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339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4分钟。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一)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12×3+4=12×7=84(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二)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新要求,这一要求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客观认识规律,另一方面数学问题生活化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内容陈旧,明显落于时展,并且教学手段单一,粉笔和黑板是教师唯一的辅助工具,课堂效率普遍偏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已开始为小学课堂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整合上要注意两点。其一,数学教学素材要以实效性为前提,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材料,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多元化的优势。其二,教师要积极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提升信息技术能力,通过两者整合让教材真正“活”起来。例如在《简单的统计》这一小节的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让同学对“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一些调查,并将资料加以整理在课堂上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由于学生亲身参与了资料收集的全过程,便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形式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提倡小班化教育,这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新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课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是社会调查来完成课程学习。这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将数学课堂延伸到课外,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帮助学生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总结各自特点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并要求学生通过拖曳图形完成拼图任务,或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完成作品。互动游戏式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作为重点,教师从中起到引导作用启发学生主动对直观形象进行客观规律总结。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信息丰富、形象直观、读取方便的特点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更加高效,是一种促进课堂模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形式还未提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过程的重要性不被重视。然而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开放化与全球化成为学生学习的新需求,一方面学生更加重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交互式和多媒体化的教学方法已逐渐推行到日常教学之中。因此,小学教师要及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要求。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有余数的除法对于刚接触除法不久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课堂练习,让计算机对学生的作答进行评判。同时计算机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解题过程将解题思路的指导意见显示在屏幕上,从而起到交互学习的作用。这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使教师更方便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分层次教学。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三)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讲,其教材的编写主要从数与计算、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运用等多个维度出发,多呈现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特点;所以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教师需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并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其依据原始生活经验获取全新学习体验,实现基本生活经验的有效迁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在讲解“22+9”的计算方法时,有些学生将9分为8+1,通过“22+8=30”,再加1,最终计算得出“31”;有些学生则将22分为21+1,通过“1+9=10”,再加21,得出“31”;此种数学计算方法为本学年上册所学的“凑十法”,计算简便,答案准确,不易出错。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教材是一整套的知识体系,前后内容联系密切,相应地其前后数学活动经验也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迁移基本生活经验,教学效果良好。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考试而考试,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我们要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要让我们的练习走进生活,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练习。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画了一个大长方形,学生站在长方形的四周,中间放一个脸盆,让学生投沙包,看谁投得准。投着投着,有的学生提出了意见:“老师这样不公平,离盆近的同学就容易把沙包投进去,离盆远的就不容易投进去。”这时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思考:“你们想用什么公平的方式,让大家都能投进去呢?”有的学生说:“我们玩过丢手绢的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圆,每个人离盆的距离一样,就公平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圆的问题,并在无形中找到了圆的一些特点。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如学了“百分数”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老师想买一件羽绒服,甲商店降价9%出售,乙商店打九折出售,丙商店是买一送一出售,你们给老师出出主意买哪个商店的便宜?”学了“度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假如考试需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可是你的直尺摔坏了,0—2刻度没有了,你该怎么办?还有一些购买、乘车的练习,课标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联系生活的练习。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练习与实事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五)
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配合来共同完成。尤其是在讲解后的练习当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促进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练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和结合。做好小组的分配组合,使小组中即有先进也有后进,既有引导者,也有学习者,同时,选出有责任心和领导力好的学生来担任组长。使小组学习分工得宜,各司其职,做好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帮助,通过共同完成数学问题、解答数学疑惑、探究数学奥秘,来加深数学学习印象,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六)
数学课堂是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场地,也是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对小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数学教学活动则是实施数学教学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要想在数学课上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改往日严肃的教与学形式,以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教学气氛来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大胆地想、勇敢地问、积极地说。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以学生为主,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更宽松和更广阔的思考、尝试和发挥的机会与空间。鼓励他们放开思想,认真思考,充分挖掘其数学潜力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丰富学生的见识,丰厚他们的数学素养,为小学数学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氛围。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七)
摘要: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教学质量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7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7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二、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21—22
[2] 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07):23—24
[3] 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15—16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八)
摘 要: 如今的新课程教育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试点并发扬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来说,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现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为了适应与时俱进的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如今的中国正在大力提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而作为全国众多一线初中教师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充分的.体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充分了解到学生们的主观学习方式,并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培养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意志,进而加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曾强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分支,也是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中学; 数学教学 ; 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条件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就要去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主动、自控性的提升。自主学习的理解不应该只是强调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这是最浅显的看法,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在过程中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和实现。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创新自主学习。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现目前教育背景下,新课标与传统教学观念不同的点是它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新课标更加强调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这便要求教师也要对自己和学生在新课标课改过程中重新定位,充分地贯彻新课标的课改精神,教学方式也要做相应的转变,课堂教学重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虽然看似只是作为新课改的直接实施者,其实更深入的理解应该是教师应该制定与新课改想符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学海泛舟,那教师应该充当领航者和灯塔。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自身教学经验,并积极探究所谓“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意图,才能更好地观测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通过分析不同学习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才是贯彻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即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可以来源于生活又是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开始,创设案例情景,提出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的数学问题中,使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用数学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和解释,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话对于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这样来设计一个问题: 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 在刚刚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函数知识后,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还可能想到老师可能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例如: 树高的话可以考虑勾股定理; 树不高可以采用竹竿; 天气好可以用影子和树高的关系; 没有太阳没有影子; 或者影子被房顶挡了。当然过程中也可能会跑题,需要教师来协调氛围和引导思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想尽方法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实践,在其中体验、经历、感受,逐渐形成并喜爱上积极的、自主的、生动的实践性学习方式,有效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客服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办法来设计方案,过程中不仅对所学知识更加熟练,还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便得到提高了。
三、充分运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
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是从实际经验总结的。因此,在教学工程中,我们一定要去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想尽办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学习,感悟学习,发现学习。不管“1 +3 =3 +1”这种简单的问题,还是测量树高这种生活上的问题,只有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有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禁锢,各种创新思维和奇思妙想才能突破牢笼。在我讲授等腰三角形性质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每人做一张半透明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把纸片对折,于是两腰就重合在一起了,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尽可能多地写出自己的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写出了如下结论: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 BD = CD ,即 AD 为底边上的中线。
3. ∠B = ∠C。
4. ∠BAD = ∠CAD ,即 AD 为顶角平分线。
5. ∠AD B = ∠AD C = 90°,即 AD 为底边上的高。
四、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要使学生生成自主学习的理念和自主探索的动力,主要源于对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提出发现的问题是基础,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问题都有各自的见解,一旦学生提出的问题值得深究,教师对学神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是学生有勇气去提出问题,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学生; 当然如果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教学主线大径相庭,更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回正题,使学生有更加深刻映像。鼓励式教学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起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只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我们就不能轻易地否定。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应多多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后的作业研究以及多生活的观察,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可以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发现寻找来反向论证课堂中的教学思维和方法,同时在整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前后呼应,在课堂中解决问题之后课下再进行反思总结,使学生在反复的总结和回顾当中加深印象,以便以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散,进而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桂芳.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D]. 西南大学,2013.
[2] 颜章业. 提升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学案导学策略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2014.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九)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况介绍
首先,任课教师要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把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微博、邮箱等信息介绍给学生,还要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身教重于言传,便于学生了解任课教师的特点。其次,教师要把所授课对象的情况向学生做介绍。因为新生都刚到一个班级,彼此之间不熟悉,对同学的生源地、学习成绩等情况都不熟悉,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一一介绍,班级同学的最高分是多少,数学的最高分是多少,班级的平均分是多少,使同学们能够尽快适应环境,更好、更顺利地进行沟通和学习。笔者在介绍班级自然情况时,用到了统计学的知识,用图表向学生介绍班级同学的生源地、入学分数、数学的最高分、总分最高分、班级平均分和数学平均分,让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同时感觉到数学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
二、经济数学课程重要性介绍
1.介绍科学家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评价。
xxx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像17世纪微积分学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美国著名数学家柯郎说“:微积分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它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地位,使它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别有效的工具,这门学科乃是一种憾人心灵的智力奋斗的结晶。”数百年来,在大学的所有理工类、经济类专业中,微积分被列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2.从经济数学课在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和专业案例等方面介绍数学的重要性,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由于专业类型的不同,学校类型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地域的差异,使人才对大学数学的要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数学的教学应根据不同需要,精选内容,把握基本要求,通过知识载体传授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自主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在数学基础课中尝试案例式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在数学概念的导入、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采取了选取专业案例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同时,了解了数学对今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从培养方案中数学课所占的学时、学分比重,让学生了解数学课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选取专业案例,介绍经济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经济数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开设的数学基础课,在当前专业认证背景下,其重要性程度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使用充满了活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工具;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三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通过对经济数学重要性认识的讲解,在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生动的案例,用数学的工具巧妙地加以解决,让学生有直观的重要性认识。
三、经济数学课程的特点介绍
1.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初等数学研究的是
规则、平直的几何对象和均匀有限过程的常量,也成为常量数学,经济数学是研究不规则、弯曲的几何对象和非均匀无限变化的变量。
2.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初等数学研究方法是孤立、静止、片面地考虑问题,经济数学研究方法是变化运动中考虑问题,也就是极限的思想。
3.两者的结合点。
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因其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因此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教师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向学生介绍经济数学特点,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都要改变,把初等数学的片面、孤立、静止的思想方法转变成在变化运动中考虑问题的极限方法,这样就能很快适应数学的学习,迅速入门,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四、经济数学的学习方法介绍
经济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初等数学的差别,要求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指出:“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著名教育家钱令希院士说“学习如同在硬木头上钻螺丝钉,开头要先搞正方向,锤它几下,然后拧起来就顺利了。否则钉子站的不稳不正,拧起来必然歪歪扭扭,连劲也使不上。求学之路慎起步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大学新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习准备:
1.坚持预习,每次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课堂与中学不同,学时长,课堂信息量大,只有提前预习,掌握老师当堂课要讲的内容,知道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要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认真思考老师是如何引入新概念,如何抽象为数学问题,如何进行分析,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如何进行求解的,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心、脑、手、耳并用,重点是积极思考。
3.有选择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
上课要学会有选择的记好笔记,要记录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和补充的知识点,特别是老师总结和提炼的好的方法和记忆规律。教材上的内容一般不要记录,否则时间上就很难掌握,容易错失老师讲课的内容。
4.按时完成作业,及时答疑解惑。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运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学生一定要认真去完成。在书写作业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首先要向周围同学请教,如果解决不了,可以通过QQ、微信、邮件等方式寻求老师的帮助,一定要把问题及时解决,千万不可积少成多,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大学就像一张白纸,在上面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取决于同学们四年的努力和奋斗。希望大学新生一入学,就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明确现在自己该学什么,珍惜每一分钟,活出自己的精彩,做最好的自己,在大学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十)
1普通高校开展数学竞赛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除了上述的必要条件之外,还需具备四个充分条件:如何稳固参加预赛的人数、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经费来源等。首先,如何有效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竞赛,可谓是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下一节笔者所研究的重点;另外,作为数学竞赛的主要内容:《高等数学》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些是数学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三,调动部分高校专任的数学教师组成竞赛培训团队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笔者将会在第三节做详细的研究。最后是竞赛活动经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第一方面,每所高校都会有专项的创新活经费,可以从此项经费中申请一部分;第二方面,各赛区的主办方会拔给每个学校一些经费;第三方面,适当地向参加培训的学生收取(或变相地收取)一部分。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参加竞赛的学生报名费、培训教师的课时费和学生竞赛时的考试相关费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在普通高校开展数学竞赛培训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实际意义的。
2普通高校学生现状分析
为了吸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活动,必须先了解现在普通高校本科生的生源现状及其学习状态。不得不承认,全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的教育已由精英式转为大众式;二是随着扩招的进行,大多数优质生源进入了985或211这样的重点高校,这样就导致普通高校中的优质生源比例相对减少。限于优质生源比例小的问题,再加上数学理论繁杂与深奥,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为难情绪从而心生畏惧。还有小部分的学生在进校时数学基础就比较差,(或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低。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无实际用途,从主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消极。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加上一些来自普通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大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较低,所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分数偏低、补考人数增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因为数学不及格而无法毕业。现阶段普通高校多数强调实践,所以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会大量调减理论课时,特别是有关数学的理论课程。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在上课时会对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内容增加、进度加快等等。数学课中部分核心内容由于难以理解,权衡之下只好放弃。因课时问题,数学习题课早已名存实亡。关于这一点在文[3]中笔者会有详尽的论述。一些普通高校强调少讲精讲,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高深抽象的学科,没有理论基础实践就无从说起。一些内容略讲或是不讲,都有可能在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造成影响。但即使知道删减理论会有诸多的弊病,许多普通高校还是在课程中减少了很多的数学内容。多数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少,而且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这一点与数学竞赛产生了严重的予盾。那么哪些学生适合参加数学竞赛呢?笔者认为有两类学生比较合适一类是自主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扎实,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另一类就是考研的学生。这两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成为是参加数学竞赛的主力军。
3稳固参赛学生群体策略
据调查显示,有的普通高校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即便参加人数也少的可怜,以我校为例,我校于2011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当时仅有一个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余29名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是被志愿的。为了保障全国性的数学竞赛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我校实行了以“利益驱动”的办法。使学生有两方面的既得利益:选修学分和考研辅导。为了稳固参赛学生的群体,我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了工作。
3.1有效宣传
根据经验,通过学生(或辅导员)在学生中进行数学竞赛宣传以及在学生中发放宣传小册子的方法收效甚微。为了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有效的宣传,我院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末,由《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负责向自己的任课班级做大量宣传,向学生讲清楚参加数学竞赛所能获得的利益,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2设立选修课
为能够顺利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培训,我们开设两门40学时的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与《数学基础研修》(这两门课程的学分均为2学分,他们的本质是数学竞赛辅导课程)。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培训的时间与教室的安排问题(当然,我们可以给教务部门一些时间安排上的建议)。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所以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另外,培训内容要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如果内容难度过大,就会造成多数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来上课仅仅是为了走形式。这样就达不到吸引学生参加竞赛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用选修课的学分来吸引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对其加以培训,并弱化对选修课的考核。慢慢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信心,自主自愿报名参加数学竞赛。考虑到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而且还有一小部分竞赛内容不在工科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我校选择了开设《高等数学选修》、《基础数学研修》两门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是为参加数学竞赛预赛的工科类学生准备的;《基础数学研修》是为专业类的本科学生而开设的。这两门选修课的授课内容严格遵从《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纲》的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3.3考研辅导
数学竞赛的难度大大超过了考研数学的难度,为了吸引更多考研的学生,我们的辅导以考研数学的难度为基础的。让学生在参赛的同时得到专业教师的考研辅导,加大学生对竞赛的兴趣。竞赛辅导的基础目标是考研数学辅导,重要目标是数学竞赛辅导。我们的辅导内容遵从竞赛大纲、以历年考研真题结合历年的竞赛真题的解题技巧制定讲授内容。这样既能得学分,又能得到考研数学的辅导,在帮助考研学生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参加数学竞赛人数的目的。笔者认为上述条件能够吸引很大一批学生选修《高等数学选修》与《基础数学研修》。快速扩大数学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会因为选修学分易得而在学生群体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而踊跃报名,还有一些学生会因能得到免费的考研数学辅导而进行宣传。在参加竞赛培训的人数得以保障的情况想,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选择一些较好的参加竞赛,这样就能够提高获奖率,也可以减少一些费用(比如报名费、考务费等)。另外,我校的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在物质上是没有任何奖励的。不过,按获得的奖项的等级不同会奖励不同的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作为选修学分。比如,在初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会得5个创新学分;二等奖,4个创新学分,依次类推。在决赛中获得奖项,在我校还从未有过,但笔者相信通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这个梦想。
4建立一支德能兼备的培训团队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竞赛试题题型,组建一支不计报酬和得失、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的培训教师团队是关键。组建这样的队伍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培训教师虽然不计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否则会使培训的教师缺乏教学兴趣。由于我校的数学竞赛培训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故大部分的报酬是由学校以课时费的形式来支付的。但是与培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题和教法的研究相比,他们所得的课时费与付出是无法成正比的。其次,大学生的数学竞赛培训可以看作我们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培训教师必须有较好的数学素养,教学方法,在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高的水平。同时,还要求培训教师广泛地查阅课外参考书、新近的考研参考书和各省市及国家的数学竞赛试卷等。可以说培训团队业务水平及敬业精神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学竞赛成绩的好坏。以我校为例———数学专业的培训团队有五人,非数学专业的团队有四人。他们每人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大家的同感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全部培训内容由一人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竞赛培训备课所需的时间与精力不是正常课程备课所能比拟的。甚至,有时我们在一学时的时间里只能讲解一道例题,不是我们的培训教师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在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们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顺利消化,扎实的掌握解题技巧。据笔者调查,各普通高校很少有专门的数学教师来辅导将要考研学生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竞赛的难易程度在考研数学的难度之上,故数学竞赛的培训教师完全胜任考研数学辅导。这样一个专门的考研辅导团队是学校领导和所有将要考研的学生非常期待的。所以将考研团队与数学竞赛培训团队融为一体,从各个角度上看都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5结语
笔者认为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地奠定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方面的新生力量。次要目的是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既能有效地辅导学生的考研数学,又能对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同时也能保证参加培训人数的生源。笔者认为我校培训机制的创新点在于,将正常的教学、考研辅导和数学竞赛培训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三者的相互优势使得数学竞赛培训机制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健康合理地发展。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十一)
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其可能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在实习中,我发现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儿童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能性
当前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第七册《教育储蓄》一节,课后设计如下练习:为了使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设立了助学金贷款,助学金贷款分年期,1、3年期,?3-5年期,?5-8年期四种,贷款的利率分别为,,,,贷款利息的50%由政府补贴,某大学一位新生准备贷6年期的款,他预计6年后最多能一次性还清20000元,他现在至多可贷款多少元?这个例子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银行贷款的问题,体现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特点。教学中选用类似的习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就是生...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十二)
高中学生,不但要熟练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让学生们对于学到的知识能够进行梳理和系统的总结,特别是对于输入的知识再用数学的方式输出的能力是应该重点培养的。数学这门学科,有着独特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数学的学习必须具备相当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数学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的时候,有着不小的障碍。所以,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从数学的特点出发,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以及课程的安排情况来分析,教材的设计特点是具有延续性,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出现和学过的知识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是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归纳能力的培养仍然相当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培养。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尽可能的转化为直观,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加清晰、全面、易于理解的传输给学生有利于将教学水平提升上来。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十三)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与生活。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很多学生直到上了高中也没有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遇到数学问题还是表现得特别害怕,不知道如何解答,更不知道如何去思考。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努力给学生们创设一种贴近学生学习思维的教学情景。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贴近学生学习思维呢?因为到了高中,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解题时的思维方向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高中阶段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情景。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和图像》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作学习目标。函数这一节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比较难的一章。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可以设计的简单一点,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深入讲解。如:1.能利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刻画函数2.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及对应法则的含义。这两个目标对于任何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对容易完成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归纳函数的概念,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十四)
1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定理和计算等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依靠语言来讲解,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厌恶的J庸绪,而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J庸,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不强,很难理解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J庸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买东西找零钱的现象,解释数学教学中的加减运算:妈妈带了120元钱,去商场买了一件90元的商品,她给营业员100元,找回了10元,那么现在妈妈手里总共还有120一90=120一100+10。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结合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完20以内的数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书包里有几本书?文具盒里有几支笔?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启发学生说出电视机、电视柜、冰箱、茶几、衣柜等长方体;地板砖、积木、打麻将用的般子等正方体。同时,在学习三角形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三脚架、铁塔、高压线线杆等的作用,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4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倍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观察、分析和归纳数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有一个长5米,宽2米的长方形木板,木匠师傅想用它来做一个箱子,那么木匠师傅该怎么办,才能使箱子放更多衣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片代替木板,通过剪裁或折叠等方式,做出容积最大的纸盒,以倍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能够倍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膜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倍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十五)
创设生活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都是数字符号、公式等,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导致小学生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创设与生活相关联的数学情境,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引导小学生利用其拥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简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教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与数学游戏等方式创设数学生活情境。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通常会买什么东西,买多少,一般价格在什么范围内,假如妈妈给你五十块钱,让你去买你喜欢的东西,那你怎么利用这五十块钱买得更多的东西等生活实际问题?”,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提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地思考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数量乘以价格等于总费用的相关乘法运算内容。利用现实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教学知识转化成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数学教材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学生更加简单明了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质量。
利用简单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将难点、重点知识简单化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相关知识或案例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小学生难以理解教学难点与重点,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具体案例简化复杂的数学重点与难点知识,使学生快速的理解与记忆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统计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熟悉常见的素材,如布置学生课前去了解今年巴西奥运会中我国共获得多少枚奖牌,其中金牌、银牌、铜牌各多少枚,哪种奖牌多,哪种奖牌少,由此引出统计的相关教学知识;再如在教学时钟的秒、分与小时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们熟知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教学,以乌龟表示时针、兔子表示秒针,再加上小鸭表示分针,兔子跑得最快,由此得出秒针的速度最快,小鸭跑得一般得出分针的速度为中间,乌龟跑得最慢得出时针走得最慢,兔子跑了60格相当于小鸭跑1格,小鸭跑60格相当于乌龟爬1格,由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案例转换成数学知识,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得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与掌握秒、分与小时之间的转换关系。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巩固数学学习知识
小学教育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尚未成熟,经验不足,难以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通过利用生活素材教学小学数学知识,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基本原理后,再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巩固知识,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关于千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去学校操场慢跑几圈,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或引导学生思考上学路线有多长等等,以感性的知识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教室中属于长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实物,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接着在教学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行测量教室中如课桌、橡皮擦、板凳等方形物体的长度与宽度,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如在教学完重量单位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观察家里的生活日品,如一包盐、一袋米、一瓶水等,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相互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重量单位的学习印象,巩固课堂知识,同时提高小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能力,提升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十六)
论文导读: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通过“活”用数学教材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活”用数学教材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材,认知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如学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充分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是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等。如有“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又想知道其因由,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教材还有许多可利用的优点,让我们一起慢慢去发现并加以应用吧!然而,正如索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既然太阳上了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因此新教材也有其不足之处,而取其“精”去其“糠”就更能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更好地让教材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活”用数学教材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十七)
1.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创造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新颖的教学情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以丰富的图像内容以及真实化的情景设置对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刺激,从而通过这种形式为小学数学教学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课堂上对于某一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图像、音频以及视频,对该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使学生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进行提高,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2.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于知识形成有明确的了解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的展示,从而使得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被学生直观地了解。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得以提升,同时也使得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角”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角的组成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不同角度的“角”进行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角与边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以上可以看出,在教学的时候,数学知识中很难进行讲解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抽象知识的具体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
3.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准确理解的知识内容。但很多时候,这些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的时候,将课本上的重难点用多媒体技术标注出来,以便学生加深理解,促进对这些数学知识的消化。另外,由于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不仅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对数学中所体现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对数学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中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性进行详细说明,使人们在学习时,可以清楚了解这种联系性,进而为实际生活寻求助力。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有很多知识比较难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遇到阻碍。因此,需要积极引进多媒体技术,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说明,从而促进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另外,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声、画,对课本上的抽象知识予以具体化,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对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多样内容不能很好地选择,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度,注重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实效性,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滥用的情况。
阅读次数:人次
上一篇:学生反思范文(精选十五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