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076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24分钟。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金融在自由化、创新化、国际化过程中,金融业会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完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江西省某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调查对象,在深入研究该行内部会计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洞察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和执行的薄弱环节,旨在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防范系统性资金风险、提高会计部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
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产生于制度控制阶段。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最早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内部会计控制可定义为实施控制的主体运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含义
结合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特点,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定义可表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层为实现既定的财务计划目标和防范金融风险,会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等进行指导、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本文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内涵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包括:一是防范经营风险;二是保障资产安全、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经营环节的规范;三是为实现经营目标和经营效益提供合理保证。
(2)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主体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会计部门及运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他有关决策部门、内审部门、监管当局和外部审计机构。
(3)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客体是其全部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资金运动。
(三)研究意义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国家经济和金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保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遵循法律和法规制度,保证会计财务信息可靠,减少意外损失,降低财务风险,提升自身信誉度。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加强其经营管理效益、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防范会计资金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江西某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现状。
(一)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方面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总体较好,领导层较为重视,各项内控制度和措施落实较为到位。但调查问卷的作答情况也反映了部分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会计人员认为建设内部会计控制就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利于创新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重短期收益,轻长期发展;重外部监管,轻内控制度建设的现象。
2.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营业制度以及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执行有赖于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调查显示,的人认为有良好的内控文化,的人认为有较好的内控文化,的人认为基本有内控文化,的人认为无内控文化。这说明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方面,该金融机构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的基础在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重视和加强对员工培训教育。然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金融机构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不够重视。新的会计规章制度实施时,有高达的人是通过自学来理解的。这可能会造成部分会计人员对新规章制度的理解有偏差,加大了会计业务的操作风险和资金损失风险。对于日常的会计业务培训,有的会计人员不能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业务培训,有的会计人员要隔上三年以上才有一次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该金融机构存在教育手段软化的问题,忽视对违规违法人员的硬性处罚教育,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有的会计人员指出所在单位会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时,不完全按规章制度处罚,负责人酌情处罚;有的会计人员指出不处罚,仅作口头警告。同时,内控工作激励机制较为缺乏,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采取有关的激励措施,调动不了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会计部门等参与者的积极性。
3.会计规章制度实施成效有待提高。会计规章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准绳和至高法典,会计规章制度的实施效应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调查显示,关于当前的会计规章制度是否有冲突和矛盾,有1%的人认为是有矛盾的;当前的会计规章制度是否有盲区,有2%的人认为有盲区;从日常工作的角度看,当前的会计规章制度是否有不尽合理之处,有人认为不尽合理;当内部会计规章制度亟待完善时,是否及时修订,的人表示及时修订,并废止那些旧规章制度,有的人表示很少修订,现行很多规章制度已过时,许多做法仅按惯例来实施。从调查结果来看,该金融机构在执行上级行和本单位的会计规章制度与实际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存在盲区或不尽合理之处,有些规章制度还亟待完善和修订。同时,会计人员对会计规章制度的遵守和执行的严肃性有待加强。
4.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执行有待加强。会计部门是直接接触财务资金的重要岗位,对会计人员实行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然而,由于金融机构会计部门工作任务重、人手偏紧,这项制度的执行往往不能落实。调查显示,的人表示所在单位严格执行了强制休假制度,的人表示一般实施,表示不大实施,表示不实施。对强制休假的统计表明,2014年没有休假的会计主管占比为11%,没有休假的一般会计人员占比为。同时,对会计岗位轮岗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员轮岗的机会较少,在会计部门工作十年以上才有轮岗机会的人占比为。
(二)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该金融机构依法制定会计制度,建立会计控制系统的内控措施,能有效防范财务资金风险,以确保管理方针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但从问卷作答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存在会计业务活动授权制度和不相容会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等现象。
1.会计业务活动未严格执行授权控制。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认识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对自身经营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认识不够全面,造成部分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操作中存在侥幸心理,疏于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
2.不相容会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不相容会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关键措施,能有效形成监督合力,防范会计风险。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有:部分金融机构会计人员疏于对不相容会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的执行,存在未经授权代班或代班混乱的现象,容易形成资金风险隐患。
(三)对会计处理的全过程监督力度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对会计账务处理过程实施事前监督、事中审核和事后监督。但在部分金融机构会计实践中,监督制度执行得并不理想。事前监督和事中审核表面上做了,但执行得不严。还有很多金融机构没有事后监督,会计监督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另外,有些金融机构管理者疏于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
三、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构建内部控制文化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此,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二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保证会计人员规范操作,防范会计财务风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内部控制方式。具体方式可以体现在会计人员招聘、录用、考核和晋升等方面,以及推行会计管理责任制,即对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就其应负的职责实行责任制。
(二)加大内控措施实施效应
一是要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使其准确及时地反映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遵循审慎的会计原则,确保账、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会计账务坚持账账、账据、账款、账表及内外账核对相符,同时根据制度要求对不同账务应采取每日核对或定期面对面勾对的办法,还要建立和完善外部对账制度,定期上门对账。二是会计部门应通过信息的甄别、传递和处理,监控各项业务操作,并重视事前的会计风险分析和预测,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会计账务处理的全过程要实行监督,即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是创新内部会计控制手段,为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必须制定和执行各种标准的操作规程。如:建立完备的机房管理制度、建立日志自动监控记录等。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设置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所学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事与愿违,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本文指出并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xx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xx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xx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周晓斌,钟瑶,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摊[J],当代教育论坛,
[3]张晓辉,撰写会计论文的重要性[J],农村一农业一农民,
[4]侯文,蒋美红,全程跟踪法在高职会计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要:
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行的一个重要职位,税务的核算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税务核算在企业事务中尤为重要。目前的企业会计制度必须要深度研究涉税事项,保证企业的合法运营。为了企业能够快速、平稳、合理的运营,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涉税事项进行研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的研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探讨,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企业;会计制度;涉水事项
研究前言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各个行业的新理论规章制度层出不穷。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营的重点任务,税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进项详细阐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会计原则与税务制度
企业在核算税务的时候必须遵守会计制度的要求。税务核算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生产经营成果核算、与国家财政交拨款核算、与合作单位资金来往核算。现在《企业会计制度》里面规定的核算原则部分与现行的税务制度不一致。
会计假设和税务制度
会计假设有四方面内容:货币计量的假设、持续经营的假设、会计分期的假设、会计主体的假设。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依据会计主体在当会计过程中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税法范围内的开支后,按其净比例计算所征收。但是承包人是按承包期间纳税,会计期间和承包期间不一致就会产生差异。
会计方法和税务制度
复式记账是会计的一种方法,依据此方法,所有经济状况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因素的改变。由于资产交易和收益交易的处理方法不同,并且在制定税法时没有考虑复式记账的原理,导致税务结果不同。
会计政策与税务制度
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是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采纳的会计具体处理方法。新的制度给企业的余地越来越多,选择空间变大。
二、会计实务与税务制度
捐赠支出
依据制度规定。捐赠的支出部分属于企业“营业外支出”范围。税法所规定的纳税人在公益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金额3%之中的范围,准予扣除;非公益性质的捐款和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则不可以在扣税之前扣除。
罚款支
依据制度规定,企业的罚教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部分。依据税法,违背经营的金额和被没收财物的金额,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都不得扣除。
或有事项
会计制度规定,或有事项是企业过去的事项或交易形成的,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严谨确认或有事项,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是确认或有负债,而不会确认或有收益。企业一旦确认,就会增加企业的支出,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因此减少了国家税收。
三、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一般,因为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不同带来的问题一般分为以下三种:①因为税法和会计制度不一致,或者税法的更改落后于制度的改革等情况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一般全额确认为企业成本费用,这样就会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②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而且难以解决。按照会计制度,企业可以或有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负债,而企业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容易引起争议。尤其是税法规定可做可不做的事,就难以仲裁。③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合法,但是税法未确认的,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现如今企业会计制度赋予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较大的空间,比如折旧政策、计提减值等。企业有权根据会计制度选择和制定企业的核算方法,但是企业一旦确定就不得再随意更改。在宏观上讲,有利于保护税本,增强企业的发展力量。但是企业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权益与税务核算的权益不一致的时,进行纳税调整就影响了企业的权益。
四、解决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①企业制度与税法的规定能一致的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国家财政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之见的利益,而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从长远角度来讲,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应当尽量保持一致。在指定《企业会计制度》时,应该在不违背会计核算的原则下尽量和税法保持一致。②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之间可以保留必要的、少量的不一致。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一样,两者在会计处理的差异上并不会消除,因而调整纳税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企业应该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进行调整。如果不实行会计和税法相隔离,会计的“稳健”等若干原则将没有办法贯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企业的会计制度中,必须要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涉税事项认真的分析研究,因此才能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然而企业的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方法、政策等与税务制度中的原则、方法、政策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运营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可能会因为税务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状况不佳。企业的会计制度的涉税事项关系重大,因此,在企业建立会计制度中,必须要着重对涉税事项进行考虑,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英波.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王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3]滕曦.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与协调[D].厦门大学,2009.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四篇
技师(高级技师)专业论文
(前空6字符)姓名:
职业:
身份证号:
鉴定等级:
单位:
(仿宋一号字加粗逢中)题目:XXXXXX (仿宋二号字加粗逢中) XXX(仿宋三号字) XXXX技师(XX高级技师)年月日 (宋体三号字逢中)
论文撰写要求
一、论文选题
论文采取考生自选题方式,选题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参加培训教程和考试指南,同时结合考生所在单位或有关行业实际工作情况自行拟定。
二、论文撰写要求
1、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2、论文字数3000-5000字。
3、论文所需数据、参考书等资料一律自行准备,论文中引用部分内容注明出处。
4、论文一律采用A4纸打印,一式二份。
5、考生应围绕论文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从事科学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论文之中,形成完整的论文内容。
6、论文内容应达到四条标准:一是论文内容是否围绕主题,主题是否突出;二是论点是否鲜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有创新;三是论证过程是否逻辑严谨,数据是否正确,阐述是否完整;四是论文的文字是否通顺流畅,表述是否恰当。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要由标题、署名、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凝练、醒目和新颖。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
4、注释是对论文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文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的方式(即在论文的末尾加注释)。
5、参考文献是在论文写作中对论文撰写人起到启示、参考作用的书籍、报刊中的文章,出于尊重他人观点、成果的需要,同时便于读者查询原文,一般应在论文的后面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见表1)
四、论文提交要求
论文提交是一律装入文件袋并贴封,文件袋封面格式和论文首页格式统一(见表2)。
附:表1论文撰写格式
表2论文提交封面格式
论 文 撰 写 格 式
标题(二号黑体,居中)
姓名(四号仿宋体,居中)
单位(四号宋体,居中)
摘要:(摘要正文,四号楷体)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正文,四号宋体)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注释(四号楷体):
参考文献(四号楷体):
(1)XXXXXXX
(2)XXXXXXX
(3)XXXXXXX
单位推荐材料
兹有我单位(同志),学历。在
部门,从事工作。专业年限为年,现申请参加(工种)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试。
特此证明。
单位评定意见:
联系人:
备注:此证明仅作报考职业资格证书凭据,不作其他用途。本单位对
此证明真实性负责。
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年月日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会计学理论相互借鉴融合,帮助企业合理预测人力资源投资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着手,剖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建议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指能够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的劳动人民的总称。而人力资源会计正是由人力资源引申出来,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会计核算上衍生出的新学科,指运用会计程序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和分析,将抽象的人力资源转换为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直观数字,帮助企业了解并分析内部生产经营情况,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人力资源理论已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但由于我国引入人力资源会计理念的时间较短,导致其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落后。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分支,越来越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同时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会计学理论的影响,导致它还未真正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机构建设不健全,对相关理念研究不全面、不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将国外理论生硬地应用到我国的具体实践中,没有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创新,导致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思维根深蒂固,企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并不准确,很多研究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却没有真正执行,缺乏可利用性。
(二)人力资源会计工作计量不精确。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计量方法有很多,我国企业内部常用的是历史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及重置成本法。但由于人力资源特有的难以量化性,导致迄今为止每一种方法在实际运用时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计量体系。人力资源计量的不精确,使其无法正确估量员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利于管理者作出科学的决策。(三)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不合理。一方面,由于我国并未对人力资源的披露作明确规定,因此企业为保护重要信息,所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着重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资金信息,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很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的不稳定性,加之企业内部会计计量的落后性,企业往往不能准确地用数字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核算,导致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与准确性。
三、推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建议
(二)改进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由于人力资源难以定量化,导致人力资源会计在计量与核算时十分困难,因此在确认时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人力资源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方式等,积极与其他学科互相借鉴融合,不断拓宽广度与深度。具体来说,就是对部分人力资源信息运用货币计量方式,即用数字来对其准确定量,而对部分无法准确定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则用非货币计量方式,即用文字来对其合理定性,对货币计量方式进行补充说明,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三)适当公开人力资源会计信息。除保守企业核心秘密之外,企业可以适当公开人力资源会计的部分信息,对外披露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一方面,这样有利于企业之间相互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找到对方的优势以及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这样有利于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透明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吸引投资,促进企业资金的积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源会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由于我国引入和正式推广人力资源会计的时间较短,发展程度较低,导致其面临的各方面问题也比较多。本文在剖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鼓励企业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平.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与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6(06):79-81.
[2]黄诚.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8):147-148.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六篇
会计学原理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初学《会计学原理》中遇到的困惑,提出了两种简单易懂、可行性高的教学方法,即应用“左右记账法”和会计的语言学解释,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应用“左右记账法”可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判断账户方向,通过会计的语言学解释可以使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会计学专业术语及相互之间的勾稽关系。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左右记账法、语言学解释。
一、引言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也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相关课程的敲门砖,它教给学生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笔者结合在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有很多困惑和难解的地方,针对学生的困惑之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两种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反响良好。现给出两种教学方法供同行们相互参考,共同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两种教学方法
(一)应用“左右记账法”
现有的绝大部分教材都是根据会计恒等式以及复式记账规则推导出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仍然依据教材的思路进行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推导过程不是很好理解,另一方面推导结论不容易记忆,甚至经常混淆。学生只有通过无数的练习,强硬的接受并记忆各类账户的记账方向,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记账方向已经不知所以然了,将来学到难度更高的课程时接触到更多的账户还是无法面对。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应用汪致正《记账的规律》中的“左右记账法”帮助初学者理解判断账户记账方向。
2月,独立研究学者汪致正指出“借/贷”应当改为“左/右”。同年10月,汪一凡提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其外在特点是改用“左/右”为记账符号,可简称为左右记账法。所谓“中国流复式簿记”,实质是将原有的增减思想作为复式簿记之魂,有助于轻松判断业务所涉及账户金额的增减,加上左右配合,运用助记口诀或左手定则,下意识地快速确定记账方向。而现行会计学中使用Debit、Credit和“借、贷”,应该被认为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如果原本没有使用这类符号,会计学中就不会存在令人困惑的情形。汪一凡认为,“记账符号”的原意只是指明方位,而不是指其他含义。
在《记账的规律》里,他还原了使用“方位词”作为“记账符号”来指明账户方位的原意。而会计学中,表明方位用过“收付、增减、借贷”等等,几乎都是“动词”。
记账的规律是“左左、右右”。具体解释如下:“左左”指的是会计等式左方的科目,增加额记在账户左方;“右右”指的是会计等式右方的科目,增加额记在账户右方。
通过这简单的四个字、两个词就可以涵盖复式记账法的基本记账方法。以上口诀中的左右时针对等式而言的,即等式左边的账户增加额记在账户的左方,等式右边的账户增加额记在账户的右方,要分清账户的记账方向,只需记住两个等式即可。而对会计等式的推导和理解是非常容易的,会计等式包括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扩展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只要能够分析出账户的性质即可推断出记账方向,简单易懂。结合现有教材中的借贷记账法,将左右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进行一一对应,左边用“借”这个符号表示,右边用“贷”这个符号表示,就可以将左右记账法还原为借贷记账法,并对应于教材中的讲解。
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在账户的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在账户的贷方。学生只要清楚账户的性质就可以根据左右记账规则分析判断出相应账户的增减变动方向,这种判断方法解决了初学者对记账方向判断的困扰。
(二)会计的语言学解释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一连串的专业术语很快溢满了学生们的大脑,在短时间内很难分清这许多的专业术语,以及专业术语之间的关系和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现将《会计学原理》中的几个主要专业术语与语言学的术语相对应,帮助初学者消化理解这许多的陌生专业术语。大学生学习语言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对于语言学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
对语言学的基本术语掌握得已经非常透彻。会计学本身也是一门商业语言,所以,会计学的学习与汉语和英语的学习之间有某些共通之处,借鉴熟悉的汉语和英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会计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会计学中的专业术语与语言学的对应关系是:会计学中的会计科目、记账规则、会计账户、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分别与语言学中的单词、语法、带语法的'单词、句子、句群和文章相互对应。
1、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的基础上,对会计要素再进一步分析、整理、平衡,最后确定的会计对象具体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会计对象具体项目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整个会计学体系的起点,也是最基本的元素,有了会计科目才有了建立会计账户的基础。所以,会计科目和语言中的单词在语言体系中起着类似的作用、具有共同的地位,二者可以类比。
2、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所有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都是基于此规则,后续的账务处理以及报表的编制都要依据此规则,所以,记账规则类似于语言学中的语法,只有有了语法的规定才能进行后续的造句、写文章等工作。
3、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通常被认为是账户的名称,账户除了有名称(会计科目)外,还应当有结构、方向、用途等。利用记账规则将会计科目赋予一定的结构和用途就是会计账户,所以基于会计科目和记账规则与语言中的单词和语法的对应关系,会计学中的会计账户自然就成了语言中带有语法的单词,反过来就是带有用法的单词可以与会计学中的会计账户相对应。
4、会计分录
是指表示一项经济业务所记入账户的名称、借贷方向和金额的形式。简单地讲,会计分录就是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语言将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描述,一笔经济业务就可以用一个会计分录或多个会计分录进行会计语言的描述。反过来就是一个会计分录可以表示一笔经济业务。在会计分录中有会计科目结合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描述,也就对应于语言学中用单词结合语法造句子,所以会计分录对应于句子。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属于零散的句子。
5、会计账簿
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并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能够连续、系统、完整反映和监督一个经济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但是一个账簿只能反映某一个会计账户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增减变动情况,而句群也只能描述某一方面的内容,所以会计账簿只能与语言学中的句群相对应。
6、会计报表
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会计报表描述的是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根据账簿记录所编制的综合性文件,相当于语言学中将句群进行整合后形成一篇文章,所以会计报表相当于语言学中的文章。
有了以上的6个对应关系,学生就可以根据已有的语言学印象来映射会计学中的6个基本元素,这6个基本元素在整个会计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就不言而喻了,理解起来也就顺畅得多,对会计学的整体体系也就有了最基本的理解。
在这6对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这些会计学基本元素的时候就有了参考对象,会计学基本元素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可以直接对应语言学的这几个基本元素在整个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学生对这些基本元素的理解就更直观,也就对这些元素在学科中的勾稽关系更容易理解。
三、结束语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可能还有些许不恰当之处,但是通过笔者多次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实用性,用最简单最熟悉的方法引导初学者步入会计学深奥的殿堂,轻松理解《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对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也显得得心应手,激发了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的热情。希望本论文能够为同行们在工作中提供一点启示。《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待同行们继续研究探讨,将此门课程讲解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七篇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
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优秀审计论文提纲范例
Abstract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财政绩效
一、狭义财政与广义财政
二、财政绩效与政府绩效
第二节 主张“重塑政府”的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节 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理论
一、资本结构理论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第四节 体现政府与纳税人关系的委托代理理论
第五节 理论应用
第二章 财政绩效:从传统流量观到资产负债存量观
第一节 传统的流量视角
一、财政体制是形成流量观的根本
二、流量观下的财政绩效:财政支出绩效
三、财政绩效传统流量观的角度单一化
第二节 从资产负债存量进行财政绩效评价的客观要求
一、资产负债存量管理是财政管理的内在要求
二、财政风险预警要求存量信息
三、各国政府对财政存量信息的重视与改革
第三节 从资产负债角度进行财政绩效评价的机理
一、驱动目标设定
二、过程机制:投入产出思想为导向,效率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第三章 财政绩效评价基础:基于流动性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构建
第一节 政府资产
一、资产与资本、资金与财产
二、我国政府资产范畴
三、我国政府资产构成要素
四、我国政府资产规模评估的方法
第二节 政府负债及净资产
一、政府融资
二、xxx债务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
四、政府净资产
第三节 基于流动性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构建
一、构建依据:基于流动性的考虑
二、构建框架
第四章 政府财政绩效的效果评价:资产负债表法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方法
一、企业的财务分析
二、资产负债表法在政府财政中的运用
第二节 xxx财政绩效效果评价
一、基于流动性的xxx资产负债表编制
二、— 年xxx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三节 地方政府财政绩效效果评价
一、基于流动性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五章 政府财政绩效的效率评价:投入产出法
第一节 投入产出经济学发展演变
一、重农学派:魁奈与《经济表》
二、洛桑学派: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三、瓦尔拉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思想
第二节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一、DEA 数据包络法
二、B2C 模型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绩效效率评
一、指标选取
二、实证分析
三、投影原理下对 DEA 无效的分析
第六章 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
第一节 流量观与存量观下对政府财政绩效的不同应用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政府资产负债表结构
第三节 存量债务置换:形成与存量财政绩效挂钩的机制
第四节 政府资产负债表重构:考虑“纳税人权益”
参考文献
附录(如本篇论文有附录,需要添加上)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八篇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会计内控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用有效地会计内控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的有序运营提供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的现状,然后探究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探析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全球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与世界金融接轨的银行管理机制。但是,在银行运营风险管控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管理方面,不少商业银行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管理问题。如何提高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管理水平,让我国商业银行能够从内部克服运营管理风险,已经成为摆在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改革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九篇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讨论毕业实习在高校实践教学重视性开始,如何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分析独立院校的教学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管理和正确引导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等方面提出的方案建议。
关键词:毕业实习;高校实践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知行合一
目前各大高校开始对实践教学的越来越重视,因为高等教育不能单指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且还要紧密的联系毕业设计,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光可以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借助实习公司的资源帮助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实现就业。
1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管理工作的现状
由于现在的独立院校越来越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各大高校都开始扩招,人才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同时也是在各大高校拼实力和品牌的竞争,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会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的工资待遇往往较低,学生又不容易接受工资累,低报酬,然后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以毕业就开始找工作,有工作经验的毕竟少数。这就会出现用工荒和最难就业年的局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学生难就业等问题。
2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的时间
有些院校的实习时间过短,这样用人单位会觉得学生好不刚适应工作内容,就要回学校上课,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更加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很多学生因为实习时间过短而找不到实习单位。
毕业实习时间应该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如果安排在与毕业论文同一时间段,学生既要完成毕业实习又同时找工作还要做毕业论文(设计),会使学生处于过于忙碌的状态,而并非充实,这样无法做到专注,导致什么都做不好。
毕业实习的管理工作安排
学院所制定的毕业实习的文件要求是针对全院性的,没有特别针对某个系部某个专业,毕业实习虽然是实践类的课程,但是应该制定教学大纲,把在毕业实习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说明清楚,并且在开展实习动员大会的时候,也没有把实习中的内容简单明了的分门别类详细地告知学生,这样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和需要完成学院下发的实习报告手册,实习报告心得等报告内容无法做到统一格式标准,最后又要返工重填。对于教师如果没有教学范围的要求,这样教师无法实时跟进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情况,也无法深入企业,对于事情做的多少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也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毕业实习的校内基地
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应该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动态和流行趋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时代是不断地变化的,如果不及时跟进很容易就和社会脱轨,学生只懂得知识点,但却不知道如何把它与实际成果相结合,如果学校没有校内实习基地,没有这样一个有氛围课余的学习基地,学生下课之后就只能回宿舍看电影、打游戏,对于毕业实习和就业就更加的迷茫。
毕业实习校外基地的数量和岗位过少
毕业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者形式,如果独立院校的实习基地过少,这样对于那些没有能力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的学生来说,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毕业实习任务而随便找家实习单位,或者找朋友的单位随便盖章蒙混过去,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单位也不是全面了解,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岗位不对称性,作为独立院校的艺术类,更加应该多发掘并签订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帮助学生更好的定位,对于招生工作来说,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很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果实习基地多而且品质好,那么对于招生来说也是一个优势。
3 完善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与校企合作改革的对策建议
教学场地设备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各大高校都开始扩招,同时也是在各大高校拼实力和品牌的竞争,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选择和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也很大,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技能至关重要,因此,艺术类的院校更多的应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既然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那教学方法、场地和硬件设备必不可少,因此对于服装系,如打板室、缝纫机房、熨烫室、摄影室、画室、资料阅览室、创业园等基本的设备必不可少,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为了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的机构并熟练技术,在时间设置上面可尽量延长实习时间,如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七个学期的开学,这样学生可以结合暑假进行实习,在第七学期的课程安排上面应开设贴近市场的课程,非必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选择可上课程,因企业培养人才需要时间,时间太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提高了企业培养成本,时间延长自由化也方便学生寻找实习公司,提高学生就业等问题。
生产实习管理工作的对策
(1)毕业实习前期准备工作和成绩考核评定。这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而且通知大多是以文字居多,这样如果只是原封不动的发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到文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开展实习动员大会的时候必须把毕业实习的重要内容,实习心得要求、实习注意的事项、实习结束需要交的文件、上交时间等用PPT或者表格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加强学生对毕业实习的态度,把毕业实习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对待,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院任务,随便找个单位实习,从事普通劳动力,做简单的事情,这样是无法达到实习目的,一定要和自身所学专业或未来发展方向相对应,成绩考核必需让学生严格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的标注来进行考勤和综合表现评分,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分各占总分的40%和60%。把在实习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写一篇实习心得。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篇
Paper report, paper 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 report) references references references references references references harvard reference system 5 references (Appendix + / no more than words, no less than words, I, we, in my opinion,), I do something XX has made a report introduction executive summary introduction: brief introduction executive summary: Google reference Excel.
中文翻译:
论文报告论文简介,正文,结论报告执行摘要,报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哈佛参考文献系统5参考文献(附录+/不超过字,不少于字,我,我们,在我看来,),我做某事XX已经做过报告了简介执行摘要简介:简介简介执行摘要:发现、结论、建议参考参考、参考手册GoogleReference excel。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摘要:
高职学校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训练,与学术写作的联系较少,不宜于从事学术性的毕业论文写作。高职学校应从学生的条件和兴趣出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鼓励学术型人才的求学,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写毕业论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毕业论文
近年来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非但没有培养起来,造假之风却日渐盛行,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应用“查重软件”来过滤学生的论文。反思目前关于本科、专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改革之辩的讨论,笔者认为毕业论文的问题只不过是我国教育制度问题的冰山一角,如何改变毕业论文现在尴尬的状况,是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教师必须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的内涵
本文中,毕业论文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所有毕业论文,包括专科和高职。既然中国学位条例中并没有规定专科和高职提交论文和参加答辩,这二者毕业后也不能获得学位,专科、高职可以不必写学位论文[2]。现在的专科和高职虽然学制上短于大学本科,但基本上是本科的翻版,把专科、高职不必写的学位论文改成毕业论文,就避开了国家学位条例的规定,使专科、高职写毕业论文正式进入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就会计专业来说,高职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包括毕业论文都是本科的翻版,只不过要求低些而已,高职注重实践性操作的特定要求没有体现出来。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不排除有认真写作的学生,但总体来讲论文质量低、拼凑,水分大、水货过多,有时文理不通,标点符号不对,错别字较多[4]。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造假、拼凑的现象严重,可以讲已经流行成风。造假、拼凑的文章也能答辩并获得毕业资格,这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浪费了大量资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低、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缺少写作培训
1.学生未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缺乏写作能力。高职学生在大学里没有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并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写作资料,更别谈后面要写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等。他们至多写过学期小论文,抄抄改改即可过关,写作要求并不严格。而要让学生写毕业论文这种要求严格、程式较多的大型论文时,学生没有能力和经验。
2.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缺乏认真写论文的态度。学生在毕业季找工作成为头等大事,一切都要为此让路。没有找到工作的忙着投简历、参加面试;找到工作的忙于应付工作,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及至辅导教师索要论文时,才急匆匆赶一篇提交给辅导教师。对于辅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等,并不认真对待,怎么发过去的修改意见,文章怎么发回来,一句话“不会修改”、“没有时间”交差了事,修改论文成了辅导教师的事情。
(二)环境的影响缺少论文检测机制
(三)教师:指导不力
由于毕业学生多,每个教师分配的指导学生有10个左右。所有教师都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忙于教学或者科研,对所指导学生指导不够、督促不力;在以后的交叉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对学生的论文成绩有打人情分的情况;教师个人在科研上也还有上升的空间。所以,教师在能力上、个人意愿上和辅导时间上都不能满足要求。
(四)会计专业特点:重应用,轻理论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5]。会计是重实务的学科,高职会计专业注重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理论方面够用即可。毕业论文属于学术性的,让注重技能型训练的高职生去做学术性的毕业论文,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学生勉为其难。
(五)教学管理:过于宽松
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鉴于学生找工作不容易,学校方面一般不遗留学生,所有学生几乎都可以毕业。这样一来学生只惧怕校外实习或工作单位的管理,并不惧怕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忙于工作或忙于找工作,对于论文辅导教师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疏于回复修改;教师忙于教学,论文指导往往只能通过电子邮件,更难以管理学生。
三、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对策
高职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最低层次的学生了,连本科学生都很费劲地“憋论文”[6],更何谈高职生?笔者认为可以培养高职生的学术兴趣,但不宜以此为主,毕竟高职的培养目标不是学术型而是技能型的学生[7]。俗话说得好:适合的就是好的。笔者认为,让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作研究培养研究能力,让没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增强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做适合他们各自能力的事情,才能实现教育的初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优秀的人。
(一)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生: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
1.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培训。应该从学生刚一入学就安排学术研究的培训,可以当成一门课程教授给学生,把做论文要用到的一些软件如WORD,EXCEL和一些统计软件等的应用都教给学生并训练学生,教给学生如何确定关键词、如何搜集学术信息、如何搭建论文框架、写开题报告、怎样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直至写出论文等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对学术研究的初步认识和训练,从而为以后专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2.论文的写作训练安排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在进行完了论文的写作培训之后,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写专业论文:安排学生的阅读书目,对学生阅读进展和收获情况进行监控,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做批判性思考并写出专业论文。通过如此多次专业严格的训练,学生就能够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体会做研究的乐趣,为将来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致力于提高技能的学生:培养其动手操作技能
1.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通常,高职的理论教学时间占三年教学实践的六分之五,动手操作时间仅占六分之一。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必须缩短理论教学时间,把适合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不必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把高职学生的理论授课时间缩短为三分之二,以增加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时间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并且聘请企业在职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
2.将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改为做会计综合实验和为会计服务公司记账。笔者建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把毕业论文改为会计综合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把学习过的各类会计知识、税法知识等综合运用,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整地做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实战能力。之后让学生承接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完成从模拟到实践的过渡,为学生将来能够迅速适应职场工作做准备。
四、展望
就条件而言,高职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培养技能型人才)做好就可以了,至于培养学术人才,不必强求,让学生人尽其才就好。希望将来我们不必再探讨毕业论文是否要取消,而是要研究学校如何提供更好的条件以满足青年才子的学习需求,为学术型和技能型的各类人才顺利步入社会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赵笛.毕业论文:难解之题[N].青岛日报,2007-05-20.
[2]xxx学位条例[EB/OL].[2004-08-30].
[3]徐汉峰等.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方有林等.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上海教育,2002,(13).
[5]李新建.高职毕业论文撰写现状及改革举措[J].知识窗:教师版,2013,(1).
[6]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7]安路蒙.那些年,我们一起“憋”论文[N].科技日报,2013-06-16.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摘要:施工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行业,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推动力是有目共睹的。但许多施工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仍旧存在不少的不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和进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我国的施工企业数量也逐渐增加。这些企业通过承接各式各样的施工项目以获取企业生产利益以及生存发展,在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施工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外部需求
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正朝着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筑行业在时代背景中成为了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施工企业涉及到许多其他的行业,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较为繁杂,容易受到外部的因素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和相关行业业务核算甚至国际相接轨,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施工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实际上也是国家财务管理的硬性要求,新颁布的财经法明确的规定了施工企业应该进一步的规范会计成本核算,继而促进国家税收的明晰化和规范化,促进国家经济的长久的稳步发展。
2.内部需求
施工企业作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组织单位,经济利益与成本的联系是非密切的。施工企业的运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效益,如果能够从成本入手,科学合理有效的节约成本,那么势必会增加盈利空间。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要想在行业领域里谋求更深的发展,势必要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而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材料的成本支出是财务总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缩小企业的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差额,控制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从而达到企业的战略,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的核算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许多施工企业而言,企业内部的管理核心在于对施工人员、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现场管理,对于成本核算的管理往往存在一些忽视。特别是中小型的施工建筑企业,他们受企业规模以及管理结构的约束,在财会的内部职能设置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权责分工不清、会计成本核算的办公环境较差的特点,并且往往出于对经济的考虑,无法聘用到会计核算能力较强的专业核算师,在会计职能的设置上,往往是一人兼多职,许多小型的施工企业则采用会计财务工作外包代账的方式,并没有专门的设置会计部门。会计核算人才的缺失是现阶段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无法达到建筑项目的成本核算要求,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
2.成本核算内容不完善、方法不合理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对于建设项目的成本核算主要存在内容不完善以及方法不合理的问题。众所周知,施工建筑项目往往会涉及到多种成本,例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而许多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主要集中核算企业的有形资产的核算,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较为注重施工前期的成本投入,忽视了施工后期维护的成本核算。与此同时,对于费用的审核及管理方式存在许多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许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在发生费用的过程中,控制力较弱,缺乏计划,使得许多的建设项目的费用超出预算,增加了成本。然而,对于这一部分超出的费用,企业必须要真实的反映在核算过程中,并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有些企业在费用超出预算后,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真正意义,对企业的不明确的费用,直接计入了生产成本,造成生产成本的虚高。
3.成本核算缺乏监督考核机制
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之外,往往在企业内部也制定了相关的核算制度。但现代许多施工企业对于会计成本核算所制定的相关方法和制度存在极为严重的执行力弱的'现象,首先是许多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出了许多违规的费用支出,而财务会计人员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真实记录,致使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流于形式。这些事实都明确的表现了现代施工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自制力。
三、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改善措施
1.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从源头上提升企业对会计成本核算的认识。其次,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要逐步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成本意识,并自觉的执行在平时的工作生产中,只有不断的优化企业内部员工的成本概念,才能进一步落实企业的成本管理。最后,对于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工作,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状态明确会计成本核算职能,尽可能的设置专人专职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机构,对于成本核算工作,要尽可能的聘用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提升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精准度,继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核算监管
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提高核算水平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前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除了要按照我国国家相关的制度、法规以及财经政策来进行之外,也要体现出灵活性,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既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又与自身需要相结合的成本核算体系,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完善成本核算内容
施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始终树立全面管理的观念,以确保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对于繁杂的核算内容,首先应该科学合理的予以分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真实准确的核准,要全面考虑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核算,同时也要将无形资产纳入成本核算。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应该要将各种知识费用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投入列入核算的范围中,采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合理的设定摊销期限,对于有形资产的核算,要注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费用支出,要注意事前的投入以及事后的投入都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任改变.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践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07).
[2]杜少华.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安全生产与监督,(03).
[3]钦培豪.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J].水利经济,,17(13):216-217.
[4]霍冀豫.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2010,21(18):23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摘要: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毕业论文指导采取的是导师制全程跟踪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但是总体来说论文质量水平不高。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综合性环节,如何提高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自我综合素质,是指导管理的核心。 而不只是单纯作为业务技能考核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
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一般流程
高职学生学制三年,其中一般安排第六学期为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大多数院校对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的是全程跟踪法。一般在第五学期末进行指定论文指导老师、写作前辅导、选题;在第六学期采用电话、邮件等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其中分阶段性检查指导跟踪指导最后是写作后总结(成绩评定和论文答辩)。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在此环节没有太多收获及提高,已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一)随意选题
为了降低学生选题难度,导师一般会指定一些题目,然后学生从中选择或自拟。但是普遍存在选题集中且理论性较强,毕业论文不能与实际工作问题结合,不关注专业动态题目陈旧等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根本没有想法,不会选题而随意选题,严重缺乏专业积累,理论水平不够。
(二)论文撰写能力有限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摘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方面,但两者因为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同源分流,形成了财务会计服务外部,管理会计服务内部的管理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已十分迫切,一些企业因两者的有效融合而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企业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本文重点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内涵、工作的过程、成果的表达、会计的转型等方面探讨两者融合的趋势与必然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分析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领跑全球,我国企业管理的国际化水平也越发提高。由于管理科学的不断进步,对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的职能将由以核算和监督为主而不断拓展,逐步地向管理与服务方面发展,即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需要。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形势下,财务会计只有尽快地与管理会计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
财务会计是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情况,收入与费用的实现与发生情况及利润的形成与分配情况,以受托责任为目标,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专业会计。从财务会计的执行情况来看,其最大特点是客观真实性和可验证性。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与可信度,国家制定了会计准则,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管理会计一词,1922年出自于会计学家奎因斯坦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20世纪后半叶正式引入我国。管理会计是为了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结合财务会计信息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内容,运用数理统计技术与方法,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有用的内部会计信息。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分支,虽然有着不同的职能作用与工作运转方式,但在企业的实践中,两者也有着广泛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首先表现在两者的功能价值相同,都是以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其次两者的工作对象也相近,都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价值)运动为核算对象,很多核算内容相互交叉,相互重叠;此外,两者所依据的信息来源是一致的,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他们所使用的信息来源都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表现在:首先两者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重在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通过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记录与核算,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其投资、债权债务、担保等财务信息。管理会计重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变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决策、控制与评价,特别是尚未发生的经济活动事件;其次两者工作遵循的原则与标准不同,财务会计工作有国家规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企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执行这些规范有强制性。而管理会计则不受会计准则、制度、法规等的约束,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重在以服务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为标准;此外两者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也有不同,财务会计重在会计核算能力,要求会计人员要严谨、细致。管理会计重在财务管理能力及现代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的运用,并能熟练地开展数据分析。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融合趋势
1.两者工作内涵的趋同性
随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内涵的变化,两者的趋同性已十分明显。从管理会计来看,无论是“信息系统论”,还是“管理活动论”以及“会计控制论”,都强调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等方面需要的会计信息,既要关注企业短期的经营利益,更要重视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未来经营利益,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从而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来看,其目标与任务主要是向企业的外部利益关系者提供企业经营方面情况的信息,但同时,为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果,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让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充满信心,往往还会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要求企业管理者修正日常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显然,现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从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涵是趋同的。此外,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ERP管理系统的应用,将管理会计的计划、预算、控制、分析职能延伸到企业职能部门的末端,影响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并使得财务会计的工作过程与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紧密相融,且融合的程度将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不断提高。
2.两者工作过程的紧密性
综观我国企业会计与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变化,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内容,有两大核心变革。一是会计工作注重以事实为基础,向以预测为基础转变,财务会计信息对预测的依赖成分将越来越多,企业对未来的预测是管理层对今后工作的一种判断,也是企业管理信息的重要方面。二是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涉及到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成分也不断增加,如上市公司年报中要求披露的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战略的描述、对企业财务与经营业绩的评价、分部报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方面信息的提供等,都远超过了原有的财务会计提供会计信息的范围,这些方面的内容,应该由管理会计系统来提供。此外,除财务报告之外,随着企业利益关系人对企业的进一步关注,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内容范围也进一步拓展,将本来属于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也对外进行披露,如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资决策等内容,也都离不开财务会计提供的基础会计信息,如全面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收款、投资等全过程,在全面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以反映企业日常经营的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进行比较、调整、分析、修正,从而确定最终的全面预算指标体系。
3.两者成果表达的交叉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思想上的最大认同就是“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但实际上,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交叉性。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中,明确规定了企业报告应当提供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企业管理层对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及管理者的计划等前瞻性信息、股东与管理人员及关联方交易情况、企业战略目标及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等背景信息,显然其中的很多方面都是管理会计信息的范畴。从国内来看,近几十年来,企业对外会计报告的内容范围不断拓宽,尤其是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量不断增加,并成为改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变化趋势。如前面已提到过的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要披露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公司治理与企业人员情况、股东大会情况等,而这些信息原本都属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信息。因此,当前的财务报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财务会计诞生时的要求已不能同日而语,财务报表已发展为包含很多其他非财务信息的综合性报告,远超出了“财务”的范畴。
4.企业会计转型的必然性
现代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要围绕市场需求实现经济转型,构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实现工作重心向管理型转变。而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也要相应地由过去的以财务会计为主向以管理会计为主转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要融合会计和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公司治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管控风险。当前会计工作尚未真正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企业的会计工作仍然是以财务会计为主,工作内容主要是日常账务核算及报表处理,但这对企业管理是显然不够的。当会计工作转型为以管理会计为主的情况下,企业会计工作用于日常账务核算与报表编制的时间将大大压缩,会计工作的重点将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尤其是企业全面预算、风险管控、中长期预测、纳税筹划、业绩报告、现金管理等将成为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领域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两者在工作的侧重点、工作主体的层次性、发挥作用的时效性、工作方法的灵活度、人员的要求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在工作对象、管理目标、信息来源等方面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企业内外部环境所共同要求的,是企业会计管理的自然优化,也是企业管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许金叶,陈丹仪.管理会计生长点的转变:会计转型的知识驱动力[J].财务与会计(理论版),2014,(7):48-49.
[2]何素华.对中国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8):92-95.
[3]米辉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探讨[J].经济师,2016,(10):114-116.
[4]李玉丰,王爱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12,(5):522-525.
[5]马驰.从会计价值评论角度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商业现代化,2015,(17):214-215.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摘要: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就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成为真正“实用型会计人才”,达到会计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重点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学生能力教学手段感知教育翻转课堂会计实训
中等职业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应用性与实用性,最终培养目标为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上岗就能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要理论扎实、技能娴熟。会计专业由于其理论生涩难懂、专业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难度较高,学习兴趣低。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要选对合适的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在会计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可以将如下几方面融入到平日的教学中。
一、在课堂上与课堂外不断渗透会计岗位的感知教育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学科,是学生必学课程。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高一学生来说,书中的理论又限涩又难以理解。加之学生较少接触社会,他们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缺乏感性认识,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导致会计教学达不到预期目的。因而在学生入校之初教师应透彻地介绍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会计工作的可发展性。
教师可以搜集从事财务有关工作的毕业生,录制他们的工作感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感知学好会计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初学会计时对会计美好的设想并不足以支持整个学习生涯,在学习会计过程中,仍然会遇到种种学习困难,要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仅仅依靠积极性或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学习中期组织学生到小型财务公司进行专业感知。在实践中应落实不同阶段学生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下,主动构建起对会计的基本认识,并把认识应用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专业的兴趣和效率。
二、适当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实验表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大概只在5—10分钟,另外传统模式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模式。“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解决学习问题,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知识点拆分为几个小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做成5~10分钟的微课,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学习。而在课堂上则是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讲出来,让学生将学习微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将教师布置的习题做出来。而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翻转课堂将本该课上学的知识变成了课前预习的课后作业,而课堂则变成了学生自我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主要战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解决了学生听课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三、在专注理论教学的同时,会计实训教学要紧紧配合
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这就需要在学校的教学中融入会计实训相关课程的讲授,配备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训课中应多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提前下发任务书,在任务书中给出经济业务的票据、需要的理论内容、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会计工作的记账凭证和所需账簿等,学生四人一组协作完成。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审核凭证、填写凭证、粘贴凭证、登记账簿等,培养其实际工作时的动手能力;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随时给予帮助,让学生有继续完成任务的信心。在项目完成后,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最后,将经济业务分解为一个个项目学习后,仍然要给出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其自己独立完成,系统地再次掌握整个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实训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耿金岭.企业财务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摘 要】本文在研究艺术类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提出了针对此问题的方法,要求开放思想,与时代同进步,利用新兴科学技术来整合各类信息;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打开学生的就业思路;时刻关注社会动向,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
一、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因势利导心理。学校招聘专场是求职人员找到就业岗位成功率相对较好的招聘形式,同时也是各单位采用“管培生计划”最多的人才招聘活动。不过在这些学校招聘专场中,只要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北上广以及国内外著名企业有关的招聘活动,其现场都是人满为患,而那些当地企业、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公司,以及工作环境比较简陋的公司,其招聘现场则是门可罗雀。
(三)毕业生对于就业服务重视程度不够。艺术类院校应该从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入手,从每位大学生入学开始就系统针对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有效的就业服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毕业生认为,就业就是在校期间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简单,从而对学校设置的就业创业讲座、心理资讯、课程指导服务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等各种就业指导服务视若不见,也就使未来自己在就业问题上难以做到全面和完善。
(四)现阶段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艺术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机制来进行系统学习,人才培养机制决定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成为了检测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盘。不过,当前的艺术类学校和其他一些综合类学校都出现了扩大招生的现象,但是就业问题却始终不能被高度重视,从而使各学校的就业问题一直延续。
(五)社会转型期对于艺术类院校就业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国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的国民经济仍然不断健康、平稳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针,持续进行社会转型。随着中国的经济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成了一系列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消耗型产业逐渐退出市场,同时更多的文化艺术类产业、创新型产业以及智力密集型产业正迅速的崛起发展着。但是因为高等教育的特点与属性问题,使其难以摆脱传统观念从而与时俱进、解放思想,难以快速的应对社会转型所改变的就业问题。
二、促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广开思路。在艺术类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都有着锐利的直觉,可以提前感知到下一季潮流的发展方向,牢牢把住时尚潮流的脉搏。在艺术类学校就职的人员更加需要跟紧学生的步伐,积极接受新工具与新技术,主动运用大学生喜欢的社会交往工具来宣传就业信息,使宣传内容更加体现艺术性,将主动推送替代被动传播,增加在校待就业大学生的乐趣,使其得到更好的就业服务。。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拓宽学生的求职择业思路。为了更加有效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打开艺术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思想,解决待就业毕业生的实际问题,我国大力鼓励与引导应届毕业生去到基层就业,并且相继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医从教助学金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村官计划”以及“应届毕业生预征入伍计划”、“高级院校创业实践计划”等。艺术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和综合性学校的毕业生相比有着更加专业的特长,在面向基层的就业活动中更加能够展现自己的特长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三)把握时代动向,以梳理根本问题为契机解决就业问题。在高等院校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中,求得艺术类学校的发展、缓解艺术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就一定要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产业调整为背景。在全面分析研究往届毕业生就职信息的基础上,艺术类学校的前景发展,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也不管是内涵式发展或是外延式扩张,都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要有长远的目光,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国家制度的引导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相适应,使艺术类学校能够找准教育发展方向及目标,优秀人才培养机制,调整知识内容与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培养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以达到产学研的整合统一。
总而言之,艺术类学校只有打开眼光、扩展思路、与时俱进,才能更全面完善解决各种就业问题。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1、C学院关键岗位员工本事素质模型的构建研究
2、M乡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研究
3、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现状研究
4、零售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5、某省DH投资控股公司财务风险防控研究
6、全面预算管理在水电X局的应用及改善研究
7、GQ管理咨询公司商业计划分析
8、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9、基于价值链的MES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10、A物流集团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及风险研究
11、D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
12、《湖北省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政策研究
13、基于相关多元化战略的集团管控体系研究
14、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15、XY公司成本控制分析
16、A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策略
17、SYP公司建筑加工玻璃产品营销战略研究
18、石油开发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
1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20、基于ERP的会计建模研究与设计
21、W公司总价包干民用项目施工费用控制研究-花满庭#楼项目施工费用控制
2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
23、A公司捷克彩电生产基地环境与财务及其技术可行性研究
24、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25、成都农村团体“三资”监管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6、兖矿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7、医药制造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28、企业所得税台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9、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善设计
30、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研究
31、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XX电信公司中的应用研究
32、A公司原料采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33、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34、外资K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估实施的研究
35、遵义县金杯投资有限公司BT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36、云鹏电站机电项目成本管理
37、家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38、川磷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研究
39、NY供电公司成本管理制度研究
40、ERP在瑞丰石油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设计与实现
41、DHL国际快递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42、酒类消费品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研究
43、XX银行基于细分产品的经济利润考核方法研究
44、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强化设计与实现
45、D公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八篇
【摘 要】 文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和会计文化的发展,来考察会计制度和会计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宏观会计文化影响着会计制度变革的路径,而会计制度又推动着微观层面会计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决定着会计文化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会计改革; 会计制度; 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和集团的精神和物质、知识和情感的所有与众不同的显著特色的集合总体,包括艺术、文学、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以及信仰。制度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性思维习惯,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以及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将文化进一步划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与广义的社会的含义相同,是人所创造的一切社会化的东西,具体的文化(即狭义的文化)是指一个特定群体的价值观。从两者的定义上看,由于制度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方面,因此,制度是文化的一部分。制度又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例如:法律和习俗、宗教、社会价值观,因此,正式制度应该属于物质文化,而具体文化,即群体的价值观应该属于精神文化。对会计制度和狭义会计文化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文化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探讨,其必然遵循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本文从此角度出发,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会计制度变迁史,对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文化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问题。
一、概念界定
对会计制度和会计文化的探讨,首先需要对会计制度和会计文化进行界定。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分为广义的会计制度和狭义的会计制度。广义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和xxx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规范,它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狭义的会计制度仅指对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本文所指的会计制度是广义的会计制度,是对社会会计活动总体情况的制度考察。对于会计文化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从文化的定义出发,将会计文化界定为人类社会创造出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所指的会计文化仅指狭义的会计文化,即会计文化的精神方面,是指会计活动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制度安排及文化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开始了会计制度建设的步伐,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标志,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50—1978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阶段和1978年至今的会计制度恢复及改革阶段。
(一)1950—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阶段
1950年3月,中财委了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至1951年上半年,中财委先后实施了13个部门所属企业的统一会计制度,为进一步满足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统一各部门的规章制度,1952年全国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颁布了《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暂行办法》、《国营企业年度清查财产暂行办法》、《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等规章制度。1953—1957年,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时期,财政部确立了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1955年财政部对原国营企业会计制度作了彻底的修改,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和《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统一会计报表和说明草案》。为满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制定了《中央主管部门所属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标准账户计划及会计报表格式草案》和《地方级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标准简易会计制度》等。经过近七年的会计改革,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会计制度体系基本形成。1958—1977年,我国进入了“”和“”的特殊历史时期,会计制度几经波折,多次废立。1973年财政部为恢复会计制度,颁发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三项制度,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会计文化发展在这一时期也几经波折。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和3月,章乃器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应用自己的会计簿记原理记账》和《再论应用自己的簿记原理记账》的文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会计界发生的最早的思想萌动,掀起了建立新中国会计核算方法的讨论热潮,会计学科的阶级性也成为这一时期会计讨论的热点问题。1951年后,我国政府开始全面引入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大量的苏联会计教材被翻译和引入。为推动会计制度建设,发展会计文化,一批会计类杂志纷纷创刊。1952年1月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主办的《工业会计》创刊,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1957年1月财政部接办《工业会计》,于1959年1月改名为《企业会计》,受影响,1959年年底停刊,并入《财政》杂志。1963年中央为转变时期发生的错误,于1964年1月创建《会计》杂志,由财政部发行,1966年8月,“”开始不久后又被停刊。《工业会计》以工业会计工作为主,前期主要介绍和传播苏联工业会计核算理论和经验,被财政部接办后,增加了介绍中国会计制度的内容,为新中国会计理论和统一会计制度服务。《会计》杂志主要报道各个行业的会计及财务工作。1956—1966年,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会计在上交国家税利中的监管作用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计划的有效执行,会计论文研究主要围绕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健全企业规章制度等展开。1966—1978年,在的影响下,会计研究停滞。
(二)1978年至今,会计制度恢复及改革阶段
1978年后,我国会计制度进入了恢复及改革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又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2年,会计制度体系恢复及多元化阶段;1992—2000年,适应市场经济及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阶段;2000—2006年,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阶段;2006年以后,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
—1992年,会计制度体系恢复及多元化阶段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结束了“”时期所带来的动荡局面,我国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0年财政部对当时的会计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同年9月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1—1982年又相继颁布了国营供销、施工、建设单位等企业会计制度,1984年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85年1月xxx常务委员会颁布了《会计法》,将会计法规建设推向了高潮。1982—1987年,财政部还针对国营承包企业和新兴的外资企业颁布了相应的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的恢复和发展带动了会计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大量专门致力于会计研究的杂志纷纷创刊,如:财务与会计(1979年,财政部主办)、会计研究(1980年,会计学会主办)、财会月刊(1980年,武汉市财政局主办)、财会研究(1980年,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主办)、商业会计(1980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财务部、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和中国会计学会粮食分会主办)、中国审计(1983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主办)、审计研究(1985年,中国审计学会主办)、审计与经济研究(1985年,南京审计学院主办)、审计月刊(1985年,湖北省审计科研所主办)等,结束了只有政府创办会计杂志的历史,为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平台,会计文化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百家争鸣的景象。1978—1992年间,发表的有关会计方面的论文共12 506篇(会计论文8 453篇,审计论文2 925篇,财务管理论文1 128篇),年均2 501篇(见表1),1990年首次出现了关于会计文化的论文,会计文化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多集中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职能、会计制度建设、会计监督等方面,介绍管理会计、加强传统财务管理的内容居多。1984年开始出现了对财务管理本质的探讨,1984年之前的会计监督也主要围绕着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监督展开。会计文化的发展并未先于会计制度的变革,而且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现象。
—2000年,适应市场经济及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阶段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出现了新中国首批上市公司。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为有效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及其会计信息的披露,1992年5月财政部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全面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财政部以财政部长令的形式,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并制定了分别适用于工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开发业、农业等13个行业的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的财务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会计准则全面建设的序幕由此展开。从1997年开始,财政部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等9项具体会计准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架构初步形成。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财政部于1998年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全国xxx常务委员会在1993年修订的《会计法》的基础上,对《会计法》又进行了新的修订,二次修订后的《会计法》对会计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配合新修订的《会计法》的实施,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2000年6月xxx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同年底,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取代1998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
上市公司的出现,以及如何规范其信息披露,在理论界掀起了讨论热潮,这一时期的会计文化开始走向繁荣兴盛,发表的关于会计方面的论文共64 562篇(其中会计论文31 813篇,审计论文25 109篇,财务管理论文7 640篇)(见表1),年均8 070篇,环比增长,(其中,审计论文环比增长,财务管理论文环比增长,会计论文环比增长),是会计类论文增速最快的一段时期。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这一时期会计文化界关注的焦点,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是这一时期会计论文研究的重点。财务管理研究开始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研究,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主线。1985年通过了首篇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专门研究会计文化方面的论文也获得了快速增长(见表3及图1),环比增长,超过了会计论文的增长速度。
—2006年,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阶段
1992—2000年的会计制度改革,实现了在形式上与国际通用规则的接轨,而2000—2006年的会计改革则实现了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规则在实质上的接轨。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至此,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财政部先后颁布了租赁、借款费用、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存货、固定资产和中期报告7个具体会计准则,形成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并行的会计规范体系。
在这一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蓬勃发展,会计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发表的会计类论文共119 659篇(其中会计论文62 292篇,审计论文 43 409篇,财务管理论文13 958篇)(见表2),年均19 943篇,环比增长(其中,会计论文环比增长,较上期增速提高,财务管理论文环比增长,审计论文环比增长,均较前期增速放缓),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成为这一时期讨论的焦点(2003年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创刊)。然而,这一时期,关于会计文化研究的论文却增速缓慢,6年间发表的论文仅94篇,年均篇,环比增长(见表3)。
年以后,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
我国加入WTO之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为满足这一要求,2006年财政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会计制度建设日趋成熟。
会计文化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稳定增长、日益成熟的态势,会计类论文共130 585篇(其中,会计论文65 139篇,审计论文45 957篇,财务管理论文19 489篇)(见表2),年均26 117篇,环比增长(其中,会计论文环比增长,财务管理论文环比增长,审计论文环比增长),会计准则超越会计制度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重心。从2006年开始,专门研究会计文化的论文呈上升趋势(见图1),2007年出现了首篇系统研究会计文化的博士学位论文,2007—2011年会计文化论文比上期环比增长(见表3),增速超过会计类论文的增长速度。综合性的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等,也开始关注会计问题,加大了对会计专业论文的刊载频度。
三、结论
(一)我国传统文化决定着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宏观文化是在长期的岁月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基础文化的根基越深厚,对制度变革的影响就越大。我国传统文化崇尚集体主义,权距较大,对不明朗因素反映强烈,决定了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是渐进式的,而不是激进式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历史中即可窥见一斑,无论是1978年会计制度改革前的会计制度变迁史,还是之后的会计改革史,我国采取的都是循序渐进的制度变迁路径,首先从局部进行改革,从局部改革的成功推进到全局的改革,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改革,在探索中逐渐、逐步实现会计制度的变革。传统文化对会计制度变迁影响深厚。
(二)会计制度变迁的方向决定着会计文化发展的方向
新制度的建立需要文化的依托,影响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而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又会引起制度的变革,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史和会计文化的发展来看,每一次新会计制度的制定,都会在文化方面引起相应的连锁反应,带来会计思想上的萌动,掀起文化界在此方面的讨论热潮。在微观层面上,会计制度的变革推动着会计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会计思想的繁盛,引导着会计文化发展的方向。而微观层次上的会计文化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却不是十分明显,会计制度制定的动因来自于政府,而不是新文化的引入和繁荣,会计制度的变革往往先于会计文化的发展。在微观会计文化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上,我国的会计文化和会计制度属于制度主导文化型。
(三)会计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会计制度恢复和改革以来,我国会计文化逐渐走向了繁荣和兴盛,大量高质量的文章不断涌现,会计类期刊蓬勃发展。但从2001—2011年发表的关于会计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来看,会计文化研究并没有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而且,会计文化研究主要局限于会计文化的概念、内容、要素、划分、特征等基本问题,关于会计文化建设的论文较少,也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会计文化理论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文化体系应该如何建立,如何通过会计文化建设推动会计制度的完善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仍然是尚待解决的课题,发表会计文化类论文的权威刊物也很少。这一现状影响了会计文化对会计制度建设的推动作用,会计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张勇.文化、制度与发展——制度与文化比较视角的发展分析[J].经济学家,2008(5).
[2] 曾小华.关于文化的定义[J].学习时报,2004(2).
[3] 葛蓓.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与任务[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3).
[4] 李玉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1(9).
[5] 蔡静.我国会计文化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2(8).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十九篇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一直是商业银行防范运营风险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当前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实际,会计内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1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部门岗位人员职责定位不清晰
2.2过于追求营业利润,重经营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体系已经转变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为主的全新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也称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迫使商业银行也需要参与市场竞争,获取营业利润,以实现自我进一步发展壮大。过去几十年,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把提高银行营业利润、降低银行坏账率等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导致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重经营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商业银行评价下属部门、员工的主要指标是看其是否给银行带来客观的利润。这种维利润至上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让商业银行忽视了会计内控风险管理等工作。
2.3侧重事后追责忽视会计内控过程性监管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会计内控领域还未能建立有效地风控管理机制。这导致当前很多商业银行侧重于事后追责忽视会计内控过程性监督的现象比较常见。2014年,浙江萧山某商业银行营业点发生几名银行出纳做伪账侵吞挪用客户资金的问题。事情败露后,该商业银行对参与人员进行了严厉的追责,并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此事件导致的客户数百万元存款损失的弥补难度非常大。其实,早在2012年该商业银行上级主管部门在内部巡查中就发现了上述苗头,但是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更没有采取有效地过程性监管措施。
2.4会计内控监管人员自身风险意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到位
会计内控监管人员是做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要防线。但是,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监管人员自身风险意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分析原因:会计内控监管人员多由商业银行内部人员兼任,并未有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即便是一些商业银行设立专门机构,也相对不受重视。这使得会计内控监管人员自身风控意识也相对不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监管工作行业准入门槛低,使得一些不具备相关监管资质的人员也进入这一领域。这也是导致会计内控监管人员自身风险意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篇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会计环境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研究和揭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影响,对于中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会计环境的基础理论,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进而阐述中国会计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解决中国会计环境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会计环境;会计;影响;会计理论与实务
引言
会计环境指会计在处理单位或部门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时所面对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亦即存在的客观条件与外在因素。一方面,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又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中随之发展变化,可以说,会计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其所处的会计环境。另一方面,只有了解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方式,才能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指导中国目前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免使会计改革误入歧途。
一、会计外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经济环境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制度的制定及会计实务的发展,其根源在于会计环境中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会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和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的经济结构特征经济结构的特征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内容及其处理方法。第二,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会计的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要求也就越为高。
2.政治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国家的政治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第一,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决定了会计的不同模式。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必然引起会计相应的变革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均要求会计首先为本制度服务。第二,政府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决定了不同时期会计工作的特征。
3.科技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科学技术也为会计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第一,先进科技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可能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经营方式,进而引起企业成本结构和消耗水平等多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引起企业会计工作重点和方式的变化。第二,科学技术为会计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手段和会计技术也不断得以进步,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4.教育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第一,社会尊重知识的程度对会计的影响。这方面决定着会计思想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决定着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二,计量工具、书写工具对会计表达方式、方法的影响。在经济飞跃向前发展中,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产生并促进其发展。从会计发展史来看,计量工具、书写工具越先进,会计信息反映得越完整、及时。
二、会计内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企业管理体制对会计的影响。企业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其所有制性质和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的。在企业微观理财环境中,管理体制起着决定作用,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微观理财环境的优劣以及企业会计理财权限的大小和理财领域的广狭。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是一种“报账式”会计,只是发挥了反映的职能,预测和规划决策根本无从谈起。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不仅要及时向外界提供各种相关财务信息,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前预测和规划,会计更积极地担负起企业决策层的助手和参谋的重任。
2.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对会计的影响。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的总目标应该是生存、发展和获利,而所有这些离不开良好的整体管理体系。凡是具有良好整体管理水平的企业,其财务管理水平就高,会计信息的披露就及时,信息及反馈就迅速,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然而财务管理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要有其他管理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责任分明,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上牵制严密,那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程度对会计的影响。明智的企业领导往往将企业的会计管理手段看作是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凡是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就比较完备,财务管理制度就比较健全,财务管理程序就比较规范,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内的地位就较高。反之,财务会计人员往往就不安心工作,责任心就不强,因而就造成会计管理制度混乱,会计管理水平下降,阻碍会计的发展。
4.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的影响。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和职业素质、业务和技术素质、组织和协调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会计行为效果的最终因素。第一,业务素质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它决定着一国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水平,与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交流程度。第二,职业道德对会计的影响。职业道德一方面调整职业内部人们间的关系,要求每个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搞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职业道德还调节业内人员同其他职业和社会上其他人们间的关系,以维护职业的存在,并促进其职业及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三、解决中国会计环境问题的策略
1.拓展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一方面,进一步拓宽会计理论研究的范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的新领域不断拓宽,出现了新的会计分支和会计热点问题,诸如:环境会计、通货膨胀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租赁会计、国际会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等。应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以构建一个面向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使会计理论成为指导会计实践的武器。另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中国会计理论的研究队伍。目前中国会计研究机构规模较小,要依靠各大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的积极参与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参与。随着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造就一批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的会计理论研究人才。
2.健全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要改变目前的会计工作体制,将会计工作人员从会计主体中独立出来,摆脱会计主体的实际控制,营造一种能言、敢言、真言的环境,让会计人员从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的角度出发,保证会计主体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财经法纪,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真正起到惩戒作用等。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主要是增加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要营造一种谁主使策划、谁就受罚的法律环境。
3.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大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这是会计信息达到相关与可靠的重要保证。代表国家利益的国有资产管理局、银行、财务、税务、审计等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真正采取有效措施;而具有“公证人”身份的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大检查队伍,还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的有关条款,应该有具体、明确、充分的规定,以便其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约束企业领导人“以权代法”、要求其“廉洁奉公”、应该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强制监督约束机制做保证,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任务。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一篇
【摘 要】自2000年以来,报考艺术类的美术考生越来越多。在这些艺术类考生中,除了报考“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和“服装设计”等专业的,还有很多报考了“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时隔几年,这个专业的很多学生毕业了,那么,在学校他们究竟学到了哪些课程知识?毕业之后又都到了哪里?就业率如何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提出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工业设计 就业状况 措施
在我国就业问题与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需求有关,但我认为还需要考虑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的问题。当中国的某些高校在利益经济的驱使下,无限地对艺术生进行扩招的时候,就业问题就成了国民关注的头等问题。在2007年2月13日,xxx就“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做出了重要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此后,商家争先恐后地进行企业文化改革,以工业设计为企业优秀竞争手段,试图通过工业设计促进企业产品创新、树立企业品牌、增加附加值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上电子产品推陈出新,一代比一代强。下文就当前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就业率展开探讨。
1 当前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本人是2009级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对母校多届毕业生的调查,当前的状况无疑是难以使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事与设计相关专业人数较多
南方对工业设计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北方
事实上,在我国南北方工业设计的发展是十分不均衡的。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在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时候,工业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重工业多数都是旧产品的改良,多半机械设计师单独就可以完成。工业设计在南方设计公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优于北方。
南、北方搞设计,工资差距大
北方对工业设计的需求量小,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多,供过于求,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北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多在3500元-6000元之间。南方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工资范围是5000元-8000元。在北方从事工业设计的学生工资待遇普遍比南方低2000元-3000元。
2 解决措施和途径
工业设计的毕业生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大学期间,不丢弃自己的专业本领――手绘技巧。应做到任何时候,拿起绘画笔都能收放自如,手不生不硬。同时还要加强一些设计软件的掌握,如3D的建模软件Alias、CATIA、Rhino等;2D的一些平面软件,如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Adobe InDesign等。四年期间,抽出2个-4个假期进行设计实习,使自己对设计过程、生产制造以及工艺进行了解,提高自己对新产品的研发兴趣,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了解各部门分工。只有这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不至于毕业后眼高手低,一问三不知。
企业放宽要求,加强对工业设计毕业生的培训
企业在招聘工业设计师时,总是提出这样的要求:(1)热爱生活,有较强责任心;(2)工业设计或相关艺术设计专业,二年以上工作经验;(3)能独立承担团队建设和项目的管理,熟悉设计各个环节;(4)在设计上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独到的见解及对新鲜事物的洞察力、能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和市场导向;(5)熟练运用工业设计相关软件,可以完成平面效果图或三维效果图,熟练掌握效果图的渲染手法;(6)手绘基础良好,能用手绘的方式做通畅的设计表达与交流。其中(1)、(5)、(6)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可以很容易达到的。(2)、(3)、(4)就让一些学生望尘莫及了。艺术类工业设计的学生,在假期找实习的时候,公司除了给一些打杂的职位,设计职位是很吝啬给予的。每个设计都是一个工程,不会短期草率完成,由于学生假期短,企业担心刚把学生培养出来,就开学走人了,给自己带来一定的人力财力的损失。这些原因就造成了工业设计的学生一毕业就无法达到设计公司的要求,面对生活的压力,只好把设计职位以外的工作也列入就业行列之中。因而设计公司面临着愿意出高薪资也找不到心仪的设计师。为了避免恶心循环,每个企业都应该从大局出发,积极吸纳实习生,加强培训学习,这样毕业生在毕业后才能更好地达到企业的要求,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职位。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社会多给予关注关心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到“设计大国”进行转变,就要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以及技术密集的特点,政府要多出台一些扶助工业设计快速发展的政策。例如设计企业在税收方面享受到一些减免的政策。不仅如此,在设计产业结构上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
总之,我国的工业设计还处于一个初期探索阶段,有很多东西还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设计案例。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为我们立于世界之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个艺术类的工业设计学生,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开拓思维,努力创新!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为艺术类工业设计的学生提供岗位,让他们在设计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二篇
一、在财务分析方面,探究相关的会计与统计(以因素分析法为例)
对会计核算的财务分析而言,如何用各项指标去评估和分析一个企业的状况是其本质所在。期间,统计学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为财会人员提供方便,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下面以财务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因素分析法为例,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谓的因素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应用相对比较数学化、比较抽象化的方法,在某一经济因素(当然并不仅仅局限经济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一经济指标进行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考察,笔者认为,此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先是要确定本企业在这次研究中需要分析评估的指标,然后再根据刚刚所确定的影响该指标的各因素的方向和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计算出相关结果即可。
因素分析法作为现在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企业会计的财务分析方面的应用更是非常普遍。在会计财务分析中,我们需要将统计学中,较为优秀的、领先的方法予以具体化、实用化,使之与现代会计中无法解决的、比较复杂难以处理的问题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真正体现会计学与统计学两者相互联系的优越感与时代感。当然,统计学中除因素分析法外还有许多与会计学相联系的方法,比如平均数法,相对数法,长期趋势分析法等等,它们都是应用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现有数据进行分析,所以数据的真实性、高精确度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会计学中的财务方面恰好以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数据为基本前提。由此可以知道,统计学作为一门比较广泛的、实用的工具,在与会计学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时候,两者都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个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二、在财务管理方面,探究相关的会计和统计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与统计分析这两门应用型的学科也得以不断丰富壮大,并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现代的财务管理在原有定义基础上,对一些企业的投资、融资、现金流量、资产及利润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统计学也在飞速发展,不仅在企业的现金流的数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其他方面分析时也起到了经营管理的作用。如今,统计的方法在财务管理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也愈来愈地被应用其中。苛刻的条件必然就有严格的要求,对财管知识的了然于心,仅仅只是第一步,必须能运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对相关的会计处理进行加工和提炼,以达到高效的标准。
例如,在某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存货的发出会计处理,其采用的移动平均法、算术平均数法,究其本质而言,这几种方法都是源于统计中平均数的概念,在成本会计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企业的经济状况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其次,对于管理会计中,庞大的财务数据,应用统计学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中的知识与方法,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出谋划策,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光明的蓝图,从而为企业日后的经营规划奠定基础。
三、在金融预测方面,探讨相关的会计和统计
当代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谓之快,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如果想在竞争日益残酷的现状下得以生存,必然要转变一些传统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公司的金融方面的预测尤为重要。财务预测,既是对公司自身的、未来的财务状况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又是对公司所处的这整个活力市场进行预测。在一个公司的内部,财务人员往往要根据本公司现有的历史数据,充分结合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在这期间必然要用到统计学的许多方法,两者加以整合,才能更好地达到财务预测的标准,进而使企业内部资源更好地调配,使企业走出低谷,迈向成功。
统计学中的大多数方法和理念都可以在财务预测中得以体现。如单变量分析、风险指数模型,多个判别分析,条件概率模型等,这些古典的统计学思维,不得不说大大推动了财政预测的交易速度。就以大家较为熟悉的条件概率模型为例,来简单地阐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条件概率模型的本质:它们都建立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概率函数的基础上,往往比较常用的是最大似然法。一般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参数满足两组之间的协方差多元正态分布。这样在同等条件下,比财政预测的较为简单直白的线性模型分析,具有较宽范围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财务分析,统计方法的应用,这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合,也在某一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率。没有统计方法的渗透,任何财务分析的结果都将是苍白无力,难以使人信服的。
四、结语
总之,会计和统计是两个难以相互割离的话题学科。人们常说,会计中有统计,统计中也有会计,这话一点不假。从最近这几年来看,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会计学与统计学的飞速发展,两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日益密切,无论是统计学在上面所探究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和财务预测这几个与其结合相对较多的方面,还是在企业信息化要求下统计学的应用,都彰显了会计学与统计学相互渗透与融合的特点。
笔者认为,在明确“统计学中的方法在会计学中得以应用,会计学中的概念在统计学思维中得以延伸,只有渗透与理解,才能在日后的研究中,打开另一片天空,迈出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精髓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日常财务与统计的工作中,互相理解,以他长补我短,相互取舍,相互促进,这才是探究会计学与统计学的意义所在。笔者认为,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首先,在会计中“想”统计。在会计的财务中,管理、分析、预测都少不了和数据打交道,而有数据的地方,就有统计。所以说,无论是做财务分析,还是财务预测,在面对庞大、毫无规律而言的数据库的时候,就十分有必要“想想”统计的方法与思维。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份简单的数据列表,在快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高效、准确的目标,给财务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增加了统计的内涵,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经营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在统计中“想”会计。作为统计人员,日常的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财政、会计学中很多的数据知识。尤其是随着现代会计学的丰富,也就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加苛刻、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将这些数据有效地运用到财政金融的方方面面,还需将会计学的知识牢记心间,慢慢地使自己掌握多种统计的途径,在将来,自己能有一技之长。最后是通过整合全面的会计应答和统计信息。在会计学与统计学的基础知识面前,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将“会(计)统(计)不分家”相互的联系发挥的淋漓尽致,才不愧为当代一个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三篇
1、拟定提纲的作用很关键。
现实中,有不少会计专业研究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某种思想在头脑中奔涌,感觉已经酝酿成熟,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想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思想却在笔头上凝固起来,写不出来或写不下去;或者是在一项科研任务行将结束时,脑子里装着许多材料,观点已经形成且有价值,想写但就是无从下手。凡此种种,并非由于“懒”,而是由于感到“难”。由于遇到了难题,多少影响了写作论文的信心。拟定论文写作提纲就是解决“开头难”的一个重要步骤。拟定提纲就是确定论文的总体布局,先设计后施工,开始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有了论文提纲,才能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安排论文的结构,形成全面的观点;才能排列问题的顺序,使观点鲜明。撰写论文如果没有提纲,下笔千言,实际上可能离题万里,是为大忌。
2、拟定提纲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是拟定粗纲(一层结构),即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展开的各种论点(观点),作为大的部分,并按顺序确定大的标题。
其次,才是拟定细纲(多层结构),在粗提纲的基础上,在每个大的部分、大论点之下,形成相互依存的多层的小论点;也就是在大标题之下有小标题,小标题之下有论点或论据或资料来源。
3、拟定提纲的构思逻辑。
(1)构思论文主题,即拟传递的主要信息;
(2)构思论文形式,即拟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是论文、调查报告还是实证分析报告等,是写纯理论性、普及性还是应用性论文;
(3)构思(确定)研究方法,即采用规范法还是实证法;
(4)构思论文范畴,即怎样写,写多宽,大致涉及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5)构思论文布局,即其论述与表达的逻辑关系;
(6)构思论文的写作技巧,即文章如何切入与如何切题;
(7)分析读者对象,即考虑论文读者的不同的需求与供给均衡关系;
(8)分析不同论文要求上的特点,以提高创造性劳动的效率。
4、拟定提纲的基本要求。
拟定提纲时,应当做到:要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要注意结构完整,以全面论证中心论点;要注意内容前后的顺序,以反映论文结构的层次关系;要注意内容的逻辑性以反映事物的必然联系;要注意文章的体裁,以反映不同特点;要注意逐步形成提纲,并经过多次修改确定。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四篇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共享性和时效性
2.有利于打破会计服务的地域界限
1.在数据层面的融合
在会计信息化的处理中,要致力于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工作,而且数据源是数据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持久。数据源主要包括外部数据源和内部数据源两大类。其中,外部数据源是指通过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税务部分等方面获得;而内部数据源主要通过企业来获取。在数据层面,企业可以制定一个系统完善且兼容性较强的账务系统[2],结合财务会计科目和管理会计数据,对信息目录进行必要的分类和编码,从而使信息目录中具备充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核算数据,便于进行数据检索与统计。同时,统一数据源库可以使原始数据同时应用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管理,可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避免数据出现冗余的现象。
2.在流程层面的融合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五篇
分身有术,家国并重.为论文范文、为人母是女性重要的人生角色,然而为了不影响项目进度,班组中三位年轻的女同志对怀孕生子这件原本应该顺其自然的大事,也主动商量了先后计划.即使怀孕期间,也是挺着大肚子与团队一起加班加点奋战在工作第一线,直到预产期临近才休假.在她们心中,家固然重要,但作为军工人,服务国防的使命却更加重要.她们白天打拼在试验现场,晚上加班忙碌在讨论会会场,用女性的坚韧,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敬的女同志,她们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展示着女性特有的魅力,发挥着女性特有的作用,她们用勤劳和汗水为项目兢兢业业地付出,风雨无阻;她们用智慧和才干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她们就是绽放在军工科研——这广袤大地上顽强又娇艳欲滴的玫瑰花.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项目同志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项目同志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同志亦凡人引用文献: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六篇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标题或名称。论文标题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论文的形象与质量。在给论文拟定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名称要准确。
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准确地把论文所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二)用词要规范。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写论文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比如有一篇论文题目为“只有建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这个题目假如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可以,但作为论文的名称就不妥。因为论文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这个问题正在探讨研究中,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三)名称要简洁。
简洁是指论文标题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在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如“内部资本市场超额价值创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思考”.
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要讲明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即有什么人研究过该课题,还是没有人研究过;如果有人研究过,他们研究的成果有什么问题或缺陷,为什么你还要研究该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等等,类似于论文的前言或引言部分。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的写法,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研究它有什么实际作用;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等。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例如“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的引言部分是这样表述的:
“财政部于20xx年11月2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并规定自20xx年1月1日起实施,证监会也于20xx年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因此在上海证交所与深圳证交所上市的公司自20xx年1月1日起除了要公开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之外,还要公开披露季度报告(其中包括季度财务报表),这就为我们利用季度数据来研究中国企业盈余管理---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契机。尽管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上市公司管理盈余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普遍都是基于年报中提供的年度财务数据而进行的,国外只有少数学者在其文献中谈到了盈余管理的季度分布情况,国内尚未有学者分季度研究盈余管理现象,本文希望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三、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一)课题的任务。
课题的任务其实也就是论文研究所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而言,任务必须是具体、明确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一一列出。只有任务清楚、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干扰。确定任务时,要紧扣论文主题,目标不能定得太多、太高,在用词上力求准确、精练、明了。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课题的任务表述如下:
“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新时期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前景。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内容(或重点内容)。
有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论文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毕业论文选题想要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加以介绍。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课题的任务表述如下: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发展历程概述。
㈠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阐述新阶段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㈠新阶段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
㈡会计电算化对实践的影响问题研究。
㈢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阐述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阶段---会计信息化,并论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㈠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㈡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前沿---XBRL.
㈠XBRL的含义及XBRL产生于存在的原动力。
㈡XBRL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及影响。
第五部分,本文的结论”.
(三)论文的实现途径。
指完成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在毕业论文中常用的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功能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综合研究法等。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如经济管理类专业,调查法、归纳总结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综合研究法可能用得更多一些。
例如某篇研究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对研究方法的表述如下:
“本文研究以会计电算化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通过学术界关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影响的分析论述,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新时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与XBRL,希望能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步骤,也称写作步骤、写作程序等,具体指从提出问题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填写时可以如下表述:第一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第三步,撰写论文提纲;第四步,撰写开题报告;第五步,写成初稿;第六步,论文修改;第七步,论文定稿。第八步,英文翻译。
四、进展计划。
即论文的写作进度,也就是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明确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而且要依据学校毕业论文安排时间来确定自己的进度安排。
例如:
20xx年11月15日之前选定题目。
20xx年11月16日——12月15日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20xx年12月16——12月31日拟定论文提。
20xx年1月1日——3月10日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3月11日——4月10日完成初稿。
20xx年4月11日——4月30日完成修改稿。
20xx年5月1——5月20日定稿。
20xx年5月21——5月31日英文翻译。
具体时间安排要按照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时间安排一般应尽量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五、阅读文献目录
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要列出参考文献,这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来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参考文献一般要求在10篇以上,其中应该包含外文文献1篇以上。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符合规范。
1.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3.会计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会计电算化开题报告
6.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
7.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提纲
8.会计专业毕业开题报告范文
9.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七篇
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会计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
四年间,每次走进会计系教研室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亲切热情的氛围。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恩师们都会悉心给以指导解答,让我倍受感动。也就是在这里,给我的大学生涯设计点上了第一个逗号。我的学术论文创作的开始,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日的毕业论文(设计)其实从大一时已经开始了。会计系的老师们,给我四年的学习、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去发展、充实自我,而不曾虚度光阴。在此,我真诚的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很荣幸在刚进校门时,能遇到像毕重荣老太太这样一位为学生尽心尽责的恩师,如今她已退休在家。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她也传授了许多为人、做学问的道理,可谓诲人不倦。我的第一篇社会实践论文,悉出自她一手指导。她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论文质量的严格要求,和不厌其烦的指导修改,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我们的班主任李江涛老师,虽不曾与我们有过课程上的接触,但对整个班级同学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同学们纷纷称道。李老师对我个人学习、工作上的关爱,也让我在大学期间备受其益,着实感动。
严汉民老师和李月娥老师分别在院、系担任重要职务,公务冗忙,但对会计学社工作的开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我愧疚的是,个人能力有限,没能为整个会计系的学生做出太多贡献,在此深表感谢和歉意。李老师是我的会计学入门老师,给我的专业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是“师父送上马”的那样一位恩师。而严老师现在又是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没少费心思。从论文创作的选题、结构、内容、甚至是编排格式上都悉心指导,提出了宝贵意见,让我在专业论文创作上又进了一步。就整个大学而言,严老师可以说是“扶我下马”的过程。在他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包括做人方式。至今清晰记得在工作单位实习时,严老师几经周折把电话打到单位,亲切追问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的情形。当着诸位同事的面,我没有把感动、愧疚以及对校园思念的泪水流出来,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重温久别校园的亲切。严老师,谢谢你!
篇幅所限,不便把各位恩师一一列举出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在此对会计系其他专业课老师一并表示感谢。他们是:汪长英老师、叶新宇老师、单新萍老师、任芳老师、屈文彬老师,还有心直口快的杨亚萍老师和敦厚温和的金春来老师等。尽管由于年级原因,各位老师可能离我渐渐远去,但他们四年期间对我的帮助与教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旧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各位老师鲜明地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将是我回忆中的大学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四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也正是你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最后,我向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得全体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感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四年的辛勤栽培!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八篇
近些年,企业和单位需要更多专业技术强、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十分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希望他们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职教育要以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将技能和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关键,重视职业素养的形成,要实现企业与课堂的结合,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有机融合。从而为企业培养更多素质与能力并举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作为高职教育中重要的会计学科,尤其要注重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一、职业养成教育的含义
职业养成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及掌握较高的职业技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职业养成教育隶属于德育教育,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密不可分。职业素养的形成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关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于是,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要下大力度贯彻职业养成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教育和职业养成教育的相互关系
1.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社会各个行业输送了大批技术型人才,为经济建设以及社会整体发展做出了不可限量的巨大贡献。因此,如何让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这是一个很值得让高职教育者深思的问题。高职教育者必须重视对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培养,以实现对教学实践以及指导思想的重新审视。
2.职业素质包括职业修养与职业技能,前者可理解为品质、态度、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而后者指专业技能与职业水准。高职教育普遍注重技能培养,却忽视了修养教育,很少在教学计划中设计相关的内容。而职业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高职教育要突破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加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素养人才。
3.毋庸置疑,职业养成教育是为提升学生职业修养、形成良好职业习惯、职业态度及职业能力的一种比较全面的教育。职业素质的养成和专业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职业养成教育不仅是德育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技能培养的一部分,是落实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根本。因此,在高职教学中,要认真贯彻和执行职业养成思想,将其精髓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高职会计专业进行职业养成教育的途径
1.明确培养目标。专业目标是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对课程安排和课程架构产生很大的作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独立系统,强调学生在专业中具备的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在进行目标确定的时候,要突破单一技能的培养,重视职业修养的加强,主要包括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其体现在会计专业中包括了解生产的过程、理解企业的管理、保持思想灵活,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内容很容易被会计专业的教育所忽视,但是这恰恰是会计工作的根本。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要培养掌握会计知识、在未来工作岗位能够进行不断创新,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的全面综合型人才。这意味着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人才目标应为:具备核心价值理念,职业道德高尚,法律意识较强,人文素质较高,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财务领域的核算、审计、管理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制订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为了配合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务必重审课程体系的编排。一般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偏学科体系,即在总的课程设置中和本科教育大同小异,没有体现高职专业的特色;另一种是将高职课程定义为简单的职业培训,过度强调了职业技能的专业传授,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以及人文素质的培育。总体而言,优质合理的课程建设不仅能满足本身职业的需求,也有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极富创造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正确处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课程和职业修养之间的关系,并将职业养成广泛应用到课程的安排中。对会计专业的高职教学过程中,一年级以文化与专业基础课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技巧,稳定过渡到大学生活;二年级可以设立核心专业的课程,像会计核算、电算化、税务申报等课程,为了确保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需引导学生锻炼自律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勤奋精神;三年级主要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设置拓展性课程,如投资、金融、营销等课程,并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观摩和培训,目的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感,热爱自己的岗位,脚踏实地,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具有团队意识,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因此课程设置须充分展现专业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3.教学的有效合理实施。确立目标与课程之后,在日常实践中需注重职业养成教育的问题。第一,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重视设计人才培养计划,理解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材,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职业道德,增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要规定明确的技能,同时还要设置素质教育的重点,将书本知识与综合素质进行有机融合。同时,要注重个性差别,保证职业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和特殊性,避免同一化。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目的恰恰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独立学习的目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合乎情理的习惯、高效完成学业和成为高质量的人才息息相关。自主学习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进行精心准备,给学生留出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以指导为主,让学生多练习、思考,形成个人的学习习惯与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其创造性和适应能力,毫无疑问这是通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需采用更灵活、有效的方式。职业养成教育关于素质培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让教师必须不断突破原来课堂的局限性,可以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主题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面向社会的热情与积极性;坚持学校和社会教育互补的原则,使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和实地考察,再利用两种不同的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职业技能与职业养成需一定的职业场景,单靠学生资源很难获得,只有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才能实现弥补,推动养成教育的加快实施。
四、结束语
教育的根源是教书育人。所以,每位高职教师要意识到职业养成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性,并冲破道德教育的局限,让它成为专业教学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只有经过持续贯彻与发展职业养成教育,最终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实现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结合,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二十九篇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实现学生较好的就业,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与“艺考”逐步升温,使本已严峻的艺术生就业市场更加白日化。本文以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为着眼点,探寻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创新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
社会文明的进步,促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教育的变革引发毕业生数量的井喷,就业竞争日趋白日化。“艺考”热的不断升温,使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艺术类毕业生对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就业市场中却屡遭碰壁,如何使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中紧跟国家政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增强其就业优秀竞争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
1.政府调控
政府在就业机制上对艺术类毕业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利直接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机械智能逐步代替人工制造,致使大量的工作岗位减少,加之“艺考”热影响下的毕业生数量激增,使市场需求与学校供给比例严重失调,大量毕业生无法正常就业。其次,政府就业机制还不完善,政府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架构存在延缓,不能直接、快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艺术生就业渠道较少。再次,许多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设置政策性壁垒和体制障碍限制毕业生就业与落户,如很多企业以户籍来卡人,对学生的就业有较大的限制作用。
2.学校课程体制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目标定位与课程设置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涉及学科专业的更新,对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但与之相矛盾的却是高校教育模式革新相对滞后,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以致出现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又找不到人的尴尬局面。
3.学生自身因素
毕业生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社会需要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却在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上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就业观念淡薄,职业紧迫感、危机感较弱。艺术类毕业生大多家庭情况较好,生活上没有太大压力,对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时常报有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
解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对市场需求、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等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就业环境。首先,“政府发挥调控作用及时掌握市场人才需求,调整招生专业与招生规模”。防止出现供需矛盾。其次,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对“艺考热”进行合理降温,着重进行精英培养,且对就业好的专业加以扶持,对就业差的专业减少招生人数。再次,政府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并广泛的公布与毕业生;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建立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拓展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宽度,增加就业岗位。最后,政府要为毕业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控制毕业生的合理分布,打破区域限制,鼓励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人才流动。
2.学校设置科学课程体系,确保就业质量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集聚地,专业是方向,课程是优秀。学校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应以“市场”为导向,多与社会、企业对接,紧跟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的好坏,“高校应该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出国进修或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专业素养”。再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设计专业在“设计-产品-商品”的特点,形成有专业学术带头人、专业教师、设计公司或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及设计师互为补充的师资结构”。最后,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引入“工作室制”“项目制”等,教师牵头,学生以助手身份参与到实践项目中,使学生与社会、企业无缝对接。
3.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目前相当部分艺术类毕业生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目标、无动力、无规划,且就业观念存在较大误区,如态度不积极,听之任之;蜂拥于大城市,基层、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考虑;等待父母安排工作等。事实证明,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观念是一个长久的意识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次会议、一次谈话就能解决的。解决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的问题就应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明确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使他们能够达到四个阶段的转换: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提升职业素养;四年级初步完成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从而,转变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和规划。其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优秀竞争力是自身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优秀竞争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具体方法为,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后,再日常的学习中多与企业、社会对接,多参与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成长,在项目中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加深理论修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增强其优秀竞争力。
结束语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篇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新的高效的聚类算法;一是把已有的聚类算法或论文提出的新算法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出一个好的入侵检测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针对聚类算法的研究问题:
1、如何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上是高效率的,但是无法处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里的海量对象。现有的聚类算法只有极少数适合处理大数据集,而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对象,无法分析具有类属性的数据对象。
2、如何处理离群点
然而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对相对较小的簇比较感兴趣,比如入侵检测中,这些小的簇可能代表异常行为,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在对算法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离群点。
3、研究适合具有类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对聚类分析而言,有效性问题通常可以转换为最佳类别数K的决策。而目前有关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大都集中在对数值数据的聚类方式分析上。对于具有类属性的数据聚类,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二、针对聚类算法在IDS应用中的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很多的聚类算法都已经和IDS应用环境结合起来了,很多研究者对前人提出的算法作出改进后,应用到IDS系统中去,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算法来适应IDS的要求。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我们需要把更好的聚类技术成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
2、利用聚类技术处理入侵检测中的频繁误警
虽然入侵检测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然而它常常触发大量的误警,使得安全管理员不堪重负,事实上,大量的误警是重复发生并且频繁发生的,可以利用聚类技术来寻找导致IDS产生大量误警的本质原因。
二、学位论文研究依据
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聚类分析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重要性及其与其他研究方向的交叉特性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对聚类算法的研究必将推动相关学科向前发展。另外,聚类技术已经活跃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作为与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方面也得到大量的应用。然而,聚类算法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聚类算法在某些应用领域还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得还不够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论文的选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聚类算法的研究以及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前人已经提出很多聚类算法,然而没有任何一种聚类算法可以普遍适用于揭示各种多维数据集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根据数据在聚类中的积聚规则以及应用这些规则的方法,可以将聚类算法分为以下几种:
1.划分聚类算法
划分聚类算法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目或聚类中心,通过反复迭代运算,逐步降低目标函数的误差值,当目标函数收敛时,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划分聚类算法典型代表是k-means算法[1]和k-modoids算法。这些算法处理过程简单,运行效率好,但是存在对聚类数目的依赖性和退化性。迄今为止,许多聚类任务都选择这两个经典算法,针对k-means及k-modoids的固有弱点,也出现了的不少改进版本。
2.层次聚类算法
又称树聚类算法,它使用数据的联接规则,透过一种层次的架构方式,反复将数据进行分裂和聚合,以形成一个层次序列的聚类问题解。由于层次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比较高,所以适合于小型数据集的聚类。20xx年,Gelbard等人有提出一种新的层次聚合算法,称为正二进制方法。该方法把待分类数据以正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二维矩阵中,他们认为,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正二进制会改善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聚类的鲁棒性,对于层次聚类算法尤其如此。Kumar等人[9]面向连续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分辨粗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既考虑了项的出现次序又考虑了集合内容,该算法能有效挖掘连续数据,并刻画类簇的主要特性。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一篇
[摘 要]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文化市场的繁荣,艺术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艺考热”逐年升温的同时,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并直接制约了艺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故此,笔者结合多年学生工作经验,从学生工作角度出发,客观分析梳理,以期为更好好解决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照。
[关键词]艺术教育;就业问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快速发展的文化市场刺激了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策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调整,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然而,艺术类院校扩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等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就业调查数据显示,艺术类就业明显低于各专业平均就业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学校和社会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焦点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问题
(一)人才分布不合理,供给矛盾突出
就业地域集中,倾向于沿海发达城市是艺术类毕业生的显著就业特点。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戚戚相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二、三线城市的艺术类人才需求量、发展空间和相关资源远低于一线城市。因此,用人单位所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显现出明显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局面,艺术人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过度集中,造成一线城市艺术人才过度饱和、竞争压力过大,而二、三线城市和边远地区艺术类人才紧缺、艺术市场低迷,陷入了缺少人才制约发展,市场低迷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二)就业意识淡薄,就业随意性大
由于艺术教育侧重个性化培养的特点,艺术生在择业过程中倾向随意性较大的岗位,对于与管理机制较为健全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顾虑重重。再加上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缺乏对社会和行业的准确认知,往往盲目的追求个人艺术价值的最大化,选择“宁缺毋滥”的方式,经常会出现自愿性待业,就业机会慢慢从身边错过。而更为普遍的情况是艺术类学生往往习惯于在跳槽的过程中寻找自身价值,无法长期为企业工作,给所在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印象,造成艺术类院校与社会企业无法长期搭建人才输送合作关系,对之后的学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三)行业相对集中,就业面较窄
艺术学科专业性强,教育口径比较小,与其专业相对应的传统艺术行业相对集中。艺术类毕业生因其自身知识结构特点,往往难以在学科之外寻求职业发展,学生的就业面过于依赖专业知识对口。加之周围朋友、亲属的关注期许,在传统的就业思维指导下,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客观评判自身职业取向,憧憬成为“艺术家”而耻于从事艺术产业相关辅助行业,就业路径难以有效拓展。
二、提升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路径建议
如前所述,影响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的主要因素:一是自身专业业务能力,二是学生自身的就业观。故此,提升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育。
(一)以就业率为导向调整专业布置和招生计划
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各类艺术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异,而学校人才培养规模往往只从自身师资出发,忽视社会需要,造成与社会人才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故此,相关学校应积极调研调整,从长远角度出发,合理规划招生和专业布局。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为帮助毕业生科学地进行自我分析、定位,客观及时地寻找到适于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学业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学校应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开展师生座谈、往届优秀毕业生以经验交流会和专题报告等形式,交流就业、择业、工作中存在的误区、畅谈的工作经历和感受,增强毕业生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社会,避免落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拜金主义的”泥潭,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充分发挥自己所学、所会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发挥艺术类“师徒制”优势
结合艺术类学生就业市场和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应积极发挥“师徒制”教学优势,依靠专业教师成立就业指导小组,实施“一对一”重点服务,通过重点指导、优先推荐,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实现以点带面,促进毕业生整体工作提高。同时密切关注毕业生中特殊群体的就业动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其实现顺利就业。
(四)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引导
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创业。组织和动员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瘴鞑考苹”、“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国家就业扶植项目。
(五)实行毕业年级辅导员招聘会跟踪制
由于工作岗位特点,辅导员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整体特点,与学生具有更亲密的关系,通过辅导员跟踪招聘会制度可以更好地抓住就业黄金期,实行对学生的动态管理,有利于宣传办学方向和教学成果,让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人才特点,进而形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二篇
摘要: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核算方法从最初的成本核算、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繁衍到站在企业的战略高度,力图探索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全成本的理论方法,深度参与企业管理,期间衍生出了一代一代的核算方法。各种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所介绍,但大都自立门户、独成体系。本文从管理会计演进的角度,在深度研究各个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究理论方法之间相互结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成本核算;核算方法;相互结合
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有: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成本理论更迭新生。这些理论彼此之间看似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但却彼此相融,相互补充,一脉相承。新的理论并不意味着前期的理论退出历史舞台,新旧理论之间彼此互补,相互取长补短。同时,这些理论的此消彼涨体现了成本会计从单纯的成本核算、信息提供到与企业管理相融合的过程。从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到作业成本法融入到企业流程价值链管理中,到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站在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角度核算成本,再到生命周期成本法与企业管理的鱼水相融,每一个阶段的繁衍都是切合实际需求,理论与实际结合。本文从成本核算到管理会计的身份转化过程的角度,探究会计成本核算理论的相互融。
一、成本核算为主,信息提供为辅
20世纪早期,以美国纺织、铁路和钢铁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规模发展客观上要求一种能够科学反映制造成本的核算方法。该阶段的会计主要通过成本核算和财务预算等方法,实施企业成本控制,进而实施财务控制,但重点在于成本核算。制造成本法主要由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及与企业生产产品或服务有关的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构成。由于当时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以车间或部门为归口,以产量为对象的分配标准(如工时)分配到车间或部门的产品上。该种分配方法适合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品种稀少、制造费用占总成本比例不高的市场经济环境,但缺点是分配标准单一,且制造费用的划分简单,对具体的损耗认定和分解没有统一详尽的说明。
作为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变动成本法的理论方法是将制造成本按其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被视为期间费用而计入当期损益;而变动成本则与业务量成正比,在一定时期按照变动制造费用计价、与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一起核算产品成本。除了将间接费用划分成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之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依据业务量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法的缺点是准确划分固定成本的变动成本的界限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完全成本法(又称吸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根据产品的经济用途,把包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全部核算于产品成本中。该方法与产品产量直接联系,产量越高,成本越低,反之亦然,但缺点在于有时夸大业绩,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分析、决策。
二、以价值链思维为导向,服务于企业战略,全成本、全过程参与企业管理功能体系
成本会计在由起初的成本核算、为企业提供信息的角色地位到今日的从价值链的角度审视思考企业的成本,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参与企业管理的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核算方法的引入(如Dean预算方法)、调整变化。这一系列理论方法的提出依据客观市场环境变化而相应发展变化。市场国际化、竞争外延化,以及新的技术方法不断更新换代,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加之企业内部规模缩小、业务外包、管理扁平化等等现象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成本由核算信息提供转移到能够有助于创造价值的方法上,管理会计的着眼点立足于企业价值的创造。
(一)作业成本法(ABC)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由于在制造费用核算方面笼统而缺乏精致的推算,因而核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准确,进而导致利润核算、产品定价等不准确,不能为管理者及外部投资者提供准确信息。作业成本法依据企业作业流程,根据作业消耗动因设定作业中心,根据作业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设定合适的分配标准,进而计算产品成本。理论上讲,作业成本法站在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扩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广度,核算企业的制造成本、作业成本、甚至企业全成本。挑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不但利于成本的核算更加准确,而且使企业的流程再造成为可能。
(二)标准成本法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标准成本法,预先制定标准成本,通过实践中操作的成本和预制的标准成本做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找出原因,进行整改。该方法将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公式标准成本法等于实际产量乘以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中可以得知,计算出标准成本,需要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条件及市场环境下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出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更适用于产品周期长、市场稳定的外围环境。
(三)定额成本法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我国的定额成本法,是基于标准成本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即在事前进行分析、核算,在事中进行控制,最后在事后进行差异分析,从这一角度讲标准成本法也起到了这一功效。但区别在于,定额成本法则建立成本差异明细账户,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月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四)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根据客户的期望和竞争者的可能反应,估计未来某一时间点上市场售价,减去利润即得出目标成本。该方法的基本思想:计算、设定成本目标;计算分解目标成本;估计对比目标成本,是建立在作业成本法基础上,以企业战略为视野出发点的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方法。
(五)生命周期成本法(LCC)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命周期成本法是学术界乃至企业都很重视的理论。“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和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认识。狭义的是指在企业内部由生产产品而引发的成本,包括产品之初的策划、设计、生产、销售甚至物流等全过程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广义上不仅包括由生产产品过程中由企业负担的成本,还包括销售后的顾客产品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放弃处置成本、甚至包括相应的环境成本等。该理论的思想是:细分基本的成本分类;归纳基本成本分类;定义和量化成本组成要素;估计生产体系的经济寿命;加总成本。在现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的投入,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三、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融合
上述的成本计算方法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环境应求。但看似自成体系的各种成本法却相互取长补短、甚至一脉相承。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经过核算实际成本后发挥作用;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在核算企业实际消耗成本,预估成本和实际成本双口径的有效对接实现企业控制成本。每种成本核算理论都有适用的经济领域。完全成本法主要应用于企业自身生产的产品及材料,以及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变动成本法主要应用于企业自身产品、材料,以及对期间费用的分类整理分析。作业成本法不仅跳出了企业内部产品范畴,而且还将企业价值链、作业及客户等视角的成本囊括进了核算范围。标准成本法和定额成本法则专注于企业生产产品过程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法则在产品的设计研究发展阶段设定好产品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法则将成本的核算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价值链进行核算。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
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视作产品的组成部分,和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费用一起核算成本;而变动成本法根据成本形态分析,将非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此,两种理论方法的关键平衡点在于固定制造费用。而作业成本法则通过成本对象与固定制造费用的消耗关系,较准确核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消耗情况。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结合。作业成本法长于间接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法长于依据市场环境在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做好产品成本定位;标准成本法长于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可以说目标成本法位于成本核算的顶端,标准成本法位于中间段,而作业成本法则位于末端。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上中游三位一体的核算控制方式,更利于企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是制造成本法的良好补充,是与变动成本法相得益彰的核算方法。
因为变动成本法设计的初衷是设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函数,站在企业利润的角度控制成本,而作业成本法因其长于制造费用的核算而补充制造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核算的成本。变动成本的工作原理可以应用到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中。生命周期成本法则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产品成本。
四、结束
这些一系列成本法的变更也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成本核算、信息提供、定性分析到流程价值链创造,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不仅是管理会计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越。管理会计已经走出了单纯的加工财务信息,能够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定量和定性分析,站在顾客、供应链、售后等角度,将企业内外部因素结合分析控制成本.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三篇
摘要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中规定了会计专业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计专业确认和计量是以交易实现为前提的。如果仅仅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难以达到会计专业信息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专业信息的有用性,向会计专业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就有必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以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
关键词:
计量属性,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现行的会计专业核算都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在财务会计专业实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专业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但是是当价格明显变动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影响会计专业信息质量求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也才有了其他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运用。
二、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运用现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延期支付、延期收款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延期收付具有融资的性质,延期收付的现值与合同上价款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延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计量
对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专业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有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量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是企业结束生存期后的一项支付,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三)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计量
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五)金融资产的减值
准则要求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准则要求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七)辞退福利等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另外还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拆及预计负债中也会得到运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中, 投资 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xxx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在金融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会计专业准则规定了金融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均用公允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则把其变动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调整该资产的账面价值;类似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是采用公允价值,但其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
(二)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 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三)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运用
长期股权投资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账面价值法核算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付出的对价与其入账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商誉。
2、如果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按合同或协议的价格(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入账。
(四)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重置成本就是按照现在购置或购置相同或相似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进行计量,目前在资产评估工作中,大都采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体现资产的现时价值,接近市场公允的价值。会计专业处理中在资产盘盈和无偿受赠的情况下,因为这些资产,历史成本不易取得,一般采用重置成本。
五、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会计专业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上述五种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运用,各有其优缺点,如可变现净值体现了稳健性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预期的实现能力。但它仅用于计划将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的负债,无法适用于企业全部资产;重置成本法是现时成本的反映,增强了会计专业信息的有用性,但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现值的优点表现为:第一,反映了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第三,会计专业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最强,最有利于财务决策,缺点表现为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预计,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在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这种会计专业计量是很难操作,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价值计量的“公允”,也有可能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合法工具。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专业准则.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2] 付爱军.对会计专业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财会研究,2007(4).
[3] 葛家澍,徐跃.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专业研究,2006(9).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四篇
(一)在收益计量方面懂得顺势而为
前文提到,传统会计注重收益的计量,但对收入的计量都是在销售之后。但我们知道现在任何公司欲推出一款全新的产品之前,必然会先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细致的评估,使风险尽可能降到最小。最常见的是很多手机生厂商,在将一款手机上市之前,都会有一个预售期,看看前期的市场如何。人总说:有备无患。所以对于传统会计而言,可以尝试调整在收益计量方面的操作,收入的计量可以在前期进行,中期再更一步的评判,销售后得到的有用信息就会更多,计量就会更加到位。传统会计在这方面不断的去完善,扩大在这个方面的信息量,与时俱进才能免于淘汰。
(二)对成本的记录方面推陈出新
(三)对财务报告的形式进行改进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五篇
[摘 要]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某高校为例,该校近三年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经分析后得知其存在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学习心态浮躁、论文写作实训不足等问题。应从合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鼓励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调研工作,加强论文写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学 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同样也需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的方法;提高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从近三年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结果以及专业指导教师的普遍工作感受来看,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而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状况堪忧。我们希望能通过对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反思,并为提高现代会计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毕业论文设计现状
该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历经审题、下达任务书、开题答辩、撰写初稿、中期检查、定稿答辩几个阶段。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不少于12000字并通过答辩的论文。一篇毕业论文要经过指导老师、评阅人、答辩组等签字审核。目前该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程序和环节是比较系统、完善和规范的;程序控制及监督也是到位的。此外,师资队伍也较稳定,职称和学历结构良好;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毋庸置疑。
从表1来看,近三年毕业论文质量优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等和及格的比率上升较大。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普遍感受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难度加大,学生难以提交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这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探讨。
(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我们曾以该校201x届和201x届会计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在他们的大学二、三年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只有的学生对会计专业非常感兴趣,而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另外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写作仅仅是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毕业前的最后冲刺,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任务,可以应付了事;谈不上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更不用说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了。
2.学生学习心态浮躁,论文拼凑、抄袭现象严重
3.资料查阅、调研能力不够
4.文字运用能力差,逻辑混乱,缺少论文写作前期训练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综合应用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按理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写作能力较强,但是在提交的文章中仍出现大量明显错误。比如语句不通顺,层次不分明,基本的格式不正确等问题,更不用说论文逻辑关系清楚,有独立见解且具有说服力了。即便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至少能对其他研究学者的观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表明自己对已有观点的看法及理由,但就这一点学生也较难做到。
课程论文可以说是毕业论文的日常训练形式之一。文献检索、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可以从撰写课程论文的过程中获得锻炼。但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的学生认为课程论文非常有必要;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可以促使自己深入了解本门课程,有一些作用;的学生认为其对自己有些帮助,但作用不大;的学生认为其流于形式,没有必要。调查结果表明,的学生没有从课程论文写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课程论文指导不到位,过程控制松散。由此看来,课程论文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训练环节,其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
二、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有关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据我们调查,的学生关心所学内容是否涉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学生在走上新的岗位前,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储备知识和提高能力。因此学校在毕业论文指导动员大会上,应着重宣传毕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能力;它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许多课程,但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不高,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多选择应用管理类的论文题目,尽量将所研究的论题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能服务于社会。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与其实习的工作内容相联系,学生能言之有物,则对研究更有兴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写出的论文也具有实际价值,更能提高论文质量。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二)重视道德诚信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的大学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培养,另一方面也需重视对大学生道德诚信的教育。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的关键。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高校的道德诚信教育:1.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施动者,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职业、谋生手段,它还是一份培养国家、民族人才的社会责任。教师在工作中应以自身诚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贯穿在平时教学的点滴中。2.高校需要合理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科研并重。教育是百年大计,教书育人为教育之根本,短期内教学工作不能像科研工作一样其成就可以明显表现为论文、课题等成果,但是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人才培养、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这些不是论文、课题成果可以衡量的。3.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民族责任。
(三)鼓励学生了解、参与社会调研工作
一方面,高校可针对会计专业特点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查资料、调查研究、应用文写作等与毕业论文工作相关的课程。例如可以开设图书情报学、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使学生可以更好了解如何查阅、消化、利用文献资料,让学生知道如何合理、合法地收集和应用行业数据;使学生掌握访谈、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方面的技巧。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以自己的科研课题为轴心,在大学的后两年,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进来,并当作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来加以规范管理,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水平。例如有的高校由专业教师牵头,组织对教师课题感兴趣的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利用寒暑假“三下乡”活动,使学生在进行文化、科技、卫生传播的同时,又可以接触社会、开展课题调研,为大学生科创活动打好基础,也为其完成毕业论文做好铺垫。这一形式有可借鉴之处。
(四)加强论文写作技能培训
学位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也有一定的规范和范式。合理运用这些规范和技巧,既可以提高写作的效度,也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会计学本科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外,平时还应该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逻辑思辨能力、文字的掌控和运用能力。这些应该是贯穿大学的整个阶段始终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1.引入学年论文制,注重平时科学研究的训练。从大学一、二年级就让学生尝试论文写作,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通过平时的训练,增强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熟悉毕业设计流程。2.严把课程论文质量关。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效果。通过指导选题、拟定提纲,最后撰写课程论文直至定稿,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付开镜.课程论文写作过程控制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1(9).
[2] 郭朝霞.改进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教改措施[J].现代阅读,2011(10).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六篇
270、会计人生的“领军梦”
271、《酒店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72、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管制的探讨
273、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
274、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向探讨
275、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276、对财会模拟实习教学的探讨
277、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278、论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
279、CFO与企业价值管理
280、高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
281、ERP系统分析
282、独立董事制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283、论企业增长潜力分析
284、试析我国企业会计目标的定位与改善
285、现代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86、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探讨
28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288、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289、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290、加强交通项目会计控制优化基建财务管理模式
291、论合并会计报表的几个问题
292、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293、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
294、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
295、如何完善粮食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
296、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297、论人力资源的衡量方法
298、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99、现阶段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
300、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301、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302、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管制问题的思考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七篇
艺术类学生写论文一直是难点,学生如此,教师亦然。
写论文的目的是大学生对自己4年的高等艺术专业本科学习进行一番梳理与总结,将艺术感性经验,以理性论证的方式写出来,供人供己以鉴真确,以存参考。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类学生写论文,常出现不是学生发愁,就是教师头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能力较差,教师经验不足。故而,形成今日高等艺术教育中艺术论文写作的怪相。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毕业论文辅导,以及与其他院校教师的交流,剖析艺术类本科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许慎《说文解字》说:论,思也、叙也、议也。文,错画也。其意是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反复论证、交错描述,以求正解。因之,论文是一种特殊文体,是运用理性和逻辑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文体。17世纪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理性主义,把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变为可能。笛卡尔强调人要正确地运用才智。他所说的才智就是判别真假是非的理性。自笛卡尔的方法论问世后,世界各大学均采用这种文体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大学论文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4年本科的专业学习后,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论文并非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而是通过论文写作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种比较思考、分析范式、逻辑推理、辨析结论的科学认知方法,为一生的人生实践打好基础。
然而,艺术类本科学生在论文最基本的选题、结构、内容、用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是选题。很多学生写论文论题很大,论文喜欢冠以“中国”“社会”“西方”等大而不当的标题。以学生20多岁年龄,尚未步入社会的学识和经历而言,如此大的论题是难以驾驭的。由于论题过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的情况,降低其专业性。针对以上问题,探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社会。从教师的层面来分析,可能是论文指导教师受知识结构所限,不能深入指导,未达到庄子所谓“尽精微,致广大”的治学境界,反而出现指导粗疏的情况。学生“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写作的现象,实质上是对自己专业内涵和定位认识是否清楚的问题。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如果说学生借用其他专业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尚可,但如果是专门研究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就是严重的“跑题”。教师至少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深入下去。也可能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把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讲述方法不得当,学生未听明白;也有可能是“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等诸事繁多,无暇顾及等。从学生方面来说,这和自身对论文写作的认识态度有关,有些学生写论文只是毕业需要和求职需要,并非兴趣所在,也并非要试着去研究一个问题。当然,也不乏有学生想认真写篇好论文,但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但时间有限,对学生从头开始的论文写作训练也非短时间内能明显奏效。解决此问题,应从整个课程设置上全盘考虑,要提前安排与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至少要先掌握写论文的方法。从学校环境小社会来讲,由于受到时下浮夸、躁动风气的浸染,与《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要求,多少已出现了背离。
其次是结构。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宏大,章节繁复。一般格式是绪论概述、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教条的新八股论文模式。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拼装成5—10章10—20节的庞大结构。造成论文论题还未展开、论点还未摆出就草草结论,因而出现论证不够、字数拼凑的问题,形成章节与文字、章节与章节、章节与题目之间的脱节。
分析其原因,此类书籍章节似的论文写作,与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习惯往现成的框架里填材料,根据框架结构去找资料,不是从收集材料到发现问题或有兴趣点的有感而发,很多学生是想当然地开始写论文,常有学生还没收集多少资料,题目和大纲已经完成,写到后面的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问题,则反映出艺术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对此问题,就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按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进行讲授,这早在上个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大学就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在教学上不妨好好研究和利用国外成功的培养模式以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此外,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依然要遵循文科生论文写作的要求,体系规范,逻辑严谨,非艺术感想和散文写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也可有意去选修一些人文课程,比如哲学和理工科课程,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认知。
论文写作要有感而发,发现问题,又有兴趣之后,就要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不能停留在现象表面,要努力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无感而发或为论文而论文的写作,只能是凑字数,论证无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手中之竹”是建立在“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的基础上的。北京高校的艺术类学生有着地方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和信息优势,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高校内部艺术馆等艺术类展览集中的地方,都是学生课本学习之外丰富学识、获取灵感的地方。虽不要求学生有一鸣惊人的创新研究,但至少要有感而发,通过论文写作学会和掌握一种理性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科学认知方法。
最后是用词。论文语言表述要求准确无误。这里涉及语文的词汇运用问题。论文写作一般从解词入手,特别是关键词理解和使用尤为重要,而学生毕业论文中忽略对基本词义的准确理解,常常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结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一个语文基础问题。主要是缘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以至于对遣词造句和语法没有很好地掌握。针对此类问题,主要是大量阅读经典范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治学严谨的大家、学者的专著或论文,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书中流畅、规范的用词造句自然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如何有效、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以提高国内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笔者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转变认识
师生要对毕业论文写作有正确认识,不能只肤浅地认为毕业论文只是写一篇文章而已,关键是要认识到通过论文写作,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即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二、论文课程设置
艺术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简单地讲,就是上什么课、怎么上的问题。比如,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经典名著的赏析上,还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写作的规范模式,这对从高中到大学从未经过正规论文写作训练的学生来说很重要,这门课至少要做好这种衔接。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局限在艺术现象的解读上,更要透过现象发掘本质,而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理性分析和研究的过程。艺术院系可以开设论文指导课程,提前了解和掌握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为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三、论文指导应由理论教师负责
很多学生为了自己方便,论文和毕业设计都选择了一位教师指导。专业老师既指导艺术创作,又指导论文写作。但论文写作毕竟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过程,不管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还是论点论证的把握,理论老师比专业教师经验可能更丰富些。因此,建议理论和专业教师各负其责,分别指导论文和毕业设计,这样责权明确,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更专业、更有效。
总之,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合理设置课程,然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来提高艺术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真正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八篇
一、绪论…………………………………………………………………………………
课题背景及目的……………………………………………………………
国内外研究状况………………………………………………………
课题研究方法……………………………………………………………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定义和发展…………………………………………………
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概念的变迁………………………………………………………
公允价值在美国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三、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具体体现……………………………………………………
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体现…………………………
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体现…………………………………
在债务重组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体现………………………………………
在其他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体现………………………………………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环境不成熟导致信息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公允价值的实施成本的限制……………………………………………
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磨合问题…………………………
五、公允价值合理运用的建议………………………………………………………
改善经济环境 建立公平自愿的活跃市场………………………………
谨慎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合理确定公允价值………………………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公允价值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公允价值披露和审计制度…………
健全公允价值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公允价值披露和审计制度……………………………………
六、结论……………………………………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三十九篇
第一章:绪论
绪论: 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xxx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税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税务机关以及纳税人的涉税行为,是 依法治国 和 以德治国 在税收工作中的集中反映,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在经济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我国的税收种类大致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税....而企业所得税占国家税收的很大比例,在此仅探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第二章:本论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企业所得税概述
计税依据概述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税率概述
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收筹划概述
合理避税的方法
内容摘要: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至20XX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企业所得税概述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xxx发布《xxx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计税依据概述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四十篇
3.1强化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明晰部门岗位人员职责
3.2强化会计内控管理理念,实现内控管理与营业利润的双赢
我国商业银行要改变重利润轻管理的做法,要把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当作商业银行的重要工作。要在追求营业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从本质上看,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本身也是商业银行获取更多营业利润的内部保障。商业银行营业利润的提升,与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存在正向关系。西方商业银行运行管理数据显示,会计内控管理水平没上升1个百分点,可以增加0.3个商业银行盈利点。因此,强化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理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内控管理与营业利润的双赢。
3.3建立过程性内控监管体系,把终结性追责与过程性防范有机结合
建立过程性监管体系,改变以往侧重于事后追责的滞后性做法,实现终结性追责与过程性防范的有机结合。这是做好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外在保障。因为很多商业银行运营风险隐患都可以通过过程性监管予以化解排除。如果单靠终结性追责不能真正发挥会计内控监管的效力。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建立有效地会计内控过程系监管体系,把各种会计内控风险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过程性防范监控可能会导致会计内控工作量的增加,但是却可以有效防止各种风险的发生,进而保障商业银行有序健康的运营发展。
3.4提升会计内控监管人员风险意识,增强监管能力
要提升会计内控监管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监管能力。这是做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保障。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会计内控监管人员工作业务、职业能力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始终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内控监管工作的需要。同时,应当适当提高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监管行业的准入门槛,让一些具备更高监管素质的人员进入这一行业领域。对待一些不适合这一工作岗位的人员,应当及时为其调换其他岗位甚至脱岗。
关于会计论文范文 第四十一篇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设计)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影响毕业论文写作(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教学和主客体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会计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各个因素。
[关键词]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影响因素毕业论文写作(设计)是高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毕业论文写作(设计)质量对能否实现人才培养计划设定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拟探讨影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设计)教学方面的影响因素
毕业论文写作(设计)需要储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洞察能力、掌握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和缜密的逻辑思维等各种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设计)工作开展前,需要各个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为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设计)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
1、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课程外,还需要设置交叉性课程、前沿性课程、研究方法课程。对会计学专业来说,课程设置除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外,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理论这方面的理论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在高年级开设,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为进行研究打下理论知识基础;此外,研究方法课程也应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予以重视,每个专业的研究方法不是相同的,对会计专业来说,会计既有理论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去深入研究,比如会计计量问题、会计政策问题,也有大量层出不穷的新实务问题,需要去探究,寻求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处理方法,比如BOT业务、授予奖励积分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案例需要去研究,所以,研究方法课对于学生掌握具体论文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最终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必不可少。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工具,更为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学内容中,要注意结合实务问题为学生介绍会计基础知识和理论怎样运用的,会计知识和理论如何来自于实务和指导实务的,引导学生对实务进行理论思考。
3、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理论或者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发现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案例型教学、Seminar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为毕业论文选题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主的授课方法,变学生为主动积极参与式的授课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如引进案例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二、毕业论文写作(设计)质量的主客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毕业论文写作(设计)的'主客体是指毕业论文写作学生和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毕业论文写作(设计)主客体的积极性、沟通具有直接关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论文选题的适当性。毕业论文选题决定着论文写作方向,论文选题适当性是指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写作要求和与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相适应。论文选题的适当性也决定着论文写作过程是否顺利,若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写作要求,偏离了专业方向,显然与教学计划目标不符,最终影响毕业论文质量;若论文选题难度超出学生写作能力,学生将无法完成论文写作,或者论文写作难以保证质量。
2、已有的论文选题知识积累。毕业论文选题需要已有的知识积累作为铺垫,具备了一定知识储备的毕业论文选题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探索,能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或新的发现。若无一定的知识积累,盲目选题,不仅论文选题不适当,而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收集文献资料,去研究陌生的知识领域,在通常只有一学期时间的论文写作时间内,很难写出符合专业要求,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此外,毕业论文写作在内容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积累,引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必不可少,并且衡量一篇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对已有研究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度,所以,要设计和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已有的论文选题知识积累是重要影响因素。
3、指导老师的选题阶段的指导效果。在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阶段,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是必不缺少的,指导老师对学生选题的指导对毕业论文最终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体现在学生是否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足够充分、拟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拟采用的研究技术和方法是否可行、最终研究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一定价值。若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具有良好的效果,则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上具有正确的方向,具备充足的文献资料,具备可行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最终会得出有价值的结论,那么毕业论文将具有较高的质量。
4、学生写作论文的时间保障。毕业论文写作(设计)通常需要经历选题、开题、写作、中期检查、论文修改、定稿六个基本环节,要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具有充足的论文设计和写作时间是不可或缺的。毕业论文写作在各个环节需要花一定时间;而现在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毕业实习时间叠加,造成同一个时间段学生需要既进行专业实习,又要构思论文写作,往往难以保证毕业论文写作时间。
5、论文写作过程中,师生的沟通频率和效果。毕业论文写作对本科生来说,是一项综合性检验专业学习的系统工程,考查学生学以致用和创新能力,本科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写论文的规范系统训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写作难题是不可少的,所以,论文写作过程中,师生及时沟通并排除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对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频率越高,越能及时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难题,越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综上所述,会计学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层面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和水平;在指导教师和学生方面,双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发挥合力,既要充分调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又要切实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关心关爱专题报告范文通用6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