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49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4分钟。
民办教育行业传言范文 第一篇
新时期,现代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将我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相融合,形成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关怀自我价值,自我发展,追求人生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现代精神。正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办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现代人文精神,才能跟上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民办高校教师的现代人文精神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和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知识,健康的心理素质,与时代接轨的现代意识、创新精神等。具体说来,民办高校教师应该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用高尚的言行关怀、尊重学生,用强大的人格魅力打动、感召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巧教育、启迪学生。而重构民办艺术高校教师人文精神,促进民办艺术高校教育质量发展,必须从创新思维、培养环境、创新制度等方面着手。(一)更新管理理念,“德才兼善”是选才的“基石”艺术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成效取决于教师人文素质的水平高低,这就要求民办艺术高校应该拥有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等艺术教育人才。民办艺术高校首先应树立“以德兴校”的管理理念,完善人才招聘的准入机制,在选择人才方面把好关口,聘用教师不仅仅要考量其专业水平,而应把道德素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次,在教学管理中把道德品质作为考核评价中的重要项目,鼓励教师朝着德艺双馨的目标发展,改变传统的专业技能好的教师就“一好百好”的观念误区。(二)提高人文素质,培训、养成是“充电器”“师者,人之模范也。”民办艺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决定着其教育对象———艺术类大学生未来的人格完善和学业成就。民办艺术高校应该针对教师的实际,把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多途径开展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首先,民办艺术院校可以举办培训班,对教师进行人文素质和师德培训,组织学习模范教师的先进经验。其次,随着激烈的竞争和不断的分流,广大教师应该自主学习,不断“充电”,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三)培养创新精神,融会贯通、终身学习是“催化剂”民办艺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不断创新求变。因此,民办艺术高校应该不断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更新人才选拨模式,聘用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艺术专业人才,把新理念和新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中,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创新型高等艺术人才。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民办艺术高校教师坚持不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创新精神的形成也不是仅凭学校教育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那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四)营造浓厚人文氛围,加强制度建设是“助推器”民办艺术高校应该结合艺术院校的自身特色,加强管理制度和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增加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氛围,为教师人文精神的构建提供必备的平台。首先,民办艺术高校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关怀。长期以来,民办高校与教师之间的“企业”与“打工者”的关系使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淡化。因此,民办高校应该真正的关心每位教师的情感、心理,未来的发展和幸福,增强教师对学院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教育激情,释放他们的生命活力与创新意识,增强他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自豪感;民办高校应该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引导教师学会对常见心理困惑进行调试,增强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等。其次,民办艺术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师薪酬结构不合理、工资待遇偏低的问题也使民办高校教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从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要想使教师真正产生“爱校兴校”的使命感,真诚地关心学校的前途命运、建设发展,薪酬待遇、身份地位与公办学校接轨无疑是一剂良药。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民办艺术高校教师人文精神的失落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等艺术教育创新求变、良性发展的瓶颈。因此,民办艺术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不断修炼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
民办教育行业传言范文 第二篇
摘 要:进化教育论是对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生存和发展受到系统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更需要重视自身系统各要素特别是人文环境的优化。本文运用进化教育论,阐述了杂交优势进化思想在教育系统的实现基础,并对民办高校人文环境的建设和优化进行了思考,从思想人文、管理人文、教学人文、教育人文方面作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教育理念;进化教育论;民办高校;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对教育和教育理念进行调整与反思。进化教育论正是在我国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创新的环境下破茧而出、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民办高校被看作普通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变,民办高校既承担教育创新的重任,又作为提供教育资源与实施教育活动的教育系统,迫切需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化教育论,来改变人们对当前教育作用的看法,以利于培养适应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要求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当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更要注重自身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的建设和优化,以实现教育与教化的功能,促进学校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否则,民办高校就会缺乏生机,丧失活力,不仅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将失去教育资格,丧失生存的基础和空间。
一、进化教育论杂交优势原则简述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创办者涂宏斌教授在近30年从事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进化教育论”的教育新思想。进化教育论突破传统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引进系统论、广义进化论和杂交优势论,构成一个崭新的教育学理论。进化教育论扎根于自组织系统的进化规律,通过建立进化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形象反映系统进化的本质规律,为我们研究各种系统的进化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进化教育论的理论体系由两大原理和一个基本方法论组成,即自主成长假说、环境育人原理及杂交优势原则。系统单体和系统以外的大系统,分别叫系统和环境。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遗传和变异两大特性,而环境在对系统的作用中具有选择性和包容性两大特征。杂交优势原则是运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使两个不同性状的同一层次的系统组合。组合的结果是:1、扩大的变异谱,增加了环境的适应能力。2、使系统更加开放,即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另一个开放的系统组合成为更加开放的系统,实现人们常说(1+1 >2),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更加“耗散”的自组织系统,增强了生命力和进化力的潜力。这就是杂交优势原则。
二、杂交优势进化思想在教育系统的实现基础
进化教育论认为,杂交优势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开放耗散的良性系统。耗散结构是开发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一种新的、有序的、内部充满活力的自组织结构。它是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利高津通过对非平衡系统的长期研究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自组织理论。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开放状态,在从平衡态到衡态,再到远离平衡态的演化过程中,当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该组织就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稳定性,且不因外界微小扰动而消失,此即为耗散结构。进化教育论者认为,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天然系统,它不像机械装置那样严格按照一定的运行法则进行活动,与社会系统一样,教育也是不断进化发展的系统,不存在任何预成教育的终极原因和最终结果。一方面,教育是人类行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的活动。教育活动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成元素有:学习主体(学生个体)---子系统,教育环境---大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作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其基本特征与耗散结构高度契合。
1.学校是开放系统。从耗散结构知道,一个孤立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它的熵达到最大时会导致系统形成最无序的平衡态,呈现一片死的现象。只有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能使系统进入相对有序的状态。所以对于开放系统来说,系统可以通过自发的对称破缺从无序进入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我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学校系统的发展,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得资源。首先是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学校需要从外部输送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和师资、生源等,并与市场(社会)之间实现物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之间的交流。其次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空等都具有开放性。
2.学校是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平衡态是指构成系统的部分、要素在物质、能量或信息分布上的均匀、无差异状态,这种状态在结构上是最无序的,也是无活力的 。非平衡态则是有差异、分布不均匀的。“在所有层次上……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在学校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远离平衡态,如学校中存在着权力与政治矛盾,学校组织文化与氛围在学校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学校决策模式的作用、价值与适应范围不同;沟通是一个交互过程,遍及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促进学校的个体沟通与组织沟通是学校变革的任务之一。学校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远离平衡态,如过分强调培养目标的统一性,忽视因材施教,导致人才培养缺少个性和特色;过分强调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以结构是否完整作为考核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和考试的甄别、筛选功能,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平衡态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延缓了教育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进程。因此,学校突显活力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远离平衡、改革创新。
3.学校系统具有非线性特性。学校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个人之间,以及管理者管理能力、学生知识能力、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等,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这些相互作用和反馈通常是非线性的,即不是简单的叠加。各个要素之间若能合理布局,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可以使其具有原来各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进而高度融合、耦合,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大大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反之,若各要素之间布局不合理或互相间不协调,就会抵消整体效果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各要素之间互相牵制,会出现负反馈,使学校整体环境适应能力大为减弱。
三、民办高校人文环境优化研究
(一)人文环境的组成及影响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外界及内部各种因素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受到它们的影响。学校内部各种人的元素、物的元素共同构成一个自组织系统,而由人的文化变量包括共同的理想、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行为元素等构成的人文环境又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可称为学校教育的“内环境”或“软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什么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转变。这种微环境往往会发生链式反映,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对学校教育系统带来严重影响。马克思说过:环境是人改变的,但环境也能改变人。因为人的意识是可以改变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内源性、诱导性、可变性,所以必须重视人文环境建设与优化,使其向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方向变化并优化传递优良性状。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系统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也都是系统的,而系统又是进化的,是按照进化规律演变的。我们要按照并运用进化教育论关于杂交优势原则理论,使得系统的“性状谱”(变异谱)发生变化,系统原有优势特性被弱化,弱势特性被拉升,换句话说就是优良的基因达到遗传和发扬,不良的基因到得变异和弱化,从而使得系统适应环境能力提升。也就说,学校教育自组织要通过自身免疫形成负熵流,或外力突变引入负熵流来抵消正熵带来的不稳定性,从而维持学校的存在与发展。
(二)民办高校人文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催生成长起来,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就是明证。由于我国的民办高校大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不足,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学校组织内部人文环境方面。主要表现在:管理较松弛,学校处于无管理或半管理状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存在鸿沟,部门之间协作精神不强;员工缺乏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雇佣意识较浓,对学校的关注度、美誉度、忠诚度不高,并且员工之间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缺乏主人翁精神;教学管理创新不足,教师科研自主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理论脱离现实,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生学习氛围薄弱,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式简单枯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作用不明显。
(三)民办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与优化
1. 凝聚思想人文
民办高校的创建者大都是热心社会公益、热爱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他们一方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一方面肩负学校发展与建设的责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与指南,是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回答办学举什么旗、培养什么人等方向性问题,而且回答了如何培养人、怎样办好学等重大实践性问题。因此在探索民办高校发展特色的进程中,凝聚思想人文成为民办高校存在的基石。也就是要形成和彰显民办高校自身特质的大学精神,激发师生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做到外展形象、内聚人心、传承文明。首先要昂扬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依法办学和诚信办学,破除当前社会上对民办学校存在的种种偏见与错误认识,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这是民办高校践行社会责任的强大信念。其次要弘扬创始人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如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精神。这些精神是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观的传递、文脉的流淌。同时,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费用来源于学费收入,自负盈亏,因此必须树立企业家精神,像优秀企业家那样经营好、发展好学校,在突出公益性基础上维护办学效益,重视投入与产出的相生关系。要明确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提升与发挥也是生产力。第三要确立校魂文化,包括办学思想及校训、校歌、校徽等具有校本特色的形象标识体系。总之,思想人文是大学精神的实质内涵,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对学校所倡导的优良校风、学风、教风可以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2. 建设管理人文
学校组织系统的人文特性决定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师生,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极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管理行为文化,尤其是民办高校更显急迫。一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全员负责制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员工的责任与义务,做到凡事有规则、有负责、有程序、有监控,防止越权与争权,防止渎职和腐败。同时,运用杂交优势原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防止产生“山寨”组织。二是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意科学性、实效性,又要注意人文性、公平性,使制度既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又具有号召性和感召力。三是引导师生形成与学校整体利益要求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注意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共青团的接班人和后备军作用,形成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事关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政教育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工作的进步。四是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切实建立沟通的机制,搭建沟通的平台。不仅各部门之间、师生员工之间要重视加强沟通,而且各层次的管理者也要采用适当的沟通方法、合适的沟通渠道与师生员工进行情感沟通、政策沟通、目标与计划沟通等,使师生员工了解与他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学校信息,提高师生对学校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从而创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3. 优化教学人文
民办教育行业传言范文 第三篇
近年来,在崇左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指导下,我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xxx民办教育促进法》、《xxx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行政许可法》,以及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要求,始终以“安全、稳定、规范、发展”为宗旨,突出“真诚服务、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规范行为、促进发展重点,促进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行为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成效。
下面,就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民办幼儿园106所,在园幼儿16607人。民办学校11所,其中高完中1所,九年一制学校4所,小学6所。在校学生5124人,其中:在校小学生 2785 人,在校初中生2363人,高中在校学生76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910人,专任教师436人;民办中小学教职工350人,专任教师232人。具体做法与经验:
(一) 规范办学行为。为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根据我县民办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园长专题培训会议,不断提高法人、校长、园长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办学。建立依法办学公示栏、校务与园务公开栏,做到招生、办学、开课、收费、劳动用工等工作规范合法,较好地促进了民办学校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二)严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xxx《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文件法规,严格办学准入制度。对民办学校的设置条件和标准、申报审批、管理监督等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加强教育、消防、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实施新办民办学校联合审核制度,严把准入门槛。
(三)提高办学水平。一直以来,我县民办教育始终坚持以“尊重学生,愉快教育,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学校特色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五)强化校园管理。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民办学校、幼儿园纳入了全县学校开学工作专项检查之中,重点检查学校的收费报备、教学设备、安全卫生等情况。通过检查督导,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六)推进平安建设。高度重视民办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各民办学校、幼儿园也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定期组织教育、公安、食品卫生、消防、安监等部门对民办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校园周边环境、接送车辆、校舍房屋、活动场所、教具玩具、食品卫生、消防设施等进行专项整治,确保校园安全。
(七)强化年度年检。制定了《宁明县民办学校年检评估细则(试行)》,严格民办学校年审制度,将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依法办学、办学投入、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师生权益等列入年检评估的内容,采取听、查、看、访、谈等方法,深入各校所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对已发证但年检评定为“不合格”的民办学校,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经过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责令停办,同时,将年检结果进行公示。通过强化年检力度,统一年检标准,规范年检行为,提高了民办学校自律意识,规范了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是办学条件有待改善。部分民办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独立的校园,办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还需完善和配套。
二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需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部分民办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
三是办学行为有待规范。部分民办学校、幼儿园需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规范财务、档案管理。
三、下一步整改意见
(一)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
(二)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政府部门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民办学校,合理布局,保护合法办学。
(三)加强管理和监督,坚持公益性原则,诚信办学。建立和完善有关审批和督导评估制度,通过督导评估,对民办学校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规范管理,促使学校依法办学,规范运行,健康发展。遵循社会与教学发展规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民办教育行业传言范文 第四篇
——奋进中的蒙城实验南校
蒙城实验中学是创办于2000年,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实验中学的品牌力量凸显,社会威望越来越高,现已发展成南北东三个校区(东校区近100亩校园正在筹建中,2019年投入使用)、在校学生7000余人、蒙城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实验南校位于城南新区文体公园南侧200米,是2013年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兴建的一所“高标准、高起点”的花园式全寄宿民办学校,学校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于2014年暑期正式招生,现有学生3500人。我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大批的留守儿童难以享受优质的教育,实验南校建校的初衷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建校四年来,实验南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耕耘在蒙城教育事业的这片热土上。
一、办学理念:
学校按照“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的标准,本着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名师强校、教科研养校、办社会和家长满意的学校、办品牌学校的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校、安全为重、教学为中心、文化作保障”的办学理念,注重特色教育,不断打造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学校本着让学生“吃好、住好、学好、玩好”的思想,实行精细化管理,创新型地实行“八大块”管理法,把实际行动落实到学生的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每一位实验人的心中准绳,也是蒙城实验南校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办学成绩与特色:
(一)所获殊荣:
实验人艰苦努力、顽强拼搏,四年来硕果累累,先后被授予“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十佳文明学校”、“市党建工作法示范点”、“第一批省级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省教研先进单位”、“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省教研之星”、“全国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5月又被亳州市教育局评为“亳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又被县教育局评为蒙城县民办学校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第一批“蒙城县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质量:
实验中学依法治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特别加强班主任的培养和使用,校风正、教风正、学风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中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全县前列。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经常开展磨课、赛课,构筑“名师工程”,自创“实验六步教学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不断打造高效课堂。2017年我校初中毕业生608人,其中700分以上103人,600分以上400人,普通高中达线率为86%,位居同类学校首位;2018年我校初中毕业生617人,其中700分以上123人,600分以上430人,普通高中达线率为95%,不仅位于全县第一名,而且相较于去年更进一步。
(三)办学特色:
学校内涵发展取决于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上善若水,大爱实验”,“质量立校,名师强校,特色兴校”,是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要实现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全体实验人有效达成了彰显理念、特色创新、提升学校核心价值,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共识。
1、积极开展体育艺术“二加一”活动
我校开展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特色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根据国家教育部开展的体育艺术“二加一工程项目”为依托,发展学生体育艺术技能,彰显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成立了军乐队、合唱团、舞蹈队、声乐队、武术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五禽戏表演队、葫芦丝队、健美韵律操队等兴趣班。现在兴趣班学生能歌善舞、能书绘画,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了健全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幸福的成长。
2、重视对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
每学期,学校都会根据月份特点对学生进行主题养成教育活动。“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学生在上学以前单纯的就像一张白纸,很多插班生由于以前的学习环境不同,因此养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良莠不齐。学校特色性的开展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编制了《实验中学养成教育专用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六大习惯教育:文明习惯教育、生活习惯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心理健康习惯教育和感恩教育,每次活动做到“四有”:有方案、有实施、有小结、有效果。
通过特色养成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顽强的意志品质、知恩感恩的思想和遵规守纪的行为。“小习惯成就大人生”,我们就是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学校也正是通过这些教育,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了好作风、好品质,好的校风、班风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3、积极开展国学经典“三进、四有、五字经”活动
实验南校创办伊始,学校就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此我们提出了“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我们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践行美德善举的活动,实施了“三进、四有、五字经”活动,“三进”即进课程、进课表、进课堂;“四有”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活动、有设计;“五字经”,读,读以启智;诵,诵以养习;悟,悟以明理;写,写以留美;行,行以修身。我们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
我们还把诵读国学经典与我校开展的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养成教育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
4、开展了系列的“暖心工程”
“暖心工程”即“谈心、交心、知心、暖心、育心”,实施暖心工程,以善育善,暖了学生的心,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快乐成长;暖了家长的心,感知了孩子的进步,为孩子的成长而骄傲;暖了教师的心,舒展了教师的情怀,引领教师幸福工作。善润实验,情满实验,实验人以自己的善言善行,形成了“本真尚美、长善日新”的校风。我们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实施了实验南校“师生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家庭、爱自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学校开展“五爱教育”活动,师生共同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上善若水,大爱实验”、“实验爱我,我爱实验”。
(四)抓党建、促教学:
实验中学党组织成立于2014年,现在有党员48名。几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理念。实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和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xx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重点、务实基础、整体推进、狠抓落实,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学校把我们独创的“八大块管理”与党员先锋模范岗紧密结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先进、求真务实的好领导、好老师。
学校规范课程,开足开齐课程。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探索出了“3、4、5”党建工作法,开展了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步开展。党员干部必须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情,做其他教师的楷模,同时在教学中督促、指导其他教师,现在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以老带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大好局面。学校先后被授予“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党建工作法示范点”、“省第一批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省教研先进单位”、“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8年2月13日,中央电视台【基层党建栏目】专题播发了“抓党建促发展——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实验中学党建工作纪实”,对我校的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报道。
(五)加强教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实验南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常识四大教科研组,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我校特有的“实验中学六步教学法”。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老师们关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从困惑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问题,这种具有校本特色的“草根化”课题现在已有24个,学校已经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的大好局面。其中,丁延芹主任的《如何让学生阳光快乐》,胡月永主任的《赏识教育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的研究》和王杰书记的《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研究与实践》三个科研课题已经申请为市级课题。
与此同时,学校大力鼓励老师进行即发型课题研究,即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思考、探讨、解决“小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教师们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又提高了老师们的合作能力、攻坚能力,从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其中丁延芹主任的《让学生与诚信做朋友》的论文荣获第三届“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的“一等奖”,赵秀军主任的《浅析新课标下的学法指导》在安徽省高师数研会年会中荣获“二等奖”,王杰老师的《家访——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荣获县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实验南校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民办学校体制机制优势,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实验中学创办18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很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上级部门、领导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实验人一定会不断创新、锐意改革,在梳理中发现不足,在盘点中找到差距,在反思中寻到新的增长点。今后,我们将更加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努力探索适合时代要求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新途径;研究课堂、改变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会冷静思考、群策群力,为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为蒙城实验南校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
民办教育行业传言范文 第五篇
在民办高校所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历史征程中,应该从整体上来讲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无论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师德建设方面都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尤其是在师德建设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视生如子、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实敬业,他们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急需解决的问题,表现出了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所存在的固有特点,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社会外界因素的影响,使部分思政课教师道德出现了滑坡。例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滚滚狂潮以及中西方文化交融与撞击,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使人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例如,小悦悦事件中人心的冷漠,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做好事怕被诬陷等等,当然社会上的这些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的恶习也在冲击着宁静的高校校园,使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出现了退化,甚至滋生了一些不良倾向,严重地影响了思政课对学生的教育。例如,有的思政课教师过度关注自身利益,而把教师工作就只视为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从而淡化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不安心做教师,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是过多地抱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想得过且过,敬业精神急需加强;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不敢大胆地管理课堂纪律,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地位、权益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障,所以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安全感。虽然法律规定了“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但是事实上,一般的民办高校仅仅为教职工交纳了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而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不给教师缴纳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有些学校甚至限制教职工的种种权利,如限制考研、考博、职称评定等,即使有些人评上了职称,但也得不到聘任,教师基本没有申诉权。而且民办高校“以学生为上帝”,这就使学生对师资的期望变成挑剔。教师好不好,行不行,不是依靠专家、同行的评价,而是主要看学生的评教。在民办高校中,学生对教师不满意就主动要求调换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公办高校,同时课时量又大,超负荷运转,使很多教师身心疲惫。有些学校往往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师德制度的建设却是非常滞后的。制度缺失和制度建设滞后是导致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问题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培训机制不健全。当前,有一部分民办高校正处于盲目的扩张时期,因而对教师只是重利用,却不重培养,其中也包括师德方面的素养。这种态度使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师德培训上大多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例如,在组织新教师培训上,过多的就是强调对学校的认可度,忽略了对其进行教师师德、素养方面的培训。当然虽有一些院校也制定了师德建设规章制度,但大多数都是脱离现实,或者难以实施、操作。其次,评价机制不科学。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师德评价方面还只是流于形式,内容也比较空泛。师德并没有真正成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工资调整时,学校多是凭借其科研成果、课时数等硬件,并没有把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进行一起量化,所以在这种导向下,势必会造成一些思政课教师师德观念淡薄。再次,激励机制不明确。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缺乏对思政课教师的激励措施。很多学校,包括公办院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地位认可度是低于专业课教师的,认为只有专业课才是本学校重要的品牌特色,而忽视了“两课”的重要作用。所以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激励措施也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的,这样就会严重地抑制了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奋发积极性。
上一篇:涉警舆情报告范文优选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