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405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7分钟。
山水茶具设计说明范文 第一篇
家里有一套茶具,听妈妈说,那是她从老家带过来的,用了十几年,一直没舍得换新的。家乡有喝茶的习惯。饭后泡一壶茶,夏天摇着扇子在树下乘凉,遇见熟人路过就请他进来喝几杯,聊几句;冬天就一家人聚在一起,漫无边际地谈谈收成,讲讲趣事。一家人都笼在茶杯里飘出的白色雾气里,笑着,聊着,惬意着。
爸爸妈妈来深圳后,还保留着喝茶的习惯,那套从老家带来的茶具似乎把家乡的茶香也带来了。
其实,那套茶具就是一套普普通通的紫砂杯,不是金雕,也不是银刻。若是有点特别的话,就是上面有几只飞鹤冲天而起,一轮红日挂在云间,茶具的工艺也不见多么精巧,实在看不出妈妈为什么会对它如此不舍。
一日,一位亲戚送来一套新的茶具。妈妈用它冲了几次茶,每次只喝了几杯,便连说“不一样,不一样”。我也喝了几杯,也没发觉有什么不一样。茶叶还是那些茶叶,泡茶的还是妈妈,谁也不会有问题,怎么茶具一换就不一样了呢?
一次妈妈不小心将一个新茶杯打碎了,于是她便有了理由,赶紧将那套新茶具里外三层地包起来,束之高阁。又神色灿然地将那套旧的茶具搬了出来,满眼的爱怜,仿佛又看到了自己久别的孩子一般。
这时我再仔细看看那些茶杯,发现它们也早已经伤痕累累了。有一个杯的杯沿上开了一个小口,开口处整整齐齐的,非常锋利;有一个杯的底几乎被磨平了,看上去比其他杯子矮了一截;茶壶的盖子也缺了一大块。大概是我以前只是匆匆地喝茶没有留意吧。妈妈换上旧的茶具后,心满意足地喝了一杯茶,咂咂嘴,说:“还是这个味道好!”
妈妈喜欢在喝茶时跟人聊天,但现在在深圳哪里有老家热闹。所以她经常会一个人在那里慢慢地品茶。有时候外婆来了,两人就喝着茶聊得很投机。家乡的事怎么也聊不烦。有时说说这个人,有时说说那块地,还不失时宜地骂上两句。
这几天天气炎热,妈妈便将整套茶具搬到床边,也不开风扇,她一手倒水,一手摇扇,又跟外婆聊了起来老家的那些陈年旧事,就像那套旧茶具虽然老了、旧了,但是端在手里踏实、熟悉。
我想妈妈对那套旧茶具的不舍,也许是对家乡味道的留恋吧。
十几年的风风雨雨,都没人将那套茶具打碎,更何况是一颗思乡的心。
山水茶具设计说明范文 第二篇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茶具范围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 [1] 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唐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诗》日“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诗词描写出茶舍人
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
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造门也不肯见,不乘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往来于江湖,自称“散人”,宋南渡后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压波堂赋》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可见,唐宋文人墨客无论是读书,还是下棋,都与“茶灶”相傍,又见茶灶与笔床、瓦盆并例,说明至唐代开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备之物了。
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山水茶具设计说明范文 第三篇
我家的客厅里有一个榻台,台上很宽敞,可以坐八九个人,与一个小舞台差不多大。台上有一个小桌子,小桌子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套讲究的茶具,古色古香中含包含了现代科学技术。
茶具里最基础的是木盘。木盘是用檀香木做的,厚实坚固,上面刻着一幅“童子拜观音”的图画,还有密密麻麻的年轮与树纹,更是增添了木盘的自然气息。
木盘上有喝茶用的瓷杯,圆杯6个,小碗杯16个,样式奇特,里面总是飘着一股浓郁的茶香味。茶杯旁就是茶壶了,茶壶有三个,一个最大的是铝壶,两个很小的是磁壶,铝壶主要是用来盛装烧茶用的冷水,其中一个粗短壶口,弯径把手,是一个“胖先生”的磁壶用来烧茶;另一个小磁壶是用来专门给客人倒茶的。小茶壶里的茶水倒进小茶杯里之后,大人们就可以慢慢品茶了。
茶杯用久了自然会脏的,所以,在茶具中,还有一位“清洁工”杯壶消毒器,杯子与茶壶都能放进里面进行高温消毒;而烧茶电磁炉是与杯壶消毒器在一起的“连体人”,茶壶就可以放在电磁炉上烧茶了。
在倒茶时,难免不小心会有茶水洒出来,为了收拾这些水,所以在茶具中还有一支像湖笔(粗毛笔)一样的用具,它就叫扫水器,用它可以把洒出的水扫进木盘上一个特有的滤井里。滤井连着储备废水桶,里面装的全都是废茶水,储备废水桶与木盘用一根软管相连,软管上装一个气囊,就用气囊来吸水。
看着大人们在茶具旁边一边喝茶,一边开心地聊天,我们小孩也在一边玩得不亦乐乎。
山水茶具设计说明范文 第四篇
我出2113生在一个潮州人家庭,按理说,我是应该继承优良传统—爱好功夫茶。可惜的是我并不喜欢喝功夫茶。每当我看到家乡的人用拇指和食指,像拈花似的拈着那盏浅浅的小杯,对着那浅杯中琥珀色的液体赞叹得发出“啧啧”声时,我总是有一种中国人不能理解外国人爱吃半熟的牛扒似的纳闷。那么苦的茶,他们喝起来竟连眉头也不皱一下,这种本领就曾让小时候的我感叹一时。我虽不爱喝功夫茶,却很喜欢这种茶专用的茶具。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曾说,喝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杯,方能品出酒中至醇。葡萄美酒需用夜光杯来映衬,上好的功夫茶当然需上好的茶具来诠释。我不清楚上好的茶具究竟须如何,但一般人家的功夫茶具已是十分讲究了。一个用来盛倒茶水的小瓷缸,缸上架着一个镂空的托盘,托盘上是四只小杯和一只小巧的壶。在我想来,既然功夫茶对于潮州人来说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很久以前恐怕从茶具就能看出贫富了。可惜现在看来,所有人家的茶具似乎都大同小异,雪白的瓷,托盘、杯身描画着梅竹什么的,玲珑精致,一如南方人的性格。时至今日,我已经渐渐接受了功夫茶。但各种所谓的名茶在我品来总是淡,只有一次在老家的一间长宁庵里喝的茶显得格外芬芳。茶名已经不太记得,似乎叫甜枣茶,也许不是。同样的茶具沏出来的茶,味道却截然不同。入口微涩,可还来不及细思清甜已代替了微涩,漫溢唇齿,等人回过神来,想挽留那一丝清甜,却已云散烟消了。据那女师父说,这茶叶相传是从一株甜枣茶树上摘的,她们自己用后山的山泉来沏,味道自然与普通的功夫茶不同。女师父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很淡、很清,虽然褪了发,穿着浅棕色的衣裳,却要比我见过的人显得与世无争。后来在那间庵的庭院里,我看到了一株开得极茂盛的茶花。那茶花在阳光下,竟像萦绕着雾气一般醉人。白得像霜,隐隐间有着一抹淡红。我看了很久,想了很多,想着这株茶花不能化身为蒲松龄书中的花仙,实在可惜。可转念一想,如此清雅的茶花,万一成了仙,似乎,又俗了……
山水茶具设计说明范文 第五篇
昨天风和日丽,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由于出来匆忙没有带保暖的衣裳,我心情有些沮丧.可是爸爸说:“雨中游江南水乡,也别有一番兴致.”我为之而兴奋起来,也想和爸爸体验一番雨中游水乡的意境.
早上,我们乘坐旅游巴士从上海出发,巴士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雨打在车窗上,路边的风景树在风雨中飘摇.透过罩了一层雾气的玻璃窗,我真的品味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烟雨迷蒙的味道.
我们沿途游览了苏州千年古镇锦溪,闻名国内外的寒山寺,代表江南园林的艺术的狮子林,听导游描述苏州的美丽景色,讲江南才子佳人的故事,雨中漫步在狮子
林的绿荫下,听寒山寺的钟声,所有的烦恼都荡然无存了,一天很快过去了.下午五时三十分,我们一行人唱唱笑笑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无锡紫砂馆,观赏紫砂壶.
紫砂壶是用紫砂矿手工制做的,工艺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紫砂矿是江苏无锡的特产,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矿山,矿种稀缺,十分珍贵.紫砂壶又数无锡宜兴的最为出名.
走进紫砂馆陈列室,紫砂壶琳琅满目,有红的、紫的、绿的,其中数绿紫砂壶最为珍贵.陈列室中的“水上漂”和“知足常乐”两款紫砂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上漂”的壶身光洁如玉,是名师用绿紫砂手工精制而成.把它放入水中,它能象船一样在水上漂浮,不会沉下去,就算用力把它压入水底,它仍能毫不费劲地
浮上水面,所以取名“水上漂”.水上漂的壶嘴吐水收水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吐水时顺顺畅畅,收水时滴水不漏.壶盖和壶身的间隙在毫米之间,他
们紧紧的贴在一起,不管里面装多少水,把壶身倒成直角,壶盖也不会从壶身脱落,永远是那么亲密无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