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02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22分钟。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 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校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着重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详细阐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为学生工作人员展现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之道,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 大学生 人际关系
1、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在各种心理问题中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①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对人际关系的负性情绪而来,具体会向心理咨询师倾诉以下常见的三种人际关系问题:
、矛盾冲突型人际关系
学生面对矛盾冲突型人际关系时,常常是束手无策,来到咨询室很希望心理咨询师给他具体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会询问其具体是何时何地因为何种原因发了什么矛盾冲突,学生在讲述经过时会带着很多主观情绪,常常是谈论他人的过错多,谈论自己的过错少,喜欢用评判性语言去讲述他人人际关系的表现。学生希望心理咨询师理解他的感受,进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
、分帮结派型人际关系
处在分帮结派型人际关系中的学生,一般会是比较弱势的一方来找心理老师咨询,常常会有种无奈感,很多学生会讲到自己并非想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发展到分帮结派。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希望一个宿舍或一个集体能和谐相处,出现分帮结派的状况谁心里都不舒服。学生在讲述时常常表现出无辜或无奈,自己做了很多促进融合的努力,貌似也没有效果,所以学生希望心理咨询师为其呈现原因,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被孤立型人际关系
处在被孤立型的人际关系的学生,一般会带着自卑或自负的情绪来,有的会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自己很孤独,感觉同学也在有意孤立自己,表现出很自卑的情绪。有的会觉得之所以被孤立,是因为自己确实与他人不同,无论是想法上还是个人成熟度方面都要优于他人,所以会表现出很自负的情绪,瞧不起其他人,以自负的情绪来维护自尊。
2、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
(1)父母对孩子出生的接纳度会影响其在人际关系的内心感觉。在对大学生咨询个案中,很多大学生会谈到在人际交往中总有一种被忽视或不被接纳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感觉的出现,当事人会做出很多努力来取得同学的接纳和重视,但常常因达不到期待而失望。从而导致出现人际交往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当事人,咨询师要与其一起探索其成长经历,经过了解和分析会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出生或性别是否接纳会影响后期孩子在人际关系的敏感度,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不接纳这个孩子的出生或性别,这个孩子在后期的人际关系中就会有种不被接纳或被忽视的感觉。
(2)孩子为父母的关系做工作会影响其在人际关系中界限不清。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关系不融洽会使有的孩子一直在父亲或母亲之间来回做工作,孩子希望通过他的工作会让父母关系融洽。但对于整个家庭关系来说,孩子在越界做工作,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孩子不该干预父母的情感生活,一旦干预就属于越界。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中,也常常在扮演着越界工作,当看到宿舍中出现人际关系不融洽的问题,常常会想采用各种措施去调和宿舍关系,但会发现宿舍人不太愿意接受调和,而是出现大家都远离自己,从而导致人际交往困惑。
(3)父母之间的沟通模式会影响孩子在人际关系的沟通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之间沟通不畅,对孩子来说,他看不到什么样的沟通模式是健康的,在他的人际关系常常会出现问题,例如出现矛盾时,常常带着攻击批评的语气沟通,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矛盾会不能解决。父母之间沟通不畅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是只要有矛盾冲突,只会以互相攻击的方式去沟通。因此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面对人际冲突,也会自然而然的模范父母的状态。
(4)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会使孩子在人际关系“丧失”自己应有的位置。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父母进程打工,他们的孩子常常由自己的长辈或亲属照看。对于孩子来说,在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的时刻,没有及时得到,这对于他来说内心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会在其他人际关系中获得,这样的孩子会走两个极端,一是会极力地取悦他人,争得他人的关注,二是强烈的自卑感,在人际关系中常常处于被忽略的角色,不太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怕在关系中得不到关注。这两种极端都会出现人际关系困惑。
3、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困惑的解决之道
、个体咨询
(1)找到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感觉。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在接待有人际关系困惑的同学,不用让学生叙述过多的与人发生矛盾等具体的生活事件问题,而是把谈话的焦点放在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具体是什么感觉,是一种被孤立感,还是不被关注或者是一种自卑感。尽量让学生多谈感受,少谈对事情的评价、抱怨等。
(2)探索个人成长故事,发现原因。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对童年期的具体生活事件的记忆很少,但童年期一些不良情绪感受会被深刻的放到我们的潜意识里,所以让学生讲述个人成长故事,多带有情感性语言,重点谈每个成长阶段带给当时的自己的感受。找寻成长过程中父母或照看人是否没有给孩子适时的关注,孩子的内在需要没有被满足等等。最终在认知上领悟家庭问题是导致现实人际关系问题的深层原因。
(3)做个人成长,学会自己去关注、关爱自己,达到心灵成长。学生在认知上做领悟之后,需要及时为其做个人成长,激发其内在的成长动力,学会利用成年的自己去关注并关爱弱小的自己,让内在弱小的自己逐渐成长,最终变得有力量,会关爱自己,能独立、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般来说心灵得到成长的人有一种内心充满爱的能量,能积极地面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对生活充满希望。
(4)给学生一段消化的时间,让其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实践个人成长效果。改变是一个过程,学生经过咨询后必须有一段消化的时间,具体消化的是从心理咨询过程里领悟到的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实践中体会个人成长后的变化,发现个人成长为其个人生活带来的转变。
、团体咨询
对于高校来说,由于学生总数众多,一对一的咨询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团体咨询的方式促进学生个人成长。针对人际关系问题,可以进行人际关系团体咨询,有研究表明,团体咨询可以显着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③那么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做人际关系团体咨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团体咨询成员的筛查工作。在做人际交往团体咨询时,要通过海报招募团体咨询成员,并对成员进行一次问卷或面谈筛查,重点筛查出存在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不适合参加团体咨询,因为很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影响团体咨询的效果。
(2)团体咨询过程中,指导者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位成员。因为存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学生大多存在在家庭中缺乏关注的问题,所以团体咨询方案要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团体内相互信任、相互关爱,获得一种归属与接纳。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分享时要让每一位成员都有分享感悟的机会,分享感悟时要控制每一位成员的时间,切忌某一位说得过多,同时,要多鼓励不善于表达的成员多说。
(3)人际关系团体咨询重在让成员做自我探索。有研究发现,团体咨询可以显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③任何人在人际关系中感受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是我意识的问题,所以要设计一些自我探索方面的活动项目,让成员对自我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尤其关注的是成员在家庭中成长过程和感受。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或许某些观点阐述的不全面,但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对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可以尝试着从家庭因素去看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或许就能够理解学生在人际关系的表现出的各种问题。
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才能做好与学生心理沟通工作。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① 肖红,侯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4):262-263.
② 赵慧芳,李恒芬,张金钊.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层抽样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 (24):4964-4965.
③ 王平,冯艳皎,刘芳丽.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团体咨询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30):142-143.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要: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具体表现在工作性质、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关系和工作要求上。解决这些冲突,需要辅导员准确把握角色要求,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提高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寻找角色联系,整合角色功能。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角色冲突
为了满足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需要,辅导员兼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现象日益普遍。辅导员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学习状况、情感变化等各方面情况最了解。他们可以利用学校、家长、班委、同学等一切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难题。辅导员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群体,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辅导员最为信任,很多真实的想法也愿意透露给辅导员。因此,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自己的优势。然而,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毕竟不同,因此,正确认识二者的角色区别,了解两个角色之间的冲突,对于更好的完成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
我国高校普遍实行辅导员制度。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学生辅导咨询、学生党团建设等工作,是学生大学生活的指导者和政治生活的领路人。其最主要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困扰的专业人员。主要从事来访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家庭关系问题、自我成长等的咨询辅导,并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其最主要的工作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2、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冲突的表现
、工作性质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决定了他的工作性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观念和觉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他们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探索大学生的内在自我,让他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进而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面对外部世界,成为心理健康、个性完善的社会接班人。
、指导思想上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冲突
心理咨询则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相关知识为理论支撑。二者在指导思想上不同。
、工作方法上思政方法和心理学方法的冲突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主要通过说服、灌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育,这一角色的本质在于“说”,以做到以理服人的说教者的形象。心理咨询师则是学生心理的引导者,主要是通过倾听、共情、理解、影响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协助来访者成长。
、工作原则上价值判断和价值中立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是要看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是不是符合目前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是否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存在对错的价值判断的。而心理咨询师要对来访者做到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他所采取的是价值中立的原则,完全尊重来访者想法的基础上,协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
、工作目标上解决问题与助人自助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就业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则是通过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深入探索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引导来访者树立面对问题的正确心态,让来访者自己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因此,辅导员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工作关系上师生关系与咨访关系的冲突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所谓尊师重道,师生关系需要学生对教师有足够的尊重。教师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校的代言人,在学生心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地位。心理咨询中建立的是咨访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也需要尊重,但是更需要的是平等。二者是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对最隐私的话题进行探讨,因此,心理咨询中对关系的要求会更高。
、工作要求上及时上报与隐私保密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是上下协调及管理说教,因此,当发现学生有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时,及时将情况上报给院系书记,或者学生处领导,乃至校领导,并要采取一切措施,利用所有资源,纠正学生的异常情况。而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时,在来访者的问题不会出现危机或给他人造成危机的前提下,咨询师是采取保密性原则,避免第三方知道来访者在咨询关系中所透露的任何事情。
3、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冲突的解决策略
、准确把握角色要求,适时进行角色转换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强调集体原则;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侧重于学生人格个性的辅导培养,侧重个体感受。辅导员受聘于学校,必须站在学校的立场向学校负责,但在做心理咨询时,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向学生个体负责。辅导员在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二者的角色要求,找好角色定位,并在需要的时候能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有利于解决二者的角色冲突。
、加强辅导员自身人格修养
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心理咨询师的角色,都需要具有较完备的人格素质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完善的人格素质会提高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增加辅导员的说服力。同时,也会使心理咨询师更好地建立起与来访者的关系,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成长。因此,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符合角色期待的同时,扮演好角色。
、提高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高校辅导员因为日常工作繁忙,他们除了完成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考试之外,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而心理咨询方法不够熟练、技术使用不灵活、咨询原则和规范不了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过程中角色的转换和扮演。因此,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应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各种方式不断学习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较好地掌握角色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寻找角色联系,整合角色功能
虽然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不同,但服务对象都是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因此,二者的工作有其相通之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倾听技术、共情技术、积极关注技术都可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既要从思想现象发现问题,又要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可以将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莹.关于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者角色的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2):39-42.
[2]冯雯雯.关于高校辅导员兼职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困境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61-62.
[3]张万钰,于清泉.浅谈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的素质要求[J].科技信息,2014,(33):223-226.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 要: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教育。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训、科研活动、职业培训、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见习和实习方面详细论述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71-02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1]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及心理现象的学科,是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应用型的学科,这就注定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的各种教学、实践环节与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体系。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依据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简称《纲要》)中提道:“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任何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教育能否对个体产生积极的作用,关键要看个体是否有积极的意愿。教育的内容固然体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但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和兴趣,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不能是为了实践而进行的实践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的实践活动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视其动手操作和情感体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把理论和实践知识融入生活中。只有投入了感情的活动才是有生命的活动,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也才能够保障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服务社会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实践教学的目的
《纲要》中还提道“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2]服务社会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检验所培养人才的标准之一。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须走出校门,同社会接触。从这点出发,开展实践教学就必须要找准同社会的接触点――实践单位。选择实践单位,不仅要与本专业相关,更要关注学生在这个单位中是否能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是否真的能锻炼了能力。社会上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害怕实习生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即便一些单位接收了实习生,也只是让他们做些打字发文件之类的工作,同专业相关的业务是插不上手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了解社会的真正需求,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有针对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能够踏踏实实融入工作,而不认为仅仅是在参观。学生只有深入接触社会,才能了解到心理学真正的魅力。学校只有服务社会,才能换来实践教学更大的空间,也才能体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顾秉林先生在清华大学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上指出,实践教学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3]。根据这一界定,综合相关院校的办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的需求,陕西理工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学实验。根据特定的目的,运用心理学仪器设备等研究工具,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锚,以探求心理现象及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既包括传统的认知类实验,也应当包括新兴的行为研究实验。目前,本专业已经建立起两大心理学实验室,即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和行为研究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室、行为观察室、沙盘室、心理测评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加大了对学生和社会的开放力度。如,心理咨询室还负责提供全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低年级学生可在此见习、帮助咨询教师安排活动,高年级学生在取得咨询资格之后,也可进行咨询活动;对心理学社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沙盘室固定时间开放,利用沙盘游戏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心理测评室则承担过地方单位员工的心理健康评估等等。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和开放利用,不仅改善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心理学实训。心理学实训是心理学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学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活动。这部分共开展了三项,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和数据处理技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技能;心理咨询技能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类型、基本手段、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初步具备在不同情景下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数据处理技能训练则主要让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心理学研究和应用服务。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心理学专业虽然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也应该体现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如何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探讨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五个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心理学专业 实践教学
自2009年,济宁学院开始招收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在遵循教育部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广泛参考兄弟院校同专业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我们确定了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医疗卫生、工商企业、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心理辅导与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心理学专业虽然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也应该体现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如何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探讨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重点培养了学生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专业咨询实践能力、专业科学研究能力、专业测量评价能力、专业实验操作能力和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等。经过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五个人才培养途径。
一、实践教学的五个途径
(一)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专业基本技能
本专业密切结合心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对传统的心理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深化专业内涵,提升专业培养标准,逐步形成了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局限,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以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为平台,以专业选修课为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专业选修课确定职业方向,打造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强化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学计划的调整,采用“521”模式:5个学期学习综合素质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2个学期进行专项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学习(心理健康与辅导、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教育三个方向),1个学期进行专业实习。按照教育部“列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的规定,我们根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确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确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压缩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应用技能的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与范围,实践课学分总计,占总学分比例为;实践课学时总计685,占总学时比例为。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以外,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调查与研究等实践能力,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包括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管理学基础、SPSS基础及应用、心理学专业英语、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公共关系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现代教育技术、情绪心理学、家庭婚姻心理学、儿童心理与教育、家庭教育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电影赏析等课程。
(二)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检验专业实践能力
(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专业实践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学科普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假期必须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既能促使学生利用专业所长了解社会、服务民众,又能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例如有多名同学参加了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调研小组被评为学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
济宁学院心理协会是由心理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开展了“朋辈心理咨询活动”,经过培训的高年级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值班,通过电话或面谈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由于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同质性,更容易得到来访者的认同,有助于咨访双方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同时提高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五篇
一、一般资料
晓C,男,18岁,高中二年级学生,姐弟三人,排行第三。身高大约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父亲曾是中学教师,后来父母一起经商,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从小由于父母工作的需要而跟随他们辗转数地,10岁时在S省的某市定居。
存在强迫摇头动作,明知道没有必要,但需要很大克制力控制,总担心会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发生在家人身上。强迫动作持续四个月有余;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于时间所迫希望借助帮助赶快解脱;学习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碍。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他思维障碍。无情感高涨或低落。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烈。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个性比较稳定。
心理测验结果:
1、《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验结果: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惊恐 偏执 精神病性
总分超过160分
2、《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为65
二、主诉
总是有摇头的动作,需要极大的克制能力才能有所控制,四个月有余。感到焦虑,烦躁,痛苦。
三、个人陈述
自己原来一直觉得很幸福。父母勤劳善良,循循善诱。还有两个姐姐,很疼爱自己,父母不在家时她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就在初中二年级(三年前)的一个休息日,自己和二姐从外面回来,快到家时自己就高兴地先跑回去了,可是等了很久却不见姐姐回来。于是就跟着爸爸妈妈去找,走在路上就听见姐姐被车轧死的消息,等自己疯跑着去看的时候已经晚了。于是自己非常自责,觉得应该跟姐姐一起不该自己一个人跑回家。姐姐的去世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摧毁性的打击,生活本来应该是幸福的,然而却无端地出现了这种让人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到现在还觉得对未来的事情没有控制感,就感觉生活中总是充满黑色的未知数和不幸。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就能这样瞬间结束还有什么是发生不了的呢?
后来就特别害怕家中的其他人在自己看不见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妥的事情发生。每当父母其中的一人稍微晚回家一会儿,都会焦虑不安。自己不能容忍其他家人再受伤害了。
到开始上高二时,由于学习繁忙为了节省时间就住校了,这样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看不见他们就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家人会出什么事情。这使自己很烦躁,注意力也受到一些影响。自己害怕并觉得不能让想象中的情景发生,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一有那些念头,就拼命地摇头想要甩掉那些想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当有不吉利的想法时,就会摇头。刚一开始时,摇头是没有规律的,到后来,就慢慢形成了规律:只是想向右摇;三下、停顿、五下、停顿、六下;到中间出现任何错误,比如别人打扰,或摇错了,就要重新摇。因为自己深信摇头是“避免灾祸”的一种必行的方式。好像冥冥中有一个自己的神,自己是在用这些方式来向他祈祷,祈祷家里的人平安,祈祷家里的人健康。摇头后觉得会受到庇护,家人就可以免遭灾祸了。对行为的重复使得自己最大的痛苦不是对生活的恐惧,而是想摆脱它们。这种焦虑,烦躁,痛苦的状况持续了三个月。就在这时,开始听到别人议论自己的古怪行为,于是更加意识到不正常程度有一些严重了。就开始有意识地克制自己:不再无限制的摇头,而是固定地在一天的一些时间段进行——早晨,午饭后,晚饭后,睡觉之前。这样做的意思是“在固定的时间里统一把坏的想法清理掉”。但觉得进一步克制需要一些困难,加上课程的难度增大并且也意识到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就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来尽快解决。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求助者衣着得体,干净利落,接触主动,思路清晰,有条理,语速较快,表情自如,大方懂礼。精神容易紧张,焦虑,稍有急躁,求治愿望强烈。
求助者同学反映:“求助者有精神病,总是无缘无故地摇头”。
五、评估与诊断
1.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核实,该求助者的现状是:心理上,自责、焦虑、因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行为而感到痛苦、烦躁,注意力受到影响;躯体上,伴有强迫摇头的动作;社会功能上,学习效率有所影响。没有器质性病变,内心冲突具有道德色彩属冲突的常型范畴。
2.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原则来分析,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表现在出现问题时都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症状有很好的自知力,求治欲强;其认知、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是协调统一的;人格很稳定。所以排除重症精神病。
3.《SCL-90》量表的强迫因子分超过2分,筛选为阳性。
4.与神经症相鉴别: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标准,该求助者病程为四个月,评分2;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尽快摆脱,评分2;能照常学习只是效率有一点影响,评分1。总分5,并且内心冲突属于现实性和道德性的常形范畴,所以不足以诊断为神经症。
综上所述,将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可疑强迫性神经症。
5.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未发现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原因:a.求助者早期随父母不断搬迁,形成了不安全感;b.姐姐去世这一负性生活事件;c.缺少社会支持系统,求助者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沟通过,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怀,并且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加剧了心理症状。
3)心理原因:a.认知出现了偏差,具有不合理信念;b.强迫行为和自我反强迫加剧了内心的痛苦;c.情绪紧张焦虑;d.人格特点上容易焦虑,急躁,缺少韧性。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评估诊断和分析,同求助者商量,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纠正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自己的错误认知,如“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不能让不确定的事情发生,自己应该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学会接受不确定性。
2、减少求助者因错误认知而引发的强迫动作,争取由每天晚上一次进一步减少到无。让其学会用有效的办法来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
3、减轻求助者因为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而产生的痛苦和由对未来事件不合理预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个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达到自我关怀,自我接受,具有变通性敢于尝试;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最明显问题是:“摇头”的强迫动作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因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而产生的痛苦。究其原因,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是由认知因素引发的:求助者受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对其产生了负性情绪和错误评价,并影响以后的生活。求助者遭遇“姐姐去世”这个应激事件,并因此把不确定性事件的可能性过分地夸大,总去想一些“不吉利”事情发生的情况。绝对化地认为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来制止念头中的不吉利事件的发生,于是求助者用摇头来避免不良的念头,并给自己的“摇头”行为冠以吉利的色彩来达到避免想象中的不吉利事情发生的目标。而且深信为了彻底避免,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于是就不断重复以表明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象征性地减轻内心的焦虑,这又使得不良行为强化[1]。使求助者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不是生活事件,而是他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使其产生情绪困扰。所以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造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而合理情绪疗法正是致力于改善个体的认知系统中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所以用合理情绪疗法能够解决求助者的根本问题。
另外,求助者年纪较轻,智力良好,文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也为运用着重认知取向的合理情绪疗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求助者的意志水平也很高,在来咨询前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己的问题,所以选用合理情绪疗法给予其认知的引导,使他在改善其信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意志能力会有更大的成长。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一版教材提法]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SCL—90》60元;《SAS》40元
八、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2005年4月16号)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结合晓C列出的他最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咨询目标:1.消除摇头动作这一行为障碍;2.消除自己的焦虑,烦躁和痛苦的情绪困扰。
在第一次会谈的剩余时间里我用表格的方式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 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表格如下:
诱发事件A不合理信念B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
(非功能性的)
A 二姐的去世B(1)一般不合理信念:
姐姐的去世糟糕透了,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摧毁性的打击,以后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具体不合理信念:
1.感觉生活中总是充满黑色的未知数,什么不幸都可能发生。
2.家人会随时出现不测。
(2)一般不合理信念:
不能让不确定的事情发生,自己应该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不合理信念:
1. 姐姐去世有自己的责任。
2. 自己应该努力避免让其他家人受到伤害,他们不可以再出什么意外了。
3.绝对不能让想象的事情发生。
4.摇头能取消不吉利的想法,是“避免灾祸”的一种必行的方式C自责;焦虑;担心;
意义化的“摇头”动作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六篇
[摘要]本文是关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分析和自我分析报告,通过自我成长分析和对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要求分析,概括评述了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学习成长历程、基本的人生观、性格类型,职业期望等,同时表达了希望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历程中有所作为,进而通过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能够尽心尽力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助人自助,帮来访者解开内心的症结。
[关键词]助人 善良 敏感 真诚 协作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成长背景
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长年务农,一辈子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事业。虽然父母没见过大世面,但却都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为人正直,豁达,坚强。父母有三个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他们一直秉持着“宁愿累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心态,坚持供我们每个人上完大学。在父母的爱护和坚持下,我们姊妹仨都是在健康平静幸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二)成长记忆
回首我的成长之路,有过很多次成功与挫折,在我的人生记忆里,印象深刻的是刚进入初中开始的第一次寄宿生活。
开学初,父母带着行李和兴高采烈的我去镇第一中学报到,当时的我以为这样就可以完全摆脱父母的监控了。漫长的一个礼拜过后,当父母再次站在我面前时,我竟然控制不住疯涌的泪水。首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不熟悉的同学群体、初次接触英语学科的咿呀懵懂,再加上自己性格上的些许孤僻,我既迷茫又无措。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热心同学的主动友好,同时又得到了她们在英语学习上的主动帮助,我对寄宿生活的不适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因为有了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在学习上,我不但克服了困难,而且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生活上,我也慢慢掌握了许多独立生活的技能。通过我的努力,慢慢的,我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成了主动给予者的角色。角色的转换,让我内心感受到,不同于接受者的感激心理,主动给予带给我的是更大的内心快乐和满足。这让我体会到——“付出比收获更快乐”。
进入大学之后,我不再面临高考的压力,摆脱了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除了学习之外,我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意味着我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做贡献。我和同学们经常去义务服务的场所,除了老人院、儿童村外,还有与专业相连的精神病院等,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收获着内心更大的充实感和价值感。套用某名人的话说,“忙并快乐着”。
记得我在图书馆看到过一则小故事,名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的确,收获是在自己心中播下快乐的种子,而付出就是把快乐的种子播向四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明白付出了给予自己也会有快乐。如果只懂得收获,就会失去快乐,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这样。
(三)性格分析
通过自我总结和别人的评价我认为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善良热情、助人协作、做事负责、乐观积极、团结创新,我认为这应该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应具有的品质特点,特别是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我也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对待那些个性比较自卑内向的人,我主张要善于帮助他/她发现自身的优点,发现他/她的长处,增强他/她的个人认同感,以正确的认知来认识世界。另外,我在幽默感、理性、易受暗示、适应性和稳定性这五个方面还需要增强。
(四)内心至高的崇拜——特蕾沙修女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就是这个世界爱的化名词。
1901年Mother Teresa出生于前南斯拉夫,从12岁起,直到87岁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她留下了4000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一生的奉献体现大爱精神的伟大,尽自己所能帮助困苦中的人,赢得世界的尊重。这种精神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政治,弥补了战争、贫穷、疾病带给人的伤害。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
(五)我的人生观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真诚面对,勇于挑战,做个简单快乐的人,并把简单与快乐带给身边的人。
在我看来,压力过大,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害处,但适当的压力会对我们的学习成长非常有利。我喜欢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外,给自己一些压力,包括生活技能的提高、学历层次的提升以及人际关系的扩展等。大部分时间,我的心态是平和的,喜欢稳中求进。但要自我反省的是,我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想在学业、生活、工作上都有所成就,希望各个方面都尽善尽美,所以有时因此就会感到焦虑和压抑,需要寻求一些专业方面的疏通。
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显示,我的气质类型偏于多血质,胆汁质与粘液质共存。在朋友眼中,我是个朝气蓬勃的人,活泼爱交际、热情、富有同情心,但有时的决定也变化无常、缺乏一贯性等缺点。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个善于创新自省的人,在不断的经历与成长历程中,不断前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个人的幸福,不单靠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这句话。在现代社会,虽然人的欲望更直接表现于金钱和权力,但拥有这些并不会带来别人由衷的敬意,只有人的精神世界的崇高,才会受到大家内心的尊敬。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在助人的过程,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因为我知道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七篇
[摘要]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的指导下,“教育健康”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研究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高校体育教育课堂正是学生们放松心情、自我调节、满足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某些心理障碍的场所。所以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特点,适时、适地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营造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友善、活跃的教学气氛,必须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亲近、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活跃的课堂教学无形中给学生创造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愉快教学情境中消除紧张、压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心理因素,同时使他们逐渐朝着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主动积极的心理素质方向发展。
1.关心帮助学生。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交往形成了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两者的和谐默契主要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上。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例如,在排球教学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因完不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标准而产生了厌倦、恐惧、自卑、焦虑的心理,尤其是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困难,消除她们紧张的心理,及时和学生一起分析存在的技术问题,在课内外单独地辅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从那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进步不仅仅是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关爱,使学生们对学习有了信心和动力。
2.理解尊重学生。理解和相互尊重是师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融洽的心理基础。学生需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过程没有理解、尊重、信赖、平等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得不到发展,即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某些不当行为,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所在。诸如学生没能按照教师布置的练习和方法去认真完成任务,纪律涣散,有时甚至和教师发生冲突。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教师应冷静地分析,尽可能地运用友善和蔼的语言去说服他们,尊重他们的自卑心,消除隔阂,使他们感到教师的真诚相待是一片爱心和温情。反之,若用挖苦或过于严厉的语言训斥,甚至进行体罚,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其紧张的学习心理就难以消除。
二、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教学过程具有时空性的特点,它由过程的开始、发展、结束三部分组成。整个过程所采用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蕴藏着诸多的心理健康因素,只要教师能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无形中可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以缓解乃至消除。
1.利用开始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内需。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在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运动动机障碍,其根本原因是教师仅注意知识技术的传授,而缺乏动机激发的意识和手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致使他们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时机,这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较为明显。教师可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内在需要感,也使一些原来不愿参加活动或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消除某些主观干扰,逐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般应采用诱导学生情绪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积极心态,利用考试标准作为学习的杠杆,给学生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样,学生们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积极的表情,良好的情感,活跃的教学气氛来诱发学生内在的动因,引发学生的欲望与兴趣。
2.根据教材特点,运用与创设情境,减轻心理压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大部分沿用旧的传统的运动竞技项目,一般以田径、球类项目为主。这些教材竞技性强,技术难度大,对一些从未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轻松愉快掌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运动性心理障碍。为了减轻因教材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根据教材特点:一是有针对性地利用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从不同角度的信息传递去刺激和感染学生。如在教学生正确掌握篮球“跳投”技术时,利用教学录像带、多媒体教学片,让学生重复多次地观看对照,了解该复杂技术的结构、重点以至动作的各个细节,启发思维。又如,在健美操和艺术体操的教学中,教师们把音乐和技术动作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了一种轻松快乐、赏心悦目的教学情境。二是教师有目的地、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在游戏、小组竞赛、分析讨论等多种课堂情境中去体验学习体育的乐趣。
3.采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除运动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状况,将学生按一定层次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由低到高,使绝大多数中、下水平的学生能在这些具体目标的引导下,满怀信心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采取的办法是:多安排练习的时间和锻炼机会,在他们学习有困难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使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达到教学的目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使较高水平的学生也不至于过分骄傲自满,从而培养他们勇攀高峰的精神。
4.用诱导联系的方法可以缓解学习中紧张害怕的心理。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可知,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初始阶段,对那些结构严密、难度较大而肌体一时不能适应却又不易分开的动作,一般采用诱导练习。使动作的难度降低、强度变小,容易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如: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篮球行进中传接球技术,在教学中,首先,在原地做传球动作;然后,在做行进中侧身跑传球的模仿动作,并逐步过渡到用较慢速度的跑动传接球;最后,在中等速度的跑动中完成整个技术过程。又如,排球中防守教学,对大学生来说要完成好防守动作谈何容易,原因是害怕心理占了主导地位。为了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尽快使学生掌握技术,我们常选用抛球、轻扣球等;最后,做完整的防守教学过程。这一系列的诱导性练习,能够缓解学生的害怕心理。
5.在游戏中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中的游戏和比赛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和运动技能的竞争,更是双方心理、智慧、意志等综合素质的较量。其特点是: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性,并具有竞争中的娱乐性;能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才智和创造力。它还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技术技能的能力。显然,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选用一种结合学生热身的活动,编制轻松愉快的游戏内容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抢球和护球”的游戏,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或发展某方面的身体素质,它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对抗性;再如“进攻与防守”对抗性的游戏,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对抗性比较强的情况下,利用身体素质和已掌握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意志品质。这种方法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强烈而复杂的心理波动,让他们感受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三、重视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体育教学中,由于一些运动项目技术要求高,或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而影响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一个旧的技术教学未掌握而新的技术教学又接踵而来,旧的心理障碍尚未消除,新的障碍又产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时,我们始终注意从各个方面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巧妙地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比如,排球专项课上,有的男同学就连发球最基本的技术也不会,发球的动作不协调,引起班里一部分同学的哄笑,处于极力尴尬的境地,紧张、压抑的心理油然而生。发现这种情况,让这几位学生到一旁,单独地从徒手模仿到有球的连接,再通过简明、形象、口诀化语言的疏导、纠正以及对比,做出肯定和鼓励,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如,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平时练习比较好,一旦考试成功率明显下降,问题原因可以归结为有紧张心理的压力,出现手脚的控制力明显下降,因而导致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倾听意见、分析原因。通过多种途径反馈信息,改进考核中的不当方法,使学生在心理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完成考试任务。
四、建议
1.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的新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应遵循心理学的基本规律——知、情、意、行四个环节。高校体育教学应进行全面的改革,摆正“育心”与“育体”的位置,在教育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改变传统的运动竞技教育,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护和信赖学生是最重要的。首先,应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在掌握学生运动心理活动规律上,正确对待他们的个别心理差异;另外,还要建立在学生的生理变化、生活变化等基础上,教师用爱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调适。学校应开设心理卫生课,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的心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应如何克服。做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八篇
、准确把握角色要求,适时进行角色转换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强调集体原则;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侧重于学生人格个性的辅导培养,侧重个体感受。辅导员受聘于学校,必须站在学校的.立场向学校负责,但在做心理咨询时,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向学生个体负责。辅导员在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二者的角色要求,找好角色定位,并在需要的时候能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有利于解决二者的角色冲突。
、加强辅导员自身人格修养
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心理咨询师的角色,都需要具有较完备的人格素质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完善的人格素质会提高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增加辅导员的说服力。同时,也会使心理咨询师更好地建立起与来访者的关系,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成长。因此,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符合角色期待的同时,扮演好角色。
、提高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高校辅导员因为日常工作繁忙,他们除了完成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考试之外,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而心理咨询方法不够熟练、技术使用不灵活、咨询原则和规范不了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过程中角色的转换和扮演。因此,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应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各种方式不断学习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较好地掌握角色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寻找角色联系,整合角色功能
虽然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不同,但服务对象都是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因此,二者的工作有其相通之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倾听技术、共情技术、积极关注技术都可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既要从思想现象发现问题,又要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可以将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莹.关于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者角色的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2):39-42.
[2]冯雯雯.关于高校辅导员兼职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困境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61-62.
[3]张万钰,于清泉.浅谈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的素质要求[J].科技信息,2014,(33):223-226.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九篇
摘 要: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耗竭现象与咨询师个人因素、来访者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现象的解决应从提升咨询师的能力、完善其人格、树立合理期望、寻找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创设良好工作环境入手,使高校心理咨询师能更高效地完成咨询工作。
关键词:职业耗竭;高校;心理咨询师
1、前言
随着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和接纳度的逐渐提高,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惑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人数逐年上升,这就使得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任务量增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部分高校心理咨询师甚至出现职业耗竭的现象。
2、职业耗竭的涵义
高校心理咨询师是典型的助人行业,是职业耗竭的高发人群。正视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耗竭现象,并寻找出解决策略,对于改善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状况,使之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3、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的成因
咨询师个人因素
1)咨询师的能力不足。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咨询师具备专业的倾听、会谈、影响和干预等技术,咨询师的咨询技术直接影响咨询效果。有些心理咨询师自身技术不够成熟,在处理来访者的问题时心理压力较大,担心自己处理不好。还有些咨询师技术不完善,导致容易受来访者的影响,对来访者产生反移情,进而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此外,因为高校心理咨询系统督导制普遍不健全,当咨询师在咨询中遇到困惑时无法寻求督导的帮助。这一切都使得咨询师不断消耗自身情感,易产生职业耗竭。
2)咨询师的过高期望。高校心理咨询师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可是因为大学生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咨询师本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以及咨询师本人的能力不同,导致最终问题的解决不一定每次都达到咨询师的期望。如此一来,咨询师容易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对自身的价值和职业产生怀疑。
3)咨询师的易感人格特征。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立者,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治疗的成功主要并非来自于治疗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赖于治疗者是否具有某种态度。”[3]
他认为,咨询师的人格特质对于咨询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咨询师是一个机能完善的人,那么他就能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这种关系是有利于来访者成长的;而如果咨询师的人格特质不够完善,不仅会影响到咨询的效果,也会给咨询师自身带来不利影响。高校心理咨询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那么在经历不同类型来访者的问题的时候,很容易被来访者的消极情绪、经历或问题所困扰,进而不断消耗自身的积极情绪和认知。
来访者方面的因素 有些来访者的成长经历较复杂,问题较严重,这会使得部分咨询师陷入对来访者深深的同情中,或者长期沉浸在来访者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还有些来访者的经历与咨询师的经历非常相似,使得咨询师容易出现反移情,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困扰。此外,心理咨询中的咨访关系对咨询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咨询师要非常重视咨访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同时,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投入大量的情感才能使咨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心理咨询这种高度情感投入的性质会使得咨询师大量消耗自身情感,容易产生职业耗竭。
环境因素 目前的高校心理咨询师大多是身兼数职,或者是一线教师,或者是行政人员,因此除了要完成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之外,还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就使得他们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需要投入的精力也就相对较多。这种较重的工作压力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外出培训心理咨询的技能,导致他们的咨询技术提升较慢。此外,高校心理咨询对大学生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部分高校会以咨询一次按一到两学时的标准给予咨询教师相应的补助,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相比,他们收入较低。偏低的收入与较大的工作压力使得高校心理咨询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出现耗竭状况。
4、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的应对策略
不断学习咨询技术,提升咨询能力 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师来说,咨询技术的提升是克服职业耗竭的根本。只有技术不断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帮助自己,进而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高校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咨询实践中不断学习咨询理论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内省能力、觉察能力、倾听能力、共情能力、分析能力、影响能力和干预能力,提高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技巧,使自己不仅能较好地帮助来访者解决其心理困扰,还能调节自身情绪情感状态。此外,可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督导师,在心理督导师的帮助下不断成长。
客观评价自己,树立合理期望 好的心理咨询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评价,能清楚认识自己,并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咨询师要认识到自己擅长的技术和领域,明确职责范围,要知道哪些来访者的困惑是自己可以帮助解决的,哪些是解决不了的,当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要及时转介。
强调咨询师人格的不断完善 来访者成长的速度与成长的程度,与咨询师的成长状况及人格特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咨询师自身人格的完善,不仅能有效解决其职业耗竭的状况,还能使来访者愿意信任咨询师,并有效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因此,咨询师应意识到自身的人格特质不只会影响到自身的职业幸福感,也会影响到咨询关系,影响到来访者的成长程度。咨询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注重自身人格的不断修炼,使自身的人格不断完善。
丰富业余生活,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之外也应该想办法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多参与户外运动和文娱活动,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家庭的温馨,保持身心愉悦;多与亲人朋友沟通,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寻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的支持。
这样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或瓶颈时,当自身的情绪情感受到工作的困扰时,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业余生活和社会支持系统快速调整情绪,更好地面对工作。
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 高校可以为心理咨询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适当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经济待遇,或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及精神鼓励,增加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此外,学校也可为咨询师多创造一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咨询技能;可适当减少咨询师的工作量,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为心理咨询师创设较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快乐工作、热爱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成熟。
参考文献
[1] 王茜.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成因探析 [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专刊 :113-114.
[2] 裴涛,张宁.国外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研究现状 [J].医学与哲学 ,2006,26(3):63-65.
[3]胡佩诚.心理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十篇
、工作性质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决定了他的工作性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观念和觉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他们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探索大学生的内在自我,让他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进而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面对外部世界,成为心理健康、个性完善的社会接班人。
、指导思想上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工作以马克思主义、xxx思想、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心理咨询则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相关知识为理论支撑。二者在指导思想上不同。
、工作方法上思政方法和心理学方法的冲突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主要通过说服、灌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育,这一角色的本质在于“说”,以做到以理服人的说教者的形象。心理咨询师则是学生心理的引导者,主要是通过倾听、共情、理解、影响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协助来访者成长。
、工作原则上价值判断和价值中立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是要看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是不是符合目前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是否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存在对错的价值判断的。而心理咨询师要对来访者做到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他所采取的是价值中立的原则,完全尊重来访者想法的基础上,协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
、工作目标上解决问题与助人自助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就业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则是通过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深入探索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引导来访者树立面对问题的正确心态,让来访者自己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因此,辅导员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工作关系上师生关系与咨访关系的冲突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所谓尊师重道,师生关系需要学生对教师有足够的尊重。教师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校的代言人,在学生心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地位。心理咨询中建立的是咨访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也需要尊重,但是更需要的是平等。二者是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对最隐私的话题进行探讨,因此,心理咨询中对关系的要求会更高。
、工作要求上及时上报与隐私保密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是上下协调及管理说教,因此,当发现学生有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时,及时将情况上报给院系书记,或者学生处领导,乃至校领导,并要采取一切措施,利用所有资源,纠正学生的异常情况。而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时,在来访者的问题不会出现危机或给他人造成危机的前提下,咨询师是采取保密性原则,避免第三方知道来访者在咨询关系中所透露的任何事情。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摘要】
本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一系列的有效矫治,结果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担心等的情绪。证明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求助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详细报告了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关键词:
焦虑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6岁上学,学习一直成绩优异,从小到大都是老师家长眼中表扬的好学生。高考顺利考上西安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因为是中铁子弟,凭借父母人脉进入了中铁。求助者自小性格较内向、好强,不善交际,无宗教信仰。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不多,无恋爱史。父母为普通工人,经济状况一般,因为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子成龙,寄予期望比较高。
三、主诉和个人自述
主诉: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约一个月。
个人自述:自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该公司工作,之前一直在工地上进行工程技术,因为在工地上工作特别勤奋,表现优异。并得到领导的赏识。两个月前被调回总公司经营部,现在从事经营制标、投标的工作。但是面对现在的工作,让他觉得不仅一时适应不了,而且还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月前,他正在焦头烂额忙于手头制标工时,部门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因为他制标打印错小数点,领导狠狠的批评了他。依他的工作性质来看,一个小数点就意味着几十万到几千万的失误,他认为
自己犯了最低级的错误。便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加之自己新到公司,对手头的工作不是很熟练,只是这近一个月来工作压力颇大。他几乎每天都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就会坐不断做着关于工作的梦。一觉睡起来也感觉浑身没劲。自己担心长久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解决,因此前来咨询。
四、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相貌一般,身材偏瘦,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愁眉苦脸,神疲乏力,说话声音响亮,谈话心情紧张、担忧,言谈间可见神志清楚,言谈切题,叙述思路清楚。情绪较焦虑、紧张。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个性稳定,生活习惯无异常变化。
社会功能正常: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与家庭成员、同事及朋友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曾到一般医院做常规医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工作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导致出现焦虑、担心、紧张的情绪。其症状表现与工作失误出现密切相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求助者主要症状是焦虑、担心、紧张、胃口差、睡眠不好等。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可见,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是焦虑情绪,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
(2)体格检查没有异常报告,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他本科不存在智力低下问题。求助者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3)鉴别诊断:
①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统一、协调一致的,个性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力图摆脱情绪困扰,主动求医。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②与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情况的分析,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刺激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是常形,没有变形。并且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所以不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未超过2个月。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约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 25岁男性,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可见,无明显生物学原因。
2、社会原因:
(1)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中的生活状况,父母对其期望高。
(2)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拍父母担心,几乎不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工作压力。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较少。
3、心理原因:
(1)从小养成较内向、好胜的个性。
(2)情绪、情感方面:受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
(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面对工作压力和失误,不知所措。
(4)认知方面:对现实事件存在错误认知,如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工作失误。
六、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根据心理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xxx同协商,就咨询目标、方法和原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咨询时间与
次数安排以及收费等达成共识,制定以下预期咨询方向:求助者由于无法接受工作失误导致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不适,因此改变求助者对现实生活的非理性信念使其适应现实生活将是咨询的关键所在。
(一)咨询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和多层次统一,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改善睡眠状况。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工作失误引起的非理性信念,导致其出现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和改善睡眠状况。
(2)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在达到上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人格完善的远期目标。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将已打印的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书交求助者一份,告知求助者应遵守,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
①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②积极主动地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
①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的时间,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摘要] 针对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困扰状况,提出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设想,涉及实践教学的目标、课程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建构内容,并就相应保障条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实践教学 立体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特别是“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偏重学校心理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灵活机动的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联系;六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程度较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咨询心理师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在这个个案中,治疗者并没有对Eellen的xxx问题给予纠正,因为DSM-IV中不再把xxx置于疾病分类中,更重要的是Eellen并不认为xxx是变态的,她认为自己有选择xxx的权力。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但是xxx者在异性恋的人眼中仍然是异常的,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及Eellen对此的非功能性认知、情绪、行为模式成为了治疗的重点。
在治疗中,对于Ellen的每个问题,首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这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治疗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