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26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4分钟。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
1.教学课程:1:学习十以内相邻数
2.学习二十以内分与合
2.教学重点:学习十以内的相邻数,二十以内的分与合。 3.教学目标:1.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课程的必要性
2.让孩子能掌算数的基本能力
4.教学准备:两个面具(喜洋洋,懒洋洋);儿童币,礼品小橡皮擦,铅笔,橡皮5.教学过程:师;(教师带着面具走进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谁啊?幼;喜洋洋
师;喔噢,小朋友真聪明,想不想跟我进羊村看看啊?幼;想
师;去羊村的路很遥远,我们需要乘着火车去哦!敢不敢啊?(不敢的小朋友就站在后面)幼;敢
师;我的小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哦!(跟着老师把小手拿出来,小嘴嘟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说滴滴滴滴笃笃笃火车出发咯)幼;滴滴滴笃笃笃火车出发咯师;羊村到啦!(出示图片,图片上有三栋房子)小朋友你们会说哈喽吗?幼;会
师;等下老师的手开始斗得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说哈喽喽喽。小朋友准备好了吗?幼;准备好啦师;开始了哦
幼;哈喽喽喽喽(图片翻开给他们看)
师;喔噢,小朋友们真棒,老师给你们鼓掌(一二说一二的.时候宝贝们就拍两下手哦!])小宝贝们也给自己鼓个掌吧!老师幼;一二
师;好了,小宝贝们看看图片上面有什么啊?幼;房子
师;宝贝们知道这些都是谁的房子吗幼;不知道
师;它们分别是喜洋洋,懒洋洋,美羊羊的家,它们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幼;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数字和数字之间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们来看看1的邻居是谁啊?(举手回答老师哦)(答对了就给一个神秘礼物)
幼;二
师;这位小朋友真棒,大家给他鼓个掌吧!(一二)师;那2的邻居有谁啊?(动作示意他们要举手)幼;1和3师;一二
师;这么难的都没有难到你们,哼,邓老师太不甘心啦,老师这次要考你们一个难的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学会了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2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
2、知道“>”“<”的方向,理解“>”“<”“=”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清“>”“<”的方向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参观森林运动会,看看动物们矫健的身姿,好不好。
生:好。
展示图片
师:现在,咱们看的是拔河比赛项目,看,哪一对要赢了?
生:大熊猫一队的。
师:大家一块儿看看,这两队队员有什么不同?
生:熊猫队的'队员多,大象队的队员少,不公平。
师:熊猫队几名成员?大象队几名成员?大家比一比,3和2谁大谁小?3大,2小,也就是3大于2,2小于3,我们写作:3>2,2<3.一块认识认识“>”“<”,看图,帮“>”“<”找回家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了吗?老师这有一段口诀,一块记一记好吧,“大于号,小于号,带着兄弟来报道,大口在前是大于号,尖尖在前是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嘴巴朝着大数笑。”
<学生记一记>
<练习>
师:现在,这边的拔河比赛开始了,这一次比赛公平吗?
生:公平。
师:为什么?
生:每一对都是两名。
师:对,很好,左边一队两名,右边一队也是两名,2等于2,我们可以写作2=2。“=”等于号
<练习>
小结:
我们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例如:5>3 ,2<6,4=4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通过用不同的方式来统计食品的种类和数量。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田田幼儿园一周的食谱。
2.记录纸、记录板、计数条、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出示田田幼儿园一周食谱,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2)师:今天,请你们来统计食谱上有哪些食品,每种食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食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4)师: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食谱上有哪些食品,每种食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画图、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食谱上有哪些食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食品最多,哪种食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2)师: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清楚地看出哪种食品最多?哪种食品最少?
(3)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4)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5)师:食谱上有几种食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食谱上有几种食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食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食品是最少的。
3.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食品。
师:一起看看,我们需要进哪种食品?
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食谱上有哪些食品,每种食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食品最多,哪种最少。
4.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观看幼儿身高、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统计图表等)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活动拓展
帮助教师统计班级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回家统计生活用品等。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4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
活动重难点:
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过程:
直接进入主题
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
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
出示相应图形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
教师提问:
1、 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
2、 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
3、 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
4、 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5、 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6、 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
7、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
8、 快试一试?
幼儿操作。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幼儿拼摆图案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
1、幼儿操作拼摆
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拍照,展示照片
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
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
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
1、回答问题
2、总结规律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延伸
1、 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分合回去和原来是一样大的,那分成五份呢,那分成六份还是一样大的吗?
2、 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5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长短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长有短;
2、知道长和短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铅笔3支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短
1、出示3支铅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比一比
3、动手比一比,看看谁长谁短。
4、汇报比较结果。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4页,将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写出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
2、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认识高矮
1、请高矮不同的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认识“高”和“矮”。
2、请5个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其他人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请最高的小朋友取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数字卡片2,依次为5个小朋友编号。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5页,按动物的高矮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粗细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游戏;
2、知道粗和细是相比较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红盒)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将彩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于桌子上
2、取最粗和最细的圆柱体,分别命名“粗”、“细
3、将其他的彩色圆柱体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6页,将圆柱体、树、绳子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
活动名称:比较宽窄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宽窄
2、知道宽窄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活动过程:
一、认识宽窄
1、将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排列到桌子上
2、取最宽的与最窄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宽”、“窄”
3、将其他的彩色纸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7页,将长方形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薄厚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
2、知道薄和厚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薄厚程度不同的书活动过程:
一、认识薄厚
1、将薄厚不同的书排列到桌子上
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书进行比较,分别命名“薄”、“厚”
3、将其他的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8页,将书本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写上编号,并区分衣服的薄厚。
活动名称:间接比较活动目标:
能够对事物进行间接比较;活动准备:重量板活动过程:
一、间接比较轻重
1、出示三个重量板,编号分别为
2、请幼儿感知。
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2比3重,1比3轻,所以2最重?3最轻?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9页,比较动物运动会中谁跑的最慢,比较轻重中谁最轻,谁最重。
活动名称:按特征排序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事物的规律;
2、能够按照物体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色的珠子各5个活动过程:
一、按特征排序
1、出示珠子,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2遍
2、请幼儿观察珠子排序的规律
3、请幼儿按照规律,将剩余的珠子进行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0页,找出图形和小动物的'排列规律,把空格里缺少的添起来
活动名称:按关系排序活动目标:
能够发现同一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排序活动准备:不同长短的红棒、数字卡活动过程:
一、按长短关系排序
1、出示长短不同的红棒,散放于桌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找到最长的一根,并在其上面放数字1
3、依次对其他红棒进行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1页,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水果进行排序;按照青蛙的生长过程排序
活动名称:自创规律排序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按照规律排序的能力
2、能够自创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若干活动过程:
一、自创规律排序
1、出示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
2、引导幼儿自创排序规律并依次将珠子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2页,对图形、小花及水果自创规律排序。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教学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 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1-10的数数、1-10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让小朋友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认识并能书写1-10
2、让小朋友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小朋友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含义
2、初步理解10以内的序数,让小朋友知道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3、掌握序数词,能用第几表示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4、注意倾听各活动中的规则,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课时:
第3课时教学内容:比长短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一般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②培养小朋友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时:第4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课时:第5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教学目标:
1、认识“>”“<”“=”
2、知道“>”“<”的方向,理解“>”“<”“=”的意义。
课时:第6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学会分类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小朋友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球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图形. 2.认识顶点、边和角,并进行点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
课时:第7课时
教学内容: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2.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8
4.它们有两个房子,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你们觉得这8个小伙伴应该怎样住呢?
(都住在红色的房子里)
(红色小朋友住红房子,黄色小朋友住黄房子)
5.噢,那我们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这样选择房子的呢?
(PPT播放红色图形宝宝回家,回红房子)
6.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黄色图形宝宝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PPT播放)
8.剩下的黄宝宝也回到了自己的黄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红色房子里的.宝宝有几个?(4个)家住在黄房子里的有几个宝宝?(4个)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图形宝宝回家睡了个美美的觉,它们现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们的好朋友有两个房子,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
10.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这么多的宝宝该去哪个房子玩呢?小朋友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连门都进不去呢! (一起去大房子)
12.一起去大房子,8个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小弟弟说:“我的屁股都被挤在外面了呢 (小的去小房间,大的去大房间)
13.咦,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哦,我们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间呢?(PPT展示小图形去小房间)
14.还剩下三个大哥哥大姐姐,它们舒舒服服地进了个大房间(PPT展示)
15.PPT展示数字5.3.5个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间,3个大姐姐大哥哥住进了大房间,你们和他们都找对了房间。
16.打开课本,指导完成课本上的图形分类(做一道题发放一次幼儿用贴)
17.指导完成第3页数糖果,并指导幼儿说出哪个动物分到的糖果比别人的少(小猪)它有几颗?(4颗)小兔和小狗分到几颗?(1颗)
18.在黑板上讲解给花瓶涂色,四个花瓶,分别装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儿数数后的到的结果)
19.师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颜色(师发蜡笔)
20.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给花瓶涂色
21.作业安排:数学练习册第3页
22.结束教学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
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 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
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0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 (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3)幼儿相互交流
师: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请观看大图片!说一说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成后面的哪一个图案?(在交流过程中,对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题,教师要引导幼儿讲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断。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幼儿交流第三道题、第四道题中的图案遮挡现象。)
(4)幼儿检查纠错
师:孩子们!你们都做对了吗?如果有做错的,请再去仔细想一想,将正确的找出来。其实生活中这样重叠和遮挡的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用小眼睛仔细去找一找,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评析:幼儿能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进行独立的空间目测、空间想象,组合思考。教师的一句:"不同意的请说出你的理由!第四题有点难……"拔动了大班幼儿勇于挑战、敢于阐述的心弦,操作中的冷静思索与交流中的热烈辩论形成了很好的思维氛围,这正是我们斫期待的……
三、变换重叠的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
1.师:老师还带来一个更难的问题,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下!
刚才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种图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重叠变出什么新图案?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吧!比比谁发现的最多!请将你变出的图案在这张纸上(图6)找出来。
2.幼儿操作
3.相互交流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能变出多少种图案?(先请幼儿说,然后请幼儿演示个别图案的重叠方法。)
师:看来不断地旋转这两张透明的图形,让它们完全重叠后会变成不同的新图案。还没发现这么多图案的小朋友再去试一试。
评析:在幼儿获得了两张透明图形完全水平重叠后会产生一种新图案的经验后,教师设计本环节的操作,使幼儿的经验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们"太神奇了……"的惊叹声中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延伸。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
《比大小》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爱儿坊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材第18页《开火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认读50以内的数,感知数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在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卡片、奖励小星星、红旗一面、
2.《春天在哪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春游坐火车——认知50以内数。
1.:数数游戏
师:小朋友,天气暖和了,春天来了,老师要带大家去春游,好吗?我们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去吧!老师找个火车头来数一数今天有多少老师和小朋友要坐我们的火车,一起来吧……
(拍手唱歌曲《开火车》,传红旗,呜……声唱出停,红旗在谁手中谁来点数,其他小朋友小声跟数。学生跟着拍手唱。)
师:如果每节车厢坐10个人,需要几节车厢?如果5个人呢?(教师引导幼儿10个10个数,5个5个数,分别说出需要的车厢数。)
(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2.认读数字宝宝。
教师任意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谁读对就把卡片给谁,每人一张。
3.数字宝宝坐火车。
幼儿先听清老师的要求,边唱歌边走坐到指定车厢。
6节车厢分别坐含有2、3、5、1、4、的数字。
师:把你们每节车厢的数字宝宝放上来看看自己表现怎么样?看看每节车厢坐了几个人?
(幼儿说出每组的人数,说说单双数)
(奖励秩序好、表现好的幼儿)
二、开火车春游——比较数字宝宝的的大小
师:我们春游的小火车就要开了,请数字宝宝们扶好坐好我们去田野里找找春天的消息吧!
(师生共唱歌曲《小火车》边做动作,请表现好的的数字宝宝先下车找找春天的秘密吧!请四人下车)
1.比较第一组数的大小
师: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这四个数字宝宝都是谁呀?你知道他们谁最大谁最小吗?
(幼儿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奖励。)
2.比较第二组数的大小
(师生共唱歌曲请第二组数字宝宝下车。)
师:这四个数字宝宝又是谁呀?谁最大?谁最小?。
幼儿自主交流,派代表回答。
3.数字宝宝排排队。
师:我们春游的小火车要过桥了,我们要按顺序一组一组过桥,你能给每组的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排队吗?
(请还没有参与活动的幼儿下车四人或六人一组。)
(1)第一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2)第二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师:你是怎么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的?
总结归纳:比大小,看数位,
两位要比一位大,
都是两位看高位,
高位相同看个位。
三、春游进行时——开火车游戏。(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1)幼儿以10人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队,玩开火车找春天游戏。
(2)幼儿和朋友交换数字卡片,按照不同要求排队进行游戏。(评价幼儿游戏活动,奖励表现突出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
《比大小》活动设计说课材料
丁家中心幼儿园:田小燕
一、说教材
《比大小》是爱儿坊学前班数学下册主题三“数字的家”的一节活动课。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制订出本次活动课的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字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活动中结合周围环境和季节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以春游为主线,以游戏为主导。根据幼儿认知过程的直观形象性,主要采取数、认、读、比结合法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以唱、玩、赞穿插 进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进步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我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满堂吼”的现象,注重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及探索能力的发展,设计了以下的过程:
1.设计一条活动主线
在本节活动课中我设计了春有这样一个符合季节环境特点的情境主线。以开火车这样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主导,在“准备坐火车——开火车春游——春游进行时”三个环节中,第一环节引导幼儿丰富对5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环节通过有顺序、有目的的关注来引导幼儿尝试比较数的大小,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真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体验学习快乐,教师发现存在问题。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身体、感官、思维的活动,使枯燥抽象的数字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目的。
2.培养一种快乐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样的游戏也有玩腻的时候。通过开火车游戏的不同玩法,所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快乐感受和体验。我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一种探索意识,获得一种探索的习惯。
3.关注每一个幼儿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权利,每一位老师也有表扬赞许孩子的义务。在每个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对表演赞许的渴望不亚于花儿对阳光的渴望。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活动能力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及这节课中我都一直去留心发现每一个幼儿点滴的进步,并及时说出来。在活动中鼓励那些不积极,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参与活动,我发现:“多给机会,多进步。”
五、活动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
鼓励幼儿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天的时间顺序,建立时间观念。
2.能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整点、半点的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闹钟的声音。
(2)师:这是什么声音?对了,这是闹钟的声音,它每天叫醒我们,早早起床去上学。
2.阅读读书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p29页。
(2)师:请你们给小明的作息时间按照一日活动顺序调整一下。
(3)师:你们也和小明一样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请你说说你们的作息时间。
(1)幼儿互相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
3.制作“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1)请幼儿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2)请幼儿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小结:我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完成了,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
1.幼儿将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活动室内。
2.提醒幼儿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 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 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4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1~5的组成
教学过程:
<2的分解和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笑脸吗?看看老师手中有好多笑脸,咱们一块用笑脸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首先,老师先拿出2个来,我找一个小朋友把这两个笑脸分别放到两个碟子上。
学生放笑脸
师:瞧,这位小朋友把笑脸分开了,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有一个笑脸,也就是说,2分成了1和1,(幻灯片演示)
师:我再找一个同学将这两个碟子里的笑脸放到一块儿。
学生放笑脸
师:他把红色碟子里的一个笑脸和蓝色碟子的`一个笑脸放在一块,就变成了2个笑脸,也就是说,1和1组成了2(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3的分解和组成>
做游戏,老师手里拿着三个笑脸(两手都有),展示一只手,另一只手里多少笑脸让小朋友们去猜。从中体会3的分解。老师再将自己两手中的笑脸都放在黑板上,同上引导小朋友们去理解3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4的分解与组成>
师:2和3会分解了,小朋友们会不会分解4呢?在按照前面的方法将4个笑脸放到2个碟子里面。(连续找三个小朋友)
学生尝试的放,老师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解释。幻灯片展示。
再让三个小朋友将分好的笑脸分别放在一起,幻灯片展示
学生动手练一练
<5的分解与组成>
师:接下来,我们要将老师手中的五个笑脸分发到两个盘子里面,那个小朋友自告奋勇,主动来发一发。
学生发(四种方法)
老师如上强调5的分解与组成。
小结:
数与数之间都是有逻辑关系的。1~5可以分解,也可以由其他数组成。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数字与标记记录分类的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附不干胶(一) 黑板画红色圆形和黄色方形,四盆花 教学PPT 4页 蜡笔36支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两个有颜色的宝宝,你们找到它了么?(红圆圆,黄方方)
2.它们有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它们一起出来玩耍,结果玩到太阳落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回家么?
上一篇: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