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27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4分钟。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一篇
革命烈士郭亮,是中国_早期党员。他在长沙侗官东山寺小学读书时,就一身正气,敢说敢为。
有一次上作文课,郭亮写了一首题名《问问社会》的白话诗,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的腐败。这下子可触怒了-,郭亮立即被传进了东山寺自治所。
郭亮从容不迫地走进自治所的大厅,只见所长懒洋洋地躺在榻上,正吞云吐雾地吸着x片。里间屋,传出了刺耳的麻将声。
郭亮有意跺了一下脚,所长这才抬起头来,以审问的口气说:“你是学生,为何倡导邪说?”
“我一不提倡吸毒,二不提倡嫖赌,三不鱼肉百姓,四不坑害好人,怎叫倡导邪说?”郭亮面无惧色,针锋相对。
所长一惊:这学生好不厉害!他想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你想诬赖不成!”
郭亮冷笑一声,反问道:“我的作文既未贴在街头,又未刊于报端,岂能说是蛊惑民心?再者,作文提问,乃学生之学业。学者不问,教者不容。
请问,办学校是干什么的?”
一席话驳得所长哑口无言,只好让郭亮回去了。郭亮走出大门,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立即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治所门上:“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这副对联骂得痛快淋漓。老百姓见了无不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二篇
马保三(1888-1964),原名马鉴堂.曾化名张炳炎,现寿光市牛头镇村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_,1964年2月在济南病逝,享年77岁。
马保三在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任_寿光县委宣传委员,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司令员,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青岛市市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_山东省委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省委_部部长等职。他“一贯忠于党的事业,勇于坚持原则,在对敌斗争中顽强不屈,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这是_山东省委对他所作的评价,也是马保三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
马保三在本村上了七年私挚,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此后,他种过地,开过布店,挑过锢漏子扁担。曲折的生活道路和广泛的社会阅历,使他了解群众的疾苦。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清政认的腐败,国家的悲惨情景,人民的贫穷潦倒,都深深地铭记在他的心中。
马保三勤于自学,善于健谈,主持正义,勇于斗争。当时牛头镇的村正,是封建阶级的代理人,倚仗本村封建势力,在村里称王称霸。马保三看不过眼,主动找他说理,把村正说得理屈词穷。马保三写得一手好字,村里常找他写春联、喜贴之类东西。有一次,村里有人找他写婚柬,他一听男9岁,女17岁,就哈哈大笑说:“这太不合适,年龄相差太大,不是给他造福,而是给他们造罪,我不干这伤天害理的事情。”经他反复说明,那人被说服了,改变了原来的主张。由于他敢说、善斗,所以青年时代的马保三,在群众中就有较高的声望。
1922年夏,邻村张家庄的进步青年、寿光党组织创始人张玉山从济南师范辍学回乡,他对马保三的正义之举十分钦佩,俩人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志同道合,谈话投机,结交深厚。1924年张玉山入党之后,就教育培养他加入了中国_。1926年_寿光地执委成立,马保三就担任了执委委员,负责寿光的农运、宣传等工作。他为了党组织更好的开展隐蔽斗争,在自家的芦苇地内,盖起了两间房子,名义上说是为了看苇草,实际是党组织的活动场所。他凭借自己能言善辩和善于接近农民群众的有利条件,在各村发动组织农会,积极开展反对封建军阀和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马保三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出走东北,后辗转到朝鲜仁川。在那里与中国同志组织了“中华劳动组合会”,开展抗日活动,数年后返回家乡。
1933年秋天,马保三因叛徒出卖而被捕。_县党部头子辛景章,因在_时曾与马保三在一起开过会,他就打着老相识的牌子前来劝降,要马保三识时务顺潮流,不必为共产主义冒风险。马保三听后十分气愤地说:“干革命就顺应历史潮流,干革命就不怕风险……”驳得辛景章哑口无言。不久,马保三被解往济南,送进_省府_,在那里敌人先对他软化利诱,劝他坦白自首,他严词拒绝。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他则坚贞不屈。1934年春,通过党组织营救,加之敌人无可靠证据,终于保释出狱。
马保三出狱后回到家乡,听群众反应,时任湖东乡长的原牛头镇村正马秉修,横行乡里,贪污自肥,民愤极大。于是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在掌握初步材料的基础上,于1934年底,他带领群众干余人,突然包围了乡公所。通过查帐,搞清了马秉修的贪污行为,在铁证面前群众要求撤销马秉修的乡长职务,_寿光县长宋宪章怕众怒难犯,被迫撤掉了马秉修的乡长职务,并令其交出赃款。在群众强烈的要求下,让马保三担任了湖东乡乡长。经过这场斗争,马保三的声望更高了。
1936年秋,经_山东省委批准,寿光县委正式恢复建立。经县委一年多的艰苦工作,到七七事变爆发时,全县已恢复和建立了20多个党支部,100余名党员。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此时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以支部为基础,筹集武器,建立武装随时迎击日寇的进犯。这时年过半百的马保三便以湖东乡乡长的合法身份,以举办抗日民众训练班的名义,搜集民间大刀、长矛及各种枪支,组织了几十人的“抗日后援队”,积极投入了组织抗日武装的准备工作。他利用集市等群众集体场合,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寇的烧杀抢掠暴行。号召大家组织起来,抗击日寇,拯民族于危亡,群情激奋,斗志昂扬。
为了组织抗日武装,马保三把自己家庭当成接待站、会议室、印刷所;贡献自己家中多年积蓄的粮食以作公用给养;动员自己一家的男女老少,当了后勤兵。一个多月的时间,跑了八个乡,串了几十个村庄,组织了七八十人的队伍,为武装起义打下了基础,培训了骨干。
1937年11月,马保三参加了在他家召开的_寿光县委扩大会。会上,张文通传达了省委关于分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会议鉴于牛头镇是寿光县有名的大村镇,这里地广人稀,濒临千顷芦荡的巨淀湖,进可以打击敌人,退便于保存自己,又有马保三任乡长的声望和号召力,决定以牛头镇为起义中心,会议决定起义后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马保三被推为总指挥和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成员。
12月29日,八支队正式举行起义,马保三以总指挥名义发表了《告同胞书》,号召全县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积极支援抗日斗争;同时向_寿光县长宋宪章发出通告,要他“以_大局为重,共赴国难。”在他的号召带动下,许多抗日群众纷纷献粮、捐款,踊跃参军参战。
1938年1月,长征干部韩明柱和鲁东工委宣传委员杨涤生来到八支队,分别担任了副指挥和政治部主任,加强了八支队的领导力量,协助马保三整训部队,并在城南三里庄的公路上伏击了日寇汽车,打响了鲁东抗日的第一枪。八支队声威大振,“马司令”之名随之也声震鲁东大地,大大增强了寿光全县人民的抗日信心。
三里庄大捷之后,马保三与韩明柱等率部又在三合庄传奇般地迫使过路的伪军“韩营”68人缴械投降。2月中旬,朱家庄子朱子芹的地方武装阻挠抗日,与八支队为敌。马保三只身冒险进入敌营,以探亲为名,向他们宣传抗日政策,不费一枪一弹,收缴枪支50余支,使部队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
1938年3月,八支队奉命东进昌潍,与七支队会合,开往胶东进行抗日斗争。这对于这支年轻的抗日武装,是一次严峻考验,因为战士多系农民出身,乡土观念较强,不愿远离家乡。马保三与部队领导成员,一面深入部队进行思想教育,一面带头动员家人参军东征。马保三让其四子马秀山和年仅12岁的孙子马家祥随军东征。祖孙三代一同抗日的事迹,深深教育了部队和群众。
1938年4月,八支队到达潍北与七支队合编,组成“鲁东游击队指挥部”,马保三仍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鹿省三任政委。合编后,马保三率部继续东进,又与胶东抗日游击队会师于黄县。在黄县,他率部帮助胶东特委所属武装,分别消灭、击溃了一些地方反动武装,巩固、扩大了那里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同时改善了部队的装备和供给。在龙口,他通过李梅生争取了龙口水上警察局长纪永芳率部起义,占领了胶东重要港口——龙口。
1938年7月,马保三又奉命率部回师邹长地区,与三支队共同创建铁路以北抗日根据地。在长山蒙家庄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战斗中韩明柱冲锋在前,为夺取敌人的重机枪,韩明住不幸壮烈牺牲。马保三强忍极大悲痛,率领部队按照省委指示,越过胶济铁路到达鲁南山区。之后,部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八支队,后改称第一支队,马保三任支队司令员。他率部历经临朐五井战役,粉碎了日寇多次扫荡,度过了天旱灾荒,弛聘在鲁中南的抗日战场上。
1940年7月26日到8月26日,_山东分局在临沂县青驼寺召开联合大会,选举成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马保三当选为临参会副参议长和战工会委员以及山东省出席“国大”代表。1941年4月,马保三继任了山东省政府工作委员会委员。从此,他便离开部队从事政府行政工作。
1949年,青岛解放后,60岁的马保三出任青岛市市长,在欢庆青岛解放的大会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1950年春,马保三奉命到济南筹备成立山东省各界_,会上他被选为山东省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之后,他又连任省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5月起任_山东省委_部部长。
马保三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工作,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是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对不符合实际、违反政策的情况勇于批评,不计个人得失。特别是在对_、反右倾等左的错误斗争日寸,他直言不讳、旗帜鲜明。曾承受着以右倾和“地方主义”批判的压力,顽强斗争,坚持原则,表现了一个_人无私无艮、光明磊落的革命品德。
1964年2月15日,马保三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济南,安葬于英雄山烈士公墓。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三篇
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_反动派队伍再次占领陈家港后,严密封锁,大镇区内生活资料严重匮乏。石宝芹为谋生计,经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头甲一带去换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饥度日,在频繁的往来中。她们与南河区民主政府逐渐取得了联系。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
农历腊月末的一天拂晓前,在新民街巷内挨户地把传单塞进门。天亮后,_反动派队伍发现了_的传单,立即进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当天晚上,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在牢中,敌人威逼利诱,但她们众口一词;“不晓得”,“不知道什么传单、小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们坚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个姑娘被国民队伍押往南潮河闸堤内,反动军x对她们说:“还有最后机会,谁交待了谁就可以回家。”而四个姑娘齐声说说“你们要杀就动手吧,没有什么可讲的。”最后国民队伍残忍地将她们四人全部杀害。石宝芹英勇就义年仅16岁。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四篇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_在1971年指出:“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_,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1984年,在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烈士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_为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题写了书名。_亲笔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1995年,在吉鸿昌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_、_、_、_、张爱萍、_、程思远等党和_分别为吉鸿昌烈士题了词。
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五篇
施锦兰,女,海门县海洪乡徐窑村人。
1942年,她父亲施石郎、哥哥施汉高都参加了民兵组织,时施锦兰才14岁,在她哥哥的启发教育下参加了本村的“二五”减租工作队,积极宣传减租减息政策,面对面与地主进行说理斗争。
1943年,日伪军开始全面“清乡”,占领江家镇,建立据点。施锦兰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清乡”斗争。她加入了文工队,经常在江家镇附近农村演出文艺节目,宣传抗日;发动青少年,设立盘查哨,她自己也站岗放哨,盘查过往行人。
1944年1月,施锦兰加入了中国_,担任富中乡妇抗会主任。1946年下半年,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实行小乡并大乡,原富中、洽康、博爱及民主乡一部合并建立江中乡。施锦兰担任江中乡妇联会主任。她工作积极,发动全乡妇女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大参军运动。
1947年2月5日(元宵节)晚上,江中乡游击队和基干民兵突然贴近江家镇敌据点,发动政治攻势,使据点内的还乡团吓破了胆。第二天(正月十六)上午,江家镇之敌全部撤逃到三阳镇据点;待是日下午敌人重新窜回江家镇时,游击队早已撤离。施锦兰随游击队进入江家镇据点时,把敌人下乡抢劫到的财物搜查出来退还了原主。
施锦兰心明眼亮,时刻注视着敌人的动向。徐窑村有个地主,在土改中被贫雇农分去了土地和房屋,心怀不满,与还乡团勾结,妄图复辟,反攻倒算。施锦兰查明事实真相后,汇报区乡政府,将这个地主逮捕,就地镇压掉。还有一次,她和女乡长杨凤兰,乔装打扮进入江家镇据点,假意向敌七乡联合办事处交纳人头税,把事先准备好的“警告还乡团”的传单塞进办事处的后院。还乡团发觉后惊慌失措,而施、杨两同志早已离开据点,安全转移。
施锦兰在江中乡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都当她象亲生女一样对待,她怀孕分娩时隐藏在老贫农陈文亮家里,生下了一个小女孩,邻居都主动关心,给她送吃的用的。
1947年5月9日(农历三月十九日),施锦兰生下孩子后不几天,被坏人告密,几个穿黄军装的顽军突然闯进陈家将施锦兰逮捕,把她的亲生女婴从怀中抢去,甩死在麦田里。她被敌人押解到江家镇囚禁起来,受尽折磨。但她坚贞不屈,始终没有吐露党组织的任何秘密。敌人残暴无耻,于5月13日将施锦兰杀害于江家镇南市梢木行头。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六篇
《革命烈士诗抄》自一九五九年,特别是一九六二年增订以来,距近已二十年左右了,但那闪光的章,仍不减其光彩,依然时时在广大读者心中回响。这些用鲜血写成的诗,在人民中吟诵,传唱,经年不衰;有的诗还由作曲家谱成乐章,广为演唱。读者。颂者,歌者,听者无不为之感动,受到鼓舞。它们象晶莹的宝玉,岁月愈久便愈加灿烂生辉。这原因不是别的,因为它们不是一般的诗篇,而是用鲜血和生命的。而且它们----为了新中国视死如归,献出生命的先烈们的诗“就是自己”(郭沫若论叶挺中语)。正因为如此,它们才那么脍炙人口,那么深入人心。它们才得以流传下来。
许多读者,特别是青壮年同志一见到我,总会提起《诗抄》和那么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七篇
俞国范,海门县富余区富南乡(现树勋乡国范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上过4年初小,稍长,即随亲戚去上海嘉定拉黄包车,1937年_爆发后,返回家乡务农。
1941年底,上级党组织派罗洪、许翠萍等前来富余区做开辟工作,俞国范在这些同志的启发引导下,懂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参加了革命活动。不久,担任富南乡农抗会主任。1942年底加入了中国_。
俞国范工作认真,经常走东家,串西户,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运动。一次,他组织全乡200余名贫苦农民,打开一个大地主家的粮仓,把囤积的大批粮食分配给缺粮、断粮的贫苦农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通过“二五”减租,农民发动起来了,相继建立了民兵、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_得到了巩固。俞国范被推选为平安乡乡长。
1943年,日伪军实行疯狂的“清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俞国范站在反“清乡”斗争的前哨,带领乡游击队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敌人对俞国范怀恨在心,把他带领的游击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天清晨,从富安镇内四处搜索,妄想逮捕俞国范,结果一无所获。敌人就拿他的妻子问罪。不多几天,敌人把俞国范家仅有的3间房屋烧毁。在敌人的残酷压迫下,俞国范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更加坚定了抗日斗争的决心。
1944年,敌伪把平安乡作为重点“清乡”区。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_富余区委决定拆除富安镇据点,并把此项任务交给平安乡乡长俞国范。他接受任务后,召集乡干部详细研究行动方案,首先分头发动群众,做好思想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准备工作,在一个晚上,利用敌人兵力空虚的机会,发动全乡民兵群众在区队掩护下,把富安镇上的房屋全部拆除;动员镇上所有在小商店都转移到香台庙、黄家仓等地,设立流动市场。使炮楼里的敌人吃穿困难,走投无路,不得不撤出富安镇。
1945年10月,俞国范受党组织的派遣去九分区干校学习。年底回来时,富南、平安两乡合并为富南乡,实行新乡制,俞国范当选为富南乡乡长。
1946年,从海西区运来万余斤公粮,县委交给富余区保管,俞国范负责把公粮分散保管在可靠的群众家里。是年底,_反动派向我解放区大举进犯,俞国范响应县委提出的坚持原地斗争的号召,带领其它干部坚持原地斗争。
1947年3月13日,俞国范和陈耀轩、王宝善3人正在云龙村梁家宅侦察敌情,不幸被敌人发现,俞国范等急忙后撤,敌人紧追不舍,3人随即分散突围,陈、王两人向西南突围出去了;俞国范吸引敌人向北,边撤边还击,不幸小腿中弹,跌倒在油菜田里,但仍继续还击。在战斗中连中3弹,光荣牺牲。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八篇
张明达,海门县三阳镇阳南村人。1925出生,1946年1月参加民兵,担任阳南村民兵中队长,并加入中国_。1947年4月18日(农历闰二月二十七日)惨遭敌人杀害,时年22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同济乡阳南村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锄奸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年轻的张明达积极参加,并在运动中受到了锻炼和教育。1947年初,_反动派向我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很快占领了三阳镇、悦来镇等一些重要集镇,张明达毅然接受党组织的决定,带领全村民兵,坚持原地斗争,严密监视反动的地富分子,防止他们向敌人告密、反攻倒算。他还多次机智勇敢地执行治安保卫、军事侦察等任务,将重要情况及时上报,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1947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张明达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下乡的敌人逮捕。敌人想从他身上打开缺口,一举扑灭我同济乡的党和民兵组织。因此,敌人百般引诱,要张明达就出真情。张明达面对敌人,说:“_员和民兵我全知道,你们杀了我的头也不讲。”敌人见软的不行,先将他投入狱中。张明达乘敌人不备,机智地越狱出逃,但刚进三阳镇西街时,不幸又被敌人抓住。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张明达毫无惧色,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起来,一连甩倒三四个敌兵,终因寡不敌众,再落魔掌。重入牢狱后,敌人对他的刑罚步步升级,开始敌人把张明达全身捆绑,用香烟头烫他的皮肉,把小便浇灌他的伤口水 继而用夹棍、老虎凳等酷刑,折磨得他皮开肉绽,体无完肤。张明达仍然坚不吐实。
1947年4月18日深夜,敌人将张明达押送到三阳镇西北的牌坊附近刑场,张明达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九篇
黄继光
黄继光(1930~1952),_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_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十篇
李家发,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_赴朝作战。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入朝后,李家发被编入_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营一连二排六班当战士。在一次敌机空袭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他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
1952年冬,李家发任二排通信联络员,主要任务是传递战斗命令,常常要在敌人的炮火中穿梭。从部队所在庆坡岘的山腰到玉女峰的前沿,要通过一片200多米的开阔地,美军飞机每天都要在这块土地上倾泻成吨的弹药,通过时极其危险。但他英勇机智,每次都能及时完成任务,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反击的轿岩山战斗中,李家发所在的二排担负攻击116高地的任务。在部队前进受到敌人地堡火力阻滞时,李家发主动请战,担负起爆破敌人地堡的任务,机智地炸毁了主地堡外围3个火力点,他自己也身负重伤,但仍然忍着剧痛艰难地向前爬进,在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了敌人的主地堡后,体力不支昏迷过去。
反击部队迅速发起冲锋,然而敌人的另一个暗堡又响起了枪声,火力封锁再次拦住了部队前进的脚步。突击排新的爆破组几次尝试爆破都因敌人火力太猛而无法接近。离天明只剩4个多小时,天亮之前如果拿不下轿岩山,部队只有撤出战斗。
正在紧急关头,敌人暗堡的机枪声突然静了下来。原来,昏迷的李家发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以惊人的毅力悄悄爬近敌人暗堡,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暗堡的机枪射孔。为掩护部队冲锋,取得战斗胜利,李家发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李家发牺牲后,根据他生前提出的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_党员。1953年9月,_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轿岩山地区人民将李家发牺牲地附近的一条街命名为“家发街”。安徽省南陵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泉塘乡改名为“家发乡”,并建立李家发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十一篇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脑海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这里,看完了《红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
《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堪称中_事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书籍。书中由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串起,再现了中国_与国民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号称国民十大王牌军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贲御林的第七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遁”。从中,我体会到了解放军们的勇敢,也感受到了_人舍生取义的精神。中国_,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永远是中国人民最坚强的后盾,永远是最闪亮的那颗星星。
看我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该做次好好地反省。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_人出生入死换来的,流了那么多血,牺牲了那么多生命,我们难道不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吗?反观现在的学生们,上了大学之后,似乎只记得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高三时那种拼搏的精神。面对挫折,也少了份勇气。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选择自杀。革命先辈们那种坚强、拼搏的精神去了哪里?还有现在弥漫全国的考公务员热,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要往里钻。为什么?因为公务员待遇好,工作又轻松。这正好对上了现在年轻人的胃口。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都希望过上好的日子。他们真应该好好学习学习_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十二篇
革命烈士观后感
今天阳光明媚,伴随着阵阵清风我来到阶梯教室听讲座,硕大的教室里,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观看,老师在全神贯注的讲述,宽广的教室里回荡着那嘹亮的声音,一段一段,映入我的心中,在我的内心播下了历史的种子。我们都沉浸在这美妙的世界里,人们都说家庭富裕是最好的生活,而我说生活只要简单有趣就好,因为简单里包含着阵阵温情!
望着伟大的祖国,我的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感叹!为了祖国,那些红军战士付出了多少时间,那些红军战士经历了多少艰辛!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祖国今天鲜艳的色彩是战士们用鲜血染成的。我们怎能忘恩负义,辜负战士们的期望呢?几十年来,他们一路艰辛,即使心中有无尽的思乡情怀,也始终埋没在心底,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强!为了祖国也为了自己,我要努力!他们清澈透底的内心,一直平静,始终没有后悔的波动!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因为他们明白邪恶永远无法与光明抗衡,只要忍一忍,什么事都会过去!战场上,他们英勇的风姿,是那样动人!他们宁死不屈,坚持不懈,英勇向前!即使前面是无穷无尽的路,他们也会一直走,一直走。虽然,这条路荆棘遍地,困难重重,可也抵挡不了他们火热燃烧的爱国情怀,即使是千年不化的冰雪,也融化不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有他们的不屈,所以才有祖国的今天,我的心也随着它们一点一点萎缩,心中隐隐作痛起来。
这慷慨激昂的不屈情怀把我紧紧环绕,不留一点儿空隙,眼泪不由自主的为他们而流,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一颗,洁白无暇,我的心也如此,就这样简单的为他们哭泣,为他们难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对“梦”的追求却是无限的。只要心中有梦,我们的世界一定会绽放非凡的光彩。虽然人的一生必要经历许多坎坷,但是只要懂得坚持,我们一定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梦。即使梦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破裂,但是我们的“情”不变,只要带着自己的心,极力守护,就一定会通往胜利的大道!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十三篇
_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_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_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_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_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3月,_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_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_组织。19,中国_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_同志对中国_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_成立后,_同志代表_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_先生商谈_,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_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_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十四篇
今日下着倾盆大雨,我和妈妈冒着风雨,坐着公交车,带着严肃的心情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来到了上山的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正方的花岗石线雕狮形望柱,被雨水冲刷过的它还是雪白发亮!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去。
啊!我们终于到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是在1990年3月建成,在4月正式对外开放。这里面讲诉的是烈士们的精神品德、理想志趣与书法艺术的合璧,英雄的伟大风范和美丽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这是多么的让人陶醉呀!
只可惜我们去的时间不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是他们的休息时间。我和妈妈就在纪念馆的周围参观了起来,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左边,我向阶梯的最顶端望去,在那里竖立着一个高约26米的纪念碑,它是乳白色的,形状有点像帆船,象征着革命如帆船,而我们将在中国_的领导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我们又来到右边参观,在右边有几个石雕,他们站得很挺拔,有一位战士还手持大刀,目视前方,他们是暴风雨中的钢铁战士!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将“同志们,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这块石碑拍了下来,我觉得烈士们是多么的英勇呀!他们为了祖国而奋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每当我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就会想到这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和汗水编制起来的,你们浩然正气永垂青史。谢谢你们,革命烈士,如果没有你们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呢?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十五篇
春风和煦,在清明节前一天,我们来到座落在云居山麓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
在此之前,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了一些朵小白花。我们有的是对着视频学做的;有的是跟家长学做的;有的甚至是自己一步一步琢磨。大家都抱着认真的态度做了白花,准备在这天缅怀英勇的革命烈士。
上午九点左右,我们搭上车到了云居山脚,爬了会儿山路,到了纪念馆前。此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有许多个学校的学生缅怀先烈,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都有。这个大如足球场的广场被满满当当地占上了。不但人多,而且每个人脸上表现出的都是肃穆、沉痛的表情。不一会儿,随着高亢的国歌和一位老红军的演讲,庄严的缅怀活动开始了。来自各个学校的同学,在纪念碑前,以自己的方式,寄托自己对革命烈士的哀思。他们一遍遍地默哀,献上一个个花圈,朗读了一首首缅怀诗‑‑‑‑‑‑
当轮到我们时,大家排着队,一个一个将饱含着自己深深哀思,深深怀念的小白花挂在树枝上,然后缓缓从旁边走开。
在缅怀结束后,我想:革命烈士们英勇无畏地牺牲战死,为的就是今天这样幸福安定的生活,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如果社会依然动荡,国家仍旧落后来,烈士们的牺牲就毫无意义了。这也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罢!所以,我们一定要继承志士们的遗志,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范文 第十六篇
有位哲人曾经说:“愤怒出诗人”。因为文学是情感的产物,而诗歌则是情感推到极至后自胸膛里喷发出来的语言。或悲伤,或感叹,或怒斥,都是能够呼唤出精美的诗行的,直抒胸臆,一吐为快,语出惊人。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的感慨,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表白,_的“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旌旗斩阎罗”的大无畏的精神,未央的“车过鸭绿江,就像飞一样”的欢欣,等等,都是情感的激流推出来的震憾人心的浪花。
在陈辉看来,他手中的钢枪,可以射出愤怒的子弹,而他手中的笔管,同样也可以射出愤怒的子弹,他是一手拿枪,一手拿笔高唱着战歌去战斗的钢铁战士。所以著名作家魏巍说他“是一位英雄的诗人,是一位诗人中的英雄”。
他的诗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彰显的艺术个性,像出膛的子弹那样爱憎分明而有力度,像敲击钢铁发出的声音那样铿锵而有节奏,像一泻千里的长江之水那样磅礴而有震憾人心的气势。还是他自己说得好:“我是深入接触生活,投入斗争,把新的战争的现实写入诗里。我要给诗以火星一样的句子,大风暴一样的声音,炸弹一样壮烈的旋律,火辣辣的情感,粗壮的节拍……”
陈辉在延安‘抗大’学习时,就发表了处女作《守住我的战斗岗位》。以后来到涞涿地区,他便在战斗的间隙里,在老大爷的热炕头,在夜晚的月光下,他分秒必争地写下了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可以想像当年他奋笔疾书的情景:远处,战火在熊熊燃烧;近处,枪声越来越密集,他两眼喷火,敏捷地写下几行诗后,握笔的手又迅速地抓住了枪管还有余热的钢枪……
他写了约1万多行诗,分别发表在当时的《晋察冀日报》、《群众文化》、《诗建设》、《鼓》、《子弟兵》等报刊上。他甚至把自己的诗写在老百姓房屋的墙上,把诗油印出来后撒在战斗的阵地上,送进敌人的炮楼里……他手中的枪与他同行,他写的诗歌也与他同行,他比别人多了件打击敌人的武器。
当时他与田间、魏巍、邵马南等同为晋察冀诗会委员。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为祖国而歌》、《献诗——为伊甸园而歌》、《红高梁》等。
新中国成立后,陈辉的诗被选入多种版本出版:著名诗人肖三主编的《革命诗抄》选入了他的诗;著名作家魏巍主编的《晋察冀诗抄》选入了他十多首诗;涿州市的宋俊杰编写出版的《陈辉传记》中引用了他不少的诗;著名诗人、他的好友田间更是把他的诗搜集整理成册,名《十月的歌》(约17万字),1958年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他在“序言”里写道:“陈辉是十月革命的孩子,他的手上拿的是枪、手榴弹和诗歌。他年轻的一生,完全投入了战斗,为人民,为祖国,为世界,写下了一首崇高的赞美词……”
1981年日本九州大学教授、语言学家上尾龙介,把他的诗集《十月的歌》译成日文,在海外发行。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邹永常在专心研究陈辉诗歌的艺术特色,已有论文公开发表。
他的战友何辛也写出了《陈辉传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德《桃花源》文学杂志社负责人、诗人方存弟多次写信与陈辉生前的好友田间、魏巍联系,并与中国作家出版社交涉,为陈辉争得一笔可观的《十月的歌》的稿酬。有了这笔钱,陈辉的姐姐便带上陈辉的侄儿上涿州市,把一行行的伤心泪水洒在陈辉的坟前。他们并受到了有关方面的接待,并听到了许多有关陈辉的故事。
陈辉虽然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同千千万万的祖国的有志儿女一样牺牲了,但是他那为祖国而战的精神,以及他那许多充满爱国激情的战斗诗篇,将会永远鼓舞着活着的人们,让人们思考着怎样的人生才是最绚丽而有价值的。
陈辉的生命是不朽的。正如他自己说的:
……我的生命
被敌人撕碎,
我的血肉呵,
化作芬芳的花朵
开在你的路上。
那花儿呀——
红的是忠贞,
黄的是纯洁,
白的是爱情,
绿的是幸福,
紫的是顽强。
上一篇:平台维保服务方案范文推荐1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