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517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01分钟。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镇水利工作调研报告
一、20**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情况
20**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镇人大主席团和全体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已任,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镇水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县水务工作先进单位。
(一)整合各类资金,改善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1、病险水库除险:
近几年来,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完善水利基础建设。
1、20**年以来,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东风、七棚、株木、乃塘、龙塘、石塘等六座小
(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
2、小农水项目建设:
2007年投入50余万元对京竹大塘、猪婆塘、横岭水库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万元完成了三八水库除险加固立项报告。投入万余元修复连陂坝,投入11万元维修连陂渠道,投入
余万元对东风渠道等大型灌区进行清淤。
3、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20**年至2007年,先后投入67余万元,解决了何家圳、
陇田、乌石、河下等村2400余人饮水困难问题。
4、积极引导成立各类用水协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全镇共成立用水协会33个,通过他们自我管理、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各协会通过一事一议和山塘的租金,近三年来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义务投工投劳3000余人次,维修改造山塘87座,水圳、水渠18000余米,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二)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每年年初都及时调整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并制定防汛抗旱预案,落实人员和物资,以平稳渡过汛期和旱期。20**年4月份特大汛期平稳渡过,2007年50年不遇的干旱,镇村两级投入抗旱资金300多万元,购买了大量水泵、抽水机等抗旱设施,实现大旱之年不减产,组织了4000余人投入抗冻救灾,使重点水利设施尽可能不受损,对受灾的水利设施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并未影响春耕生产。
(三)严格水政执法
以水行政执法、行政许可为重点,全面实施行政许可制度,加大河道巡查力度,积极配合上级水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水事违法违章行为,20**年以来查处非法开采和盗采砂石等违法违章群众举报、信访12件次。
(四)提高全民节水保水意识
抓住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3月22日??3月28日的“中国水周”及5月9日??5月15日的“城市节水”该契
机通过横幅、标语、口号、墙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几年来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
二、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部,人口4万,辖12个村(场),1个居委会。全镇农田面积22181亩,有小
(二)型以上水库10座,其中小
(一)型2座,小
(二)型8座,300亩以上灌区、堤坝86处,干渠道总长124980米,支渠道总长约40公里。机泵站21个,有大小山塘584座。
三、水利现状和问题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渠道多,山塘水库多,堤坝泵站也多,用水时间较其他乡镇多,除水稻还有蔬菜、冬季作物,一年运行时间不少于9个月。
1、灌溉渠道损毁、淤积严重。全镇总长124980米的排灌渠道,因自然淤塞和人为损毁的有65000余米公里,约占全镇排灌干渠总长度的50%。目前损毁淤积的情况是:我镇四大主干渠,除五一圳90%能顺利
放水外,其余东风渠道、连陂渠道、座陂渠道和其它干渠、分干渠、支渠都是严重损坏和淤积。每年都得花几十万元清淤和维修方能畅通,涉及全镇灌溉面积80%以上。另外,田间灌溉渠道毁坏淤积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普遍存在断面不规则,杂草丛生,渠底淤积,人为损坏等情况,灌排水十分困难,有的根本灌不进去,排不出来。
2、机泵站设施老化,盗窃破坏严重。全镇原有灌溉机泵站21处,装机容量720千瓦。据统计,现在能发挥作用的只有8处,280千瓦,实际灌溉面积不到15000亩。现有的机泵站,由于运行时间长达
三、四十年,加上养护成本高,设备普遍存在锈蚀、老化的问题。有的机泵站房屋破损、残缺不全,有的变压器、电动机零部件损坏,有的线路老化,无法正常运行。
3、小型水库、骨干山塘病险数量多,工程大,潜在问题大。全镇共有水库10座,山塘584座,其中小
(一)型水库2座,小
(二)型水库8座。还有小
(二)型以上4座水库未除险,山塘90%以上存在病险。主要存在溢洪道断面开挖未达到设计标准,有些水库在修建溢洪道时,遇到地质坚硬难以挖掘时就放弃挖掘,使溢洪道宽度和深度均未达到要求,当洪水来临时,溢洪道排洪不及,造成库内水位猛涨,甚至漫过堤顶。
4、安全饮水工程标准低,饮水困难。2005年统计,全镇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有11411人。20**年至2007年,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部分人的安全饮水。还有大部分群众不能喝上干净水,生产生活用水达不到水质合格标准。
5、用水协会组织已成立,但管理人员工资难以保证,积极性不高。
四、对策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虽然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农
田水利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但很难满足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投入是水利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首先从投入机制入手,逐步从依赖国家财政负担的单一投入向多元化、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方面转化,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投入上的新变化。根据近几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健全投融资渠道,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
1、国家投资建水利。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重点加大了对大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水管部门在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时,着重倾斜对我镇骨干工程实施改造和配套。如还有四个病险水库和四条主干渠、二个蔬菜基地内的排灌设施,建议水务部门对项目建设和规划、设计、实施各个可不节都必须管理好,监督好,不留死角。确保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象东风水库。
2、“一事一议”建水利。对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坚持“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的指导原则,利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用水协会作用以农民用水者和群众为投入主体,积极倡导农民自发自愿投资投劳,自力更生改善村组的田间工程条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单独或联合投资维护水利、建设水利。但水利部门对运行较好的用水协会每年给予相应补助,以保障正常运转。
3、产权改革建水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面广量大,可以采
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改革途径,将小型水利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到用水者协会或农民用水户个人,从而明晰工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从根本上解决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投入和长期养护问题。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二篇
一、20__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情况
20__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镇人大主席团和全体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已任,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镇水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县水务工作先进单位。
(一)整合各类资金,改善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1、病险水库除险:
近几年来,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完善水利基础建设。1、20__年以来,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东风、七棚、株木、乃塘、龙塘、石塘等六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
2、小农水项目建设:
20__年投入50余万元对京竹大塘、猪婆塘、横岭水库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万元完成了三八水库除险加固立项报告。投入万余元修复连陂坝,投入11万元维修连陂渠道,投入
余万元对东风渠道等大型灌区进行清淤。
3、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20__年至20__年,先后投入67余万元,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2400余人饮水困难问题。
4、积极引导成立各类用水协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全镇共成立用水协会33个,通过他们自我管理、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各协会通过一事一议和山塘的租金,近三年来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义务投工投劳3000余人次,维修改造山塘87座,水圳、水渠18000余米,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二)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每年年初都及时调整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并制定防汛抗旱预案,落实人员和物资,以平稳渡过汛期和旱期。20__年4月份特大汛期平稳渡过,20__年50年不遇的干旱,镇村两级投入抗旱资金300多万元,购买了大量水泵、抽水机等抗旱设施,实现大旱之年不减产,组织了4000余人投入抗冻救灾,使重点水利设施尽可能不受损,对受灾的水利设施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并未影响春耕生产。
(三)严格水政执法
以水行政执法、行政许可为重点,全面实施行政许可制度,加大河道巡查力度,积极配合上级水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水事违法违章行为,20__年以来查处非法开采和盗采砂石等违法违章群众举报、信访12件次。
(四)提高全民节水保水意识
抓住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3月22日3月28日的“中国水周”及5月9日5月15日的“城市节水”该契
机通过横幅、标语、口号、墙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几年来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
二、基本情况
__镇位于__县东部,人口4万,辖12个村(场),1个居委会。全镇农田面积22181亩,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0座,其中小(一)型2座,小(二)型8座,300亩以上灌区、堤坝86处,干渠道总长124980米,支渠道总长约40公里。机泵站21个,有大小山塘584座。
三、水利现状和问题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渠道多,山塘水库多,堤坝泵站也多,用水时间较其他乡镇多,除水稻还有蔬菜、冬季作物,一年运行时间不少于9个月。
1、灌溉渠道损毁、淤积严重。全镇总长124980米的排灌渠道,因自然淤塞和人为损毁的有65000余米公里,约占全镇排灌干渠总长度的50%。目前损毁淤积的情况是:我镇四大主干渠,除五一圳90%能顺利
放水外,其余东风渠道、连陂渠道、座陂渠道和其它干渠、分干渠、支渠都是严重损坏和淤积。每年都得花几十万元清淤和维修方能畅通,涉及全镇灌溉面积80%以上。另外,田间灌溉渠道毁坏淤积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普遍存在断面不规则,杂草丛生,渠底淤积,人为损坏等情况,灌排水十分困难,有的根本灌不进去,排不出来。
2、机泵站设施老化,盗窃破坏严重。全镇原有灌溉机泵站21处,装机容量720千瓦。据统计,现在能发挥作用的只有8处,280千瓦,实际灌溉面积不到15000亩。现有的机泵站,由于运行时间长达三、四十年,加上养护成本高,设备普遍存在锈蚀、老化的问题。有的机泵站房屋破损、残缺不全,有的变压器、电动机零部件损坏,有的线路老化,无法正常运行。
3、小型水库、骨干山塘病险数量多,工程大,潜在问题大。全镇共有水库10座,山塘584座,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还有小(二)型以上4座水库未除险,山塘90%以上存在病险。主要存在溢洪道断面开挖未达到设计标准,有些水库在修建溢洪道时,遇到地质坚硬难以挖掘时就放弃挖掘,使溢洪道宽度和深度均未达到要求,当洪水来临时,溢洪道排洪不及,造成库内水位猛涨,甚至漫过堤顶。
4、安全饮水工程标准低,饮水困难。20__年统计,全镇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有11411人。20__年至20__年,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部分人的安全饮水。还有大部分群众不能喝上干净水,生产生活用水达不到水质合格标准。
5、用水协会组织已成立,但管理人员工资难以保证,积极性不高。
四、对策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虽然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农
田水利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但很难满足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投入是水利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首先从投入机制入手,逐步从依赖国家财政负担的单一投入向多元化、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方面转化,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投入上的新变化。根据近几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健全投融资渠道,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
1、国家投资建水利。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重点加大了对大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水管部门在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时,着重倾斜对我镇骨干工程实施改造和配套。如还有四个病险水库和四条主干渠、二个蔬菜基地内的排灌设施,建议水务部门对项目建设和规划、设计、实施各个可不节都必须管理好,监督好,不留死角。确保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象东风水库。
2、“一事一议”建水利。对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坚持“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的指导原则,利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用水协会作用以农民用水者和群众为投入主体,积极倡导农民自发自愿投资投劳,自力更生改善村组的田间工程条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单独或联合投资维护水利、建设水利。但水利部门对运行较好的用水协会每年给予相应补助,以保障正常运转。
3、产权改革建水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面广量大,可以采
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改革途径,将小型水利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到用水者协会或农民用水户个人,从而明晰工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从根本上解决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投入和长期养护问题。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
秦市乡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我们对全乡农村水利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水利基本概况
秦市乡位于江陵县东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接监利县程集镇,南抵石首横沟市镇,西与普济镇接壤,北连沙岗镇,总承雨面积平方公里。辖20个村,2个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万人,5678户,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全乡实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临时性耕地万亩。
我乡现有各类水利工程2725处,其中排灌渠道341条,总长公里,各类配套桥、涵、闸2363处,现有电力排灌站34 处,44台套,总装机容量2625KW。其中电排站16处,22台套,装机容量1555KW;电灌站13处,15台套,装机容量610KW;排灌结合泵站4处,7台套,装机容量460KW。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占耕地面积的。现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处,保证全乡近2万人生活用水。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去冬,我乡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分县级工程和乡级工程,采取统一标准,分片施工,集中验收的形式开展工作。集中全乡劳力、领导,上排水机械21台(套),调集挖掘机15台,推土机3台(套),经三十多天的战斗,开挖大小排灌渠道163条,渠堤加固2条,疏
挖堰塘6口,共完成土方万方,投入工程资金万元。
1、2012年度县安排我乡任务是:总任务万方,标工万个, 其中县级工程土方万方,标工万个;乡镇工程土方万方,标工万个。到2011年12月20日月为止,全乡完成土方万方,标工万个,占全乡任务的100%,其中完成县级工程万方,标工万个,;血防工程完成土方万方,标工万个;乡镇工程完成土方万方,标工万个.共投入工程资金万元。
2、去冬今春我乡“三万”活动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规划疏挖排灌渠道145条,长万米,土方万方,疏挖堰塘7口,土方万方。实际完成渠道疏挖工程142条,长度万米,土方万方,完成堰塘疏挖工程6口,土方万方,共投入资金万元。
三、近五年的农田水利发展规划
㈠、县,乡交界垸堤加固工程。
1、石江渠加固工程(2012年度):长4600米,工程量5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万元;
2、加渠加固工程(2013年度):长4200米,工程量51000方,规划投入资金万元。
㈡、红联河引水抗旱工程。
1、千合引水渠工程(2014年度):长1500米,工程量1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万元;
2、连心引水渠工程(2014年度):长3500米,工程量3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万元;
3、永丰方家湾引水渠工程(2015年度):长3200米,工程量32000方,规划投入资金16万元;
4、阳湖引水渠工程(2015年度):长1000米,工程量10000方,规划投入资金5万元。
㈢、工程设施的维护与管理(2012-2016年度)。
1、现有电力排灌站34 处,44台套,总装机容量2625KW,每年度需投入维护管理资金万元;
2、现有各类配套桥、涵、闸2363处,每年度需投入维护管理资金万元。
㈣、依托土地整理项目(2012年度),搞好西干渠以北水利工程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虽然我乡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水利依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水利明显滞后的局面仍然严重,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并没有根本好转。其主要问题是:
1、渠系问题。一是排灌渠系利用紊乱,排灌不分,农级渠系尚未形成;二是渠道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支渠、支沟淤塞米左右,斗渠、斗沟仅低于田面米左右,平均淤塞米左右。农田排涝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灌溉保证率达不到60%;三是配套建
筑物工程老化严重,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不到30%,且年久失修,现状工程完好率不足70%,跑水漏水现象十分严重;四是排灌条件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导致种植农业结构调整困难。
2、机电泵站的问题。通过今年的汛前检查,我乡现有的机电泵站能正常启用的泵站为27处,36台套,装机容量2030KW,其完好率占总数的;需局部维修的泵站为4处,5台套,装机容量425KW ,占泵站总数的。主要是秦家场电排站2台130KW机组泵体及启动柜需维修;张公垱中白渠南电排1台机组泵体出水管锈穿需更换;东陈岭电排1台55KW机组泵体故障需检修,补偿器需维修,永丰提灌站1台55KW机组泵体出水管锈穿需更换。另有千合村电排站变压器待安装、阳湖电排站出水池底板和挡土墙塌陷,需及时抢修;新建的未运行泵站为3处,3台套,装机容量190KW,占泵站总数的,分别是聂谭电排站、河谭电排站、张家泽沟电排站。
3、管理体制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没有实行统一归口,有乡管、村管和民间组织管,各自为政。权属不清,责任不明。
4、投入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乡镇财政十分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不足。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民投工投劳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投工投劳的积极性锐减,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劳力难以保证,建设举步维艰,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导致以上问题的产生,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因素的影响:
1、治水思路的影响。过去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走的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村水利农民建”的路子,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中央实行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后,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又取消了“两工”,再让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建设主体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面对新的情况,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2、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国家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后,只有中型以上工程,国家才立项建设,中型以下由地方自建为主,国家投入很少。我乡财政只能维持正常运转,每年财政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很少,无法开展大规模建设。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农村水利的公益性特点,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因此在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灌站工程等农村水利设施领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3、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干部觉得农村税费改革后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兴修水利无能为力,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畏难情绪,更喜欢抓急功近利、见效快的工作,对于象水利建设这些投资大、见效慢的工作组织不力,发动不够,抓得不实。一些农民认为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也不准搞集资,因此水利建设费用、抽水费用自然也不该交了。
五、几点建议
1、政府应把农村水利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不搞水利、水利设施好不好?情况大不一样。廖堤村提灌站,去年投入10万元进行了维修改建,使800多亩水稻田实现了满栽满插。今年6月10日前全乡无大的降雨,水稻栽插基本上依靠现有水利设施供水。水利设施较好的东陈岭村完成了85%以上的栽插面积,而曾家湾、河渊、永丰等村不到50%,充分体现了水利设施的重要作用。健全斗级排灌渠系,衬砌部分斗渠,配套灌排水控制建筑物,增加抗旱设施,提高现有排涝设施的能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建设,使我乡水利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的目标。因此,要提高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建设农村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领导,一方面在抓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对小型工程的建设、整治、渠系配套改造进行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力争3—5年见成效。另一方面抓好节约用水宣传,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建立节水型社会。
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水利建设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我乡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围绕增加有效水源和提高利用率这个重点,下大力气抓好建设工作。一是抓好大型外引水源工程,乡政府应把颜南渠硬化工程和中白渠疏挖工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锲而不
舍地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抓好工程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发挥好现有工程效益,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扎实抓好塘堰的整治掏淤,这是数量最多、使用面最大、见效最快的工程;四是分期分批更新改造机电提灌设施;五是继续抓好安全饮水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大,见效慢,是具有公益性特点的事业。应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投入。二是地方财政每年支农资金应向农村水利建设倾斜,并逐年增加。三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四是用好“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4、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科学调度的运用原则,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有稳定的管护经费。建立起以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主导、基层水利管理站为基础、村级水管员为支撑、农民用水户组织为补充,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同时学习外地经验,对有一定收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租拍卖等方式,落实好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四篇
农村水利设施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有助于农村抗旱救灾和防洪,而且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安岳县水务局的配合下,就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总结以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的概况
全县水利设施总灌溉面积为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70%。
二、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设施大多在野外,因此水利设施有被偷盗、毁坏的现象发生,部分井不能够正常使用,甚至不能使用。
2.众多小型水库的泄洪洞堵塞,下游闸门、涵洞损坏。
3.小水池、渠道於塞严重。水池和渠道中淤泥堆积、杂草丛生,部分地方坍塌,以致不能起到蓄水引水的作用。
4.现在农村浇地绝大多数还是大水漫灌。这既不利于作物生长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5.部分水利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隐患多。
6.水费征收困难,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降,运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7.水利管理部门人员在编不在岗的情况较为普遍。全县镇乡在编水利管理部门人员有147名,而在水利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只有25名,造成管理及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8.部分地区水利设施缺乏,甚至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
三、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主要问题分析 1.部分人员认识不够,为了一己之利而破坏、偷盗水利设施。另外相关人员宣传不够,没能让群众认识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
2.管理不完善。在水利设施的管理上责权利不明确,造成了需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惜水,形成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又不管的局面。人员在职不在岗,以及资金的缺乏,造成了泄洪洞堵塞,下游闸门、涵洞损坏。
3.群众只图自己一时方便,随意丢弃废旧物品、柴草堵塞了渠道。同时村一级缺乏管理,对群众的这些行为视而不见,进而使群众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更正。
4.限于知识水平和技术的不足,以及投资较大农民负担不起,导致农民无法使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水利设备,加之群众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劳动力大量外出,翻犁稻田时图简单,草草了事,不注重稻田保水效果。据测算,我县正常年景每亩稻田需用水200--250立方米,而实际上我县灌溉定额为450立方米/亩,仍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水资源浪费很大。
5.地方水利工程大多是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受技术、资金限制,配套工程不完善,工程完好率低,使用效益达不到设计要求。设施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保险加固工作任务艰巨。
6.农民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之后,水费收缴更加困难。全县在农业税未减免前可征收水费近100万元,农业税减免后只能征收二十来万元,并且征收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小型水利工程的水费收取更加困难,几乎收不到。水管人员的报酬、水利设施的养护资金无法保证,导致水利设施养护不到位,损坏严重,效益低下。
7.水利工程管理滞后。我县乡镇一级的水利管理站到目前还是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都没法保证,一部分人不得不另谋生计,没法集中精力担负起对一个乡的水利事业的管理工作。在调查中,乡里水利站的职工们对此反映相当强烈,他们说一方面他们的责任重大,防讯、抗旱等工作纪律要求非常严格,一方面他们又要考虑自己的生计,于是只好在每年的防讯、抗旱等非常时期来坚守岗位,平时就为了自己的生计另谋他业,对于常规的管理根本就顾不上了。
8.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县水利部门的同志介绍,各地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而且基本上没安排规划资金,而中央和省里则非常重视这一工作;同时我区水利建设规划主要是一些具体工程的建设计划,差不多是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概念,至于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灌溉水平、生态水平还不具体,对实现这些工程的资金如何落实也缺少可行的办法。
四、对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1.建立宣传“水危机”意识,由于在集体经济时代形成的“大锅水”意识,加之过去的水资源短缺尚不十分明显,也知道有过因水而引发的战争,但群众总认为,那样的情况还很远,可是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年年不同程度的春旱、秋旱;河流水位的下降;大量增加对地下水的开采;用水成本的不断攀升,这一切已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事件了,而是在向我们表明这样一个事实:“水危机”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为此,“保护母亲河”、“保护水环境”、“节约用水”、“水是商品”等概念已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而要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行动,而要溶入具体的工作,而要政府拿出一套能行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2.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应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资金。二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可从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予以补助。三是制定比招商引资更优惠的政策,以经营权换资金。对小型水利工程,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工程整治。四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水利设施。
3.要以村为单位,编制好未来一段时期的水利建设规划。各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于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的立场出发,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防汛、抗旱诸多因素,镇、乡两级在各村规划的基础上,选择上报国家、省一级的项目,调整镇、乡的建设规划。
4.要积极探索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试点摸索出小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经验。按照外地的经验,通过明晰产权,改变单一的产权制度,采用承包、特许经营、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工程存量资产,以工程经营权、所有权置换资金,用于反哺水利工程的再建设与管理,走出一条以存量置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水利发展之路。
5.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切实增强农民群众是建设管理中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农民自觉交纳水费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参与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农民主动参与用水管理,促进农民自觉科学灌水,节约用水。使供水结构趋于合理,达到节水增产和增加水管部门自身效益的目的。
6.加强监管,严格质量标准。县水利部门要强化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监管的主体责任,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能,督促各工程建设业主严格基建程序,规范建设行为,严格落实项目建设 “五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的全程技术指导、物资器材质量源头监管和工程建设质量全程监管,确保建设一处,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7.村委会是水利建设重要的组织保证。有些地方在偿试水利建、管、用组织保证时,发展了一批农户用水协会,这一组织旨在将一项工程的受益农户以协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行使对这一工程的产权,但实践中,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质,即便是一个受益户不加入协会,协会也很难阻止其在工程上的受益,即通常所说的“搭便车”行为很难以农户用水协会这一形式加以阻止,而一个农户的“搭便车”行为很容易带动10个乃至更多的农户“搭便车”,加上协会这一组织本身的松散性,这一组织形式就很难起到其预想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村级组织,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全村的水利工程,使全村农户受益。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五篇
冠县水利机构调查报告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2期
冠县水利机构现状
冠县灌排工程管理处系水管单位,现辖九处泵站,在编职工162人,无编制人员37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人,中级14人,初级77人。只有90名职工由县财政拨付80%工资,其余20%部分及72名在编职工和37名无编人员工资全部由水务局自筹。
冠县有18个乡镇,1982年由于中央、省、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全县18个乡镇成立了水利管理站,并修建了办公场所,人员由水利局派驻,到上世纪80年代末,水利站职工工资由财政切块到乡镇发放,人事关系、编制由县水务局管理。2002年县乡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管理站与乡镇其他农口站所合并,重组为“乡镇农林水技术服务站”。人事关系由县水务局管理,编制属于乡镇。现水务局管理的水管员64人,退休职工23人。具有水利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27人,其中:中级5人,助级20人,员级2人。有大专学历的11人,中专学历的23人,高中以下学历的30人。平均年龄45岁。自2002年8月至今十多年间,乡镇水利管理站未增加一人,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出现了严重的技术人才断层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有3个乡镇水利站人员都已到达内退年龄,现无一人正常上班。在岗职工大部分忙于乡镇中的工作,从事水利业务较少。现大部分乡镇水利管理站无单独办公场所,在乡镇政府内办公。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由财政承担,办公经费由乡镇政府实报实销。
存在的问题
冠县灌排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工资和经费不足,减负办所批复水费偏低,工程设备老化失修,工程配套标准低,致使九处泵站运行不能发挥最佳效益。
一是乡镇站机构不健全。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水利站被合并到农林水技术服务站,一般配备1—3名水利管理员,且主要精力围绕乡镇中心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干水利,背离了基层水利站的职能,制约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是管理机制不顺,与水利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目前,全县乡镇水利管理站的管理机制是以乡镇管理为主,水管员编制在乡镇,县水务局只对水管员人事关系的管理和业务上指导,这种分散、分割的管理体制,带来诸多弊端:一是人员难调配,县水务局无法根据工作需要和现实表现统一调整配备人员。有的乡镇还将水管员调做他用,或安排不懂业务的人员从事水利管理,造成了人员管理上的失控;二是职能难发挥,实行乡镇直管体制,水管员忙于乡镇中心工作多,从事水利业务少,使农村水利建设的计划、任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业务管理上的断层;三是队伍难管理,水管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晋级晋职等,由于关系和渠道不顺,出现了条块管理上的扯皮。
三是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薄弱。乡镇水利管理与专业人才缺位造成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薄弱:一是有关水利方面的政策、法规,在基层宣传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水行政执法难度越来越大,破坏水利设施的事也时有发生;二是水利工程基本资料特别是工程运行管理收集的原始资料和图纸时常丢失,对以后工程的维修和管理造成极大困难;三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缺少处在第一线,及时掌握情况处理险情的专业技术人员,给防汛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四是有的乡镇基层水管站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人能对本乡镇水利工程系统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制定编制、规划情况下,无法正确提供第一手资料,造成规划与实际不符,不利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给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带来困难;五是乡镇水管员的日常办公业务经费没有着落,造成服务功能弱化,作用难以发挥。
四是人员素质与工作任务需要不相适应。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以及结构性人才短缺等问题与工作需要难以适应。
对策和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性质职能。建议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将乡镇水管站设为水务局的派出机构,将其人事、业务、财务等统一由县级水利部门管理。这样既能解决多重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又能对人员统一调整、优化调度,保证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有效性。乡镇水管站党的组织关系仍隶属所在乡镇,接受所在乡镇的领导和监督。
乡镇水管站承担着乡镇范围内的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等职能,主要任务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应当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基本职能主要是:一是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乡镇水利规划工作;二是协助乡镇政府组织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三是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搞好防汛抗旱工作;四是负责对乡镇范围内的水利工程管理加强指导和监察;五是负责加强乡镇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六是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对所在乡镇违法水事案件及时进行巡查、发现、上报和协助处理;七是负责所在乡镇的有关水利规费的征收工作;八是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水利技术服务;九是完成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是改革投资体制,落实扶持政策。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县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落实经费。
三是合理定编定岗,改革用人机制。根据乡镇国土面积、灌溉面积、泵站总装机容量、堤防长度、渠道长度,涵闸引(排)水量流量等指标,进行测算分类,并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严格控编控员。任务重、面积大的乡镇可设一个派出机构定2至3人;反之,任务轻、面积小的乡镇可只设一名水管员,几个乡镇合并为片设一个派出机构。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吸收一批水利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逐步淘汰学历层次低、专业不对口、工作难胜任的人员,优化水利人员队伍结构;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考试考核、
竞争上岗,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的人员安排到领导和管理岗位,着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公正用人,有利于人员合理配置、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管理机制,通过目标管理,末位淘汰,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作为晋级、晋职、聘任、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以制度管人,论实绩用人,以正确的导向和规范的管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求实上进、勤奋敬业的积极性,促进队伍建设,加快水利发展。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从单一型的人事组织管理向综合型的人才开发管理转变,突出抓好水管员的教育培训。围绕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水管员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基层,扎根农村,尽职尽责,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六篇
本次调查主要以克尔伦苏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人员配置、经费保障是否合理,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牧区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牧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形成的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 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目前克尔伦苏木辖区15个嘎查、2个党工委,总面积5839平方公里,20xx年牲畜总头数为408557头(匹、只),属于纯牧业苏木,这几年正逐步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路道。今年我苏木政府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项目新建各类人畜饮水机井36眼;2处小型电灌(花胡硕青贮饲料基地和芒来嘎查青贮饲料基地),每处投资为17万元,完成总投资268万元,解决了11个嘎查,4200人,万头大小牲畜饮水安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二、 水利机构、人员及经费
目前,克尔伦苏木政府设1个林水工作站,有1名站长、 2名工作人员,在旗林业水务局的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由于机构刚刚设立,目前还没有专门经费及交通工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水工作向日常化、正规化发展趋势。
三、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井灌区存在机井老化设备陈旧效益低下的问题,需 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拓宽筹资渠道,进行更新改造;
2、河流、低洼处存在防洪隐患,灌溉渠系不配套,灌溉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苏木工作站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进行了全面规划,并依照上级精神筛选项目,在做好前期勘测、设计工作的基础上,上报立项,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建设力度。已建工程基本上运行良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工程的管理体制也在逐渐的摸索中完善,效益发挥正常,管护措施较为切合实际,能够保证持续长久运行,基本上不存在较大问题。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部分缺水嘎查找不到合格的水源工程,对工程建设造成困难。需通过先进的找水勘测设备,测定水源工程形式和位置,为工程的建设创造条件,早日解决牧民群众人畜饮水困难。
四、对策建议:
针对我苏木牧区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期间我苏木牧区水利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发展思路主要围绕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加大节水力度。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苏木属边疆少数民族牧业苏木,自然气候条件恶劣,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干旱严重,水资源紧缺,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相对都较内地落后,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而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尤其是水利建设更加薄弱,水浇地面积甚少。牧区大部分还沿续游牧掠夺式经营方式,这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为此,“”期间,我苏木计划每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到“”期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00亩。建议国家继续加大水源工程和饲草料地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增加饲草料地灌溉面积,提高饲草料产量,为围封禁牧、舍饲养畜等措施的实施和巩固提供基础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发展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逐步恢复草原的生态,稳步增加生产能力,提高牧民生活水平。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七篇
一、20xx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情况
20xx年以来,我镇的水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镇人大主席团和全体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已任,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镇水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县水务工作先进单位。
(一)整合各类资金,改善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1、病险水库除险:
近几年来,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完善水利基础建设。1、20xx年以来,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东风、七棚、株木、乃塘、龙塘、石塘等六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
2、小农水项目建设:
20xx年投入50余万元对京竹大塘、猪婆塘、横岭水库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万元完成了三八水库除险加固立项报告。投入万余元修复连陂坝,投入11万元维修连陂渠道,投入
余万元对东风渠道等大型灌区进行清淤。
3、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20xx年至20xx年,先后投入67余万元,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2400余人饮水困难问题。
4、积极引导成立各类用水协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全镇共成立用水协会33个,通过他们自我管理、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各协会通过一事一议和山塘的租金,近三年来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义务投工投劳3000余人次,维修改造山塘87座,水圳、水渠18000余米,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二)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每年年初都及时调整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并制定防汛抗旱预案,落实人员和物资,以平稳渡过汛期和旱期。20xx年4月份特大汛期平稳渡过,20xx年50年不遇的干旱,镇村两级投入抗旱资金300多万元,购买了大量水泵、抽水机等抗旱设施,实现大旱之年不减产,组织了4000余人投入抗冻救灾,使重点水利设施尽可能不受损,对受灾的水利设施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并未影响春耕生产。
(三)严格水政执法
以水行政执法、行政许可为重点,全面实施行政许可制度,加大河道巡查力度,积极配合上级水行政执法部门查处。水事违法违章行为,20xx年以来查处非法开采和盗采砂石等违法违章群众举报、信访12件次。
(四)提高全民节水保水意识
抓住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3月22日3月28日的“中国水周”及5月9日5月15日的“城市节水”该契
机通过横幅、标语、口号、墙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几年来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
二、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部,人口4万,辖12个村(场),1个居委会。全镇农田面积22181亩,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0座,其中小(一)型2座,小(二)型8座,300亩以上灌区、堤坝86处,干渠道总长124980米,支渠道总长约40公里。机泵站21个,有大小山塘584座。
三、水利现状和问题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渠道多,山塘水库多,堤坝泵站也多,用水时间较其他乡镇多,除水稻还有蔬菜、冬季作物,一年运行时间不少于9个月。
1、灌溉渠道损毁、淤积严重。全镇总长124980米的排灌渠道,因自然淤塞和人为损毁的有65000余米公里,约占全镇排灌干渠总长度的50%。目前损毁淤积的情况是:我镇四大主干渠,除五一圳90%能顺利
放水外,其余东风渠道、连陂渠道、座陂渠道和其它干渠、分干渠、支渠都是严重损坏和淤积。每年都得花几十万元清淤和维修方能畅通,涉及全镇灌溉面积80%以上。另外,田间灌溉渠道毁坏淤积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普遍存在断面不规则,杂草丛生,渠底淤积,人为损坏等情况,灌排水十分困难,有的根本灌不进去,排不出来。
2、机泵站设施老化,盗窃破坏严重。全镇原有灌溉机泵站21处,装机容量720千瓦。据统计,现在能发挥作用的只有8处,280千瓦,实际灌溉面积不到15000亩。现有的机泵站,由于运行时间长达三、四十年,加上养护成本高,设备普遍存在锈蚀、老化的问题。有的机泵站房屋破损、残缺不全,有的变压器、电动机零部件损坏,有的线路老化,无法正常运行。
3、小型水库、骨干山塘病险数量多,工程大,潜在问题大。全镇共有水库10座,山塘584座,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还有小(二)型以上4座水库未除险,山塘90%以上存在病险。主要存在溢洪道断面开挖未达到设计标准,有些水库在修建溢洪道时,遇到地质坚硬难以挖掘时就放弃挖掘,使溢洪道宽度和深度均未达到要求,当洪水来临时,溢洪道排洪不及,造成库内水位猛涨,甚至漫过堤顶。
4、安全饮水工程标准低,饮水困难。20xx年统计,全镇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有11411人。20xx年至20xx年,解决了何家圳、陇田、乌石、河下等村部分人的安全饮水。还有大部分群众不能喝上干净水,生产生活用水达不到水质合格标准。
5、用水协会组织已成立,但管理人员工资难以保证,积极性不高。
四、对策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虽然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农
田水利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但很难满足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投入是水利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首先从投入机制入手,逐步从依赖国家财政负担的单一投入向多元化、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方面转化,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投入上的新变化。根据近几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健全投融资渠道,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
1、国家投资建水利。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重点加大了对大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水管部门在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时,着重倾斜对我镇骨干工程实施改造和配套。如还有四个病险水库和四条主干渠、二个蔬菜基地内的排灌设施,建议水务部门对项目建设和规划、设计、实施各个可不节都必须管理好,监督好,不留死角。确保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象东风水库。
2、“一事一议”建水利。对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坚持“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的指导原则,利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用水协会作用以农民用水者和群众为投入主体,积极倡导农民自发自愿投资投劳,自力更生改善村组的田间工程条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单独或联合投资维护水利、建设水利。但水利部门对运行较好的用水协会每年给予相应补助,以保障正常运转。
3、产权改革建水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面广量大,可以采
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改革途径,将小型水利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到用水者协会或农民用水户个人,从而明晰工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从根本上解决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投入和长期养护问题。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八篇
按照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本次调研组建南、北两个调研组,深入安坪镇、五马镇、吐祥镇、朱衣镇、竹园镇、公平镇和兴隆镇等10乡镇,通过现场查看海角村、下坝村、回龙村、红霞村、红马村等村社的水利工程,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和征求群众意见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下发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优先解决工程性缺水、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和城乡防洪工程的思路,积极争取国家和市上水利工程的立项,县财政安排水利建设资金,不断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至20xx年来,累积完成各类水利投资亿元,新竣工投入使用1座中型水库和1座小型水库,解决万城农村人口和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8座病险水库的应急排险,修复堤防千米,开工治理中小河流千米,共完成水系绿化面积万亩,新增农村装机容量万千瓦。
虽然水利建设取得不错成绩,但水务局负债重,流动资金短缺;骨干性工程少,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安全饮水不达标;河堤坍塌损毁严重,防洪能力弱,部分水利工程已成为威胁群众生命财产的炸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我县水利设施主要为沟渠、塘、库、坝和河堤,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沟渠损毁、淤沙严重,小型水库、山坪塘和山湾塘缺乏必要的管护和维修,现已趋向报废,防洪工程设防标准低下,已经丧失防洪功能。甲高镇、吐祥镇、竹园镇境内沟渠基所存无几,有水来也是“先浇沟,后浇路,最后流到河里头”的局面,唯一发挥效益是场镇周围平坝内的沟渠,也是年年修修补补。安坪新治河堤、五马厂河、甲高河堤、竹园崔家河和吐祥河堤虽然都经过一些治理,但是治理范围太小。新治河堤全长10km左右,仅仅治理了场镇边两岸600m,其上游和下游河堤或垮塌,或堤坝被冲空虚,或没有河堤,下雨天就看河水长势,河水上涨人就跑。
(二)水利债务沉重
(三)水利工程建设的体制不健全
1.工程选址与设计不合理。水利规划不完善、水利设施布局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设计方量与管辖范围内人口、灌溉面积不相对应,无水源水利工程多,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实地勘测地质构造是否适合建设水利工程。五马镇人畜饮水工程设计到竹园镇地界上,吐祥镇河流治理工程按照图纸放线,要拆除奉利公路和群众合法的老房子。
2.工程项目层层转包。全县水利工程转包现象突出,各级承包商追求最大利益,不断压缩工程资金款。设计工程方量与实际建设不符;偷工减料;有水利主体工程,无附属设施等。安坪镇87口人畜饮水池,经县政府多次督促,基本能正常蓄水,但配套设施不完善,能按照设计要求发挥效益的不到总数1/3。吐祥河堤整治工程竹园镇纸厂湾工程多次转包,资金断裂,已是半拉子工程。
3.工程监理未正常履职。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监督。调研组在实地调研工程建设时,了解到监理员业务技能低,基本不到现场监督。吐祥镇河堤整治工程的项目监理身兼几个项目的监理,基本半月难见一次,河堤水泥标号低,砼面出现蜂窝状。据了解,我县水利工程监理单位均由重庆市江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而该公司在我县工作仅有一名员工,负责监理全县水利工程项目,天天忙于写监理报告。
4.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全县没有统一规划水利建设,水务、烟草、国土、农业、扶贫等九部门各自修建水利工程项目,按照各自项目选址,资金分散,工程不配套,或同时扎堆到同一村社,或者十年没有水利建设。安坪镇下坝村同一地块有3口大小不一水池。最大一口饮水池有6根出水管,却没有沉沙过滤池,饮水池是几家单位共建,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就让那单位水管引水。羊市镇灯渔社区两口饮水池相距不足5米。
(四)管护机制有待于加强
近年来,我县水利事业建设取得不错成绩,但工程项目的效益发挥差,主要是“重建设,轻管理”这一思路没有被打破,往往是“工程太多管不来,工程建好无人管”,发生重大故障或是碰到洪涝灾害,损毁严重而不得不重新建设,没有做到建设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主要原因:一是基层水利技术力量薄弱,20xx年前,乡镇没有水管站。乡镇都按照全县水利工作会精神,成立了乡镇水管站。大多水管站专业技术水平低,人员数量少,年龄结构大,还兼职其他工作,无法适应当前增加的水利建设工作量和技术新要求。二是水利设施的产权问题密不可分。不少工程项目建成后产权归属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有关部门并未加以明确,由此导致的主体责任的缺失,群众只管用水,不管护和不敢管护。三是水利工程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都缺乏切实有效的机制加以监管,无人看管维修,也缺乏资金维护。群众等乡政府,乡政府盼着县政府,小毛病等出大问题,最终是工程报废。四是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田地荒芜。在维护管理中,一些村组动员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仅就渠道清淤工作,政府拿钱请都请不来当地村民。
(五)资金短缺
全县水利建设雷声大,雨点小,开工建设项目多,竣工验收少。朱衣河堤整治于20xx完工,至今欠款160万元;竹园镇20xx年实施整镇推进饮水工程,至今没有验收。主要是:一是按照现行项目立项规定,前期可行性研究、地勘、设计图等立项资金县政府自行承担,立项争取资金专款专用。二是资金配套难。县级财政保运转压力很大,在配套资金上只能勉强支持,难有较大投入。三是群众发动难。农民工外出务工流动性大,在农村务农的青壮年逐年减少,在开展“一事一议”和“以奖代补”筹资筹劳比较困难。
(六)水利执法有待于加强。长期以来,不太重视将水利建设纳入法治化的轨道,甚至认为加大执法力度会阻碍水利建设的发展,搞水利建设的往往就是争资立项。在调研乡镇中,开挖河堤、乱搭滥建、非法采砂取石、倒弃土,乱排污水等现象突出,乡镇和部门发出通知,但违法者我行我素。
(六)历史遗留问题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难推进。我县水库大多数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工程用地主要采用减征购和划拨调整解决,20xx年国家实施大型水库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不涵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群众堵工、上访,要求解决失地养老保险。安坪镇大水田水库、新民镇石牛槽水库、竹园镇纸厂湾水库等病险水库施工难进场。
2.中心集镇供水矛盾突出。我县中心集镇供水私营化,承包商追逐利润最大化,直接引水供应居民,水质差、水量无保障。政府投资修建、维护,承包商赚钱,群众用水难。乡镇和水务部门无法有效管理,群众怨声载道。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债务偿还机制。沉重水利债务是影响水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县政府应将水利债务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全县水利债务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尽快研究建立水利债务偿还长效机制。加强财务审计,搭建融资平台,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坚持谁负债,谁担责。落实偿债计划,确保全县水利工作正常开展。
(二)统筹安排水利项目建设。以全国水利普查契机,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就水文、地质等情况做全面摸底普查。在乡镇配合下,由县水务局统一编制水利建设近、中、长期规划,分步实施。各个部门维修和新建水利工程选址,必须是水利规划中的项目,在水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通报本单位最近建设情况,避免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组团开发。全面改变我县水利设施现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探索资金筹措方式,确保水利
建设投入。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加大以奖代投力度,从奖励资金中提取更高比例用于水利建设。各乡镇创新形式,充分运用一事一议形式,对水利建设实行以奖代投,大力整治沟渠,疏通水利设施毛细血管,充分调动群众建设水利的积极性。二是要坚持部门联动。县里出台奖励办法,鼓励支持各级各部门争项目、争资金。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财政、国土、烟草、扶贫开发、农林、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着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组团建设,板块开发,共同推进项目区建设,实现综合效益目标。
(四)优先解决好已建项目不配套的问题。
按照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片,对全县水利工程摸底,力争两年内完成工程配套设施。有人畜吃水问题不仅是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更是民生工程,县里要统筹安排,首先解决人畜吃水及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在饮水安全项目实施前,严肃教育和要求当地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做好支持配合工作。
(五)确权定责,建立五位一体的管护体系。按照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和管护范围,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全县水利工程的权属和使用权进行进行确权和登记,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坚持水利设施国家和集体所有,以水利设施所管护的乡镇、村、社为基数,分别由水务局、乡镇、行政村和村民
小组引导成立用水协会,以大木村为样板,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护措施和用水制度。县政府设立水利工程管护基金,用于维护全县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护,坚持用水协会申请、村社证明、乡镇核实、县水务局现场核算和基金会拨付。
(六)依法行政,规范工程建设秩序。县政府在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同时,应该强化项目投资和项目稽查,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工程选址、工程建设和建立管护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全县设臵和公布水利质量监督电话,核实群众举报各种信息,按照规定进行现金奖励
(七)加强水利队伍,夯实发展基础。实现水利现代化发展,关键是有一支能够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队伍,乡镇必须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行政上属乡镇领导,业务上由县水利部门指导。加强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和干部安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要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要去高等院校招录一批专业人才,改善水利人才结构。
21年水利调研报告范文 第九篇
水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当前我们国家水利行业的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现状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研分析,同时结合河套灌区及毕业生反馈的意见,拟提出增设水利工程专业。现将调研结果作如下报告:
一、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急需大批水利技术人才
水利行业一线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技术难易差异大、生产系统复杂庞大等特点,高新科技的应用也已初见端倪。长期以来,存在一种现象:大学生不愿去,高层次人才留不住。即使愿意去一线,由于本科学生虽理论全面,但实践及操作技能不足,需要长时间去适应。而中专学生和低层次人才虽能吃苦,但对高深的理论和较为复杂的技术应用却力不从心。正是对于生产一线那种既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极度缺乏,使行业发展受阻。所以,在当今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一线的情况下,对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跟据调查,进入21世纪,由于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和生态环境脆弱,水利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人才队伍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尤其在河套灌区这个没有水利就没有农业的灌区,显示出更为深刻的内涵,随着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和灌区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加快,使得水利行业有着更加迫切的人才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全国著名的大型灌区已经出现了水利技术人才断层局面。水利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在上升,“有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步到位”(指毕业时已找到工作单位) 就业率 (未计毕业生自主择业比例)? 在100%,直接从事技术员工作的毕业生也占毕业生总数的100%。这表明随着国家水利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水利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潜力很大。
21世纪的水利面临着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水利大业、人才为本,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水利人才,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水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为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陕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系作为自治区唯一设置水利工程专业的专科院校理应为西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水利行业教育现状
(1)我区内蒙农业大学设水利专业本科教育。
西部普通专科或高职教育几乎没有。近几年,本科生不愿下基层,河套灌区基层近几年高级技能型人才已出现断层。
(2)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以能力为本位还有差距
近年来,水利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对“能力本位”的认识逐步深刻,在课程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也取得了成效。但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还有差距。课程内容体系,尤其是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还远远没有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还没有成型,尤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初步探索之中;“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刚刚起步,还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使学生毕业即能顶岗工作的需要;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能动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尚不畅通。
三、对我系水利工程专业人才教学培养工作的建议:
由于生产单位迫切希望高职院校培养出能吃苦、适应强、上岗快、可以独当一面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据此,我们确定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定位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在水利行业第一线,能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施工与施工组织、工程运行管理及运营,以及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质量控制、组织协调、经营方式的调整及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智能操作等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1.坚持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水利职业资格制度
根据国家的“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原则,全面推行关键岗位准入制度”,我系应尽快完善“双证制”,在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沟通。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
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要尽快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加林课程整合的力度,使之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搞好事例后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
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以能力为模块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要投入力量编写实践教学的教材,完善职业能力的考核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3.建立校正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订单”式教育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又是其中的关键。对于建筑技术类专业而言,由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可重复性,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的现场实践,毕业即能顶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建立学院与企业双赢互动的新机制,使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并依照“订单”方式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合作的人才培养能动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和培训的新模式,树立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对学生实
施学校、企业双主体教育的新理念。
4.切实有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双师”素质的师资队全是搞好职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同进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尽快形成“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实验实训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加强实验实训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目前,我系的实训基地及实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这样就会制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四、对修改教学计划的建议
1.专业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信息技术、水利工程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与检验、水利施工、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4)了解水利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2.职业能力结构:
(1)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能力;
(8)具有
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
(9)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10)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11)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综合素质结构
(1)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
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4)业务素质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五、对修改课程体系的建议
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要求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由必修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选择模块、选修课组成。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情况,专业选择模块设置了水利施工管理和工程预算两个专业方向,并以水利施工管理为主设置课程,工程预算方向课程设在选修课中,有利于学生多方选择。选修课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设。
2.实践课程体系
增加理论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除以往的毕业实习外,增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岗位实习,完善各科课程设计。
上一篇:舞蹈培训招生宣传文案范文共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