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18篇

风中追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906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17分钟。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一篇

一、保障留守儿童吃得好是寄宿办学的重心

民以食为天——留守儿童在校生活的质量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心肠。我们学校始终把保证学生在校吃得好作为办学工作的重心,重在把好“九道关”确保学生吃得安全放心,即把好体检关,严禁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从事校园食品加工销售工作;把好采购关,确保所采购的食品物美价廉,从源头上杜绝腐烂变质、三无食品进校园;把好储藏关,按照“先进先出,不易储藏的先用,腐烂变质的及时清理坚决不用”的思路保证食品储藏环节的质量;把好加工关,确保加工按程序,落实蔬菜、肉类按规定时间浸泡清洗,厨具按规定分类存放,杜绝问题食品进入加工程序,确保食品隐患逃不过加工关;把好消毒预防关,做到厨具、餐具、工作衣帽等一天三消毒,采取人防技防并举的办法阻隔病毒入侵;把好试餐关,加工好的饭菜经过试餐观察,待试餐人员没有异常后再用;把好留样关,对饭菜要足量留存,按规定保管,万一存在食品问题,便于查根找源,采取有效措施;把好就餐关,提高师生饮食安全意识,发现饭菜有色变、异味的,当即停用,确保万无一失。除了确保饮食安全之外,还要保证师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合理、健康科学。为此,学校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细化每周食谱,科学配餐,时常变换饭菜花样,精心调剂饭菜口味,保证学生的营养质量。

二、保障留守儿童住得好是寄宿办学的保障

住得好是广大务工经商群众对留守儿童寄宿制办学的重要期盼。为保证留守儿童在校住的质量,我们彻底排除宿舍床铺、水电等隐患,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学生住得安全有序。为保证学生住得和谐温馨,班主任、生活教师担当留守儿童的“爱心爸妈”,晚上定时巡查寝室,为喧闹的学生留下叮嘱,为熟睡的学生掖好衣被,为想家的学生送去亲情。每天早晨按时督促学生起床叠被、打扫卫生、刷牙洗脸、摆放物品、整理内务。为给寄宿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更注重寝室文化的打造,寝室四壁由学生自己动手适当装饰点缀,各寝室由学生自己命名,如“智慧轩”、“亲情家园”、“梦想小屋”、“温馨阁”、“心灵驿站”等,让留守学生从心灵深处找到家的温馨。

三、保障留守儿童学得好是寄宿办学的核心

我们五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且又长年务工在外,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处于情感“断乳期”的孩子在学习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实情,保证留守儿童学得好自然成为我们五中办学的核心。为保证留守儿童在校学得好,我们首先从打造教师的高效课堂、兴趣课堂入手,大力抓好预习指导,备课、上课的质量,通过丰富课堂内涵,打造魅力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率和学生预习、课堂学习的实效。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寄宿在校时间长的优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这些孩子学中有乐,乐中去学,在轻松愉快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抓两头促中间是我们学校提升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课堂不调动后进生的学习激情,他们不仅不主动参与课堂,还会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心猿意马,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破坏者”。多为后进生喝彩,对弱势学生要善于细心观察,善于“短”中见“长”,不失时机地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

实践证明,给学生自信是成功教育的第一秘诀。尤其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教师常用欣赏的目光、赞赏的话语激励着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孩子,从而使进步的学生更有自信,让受挫的孩子不再气馁。井小雨同学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一直由奶奶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再加上性格内向,一直寡言少语,不爱与同学交往,自卑心理异常突出,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课外更是沉默寡言,成绩越来越差,脾气越来越暴躁,心理偏差越来越大,班主任观察到这位同学的变化后,故意找他聊天,试图打开他的话匣,但他总是被问一句说一句,从不主动搭讪。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找他回答问题,课外,主动找他聊天。这天,他突然告诉班主任,他爸爸妈妈的心愿是让他考上大学,但现在成绩不好,父母又不在身边,自己还有没有希望?班主任不失时机地肯定了他,还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功的小故事激励他,并表扬了他表现好的地方,如字写得很认真,心地善良等,还把自己的电话主动告诉他,让他有困难就联系……每当这位同学成功时,班主任就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次不足道的勉励帮他树立了自信,驱散了他的沉默,帮这位同学找回往日的活泼与快乐,帮他焕发了学习的激情!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鼓励他们踊跃参与课堂,是我们抓良好的班风学风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发挥优等生的帮带作用,使其他学生学有目标,追有方向,使班级乃至校园充满活力;“两头的学生”都抓住了,中间生前有示范,后有“追兵”,自然而然就有了踊跃学习的正能量。

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寄宿办学的新课题

为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学校重点在“三多”上下功夫:一是多沟通,走进留守孩子的心灵。沟通是打破留守孩子心理瓶颈的重要渠道。诸多留守孩子心中的喜悦无人欣赏,委屈无处倾诉,这是导致他们孤僻、叛逆,存在心理隐患的重要原因。为畅通师生沟通的渠道,我们学校对“留守儿童”逐人建立亲情关爱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广播站”、宣泄室、综合活动室等,鼓励学生通过亲情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等与家长、亲朋保持经常性情感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学生”的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

沟通的渠道畅通了,学生有了倾诉、交流、宣泄的阵地,生活自然不再枯燥、心灵自然也就不再孤单了。二是多教育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成长习惯。习惯养成品质,品质决定人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等习惯,学会自律、自立、自理、自强,从小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三是多关爱,真情感化。通过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爱意,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笑对生活,自强不息,阳光而快乐,真正把寄宿制校园办成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温馨爱巢!总之,寄宿制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社会的需要。办好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需要我们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关注,社会的支持!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二篇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因为缺少关怀导致情感发育不良。情感发育不良的表现,就是情感缺乏。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卑、自闭、孤僻等现象,并且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状态。这样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对他人的信任感也逐渐偏低,和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

2、安全隐患普遍存在。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大多由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履行。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他们并无法像父母一样关爱自己的孩子,这就会导致孩子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同时出现任何意外事故,都无人监管。

3、日常行为缺乏约束与管理。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如果这一阶段无人对其行为进行看管,便会使儿童自身的行为出现随意性。小到平时课堂上的不守规矩,大到打架斗殴乃至逃学偷盗,这些行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屡见不鲜,这就足以说明,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缺乏约束与管理,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体现。

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1、亲情与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心理成长方面,都长期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许多家长一个学期才会打一次电话给老师,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而孩子平时的教育,则由祖父母代劳。长期下去,必然导致留守儿童放任自我,甚至出现厌学心理,最后不得不面临辍学的选择。

2、留守儿童的教育者缺乏管理教育能力。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现状来看,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打工,而农村中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家庭儿童大多都是由老人和儿童组成,而老人并没有相应的能力对孩子进行看管。即便是履行了监护人的权利,可是大多数农村老人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状态,老人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代沟完全无法满足对儿童的教育要求,更不要提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或者思想教育。

3、父母文化水平以及价值观念对孩子的影响。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相对有限,因此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孩子。许多父母认为即便是未来走到了城市,也依然是给别人打工,所以这就会影响一些家长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进而对子女的教育也会有所影响。

4、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对于社会中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因为缺乏明辨是非的心,从而导致自身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

三、改善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1、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相应保护体系。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改变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建立起对留守儿童相应的保护体系。如可以实行农村学校寄宿制,这样将可以将所有留守儿童集合起来,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既保障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也可以由老师统一管理,进而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感悟生活温暖。

2、注重农村地区化对儿童的教育。农村地区可以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出符合该地区自身的.教育体系。如可以由村委会、学校、妇联等机构共同联手,建立起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系。

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与帮扶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政策宣传力度,同时还应该规定父母对孩子的义务教育行为,无论是父母还是其监护人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使得未成年人适龄的时候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

4、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城市受教育权利。农民工进城打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公平待遇力度,甚至可以加大帮扶,使得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四、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尽可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为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条件,同时也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可以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相应的权利,感受同样快乐的童年,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民工

论文摘要】

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 亿左右的农民工,而且人数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5800万,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很显然,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广泛力量的密切配合。

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 亿左右的农民工,而且人数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5800万,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一、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现状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子女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1、入学率偏低

根据xxx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在学者占全部流动儿童的90、7%,一直未入学者占6、85%,失学者占2、45%。”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流动儿童中,达到上学年龄却不能适龄入学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2、 学习成绩差

留守子女在受教育当中存在心理问题严重及道德偏差等问题。对文盲率高达30%的祖辈来说,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成绩明显偏差。成绩排名中,留守子女只占优秀生的10%,而差生当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

3、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因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他们的性格会受到影响。测试结果显示,有30、3%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劳动力转移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三十年。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深化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二元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失衡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受利益驱使,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由于相关政策的滞后,农民工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

2、所处的环境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1)家庭环境。人的社会生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从家庭环境中开始的。家庭的气氛,亲人的性格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生活习惯及道德观念。留守子女与父母的分离,弱化了家庭教育作用,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祖辈及其他亲戚。显而易见,祖辈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存在很多的误区。首先,对孩子过分溺爱,很容易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其次,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孩子很好的帮助;再次,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畅通的交流,这对儿童的语言及创造性的发展有很大消极影响。而在亲戚的立场上,他们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缺乏很显然,如果农民工子女继续留守,得不到很好教育的话,农民工这个阶层与整个社会的脱节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十分不利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广泛力量的密切配合。

1、政府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

(1)加大投入力度, 进行政策倾斜。加大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提高现有农村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2) 加大农村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完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建立健全农村寄宿制校舍管理体制,实施并完善素质教育理念;普及信息化教育模式,鼓励学校积极开拓教学新方法和育人新理念。

(3)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

2、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如前所述,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家庭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上,而更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发展良好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另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再者,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必须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2)重视对留守子女的学校教育。作为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实施单位,农村学校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针对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营造健康活泼的教学氛围。同时,要积极同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进行交流,对其做必要的培训,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励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作为教师应有的责任。

3、整合社会资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招募组建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队伍,推行“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或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签订结对卡,针对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心理抚慰和应急救助等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2)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社会化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活动,开展爱心募捐、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心理咨询等关爱活动,更大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 [1]邹先云、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35—37、

谭寒、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13—214、

《留守儿童达5800万 新数字新问题催生新建议》[EB/OL]、( 2008—4—28)、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四篇

一、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来自父母的关心,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因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自卑心理产生于人际间的比较。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自卑感是一种负向的情绪体验,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二是逆反。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较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难平。这种负面的情绪极易使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正确的管教,与老师及监护人对着干。三是任性。任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

(二)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

(三)安全方面的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安全事件的报道有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责任,而且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留守儿童在校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自由人”,同时由于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这些孩子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根据xxx的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受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其中,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并且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除了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于是,他们就会离家出走,想去城里找父母但却走失,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的引导

1.打破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缚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措施是结束留守,但是我国目前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制约着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因此,应尽快打破这种僵化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缚,制定政策,使农民工承担与市民同等的义务,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利,给农民工与市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子女长期分居两地的状况,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与其他孩子一样享受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权利。

2.加强政府统筹管理

在目前无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要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降低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为农民工将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创造条件。

3.加强乡镇文化建设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五篇

我县地处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近年来由于严重干旱缺水,为加强综合治理,政府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相继采取节水治沙、关井压田等措施。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得不离开故土到外地或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的儿童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

一、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为了深入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三、四年级学生,共发出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表格48份。

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与其他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学习感到有困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要依靠老师和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依靠父母。日常生活中,留守儿童的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点的孩子还要承担家务,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对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造成一定影响。在监护问题上,较多留守儿童的监管人为祖辈,他们只能在生活上给予关怀照顾,对学习辅导基本是空白,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二、我校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由于父母无暇顾及、监护人监管不力以及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问题

留守儿童大都和祖辈住在一起。由于监护祖辈与孩子年龄差距大存在代沟,自身又担负大量繁杂的劳务,孩子出现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从表中可见主动打电话帮父母联系的儿童仅占不到38%,他们又很少与在外的父母联系,所以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因缺少关怀、倾诉,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他们感情比较冷漠,甚至孤僻、偏激。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内向、自卑、不善交流等共性问题。

(二)学习问题

(三)道德教育

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祖辈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对孩子纵容溺爱,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多,道德和精神上约束引导少,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上的放任自流,留守儿童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农村留守儿童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没有人能管得了的问题儿童。祖辈年纪大,还要种地务农,不懂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寄居在亲戚朋友家的,主人不便对孩子进行教育;寄宿在学校的由于缺少监护人,更是忘乎所以;至于与单亲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情况稍好一些,但是仍然存在有诸多问题。

三、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突出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质上也是“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外出务工农民由于工作稳定性不高,收入又比较低,加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城市昂贵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等已成为农民工难以逾越的鸿沟。经济、环境、家庭和学校因素等成为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我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近年来随着学生的逐步减少,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应付日常开支捉襟见肘,不同程度地制约教育软硬件条件的改善。寄宿条件较差,生活教师不全,班主任负担较重,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二)环境因素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六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诸多家庭的学生家长都纷纷外出打工。可以预见,未来的农村将会出现规模更为庞大的留守儿童大军,随之而来的是出现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加之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肯定会引起这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出现品德和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影响这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基本方面的每一位班主任和各课任教师,该怎么做好这项工作呢?

一、帮助留守儿童确立远大的理想和近期的奋斗目标

理想是行动的指南,理想是迈向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要主动帮助留守儿童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远大理想,同时还要帮助他们确定出近期目标。在目标的确立上定位要准,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依据自身的现实条件确立。这些留守儿童一旦有了奋斗目标,就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他们在理想的指引下心无旁骛地前行,就会少走弯路。面对“问题”留守儿童,这项极重要工作更不可忽视。

二、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在平时要格外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多观察和了解这些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主动担负起家长的责任。如发现在他们思想上有了偏差,要及时指正;行动上犯错误了,要及时帮助改正。并时常教育他们在家要听监护人的话,在校要听老师的话,要遵守纪律,勤奋学习。要多角度,多范围地正确引导,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负责,使学生始终行进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

三、帮助留守儿童学会生存

生存能力只有在不断磨炼中才能得以培养出来,教师应加强有关的“教育”。

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心态来摆脱精神上的不适与紧张,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指引其另寻途径来满足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如课前听听音乐,课余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等。

二要引导学生发现、珍惜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清楚自己的不足。

三在面对困难时,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应积极加以引导和意境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如通过学生读、教师讲中外名著《红岩》《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培养留守儿童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和顽强的毅力。

四、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加强自我意识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必要环境,但“打工族”的子女们的家庭状况发生了变化,肯定会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珍惜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把它们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内动力。同时对学生实事求是,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使学生随时清楚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地改正。

五、不放纵留守儿童的存在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故意的伤害或侵犯他人的行为。据调查“打工族”的家庭子女,由于突然缺少了父母的呵护,极少数孩子一旦在精神上或物质上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肆意打骂别人,毁坏别人的东西,故意给对方造成伤害。新监护人如果不及时管教,任其放纵,班主任、科任老师如果不及时的教育、引导,就极有可能使其行为转化为犯罪行为。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行为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积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教师应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在学生怒气冲冲时,可带他们打球下棋,以消其能量,平衡心理,使其逐渐转移其行为。

六、激发留守儿童竞争意识和自强信念

竞争意识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长期的教育和训练能使其逐步形成自强不息、顽强勇敢、勇于拼搏的品质,有助于学生的活泼向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留守儿童的竞争意识,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念;另一方面合理组织一些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多创机会,使学生发挥潜能,受到熏陶,力争成为生活中、学习中的强者。

七、教师要在留守儿童身上倾注无私的大爱

要真正关心学生,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你真正用无垠的大爱去关爱学生,学生也才能热爱你,师生之间也才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他们中有人生病了,你就要及时去关爱他;生活中遇到困难了,你要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去帮助他们。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七篇

一、学校方面

第一、学校要奉行“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理念。学校所有职工人员,除了自己的教书或行政等职责外,都需要主人翁的精神参加到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中,扎实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安全文明教育切实的渗入进去,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第二、学校与家庭要建立好“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由此了解好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等的信息,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完善学生的寄宿制。另外需成立“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对其监护人进行培训,协助委托监护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切实关爱儿童。

第三、实施责任帮扶制度。可以在学校开展“扶贫扶志活动”,以及学生间的“手拉手”传递爱心活动;另外可建立“留守学生奖学金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学金奖励制度,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

第四、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内在的信仰和激情,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正真的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身心发展都得到应有的关怀与体恤。

二、家庭方面

第一、父母在外出打工之前要多考虑孩子,尽量做到以孩子为先,如果两人都出去的话要安顿好孩子的生活教育问题,也可一人外出,一人留家照顾孩子。外出回家后,应多到学校及邻居等处了解孩子各方面状况,定期电话联系监护人和老师,掌握子女心理和学习情况,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在交流方面,要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给予他们心灵方面的正能量。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防止物质的弥补给子女给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温床,导致他们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而走上歧途。

第二、父母要委托好监护人,尽可能避免监护人(除父母以外)漠视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或是放任孩子,或对孩子的态度十分冷淡,或是对待孩子粗暴等情况的出现。孩子幼年时期的心灵极易受到创伤,受创之后的心灵很难抚平,给孩子找好监护人是重中之重。

第三、监护人要有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校为留守儿童所设立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定期参加法律知识的宣讲课程,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仅仅做到保证孩子不被饿着或冻着,要切实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以及人身安群;此外,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更好地为他们的前途着想;主动与学校、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社会方面

第一、社会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

第二、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民间组织。成立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服务队”等,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帮扶目标责任制,在全乡镇范围内树立”一家人“的思想认识。如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学习的助学基金会,汇聚权社会有爱份子的力量,资助那些渴望上学却因经济原因无法上学的孩子完成学业。

第三、正真贯彻以先富带动后富的方针政策,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使西部的贫困农民工都外出务工,社会应动员起来,形成良好的互助风气,加大对西部经济的投入,中西部经济发展起来了,外出农民工少了,留守儿童自然也就少了。

第四、企业要帮助员工做好生活安抚。企业员工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对留守儿童关心甚少,企业可以自身或与周围相关企业协调,向有关部门申请联合办理一个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机构;同时企业员工也要进行引导和教育,定期开展员工素质提升教育工作。

四、总结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机制,需要我国教育机构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目前,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还有给他们的思想里注入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未来的缔造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好了,“三农”问题正真解决了,新农村正真实现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就稳健了。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八篇

一、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危机

(一)父母长期分离,导致人格上的缺陷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直接情感交流缺乏,极易在人格发展上表现出不健全的特征,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学校教育不到位

目前,在很多农村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普遍重视文化课,忽略了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加之学校自身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在思想品德课的设置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课时不足、经费不够等。

(三)城乡户籍制度限制

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也对城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留守儿童接受正常的教育。

(四)安全观念淡薄、隐患多,极易受到伤害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极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或者参与打架、赌博、吸烟等不良活动;或者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经常上山、下沟、游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导致很多留守儿童的身体、精神受到伤害的案件屡屡发生。

二、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

要想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舆论宣传,特别是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同时,社会热心人士也可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家长要尽可能地关心自己的孩子,充分发挥家庭监护的作用

父母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回家与孩子团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巩固亲子关系,做到打工与子女教育两不误。实践表明,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如果双方实现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第一,要把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纳入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考评;第二,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给予留守儿童一定的关心和爱护;第三,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手拉手”互动模式;第四,健全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分类教育管理。

(四)坚持家访制度,建立家长通讯录,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鼓励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流,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便于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形成合力效应。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真正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九篇

一、“留守儿童”凸显的教育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多数“留守儿童”缺失亲情教育,心理发育不健康

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祖父母或者是亲友托管,难以对孩子学习进行适度辅导和心理疏导,同时,在规范孩子学习行为习惯上也力不从心。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有90%以上小学生和50%以上初中生对新课程存在学习障碍,产生畏难情绪。由于农村教师素质跟不上,他们不能及时对这些孩子进行引导、疏通,使部分孩子出现厌学、逃学、旷课等现象,尤其是初中生出现厌学现象较多。这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甚至部分学生面临辍学,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3、“留守儿童”监护和生活状况出现失控局面

农村学校小学生全部住宿在家,初中只有少部分住宿在校。大多数学生住在家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承担监护责任,少数学生由亲友承担监护责任。这些监护人大多缺少文化、年龄偏大,难以与孩子进行知识信息的沟通,加上一些老年人溺爱孩子,只管他们吃饱穿暖,无能力管教孩子,与学校配合沟通不畅,往往出现监管失控局面。而且外出打工的父母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往往给孩子用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借此来补偿对孩子“关爱”的缺失。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部分“留守儿童”追求生活享受,学习不吃苦、不思进取,养成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习惯。

4、学校、家庭、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分析

1、落实政府办好义务教育的责任

州、县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和增加收入是根本原因。发展县城经济,打造现代农业,振兴地方工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缩小地方经济收入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使农民“离土不离乡”,这是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面对现实问题,政府在经费调控、政策扶持、社会管理方面积极主动,切实解决问题,寻求新对策。

第一,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解决“留守儿童”住宿问题。第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2、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学校是儿童少年成长的乐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各环节,这要求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上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一是要建立学校“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建立学校热线,教师、学生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有助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及时沟通,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障碍能及时破解,亲情教育也得到一些弥补。

二是要丰富校园文化。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讲故事),这样既可以展示“留守儿童”的才能,又使他们感到学校、教师、同学的关爱,消除孤独与失落,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三是要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的育人作用。学校应当建立“代理家长制”,通过实行教师与学生结对的帮扶制度、家访制度,设置心理咨询室、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学校与家长通信活动等各种措施,搭建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育人的平台。四是要落实帮助“留守儿童”的责任机制。学校教师“代理家长”要形成制度,规定定期谈心、帮助的内容;学校还要建立“代理家长”培训制度,聘请心理教师给监护人、临时监护、代理家长讲授儿童少年心理辅导课和教育学知识,提升教师、监护人的交流艺术水准。

3、社会各界各尽其责,共同构建社会关爱与监护体系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十篇

学生的情况:

姓名:任东海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五年级(1)班学生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规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尤其是对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而言,学会自我控制,遵守集体的规范,是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留守儿童能否适应学校的规范,形成遵守纪律和规则的行为习惯,关系到留守儿童学业成功和身心健康发展。下面通过一个留守儿童案例对学校规范不适应问题进行分析。

(一)留守儿童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案例

留守儿童任东海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过问留守儿童任东海在学校的表现。最近,老师与他们联系,告诉留守儿童任东海在校的情况,留守儿童任东海常常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捣乱,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等,并且调皮、任性,在情绪上经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攻击性行为多,经常和同学吵架。

(二)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

经过调查与分析,留守儿童任东海实际上是对学校纪律与规范适应不良。这种情况,不仅在新生中而且在中高年级学生身上也会发生。产生这种规范适应不良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行为上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

留守儿童由于良好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因此,遵守学校规范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有的学生缺少纪律和规范的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上例中的留守儿童任东海,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学校的规范,因而对学校的规范不能很好的适应。

2.不理解遵守纪律与规范的意义

有些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校的纪律要求转化成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只是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想要摆脱这种被束缚的感觉。所以,当面对学校的规范和要求时,有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违反学校规范,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上例中留守儿童任东海的情况就是如此。

(三)指导教育措施

学生出现了对学校的行为规范不适应,不要简单粗暴,一味批评,也不能对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认清其行为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留守儿童遵守学校行为规范的保证,不良的意志品质常常导致无法适应学校的纪律要求。因此,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意志品质。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们克服内外障碍,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

2.以情诱导,严格要求

留守儿童自觉遵守学校规范的能力比较低,单纯硬性地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在提出行为规范要求的时候激发留守儿童积极的情感,使留守儿童愿意接受、愿意遵守。例如,要求大家按时上课,就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有人迟到,会影响老师的讲课和大家的听讲,还会让老师担心;只有看到全部同学都在教室,老师才能安心讲课。这样要求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往往比单纯的硬性要求更能促进其行为的自觉性。

3.从小事抓起,形成遵守纪律规范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学校规范的适应,教师应当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通过小事来培养留守儿童遵守纪律的习惯。如果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上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当这些小事逐渐演变为习惯,要加以改变就十分困难了。另一方面,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一些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明了其利弊,震动学生的心灵,明白小事不小,使他们对教师的要求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使留守儿童适应学校规范要求,成为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文化知识教育现状

教育薄弱是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家庭教育现状,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其临时监护人大多年龄偏大或文化程度比较低,疏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或监管不力,使得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现状,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成绩好坏来评定教学标准,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忽视对儿童身体健康的教育指导,对于留守儿童也缺少更多的关照呵护。

道德品质教育现状

农民工弱势的社会地位、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重智轻德”的倾向,使得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知”、“行”、“情”、“意”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知,多表现在自我认识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容易不良行为的影响;行,表现在行为随便消极,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情,情感缺乏,或情绪稳定性表现较差等;意,自律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等。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其中包括了要重点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众多的研究表明,目前留守儿童存在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孤僻任性、情绪消极、冷漠自私、自暴自弃、自由散漫等,甚至会产生叛逆、厌世、自杀等极端行为。根据基层妇联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遇到挫折时,认为生活没意思占,而产生过自杀念头的占。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往往没有引起学校、家庭的重视与关怀,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策略

家庭教育

可采取改变务工方式,尽可能避免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最好留一方在家尤其是母亲;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除了祖父母等年长长辈,最好也有较为年轻一些的,能够积极主动、可靠地承担留守儿童的教育;父母要与留守儿童、学校老师、委托监护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情况等,且保障留守儿童正常的物质需求。

学校教育

可采取以下措施: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老师除了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的教育外,不可忽视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辅导;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感情沟通,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跟踪调查档案。

社会援助

引导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企业及国际组织参与支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鼓励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到农村地区开展支教、宣传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工作,以及各种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的活动;农村村委会、地方政府机构等,落实好农村儿童监护和教育责任,做好监督,保障留守儿童获得义务教育的权利,繁荣农村文化,为留守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由妇联、共青团等单位组成专门的机构,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

政府扶持

2015年新出台的《规划》指出:国家在人口管理上要出台相应措施。户籍改革是关键,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性待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确保农村务工人员与城市人享有同等的社会政治地位,确保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明确地方义务教育目标,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综合考虑物价上涨、教育质量、信息化教育及学生体检等需要,增加中央财政的经费补贴,提高在校生的经费标准。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明确部门的职责分工,开展监测评估,切实提高支持政策和项目的执行效率,做好留守儿童发展的各项工作。

3小结

“留守儿童已经不是一个群体问题,而是中国未来的问题”,儿童的发展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公平公正,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每个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留守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一、六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情况介绍

依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家庭自觉”的方针,六市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工作。上饶市德兴占才中学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留守儿童的活动,在村留守学生中选出留守儿童村村长,负责召集和组织假期时间的学习,组织同学一起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九江市德安县彭山林场张十八村农民自筹资金创办托儿所,解决周边学龄前留守儿童入托问题,并进一步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基地”。吉安市遂川县2011年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统一授牌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场所“麦田阳光家园”,动员志愿者开展长期结对帮扶,并定期开展亲子沟通。宜春市委、市政府下达《关爱留守儿童目标任务书》,明确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增建乡级幼儿园、加强监护人培训力度、加强卫生保健服务、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等10项重点任务,按照留守儿童人均一元的标准安排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袁州区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南昌市妇联在全市普遍成立“三八留守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通亲情热线或视频800个,建立留守儿童之家765个,留守儿童家长学校524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50个,寄宿制中小学校47所。

南昌市妇联还建立了一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示范之家,组织“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不断完善关爱帮扶机制。赣州市瑞金、于都、兴国、石城等老区县也把关注留守儿童纳入官员下基层的考核内容。六市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关爱工作各有千秋,现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上饶市德兴县十分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建档工作。学校在建档工作过程中,针对五个内容对留守儿童进行了解:清楚留守学生姓名、年龄及家庭基本情况;清楚留守学生性格和爱好;清楚留守学生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学生父母的务工地、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学生第二监护人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婺源县思口镇西冲小学则在建档工作的基础上,制作了留守儿童名册以便联络。

2.发挥代理家长的作用。吉安市吉安县人口计生委和计生办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爱心1+1”活动,组织计生干部、党员作为代理家长与农村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在积极捐款捐物的同时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宜春市宜丰县则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妇联开展了“心手相牵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按照就近、就便、对口的原则,安排条件较好的党员担任代理家长,形成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代理家长帮扶体系。目前,宜丰全县已有600多名党员干部与千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结对帮扶,全县210个村全部挂牌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3.组建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和活动中心。江西省首家村级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位于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流坊村。该托管中心由青原区妇联牵头成立,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托管、校外教育、娱乐为主要内容,承担周边9个自然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监护、学习辅导等工作。中心内设有图书阅览室、学习室及户外活动场地,并配备了电视机、DVD等。吉安市吉安县在寒假期间以村为单位为留守儿童成立了免费的书法、绘画、舞蹈等培训班,并在各村党员电教活动室和农家书屋配置了电脑、电视,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的家长视频聊天,为留守儿童播放安全知识教育片。

4.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和志愿者活动。2007年,由全国妇联、江西省政府、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电视公益晚会《“春暖2007”爱心总动员———关爱留守儿童》以话剧的形式演绎留守儿童的真实故事,唤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众多爱心企业为“春暖留守儿童关爱基金”慷慨解囊。袁州区留守儿童的“一天一枚爱心鸡蛋”活动在西村镇中心小学启动后,先后收到社会各界人士捐助的专项基金13万余元。依托共青团江西省委和江西社会公益组织,新浪江西微生活发起了“寻找身边的留守儿童”公益行动,寻求社会力量资助,一个月内“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动微博被转发82000多条,“关爱留守儿童”慈善晚会顺利举办。江西农业大学的学生们每年到吉安县大冲乡小学支教,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文化基础课程、文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等系列辅导。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赣州市赣县沙地镇留守儿童管理中心的儿童建立档案,进行一对一帮扶,组织活动200余次,服务“留守儿童”600多名。

二、六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存在的问题

1.受益群体碎片化严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既要有广泛的受益群体,又要有系统的工作内容,还要兼顾不同留守儿童群体的差异性,关爱行动的实施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受益群体的碎片化现象非常严重。例如:采用“代理家长”制度对留守儿童展开关爱工作的地区,受益对象多数为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儿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受益对象多为中小学在读儿童;儿童托管中心的受益对象多为居住地点相对集中地留守儿童;民间自助组织的受益对象多为能负担一定费用的留守儿童家庭。在未开展关爱工作的地区和居住,地相对分散的地区,留守儿童很难成为关爱工作的受益群体;在关爱工作积极开展的地区,部分留守儿童又重复地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对象、大学生下乡实践的主要人群、慈善活动的帮扶目标。

2.行动主体缺乏协同机制。各个行动主体分别开展着有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但各个主体之间缺乏协同机制。“代理家长”“一对一帮扶”等关爱工作的主体多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计生、妇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留守儿童的建档工作主要由学校、妇联等主体开展进行;志愿者关爱行动的主要参与者多为高校大学生;慈善活动的贡献者多为企业或个人。以上关爱行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的情感和物质支持。然而,因各行动主体之间缺少协同机制,活动开展缺少联动意识,难以实现人力和财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能实现规模效应。

3.资金困难是主要障碍。首先,绝大多数关爱工作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然而专项资金的投入却并不充足,资金短缺是目前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主要障碍。江西省各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起步较晚,出台的许多相关政策还停留在文件上,计生、妇联等部门经常面临职能范畴和资金能力有限的尴尬境地。其次,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专项资金投入还仅限于市、县级拨付,未做到省级统筹,省内各市、县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显著。另外,社会其他资金来源渠道并未进行良好的补充。走访赣州市赣县时我们发现,许多儿童之家没有政府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也没有其他社会渠道的资金来源,因为资金的限制,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难以进一步发展。

4.关爱工作的可持续性不强。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缺乏可持续性。比如:一次性完成留守儿童的建档后未能进行动态管理和及时更新;“代理家长”出现工作调动等原因不能继续进行帮扶时,未能进行有序交接;亲情活动室建立之后未能常年高效使用或运营;社会公益活动多为一次性捐助;志愿者活动仅仅集中在寒暑假;等等。

三、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对策建议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一、留守儿童的相关特征

1.自私狭隘。除了自卑孤僻以外,留守儿童大多具有自私狭隘等不良心理。经调查分析发现,在为人处事方面,留守儿童大多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只关心个人利益,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并拒绝参与团队活动。在言行举止上,具有此类心理的留守儿童大多将自我作为中心,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就会发火、沮丧。

2.厌学情绪严重。留守儿童大多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对于学习,他们往往表现得厌烦、毫无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也较差。更有甚者,扰乱课堂纪律,并与老师和同学发生矛盾。当然,除了留守儿童以外,其他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厌学心理,但此种心理在留守儿童身上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3.逆反心理强烈。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而这一问题在留守儿童身上则表现得更加突出。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们也有着一系列需求,例如成就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理解需要等。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和其他孩子相比,在实现这些需求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面临许多困难以及挫折,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从中产生失败感和失落感。倘若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将内心深处的心理冲突镇压下来,那么他们就极易走上逆反的道路。

二、学校的教育

1.对留守儿童进行尊重和关爱。教育以爱作为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和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关爱是其最为基本的心理要求。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呵护以及教导,留守学生对爱的需求则更为强烈,为了对亲情方面的缺憾进行弥补,他们就迫切渴望老师的关爱。所以,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就需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出发,对其进行呵护和关爱。

2.对良好的班集体进行创建。针对留守儿童自卑、孤僻以及压抑的心理状态,教师需采取措施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班级环境,首先鼓励他们多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体会到来自班级大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其次,需为其创建出一个较好的活动环境,即鼓励留守儿童们多参加班集体活动以及校园活动,并将活动中心任务交给具有一定组织领导才能的留守儿童,旨在对其责任感进行有效培养。另外,针对能力较弱的留守儿童,教师需不断进行鼓励,并引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友谊。

3.对其信心进行树立。由于处于青春期,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给予肯定,并在此期间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所以,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积极采取措施指导他们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即明确自己的优点、缺点,进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扬长避短。

三、社会家庭管理

1.对留守儿童之家进行建立。需对“留守儿童之家”进行积极建设,即号召社会各界进行捐款,帮助“留守儿童之家”添置青少年书籍、桌椅、纸笔、运动设备等,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为留守儿童普及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章,使其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得到加强,进而提升其防范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一、新时期、新局面,留守儿童的新变化

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飞速发展,打工族队伍逐渐庞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新问题。xxx对教育机制进行了改革,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义务教育将不收取任何费用,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生活补助,这些措施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的经费问题提供了保障。国家在高等院校及时地增加了“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方式,及时地运用国家教育机制的调控手段加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构建,用新的形式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新时期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各项鼓励农民农耕生产的力度和灵活性都在逐步加强;种粮直补费用逐年增加,农村合作医疗涉及范围日益扩大,各种惠民利民的政策在相继推出;对农村生产生活的科技文化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措施的确让我国的部分农民改变了生活水平,增加了经济收入,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劳动力现状。农资价格上涨,合作医疗制度的不完善,长时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极大地减少了农民群众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制约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本质提高,使得一大部分农民不得不又一次踏上外出打工的征程,继续打造着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从而导致原本可能出现转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农民群众生活问题不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在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不仅存在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的缺失,还存在着师资人才等无形力量的缺失。在我国的农村教育中,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以前的民办老师转型产生的,他们是农村教育的主力军,然而,他们不论从知识还是从思想上都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趋势;他们了解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却没有能力创新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家面对的是“四老”,没有课外辅导,有的却是溺爱;在学校老师严肃的面庞,更会导致孩子们的成绩上不去,心里的阴影更为浓郁。

二、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

1.零食多了,关爱少了。

父母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他们努力地在外工作着,希望家里的老少能过得好点;但是越是穷的家庭出去打工的越多,呆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关爱也越少,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当今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是留守儿童的生存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2.村庄大了,视野小了。

为了实施国家的新农村建设,许多村庄合并,村庄面积不断扩大,村庄公路更为密集,由于没有村庄土地的约束,村民将房屋建设得更为分散,有许多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原因,同在一个村庄中却在不同的小学。村庄在随着新农村的变化而扩展,某些小孩可以在一大群的陌生人之前泰然自若,某些小孩却因此反而更为胆怯。

3.电器产品多了,互相交流少了。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1.加大农业扶植力度,促使农民增收。

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统计数据中,在一段时期内数量有一定的回落,因为新出台的直补政策、农业税政策、农产品政府保护价等措施从根本上刺激了老百姓生产的积极性,老百姓愿意回家种田。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增涨的态势,因为随着各项农业措施的实施,社会各个行业各种物资的价格都是同时上涨,各种刺激政策不能冲掉物价上涨给农民朋友带来的损失,农民朋友为了更好地生活不得不再次背上行李外出打工。要生活,要打工,留守儿童之间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让农民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那么留守儿童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2.实行产业改革,增加当地就业率。

我国的许多农村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具有了一定的走产业化道路的能力。要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争取农民能够当地就业。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资金和高新技术对经济作物农产品开展深加工,优化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当地成功就业,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将指日可待。

3.加强村级机构行政管理能力,引导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开展。

年青人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职能部门的关注,在学校教育无法顾及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村级机构是与留守儿童教育息息相关的一级机构。有条件的村级机构可以统一安排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这样一种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或许能够更直接有力地解决问题;或者专人对带有留守儿童的“四老”进行抚养方法的教育,这种方法可以更长远地解决问题;同时由村级机构实施抚养教导比请专家学者进行抚养教育效果更好,交流更方便。有了科学的教育方法,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总之,解决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也是今后的长远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妥善地解决了,才能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农民工才能在异乡安心打工,才能创造丰厚的财富,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成长,认真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我校留守儿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下去,依据我校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本班学生组织关爱小组,要加强关爱,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我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加强关爱。

首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一、新时期、新局面,留守儿童的新变化

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飞速发展,打工族队伍逐渐庞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新问题。xxx对教育机制进行了改革,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义务教育将不收取任何费用,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生活补助,这些措施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的经费问题提供了保障。国家在高等院校及时地增加了“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方式,及时地运用国家教育机制的调控手段加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构建,用新的形式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新时期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各项鼓励农民农耕生产的力度和灵活性都在逐步加强;种粮直补费用逐年增加,农村合作医疗涉及范围日益扩大,各种惠民利民的政策在相继推出;对农村生产生活的科技文化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措施的确让我国的部分农民改变了生活水平,增加了经济收入,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劳动力现状。农资价格上涨,合作医疗制度的不完善,长时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极大地减少了农民群众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制约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本质提高,使得一大部分农民不得不又一次踏上外出打工的征程,继续打造着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从而导致原本可能出现转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农民群众生活问题不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在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不仅存在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的缺失,还存在着师资人才等无形力量的缺失。在我国的农村教育中,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以前的民办老师转型产生的,他们是农村教育的主力军,然而,他们不论从知识还是从思想上都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趋势;他们了解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却没有能力创新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家面对的是“四老”,没有课外辅导,有的却是溺爱;在学校老师严肃的面庞,更会导致孩子们的成绩上不去,心里的阴影更为浓郁。

二、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

1、零食多了,关爱少了。

父母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他们努力地在外工作着,希望家里的老少能过得好点;但是越是穷的家庭出去打工的越多,呆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关爱也越少,孩子的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当今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是留守儿童的生存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2、村庄大了,视野小了。

为了实施国家的新农村建设,许多村庄合并,村庄面积不断扩大,村庄公路更为密集,由于没有村庄土地的约束,村民将房屋建设得更为分散,有许多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原因,同在一个村庄中却在不同的小学。村庄在随着新农村的变化而扩展,某些小孩可以在一大群的陌生人之前泰然自若,某些小孩却因此反而更为胆怯。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1、加大农业扶植力度,促使农民增收。

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统计数据中,在一段时期内数量有一定的回落,因为新出台的直补政策、农业税政策、农产品政府保护价等措施从根本上刺激了老百姓生产的积极性,老百姓愿意回家种田。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增涨的态势,因为随着各项农业措施的实施,社会各个行业各种物资的价格都是同时上涨,各种刺激政策不能冲掉物价上涨给农民朋友带来的损失,农民朋友为了更好地生活不得不再次背上行李外出打工。要生活,要打工,留守儿童之间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让农民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那么留守儿童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2、实行产业改革,增加当地就业率。

我国的许多农村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具有了一定的走产业化道路的能力。要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争取农民能够当地就业。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资金和高新技术对经济作物农产品开展深加工,优化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当地成功就业,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将指日可待。

3、加强村级机构行政管理能力,引导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开展。

年青人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职能部门的关注,在学校教育无法顾及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村级机构是与留守儿童教育息息相关的一级机构。有条件的村级机构可以统一安排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这样一种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或许能够更直接有力地解决问题;或者专人对带有留守儿童的“四老”进行抚养方法的教育,这种方法可以更长远地解决问题;同时由村级机构实施抚养教导比请专家学者进行抚养教育效果更好,交流更方便。有了科学的教育方法,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总之,解决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也是今后的长远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妥善地解决了,才能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农民工才能在异乡安心打工,才能创造丰厚的财富,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宋朝留守儿童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小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人生阶段,此时个体人生观、身体、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均处在逐步形成和巩固阶段,如得到了良好引导和发展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反之,将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与社会个体不同,小学生的社会关系相对较为纯粹,主要包括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而朋友关系仅仅处于朦胧阶段,并非重要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中国教育模式决定了大部分家长均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也即相对于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对学生的影响通常被认为不那么重要,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家长完全不用参与教育过程,这种“放养式”的教育在农村尤为多见,尤其是现代随着学生父母进城务工,更加加剧了这种现象。如何使农村小学教育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发挥家长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问题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家长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角色应是至关重要的,而并非无关紧要,甚至有观点认为,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实际情况是,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城,正是身为小学生父母年龄的青壮年通常把孩子放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造就了大量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的,占全国儿童的。部分留守儿童面临情感慰藉缺失、家庭监护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等突出问题,教育过程中缺乏家长参与,令“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严重缺失,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面对农村留守小学适龄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已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现状,部分地区尝试全寄宿制,以预防留守儿童被社会不良因素侵害,但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已十分紧张,几乎不具备多余的人力物力照顾小学生课堂外的生活,从而实施效果不佳。在当前农村小学家长普遍无法直接参与小学生教育,同时教师资源不足,硬件条件有限和教学投入不均衡的客观情况下,如何尽量做到“家长教育”不至过度缺失亟待解决。

2.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学校和家长沟通机制、实施帮扶结对制度,以及丰富校园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强化学校教师的关爱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通常能够得到家长足够关爱不同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大都不在身边,从而普遍缺乏家庭温暖,甚至造成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未来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情况下,学校就变成了留守儿童获得关爱和温暖的重要场所,也即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农村小学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怀,例如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课外辅导,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等。事实证明,对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一点点关怀或者一句温暖的话,可能带给其巨大的鼓舞和促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为了促进教师课外时间关爱学生的意识,学校可建立相应制度,必要时刻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学生。

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

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结对帮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家长之间的结对帮扶,二是同学之间的帮扶。目前大部分留守儿童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困难,可有效利用建立的QQ或微信群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比如班上有一个学生感冒发烧,但是爷爷奶奶由于农忙没有时间带他去看病,群里另外一个学生家长看到后,主动要求带他看病。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也相当重要。虽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但小学生同样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此,笔者有意识地让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同桌,多组织课外活动,多给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机会,这次措施大大加强了班级团队意识,让留守儿童获得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农村小学硬件条件有限,没有钢琴、专业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娱乐项目,尽可能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农村小学具有的宽阔的田野和丰富的野外教学资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踢沙包等,野外的树木、花草、动物也可以为丰富语文、常识课等教学内容提供条件。此外,多组织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缺乏家庭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

3.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难题,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参与度,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并因此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公平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农村留以供同仁参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