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共11篇

笔耕人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28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0分钟。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力,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得到2个新农村经济发展主成分因子,同时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新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及具体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科技投入与新农村经济的产出和投入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呈显著正相关;(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农渔牧林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99%的置信水平上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在以上;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棉花产量在99%的置信水平上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也在以上;与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将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最后,从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智力投入、引导投融资发展、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新农村经济;因子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杭州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力.2月,中央、xxx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是一项重要内容.科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农村的建设同样需要科技作为强大的支撑动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必然途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发展高效的现代都市农业成为必然,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任务更为迫切.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本研究以杭州为样本,以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在新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农村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样本及数据选择

1.1杭州农业科技与新农村发展概况

近年来,杭州市科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杭州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全面启动杭州农业现代化“十大工程”,着力加强农业前沿技术的原始创新,突破主导产业提升和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共性技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企业培育,改善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环境,建设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推广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引领能力,在农业“两区”建设、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搭建、科技帮扶与服务深入推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底,已累计建成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104个,面积37000hm2,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5个,面积18587hm2.经过多年的农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杭州市蔬菜、茶叶、果品等“十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增长.杭州市科委已累计认定286家农业科技企业、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试点)84家[1].

1.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主要有农业科技投入和新农村经济发展两方面数据.农业科技投入采用科技部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数据,即科技三项费用中涉及农口的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历年农业科研攻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种子种苗、科技扶贫和重大科技创新等5类项目拨款经费整理统计得到;新农村经济数据主要来自—杭州市科技统计年鉴.新农村经济指标的选取基于相关文献研究[2-5]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农林牧渔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菜籽产量和淡水产品产量等5个指标的人均值来反映新农村经济产出水平,即人均农林牧渔产值(元)、人均粮食产量(kg)、人均棉花产量(kg)、人均油菜籽产量(kg)和人均淡水产品产量(kg);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kW)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来反映新农村的投入水平;选取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反映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消除不同指标间量纲影响,对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表1),以实现数据指标间的可比性.

2结果与分析

2.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其不可观测,即不是具体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6].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原有变量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般相关系数在以上[7].本研究所选取的新农村经济指标有9个,要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和新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则必须对新农村经济指标进行简化.因此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出新农村经济的主成分,以便进一步分析与农业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19软件,对9个新农村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各指标的相关矩阵.从表2中可以看出,多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以上,以下的为少数.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对主成分因子进行提取,从而减少新农村经济变量的个数.对新农村经济指标量表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KMO统计量是取值在0和1之间.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远大于偏相关系数平方和时,KMO值接近值越大,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当KMO>时,就适宜进行因子分析[7].在99%的置信水平下,本研究中新农村经济指标的KMO值为,表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lettTestofSpherici—ty)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是单位阵,即各变量是否独立.它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零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如果巴特利球形检验的统计计量数值较大,且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用户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应拒绝零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可能是一个单位阵,不适合做因子分析[7].本研究中,巴特利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自由度为36),相应的概率sig为0,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的新农村经济指标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由表3可知,通过对新农村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主要因子F1和F2,其贡献率分别为和,累计贡献率达到,超过85%的要求,说明F1和F2解释了新农村经济9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从表4可以看出,F1在粮食、棉花、油菜籽、淡水产品、消费品零售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这6个指标上载荷较高,说明F1解释了这6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F2则解释了农林牧渔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这2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F1和F2同时解释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这个指标的部分信息.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根据该矩阵的数据,可得出因子得分函数.F1=-----软件自动根据上述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样本相应因子得分SF1和SF2(表6).

2.2农业科技投入与新农村经济综合指标关联性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新农村经济指标后,得出新农村经济综合指标SF1和SF2,代表新农村经济9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对—年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数据和新农村经济主成分因子得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表7可以看出,在95%置信水平下农业科技投入和新农村经济综合指标F1的相关系数为,显著性明显;在95%置信水平下农业科技投入和新农村经济综合指标F2的相关系数为,显著性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投入、新农村经济产出和投入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呈正相关,即农业科技投入增加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3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新农村经济各项具体指标关联性分析

可以看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农渔牧林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99%置信水平上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都在以上.这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对农村生产投入和农民增收起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棉花产量在99%置信水平上呈负相关,且相关性也在以上,这主要原因是杭州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首先,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以广泛应用,农民有更多的选择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粮食和棉花这类传统主要农作物产量减少,这也正说明了杭州新农村经济建设鼓励以“一村一品”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如建德市莲花镇齐平村发展铁皮石斛特色产业,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发展莲产业等[8];其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耕地日益减少和农村居民抛荒现象更为突出,从而使得粮食和棉花生产面积直线下降;再者,近几年农村经济以发展农村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致传统农业发展减弱,所以不论科技创新投入如何提高,其产量都在下降.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性则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杭州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位和自然禀赋决定了杭州市油菜籽产量和淡水产品产量在某个年份达到顶峰后又持续回落,形成一个倒U型抛物线.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受养殖面积刚性下降、“五水共治”行动等因素影响[9],因此会出现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相关性不显著的结果.二是杭州市“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也决定了杭州农业不能大规模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影响不大.

3结论与不足

运用因子分析对新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得到2个新农村经济发展主成分因子,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新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以及具体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科技投入、新农村经济的产出和投入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明显.(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农渔牧林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99%置信水平上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都在以上;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棉花产量在99%置信水平上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也在以上;与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本研究在考量新农村发展的特点和数据可获取性的基础上进行新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主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方面的影响,对新农村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影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本研究侧重于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科技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还需深入探讨.

4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从政策制定者和农业科技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完善政策制度,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保障机制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二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中各产业部门,对其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会学习,能创造,可以灵活解决问题,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等。这样的人才都是需要依靠教育的培养才能获得的,一旦教育脱离为现实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目标时,培养出来的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生活的,因此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实现科教兴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也必须“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探究是连接教学与科学的桥梁,是创新意识的灵魂。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与技能,减少对知识细节的硬性记忆。只有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三篇

科技教育是学习有目的地应用知识 (例如:资讯和通讯科技、物料和结构、营运和制造、策略和管理、系统和控制及科技与生活)、技能及经验,去运用资源创制建构,和更新产品和系统,以满足人类需要。

科技教育的转变

科技教育有关的科目,是因应本地和全球於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在不同时空的侧重点,回应学习的需要而引入课程当中。

重点能力发展科技教育的宗旨是要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世界中,培育优质的人力资源,让学生:能发展科技能力、科技理解和科技觉知能明辨慎思地评估科技为个人、家庭、社会及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成为整个科技世界及社会出类拔萃兼且踌躇满志的成员。

学与教

科技教育的课程,是按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和智能发展而设计

第一及第二学习阶段:觉知及探索

第三学习阶段:探究、体验及熟习

第四学习阶段及以後:终身学习及专门化的方向探究

科技教育的学与教应该是:

有目的

循序渐进及循回巩固

手(实践)与脑(解难)并用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四篇

唐代科技教育及其启示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唐代的教育特点、科技教育思想、科技教育的传授方式,重点介绍了唐代科技教育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唐代教育思想 唐代科技教育 职业教育

1.唐代教育特点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经济比较发达,政治环境较为宽松,同时,官学教育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并且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在我国和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育等级制的强化

学校对学生入学资格都有严格规定,这种规定不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而是按照身份和地位。弘文馆和崇文馆是贵族学校,国子监是公侯学校,太学是卿大夫学校,四门学、律、书、算学及地方州县为下级官员子弟学校。

教育体制的系统化

唐代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了上下梯进、主辅分职、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完善的学校体系,学校形式多样化。教育系统除教育行政直属系统之外,还设有太乐署、太仆寺、太医署、太仆署、司天台等行政部门。

职业教育是唐代兴起的新型教育,包括卜筮、天文、兽医、历法、漏刻等专业。

专业教育开始确立,不仅设立了文科性质的专业学校,如律学、书学,而且设立了理科性质的专业学校,如算学、天文历学和医学等。

2.唐代科技教育思想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经济最繁荣时期,也是封建主义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唐代的科技教育思想具有独特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科技教育思想

人才的规格。

唐代科学家在科技教育中很重视科技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规格,如医学家孙思邈在总结医学实践基础上向后学者郑重指出,要掌握医道,必须做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专业教育。

唐代的专业教育主要表现在重智能和集众长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提出了“智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造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倡博古通今,集众家之长,大胆地突破儒家重师法,受家法的限制。

道德教育。

唐代的科学家和工匠在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艺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进行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专业品德。并以献身科学事业为理想,以服务于天下国家为目的,作为科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科技教育教材

我国由国家颁定统一的科技专业教材,是从唐代开始的,它颁定的科技专业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编写教材与研究相结合。

唐代编撰科技专业教材,选派一流的科学家,将编写教材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所编教材本身就是最新的科研成果。

具有独特体例。

唐代颁定的教材都是注释本,使学生既能知其源,又能知其流,学到新知识。有的还是集注本,使学生了解各家的见解,开阔眼界,活跃学术思想。

诗文并茂,形象生动。

在唐代运用诗歌、韵文记叙科学知识十分普遍,具有一定的韵律,读来朗朗上口。

3.唐代传授科技知识的途径

唐代经过上百年的努力,官学教育制度已相当完备。但由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制约,科技知识的传授,主要都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的。

手工业科技教育

在进行手工业生产中,物理知识被广泛地应用。在家族或师傅传授给子孙或徒弟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传授了其中应用的物理知识,家业世传和学徒制是中国手工业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们的共同点是没有教材,一边教、一边学、一边干。优点:在实践中容易掌握。缺点:不易流传推广,很难把经验上升到理论。

著书立说

在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或哲学著作中也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例如《墨经》、《考工记》等,随着著作或学说的流传,同时也传授了物理知识。优点:传授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缺点:没有具体的要求,难于掌握。

聚徒讲学

自私学兴起以来,学有专长的人士,就以各自不同的政治、经济、哲学、社会观点和不同的知识领域,招收弟子进行教授。其讲学内容包含大量的物理知识。如在漳南书院中,曾设有水学、火学等科目,也有属于流体力学和热学范畴的物理知识。缺点:时聚时散,时办时停。

上述传授科技知识的途径,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属于物理教育发展史上的孕育过程。

4.唐代科技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事业虽然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仍面临着体制不顺、质量不高和供求脱节等问题。通过介绍唐代科技教育,得出以下几方面启示:

管理体系

唐代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了上下梯进、主辅分职、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完善的学校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造就科技人才。

当前职业教育在办学主体上,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办学,但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权在中央,在xxx的领导下,分级管理以政府统筹为主,学校积极参与,学校很少有独立办学的权力。

地方自己管理地方职业教育事务,政府在国家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对地方的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运用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干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宏观上的调控。

教育教材

唐代从教学内容上看,唐代各级学校基本上使用统一的专业教材,其中最重要的是《九章算术》,它包括了小学数学的大部分和中学数学的一部分内容,有一整套在当时世界上堪称是十分先进的算法。

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的教材编撰混乱,各地区教材内容参差不齐。发达地区已采用了先进的教学内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有些地区经济落后,职业教育严重滞后,仍然沿用过时的科学技术作为教材内容[4]。 地区编撰教材时应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突出办学特色,编纂完整的、系统的教育教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道德教育体系

唐代的物理教育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进行道德教育。儒家提出“开物成务”必须服务于“利用、厚生、正德”的思想。

我国职业教育尚未建立一套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教育体系,现在还只是照搬普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学生接受完三年或两年的职业教育之后马上就会步入工作岗位,他们的人生价值、工作目的都处于混沌启蒙状态。

职业学校阶段正是这些学生的心理关键期,抓住这个时期,对学生大力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甚至人生价值教育意义深远。

“双师型”教师队伍

唐代的科学家或学有专长的人在传授知识时,注重知识的应用,边讲解,边示范,能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生产中。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虽然学历很高,但大多没进过工厂,缺乏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无法向学生传授真正的技能知识。再加上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职业院校很难长期稳定地聘请到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为教师,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非常有限。同时,教师职称晋升只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教师能积极、主动地根据行业需求标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深化校企合作,丰富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

知识与技能

唐代传授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家业世传和学徒制,他们在所隶属的官衙中边学习,边实践,业成后有的就地参加工作,有的分配到对口部门。

一些学校毕业生能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但技术操作能力差,不能够运用知识指导实践。

职业教育应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毛礼锐,沈灌群.唐代的教育.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王炳照,刘德华等.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安莱.中国古代传授物理知识的途径.物理教学探讨:高中学生版,2010(4).

[4]黄尧.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5]王国龙.唐代实科教育对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看了“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 要:基于我国雨水使用效率低下和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得出生态理水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国内外生态理水的发展和范例得出经验和启示:恢复河流自然形态,保护天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提倡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发展城市理水。

关键词:自然;生态;理水

1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地球生物的命脉。我国不仅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得到更多的水,人们不得不采用“超采地下水,利用溶岩水,长距离调水,海水淡化”[1]等不可持续的、高成本的方式来寻找水源。

2 理水及生态理水

“理水”是园林范畴的一个概念,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观,今泛指各种水处理。

清福建《龙岩县志》云:“水之大利矣。古之智者因自然之势而导之,潴而蓄之曰:塘;雍而积之曰:陵;防而障之曰:堤、坝;引而通之曰:沟、圳。主要有引沟开圳,挖塘蓄水、开湖、筑堤坝等方法,其目的是荫地脉、养真气或聚财、兴运。”据而,已将景观理水的概念从美学扩展到生态学、风水学及生命学等。

“生态理水”指以生态学为基础,结合风水学、城市规划学、工程学、地理学、美学、水利学等多种学科,对水进行综合治理和创意美化的研究。

3 我国生态理水的观念发展与范例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国古代的理水也是以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为基础,逐步到满足人们审美、艺术欣赏而发展。

例1:云南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世代留下来的杰作[2]。据清嘉庆《临安府志》记载:“临属山多田少,土人依山麓平旷初开作田园,层层相间,远望如画。至山势峻极,蹑坎而登,有石梯磴,名曰梯田。水源高者通以略构,数里不绝。”梯田中水的引灌是核心。梯田开垦,顺田地而导,因山势而建。在沟渠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流水开沟法,并设有防洪沟、大沟和小沟等不同职能的引水渠。哈尼梯田已成为人类劳作的自然画卷,存在历史悠久却永褒青春。

例2:徽州古村落的营建[3]。首先,村落的选址要背山、面水,便于防护和营造良好环境。村落的水系要环村、流动,便于净水使用和废水排出。建筑的形制采用四水、归堂,便于调节居住气候,冬暖夏凉。水系与绿化相伴相生,有利于水土涵养,净化空气,安全防御。是人类效仿自然,可持续生态用水的经典之作。

例3:团城始建于明朝初期的北海公园,占地面积仅约6000m2,整体地势高于地面,是古代造园雨水收集的应用典范。团城周匝均围以城墙,城内山石嶙峋,松柏苍翠,生机勃勃,好似一个人工盆景。城内树木存活之谜也源于理水的智慧。①渗水井和地下涵洞构成一个完美的水源涵养系统,丰水季节余水蓄滞;枯水季节缺水可补。②地面采用的倒楔形方砖,利于收集地面径流,快速下渗。

4 国外生态理水的观念发展与范例

西方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废气、污水、工业遗址、废弃建筑等都需要景观来净化、美化,生态理水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例1:著名的.波士顿绿道系统,表面上看是由9个公园用线性空间串联起来,成为城区和郊区的“翡翠项链”。实际上对于其设计者奥姆斯特德来说,他做的这些旨在解决波士顿Back Bay潮汐滩涂地洪水泛滥和水资源污染问题,公共休闲活动是这项计划的副产品。水域规划整治和湿地恢复是该项目的重点,而不是景观规划。

例2:20世纪初,韩国首尔将覆盖了40余年的中心河流――清溪川复原,使这条河流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城中河。穿过城市的河流,治理之始易,恒尔持之难,怎样在未来使用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它的清洁、灵动。清川溪的主要做法:①污水和清水分离;②建立上游柳林湿地;③部分区域恢复自然河曲和护岸;结合瀑布、跌水等水景观保持水的流动,防止静水的富营养化;④提高民众护水意识。

例3:雨水花园,又称生物蓄滞池。通常认为:雨水花园源自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其实最早的雨水收集利用措施来自古老的东方文明。如中国南方的“四水归堂”,古印度金色沙漠中储存自然之水的惊人技艺――阶梯井。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将雨水收集与景观塑造结合在一起,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雨水资源利用体系。

5 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达程度不均衡,水资源的利用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提倡生态理水。

城市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

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使许多河流成为城市河流。水泥衬底,笔直的河床,硬质驳岸是众多城市河流被改造成的模样。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应该是:凹凸有致,蜿蜒曲折的河床曲线;自然软性材料衬底;培育驳岸植被和水生植物;建立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等。帮助城市河流建立与地下水、壤及周边自然生境的联系,还河流自然本色。

建设人工湿地,恢复和保护天然湿地

湿地是自然之肾。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天然湿地由于利益所趋,逐渐被侵蚀,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湿地是平衡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其主要功能包括:

①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②调节小气候;③减缓旱涝灾害;④净化土壤环境;⑤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精神诉求。所以应该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立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并恢复退化湿地,在一些河流和湖体的上游建立人工湿地。

建立宏观层面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一般都属于给排水专业研究的范畴,从景观角度去探讨用生态的手法利用雨水是一个全新方向。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六篇

《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科技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科技教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态,有着养成学生基本的现代语文能力与习惯的要求。现在的语文学科对学生渗透科学教育是比较薄弱的。将科技内容渗透到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不仅能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积累大量素材,为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做好铺垫和准备。其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教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享学习的乐趣,使得学习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至于“如何将科技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则是见仁见智,笔者结合自己工作五年以来的经验,作总结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敢于表达,大胆争辩,甚至达到“无所顾忌”的地步。这是语文课堂上渗透科技教育的一个大前提。试想一下:学生不敢发言、不敢参与的语文课堂必定不会很成功。

如教授《雅舍》一文时,教师可设计“现实生活中雅舍的‘雅’在何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参与的兴趣,之后教师便可引入对课文中“雅舍”外部特征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鲜明的比较中感受到名教授的“雅”旨在何处,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出示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时表扬所有能品味到“生活情趣”、“审美情趣”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教学环境。

2.创设合理的情境

所谓情境是指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具体的操作程序可设计为:教师设疑→学生探究→学生深思→学生尝试→师生解决。

例如:在教授《口语交际――即席发言的技巧》这节说话课时,笔者在揭示课题时精心准备了一个小问题:“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令人害怕,一个是xxx,谁知道另一个是什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科技教育渗透的优势作用,投影展示《__妙解“沾老子光”》、《先生选婿》的经典画面,同时播放录音,启发学生大胆作出“即席发言”的尝试。接着,笔者又介绍《顾维钧的故事》,让学生试着总结即席发言的技巧,形成一定的共识。在这些共识被逐步揭示出来以后,笔者设计了一些学生中常见的矛盾场合,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共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做到活学活用。这些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自我探索的意识,体现了科技教育的精神所在。

3.创设信息交流的平台

中学生对信息的储备与收集的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匮乏的。而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是本该避免的。语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内涵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各门科学知识和人类思想的结晶。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着的社会文化环境,只局限在学科所属的社会科学范畴,不仅会使语文缩小它载体的功能,而且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片面单一,思路狭窄,缺乏文理贯通的能力。创设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正是“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因素”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4.创设课外模拟

课外模拟就是模仿课外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科技渗透的需要,组织相应的活动,积极鼓励让学生担任相关角色,模拟情景,以强化学生的科技体验与语文学习意识。其基本过程是:视频播放→规则公布→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活动中再认识。

结合语文学科与课外的活动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试着从以下方面作尝试。

(1)应用文体的活用。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材的功能决定了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必须结合语文学科自身固有的特点,必须在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的训练中进行,尤其在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更应如此。教师可给学生播放精心准备的人才招聘会的现场实况录像或关于演讲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先有一个视听上的感触,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的巨大魅力。接着,教师可给学生公布相关文体的规则,给学生一定的理论依据,然后设置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模仿、去实践,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既收获才艺又收获求职、应聘、倡议、演讲等应用文体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2)的精心准备。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触:一场成功的辩论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教师可安排以下环节:精选辩论选手、观看经典的辩论影像、精讲辩论的规则与要点、小范围的辩论尝试与分析整改、全班的正式辩论汇演,最后全面总结得失。

5.创设开放的写作训练课题

众所周知,语文的写作训练是锻炼中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与时代特点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科技思维锻炼。

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和深入,而且写作水平较高,教师可引导他们进行科幻小说的写作。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正是写作训练中渗透科技教育的经典体现。又如职教语文教材第四册的写作训练中就有明确的“引申与联想”的阅读要求。在一些命题作文中,如《科技进步带来的难题》、《未来之旅》、《科技的利与弊》、《科技信息》、《科技与生活》、《与“神七”对话》等,既可调动学生的科技思维,又可妥善地协调科技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6.结语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它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将成为各种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同时,语文是集“基础性”、“综合性”、“知识性”三者于一体的特殊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就是要不失时机地辅之以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以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然,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还能考虑到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在科学态度上,树立怀疑、严谨、求实的态度;在科学思想上,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逐步养成“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在科学方法上,养成有计划性,善于自我总结学习方法等,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同步实施科技教育的策略就越发具有可行性了。

参考文献:

[1]孟庆欣,王晓秋.语文学科也要注重渗透科学教育.

[2]林燕华.“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因素”的实验与思考.

[3]黄春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作用摭谈.

[4]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七篇

科技创新论文模板

1、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与动因

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

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是指在文化企业中应用新知识、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以创造和开发新需求的过程。其实质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推动双方不断发展和演进。文化企业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外生需求看,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培育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与模式创新,提高文化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安全监管、文化诚信评价等文化管理共性技术,提高科技服务的能力,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全面优化。第二,从内生需求看,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核心,加强文化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研究,开展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管理、传播与消费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高投入产出比,还有助于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加快文化的传播与输出。

文化科技创新的动因

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互动发展

实现产业与市场的升级改造

文化产业具有多样化、区域化、低碳、附加值高、就业率高等特点,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可以优化传统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开发需求市场与消费潜力,推动文化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发展,有助于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孵化科技型文化企业,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日本颁布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挖掘日本传统文化,积极提升数字技术和载体创新,逐步将文化产业和发达的电子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了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拓宽了新兴文化的消费市场,成就了全球知名的索尼、任天堂等超大型科技文化型跨国企业,实现了从一个传统的技术产品制造大国向一个文化产业生产和输出大国的转变。文化科技创新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科技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

2、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与类型

“服务+科技”型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八篇

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其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制作出科技作品,或是在科学竞技比赛中获得名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技技能和创造能力,这才是完整的科学素质。所谓科学素质,是指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但又是终身起作用的科学素养和心理品质。因为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有从小抓好学生的科技教育,才能增长他们的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在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培养一种精神,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从知、情、意、行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这不正是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吗?

提及教育,小学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为人的一生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下,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少年儿童中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利在国家,利在社会,功在千秋,势在必行。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九篇

传统的小学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重答案,轻探索等,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科技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乐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这是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的特别使命。培养少年儿童的科技素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面对全球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抉择。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应在承认教育的继承功能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篇

2015年关于科技创新论文1000字

秋风,送来收获的呼唤,也诠释着丰收的一年,阳光,播撒下温情的种子,也奉献着爱的乳汁;祖国,取得辉煌的成就,更寻求着长足的发展。寒假期间,我阅读了《我爱我的祖国》这本浙江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用书。

使我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书中《创新让企业获得了新生》讲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袭来,民营企业遭遇寒流。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中国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6月被传欠巨债面临破产。1月,飞跃集团在沉寂多时之后,获得中国创新腾飞奖,因这这离资金链断裂不到10个月。

后来,我参加了王一梅作家的一次讲座《趟过美丽的月亮河》。回家之后,我几经思考、总结,终于明白了写作文的小窍门。其实,现实、想像、心灵的世界,都会有想象力。要会创新。艺术创造、文学创造等都需要有会创新的想象力,才可以获得成功的宝库。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写一篇别具一格的作文。我把自己想成文中的主人公,牛奶,写了一篇有特色的文章,荣获了省里的参与奖。如果我写得还是那一篇篇千篇 一律的文章,怎又有能获奖?——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过去60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我们阔步前进的坚实基础,展望未来,60年的辉煌成就将给我们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还要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还要进行新的实践和探索。但我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接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

科技和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科技创新论文3000字

题目: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思考分析

[提要]现阶段县域经济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创新驱动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于人才的渴求也更加强烈。本文总结常熟市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中的政策建设及现状,通过调研发现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资金、人才、信息、场地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常熟市在科技金融、人才智力服务体系、全流程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育需求;常熟

一、基本现状

区域发展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常熟作为县级市,当前县域经济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于人才的渴求也就更加强烈。近年来,常熟市十分重视吸引和用好海内外人才的政策环境建设,先后出台了《常熟市促进支持重点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常熟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关于强化人才支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为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扎根”,在项目启动阶段,视创业项目的质量、规模和投资力度,提供最高4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200m2以内的工作场所、100m2住房公寓,三年免租金;如在常购房的,最高给予100万元安家补贴。截至,已累计引进常熟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32人。其中,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人才22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57人,苏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81人,苏州姑苏创业天使计划39人。

二、常熟市创业领军人才的主要需求

通过对创业领军人才调查,发现创业领军人才主要在资金、人才、信息、场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需求:

(一)资金需求

根据调查,目前企业在创业阶段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政府扶持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及风创投资金。受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对资金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创业人才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缺少实物抵押”的现实,银行对一些轻资产的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较少,造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因此,创业人才企业希望引进风险投资或产业资本、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享受财税优惠政策的意愿非常强烈。

(二)人才需求

根据调查,创业企业人才招聘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本地专业化人才缺乏,外地人才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招聘较难,留住更难。因此,目前创业人才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较为迫切。从招聘原因上看,满足研发产品周期需要、项目新建、产能扩张是企业人才招聘的主要原因。初创企业人才招聘各类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高级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与此同时,初创企业与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三)信息需求

根据调查,创业领军人才中有国外留学、工作经历的比重较高,受工作环境、地理位置、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创业领军人才靠单独研发为主,与外界接触不多,与国内同行、专家交流甚少,尤其对市场的现实情况并不了解,面对国内外市场急剧变化缺少有效应对措施。因此,他们希望与行业资深人员、政府人员以及金融投资机构进行交流,尤其是接近产业化的初创企业,对金融专家、市场推广专家、产品设计专家的需求较高。

(四)场地需求

根据调查,目前大部分企业处于产品小试阶段、产品中试阶段,但部分企业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原有办公研发面积不能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急需在原有载体基础上拓展新的生产场地。

三、加快常熟市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建议

(一)建立多维度资金扶持机制,解决资金需求难题

1、强化金融扶持。用好常熟市双创人才创业投资专项基金,优先支持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推动“智本+资本”融合,促进科技金融合作与创新,扩大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工作,为科技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做深做实集合信贷,以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提供信用保障、保险公司贷款保证保险为增信条件、合作银行提供贷款资金支持的信贷业务,为创业企业提供便捷快速的融资渠道,解决创业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2、加大立项扶持。积极推荐申报上级各类人才科技项目(平台),给予适度倾斜。优化全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编制,适度扩大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享受薪酬补贴名额的推荐比例。3、借助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加大创新产品推广力度。推进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实施办法的落地,编制《全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鼓励本地企事业单位购买双创人才、载体平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并对非政府采购中本市企业首次采购领产品给予首购补贴。4、引导和支持本地骨干企业家与高端潜质人才开展项目、技术、资金以及配套加工等方面的经常性合作沟通对接。通过专业性小型化的对接活动,加强人才企业和行业内本土骨干企业的相互了解,促进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合作。

(二)健全创业领军人才智力服务体系

1、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企业需求,编制全国创新资源与行业领军人才分布图。紧盯“高精尖缺”人才,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重点学科和高层次科研院所,加快双创、双高等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集聚,构建常熟人才“金字塔”体系。2、充分发挥海外合作组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外人才中介组织,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海外人才协会、海外江苏籍同乡会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人才联络站点、人才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海外人才集聚地区建立引才基地,定期组织赴国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对符合领军人才引进条件的,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利用好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广州留交会等品牌活动,邀请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常熟参观考察、洽谈合作,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招才引智。3、发挥创业领军人才专家咨询机构功能。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冶金”五个500亿级产业,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各级科协组织、行业协会,成立创业领军人才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咨询活动,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对创业领军人才创领办企业提供咨询建议。完善创业人才导师制度,抽调机关、高校学者专家到创业人才企业挂职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三)强化全流程优质服务,为创业领军人才提供全面保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