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50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5分钟。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一篇
垄断竞争的明显特征是:①市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众多,消费者有明显的偏好,商品和服务“非同质”;②市场的进出完全自由;③各种生产者提供的许多商品是不同的,但没有本质的区别。它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存在形式。垄断竞争是主要的市场形式之一。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无限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定义:是指市场上有很多厂商销售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指在一个市场中,许多制造商生产和销售同类不同产品的市场组织。企业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制造商生产和销售相似但质量不同的商品的市场现象。垄断竞争是旧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一特征在新经济时代(也称知识经济)更为明显。 垄断竞争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 从事垄断竞争的企业短期内具有垄断性质,但长期内利润为零,生产过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垄断竞争一直是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和竞争的话题,但它越来越被宏观经济学家所使用,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微观基础的建模趋势下。垄断竞争是与完全竞争相对的概念。是排除和限制完全竞争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它与不正当竞争同属于竞争法的调整范围,但又有本质区别:不正当竞争并不限制和排斥完全竞争。在承认并允许其他竞争对手参与完全竞争的前提下,采用不公平、不合法的手段从事经营活动;垄断的本质是从根本上排斥和限制完全竞争,这与完全竞争是不相容的。制度竞争会引入一些创新的制度,也有一些带有地方保护主义性质的制度。因为地方政府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而各种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决定了地方政府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制度供给的自主性来安排地方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制度对社会或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他地方也会跟进,也就是说在出台保护性的制度安排上是有竞争的。这种制度竞争将加剧地方保护主义。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二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地区成了一个制度安排的主体。为了提高本地区的竞争能力,各个地区在制度安排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各个地区制度创新的权利不同,东部地区创新的权利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创新的权利较小。这就使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是不完全的、不平等的竞争。这种不完全、不平等的竞争就是一种垄断竞争。文章对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竞争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全竞争、平等竞争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制度竞争 制度垄断竞争 制度均衡
在一个国家内部,各个地区之间有部分制度供给的权利,为了使本地区在地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制度的供给的选择上势必存在竞争。但是有些地区由于得到中央的授权,有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制度供给权利,即可以选择其他地区所不能选择的制度,这就使这类地区在制度的选择上存在一种特权,即对授权制度的供给有一定的垄断性。这种制度供给上的地区垄断性如果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必将影响国家整体制度效率和经济发展。
一、制度垄断竞争的一般分析
(一)制度垄断竞争的界定
在了解制度垄断竞争前,必须先了解制度竞争。所谓地区制度竞争就是各地区之间为了在地区经济竞争中居于优势位置,而竞相出台诸如占领市场、抢夺资源、吸引人才或者地区领导为了获取最优政绩的各种优惠性制度。地区制度竞争也可简称制度竞争。地区制度竞争的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竞争的客体是各项制度,竞争的方式是供给新制度,或者完善某些制度、或者优化制度中的某些规定。竞争的根本目的是获取预期制度的潜在收益,促进本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地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地区制度竞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地区向_索要制度的竞争。因为我国处在新旧制度的转换时期,国家的制度安排一般要进行试点,为了能够成为国家制度试点地区,各个地区要进行竞争。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在自己的权限内进行制度安排的竞争。前者竞争的结果就形成了制度垄断竞争,即制度供给和创新上,只有国家授权的地区(一般是试点地区,在我国又称为特区)才有机会,这就使授权地区与没有授权地区的经济竞争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没有授权的地区不能在制度供给和创新上跟进。这种竞争就称之为制度垄断竞争,或者垄断的制度竞争。
制度垄断竞争与企业的垄断竞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制度垄断竞争是外生的,而企业垄断竞争是内生的,也有外生的,甚至有些企业垄断竞争就是源于制度垄断竞争。
(二)制度垄断竞争的条件
1、只有少数地区有权自主供给或者创新制度。具有优先供给或者创新的地区是少数地区,只有少数地区有这种权利的竞争才是制度垄断竞争。否则就是地区制度竞争。
2、_授权。制度垄断竞争不是地区本身所能够决定的,完全由中央指定的。只有中央授权某些地区具有制度创新权利,各个地区的制度竞争才具有垄断性质。因此_授权是制度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
3、竞争主体较多。制度竞争是各个地区之间的在制度安排创新上的竞争,要形成竞争必须要有较多的竞争主体。
(三)制度垄断竞争的特点
制度垄断竞争的特点就是具有垄断权利的地区(简称垄断地区)与没有垄断权利地区之间(简称非垄断地区)在制度安排上的差异。
1、制度供给数量上的差异性。垄断地区与非垄断地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垄断地区可供给选择或者可供安排的制度数量远远大于非垄断地区。
2、制度供给层次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制度只允许垄断地区创新,非垄断地区不能染指。二是有许多有制度需求的预期制度只允许垄断地区优先安排,不允许非垄断地区安排,也不允许跟进。
3、制度供给权利的差异性。垄断地区不仅在制度供给数量和层次的选择上有较大的权利,而且还具有非垄断地区所不具有的制度创新、制度探索、制度设计和制度收益的分配上的各种权利。
4、制度供给成本上的差异性。垄断地区由于可以自主的设计和安排自己所需求的各项制度,只有制度设计和安排成本,失败了可以得到_的补偿或者其他的减免。而非垄断地区除了要承担本身就具有制度设计、实施成本外,还要承担制度创新的各种政治、经济风险,如果制度创新失败,不仅要承担经济失败成本,而且还要承担政治上的负面影响。
5、制度供给收益上的差异性。在同等的制度安排下,垄断地区因是国家允许创新地区,其制度收益基本上归本地区所有。而非垄断地区因为没有国家的允许,地区没有制度收益的分配权。因此不能完全得到制度安排的收益,但是必须承担制度可能失败的风险和成本。可见在垄断地区和非垄断地区,制度安排的成本和收益是不相同的。
6、制度供给政绩上的差异性。制度垄断地区和非垄断地区中央的要求不同,在垄断地区是国家授权制度创新的地区,制度创新失败与否都是成绩,而制度非垄断地区国家没有制度创新的预期,如果该类地区制度创新成功,不是一件坏事,但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一旦失败了必然是一件坏事,可能影响该地区或者领导人在上级中的看法。
(四)正确区分制度垄断竞争与地区制度试点
制度垄断竞争是一种垄断的长期状态,即部分地区具有垄断制度安排的权利是长期性的,不是短期的,只有在这种长期预期下,制度的竞争才是垄断的制度竞争。而地区制度试点是一种短期性的制度安排优先权利,但是因为时间较短,所以还不能形成垄断制度竞争,如果地区制度试点长期化则就变成了垄断制度安排。所以地区制度试点本身不是制度垄断竞争,但是地区制度试点也是垄断制度竞争的形成原因。
二.制度垄断竞争的原因和影响
(一)制度垄断竞争的原因
1、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非均衡发展战略既使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产业和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然后通过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产业来带动其它地方、产业的发展。因为要使一个地方飞速发展比使全国同步同时发展容易得多,效果也好得多,这只要从制度上进行倾斜就能够办到。正因为我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这就决定了较优惠的政策和制度创新行为只能给少数地方、少数产业或者少数人。
2、制度试点的持续化。在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下,制度安排是先试点,后推广。但是如果在试点的时间上如果把握不好,使试点地区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持续化,从而与其他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制度优势,就会形成制度垄断竞争。
3、特定地区的特定权利。改革开放初期的四个经济特区,1990年以来的所谓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县级开发区,等等。这些地区可以享受其他地区不能享受的制度安排权,这也是形成制度垄断竞争的重要原因。
4、某些历史的原因。如我国收回香港、澳门,使得香港和澳门在制度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其实这种制度的选择权利,就是该类地区在某些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垄断权利。
(二)制度垄断竞争的消极影响
1、制度垄断竞争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一是制度优先供给权使制度垄断地区的制度需求能够较好的得到满足,缩小制度供给与需求缺口,提高制度整体效益,从而有助于经济的优先快带发展而,而其他地区则没有这种优越的条件。二是制度优先安排权使制度垄断地区能够较好的抓住预期制度潜在获得机会。有些潜在的利润,只有抢在了前面,就尽可能多的获取潜在利润,从而在地区的经济竞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区,使地区“马太效应”更加严重。
2、制度垄断竞争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制度竞争会出台一些创新性的制度,但是也会出台一些具有地方保护主义性质的制度。因为地方政府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而各种资源和市场的有限性决定了地方政府会自觉或者不自学自觉的利用制度供给的自主权来安排有利于地方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使社会或者国家整体利益的制度)。其他的地方也会跟进,也就说在出台保护性的制度安排上,也存在竞争。这种类型的制度竞争就会加剧地方保护主义。
3、制度垄断竞争导致了制度间冲突的加大。由于制度垄断供给地区为了寻求本地利益,会在中央允许的范围内出台有利于自己的新制度,有些地区甚至会突破中央的限制,出台于已有利的制度,这就使得地方制度与中央制度发生冲突,损害了中央制度的权威性。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西部制度垄断竞争的分析
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具有垄断性质的地区制度竞争,在垄断的层次上分为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经济改革试点城市、中西部地区。这几个层次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制度垄断供给地区和制度竞争地区。
(一)东部地区垄断竞争的表现
1、制度供给区际间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不均衡最明显的就是东西地区的制度安排不平衡,国家每一项制度的供给基本上是先在东部试点,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然后逐步向中部和西部推广;有些制度只允许东部地方存在,如分配制度东部可以不按照人事劳动部门核定的工资标准,而西部没有这种自主权。
2、制度供给速率不均衡。速率不均衡是指东部制度供给的速度快,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制度供给,而且还会有超越国家允许限度的制度供给,这种制度供给不是_的主动安排,而是地方政府的自主行为,大部分都得到了中央的默许或肯定,正因为东部地方政府具有这种特殊的制度供给权利,就能保证制度供给满足制度需求,而西部地区因缺乏这种制度安排的特权,制度供给的速率必然较慢。
3、制度供给的密度不均衡。所谓制度供给的密度就是有的地方制度供给比较密,有的地方比较稀,有的时段比较密,有的时段比较稀;有的制度体系供给比较密,有的制度体系供给比较稀。从我国来看就是东部比较密,中西部比较稀;东部内生的需求诱性制度变迁较多,西部外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较多。
4、制度供给层次上不一致(核心和外围)。西部有些制度只出台了核心制度,而其它配套制度没有及时跟上,如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西部在很长时间就是单一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有些是只有配套制度,没有核心制度,如企业制度改革,中央不断安排了如劳动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但是核心制度---产权制度却迟迟没有出台(直到_十五大),但是。而东部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基本比较适应、出台也比较及时,不存在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脱节的现象。
(二)东部地区垄断竞争的具体分析
1、在产权制度上,国家允许东部地区率先进行各种产权改革,如对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出售、也可以量化给企业职工、允许个人资本控股、兼并国有企业。而西部就不可能、也不能率先进行产权改革。有些中西部的同志开玩笑说:东部搞产权改革和职工身份买断是大胆创新,如果西部安排同样的模式就是乱来,要受批评,甚至要戴私有化的帽子。
2、在分配激励制度上,东部地区可以拉大分配差距,不按照国家劳动部门的“工资卡”来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要素进行分配。但是西部在分配激励制度上,国家长期没有松口,直到十五大之后,才与东部有了同样的分配权。
3、在用人制度上,东部地区最先获得打破劳动用工制度权利,按照企业的需要确定职工人数。而西部地区由于国家首先考虑的是社会稳定,要保证的职工的就业。因此许多西部的企业只好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与东部的企业进行不平等的竞争,在目前这种强制性的制度要求也没有完全解决。
4、在制度创新的制度上,东部在制度上的优势,说到底就是具有制度创新的制度,也就是说,一方面国家赋与了东部可以自主的进行制度探索,另一方面东部自身具有制度创新的机制,因为创新收益大于创新成本,创新的成果基本上可以收归地区所有。而西部因为不在国家允许的制度创新区域,而且创新的所得也不能全部收归地方所有,因此西部没有制度创新的动力,当然就不会存在制度创新的制度。
(三)制度垄断竞争的后果
由于东西部制度安排上的非均衡,对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都有很大的影响。
1、导致了东西部间经济发展差距,西部至少落后东部5-10年。改革开放以后的17年间(1978-1995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而西部地区只。尤其是在1992年-1995年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而西部地区分别只有。由此导致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西部的落后,又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全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地区间的“马太效应”。
2、导致了地区之间制度冲突大,整体效益不高;制度结构不合理。由于制度供给不均衡就使得有的制度供给过剩,有的供给不足、有的由于相关的制约制度不配套,被严重扭曲,不利于的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西部地区因有些核心制度未出台,制度结构效率出现了零和状态,制度供给跌失了“制度陷阱”,即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都不能提高制度的边际效率。
3、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不仅仅对西部有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部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如果东西差距任其拉大,还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四、打破制度垄断竞争的格局,构筑地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一)营造制度公平竞争的环境
1、非均衡发展战略要适度,制度供给权利要平等。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形式,但是笔者认为非均衡发展要适度,要保持地区之间的适当空间发展梯度差,使之既不至于出现过度不均衡,也不至于过分均衡,也就是说非均衡战略所取得的地区收益要大于因地区之间差距而影响发展的各种成本。具体来讲,一是非均衡的形成最好不要通过强制性制度来形成,也就是讲在全国性制度安排上应平等,差距要体现在地区之间的政策上,否则这是一种地区制度歧视。二是非均衡的程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以内,否则会影响整体的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中央在制度环境上要一视同仁,地方政府可以在区域制度创新上大显身手。
2、制度试点要短期化,并且要具有开放性。一是试点地区的选择上,要进行公开的合理竞争,不能总是给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地区,否则会加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二是试点的时期不能太长,以基本了解执行制度运行情况为限。三是制度试点要具有跟进性,即对于有条件出台新制度,而又不是试点地区,不能强行压制,而应允许其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允许制度合理竞争。
3、允许合理的地区制度竞争。制度竞争有利于优化制度结构,缩小制度供给和需求缺口,并且为中央制度供给提供经验和知识积累。因此,我们应该鼓励适当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竞争,但是竞争必须平等、有秩、开放、统一(即不违背中央制度供给的总体原则)。
(二)适当引导和规范地区制度竞争
1、严格规定制度竞争的范围。在制度竞争上要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制度都能进行竞争,如果把不能竞争的制度允许其竞争,就会损害全国性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对于基础性的制度,如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粮食流通制度、财政税收制度,等等,不应进行地区之间的制度竞争。而能够进行地区竞争的就是地方能够决定和安排的制度,主要是一些非基础性制度,如地方有权决定的地方税费制度、地方土地使用制度、地方的各种法规,等等。对于可以竞争的制度要鼓励地区之间竞争。
2、严格规定制度竞争的空部。对可以竞争的制度要尽量留出一定的竞争空间,但是地方政府只能在中央制度所规定的空间内竞争,不能超过或者无视中央制度的规定,越权、越界进行制度安排。在中央制度规定范围内的制度竞争是受保护的制度竞争,否则属于非法竞争。
3、严格限制地方保护性的制度竞争。地方制度竞争不能互设樊篱,搞地区封锁。如果各地搞地方保护性的制度竞争就有失制度竞争的初衷,达不到优化制度结构,提高全国制度效益的目的。因此,在地区制度竞争上,对地方保护性的制度安排要严厉打击。主要方法就是提高地方保护性制度安排的成本,使地方不出台这类制度。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三篇
垄断的实质是进入壁垒,政府管制很有可能提高而不是降低进入壁垒,反垄断的政策因此应该是解除而非加强管制
最近有电力行业减薪的消息,理由是垄断利润带来高收入,违反社会公平原则。反垄断的愿望固然良好,管制工资却是选错了目标。
垄断的最大危害是价格过高,伤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减薪丝毫没有触动垄断价格,况且高收入不过是垄断利润的一部分,要想解决各行业苦乐不均的问题,根本性的措施是破除垄断。在保持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减薪,无异于士兵中箭受伤,大夫仅剪去外面的箭杆,而让箭头继续留在体内。
垄断的克星是竞争,在竞争压力下,厂商不得不降低价格,公众由此受益。随着垄断利润的消失,厂商没有额外的财力提高工资,行业平均工资于是向竞争行业靠拢,社会公平的目标得以实现。
有一种观点认为,并非所有的行业都适合竞争,例如自然垄断,只能由政府管制或者政府专营。暂且不论电力是否属于自然垄断,从理论上讲,并不存在自然垄断定要政府干预的逻辑。在实践中,政府干预往往解决不了垄断的问题,反而人为制造和强化了垄断。
自然垄断的困扰,在于政府的两难境地。经济学家庇古建议政府管制垄断行业的价格。在自然垄断条件下,如果政府将价格定在社会最优的水平上,厂商会发生亏损,政府要么提供财政补贴,要么自己经营;若想使厂商盈亏平衡,政府就必须将价格定在平均成本上,但这又不具备社会最优的性质。
无论财政补贴、政府专营还是价格管制,庇古主义的政策都意味着,政府干预下的自然垄断行业只能是微利或者亏损的。现实却恰恰相反,大多数政府干预下的垄断行业都利润丰厚,所以才有对其职工高收入的非议。实践证明,价格管制和政府专营并没有解决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过高的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指出,美国各州对垄断行业的管制之所以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垄断厂商“俘获”了政府。他发现,对于实施价格管制的各州,平均电价比没有管制的各州还要高;发电商获利,消费者埋单。在这个交易中,官员从垄断厂商那里获得选举捐助及个人好处。
考虑到垄断厂商“俘获”政府的可能性,有必要重新审视反垄断的理论与政策。经济学家鲍莫尔认为,厂商的数量并不是垄断程度的指标,进入壁垒的高低才是关键所在。如果不存在任何进入壁垒,即使只有一家厂商,由于高价下的垄断利润将吸引潜在的竞争者进入,该厂商不愿看到多家公司瓜分市场的局面,就不得不自我约束,适度定价。鲍莫尔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说明了垄断的实质是进入壁垒,政府管制很有可能提高而不是降低进入壁垒,反垄断因此应该解除管制,而不是加强管制。
为避免利益集团“俘获”政府,经济学家德姆塞茨建议政府拍卖垄断经营权,拍卖所得作为财政收入,用于社会福利开支。虽然都是对垄断利润进行再分配,拍卖这样的市场化方案显然比管制更为有效,也更为公平。
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进展打破了“市场失效找政府”的传统思维,人们进一步引申出反垄断政策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可能的对策有三类:一是自由放任;二是私人厂商经营,政府管制价格;三是政府专营。三类政策均有利弊,要对每一政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在计算净收益的基础上决定政策取舍,不存在“市场失效”则政府必然有效的逻辑。
自由放任的弊端显而易见,消费者要支付高价,厂商赚取垄断利润。然而如德姆塞茨所建议的,如果拍卖垄断经营权,补偿消费者,就可以改善收入分配。在这一方案下,政府政策执行成本低,厂商与政府串谋的可能性也较小。
若要管制价格,政府就需要掌握厂商的成本信息,而厂商必然想方设法夸大成本。为了核实信息的准确性,政府不得不投入时间、资金、人力,政策成本因此上升。如果推行社会最优价格,政府还要向厂商提供财政补贴。这个方案的另一问题就是厂商“俘获”政府,价格管制有可能走向政策初衷的反面。
政府专营意味着监管者与垄断厂商的合一,这时政策成本并非主要的考虑,核心的问题是公众利益缺少制度化的保障。正如许多案例所表明的,政府专营行业的高利润已经偏离了反垄断政策的目标。庇古主义者在书斋中构想政策时,假设政府会谋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但他们忘记了,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必须是博弈中的利益无关方。
反垄断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市场与政府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替代关系;对于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到准确的定位。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四篇
垄断(monopoly) 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1个大企业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 产生 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突破了单个资本的局限,加速了资本集中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集中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意味着企业数目减少,1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手中,它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可能;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有利可图,也会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必要性。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垄断,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律。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五篇
基于对当前改革状况.未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体制要求的战略考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表明,我国的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战略性攻坚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_十五_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要看到,改革推进的 ...
学习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泰州供电物资公司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党支部工会共同举办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场所、如何在电力物资工作中营造反腐倡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的必然性、用“三看三对比”来规范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关系到 ...
七个怎么看学习体会:分好“蛋糕”促和谐 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破解分配不公难题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比如垄断行为收入 ...
各县局、分局: 按照省局晋工商经检字[20xx]80号“关于继续开展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的通知”精神,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市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_、_“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的具体要求,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采 ...
党课小组学习“两会”精神讨论记录 地点:东十楼下会议室 主题:学习两会精神 参加人员:何x,梁x,廖x,潘x,谈x,丁x 记录人:梁x 主持人:丁x 梁x- 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其中两会中提到的就业创业问题,房价问题,安全问题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新时期价格监管工作这次参加党校处干班的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个人受益非浅。结合价格工作实际,我觉得作为价格部门,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职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价格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根据辩证唯 ...
两会学习话改革-两会学习体会 3月3日,中国人民_第十届全国委员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5日,十届_三次会议在北京也同时开幕,两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都被海内外媒体看作是中国走势的“风向标”。在一个多星期的两会期间,我始终关注两会的进展情况,认知学习和听取了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了委员们提出的一些宝贵建议和想法。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我认为以 ...
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通知》(*学组发[20xx]1号)精神,为将我局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归类,落实整改责任,扎实推进突出问题的解决和完善体制机制,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下步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经研究,根据《_**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 ...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六篇
正确答案ABCE,垄断竞争的特点是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垄断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垄断竞争是在旧经济中常见的一个特征,同时这一特征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垄断竞争是经济学中比较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
进行垄断性竞争的企业在短期具有垄断性质,而在长期则是零利润和生产过剩的。
值得注意的是,垄断性竞争虽然一直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市场与竞争的话题,但是越来越被宏观经济学家所运用,特别是在1970年代以后注重微观基础的建模风潮下。
扩展资料
垄断竞争的条件:
1、厂商众多
市场上厂商数目众多,每个厂商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市场价格,但每个厂商又都可对市场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完全接受市场价格。另外,厂商之间无法相互勾结来控制市场。对于消费者,情况是类似的。这样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经济人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
2、互不依存
市场上的每个经济人都自以为可以彼此相互独立行动,互不依存。一个人的决策对其他人的影响不大,不易被察觉,可以不考虑其他人的对抗行动。
3、产品差别
同行业中不同厂商的产品互有差别,要么是质量差别,要么是功用差别,要么是非实质性差别(如包装、商标、广告等引起的印象差别),要么是销售条件差别(如地理位置、服务态度与方式的不同造成消费者愿意这家的产品,而不愿购买那家的产品)。
4、进出容易
厂商进、出一个行业比较容易。这一点同完全竞争类似,厂商的规模不算很大,所需资本不是太多,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障碍不大,比较容易。
5、可以形成产品集团
行业内部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productgroup),即行业内生产类似商品的厂商可以形成团体,这些团体之间的产品差别程度较大,团体内部的产品之间差别程度较小。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七篇
摘要:政府部门为了公共利益而给予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企业特许的权利无可厚非,但是,这些企业凭借由此获得的天然垄断权而干预经济的发展走向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微信”收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似乎以腾讯公司的单方承诺不向用户收费而“停止”,可是整个事件真正的主导者——电信运营商却一直被排除于大众的的视线以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电信运营商们处于如此特殊的地位,他们的行为是否有相关的法律进行规制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微信收费;自由竞争;《反垄断法》
两年,三亿用户,微信创造着自己时代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触碰着电信运营商的原有利益。在OTT业务的影响下,2012年全球移动运营商仅在短信服务一项上就流失了230亿美元,2016年将达到540亿美元。①通过自由竞争,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下,利益蛋糕的重新分配调整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公用企业垄断力行为的横入,有可能打破常规中的经济发展模式。由此,微信收费传言,未必会因腾讯公司的单方不向用户收费申明而真正得到平息。
一、微信收费的合理性疑问
二、“垄断”势力行为的凸显及法律规制
(一)电信运营商的市场支配地位
(二)电信运营商权利的法律规制
三、思考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八篇
关于达到独占协议,金台律所律师表明这是指在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之间达到的旨在扫除、约束竞赛的协议、决议或者其他协同行为。而关于独占协议,金台律所律师表明又分为横向独占协议和纵向独占协议两种。
关于横向独占协议,金台律所律师表明是指具有竞赛联系的经营者之间达到的旨在扫除约束相互竞赛的协议。而关于纵向独占协议,金台律所律师表明是指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达到的对竞赛造成扫除、约束影响和效果的协议。
金台律所律师标明,乱用商场分配位置也称为乱用商场竞赛的相关优势。关于乱用商场分配位置的具体表述,金台律所律师标明这是指具有商场分配位置的经营者,乱用其分配位置,从事排除、约束商场竞赛的行为。对于经营者集中,金台律所律师表明不仅指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兼并后形成一个更大的经营者,因此影响到市场的结构和竞赛状况。而且金台律所律师同时表明,还能够指一个经营者经过特定的行为获得对另外的经营者部分或许全部控制权,同样影响到市场的结构及竞赛状况。
垄断价格行为形式
在一个行业领域内,某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产出,金台律所律师表示这其中它的平均本钱跟着产量的扩大会低于其他企业。金台律所律师表示,这同时会下降自己的价格,终究使其他企业在本职业内无利可图,然后该职业被这个企业所独占。金台律所律师表示,由规模经济引起的独占,为经济性垄断。经济性独占厂商很容易产生垄断价格行为。
对于垄断行为的形成与发生,金台律所律师表明一般意义上是由稀缺资源的不合理控制引起的。金台律所律师表示,控制稀缺自然资源,必然会使得某个独占商控制了某种自然原料供应或者拥有受专利保护的常识,使其他企业无法与之竞争,然后自行决定产量和操纵其价格。
个人或政府具有某种商品的特殊经营权,就有了操作价格的最终决定权前置基础。金台律所律师表示,某些部分和当地的行政主管机关,受独占巨大利润的引诱,会在市场干预中强化独占地位,排斥他人进入操作价格的良性竞争,引起行政独占,金台律所律师表示这又称超经济垄断。金台律所律师表示,这种由经济性独占产生的垄断价格行为,主要是规模经济和企业集中化高度开展、商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天然结果。由超经济垄断侵入商场而产生的垄断价格行为,金台律所律师表示这不是规模经济高度发达和出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更不是充沛竞争的天然结果,而是由行政化垄断所带来的产物。
以上就是关于“垄断行为特点及垄断形成原因相关概述”的解读,对此金台律所律师表示,经济独占的现象和本质是源于乱用经济力的优势。但在一般意义上的实践中,经济力优势的真正体现其实并不必定归于某一个经营者或经营者联合体,因此垄断助力经济是一个伪命题。垄断的违法行为表现形式有经营者之间操作价格、约束转售价格的因素在内。因此建立和完善各自企业和行业的竞争机制,从而使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最终解决垄断的根本方式。
论述垄断的特点范文 第九篇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具有差别性,因为如此,所以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许多厂商生产相近,但不同质量的商品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两个极端市场结构的中间状态。垄断竞争市场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进的提出的具有垄断竞争市场现象的这类结构模型。
垄断竞争市场竞争程度较大,垄断程度较小,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在现实中的大城市的零售业、手工业、印刷业中普遍存在。
垄断竞争市场优势
但也并不能由此得出完全竞争市场就优于垄断竞争市场的结论。因为尽管垄断竞争市场上平均成本与价格高,资源有浪费,但消费者可以得到有差别的产品,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而且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量要高于完全垄断市场,价格却要低。特别是垄断竞争有利于鼓励进行创新。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从总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上一篇:军训负责人申请范文推荐1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