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旅游景区降级论文范文推荐6篇

心灵之约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068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3分钟。

旅游景区降级论文范文 第一篇

2016年“十一”国庆假期,全国旅游接待人数超过亿人次,同比增长,累计旅游收入4822亿元,同比增长.在国民出游需求旺盛、游客接待量继续上升的态势下,全国不少著名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不升反降:某知名湖泊型景区游客量下降15%,某著名山岳型景区单日游客量少于6000人.从2016年全年数据来看,全国多个著名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出现从5%至20%不等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传统古镇观光为主的乌镇东栅景区游客接待量下降了11%,以古镇休闲度假为特色的西栅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却上升了1%;千岛湖景区接待游客量下降了15%,但到千岛湖的游客人数却增长了23%.

从黄金周数据和全年数据显示,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让位于休闲度假旅游,单纯的景区观光旅游需求出现拐点,“景区+酒店+X”大行其道.

旅游景区降级论文范文 第二篇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配套功能的不断健全,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并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是,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一些管理性问题,例如:缺乏有效的财务策略与规划、有效的经营活动逐渐减少等。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我国旅游景区企业的收入虽然连年增长,但是成本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收入的增长率,并且在财务信息的分析报告中显示出,利润指标也在逐年下降,这表明:在旅游景区业务提升的情况下这种状况是不正常的,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活动暴露无疑。

二、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旅游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是,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其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一暴露出来。例如:很多旅游景区缺乏对景区内资源的计划性利用,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使得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过度利用而被破坏的现象。再例如:还有的旅游景区只是将盈利的方式定位在多收取门票上,缺乏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还有的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手段,最终导致景区内的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对景区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障碍。下面就以鼓浪屿景区的各项财务指标为例来分析在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偿债能力指标状况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所谓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所反映的是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下面为景区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的计算结果:2012年,流动比率为,速动比率为;2013年,流动比率为,速动比率为。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据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景区的流动比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速动比率较低。这主要是旅游行业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比较明显,通常旅游高峰期集中在8个月的时间内,因此,景区受淡季的冲击也比较明显。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对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企业的相关方都较为关注的问题。下面为景区资产负债率及产权比率的计算结果:2012年,资产负债率为,产权比率为;2013年,资产负债率为,产权比率为。一般来说,产权比率不仅反映出负债人所提供的资本与所有者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并且反映出企业的自由资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它又是用来衡量企业的负债经营是否安全有利的重要指标。可见,这一比率越低则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也就越有保障,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小。该比率小于1时,应该是具有偿债能力的。上述数据指标说明景区自2013年后资本结构与财务结构状况略有下滑,在今后的经营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

(二)营运能力指标状况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景区流动资产率及总资产周转率计算结果如下:2012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为,总资产周转率为;2013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为,总资产周转率为。一般而言,流动资产周转率越快则相对而言更加节约流动资金的占用,资金的盘活更快,企业的资产投入能力将得到扩大。通过与全国相关数据的对比可知,景区的营运能力指标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产的使用效率较高,运营能力也较强,但是,与2012年相比,2013年该指标有所下滑,这说明景区自2013年以来在资本利用与运营情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受旅游的季节性影响导致的。

(三)盈利能力指标的状况分析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率三部分内容。2013年景区净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的计算结果如下:2013年净资本收益率为,总资产收益率为,主营业务利润率为。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景区由于受季节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指标,如果该3项指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则表明本企业的利润获取能力较强,盈利能力的提高也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旅游投资热潮,可见,本景区的发展前景良好。但是需要努力实现投资的环境建设。

三、旅游景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整体状况并不理想,在盈利模式、财务管理与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旅游景区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尽快提高旅游景区的盈利能力与水平。

(一)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目标尚不明确。这就要求各旅游景区必须先明确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目标,财务管理应努力实现景区经济效益与各项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在保证旅游景区偿债能力的同时确保旅游景区的持久、健康发展。另外,各旅游景区还应高度重视对经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在加速资金周转的同时全面提升景区的获利能力、资金使用效率、盈利水平。旅游景区除了在发展中高度关注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外,还必须重视其所承担的社会效益与责任。因此,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在社会上树立起稳定的、良好的景区形象,为景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树立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旅游景区降级论文范文 第三篇

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刮起史上最严的景区“整肃风”.2016年8月,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景区和重庆市神龙峡景区2家5论文范文景区被摘牌,安徽省天柱山、福建省武夷山、福建永定-南靖土楼3家5论文范文景区被严重警告.截止2016年12月,全国367家旅游景区受查处,107家景区被摘牌,其中包括55家4论文范文景区、2家5论文范文景区.被处理景区存在的问题涉及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不到位、厕所环境卫生条件不合格、市场秩序混乱、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不足、标识导览系统短缺、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等.与此同时,2016年又有2批共15家旅游景区晋级5论文范文景区:8月,徐州云龙湖景区、连云港花果山景区、芜湖方特旅游区、邵阳崀山景区、昆明世博园景区、腾冲火山热海景区等5家景区晋升为5论文范文旅游景区;10月,安阳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中山市xxx故里旅游区、南充市仪陇xxx故里景区、巴州巴音布鲁克景区、伊犁州喀拉峻景区、六安市万佛湖景区、宝鸡市太白山旅游景区、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区、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等9家旅游景区晋升为5论文范文景区.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论文范文景区7000多家,其中4论文范文及以上景区1500多家,5论文范文景区226家.

回顾2016年,全域旅游和厕所革命是中国旅游行业最热门的两个关键词.2016年是“全域旅游元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262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11月公布第二批238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按照2015年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在2000多个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建,推进2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3年将推进6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中国旅游正式从“景点旅游时代”向“全域旅游时代”转变.2015年首次提出的旅游厕所革命,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新建厕所万座,改扩建万座,到2017年最终实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论文范文所、休闲步行区等的厕所全部达到三星级标准,并实现“数量充足、卫生文明、实用免费、有效管理”的要求.“全域旅游”不是无景点旅游,但对旅游景区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带来全新的挑战.旅游厕所革命迅速改进了旅游景区厕所软肋,助推旅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改进升级.

旅游景区降级论文范文 第四篇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尚未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模式和景区多样化经营体系.在地方财力匮乏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未能主动寻求和获得企业的赞助;我国尚未形成以社会捐助、社会基金等方式支持率由景区维持低廉门票论文范文的氛围;旅游景区投资经营的单一性明显,未能调整经营理念,想方设法从游客的购物、食宿、娱乐等方面获得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链尚未建立,景区门票之外的旅游综合收入少.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停留在观光旅游产品层次上,休闲度假产品较少,旅游娱乐、旅游购物不发达,在旅游营业收入中,商品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例如,在我国最早发展旅游业且把城市定位为旅游城市的桂林市,传统观光产品占整个旅游市场份额的78%,而度假、商务、会展、体育、养生等旅游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足25%,其产品结构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失衡的严重状况.由于观光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创收性项目,因此使得景区经营者选择上涨门票论文范文的方式来增加效益.

旅游景区降级论文范文 第五篇

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双失灵”

绝大部分公共景区要么依赖自然地理风貌天然形成,要么传承历史文化积淀人工巧匠而来,由此注定了公共景区旅游并非一般的普通服务。由于其相对垄断性,尤其是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公共景区门票价格无法实现完全的市场调节。以世界文化遗产之类的公共景区为例,由于其独特的风景特性,即使门票价格提高,其需求也不会显著减少,譬如张家界景区、黄山景区,都没有因其涨价而失去客源。这就是说,公共景区旅游服务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由于没有竞争性,加上全国大大小小各类公共景区被地方分割、条块管理,公共景区持续涨价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这个时候市场机制根本不发挥作用。同时,即使考虑景区维护成本的因素,也会遇到各个景区维护成本并没有直接关联问题。从现实而言,公共景区的涨价,更多时候是跟风涨价。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只要行业的垄断大企业涨价,那么行业内其他企业必然也会跟随涨价,而后者涨价并不一定是因为成本上升。虽然国家价格主管部门针对景区价格,规定了不少于3年的限价令,但是只要3年期限一到,公共景区“你涨我也涨”的轮番涨价潮也就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独特现象。这就是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市场失灵,此时市场机制对于公共景区这种独特的垄断资源无法发挥作用。或者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问题上并没多大舞台。为什么国家发改委及价格主管部门用“看得见的手”并没有完全遏制公共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态势?笔者认为,下面几个原因不容忽视。

第一,缺乏其他相关政策尤其是中央财政预算支持的情况下,意图控制景区门票涨价的政策,实际上难以有效控制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轮番上涨。一方面,3年调价间隔期的规定并不科学,反而造成了或者有可能造成每隔3年全国各地景区轮番涨价的结果。在缺乏足够公共财力支持的情况下,我国公共景区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维持运转。由于景区人工等费用伴随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增加,因而即使不考虑对景区本身的维护,公共景区的日常维护开支也会增长。这表明公共景区对门票价格的上涨具有内在必然性。由于国家政策规定3年不能涨价,部分景区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原有的门票收入无法维持正常运转,所以,人为限定3年禁涨期,显然不是最佳的政策选择。由于不同的景区上一次涨价的时间不一致,当某一个景区因为维护等费用开支增加而涨价后,其他景区在3年解禁期到后,也会跟着涨价。因为按照国家政策,公共景区门票价格调价时,类似的景区价格上可以相互参照。一旦5A级景区都已经涨价,那么4A级景区也会适度提价。最终,全国各级景区都会轮番持续涨价。另一方面,国家控制不同级别景区涨价幅度也值得商榷,其根本缺陷是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景区的个体特征。理由是: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类别的景区,其所面临的维护成本不同。当成本增加后,没有国家或地方财力支持下,景区就需要提高门票价格。综合两个方面,无论首先涨价的景区其背后理由是什么,最终的结果都是各家景区将持续提高门票价格。从我国公共景区的现实而言,门票价格上涨是普遍现象,除了城市内一些普通公园以外,鲜有降价的A级以上公共景区。总之,这两个价格控制政策,行政任意性色彩较浓,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

第二,公共景区下放省以下地方政府管理,为门票价格的轮番涨价打开了闸门。国家下放公共景区管理权限,意图是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同时发挥地方的管理能动性。但是,这个美好的意愿在实践中无形为各地景区门票价格持续上涨打开了闸口。公共景区尤其是那些世界遗产之类的景区具有唯一的资源价值,下放地方管理后,景区与地方的利益共同体就已经形成。因此,不管景区运行成本是否增加,一旦景区提出要涨价,那么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否决涨价几乎没有强有力的理由。更不用说一些地方财政本身要从公共景区挖走一部分门票收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岂能阻止景区门票提价。因此,虽然国家发改委有3年的禁涨期,也对不同门票价格的景区规定涨价幅度,但是只要禁令期一到,各地景区就会有涨价的冲动。特別是在地方预算拨付景区维护资金不足,或者地方财政需要依赖景区门票经济的情况下,涨价就成为必然。

第三,公共景区的公益性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按照常识,一些全国有名尤其是具有唯一性的旅游景区,它们应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这些景区更能、也更应该体现公益性。事实上,国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的政策,也非常重视公共景区的公益性。然而现实中,公益性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公共景区尤其是世界遗产之类的全国有名景区,并没有在门票上体现多少公益性。相反,公益性已经为地方利益共同体让路,一些有名的公共景区成了地方的摇钱树。如果考虑公共景区维护管理成本自然上升的情形,在没有国家财政预算支持的情况下,即使公共景区想要体现公益性,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综上所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导致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出现“调而不控、控而不灵”现象,使公共景区门票价格呈现轮番涨价,难以体现公共景区的公益性。

公共景区门票管理的出路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公共景区门票价格面临“双失灵”。构建我国公共景区门票管理的新模式,应在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避免政府失灵。具体而言,新模式的基本内涵如下。

第一,国家重新收回所有世界遗产以及一些重要5A级景区的管理权,成立中华国家公园管理局全权管理。之所以要收回这些公共景区管理权,是因为这些景区具有唯一性,是国家利益的所在。即使这些景区位于不同的省份,例如张家界在湖南省,但是它们依然是全中国人民的共有、共享财富。收回管理权,才能避免一些地方政府不惜代价力争上世界遗产或者5A级项目,而一旦申遗成功或者申报5A成功后就把景区作为摇钱树,出现对景区管理开始松懈的现象。[12]国家集中管理世界遗产及重要的5A级景区,方能避免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这样能更好地体现这些景区的人类财富共性,而且有助于确保此类景区开放与保护的基本原则。此外,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也完全有了支撑集中管理此类景区的实力。国家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为了增加公众福祉。我国虽然还无法支持全国公共景区的中央统筹,但是对于世界遗产以及重要5A级景区,完全有必要集中统一管理。国家集中统一管理这类景区,由新设立的中华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中华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列入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的公共景区的维护、管理、建设以及发展规划,实行收支两条线,其所属国家公园的门票等收入上缴中央财政,其维护管理及建设所需费用由中央财政按年拨款支付。

第二,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公共景区实行低票价制度,真正体现公益性,并为全国各类各级公共景区树立公益性榜样。国家集中统一管理世界遗产以及重要5A级景区后,对此类景区门票实行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的低价制度。具体来说,首先确定国家公园的一个基本价,或者说初期价格P0。然后,国家公园每5年调整一次价格,价格调整比例参照过去5年全国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率的平均数确定(参见式子(1))。[13]上述低票价的国家公园,真正体现了公共景区的公益性。由于世界遗产之类的门票价格已经大幅下降,而且体现公益性以及社会效益,那么全国其他5A级以下景区也将跟进,而不再追求以涨价为唯一手段的管理行为。相反,各家景区还会根据市场情况尤其是竞争情况,主动调整门票价格。这时门票并非各家景区竞争的主要手段,提高服务以及延伸旅游服务的其他功能成为各景区吸引客流的主导手段。所以国家公园低价门票的出台,将会促进全国各地景区提高质量、开发更具附加值的旅游产品,而不再依赖门票作为其唯一或主要的收入来源。由此,备受诟病的门票经济可以迎刃而解,旅游经济才能出现。同时,这样的一种管理思路,无疑为市场机制在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舞台。

第三,除中华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国家公园外,其他所有公共景区完全下放给省市县管理。国家公园集中由中央统一管理外,其他所有公共景区都划分到地方管理。划归地方管理的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调节只要适度体现公益性。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景区,由于地方财政完全有能力保障景区的维护管理开支,所以这类景区应该实行低价门票制度。反过来,实行低票价可以吸引更多客流,也能真实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从而为地方财政提供更大税源,进而补偿景区维护管理预算开支。如此一来,公共景区与地方经济就进入循环发展通道。对于欠发达地区景区,允许适度收取门票。同时,中央财政每年拿出一定额度的预算开支用于弥补地方公共景区收入的不足,减少地方政府对公共景区门票收入的依赖。

第四,赋予地方管理的公共景区更多自我调价权。新模式下,既要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积极利用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鉴于不同类型景区、不同地方景区其所面对的资源环境不一样,面对的维护管理开支也不一样,因而国家应该允许它们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价。现行国家关于景区门票管理中的“3年禁涨”以及不同景区涨价幅度不一样的规定,应该完全废除。代之以景区自行决定调价时间与调价幅度,而且为了竞争,景区可以在自身预算的基础上决定是调高价格还是调低价格。这样才能走出各家景区竞相涨价、持续涨价的怪圈。需要强调的是,自我调价不等于擅自或者狂乱涨价。省市县价格主管部门依然要对公共景区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督。对纯粹是为了增加收益的涨价,价格主管部门要严肃查处,严禁涨价。对于省市县管理的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同样要考虑国民收入尤其是当地人均收入的增长情况。此外,在设想的新模式下,由于世界遗产以及主要的5A级景区实施了低票价或者免费,那么省市县管理的景区必然难以走高价的发展路径。结果则是,省市县管理的景区以及地方政府就会想方设法寻求旅游经济的创新点,而非把景区发展或者地方财政收入放在门票价格持续上涨上。总之,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的景区实施低票价或者免费的情况下,国家下放地方管理的景区自我调价权,并不会导致竞相涨价的恶性循环。

第五,鼓励民间捐助公共景区,作为回报公共景区特定服务或特定景点或特定建筑允许以捐资人或机构名字命名。公共景区由于特有的公益性,吸引民间资金捐助建设维护可谓是锦上添花。公共景区吸引民间资金援助,就如希望工程建设小学一样。开放民间资金援助后,公共景区资源维护管理开支有了新的来源,从而更有助其体现其公益性,即降低门票价格。作为回馈,捐资公共景区建设的人或者单位可以按照其意愿在景区予以命名。为了确保民间捐助资金可持续,国家专门设立公共景区捐助基金会,以便系统管理捐助资金,并在年度开支剩余后确保捐助资金的保本及稳定盈利。同时,为了确保民间捐助公共景区的积极性及其合法权益,建议国家财政部、xxx出台相关政策,对所有捐助公共景区的资金,予以免除一切税费。譬如,捐助资金,可以在企业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如果当年应纳税收入不足以抵扣,允许延续到下一个年度,直至扣减完为止。

旅游景区降级论文范文 第六篇

一、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

旅游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鸟兽虫鱼、奇石绝景等为载体。因此,在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景区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始、自然和完整,便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九寨沟景区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始终坚持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强力保护和合理开发,不为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弃生态保护的长远目标,为中外游客保存了一个原始古朴的自然环境,从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为了贯彻生态旅游的理念,九寨沟成功地实现了“沟内游、沟外住”的构想。从2001年4月30日起,九寨沟关闭了景区内的所有宾馆;2003—2004年,大规模拆除景区经营性房屋建筑和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恢复植被2万余平方米,有效遏制了景区城市化现象,维护了世界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景区每年拨专款836万元作为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费,组织景区居民入股,建设并运营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优先安排沟内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相关旅游服务工作,保障居民利益,引导居民致富,有效解决了“保景”与“富民”的世界性难题。

九寨沟景区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的新理念。九寨沟的“绿色旅游”将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资源、满足“绿色消费”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管理和发展中,主要表现在:科学测定环境承载量,实施“限量旅游”政策,严格控制日进沟游客数量;开通绿色环保观光车,尾气排放达到欧三标准,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影响;拆除景区内的所有旱厕,引入智能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生态厕所和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从而实现了景区内污染物零排放;景区内的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以旅游咨询、环境教育为主要功能;开发以绿色为主题的原始森林旅游路线等。九寨沟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优秀文化精髓的传播,将旅游和自然、文化、人类生存环境结为有机的整体。

九寨沟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使其生态旅游管理进一步向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其举措包括:每年外派专业人士出国考察,不断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景区员工的素养提升,以改善景区服务质量;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就环境工程、环境教育和森林生态学等内容进行科研合作;与四川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合作,成立“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配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九寨沟开展实地调研,并与xxx、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共同合作开展“中国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项目”研究。正是由于景区采取了科学、生态的管理方式,保持了九寨沟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将自然的韵味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才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慕名而来。

二、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主体

在全国的其他一些地区,自然景区内往往存在着景区内居民与景区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些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环境,往往限制或取缔景区内的居民参与旅游服务业活动;而居民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时常置景区的生态保护于不顾,二者由此形成了紧张对峙的关系。

九寨沟景区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了重要举措扭转这种常见的问题。九寨沟管理局认为,景区内居民是景区保护的动力,九寨沟人既然始终坚持“以旅游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发展”的理念,那么就必须想方设法将景区内居民纳入到环境保护的体系之中,使之成为监督、批评和参与的重要力量。为此,九寨沟开创了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九寨沟管理局通过倡导、引导、疏导、指导的方法,使沟内居民认识到保护九寨沟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增强其主人翁观念和忧患意识,变被动的、强制的环保为居民自觉主动的参与;同时,不断强化保护环境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保护机制,遇到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大大减少了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的产生。

为了杜绝日常生活垃圾的污染,九寨沟管理局严格控制沟内餐厅等服务项目的数量,努力实现服务经营项目向沟外发展的目标,切实地避免景区的日常污染;杜绝外来人口对沟内餐厅、摊位的承包、租赁,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沟内,从而使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落到了实处。为了实现多位一体的环境监管目标,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还以沟内居民为骨干,组建120余人的“3队10站”:护林防火专职消防队、环境卫生队、保护区道路养护队,长海、日则、诺日朗等七个保护站、生物病虫害监测站、环境监测站、泥石流监测站,从而使保护任务落到实处。九寨沟这种以保护为前提和维护居民利益相一致的管理模式,以规范的行政手段、开放的经济手段和严格的法律手段及当地居民的高度自觉,显示出了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三、精细化的景区管理举措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九寨沟景区从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003年3月,九寨沟管理局出台了一项新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景区员工做到“六精”(精神、精华、精髓、精品、精密、精通)和“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分每一个管理、细化程序和环节、细化成本控制),立足于细,扎根于实。通过具体的细节,一方面,可以让游客体会到一流景区的人性化服务,增加对九寨沟的满意度、信誉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真正地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景区居民乃至每一个游客都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

“六精”中的“精华”体现了生态理念的内涵。“精华”是指有效地创造、运用、输出景区先进文化精华(九寨沟自然文化、民俗文化、管理文化)、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全面掌握本行业的先进技术,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使其具有处于领先行业地位的核心技术,有力促进景区的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这种创造、运用、输出景区先进文化精华的理念,在九寨沟管理文化的实践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九寨沟景区一方面是运用、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生态旅游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总结和传播自己的生态旅游管理举措,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文化氛围。

“五细”之中则包括:细分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使责权利明确,并落实到位;细分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采取层层目标管理,使之落实到人;细化全局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在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九寨沟景区管理者真正地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九寨沟旅游的全过程之中,使游客不仅是生态旅游的消费者和主体,而且也逐渐转变成为生态保护和景区环境工作的监督者、批评者,以此构建一个管理者与游客相互监督的新局面。为了帮助游客建立生态观念、强化生态旅游中的教育功能,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设计了一些专门用来提高游客生态保护意识的旅游项目及辅助措施,切实有效地建立起从管理者、工作人员、景区居民到普通游客的多位一体的生态保护机制。

同时,九寨沟景区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管理。景区管理局设置了专门的保护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景区进行科学化管理、维护、调查、观测、监测、研究,遇到有损于生态环境的事情及时处理,并强化保护措施;景区管理局还依法建立健全保护区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将生态保护的理念细化到一条条具体的规章制度中。

九寨沟景区被誉为“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成功的景区管理经验,值得国内其他旅游景区学习和借鉴,是中国生态旅游管理和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任啸.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05,(3):16-19.

[2]罗高飞.走出无烟产业的误区——“绿色时代”与“绿色旅游”浅议[J].旅游科学,1996,(3):9-l2.

[3]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07,(1):114-116.

摘要:九寨沟景区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新理念实现了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开创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六精五细”的管理举措实现了景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精细化,实践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为国内旅游景区的生态管理提供了参照。

关键词: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管理;多元化主体;精细化管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