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998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20分钟。
走访调研乡镇人才方案范文 第一篇
为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强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准确了解和掌握全县人才队伍现状,我们成立8个调研组,自今年6月份开始,对全县人才队伍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认真总结我县人才工作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并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关于加强我县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截止底,全县共有各类人才18870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从行业看,其中:党政人才 1356 人,占人才总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941人,占 ;专业技术人才6437人,占;农村实用型人才4673 人,占;技能人才2615人,占;社会工作人才1848人,占。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21人,占人才总数的 ,大专和本科学历8034人,占人才总数的,中专及高中学历1905人,占人才总数的。高中以下学历8910人,占人才总数的。从职称看,高级职称367人,占人才总数的,中级职称2294人,占人才总数的,初级以下职称4293人,占人才总数的。
分类别统计:党政人才1356人。从职级看,县处级37人,占,乡科级837人,占,科员及以下482 人,占;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19人,占,大学本科学历503人,占,大学专科学历693人,占,高中及以下学历141人,占;从年龄上看,30周岁以下92人,占,31-35周岁77人,占,36-40周岁295人,占,41-50周岁624人,占46%,50周岁以上268人,占。此外,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中,女干部126人,占,非党干部41人,占,少数民族干部1人,占。
经营管理人才1941人。从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792人,占,中专及高中491人,占,初中及以下658人,占;从职称看,具有高级职称的78人,占,中级职称的352人,占,初级职称的466人,占24%。
专业技术人才6437人。其中正高职称的10人,副高301人,中级2091人,初级4035人。从行业看,教育类3229人,工程类117人,卫生类642人,农业类73人,乡镇企业(非公经济)类1802人,其它574人;从学历看,大学本科以上203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专科3926人,大学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达到 。
农村实用型人才4673人。其中生产能手1417人,经营能手1093人,村级管理人才1411人,能工巧匠613人,其他139人。
社会工作人才1848人,其中:男性1248人,女性600人;xxx党员1218人,占;从文化程度看,本科219人,占,大专351人,占,高中及以下1105人,占。中专168人,占9%。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104人,31至40岁407人,41至50岁878人,51岁以上458人。
技能人才2615人。从职称看,技师465人,高级工1047人,中级工1103人。
我县人才状况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人才总量逐步增长。近年来,我县人才数量稳步上升。到20底,我县人才总数达到18870人,比的17900人增加970人,增长 %。
二是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从人才职称看: 、20、年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分别是2144 人、2209、2294人,年均增长率。人才的高学历和高、中级职称比例明显提高。我县拥有享受xxx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功臣3名、科技企业家4名、拔尖人才3名;拥有市级专业技术人才3人,市级经营管理人才3名,市级农村实用人才4名,省级专家3名,市级产业英才2人。高层次优秀人才有所增加。
三是人才结构渐趋合理。从人才职称结构看,2012年,我县人才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4:8,逐步向1:3:6的“金字塔”式合理结构模式靠近。从人才的专业、行业分布看,我县人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上。2012年,分布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教育人才3229人,占 %;乡镇企业人才1802人,占 %;党政人才1356 人,占 %。这三部分合计占到33 %。从人才年龄结构看,人才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35岁以下人员比重占到,45岁以下人员比重占到,50岁以上人员仅占,均比过去有了质的提高和变化。中青年逐渐成为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
四是人才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在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农村实用型人才、技能人才、社会管理人才等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了系列化人才工程。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
五是人才环境逐步优化。随着我县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初步形成,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落实市县各种人才扶持奖励政策,对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专业精通、成果显著、成绩优异的优秀人才的重奖,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我县不断加大人才资金投入,营造了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是人才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人才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业新品研发、实用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五年,全县取得科技成果10项,其中2012年3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加快了我县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一大批党政人才已成为优秀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企事业单位技术与管理的“领头雁”。 在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大多作为本单位中层以上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成为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实用人才等方面的排头兵,在企业创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教育培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统筹使用人才,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管人才。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我县人才工作坚持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并由人才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综合协调和联络服务。形成了县委直接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高度出发,先后制定了《平定县中长期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平定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人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探索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不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及时掌握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个性特点及专业特长、思想和工作动态、人才作用发挥情况,帮助解决困难落实政策和改善环境。把人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范围,从制度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开展争创“人才工作十强县”、 “人才工作先进县”和“人才服务专员”等活动,印发《人才工作任务要点和分解及考核办法》,完善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服务、激励的一系列工作制度,筑巢引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促进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2.创新方式,强化培训育人才。
在人才工作中,我县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首先是明确培训规划。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人才队伍培训计划,明确了人才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和工作要求。其次是灵活施教。本着人才需求和创新工作需要的原则,以各级培训基地为龙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在线学”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县委党校、县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村实训基地等发挥各自优势,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每年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个班次,培训人才9000余人次。其中党政人才基本得到普遍轮训。通过组织宽领域、多形式的培训,极大地拓宽了人才的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3.创造条件,丰富载体引人才。
我县不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建设,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目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个,先后接纳30余名高学历人才进站工作,博士后工作站引才聚才的孵化功效逐渐增强。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创新型示范企业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共计23家。其中昌鑫生物研究所、平定陶瓷研究所、刻花瓷实验基地、煤炭气化实验基地、激光器应用研发中心、贝特瑞负极粉研发中心、长青陶粒砂科研中心等企业技术机构已成为我县人才聚集、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同时我县以实施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通过交流会引才、项目带才等多种途径,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聚。近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700余名,及时为各行业补充了一批骨干力量。
4.营造氛围,注重宣传塑人才。
我县把人才宣传工作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宣传。一是阵地宣传。充分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和专题专栏等阵地,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政策规定、工作举措、实践成果,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强化人才意识。二是嫁接宣传。将人才宣传工作同经济工作的宣传紧密结合。在对外推介引进项目的同时,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吸引各地优秀人才集聚,投身到我县各项事业中来,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典型宣传。大力宣传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通过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人才奉献创新精神,塑造人才锐意进取、勇争一流的形象,在社会上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5.提升功能,优化服务留人才。
走访调研乡镇人才方案范文 第二篇
近年来,由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经济逐年增长,__年畜牧业产值实现亿,占农业总产值的65%,畜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而现有的技术人才储备严重匮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引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已刻不容缓。现针对我县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引进方面特作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人才现状
(一)人员分布基本情况。平昌县畜牧食品局成立于1981年5月,现为县政府组成部门,内设8个股室,直属站所5个,共有干部职工348人。人员分布情况为机关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318人,工勤人员25人。
(二)人员文化程度情况。在文化程度上,现有硕士生1人,本科14人,专科学历34人,中专(高中)学历216人;在专业技术职称上,有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2人,初级职称190人。
(三)人员年龄结构情况。年龄35岁以下91人,36-54岁的190人,46—54岁以上的30人,55岁以上的8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龄日趋老龄化。据调查,局属4个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在56岁以上的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6-55岁的占,而35岁以下的年轻技术人才仅占28%,人员呈现老年化;另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58%,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低。
(三)直属单位人才短缺。局属4个单位现有编制76人,实有编制61人,空缺编制15个,其中,动物卫生监督所现有编制23人,实有人数19人,空缺编制4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编制23名,实有人数15人,空缺编制8个;品种改良站现有编制14人,实有人数13人,空缺编制1个;饲草饲料站现有编制16人,实有人数14人,空缺编制2个。
(四)人才引进渠道呈短板。由于一直以来人们对畜牧行业偏见,导致畜牧工作人员身价受损,社会知名度较低,许多优秀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到畜牧系统从事工作,然而现行招录政策门槛也较高,要求本科学历以上,加之待遇较低,不利于人才引进。
三、对策和建议
(一)适当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建议组织、人社部门适度放宽人才引进范围。根据需要,从招录本科学历降至专科,采取多渠道引进人才,尽可能从基层选调优秀的技术人才到相关单位,也可以跨行业引进人才,已便夯实人才队伍。
(二)准确建立人才信息库。建议主管部门应摸清现有人才情况,对现有的技术人才专门建立档案,并对他们的专业特长、专业爱好、工作成绩做详细的调查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专业技能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自觉磨炼自己、提高自己,最终学有所成。
(三)切实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建议主管部门每年集中开展1—2次畜牧兽医技术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和教授开展专题讲座,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推荐年轻的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进行函授,并分期分批派技术骨干到外省参加有关学术交流和讨论,及时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议政府和主管部门打破常规,对现行用人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应进行重点选拔和培养,并推荐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任职,对相对弱势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加大奖励资金补助标准,积极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甘愿为加快我县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步伐献计、献策、献成果,把他们的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振兴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走访调研乡镇人才方案范文 第三篇
工业经济是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工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区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只有大力抓好工业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两个率先,才能牢牢确立我区在苏南经济板块中第一集团*的地位,才能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实现富民强区的宏伟目标。发展经济,人才是关键,产业人才队伍对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纺织四大行业经济总量占我区整个工业经济的80%以上,是我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并且是我区人才较为集中的行业。目前,我们对这四个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区各级*和各类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扶持力度加大,人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我区各级*和社会各界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培养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近年来,区委区*先后*了人才开发、人才引进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养老保险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营造人才流动的宽松环境,在*的大力倡导下,人才的柔*流动机制逐步形成。特别是《关于加快构建教育、卫生、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纺织、建筑、农业八大人才高峰的实施意见》(武政发[2002]70号)文件的制订,明确了我区”十五”期间构建八大行业人才高峰的目标,全区上下对人才意识的重视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良好的创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正在我区形成。
2、用人单位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引才育才用才机制逐步形成。在*的大力倡导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引进和培养人才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自身需要。企业在中,探索形成了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资金有机结合的多种方式和途径,如“项目招标”—通过新品开发或技术改造项目的公开招标实现引资和引智相结合;“技术入股”—*技术人员以其技术入股企业,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筑巢引凤”—建设企业“一站两中心”,为*技术人才发挥才能提供良好的条件;“中介作媒”—通过区人才交流中心代理人事管理和人才招聘等。这些办法切合企业实际,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留住人改造才和用好人才,许多企业采用岗位*、项目提成、股权奖励等多种方式搞活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各类*技术人才的收入分配水平。另一方面,积极输送*技术人员参加高层次培训,提高和更新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技术人才委以重任,高学历、年轻化的*人才已经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新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关键岗位上发挥了主力*作用。
3、人才队伍总量逐步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由于*的扶持和企业的重视,我区的人才环境已日益完善,四大行业的人才总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接受调查的3429家企业拥有各类*技术人员20393人,则全区企业的各类*技术人员总数应在2。5万人左右。近几年来,企业拥有的各类*技术人才以每年4。8%左右的速度递增,各类*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如机械冶金行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10。2%提升到目前的14。6%,电子信息行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11。7%提升到目前的16。6%,反映出我区产业职工队伍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才状况的改善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技术职称层次的提高和年龄结构的优化。接受调查企业的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61人,占0。3%;本科学历有1290人,占26。3%;大专学历有2814人,占13。6%;高级职称有271人,占1。3%;中级职称有1210人,占5。9%;初级职称有4655人,占22。8%。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才的总量和比重都有所提高。从年龄结构看,四大行业45岁以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占到65。8%,呈现出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青年骨干挑大梁的可喜局面。
二、我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近年来在四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人才依然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供求矛盾仍然突出,企业科研生产所需的大量*技术人才的引进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
(1)、受交通地理因素影响,引进和留住人才缺乏区位优势。我区与常州几十年同城,以至于我区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特别是乡镇的城镇化建设同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各项社会配套设施相对匮乏,引进的人才难以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难以获得进一步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途径。
(2)、用人单位(企业)缺乏足够的对人才的吸引力。企业是各类产业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经营状况一般的原区属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本科生很难招到,尤其是招不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就业取向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都将收入水平、发展和稳定状况作为重要因素,一般*的工业企业难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首眩一些在乡镇企业工作的*技术人才则抱怨培训机会少,*技术人才自我发展条件差。
(3)、分配机制不活、*偏低。由于种种原因,我区企业的*水平同上海、无锡、苏州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各种人才资源来说,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高的*待遇无疑具有更大的诱惑。面临人才的竞争,企业若以高薪招进人才,则企业内部现有的技术人才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若拿不出更优越的条件,一些高级人才和一些新兴*人才很难引进来。一些*技术人才和大学毕业生即使引进来后也不易安心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在我区的一些乡镇企业,好不容易花高薪引进一些外地的*技术人员,但其后由于交通不便、婚恋家庭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困难而呆了一两年就远走高飞了。
(4)、**的优惠政策还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人才流动还受到计划经济时代一些老的政策的限制,我区一些政策上对引进人才上还存在一定的门槛,例如养老保险等方面。
2、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综合实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缺乏现代企业运作应具备的*知识。从总体上看,我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理论功底扎实、管理能力高超、*视野开阔、经验丰富、经营业绩卓著的企业家数量不多,企业经营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我们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只有少数企业推行了职业经理人和现代企业制度等一些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而更多的销售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则仍然实行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传统的产品推销方式,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策划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尚未推开;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式经营为主,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很少考虑通过引进一些经营管理人才来管理和发展企业。大部分企业引进人才时仅考虑*技术人才,而轻视了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此,如再不切实重视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要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将会缺乏后劲,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影响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3、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谈及人才,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高、精、尖的*技术人才才是人才。但事实上,即使是最富创造*的发明、最先进的设计,也只有经过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手才能最终变成完美的产品。随着我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职业技术人才的紧缺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技术人员。一是观念问题,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人轻视职业技术教育,不愿当一线技术工人。二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结合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企业之间在*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培训等方面都有加强合作的要求,但由于受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息沟通、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根据武政办发[2002]70号文件,明确了我区支柱产业在“十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大四大行业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使四大行业人才资源总量以高于其他行业的速度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效益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在四大行业聚集起具有一定规模、综合实力较强、在常州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包括*技术人才群体和经营管理人才群体),形成我区产业人才高峰。到2005年,四大行业人才资源总量争取达到3万人规模,年均递增5%以上,其中高层次人才争取达到1000人,年均递增14%以上。根据这次调查的现状,同目标任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为了实现区委提出的“武进要做‘两个率先’的先行区,三年再造一个新武进”的宏伟目标,必须坚定加紧人才队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实行“经济发展、人才先行”的方针,确保经济发展拥有足够的人才保障。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进一步做好*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是我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产业人才群体,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产业。我区应把工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大力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职业技术人才以及各类紧缺人才,营造产业人才集聚效应。
(2)、创新和完善现有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确立人才资源通过市场配置的主体地位。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遵循价值规律,按市场价位合理确定*技术人员的*水平,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提高*技术人员的分配水平。进一步完善技术入股等要素分配办法,实现多种分配激励措施的优化组合。
(3)、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力度,要认真做好拾333”工程、常州市“831”工程和我区“515”工程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电子信息业认真实施“it高层次人才工程”,机械冶金行业实“四个5工程”和“1252工程”,化工新材料行业实施“产学研联合人才开发工程”,纺织行业实施“3521人才开发工程”。确保四大行业有足够的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力度,大力倡导学习型企业活动,全面推行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高级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班,邀请企业界知名人人士作专题讲座,鼓励现有人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技术水平。
2、转变观念,营造环境,大力扶持、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
(1)、调整完善企业经营环境和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的良好平台。要使经营管理人才在武进确实能有所作为,要使其感觉到在武进更能发挥其作用,能成就更大的事业;要制定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吸引和鼓励优秀企业经营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到我区创业;要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联系制度,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企业家的崇高形象,形*人尊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处处爱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社会环境,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矗
(2)、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的引进和选拔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一些素质不高、不适应要求的人员会不断被淘汰,而一些优秀人才也将随着机制的完善而不断脱颖而出。但优秀人才的涌现需要有一支庞大的后备队伍作支撑。因此,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选人的优势,扩大选人视野,把那些素质较好、潜力较大、市场需要的具有*知识的人才选拔出来;另一方面树立人才培养投入是最具有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企业后备人才队伍的系统培训,通过开办mba等各类研究生班、送高等院校深造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后备人才的成长。
(3)、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加大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切实改变一些企业家族式经营、家长式管理的状况,全面推行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3、利用优势,加大力度,吸引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我们要抓装大学城”建在武进城区的机遇,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利用这一优势,为我区培养和输送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协调职能,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企业和学校间的合作,明确对我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的类型和方式,建立企业、学校、*三方面联系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有效*。
走访调研乡镇人才方案范文 第四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摸清我市项目人才工作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切实提高项目人才工作服务“四大战略”和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全市人才队伍状况专题调研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委专门成立项目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组,从6月中旬开始,对全市项目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项目单位和项目工地等方式,先后走访5个县(市区)、开发区,6部门和单位,召开12个座谈会,重点对近年来我市吸引、稳定和留住现有项目人才方面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这里首先要说明,所谓项目建设人才,一种是指跑项目的人才,这些人才熟悉国家和省的项目建设政策,善于策划和包装项目;另一种是干项目的人才,也就是项目企业的法人代表,也是经营管理人才。为做好这次专项调研活动,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研活动,尤其注重对全市项目建设人才现状的摸底,从而从源头上了解我市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做到吃的透、摸的准。经调查摸底,截止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项目493个,项目建设人才9860人。从学历上看,在这些人才当中具有中专学历的7434人,占人才总数的;大专学历的1459人,占;本科学历的915人,占;研究生以上学历的52人,占。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的6310人,占总数的64%;40岁以上的3550人,占总数的36%。从行业分布上看,工业系列6212人,占63%;农业系列316人,占;服务业系列3332人,占;经济管理系列3964人,占;工程建设系列5896人,占。从这次数据就可以看出,我市项目人才队伍建设上呈现出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并逐步向年轻化方向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公布基本合理、高学历人才有所增加等特点。
二、做法和特点
(一)多措并举培养项目人才。近年来,我们坚持围绕建设项目和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高层次项目管理人才,引导广大干部潜心钻研项目知识,熟悉项目建设程序,拓宽项目建设思路,切实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建设项目的能力和治理项目的能力,使之成为策划项目的高手,跑项目和争项目的能手,为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一是开展调研,发挥好参谋职能作用。坚持深入推进重大课题调研,广大发改干部深入基层和企业走访,实地调查研究,限时完成研究成果,在调研中充分发现和挖掘项目人才,真正发挥调研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市委政府决策服务的积极作用。二是积极引导,培养造就一批项目人才。市发改委积极举办项目讲座、业务培训等活动,积极引导项目单位和企业培养跑项目、争资金的项目人才。做建材起家的陈冬至,是我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当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时,不少人动员他进军煤炭行业。在我们的引导下,陈冬至将目光转向了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复合肥研发。门外汉陈冬至边学边摸索,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领域。渐渐地,他拥有了一支以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专家组成的团队,并成立了自己的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由于生物肥料在增产方面的高效,公司生产的肥料一度在内蒙古、山东等地脱销。
(二)搭建载体吸引项目人才。“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市高层次的项目人才主要是由项目企业落户在阳泉而吸引来的。如百度云计算项目、春明激光项目、中嘉磨料磨具项目等项目。由世界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建设的云计算中心项目是我市项目建设中的一颗耀眼明珠。该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47亿元,致力于打造华北地区信息化产业高地。云计算的落户阳泉,让一些有志于创业的项目人才蠢蠢欲动。云计算项目落地,让我市尝到招商选资带来的好处。在此理念支撑下,我市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资源型项目在我市安家落户,选择一批环保型、科技型企业来阳泉创业发展。山西春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联姻,在阳泉投资105亿元,建设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高科技园区。蓄电池生产企业吉天利公司,借助中国电子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的科技力量,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十二五”末总产值预计可达400亿元,利税达到50亿元。随着百度云计算、中科春明激光项目、平定科技园项目、开发区孵化器项目等科技型项目和产业的引进开工,我市将吸引一大批项目人才,为我市实施“四大战略”,实现“千亿百万”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本次调研来看:我市的总体发展趋势向好,但面临的压力还很大:一是经济总量小,在全省的盘子里排名靠后,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尽如人意,发展仍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项目建设和增收亮点不多。这几年虽然引进了一些重大项目,但总体看布局还不平衡,煤炭工业还是我们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三是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加速发展活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具体到我市项目建设而言,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大项目不足。我市在引进项目上,能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投资项目严重不足,谋划和引进的多为单体项目,关联度小,单打独斗,很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很难做大做强。总的来看,大额投资工业项目建设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大,很难起到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好项目不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形成了以煤炭、电力、耐火、化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和以铝工业、建材、磁材、陶瓷为主的材料工业相结合的工业体系,以煤炭为主线的工业体系有所突破,但“一煤独大”的问题仍很突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项目前期不实。项目前期谋划不科学、不超前、数量少,是制约我们争取国家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突出问题。从目前我市实际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相对较弱,表现为招商引资项目源储备不足、质量不高,大项目偏少,尤其是我市在项目前期编制不实,谋划和准备工作比较粗糙,有相当一批还停留在概念与设想阶段,不具备实施的条件,这从很大程度上使我市无法向上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也影响了招商引资。
从我市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折射出我市项目人才队伍建设上的问题:一是人才数量少,特别是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具有本科学历的项目人才占总量的;全市正高级职称项目人才占专业人才总数的,而且全都是外聘专家。全市主要稀缺“创业型”、“创造型”、“复合型”及“技术型”四类高技能人才,这已成为我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二是人才分布失衡,结构不尽合理。行业的分布看,目前我市项目人才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行业。三是重视程度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多年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着口头上重视、工作上忽视、待遇上轻视的现象。
四、对策和建议
对阳泉而言,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是制约整个城市科学发展的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而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尽快建立起一支优秀的项目人才队伍,通过改革创新谋求大突破,奋力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开辟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境界。
一是在“管”字上下功夫。项目建设和项目人才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好、项目建设好的地市,会在引才、留才上加大投入,为项目人才提供许多有利条件;反过来,项目人才会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为该地区的项目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此,一个市的主要领导在抓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抓好项目人才建设,坚持发展和人才两手抓、两促进。以经济发展促进人才科学发展,以人才的智力保证经济科学跨越发展,形成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引”字上动脑筋。我市要适应项目建设的需要,以急需紧缺项目人才为重点,加大重点领域项目人才开发力度。在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项目人才高地。围绕重点领域发展,加强项目人才需求预测,依托高等院校培养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应用型项目人才。发布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项目人才目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立重点领域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机制。
三是在“留”字上做文章。人才是资本,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同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力资本投入水平较低,致使高端人才不愿来,本地人才大量流失。要突破传统的人才政策束缚,大胆创新和实施更加开通、开放、开明的引才、留才新政策,加大政府对项目人才发展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项目人才投入机制,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更大范围内荟萃和集聚优秀项目人才。
走访调研乡镇人才方案范文 第五篇
近年来石油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加剧,流失率逐年增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有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某个单位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就可判断,对人才流动相对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的忠诚度高。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严重,不单是看那些将关系迁出或与单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还应当看有多少留下来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没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让其尽展才华,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即内部流失。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低
据对石油企业员工所作的职业发展的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所占比重仅为58%;表示不满意的却占到17%,而持一般态度即说不上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了25%,两项共占42%,这表明了不少员工对于职业的平淡和中庸态度,对职业发展不满意程度还比较高。
(2)员工对薪酬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看,大部分被调查员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认为采油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较低,与付出的努力不相称。另外,在员工绩效过程中,由于员工间的岗位关联度低,而岗位分工比较细,考核依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好坏,致使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员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较低。
(3)员工对企业培训方式及效果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培训措施及效果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第一,我们的培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明显的效果。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第二,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企业的培训;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第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4)没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精神财富的满意度低。
从对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看,一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低。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二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不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要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三是没有真正形成“双赢”的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员工进行灌输,通过个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企业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过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树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员工应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理念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开展员工职工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人才发展,要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制度建设上进行积极尝试。一是基层轮岗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不同岗位进行锻练,采取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促进人才流动,适才适用。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开竞聘、招聘、选任和委任等多种方式给大家创造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有计划地对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训。通过轮岗,提高工作技能,丰富工作经历。三是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训以本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为主,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为辅。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形成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员工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四是完善奖励制度,增强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当员工取得重大成果或显著成绩时,对其成绩进行评估、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有关奖项,享受相应荣誉与物质奖励。五是加强绩效考核,使优秀员工沿着职业生涯通道优先晋升。实行以绩效考核为核心、量化考核为手段、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业生涯阶梯晋升的依据,让优秀员工优先晋升。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将逐步完善对它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评估制度,加强信息沟通,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通过定期对员工职业规划进行评估,适时地调控,及时地建议,有目的地培养,为员工成才铺路搭桥,调动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更好地工作,顺利地成才。
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员、一流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一流的操作工。为此,明确了各个层次员工的需求目标和发展空间,进行系统设计,使员工学有方向、干有劲头。在操作人员队伍中进行全能操作员岗位技能培训,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目标;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中,重点强化高层次专家和紧缺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在培训工作中,采取短期培训、系统讲座、外派委托培训的方式,既有人员走出去,包括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和考察,也有内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际技能培训两大方面,注重岗位技术规程、基本操作、设备运行规程、事故预案等。还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要,选择优秀员工参加与其业务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并在工作安排和经济上予以充分支持和帮助。
为避免在管理人员选拔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科学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程序,力求整个过程“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在民主评议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初选、终选两道程序推荐岗位竞选人选;在竞岗答辩时根据理论及业务考核,优中选优;在上岗试用前实行任前公示制,确保群众监督;实行上岗试用制度和实行轮岗交流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及协调能力。整个过程透明、严谨、有序,实施后员工的抱怨普遍减少,聘任的管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反映良好。对于擅长技术的研究骨干,为提高其职位发展的满意度,避免升迁为管理人员后不影响其技术特长的发挥,较好的解决技术人员职务升迁的满意度,避免技术资源的流失。
(3)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薪酬公平感和满意度
从影响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因素调查表明,薪酬待遇对员工的敬业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阶段,石油企业的薪酬已经确定,且提高的期望值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员工的敬业度,主要从提高内部公平度入手,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从而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一是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三是让员工参与考核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薪酬的公平度,提高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要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让他们明白让人人都满意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存在。帮助员工认识到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让员工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企业还应该帮助员工合理度量其投入和收益,让员工不仅看到物质回报,而且看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发展空间、工作氛围、提升机会以及地位、荣誉等精神回报。
另外,通过培育公平文化,提高员工的公平感。企业要建立公平的企业文化,必须将公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把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在对企业价值的追求中,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氛围。
(4)切实搞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认识到培养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始终把技术干部、管理人员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并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中,将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开发管理体制。针对每个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以培养“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大纲,从建立健全厂内聘技师、专业技术能手选拔、考评机制入手,通过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青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形式,为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快速成长构筑平台。
为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企业应提提倡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长期以来,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企业培训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很大差异,“齐步走”、“一人得病,众人吃药”式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在进行员工培训模式深入调研分析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了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订单式培训就是根据职工培训需求,由职工出题,再请培训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教材,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不再搞“一刀切”式培训,而是开“小灶”,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菜单式教学就是职工想学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职工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把培训对象划分为领导层、技术员层、班长层和操作层等四个层级,在同一层级上也要根据素质差异和不同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培训。
在对领导层的培训上,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政治素质、经营管理、危机意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通过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自觉以开阔的眼界观察事物,学会掌握“方向盘”,安装“助推器”,提高谋全局、谋大事,干事创业的能力。
在对技术员层的培训上,分别从专业理论知识、现场经验、安全环保、质量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做到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管理才干。
在对班长层的培训上,重点做好“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班组长”的培训,努力做“多面手”、“智多星”;重点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既要掌握熟练的现场操作本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才能,提高协调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操作层的培训上,积极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岗位上,重点加强岗位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即“绝活”、“特长”,使特长更特,全面发展,没有短腿。通过培训,提高排除现场各类故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且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就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走访调研乡镇人才方案范文 第六篇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结合本人所住的枝江市姚家港镇石宝山村,近期对本村的走访调查,对本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和分布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村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概况分析
据调查,全村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1人,占全村农村总人口的6%,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型、技能劳动型、文体艺术类和其它类10个方面。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专业合作带头人等行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了较大贡献。
(二)各行业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涵盖方方面面。调查结果显示:全村农村实用人才21人中,生产能手有5人,其中种植能手有4人,养殖能手有4人。经营能手3人,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1人。能工巧匠有3人。种植业、养殖业、企业经营人才比重较大,能工巧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三)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趋于中年化。在年龄结构上,全村30—40岁9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41-50岁的10人,占%。51岁以上的占2人,占9%。
(四)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14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高中(中专)的3人,占%。大专以上的4人,占%,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约占七成,比重大。
(五)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情况:从调查看,农民技师2人,其余未申报专业职称。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及典型介绍
(一)农村实用人才成了开发性农业的引路人。
开发性农业人才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全村有8人,其中种植业4人,养殖业4人。他们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优质稻生产、棉花优质高效栽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养殖上,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他们当中有开发数千亩荒滩种粮做法,有土地向大户流转典型的经验,有回乡创业发展规模养殖的模式,有农技农机结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我村丁士根自1991年开始承包江心洲500亩荒滩试种小麦,当年获得较好的收益。逐步发展到20xx年400余亩,添置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抽水机,机动喷雾器,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李松林、施结木被授予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在生产能手的带动下,仅江心村综合开发利用荒滩2万亩,全镇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8000亩。
(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低,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价低,销路不畅,影响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东至县辰鑫植物油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走“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建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万亩,订单生产3万亩,带动1万余户增产增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至县昌泰工贸责任公司,依托当地优质棉花,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村实用人才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
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流通领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将农民的稻谷、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生猪、蔬菜等产品集中起来,销售出去,以销促产,带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村村余卫兵年营销粮食1000吨,刘玉学年营销棉花500吨,辰鑫公司程根生营销菜籽4000吨,阮双林年营销芝麻、花生等农产品3000吨,产品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个省、市,不仅自己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带动当地老百姓增产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了农业经济体制。
章茂林创办了同福水产合作社,陈立旺创办了新华棉花专业合作社。运用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引导农民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外面的大市场对接,实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卖点,使农民从中收益。
(五)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掌握一技之后,到大城市创业找市场,组织本地农民有序流动。主要行业有建筑业、装璜业、缝纫业、修理业等,我村向外输送技能劳动型人才百余人,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时他们在外学习了技术、管理经验,积累资本,回乡创业,在农村大显身手。
(六)技能劳动型人才助推农民致富。
我村朱成洲是一名瓦工,拥有一技之长,从事装璜业,带着村里人组成一个施工队与金利来总公司达成装饰协议,营业额逐年上升,20xx年达到500万元,安置20余人就业。
(七)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刘明华自学农村土建工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专业,掌握各种知识后,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承包窑厂,生产优质红砖,从事农村公路、水利兴修等工程建设,质量达标,深受老百姓欢迎。
三、存在主要问题
1、人才匮乏。我镇是农业大镇,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据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仅人,占农村人口比重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农村实用人才匮乏。
2、结构不合理。从行业上分析,农村人才发展不平衡,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能手多于其它行业,科技型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头人刚起步,能工巧匠人才少。从性别上看,农村实用人才男性多于女性,。直接从事生产的多,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少。
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人数占总数比重大,没有经正规化训练和学习,基本上都是靠自学或师传,专业化水平不高。
4、经济实力不强。他们创业时间不长,从事行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处在创业之初期,资本积累少,经济实力明显不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还很弱。
5、带动能力弱。我镇有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自围绕自身产业优势,仅带动小部份农户增产增收,大部份农户还是靠自已发展,整体带动能力不强。
6、年龄中年以上。人才调查中,中年以上年龄偏多,年轻人极少,基本上到外地创业、发展。人才大量流失。
7、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投入经费很少,工作环境不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条件差,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四、主要对策与建议
1、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实用上摆上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
一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制定发展规划。
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实施主体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三是要突出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畅通信息、开阔视野、加强互动、优化服务,不断增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
五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认证评定工作,颁发“绿色证书、”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2、加强培训,提高素材,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步伐。要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季节性,如产业技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建安工程、食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等。服务技术:营销、物流、信息、维修、保健等。确定相关部门具体落实。与此同时,通过输送人才到大中学校进修,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提高技能,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加大投入,财力支持,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资金保障。财政要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修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尤其是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发展生产上重点扶持,引导他们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加工,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一村一品,有明显的特色优势。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4、创新机制,政策扶持,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要从多方面,宽领域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解决信用融资、农业保险、技术支撑、税收优惠等重点难题,真正发挥政府扶持农民、扶持农业、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5、加强领导,组织引导,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步伐。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农民增收的长远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年,把农村实用的培养和发挥作用摆上政府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奖励和表彰。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建设一批农村最急需,用得上的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走访调研乡镇人才方案范文 第七篇
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人才是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何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结合我镇 实际,利用问卷调查与口头询问的形式对各镇直单位进行人才调研,针对现有人才状况、人才培养、管理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共向15镇直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94份,向各单位领导发放调查问卷20余份。
一、人才队伍现状
黄泥河镇行政、事业单位现有人才共145人,男女比例为23:6,少数民族占11%,老、中、青人才比例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人,占,大专学历34人,占,中专学历78人,占,中师、中技、高中学历10人,占;各类人才中,有33人,占总人才数的23%,专技人员76人(其中高级工3人,中级工3人,技术员22人,助师20人,医士10人,医师9人,护士1人,护师2人,会计员3人、农艺师2人,助理馆员1人),占总人才数的。
黄泥河镇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录用主要是毕业生分配(占人才总数的),根据各单位所需进行调剂录用和分配上岗。
二、人才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1、有计划有目标地引进人才
黄泥河镇党委、历来重视人才管理工作,根据人才需求和可供选拔的人才资源的之间关系[实行宏观调控,有计m」划有目标地引进人才,使人员的补充、更新和增长及时得到满足,使工作人员和职位之间不合理的结构和比例得到适当调整。
2、合理分配岗位
人才引进之后,尽量做到量才录用、适才适所、人事两宜,正确合理分配人才,这有利于人才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和社会价值。有83%的被调查者反映现有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基本对口;有85%的领导认为员工的工作结果达到利益最大化,80%的领导肯定员工的工作成绩。
3、明确
规章制度
黄泥河镇各单位将奖惩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写进单位规章制度。有奖有惩、奖惩分明,75%的领导认为单位规章制度能管理好员工并能充分调动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肯定员工出勤率能达到95%以上。
4、规范人才流动
黄泥河镇人才流动形式主要是不改变隶属关系的流动(如借调等),主要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职位需要和人才的特长进行调整,这有利于单位更好地利用人才,也有利于人才发挥各自的才能,现在15个镇直单位的领导均通过竞争上岗,其中5名现任领导属于新人上任,他们在平时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竞争上岗的机遇来时牢牢把握信机会,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带动很大一批人将原来用于娱乐的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和进修上。适当的竞争机制打破了原来“职位只升不降、工资只涨不降”机关人事怪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人与事的配合和人与人的协调,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反映在调查表中,有82%的人才选择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时会另换工作,不会另换工作的19人中有17人满足于现有岗位,11人满足于现有收入,13人的工龄超过7年,女性有6人。
5、重视人才培养
我镇对各类人才的培养特点之一是“请进来、走出去”。请有经验的单位外人才与单位内人才进行技术业务的传授和交流;组织各类人才参观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学到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是90%以上的员工最满意的学习方式。其次,有70%以上的人才进行自学或参加各种函授进修班,未参加再考试的人,有64%的人工龄超过,因年龄的关系没有参加函授考试;再次,100%的单位系统组织过岗前、在岗培训,有81%以上的人才经常参加单位或系统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70%的单位经常举办民主生活会和业余活动以丰富员工生活,并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人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员工的培训程度不够
有35%以上的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知识与能力并迫切希望能通过学习获得,但同时至少50%的员工的业余生活主要用于娱乐而很少用于再学习,造成一种心中想学却不行动的慵懒环境。
2、单位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有15%的员工认为单位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制定的各种奖惩制度在年终不能完全兑现,这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思想,在工作中表现为敷衍塞责。
3、业余活动和集体学习开展得不够
镇直各单位组织的各种业余活动和集体学习主要是上级规定。由于没有固定的休息日,真正自行组织活动少,自愿参加活动的员工也少,这使各员工之间除了同事关系外无法形成更加亲密的伙伴关系,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信任,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4、工作时间不科学
在基层工作没有节假日,70%的单位的员工同时上下班仿佛是不成规矩的规矩了,没事时所有人坐着聊天,有事时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形在基层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多了,给不了解实情的群众看在眼里,认为各单位人员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坐着等着拿工资。虽然有60%的领导认为员工工作积极,有65%的员工认为自
己工作积极,34%的员工认为自己工作态度一般,能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和本职工作;有60%的员工不满足于现有收入,超过50%的员工不满足于现有工作环境,有58%的员工认为单班制(所有员工同时上下班)不合理,不利于大家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四、意见和建议
现代社会,无论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各类企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竞争的焦点,新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任何一个强大的组织都会因为缺乏能创造财富的生产力——人才而走向衰落。要更新人才观念,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党管人才”是近两年人才工作的新提法,是“党管干部”的进一步深化,也是黄泥河镇党委、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为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要求的人才工作落实好,摒弃原来“重使用、轻培养”的旧人才工作观念,建立党的干部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2、合理开发和使用人才
我们应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或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善于发现和大胆使用尚未显露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大力进行智力开发,通过培训教育,使在职人员达到更高的水平,使智力结构更加完美;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注重德才兼备和用人所长的原则,高学历不代表绝对的高能力和高素质,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单位和社会的最佳选择;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不但要管住人才、管好人才,还要激活人才、爱护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人才工作做得好、做到位了,人才的使用合理了,人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积极性调动好了,创造性开发好了,经济效益自然就增长了。
3、合理制定劳动时间制度
由于各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工作劳动时间,在周末和节假日安排值班或轮班,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人才的身体健康。
4、适当的人员激励机制
在人才管理工作中,采用激励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以此引起他们心理状况的变化达到激发动机、引起行为的目的。要达到激励的目的,首先要了解人才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类型,正确分析职工的工作动机和他们的内在、外在需求;其次要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贯彻岗位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对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与社会影响,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5、重视组织文化对人才的作用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为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他对组织内的人才具有导向作用,能规范组织内人员的行为并产生凝聚力,优秀的组织文化还能激励员工,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由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才认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个集体观念和荣誉感较强的单位上班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也更愿意为单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访调研乡镇人才方案范文 第八篇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年开始,***县分配***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三)粗放型管理,让部分干部不能干事
当前,乡镇领导干部一般不懂现代管理,片面地把工作布置、制定制度、给钱给位当作管理,往往是制度多措施少、安排多落实差、实惠多效率低。有的
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无人研究解决,工作基本是提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乡镇热衷于照抄照搬市、县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不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不具体,没有操作性,以至下面无法入手和落实;还有的乡镇总认为上级安排的.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抱怨上级搞形式,不管什么工作一律软打整,层层批批文件,玩玩文字游戏、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管责任追查时能推脱,根本不问工作结果。由于工作任务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根本不能干事。
(四)同工不同酬,让部分干部无心干事
首先,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迟迟未推行;加之乡镇行政和事业混岗现象严重,因此出现了在一个乡镇,同一个科室,干同一种工作,因身份不同,工资出现一倍以上的差别。今年各乡镇发放出差费补助时,人为的再次拉开了乡镇事业干部与公务员收入的差别,让占乡镇干部总数三分之二的事业人员感到与公务员的差别较大,心里不平衡,导致部分事业干部根本无心工作。
(五)权利上收,让干部无力干事
当前,随着乡镇部分职能的上收,村民自治的推行,使乡镇职能进一步弱化,权小责大成为当今乡镇责权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乡镇作为一级政府,但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人事权也被上级控制,乡镇内设科室的数量和职数都必须由上级确定。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作为直接面对矛盾的一级政府,开展工作最大的武器就是靠嘴,对上处处求人,对下无计可施。为此,乡镇根本无法掌控经济发展,甚至在机关干部利益的调配,老百姓利益维护上也难有较大作为,进而导致乡镇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法的境地。
三、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个地区工作的好坏,与该地区干部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都应把抓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抓好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教育。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来加以解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着眼长远、注重疏导、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制度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让乡镇干部素质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采取学习辅导、专题讲授、开展读书活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干部对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以便有效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把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
(三)减少务虚工作,让乡镇干部干实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xxx,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由于自身或上级的原因,当前乡镇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务虚工作。一方面由于层层工作开展的检验标准是看材料,因此导致乡镇也花费大量人力从事文字工作,一部分乡镇领导不管对上汇报对下布置工作也步入了事事靠秘书,处处要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除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外,还要参加各个县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有的部门为追求视觉效果,经常要求乡镇出人头凑数,甚至还向民营企业中大量抽人到县当群众演员,耗费了乡镇相当大的人力。因此,必须从上到下纠正这种不良风气,让乡镇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同时在乡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乡镇干部工作手册,形成乡镇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科室及科室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乡镇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不开展或开展不好,将受到什么处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领导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四)落实退出机制,让乡镇干部干好事
要从根本上扭转一部分乡镇一般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和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顽症,就必须打破终身制问题,让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工作有压力。严格逗硬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对乡镇干部实行月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对日常工作不努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一律纳入每月的考评,对一年中有几个月考评不称职的年度考核一律不称职,并根据相关规定是一般干部的进行待岗或辞退,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对已经在经商办企业,把工作当副业,泡在机关求有退路的乡镇干部,借鉴周边区县做法,发挥他们有经济头脑、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出台政策,给他们招商引资任务,让这部分人合法流出,如没有完成招商任务不享受工资待遇,避免加重财政负担的现象。
(五)提升管理水平,让乡镇干部干成事
撤并乡镇后,乡镇人数由原来几十人,增加后多的达到近300人,全县增加100人以上的乡镇有4个。面对人员队伍庞大的乡镇机关,传统的人盯人、革命靠自觉等粗放型管理办法,根本无法适应乡镇的发展变化。另外,县在选拔乡镇领导时,大都偏重于业务精、品性好,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考虑相对较少,这些人到领导岗位上临阵磨枪,往往对管理认识不全面,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乡镇。因此,要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引进一些懂管理的人才进入乡镇领导队伍,推动乡镇实行科学管理,真正从管理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企业总经理总结范文大全精选2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