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655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63分钟。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一篇
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广义上相对私立大学定义,即“国家直属的大学”,狭义上主要相对于省立大学、市立大学、私立大学而定义。即是由xxx正式设立或直辖,教育部直接管理,校长由中央任命,经费来自国库,并冠以国立之名称的公立大学,不受地方政府和组织管辖和干预。
清朝,全国仅有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一所国立大学,由中央直辖。另有两所公立大学: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这两所大学分别由直隶总督与山西巡抚所辖,并非直隶中央,性质为省立。
清末建了4所国立大学,民国时期建了32所国立大学。那时候基本上没有排名一说,各有千秋。
一、北洋政府时期最早的四所国立大学:
1、国立北京大学1912年,北京
2、国立北洋大学1895年,天津
3、国立山西大学1918年,太原
4、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南京
二、xxx时期设立的32所国立大学:
1、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11月,广州(1926年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2、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年3月,南京(1928年2月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南京大学)
3、国立劳动大学1927年5月决定筹建,9月开学,上海(1931年解散)
4、国立同济大学1927年8月,上海
5、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1927年8月,杭州(1928年7月改称国立浙江大学)
6、国立暨南大学1927年9月,上海(1949年8月解散,1958年在广州复校,称暨南大学。1991年在台湾南投复校,称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7、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7年11月,武汉(即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年12月解散,以此为基础于1928年成立国立武汉大学)
8、国立清华大学 1928年,北京(后更名为清华大学。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称国立清华大学)
9、国立青岛大学 1928年,青岛(由省立山东大学改归国立,1931年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山东大学)
10、国立四川大学 1931年,成都(1931年四川省自设“国立四川大学”,1932年被教育部编入“国立”统计,但并不属中央直属且无国库经费,1934年3月,xxx明确川大经费“得与各国立大学平列”,由此正式改归国立)
11、国立东北大学 1937年5月,开封(1937年1月,省立东北大学南迁开封,5月改国立,6月迁西安,解放后主要院系成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复名东北大学)
12、国立湖南大学 1937年7月,长沙(由省立湖南大学改国立)
13、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7月,厦门(由私立厦门大学改国立)
14、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8月,长沙(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南迁长沙,1938年4月西迁昆明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解散,三校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15、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1937年9月,西安(1938年3月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撤销建制,单独设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
16、国立云南大学 1938年7月,昆明
17、国立交通大学 1938年,贵州(此为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北平分校联合,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返唐山复校为国立唐山工学院,1972年迁四川后改名西南交通大学、北平校返北平复校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另,xxx期间交通大学上海分校被汪精卫政府接管,并命名为伪“国立交通大学。)
18、国立广西大学 1939年,桂林
19、国立中正大学 1940年,南昌(1949年更名国立南昌大学,后成为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才是正身,有政府大印的),xxx年在台湾嘉义复校,仍称国立中正大学)
20、国立复旦大学 1942年1月,重庆(1946年迁上海)
21、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1942年,开封(今河南大学,1927年6月河南省政府自设“国立开封中山大学”,7月改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1930年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42年改归国立河南大学。)
22、国立贵州大学 1942年,贵阳
23、国立重庆大学 1942年,重庆
24、国立山西大学 1943年4月,韩城(1946年3月迁太原)
25、国立台湾大学 1945年,台北(乃由旧台北帝国大学改制而成)
26、国立安徽大学 1946年,安庆(1949年迁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
27、国立兰州大学 1946年,兰州(由国立甘肃学院改建)
28、国立政治大学 1946年,南京(后解散,1954年在台湾复校,仍称其名)
29、国立南开大学 1946年10月,天津(由私立南开大学改归国立)
30、国立浙江大学1928年,杭州
31、国立英士大学 1928年,金华(1950年解散)
32、国立长春大学 1946年10月,长春(由接收的伪xxx高校改建,1948年解散)
xxx前已建立的国立综合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国立同济大学、国立暨南大学
xxx爆发后建立的国立综合大学:
国立东北大学、国立山西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国立安徽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贵州大学、国立兰州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国立云南大学、国立重庆大学
五所国立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
武汉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国立武昌大学)
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南京大学)
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国立河南大学)
另台湾复校一所:名称:国立中山大学
民国五大名校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并称民国五大名校。
中国五大母校
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并称为19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
五所大学原有的工科除浙江大学外,基本被剥离。文法商管医各科也大大受损。其他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如山西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也是一蹶不振,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更是退出历史舞台。
2000年前后,浙大、武大、中山(此处中山大学不简称中大,是为了不与中央大学混淆)三所学校与其部分分支衍生的高等院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合并。
浙大的王牌学科医学、农林学等学科,武大工科中王牌学科中测绘、水利、医学等学科,中山王牌学科医学,经合并后而一夜壮大,恢复元气。
而南京大学纯粹只出不进,南京大学原本准备合并东南大学,最终失败告终,只出不进的南京大学,虽发展迅速,但亦不复当年民国第一校的风采。
厦门大学则因福建省高等教育滞后等原因,未能合并恢复,至今工科尚未恢复元气。
新浙江大学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而成。
新武汉大学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学院、湖北医科大学合并而成。
新中山大学由原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合并而成。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五所中国顶尖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同时期比较优秀的学校还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东北大学等。
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xxx教育部,确认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的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即今之大学四年级学生)。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竺可桢带领下的国立浙江大学汇聚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数学有钱宝琮、陈建功、苏步青,物理有胡刚复、王淦昌、朱正元,化学有王葆仁、王琎、卢嘉锡,生物有罗宗洛、贝时璋、谈家桢,土木工程电机有钱令希、王国松,历史、地理有谭其骧、任美锷、钱穆,农学有蔡邦华、吴福桢,教育有费巩、黄翼、丰子恺等。在学生中后来亦有李政道、吴健雄、谷超豪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出现。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以文理称雄中国,与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并称“民国四大名校”。
出处来源:那些曾经的国立大学: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二篇
麻城理工学校(Macheng Polytechnic School,位于湖北的国家重点中专),如果升格成为普通高校,那就是——〉麻城理工学院(英文缩写 MIT),一夜之间,中国也就有了世界名校,还需要搞啥211,985,双一流呀。
蓝翔技院:小时候,山东卫视蓝翔招生广告一直都是“XXX技术哪家强,山东技校找蓝翔”,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改为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广告语整个就不正经起来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中国技院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为什么总感觉怪怪的……..
布鲁弗莱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Bluefly,翻译回来:蓝翔大学。
纽伊斯特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Neweast,翻译回来:新东方。
加里敦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Carriton,翻译回来:家里蹲大学,当然国际上用“加里敦大学”显得有品位。
可以在留学论坛发出灵魂拷问:布鲁弗莱大学、纽伊斯特大学以及加里敦大学中,哪个大学的学术水平更高?
中北大学,英文名: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翻译回来:中国北方大学,北中国大学,简称:中国北大。低调点,可以称为:华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名:Xidian University,翻译回来:西点大学。
中南大学,英文名: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翻译回来是南方中央大学?NO!CS大学,再翻译回来是:反恐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翻译回来:中国电大。
华东理工大学,英文名: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翻译回来:中国东部科学技术大学,有媒体直译世界大学排行榜时,里面有个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就是华东理工大学么?
英文名: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直接翻译:西安国际学院?实则:西安外事学院,正儿八经的“Xi'an Institute of Foreign Affairs”为何不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就正儿八经叫Shand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Foreign Affairs。
英文名: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逐字逐个翻译:东华普通大学。嗯,东华大学是所普通大学!需要这么直白说么?呃,好像有什么不对?“华东师范大学”来了,我走了……
单单从英文名上看: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比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要气势磅礴得多,甚至比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西南师范大学,听起来还要高半头,其实他是名不见经传的“西华师范大学”。这是东北大学流亡四川始末给巴蜀留下两所本科高校。
中山大学,英文名:Sun Yat-sen University,翻译回来:双鸭山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英文名: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翻译回来:中国中央师范大学。所以“华中科技大学”就用: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不知道是不是英文名太长了,校徽是个椭圆形的。不得不说大学校徽椭圆形挺少见的);“华中农业大学”也用: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不但有MIT,也真有xxx哈佛xxx——哈尔滨佛学院(史上灭佛不堪的岁月)
“不用出国也能上哈佛,再也不是梦!”中国真有所“哈佛”,不过这所学校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它的前身是“哈尔滨极乐寺佛学院”,2015年8月份,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正式更名为“哈尔滨佛学院”,是一所汉语系全日制中等佛教院校。今后无实力去美国哈佛深造无需出国去哈尔滨即可圆哈佛梦。该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政治上靠得住”的僧才。如此正能量,这哪是资本主义的私立大学所能比肩的?欢迎广大学子入学,专业就不用挑了,牌子重要即可。然而,你们以为哈尔滨就这么一所“国际名校”吗?too young!too simple!哈尔滨还有一所普通高校叫“哈尔滨剑桥学院”……出门在外别人问我家在哪里,我都说剑桥旁边,低调,低调。这真特么不是段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 合并后 ,叫什么了?取“哈工大”的前面两个字——“哈工”,取“哈工程”最后一个字“程”,合并之后叫“哈工程”,别称“二哈的工大”,“哈哈大学”,再找个“哈尔滨佛学院”合并,就可以简称“哈佛大学”,乃真正的“东方哈佛”,牛啊,还有“西翻”什么事儿?
据美国美联社(AP)消息,受中国高校改名风潮影响,麻省理工学院即将改名为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所属的二级哈佛商学院独立建校即将改名为哈佛工商大学。据美国UPI合众国际社消息,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即将改名为贝克莱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即将改名为硅谷科技大学,耶鲁大学即将改名为耶鲁科技大学。据法国法新社(AFP)消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也将更名为法兰西大学。据英国路透社(Reuter)消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将合并组建大不列颠联合大学。世界著名新闻通讯社_世界四大通讯社
据中国路边社(LBS)消息,为了突现理工科特色,清华大学将改名为“中国第一理工大学”。为了抗衡清华大学,也为了抱团取暖,这不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国人民理工大学”,简称“中国民工大学”。隔壁的中国农业大学坐不住了,你们人文社科有了,理工科也有了,但是这都是人家清华最擅长的,竞争力还不足,加上我们的农业科学,组建“中国农民工大学”,一定可以碾压清北。中关村南边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表示,我们的语言学科全国最强,加上我们的语言类学科,才能彻底碾压清华,我们这次合并的新大学可以叫“外国农民工大学”,这是具有国际化氛围的高校,什么清北,碾压哈佛剑桥斯坦福指日可待。
据中华新花社(XH)消息,从地理位置上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相互毗邻,学科上来说,正好是互补。为了保持均衡,可以每个学校取一个字,这样就可以形成超级综合性大学了,从规模上也一定可以是全国第一了。于是中国人民大学取“中”字,外语学院取“外”字,民族大学取“民”字,北理工取“工”字,这样一个绝对惊世的名字出来了——“中外民工大学”,这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高校。
据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马路摊(MLT)消息:2028年,教育部将在双鸭山市筹建双鸭山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援建,下设:
双鸭山大学北京大学文学院
双鸭山大学清华大学经济学院
双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双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双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院
双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双鸭山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院
双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财经学院
双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学院
双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双鸭山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双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双鸭山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特长专业是煤矿挖掘,听说只有隔壁佳木斯市承认它的学历。不过房价全款3万的鹤岗表示他们也承认双鸭山大学的学历,双鸭山大学的采矿专业老棒老棒的。牡丹江市表示从今年起承认双鸭山大学南京校区,双鸭山大学中山校区的学历。
还有一种说法是,双鸭山大学,是由凯申物流的创始人——商雅森博士创建的。商雅森博士曾表示,为了建设好凯申物流公司,自己要修十万公里铁路。因为只是嘴上说说,人称商大炮,商十万二号机……
大学的国际电子商务学院简称“xxx”;浙江理工大学,简称“浙理”,每次跟人介绍在“浙理”,这里?哪里?这里?大连医科大学也有这个问题,简称“大医”,大一?问你是在哪里上学,不是问你读几年级了。
黑龙江的学校简称:黑大(黑龙江大学),黑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建筑(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幼师(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徐州师范大学之前简称“徐师”,改名为江苏师范大学,还是简称“徐师”,毕竟“江师”(僵尸)太吓人。中国海洋大学叫海大,大连海洋大学叫大海大?大连大学叫大大?NO. 连大。
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都认为自己是“东大”,互不相让。后来有人提议各打50大板,都不许作“东”,东北大学叫北大,东南大学叫南大。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并——〉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同根溯源,来自中央大学,合并没有历史的掣肘,一直以来,影响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合并的最大障碍是合并后的命名问题,南大坚持取南京大学的“京”字与东南大学的“南”字,叫“南京大学”;而东大要求取其“东”字与南大的“南”字,叫“东南大学”。叫前身“中央大学”吧,大家都没意见,但是你们在南京,是谁的中央?双方长期无法达成一致,最终教育部出面,给出了折中方案,取东南大学的“东”字与南京大学的“京”字,叫“东京大学”。
若干年后,马化腾的西湖大学和马云的湖畔大学商讨合并一事。别的都谈妥了,就合并后新校名马化腾和马云僵持不下。马化腾:取西湖大学的西,湖畔大学的湖,新校名叫西湖大学。马云:取西湖大学的湖,湖畔大学的畔,新校名叫湖畔大学。
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两校合并的事担到了议事日程, 两校长认为两个湖南名校合并后若能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学科实力及科研产出,则可甩开西交、华科、武大、川大等校,跻身国内前十(甚至超越华东五校),成为公认的一流名校。其他都好说,校名就难住了两个校长,双方建议,新校名以中南,湖南各取一字组合,张校长认为中南名气超湖大,建议取中南的中,湖南的南,取名“中南大学”;赵校长强烈反对,认为湖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议取湖南的湖,中南的南,取名“湖南大学”,张校长自然不答应。双方又讨论了:中湖大学、湖中大学、南中大学、南湖大学几个方案,总定不下。最后决定,由赵校长把几个组合的名字写成纸团放到一个瓶子里,揺了几下,让张校长去抓一个出来,打开一看,大家都傻眼了,四个字:南南大学。晕了,还真是第三世界的大学。
高校合并风潮,仅一墙之隔的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也想赶上这股风潮,这对高校是少有的关系融洽的典范(见右图),这是LGBT么?不过讨论二十多年了还没结果,据说也是在新校名上互不相让:新校名叫天津大学还是南开大学?这可是“谁吃谁的”的关键问题,这俩都是天津势均力敌的巨无霸。天津大学甚至提出了叫“北洋大学”。后来天津的领导发话了,不如叫“天津南开大学”吧,于是两校一起晕倒。不过这两校要是合并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要不要合并?不合并?那么中国高校必然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据说上海有关领导出访美国,到麻省理工学院(MIT)参观,被人家的实力所折服,说回上海也要办一个国际一流的理工学院,简称SHIT。现在不是玩笑了,“上海科技大学”诞生了,不过她英文ShanghaiTech University,英文简称:ShanghaiTech,或许真的是为了避免SHIT的尴尬。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衣学院,建议设立中衣系、西衣系,中衣系设唐衣专业、汉衣专业、藏衣专业等。
工农兵大学——〉同位于武汉南湖的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合并,名字就叫:工农兵大学
北大出走北京迁址雄安,改名雄安大学,简称“雄大”。
清华大学亦迁至雄安,改名雄安第二大学,简称“雄二”。
“雄大”真的来了!玩笑成真了,2018年雄安新区真的筹建雄安大学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联合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5所全国优质的985、211工程大学共同组建。同时对标的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超一流大学,拟2023年招生。雄安大学的建设与当初的深圳大学有诸多相似之处,1983年批准创办的深圳大学,最初也是采取顶尖高校援建的方式进行。北大负责中文和外语学科的建设,清华大学负责电子和建设学科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负责经济和法律学科的建设。而今深圳大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国两千多所本科院校中挤进了前七十位。但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综合实力、高校影响力相比,仍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三篇
自1984年起,民办高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国大陆兴起,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格局。“民办高校”与改革之初的“个体户”、“非公经济”一样是一个笼统而方便的称呼,比较严肃的提法叫做“社会力量办学”,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国家教委为了区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要求民办高校在校名前加“民办”、“专修”、“研修”、“培训”、“服务”等字眼。比如:民办杉达学院,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北京经济技术研修学院、西安翻译培训学院、西安欧亚培训学院、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等,校名确实是带有一点歧视的意味,但是民办高校的识别度很高,那时可以让人从校名上就对大学的性质一目了然。毕竟那时候民办高校只能招收落榜生,搞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2004年教育部发文取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属于全日制国民教育(统招)行列。说白了,就是野鸡大学,当年由于政策关系,这类大学北京最多。
后来民办高校也成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后,录取批次位列第五批(末批次)。后来有关部门又规定民办高校的重点是高职教育,必须在新校名上增加“职业”或“职业技术”,以区别于公办高校。比如:西安翻译职业学院,西安外事职业学院,西安思源职业学院,蓝天职业技术学院等。但是自从公办的高职也叫“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后,公办和民办院校开始混乱了。
由于政策的限制,公办高职升本举步维艰,再加上民办专科升本尽量往公立名称上靠,因此如今光从校名未必能区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了。以民办高校“不太发达”的浙江为例:曾经仅有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浙江树人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民办识别度”相当高。但是自从由“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独立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温州商学院”后也开始混乱了。
民办教育在中国发展时间还不算久,至于那个无私办学的乞丐武训早已被批判,中国企业家也缺乏足够雄厚的资金捐资办学,更没形成欧美国家那种教育家纯粹无私捐资办学的情怀和热情,现实中民办学校的举办者都是抱着营利动机的,而且比一般商业行为更为赤裸裸。2016年底修订完成新《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面临学校属性的选择——营利性或非营利性,这仍无助于改变民办高校“名实不符”的现状。大部分民办高校会把自己归入非营利范围,这样它就不用给国家交税,还能获得国家的一些政策补助,但实际上背后做的都是营利性的事情。究其原因,大部分民办高校创始者不把自己看作是创始人,而是投资者。对投资者来说,谋利是主要目的,投资人办大学想要挣钱,就导致办学不太可能具备教育情怀和长远发展眼光。比如2010年6月,位于浙江金华的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因为收来的学费杯水车薪,投资方大昌公司急了停招停办,准备出卖学校一块60亩的土地以偿还高达亿的债务。很多学生将无处就读,毕业生痛失母校,闹出了一场风波。在各方的压力下,金华市政府收购了主办方的办学权,平息了这场卖校风波。
国外的很多知名大学也可以说是民办,但是实质上是社会办的——学校早已不是某个人/某个家族的私产,归社会化的董事会管理,每年不断得到社会校友捐赠,但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断投入其中;而中国的民办大学是个人办的——以营利为目的,从学费里累积了大量的资产,形成了父母亲办学,子女继承的格局(西安培华学院的姜维之传于其孙姜波、西安翻译学院的丁祖诒传于其女丁晶;西京学院的任万钧传于其女任芳……),如果是私营企业无可厚非。可是这些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当初是信誓旦旦不要合理回报,是为国分忧的。中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尤其是江西、陕西把民办高校当成产业的俩省),首先相对公办学校是高收费,再就是硬件设施差,科研投入低,师资力量短缺,学术水平低下,完全无法与同级公办院校相比,就读这类学校纯粹为了一张含量不高文凭。在社交媒体平台,当新生问xx民办学校如何,能否学到东西时,在校生往往会隐晦地说“主要取决于个人,自己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本来就是自制力不够才成为学渣,在高考独木桥遴选中失败了,还要靠自制力自学成才,这不是笑话吗?有些有良知的学长就会支招:我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学弟学妹们如果纠结复读还是来这,这边建议直接复读。
民办大学评选教授、讲师是不被国家承认的,这也为民办大学增加了许多招人成本。公办大学的教师招聘极为严格,一般会组织正式考试通过笔试、面试甚至二次面试等环节层层选拔教师。公办院校收入稳定,有国家保障,也是多数教师向往的就职环境。优秀力量的相互吸引为公办大学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成为公办学校最具优势的原因之一。而民办院校为了弥补师资不足,往往会出现招聘各大公办高校老师兼职上课(这甚至还能成为其教学质量优质的广告宣传,OMG!),外聘的教师敷衍了事,但长此以往难以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优秀教师。公办高校连招聘辅导员都要博士学历了,民办高校竟然还有从别校招聘来本科生进行授课,除了为了省钱还能有啥理由?真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就不要出来祸害人了……民办院校各方面吸引力明显不足时,为扩大招生必然进行虚假宣传——吹嘘高就业率,夸大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随之带来的是坑蒙拐骗,进一步败坏民办大学的名声。“坑蒙拐骗是民办院校发展的必然之路”这话不是笔者Siwer污蔑的,是某民办高校负责人自己教育手下招生工作人员的。
国外知名的私立大学不仅仅依靠学费,靠社会巨额捐助运作,而中国民办高校几乎所有的经费都来自于学生那点学费,一方面要投入校园建设,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投资者的回报,最后用于科研人才招聘方面的资金非常少。再加上主要招收招收末流生源,生源本来就比公办大学差,师资也跟不上,教学质量更是差十万八千里,所以中国的民办大学要超公立大学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什么“东方哈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无异于是骗子。况且在中国曾经有一所被誉为“东方哈佛”的大学是曾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并列为“北平四大名校”的燕京大学,请西安某校不要侮辱先驱。
民办升本变脸“公办院校”
以前从大学的名字就很容易辨别出是公办和民办,因为公立大学的命名是有严格规范的。几乎都以省份(区域或地级市)+大学(或学院),如北京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湖州学院等。或省份(或地级市)+类型(师范、理工、工业等)+大学(或学院),如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昌师范学院等。除了江南大学、长安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等极少数公办院校比较特殊。而民办学校则不能按照公办院校的办法进行命名,所以从名字就能辨别是公立还是私立。例如天津天狮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立达学院、山东英才学院、西安思源学院、广东东软学院、辽宁何氏医学院等。
在高校的升格过程中,民办高校首先要将校名里的“职业技术”或“职业”这俩低人一等的极为丢人的字眼拿掉。而且还很“机智”巧妙把新起的校名听起来像公办本科,与之前民办校名进行完全割舍,比如冠以城市名的××财经学院,××商学院,××科技学院着实热门,招生自然火爆,当然他们的生源质量得到了提高。比如:
宁夏石嘴山联合职业大学 → 宁夏理工学院
山西工商职业学院 → 山西工商学院
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传媒学院
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
保定虎振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科技学院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 河北外国语学院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 商丘工学院
郑州科技职业学院→ 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 → 郑州财经学院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 郑州商学院
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 → 南昌工学院
宁波大红鹰学院 → 宁波财经学院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 →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 南通理工学院
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 → 广西外国语学院
四所民办外国语院校像公办省属重点高校
中国著名的外国语大学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有一所民办的“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升格为“吉林外国语大学”,其民办标志彻底去除,俨然变成了一所高大上的公办牛校的名字。也引来了其他一些民办外国语高校冠名“外国语”热。
吉林外国语大学(原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河北外国语学院(原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
安徽外国语学院(原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外国语学院(原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
尤其是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简直是一步登天,原先校名无比山寨——看清楚了是“华桥”,而不是“华侨”,而今看起来像极了公办院校,更让人误以为是跟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比肩的名牌大学。从校方而言是堪称更名最成功的的民办大学,但是于外地不了解校史的考生是误导了他们。
按照常规,高职院校升格本科院校的难度是很大的。比如《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9号)、《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教发司〔2013〕178号)均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不与本科学校进行合并,也不更名为高等专科学校”。但是目前看,这个意见并没有太大约束力,截至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至少65所高校去掉“职业”二字。而且江西民办高校去民办印记,日趋“公办化”,比如:此前“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南昌理工学院”起了个坏头,接着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南昌工学院,蓝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蓝天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工程学院……民办高校用“公办化”鱼目混珠成为了民办高职更名的趋势。喂,怎么可以歧视民办高校?嗯,民办怎么了?民办的也有好大学,麻省理工(MIT)不就是“民办”吗?话是没错,但麻省理工学院“打小”就叫这个名字,叫了150年,它如今与哈佛、剑桥齐名。而150年来,它有太多的理由可以改名,比如叫“xxx理工大学”名至实归,但却始终坚持这“其貌不扬”的名字,其影响力却让多少公立大学望其项背。而中国民办高校就是在改名中折腾的和忽悠的,尤其是“西安翻译学院”之流还不断地用虚假荣誉给自己贴金。
掩盖历史傍公立院校品牌 虚假宣传自吹自擂
骗骗骗 谨防“专修”“进修”民办高校隐名忽悠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四篇
思政老师参加《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训小结 1
《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训小结 2
思政老师参加《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21 年 7 月**至**日,有幸参加了《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训,此次培训由教育部教材局主办,人民出版社承办。有机会参与此次培训,备感幸运又惶恐,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我能够跟一大群顶级优秀的思政人一起学习,享受此次培训的饕餮盛宴,感触良多,浅述 一二,望能抛砖引玉。
一、正确定位,勇担使命,理直气壮上好《读本》课 2021 年 7 月 9 日,陈宝生部长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学生读本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用好读本责任重大、影响深远,要以此为契机,开启铸魂育人的新局面,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生动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读本》是学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鉴于此,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高度重视,准确定位,明确教材的重要地位,理直气壮上好《读本》这门课,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二、精耕细读,强硬本领,科学把握《读本》学科逻辑 作为思政人,我们无疑是痛并快乐着的。我们的工作时刻充满挑战:思政教师没有“老教师”,我们永远都是“新教师”,永
远都在学习的路上;我们的教育时刻要面临别人的质疑:好像谁都可以“教”思政,但谁都没有那么容易“教好”思政;我们的工作比任何一门学科的工作都要漫长而艰辛,没有办法给予一个绝对的量化的考量,有的只是“润物无声”的长期浸染;但我们的工作比任何一门学科都要重要而光荣,因为我们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思政人,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不断学习,追求卓越,提高学科技能,深刻把握《读本》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并将其转化为学科逻辑,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思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读本》的重要地位及价值,认真学习、精读《读本》。
1.明确《读本》主要内容《读本》主要包括以下八讲内容:第 1 讲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 2 讲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 3 讲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 4 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 5 讲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第 6 讲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第 7 讲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第 8 讲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认真领悟每一讲的导语,将八讲的导语串联起来,把握《读本》的主要内容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3.准确把握《读本》的特点,即权威性强、系统性强、创新性强、编排方式新颖。
4.充分发挥《读本》的育人价值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读本》是专门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我们要认真对待。必须确定《读本》的核心目标,并结合实际,注重发挥《读本》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同时,由于课时很紧,任务很重,在教育教学生活实践中,应做好教学统筹,发挥教学智慧,方能将《读本》的育人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三、务实求真、正视问题,落实《读本》教学的困难和问题 1.课时与教学内容冲突统编版高中思政教材总共有四个必修、三个选择性必修,这些教材内容含量均很大,理论性强,而随着新一轮的高考方案改革,所有高中同学在高二的第一学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和物理的合格性考试,高一下学期要完成地理、历史、化学、生物等四门学科的合格性考试,更不用说其他的如美术、音乐等科目的考试,课时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培训任务能否按时完成,培训内容是否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3.在满足《读本》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的情况下,应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其与实践逻辑的关系。
4.高中《读本》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怎样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很好地达成育人目标。
5.《读本》与统编教材应如何才能更好地衔接使用、有机融合,才不会导致各自为政两张皮或相互重叠、简单重复。
6.在久发达地区,学科教研体系仍不够健全,应如何发挥学科教研体系对《读本》实践教学的引领作用。
四、守正创新,坚守情怀,促进《读本》落地的几点设想 让思政教育更“走心”、更“接地气”、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需要我们全体思政人守正创新,坚守教育情怀,让有情怀的人讲思政,才能让思政更加充满温情,这不仅是党和人民的期盼,更是我们思政人应不懈追求的梦想。万丈高楼平地起,促进《读本》落地最终需要所有一线思政人的共同努力。
1.精读《读本》,把握《读本》的整体布局。
2.横向比较,把握《读本》与统编教材的内在联系,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
3.善于学习,利用好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
4.以研促教,各相关部门要发挥效能,加强领导,指导并落实《读本》的科研工作。
5.立足实践,挖掘《读本》的育人价值。
6.集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
7.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发挥《读本》的综合实效。
篇二 教育部组织编写了《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这是广大学生学习xxx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系统学习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他对如何学好用好《读本》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要学深悟透。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反复学钻研学,努力掌握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领会其精神实质、理解其实践要求,并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去,落实到为人师表的言行中去。二是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要坚持立教于研、以研促教,教研相融、教研相长,不断探索、创新《读本》的教学方法。三是努力改善用户体验。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利用浙江的红色资源,讲好浙江故事、讲清理论价值,使《读本》教学充分彰显浙江的特色和优势。
《读本》围绕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按照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科学编排不同学段分册内容和呈现方式,注重将系统性与学段针对性、严谨性与学生适宜性紧密结合,体系完整、重点突出、螺旋上升,小教材体现大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入新时代,行进在历史的交汇点,《读本》交融了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小课堂体现大社会,现在的小孩子就是大未来,教师教给学生的关键就是从历史和现实的
时空架构中把准时代脉搏。她要求,广大教师要通过《读本》进一步了解历史、了解时代、了解党,在党书写时代答卷的同时,用好用实《读本》,高高举起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向党向时代向学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训小结 1
从教研员手里拿到读本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把读本看了一边。看完以后让我感受颇多,我们国家是中国xxx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了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现在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能了解到党领导下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能体验到新时代、新变化。同时也让我们懂得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参与。
2021 年 8 月 20 日,为期三天的小学《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训开始了,专家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学生读本》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帮助孩子成长,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学生读本》的特点是图文并茂,选取最关键知识点,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注重反思性。根据这些特点,我们需要提高认识,保证周课时,平均每周 1 课时。加强学习,要深刻理解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需要我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强研究,每学期至少组织 1 次教研活动,边学习边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解决问题。开发资源,结合本地实际,开发特色资源,为读本提供更多的支撑。
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读本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一是生活性。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是活动性。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是开放性。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好“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二是关注教材,呈现方式要直观形象;思想性与生活性相结合;实践活动并感悟体验,如唱一唱、写一写、想一想、画一画、访一访、议一议等形式。三是关注策略选择,如:讲好故事,传承精神;实践体验,升华情感;思辩探究,启迪智慧;任务驱动,主动建构。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训小结 2
我参加了区教体局组织的教师培训会,《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读本培训,第一节课老师对五级教材分析与解读,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学生读本》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下面我就下面我主要就三个方面和各位老师做以下交流:
一、教材改变 从最早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今天的《道德与法治》,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将政治内容淡化,强调道德,社会的核心理念就是让道德回归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经历幼儿园到小学过程中,认同自己,尊重他人(重点强调在家庭和个人领域)。
二、教材特点 几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特色:
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
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五篇
有关师德培训思政课教师心得体会优秀
5 篇【一】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 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有关师德培训思政课教师心得体会优秀
5 篇【二】
一年一度的师德培训开始了,师德培训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次集训,是教师心灵的一次洗礼,是思想素质又一次充电。作为开学的前奏,师德培训, 既是教师的收心会,也是新学期的一次动员会。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 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一)、用亲和之心架设教育之桥
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 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二)、用无私之心铺就事业之路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 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 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学之梯
在学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成为我的事业追求。我认真钻研,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 效,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我努力加强自己的修养,坚持每月阅读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和研究来学习一位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为自己以后的教师之路打好基础。
(四)、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 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
有关师德培训思政课教师心得体会优秀
5 篇【三】
我心中的思政课,也是我所期望的就是让我们的思政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之一。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树,在于建筑可造之材,让才有所用; 育人,在于塑造可用之人,让学生有所长,能所用,而这也是我对我们的思政课给予的要求。
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定义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但我认为打造精品课程不一定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教材,反而应该打破这种界限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打造不是一流教师照样教出一流课程的概念。
作为大一新生,思政课学习生涯的起点,我很荣幸能够受教于黄老师,她上课呢有种特别的魅力,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情绪,营造一种你问我答、积极发言的热烈气氛,富有明显的节奏感。她在上课前,有时会先给我们讲一些生活中刚发生的事情,并让我们各抒己见,有的时候甚至会引起同学们的激烈辩论,有时会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有时讲个笑话等等。
总之用不同的形式吸引我们,给我们时时刻刻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入课堂。此外,在黄老师的课中,热烈而又轻松的气氛,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我认为这才是每一个学生所期待的课堂。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要用到翻页笔,但我没有,想到黄老师有,就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后,和老师说明来意,但老师说她那个已经借给其他老师了,就在我失望之际,黄老师说她可以替我借借其他老师的,但那时已经是午睡时间了,黄老师也回家了,就在我说不用麻烦的时候,老师说她立即来学校帮我借,让我等她消息,说完就挂了电话。二十几分钟后,老师打电话跟我说已经帮我借到了,让我去办公室拿。当我来到办公室时,老师正在梳妆,我才知道,老师为了我的事情脸啥的都顾不得洗就来了,当时真的特别感动,只有不住地说谢谢。我想,黄老师不仅是我学习上的老师,更是我生活里的导师,在这里再次向黄老师说声谢谢 您,老师,学生让您操心了。
同时,我觉得,这才是一流课程的真正含义,共勉共进,师生情厚。二、不拘泥于教材,打破课本限制。
我在大一的下学期思政课老师是张新刚张老师,他这个人呢一上课就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打扮青春干练,上课时那时时刻刻风趣俏皮的格调,无不在调动着学生们的兴趣,还有那略显撇腔的普通话给人一种亲切温和的错 觉,没错,就是错觉,因为他在学术上是很严格的哦,对我们要求很严。
还有就是他那别具特色的讲课内容,很容易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记忆深刻, 很长时间之后还能想起他说的话。每次他都会找一些重点题作业,让我们制作PPT 并上台讲课,这样每一次上台讲课之前我都会精心筹划,自己规划重难点,有时为仅仅上台的十几分钟会在台下准备一星期,更是深刻体会到了老师备课的辛苦。而且,张老师每星期的固定时间都会让学生去办公室,悉心指 导,帮助学生备课,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这样学生全身心投入这门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约束自身,当好导演和听众,并在听课后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我上台讲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时,为此我准备了一星期,期间查阅各种论文,甚至在要上台讲课的前一天晚上熬夜到两点,但最让我兴奋的是我备的课和老师所讲的重合相似率相当高,后面老师讲课时被多次引用,有时还会抢老师的要说的话,导致那堂课老师只能退而其次讲详细内容(本应是老师讲大纲,学生就某一事件详讲),虽然很尴尬,但我想这正是对我努力之后的肯定。这节课给我的亮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和刻苦钻研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但是,一个事物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而在现阶段,对于思政课不是专业课的一类学生的我们,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对我们的作用无非就是在某一方面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进行指 导。至于所说的思政课开展的目的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成绩,没有效 果,只是效果较微,没有达到预期。其主要原因与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有关。
主要就是学校重视不足,甚至说不给予重视。
思政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学校重视不足,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抱有听听就可以了的不良心 态。甚至一些高校为节省经费,采取思政课大课教学模式,更有甚者可以一个老师教几十个班级,导致教师没有时间批改作业,没有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没有时间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能一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高度水平的教育方式,这样老师又怎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学生在久而久之地学习这一老师上的课之后会不会感到厌倦呢?就像夫妻之间,丈夫面对一个毫无性冲动的妻子时,第一次还会有新鲜感,但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之后呢,还会有兴趣吗?久而久之,就会有小三的介入了,而我们学生在课上的小三就是开小差了玩手机,说悄悄话,睡觉等等,各种花样百 出,总之是无心听讲了。而经费的缩减也使得教师始终处于一种教学压抑的状态和精力高度负荷运转的状态,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导致现在许多高校年轻教师任教不久就跳槽其他行业等等。
高校思政课要成为精品课程,要的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提高,更要的是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思政课的引导,挖掘自身潜力解决问题,进一步认清问题实质,进而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我想,这才是高校思政课精品课程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我心中的我们的思政课所要达到的境界。
有关师德培训思政课教师心得体会优秀
5 篇【四】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一代的新一代,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幼儿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xxx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xxx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幼儿, 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呼声,和幼儿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幼儿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 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
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
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当冬天来临时,我们三位老师给他送去暖暖的棉衣,六一儿童节时,我们买了他最喜欢的书作为节日礼物送给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xxx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幼儿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幼儿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幼儿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六篇
独立学院转设为本科院校情况
独立学院前生今世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出的一个特殊产物。是在中国“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是伴随大学扩招的私生子。作为一种“过渡”的办学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998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与妻子左小蕾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用大学教育来刺激经济。次年6月,中国高校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扩招,匆忙准备后,当年的大学成功扩招了47%。扩招随之给高校带来的问题就是:缺钱。学生太多没有地方住,扩建需要钱,招聘老师也需要钱,许多高校都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办学条件十分紧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官员提出改革思路:动用社会力量办学。在政府又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又满足大众入学需求,进而提高了本科入学率。
1998年12月,苏州大学申办、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投资成立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标志着中国独立学院的产生。而此前苏大文正学院引起了很大争议,教育部的人多次上门调研,态度始终没变,这场试验眼看要被叫停。大学扩张的功臣独立学院要消失了……谁是第一所独立学院成争议。
独立学院这一办学模式首先能为母体学校的发展筹措到资金,也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同时,地方政府可以获得高教资源,同时完成扩招任务;投资方可以将资本渗入教育事业,获得收益;而母体高校则相当于利用品牌,轻松赚取额外的办学收入,每位学生普遍上万元的学费,每年为母校提供了可观的费用。曾有文字这样点评独立学院的收费:学费三万,住宿费3500,空调500,饮水机500,杂七杂八各种钱,生活费2000起,每一处精致细节,都经过金钱打磨。
学生想用二三本的分数,从独立学院拿个985,211大学的名分,高校企图从学生身上捞一笔钱,这样心照不宣的“好事”,大家纷纷开始效仿学习。从1999年7月开始的浙江模式的独立学院,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浙江省邮电管理局联合创办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开始,从此由公办高校自身或与社会力量、地方政府合资举办,以“XX大学XX学院”命名的独立学院在中国各省市遍地开花。湖北省是试点区域,一度成为全国独立学院最多的省份。当时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外,许多知名高校、普通一本院校乃至二本院校都纷纷创设了自己的独立学院。可以说,独立学院起步于浙江,优先发展于湖北。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暴露出资本逐利的天性,消解了教育公益性的信仰,诱发教育功利主义,破坏了教育公平,导致高等教育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无序。值得回味的是,根据2013年6月19日的统计数据, 全国292所独立学院近7成是房地产资本掌控。独立学院从创办开始,就客观存在营利性的问题。因为法律限制,没有一所登记为营利性组织。从2005年起,独立学院的招生人数超过100万人,并且在总招生人数中的占比最高曾超过20%。到2008年,独立学院达到322所。
独立学院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不过最早还不叫独立学院,统称为“二级学院”(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国有民办二级学院),也叫“大三本”,是因为在高考录取过程中,独立学院曾被整体安排在一个独立的批次——本科第三个批次招生,这也是本科录取分数最低的批次。有人形容独立学院是“高教改革怪胎”,从一开始就依靠有母体高校的光环笼罩,背靠母体校招生、办学,按民办缴学费,甚至能颁发盖本部钢印的文凭,获得举办校颁发的学位,确实有失公平。这种诞生于特殊形势下的办学模式,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国情的不断发展,渐渐不合时宜,弊端凸显。引发诸如“这是母体校‘贩卖文凭’,对母体校学生不公平”以及“制造独立学院与民办学校的不平等竞争”等社会质疑,“因为挂名XX大学,肯定对应聘者来说高大一点。”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甚至冒充本部学生求职让用人单位愤怒。独立学院存在法人地位未落实、产权归属不清晰、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论办学实力与质量,独立学院比不上公办高校;论办学机制的灵活性,又不及普通民办高校。公办、民办两边不沾的尴尬处境使其裹足不前,公办高校、普通民办高校、职业院校对其形成“三面夹击”态势。大部分独立学院缺乏办学特色,简单复制“母体”,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重复率高,存在定位缺乏可行性,随意性,缺乏特色,“贪全求大”等问题。有些地区的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的雷同率达60%,中部某省独立学院设立的本科专业与母体高校的雷同率更是高达90%。
2003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名为《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8号文件。将这种新型办学形式定名为“独立学院”,就此独立学院名正言顺走入我国教育大体系之中。对于独立学院,教育部积极支持,但同时必须规范发展:所有独立学院必须一律采用民办机制,对于“校中校”的现象要坚决制止。独立学院开始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但这份文件并没有解决独立学院良莠不齐的问题。大多独立学院都因为数量膨胀过快,师资、教学完全无法独立,而导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且学费高昂。“校中校”的现象更是难以监管,屡禁不止。像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书记、院长是母体高校杭州师范大学的副校长兼任的。
2008年,教育部公布了独立学院名单,共计是326所。在此之后,独立学院的数量增长便基本进入停滞状态。独立学院从诞生之初,其身份就具有争议,它不完全是公办学校,也不完全是民办学校,也有称呼为“国有民办”,没有相应的法律来对独立学院进行管理。许多独立学院在设立初期就已经埋下苦果。有的学校在创设之时可以实现独立招生,有的学校则根本没有获得审批、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也直接进行招生。母体学校的冠名不是白给的,独立学院是母体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每年提取高昂学费的20%-30%支付给母体学校“输血”,有“三本养一本”之说。比如武汉大学东湖学院转设前每年上缴给武汉大学2000多万元“挂靠费”。转设代表着日后将失去这部分经费补贴,导致许多母体高校态度迟疑。当独立学院要与母体学校切割,往往需要支付一笔“分手费”,以补偿办学期间母体学校在校名品牌、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比如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转设,需要向云南大学支付补偿款亿元。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向中国传媒大学一次性支付亿元人民币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分手费,包括2017年授权费用2000万元,2018~2020年每年授权费用1500万元,转设为民办学校预算9500万元。高额“分手费”让并不富裕的独立学院焦头烂额。
转设成为出路 但道路坎坷
独立学院转设首次进入公众视野,追溯到2006年。当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06〕17号)就已经明确提出:“独立学院视需要和条件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可以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为此,教育部配发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对普通高校的各项设置标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8年2月22日,教育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即26号令)给作为阶段性产物的独立学院给出了三条出路: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撤销或合并。要求独立学院在5年内完成独立设置,要独立学院颁发盖自己学院钢印的文凭,实现真正的“独立”。“5年内,基本符合本办法要求的……考察验收合格的,核发办学许可证。”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当时很多独立学院连办学资格都没有。同时,对独立学院的建校规模、整体状况进行了规定,包括: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亿元等等。原则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其他独立学院要尽早完成转设。独立学院与本部产权不清,独立学院往往坐落在母体高校内,共享师资,共享母体高校荣誉。还存在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不健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些独立学院用母体高校冠名,给学生、家长识别独立学院带来了难度,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独立学院本身是民办高校,但校名里总让人觉得跟挂名的公办母体有关系,但实际上有些关系非常浅。
【73所985/211高校创办92所独立学院】39所985高校当中,共有25所创办了独立学院,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4所985高校并没有创办;116所211高校当中,共有48所创办了独立学院;在教育部26号令中,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只可以参与举办1所独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长江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38所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与动机,都分别举办了两所独立学院。
然而,当全面转设预想迎面撞上现实难题,转设之路就变得复杂缓慢。5年后的2013年,全国近300所独立学院中,符合条件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的,仅有35所。2013年的验收期过后,教育部根据现实状况,将验收期又推迟三年。然而又一个五年过去了,2018年还有265所独立学院,共有6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63所民办本科高校(其中有两所独立学院合并转设为同一所学校),在校生有260万。已转设独立学院占全国独立学院总数(含已转设)的 。2019年,未转设的独立学院依旧有257所之多,在校生三四百万人次,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1/7。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从2004年第一届独立学院毕业生走出校门算起,至2018年底,独立学院已累计培养约473万名毕业生。
独立学院成为了浑水摸鱼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七篇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安排,我们作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骨干高中政治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年三次集中的省级培训,培训单位是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三年的培训学习,我们非常感谢四川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3 年来,政治学院的领导和指导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与安排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这些课程主要有:教育改革与素质构建,教师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压力与情绪管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中学教师如何做科研与写作,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两位老师的示范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思考,政治课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特征分析,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另外,每次集中学习都安排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讨论和探讨,效果很好。同时,安排教育发达地区的优秀学员为我们展示优秀示范课,打开大家的思维和视野。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除了政治学院的专家教授外,还从新课程改革已经先行一步的福建等地请来客座专家学者。总之,政治学院领导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享受了一顿丰富的培训大餐。
三年的培训一晃之间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收获多于辛苦,成功大于付出。平时我们这些老师大多忙于工作和生活,难得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反思,更难得有
机会聆听到专家学者的讲课。所以我们全班骨干老师学的都非常认真和专心,每个人都记录了大量的听课笔记,都写了不少读书心得体会。我作为来自凉山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一名学员,也和大家一起刻苦学习,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所有集中培训期间,从未缺课,认真参加所有活动,并保质保量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结束,我有以下诸方面的收获。
一、聆听指导老师——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课和报告,再次丰富了我的中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理论先于行动,观念决定实践。培训教师,首先必须培训先进的理念。好几年前我曾经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那次培训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使我思考问题常常站在了较高的角度。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又使我感觉回到了从前。那些专家、那些教授、那些大师,从他们口里面讲出来的最新课改理念、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最精彩的论断,最新颖的课程展示,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名师的实践经验教训,常常使我激动,常常使我感慨,常常使我浮想联翩。我大段大段的记录,大口大口的吸收。我这个来自偏远地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深深陶醉在培训收获里面。
二、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东西。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从2001 年开始的。四川省的新课程改革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时间是 2004 年。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四川省决定从 2010 年秋季开始。
我们这次培训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相当部分的新课程改革专题讲座与报告。如谢吉新老师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卢志老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方建教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作的《新课程改革的
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和讲座,让我们集中享受了一场高品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盛宴,使我们领悟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使命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视野,加深了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后投身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三、这次培训政治学院的领导还专门安排了四川省教育发达地区的三位特级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程的教法。仁寿一中的唐树林老师上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成都树德中学的吴金全老师上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郭开全老师上了《商品的价值量》。
三位老师都是用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上了旧教材,课本为载体,师生互动,课题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是生成而不是预设和灌输。行家里手的这三节课让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教学经验,树立了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四、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传授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政治学院领导还邀请到了新课程改革先行地区福建省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传经送宝。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积极解决这些困难与矛盾的思考。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从课程改革的概况、福建省课改现状、高中课改的深层次矛盾、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衡量标准、师生互动要注意的问题、新课改复习备考建议等 8 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践经验之谈,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大大受益,对许多问题有
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五、我们这次参加省级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各校的精英和骨干,大家同行坐在一起听课、交流、探讨,不可避免的要碰撞出许多的思想火花与心得。
每次集中培训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都安排了学员分小组进行座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问题,切磋教学技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方式。大家坐在一起把平时工作中的困惑、矛盾、感想都拿到培训会上来交流,求得答案,求得,在互动中进步,在探讨中前进。我在整个培训期间写出的好几篇教育心得的博客,其灵感就来自于小组讨论和听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
六、我把培训中的收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拓展了我的教育研究空间,先后参加了我们凉山州教育系统的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
培训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愿我们在培训中结下的同学情、师生谊永存!但愿我们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理念、观点、经验、技艺能为我们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遗憾的是,这样的培训时间太少了,机会太少了,特别是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少了,外出教育参观考察安排也不够满意。同时,我多么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把这样的培训普及开去,惠及每一个老师,并把这样的培训常态化,让我和我的同伴们都能够隔三岔五的来接受这样的培训啊。
第一,通过这次培训,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不仅基础知识要扎实,知识面要宽广,平时还要做有心人,要多关注时政,多多细心观察生活,并将它们灵活运用,渗透于教学之中的。政治这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很大的不同就是政治教学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自觉将理论的教学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相联系,特别要紧密地结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热
点问题和青少年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不仅知道时事,而且要用所学政治知识来分析时事,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才能学以致用。
第二,通过这次集中培训,加深了我对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敢于创新,还要善于创新。同时教学理念还要向教学行为转变。
第三,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并且改变了以前肤浅的认识。作为新老师的我教学经验还很不足,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上就是我对这几个月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几个月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将鼓舞着我不断前进。作为新老师的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20**年 11 月 9 日-11 日,我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20**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为期 3 天的培训中,我听到了许多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对工作、对学生独特的感悟。10 号上午在常州二中的课堂观摩与学习让我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改革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下面是我的两点感悟:
(一)继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打造精品课堂
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工作近 10 年的我,在工作中始终尽职尽责,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自认自己是一个称职、优秀的教师。但在常
州二中听完这两节课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尤其在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从张珩老师的课堂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女教师的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爱好和人格、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2、创新设计教学案,注重课堂生成。戴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学案的精心编制、时政新闻的创新引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二)加强教科研学习,做学者型教师
这次培训我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对于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做好教科研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吸引了我,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教师”。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巨大不足。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八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合一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8 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 1 今天下午我和全国的大学生一起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课程,我很荣幸。作为一名大学生以及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深刻地意识到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重要性,没有这些就没有这次防疫的顺利实施,和较好的预期效果。
一、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要求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在这次疫情期间谣言和各种攻击性言论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而作为一名党员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为外界所动摇,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做一名合格的xxx员。
二、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要求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听从国家在疫情期间所做的要求,戴好口罩少出门,出门前做好防护工作,回家后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执行国家的要求。
三、核心意识
核心意识,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在疫情期间,通过自己的行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xxx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xxx,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xxx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xxx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要求向xxx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xxx决策部署看齐,做到xxx提倡的坚决响应、xxx决定的坚决执行、xxx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要以身作则,不仅要拥护党的政策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一起响应国家的号召。
五、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在疫情期间,我们要相信我们党可以经得住考验,同时也要相信我们的方法是合情合理合逻辑的。坚持这些方法是我们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有效的方法与实践。
六、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他独特魅力和独一无二的优越性。
七、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在疫情期间,国外有言论说中国侵犯民众人权,限制民众人身自由等等。但这一切完全是不符合的,制度的制定是根据情况审时度势的,而不是教条主义照本宣科,因此我们要有制度自信,相信我们其实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
八、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对抗疫情的决心,实现战胜这次疫情的最终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对战胜这次疫情的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相信我们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共克难关,
收获胜利。
九、两个维护
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____xxxxxx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xxx和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xxx的核心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使命任务、我国国体政体的性质、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等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正因为有了中国xxx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发展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坚持中国xxx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____xxx事实上已经成为xxx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____xxx为xxx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我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讲纪律、守规矩,在维护xxx、维护xxx和全党的核心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坚定不移。在疫情期间,习xxx亲自指
挥亲自布署,充分展示了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优越性,作为一名党员和大学生的我,要时刻牢记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争取做排头兵,努力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 2
通过本学年的教育实践和政治思想品德的学习体会,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的崇高,责任的重大。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阶段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教书育人”这一历史使命上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为培养更多的有素养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行,爱一行”。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
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三、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四、更新育人观念,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
只有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自
然会有求知的渴望和内驱力。
五、更新教育方法,让人人获得成功。
面对后进的学生,老师要关心和爱护,要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入手,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取得不断进取的力量。
六、加强自身学习、自我修养。
一学来,我们不怕吃苦,不懈努力,争做模范,起好带头作用,发扬了奉献精神。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践行诚信教育,终身学习的要求,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 3 利用周末到西安参加了两天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来自重庆大学的鄢显俊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孔军副部长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有关经验。回来这两天利用零散时间下载了几篇研究论文进行了复习,这里把几个关键的收获及时记录下来。(由于过去几年里,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自己也总结了几条经验,这里一并分享给大家。对于参加培训,可以把面对面的培训当成是专家的点拨和指导,现场记录下一些关键的信息或者关键文献,回来再慢慢下载学习这些文献,同时对照专家的介绍,结合自身的经验尽可能达到“融会贯通”。在培训期间,找各种机会和专家进行交流,及时解开一些疑惑点(中场休息期间
就不要去找了,那是专家喝水润喉的时间),比如在培训的交流环节或者有机会和专家一起用餐的时间。)
鄢教授的专题是《“思政课教育实验”与“课程思政”操作方法:实务与评估》。在鄢教授的分享过程中,我主要有三点收获。第一个收获是一个启发,关于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开展教育实验研究的启发。鄢教授用做项目的方法去开展教学改革,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教学研究项目,开展“前后测非对等准实验”。第二个收获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鄢教授给出了问卷调查法和教育访谈法(最好是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且给出了宏观层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四个核心指标:学生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获得感;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学生对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可;学生“四个自信”的提升情况。第三个收获是对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认识。鄢教授介绍,课程思政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价值的发挥需要从“三全育人”的范围系统的考虑。而且,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是专业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起码需要辅导员、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三个关键主体的参与。
孔部长的报告专题是《课程思政的认识、实践与思考》,在报告的过程中,孔部长系统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系统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现场还点评了几个
真实的课程思政大赛视频案例。在一天的报告中,我同样有三个关键收获。第一个收获是北京联合大学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总结出教师层面的三项基本功: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特别是“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关键的问题,他们有整体部署,稳步推进。第二点收获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北京联合大学关于这个方面的经验是开展“工作评价”,不急于对“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而是对课程思政课程改革的规范化水平,考察是否开展、是否落实、是否规范等方面。第三点收获是关于依托教工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在“课程思政”建设初始阶段,由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解决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初期很多教师有想法没思路、有思路难组织的问题,也在客观上丰富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途径,使党支部的活动与教师教育教学密切关联起来,实现了良性互动,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阶段,都回归“‘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在育人上是一体的”这一基本常识,在发挥专业负责人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角色和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当然两天的培训内容不止上述这些方面。上述几点记录,主要是从个人经验的角度,记录了感触特别明显的地方。两天的学习中,还听到了不少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和理解,
以及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相同的地方验证了我的理解,不同的地方我也理性看待,从中找到一些启发。变换视角看问题,多数情况下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 4 我为中国及中国人民在疫情中的担当感到骄傲自豪!2003 年非典爆发时,全世界都守护着祖国的花骨朵们,时隔 17 年再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当年的孩子们学着前辈们的样子穿上了白衣,冲在了疫情的最前线,替人们负重前行,他们在责任与担当中盛放。这世间并没有神,救你的只有善良的人,他们在危难之时仍选择义无反顾逆行,素不相识却愿意为你赌上自己性命。英雄都是勇于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五千年薪火相,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担起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正是因为他们街道上才能一如既往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经过一堂思政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许多。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含义,我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愿挥洒青春与汗水,铺开祖国的繁荣富强之路。雾霭消逝,霁云终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 5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重大意义。扎实抓好这一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正用这一光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是当前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
深学求悟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讲党课、谈体会、作报告,推动党员干部真正学有所获。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地方党校、讲习所等平台载体,制定学习计划、邀请专家授课、分批集中轮训,让广大党员自觉接受教育。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积极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主题党课等,做到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发挥基层理论骨干、草根宣讲员等作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九篇
成都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学校建校之初为本科院校,就叫“成都大学”;1983年因响应高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改办成专科层次职业大学(拿联合国的贷款),太老实被忽悠了;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成都学院,保留“成都大学”校名。2018年申请更名为成都大学。当然该校很有资格地说是恢复校名,“成都大学”回来了。因为降格过,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更不可能是双一流。)
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大学合并——〉西安联合大学+西安教育学院合并——〉西安文理学院(当初2所专科合并成为西安联合大学,还是专科,西南联合大学后,用了联合大学就没有成功的,丢了西安大学这样的金字招牌,文理学院终归不伦不类。2016年,西安文理学院将计划建设西安大学,并已经纳入了西安市“十三五规划”,很显然没有成功。不过,西安文理学院已经用上了Xi’an University英文名。在西安地区有63所大学,其中本科大学有41所,专科院校有22所。有2所大学入选“985工程”,有6所院校入选“211工程”建设名单,却没有一所“西安大学”不得不说是遗憾。)
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自贡教育学院合并——〉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这是砥砺前行,回归初心了?兜兜转转,回到原点。2003年,自贡这4所专科院校一合并叫“四川理工学院”,最终目的还是要升格为大学的,最理想的自然是升格为四川理工大学,但这是成都理工内定的升格路线你怎么能截胡?又曾惊闻升格为“四川科技大学”,这让省内的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情何以堪?咋不上天呢?因此改校折中改名这个人畜无害的“四川轻化工大学”,毕竟之前合并主体叫“四川轻化工学院”,跟武汉纺织大学一样,也算是“回归”行业校名了,其实都是综合了半天,还是偏科。新校名导致录取线比之前叫“四川理工学院”的时候还低。大学改好ID需要实力,实力太差还要看兄弟院校的脸色,没有金钢钻就别想装那瓷器活。就算投机取巧改了,大佬不爽也得让你改回来,参考泸州医学院的更名路。最有意思的是时任四川理工学院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自己就是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友,真要改为四川理工大学不尴尬吗?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四川轻化工大学拥有:2个C-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专业比较出名,学校有“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的美誉,故在2017年与五粮液集团在宜宾共建了“中国白酒学院”。更名后,学校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学校大部分专业都实现了本科一批次招生,在成都市成立了成都高等研究院。
四川理工学院更名孔乙己版本:四川理工一到省教育厅更名会场,所有更名的学院都笑了,有的叫道“四川理工,你又要更名啦!”他不回答,对省教育局长说,“来一份日常升大套餐。”便排出20包冷吃兔和17包食用盐(在历史上,自贡市是以盛产井盐著称)。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四川理工,你一定又在创收了!”四川理工睁大眼睛说,“你们怎么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们前天亲眼看到你在宜宾新建白酒学院!”四川理工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到,新建学院这件事不能算创收……这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学研结合,标志着市校企三方合作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能算创收吗?”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652工程,什么川南第一高校之类,承载着556万宜宾人民的深情厚谊,引得众高校都哄笑起来,会场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该校更名时间:2018年6月)
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1999年更名)——〉武汉纺织大学(当年“武汉纺织学院”摘掉冷门的“纺织”土老帽变成洋气的“武汉科技学院”时,着实骄傲了一番,招生立即上去了,但是“学院”总是低人一等,条件达标希望再直接升格为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然该ID已经被“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抢注,只得含泪重拾“纺织”改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实属无奈之举,结果被CCTV夸出翔了,说什么武汉纺织大学重启“行业校名” 适应经济转型。)
河北大学实验学院( ~)——〉河北大学城市学院(~)——〉河北大学工商学院(至2020年)(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一样,这所独立学院从历史名字的变迁上就可以看出这所大学的发展其实是很坎坷的,这所独立学院在2001年创设以来,有过三个校名,频繁的变动校名,可以看出这所独立学院其实一直定位比较漂移不定,这其实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是非常忌讳的,这也表明这所大学其实发展水平是相当普通的。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同意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以终止办学方式实现转设。)
沈阳化工学院——〉辽宁科学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抚顺化工学院——〉沈阳化工学院——〉沈阳化工大学(建校时名为“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隶属于重工业部;1956年,国家组建化学工业部,学校隶属转为隶属化学工业部;1958年8月10日,学校升格为本科正式建立“沈阳化工学院”,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1960年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短短两年后又恢复原名“沈阳化工学院”,重归隶属化学工业部;xxx迁至抚顺办学,更名为“抚顺化工学院”,xxx结束迁回沈阳再次复名为“沈阳化工学院”。1998年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直到2010年升格为“沈阳化工大学”。而短暂用过2年的“辽宁科学技术大学”的缩写版“辽宁科技大学”在2006年鞍山钢铁学院更名时使用了。该校更名时间:2010年3月)
黑龙xxx一农垦大学——〉东北农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大学——〉黑龙江农垦大学——〉黑龙xxx一农垦大学(几乎每个省都有一所以省命名的师范、工业(工程,理工)、医科大、中医药大学、财经大学和农业大学等行业高校,而黑龙江的农业大学不叫黑龙江农业大学,叫黑龙xxx一农垦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时代,当时农垦部部长兼任该校校长。这个校名上个世纪的老校友觉得很红很专,年轻一辈觉得很土很没面。从建校开始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没有专科院校或者学院的合并。在1991年就有硕士点,2005年就已经有了博士点。因为地域和发展的原因学校发展受限,虽然是黑龙江重点大学,但是2020年招生遇冷,三次补录仍未招满,跟校名太土不无关系,别说当下“农业”和“农林”都显得很土了,“农垦”就更糟糕了。如果改名为“黑龙江农业大学”的话,相信招生工作会好一些。另外学校地处黑龙江大庆,这个地理位置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寒冷的环境,又不是哈工大那种名校,这就让很多南方学子望而却步。另外东北地区近几年发展受阻在一定程度上也连累了区域内大学的招生工作。学校原址在鸡西市密山市裴德镇,由于原校址位于农村,办学条件非常艰苦,所以决定搬迁,起初选址在牡丹江市,后因为大庆市开出很多优厚的条件和待遇,2003年10月遂搬迁到现址大庆市高新区,与东北石油大学毗邻,结束了长达45年在边疆农村办学的历史。)
锦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按照常规,在“辽宁医学院”后该更名为“辽宁医科大学”,但同属辽宁省的“大连医科大学”必定受到冲击,而且“大连医科大”水平是要明显高于“辽宁医学院”,所以“得之大学, 失之辽宁”,中间这次过渡改名显得毫无意义,也算打回了原型——锦州的地方院校。短暂的辽宁医学院时期算是领导决策污点。该校更名时间:2016年3月)
泸州医学院——〉四川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原本到手的四川医科大学被四川大学校友会给举报没了。2015年12月定名为西南医科大学。9个月更名2次,堪称近年改名最频繁的大学,在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后,又引来西南医院的不满。所以说实力太差的学校,改个名还得看人脸色。)
广东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建立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改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19日,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从“财经学院”改为炙手可热“商学院”,最后又返回来,早知道不改等到能够升级为大学时再改不是完事了?现在搞得“广东商学院”这个极品DI,别人不可以在用了。该校更名时间:2013年6月19日)
广东石油学校——〉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茂名教育学院 合并——〉茂名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石化之前改过几次名:广东省石油学校、华南石油学院、广东石油学院、中南石油学院、广州石油学校。1965年改名为广东石油学校。1992年改名为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转为广东省所属。2000年,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广东茂名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广东省属本科院校——茂名学院。2010年5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那时根据规定,想升为本科一定要用地方名+学院,所以要叫茂名学院,不得不舍去“石油化工”四字,现在重新改回来罢了。)
搬迁最多、更名最多的一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作为中国土木、交通、矿冶工程教育的发祥地,据粗略统计,学校累计搬迁18次,校名更换18次,成为中国大学中搬迁最多、更名最多的一所大学,但其“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未变。可谓“老学校,好学校,名学校,强学校”。
中国矿业大学建校110多年,可谓是颠沛流离,经历了14次搬迁,12次改名,最后终于扎根在一座三线小城市徐州,得到了稳定发展,如今成为了一所国字号的双一流大学。
最极品的大学ID——华东科技大学:在很多好ID被抢注的情况下,符合“大学改名规则”的好ID显得弥足珍贵了。但是笔者认为如今能称得上极品ID的应该是:华东科技大学。上海,安徽,江苏一带的很多高校都在打这个极品ID的主意(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都想改名为华东科技大学),可以说只要有学校叫“华东科技大学”,就会被人认为是名校,报考热情不断。毕竟“华东”二字被“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加持了,四非的“华东交通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已经占到便宜了。盘点校名带“华东”的大学浙江没有,大多都在上海。
“华字辈”已经有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类似但暂未被抢注的有:华南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大学、华西科技大学、华西理工大学;被“华中科技大学”废弃的“华中理工大学”按照常理是不能使用了。亲爱的读者你读到这里是不是晕了?搞不清楚谁是谁了呢?
南京科技大学——待选。南京的高校数量和质量都是前列,像南理工,南师大,南医大,南航,南邮,南工大,南信大,南工程,南林大,南中医,南财,南审,南农等,你可以发现,南京开头的高校都很牛,在各行各业中不是第一二,也是前几名,但就是没有“科技大学”,这个含金量很高呀,前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科技大学在前头,把科技大学的名号打响了,北京、上海、武汉、西安都有科技大学,而南京开头却没有科技大学,不知道以后是谁会改名,或者就此空缺?据悉南林大115周年的时候准备跨行更名为南科大被否决了。
内蒙古科技大学短暂合并后又一分为三?
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有三家本科院校: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按照常规理解,肯定以为后面两所是前者的独立学院,然而三所学校是独立办学的。除了名称之外,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
2000年,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包头师范学校、包头教育学院合并——〉包头师范学院(升本更名)
2003年6月,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合并——〉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原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分为三,原包头钢铁学院保留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名,原“包头师范学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校名恢复独立法人资格,原“包头医学院”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校名恢复独立法人资格。
为何会发生如此奇葩的事情呢?业内分析是这样的:当时只有三校实力不济,只有联合才能拿下“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校名,实现校名从“学院”升格为“大学”。然而三校联合后,整合的似乎并不好,既然整不好,干脆就再分开。可一旦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内科大的名字也就保不住了,所以即使分开后,医学院、师范学院也还挂着内科大的名字。这样名义上三校还是同一所学校,然而他们已经相互独立,只是共享校名而已。不过教育部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也是只有内科大,而没有包医、包师。
这三所学校并不在一块的学校合并后存在指挥上的混乱。此外学校还有各层级的领导问题,包头钢院之前是和北京钢院(北科大)一样隶属于冶金部的那时候属于部属大学,后划归地方政府,属内蒙古自治区,但仍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而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则隶属于内蒙古教育厅。级别上,钢院从学校到领导和老师层层都比其他俩学校高,此外师院是2000年由一个专科学校,一个继续教育学校,一个职业学校合并而来,师资力量上与医学院、钢院差很大,但包头医学院由于专业属性却比师院钢院小。这一系列导致三个学校在合并上并不完美。全让钢院领导,其他俩肯定不服,医学院,师院互相也不满意。除非有一个强有力的外力才有可能让这三个学校完美合并。至于独立法人资格,就是说实际上三所学校已经没有关系了。仅仅是师院,医学院的需要去科大盖章,也仅此而已。至于名称,教育部04年不同意三校再分开,03年刚合04年就分开,把大家当候耍呢。但是强扭的瓜不甜,迟早会分开的。当然这种曲线升格为大学的法子也值得低水平学校学习,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处来源:中国大学改名之最折腾篇: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十篇
上海机械学院——〉华东工业大学(1994年2月)、后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上海理工大学(几易校名,“面孔”每变一次,考生的报考热情就高涨一次。2003年7月,又收编了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上海的一所“双非”大学,已经分明是“大学”了,非要合并后去掉“华东”这个大区名,因为上海优于华东,理工比工业尊贵,堪称上海数一数二的大学ID。至于该校自称“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 那纯属不要脸,分明只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在原沪江大学的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旧址上建立上海机械学院前身上海工业学校,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又是原德文医工学堂校址上,无非是用了人家的旧址,就自称有文脉?还要脸吗?当年这些私立洋大学被人嫌弃,如今当成祖宗来认。曾传闻要更名为华东科技大学。不过该校还有个别称——上海拍戏大学。因为拍戏,频繁“改名”,很多电影电视剧都在该校取景,门口校牌换过:上海耀东大学、京沪东科技大学、华兴艺术学院、上海爱迪生大学、江海大学。该校更名时间:1996年5月)
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山西大同大学(按照中国大学命名的规则,山西大同大学是个异类,因为一般而言中国大学的名称要么是冠省名,比如浙江大学;要么是冠城市名,比如厦门大学;一般不会冠省名+市名,比如“福建厦门大学”。有人说是为了区别台湾的大同大學,非也,那么台湾还有東華大學呢,大陆的东华大学也没避嫌,台湾和大陆的同名高校也不在少数。那么“山西大同大学”如此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是非常迫切希望告诉大家自己位于山西省吗?显然不是,山西大同大学是迫不得已,建政前的上海有所著名的以理工科见长的私立大学“大同大学”,有“北有南开、南有大同”之称。在1952年院系调整被撤销,院系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名校。2002年山西筹办“大同大学”时,复旦大学上书教育部不允许其称为”大同大学“。虽然此“大同”非彼“大同”,胳膊拗不过大腿。不过,虽然最后正式名称是“山西大同大学”,但是从学校的校徽、大门、石碑等标识的地方都是只刻了“大同大学”,并无“山西”二字该校。“山西大同大学”可以在非正式场合或者在本地简称为”大同大学“,但是在对外交往时不可能去掉前缀”山西“二字,这是历史传统和现实法律的要求。更名时间:2006年3月)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没有历史掣肘,完全可以叫“河南财经学院”嘛,为什么非要加个“金融”显得铜臭味十足呢?因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是“河南财经学院”,显然不能与其同名。2022年该校录取通知书上把“报到”错写成了“报道”,以这样的臭名扬名全国,丢人丢到家了。一所教书育人的高校,为什么这么不严谨,这点小事都能出现纰漏怀疑还怎么教育好学生呢?该校更名时间:2016年3月22日)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独立学院转设一般都是校名越变越短,这家倒好,越变越长。又是河南、又是开封,又是科技、又是传媒的。然而又河南不河南,开封不开封,科技不科技,传媒不传媒。虽然标榜是“河南省内民办本科高校中唯一以省名的”,但是加了学校所在地,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恰恰说明不是省属高校。而且这初衷跟山西大同大学原因不一样,是实力不够的妥协。如果直接叫“河南科技传媒学院”,就跟“河南科技学院”雷同了。不如直接叫“河南民生学院”多好,再不济叫“开封科技学院”,何必冠名省名?“河南”又不能贴金?虽然“科技”是热门词,“传媒”也是时尚词,但是组合起来“科技传媒”显得不伦不类,全国独此一家,山寨感十足。至于校名为何要加上“传媒”,跟举办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关,当然直接叫“河南传媒学院”更符合举办方心愿,然而该校学科建设与传媒定位相对不是那么符合。这个校名被人吐槽,以后河南的高校可以这么叫:河南郑州大学,河南焦作理工大学,河南洛阳科技大学,河南新乡师范大学,河南新郑工程学院,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航空管理学院,河南中原工学院……)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原计划是更名为“中原科技学院”,未批,赶上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新政”,不直接升格为普通本科,而是职业本科。周口变河南是变大了,但是“职业大学”总归低人一等。)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湖北恩施学院(独立学院转设的民办普通高校。有人认为这学校命名太秀了,为什么要加湖北呢?因为恩施在湖北是一个地理位置最偏远、GPD排名倒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如果不加湖北的话,可能外省人连在哪里都不知道。如果地理位置是在不知名的地级市的话,招生时在知名度这一块很吃亏。所以2012年湖北一众地级市高校就集体更名冠省名,襄樊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孝感学院→湖北工程学院,咸宁学院→湖北科技学院,黄石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然而这学校不是省办的,而举办者又想把省名加上,根据教育部202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非省属的高校,要加省名必加地级市名……所以如此起名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罢了……比如浙江新转设的湖州学院,就没有冠上“浙江”二字;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武汉城市学院,同样没有冠名“湖北”。因此校名同时冠名省名和市名,反倒说明不是省属高校,暴露了暴露了……另外要说明的是,由于母体高校的因素,湖北恩施学院少数民族占半数以上。该校更名时间:2020年12月24日)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同样也是独立学院转设的民办普通高校,位于晋中市,情况跟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湖北恩施学院一样。该校更名时间:2021年2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武汉学院(独立学院转设的民办普通高校。头上顶着大名鼎鼎的“武汉大学”,这就是不给自己留下升格的空间么?教育主管部门为何也能审批这么“碰瓷式”的校名吧?腾讯创始人,前CAO陈一丹2009年成为该校新投资人,承诺“办学不取回报”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捐助支持,他个人出资20亿,带动马化腾认捐1亿,校园里有“马化腾教学楼”、“陈一丹伉俪图书馆”。此外腾讯的其他兄弟也有认捐:张志东“企鹅广场”、许晨晔“晨晔实验楼”、吴宵光“知己教学楼”、李海翔“弘励实验楼”、刘炽平“刘炽平报告厅”……只是这所学校起这个校名是发扬腾讯抄抄的作风么?这所带着腾讯基因的民办高校何不直接叫“腾讯大学”呢?不然以后武汉学院升格怎么办?莫非武汉学院升级为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升级为湖北大学,湖北大学升级为华中大学,全妥妥的。2016年高考,五道杠少年黄艺博仅考了477分,连一本分数线都没达到,错失进入武大的机会,可能他专于政治无暇学习吧。未选择复读,而是填报志愿被武汉学院英语专业录取,这应该是武汉学院最著名的校友了。该校更名时间:2015年6月)
天津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商学院创建于1980年,原隶属商业部。校徽中间是中国古代货币铲币造型,商业化的大学真是充满铜臭味。该校更名时间:2007-03)
浙江广播电视学校+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浙江传媒学院(“北有北广,南有浙广”的说法由来已久,是全国三大公办传媒类学校之一,更名后大名鼎鼎的“浙广”变成了“浙传”,诞生了中国第一所“传媒学院”,而行业老大“北京广播学院”是在其之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虽然更名已久,校友和师生们仍然自豪的称呼“广专”,“浙广”是局外人的称呼,不过校歌是《浙广是一条河》。不过局外人总认为“浙广”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简称。“浙传”不是不想,也不是因为特别专业“小而美”保留“学院”而不升格为“大学”,是因为实力不够升格不了“大学”。2019年申请更名为“浙江传媒大学”失败了,学校硕博点和学科综合性都不够,只有新闻传播一个专业硕士点,学校实力和中传北影上戏等学校差距仍然很大。该校更名时间:2004年5月)
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曾申报“华东工商大学”,然而连升两级的美好幻想到了教育部自然批不了。所以教育部发函第一句是这么写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将杭州商学院升格更名为华东工商大学的函》(浙政函〔2003〕116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杭州商学院要求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有关事项的函》(浙教计〔2003〕250号)收悉。”最终批了“浙江工商大学”,省会名升级成省名了,也算是变大了,不过“杭州”的金字招牌未必比“浙江”差。刚改名那会儿,学生是多么的不愿意戴“浙江工商大学”的校徽啊。最可气学校将自己的民办三本(独立学院)“国际经贸学院”改名为“杭州商学院”,这是独立学院更名中独一无二的行为。这种“节省资源”的行为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让原杭州商学院的校友感到很吃惊……本来很多院校改名后,学生不喜欢新校名,往往会提老校名,这下把他们提老校名的路子都切断了。老杭商院校友们对这个做法的愤怒和郁闷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也有部分校友觉得“浙江工商大学”这个校名有点吃亏,光比学校名字,工商大学都直接要在10名开外了,理工,财经,听起来好多了。部分淳朴无知的考生家长功利地以为,从工商大学毕业就能分配到工商局工作,以至于该校录取分数线高居浙江高校前列。另外英文校名也是别出心裁的“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既然是注重工科和商科,完全可以翻译成Zhejiang Industry and Commerce University,何必邯郸学步学人家Jiaotong University?浙江就没有一个连带“华东”的大学,“华东”字号大学基本都在上海,连江西都捡了一个,山东半个。该校更名时间:2004年5月12日)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大学上一级管理机构发生变化,军队的院校转给地方了,可干嘛非得改名?“第一军医大”的金字招牌就这么丢了。校东门仍然挂着xxx题词的第一军医大牌匾,可见南方医科大学各将校对军制的依依不舍。)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十一篇
“大家好,我本科读的是上海纺织工学院,本科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硕士就读于中国纺织大学,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真是发生的事情。
在中国,高校改名是件很普通的事情,有些是因为历史原因,有些是为了扩大地域,也有些是为了突出热门专业抢占热门名词,当然改名字也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也有短时间改了几次的,有些是因为合并学校而改的,或者被兼并没了,但是无论怎么改都是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而且这些改名也是教育部批准的,所以说对毕业生没有影响,这点不用担心。
那么很多人也许有这样的疑问:高校改名了毕业证是印新校名还是旧校名?如果你还没有毕业,学校就已经成功改名了,那么毕业证应该印什么新校名还是旧校名?
之前对于高校合并升格而言:
如果在你毕业之后改的名,那么你的毕业证就是原来学校的名字;
如果是在你没毕业时改的名字,那么你的毕业证将是新的学校名字。
一、学校改名字,对已毕业的同学没有什么影响
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改名字,等到自己毕业了,忽然学校改了一个名字。那自己以前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还有用吗?可以很明确告诉你,当然还有用。毕业之后的事情,不能再算到毕业前了。尤其是你的毕业证,这个是没法收回的,有些同学还想着是不是可以回去以挂失为名换个毕业证呢?重新向学校申请一本毕业证不就可以拥有以新校名落款的毕业证了吗?想多了。毕业证每人只能颁发一次,不可能颁发第二次。丢失了也不可能补办,学校也只是给你开张与原毕业证具有同等效力的证明罢了。因为当年的毕业证的编号都是固定的,不能改变的。所以,以前是怎样,与改名后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个可以放心。总之呢,无论大学怎样更名,你的那本印有旧校名的毕业证书都是有效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二、所在的大学升本了,自己的毕业证怎么办?
同样,毕业之后,所有的东西是照常的,都是一样的。尤其是一些曾经读专科的同学,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学校居然升本了,那自己可以回去换个毕业证书吗?这都是不可以的,既然已经毕业,那都不能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你的毕业证的效力还在,这个倒是可以放心。倒是在校的同学稍微好一点,当然,哪怕你所在的学校升本了,你所读的专业升本了。你进校门的时候是专科,那还是专科,只能从下一年的招生中,再招收本科生。你自己毕业的时候,唯一的好处就是学校名字变成别的了,而没变的就是你还是专科学历,不可能因为学校升本学历自动升级。
比如:2008年年底,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为广外的二级学院。该校原所属专业由专科上升为本科学位,但当时财经学院在校生毕业后仍发原有专科文凭。鉴于目前该校仍有在校生,因此暂时保留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名称,待目前在校学生毕业后,再撤销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建制。2009年入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将直接颁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文凭。
三、毕业的照常,没毕业的可能改变
就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以前毕业的同学,哪怕是刚毕业一年的同学,那毕业证上也是甘肃政法学院,这个是不能改变的,但这个毕业证是真的,到哪里都是社会认可的。但从2020年开始毕业的同学,那毕业证上就是甘肃政法大学,这个的确是可以改变的,哪怕进校门的时候是甘肃政法学院,但毕业了成甘肃政法大学了,那毕业证就以大学署名,这个是可以的。
独立学院转设后学生学籍学历问题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的转设路径;并针对“校中校”独立学院(没有社会合作方,仅由高校举办),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实施方案》印发后,各地独立学院转设进度加快,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实施方案》中提到的“合并转设”,是指独立学院整合优质的高职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的名称一般为XXXX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本科层次教育,与普通本科高校同属一个层次,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取得本科学历。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十二篇
2012年,中国有数十所大学迎来了他们的60年校庆。这一切,都源于1952年中国高校的院系大调整。从此,成批的旧大学和它们的故事,成为讳莫如深的历史记忆,成批的新大学和新兴工学院成为新时代的骄子。
“1952年院系大调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一次规模的院系调整。其实1951年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19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集中,故名。许多综合性大学被拆分,而中国一夜之间冒出许多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受到重创。这一按照xxx苏联模式xxx和工业化建设需求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改革,改变“博雅教育”(素质教育)向为工业建设服务的苏联教育模式大变革的时代。“否定旧的,学习新的,就是学习苏联。”这次变革影响了几代知识人的命运,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亲历者“渐渐感觉到一些东西是错误的”。
1951年11月,在经过小范围的试验后,中央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订了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揭开了1952年轰轰烈烈的全国院系大调整。在高校的中国现代科学家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名牌大学无一不伤筋动骨。此举是为了打破民国遗留下来的英美高等教育体系,改造成苏联式高校体系,为了工业化目标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减少综合性院校的比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历史悠久的知名院校被拆散,综合性高校大幅减少,全国出现了很多单科专门型的高校,同时私立高校、教会高校则退出了历史舞台。此举为新xxx确立在高校的实际权威扫清道路。院系调整造成了长期形成的大学传统的断裂,有人说影响了大师的造就。
1949年,“最高领袖”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强调:“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他因此一一点了教会大学的名。颇有戏剧性的一幕是,教育部的第一任部长马叙伦开始亲自将这些教会大学,包括他所喜爱和关心的之江大学“送走”。1950年6月,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在统一的方针下,按照必要和可能,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
1951年1月,政府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机关的指示》,各教会大学被迫与国外教会脱离关系。燕京大学、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辅仁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这些似曾听闻过的年代久远的学府,集体消失了。那时的莘莘学子如今已成垂垂老者,最年轻的也已到了古暮稀年。对于那些失去母校的老人们来说,他们再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大学。燕京大学的校友也只有在未名湖畔铭刻的“原燕京大学未名湖区”石碑上,才能找到熟悉的“燕京大学”四个字了。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浙大被肢解,险遭亡校。浙江大学的主力分别调往复旦大学等18个学校,本校仅存原工学院的4个系和理学院的“挑剩”部分。相对于院系,浙大调出的骨干教师更多。中国南方最好的理学部被整体调往复旦大学,工学部实力减至原来的七分之二,浙大文学部、农学部、医学部被分为三所单科性学校,即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由一个拥有文、理、工、农、法、医、师范七大学院的综合型大学变为一个“工学院”。
“每年4月1日浙大四校区内、西子湖畔,复旦人马充斥”的奇观。在这场轰轰烈烈建设新复旦大学的过程中,浙江大学等学校倾其所有文理之人力物质资源于复旦。由于时代限制,考虑到对江浙原xxxxxx的大学重镇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进行战略性削亡肢解,由教育部和华东军政委员会做出分离浙大的决定,并派员出面对广大师生做思想工作,陈立等部分名教授和大批师生接本部苏步青来信,于安徽五河农村的土改现场连夜开会,并第二天步行80里转舟车赶回杭州,反抗军队接管委员会的命令和向华东军政委员会申诉。当时竺可桢、马寅初、王淦昌、贝时彰、束星北等已经奉令调往北京、山东等地,所以在一片争议和反对声浪中,1952年8月争取还是最终失败,按教育部的方案,不管“硬要把全国第一流的文理学院划分到很一般的小学校去,一些老先生有看法,有争论”,苏步青甚至是在被军管会灌醉的情况下硬推上离杭火车,苏步青、陈建功、吴定良、谷超豪、胡和生、夏道行、卢鹤绂、吴征铠、陈耀祖、谈家桢、谭其骧(先期已去)、谢兰安、沙昭宇、卢庆骏、石钟慈、丁大钊、裘志洪、于同隐、孙宗彭、金鉴明、戚叔含、方重、盛祖嘉、郦庚元、赖祖武、殷鹏程、叶敬棠、龚升、张素诚等大批教授师生及其家属数百人和相关院系图书设备浩浩荡荡离杭赴沪。杭州仅留四个工科系和两位一级教授维持,“惨淡经营”,本来被要求改名“浙江工学院”而彻底亡校(事实上中央大学已经在大陆亡校了),但是被抵制。浙江大学遭遇重创,对其后三十多年学校的发展和培养一流人才造成了巨大困难并影响至今,相当长时间也影响了其国内外的地位。同样悲剧的还有清华、同济、交大、南大、中大、武大、厦大、山大等 。
院系大调整的痛
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个纯粹的工科院校,北京大学集中了北京高校除了工科以外几乎所有专业的精华,成为事实上的中国最高学府。教育部的编号中北大第一,人大第二,清华第三,可见一斑。而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被拆地四分五裂,高校丧失部分教学自主权,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痛。
私立高校退出历史舞台,早在院系调整之前,政府就开始逐步取消教会大学,并改造和限制私立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私立大学全部被裁撤。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裁撤,分别并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
经过1952和1953两年的大规模院系、专业调整,全国高校由原来的211所减为182所(另一说由原来的210所下调为181所,共减少了29所):综合大学14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政法院校4所,财经院校6所,艺术院校15所,语言院校8所,体育院校5所,民族院校2所。
在此次调整中,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被称为19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五所大学原有的工科除浙江大学稍微好点外,基本被剥离,同时文法商管医各科实力也大幅下降,直到几十年后的中国大学大合并时代,才开始真正恢复元气,部分高校的简要调整情况如下:
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同时并入复旦大学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浙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厦门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厦门大学拥有5个学院18个学系。调整后仅保留文、理两个学院,而且由于拆出的学院基本都在其他城市,在后来的合并潮中也无法合并回来,基本上是有出无进。
武汉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武汉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调整后的武汉大学仅保留文理学院,同时并入广西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的相关科系。
中山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拥有八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师、研),调整后的中山大学保留文理法研学院,并入岭南大学文、理学院,并将广州以及中南地 区部分高校的有关系科调入。
清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调整后的清华大学只保留工学院,同时并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
同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同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调整后的同济大学文、理、法、医均被剥离,同时调入华东十余所高校土木建筑系,遂成为国内最大的以建筑土木工程为主的工科大学。
四川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四川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理、法、工、农、师范),调整后的四川大学保留文、理、法三个学院。
山东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山东大学拥有五个学院(文、理、工、农、医)。调整后的山东大学保留文、理、医三大学院,不过1956年医学院又独立出去了。
1952年的院系调整,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初步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不仅是老牌大学的地位、专业,更重要的是学术精神、校园文化也遭到摧残,其他民国时期的顶尖的国立大学,如山西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也从此一蹶不振,很多知名的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更是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由原北京大学法律系、政治系,原清华大学政治系,原燕京大学政治系大部分师生,原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社会民政专业少数师生及原北京大学的一部分行政人员组成,并由华北行政委员会及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调来一批老干部担任各级领导干部。这就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著名的“八大学院”(其他7所为北京医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之一。
就总体而言,院系调整加强了工业、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固然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工科过于薄弱的痼疾,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对新xxx的工业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旧中国工程技术教育过于薄弱的状况。但是其缺失不容轻忽,院系调整时由于过度照搬苏联模式,导致了很多高校学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以清华大学为例,历史上,清华大学原是一所有着浓厚人文底蕴和文理工结合的一流综合性大学,上个世纪初在人文与科学方面曾经璀璨一时,群英荟萃,如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朱自清、胡适、王国维、顾毓秀、闻一多、金岳霖、冯友兰、潘光旦、曹禺、钱钟书等,为中国的学术研究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作出了辉煌贡献。但院系调整取消了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和理科,大大影响了清华大学此后的发展。工科的发展与理科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理科知识作为知识基础,工科不可能单科独进。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而到1962年则仅占。在院系调整过程中取消了大学中的政治学系科,也不允许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政治学被取消、法学日渐式微,宪政理念尚处于萌芽状态、远未进入治国理念,也与这次院系调整后政法教育的缺失有直接因果关系。
另外,院系调整指导方针的后一部分,即“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由于照搬苏联高校系科设置模式,使原有的一些素负盛名的综合性大学程度不等地有所削弱。如解放初期的南京大学曾有文、法、理、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共42个系科,院系调整后仅保留了文、理方面的13个系,其中心理学系自1952年后即未再招生,仅有其名而无其实。尽管通过院系调整,南京大学新建了天文学系,加强了地学类和外国语言文学类系科,但人文科学领域的哲学系,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法律、政治等颇有特色的系科或者被调出,或者被撤销,不能不说是院系调整中的一个失误。此外,院系调整后形成的“综合大学(文理学科型)—多科性工科大学—单科性专门学校”的高校设置模式,往往由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相互脱节和分离,影响了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影响了学科的更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妨碍了以后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结合。
院系调整最大的缺点是统得太死,如过分强调高度的集中统一,地方特殊性照顾很少,高等学校主动权也太少,不利于学校因校发展和办出特色;没有多学科性的综合大学,专门学院过于单一,不利于新学科、新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只注意一种模式,过于呆板划一,实行的是统一专业设置、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过程和统一教学管理,这不但妨碍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
1953年9月,高教部长马叙伦在《关于综合大学的方针和任务的报告》中,既充分肯定了院系调整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他说:“首先,有过急的毛病,例如在某些地方一下子摆出的摊子过多,而事前准备不足,以致某些独立出来或新设立的院校,内容并不充实,同时却使调整后的个别综合大学的力量被削弱,被分散”;“第二,在某些地方调整时未能照顾到某些大学的原有的优点与系科特长,以及其本身的实际需要,或者移重就轻,使其多年积累起来的能代表该校特点的教学基础失掉应有的作用,或者把某些重要科系连根拔掉,使该校其他相关科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受到影响”。马叙伦还指出:“在处理文法等系科的作法上,有些是更不妥当的”,如“只看到其课程内容陈腐又非目前急需的一面,有时就采取绝对办法,单纯地调出、合并或取消,而不是有区别有步骤地加以合理取舍,逐渐改造,以适应将来的需要和发展。”马叙伦的分析既辩证、全面,又剀切中肯。对于全国院系调整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尽管事后也曾采取了某些补救措施。而这一历史缺憾,直到80年代后才真正开始得到弥补。在今天,我们通过这次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知识形态和高等教育人才的大变迁,反观我们的得与失,以知史得进步。
大学坚守定位。大学是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传承人,大学是一个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大学也是一个国家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之大,不仅在大师,更在于育人,为国家培养栋梁,为民族传承文明。
消失的九所世界级教会大学
中国在1949年前有许多大学是由基督教或xxx会创办,可以说是当时的世界级大学。不过,在1952年中国院校调整中这些教会大学也集体消失了。当然消失的不仅仅是大学,而是……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创办于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噪。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被撤消。中国大陆xxx迁台后,燕京大学在香港被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xxx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1925年由罗马教廷创办,20世纪初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并驰名于海内外华人社会。创始人之一同为复旦大学的马相伯先生。1952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被撤销,其校舍划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北校区。人员与系所编制则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现辅仁大学旧址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国山东省办学的一所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联合开办。鼎盛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有“南齐北燕”之称。大陆许多知名学者如老舍先生、历史学家顾颉刚、墨学大师栾调甫、戏剧学家马彦祥等纷纷到此执教。齐鲁大学是当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十三所教会大学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齐鲁大学被撤销,原校址今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其各学科分别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其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xxx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会计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创下了民国教育的多项第一,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上遥遥领先。上海圣约翰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被分拆至上海各大名校后解散,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一代名校就此消弭于历史长河。该校培育了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xxx、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等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
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是法国xxx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是中国第一所开始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由中国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所设学科有语文、象数、格物、致知四门。震旦大学之名相当霸气,“震旦”一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意为中国,在英语中有曙光、黎明之一,英、法文校名分别为Aurora和L'Aurore。1952年院系调整,将震旦大学各院系分别归并上海市各有关高等学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在中国高校中有一定历史地位,林汉达、金仲华、朱生豪(翻译家)等知名人士都是之大校友。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2年院系调整时,之江大学被撤销,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当年“杭州大学”这块金字招牌一夜间消失 如今要重建?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于此。是第一个向xxx请求立案并获批准的教会大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外人在华所办大学编类中,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中唯一的A类,持有金陵大学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是当时社会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享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之美誉。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被撤销,主体文理学院并入南京大学,教育系并入南师大,农学院参与组建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金陵大学还有电影和广播,被并入了北京电影学院。东南大学、南工大也接收了相关学科。其历史档案划归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将校址从四牌楼旧址迁至金大鼓楼校址。
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前身为格致书院,开创了中国华侨教育的先河,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当时以钱树芬为首的一批爱国校友倡议接办学校,同年7月经广东政府批准,学校收归中国人自办,并正式改名私立岭南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大学。1927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1952年院系调整,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文、理科合并,组成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这些学校校名响亮、霸气,且实力都不凡,即使是在大学更名热的今天,也没有哪一所大学有这样的“资格”再延续这些大学名,只能让它们永远的留在历史中。
出处来源:1952年院系调整之殇: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十三篇
作为一名思政老师,需要提升的是一种境界。习xxx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老师提出了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的,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就是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使命”二字牢记心中。新时期,思政老师的使命是什么?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且要赢得这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伟大斗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思政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之于时代和民族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二、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一个思政老师,我们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便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真正实现“传道、授业、明德、敬业”。自己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还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阐析社会问题,真正搞懂面临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用理论阐释能力、实践阐述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征服学生。用真理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三、秉仁心提升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高尚的人格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做到自己人格健全,人格尚美。自觉做为学、为人之表
率。思政课教师还要关注社会、放眼世界、聚焦前沿、亲近学生,有创新意识,紧跟新媒体发展的速度,谙熟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鉴别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行走于新时代,就勇担历史责任,努力去做一名乐为、敢为、有为的创新型思政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思政老师,需要提升的是一种境界。习xxx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老师提出了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的,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就是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使命”二字牢记心中。新时期,思政老师的使命是什么?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且要赢得这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伟大斗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思政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之于时代和民族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二、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一个思政老师,我们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便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真正实现“传道、授业、明德、敬业”。自己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还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阐析社会问题,真正搞懂面临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用理论阐释能力、实践阐述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征服学生。用真理感召学生,
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三、秉仁心提升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高尚的人格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做到自己人格健全,人格尚美。自觉做为学、为人之表率。思政课教师还要关注社会、放眼世界、聚焦前沿、亲近学生,有创新意识,紧跟新媒体发展的速度,谙熟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鉴别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行走于新时代,就勇担历史责任,努力去做一名乐为、敢为、有为的创新型思政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思政教师学习心得 5 篇
中国xxx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xxx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远程聆听和认真学习,体会很深,深深的感受到这份报告理论性、客观性、创新性、指导性都非常强。
一、报告的理论性非常强。报告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辩证法,结合中国的客观国情,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等做了阐述。更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判断。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时代的又一次理论完善和创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给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更加清晰的蓝图。
二、报告的客观性非常强。报告客观的分析了中国所处的阶段,客观的指出了五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xxx的领导下取得巨大成就,客观的分析了当前中国
所处的阶段,客观的指出了中国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客观的分析了我们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客观的提出了我们党工作的初心。同时,对五年来取得成就不避讳,对五年来存在的问题不遮掩,对今后的计划不冒进,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国情和党情判断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也正是由于我们党具有这样的优良作风,才使全国人民相信我们党一定可以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报告的创新性非常强。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在实践上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除了在理论上相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等外,还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十几个新提法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有了更新的认识,给我们进一步深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道路指引。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十四篇
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培育学生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思想理念。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最为核心的是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我们聆听了赵平教授的《学习百年党史牢记初心使命--品味中国xxx人的历史担当》,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讲述着跌宕起伏的战斗场面;在吴晓静专家《做有专业自信的思政教师,成有专业能力
的思政骨干》的精彩报告中,让我明白了“德育教师,以德育德”,要用行动跨越思想、做出专业、研出专业来。另外,特级教师李应平的《遇见最好的自己---关于教与研的思考》讲座,从他自身成长道路讲述,启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教与研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特级教师吴望民的《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讲座,从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能思考的四个维度,启发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专业教师必要技能素养。
专家们讲解深入浅出,字字珠玑。他们从思政课的根本出发,阐述了立德树人的观点;从思政课的模式出发,强调了思政课的渗透;从思政课的实际教学入手,展示了课堂教学实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需要将专家传授的要点、要素,融汇于思政课堂中。
在这次的党史学习中,我们参观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xxx军军部旧址。学习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皖南事变的发生的整个过程,以及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全体学员怀着真挚而虔诚的心,在陵园门前驻足凝望,陵园经岁月的洗礼而沧桑,鲜红的历史随风拂过脸庞,红色的烙印印在每个学员心中。我们为烈士陵园的朴素而感动,为其沧桑而震撼,为其伟大而动容!我们将以革命烈士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学生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
在这短暂的几天学习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需要提升的是一种境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就是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思政课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要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聚焦学生的思想关切,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为培根铸魂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一直在努力,今后将更加精心备课,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打磨好思政课教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勇担重任,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最大力量!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十五篇
XX 学院
XX 2019 学年第二学期,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学院教师培训中心邀请了 XX 大学、XX 大学、XX 师范大学的名师专家为全校师生进行了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经过几次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德、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学习及反思,我的学习感悟如下:
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巨大,个性化学习的认知模式和方法开始凸显优势;终身学习机制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等。在2016 年 2 号文件中,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奥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着力推进新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有人称数字化推动了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数字化引动了教育理念革命、大学治理革命、教学范式革命等。杨宗凯认为: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深层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标准评估、课程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全方位变革,于是尽快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规律的研究更具紧迫性。
面对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教师有很多的新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至少在三个方面不断进步。首先是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必须经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以致成熟的额发展历程,最终使教师成为一名知识型、专家型、反思型和学习型的专家,具备行使教师职能、应用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优秀教师。其次,其实不断更新观念,对学术结构性调整,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提升个人价值。第三,作为高校教师应积极注重通过发展培训来提升自己,那样才能不断摒弃墨守成规,更新观念;注重顶层设计,避免盲从附庸;避免单枪匹马,注重团队合作;避免保守自闭,持有开放心态。如此,信息技术将会在教学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二、立德树人,师德为先 XX 师范大学 XX 教授给我们做的报告主题是“师魂:教育爱”。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一所高水平学校的需要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老师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典范,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既体现了一个大师的道德素质,也彰显了一所高水平学校的素质,因此,思政教师的师德典范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尤为明显。目前提高思政教师个人修养及建立师德考评机制都是很好的举措。
三、上好一门课,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2019 年 12 月 23 日,XX 大学 XX 教授为我们做了教育的本质的讲座。罗教授作为天文学方面的专家,视野广阔,思路清晰,具有鲜明的哲学思辨风格。
罗教授的讲座是我对教育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他讲座一开始所提到的教育的本质就打动了我。雅斯贝尔斯硕教育的本质不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罗教授还总结出了教师授课的几种状态:有的老师上课被称为水课、冰课、淼课,有的老师把课堂当成了菜市场,教室尽是低头族、没有任何互动;还有的课程成为读课,有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照屏宣科。这些状态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们都没有起到教育应有的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上,不同学科领域的课程设计侧重应有所不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将会极大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深入了解授课对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其次,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因为授课是一门艺术,必须对课
程教学精雕细琢。课程最后,注重拓展和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自身不断的自省、自查、自纠,不断进行反思。注重历史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
经过本次专题讲座的学习,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将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注重首入印象美,突出凝练内容,头一次授课非常重要。因为自己懂不等于自己就能讲得好,不等于能让学生理解。不断提升自己,敢于接受技术进步对传统课堂的挑战,还需要培养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
四、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慕课背景下教学的趋势 2019 年下午,XX 教授给同事们做了以混合式教学、理念、实践与工具的专题讲座,极大开阔了我自身的思路。王教授的专题讲座,先带我们回到了遥远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至今影响着当今的教学。时代在发展,以往的传授范式到了当今的学习范式,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十六篇
曾经“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而且这所大学,大师云集,还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社会上被誉为中国最温和的大学,中国最美大学之一。她就是1928年合并后正式定名的“国立中央大学”(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NCU,),这是民国时期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高等学府。
曾经清华+北大+南开 都不如国立中央大学厉害
国立中央大学声称之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其实该校在辛亥革命后停办了。1915年在借用其原址创办了“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扩建为“国立东南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1880年—1969年8月29日))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不少的大师级人物都曾位于这所院校教学过,最巅峰时期全国三分之一的部聘教授全在这。在国立中央大学的讲台上,你不知道会有哪位大师为你上台讲课,又会有哪位大师来演讲,像梁启超、杜威、罗素等人都曾应邀到校亲自发表演讲,1924年4月20日,印度文豪泰戈尔来访中国,就由著名诗人徐志摩陪同在此演讲。
1927年,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并入原由该校衍生的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和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在首都南京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因该校名易被混淆,于1928年“国立江苏大学”(后只称江苏大学),此举遭到学校上上下下反对,引发了“易名风潮”,学生请愿代表团恳请改校名为xxx国立南京大学xxx等,但政府大学院没有回复,为此学生罢课三天。最终,大学委员会于1928年5月16日做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易名风潮”始息。“国立中央大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学校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
中央大学执中国高等教育之牛耳,一校的经费相当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校的总和。1932年~1941年,罗家伦担任校长时,他指出:大学应该承担起“创立民族文化的使命”,“如果一个大学不能负担起创立民族文化的使命,便根本失掉大学存在的意义。” 他努力促进中央大学的发展,还提出了“千万人大学”规划,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该规划被迫中断。国立中央大学西迁至重庆松林坡,后又在重庆嘉陵江上游的柏溪建设了新校区。罗家伦也因此留下了自己的“文化遗嘱”:希望“xxx胜利以后,每个爱护中大的人,是一定要把它实现的!”中央大学在重庆时期,学校在规模、学科齐全度、教授阵容上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1940年建设了中国最早的原子能研究基地。1941年和1943年教育部两次遴选出“声誉卓著,具有特殊贡献”的“部聘教授”45人,中央大学入选12人,超过其总数的四分之一。
国立中央大学一家的年度经费、系科数、学生数、教职员数几乎相当于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总和。在xxx初期,全国大学名校“联考”统一招生中,更是有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将国立中央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来填报,为当然不让的民国第一学府。即使合并后的西南联大也与中央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xxx胜利后,1946年11月,国立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1947年时国立中央大学有7个学院35个系;北京大学6院26系;清华大学5院23系;复旦大学5院28系;浙江大学6院28系;中山大学7院27系。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次年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校名在大陆成为历史。
以下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家谱:
一 、1949迁台复校
中央大学(台湾)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1962年,中央大学在苗栗复校,建立地球物理研究所,1967年迁至中坜,1979年复名。
二、大陆→调整成19所高校——拆分出5所985大学,7所211大学
为了学习苏联的大学模式,在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被拆分为19块,名噪一时的超级大学从此解体。其中9所历经沧桑,现今依然坐落在江苏。百年校庆时江苏省政府铸九鼎赠与九所高校,意味同宗同源: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和江南大学。其它院系相继成立的独立院校发展成为:西北工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1949年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并没有被拆分,而是全部、完整地改名为南京大学、被南京大学继承了她的衣钵。现在的南京大学与1949年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是同一所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拆分的是南京大学,而不是“国立中央大学”,也不是“国立南京大学”。
留驻南京:
1 文,理+金陵大学→南京大学
2 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3 水利学院→河海大学
4 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5 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6 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7 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8 气象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外迁:
9 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
10 航空学院→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
11 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12 食品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大学 (无锡)
13 农业机械学院→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镇江)
14 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
15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 金陵大学影音部→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17 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
18 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19 国立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至此,国立中央大学在海峡两岸共衍生出十多所高校。台湾高校与大陆同名 以“中国”命名的大学不少。
原来全国那么多耳熟能详的高校追根溯源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分支。如果国立中央大学的继承者南京大学当初不是被拆分成,清华北大还有今日之地位吗?因为就是这么一所大学,拆出来大部分院系都能成立211的大学,拆完还是985,211的大学。排名还常年位于我国前十,甚至是前5。怎么能不让人钦佩呢?
出处来源:致青春:国立中央大学:
传业授道范文精选 第十七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各类高校都非常热衷于改名,学院改为大学,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为何更名为学院?甚至摒弃了中国的名号?感觉连降两级。这次更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复名”,它的前身就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创建后迅即获得了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誉,并且一直保持到今天。即便更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但其英文校名依旧是“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这个细节彰显出协和校方对传统的尊重、对信念的坚守,同时也证明今天的更名顺理成章、毫不突兀。鉴于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需要,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但是更名后,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学生生具有“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两校学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两个公章。)
江西冶金学院——〉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本想改名为“南方工业大学”或者“南方理工大学”,被教育部否决了,因为不能带有与实际不符的区域性名字,其实是实力不够。要不然深圳后来怎么可以直接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得南方之名,失大学、得大学之名,失南方。得热门“理工”,毁层次“江西”,平手了。学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该校更名时间:2004年)
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这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的高校,50年代建校初始就是地址学校,然而地质太冷门,严重影响招生,改个“理工”,失“华东”。成为江西“改名”最失败的大学,本是行业名校,改名后失去自身特色。该校前院长周文斌说要“华东”要不到“理工”,要“理工”要不到“华东”,所以就叫“东华”,在英文里都是“East China”。当时被选的校名有“南方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华工业大学”。该校名也成为了各类大学更名失败的典型榜的常客,很多学生对“东华”这个名字十分不喜欢,觉得像民办大学,民间更传说故宫的东华门是鬼门。2002年“东华理工学院”就这么定下来了。2007年3月,又成功升级成“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改成“华东理工大学”?门也没有,在上海已经有了,是“211工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195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先后经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为现名。当然他们认为往上升应该更名为华东科技大学。该校更名时间:1993年)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大学(学院升格大学准备了两个候选名称:“江苏工业大学”和“常州大学”,按说升格为“江苏工业大学”最贴切,也应了冠名“江苏”的高校往往不在南京的规律。不过最后批准了“常州大学”,理工科学校以综合示人,分数线也越来越高。但是对于毕业生来说,老要解释“就是以前的江苏工业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10年3月18日)
江苏教育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成人本科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嗯,众所周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江苏第三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该校更名时间:2013年5月)
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合并——〉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合并——〉南昌大学(第一次合并合并过程中,成立了新的南昌大学,把省名降格成了省会名,合并后的学校不用A校名,也不用B校名,用一个全新校名表明并不是被对方吞并,而是俩实力相当高校合并,当然南昌比江西好听。2005年第二次合并,南昌大学合并江西医学院,并未更名,典型以强吞弱。在大学简称上和南京大学争“南大”,真是自取其辱。)
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中国迄今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原本拟改为中国陶瓷大学,因各种因素而未能成行。)
江西教育学院——〉南昌师范学院(由一所成人本科师范院校改制为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省名变省会名,毕竟已经有江西师范大学了。)
安徽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有得“师范”,必有失“安徽”,当然安徽也不是什么好头衔。该校更名时间:2007-03)
西安医学院——〉西北医科大学(直接升格叫“西安医科大学”原本是最好的,那为何要计划更名为西北医科大学呢?虽然“西北”比“西安”,甚至“陕西”都大,但是西北大概是中国最不入流最不值钱的大区名了——除了给人荒凉,落后外还有什么印象呢?之所以不能升格为“西安医科大学”是因此这个名字被用过了——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同名,不符合规则。)
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得甘肃之名,失理工,得理工之名,失甘肃。原本想扩专业搞成综合性大学,直接改名为“甘肃大学”。兰州大学竭力反对,觉得跳到自己头上来了,加上1931年兰州大学曾短暂3个月叫过甘肃大学。甘肃工业大学最后拍板成为“兰州理工大学”,不要小看理工这两个字,比工业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别家为了获得“理工”招牌从大区降为市,比如:华东工业大学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华东工学院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当然也有认为此番改名本来就是冲着兰州市名去的,毕竟兰州比甘肃更出名,此番改名可谓一箭双雕。该校更名时间:2003年4月)
甘肃教育学院、甘肃联合大学合并——〉甘肃联合大学——〉兰州文理学院(联合大学只有西南联合大学是成功的,仿冒者皆失败。该校更名时间:2013年4月)
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不喝“西北”风了,还有“科技”含量,从大区降一级到省又如何?)
西安联合大学、西安教育学院合并——〉西安文理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3-04-16)
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合并——〉黑龙江职业学院(俩不入流的高职合并,去掉了各自属性,名字是越来越短了,恍然坐上了黑龙江高职的第一把交椅。然而让该校迅速走红的是,是2021年9月爆出学生会干部张美玉张霸气查寝视频。不要说笔者黑“龙职”,“龙职”不用诋毁,也不怕诋毁,因为他哪熊样也没啥下降空间了,末流学校抓纪律,张美玉以一己之力,展现学校真面貌而已。)
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北华大学(肯定是想叫“华北大学”实力不够,只能颠倒下来个“北华大学”,虽然升格为“大学”了,山寨味民办味十足,原来的那几个高校校名虽然冠名“学院”都比“北华大学”高大上,至少识别度高。)
吉林工学院——〉长春工业大学(改名那么多年了,可是很多人还是称呼“工学院”。“工业”是一个过渡名,以后是不是还想改名成“理工”呀?没戏了!已经有长春理工大学了!是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改的。)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人称“船院”,作为以船舶制造为其特色的高校,原来先校名中一望而知,但如今改为了“江苏科技大学”,在“科技大学”满天飞的年代如何凸显自身优势呢?要是一直坚持没改的话,现在说不定叫“华东船舶大学”了。曾申报“华东工程大学”被否决。该校更名时间:2004年5月)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该校隶属原煤炭工业部,后煤炭部撤销了,加之煤炭行业不景气,所以弃煤从商了。当初能够改名为“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也算是大手笔了,是原煤炭工业部所属的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但是后来“中国煤炭”确实已经有名无实了,该校的专业设置与煤炭毫无关系了。考生们看到“煤炭”二字就想到采煤开矿,导致放弃报考,可以说“煤炭”对学校的发展起了负面作用,束缚着学校的发展,以2001年为例,该院第一志愿的最高分是山东经济学院的最低分。而在财经类院校排名中,该校远在山东经济学院之上,血淋林的现实摆在眼前,再不改名招生极大不利,也看到兄弟院校“泰安矿业学院”改名为“山东科技大学”后的利好。该校做出了改名的决定,2003年2月更名为“山东工商学院”。当然开始的想法是更名为“中国经济学院”,但是作为省属高校,在经济类高校林立的中国,以该校当时的水平实在难以服众。因此教育部给出留“中国”留“煤炭”,去“煤炭”去“中国”的最后批示,校方自然是选择去“煤炭”去“中国”。当然也有师生疑惑,丢掉“中国”也就罢了,怎么改了也还是学院?不是大学?那是因为当时教育部对高校从学院升为大学有明确的硬性规定如教授人数,在校生人数,学科门类等指标未达标。所以此番更名有人评论“越改越差”,之后想要通过“学院”升格“大学”的呼声也逐渐开始了。
现在升格为大学达标了,按照惯例更名为“山东工商大学”顺理成章,但是列入山东省“十三五”大学更名规划却以“山东财富管理大学”上报教育部,如此标新立异的校名顿时引发社会舆论嘲笑,认为这个校名过于“野鸡”,从校名中喷薄而出的是浓浓的金钱味道。而且显得学科单一,不像个综合性大学,给人感觉像个理财顾问培训学校,咋一听起来好像传销?像个金融诈骗犯的窝点名称……因此消息一出,9成以上校友反对更名。更有人讽刺“不像正经大学”“改成“财源滚滚大学”不更好?”过去要解释他们是本科学校,以后得给人解释他们是正儿八经的公立大学。之所以会有“山东财富管理大学”这种妖孽校名,或许跟该校时任一把手,党委委员、书记白光昭有关,他曾任山东省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市财富管理金融发展中心主任。由此该校“开启了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开放式高水平财经类大学的新征程”、“加强财富管理特色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基地……”,确实也有全国首例的“财富管理学院”,那么更改为此校名也算是实至名归。当下人们以“利”字为中心,比如家长们让孩子报考工商大学是为了能够去工商局工作,上财经大学是为了能去财政局工作,读政法大学是为了能去公检法当公务员,说到底一切向钱看齐,既然大家如此爱钱恋财,山东工商学院满足大家愿望,直接叫“财富管理大学”,你们倒有意见了,说太俗气!人呐,就是太虚伪。
不过面对校友和社会舆论,党委宣传部作出回应:“当前学校面临着教育部高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的绝佳时机,我校正在积极争取山东省教育厅的支持,通过突出我校的财富管理特色,力争首先进入到山东省的规划调整当中,再列入到教育部的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当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我校更名为大学的规划。至于列入规划调整后学校怎么改名、改什么名,需要履行严格的程序,届时也需要按程序征求广大校友的意见。” 言下之意这个为了先请示一下,以后实际叫什么还不一定。大有种“墙上开窗反对,要揭房顶,同意开窗”的感觉,请示里过激一下,省里考虑综合还是定为“山东工商大学”,所以更名就大有希望了。
在烟台本地传统意义的三大高校中,凭借着起步早的优势,烟台大学一直位于领头羊的地位。此后2006年,烟台师范学院更名为鲁东大学,“三高校”只有山东工商学院仍然没有“大学”的头衔。该校因为校名迟迟未升级为“大学”也跟兄弟院校“山东科技大学”拉出了距离。
烟台师范学院——〉鲁东大学(既然要做强做大,同城的烟台师范学院和1984年成立的烟台大学为什么不合并?叫齐鲁大学不是更好,这个“鲁东”半个山东省都不到,不伦不类。据悉想直接升格为“烟台师范大学”的,2003年的时候学校已经出现烟台师范大学的字样了。不知道是不是山东因为已经有山东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所以“烟台师范大学”的叫法并没有被批准。当然叫鲁东大学宣示了成为综合性院校的决心。)
山东轻工业学院——〉齐鲁工业大学(为什么不叫山东轻工业大学?老校长说就算叫长清工业大学也不能叫轻工业大学,轻工业就把学校发展给限制死了。在国际上几乎没有轻工业的分类,只有工业的概念,之前轻工业的英文翻译也很尴尬。或者山东工业大学?山东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工业大学”空缺。据悉遭到了山东大学反对,以前的山东工业大学2000年被山东大学合并了。也曾备战更名“山东第一工业大学”未果。话说“济南工业大学”也蛮不错的,但是山东的高校非常排斥济南,宁可用齐鲁这个看起来民办化的名称。2013年更名)
山东教育学院——〉齐鲁师范学院(成人高校升格为普通高校。宁可用“齐鲁”这种民办化的称呼也不用“济南”,真的执念。大学冠名省会城市是首选,但冠名济南的仅仅一所。该校更名时间:2010年3月)
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一所南充的普通高校,当初升格为四川师范学院着实骗人,而且有四川师范大学在了,无法升格了,就再往更大的升格,华西是用不了的,更名后简称简称“西华师大”。)
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这所“四非高校”因是马云的母校而闻名,早在1995年,杭州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将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的请求,但由于条件不够成熟而没通过。2000年合并了杭州师范学校、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市法律学校、杭州工艺美术学校等中转积蓄了力量。2001年再并入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其医学院。2003年浙江省政府行文给教育部欲更名为“钱江大学”,2005年在高校设置评议中因微弱差距没有通过。有意思的是杭州师范学院的独立学院叫钱江学院。2007年,杭州师范学院申请更名“杭州师范大学”。由于“老杭大”的情节,曾有政协委员讨论把“杭州师范大学”更名成“杭州大学”。杰出校友马云怒了:我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有一天传言要改名为杭州大学,我特生气,我说我从此以后不回去了。杭州师范学院一直想变成综合性大学,去“师范”一直不成。逐渐地作为师范院校也跟浙江师范大学比肩了。)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合并——〉温州大学(而今的“温州大学”就像温州的城市名片,然而在2004年前的,温大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叫“大学”实则“学院”的高校,招末批的专科层次的高校——三本都不如,因为他压根没有本科。温州本地人但凡成绩不是太差是不会报考的,成绩差家庭条件尚可但还没到有条件出国留学的才会选温大,所以说“温大是所贵族学校”也算是中肯,那时候温州的第一高校是——温州医学院(后更名“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师范学院是好歹是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历史也比温州大学悠久。但是温州大学直接升本面临要被摘掉“大学”成为“温州学院”的危机时刻,温州师范学院希望升格“大学”但是经费又不足的关头,上演了“以弱吞强”的好戏。最早一届的温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为文凭上是“温州大学”而不是“温州师范学院”而感到苦恼。当然去掉“师范”是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温州大学”这个校名至少能承担地起综合大学的牌子,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希望成为高水平看教学研究性大学。幸亏温州师范学院底子好,让合并之初的新温州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就有20个,起点比很多升格为大学的高校都高。要不然就温州大学那个烂摊子,连隔壁的温州商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都看不上它。十多年过去了,试问在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温州大学和温州师范大学你要选哪个?不过温州大学距离综合性大学缺一个“医学院”,对门的温州医科大学应该吞不了。)
温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之前申报的“浙江健康科技大学”这种创新ID没有获批,转而申报“浙江医科大学”,自然遭到浙江大学医学院海内外校友的反对,因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就是“浙江医科大学”。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院更名为浙江医学院一样遭到争议,只好另换他名。不过更名后还没死心,一直提案希望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认为启用浙江医科大学的老校名,将有力推动该校对外交流,吸引师资和生源等。但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是“老校名停用30年后才可重新启用”。温州医科大学想到的是“浙江医科大学”金子招牌停用可惜自觉“废物利用”,却没想到浙江大学医学院校友们维护母校心切。其实温州医科大学跟浙江医科大学的前身浙江医学院还是有点渊源的,其前身温州医学院是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援建的,曾短暂使用“浙江第二医学院”。但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就……——怎么可以把奶妈的家史当作自家的辉煌?如果校名带浙江是没戏的话,再往上叫“浙南医科大学”还不如“温州医科大学”响亮。该校更名时间:2013年4月18日)
浙江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医学院(原本想改名为浙江医学院,但是此举遭到了浙大医学院海内外校友联合发出声明,坚决反对,浙大医学院校友认为“浙江医学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不论中文相似,英文都叫Zhejiang Medical University完全一样,在医学院校中都简称“浙医”,这容易使公众产生误会混淆。因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就是浙江医学院,1952年由浙江省立医学院与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这个名字仅使用了8年,1960年,浙江医学院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浙大校友们认为,“浙江医高专此更名,严重伤害了浙大医学院一万多名校友的情感”。最后只好折中使用了“杭州医学院”,该校为了圆面子称本来一开始更名就是再“浙江医学院”和“杭州医学院”这两个名字中进行选择的。浙江医高专的校史还声称“杭州医学院”是该校的曾用名。不过也由此断了再想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的美梦,下一步是“杭州医科大学”了。该校前身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很容易跟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因为一字之差混淆,而后者位于宁波,不过已经更名为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了。)
中南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年12月更名为现名,2006年04月又吞并了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虽然升格为“大学”,没有去掉冷门的“林”字,但是毕竟带了个“科技”,含金量增加了不少。)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荆州学院(民办学院转设,拟转设“湖北学院”被打回原形。)
娄底师范专科学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当地人叫师专,平平无奇小师专。因为在娄底,当初改名最刚开始是准备叫娄底学院但是被领导否决了,因为娄底这个城市虽然是三线城市,但是出了湖南没什么名气,大家都知道曾国藩,但是谁知道曾国藩是娄底人?有农生院老师提议叫湖南农业学院,因为学校这方面科研优势比较大。领导不满意,因为很多学历不高的家长会以为学校是教种地的。为了能吸(忽)引(悠)更多人报考,学校领导决定让校名高大上一点的——湖南科技学院就很不错。但是,晚了一步,湖南科技学院已经被零陵学院占用,领导不死心,想了半天,最后加了两个字,变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中生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看校名选学校,有些人放弃湖南商学院,选择了这所“更高大上一点”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又是人文又是科技的,多么有内涵啊。)
上一篇:老师作文600字范文初中共4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