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03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3分钟。
数学作业设计课题摘要范文 第一篇
在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中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作业。如果再“一刀切”的布置的确存在种种问题这样会使学困生因“吃不了”而感到自卑、害怕、厌烦,优等生因“吃不饱”而感到没有动力,这一情况下,发起了我对数学作业布置的深思。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人性化、个性化、发展化、
创新化的作业。所以分层作业构思一提出分层作业,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一、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作业
所谓分层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完成。这不仅关系到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质”的高低更关系到学生自己能力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作业完成,及其将的继续持续化发展。
二、针对数学内容进行分层作业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作业分成三个类型。
A、类作业“基础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堂教学的概念和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
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类作业“提高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挖掘”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三、针对分层作业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批改
改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弥补学习缺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分类后的作业更要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或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增强自信心。从而能达到我们预设的目标,能更好的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
数学作业设计课题摘要范文 第二篇
新的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双减”工作迅速地全面铺开,在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新的机会和改变的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桃战。如何整体考虑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如何合理布置课内外作业等现实问题,都第一时间摆在学校尤其是教师面前,相信每一个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焦虑:双减怎么减?减了作业减了练习,怎么落实课堂教学质量?低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各科作业总和不超60分钟,我可以利用哪些途径提高孩子的数学技能与能力?杨亚伶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就像一场及时雨。
杨老师提出了“把握数学课程精髓”“使用好数学教科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丰富作业内容形式”“统筹控制作业总量”的设计原则。同时也分享了作业主要类型和目的。
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数学概念、知识形成过程的基础作业。包括预习、数学阅读、课前调查、资料收集、复习旧知、情境创设等作业形式。此类作业既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又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教师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展开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重点,要有针对性,数量少而精,且利于学生操作。
探究性作业,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作业。包括对现实生活中蕴合的数学规律、数量关系的探索,以及数学本身蕴合规律的探索。此类作业设计应具有情境性和探究性,凸显递进性和扩展性,重视分析、评价、创造等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重探究方式和方案设计,不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发现数学学习的规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综合性作业,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的作业。包括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数学实践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分出不同的梯度和难度,注重促进知识应用和迁移,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渗透,注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单元复习作业,帮助学生回顾单元核心概念,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渗透单元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的作业。包括单元知识结构的整理、单元知识整合、易错点梳理等。设计时要重点关注单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提高系统整理知识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意识到:
第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和质量。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今后,课后家庭作业要更加精挑细选,建议在作业设计上,集思广益,由各年级老师研讨确定,最后由备课组长统一把关。所设计习题做到“五性”,即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多样性,尽量做到少而精。成绩好的加做选做题。
第二,老师心中要有全体学生。
普遍存在老师预估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高于学生实际完成的时间。老师认为这个题目花5分钟就能完成,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10分钟甚至15分钟,有的孩子实际是花了20分钟才完成这一个作业。因此布置作业的时间,不能单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个孩子来进行。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需要从全局出发,还要考虑到日常积累、预习、复习整理、错题整理等额外的时间,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
第三、我们老师要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布置要分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面批是最好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的孩子不会进行错题整理,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反对绝对的固定的答案。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
总之,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既要设计科学,又要设计合理。这几个要素是紧密相关的。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好了,学生就真正的提质增效了。我也会继续探索和实践。
数学作业设计课题摘要范文 第三篇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此,在新课程实验中谈点体会:
一、设置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为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象、猜测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有趣地展现出来,特别易于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0”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我抓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什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示课题,紧接着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以内的减法用“摘果子”,认识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去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3、重视模拟活动。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如:教学“认识前后”设置模拟赛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模拟父母整理房间,模拟宇航员“游星空”,“数星星”,提出数学问题,在情理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唤发出生机与活力。
4、重视合作交流活动。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时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
5、重视评价活动。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知识、对问题的反馈。评价的手段,首先用教师的反馈评价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馈要全面、具体、民主,评价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和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如“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你觉得自己的解法正确吗?你选用的方法最好吗?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开展互评,既要会评价自己,还要会评价别人,发挥评价地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运用知识实践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中解决问题。如:教学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放手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自己涂一涂总结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当学生初步学会统计知识后,放手让他们去统计自己的身边的数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几件,春夏秋冬的裤子几条、鞋几双。小书架上的书,家中餐具、一月的水、电、气等。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新课程实验中,老师要带着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数学作业设计课题摘要范文 第四篇
摘要:在小学学习阶段,作业是帮助学生们巩固数学课堂所学知识的最佳办法。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写作业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十分的重要部分。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与原来数学作业的设计有所不同。所以,当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以新课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改变来灵活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中作业设计的原则,并根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引言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都认识到,作业不是课堂教学遗留下来的附属品。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多多关注学生们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巧妙地设计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不仅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基本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二、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作业的设计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考察,缺乏趣味。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和做法都会比较幼稚,非常感性化。如果作业中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考察而缺乏趣味,学生们有可能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第二,作业设计的单一、枯燥。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限定于书面作业,这种模式虽然利于老师的批改,却容易使学生们的思维变得僵硬,不能够灵活思考、解决问题,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第三,作业设计缺乏与生活的联系。知识源于实践,小学数学作业也不例外,应该延伸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将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第四,作业设计没有注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现在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千篇一律,都缺乏层次感。过于统一化的作业无法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并完成,这样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作业,但是对树立学生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没有帮助。
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老师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当讲究适当的方法,将重点突出在数学的实践性、趣味性以及生活性,使学生们潜移默化的被数学的魅力感染,从而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第一,从趣味化入手,展开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其他作业设计有所不同,老师们在设计作业之前需要将学生们的客观特性加入考虑范围之内,了解、掌握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心理动态,根据他们的变化随时调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学人员应该从这点出发,用学生们的心理动态以及思维模式入手,让枯燥单一的数学作业变得生动起来,增添作业的趣味性,从而改变学生们对数学作业的看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第二,从生活化入手,开展作业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生们能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作业,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老师们可以要求学生们独立完成一次购物找零的行为,这种特殊作业的设计可以在培养学生们独立行动能力的同时,体验到学习加减法的乐趣,进而巩固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当学生们认识到数学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作业设计也可以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第三,从层次化入手,开展作业设计。老师们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不可以将作业设计的太难,也不可以将作业设计的太简单,而是应当从学生们整体的情况出发,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考虑进去,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具有层次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全班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第四,从多样化入手,开展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因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老师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把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更加趣味化、多样化。比如:将书本或者练习册上的题目与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联系起来,或者将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融合到一起等等,这样学生们在做作业的时候不会只感受到学习的枯燥,还会有获得知识时的喜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作业设计,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数学作业、检查作业得到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从而更加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检查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彻底掌握知识的目的。
数学作业设计课题摘要范文 第五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建议作了更科学、更广泛、更合理的说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有书面的作业和考试,还要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为此,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口试、作业分析、大型作业、小课题、活动报告等方式。
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可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为此,结合新课程特点,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作业设计形式:
一、新知型作业
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上,促使知识顺利迁移。如在学习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设计一些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练习,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巩固和加强新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也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如在学习了证明四点共圆的例子后立即给出问题菱形四边的中点在同一圆上吗?让学生在对新知的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练习和巩固。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同学们已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环境融合在了一起。
作为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三、实践型作业
动手操作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实践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如“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制作各种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型作业
以前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对于作业,我们完全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片面的,众人合作才会思考全面。我曾尝试让学生以五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在编制的过程中,学生先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本单元内容,找重点,列提纲,选择题型,然后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编制试卷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一份试卷的编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
五、弹性作业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比如在作业布置时,利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作业超市”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数学作业设计课题摘要范文 第六篇
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有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那么如何设计多样化作业呢?
一、操作性作业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彩描述。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求教师创设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一)手工类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小棒、硬纸条、图钉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在学习了这一课后,让学生回家以后观察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并指一指。
(二)美工类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学校到家的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拼图类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开放性作业
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学生的课后作业尤其显得十分重要,它时时刻刻激发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努力做到开放性。这类作业也可分为选择性作业、调查性作业、查阅性作业。
(一)选择性作业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基础不同、能力不一、兴趣各异的学生,所以作业设计体现出差异和层次,使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能根据自身的水平、爱好选出适合自己的作业。作业设计中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既保证了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通过选做题的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如教学“时间”后,根据教学的内容,我设计以下课外作业:
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的次数(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在学习方面(写字、阅读、口算)。
B了解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C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各行各业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事情。
(二)调查性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
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一个星期你们家扔掉多少的塑料袋,画出统计图,进而说一说为了保护环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些调查式的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三)查阅性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苏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数学作业设计课题摘要范文 第七篇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强调探究学习,鼓励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材料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数学作业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数学作业的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数学作业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障。
一、作业设计应彰显主体性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实现学生主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即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心向密切相关。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作业设计不仅仅是为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获得新的学习,进而促使其综合能力的形成。被动地完成习题与通过主动地探索深入思考解决有关习题,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探究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能有效开拓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证明,学生在参与解决习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是热烈的一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和创新能力会不断得到加强。例如:教学中让学生写出一些小论文《生活中的一些概率》、《如何论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
二、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成功体验不仅可对动机起强化作用,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愉悦其整个身心。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成功或失败体验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使学生能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不断提高或保持较高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通常感觉没有挑战性,淡而无味,“吃不饱”,久之,他们学习数学的劲头就会慢慢减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难度太大,力不从心,“消化不良”,久之,他们就会望数学而生畏,进而却步。这也就是说,实际教学中的作业没有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不能适合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的发展需求。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精选习题,不搞“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设计层次性作业,还包括同样一道作业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他们对作业解答的水平也不同。
例如,有这样的习题:九点钟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学生很容易回答。若问:九点半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此时会有很多同学出错,经过思考,仍有较多同学可以得出正确结论。若问:九点十二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此时对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
可把上述三题结合起来:九点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九点半呢?你是如何知道的?那么,九点十二分时你能知道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吗?请你说说角的知识在计算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时的应用并写出小论文。
这样通过降低起点,有目的地纵向加深扩散,不仅可系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这类习题后就会对所对应的知识内容形成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的深度各不相同,从而表现出解答的差异。但每一位学生都不会无法作答,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完成该类习题。
三、作业设计应凸显价值性
数学新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形成较强的`思考能力。一般说来,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都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还应该具有适宜的难度,即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能够解决,但又不至于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已知:a2+ab=3,ab+b2=5,试求a2-b2的值。
可以有以下解法:①a2-b2=(a2+ab)-(ab+b2)=3-5=-2;②已知条件变形为a2=3-ab,b2=5-ab,代入得:a2-b2=(3-ab)-(5-ab)=3-ab-5+ab=-2;③两式相减,得:a2-b2=-2。
此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教师一步一步地提示下,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还是可以完成的。另外,让学生在这几种方法的提示下,自己动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空间比较广阔,步步深入的方式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从而使得课堂内外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上一篇:铁矿施工日志模板范文共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