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05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钟。
儿童一分钟哲理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的猎人,在林中一棵老榆树下挖了一个陷坑,下了一副套子。他刚走一会儿,大白狼恰好经过,掉进了深坑里面,四条麻秆粗细的腿子,也被套子紧紧地拴上了。狼左窜右跳也冲不上去,便大声呼唤起来。
一只鹿经过这里,听到大白狼呼救的声音,来到了老榆树下的陷坑前。大白狼立刻流着泪水儿,对鹿痛哭起来,说它有个老奶奶,得了病需要一味很难找到的草药。它只顾急着找草药,没留神竟掉进了陷坑。说完,又装出一副可怜样子,再三赌咒发誓说,如果鹿肯救它,日后如不舍命报答鹿的救命之恩,甘愿死在猎人的利箭之下。
鹿见大白狼说得很诚恳,不免发了善心。它叫狼先用牙齿咬断拴住它腿儿的粗绳栓,自己使劲用头上的角,把一支锨把儿粗的榆树枝压倒陷坑里,叫大白狼紧紧抓牢,然后将榆树枝儿猛地一松,便把大白狼吊到了地面上。大白狼得了救,头也不回就呼哧呼哧回家去了。
两天之后,猎人上山一看,自己下的套子和陷阱都坏了,十分恼火。他换了一根更粗的套绳,在另外一棵老榆树下,又挖了一个更深的陷坑,下了一副更灵巧的套子。第二天那鹿一不小心,也掉进了这个陷坑。
鹿先使劲儿地咬那拴在自己腿上的粗绳子,可是把牙齿咬出了血,也没能咬断,因为鹿平日里吃草,哪有狼的牙齿锋利呢。大难临头了,鹿想到了曾经被它搭救过的大白狼。于是它使劲地叫唤起来。大白狼听见了鹿的叫唤,却不去理它;后来因为叫声吵得大白狼睡不成觉,它才骂骂咧咧地走到了陷坑前面。
“鹿啊,出了什么事啦?”狼打着官腔儿。鹿对大白狼说:“看在我救过你的情分上,快救救我吧!我还有几个孩子留在山洞里呢。”
大白狼本来就没安好心,听说鹿还有崽子留在山洞里,马上起了歹念,心中暗暗叫好,装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对鹿说:“鹿啊,你不能怪我见死不救,实在是我没有一副硬角,无法把榆树枝压到陷坑里去!”
鹿听了之后,恨透了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可是为了活命,它只好忍气吞声地对大白狼说:“有情有义的狼呵,只怪我这牙齿不硬,实在咬不断这拴腿的绳子。你现在只要跳到这陷坑里,帮我咬断这绳子,我就能跳上去;我再像上一次救你那样,把榆树枝儿压弯,然后把你从陷坑里吊上去。”
大白狼听了鹿的话,说:“鹿啊,你别再出坏点子了,上次你狠心地松了榆树枝,把我摔到地上,足足痛了我两天两夜哩。”
可怜的鹿一听到这话,心都凉了,但为了求生,它再次恳求说:“大白狼啊,你救救我吧。难道你忘了上次说过的话。”
“我上次说了什么话?”大白狼故意装糊涂,反问了鹿一句。鹿说:“你说要是忘了我的救命之恩,你今后甘愿死在猎人的利箭之下!”
大白狼一听见鹿揭自己的短,马上翻了脸,它瞪起血红的眼睛,恶狠狠地说:“事到如今,你这该死该杀的鹿还敢教训我。看我不吃你的心肺和你的鹿崽子。”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鹿越想越伤心,哭了起来。那哭声惊醒了老榆树上乌鸦。乌鸦干咳了几下,粗声大气地对鹿喊了起来:“喂,你死了娘老子了吗?干什么这样伤心呵!”鹿便把自己怎样救狼脱险,狼又如何忘恩负义,全都告诉了乌鸦。
“唉!你怎么睁着驴粪蛋儿似的大眼睛,去救那该死的大白狼?这眼下有什么办法,能把你这个山林中头号大笨蛋救出来呢?”
鹿听到了乌鸦的数落,心中悔恨极了,它恨自己白长了一双大眼睛,救了该死的大白狼。
突然,乌鸦大叫一声,拍打着它那黑翅膀对鹿说:“好!有了,就这样办。可是我有言在先,你可一定要忍住痛,要是你忍不住,我可就没有更好的招了。”
鹿立刻说无论怎么样的疼痛,它都能忍受,于是乌鸦对鹿说:“那你先躺好,让我们把你浑身上下都啄一遍。明天猎人来了之后,你一定要憋住气,躺下装死。我们在树上给你望风,等猎人把你从坑里拖上来之后,我们喊你跑,你站起来就快跑!”
为了活命,为了自己的孩子,鹿强忍着疼痛,咬紧牙关,让乌鸦借着月光,用嘴把自己的全身都啄了一遍。
第二天,猎人把鹿拉出陷坑一看,立刻气红了眼,自言自语地说:“该死的乌鸦啄死了鹿,这死鹿我又不能吃。唉!算我倒霉,没有捕鹿的福分。”
猎人说完,气愤地解下了鹿腿上的绳子,站了起来,转身要向山下走。猎人刚转身,乌鸦便大叫起来:“鹿鹿鹿,你快跑!鹿鹿鹿,你快跑!”
鹿站起来,飞快地钻进了深山老林。刚转过身来的猎人,一听乌鸦大叫,后悔自己没锯断鹿茸,立时气得拉开了长弓,对奔跑的鹿就是一箭。谁知那猎人射出的箭,不偏不斜,端端地射中了躲在树丛里,想等猎人走了以后,吞吃鹿心肺的大白狼的额头。猎人见射鹿不成,却射死了一只狼,便把一肚子的气,全使在狼身上了。不到喝碗茶的工夫,大白狼的皮就搭在猎人的肩上了。
猎人走后,乌鸦从四面八方纷纷飞来,把那剥了皮的大白狼,叼着吃了个精光。忘恩负义的大白狼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从那以后,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血的教训,鹿的身上就出现了黑白分明的斑痕。这斑痕星星点点,像梅花一样,人们便把鹿叫做“梅花鹿”。
做人要秉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原则。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的人,最终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上一篇:商务部面试问题
下一篇:吃鱼幼儿童话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