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913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7分钟。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一)
今天早上,老师告诉所有的小记者下午要去会议室参加活动。我想:“要去干吗呢?”开会吗?我还没去过呢!发小礼品吗?呵呵……我的心中充满了问号。
下午第一节课下后,我直奔会议室,四周坐满了学校的全体小记者。再看看讲台,上面站着一位穿着汉服的老师,讲桌上还有很多的小奖品。我低着头对旁边的同学说:“哇,这个老师穿的汉服,好漂亮啊!”今天的活动肯定和汉服有关,我在心里暗想。
会议开始了,老师给我们讲的是汉广陵王墓。她说:“广陵王是刘彻的第四个儿子,还说在古代,王都要和正妻埋在一个墓里,正妻的墓叫王后墓……”还介绍了一些古代人的生活习惯。我听得津津有味,感觉就像在看电视剧一样。
然后老师又跟我们介绍了我国的传统服饰--汉服。还特意给我们展示了三种不同国家的服饰,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她请了几位女同学和男同学来试穿不同汉服。真好看!我的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那漂亮的汉服,发现汉服的袖子特别大。老师解释道,因为之前人们都把钱袋子和一些东西都装在袖口里。
在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还让我们体验了一下古代人玩的投壶游戏。投壶就是把箭投在一个壶里就可以了。这个游戏考验的是我们的专注力。我第一次投有点儿紧张,没有投中。虽然有点遗憾,哈哈,重在参与嘛,体验就是快乐的。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古代文化,我感觉我的知识有增长了很多。好满足啊!真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二)
一、适当运用对比教学法
本文所谓对比教学法,主要针对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将古代文学中同属一系列题材的文本进行对比;二是将古代文学作品与现当代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在文学元素(主题、人物、情节等)的异同;三是对于某些有争议的作品或文学现象,可列举学界的多种观点,让学生对比分析。
笔者认为,在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中运用对比法,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试分述之:第一种情况最适合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世代积累型作品的教学中。
所谓世代积累型是指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种题材进行不断加工完善,最后由文人编订而成的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作品与其前代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文本中人物、情节、线索、冲突、主题等文学元素的变化。
如《西厢记》的教学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众所周知,《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传奇,随后又经历了宋、金、元时期民间和文人的重新阐释。
在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细读《莺莺传》和《西厢记》,让他们思考《西厢记》是如何在人物、情节、冲突、主题等方面对《莺莺传》进行创新和超越。
接着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再加以点拨和总结。
通过这样操作,不但使教学水到渠成,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学生比较熟悉的文本的教学中。
如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三)
在我的记忆中令我感动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但大多数都被我遗忘了。但有一件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故事就发生在三年前的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小学里。当时我上三年级,在我们班有一位叫凌明的同学。他助人为乐,善解人意。如果班上的同学忘带了什么东西,他不等别人开口问他借,就那只拿东西说:“我带了,用我的吧。”如果有人有事不能值日的时候,你总是微笑着说:“这次我当你替身吧。”
凌明的学习成绩很好,总是排在前三名。但他从未骄傲过,从未因为自己成绩好而嘲笑别人。反而风趣幽默地说:“乖宝宝,被哭了。教室被你的眼泪淹没了,我们岂不是变成了美人鱼了?”就这样,那位同学被他那无辜的表情弄得哭笑不得。
凌明的爸爸和我的爸爸是同学,所以我们从小就认识,而且关系一直很好。在学习上他夜班了我不少。有次,他来我家玩,我正在写作业。有一道题我不会做。他见我又是搔头又是跺脚,很快明白了事怎么回事。他走到我旁边,笑着说:“又不会的啊?我看看。”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看了一遍。然后有详细的更我讲了解题的方法……
在一个美丽的下午,我和凌明还有几位同学到游乐园去玩。在去的路上一辆白色的轿车飞速像一位老奶奶驶去,眼看就要撞上去了。我呆立了几秒钟,清醒过来后倒在血泊中的却是凌明
也就是在那个下午他离开了我们,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真个美丽的世界。我真希望那是一场梦,醒来后依然可以看到他那花儿一样的脸,诗一般的语言。可是上帝是无情的,这是一个事实,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四)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既要强调厚重传统,又要借鉴日新的理论,同时面临课时压缩的现实,分享了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的题目给大家!
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
3、“道”的文化阐释
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
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
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
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
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
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18、《论语》同义词辨析
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
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21、粤方言中的文言字词
22、浅析“以”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
23、基于语料库的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24、汉民族文化对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研究
25、始于古代日本的汉语翻译文化
26、谈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在古典文献阅读中的作用
27、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文选中通假字音韵特点研究
28、浅析“些”的古今用法和变迁
29、浅析古代汉语中代词的研究状况
30、试论古代汉语中“个”“个”“个”的用法及其流变
31、王力《古代汉语》注“通”注“同”字研究
32、汉语在古代越南的传播与汉越语言的接触研究
33、古代汉语同位短语研究
34、综论古代汉语中名词和动词作状语
35、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假设连接词研究初探
36、论古典诗词中的“拟形”修辞
37、八部古代汉语教材文选比较研究
38、古代汉语在成语中的体现
39、《世说新语》名词做状语现象浅析
40、清末民初标题词汇研究
41、八部古代汉语教材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对比研究
42、《黄帝内经》医学术语词义研究
43、从“日”的语音变化看中原与周边民族神话的关系
44、关中方言与古代汉语关系探析--大荔方言古语古义疏证
45、现代汉字中不能纳入六书或三书的情况分析
46、评唐兰先生的象形一定是独体字说
47、关于“形声”名义的理解
48、《说文》假借观分析
49、现代简化字中古非繁简字关系类型分析
50、《异体字整理表》中古非异体字关系类型分析
51、同形字与一般假借字的关系
52、《说文解字》的学术渊源与创新
53、汉字字典部首演变历史
54、通假现象的原因及性质
55、中学语文教材注释术语“同”和“通”的使用情况
56、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
57、论成语意义的引申趋势
5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59、古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60、古汉语“于”和“於”字比较研究
61、古汉语被动句表示方法的疑难问题
62、汉字的文化意蕴例说
63、古汉语人称代词比较研究
64、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65、从《七略》六分发到《隋书·经籍志》四分发的演变
66、《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图书分类法的异同
67、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志目录出现的原因
68、关于伪书定义的思考
69、家谱在学术研究上的价值
70、《昭明文选》的体例及其特点
71、清代私家藏书兴盛的原因
72、《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与子部儒家类的分类区别
73、郑珍郑智同父子《说文》研究综述
74、莫友芝与影山草堂藏书
75、例庶昌与《古逸藏书》
76、严可均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77、《诗经》句首语气词的统计及归类
78、《诗经》句末语气词的统计及归类
79、王念孙的训诂学成就综述
80、郑玄的训诂学成就综述
81、《颜氏家训》训诂方法述评
82、《经义述闻》训诂方法述评
83、《汉语大字典》词语误释举例
84、《左传》《史记》异文语言浅析
85、《世说新语》“某词语”简释
86、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87、许慎六书说论评
88、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89、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90、“‘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9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9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9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94、形声字起源试论
9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96、《说文》省声研究
97、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98、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
99、通俗文学漫谈
100、儒道文学观之比较
101、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
10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五)
现代生活的人们更多的追求一种精神文明的享受,更多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是古代的江湖文化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xxx、金庸两位武侠小说大家的影响对江湖还是充满好奇心的。所以我给大家介绍一家有江湖特色的快餐店。
高楼耸立的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灯照亮了整个黑暗,这个城市宛如白天一般在运行着。在城市中的复古的街道有一间快餐店,这个店面这个装潢就像古代的茶楼一样——有着像纸一样的玻璃当着窗户,木制看起来像高档货一样的门,牌匾有着鎏金的边缘金色的大字写着:古代快餐店,里面的桌子也是用木头做的不过看起来很是精美,他们这个上菜的碗也是古代那种瓷碗,这个碗如果上菜一端上来那么你就会被其精美的外观所惊艳到,因为上面画这图画非常有诗情画意,所以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观看这里的东西,他是分上下两层所以这个楼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古代的茶楼,就是服务员也是古代装扮非常有意思,因此经常会有人到这里吃饭叫服务员为小二。这里经营的饭菜和大多店面一样没什么特别但他一样得到客人的青睐就是这个装潢,体现着古代江湖文化一种氛围在里面。
这个店面经营者是一个古代小说迷,因为爱好就开了这么一家别开生面的店铺。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六)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间虽然一去不复返,但有些事让我们无法忘怀: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在小区里发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几只淡黄色的野菊花在花坛里开放了。我很高兴,采了一些带回家,并把它们插到了花瓶里,我希望能看到它们越发茂盛的样子。可我迎来的却是它们枯萎后病怏怏的样子。我十分惊讶,仔细一看,原来是我没给它们灌水!
我怀着忧心、失落的心情给它们灌好水,期望看到它们的笑容,但是我心里明白,这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天早晨我醒来,发现房中出现了一抹鲜亮的色彩,原来是那野菊花开了。它干枯的枝叶守护着那一点点弱小的花蕾,却散发出了无限生机。我非常兴奋!但更多的是惊奇,我惊奇到怀疑自己的眼睛。天哪!它昨天还是一副病态,生命垂危,今天却活过来了!它仿佛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平安归来了。这是让我怎么都不敢相信的。
我已经无地自容了,是呀,它们已经命悬一线了,但是在看到一线生机后,它们又奋力搏斗,赢得了无限希望。这种绝地求生的精神又有都少人有呢?我居然连花儿都不如。不过,这至少让我明白了: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要放弃。
这件事令我记忆犹新,不知为什么,一想起这件事,泪水就会在我眼眶里打转,止也止不住。
这一辈子经历的事有无数,令我们感动的事也有千千万万,但是,能让这些事改变我们的又有多少呢?我想:这件事也许是我的一部分财富吧!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七)
早上,我从梦中苏醒过来。当我打开房门时,发现映入眼帘的都是一些古建筑,有许多诗人正在即兴作诗。我居然穿越到了古代。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出家门,去接触这些美丽的事物。首先,我在凉亭里看到了举世闻名的诗仙李白。他正在饮着美酒并写下秋浦歌。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诗仙李白作诗呢!真高兴啊。接着,我继续往前走。路途中,我见到了许多有名的诗人。比如说:陆游、李商隐、王维……他们的字个个都写得非常飘逸,似乎他们就是为了写好诗好字才生的。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门口,威武的士兵举起大刀迅速把我拦截住,不让我通行,大声喝问:“来者何人,来此地又有何事?”我一下子就慌了,想临阵逃脱。忽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我对他说:我是李白的儿子李续!”他们立刻放我进去。
我走进去一看,外面的东西和这里比较起来真是不值一提,这里真是美轮美奂啊!
忽然一束光照射过来,立刻把我传送到了现代生活的地方。唉!我还舍不得离开呢。这真是一次神奇的经历啊!
古代的谚语12-11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八)
谢怜,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只存活于二次元中的角色,但在我心里,他,是个活生生的人。
谢怜,活了800多岁,明明是高高在上的一国太子,却始终生活在苦难之中。他曾是风光无限的武神,也曾成过坠落尘埃的三界通缉犯。但他说过一句话:“身在无间,心在桃源。”
“身在无间,心在桃源”,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念。即便身处无间地狱,只要心中有所坚守、有所希冀,便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此心仍能平和安静,陶然忘机,如同处于桃源仙境之中。
我被这句话深深影响着。我也有过坠落的日子,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学习太苦,便不想学,不爱看书,上课开小差,自暴自弃地过一日算一日。就这样,我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而老师与家长的批评,也如排山倒海般涌向了我。
偶然一次,在一本摘录本上,看到那句曾经被我用漂亮字体工工整整抄在本子上的“身在无间,心在桃源”。我愣住了,突然想到了谢怜。想到了他曾经受过的苦,曾经受过的伤。我和他受的苦,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在临近崩溃的时候,却仍然能说出这句富有希望的话语,我,为什么不能?
慢慢的,我从原先的态度中,走了出来,重新投入到学校生活中。那句话,仍在我的本子上,谢怜,是我心中那最闪耀的明星!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九)
一、现实的需要
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普遍存在“学习古代文学有什么用”的疑问,认为学习古代文学没有前途,学生的学习目的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是为了获得文学修养,因此,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学生中不仅对于古代优秀的作家作品不甚了解的大有人在,如许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完四大名著,而且他们对于地方文化特质和文化名人等更是茫然不知。这样的现状显然不利于学科体系建设。因此,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此外,当前广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但是文化建设相对不足,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进行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的教育,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广西文化建设。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广西重点培育打造“14+10”产业体系,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国家战略,推进广西—东盟经济圈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是文化的建设,广西需要大量从事文化传播工作、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人才,这就要求广西高校培养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探讨地方历史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重新定位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教育界只注重古代文学的基础课功能,而忽视了它的文化传播功能。众所周知,文化和文学只有在传播中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故对古代文学这门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既强调其基础课的功能,又要突出其文化传播功能。因此,古代文学这一门课程,应该改变以往的定位,而重新定位为要为广西培养适合的文学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以服务于广西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广西各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中心,若以学生身边的地方文化为突破口,将容易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将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而且,作为传统课程的古代文学得益于传统而又囿于传统,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普遍遵循的套路是注重重点词、句的解读,并没有注重对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性教学;而从教学手段来看,也主要采用的是背和记相结合的模式。因此,课程改革极易流于形式。而若将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中,将地方文化作为古代作品理解的图释者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承载者,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的情怀,教学改革则较易操作,而且也符合高校目前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实用性和多样性的时代趋势。总的来说,古代文学在教学中引入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这是改变古代文学教学中只重“史”之文学历程,而忽视古代文学史之空间地域特色之弊端,让学生从时空两维度立体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途径。古代文学教学与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的结合,既让古代文学教学更具实践性与现实性,又让学生参与地方历史文化宣传与保护,对推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无疑有着示范作用。
三、改革实践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改革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虽然今日中国高校众多,教材繁杂,然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对古代文学的教学,大致还是延续写作背景、作家生平以及作品介绍等教学模式,这就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应主要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转变观念,引入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从教材、课程、教法上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材改革
(二)课程改革
1.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设置广西地方文学教学的专题版块。依照《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西卷)》等著作,将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渗透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如讲述先秦神话传说时,可引入广西壮瑶等族的“布洛陀”、“莫一大王”、“一幅壮锦”、“百鸟衣”、“盘瓠王”、“密洛陀”等民间故事;又如讲述唐宋代文学时,可重点讲述客桂文人的文学活动,如柳宗元、李商隐、苏轼、秦观、黄庭坚、范成大等;又如在讲述明清文学时,可重点介绍桂籍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如蒋冕、戴钦、吴廷举、岭西五大家、临桂词人群体等。2.重新设计实习实训环节中的“文学创作与采风”的课程。通过与广西各地景区的联系与合作,让学生前往实习,以宣扬广西地方文化为主题进行文学采风与创作,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转为实地考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调研、作业检查等方式,丰富古代文学教学方式。
(三)教法改革
古代文学的教学历来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环节。以往的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应转变观念,在教学方法上跳出传统模式,从单纯的讲授型教学转变为研究探索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能力,提高授课效果。具体改革措施有:1.在教学环节中实现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相融合。主要形式有:(1)将“寻找古代文学中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如唐宋文人与桂林山水)”以作业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及地方文化名胜,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促进学生的创新型、主动型学习。这样,课外学习古代文学与文化便从“规定”变成“需要”乃至“必要”,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2)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中,让学生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形式,在广西地方文化典籍、广西历史文化名人、广西地方文化现象等中选题,将身边的“历史文化”进行重建,形成自己对广西地方文化的“认知结构”。另外,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改革均应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即是在原有的教学计划中融入广西地方文化资源,不应对教学计划进行重大修改,而只是局部调整教学时间,适当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四、余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校开设古代文学课程始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是在西方学术视野下建构而成。在借鉴西方美学思想、文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20世纪的中国学者试图建立中国古代文学学科。1910年,林传甲著《中国文学史》由武林谋新室出版。同年,东吴大学教授黄人开始撰写并讲授《中国文学史》。此后百年,出现的中国文学史专著难以计数,且各大高校均开设这一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文学史教材有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西方学者韦勒克和沃伦认为“编写某一个时期的文学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关于如何叙述的问题:我们需要辨出一种传统惯例的衰退和另一传统惯例的兴起。为什么这一传统惯例的变化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发生是一个历史问题,用一般的术语是不能解释的”,又说“文学上某一时期的历史就在于探索从一个规范体系到另一个规范体系的变化”。[4]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中,如何叙述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即是立足于地方历史文化教育的视野来叙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从而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熟悉广西各地方文化资源的专业人才。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
星期五,我跟好朋友踢完球一起去人类博物馆参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事物,增长了见识。
我们来到一楼展厅,看到里面摆放着许多古代人类的头像,旁边放着他们的头骨。我发现猿人的眉头都比较突出,嘴巴也向前凸,宽宽扁扁的,看起来像猿猴。他们的头骨比我们现代人小,可能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他们聪明吧!头骨上的牙齿参差不齐,一个个都发黄了。接着,我们来到一排金属雕像的面前,这时我们看到了各种古猿人的雕像,他们的双手好像比我们长。前面的雕像没穿衣服,到后面不仅穿衣戴帽,而且肩扛劳动工具,手握武器了。这里面竟然还有黄帝呢!他全身只穿着一件用兽皮做的“裙子”,连裤子都没有穿,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样霸气和高大上。
二楼展厅里展示着一些青铜器,有铜镜、铜矛头、铜头盔、铜酒杯还有铜鼎。它们因为长时间埋在地下,外表已经被氧化,变成了青色,还生了锈。之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陶器,虽然有些地方已经破损了,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很精致。我想,如果能用它本身的碎片来修复一定会更好看。越往后看,东西也越精致。除了陶器,还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兵器。古代的雕像五彩斑斓,有一副雷公的浮雕留给我深刻的印象。雷公的外形像鹰一样,全身羽毛是金色的,留着两条黑色的胡须,周围的云朵是浅蓝色的,身后的天是深蓝的。最后我看到一个新奇的东西,就是科举小抄,一个小小的正方形纸片,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据说古代有的读书人把小抄带进了考场。原来古代人也会作弊啊!
我们对人类博物馆里的奇珍异宝充满好奇,东瞧瞧西看看,看着文物,想象着古代人的生活,别有一番趣味。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一)
悬赏缉拿在逃犯罪嫌疑人李光文
xxx通缉日期为7月30日的A级通缉令说,2005年4月17日,广东省汕头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潮南区田心镇一塑料厂破获一起伪造货币案件,缴获大量假人民币及制假设备。经查,李光文系窝点老板,现该人在逃。对发现线索的举报人、缉捕有功单位或个人,将给予人民币5万元奖励。
悬赏缉拿在逃犯罪嫌疑人__强
xxx通缉日期为7月30日的A级通缉令说,2006年,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一起特大伪造货币案,缴获印刷设备一批、假人民币胶片一套及大量假人民币。经查,__强系该窝点老板,现该人在逃。对发现线索的举报人、缉捕有功单位或个人,将给予人民币5万元奖励。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二)
她常是一个人。
入学以来,她就被全班男同学排挤。常有女同学不解地问他们,答案是因为她的相貌。她不爱说话,在她的脸上甚至发现不了一丝淡淡的笑容。大家在一旁大声谈笑,而她却独自一人类似休息地趴在课桌上,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十分钟。课间的轻松,在她看来只不过是又到了该自己一个人静一静的时候。上课,她从不发言,也许更多的是因为胆怯吧。那时的她仅仅只有一个朋友,是隔壁班的一个和她一样被排挤的但却会跳舞的女孩儿。也许她也会跳舞。
那时大部分男生一见着她就如同见了冤鬼一般。单手捂住双眼顺便从口中吐出几个脏字;尖叫着向后疾速退去;惊恐地如通缉犯般转身就逃……也许她早已习惯了,每当出现这种情形时,她总是面不改色,继续做她的事儿。她的成绩不算好,老师们几乎只当她是一阵偶尔拂过的微凉的清风罢了。
一年半就这么过去了。只剩下一小部分男生还在那儿一惊一乍。也许他们觉得乏味了。她渐渐地主动与女生们说话;渐渐地在大家面前露出了她那逝去的笑容;渐渐地丢掉了她的胆怯;渐渐地……让老师们注意到她……
在与她几次的交谈中,才发现原来她是一个非常爱笑且说话灵巧的女孩儿。也许她只有在与别人的交谈中才能够找到属于她自己最大的乐趣。
她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寂寞,她不再做那个沉默不语的人,她不再扼杀她的笑容与勇敢……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三)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陈平忍辱不发,为读书浪迹天涯;王羲之苦练书法,挥墨十八缸;魏武帝扬鞭东指,志存高远,壮心不已……他们选择了奋斗,纵然苦不堪言,亦决不轻易动摇;纵然功绩平平,不为世人所知,也无怨无悔,笑看莫测风云。这,就是奋斗之士独具之高志,之宽宏,之坚毅。奋斗之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墨客成其千古文章。
然而,自十八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正以疾风般的步伐迅速发展。如今,在信息化时代,如初阳般耀目的今天——却有一种本质,正如残阳般无声息地陨落。
我曾看过一部美国影片,讲述了一位上校,因误伤人质,而被判处有期徒刑50年,并实施“冰人”方案,刑满后,再解冻释放。戏剧性的事就在此,这位上校追捕的全美通缉犯,也被施以相同刑罚。在两者刑满获释后,那位通缉犯恶性不改,依旧胡作非为。然而,在50年后的今日,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再无窃贼。因而当时的刑警,以至于从未接触过防暴训练,一时间,美各刑法局竟因其一人,乱成一锅粥。
“真是讽刺!”一位美评论员,对此影片的剧情感慨万分,这般说道。
这不禁令人脊背发凉,愁绪满怀。在信息化之风“肆虐”的今天,被冠以“悬浮效应”的人们,身处安逸环境中,对各类快捷的科技产品,坐享其成。会不会终有一日,这股风,会将人奋斗的本质,与漫天黄沙一同带走?会不会终有一日,这股风,会将我们从一只“以鼠为食的猫”,蜕变为一只“对鼠无动于衷的‘假’猫”?会不会终有一日,这股风,会将慵懒成性的人们,带向文明的极端——衰败?
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兢兢业业的人少了,游手好闲的人多了,所谓“宅一族”的队伍也相继庞大,“送货上门”等字眼在街头巷尾屡见不鲜。正是这股方便快捷的“安逸风”,令我们不愿再为理想而奋斗。安逸,就像一块蜜糖,让我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人们只热衷于片面的安逸,却忽视了它带来的巨大后患。
遗落的奋斗,何时重现辉煌?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四)
摘 要 唐诗精炼主导抒情,宋词篇幅略长趋于事理描述。通过对唐宋代诗体的异同进行比较,可以阐明唐宋诗形式形成的原因,从而对诗体形态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唐诗宋诗 异同比较
一、唐宋诗歌异同深入研究探讨
唐宋阶段古代诗文学,是古代文学课程中的重头戏。教师带领学生很好地把握“唐宋诗歌”两种迥然不同的审美体裁,是对唐宋诗歌进行深入了解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进行唐宋元阶段古代文学课程讲解时,可以从“唐宋诗歌存在异同”话题入手,带领学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唐代诗歌风格赏析
(二)宋代诗歌风格赏析
(三) 唐宋诗作风格迥异
综观上述,可以看出,唐代诗作侧重于抒发情韵,在诗作中更多的是活泼而生动的景物形象描写,富于抒情。而宋代的诗作侧重于思辨和分析道理,在诗作中更多的是诘问和追问道理,十分富有哲学研究价值、富有哲理性。如著名文学家缪钺在《论宋诗》一书中所言:“唐诗如芍药海棠,裱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二、唐宋诗作风格迥异事出有因
唐宋诗作风格迥异的形成原因如下。
(一)唐宋诗作各自所继承的研究诗作对象的历史基础条件迥然不同
(二)特殊历史条件下学风政风的差异
总之,唐诗重抒情,宋诗侧重于思辨。唐宋诗作之所以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根本原因就在于唐宋诗作所继承的历史诗作研究基础存在差异,以及诗歌文学创作所处历史时期的差异和规律使然。诗分唐与宋,情理各具异曲同工之妙。
参 考 文 献
[1] 钱钟书.谈艺录[M].三联书店,2008.
[2] 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五)
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好的教育作用。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专业地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育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 挫折教育 情感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华遗产,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文学知识、文学史知识,而且可以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和祖国的统一繁荣,中华民族中的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历史都被文人以不同的文学体裁生动地记录了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植根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其间,从先秦到近代,每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作家,并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作品的内容洋溢着爱国激情。远在先秦时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出现了《载驰》、《无衣》等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篇。《载驰》突出地表现了许穆夫人深厚的爱国情感,《无衣》真实地表达了秦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西戎入侵者的爱国精神。《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重要代表作。该诗集中地表达了他无比炽热的爱国感情。诗人关心祖国的前途,为了改变祖国的昏暗政治,不顾个人的祸福荣辱,始终为祖国的富强而斗争。他明知自己留在楚国将会遭到更大的不幸,明知自己的国家危在旦夕,但仍始终舍不得离开,最后以身殉国,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蔺相如面对强秦,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为上,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赢得了国家的尊严;记述了蔺相如为了维护赵国内部的安定,对蓄意羞辱他的廉颇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了将相和好,团结对敌,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为后世所敬仰。《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经历种种诱惑和折磨,始终持节不屈,最后终于回到祖国,其爱国之情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中国一直处于大分裂、大动荡之中,此期间出现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如曹植的《白马篇》和阮籍的《咏怀》(三十九)就是两首有代表性的对爱国壮士的赞歌。前者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武艺高超、性情豪迈、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游侠形象,洋溢着高昂的爱国激情。后者描写了一个“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的壮士形象。两位壮士共同展现了为国赴难、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和热烈的爱国情怀。与此类似,刘琨的《扶风歌》,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等也表达了诗人至诚的爱国之情。
唐代出现了继屈原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他写作了大量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歌,称得上是爱国主义文学的又一座高峰。杜甫对祖国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他的喜怒哀乐往往与祖国命运的盛衰兴亡共起伏。国家兴盛时,他由衷歌颂,如《忆昔》;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得流泪,如《春望》;而一旦大乱初定,捷报忽传,他又会喜极而泣,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这一喜一悲中,诗人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此外在《三吏》、《三别》等诗中,诗人也表达了对祖国的命运,对人民的苦难的关注。爱国是杜诗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两宋时期,宋朝国力衰弱,对外战争连年失败。为了反对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大批爱国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陆游的诗与辛弃疾的词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陆游生平诗作近万首,大多为爱国诗。如《金错刀行》、《夜读兵书》等诗表达了为国献身的豪情;年近七旬时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卧病在床还想着为国戍边,感人至深。他念念不忘洗雪国耻,不忘国家统一,临终时写下《示儿》一诗,嘱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盼望祖国重新统一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使后人无不为之感动。爱国词人辛弃疾和陆游一样,渴望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却一直不得志,于是他把自己的一腔爱国情怀都熔铸在词作里。歌咏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爱国思想是辛词的中心主题。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对沦陷山河的深情眷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寄托了他杀敌报国的壮志。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兵败被俘,誓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诗歌是他战斗生活的记录,爱国精神的自然流露。《扬子江》一诗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过零丁洋》更是一篇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名作,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后代所广泛传诵。
明末清初,激烈的xxx激发了文人们的爱国热情,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歌新篇章。如陈子龙的《秋日杂感》,夏完淳的《大哀赋》、《六君咏》、《土室余论》等许多篇章表现了至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到了清初,不少明末遗臣通过诗文抒发了强烈而深沉的故国之恩。如顾炎武的《感事》、《京口即事》等,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表现了建功立业、恢复故国的热烈希望。与顾炎武同时的黄宗羲,也创作了许多充满了深沉的故国之悲的作品,如《感怀》、《出北门沿惜字庵至范文清东篱》等。在清初的戏曲中爱国主义主题也有突出的表现。如孔尚任的《桃花扇》歌颂了史可法、李香君、柳敬亭等人的爱国民族气节。洪生的《长生殿》围绕李、杨的爱情悲剧,通过安史之乱的有关描写,寄托自己的民族兴亡之感和忘国之痛。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发展到近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如魏源、龚自珍、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秋瑾等人的爱国诗篇,多方面地深刻反映了我们的民族感情,开创了爱国主义诗歌的新时期。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与传授,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抗挫折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们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当学习、就业、交际、情感等方面遇到挫折时,他们会因抗挫折能力低、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而导致精神抑郁、自杀,甚至伤害他人,等等。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而中国古代文学则是进行挫折教育的绝好教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一生都不是帆风顺的,大都有着坎坷的遭遇,但他们身处逆境却能顽强向上,如越王勾践。吴越战争中,越国兵败,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面对失败,勾践没有因此选择消沉或轻生,而是忍辱负重伺候吴王,后被赦返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雄主。再如晋公子重耳,他在被父亲追杀时,不是像他那愚忠愚孝的哥哥太子申生那样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流亡。出亡十九年,历尽艰难,由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逐渐锻炼成为一位具有胆识有才干的政治家,并最终回国取得xxx,成就霸业。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游说秦王想让他采纳他的政治理念,结果失败。苏秦十分落魄地回到了家,家人都很瞧不起他,于是他立志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他夙兴夜寐,发愤读书,终于身佩六国相印,成就了事业。挫折没有打垮他,反而使他更加奋发有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作品是在作家遭受人生的挫折情况下创作的。
司马迁直言进谏触怒汉武帝而遭受宫刑,面对此奇耻大辱,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在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忍辱苟活,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
苏轼的一生,屡遭挫折,生活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在贬谪迁徙中度过半生,流离颠沛,飘浮不定,可谓一生多磨难。但他却以旷达的心态对待一切不幸,消解痛苦,始终保持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顽强地建立了文学的盖世功业。
曹雪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后家道衰落,由一个锦衣玉食的贵公子变成一介寒士。但家庭的变故并没有使他沉沦,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名垂千古。
文学作品中的此类人物的坎坷经历,可以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坎坷是无处不在的,应正视生活中出现的挫折;而此类人物在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斗志,又能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遭遇的困难与挫折。
三、情感教育
现代教育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贯彻情感教育,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亲情教育
古代文学的人文性特点,使这门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民族有着重视亲情伦理的传统,在很多古代诗文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呈现。表现父母子女之情的,如《诗经·寥羲》深切感念父母养育之恩,表达不能回报和终养父母的愧疚之情。孟郊的《游子吟》颂扬了崇高的母爱,诗中以缝衣的细节表达了慈母对游子的深爱之情。全诗于淳朴素淡中表现了亲情的浓厚真淳,感染了无数儿女。骨肉之间的生离死别,更能激发亲情,如蔡琰的《悲愤诗》对与子永诀之时的痛苦万分的心情的描写,字字血泪,句句悲痛,动情至极,感人至深。表现亲子之情的,如左思的《娇女诗》,细致具体地描绘了两个小女儿的种种娇痴天真的情态,令人陶醉于天伦亲情之中。杜甫《北征》:“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描绘了小儿女的天真烂漫,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女儿的慈爱之情。表现手足之情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因战乱而离散的兄弟的思念之情;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感情深厚,苏轼的《狱中寄子山》乃兄弟间“情至之言”。通过教学这些表现亲情的作品,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亲情的珍贵,使其更加珍视亲情。
(二)友情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一向受高度的重视。在古代文学史中,有很多关于珍贵友情的记载。《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鉴赏,二人互为知己。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再也没有弹过琴,歌颂了二人的知己之情。唐代两位文坛巨星李白、杜甫二人交谊深厚。二人互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如李白流放夜郎,杜甫曾作《天末怀李白》、《梦李白》表达对贬谪之中的李白的思念关切之情。李白也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表达对杜甫的思念之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意指思友之情就像永不停息的汶河水。二人之间的友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再如唐代的另一对莫逆之交柳宗元、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二人同贬南荒,十年后又同调回京,不久又分别被迁官到更为遥远的地方,一为播州,一为柳州。柳宗元认为刘禹锡有八十老母在堂,不能去播州,于是上书请求互调,刘禹锡因此才被改贬连州。二人的友情使当时的文坛为之感动。后柳宗元病故,刘禹锡尽余生之力,整理其遗作,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厚。诸如此类表现友情的内容在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友情的可贵,而且能使他们体悟到友谊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爱情教育
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诗经·静女》描绘了一幅恋人约会的场面,表现了青年男女相恋时的纯真情感,引导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学生在欣赏爱情作品时,除了可以受到健康、美好情感的熏陶感染,还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看待爱情。《诗经·关雌》描写了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窈窕姑娘而一见钟情,于是“寤寐求之”。虽“求之不得”,但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采取强迫手段去得到对方,而是想象一旦求得她,则必以琴瑟、钟鼓齐奏这种最热烈动人的方式来迎接她,使她高兴,让自己的爱情得到升华。再如秦观的《鹊桥仙》对爱情的描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不一定是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而一定是心灵相通、感情相融。爱情不全是美好甜蜜的,有甜也有苦。《谷风》、《氓》都叙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劳持家却被无情遗弃的悲惨遭遇,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厌旧,悲悲切切,哀怨缠绵;《氓》则通过自己与丈夫在行止、情义等方面的对照,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最终决定与氓决裂,表现出清醒果决的态度。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通过这类诗歌渗透情感教育,让正处于恋爱年龄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爱情,从而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当然,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并不只有以上几个方面,为使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教师需在教学中将其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对自己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古代文学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1]潘务正.浅论古代文学的教育功能[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VOL6,(3).
[2]邸秀娟.语文课程中古代诗歌教学与中学生情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3]郭维森.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蒋高燕.试论古代爱国主义文学[J].文教资料,2007,(12).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六)
悬赏缉拿在逃犯罪嫌疑人李光文
xxx通缉日期为7月30日的A级通缉令说,20xx年4月17日,广东省汕头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潮南区田心镇一塑料厂破获一起伪造货币案件,缴获大量假人民币及制假设备。经查,李光文系窝点老板,现该人在逃。对发现线索的举报人、缉捕有功单位或个人,将给予人民币5万元奖励。
悬赏缉拿在逃犯罪嫌疑人李志强
xxx通缉日期为7月30日的A级通缉令说,20xx年,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一起特大伪造货币案,缴获印刷设备一批、假人民币胶片一套及大量假人民币。经查,李志强系该窝点老板,现该人在逃。对发现线索的举报人、缉捕有功单位或个人,将给予人民币5万元奖励。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七)
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在发生,有些是愤怒的,有些事开心的,可是,那一件事令我最为感动。那是一个下雨天的早上,雾很大,看不清,所以过马路的时候,被单车撞了。
一路上,我疼得睁不开眼睛,并且大声喊疼,那位叔叔不停地安慰我,照顾我。到了医院,我被推进了手术室,只见十几盏手术灯的灯光向我射过来,使我迷迷忽忽地睡着了。不知不觉的,手术做完了,而我却一点儿也没感觉到疼。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想起了妈妈,口中不停地大喊:“妈妈,妈妈!”这位叔叔问了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连忙告诉了他,想让他打电话给我的爸爸妈妈。这时,我感觉有点儿饿,这位叔叔知道了,马上下楼给我买吃的。我很快又睡着了。
当我醒来的时候,那位叔叔、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都围在我身边。我感动极了,那一场面是那样得感人。我用力地咬着嘴唇,极力克制自己不让落泪。可是最终,豆大的泪珠还是从我的眼眶里涌了出来。这是感动的泪水,也是友谊的泪水!
我想,这件感动人心的事我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远不会忘怀!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八)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既要强调厚重传统,又要借鉴日新的理论,同时面临课时压缩的现实,分享了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的题目给大家!
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
3、“道”的文化阐释
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
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
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
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
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
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18、《论语》同义词辨析
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
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21、粤方言中的文言字词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十九)
古代的文言文有一句话叫做“文章不厌百回读”。这就是说,古代的文言知识都在这句话的基础上得以充实和发展,并且这句话的意思是“读”的意思是“习”。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文化,就是从这样的文学知识中得到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人把历史的名人比作一棵树,比作一座山;而有的人把历史的名人比喻为一颗树。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汉乐府”,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词。在这一句话的中间,有一段古诗,叫《琵琶行》。古诗中有很多古代的名人,比如:王羲之、柳公权……
在这个古代文学知识中,有很多名人,比如:王羲之、柳公权等。在他们中,有一个人,叫王羲之。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王羲之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在这个古代文学知识中,有许多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比如:王献之、柳公权……
在这个古代文学中,有很多名著,比如《史记》、《红楼梦》等等。
我们现在学习的文言文,就是古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认可、肯定和肯定。所以在古代文学知识中,我们一定要学好古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认同、肯定和肯定。我国古代文学知识的一种认同、肯定和肯定都是在古代文学知识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古人对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一种肯定。
古代通缉令范文(篇二十)
那一天,50多年的老母亲突然晕倒在地,还不是我不学无术,在家大喊大叫,多亏邻居闻声赶来帮我把老母亲送进了医院。
检查后的结果把我吓坏了:血压奇高、心脏病发作,如果不尽早动手术就会有生命危险!
这可把我急坏了,手术费要几万多元!可是我那时连工作都没有,手术也只有几百元钱!
我在大街上想谋份工作,可是那些老板看了看我的学历,就把我赶了出去,眼看手术迫在眉睫,我的心情越来越糟。
有一天,我突然在医院里看到了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小孩看病,他们的公文包掉在了旁边,我的心里突然生起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偷掉他的包,我就有钱了!
我便偷偷摸摸地走到他们旁边,拿起包就跑,到了大门口时,他们才反应过来,看着他们愤怒的表情,我不禁有些后怕……
那包里有几十万元钱,我赶紧把钱交给了医院,可手术最终还是失败了,老母亲最后还是归天了,也在那一天,我成了全国通缉犯,我只好带上钱,逃到了乡下。
可是,每天,我隐姓埋名,半夜有人敲门我就紧张得不得了,我每天偷偷摸摸的,生怕有人认识我,于是我受不了这种日子了,决定去自首。
现在,我正在牢房里,但我觉得现在终于不用过那种生活了!
上一篇:女士征婚启事范文(优选十四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