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4439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78分钟。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一篇
为全面了解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8月1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xx县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投入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切实开发利用,旅游效益不明显。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县文化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召开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为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投资近3亿元开发建设陶乐影视基地、翰泉海、黄河天河湾、庙庙湖以及防沙治沙博览园等生态项目工程。投资2200万元实施钟鼓楼落架维修、玉皇阁解围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目前,我县拥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社及分社4家,A级景区2个,农家乐23家,能一次性可容纳300人以上就餐的宾馆饭店10家,一次性可容纳接待100人以上住宿的宾馆5家,已具备星级标准的宾馆一家。据统计,2011年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收入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旅游业起步较早,但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截止目前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1、总体规划滞后。目前,全县仍没有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等脱离实际,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开发项目重复单一。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影响了深度开发。同时各景区的开发、营销策划以及与市场接轨等专项规划还没有形成。
2、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县的旅游业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基本具备,但水平十分低下,服务不到位,达不到旅游发展的要求。县城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城市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与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存在差距,同时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也远远不足,无法满足游客所需。景区基础设施较差,缺乏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旅游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同时旅游商品开发程度低,几乎没有成熟的旅游商品。更没有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
3、专业人才短缺。一是在文化队伍建设上,我县专业文化队伍人才年龄结构老化,无论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能等均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由于编制原因,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文艺人才不能充实到文化行业中,文化艺术人才存在着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多数乡镇只重视文化站的岗位设置,不重视站干的素质培训,文化站干部组织经常性活动的能力有限,不能带动基层文化的开展,多数乡镇文化站干部只以乡镇中心工作为重,不主动思考和谋划文化建设工作。二是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只是简单的组团外出旅游,而没有组织外地人来xx旅游的思维意识,旅游理念落后。
4、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发展不均衡。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的发展极不均衡,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一是作为旅游产品包装销售重要环节的旅行社全县仅有4家,从业专职导游少,经营效益差,管理质量不高,根本不适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旅游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星级宾馆酒店少,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三是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谈不上规模、档次,更缺乏相对集中的旅游产品销售场所。四是文化旅游娱乐主要以休闲茶艺、KTV、茶楼、酒吧等为主,不能满足旅游娱乐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5、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的文化设施主要建设在县城西区,这里的广场、校园、文化会展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可圈可点。但县城老城区地窄人稠,仅有的文化馆,无论从面积还是基础设施,均不能达标,勉强达到三级馆,而且在产权上还与教体局、房产管理所等存在争议,直接影响文化先进县的评审。
三、几点建议
1、科学指导,完善规划。要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广阔平台。要从建设重点产业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相衔接,真正使规划符合xx的文化内涵,符合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需求,体现科学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财政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对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根据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3、多措并举、凝聚人才。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人才少,
业务底子薄的实际,要从旅游业策划、经营管理、宣传促销、服务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一是增加文化旅游专业人员编制,通过招聘、兼职签约、成立专家服务团等办法解决好目前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时要从严控制非专业人员占用编制。二是通过定向委培、公开招聘等办法解决好旅游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三是通过自办联办和在岗培训等形式,紧缺培训解决好适用人才短缺问题。
4、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切实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可通过成立国有独资文化旅游企业的形式,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以此强化招商、落实招商责任。二是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 的运行模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或个人采取承包、租赁、有偿转让使用权、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经营,通过联合、控股、兼并等办法吸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建设。
5、加大宣传,营造发展氛围。一是要确保足额的宣传经费,建立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二是要立足县情,深入挖掘我县的文化底蕴,注重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文化艺术精品,逐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如xx民间故事集、古文化景观、刺绣、布艺、农民剪纸、农民画、宣传画册、景点专题宣传片等物化宣传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节会的宣传促销作用。加大对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等文化的开发、利用,突出文化旅游项目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不断创造新的热点和亮点,聚集人气。
6、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链扶持力度,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围绕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县目标,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推进全县旅游资源资本化。二是围绕旅游“六要素”,充实项目,出台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旅店服务水平,提高旅游特色产品质量。三是要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打造一台能够展示xx文化、绿色生态的有档次、有品位的文艺演出。四是要充分利用沙湖、黄沙游古渡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xx二日游闭合线路,吸引沙湖客到xx旅游。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二篇
延伸产业链条
4月28日,宁县首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花海炫宁州文化旅游周”在瓦斜乡义渠百花园开幕,户外徒步赛、诗歌朗诵赛、春韵田园旗袍秀、“花为媒”青年交友联谊会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义渠百花园离我家不是很远,带着家人来游玩,大家都身心舒畅。”游客马东霞说。 ▲宁县义渠百花园芝樱花海。本报记者 陈飞摄 义渠百花园旅游项目由宁县创新思维打造、甘肃义渠百花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自2020年4月开园以来,以花为“媒”大力发展节会经济。同时,聚焦“吃住行游购娱”6大元素,狠抓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据了解,该项目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吸纳80多名村民在景区务工,累计支付劳务费48万元,人均收入达6000元。 ▲庆阳特色美食。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好大景点、大景区,发展大文化、大旅游,推动文化旅游突围突破”的思路,用“文化+”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文化与旅游、农业、体育、中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建成重点景区20处,其中4A级3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处。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以东西部旅游帮扶协作、银西高铁开通为抓手继续深化合作,与天津、西安、银川等城市就自驾游、亲子游、研学游等引客入庆活动达成了合作意向,面对面宣传庆阳旅游资源,有效推动了全市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各地区的贫困人口,必须要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视角上做好工作。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从生产要素视角入手,在初级生产要素配置中做好优化,从而挖掘更加高级的旅游生产要素,结合自身旅游优势,进而达到预期的旅游产业扶贫目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扶贫方式,当前已经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完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必然发挥更大的效应,带动我国更多的贫困地区与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共同走向小康幸福之路。 参考文献 [1]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04):94-98. [2]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78-81. [3]殷红梅,徐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10):89-91. [4]庄天慧,xxx,曾维忠.精准扶贫内涵及其与精准脱贫的辩证关系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03):6-12. 阅读次数:人次 1、加大规划统揽力度,提升精准扶贫效率。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经营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虽然秦巴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动植物品种多样,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营,但结合实际分片进行规划,以几个乡镇或几个村为单元,明确产业方向,形成适度规模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是切实可行的。如xx镇周边乡镇,或xx村及周边几个村,都发展弥猴桃,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因此,建议市级统筹指导,县乡科学规划,分片区对产业发展、道路交通、村级公益设施进行规划,以提高扶贫效率。 2、加大资金捆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能力。扶持资金数额决定扶贫计划任务的落实,没有资金投入,任何规划、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如果仅靠帮扶单位支持,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目标。现在xx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村集体和帮建单位都不清楚,计划干多少事,心中没底。建议根据市、县扶贫规划,将政策扶贫资金、有关项目资金等计划下达到乡、下达到村,加上帮建单位扶持资金、社会捐献资金、村级组织自筹资金等,将所有资金捆绑使用,有计划的谋划、规划,每年干几件大事、实事。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当产业扶贫项目确定之后,农民急需的是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可这些技术大多数帮建单位是无法提供的。当前xx村蜜蜂养殖、弥猴桃种植,需要培养几户技术带头人。建议市、县牵头,安排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技术机构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地组织在相应片区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村级组织组织产业对口的农户参加,以提高其创业能力和技术素质。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模范带动作用。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发挥着关键作用。xx村党支部书记明平涛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产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彻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养、挖掘工作,力争培养一批年青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5、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帮建合力。精准扶贫涉及多个单位,如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帮建单位、帮建企业、产业合作社等,结构较为复杂,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计划。如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各自为阵,就会大大影响扶贫效率。建议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明确主导单位和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加速脱贫进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海外旅游者31522人次,海外创汇万美元,旅游总收入亿元。 旅游企业规模扩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星级酒店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级酒店共有床位数3000余支,平均客房出租率为。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国际旅行社,包括2家组团社,32家国内社。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我市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第一,市政府从起至,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的贷款贴息补助。至,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旅游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约亿元。第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至今为止,为28个景区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这12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带动了如银行贷款、自筹等其它投融资方式对旅游景区的投入。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五)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32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725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5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发挥其自身蕴涵的价值,彰显人文景观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按照市委工作要求,xx年上半年我局党组开展了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认真学习xxx中央办公厅《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xxxx省委办公厅《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市委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研究市文旅体局x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任务分工。 (二)提高政治站位。x月x日召开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压实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党组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职责范围内意识形态工作。 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担当起政治责任,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将责任担起来、工作落下去,做到路线方向上不过失,政策理论上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对意识形态形势牢牢掌控。 (三)压实工作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建年度工作要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上半年,局党组会议x次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 三是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管理,联合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加强文化旅游体育类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意见》,严格监管各类社会组织活动。 四是管好文化各类阵地,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x年继续实施“送戏进万村”活动,计划在全市x个村,开展送戏活动x场,目前,各县区“送戏进万村”招标工作已经完成,正陆续开展演出活动。同时,为扶持艺术创作,用正能量文化抢占文艺市场,x年开展“十大名剧、十大名角、十大名团”及“市级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评选工作,对入选的“十大名剧、十大名角、十大名团”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入选戏曲孵化计划的大戏,每部给予x万元奖励,入选戏曲孵化计划的小戏,每部给予x万元奖励。 五是强化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培养一名群众加入致公党。运用学习强国平台,抓好党员干部学习,x名党员和x名非党员,包括已退休干部,全部下载使用,学员学分最高达到x万分以上。 六是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业监管,传达学习省委宣传部x月x日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电视电话会议、省xxxx年第二季度全省广播电视安全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开展境外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每季度上报督查季报。上半年与公安局、扫黄办,无线电管理办联合执法,共查处谯城区、利辛县“黑广播”x起。 虽然我局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出版物市场监管仍不到位,盗版书籍现象时有发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全年不少于x次,不断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点环节,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认真履职,各分管领导扎实落实“一岗双责”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制度的落实,及时、规范、准确、全面地向市委报告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宣传阵地建设,全面做好本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形成良好政治生态。落实好讲座、报告会制度,扎实做好过程管理。强化媒体传播平台日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巩固舆论引导良好局面。 三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配置,及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各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学习中央、省、市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引领全局人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筑牢意识形态的“防火墙”,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局议事日程,并与我局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对科室、二级机构绩效管理,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为了进一步加强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实现贫困农户早日脱贫,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召开了专门会议,落实具体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现将做好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塞县辖8镇1个街道办,211个村,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其中农村人口万人。截止xx年,全县在册贫困人口由xx年的12977户、37270人减少到7955户、xx9人,分别占到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总人口的和,其中有一般贫困户4843户13021人、低保户785户1795人、五保户502户652人、低保贫困户1825户4591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1526元提高到2486元,净增960元。因病致贫户有2278户、因残致贫户有604户、因学致贫户有883户、因灾致贫户有732户、因缺乏技术致贫户有700户、缺劳力致贫户有557户、缺乏资金致贫户有501户、缺土地致贫104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79户。xx年计划脱贫人口通过搬迁扶贫641户1847,发展苹果业1526户3468人,大棚种植294户865人、养殖715户1999人、其他产业扶贫479户1374人、产业技能培训525户1402人、务工技能培训599户1523人、救助兜底1287户1859人,全县确定贫困村74个,其中省级21个,市级53个,占到全县行政村的35%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大力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综合扶贫开发,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已经初步建立。但长期以来,由于扶贫认定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导致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扶贫的具体措施和相应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扶贫资源精准地用到贫困人口身上,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撒胡椒面”的现象,离群众“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直接指向并立足贫困人口脱贫解困,管当前、利长远,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1、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一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提高帮扶质量。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瞄准扶贫对象,能够打破贫困需求和扶贫力量间的沟通不畅,贯通帮扶政策、资源进村入户渠道,与贫困户进行有效对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聚焦扶贫对象。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下,通过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农户信息系统,不仅为扶贫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为各个行业部门工作提供一个通用平台。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帮困、投身扶贫公益事业畅通了信息渠道。三是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有利于对帮扶成效实施动态监测。通过调查,准确掌握贫困户家庭成员住房、交通、饮水、教育、社保、产业、技能等详细情况,既能对各乡(镇、街道)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估,也能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科学研判,增强扶贫工作的前瞻性,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措施。 2、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推进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多次提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特别强调要推进精准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xx年是扶贫的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其核心就是“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我们只有抓住贫困人口这个核心,用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这个平台,才能有的放矢、创新思路和方法,切实推进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3、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扶贫工作事关民生,是典型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集中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就是对贫困户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为我们扶贫开发找准一个个具体对象,然后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量,分年度、分批次对这些贫困对象进行帮扶脱贫,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真、做出成效,真正体现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接地气,真正体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各相关部门必须按照省、市、县的部署要求,统筹谋划,周密安排,有序推进。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令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光彩。 自2020年起,为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打出一系列文旅惠民组合拳,先后推出了15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出台了《临汾市旅游差异化奖励办法》,开展了“爱家乡 爱生活 游临汾”“十个一”主题活动等,有效激发了文旅市场活力。 与此同时,以“寻根·铸魂·悦生活”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推介会先后走进苏州等地,不断扩大临汾文化旅游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临汾文旅高质量发展。 这只是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缩影。 五年间,全市各地纷纷演绎文旅牵手共赴“诗和远方”的生动实践: 尧都区紧抓“尧文化是魂、留住人是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尧庙、尧陵、尧居、华门、仙洞沟五大景区建管运营工作,大手笔推动、高标准管理、全方位合作,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其中,尧庙-华门文旅融合示范区(夜经济)是在尧庙华门景区的基础上向外进一步的延伸。规划设置了“三区两场”(小商品聚集区、儿童游乐区、古玩交易区、美食广场和文化旅游广场),既增加了城市烟火气,又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生活。2020年夜间旅游人次40余万人,营业收入达1000余万元。 在曲沃,每年举办一次以“三晋文明源头游”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月,特别是2020年组织晋国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举办“字里行间五千年”三馆联展活动,将晋陕豫三省的春秋晋国文化、商周文化、秦汉文化有机衔接、纵深串联,推动了文化交流,拓展了旅游市场,曲沃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特别是今年6月份,曲沃县顺利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省级初审验收。 在吉县,全县铆足干劲,一鼓作气,决战决胜壶口景区的开发建设和5A级创建。 在安泽,该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厚重的历史底蕴、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品牌。地方特色文艺演出活动在乡村轮番上阵,学党史知识、看情景剧、赏乡村美景、住温馨民宿,备受游客喜爱。 在乡宁,该县聚焦核心景区带动,在提升云丘山5A级景区品质上下功夫。加大冰洞、古村落宣传力度,加快戎子酒庄4A、峰岭3A创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聚焦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戎子小镇和紫砂陶小镇建设,尽快形成新的旅游亮点。聚焦全域景点打造,加快老城改造,发展黄河、煤炭、乡村等旅游产业,培育更多特色景点,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美丽画卷向纵深铺展…… 今年,我市将全力推进四处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沿黄七县文旅综合开发项目、陶寺遗址博物馆及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尧都区文旅融合示范区项目、曲沃博物馆群,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体系,开创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眺望“十四五”,“诗和远方”走在一起,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必将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记者 陈明 亢亚莉 塑造彩虹城市大美形态 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城市形象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与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创建彩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零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等互促共进、相互赋能,推进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产业业态、综合管理等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合力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常态化对各类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进行服务质量检查,发现违法线索,立即开展立案调查。及时受理并办结12345热线举报投诉案件,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100%。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持续开展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巡查,督促文旅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筑牢文旅行业安全生产防线。(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玉洁)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严重缺乏扶贫资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缺乏资金是首要问题。缺乏资金的原因包括两点:一是,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并未调动多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在具体的开发乡村旅游中,通常是政府负责投入资金,却没有有效调动起多样化社会资金,这就导致了扶贫资金十分缺乏;二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本来就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从目前我国具体情况上而言,贫困人口多数都是在偏远地区,而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了旅游资源,十分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但这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十分不完善,尤其是交通不便利,所以开发起来工作量太大,也需要很大的投资需求量。 (二)贫困村民参与意识不高,影响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进程近些年来,在我国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政策后,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行业快速发展。但是,因为很多贫困地区村民思想落后,难以紧随时展步伐,对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不理解、不注重,造成村民在开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并没有过高参与的热情。同时,由于很多地区的旅游服务人员素养并不高,缺乏服务意识,出现坑游客、宰游客情况,大大影响了乡村经济向前发展。 (三)缺乏人才资源,贫困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模式过于同质化。缺乏创意型的产品,这一现象在开发贫困乡村旅游中频繁多见。上文已经提及贫困乡村旅游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其很大原因在于缺乏人才资源,没有一批专业的旅游产品专业人员,导致这些贫困地区开放的旅游项目缺乏新意,并且模式过于单一,缺少以体验性为主的旅游项目,难以留住游客,难以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预期效果。 (四)贫困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难以有效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从目前现实状况来讲,在需要扶贫的农村地区,文化水平高的人力资源通常选择外出打工,大多小孩、老人留在了村子中,造成了农村认可年龄结构不完善,再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局限,造成了乡村自身出现了精神荒芜,进而出现了“空心化”情况。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而开发乡村旅游扶贫中人力资源不足确实为有效落实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乡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区乡镇,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全乡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我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势狭窄。特别是部分偏远村落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也是不全,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周边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脱贫思想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一是宗族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以及产品自身限制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三、几年来扶贫工作实效 (一)搬迁扶贫: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我乡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就地脱贫难度大。如何让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成为了我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xx年以来,我乡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措施推进搬迁移民扶贫,试点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把搬迁移民扶贫与新型城镇化结合,探索出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的新模式。截止xx年底,全乡搬迁扶贫移民200余人,xx年计划搬迁移民120人,其中乡镇安置80人,中心村安置30人,进园安置10人,安排30人移民就业,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乡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积极推动整体移民搬迁工作,已安置2户村民移民工业园, (二)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培养农村发展潜力 为了能让贫困的村民掌握技术,有发家致富的本领,能够主动就业,我乡积极推进“雨露计划”工作。“雨露计划”使受训贫困劳动力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并给予贫困对象每年固定的培训补助,截止xx年底,我乡雨露计划受益对象26人,他们的就业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产业扶贫:“造血”兴产业斩断“穷根” “一株蜜柚一年能结50多个果,1株每年为我赚500多元钱,我种了200多株,一年下来就能为我带来100000多元收入。”算着账,**村村民何检发说道。 何检发所在的**村**小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贫困队,一直以来,该组苦于找不到脱贫致富的道路,带给何检发新生活的是“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 挂点帮扶**村的**说,“以前的帮扶多是救济式的,给老百姓一笔钱,他们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觉得既然是扶贫,不该只是‘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只有通过“造血”式扶贫带动整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才能斩断“穷根”,使整个贫困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今在**村,和**一样已有10户村民连片种起了蜜柚,带动14户村民共同种植致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小组不仅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结合**村贫困户自发参与种植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蜜柚、脐橙种植,瞄准了帮扶对象——种植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分类定级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即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脱贫致富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借助于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而脱贫,旅游扶贫的效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依赖于贫困地区寻求自我发展的“内功”。当然,贫困地区只有得到外部的有效支持,旅游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一、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二)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三)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四)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这里我们所谈的旅游扶贫问题,是就有旅游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而言的,并非所有的贫困地区都可以走旅游扶贫、旅游脱贫的道路。我们知道,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旅游资源条件是起决定作用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条件难以满足,旅游扶贫将是一句空话。 二、旅游扶贫开发中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人们往往把旅游扶贫与政府是等同起来,认为政府主导旅游扶贫是理所当然的事,政府对旅游扶贫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许多省市都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事实上各个地方在利用旅游业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时,政府也的确是倾尽全力。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收入水平低下,需要政府注入一定的资金,而且各个地方在发展旅游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政府进行全面规划。因此由政府来主导旅游业的发展,弥补市场所存在的缺陷,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政府不能替代市场,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倘若我们仍然是采取政府一条腿走路的方式,而不是学会让市场与政府两个轮子转,还由政府包办旅游扶贫,而不是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观念未免有些落后,扶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贫困的治理并不是一项随意的短期行为,认为只要能脱贫,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对社会与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所谓。这样的结果会使一些贫困地区在暂时脱离贫困之后又出现“返贫”现象,扶贫效果不会持久。实施旅游扶贫攻坚,固然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还须从整体角度、长远角度考虑。贫困地区人们脱贫心切,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不考虑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问题。因而,在开发资源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依照自然法无偏见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行事。 (三)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一味仿效现象严重,这是我国旅游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人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一味的模仿,抄袭他人的路子;或者心血来潮,胡乱开发,缺乏规划。你开发溶洞,我也开发溶洞;你搞人造景点,我也搞人造景点。造成这种现象既有缺乏经验,没有认清自己的旅游资源优势,从短期来看有利可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并不明智。 三、我国旅游扶贫开发的措施与对策 (一)严格筛选旅游扶贫对象 旅游扶贫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旅游扶贫的目的、效果,甚至旅游扶贫工作的成败。旅游扶贫对象的选择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旅游扶贫的对象必须是贫困地区,即国家或省级行政单位已认定的贫困县和贫困乡镇,严格防止其他地方受经济利益的趋使为充当旅游扶贫对象而弄虚作假。其次,要认真评估扶贫对象所具有的旅游开发潜力。其内容包括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估,包括旅游资源的数量、品位、特点、地域组合状况等;二是市场条件评价,包括市场指向、市场规模、市场稳定性,以及市场需求弹性和市场需求敏感性等;第三,环境条件评估,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评价二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和气象气候各要素状况及其综合性特点;后者主要是指当地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当地领导阶层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等。 (二)彻底解放思想认识 根据有关方面信息和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时至今日某些有条件开展旅游扶贫的地区,依然没有能真正的发挥出当地的资源优势,迟迟没能利用或充分利用旅游扶贫手段进行脱贫致富。其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主要根源在当地领导层。这些贫困地区的领导对旅游的功能、作用及其所带来的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很不熟悉。“治穷先治愚”,首先应采取措施使贫困地区的一些领导解放思想认识,如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对全省有条件发展旅游的贫困县的领导干部进行集中思想培训,或到旅游扶贫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认真做好旅游规划 实践证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风险,如若弄得不好,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传统习俗要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地方文化特色消灭。旅游规划的历史使命,就是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以规划风险,充分保障贫困地区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规划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吸取教训。旅游规划可为扶贫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框架,避免重蹈粗放性、随机性、破坏性发展的历史覆辙。第二,确保目标。在充分研究旅游地域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市场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最为理想并可实现的发展目标。第三,促进整合。旅游发展涉及到地区经济的很多行业和部门,是这些行业和部门为旅游市场共同提供旅游产品。为了使多行业、多层次、多部门协调行动,使当地旅游形成一个资源配置合理、市场供需匹配、市场竞争规范有序、整体运转和谐高效的旅游地域系统结构,必须通过旅游规划加快地域系统结构,必须通过旅游规划加快地域内各相关部门的整合。第四,修正偏离。建立、改进或强化规划反馈与实施监管系统,使旅游的实际发展能够不断地缩小与规划目标的距离及方向偏差。 (四)多方筹措旅游扶贫资金 目前,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必要的旅游开发启动资金,如果没有这些资金投入,就会使旅游扶贫工作搁浅,就会贻误旅游开发的良好机会,对此,笔者认为,旅游扶贫工作必须跳出资金短缺的圈子,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旅游扶贫发展资金。其主要措施有:(1)建议财政部门增设旅游扶贫专项基金,优先扶持那些旅游开发条件最好的贫困地区。(2)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政府扶贫投入的资金毕竟有限,招商引资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3)广聚社会闲散资金。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利率不断下调,国民手中游离出来的闲散资金较多,有效吸纳这些闲散资金,对旅游扶贫的帮助很大。(4)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这条原则对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的保证程度较高,而且可保障旅游扶贫事业的稳步发展。 (五)积极培养旅游人才 发达地区之所以比贫困地区先发展起来,自然具备贫困地区所没有的许多优势。但在许多优势中的一个最大优势是人才优势,而不是国家投入。贫困地区的最大劣势是人才奇缺,因此,开展旅游扶贫的关键之一是应立即着手培养自己的旅游人才。在人才问题上,帅才也很重要,但帅才不一定通过人才培养的途径产生,可以通过招聘竞选的方式获得。 (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施旅游扶贫计划固然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还必须兼顾区域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只有这样,才可保证贫困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防止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保护人类共有空间,是我国政府的基本国策之一,因此任何开发都不能以损坏环境为代价。在环境保护方面,自然环境的保护尤其重要,但社会环境的保护也不容忽视。根据发达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和教训,社会环境污染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害也很大,若稍有疏忽,也可给当地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旅游产业助推经济发展 2007年12月24日 20:08 中国财经报 日前,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开发计划署与亚洲开发银行在题为《千年发展目标:2007年亚太地区进展状况》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多个方面走在亚太地区的最前列。“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 有几组数据可以成为上述论断最好的注脚:据xxx扶贫办统计,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亿人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下降到;低收入人口也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6年的3550万,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比例从下降到;“十五”期间,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77元增加到1723元,五年中增长了35%,略高于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928元。 中国扶贫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我国扶贫政策主要分为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功能上讲,救助式扶贫保障生存,开发式扶贫促进发展。 国际反贫困经验证明,通过开发式扶贫,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素质问题、发展问题和能力问题,形成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事实上,开发式扶贫正是我国多年来农村扶贫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目前扶贫工作中坚持的一个基本工作方针。 具有我国特色的开发式扶贫的经验是全力推进重点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在这些重点工作中,整村推进、强化贫困地区产业化发展、支持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等成为了亮点。 xxx扶贫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整村推进是将好钢都用到了刀刃上,将扶贫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对扶贫资金进行捆绑使用,着力改善重点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强化贫困地区产业建设,是变“输血”为“造血”,力促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教给农民工一技之长,为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契机。互助资金的运行,既方便了农民贷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激发了农民的创业发展意识。 那么,中国当前的扶贫战略框架是否需要完善?如何完善?中国开发式扶贫的前景如何? xxx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梦奎建议,首先要通过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致力于消除生存贫困。事实上,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是要让农村贫困人口生有所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贯穿了救助式扶贫的理念。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33个县(市)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地方各级财政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亿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为元,比2005年增长11%,有效保障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完善扶贫战略框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在我国,财政投入是扶贫开发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扶贫成就的取得和各级财政逐年加大投入息息相关。据国家xxx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由最初的5亿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44亿元,累计投入1600多亿元。 实际上,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也成为“事实上”的扶贫资金。这些资金的范围远远要比“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项“概念上”的专项扶贫资金宽得多。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央财政制定的涉及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达25项,近50个具体项目。如:对县乡财政困难地区的“三奖一补”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新企业优惠等。这些政策投入的资金总量超过了2000亿元。此外,国家的支农和惠农措施也降低了困难群众的生活成本,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等四项税费后,农民人均减负约140元。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为农民减轻了教育负担。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成为解决亿万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 从2002年开始,各级财政和扶贫部门创新了扶贫资金的管理机制,逐步推广了扶贫资金的公示、公告和报账制,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探索解决贫困农户贷款困难的多种途径。2006年,全国扶贫贴息贷款比例用户达到42%,比2003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当前,一个‘大扶贫’的概念正在形成,扶贫开发工作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xxx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今年11月召开的扶贫开发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表示,现在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努力向“三农”倾斜,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除了扶贫开发工作的专项投入继续增加外,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于缓解贫困这个目标,这将对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以说是一种产业扶贫方式,在提高农民收入、创新农村发展模式、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有益于完善和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旅游经济具备产业关联度、产业链完善、综合性较强等特征。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有益于实现贫困地区更好的“造血”。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转变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拓展了农民经济收入途径。在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后,很多贫困地区借助自身特色,发展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首先,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确实促进了现代种植业、住宿业、农副产品等工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完善。其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使我国各地区农民以多种形式积极的、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为人们脱贫致富提供了新渠道。通过调查数据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有了将近四万个旅游景点,其中很多景点都在农村地区分布,这些景点实现旅游经济收入高达2千亿元。从这一点上可以看来,乡村旅游经济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有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推行精准扶贫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有益于改善乡村环境通常而言,好的旅游资源通常都在偏远农村,但这些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缺乏人才。而促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以发挥乡村旅游资源,在我国各大政策法规辅助中,改善乡村交通条件。同时,在开发广大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中需要人才,不但可以推动在贫困乡村中应用旅游科技,也能够丰富贫困农户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继续发展能力。另外,乡村资源重新整合有助于贫困乡村转变开放包容型模式,这既能够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也可以实现贫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有益于提高贫困农民素质素养乡村价值其实就是乡村自然资源赋予当地人们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乡村价值中包括生活与乡村生产价值,也包括了乡村生态价值、文明培育价值、乡村文化价值。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建设,人们忽视了乡村价值,甚至有人认为这种乡村价值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自从我党十八大后,为推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策略,其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就是合理完善的产业扶贫方式,可以让人们重新找到乡村文化价值。 篇1: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区精准扶贫政策,切实帮助全区贫困户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我区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按照区脱贫办《关于转发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18个扶贫专项 年工作计划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旅游专项扶贫。现将旅游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 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旅游局、区扶贫移民局、区财政局等为成员的旅游扶贫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全区旅游扶贫工作,抓好具体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旅游局,具体操作旅游扶贫工作。同时,区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用于贫困村及周边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举办旅游宣传营销活动补贴、“茶家乐”发展提升扶持等,促进或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帮助有条件的贫困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名山区的实际,制定了《雅安市名山区旅游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和《雅安市名山区 年旅游产业扶贫计划》。方案和计划以项目为重要支撑,不断完善提升贫困乡(镇)、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促进贫困乡(镇)、村的茶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创业,实现“旅游脱贫”。 二、多措并举,努力推动旅游扶贫 按照区委“一廊四线两湖”的空间布局安排部署,实施精准扶贫“旅游+”模式,大力发展康体养身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带动旅游扶贫,实现“旅游富民兴区”。一是编制乡村旅游规划。针对贫困村特色,指导乡镇结合贫困村实际,做好贫困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特别是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帮助贫困乡(镇)、村做好项目设计、产业发展和旅游商品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发展产业,建立旅游智力帮扶长效机制,到 年底,将完成涉及贫困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下一步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今年计划投入5亿元,围绕蒙顶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加快清漪湖景区、百丈湖景区和蒙顶山禅茶文化中心、新店镇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等6个康养产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以茶文化为品牌,大力发展茶文化体验和茶乡田园旅游以及旅游地产等休闲项目。目前:蒙顶山禅茶文化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成雅高速公路(名山出口)收费站及匝道建设已完成,三蒙路改造已全面完工,忘忧泉项目的美丽乡村规划已通过区规委会评审,牛碾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正式启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百公里百万为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正在抓紧施工,于6月30日前项目完成,蒙顶山茶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已启动等。通过旅游项目开发,改善周边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带动康体养身旅游、度假旅游的发展,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其造血功能,促进当地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实施特色化旅游产品打造。围绕“一廊四线两湖”,重点围绕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工艺品、特色商品、旅游纪念品等开发能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产品。蒙顶山茶业公司、跃华茶庄、蒙顶山酒庄、丰丰茶业产业园等已建设完成,正在积极开发茶旅特色商品,培育壮大特色旅游商品企业,带动周边一批群众就业增收,助力扶贫攻坚。四是积极申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按照市旅游局、市扶贫移民局《关于转发开展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创建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雅旅发〔 〕1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对照《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达标标准》和《乡村民宿达标户标准》,对全区拟申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进行了初检。区旅游局、区扶贫移民局向市旅游局和市扶贫移民局申报蒙山村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蒙阳镇茶膳楼、蒙阳镇山水道、城东乡六茗吉3家为乡村民宿达标户。 三、对照政策,严格贯彻落实 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单位和联系村实际,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做好扶贫开发相关文件贯彻落实。一是落实第一书记。选派单位办公室主任毛宏凯同志到联系村担任尖峰村支部第一书记,要求该同志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实行脱产,全力做好第一书记工作。同时,要求派出人员每月及时报送考勤表和月报表,并将报送情况纳入年底考核和评优。二是成立工作队。成立了由局长王波为队长,班子成员和办公室主任为队员的旅游局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联系村尖峰村调研看望联系贫困户,为贫困帮扶户送去慰问品,切实解决贫困户生活和生产中的困难。三是落实帮扶经费。今年旅游局在以往帮扶经费的基础上继续追加了1万元的联系村帮扶经费,目前帮扶经费已到联系村账上。同时,按照区委安排落实了第一书记下乡期间的各项待遇和补贴,解决第一书记后顾之忧。四是建立精准扶贫台账。针对每户贫困的实际情况,分别分类制定了贫困户精准扶贫计划,使得扶贫工作更加严谨、细致、有效。 5月7日,虽然已过“五一”小长假,但距城区5公里的甘州区乌江镇谢家湾村“水云乡畔”共享农庄依然“火爆”,数百名游客来到这里品尝地方美食,尽享农家田园之乐。 夏至时节,明清老街流光溢彩,夜景如画,四海宾客纷至沓来,赏美景、品文韵、探古风。当地通过举办灯光秀、美食比赛等活动,提振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拜第一卧佛、游张掖湿地、探神秘峡谷、赏甘州乐舞……如今,城区景点串珠成链、连点成片,站在古城一角,处处都能欣赏到美景。 近年来,甘州区充分发挥区内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启动实施大佛寺文化产业园、甘浚特色文旅小镇等文旅项目21个,累计投资达亿元,平山湖大峡谷、张掖大佛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4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新墩双塔村、甘浚速展村等6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打造形成以甘泉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区、xxx甘州中心县委旧址、龙渠烈士陵园、西洞堡大捷遗址等资源为主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甘泉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区、xxx甘州中心县委旧址分别创建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吸附力显著增强。甘州旅游品牌愈发响亮,全域旅游产业链条日趋完整。 一、xxxx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产业发展。完成《x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修编(xxxx-xxxx年)》,完善《x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修编(xxxx-xxxx)》。制定《x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意见(试行)修订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促进我市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品质推进品牌创建。一是全力推进国家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x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资料汇编》、《x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报告》。二是加快推进平乐古镇·天台山国家xA级旅游景区创建,完成平乐游客中心及生态停车场、景区基础设施等xx个项目建设;完成景区交通体系、接待服务设施、游赏景观品质提升。三是着力打造x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树立全球视野,聚焦国际文创人才团队、专业机构和专业院校,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签约引进韩国圆光大学教授郑东熏驻留产业示范区,成功引进x个国家级大师团队,xx位知名大师和xx家社会机构入驻,推进园区国际化、品质化。依托园区打造农创集市和临邛市集,设立“乡村擂台”,推广特色农产品。x月xx日邛窑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四是打造平乐特色音乐小镇、多彩x、红色高何等旅游精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成功创建x省乡村旅游强县和x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等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三)高效率推进项目促建。一是建立项目促建管控台账,统筹协调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政府投资)建设,全市在统xxx个文化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已累计投资约亿元。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包装推出火井镇温泉小镇、x廻澜小镇度假区项目等一批精品项目,相继邀请港中旅、正黄集团、宝能集团、荣盛集团等企业来邛考察。成功引入x城投集团、x环球世纪会展旅游集团投资xxx亿元打造x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 (四)高规格推进宣传营销。统筹推出平乐中国年、x年货节、冉义油菜花节、南宝山高x莓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开展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开园仪式、南宝山羌族集聚区非遗产保护成果展等特色活动。与x省中国旅行社、x光大国际旅行社等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推广精品旅游线路。xxxx年x-x月,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五)高质量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进x乡x等xx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x村等x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二是组织开展“x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大爱天府·万里书香”全民图书漂流、全民健身等文体活动xxx余场。免费培训市民xxxx余人次,免费接待健身市民约万人次,免费放映公益电影xxxx场。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打造平安文化旅游区。对照xA景区标准,全面完成x景区创xA项目建设,建立健全xA创建工作台账,主动邀xA专家到邛指导创建,申请国家xA级景区验收。 (二)加快推进x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建设。完成x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全面启动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示范区核心区十方书馆、x、师徒制文创学校等xx个文创项目并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国际高端人才汇聚高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投资企业资信信息的考察,对拟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确保引入精品优质项目,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加强在谈项目跟踪和洽谈,力争签约落地。 (四)有序推进“全域旅游”创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旅游新业态,做强全域产业链条。加强对上沟通,学习借鉴其他创建地区的先进经验及做法,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 (五)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分类管理原则,进一步梳理xxxx年实施的精品文旅项目,全力推进x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天府红谷、平乐特色音乐小镇、醉爱千花谷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各项经济指标顺利完成。 (六)策划开展特色节庆活动。以南丝路文化旅游为统揽,策划开展南丝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南丝路马拉松等活动,完成x旅游宣传片、乡村旅游明信片等设计制作,扩大x旅游宣传营销渠道,提升x旅游影响力。xxxx年,力争接待境内外游客达xxxx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力争达到xx亿元。 (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配备完善文体设施,免费开放“两馆一站一室”,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公服满意度。 一、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全域发展。 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产业发展部署,结合桃江实际,注重旅游产品的互补性,继续编制完善好各项规划。要严格执行规划,确保实现旅游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资源有效整合,产品开发的布局合理。要切实加强旅游规划管理,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统揽景区景点建设、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等各类规划。 二、坚持政府推动,完善工作措施。 强化政府推动作用,在旅游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强化部门联动配合,推进文化、农业、养生等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全县旅游发展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在项目建设、景区管理、节会举办中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提高产业化水平。 形成领导有力、部门支持、社会参与、企业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切实推动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尽快把各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将旅游业培育成旅游产业的支柱产业,把发展旅游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二是要根据我县《关于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的文件精神,重点建设好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按照“开发、利用、控制和保护”的原则,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把建设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提升现有农业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资源,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花园、菜园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培育发展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园;三是要不断挖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加大传统民俗文化发掘、整理和保护。对乡村自然、人文、民俗风情资源进行开发和包装,将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之中,举办红色之旅、农事参与、农家娱乐以及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聚集区,推动乡村旅游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过渡,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提升品味和档次,不断增强竞争力。 三、坚持联动发展,实现产业融合。 加强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切实完善通往各景区道路的可进入性,重点建设好主要景区的交通道路桃;加强园区与旅游的融合。以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桃江现代竹产业园为平台,打造竹产业加工、生产、展示、销售等一条龙发展链条,切实做大竹产业发展,以口味王槟榔知名品牌,打造成桃江地方特色旅游食品;加强城镇与旅游的融合。以桃花江美人窝品牌资源,建设美人窝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成全省唯一的旅游特色,以屈原文化为背景,建设凤凰山公园,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产业与旅游的融合。以现有的黑茶、雪峰毛尖系列茶做好茶文化,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扶贫与旅游的融合。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有关政策,切实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切实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四、坚持宣传营销,扩大舆论造势。 五、坚持服务管理,提升旅游品质。 强化项目服务。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落地旅游项目服务水平,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强化旅游服务。不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及培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强化行业管理。确保旅游市场规范有序,保障游客安全舒心。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仁化县旅游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旅游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县坚持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指导思想,围绕实现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的目标,依托丹霞山旅游品牌优势,创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高坪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之精品,全力推进旅游资源大整合、品牌大推介、景区大建设、产业大提升,初步形成 “百业扶旅游,旅游兴百业”的良好局面,有力地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在2008年2月的广东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我县获得了“2007年度广东省旅游特色县”荣誉称号。 一、旅游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1、资金使用情况。旅游扶贫重点项目的资金到位以后,县专门成立领导和管理机构,严格按照与省旅游局签订的《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要求执行,做到专款专用,管理到位,认真负责地使用好旅游扶贫资金,切实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奔康,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旅游扶贫工作的期望。2007年我县旅游扶贫项目实施与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景区接待中心征地。已征地30亩,投入资金万元;(2)、景区接待中心三通一平。已推土方万立方,投入资金22万元;(3)、旅游规划设计报告。聘请韶关学院旅游系承担完成旅游规划设计报告,设计费用3万元。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为了加快项目开发的进度和力度,旅游开发规划工作先行一步,我们聘请韶关学院旅游系承担完成了《高坪原始生态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报告》;制作了高坪原始生态风景区的宣传画册。科学规划突出山区生态和文化资源特色,把旅游扶贫重点项目建设成投资少、有特色、有品位的精品。 3、进一步坚定了投资商的信心,逐步吸引了民营资金积极投入。旅游扶贫资金投放到高坪保护区后,增强了投资者对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信心,旅游招商取得突破,部分项目吸引了大量民营企业家的眼光及资金的投放,旅游招商取得实效。高坪温泉是广东省境内唯一具备原始森林、湖泊和温泉三位一体的优质度假资源地,是高坪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重头戏,经过半年的商谈,东莞市云天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肖沛枝)有意向投资开发该项目,并制定了《仁化高坪森林温矿泉开发设想和主要思路》。该项目已通过仁化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的审核,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4、旅游扶贫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奔康的“民心工程”,改变了农民对旅游的观念和意识,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培育了村民旅游意识,让他们知道农村发展旅游同样可以创收,懂得如保开发和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使旅游扶贫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有序的进行。 二、旅游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争创新优势:以旅游扶贫为平台——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上新台阶。未来几年,是仁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期、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韶赣高速公路、韶赣铁路等大型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 全县交通运输环境;同时,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县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合理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功能设施建设的时序和空间布局,不断扩充城市容量、塑造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乡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了作为全县唯一的旅游扶贫重点项目——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力争打造全省有名的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加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工程,提高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服务业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全面繁荣第三产业,促进仁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把准发展方向:以资源定特色——强势推进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依托丹霞山旅游品牌优势,按照“现代山水旅游城市”这一目标进行城市建设,把县城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定位高雅的地方特色山水城,成为与丹霞山旅游交相辉映的旅游景点。以此为契机,我们加快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借助旅游扶贫的平台,围绕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这一品牌,切实抓好生态休闲旅游的规划、建设和宣传工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高坪温泉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 (三)选准发展途径:以开发谋发展—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切实使外源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招商、处处搞招商、时时抓招商的良好人文环境氛围,落实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各种妨碍招商引资行为从严查处,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宽民营经济准入的条件,引导民营企业拓宽投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优质服务。如丹霞1号五星级宾馆、韩国宇宙休闲观光项目等已落户仁化,高坪原始森林温泉度假村也在商洽之中。 (四)集结发展力量:以创新出动力——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更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发展方式,它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多种目标,对我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旅游涉及多个部门,为此,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综合协调领导小组,由副县长任组长,旅游、建设、国土、林业等部门为成员,各部门在规划、征地、环评等环节上统筹兼顾,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协调动作,创新工作举措和方式,不断把高坪生态休闲旅游开发推向深入。 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全县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作为扶贫重点项目的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围绕丹霞山品牌做大做强森林生态休闲旅游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县的旅游资源丰富,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我县是一个山区小县,经济基础薄弱,加上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水平较低,所以,扶贫任务仍比较繁重,遇到的阻力和困难都比较大。因此,请求上级在旅游扶贫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对我县的一些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能够列入省的扶贫计划,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倾斜,使这些项目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仁化县旅游局 2008年6月20日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月14日至15日,县长**、副县长**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2014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14年,**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规范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县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拨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专班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明确奖惩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引导各乡镇管理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引导县直各单位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攻坚,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那坡县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 那坡县地处中越边境,与越南高平、河江两省的苗皇、河广、通农、保乐、保林5个县接壤,边境线长20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公顷,辖有2镇7乡127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世居民族有壮、汉、苗、瑶、彝等5个,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目前,那坡县贫困人口量多面广,扶贫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加快那坡县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促进边境繁荣和边疆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xx年6月,那坡县按照上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开展了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全县召开县级工作动员部署会3次,召开乡镇级工作启动会10次,培训人员达5962人次。贫困村申请98个,贫困农户申请27309户,按照国定、区定任务分解,拟定59个贫困村20816户81952人为精准扶贫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一申请、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和方法,把真正的“穷人”识别出来,真实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全面掌握全县贫困状况,并全部完成识别和通过乡镇审核公示和县级审核公告,确保了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推进,为精准扶贫打下基础。 二、那坡县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精准识别,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工作。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二是精准管理贫困户信息。 (二)精准帮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制。 一是实现帮扶责任的全覆盖。 二是确定帮扶项目。 三是确定帮扶项目完成时限。 四是确定脱贫时间。 (三)精准管理,创新社会扶贫机制。 一是实施干部结对帮扶机制。 二是实施教育扶贫培训补助。 (四)强化扶贫对象的信息管理。 一是建立长期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 (五)精准考核,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一是督促检查,深入指导。 二是保障经费,加大监管。 三是建立帮扶监测机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给精准识别增加难度。二是部分群众对贫困识别工作不了解,对精准扶贫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造成有些家庭户对入户调查工作不支持,严重影响精准识别工作推进。 (二)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分布广,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一是地区发展差异,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沿海地区转移就业,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农村“造血”功能的梗阻。二是贫困人口素质较低,扶持难度大。全县7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是小学以下文化,导致发展无门路、生产无技术、外出务工难,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三)资金紧缺,影响精准帮扶的项目实施。一是资金不足,项目安排有限。贫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项目多资金量大,而每年自治区扶贫办下达的专项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门整合资金难度大,不利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虽然贫困村都有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挂点联系,有不少单位资金有限,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没有真正落实。三是屯级公路建设标准低,建设难度大。如xx年新建屯级砂石路每公里建设补助标准为12万元,道路硬化建设为每公里 26万元。xx年建设补助标准有所提高,新建屯级砂石路每公里建设补助标准为15万元,道路硬化建设为每公里30万元,但这与交通、发改等部门建设补助标准仍相差较大。四是产业开发资金有限,产业开发难于形成规模。围绕贫困村产业开发项目,只是软枝油茶、水果种植和养母猪养殖,实施的项目分散,形不成大规模。如去年参加全区扶贫示范工程“十百千”软枝油茶项目申报和竞选,和参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竞选中,那坡县没有得到专家评审团的认可,项目落选,连片产业开发无法实施。五是“兴边富民”试点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暨“兴边富民”先行先试点建设中,共有基础设施、增收产业、环境与生态、社会事业建设等项目,涉及扶贫、发改、住建、水利、文体、卫生、电业等部门,虽然得到区内外有关部门的一些资金整合,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四、推进那坡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一)大力宣传,保障建档立卡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加快推进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做好群众申报工作,确定帮扶依据。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理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三)注重评议张榜公示,确保精准识别。在群众代表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群众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群众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张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完成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四)强化评议手段,实施分类管理 。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贫困村、贫困农户进行分类:一是将贫困村分一、二、三类进行优先扶贫开发投入建设发展。第一类是开展以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和电话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第二类是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进行帮扶;第三类是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进行扶贫。二是对贫困农户再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落实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完成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贫困户应扶尽扶。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改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以贫困家庭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贫困村长期患重病、重度残疾、年老体弱的低保户、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实施危房改造计划,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六是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六)落实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投入。一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对59个贫困村,要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度,出台硬性文件规定。要求全县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二是认真做好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要有计划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计划申请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按计划申报互助金试点贫困村。三是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将“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互助金试点、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精准扶贫到贫困户和贫困村。扶持贫困户 “两后生”就读职业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开展贫困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就读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费用困难问题。通过各种扶贫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以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生产技能达到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目的,为贫困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概述 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万人。20xx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20xx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万人,低收入人口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和,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右旗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万亩,返贫人口达万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亿元,返贫人口达万人;20xx年8月16日遭受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万人;20xx年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20xx年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旗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万亩,人均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旗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20xx年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占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旗的养畜大户饲养着全旗70%的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比较多。 劳务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旗有闲置劳动力达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特别是一遇灾年,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国家对草原建设投入较少,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如每户建一处草库伦(6000元),扶持10个羊单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据统计,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亿元。五是右旗属高寒低温区,且持续时间长,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XX年我局牵头的民生工程由X年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这两项内容合并为一大项—文化惠民工程,今年主要任务有X项: 一是免费开放X个公共图书馆,X个文化馆,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二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X个行政村送专业化演出每村不少于X场。三是管养X个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四是运行维护X个村的农家书。 今年来,区文旅局秉承“文化惠民直通最后一公里 ”的工作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惠民活动。 一是信息共享服务内容丰富。完成基层站点硬件设备更新,购置歌曲、影视节目、地方戏曲等文化娱乐类正版光盘,积极开展X个村视频节目播放、科技培训、文化娱乐等文化惠民活动。 二是X馆(站)免费开放扎实推进。截止X月中旬,已开展文艺演出、书美影展、趣味娱乐等文化惠民活动X余场。打造了一批“接地气、有人气”的群众文体活动品牌,比如广场舞大赛、“黄梅戏艺术大讲堂” 、新春笔会、少儿黄梅戏演唱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送经典国学讲座等。 三是做大送戏下乡活动 “服务包”。通过政府招标采购已按时保质完成X场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覆盖全区行政村,同时,我局还主动与市级文旅部门对接,争取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下基层,满足区内各社区居民需求,让社区与行政村一起享受民生工程全面、平等、免费的服务。 一场场演出送到基层,点燃了群众的文化热情;一本本好书送进社区,给居民带来了精神食粮;一个个广场修到村落,让休闲健身融进百姓生活……如今的甘州区,无论城区还是乡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乐享“文化大餐”。 如此热闹喜人的场面并不鲜见。近年来,甘州区以建设特色文化名区为目标,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举办春节灯展并对新老城区主要街道进行亮化,甘泉公园“新春大型文创3D光影秀”、屋兰古镇九曲黄河灯阵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达到了以节造势、以节聚客的目的。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庆祝中国xxx百年华诞”系列主题文艺作品编创工作,新编创舞台艺术类作品4项、创作书画精品250余幅。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全面实施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下基层工程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30多万人次。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提升良好社会形象。围绕“提升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以实行人性化特色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效能、严格工作纪律、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住建管理队伍。现将20xx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服务效率。认真梳理对外服务的工作流程,制定更加科学、严谨、规范、合理的办事项目工作流程,严格审批流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倡导高效服务。坚持落实一次性告知制,注重信息反馈。对承办业务要加强督办,确保按时办结。 (二)提高信息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办事结果、监督电话。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和反馈机制,为服务对象反映情况提供方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做好依申请的信息公开工作,敏感问题和无把握问题,做好审核把关工作,避免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三)关注执法行为。执法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廉洁纪律。坚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干净做事,维护群众利益,不得从事违反廉洁纪律的活动。收费严格按照法律依据来收费,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行政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素质,积极探索理性化执法、人性化服务,努力做到文明执法、廉洁执法。 (四)持续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15个乡镇文化站持续向社会免费开放。 (五)组织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积极举办各类节庆演出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好各类群众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受疫情影响,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较少,旅游业态深受打击,文化旅游市场业户经济利益损失很大。 二是受地域、资源、流动人口和经济发展速度的限制,再加上文化旅游行业入行门槛逐渐升高等原因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下一步,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快推进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好文体场馆免费开放工作。 同时,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加大服务力度,让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让市场经济创造活力。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三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四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五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六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七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八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九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一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二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三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四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五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六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七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八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十九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二十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二十一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二十二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二十三篇
文化与旅游工作综述范文 第二十四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