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通用16篇

时光倒流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4615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85分钟。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一篇

一、推力因子

(一)经济收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迅速。据国家xxx统计,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66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了2360美元。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的经济能力也大大加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加快个百分点。我国居民在满足了家庭的衣、食、住等基本需求和教育、家庭生活设施等的投资以后,仍然有可支配的收入用于其他方面,说明我国居民有外出旅游的经济能力。因此,在这样比较宽裕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具备了实现乡村旅游的经济能力,即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是旅游产生的基本条件之一。1995年3月25日,xxx重新修改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每周工作时间改为40小时,即实行双休日工时制,并规定有长短不一的带薪假期。1999年9月1日,xxx实施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形成了“五一”、“十一”和春节三大长假。xxx第198次常务会议于2007年12月7日通过了《xxx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家制定了新的放假方案,五一长假法定假日从过去的3天变为了1天,匀出假期给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春节放假7天。这些休假制度,使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者心理需求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逃避心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处于紧张、重压的状态,承受着环境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迫使城市居民产生逃离这种环境的心里,迫切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而乡村拥有恬静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活方式、质朴的民风民情,这些都迎合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第二,探新求异和挑战自然的心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产生探新求异和挑战自然的心理,希望获得个性的肯定和自我价值的满足。而由于乡村旅游具有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独特优势,因此满足了人们这一心理需求。这两种心里需求促使旅游者到乡村进行旅游,是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四)政府政策

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我国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改造农村、使农民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同年,xxx中央、xxx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党的xxx报告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些都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备良好的宏观环境。政府政策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二、吸力因子

(一)乡村风光

在中国旅游业中,乡村是构成整个文化的宏大地理背景,是发展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中国旅游更具有魅力。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特色村寨、耕作农业景观、林业景观等。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也更加丰富,如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都以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1]。乡村风光会使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可以使旅游者暂时忘掉城市的喧嚣和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亲身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因此乡村的风光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吸力因子。

(二)乡村文化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文化呈现多样性。乡村文化包括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民居古建筑、乡村农耕文化。

1.乡村民俗风情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各地的乡村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如辽宁的满乡、云南的傣乡、西藏的藏乡等都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这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含蓄内在;有的以种植为主,有的以游牧为生;有的过着渔猎采集生活,有的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我国各民族的乡村传统的节日也大为不同,如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等;彝族有火把;傣族有泼水节;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2]。我国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民俗文化还包括地方上的历史人物和现当代知名人士,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当地传统手工艺、特色产品,还有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以及目的地举办的一系列游乐活动和特殊节日活动等,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富魅力的成分,这些丰富的源泉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

2.乡村民居古建筑

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众多古代民居与特色建筑,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新奇的感觉,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居风格迥异。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等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富有民族特色[3]。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3.农耕文化

农业生产虽然是一种经济活动,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南方的水稻梯田,反映了南方农民精耕习作的耕作文化,以及对丘陵山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经营思想。目前,桂林龙胜地区就成功地开发了龙脊“梯田文化”旅游,将壮、苗族山寨与农耕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湖南省洞庭湖的大水面养殖和捕捞、大面积的粮、棉、桑、麻种植等,均体现了鱼米之乡的色彩。农耕文化显示了山乡的古土山野风情,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三)乡村生产、生活

当今社会都市的人们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缺乏对于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并且由于农村与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使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以求扩大知识视野和陶冶情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吸引力。现今乡村旅游中使游客参与到农事生产中的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租赁农园,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的乐趣。并且由于市民在乡村拥有自己的农园,会使市民的重游率大大提高,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城市居民除了希望可以参与农业生产以外,还希望能够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品尝乡村的野味饮食。城市居民在饮食方面有特异“求鲜”的习惯,加上交通的便捷,乡村的鲜活野味如鲜蛋、鲜鱼、鲜蔬菜、土鸡、土狗、土山羊、野兔、野猪、野山鸡还有农民自家酿制的美酒等,成为双休日、节假日城市居民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乡村极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促使许多都市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队伍中来,这成为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参考文献:

[1]王娜,鲁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6):706.

[2]王云才,郭焕城,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易金,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产品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二、吸力因子

(一)乡村风光

在中国旅游业中,乡村是构成整个文化的宏大地理背景,是发展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中国旅游更具有魅力。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特色村寨、耕作农业景观、林业景观等。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也更加丰富,如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都以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1]。乡村风光会使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可以使旅游者暂时忘掉城市的喧嚣和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亲身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因此乡村的风光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吸力因子。

(二)乡村文化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文化呈现多样性。乡村文化包括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民居古建筑、乡村农耕文化。

1.乡村民俗风情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各地的乡村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如辽宁的满乡、云南的傣乡、西藏的藏乡等都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这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含蓄内在;有的以种植为主,有的以游牧为生;有的过着渔猎采集生活,有的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我国各民族的乡村传统的节日也大为不同,如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等;彝族有火把;傣族有泼水节;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2]。我国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民俗文化还包括地方上的历史人物和现当代知名人士,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当地传统手工艺、特色产品,还有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以及目的地举办的一系列游乐活动和特殊节日活动等,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富魅力的成分,这些丰富的源泉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

2.乡村民居古建筑

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众多古代民居与特色建筑,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新奇的感觉,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居风格迥异。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等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富有民族特色[3]。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3.农耕文化

农业生产虽然是一种经济活动,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南方的水稻梯田,反映了南方农民精耕习作的耕作文化,以及对丘陵山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经营思想。目前,桂林龙胜地区就成功地开发了龙脊“梯田文化”旅游,将壮、苗族山寨与农耕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湖南省洞庭湖的大水面养殖和捕捞、大面积的粮、棉、桑、麻种植等,均体现了鱼米之乡的色彩。农耕文化显示了山乡的古土山野风情,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三)乡村生产、生活

当今社会都市的人们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缺乏对于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并且由于农村与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使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以求扩大知识视野和陶冶情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吸引力。现今乡村旅游中使游客参与到农事生产中的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租赁农园,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的乐趣。并且由于市民在乡村拥有自己的农园,会使市民的重游率大大提高,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城市居民除了希望可以参与农业生产以外,还希望能够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品尝乡村的野味饮食。城市居民在饮食方面有特异“求鲜”的习惯,加上交通的便捷,乡村的鲜活野味如鲜蛋、鲜鱼、鲜蔬菜、土鸡、土狗、土山羊、野兔、野猪、野山鸡还有农民自家酿制的美酒等,成为双休日、节假日城市居民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乡村极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促使许多都市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队伍中来,这成为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参考文献:

[1]王娜,鲁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6):706.

[2]王云才,郭焕城,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易金,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产品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的“助推器”,能够发挥其他产业不能替代的多重功能。为使乡村旅游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源头探讨诱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推拉理论为基础,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驱动力,以此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动力机制;推力因子;吸力因子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二篇

围绕临沂市旅游业发展课题,对20xx年我县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沭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县旅游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动力,以“作好山水文章,实现红绿结合,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休闲乐园”为总体目标,以苍马山旅游度假区、冠山仙境旅游区、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三个旅游开发项目为工作重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一)临沭旅游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已形成苍马山、冠山、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等骨干景区(点)。20xx年7月24日,苍马山旅游度假区盛装开业,冠山风景旅游区试营业,目前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布展工作接近尾声。沭河古道、金滩栗海、蚩尤部落文化园、红石地质园等旅游景区(点)已进入规划招商阶段。今年2月份,新发现的恐龙遗迹、构造遗迹等稀有地质资源,都已逐步得到保护和利用。临沭街道和苍隆居分别顺利通过省旅游强乡镇和特色村检查验收;朱仓乡和月庄村分别顺利通过市级旅游强乡镇和特色村检查验收。

(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县已发展AAA级旅游区2家,AA级旅游区3家,三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家,二星级餐馆2家,旅行社4家;评定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商业步行

街)1处;新开工建设4星级酒店(临沭国际大酒店)和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各1家;新增花卉旅游示范点1个;20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旅游总收入万元,占GDP比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增加至3000余人,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持证导游20人。旅行社20xx年以前全部是向外地发团业务,20xx年实现地接业务“零突破”,今年已地接游客218个团队,8000余人,其中首个最大团队500余人。

(三)营销促旅逐步升温。苍马山景区和冠山景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临沭京鲁新春文化庙会”、“冠山旅游区新年祈福”等活动;特别是近期成功举办了“日照、连云港—临沭一日游”旅游推介会,为临沭引来大批游客;县旅游局制作了《临沭旅游》专刊,目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报道,策划并实施的《沂蒙晚报》沂蒙湖专栏“临沭旅游文化”系列报道,已连续9个月刊登文章40余篇,对宣传临沭、促进临沭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为加快苍马山、冠山和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的开发进度,在挖掘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突出打造新、奇、特项目。苍马山旅游区的鸟语林打造为童话世界,鸟类王国;欢乐谷的飞行塔为国内第一台,过山车、欢乐风火轮、植物迷宫等为鲁苏北仅有。冠山风景旅游区的长春观道教文化、绿色文化、泉水文化都独具特色,“冠山仙境,福地洞天”更是充满康体休闲之韵味。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作为全市“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红色文化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打品牌是“滨海根据地,少奇沂蒙情”。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声,争取六月底开园。

(二)稳步加大产业招商和资金投入力度

20xx年2月份与临沂客商签订冠山景区旅游开发协议书,目前,总投资已达6000万元。浙江森禾集团分别投资8000万元和亿元建设森禾花卉旅游示范园区和临沭国际大酒店。启动红石湖景区开发,已拆迁60户,房屋还建和红石湖景区建设共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实施苍源河休闲旅游区开发,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督促香港合众国际旅游投资公司对苍马山开发新到位资金3000万元。

(三)积极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依托“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积极与本市及周边县市做好衔接,组合旅游精品线路,搞好捆绑式宣传营销,构筑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由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在苍马山旅游区举办了“世界旅游小姐鲁南赛区冠军决赛”、首届临沭“京鲁新春文化庙会”等活动,在冠山景区开展了“新春祈福”、“板栗采摘节”等活动,为打造出临沭旅游品牌,提高我县景区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鲁南苏北“旅游名县”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不断提升旅游队伍建设和旅游市场管理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办法,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通、优质高效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组织全县导游进行导游证年审换发和新办导游证上岗培训;指导并督促县内5家A级景区顺利通过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和A级景区质量复核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在全县旅游行

业中形成浓厚的好客山东氛围;积极组织苍马山旅游区申报山东省自驾游示范单位;切实做好旅行社地接业务和租用车统计上报工作;全县旅游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三、存在问题

虽然全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开发起步晚,差距大。临沭旅游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全市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不明显。

(二)景区建设速度相对缓慢。由于旅游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工作在临沭尚属新生事物,在景区的建设推进速度上还不够快。

(三)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景区的建设打造和管理方面,缺少专业性人才,旅游系统的管理执法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

(四)旅游宣传经费不足。与其他兄弟县区相比,政府纳入预算的旅游宣传和管理经费还有差距;重点景区还没能融合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游市场中,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宣传营销机制。

四、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全县旅游业发展思路:

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纲领,认真贯彻学习xxx《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旅游产业“从小做大,从大做强”,膨胀壮大临沭城市体系,真正成为临沂城市的后花园,成为鲁南苏北旅游名县。

(二)全县旅游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为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提升阶段。到20xx年,全县A级景区达到8家,其中4A级2家,3 A级3家,2 A级3家;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6家,星级农家乐达到20家;旅游购物街区和商店达到10家以上。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亿元。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以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xx年争创省级旅游强县,20xx年争创国家旅游强县。

(三)发展措施:

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多渠道,全方位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保障重点旅游项目顺利实施;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景区景点的建设,用市场手段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继续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走出去,请进来,使招商引资工作在景点打造、星级酒店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中实现更大的突破。

二是切实保护有限的旅游资源。继续贯彻实施沭政发200944号文件《关于公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范围的通知》,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对沭河栗海、红石地质园、岌山地质园等旅游稀缺资源的保护力度,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确保临沭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三篇

御鑫造园/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发展,消费结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口益提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方兴未艾,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旅游不仅是一种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旅游是人内在本质的需要,而且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各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忽视了乡村旅游资源内涵价值的存在,加之缺乏合理的开发模式和营销策略,致使乡村旅游业长期处于盲目无序的开发状态中,降低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基于这一背景,对乡村旅游体验价值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运用消费行为、旅游学的相关理论论述了旅游消费的动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旅游消费特征,结合顾客价值理论得出旅游消费价值及追求利益,并根据新消费行为理论的启示指导旅游消费。

2.运用乡村旅游理论和体验价值理论,界定了乡村体验旅游的含义,指出乡村体验旅游与乡村观光旅游的不同。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分布形式,结合乡村旅游基本特征,指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四篇

**乡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一)**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五篇

海南建省以来,始终把旅游业作为龙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海南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希望能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一、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过程

海南旅游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88年至1991年,以中央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建设旅游景点和旅游饭店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开发热潮,旅游业随之迅速崛起。

2、1992至1994年,是以xxx南巡讲话为契机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外投资海南十分涌跃,房地产业高度放开,海南的旅游业进入了发展和快车道。

3、1995至1998年,是由数量扩张型向结构优化型转变的调整提高阶段。这一时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所谓“阵痛期”。对盲目性投资、开发进行了遏制,对旅游业进行了调整和规范,使旅游业的发展稳步提高,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海南旅游业起步晚发展快。据了解,自1988年建省办特区以来至1998年,涉外宾馆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0倍,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近10倍。因此,从海南发展旅游业的几个阶段来看,短短十年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海南发展旅游业的做法和经验

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省借鉴。

1、超前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以尽快提高海南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占有率。海南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点是港澳同胞构成最大的客源市场,因此,在1993年初颁布的《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中,明确了海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方针、战略重点和目标。1994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又和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合作完成了《海南旅游业战略行动纲领》。同年,该院在考察美国夏威夷的基础上,形成了“海南发展绿色道路”的调查报告,对同处相同纬度的两地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都为海南旅游业超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寻找了论证,为省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2、按国际惯例办事,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特区特办,为海南的旅游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是在政府积极参与、宏观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在规划、开发、投资、经营、管理上和国际旅游市场接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海南省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及风景区域规划》、《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海南省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违规处罚规定》、《海口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施方案》等若干地方性法规、条例。98年又颁布了《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对旅行社的管理,旅游用品购物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法治旅”,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这是海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用巨大代价换来的经验。

3、确立“一省两地”符合海南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发展战略,使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才能保证这一地区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在建设休闲度假胜地中,针对游客停留时间短的问题,提出了把旅游通道变成旅游基地的设想,一手抓旅游景点、景区项目建设,一手抓旅游服务水平,突出市场营销,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总量的份额逐年上升。

4、实施全社会共办大旅游,外引内联,使海南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海南在全国范围内,最早提出并大力推行全社会共办大旅游的发展方针,创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海内外,岛内外和省内各种经济成分及各行各业投资,介入海南的旅游业。十年中,海南累计外商直接投资54亿美元,另外,利用国外贷款等间接利用外资20亿美元。

三、对发展我省旅游业提出几点建议

通过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调研,对山东、海南两省旅游业发展和现状进行比较,对发展山东旅游业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和完善我省地方旅游业法规、条例,努力营造文明、健康、有序的旅游环境。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尤其是在旅游市场的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有关的法规、条例建设尚不及时、不完备,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2、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大力推行“全社会共办大旅游”的发展方针,外引内联,增强我省旅游业的整体实力。海南旅游业发展值得推广的经验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调控、约束作用,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权限;二是充分利用海内海外、岛内岛外的一切力量,吸引外资,动员各行各业共同参与,共办大旅游。值得注意的是,全社会共办大旅游,会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生机活力,同时也会出现众多小企业各自为政,削价竞争以及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导致旅游业效益低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对这些中小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应鼓励其以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兼并,变各自为政、分散经营为统一促销、统一报价、统一服务标准,从联合中出产品品牌,出经济效益。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六篇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XX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XX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 XX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3、人文优势。XX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同时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XX生活以及三区革命、兵团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XX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XX市方圆65千米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其中:克拉玛依市和独山子区皆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00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XX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XX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XX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XX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XX——2XX5年) 》,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万人。目前,XX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XX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XX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XX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旅游(景点)资源在由于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的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甘家湖林区保护区面积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动物和228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

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XX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XX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要做一些“活化”工作,包括好的解说,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XX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加强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反映XX的城市名片,其中包含旅游名片,让世人通过XX城市名片,知道XX。

2、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我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我市的优势旅游资源。在我市的各条精品路线设计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传力度,使XX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XX南山风景区“雄、险、奇、秀、幽”和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XX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和XX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的饮食文化;三是开发“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4、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XX的旅游应该列入整体规划,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三条,一条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沙湾(南山)—— XX(泥火山、国画山、烟火山)——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线路,一条是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石河子(军垦文化)—— XX(夏尔苏满庙)东归草原文化——伊梨(三区革命遗址)线路;一条是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 XX(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克拉玛依(魔鬼城)——福海(金沙滩)——喀那斯(世界遗产)线路。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了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XX、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XX旅游开发的规划中,延伸和完善XX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XX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对于方兴未艾的XX农家乐特色旅游,政府要统一规范标准,合理安排布局,统一评选档次规模,亮牌经营,要在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文内涵上多引导,在经营项目上多关注,在资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传。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七篇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

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报告范文(精选8篇)扩展阅读

乡村旅游发展报告范文(精选8篇)(扩展1)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八篇

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山里人家、海边渔家乐、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 “人满为患”,出来旅游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个风景留影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以泰山、大明湖、崂山景点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青岛红岛休闲渔村推出“挖蛤拾贝”活动,莒县浮来青绿色生态旅游区推出“江北茶乡”观光之旅等都比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鉴。【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例如青岛、烟台、威海;一望无际,勃勃生机,绿树成荫的*原乡村,以菏泽、济宁、德州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为特征的山村国乡,其中临沂就较为突出。

2、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主要表现为各

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节、济南的千佛山庙会、菏泽的斗鸡、斗羊比赛、淄博的灯会。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我省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潍坊杨家埠的年画、济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鲁锦工艺、鲁南地区的柳编、菏泽的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满汉全席”为代表、博山菜、青岛海鲜等,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 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5、 缺乏商品意识。目前国内外发展旅游业,其重大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旅游业本身,而是“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而我省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尤其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

三、开发我国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及*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要把兴办乡村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目前,我省大部分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如潍坊杨家埠每年都会推出让游客亲自制作年画的活动,亲身体验的感觉。备受游客尤其是韩国客人的欢迎。

4、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

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如长岛的“渔家乐”就为游客提供了比较干净、卫生的民房改造的“炕床”住宿。反应比较不错。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九篇

县地处泛珠三角地区中南部,处在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黄金廊道上,位于市南面、区东北部,隶属桂北经济区的南部,县人民*则处于桂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3与国道321的交界处。

旅游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地处优拓区,与大旅游圈阳朔县仅相距40km,不仅交通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1994年我国加大了旅游产业的推广力度和政策支持,到1998年我国旅游正式进入产业化转型阶段,并从以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转化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稳步提升,使旅游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重要旅游地点,尤其是以阳朔镇为中心不断辐射的旅游产业。2005年县在旅游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正式将旅游提升到产业化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县已基本实现了“四大旅游景区,五大旅游线路,六大旅游特色”的总体发展格局。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思考,现将县乡村旅游发展有关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县具有秀丽的田园山水景观、特色民居景观、丰富的岩溶资源、浓郁的民间文化,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田园风光游、岩洞探险游、攀岩登山活动、竹筏漂流及寻幽访古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县广大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村民主动开办家庭旅馆饭馆。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县乡村旅游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从业人员的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民居建筑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问题。另外,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显著特点,旅游综合效益尚需提高

县游客结构以散客、观光为主体。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特点,综合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显著体现。旅游总收人中餐饮、住宿收入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他如门票、导游、娱乐、购物等方面收入比重小,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二)旅游产品质量较低,类型较单一,体验参与性活动项目尚需进一步开发

县一些饭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此外,民居旅游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和住宿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较少,缺少“农家乐”的“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

(三)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县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县赏月路两侧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色的饭馆、旅馆。但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县主村一些饭馆旅馆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县目前尚有大量旧房保存的现象,同时县主干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乡村旅游的内涵挖掘不够深人

县对独特的田园山水、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县优越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品位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2010年到2012年,各级*和组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旅游年”和融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积极规划景区,推出线路,培育产业龙头典型,合力推进。虽然起步较晚,但行动迅速,很快由落后地区跃升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巾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评比推出了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类省级示范区(景点)***家,其中涉及“三农”的示范区(景点)**家。到2012年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整合全省各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形成了较高水准、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和景区

黑龙江省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乡村旅游年”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出了多条乡村游线路,集中展示了县众多的农业产业、田园风光、山水森林、地质奇观、乡村古镇、休闲养生、民风民俗、乡村古迹、农耕文化遗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等独特景观,推出了***区旅游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山庄、**生态湖、***农场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

(三)极大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了全省的旅游产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创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旅游收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乡村旅游经济总量估计占全省旅游经济指标的***%左右。

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主导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十篇

旅游业作为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集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身,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于20**年11月下旬,在冯兴钱副*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XX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XX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四季柚之乡、*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xx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x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各级乡镇*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

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十一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学期末,每学期的实习还是正常进行,今年由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们的实践要在学校完成,拍摄一部校园短剧,这对于我们不是什么难的事情,毕竟以前也拍摄过校园的短剧。但是老师要求说这次的拍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求我们要比以前做的更好,做的更专业。有幸和我们组的.其他几位同学分在一组,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的任务也完成的很顺利。

剧本终于定了,我们几个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来了,那就是演员怎么办,还好,大家一起都拍过,在我们这个剧组第一次聚餐的时候就把演员给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最辛苦的还是张冬了,既要导演,又要摄像,还得客串。终于开始拍摄了,才发现每次拍东西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毕竟我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一切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摸索,去前进,每天上周早早的起来,还有几天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在餐厅看着饭不能去吃,因为要拍摄画面,大冷的天,要穿着毛衣进行拍摄,一个个都冻的不行,可我们快乐着,总是自己的事情感觉成就会更大,伴随着我们的剧本,走遍了学校的餐厅,图书馆,自习室,走进了女生宿舍,同样也让我们的导演第一次进了男生宿舍,走出来学校,去国际城,去我们曾经经常去的后街,为了一个不到几分钟的镜头,我们组的人坐了三个小时的车,去郑州拍摄那不到三分钟的镜头。不管别人说我们敬业还好,说我们追求完美还好,我们自己是快乐的,为了那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有时候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拍摄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了事情,有些是预料不到了,可是不管是什么困难,我们都能齐心协力的克服,总能顺利的进行下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拍摄出来《火花》这个短剧,也让我们几个之间的友谊更进一步。通过这次摄影摄像实训,让我们更多了解了关于摄影方面的知识,让我们知道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职业,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计划,很快就将进入大四了,进入我们大学的最后一年了,还庆幸我们还有机会在学校进行这样的实习,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同学之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只是短短20多分钟的短片,但其中也让我们明白了很多知识,下面简谈下我对摄像的一些心得体会,虽然我们组的主摄像师是张冬同学,但是我还是帮了不少忙呢,就简单的说点吧。第一:拍摄一个短剧首先要有的是一个鲜明的主题,那样才能吸引人,才能让我们的东西最后欣赏的不是我们自己,还有其他人会被我们拍摄的东西所吸引;第二:拍摄时画面的处理,由于前几次拍摄都是小dv,有时候用相机直接代替了,所以也没有考虑那么多,这次我们才意识到稳定的重要性,这就告诉我们无论何时,如果能用三角架的情况下,优先用三角架,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拍摄的画面稳定清晰;第三:拍摄的过程中不能总是用固定的镜头,要学会镜头的推拉摇移,这样才能使我们拍摄出更优秀的画面。

总之,通过这三个星期的实践,让我们对摄影这个行业,甚至对演员这个行业充满了敬意,因为我们知道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就像那些电影明星,那些著名导演一样,他们的背后也肯定付出了很多,才有今天的成就的,也许我们中间的很多人最后不会充实摄影这个专业,但是这样的实践机会所留下经历以及其中的经验将使我们终身受益,将令我们终身难忘。

最后,感谢和我一起走过这三个周的五位好朋友,使我们顺利完成了我们的工作,也感谢聂伟老师对我们的指导,使我们在迷惑的时候有根可寻,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付出,那我们就会得到回报的,我们都会成功,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加油,我的朋友们!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十二篇

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街道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三农”资源,拓展农业文化、生态、观光功能,进一步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乡村秀美、环境优美、产业大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发展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结合扶贫开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旅游特色村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为**经济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是利用区域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态植被、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及购物的一种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可以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增加农民收入。通过

农村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也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推动环境治理和村庄整体化建设,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也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好农村文化,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可以通过城里游客的带动,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坝区、城郊区为一体的典型农业街道,交通环境便利、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街道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已初具雏形,目前,**投资100万元以上农家乐7家,均已成熟经营,有相对稳定的客源;中所凤凰山休闲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正在做前期申报工作,三源八塔台古墓二号堆保护性开发正在进行挖掘工作;中所举人村、三源洞经古乐、扁窟坑碳化稻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知名度日益增强;东南过境高速公路、三江大道东延线相继启动建设,**的区位、资源优势将全面凸显;随着东面山生态植被恢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农

村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理想之处。

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街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农民参与度不高,旅游特色不鲜明,还有很多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产品单一不能满足需求。目前街道乡村旅游发展仍停留在“农家园吃饭、鱼塘钓鱼”这一简单模式上,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娱乐体验等产品形式发展还比较缓慢,综合性不强。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和文化品位的需求。二是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不够。现阶段的乡村旅游发展,开发不成熟,还没能将无形的,精神层面上的文化,通过产品设计完全诠释出来,只停留在资源展示阶段,如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有特色和活力的旅游产品的问题亟须思考和解决。三是服务品质偏低。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基本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建设不健全,**现有的农家园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认识有限,在经营管理上不注重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和质量,加之农村卫生状况差等问题,难以留住游客。四是组织宣传力度不够。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旅游形象的意识不强,坐等上门、策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力度不强等原因也使乡村旅游难以适应目前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

四、发展思路

**街道明确“一带五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以城乡一体化为主题,充分发挥城郊、资源、人文三大优势,分层次、分类型、分重点发展四种特色形式的乡村旅游。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建设成为“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品农家乐”的大旅游格局。

(一)乡村休闲型

思路:以**现有的**垂钓园、大丰园、天然居等现有知名“农家乐”为代表,依托**良好的自然乡间风光、淳朴的乡土人情和诱人的风味特餐,大力发展一家一户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面向城市或城镇居民提供特色餐饮和简单娱乐服务。成立**农家旅游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农民在互荐客源、旅游经营、价格调节、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逐步将**农家旅游事业发展壮大。以**传统美食、小吃为吸引点,加强花椒鸡、蘸水鱼等美食品牌宣传力度,传递生态、绿色、环保的饮食理念,着力将**打造成美食集结园地。

重点工程:1、**利用花椒基地及花椒鸡原产地,带动乡村旅游;2、挖掘**特色小吃,对麻花、馓子等街边小吃进行品牌包装,逐步打造成能勾起乡愁的**特产,建立开放式制作工坊,吸引游客亲身体验小吃制作带来的乐趣。3、对**生态园、天然居、**度假村等**知名农家园进行升级改

造,加快推进星级农家乐建设。(二)农业观光型## 思路:以农业产业化发育比较成熟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依托农业产业化项目形成的景观,进一步完善周边餐饮食宿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餐饮服务、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水平,拓宽农家乐、家庭农场、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经营内容,从**区位看,着力把**涌泉、庄家屯、西海打造为观光农业基地。

重点工程:1、瑞兴祥食品加工基地结合三江大道东延线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墩子靖珠农业生态园加快休闲观光、特色餐饮、绿色采摘、捞鱼摸虾、特色种养等一体的农耕体验示范点建设;3、西海文竹生态园加快农耕体验示范点建设;4、中所进一步完善葡萄长廊旅游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葡萄长廊发展多家特色农家乐;5、大力推进西海湖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及发展种养大户等方式,逐步加强水体公园和农业庄园建设,进一步开发公园广场、水体娱乐、居家养老、旅游商贸等服务。

(三)民俗风情型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十三篇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告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xx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线正常运行。

(二)加快理小路、理黑路、理茂路“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一是理小路,力争在20xx全面完成lx1实验段建设;

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xx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

2022年全面完成理小路境内的建设。二是理黑路,力争在20xx全面完成实验段建设;

同时加快剩余标段的招标工作,力争在20xx全面开工,2022年全面完成黑理路境内的建设。三是理茂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力争20xx底纳入省州规划,同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2020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20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

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xx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xx年进行-县道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20xx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20年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三)严格检查考核。全域旅游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细化分工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十四篇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4.生态乡村旅游。把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园,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种植与管理。旅游活动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旅游者通过在农业园内生活,参与农业园的劳动。并且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的形式在农业园内选择一块土地,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有的国家的生态农业园非常大,形成一个联合体,乡村旅游活动都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波兰。波兰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面积超过了4000公顷。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皖南黟县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几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以外,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边穷的地方,那些地方农业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得以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工作,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大约有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经济水平比较低。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贵州省提出“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四个主要旅游扶贫模式:一是景区带动,如黄果树景区就带动四周村寨的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发展村寨旅游。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镇山村等,旅游成了这些村寨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企业加农户生产旅游产品。如台江民族刺绣厂,带动千家万户在搞民族刺绣蜡染。四是把旅游当作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如荔波、施秉,县域经济的发展靠旅游。据不完全统计,到底,贵州农村有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

脱了贫困。

乡村旅游从发展层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基础层次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有70%游客采取乡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有超过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提高层次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例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生产制作就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已成为重要的乡村产业。并且由此产生了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也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些乡村风俗习惯像我国各地的锣鼓戏、舞狮子、扭秧歌、祭祀谷神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引力点。

(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开发过程。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展旅游活动。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而开发旅游,会不会给相对落后的农村带来冲击,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在贵州省早期开发的一些乡村旅游地就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了方便游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围建立起洋楼,往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耳边到处可以听见山歌对唱。如今却是卡拉ok在播放流行歌曲。那些淳朴的少数民族不在安于现状,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妇孺……。长此下去,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丧失了,乡村旅游必定会走向衰退。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如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新的路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指挥下,乡村旅游地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搞乱市场最后吓跑游客的现象。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各地农村风俗各异,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因此,当前在乡村旅游热潮中,应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精心准备,及时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乡村精品旅游地,重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打造“中国—乡村旅游胜地”的形象,使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十五篇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湘乡旅游业的亮点,是吸引长株潭城市群居民来湘乡旅游休闲的重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共同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格局,是我市的旅游主打产品和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因此,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近日,湘乡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发改局、地税局、卫生局、农办、水利局、工商局、电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规划局、国土局、*、供水管理处组成调研组,以发放问卷、座谈讨论的形式,对我市范围内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点)、农家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到长沙望城县光明村学习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旅游概念及类别

概念: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类别:按照乡村旅游活动的主题目标至少可以分为农家乐(这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主体)、农村风景观光旅游、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胜景六类;而按照乡村旅游这个活动存在的理由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景点依托型(这是主体,包括部分农家乐以外的旅游类型)、客源地依托型(如大部分农家乐)和混合型(即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三类。

按主题目标分类,能从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地区分布、吸引劳动力特点、游客消费模式和游客结构等多方面细致描述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类型,是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最有*特色的乡村游。

二、湘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市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乡村旅游,是我市较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能够营造出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乡村旅

游是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和农业自然资源的新利用,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猪的生产以及外出打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改变现有收入的来源渠道,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拉动经济的增长。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湘乡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区(点)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乡村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区(点)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湘乡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我市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现有的乡村旅游区(点),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一个主打产品之一,和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形成互补,成为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外部交通和区位优势

我市距省会长沙约100km,距株洲约80km,距湘潭城区40km,距韶山仅22km,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湘乡市将成为“三市一体化”的卫星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区域内客源市场很大。同时,我市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范畴,湘黔铁路、洛湛铁路、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铁、宁乡灰汤—虞唐、韶山—湘乡、湘潭易俗河—湘乡、209省道湘乡段、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湘乡段将构成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地缘文化优势

我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宝贵的名人资源、独有的湘军文化资源、少有的佛文化资源和珍贵的古城资源,而我市乡村旅游区(点)大都在这些人文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周边,使我市乡村旅游区(点)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农业产业和山水资源优势

湘乡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中游,是湘潭市两个农业大县之一,面积2012*方公里,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辖3乡15镇4个办事处,708个行政村、47个社区居委会,8102个村民小组,225493户农业户,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田5*万亩,旱土万亩,有林地138万亩,放养水面万亩。

鱼米之乡,山地和水库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开发。褒忠山、韶峰山、东台山等山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涟水河、韶山灌区、水府庙水库等水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4、人力资源优势

湘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润使湘乡人具备了“有血性、讲义气、勤奋务实”的人文精神,湘乡人能吃苦、霸得蛮,战争时期能打仗,和*年代会读书、会做官、会经商,同样也会发展乡村旅游,湘乡作为一个县级市有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湘乡历来重视教育,东山学校、湘乡一中、二中等优势教育资源是优势人力资源的源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智力支撑。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第十六篇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篇1: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2674字)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与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要求

通过XXXX旅游特色村的建设实施,力争把XX建设成为休闲度假、乡村体验的特色村,打造“XX第一村”。

三、建设内容 (一)游客服务中心

将毗邻XX景区停车场的县道边原供销社进行改造,配套建设3A级旅游公厕一个。在中心内设有票务销售、旅游咨询、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等服务,同时设立“XX”农家乐合作社的接洽区,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调度和餐饮、住宿安排。其外观应与XX村的传统民居样式相适应,可以改造成庭院式接待中心,布局以花草树木、篱笆围墙等,并在庭院中树立一木制版面作为XX村导览图。投资30万元。

(二)改造提升农家乐

发动群众对现有23家民宿进行升级改造,民宿样式可以参照前店后院的格式,民宿内应能够提供住宿、餐饮、休憩、娱乐等多种功能,且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古朴,用灯笼、石磨、盆、盖帘、纱布、木梯、木夹等对其外观进行复古包装,与侠客文化相适应,体验侠客文化的豪迈与胸怀。可提供148间/天住宿。投资50万元。(三)漫游XX项目

1、环村步道:规划沿XX至中心桥头,沿河边5公里观光步道。充实道路沿线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景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的村民形象,开发自行车道,在适当的间距布置休息长廊、蔬菜销售亭、歇雨亭、水车休闲站等配景建筑,并在架子两边配以四季常开的花卉,形成花飞蝶舞的效果。投资30万元。

2、xx旧址:在xx旧址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场景的实景还原,通过对香湖游击队故事的演绎,进一步弘扬创新红色演艺文化,推激发游客的万丈豪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投资15万元。

3、菌菇乐园:菌菇乐园规划布局于XX公路旁现有蘑菇种植基地及其周边地块。该园建设目标定位为集菌类植物培育、种植、采摘、销售、加工、美食、科普、观光等于一体的菌菇主题乐园,投资15万元。

4、瓜果慢漂:将XX村约2公里宽约6米的溪流,通过上游蓄水保持全年流水流动,利用架设木柱的方式将其打造成水上瓜果长廊,在水岸两边种植上善于攀爬的瓜果品种以及其他欣赏类的爬藤观赏类植物,开展水上瓜果采摘等活动,让游客体验“鱼在水

中游,人在瓜中行“的意境。投资60万元。

5、我家菜园:我家菜园规划布局于XX蔬菜大棚,进行绿色蔬菜种植。通过认种体验农作生活,给孩子一个农耕体验的学习计划,给老人一个回归田园的温馨回忆,给自己一个休闲娱乐的田园世界,给全家一年的绿色蔬菜供给,让游客过把“菜农瘾”。规划建设绿色果蔬采摘区、我家菜篮子计划等项目,重点突出自然生态、绿色健康和乡野田园乐趣。

6、七彩灯光秀:在XX村的主街道、游客接待中心、瓜果长漂,环村路等标志性景观建筑安装夜景灯具,利用灯具的不同颜色,形成多彩夜景。鼓励村民在门口悬挂灯笼两个,配合其他建筑景观的灯光,形成互相帮衬的效果,通过灯光效果为夜宿XX的游客提供夜游XX的意境。投资50万元。

7、XX宫:在街北500米处,已经800多年,有一个明代宣德铜

香炉传承至今,祭祀唐代古田临水陈靖姑等三夫人,相传陈、林、李三夫人救产、护胎、祈子、保民,神灵显赫,威播四方。XX四村新近已联合筹资百万新建宫庙,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保护等投资约5万元。

8、田间拾趣:引导农户在田边规划养殖田螺、泥鳅、稻田养鱼等,开展田间抓泥鳅,徒手捉鱼、摸田螺等活动,参与游客互动体验。同时可举办抓泥鳅、田螺的比赛,进行家庭亲子游,配套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走进自然,走进田园,体验野趣、农趣和童趣的好去处。投资10万元。

9、墟场游园:将XX街改造后,通过引导,形成特色的墟场集市,将每5天一墟改为每天一墟,集市可销售xx蔬菜瓜果等各种特色农产品和后期发展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等,集市要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使其后期发展成为特色休闲街区。

10、幸福果林:利用200多亩杨梅、猕猴桃及黄桃为基础,在不同时间开展水果采摘活动,开展果树认养、树下养殖活动。可在果林边搭盖休憩观赏亭,和开展果酒制作坊。在林间配套相应的住宿小屋、餐饮等设施。让游客感受到“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果,冬可踏雪”的浓郁乡土气息。投资30万元。

(四)xx街的改造

xx街起由后XX至董门xx,全长1000米。街道以“xx”为主题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岔路口设置木质指示牌,街道两侧种植百日草等花期较长的花卉进行绿化。在进村前200米处,以XX的碉堡式建筑为参照,利用泥土、碎石垒成左右各一座碉楼的主题大门(左边写“XX欢迎您”、右边写“xx第一村”),并利用传统的夯土技术进行加固,外观以土黄色为宜。沿街统一挑檐、店招,符合古朴、原生态的风格,体现项目地独特的乡土文化内涵。推行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垃圾“分类分拣、定点投放”,每隔40米放置垃圾箱一个,完善村垃圾收集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在人员集中地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总投资200万。

四、步骤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3月)结合XX村实际,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规划和方案,入户宣传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活动和创建标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3-10月)严格按照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落实好各项 创建任务,使乡村旅游特色村的各个项目能够基本建成并开始营业。(三)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0-12月)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排水沟、垃圾池、村屯绿化、景区配套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标识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根据上级领导专家指导意见,完善提升建设内容效果,做到高质量、高标准。

五、组织实施

(一)规划设计:聘请xx公司的xx团队对项目内容进行详规设计和指导、培训,总投资25万元。

(二)项目业主:项目由XX村委会作为主体组织实施,XX乡村旅游公司由乡村两级投资成立,做好相关筹资和配合工作,同时,发动群众积极筹资参与民宿、餐饮、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约520万元,XX村委会、XX乡村旅游公司各负责筹措资金50万元,XX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部拨补资金60万元,发动群众筹资参与项目建设110万元,向上争取美丽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补助120万 元、乡村旅游特色村补助50万元、水土保持项目补助50万元,同时与有意向投资的乡贤和企业沟通,争取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篇2: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4199字)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休息、观光、体验、购物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已成为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旅游形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为贯彻落实《xxx中央xxx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XX〕1号文)和省政府办公厅《加快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办〔20XX〕90号文)精神,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县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我县乡村旅游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x中央、xxx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关精神,围绕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武平乡村自然和人文特点,紧扣我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

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市场化、差异化、规范化的要求,科学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着力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村(镇),使我县成为海西的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努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为促进旅游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全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争取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完善城厢乡云礤农家乐、永平乡谷夫森林人家、武东乡仙岩旅游观光茶园、岩前镇狮岩、永平乡凤南山等重点乡村旅游点建设,基本形成县城小环线、武北、武东、武东南、武西南等五条乡村旅游线路。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防止裹足不前、无所作为,又要防止脱离实际、一哄而上。各乡镇要本着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规范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全面抓好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分析,因地制宜地确定开发项目、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务求工作实效。

(二)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种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发挥社会资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理念,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重点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种植、养殖专业户和企业兴办特色旅游项目,提高乡村旅游景观的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和吸引力。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餐饮卫生、住宿接待、服务安全等为重点内容,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监督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三)创新机制、农民受益。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部门及各乡镇要抓住机遇,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鼓励农民采取集资入股、产权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组建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或合作社,投资开发经营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引进外来旅游企业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并发挥其骨干作用,带动乡村旅游集约型、规模化发展。(四)突出特色、持续发展。突出乡村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特色,体现乡土气息,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树立“强化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的理念,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工作。规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性文件,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规划先行,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精心规划。一是要结合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做出规划,对本地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空间布局、类型规模、产品特色、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等进行科学安排,保证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避免急于求成、盲目发展和一哄而上的现象发生。二是各乡镇和项目业主要对重点旅游村、农业旅游点进行详细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乡村旅游的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逐步完善。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景区(点)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改善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水电、通讯、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点的建设要坚持贴近生态和自然、尊重历史和特色的原则,以整洁、舒适、休闲为要求,加强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营造亲山亲水、环境宜人的独特乡村氛围,体现山区、革命老区的山、水、古、幽、清、特等乡村旅游特色。积极创造条件,梯度开发,每年安排一至二个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和二至四个乡镇重点建设项目,分期分批实施开发。云礤农家乐、谷夫森林人家、仙岩旅游观光茶园、狮岩、凤南山可列入第一批开发项目计划;卦坑水库、白水寨、白莲塘、石径岭、金莲寨以及城厢礤文村、东留乡新联村、桃溪镇亭头、新礤、小澜村、中堡镇大绩村和湘店乡店下村等列入第二、三批开发项目计划。在项目开发中,要根据资源类别的不同,突出特色,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对建成的乡村旅游点,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接待服务环境。对有一定档次的项目择优推荐申报全国或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旅游区(点),并对创建成功的旅游点按照不同级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乡村旅游是“三农”与旅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对于改善农村环境,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都具有积极意义,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积极扶持,促进发展。

1、在资金方面。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改造、旅游设施建设、市场宣传促销、标准化规范管理和奖励补助等。县农办等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建设项目有机结合,并安排相应配套的专项资金扶持乡村旅游开发。对重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大的资金扶持。

2、在土地方面。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用地空间。项目建设用地可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县所得部分,根据项目投资额大小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利用荒山、荒坡、仓库、晒场、水库、渔塘、山林等资源用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

3、在办证方面。对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依托农家自有房屋等生产资料创办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项目,各相关部门

要根据在政策上适当倾斜,简化办证手续,加强指导和服务。

(四)加强对乡村旅游工作的统筹协调。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各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各乡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中心村建设等工作,统筹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双重需要,在村庄建设中体现、渗透乡村旅游的元素。同时,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调整,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和民资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的积极性;要积极利用和充分挖掘生态、人文等资源优势,体现各自项目特色,做到差异发展,形成既相互补充又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各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沟通,通力协作。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与协调,积极发展休闲和观光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土部门要加强资源调查,做好资源保护与开发;xxx门要重视规划并加强指导,协调做好旅游规划与城镇规划、新农村规划工作;林业部门要发挥作用,加大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品;xxx门要加快旅游城镇及乡村的道路建设;旅游部门要做好旅游宣传、旅游线路推介及客源的拓展;公安、工商、卫生、物价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治安、物价、市场秩序、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与管理;环保、税务、电力、通讯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新闻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乡村旅游线路策划及工作重点

(一)县城小环线(云礤瀑布—谷夫森林人家—凤南山—白莲塘—石径岭—灵洞山—金莲寨)重点抓好云礤村农家乐、谷夫村森林人家项目,策划包装凤南山、白莲塘、石径岭、灵洞山乡村旅游项目,列入县旅游产业重点招商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

(二)武北线(许卓烈士纪念碑—红军义冢—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桃溪茶园—店下汀江水库—刘亚楼将军故居)重点策划包装桃溪亭头、新礤、小澜乡村游项目。利用桃溪万亩茶园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武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文靖遗庐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以绿色、红色两大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特色旅游区。有关乡镇要抓好旅游规划编制,着手启动县苏维埃旧址的清理保护工作,努力打造武北片区绿色、红色乡村旅游线路。

(三)武东线(礤文村五棵松—马鞍寨—仙岩旅游观光茶园—六甲水库—太平山—宏光生态农业园—中堡大绩村)重点打造仙岩茶园等旅游观光茶园。督促业主尽快完成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完善道路,兴建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创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武东南线(狮岩—民国风情街—蛟湖—客家围屋—淇澳园—白水寨)重点打造狮岩景区。充分挖掘岩前历史悠久的仙佛文化,努力构建寺庙、仙姑庄园、狮岩溶洞“洞天福地”三大景观。挖掘羊肉宴特色餐饮,做成餐饮品牌。有关乡镇和部门要着手启动编制狮岩开发规划及民国风情街、客家围屋和淇澳园的维修保护工作,同时结合蛟湖开发建设项目,将岩前镇打造成自然观光、民俗文化、购物、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五)武西南线(大阳桥—紫斜岗新村—九龙湖—永福仙人谷—中山百姓古镇—卦坑水库)重点策划包装卦坑水库旅游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依托水库

资源优势,兴建垂钓场所、水上乐园等,建设2-3家水上渔家乐,努力打造以“滨水风情”和“乡村风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该条线路拟选择大阳村、紫斜岗、九龙湖沿线、阳民村等策划打造8-10家星级农家乐,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花果园,将该线路打造成为赏花、采果、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有关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着手做好摸底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分析等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篇3: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3526字)为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扎实促进我区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综改为契机,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方针,依托郊区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通过“一小时交通圈”连接市区,服务百万市民,打造阳泉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借助阳五高速、太旧高速辐射晋东五市九县区,吸引周边两千万消费群体,进一步拓展外延市场。打响郊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宜人”、“宜居”、“宜游”、“宜业”的新郊区。

二、工作目标 (一)近三年目标

依托我区城市近郊、交通发达、田园风光、特色农业、古村民居、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逐步构建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种类丰富、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乡村旅游产业新格局。力争到20XX年,推出五大乡村旅游系列、八大旅游纪念产品, 建设一批标准化农家乐,扶持一批农家特色餐馆,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塑造乡村旅游品牌,使我区成为山西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助推全区经济健康发展。

(二)20XX年工作重点

编制完成《郊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作阳泉郊区乡村旅游宣传片、旅游宣传图册;以“20XX阳泉市郊区乡村旅游年”为契机,推出五大乡村旅游系列,举办十大旅游节庆活动,打响我区“休闲游”、“乡村游”的特色旅游品牌;征集评选郊区乡村旅游广告词,推出郊区一日游精品路线,积极与省、市相关媒体对接,大力宣传郊区乡村旅游,进一步提升我区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十大乡村旅游系列活动见附表1)三、主要任务

(一)编制出台全区旅游发展规划。要结合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新农村建设,对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类型规模、产品特色等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避免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保证全区旅游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同时各乡镇和项目业主要对重点旅游景点进行详细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本区域的自然和文化特性,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以及游客接待能力,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逐步完善。

(二)形成政策合力争取专项资金。区发改、财政、农委、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要认真研读剖析《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XX—20XX年)》及《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XX年行动计划》,积极从省政府主抓的农村基础建设完善提质、农村居住环境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建设四大工程中,争取扶持地方的专项资金;区发改、旅游、国土、环保、农委、林业、交通、水务等区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观光农业、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工业拓新有机结合,积极争取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专项资金,扶

持乡村旅游全面深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宜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三)加大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力度。根据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一步挖掘、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努力培育五大乡村旅游系列,即:以西南舁休闲采摘园、桃林沟生态娱乐园、汉河沟采摘园、咀子上市民庄园为主要景点的休闲采摘旅游系列;以刘备山生态园、玉泉山关王庙、上千亩坪张飞文化园为主要景点的忠义文化旅游系列;以小河古村、官沟银圆山庄、大阳泉古村落为主要景点的明清民居旅游系列;以晋东小延安辛庄、百团大战遗迹为主要景点的红色文化旅游系列;以汉河沟食醋工艺、三名酒坊、现代耐材生产为重点的现代企业文化旅游系列。以五大系列旅游产品为抓手,培育我区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旅游品牌,发挥旅游品牌联动效应。

(四)包装开发乡村旅游商品上市。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积极开发郊区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推出以“汉河沟养生醋、苏家泉面塑、三泉珐花瓷、东古挑绣、郊区剪纸、河底刺绣、旧街锦草雅集中草药”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同时开发以桃林沟桃木工艺品、西南舁苹果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文化纪念品。发改、财政、经信等部门要在乡村旅游区(点)扶持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商店,尽快在全区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

(五)积极宣传开拓乡村旅游市场。要以桃林沟桃花节、关王庙关公文化节、西南舁苹果采摘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乡村旅游发展氛围,推出郊区一日游系列精品路线,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观光、休闲、度假需求。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区旅游局要制定《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方案》,征集评选郊区乡村旅游广告词,制作完善广告宣传牌、电视风光片和乡村旅游画册,积极联系协调省、市相关媒体单位开设阳泉市郊区乡村旅游专版、专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促销,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推介力度,提升我区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六)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积极协调服务,策划包装项目。在突出资源、地缘以及郊区乡村特色的基础上,以已建成的景区为基础,精心策划、筛选一批特色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招商吸引力。策划包装20个有发展潜力的储备项目,20XX—20XX年重点突破完成招商项目10个。做好前期论证和策划,编印成招商项目册,推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七)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训。人社、旅游、质监、食药等部门要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全员培训、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全区乡村旅游景点负责人、专业管理人才进行全面轮训,以培训促提升,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发展。通过大规模培训,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专业人员技能素质、服务水平,造就一支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推动全区乡村旅游标准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全面提高从业者在经营管理、食品卫生、旅游知识、服务规范、当地民俗文化和乡土人情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乡土文化导游(讲解员)队伍。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切实增强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乡村旅游环境。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乡村旅游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旅游、发改、农业、水利、林业、财政、文化、交通、交警、建设、人社、环保、卫生、国土、规划、公安、工商、质监、安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旅游局局长兼任。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研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问题。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协调解决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职责分工见附表2)(二)落实财政扶持。区财政每年安排相应资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节庆活动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旅游商品开发、农家乐餐饮服务等引导扶持,并逐年增加。

(三)稳步推进项目。从20XX年起,每年推动3-4个区级重点旅游项目,分期分批实施开发,到20XX年底,完成十大旅游项目建设(十大乡村旅游项目行动计划见附表3)。要根据资源类别的不同,突出特色,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对建成的乡村旅游点,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接待服务环境。对具有潜力的乡村择优推荐申报全国或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A级旅游区(点),并对创建成功的旅游点给予奖励。

(四)创新发展模式。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种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发挥社会资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理念,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重点引进以阳煤集团、南煤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以购买、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开发我区乡村旅游项目,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积极参加国内的旅交会、旅博会及全省文博会,加大旅游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全区旅游景区及文化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五)健全考核体系。按发展数量、规模、经营收入、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和资金投入的增长情况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各乡镇发展乡村旅游业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评分表见附表4),奖励费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从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区旅游局要出台《星级农家餐馆评审标准》及《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点)评审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六)加强安全管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公安、消防、交警、安监、质监、工商、食药、卫生等部门要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在节庆活动期间做好食品安全、景区交通协调、硬件设施安全等工作。

本方案于20XX年6月1日开始实施。篇4:乡村旅游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342字)为做好20XX年全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农家乐示范户创建工作,按照“政府推动、示范带动、乡村联动、业主主动”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

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完成重点旅游景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0户农家乐示范户的创建任务(“特色美食”、“田园客栈”农家乐示范户各10户),初步建立起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的乡村旅游质量标准体系。

二、重点工作

1、扎实开展“两类”农家乐示范户创建。制定《金安区“特色美食”农家乐规范标准(试行)》,突出餐饮服务主题,加强景观规划设计,指导农家乐经营主体按照标准要求,在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环境资源保护、特色服务项目等方面开展达标建设和提升改造。毛坦厂镇、张店镇20XX年要分别完成5户创建任务,城北乡要力争完成1户创建任务。

制定《金安区“田园客栈”农家乐规范标准(试行)》,充分利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舍民居,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指导农家乐经营主体按照标准要求,建设旅游餐饮、住宿设施,完善接待服务功能,强化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环境氛围营造,适度超前发展一批“一院一主题、一居一风格”的农家客栈。毛坦厂镇、张店镇20XX年要分别完成5户创建任务。

2、扎实开展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综合整治,按照《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规范》的要求,引导和支持毛坦厂镇东石笋村和张店镇太平桥村、洪山村大

力开展乡村景观建设,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提高村级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推动乡村旅游示范村向“一村一品”方向发展。张店镇太平桥村、洪山村要紧紧依托皖西大裂谷、大别山石窟等景区资源,重点推动农家乐产业集群发展,抓好乡村农副土特产品生产销售;毛坦厂镇东石笋村要重点加强乡村景观打造,大力发展“候鸟式”养生养老旅游。3、积极开展系列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加大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举办六安市第七届桃花节、六安市首届桂花节,大力营销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举办金安区首届农家乐美食节,开展“十大特色名菜”、“一户一菜”评选等活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菜肴,扩大农家餐饮文化的影响。

4、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选聘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乡村旅游发展顾问,为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精品农家乐示范户提供智力支持。筹建毛坦厂镇、张店镇两个农家乐协会,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发展。举办农家乐业主旅游培训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鼓励支持和引导

乡村本土人才、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三、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分宣传动员、规划设计、组织实施、验收总结四个阶段。1、宣传动员阶段(2月底前)。制定《金安区“特色美食”农家乐规范标准(试行)》、《金安区“田园客栈”农家乐规范标准(试行)》。有关重点乡镇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摸底确定20户农家乐,并签订相关协议。

2、规划设计阶段(3月底前)。区旅游局3月底前完成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0户创建农家乐示范户的村舍民居立面改造和旅游景观设计、民俗风情挖掘整理等工作。

3、组织实施阶段(4—6月)。开展创建工作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农家乐示范户6月底前按照规范标准、设计方案等完成建设和提升改造。区旅指委有关成员单位及重点乡镇全程跟踪服务(联系服务农家乐名单另行通知),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

4、验收总结阶段(7—8月)。组织申报乡村旅游示范村,迎接省、市旅游局评定验收。成立考核验收组,组织开展农家乐示范户考核评价,验收结果及时向区旅指委报告。8月底前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对较好的创建做法加以推广,并谋划制定20XX年度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方案及优惠政策等。

四、扶持政策

1、资金奖补。乡村旅游示范村经省旅游局组织评定、批准后,给予20万元奖补。“特色美食”、“田园客栈”农家乐示范户经区旅指委组织评定、批准后分别给予5万元、15万元奖补;年终组织开展综合评比,“特色美食”、“田园客栈”两类农家乐示范户分设一、二、三等奖,对“特色美食”农家乐示范户分别按获奖名次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对“田园客栈”农家乐示范户分别按获奖名次给予6万元、4万元、2万元奖励。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