为生,直到最近1万年开始从事农业。农业革命的发生使人类有了丰富的粮食,人类的生活开始迈向稳定,然而在作者看来,所谓的农业革命只不过是一个骗局罢了。
一、更辛苦的生活
采集狩猎时代,人类主要的时间都花于寻找食物,采集野果,捕猎动物,由于资源匮乏,出生率低下,人们也不必花大量时间精力去照料婴儿或想更长远的事情,对于活着的那些智人来说,生活有很多闲暇,走到哪玩到哪。
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作物饲养家畜后,生活大为改观。人们开始花大量精力照顾农作物,人类的脊椎、膝盖、脖子开始出现毛病,由于食物变得充足,人口出生率开始提高,反过来又对粮食提高了需求。人类不得不终日与庄稼为伴,而放弃那绝美的原始景色。
二、习惯奢侈生活
前已述及,农业革命带来了丰富的粮食。而人类吃饱喝足后又开始焦虑明天,因为这季的丰收不代表下季的丰收,虽然人们会通过发酵、熏蒸把丰收时多余的食物保存起来,以期在日子难过时作为不备之需。然而绝境时的处境似阴影般时不时出现在人们脑海。人类一旦习惯奢侈,就变得依赖,然后成为其奴隶。
三、暴力的诞生
由于农田能够产生粮食,人们开始放弃流浪四海为家的生活,在农田边上定居,同时对农田的所属权开始在意,于是开始出现暴力抢占土地财产。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显示,在简单的农业社会中,人类暴力行为造成了15%的总死亡数,而在男性之间则是25%。
随着产权,暴力的发展,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同时出现的还有阶级以及与之伴随的不平等。
四、物种的成功与个体的痛苦
评价物种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有一种说法是物种DNA的拷贝数,从这个角度来说,农业革命最大的赢家则是小麦、稻米和马铃薯。1万年前完全没有小麦的身影,读后感。而如今小麦占据大约225万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积,人类终日为农作物抓虫、除草,搞得腰酸背疼。人类自以为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与此同时的赢家还有鸡牛猪羊等,1万年前,全球只有在几个特定的地点有绵羊、牛、山羊、野猪和鸡,总数大约几百万只,但如今全球大约有10亿只绵羊,10亿只猪,10亿只牛,更有超过250万只鸡,遍布全球各地。
但动物不同于植物,那些家畜的下场可比它们的祖先要惨很多,活着时被圈养在很小的`地方,居住环境惨不忍睹,一般活不了多久就被宰杀,一命呜呼。虽然就演化而言,它们是成功的,但对于个体来说则是失败的。
看看人类呢?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居住环境的恶化,开始出现疾病与瘟疫。一个古代的人饿死了,他会说“虽然我很惨,但是未来的人是幸福的,所以我的死是值得的”这种话吗?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4
从资本诞生以来可能我们就一直在对抗市场和经济还有社会,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因为社会和市场才是造就了我们最终如此繁荣和发展的原因。因为有社会,有市场,所以我们才能够工作才能够挣钱才能去拿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自己的生活才能有保障,自己的安全也同样有保障。很多浪漫主义者会说一个人对抗全世界,其实,结果呢?
因为这个世界是在正常运转着,所以我们每个人是不可能脱离于这个世界而存在的。
这一点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家庭和世界的关系,家庭就相当于我们刚出生的世界,大多数人前半生从刚出生依赖父母到叛逆期和父母对抗,也差不多,父母的生养之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的,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父母。
这本书最后的章节是有些压抑的,讲了一些幸福和生命的意义,而且是从智人发展到我们现在,从一个个冷冰冰的数据,分析我们现在人的生存状况,虽然我们的生活是慢慢变好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当生活物质富足之后,人们不再为了果腹而活,就开始暴露出精神上的缺乏了,那些冷冰冰的数据统计着我们现如今社会当中自杀的`人数,还有心理不健康的人数的时候,那么的可怕。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事情,人一定要为了一个价值观和使命而活,其实生存不成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想着下一步要干嘛,自己存在的意义。
尤其是到书的后半部,最后我甚至已经看不下去了,他们在说着基因改造再说着世界大战在说着智人的末日。
其实现在最后我脑海里思考的是一副棋局,就是阿尔法狗和世界第一棋手李世石下棋。4:1强势碾压,后来又和世界最顶级的十位棋手下期,战绩60胜0负,这说明智能的发展是非常可怕的。
他们能够自我进化自我反省自我改正错误,在这一速度上是我们人类的好几万倍,我们人类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即使是发现了也是很难去做出改变。
最终智能生命能否灭绝智人尚不可知,但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淘汰你,连招呼都不会打。在企业发展中,有时候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谁能想到竞争方便面市场的竟然是美团外卖和饿了吗。
还有一点就是失败,其实失败算不上什么,挫折也算不上什么,即使是古代最繁荣,最昌盛的古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路途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战役,甚至战争,都会失败。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挫折也不是只会有一个。如果想做一份事业,或者是打拼出一份令人骄傲的成就的话,这些成就的达成是必须要经历挫折的。
也没见罗马因为一次战役的失败就放弃整个战争,人生哪能不经历几次失败和挫折,因此放弃整个奋斗过程也是十分不明智的。
再有就是格局,全球视野,对于商人,全球就是一个市场,对于信徒,全球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自己的神的声音,站高一线,换位思考。格局就是你心里能装下多少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5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的比光速快”,或是“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许多人认知的“自然”和“不自然”并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学的概念。神学上所谓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身体,并且让每个肢体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我们使用肢体和器官的方式符合上帝的设想,那就是个“自然”的活动;如果不符合上帝设想的方式,就成了“不自然”。然而,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目的。器官的演化没有唯一的目的`,而器官的使用方式也不断在变化。现在人体的所有器官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型,而现在所有的器官都不只做着原型所做的事。器官之所以演化是为了某种特定功能,但等到器官存在之后,要用作其他功能也并无不可。以嘴巴为例,嘴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最早的多细胞生物需要有办法将营养成分送进身体里。而虽然现在嘴巴仍有这种功能,但我们还能用嘴来说话、亲吻,战士还能用嘴来拔手榴弹的引信。难道,只因为我们最早那些像蠕虫一样的祖先在6亿年前没有用嘴做这些事,嘴巴的这些功能就变得不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