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108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5分钟。
体育科三教案范文 第一篇
科三:白天考
1、上车前先从车的左前方开始顺时针转至车辆左前方,然后上车,上车后先调整座椅,然后系安全带,调整后视镜,检查档位是否在空挡,检查手刹是否拉起,检查仪表盘是否有灯开启,看教练上车后同意开始时,开始录指纹,指纹读取成功后,听语音做出相应的灯光操作,灯光考试结束关闭所有灯光,先关闭大灯,然后在关闭双闪灯。
2、踩住离合器,开始启动汽车,打左转向,按两下喇叭,挂一档,放手刹,慢放离合器,慢给油,车辆行驶开后开始打方向盘,等车辆变换完车道后注意转向灯是否归为,听语音提示,“起步完成”,开始给油,踩离合器,挂二档,慢松离合器,给油,注意转速不能超过两千转,给油心里默数1-5或6,开始慢松油门,听语音提示,“请将二档变为一档”,踩刹车,踩离合器,变换档位为一档,松离合器,听语音提示“请将一档变为二档”,稍给油,踩离合器,变换档位为二档,在稍给油,听语音提示“请将二档变为三档”,给油(比上一次多给一点),踩离合器,变换档位,听语音提示,“请将三档变为二档”,踩刹车,不要太用力,踩离合器,将档位变为二档,慢松离合器,车平稳后在给油,将车速保持在20迈左右,听语音提示“通过学校”,车速要是保持在20迈以内,不用管,慢慢往前走,开始调整方向,让车保持直线行驶,听语音提示“将车速保持在30迈直行”,给油(比较以前都大,但注意转速表,不能超过2000转)踩离合器,将档位变为三档,持续给油(和刚才一样)方向盘不能动,让车速提高到30迈左右,转速在2000转以内油门不要动,保持直线行驶,注意保持方向盘不要有太大的调整,车辆不要摇头,听到语音提示“直线行驶完毕”,松开油门,慢点刹车,让车辆行驶速度降下来,踩住离合器,将档位变为二档,慢慢给油,保持车速行驶在20迈以内稳住油门一直不要动,一直到靠边停车。听语音提示“车辆右转弯”打转向,打右转向三秒后开始慢打方向盘,照着虚线行驶,车辆头转为向西后,注意转向是否归为,油门不要动,让车辆慢慢行驶,等语音提示“前方车辆会车”快速闪远近灯2-3下,微调方向盘,油门不要动,让车辆慢慢行驶,听语音提示“变更车道”打右转向,3秒后,向右慢打方向盘,将车辆行驶车道变为最右边后,保持直线行驶,注意转向灯是否归为,油门不要动,让车辆以20迈以下的速度慢慢行驶,听语音提示“掉头”打左转向灯,等车辆头过路中间的黄虚线后,开始向左打方向盘,慢慢调整,让车行驶在黄线南边的第一条车道内,此过程车速不变,听语音提示“通过人行横道”只要车速保持在20迈以内,不要管他,继续行驶,听语音提示“前方车辆左转弯”打左转向灯,3秒后,慢打方向盘,让车辆顺着黄色虚线慢慢行驶,等车辆做完左转弯后,车头应该朝北,保持车速,慢慢行驶,直到过了厂区大门后,握住方向盘听语音提示“前方直行”或是“前方超车”,因为现在行驶在快车道上,只要保持车速在20迈以内,不要管他,慢慢行驶,这时要注意路右边的路灯,有一个上面挂着白色的方盒子,车辆行驶至次路灯处,打右转向,3秒后,开始向右打方向盘,将车辆行驶车道变为中间车道,油门不要动一直走,听语音提示“前方通过十字路口”只要油门一直不动不要管他,让车辆慢慢行驶,听语音提示“靠边停车”,打右转向,注意观察前方,找到合适车位后,慢慢开始向右大方向盘,慢慢将车辆调整至最右边的停车道内,注意,变更车道时,观察车机盖左边的流水槽,对住停车虚线中间那条线的最左边时,马上调整车头,让车保持直行,开始慢慢调整,让车左边的流水槽慢慢对住停车线中间那条的右边的三分之一处,开始踩住离合器,慢慢踩住刹车,车停后,拉手刹,摘成空挡,注意专项是否归为,松离合器,送脚刹,观察右边后视镜,在没有车辆行人的情况下,开车门下车,操作完成。祝您早日拿到驾照!!
体育科三教案范文 第二篇
今天在长征考试科目三,再拿到驾照报喜后,小李姐说还没有长征科目三的帖子,所以就诞生了这个。
先给大家说说今天我考试的经过,早8点到犀浦,和一位一起考试的童鞋一起去考场,一开始商量的先去排个考试号再模拟,完了喊个三轮沿着考试路线转两圈。满怀热情的跑到排号的地方,幸好问了下排队的一位美女姐姐~如果先排号再模拟,那时间是拖拖的不够,所以各位以后到长征科三,直接去交钱模拟好了,不要浪费时间。
交钱,拿票(票带好,以后还要用的),等。。
起点是红色的,红色那段是第一个考生驾驶路程,路烂,人多,怎么避免考这段的小技巧后面说。第一条线路就是有个右转有点难,但是呢只有2个道,所以完全看自己平时的练习程度,转弯那段车多,还有些电马儿乱冲,所以一定要慢,2挡慢慢走,离合必要时得踩(因为有些车子可能挡着你,你得停车等,踩离合以免熄火了,转过去了后靠右道走一小会儿,变到左边贴近黄线的道,这时就可以慢慢走了,无论后面的车怎么催,无视之,他想超,那就麻烦从右超车,咱以不变应万变,这段的车实在是比较多,所以看见有什么情况早点采取措施,别等到都快到了才踩刹车,别给考官踩刹车的机会,切记。然后再右转下,如果有什么三轮啊挡着你了,你必须得压实线,就给考官说,请求绕道行驶。然后压着过去就行,基本第一段就完了,靠边停车,别停在什么路口啊,站牌附近,他在这附近喊停车,你转弯灯打起,慢慢走着找合适的地方停就行。
然后就是第二段,考试的线路是2条,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当你路过妓院,噗,不对,技术学院后(过学校速度得在30码以下),走过妓院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看机器是让直行还是右转
1,如果是直行,那以后的转弯都是右转,后面是路是6车道,长征的考官可能会为难你,快到红绿灯的时候让你变道,如果你变到左边去了,接下来就是机器让你右转、、这就是坑人的地方了,再左边的道让右转,又特么不能压实线,结果就是、挂。解决方法,走中间的道,让变道就变到右边去,那么接下来右转就没什么问题了,如果离红绿灯远让你变道,变了后意思意思的走下,再变回来,这个距离就只有自己估计了。转弯记得左右看,表面功夫要做足。(妓院后路口直行的是叫2号线,2号线过了妓院后直行过十字路口后的转向全部是右转)
另外种情况就是,过了妓院的十字路口,让你右转(过妓院的那条道,最好还是走中间),右转进右边的道,走会儿变道中间,接下来全部是左边,临近红绿灯让变道记得变向左边,以便接下来的左转。(这条道被称为3号线,就是妓院后的路口右转,接下来全部左转)反正2号线和3号线就是绕个圈圈的区别。
模拟完了后,去科目三考试那边,就是科目二按指纹那边,进考场那里。大喊一声,大爷是交了钱的,模拟过了的,不一样!!不需要排队拿号!
然后帅气的拿出你票,走进去,让那些拿号排队的默默的注视你。走进去,深藏功与名。好吧,模拟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排队拿号,他喊什么200号前的集合呀什么的,不管我们事,这钱也算花的心安点。(我才不会说考完后跟别人拼车去地铁,一妹纸说没模拟,等了5小时的事呢)
接下来就是怎么避免考第一段路又烂,人又多的路的技巧了。都知道一个车是4个人考试,和科目二一样,进去后,让找个椅子做着,在那个需要拿出身份证,摘下眼睛(我虽然是近视,但是我不带眼镜)照相的房间里,那里的椅子是四个人一排,刚好够一个车考试,所以呢,你就不要做边边,中间坐好,喊道你们那排后,4个人一起起来去照相,注意!照相刷身份证的顺序就是你考试的顺序,在你们4个人里,不要做第一个照相的,即便是位子被人抢了,坐了边边,那起来走的时候走慢点、别当第一个,个人感觉最好的是第二个。至于第一个好,这个就看你模拟后的感觉了。
进去后,一般考试车没来,等一小会儿,车来了,考官会给你说4个人的考试顺序,副驾驶座是第一个,副驾驶座后面的是第二个,中间第三个,一、左边第四个。一般教练会离开一小会,可能是尿急吧。趁这个时间,看下副驾驶座前面那个显示屏,会标有考试是2号线还是3号线。看了心里有个底知道怎么转弯。
接下来就是考试咯,考试把自己的姿态放低点,就只有8分钟,别黑着脸,满心欢喜的面对考官。考试就在2挡和三档之间换就行,即便路再好,别挂4挡,考试算时间,每人考8分钟,不算距离,没必要急。
上车后调好座椅,切记安全带,切记,切记。变道后记得扳回转向灯。
体育科三教案范文 第三篇
1.产生原因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或者因为怕累,受伤,有畏难情绪,对完成练习缺乏信心。
(2)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概念不清,技术要求不明确。
(3)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和基本技术水平跟不上要求。
(4)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教法不当以致产生错误动作。
(5)旧动作的影响。
2.纠正错误的方法
(1)讲解示范法(2)符号标记法(3)模仿诱导法(4)教具辅助法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体育教学设计万能模板,不知道教学设计怎么写的小伙伴,可以把这个模板记住,在答题的时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套用即可。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人员可以参照以上模板,但是并不是固定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大家学会灵活变通。更多教学模板可以参照:
体育科三教案范文 第四篇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教学后记: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樟树 狗尾草 茎
颜色 软硬 粗细 质地
颜色 形状 软硬 大小 气味
颜色 形状 大小 多少
体育科三教案范文 第五篇
第三单元
声 音 第一课时
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在感知声音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
3、能分辨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重点难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分辨声音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备:尽量多地搜集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比如口哨、笛子、闹钟、铃铛等。
准备好水壶、玻璃杯、音叉、勺子等。生备:搜集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师:“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听听物体发出的声音。
(1)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声音。
(2)分辨一下,听到的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所发出的?
(3)说一说,我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4)讨论分析: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界发出的?哪些声音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
(5)和同学交流分享各种声音的感受,并做好记录。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指生说一说自主探究的成果
2、引导学生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听听各种固体发出的声音。师: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2)听听各种液体发出的声音。师:想办法让液体发出声音,能想出多种不同的办法让各种液体发出声音?
(3)听听空气发出的声音。师: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办法让空气发出声音吗?
(4)讨论:从以上活动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
3.、活动:分辨声音的变化。
(1)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给一学生蒙上眼睛,请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依次敲击一下桌面,让这个同学辨别一下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2)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给一学生蒙上眼睛,请距离他不同远近的同学分别敲击一下铃铛,让这位同学分辨一下哪个声音远、哪个声音近。
(3)分辨声音大小、高低的不同:把几只玻璃杯一字排开,分别盛上不同量的水,然后敲击,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按声音的高低给杯子排排队,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改变敲击的力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4)交流分享:我们在分辨声音变化的活动中有什么收获。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物体不同,声音就不同;即便是同种物体,形态不同声音也不同;
学会分辨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和方向。悦耳与嘈杂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倾听、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思考、查找关于声音的有关资料。
声音有高、低、强和弱。
有悦耳的声音、有嘈杂的声音。我们喜欢悦耳的声音。
第二课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比较发声体与不发声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观察、比较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体发声的秘密。
【教学准备】师备:锣、鼓、槌子、音叉、电吉他、二胡、小提琴、收录机等。生备:尺子、橡筋、口琴等。学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你想不想知道?”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使物体发出声音。
师:“你能用哪些办法‘制造’声音?”
(1)使锣、鼓发出声音。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锣、鼓发出声音?
思考:为什么按、压锣、鼓,它们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敲击锣、鼓,它们却能发出声音?
(2)使尺子发出声音。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尺子发出声音。
思考:为什么用力弯曲尺子,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尺子,它却能发出声音?
(3)使橡皮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思考:为什么用力拉橡皮筋,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橡皮筋,它却能发出声音?声音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观察发声的物体。
(1)观察发声的锣、鼓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锣、鼓与不发声的锣、鼓有什么不同。(2)观察发声的尺子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尺子与不发声的尺子有什么不同。
(3)观察发声的橡筋。看看发声的橡筋有什么特点。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2、想一想:我们观察到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如果让它们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
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3、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你所到的现象?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自学教材内容,看看又有什么收获。
2、试一试,我们发声时,哪里在振动。
3、猜一猜,我们身体里感觉物体振动的器官是什么?
总结: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收集关于声音传播的资料。
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使学生知道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在,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使学生知道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
【教学准备】 尺子、玻璃杯、小木棒、大小纸盒、橡皮筋、长短不同的三颗钉子。【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谈话:你们唱歌时音调是一样的吗?声音有高有低、有弱有强,我们能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声音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老师讲解实验方法。(见课本29面的说明。)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见课本29面的说明。)
(3)学生实验活动。注意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及声音的强弱。
(4)交流实验结果。描述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及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5)师生一起小结: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指生汇报本组探究情况。其他同学补充。
2、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2)、学生预测杯子发声的结果。
(3)、学生实验活动。并相互交流实验情况。填写实验记录表
3、观察皮筋音高的变化。
(1)老师讲解用橡皮筋做实验。在不同大小的纸盒上套上橡皮筋,拨弹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
(强调: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松紧不同的橡皮筋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3)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观察书中提供的实验——观察长短不同的钉子的音高变化。
(1)教师讲解实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交流实验发现。
小结: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物体的粗细,长短也能影响声音的高低。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回家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继续做音高的实验。
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3、物体的长短、大小、松紧的不同,会使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发生变化。
第四课时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会制作柱形图表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制作柱形图表。
【教学准备】尺子、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1、有哪些因素影响声音的变化?
2、师:出示一把尺子。问:如果我们不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3、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学生小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方案。尺子伸出桌面面俱到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时音高和对应的尺子发声时的快慢的预测,并填写在表格中。(注意用高、较高、较低、低和快、较快、较慢、慢来表示)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我想到的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化顺序 音高 振动的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2、教师讲解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要按照尺子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要注意区别尺子敲打桌子发出的声音和尺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并尽量避免尺子与桌子撞击。把听到的看到的都记下来。
3、学生分组实验。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2、出示本组制作柱形图。全班评议。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根据柱形图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阅读教材内容,教材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课后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
尺子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学生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学生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音叉、一个水槽、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铁棒、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每个小组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谈话导入: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
揭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振动与声波
(1)学生回忆在第2课中,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的波动的。
(2)学生再来观察这个实验,看一看振动的音叉究竟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3)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4)学生玩“土电话”
要求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
(5)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小组汇报探究情况,相互补充。
2、全班交流讨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就这样,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出示铝箔米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2)提问:你们认为声音通过哪一种物体传播的效果最好,为什么?说说你们假设的理由。
(3)学生把预测记录在“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上。
(5)交流各组的实验发现:
要求学生说说,声音是怎样在这些物质中传播的,并对这些物质传播声音能力的不同作简单的解释。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阅读教材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
2、出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装置,让小闹钟发出声音并放置在玻璃罩内。
学生说一说小闹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简要的画出线路图:
闹铃→空气→玻璃→空气→耳朵。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事实吗?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月球上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同学们查阅资料。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就这样,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声音在金属中传播强些,在非金属中传播弱些。
第6课时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人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及鼓膜的作用。
2、学生通过探索知道人的听觉产生过程。
【教学准备】耳的结构模型、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1根橡皮筋、细沙。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谈话导入:
1、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2、揭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学习耳的结构
(1)出示“耳的结构”的模型,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
(2)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主要讨论外耳、中耳、内耳的主要功能。)
(3)提问: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起什么作用?
2、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1)讲解:“鼓膜模型”制作方法。
提示学生,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薄的、有弹性的一层膜。要仔细观察气球皮上面的细沙有什么变化。
(2)指导学生,让发声物与气球皮的距离保持不变,用不同的力使发声物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在距离“鼓膜模型”远近不同的地方用相同的力发声物,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4)小结: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它就会产生振动。
3、了解耳廓的作用:
(1)出示音乐贺卡。先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
(2)再让学生将手放到耳后,感受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把两手同时放到耳后效果会更佳。
(3)小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4)举出一些动物耳朵的例子,以加强学生对耳廓作用的了解。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提问: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师生共同总结: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
耳朵的结构:外耳——耳廓、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
鼓膜有振动产生声音的作用。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保护我们的听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让学生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资料库中的《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阅读材料。一个塑料发声罐、几粒黄豆、棉花、毛巾、废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导入:谈话: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怎样才能避免听力受到伤害呢?
揭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远离噪声
(1)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过程中的感受。
(2)提问:你们有没有听到过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的声音,谈谈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
(3)学生阅读资料库中《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一文。阅读后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收获。
(4)引导学生交流:
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怎样保护听力?就如何使用耳塞等进行讨论。
2、控制物体发声
(1)用塑料罐和其他材料做一只“发声罐”。
·将不同的材料装进塑料罐和其他材料里,听听哪种材料发出的声音大,哪种材料发出的声音小?
(2)制定一个改变“发声罐”发生的计划。a小组合作计划并实验。
b有哪些办法可以减小“发声罐”发出的声音?
c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发声罐”不发声?
d把小组的意见集中、修改,选取小组最满意的方法试试。
e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计划并展示本组的实验。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师生将各种方法进行归纳:这些方法从本质上看可分为控制声源和阻碍传播途径两种方式。
轻轻说话和大声说话。
(1)说说你认为我们说话的声音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说说你在不同环境(如医院、图书馆、电影院等)里的感受。
(3)讨论:我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声音呢?
(4)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自己阅读教材内容,看看有有什么新收获。
2、总结一两句警示语,与大家交流。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布置学生课后对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的进行调查。
2、课后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控制声音的措施。
悦耳的声音使人愉悦; 嘈杂的声音使人烦躁。
医院、图书馆、电影院、教室等要保持安静,和别人交流要轻轻说话。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第1课时
身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人体外形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部分构成的。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2、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人体外形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构成的。
2、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
【教学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观察记录单(第64页)、气泡图(第65页)。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导入谈话:在观察植物和动物园的外表及它们身体结构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自己的身体是怎样的?
把手放在胸前,我们可以感觉到心脏的跳动,举起哑铃,我们可以感受到肌肉的力量,深吸一口气,我们可以感受到空气进入身体的舒畅。我们可曾想过身体内部的各器官是怎样工作的?从今天起让我们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观察我们的身体。
(1)观察我们身体的外部。
·思考:怎样来观察我们的身体外部?主要观察身体外部的什么?
·学生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身体外部活动。
·交流观察的结果。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引导:人体外形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部分构成的,人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是一样的。
a思考讨论:如果我们的身体外部某个部位有疾病会怎样?
b对身有残疾的人我们应怎样?
3、观察我们身体的内部。
师讲述:人体的有些组织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却能听到、触摸到或者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哪么我们身体内部有什么呢?
·组织学生用听、手捏、摸的方法感知身体内部的器官。
·交流感应到的身体内部器官。
·要求学生把身体内部的器官填写在记录本中。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师:身体怎样工作?
(1)气泡图的指导。
思考·讨论:人的身体外部还有其他的划分方式吗? 人的身体能做哪些工作?
问:人身体完成某个工作时是一个部位完成的还是由几个部位完成的?
想一想:我们能用图来表示吗? 指导学生画气泡图。
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活动项目画气泡图。
(2)气泡图的分析。
学生交流气泡图。(让写的好的同学把气泡图画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分析气泡图。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没有同样的身体部位参与了。
师生小结: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在不同的活动中,有同样的身体部位参与了各种活动。例如肺、腿和胳膊。尽管它们是不同的部位,但是实现的功能相近。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思考并查阅资料: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
人体外形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部分构成的。
第2课 时
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身体结构从外形特征转换到功能系统来划分身体结构。
2、使学生知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
3、使学生知道肌肉不仅参与身体的运动,而且是许多重要器官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知道身体结构从外形特征转换到功能系统来划分身体结构。
2、使学生知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 【教学准备】
师:哑铃或者其他重物1个。课件(人体骨骼、肌肉图。)为每位学生准备:记录纸1张。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1、提问导入:人体外形由哪几部分构成?我们住的房子是由框架支撑才不会倒,哪么我们的身体内有没有一个支架呢?
2、谈话: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就是骨骼。(出示课件)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哪么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观察上肢的运动。
(1)学生用左手拿起重物,慢慢地移到胸前。
(2)问:在运动时你能观察到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吗?
(3)学生再用左手拿起重物,慢慢地移到胸前。
要求:反复做这个运动,并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部位,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汇报交流我们的发现。
(1)学生在记录本中画出手和手臂的轮廓图。要求:在轮廓图上标出骨骼、关节和肌肉,并画出关节运动方向和骨骼、肌肉的变化。
2、思考:在运动过程中,分别有哪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了活动?并把结果记在本中。
师问: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单元阅读资料进行对比。我们的描述准确吗?
思考并讨论:我们能使用同样的方法对下蹲、踢腿等活动分别进行研究和描述吗?
骨骼、关节和肌肉认识上的拓展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学生观看课68面的图。
2、思考讨论:这些物体与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哪些作用相似?
3、指生讲述:台灯所用的蛇皮管,类似脊柱的结构;高塔能起到类似骨骼的支撑作用;天线的万向节,相当于肩关节与髋关节的结构;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多个部位的关节;右侧两幅图片中的液压动力部分类似肌肉,吊臂相当于手臂上的骨骼。
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资料,并对比自己的课堂记录,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扩充对本内容的认识。
1、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
2、我们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
3、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跳动起来会怎样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
2、让学生经历前后不同阶段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测量活动。
3、让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让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教学准备】 师:课件、测肺活量的装置、水槽1个、广口瓶3个、玻璃片3片、水、火柴。
生:心跳与呼吸次数记录表1张、塑料口袋1个、粗吸管1根。
【教学过程 】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谈话导入
:当我们跳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揭示课题: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测量心跳和呼吸
出示心跳和呼吸记录表。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采集这组数据?
讲述:实验时同学要两人一组,一人作为数据采集对象并负责呼吸的数据采集,另一人负责采集心跳数据,并填写好表格。
学生测量心跳和呼吸活动。小组交流测得的结果。
2、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1)讲述: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运动的增加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哪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提出研究的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指认小组讲述探究情况,小组其他同学作补充。
2、问:跳动前后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解释两种数据的变化?
3、学生实验活动。
要求学生在体验呼吸过程中,对照70面右图指认呼吸器官。提醒学生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马上停止实验。
4、思考:为什么感觉越来越不舒服?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2、出示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表
3、问:人呼出的是什么气体?吸进去得是什么气体?
我们运动和锻炼身体时呼吸有什么变化?经常锻炼身体有什么好处?
做一做:出示简易的测的肺活量测量装置。指一名学生上来测肺活量。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学生课后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装置,并测量自己或他人的肺活量。
板书: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第4课时
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水盆1个、水、洗耳球1个、塑料管1段、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质疑导入:我们跳动时呼吸加快了,还会怎样?在我们跳动起来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运动与心跳有什么关系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提出研究的问题。
1、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1)平静时学生测心跳(每分钟)。
(2)学生在教室跳动3分钟测心跳。
(3)交流比较两次测得的心跳次数。
2、体验心脏的工作
(1)讲解: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出示洗耳球,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并讲解实验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交流实验感受 交流时可提示性的问:在做运输水的实验中,我们有什么感觉?做了多长时间会有劳累感?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中手和吸耳球以及塑料管的作用各相当于血液循环的什么器官?
讲解:洗耳球代表了心脏的心房与心室,手捏的力量代表心肌的收缩功能,塑料管代表了血管,输送的水代表了血液。)
想一想:心脏无时无刻地工作,它会疲劳吗?
学生阅读73面的资料。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72面第二、三自然段)
2、思考:人运动时心跳加快是什么的需要?(体能的需要)
师问:读完资料后你知道了什么?(循环系统的作用)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心脏的知识。想一想:如何保护心脏健康 板书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强健。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教学准备】
学生:塑料袋、水、小块煮熟的蔬菜和馒头、透明塑料软管、熟米饭粒。
师:人体消化器官图。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质疑导入:我们在学习、工作、运动时都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来自每天吃的食物。食物是怎样实物伞兵身体吸收和利用的呢?
揭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出问题
1、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身体里哪些器官是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的? 请同学们想想。
(2)学生活动:画食物消化过程图。
(3)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提出自己对消化过程的想法后,不急于评价谁画的好与不好,也尽量不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画?”通过后续的研究发展、完善自己的想法。
2、人体的消化器官
(1)出示人体消化器官图。
(2)学生观看人体消化器官图,学生比对自己的初始想法。
(3)学生对照人体消化器官图说说这些器官的形状和功能。
(4)利用人体消化器官图进行消化过程的分析。·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 ·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
·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
2、师引导:食物是在口腔中咬碎,通过食道进入胃里的,食管是一个管道,里面应该是光滑的。食物进到胃里面被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胃应该会蠕动,胃壁肌肉应该很发达,应该还有胃液帮助消化。食物营养的吸收可能在小肠,小肠应该足够长,食物的营养才会被充分地吸收;大肠可以较短,以便食物的残渣从这里排出体外。
3、问:我们在其他动物身上看到过这些类似的消化器官吗?
4、模拟胃和食道的实验
A、师讲解实验方法。
B、学生分组活动。
C、汇报实验结果。
D、思考: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塑料管相当于消化器官的哪一部分?
师问:食物中毒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主要经历了哪些过程?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学生在课本74面人体轮廓图中,标出食物可能经过的主要器官。
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人体消化系统修正食物消化过程图。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消化过程。写出消化器官的名称,画出人体的消化过程。板书
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消化过程:口腔(咬碎)——食管(输送)——胃(磨碎、分解)——小肠(吸收营
养)——大肠(残渣)
第6课时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2、使学生知道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
3、让学生知道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2、学生会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教学准备】牙齿的分布图、结构图。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谈话导入:口腔是食物消化的地方。口腔在食物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工作的?你们想研究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观察口腔
(1)学生用小镜子观察口腔。
(2)交流口腔内有什么。
(3)讨论:舌头、牙齿和唾液各有什么用?
(4)学生咀嚼馒头的体验活动。(要求学生把活动中的感受填在76面的表格中。)(5)交流在不同的咀嚼时间内,馒头在口腔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6)小结:舌头起搅拌的作用,牙齿起咀嚼的作用,唾液起消化的作用。
2、观察牙齿
(1)学生用镜子观察牙齿。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牙齿的形状。并把不同牙齿的分布和各种牙齿的形状特征记在记录本中。
(2)分组讨论:不同位置的牙齿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作用?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作用?
(3)交流讨论结果。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指生讲述:自己小组的探究情况,别人补充。
2、师引导学生:最前面的牙扁扁的,能切下食物,两侧的牙齿有个尖,能撕开食物,后面的牙齿比较宽,能磨碎食物。
3、提问:牙齿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老人们常说的‘细嚼慢咽’是什么道理?)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内容,看教材插图,谈收获。
2、总结: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
3、牙齿健康教育(怎样预防龋病牙?)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思考:食物在口腔里面的初步消化,为进入人体做进一步的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牙齿有:门牙、尖牙、臼牙
第7课时
呵护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学生会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使学生懂得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接受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的观点。
【教学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画图纸张若干。【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导入话题: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呢?
揭示课题:呵护我们的身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
(1)学生制作一些硬纸卡片,把所学的各种器官写在上面。
(2)分组讨论: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的呢?
提示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尝试进行反向描述。
(3)交流各组讨论有结果。并展示画图。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式把人体要器官的作用和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2)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学生的真实作品,这幅作品表达了学生对于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相关器官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表达形式。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2、交流关系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A、明确一个要表达的关系线索,提出初步的设想。
B、将这个关系线索中的元素提取出来,元素主要是以名词表现的,如心脏、氧气等。
C、逐个明确相邻两个元素的关系,主要是以表示动作、过程的词语表示,如帮助、运输、提供等。
D、将各个元素用圆圈或者其他图形表示出来,画入图中。
E、将各个元素间用线连接,用箭头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向,在线上对此关系作简要描述。通览全图,修正、完善。
3、学生试着画人体主要器官在人体活动过程中的联系图。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1、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的修改和补充。
参考第78页下图的描述。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79面的图。
2、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健康地生活?
3、总结: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我们一定要呵护自己的身体!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本单元后面的资料。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收获。课后反思:
上一篇:创业策划书总结范文精选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