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765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51分钟。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一篇
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精选材料,突出观点 .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用典型事例.
2、有对比方法.
3、用精确数字.
(二)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结构 .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一般根据本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决定,除标题外,通常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1、开头.一般来说,调查报告常常在正文的前面,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为开头,类似消息中的导语.调查报告的开头起“提示”全文的作用,必须简明概括,以帮助读者正确、深刻地理解全文.
2、主体(正文).这一部分写的是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为了眉目清楚,常常列出纲目,用小标题标明,常见的安排有如下几种:
(1)按事情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
(2)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来写.
(3)根据内容的特点,把问题的几个方面列举出来.
3、结尾.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即全文的结论.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其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DD××××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如何写一篇研究报告]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二篇
1.人口和劳动力情况。被调查的10户样本户主平均年龄岁,最大的75岁,最小38岁;总人口39人,户均人,60岁以上人口9人,在校学生12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临时或无固定就业人口12人,户均仅人。
2.居住情况。10 户样本户户均住房面积平方米,人均平方米,其中城镇户均平方米,农村户均121平方米,;从房屋看,自有住房8户(其中1户为兄弟赠送),租赁、安置公房各1户;从建筑年代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筑的老房屋4户,80—90年代建筑的5户,近年建筑的1户;从结构看,土坯房 3户,砖瓦结构4户,砖混结构3户。
3.经营土地情况。4户城镇居民无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积;6户农村居民承包耕地25亩,户均亩,实际经营耕地的只有3户共13亩,其他因无劳动力转包他人耕作;6户经营山地81亩,户均亩。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三篇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
一、调查概况
20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镇江市南门小学(又名: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
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李嘉龙,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上课老是插嘴。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李嘉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食品浪费研究报告
作为在校小学生,我们带着忧患意识审视我们日常的食食物消费,却看到了一系列与“创建节约型社会”不符的浪费行为,教室外的浪费现象尤为突出。针对这样令人痛心的粮食浪费行为,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探求小学生食物浪费心理为切入口,挖掘出食物浪费的原因与解决措施,希望唤起并加强人们节约粮食、杜绝食物浪费的意识。
食物浪费现状及原因
我国的粮食机收率除小麦能达到82%以外,水稻只能达到15%,玉米甚至不到2%,加上收获时烘干能力不足,逢雨天致使谷物发芽霉变是常有的事,机械质量参差不齐,也造成收获损耗。在肉类和水产品方面,仅由于屠宰综合利用和水产捕捞船上缺少保鲜装置的问题,就能造成肉类和水产品的损耗分别为1。9%和2%。
我国食物在储存过程中的损耗也相当高。目前我国粮食70%以上分散在亿万农户家中,储存条件低下;加上由于我国储存机制形成的新旧粮食更替和粮食储备管理造成的发霉变质的粮食较多。根据测算,以上原因造成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比例为5%。目前,我国果蔬储藏保鲜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仅有25%,且保鲜技术也欠发达,致使我国水果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比例达7。8%。大致同样原因,使我国肉类和水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比例分别达到3。8%和4%。
另外,涉及到我们每一位国人的就是餐饮消费过程中的浪费,造成这种浪费的主要原因:一是菜量大小不一致,导致人们在点菜时难以把握,从而形成浪费;二是饭菜的质量导致的浪费;三是传统的消费习惯,饭菜不和口味,易于造成浪费。所有方面的食物损失和浪费,综合来看,按5年平均值计算,每年大约损失浪费粮食6192万吨;水果2195。7万吨;蔬菜25362。9万吨;肉类1212。1万吨;水产品824。4万吨。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2。9%、28。6%、47。5%、17。4%和17。5。
造成浪费食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归纳有四个方面:
第一,制约浪费的有效机制没有形成。节约食物资源既应是广大社会成员应有的行为,也是成熟社会现代管理的重要目标。当前世界关注的资源、环境、能源、健康四大主要社会问题,食物浪费都与之关系密切。限制浪费需要有一系列的社会约束机制和条件支撑。而我国这种机制存在缺失。一是农产品价格偏低;二是浪费惩治机制缺失;三是公款消费,食物浪费数量大。
第二,节约食物资源的社会公众意识不强。就拿我国接待宾客、婚白喜事等方面的习惯看,食物消费多以丰盛、有余为目标,没有减少浪费的意识,特别是我们在生活物质条件改善后,追求奢侈、讲究排场的风气容易流行,节约意识淡薄。
第三,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不健全。如食物生产、加工、餐饮的各种标准缺乏,农产品加工原料标准不健全,使得加工者不能按照各种加工需要配备原料,造成浪费;居民在外就餐的菜单的标准不一样,使得消费者难以选择食物数量。另外食物信息不对称也容易造成食物浪费。
第四,食物产后过程的科技水平不高。如我国大约80%的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只相当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的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而仅有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收获、运输、储存以及加工技术水平不高,造成食物的巨大浪费。
食物浪费的危害与节约的意义
一篇最新发布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报告中提到,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可以达到惊人的13亿吨,这不仅导致主要的经济损失,也会严重危害人类赖以为生的自然资源。
名为“自然资源受到的影响”的研究首次从环境角度分析了全球食物浪费的影响,并特别关注了其对于气候、水和土地使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每年浪费的食物所用掉的水相当于俄罗斯伏尔加河的年流量,而且每年向地球大气释放出33亿吨的温室气体。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估计,不止是环境影响,每年食物浪费(不包括鱼和海鲜)对生产者的直接经济后果达到了7500亿美元。“农民和渔民、食品加工商和超市、当地和国家政府、个体消费者,我们所有人必须在人类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做出改变,以阻止食物浪费发生,并且当我们不能阻止的时候要再利用或回收浪费的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约瑟·达·席尔瓦说:“我们不能让我们食物的三分之一就这样被浪费或流失,在这些食物被浪费的同时,每天有8。7亿人挨饿。”
解决学校食物浪费的措施:
我认为食物浪费的解决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社会组织方面
餐厅等营业方:
1。粮食来源要优质,食物制作要规范,食物种类要多变,优质且卫生的食物才能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开心,从而减少浪费。
2。定期让就餐人员对饭堂操作人员进行评价,改进自身不足。
3。加强宣传教育。比如:在就餐过程中,又比如:制作相关标语、警示语,张贴于餐厅,食堂的醒目位置,时时刻刻提醒就餐者节约粮食,谨防浪费。
4。。鼓励节约,惩罚浪费。
校方:
1、加强宣传教育。
2、学生组织可以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可以用相机或录像机对就餐人员的状态进行拍照或者录像,再给同学们看,以呼吁节约。
二、从个人来方面
1、要树立节约意识,认清我国的粮食现状,正确处理粮食供应不足与人口急剧增长之间的矛盾。
2、转变消费观,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有消费者意识。
3、在就餐中,尽量不挑食,给自己制定合理的饮食标准。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可以打包带回家。
4、同时,要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当周围的朋友、同学出现食物浪费现象时,应该加以制止,予以劝导。
最后,通过对于高校食物浪费的调查研究,我了解了我国乃至世界粮食现状,理解了粮食节约的意义和食物浪费的危害,也为当代小学生缺乏勤俭节约意识而感到痛心,引用一句话:“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俭看做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品德。”我们希望此次研究可以带给跟多的人们以反思,可以呼吁跟多的人树立起绿色的食品消费观念。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
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
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正如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xx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
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xx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四篇
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五篇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惜时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考虑,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色彩,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对高中生开设的社会研究课,说明美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视,而研究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也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X月X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至20XX年X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小组课题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六篇
一、封面
见第6页
二、目录
目录依次由专题研究报告的章、节、小节、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录内容应简明扼要。
“目录”二字(三号宋体、加黑)上空一行,下空二行为第一章等等。
章、参考文献、附录均采用四号宋体、加黑,节、小节等小标题及所有页码均采用五号宋体。
章、节、小节的排列示例如下:
第一章 这里是第一章的名称„„„„„„„„„„„„„„„„„ 1 §1-1 这里是第一章第一节的名称 „„„„„„„„„„„„„„„„„„ 1 1-1-1 这里是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小节的名称 „„„„„„„„„„„„„ 1
三、符号说明
专题研究报告中所用符号(包括缩写词等)都应说明其含义、单位(或量纲)。 在该页的开始,采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符号说明”四字。每个符号说明占1~2行,符号后面是破折号。含义与单位之间用逗号,最后是句号。每页排1~2列,如果2列排不开,再另取一页。
四、正文
正文是专题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由标题、文字段落、图、
表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正文的编写格式如下。
1.标题
每章的标题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采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采用小四号宋体、加黑、左起打印。换行后,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文字段落。
2.图
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中文在上,英文在下。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英文字体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且第一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图题紧接图的下一行左起打印。图中的标注一律采用英文。被引用的图应在图题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序号。
图号按章顺序编号,例如,图(英文为Fig. )即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如“图”表示图的第一个分图)居中标注在分图下一行,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不写英文)。
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对于照片,如有必要,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试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
应将图尽可能置于某页的开始或结尾,并且在图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图”的字样。
3.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按内容或项目依序对齐竖排。表中只用长度相同、粗细适中的横线(居中),禁止使用竖线。
表按章顺序编号,如表为第五章第四表。编号的后面空一格,居中打印表的简短确切的标题,且置于表的上方。在中文表标题和表之间,居中打印英文表标题,如“Table xxxxxxxx”。中、英文标题分别采用五号楷体、Times New Roman。
表内的缩写词和符号等,必须与文字段落中的一致。各符号的单位应尽可能标出。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词,一律填入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处代表无此项内容。
如果数据已绘成曲线图等,可不再列表。
应将表尽可能置于某页的开始或结尾,并且在表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表”的字样。
4.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在正文中另起一行打印。式的序号按章顺序编排,如()表示第四章的第二式,并标注在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果式必须转行,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五、参考文献
按正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内连续编号,同时,所列的参考文献都应在正文中出现。
视具体情况,将参考文献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文字段落的组成部分。如“某某人[1,3,7~9]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1,5,9~12]”。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七篇
生物有机肥是我国新型肥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之
一。有机肥的作用,除了供给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外,还能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为作物的高产优质创造条件。近来以其特有的促进生长、防病抗病效果得到认可,据研究生物有机肥产生明显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活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种”,因其技术太强,一般肥料“行政监管部门”检测技术跟不上,导致市场鱼目混珠,农民分不清,为此我根据经验设计了一套辨别方法。
辨别方法
看包装,是否规范
.产品登记证:具有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证证号(注:省级部门无登记权),正确方法:“微生物肥(登记年)临字(编号)号”或“微生物肥(登记年)准字(编号)号”;
.产品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CFU)≥亿/克,登记时农业部只允许标注≥个亿/克、个亿/克(严格规定,在保存期的最后一天必须要达到这个数值)。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刻意标成几十个亿,这是不科学的(目前的技术很难达到)、是错误的。
.产品有效期:国家规定大于6个月。随着生物有机肥产品的保存时间延长,有效活菌数会不断下降,把有效期标注太长都是不负责任的。
是否均匀
.产品含水量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菌种存活,判断方法:抓一把肥料在阳光下观察,阴潮呈团、干燥呈灰都非正常产品。
.适合特殊功能菌种生长的“有机肥营养”应是套餐型,由多种有机营养物质组成(如:菜粕、黄豆粉等发酵制成),在光线下能看到原料的痕迹,或者能闻到原料的特殊气味。
看效果,是否高效
试验方法:加少量水将生物有机肥调成团状,放在冰箱里冻成冰块,第二天拿出来溶化,反复三次,肥料中的菌种将会冻死或大幅度减少;这时用它和将原产品进行比较试
验、在相同的田块里观察差异,差异明显好肥料,差异不明显,表明该产品有问题,建议放弃使用。
实验法
.泡水法 取一水杯,把有机肥样品泡在水里,然后用手把泡在水里的有机肥碾碎,搅一下能直观的看出有机肥的原料;再放置一段时间,如果有机肥与水短时间内分层的话说明有机肥比重大,含土较多。
.闻味法 仔细闻一下肥的味道看是否有氨味,粪便味,淤泥味,好的有机肥应该是一种彻底腐熟的味道。
.手捻法 取有机肥用大拇指和食,如果有硌手的感觉,则里面有沙粒或其他杂质。
.菌种测试法 取一水杯把有机肥放在里面,撒少许水(注意不要泡水,潮湿就行),放在温暖适宜的地方,好的有机肥会抱团长出白色菌丝,掰开有机肥颗粒会看到里面也有白色菌丝。
.盆栽测试法 取一盆花,抓一大把有机肥直接撒在花的根茎部,浇上水,好的有机肥会逐渐长出白色菌丝,促进植株生长,质量不合格的有机肥会熏苗,植株逐渐萎靡,直至死亡。
.对比试验法 选择好有机肥后在种植作物时,留出一部分不施用该有机肥,观察植株的表现,好的有机肥在
长势、产量、品质上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看包装是否规格,是否是授权生产(一般授权生产的都是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原料来源的)。
.外文包装的尽量不要购买,因为有机肥都是废物再利用,国外进口几乎不可能。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八篇
一:研究确立各小组探究的课题。
二:每位小组长负责,让大家集体讨论一下每位同学的性格爱好,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我负责的两个小组中,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确定了大家研究的题目,
第一小组的题目是:茶文化的研究,第二小组的题目是:对广告的研究。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分别是:一小组组长何监基,副组长是郑景峰,二小组的组长是胡英亮,副组长是何肖云。
大家通过讨论每组都确定了研究题目的步骤,
第一组的步骤是:
1、茶叶的来源。
2、茶叶的种类。
3、茶叶的制作工艺。
4、茶叶的作用。
5、茶具。
第二组的步骤是:
1、种类。
2、传播途径。
3、经典名句。
4、好与坏。
5、群众的看法
我们觉得这些话题很有新意,它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值得我们去探究,调查这个话题对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益处,因此我们展开了我们的探研活动。
我们初步分析了这个课题,觉得这个话题在很多方面都有迹可寻,于是讨论要在哪里找资料?要做怎样的问卷?要去访问一些怎样的人?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组进行一系列的分工。使整个探研活动井井有条,办起事来也颇为顺利,进展较有效率。
我们这个学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分工合作,也有集体行动。
我们结合主题,分别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和电脑室查找有关资料,把每组再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项工作分别重点查找资料,最后汇总,形成共识。
这个学期我们组就做了这些工作,从查资料这方面已为下学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下学期的活动会更加成功。
其实研究性学习活动使们懂得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团结精神,懂得了独立自主学习,使我们更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使我们见识广阔,吸收外界信息,是一门不错的学科,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做得更好。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九篇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 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 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⑴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⑵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篇
我所指导的两个研究性课题分别为:《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现状》和《计算机病毒防范及黑客入侵防范》。两个的研究成果都是课件形式,我觉得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辅导策略也相应不同。对于《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现状》这一课题,我主要是在课件制作上进行指导,而《计算机病毒防范及黑客入侵防范》这一课题,在知识上和课件制作上给予学生指导。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花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又要耗费教师一定的精力,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是领导和教师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坚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拓展了视野,学会了自我教育、主动学习,更增强了自信心;通过研究性学习,是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教改,探索新的教法和学法,学校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因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它真正激发了我们内心的求知欲;而且它最大的魅力就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模式不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出击;不再被成天禁锢在教室里,而是亲身走入社会,走入现实生活;不是以封闭的考试卷来论学生的成败,而是以全新的学习、探索和研究过程来综合评价。在这里理论与实践的亲合度大大增加,还满足了学生渴望走入社会生活的愿望。
一、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
由于我们教师和学生长期处在传统课程的教与学方式之中,对研究性学习既无感性认识,又无理性认同,要启动这一全新的课程,知识背景的准备和铺垫非常必要。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教师和学生一样,都需要提前学习、参考和借鉴其他资料和信息,为实施课程指导做了理论的准备和铺垫,使教师在一个相对较高层次上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深入运用,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特点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不是外在于人思想活动的单纯工具,而是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达”。学生在。
二、优化教学情景,诱发研究动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教学情景中,一定要有推动个人去达到认识目的的动机,也就是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动机。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死板的接受知识,无法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求知欲望,并且还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灌输的乏味,产生厌学情绪,更不可能推动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动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与探索。
三、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超越创新
在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认为学生的方案设计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把学生在尝试中的失败看得一无是处而全盘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学生完全照搬教师,一味的模仿教师,结果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因此,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教师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资料或教师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和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主研究、自由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学生在独立设计的研究探索中尝试失败,使他们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调整方法,最终取得成功。在《计算机病毒防范及黑客入侵防范》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也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想法和设计,走了许多弯路。但是,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才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方法、改进方案,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
四、重视探究过程,感悟创新苦乐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还不只是在于结果。能得出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固然很好,但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关注现实、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重视“过程”的亲历和体会,让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苦和成功的欢乐,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过程本身就已经使学生受益颇丰!有这个参与的过程和没有这个过程,绝对是不一样的。
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如饥似渴地阅读参考书、查找资料、搜集数据信息,获取新知识,甚至废寝忘食地在实验室度过节假日,对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通过活动还能够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通过研究过程的表述与展示过程,获得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使学生更具有现代综合型人才的特质。
五、渗透科学方法,全面提高素质
在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很好地渗透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神秘,让学生试着做些研究,在研究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手段。学生会明白:其实,好多事情只要自己动手做一做,都不是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归纳总结、类比推理、数据搜集与整理、最佳方法或最佳途径的选择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到科学研究既会成功,也会遭遇失败,必须做到不骄不躁、沉着冷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通常说的、在实践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良方。近年来,基础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效益不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这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它将在教育领域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涉及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涉及校长办学思想的转变、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正如专家所言,这种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总之,课题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探索研究的锻炼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一、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刚刚进入高一,所学知识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从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方案,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
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
(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内容
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
不同的课题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一、水污染问题
介绍水污染的涵义、类型,并到马家沟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的照片充分体现了马家沟的污染状况,并对马家沟的水质进行测定,同时对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二、珍惜水资源
从身边说出,介绍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提出水危机的问题,漫画设想未来的银行存入的不是钱而是水,呼吁同学们珍惜和爱护水资源,强调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三、节约能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预报,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你会像关心天气那样来关心我们空气的质量吗?
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公报制度,现在,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了解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四.创建绿色社区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世界性的环保潮流正朝着社区层面深入,各个国家纷纷寻求建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社区”成为一个新的时尚名词.环境状况的严峻,呼唤着人们关注环境,参与环保。公民参与环保正成为世界环保的主要特点,它与生态建设、污染治理构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
三.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选题富有挑战性。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探索其方法,是中学地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领域的一个新颖课题。
第二,大胆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地理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四.研究成果及其鉴定方式
研究成果的形式:
1、论文;
3、结题报告;
4、学生课题研究论文集;
由学校组织专家、教师给予鉴定。
五.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20XX年9月-20XX年10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20XX年10月:开始第一轮实验。
3.20XX年10-12月:教学实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20XX年1月: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
5.20XX年3月-20XX年5月:进行第二轮实验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二篇
一、调查背景
20xx年5月,我校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设了题为计算机硬件发展的研究性课程,至今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为了检验这段时间研究性学习的进展状况,特作此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对各类学生进行分析,剖析当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找出影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各种因素,明确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深化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及学生心目中的意义,以便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凤阳县临淮中学全体高二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以笔答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5份,有效问卷495份)、个别访谈、课堂教学观察等。
四、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括号中为选择该项的百分比)
1、你了解研究性学习吗?
A:非常了解()
B:一般了解()
C:不了解 ()
2、你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感兴趣吗?
A:很有兴趣()
B:一般 ()
C:没有兴趣(4%)
3、你认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主要在于?
A:改变获取知识的途径()
B:形成创新意识、有利于终身发展(61%)
C:培养合作意识()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A:找不到资料()
B:不知道如何研究()
C:不会写论文()
5、当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提升教师研究素养()
B:学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环境()
C:给一些自由时间空间()
6、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大的阻力来自于?
A:家长不支持( )
B:高考制度的约束( )
C:学校能够提供的条件有限( )
7、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方式?
A: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B: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
C:在每学期中集中选择三周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20%)
8、如何评价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的成果?
A:考试打分()
B:老师给予评价()
C:成果展评、师生共同评定等级()
五、调查结果分析
1、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调查显示,有的同学对研究性学习非常感兴趣,仅有4%的同学对研究性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同学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锻炼能力;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支持研究性学习呢?我想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适应了当代中学生活泼、开放的特性,学生再也不愿面对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渴求,实际上是对解放个性、发展特长的渴求,对教育制度改革的渴求。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困难、及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三篇
提高学科课程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 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随着课改的实施,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这说明教师们在努力的研究和实施着课改理念,但由于受到时间因素、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因素、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材的不适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活动缺乏目的、活动效果较差、活动时间随机性较大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效果和效率很低的现象,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选题背景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已经从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来。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抓住了这个根本问题,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就有了落脚点。在研究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较强的注意力、观察判断力、分析想象力、善于提出问题、能够求异思维、有较强的学习意志、自觉反思和改进意识、主动请教别人、能够自我调控、自我检测等),就基本奠定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眼、动耳、动
口、动手、动情和动脑,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从而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自尊自信,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营造课堂教学的亲和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1.根据本校学生生源实际,设计具有科学的、创造性地课堂教学提问,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对理、化、生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3.探索提高理、化、生学科课堂实效性的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品位,促进教师、学生和的共同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明显地促进了我组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使参研教师掌握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从而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并由此带动了教师科研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由于此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形成了一股比较浓厚的重视并研究有效教学的学术之风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正确把握“实效课堂”的本质
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改变。纵观我们的理化生学科特点(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反思我们的课堂,总感觉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学生的情感并没有真正调动出来,“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的仅是极少数学生;从学生作业的反馈看,知识掌握不过关的大有人在,学生的能力也让人担忧。这些问题的暴露,我们在思考: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 2、引导教师个人加强实践研究,利用每一节教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将教学点滴融入教学后记、教学心得中。(1)、精心备课,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这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
只有了然于胸,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效率自然高。备不好课,磕磕绊绊,轻重失调,效率自然低。(2)、上课要有激情, 老师上课时要调节好情绪,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学生听不清,长期下来学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老师的讲课成了催眠曲,自然课堂效率低下,成绩便很难提高。相反那些上课铿锵有力,富有激情的老师,成绩普遍好,原因就在于情绪感染人。(3)、新课导入要简洁,开门见山,不要绕得太远,有的老师上新课时,用大量的时间复习前面内容,甚至对前面内容展开讲解,等到讲新课时,时间所剩无几,还有的老师过分地设置情境,耽误很长时间。新课导入宜简不宜繁,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巧妙设计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不和学生保持语言、目光的交流,没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尽管你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学生跑神了,白搭!(5)、加强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中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打闹、说话、看小说、玩手机,课堂效率不会高,遇到这种现象老师要及时管理;学生分组讨论时,同学们讨论起来刹不住车了,老师要及时叫停;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慢言慢语,也要及时叫停。(6)、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需要熟练应用多媒体, 单一的教学手法或手段,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板书时间,以直观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优点,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大家经常使用。(7)、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爱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也活跃。如果学生从心里厌烦你,你讲的再好,他也听不进去,课堂效率无从谈起。因此老师要注意仪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关爱学生,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流,让学生喜欢你,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通过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显著的变化,形式化的无效的活动少了,教学有了一定的深度、广度,教学才会有效果明显好转。 四、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3月——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理化生教研组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组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成员分工与研究保障机制,确立了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呈辐射状落实、配备相关参与实验研究教师的“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确定了研究方向与目标,制订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方案,围绕主课题,根据实验师生的自我选择,设计研究专题,通过多渠道、多学科的实验,研究开展了系列教学实践的探索活动。 2、通过实验研究方法
开展实验研究之前,我们在理化生组教师开展了“课题研究方法”研讨会。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为个案研究法、数据调查法和多元问卷法,我们详述了各种方法的定义、实施过程及分别适用的课题研究类型。 3、相信实践坚信必胜
我们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正确导向。坚信科研必须和教研相结合,而它们的结合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因此我们要相信实践,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坚信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坚信通过实验,通过师生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课题实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我们储存了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笔记、课堂教学个案等资料。现有存档发表过或获奖的实验教师论文10余篇。
(二)实施阶段(年3月—2010年7月)
1.根据理化生学科特点,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分析理化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存在的问题,结合设计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
3.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建有效教学评价方案;
4.分别开展理化生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开展课堂教学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活动,总结、交流、反思。
5.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教师撰写“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报告、专题性总结、论文、典型案例等;
(三)总结阶段(2010年9月—3月)
1.反思研究过程,对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总结符合本校的理化生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并在全校进行推广实施。 3.召开会议、总结成果 五、主要研究成果:
1.物理《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2.物理《磁场》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
3.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 4.生物《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5.化学《初中化学信息给予题解析》教学课件,导学案 6.化学《专题四:判断题》教学课件,导学案。并且进行了 《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动手能力、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 190份,收回190份,有效份数186份,分别在169班、174班、172班 统计结果
分析结果: 学习兴趣:1—10
通过调查,可以肯定的说:学生普遍喜欢上化学课,喜欢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但是在课堂上不太喜欢主动表现自己。从难度上说,大部分学生觉得化学不太难,就学习动力上上来说,主要还是为了中考,也不想以后从事和化学有关的职业。 动手能力:11---16
大家都比较喜欢实验课,也喜欢记课堂笔记,经常总结前一阶段学过的化学知识及规律,但是实验做得少,操作也就不够准确和规范,计算时由于经常用计算器,手算时经常出错,动手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16---25
总体上来说,大家的学习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遇到问题也会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协作和帮助,同时普遍反映不喜欢做化学作业
《学生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满意度的调查》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 60份,收回60份,有效份数60份,在173班调查 统计结果:
分析结果:
大家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普遍表示满意,对导学案的应用和分组实验满意度最高。调查反映出: 多媒体应用:
优点:形象生动,可以把难理解的过程用动画或者图片展示出来,提高上课效率和听课效果,课堂容量大。
缺点:难集中精力,展示太快,学生往往只顾看和听,而不注意记笔记。上完课对知识印象不深。 导学案应用:
优点:帮助预习,帮助记忆,使上课有的放矢。
缺点:用完容易丢,笔记记在上面不利于复习,增加了学生负担。 分组实验:
优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加强记忆,加强动手能力。 缺点:实验时有点乱,容易趁机说话。 学生展示:
优点:能展示学生的想法,有利于教师的纠正和帮助,培养学生自信心。 缺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容易讲清楚,课堂纪律难保证,有时有点浪费时间。 研究成效: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 变为“爱学” “会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获得了更高的分数,更好的学习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
1.时间紧,教师工作忙,所以每种策略在班级的应用次数有限。
2.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用多媒体上课时学生往往只顾听,忘记随手记笔记,学生展示还不能做到熟练表达自己的意思,实验操作不是很规范等。 改进方法:
1.提高科研水平,力争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2.多实践学生慢慢就适应了,另外加强课堂管理,保证好的上课效果。
提高学科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四篇
20xx——20xx学年,我们三位老师接受了该课程指导教师的任务。一年来,我们从零开始,共同探讨对开好研学课程和课题研究,总结颇多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着眼未来发展,扎实推进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人格健全人才
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不同于学科教学的非正规课程,是国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而开设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课程。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在教学指导和课题指导方面都有一些较深刻的体会。
(一)教学过程的收获
1、提高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前提。我们站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实现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体现“倡导全人教育,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新时代价值观”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
2、强化研学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通过文献查找、实验探究、社会调查等形式收集信息,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因此,强化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尽可能的熟练的掌握各种研学方法是保证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
3、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选好课题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关键。研究性学习作为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的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地制宜,重充分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选择课题应当使课题具有科学性、价值性、新颖性可行性。这成为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4、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开好研学课程必要条件。研学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是学校人人参与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学生的指导老师的全员参与的课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每位教职工的职责,学生研究过程环节的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开好这门课程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好校内校外的各类课程资源。
5、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是指导好研学课程的重要保证。学生的课题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很难胜任指导教师的教育职责,为此,我们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同时,以老教师为核心,从零开始反复观看两年教师培训视频课程,加强每一环节的研究,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6、完整翔实的资料存储是实现校本开发的目标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让每一位同学用“个人成长档案袋”把搜集到得信息资料和研究过程的记录得以比较完整的保存。
(二)课题研究指导的收获
1、深入子课题研究分析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基础。搞好课题的深入分析要根据研究目的大胆提出假设,进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一系列子课题,这就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的逐层深入、全面分析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调动各种课程资源,多渠道全面搜集信息是搞好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收集信息,才能使研究课题得以深入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充分进行信息交流是课题研究的本质所在和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评价,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优势保证了课题深入进行。
4、有效的信息加工整理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
(三)具体课题指导的收获
本学期我们从师生实际出发,上学期在不同的班级开展了《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两个共同课题的研究。下学期在积累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自选课题的研究。《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课题研究收获如下:
1、引导学生站在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移风易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好家乡的高度责任感理解本课题的意义。
2、从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潜能开发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解课题的价值。
3、在历史文化方面,充分发促进掘肥城的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物、名胜特产、历史人物、历史传说信息,提出深刻的弘扬、开发利用好传统文化,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建议,形成肥城“三圣一园两巾帼,三山两湖一温泉”,“人杰地灵”的优美画卷和建设“中国桃都,世上桃园”的雄心壮志。
4、在民俗方面,要求学生充分发掘具有肥城特色的民俗文化,提出移风易俗的深刻建议。
5、本着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三贴近”的课改精神,让学生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高度提出弘扬、开发好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的建议。
《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的收获是:
1、在课题的意义方面,从倡导低碳经济生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的行为。
2、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一是讲解研究的方法及其要领二是要求学生落实所选方法的应用,教师做好指导并引领学生做组内和班级的交流与评价
3、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探究——交流——评价—矫正——完善提高的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掌握自我完美技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根本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由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学生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增强终生自我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好的应对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大潮对人才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
高二学生的收获是:
(一)研学方面:
1、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增强,多数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找出研究的步骤。
2、进一步熟悉了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了研学水平。学生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搜集了大量的有效的信息。
3、进一步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在充分利用校内外人力、物力资源的同时,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课题研究服务。
4、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5、增强了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他们通过采访,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信息,增强了有效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面:
具体为《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的收获:
1、提高了同学们对弘扬传统文化,开发保护利用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对家乡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比较深刻的了解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研究角度及重要意义。
4、初步学会了利用所学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为弘扬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提出了建议。
5、拓宽了知识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的课题收获为:
1、通过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的研究,增强了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
2、通过校园时间浪费现象的研究,激发了广大学生“只争朝夕”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完善措施,攻坚克难,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研究学习作为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课程,对习惯了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学习方式的师生和仅限于某一学科教学的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由于学业水平考试不考,平时考试不考,高考比重较小,各项评价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也直接影响力学生对该科的重视程度。
2、各类教学资源亟待全面开发。在学校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还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物力方面如图书馆、电教室、实验室等设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各项管理评价约束机制尚待完善。
4、师资水平有待于提高,研究学习课程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广泛问题,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养才能胜任这一职责。
改进的建议与措施:
1、向学生反复强化国家开设研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2、完善各项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呼吁加大对研学课程的评估考核力度,使各类课程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全方位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确保研学师资的相对稳定,强化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加大校本开发力度。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富有挑战性,使我们的知识领域不断的扩展,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更加明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步普及也使我们面临新的困难,我们决心认真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完善各项措施,精心备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刻苦学习,不断充电,努力开创具有肥城一中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为我校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五篇
一、研究性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是一个单独的板块,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许多老师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xx年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数学的过度形式化,使人错误地感到数学只是少数天才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自由创造物”,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通过研究重点突出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活动课程。它主要是给学生初步介绍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知道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到得出结论,均由学生来做。因而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它一般要经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而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数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当今数学研究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在科学中的地位如何?与其它学科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大都不被学生全面了解,而从数学史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六篇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七篇
调研报告概念
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调查。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
二是研究。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
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调研报告格式
1、文章题名
文章题名应简明、贴切,能概括文章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生活单元研究报告范文 第十八篇
1.家庭经营情况。城镇低收入家庭没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从事任何的二三产业经营,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则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务工,一种是受雇于个体户,获取每月800—1000元不等的报酬,另一种是自由择业,在自发劳务市场从事劳务性服务,如三轮车、建筑小工、临时雇工等,获得不固定的劳务报酬,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没有经营非农产业,或多或少有些农业经营,低收入家庭由于缺少劳动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无法耕种,也仅有一部分是自家经营,但主要还是靠雇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他农户则进行转包,收取每亩100斤稻谷的租金;山地面积资源不足,经营效益低;农村家庭都自行生产一些蔬菜,或饲养少量的家禽,以满足生活需要,以此来减轻生活压力。
前 言
xx年是中国xxx建党90周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升为国家战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华诞。为响应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面领悟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历练自己的青春历程。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的大一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调查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期为郑州的和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打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今天将我们的社会调查报告公布于众,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衷心的祝愿失地农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郑州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华北水院法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
xx年7月13日
目 录
前 言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进度安排
(三)调查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样方案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问卷分析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附 录
一、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都建了新校区,各地区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学城,其中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就是其中一个。为建设此高校园区,河南省曾征收龙子湖地区农民万余亩土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受到xxx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xxx,xxx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地位。为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特此展开本次走访调查。
二、 调查目的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地的农民。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处在失业状态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本次调查将调查某一地区,切实的了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深入民情,了解民情。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实证资料和意见。
三、 调查内容
(一) 调查对象
为配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保龙湖地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本地区的农民土地被依法征收,他们加入了失地农民的行列。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龙湖地区被征地农民200户,分三个安置地点,七个小区进行调查。
(a) 调查范围: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b) 调查对象:各个小区安置的失地农民
(c) 调查内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生活变化
(d) 调查单位:户
(二) 调查时间、地点和进度安排
时间:七月三号——七月十三号
地点: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进度安排:
a)前期准备阶段
7月3号
在学校湖边组织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规划整个调查工作进程和安排后续任务。
7月4号
搜集资料,设计问卷。
b)调查实施阶段
7月5号至10号
进行200份问卷试调查,并总结调查注意事项。
c) 资料分析与整理阶段
7月11号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d) 调查报告撰写阶段
7月12号至13号
在宿舍楼下召开小组会议,共同商定问卷初稿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进行最后总结以及最后阶段的调查报告修改完善
(三)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问卷调查开始之前派发了20份问卷进行了试调查,然后就调查过程和结果来分析具体的有效快速正确的调查具体决策。最后正式发送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8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a) 资料收集方法:
? 自填式问卷:由调查员直接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失地农民手里
? 访谈法: 调查员直接访问并收集信息。
b)资料分析方法:
? 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单因素分析
(四) 抽样方案
本次采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阶段:选择调查小区
第二阶段:选择小区中的单元
第三阶段:从每个单元中随机抽取居民户
(五) 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郑雪艳 负责主持小组讨论、任务安排以及问卷设计和最后定稿。
成员:
上一篇:学生电子焊接事迹介绍范文精选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