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97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2分钟。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一)
2008年上半年,全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要在认真贯彻落实xx中支业务工作会议精神,以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2008年全省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安排意见》为基础,突出征信管理工作重点,主攻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难点,努力推动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全面提高征信系统运行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征信宣传教育,促进改善信用环境、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一、有效利用“两个系统”,提高征信服务水平
目前,全市人民银行对征信数据分析利用不够充分,影响着“两个系统”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为此,全市人民银行要继续按照总行提出的征信体系建设要 “逐步把工作重心从注重系统建设转移到系统建设和服务并重的轨道上来”的要求,下功夫提高征信系统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继续加强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管理。一是坚持做好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日常总量核对工作,按月逐机构、逐项目核对信贷业务入库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数据或入库率低、报送不及时的情况要及时反馈金融机构,督促纠正。二是以贷款卡年审为契机,认真审核被年审单位的各类信贷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反馈,确保企业系统数据、。 ,使征信系统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和业务发展。二是对xx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提出查询个人征信系统的申请,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积极给予申报。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在商业活动、公务员录用、项目采购、招投标及各类资格审查中使用信用报告,发挥征信系统在促进辖内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四是人民银行各县支行要充分利用总行征信中心新开发的企业征信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按季对分行业、分产业、分企业规模、分经济类型的各种信贷业务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监测贷款大户、关联企业、集团企业、异地贷款、资产质量等情况,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信息服务,并为行领导提供金融数据支持。五是要围绕金融改革、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征信系统查询统计功能提供的线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五)加强对执行系统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要监督、管理金融机构认真执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各项规定,完善内控制度,全面加强数据报送、信息查询、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强化沟通协调,下大气力开展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
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既是全市人民银行的重点工作,也是征信工作的难点所在。为此,人民银行各县支行要高度重视,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力求使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有所突破。按照各县人行确定的采集项目以及中支提供的非银行信息采集模板和数据接口规范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加强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和信息的及时上报。一是继续强化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开展法院诉讼信息(企业和个人)、养路费征缴信息、企业和个人欠税信息、房屋及车辆抵押登记信息、行政执法等信息采集工作,力争下半年有大的突破。二是协调已提供信息的部门和单位,提高数据报送质量,做到准确、完整、连续报送。同时,在采集非银行信息过程中,要重视做好移送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严防发生泄密事故。
三、推动开展信用评级,加强征信市场管理
要结合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资信评级工作,结合实际制定辖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考核办法》,在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支持与配合的同时,认真做好中小企业资信评级的考核工作,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考评结果,服务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认真履行管理信贷征信业职责,密切关注和及时掌握辖内征信市场、征信机构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新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大情况要及时向中支报告。
四、继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要按照“科学组织、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扎实见效”的原则,继续把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年征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及早安排部署,抓好组织落实。上半年完成了对2007年12月31日时点已建档中小企业全部数据项的信息更新,同时,要动员和引导商业银行利用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挖掘优质客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组织农村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农户信用知识的宣传工作力度,倡导“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教育广大农民诚实守信,珍惜信用记录。依托深化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继续组织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扩大建档覆盖范围,丰富档案信息内容,为金融支 持“三农”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内容,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
五、继续深入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宣传实效
(一)坚持做好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
文档为doc格式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二)
为了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杜绝出现客户信息从银行泄露,或者出现出售客户金融信息的情况,鲁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火德红信用社与员工签订了客户金融信息安全保密承诺书,安全保密承诺内容如下:
一、承度人在鲁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火德红信用社工作,工作岗位为,承诺人自觉加强解相关保密制度、法规和法律,知悉应承担的保密义务和法律责任的学习,自觉维护我社客户金融信息安全,对于本人因工作关系接触的客户金融信息管加强保密。
二、日常工作中在收集客户金融信息时,严格遵循合法、合规、合理原则,不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信息,不采取不正当方式收集信息。
三、收集、保存、使用、对外提供金融信息时,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金融信息保护,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四、不将客户信息用于业务营销,对外提供等作为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的先决条件,但如业务关系的性质决定需要,必须预先取得客户做出相关授权或同意。
五、承诺不篡改和出售金融信息。
六、不违规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支付系统以及其他系统查询或滥用金融信息。
七、如违反规定使用和对外提供金融信息,给单位和客户造成损害的`,无条件接受单位的处理,如造成违法的,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承诺人:
信用社负责人:
__年__月__日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三)
人民银行征信工作总结20XX年上半年银行征信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全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要在认真贯彻落实xx中支业务工作会议精神,以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20XX年全省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安排意见》为基础,突出征信管理工作重点,主攻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难点,努力推动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全面提高征信系统运行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征信宣传教育,促进改善信用环境、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一、有效利用“两个系统”,提高征信服务水平
目前,全市人民银行对征信数据分析利用不够充分,影响着“两个系统”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为此,全市人民银行要继续按照总行提出的征信体系建设要 “逐步把工作重心从注重系统建设转移到系统建设和服务并重的轨道上来”的要求,下功夫提高征信系统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继续加强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管理。一是坚持做好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日常总量核对工作,按月逐机构、逐项目核对信贷业务入库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数据或入库率低、报送不及时的情况要及时反馈金融机构,督促纠正。二是以贷款卡年审为契机,认真审核被年审单位的各类信贷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反馈,确保企业系统数据、
。
,使征信系统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和业务发展。二是对xx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提出查询个人征信系统的申请,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积极给予申报。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在商业活动、公务员录用、项目采购、招投标及各类资格审查中使用信用报告,发挥征信系统在促进辖内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四是人民银行各县支行要充分利用总行征信中心新开发的企业征信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按季对分行业、分产业、分企业规模、分经济类型的各种信贷业务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监测贷款大户、关联企业、集团企业、异地贷款、资产质量等情况,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信息服务,并为行领导提供金融数据支持。五是要围绕金融改革、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征信系统查询统计功能提供的线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五)加强对执行系统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要监督、管理金融机构认真执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各项规定,完善内控制度,全面加强数据报送、信息查询、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强化沟通协调,下大气力开展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
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既是全市人民银行的重点工作,也是征信工作的难点所在。思想汇报专题为此,人民银行各县支行要高度重视,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力求使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有所突破。按照各县人行确定的采集项目以及中支提供的非银行信息采集模板和数据接口规范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加强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和信息的及时上报。一是继续强化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开展法院诉讼信息(企业和个人)、养路费征缴信息、企业和个人欠税信息、房屋及车辆抵押登记信息、行政执法等信息采集工作,力争下半年有大的突破。二是协调已提供信息的部门和单位,提高数据报送质量,做到准确、完整、连续报送。同时,在采集非银行信息过程中,要重视做好移送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严防发生泄密事故。
三、推动开展信用评级,加强征信市场管理
认真履行管理信贷征信业职责,密切关注和及时掌握辖内征信市场、征信机构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新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大情况要及时向中支报告。
四、继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要按照“科学组织、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扎实见效”的原则,继续把推动中小企业信
用体系建设作为全年征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及早安排部署,抓好组织落实。上半年完成了对20XX年12月31日时点已建档中小企业全部数据项的信息更新,同时,要动员和引导商业银行利用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挖掘优质客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组织农村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农户信用知识的宣传工作力度,倡导“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教育广大农民诚实守信,珍惜信用记录。依托深化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继续组织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扩大建档覆盖范围,丰富档案信息内容,为金融支 持“三农”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内容,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
五、继续深入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宣传实效
(一)坚持做好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你们好!说到信息宣传,我百分这百是个新手。这绝不是一句谦虚的话,因为我还没有谦虚的资本。今天,我站在这里发言,是各位领导对我的鼓励,为了不辜负厚望,我就把个人一来的教育宣传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信息宣传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时时学习的习惯。
二、要有捕捉素材的敏锐。
三、要有多向发散的思维。
对于一个信息报道点,不要拘泥于一个层面,不要固守于一则信息,要多向发散,多角度、多层面报道。比如,关于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和校校通水泥路工程,既可在教育民生工程中报道,也可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报道,还可作为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行动报道。关于“五个校园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搭建的创先争优平台,还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同一个内容,可以在不同信息中出现。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五)
一般情况下你向客户营销你必须先把自己营销出去,这方面要从你的外表,礼貌问题,还有你的自信心体现出来。其次你要懂得善于运用你的专业知识进行营销。最后一个你要懂得观察,什么客户需要你怎么样进行你的第一句话,比如当客户有需要帮忙的时候你要用你所懂得的银行知识进行帮忙才可以接着后面的营销,再比如一般一些客户在排队的时候正无聊你也可以走过去聊几句。记住在营销的过程不要给客户引导了,记得引导客户进入你的话题这样你就有很大的几率成功了。
1、确定研究目标
通过客户资料的收集、分析,找出大客户,实施对大客户的个性化管理,并对其服务进行跟踪,及时改进服务,保持他们的忠诚。
2、拓展信息来源
应建立多渠道的、便于大客户与银行沟通的信息来源,如销售中心、电话、呼叫中心、电子邮件、web站点、客户座谈会等。
3、大客户的信息收集
通过上述来源进行信息收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电话、电子邮件等客户个人信息。包括客户的还价能力、关注重点、习惯等购买历史信息。
4、大客户信息分析
对金额的分析让银行了解每个大客户在周期内投入本经销商产品或服务的花费,这一指标是所有指标的支柱。
1、具有先进经营理念
2、具有良好财务信誉
3、销售份额占大部份额的客户。
4、能提供较高毛利的客户。
这些客户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也同样是我们要集中精力要服务好的客户。在此我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客户不是一成不变。今年是我们的大客户不代表明年还是我们的大客户,小的客户可以通过扶持让其变成我们的大客户。
另外,大客户对银行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美国营销学者赖克海德和萨瑟的理论,一个公司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利润就能增加25%至85%。也正如呆伯特法则(80/20法则)所说,20%的大客户为企业带来了80%的利润。所以,从这点来看,大客户已经成为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得大客户者,得天下”,已是不少银行的共识。
然而,大客户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客户营销的确站在20/80法则的塔尖,但通往塔尖的阶梯,却需要踏踏实实地搭建,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被营销成功学忽悠。一些急于成长的银行企业,时时刻刻都在念叨大客户营销,想尽了办法挖销售高手、公关能手,但下场总是水中月、镜中花,终日思君不见君。多年的实战经验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中小银行期望大客户营销成功的心情,同时也对他们的盲目热情和无谓挫折而扼腕叹息。所以,我认为,大客户营销必须做好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块:
1、直销队伍中锻炼出来的精干小组;
2、支撑大客户营销的核心技术;
3、行业有影响力的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
4、崭新的理念和引领行业的新做法;
5、团队合作的基础和战斗力;
6、过硬的技术或工艺攻关小组,帮助客户达到定制化效果。
做好这6点工作,大客户营销将事半功倍。话说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高端客户毋庸置疑,更是各个银行理财、金融商争夺的焦点。银行主题集中在大客户、高端客户,首先银行应该了解谁是大客户,如何吸引大客户,如何使大客户忠实于银行,最后是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员工才能把大客户吸引理财金融商的手中
营销策划书11-12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六)
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生态环境也不断受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在我国金融界也出现了绿色信贷的意识与行动,绿色信贷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推行绿色信贷无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绿色信贷的道路上尚有诸多荆棘,涉及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企业的违约成本过低及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诸方面。
二、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
绿色信贷的理念已经暗示了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即商业银行是逐利的。很显然,商业银行在追求商业利益时难以兼顾社会责任。在目前政策和盈利环境下,虽然对“两高”行业的贷款已经被谨慎投放,但是贷款余额依然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的相当比例。银监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3月末,五大行(工、农、中、建、交)发放的“两高”行业贷款余额达13,亿元,占五行全部贷款余额的11%。正因为商业银行是逐利的,所以它不得不去做这些大项目,否则就是哪家银行执行政策越彻底,其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流失越快,其受到的损失越大。如此一来,我们一味地责备商业银行助纣为虐造成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膨胀和大规模的扩张无疑显得有失公允。另外,各银行均实行分行制,管理链条较长,且绩效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主,并未将环保绩效纳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无视总行关于实施绿色信贷要求的可能。2007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显示,截至6月末,投向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均呈逐季加快趋势。
笔者认为,要扭转此局势,一方面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一个出口。现在除了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也要引导和鼓励新的资金投向,这比堵住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可能更有效果。这一方面必须由国家的产业政策提供支持,尤其对那些有利于环保的大项目(如风力发电、垃圾发电),除了在信贷上给予支持,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以调动并确保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另外,给予创新型的、技术自主革新的商业项目支持,因为之所以造成现在这么严重的污染,除了企业趋利的原因以外,还在于处理成本太高,或者技术水平太低,所以导致了许多企业在这一方面不作为了,因此要鼓励商业银行在这一方面给予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银行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在这方面,不仅要有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的措施,而且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
三、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采取多种方式争夺银行的信贷资源。那些污染大户往往是纳税大户,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柱,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考核指标、提升政绩,会千方百计地保住企业。据国家xxx公布的数据,2003~2005年期间,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容和袒护,全国7,000宗环保违法案件仅有500件得到处理,仅为全部案件的。地方银行把压力转移到银行上,而地方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利益关联,往往会使得银行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何况,银行尤其是国有大中型银行,往往也背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负担,以及“多贷增效”的企业盈利性目标。不少污染企业的利润产值并不低,还贷及时,还有地方政府做风险担保,符合银行信贷追求“大客户、高信贷”的利润导向性。故逐利动机驱使得银行只看重信贷结果而不看其过程。因此,绿色信贷单纯依赖于银行自律是不够的,我国xxx有必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是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隔绝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以人大审核为首的财政监管,对地方“污染政绩”的经济约束是最硬的,银行信贷的约束则软得多。
四、企业的违约成本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放任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必然反应,但其根源还在于政策的不规范、不合理。企业放任污染攀利,只承担了自己企业内部的成本,没有承担由于外部不经济而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即社会成本。企业没有因污染环境而受到相应程度的惩罚,即违约成本过少。现行法律允许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罚款的额度只有10万元,这样的处罚与企业偷排结余的成本相比是杯水车薪。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加重惩罚力度,加大违规违法成本,还应该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经济上、环境上、形象上、政治上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只有企业意识到违规成本高昂到承受不起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才能体现出效果。再者,过去我们的政策引导不够,好的典型支持不够,没有起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让那些尽到绿色责任的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唯此社会上才会形成这样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治污动力、技改热情、环保趋势。但是,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因为电力、能源等行业能够带来暴利,导致我们大规模的资本进入和项目上马,企业由于有原始的冲动,赚钱效应促使它就往这个方向走。只有看到了做治污或者风能发电等这样一些好的、有利于社会的项目的前景,他才能选择这些项目。
五、企业环保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007年上半年,国家xxx和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共享企业环保信息”联合发布文件,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银行可以多方面了解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向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客观分析企业的环境信息,了解企业有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但是,由于企业认识到环境信息影响着其是否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就有可能隐瞒真实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或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那么银行获取的信息就不充分,也即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要始终坚持“三位一体”,即贷前检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管理。银行要随时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掌握贷款的去向和用途,检查企业对贷款的使用情况,监督企业是否专款专用。比如,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说明贷款将用在环保项目上,贷款发放后,企业是否真正把贷款用在了环保项目上,银行要进行跟踪检查,等等。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七)
摘 要: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条件下,信息成为政府、传媒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围绕着信息的控制与管理、信息的辨别与筛选、信息的接受与传播,政府、媒体和大众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博弈关系。对公共危机条件下的信息博弈与管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政府应急动员能力,构建高效、有力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进而提升政府公共管理的品质。
关键词:公共危机 信息博弈 危机管理
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条件下,政府和公众是应对危机的最重要主体,但是应对危机的主体并不限于此。考虑到传媒对新闻事件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同时传媒对普通民众具有舆论优势,所以,在公共危机的应对过程中,传媒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有三类:政府、传媒、公众。上述三者之间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到公共危机应对和管理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三者在公共危机相关信息问题上的博弈。
一、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公众的信息诉求
1.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的信息诉求。在公共危机产生之后,政府凭借其行政特权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信息,并据此决定应对策略。但是这种信息优势并不能够直接转化为决策优势,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政府所掌握的危机信息并不充分。相对其他主体,政府可以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有关公共危机的信息。但是在重大的危机面前,这种信息优势并不足以支撑政府做出必然正确的选择。由于造成公共危机的因素十分复杂,而且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所以政府很难获得充分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错误的信息还可能引导政府做出错误的政策选择。其次,政府倾向于对信息进行筛选甚至是屏蔽。除一些不可抗拒力造成的危机以外,有一部分公共危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人为因素的。在某些情况下,公共危机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不作为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会倾向于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尽量防止传媒和公众了解到对自身不利的信息。最后,在特殊情况下,政府还可能对信息“视而不见”。在突发性公共危机,尤其是自然灾害型公共危机发生前,往往会出现种种先兆。出于社会稳定和多方面的考虑,政府很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信息暂不做出反应。而在危机爆发之后,出于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的考虑,政府也可能会继续选择对此类信息控制或有选择地传播。
所以,在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相对于其他主体具有信息优势,但是由于所获取的信息与其职责往往难以匹配,政府仍然具有很强的信息诉求。同时,出于规避风险和控制局势的目的,政府会倾向于适度控制信息的传播。这种行为虽然会妨碍到传媒和公众的部分知情权,但是对于避
免在更大范围内引起恐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公共危机条件下传媒的信息诉求。由于公共危机会对社会造成重大的冲击,所以往往会被传媒格外关注。但是,传媒对公共危机的报道却并不是处在“真空”之中。事实上,在对公共危机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传媒往往是处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受到各方利益与需求的制衡。所以,公共危机条件下传媒的信息诉求也就具有高度复杂性。首先,公众的知情权和传媒的职业道德是传媒信息诉求的基点。在公共危机条件下,公众既是危险的承担者,又是潜在的危机应对者。由于危机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公众应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这是构建危机应对机制的前提。同时,传媒负有将事实真相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义务。所以,在公共危机条件下,传媒的信息诉求必须以维护公众知情权为基点,以恪守职业道德为底线。其次,有利于公共危机的控制与化解是传媒信息诉求的价值标准。传媒对公共危机的报道不应被视作个体行为,而必须考虑到其社会影响。对于传媒来说,负责任的做法是将自身的信息诉求融入到公共危机的应对中,把维护公共福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把有利于公共危机的控制与化解作为重要的价值标准。最后,不仅要有及时的报道,还要通过深层的分析来引导公众。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传媒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将资讯传递给公众,更重要的是传媒可以通过基于事实的深度分析来引导公众。在国内外多次公共危机过程中,传媒都扮演了公众利益和公共理性捍卫者的角色。例如,2005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禽流感疫情。在此情况下,许多媒体不仅及时报道了禽流感的动态情况,还通过与专家合作进行宣传等形式来消除公众对于禽类食品的恐惧,有效地起到了安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
综上,在公共危机条件下,大众传媒负有传递信息的义务,也有及时、准确报道危机进展的诉求。但是,鉴于应对公共危机的特殊需要,传媒对于公共危机的报道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有所取舍。所以,任何媒体对公共危机的报道都要在全面性和公益性之间进行平衡。
3.公共危机条件下公众的信息诉求。任何公共危机发生之后,公众都会在第一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危机发生的地区,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进而对此次危机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判断。当公众认为危机可能威胁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普遍地表现出不安、紧张甚至是恐慌的心态。而这种恐慌及其引发的社会动荡往往比公共危机本身更加可怕。究其缘由,还是由于公众对信息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对未知的恐惧压倒了理性的思维。所以,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讲,及时有效的向公众传递公共危机的信息是缓解公众恐慌心理,控制危机破坏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没有保留的将公共危机的所有信息都传递给公众。在危机爆发之后,政府应该向公众如实通报危机出现的原因、危机造成的损失等信息,着重公布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在公众面前树立坚强的政府形象,帮助民众重建信心。同时,应该对恶意散布虚假信息的媒体或个人进行严厉的打击。
二、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公众的博弈模式分析
在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和公众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依据上述三类主体在公共危机中关系的性质,我们可以大体将公共危机管理分为两类:
1.公共危机条件下政府、传媒与公众的良性博弈模式。这主要是指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政府通过媒体与公众之间建立了直接、迅速、有效的联系。这其中包含着三层意思:首先,公众可以通过媒体了解到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续发展状况;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将危机管理措施传达给民众;最后,民众关于此次危机的疑问和诉求可以在传媒整合之后传达给政府,政府对此做出及时回应。要达到这种模式,政府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好安排:首先,注重时效。在传媒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危机的蔓延是极为迅速的,而危机管理的时效性往往对危机的处理效果有决定性的意义,按照国际社会公认的标准,“公共危机发生之后的24小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黄金生命线’,也是媒体报道的黄金时间。”①在危机发生之后,如果能迅速引导媒体、掌控舆论,就可以安定民心,将危机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小。同时,在短时间内给媒体足够的信息可以有效的抑制虚假消息的产生和传播,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限制危机的社会负面影响。其次,要注意管理行为的指向性。危机发生之后,政府的管理行为应立足于减少危害,控制事态,防止危机加剧这些目标上。所以,政府的具体作为应该明确传递给民众这样一个信息:政府是以所辖人民的生命财产为重的,所采取的行动都是为了保证民众基本利益,决不允许牺牲民众利益来保全政府形象的情况发生。再次,政府在与传媒沟通时要有所选择。危机发生后,三类主体都对于了解事实真相有强烈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由于自身特殊地位而享有信息优势。从总体上说,政府负有将事实真相告知媒体和民众的义务。但是,出于更好的处理危机的目的,政府可以对信息共享的范围和对象做出筛选,这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是必须注意的。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并不包括制造虚假信息。因为,任何低估传媒和民众智力的行为都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揭穿,到时政府丧失的就不仅仅是危机干预的时机,更是民意民心。
三、基于信息博弈模式的危机管理制度安排
1.从政府对待媒体的态度和策略来讲,在当代社会,媒体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在非常态下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大众对于媒体的报道还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但是在身处危机的情况下,这种辨别能力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媒体的报道和引导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媒体统一作正面引导,可以有效的抑制大众的恐慌心理,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如果媒体作负面引导,或与政府口径不一致,那么就会助长对政府的怀疑,会引发更深程度的恐慌,甚至引xxx乱。
在探讨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的时候,首先要对媒体进行分类。在公共危机爆发时,媒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主流大型媒体。这类媒体的特点是和政府关系密切,拥有强大的新闻采编、报道实力和渠道。由于上述特点,所以这类媒体应该成为政府在与公众沟通过程中的主力军。政府应该与这类媒体建立稳固的合作渠道,一旦有危机发生,保证这类媒体首先对危机进行采访,并在第一时间通过这类媒体向公众介绍情况,而且这类媒体的报道应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以显示政府对于此事件的关注和处理的决心。这样可以有效地稳定大众的心理,但是由于这类媒体与官方的密切关系,所以公众在接纳这类信息时会心存疑虑。所以,在这类媒体的报道中切忌出现“假、大、空”信息。
二是非主流大型媒体。这类媒体的特点是与政府关系不甚密切,但是同样拥有较强的新闻报道实力,而且在大众中间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这类媒体,政府应该使用有效的策略,控制信息供给,加强信息监管,有效利用其影响。因为这类媒体如果采取不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报道,甚至是捏造负面报道,那对于政府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对于事件的处理是相当不利的。所以,政府应该将这类媒体当作第一种媒体的补充。即允许此类媒体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但是不允许此类媒体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擅自进行判断。同时,政府可以授意此类媒体针对主流媒体的某些重点消息进行深度挖掘。这样一来,此类媒体的报道就可以作为主流媒体报道的佐证,有利于危机的控制。
三是非主流小型媒体甚至是个人。在公共危机的处理过程中,这类媒体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由于这类媒体规模有限,同时又不受到政府约束,所以这类媒体普遍是本着吸引公众眼球的目的撰写报道,在报道公共危机时可能出现偏差,这样对这类媒体政府应加强监管和引导,使其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助于公共危机的顺利解决。
2.从政府对待公众的策略讲。在公共危机面前,公众之间所面临的其实是一种非合作状态下的集体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出于自保的动机,公众之间不可能产生理性的同盟,取而代之的是公共秩序的混沌失序。尤其是在没有关于事件的权威报道时,公众会普遍陷入“囚徒的困境”。其结果不仅是政府权威的丧失,更是社会运行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要尤其小心出现公共政策执行失范,即由于公众对公共政策失去信心,而导致政策运行成本激增的情况,这对于政府解决公共危机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在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对待公众的策略应该是:首先,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公众基本生活条件。在公共危机的初期,伴随着民众的担心,可能会出现哄抢风潮。而如果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出现了问题,公众的恐惧心理就会被强化,其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在公共危机下,政府一定要保障公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注意安定民心。其次,在保证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对相关危险区域和行业进行调整,保证公众利益少受损失。政府应该视事态严重程度,及时对发生危险的区域进行隔离。应急预案中应该包括在何种情况下采取何种方式疏散哪些人群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公众放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再次,政府应加强与公众沟通协调,促使相应民众自救组织的出现并对其加以有效利用。政府要相信在危机面前,公众是具有理性的,同时,要意识到公众的配合对于危机解决的重要性。所以,促使公众自发成立应对危机的民间组织,并引导这些组织监督政府的行为,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恢复民众的信心。在与公众沟通的过程中,政府也应该注意内容的选择。与其让公众接受各种渠道传来的关于损失的消极信息,还不如主动披露危机应对的结果。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关心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而是关心结果。一旦开始产生结果,政府就必须测量、提供文件并公布数据。”③通过对危机结果的实时跟踪报道,公众可以充分地获得资讯,也就消除了流言传播可能带来的后果。再次,政府不仅要充当信息的者,更要扮演信息的接收者。在公共危机条件下,公众并不甘于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会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政府能够更加人性化地对待公众,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聆听公众的呼声,就可以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政府与被管理者之间信任裂痕出现的原因在于传统上的政府沟通是单向的。”④在发生公共危机的特殊情况下,通过双向沟通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无疑是政府明智的选择。最后,政府在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时,要区分建设性公众和发泄性公众,对不同公众采取不同政策。在面临危机时,公众会有不同的表现,部分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而部分则纯粹是借机发泄,而在恐慌心理的影响下,后者的意见往往容易为公众接受,并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政府部门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诚实、虚心应对公众的建设性意见,同时注意鉴别信息,做到不受破坏性意见的影响。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八)
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20xx年校园招聘启事
信息科技部简介
现代银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光大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之一,总行信息科部技承担了全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覆盖银行所有业务领域的各类信息系统,为银行的客户服务和业务运营、企业管理、战略决策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持。
光大银行一贯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目前在信息科技部已形成了覆盖技术专家、架构师、管理骨干等多层次、多梯队的人才队伍,能够进一步系统学习银行知识,接触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研发国际、国内先进的应用系统。
近期,光大银行提出建设“国内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银行发展将更加突出科技对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加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
招聘岗位:信息科技岗
➤ 岗位职责
1.按要求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和考试,掌握培训内容,通过考试;
2.按时、保质完成轮岗团队交付的实践工作,对任务结果负责;
3.学习并遵守行内、部内各项规章制度;
4.积极参加中心及团队各项活动;
5.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6.轮岗培训结束后,根据部门需求统一分配具体工作岗位。
➤ 招聘人数
20人
招聘要求
➤ 具体条件
年应届毕业生,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3.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4.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了解金融相关知识;
5.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6.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九)
变电运行处关于宣传报道的相关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对外树立生产一线员工的重要形象,充分宣传和展示变电运行人的风采和工作业绩,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激励机制,鼓励广大员工积极投稿,特制定宣传报道的相关规定。
一、宣传内容:
(一)工作信息:
1.报道变电站值班员在日常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的保电新闻。
2.变电站春秋查工作实况、变电站基建督查、生产准备、验收、投运工作情况。
3.及时跟踪报道重大安全隐患和缺陷的发现、消缺和验收工作。
(二)思想动态信息:
2.报道上级领导慰问、莅临检查工作情况。
3.师徒帮带活动和党内实践活动报道。
二、具体要求:
1.时间要求
各站通讯报道员每月25日前将通讯报道稿件和照片发送到马莉的协同邮箱,其中一篇在每月15日之前上报。
2.数量要求
(1)各站每月至少报送1条工作信息稿件;
(2)各站每月至少报送1条思想动态信息稿件;
…… …… 余下全文
银行信息报道范文(篇十)
银行同业信息科技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本地金融同业信息科技的发展状况,学习先进做法,寻找差距,提升我行信息科技工作水平展,按照行务会的有关要求,信息科技部通过实地调查、材料分析和电话询问等形式对本地四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工作进行了调研。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商业银行金融电子化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银行信息化体系。从调查看,我行信息科技在人员架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保障能力、电脑安全管理等方面与同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在服务精细化、产品开发精品化方面与其他行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工行在科技服务“三统一”、产品开发精品化等方面值得我行借鉴和学习。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地金融同业信息科技工作好的做法。
(一)、本地工行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有效推进全辖科技工作的扁平化管理,在服务中创造自身价值与客户价值,形成了长效服务竞争力。按照“支撑到位、保障有力”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科技服务“三个一”,即: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支撑。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完善,已建立起以事务处理机制为基本架构的信息化平台,将故障报修、需求受理、工作管理、信息管理、内部考核完美结合起来,有力地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提高了服务质量与效率。此平台在科技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处理指挥中心。
服务平台优点: 1、有效解决了多渠道报修方式容易造成责任人遗忘、难分清主次、责任人不明确、服务评价缺失和故障分析手段不强等问题。
2、有效解决了各类需求报送途径乱、格式不规范,不易于统一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实现了需求的统一电子化管理,形成需求信息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
3、将各类科技档案资料以电子化的方式保管,按照各类应用系统进行分类,将各类系统的维护流程化、信息化,促进部门内部交流。
4、对故障类别、故障时间、分布区域、工作业务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总,为员工量化考核提供了条件。
先进的服务平台为一线及业务部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及时有效的服务,保障了各类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升了内外部客户对信息科技工作的满意度。本地工行信息科技服务工作在全省测评始终处于前列。
(二)、管理信息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推进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助推器,是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本地工行在对本行的业务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信息科技运作模式及应用实践情况做了全面评估,制定了适合本行特色、科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规划。在推进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做到:
1、积极关注新科技,借鉴其他银行先进的做法,探索和实践创建特色科技新品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调研,抓好产品开发关口,强化项目在需求分析、开发、测试、投产及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开发的精品化。大力实施项目激励制,促进业务部门人员、科技人员双向主动交流,形成良性循环,做到不仅信息系统做得好,技术和业务也要结合得很好,技术人员关心业务操作,业务部门关心技术改进。同时鼓励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勇于独立自主承担产品开发,积累核心技术,减少产品开发和后期维护对外部的依赖,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积极整合内部科技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对现有各种互相分割、无法共享的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使各种系统分别成为其中的一个单独模块,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本地化特色数据仓库,通过商务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联机在线分析和银行、客户之间的双向反馈与交流,充分挖掘、利用客户信息,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达到银行与客户双赢目标。根据业务竞争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本地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以及本行组织结构的现状,对市场和客户信息,以及内部各部门的创意和建议,做到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以保证产品开发的及时性及对地方经济特点的适应性。
通过全行信息化工程的持续推进,本地工行已形成了成熟、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信息科技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开发本地特色化科技产品获省工行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二、与同业相比我行信息科技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科技系统的相对弱势制约了我行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产品竞争力不强,系统多,且不兼容,没有很好地起到科技支撑的作用,增加了前台事务性工作压力。
(三)、自助设备管理模式不够科学。自助设备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出现故障难以定位责任部门,导致故障解决不及时。
(四)、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未能将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及流程纳入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达到信息科技与管理思想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提高。
(五)、项目需求部门需求水平不高。需求部门往往不设计需求,简单照搬他行系统,导致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往往是一个模拟手工的系统,很难与其他系统协调配合,难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直接导致有些系统与同业同类系统相比不具有领先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
(六)、现有信息化人才储备和人才使用机制无法满足金融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金融信息化人才是技术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那种业务、技术相对独立的人才需求格局将被打破,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三、今后我行信息科技工作努力方向 (一)、创新思维,做精管理、做优服务,提升科技服务整体水平。
2、探索全辖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广“大科技、大维护”战略。进一步细化科技服务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实现人人参与科技服务。开展“送技术到一线、送服务到基层”活动,全面加强对支行的支持、服务,解决支行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全辖的电脑安全管理,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科技条线管理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
(二)、创新产品,整合资源、优化系统,提升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
1、进一步加强对业务流程整合的技术支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健全我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科技对扁平化、集约化管理的支持,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做好技术保障,努力通过系统科技创新与进步为全行创造更多的价值贡献。
2、进一步加强对业务部门关于科技需求的主动服务,通过主动的服务与沟通,及时掌握部门的需求与思路,引导和帮助业务部门提高系统开发与运用的针对性、效率性和扩展性。通过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影响力的系统,来满足业务部门在工作流程中绝大部分的共性需求,支持日常业务的有序发展,并通过后期的数据反馈对实际发生业务做出良好分析,为经营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辅助依据。通过信息科技水平的提高来支撑管理精细化、扁平化的要求,带动业务的发展,提升系统平台的层次,为我行的发展创造贡献。
(三).培育优秀文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培养技术与业务能力兼备的科技人才队伍
1、多策并举提高专业能力。积极推进技术经理专业序列队伍建设工作,加快职位准入体系建设。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员工专业服务技能与水平。优化信息科技人力资源的配制、积极挖掘资源,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勇于独立自主承担产品开发、主动深入业务部门学习等举措,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2、全面推进团队文化建设。通过与员工的工作交流、有益的团队活动、细致的思想沟通等有形载体,培育员工积极争先、勇创一流的精神面貌,营造团结向上、和谐协作的工作氛围,形成正确的绩效导向和文化。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员工忠诚度与敬业度的引导,换位思考,使之与我行同成长、共进步。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中班幼儿在家表现范文(优选九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