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除了爱以外,培养孩子也是一门学问。这些中外书籍在市场上都畅销已久,希望可以给爸爸妈妈们更多的育儿启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10本亲子家庭教育书籍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0本亲子家庭教育书籍【篇1】
1.《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面管教》自1981年本书出版以来,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这本书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翻译成中文,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
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海姆·G·吉诺特(美)
我们一直以为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故意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这是一本亲子沟通的书。畅销美国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
本书作者,海姆·G·吉诺特(Haim G. Ginott),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指导教授。
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美)
这也是一本非常著名的亲子沟通书籍,与上面一本实在难以取舍,索性都推荐了。
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的珍贵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时间内得心应手,学会沟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书中又汇集了父母们最常问到的问题和作者给出的答案,既是应用实例,也是父母随时应用的绝佳参考。
本书作者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同时也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试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
4.《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这本书一经出版发行,即引起巨大轰动,数年来一直高居各大图书榜榜首或前列,在全球总销量已近600万册。荣获二十多项大奖,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既有国际视野,又具中国文化精髓,紧贴现实,呈现了优质教育的做法和魅力,首次把家庭教育著作提升到专业化水平。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以下特点:
第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5.《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
这是一本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为人父母的一定要看,而且越早看越好。如何明确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本书娓娓道来,读者称本书为“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一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等,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爱与自由是父母能给孩子的好礼物。
作者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致力于用心理学去理解中国式的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经典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
10本亲子家庭教育书籍【篇2】
1、《爱和自由》
作者:孙瑞雪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本书以爱和自由为的立足点,强调爱孩子要有科学的方法,即充分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
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你其实是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收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2、《正面管教》
作者:(美)简·尼尔森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的结果。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玛兹丽施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问题却解决不了。要是有一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4、《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教育与爱育的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
5、《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吉诺特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
6、《陪孩子长大》
作者:李子勋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本书是按照个案方式写成,为了不误导读者,尽可能采用解释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怎么来应对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谓的治疗方式直白地写出来。同时,有些个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观点,来补偿解释的不足。
7、《孩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
作者:吴文君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中的亲子故事,是一个每天都在成长着的妈妈和女儿的寻常故事。吴文君老师用款款深情的文字记述了17年来自己陪伴女儿成长的点滴琐事,记述了从一个怀揣“农场梦”的淘孩子到一步步走进世界,成为加拿大世界联合书院(UWC)在中国招收的2名全额奖学金的学生之一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家教个案。这是一种值得每个普通家庭学习和借鉴的教育模式:陪伴成长,在孩子遭遇困境与挫折的时候,给予安慰与支持;放手养育,不随便界定、不轻易设限,让孩子顺应天性,自然快乐的成长。
8、《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作者:(美)艾斯奎斯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9、《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美)托马斯等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女子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10、《因为爱,所以节制》
作者:(美)布伦达加里森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我们如此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就是不听我们的。”
《因为爱,所以节制》是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布伦达加里森教育孩子的心得,也是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亲子关系的问题所在,“如果把孩子的生活当作我们自己的生活来处理,那样只会拉大他们和我们之间的距离。”
本书通过不同案例,讲述了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方式方法,从孩子和父母两个角度分析了建立亲密关系的必要性,因为亲密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的基础,“没有了与孩子的融洽关系,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影响力,没有了帮助孩子的途径,也没有办法引领他们走向成长”。
10本亲子家庭教育书籍【篇3】
1. 给新手父母一本书
《斯波克育儿经》
在孩子降生的前一两年里,新生儿的父母经历了婚姻里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妈妈们常常处于一种焦虑、担忧的状态,情绪波动大,很容易被激惹,很多妈妈的抑郁和焦虑甚至发展到很严重的症状。而此时,很多爸爸还没有找到当父亲的感觉,面对家庭的变化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再加上婚姻处于磨合期,隔辈抚养有争议,家庭里常常矛盾升级,争吵不断。
排除身体激素的影响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其实这个时候,很多妈妈的焦虑和无措主要来源于不知道育儿技巧和方法,她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
孩子吃多少奶?湿疹是怎么回事?发烧要怎么办?这都是一些具体现实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爸爸妈妈们才能够心安和放松。
《斯波克育儿经》可以给新手的爸爸妈妈们很多具体的指导,成功帮助你度过养育孩子的探索期。
2. 中国第一本家庭教育的畅销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中国第一本家庭教育的畅销书,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
在它之前,家庭教育要么全是传统文化精髓,要么专业性强,晦涩艰深。这本书携着流畅的文笔,清新的小故事,横扫了的图书市场。
作者尹建莉是一个教育学硕士,她的女儿是北京市三好学生,曾跳级两次,16岁考入清华,获得美国长春藤盟校硕士学位。这本书不像虎爸狼妈一样,写怎么教育孩子成功,而是用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我特别喜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个书名,因为它很鲜明地提出了一种理念——妈妈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贯穿孩子的一生。
现在,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的重要了,但是,在,这样的理论还是非常新鲜的。这本书理论浅显,小故事真挚有感情。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一本好书。
3. 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性别认识
《养育男孩》、《养育女孩》
现在倡导男女平等,面对工作、婚姻,男人和女人越来越有一样的选择。所以,很多人觉得,男女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种巨大的错觉。
我相信,绝大部分有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男孩和女孩非常非常不一样。他们的不同不是从青春期开始的,而是一下生就已经分明显现出来了。
男孩和女孩大脑结构不同,发育速度不同,身体激素不同,喜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社会期望不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父母对男孩女孩的期望和养育方式都差别很大。
把儿子培养成怎样一个男人?把女儿培养成怎样一个女人?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考虑的事。
《养育男孩》倡导培养积极、勇敢、有担当的男孩;《养育女孩》倡导培养优雅、独立、内心强大的女孩。
这两本书,父母可以各取所需。
不仅能够了解男女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变化,而且还有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4. 一本真正意义上 “爱”孩子的书
《爱与自由》
现在亲子关系咨询中,对孩子忽视漠视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但是,管的太多太细,不该管的管,该管的不会管的家长比比皆是。 基本上没有父母会操心孩子会不会长大,但是,对孩子能不能长得好,特别是智力能不能发育得好,很多父母却总是提心吊胆。
“我们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会在他一出生就指导他如何发展,指导他去抓什么、摸什么……儿童心理学家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
这是《爱和自由》这本书的总基调,如何在充分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保持并引导孩子发展独特的心理、智力和创造力。
孩子看上去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遵循这个规律,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完善。
我们只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不是他精神上的“造物主”。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 “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某些观念可能是颠覆性的,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5. 最实用的亲子教育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如同它的名字,这本书非常容易读,语言轻松,例证丰富。虽然书不厚,但是沟通的精髓都在里面了。
如何听,如何说,不仅是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也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共通所在。
作者是两个美国人——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们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还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书中的观点来自她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
孩子不穿衣服怎么办?生气了怎么办?受了委屈怎么办?……这些是所有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举例的前后处理方式和言语的对比,你会立刻会站位,并发现处理方式的不同。
为了阅读方便,作者总结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技巧,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代替惩罚的方法,孩子自立的技巧,赞赏孩子的技巧,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技巧。
千万别把这些当成单纯的技巧,它们都是通向良好沟通的`路径。
6.最高级的教育书
《捕捉儿童敏感期》
有个朋友问:我们家孩子特别事儿,好像有洁癖一样,衣服滴上一点水就不干,上早教课也要求黑板干干净净的,要是不搭理他,她就又哭又闹,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难侍候”的小主没啥问题,只是正处于追求秩序和完美的敏感期。
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某个时间段里,因为要发展某种能力,重复表现出来的某种特质。比如吃手啃脚就是口部敏感期的表现;扔东西是空间敏感期;喜欢说“不”可能正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等等。
孩子的成长不是直线性的,而是一个平台接着一个平台的爬高,敏感期就是爬高的楼梯,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所以,认识敏感期,并能适时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啰嗦两句: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成长的节奏和轨迹各不相同。
儿童的每一个敏感期有一个大致的时间段,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所有孩子都一样。因材施教才是最高级的教育,切不可照本宣科。
7. 教育大师蒙特梭利的书
《有吸收力的心灵》
讲到儿童教育,不能不提蒙特梭利。
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影响了整个世界。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美国的教育家说,“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特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
目前,国内出版了很多蒙特梭利的书,很多教育专家也秉承蒙特梭利的理念。
这本《有吸收力的心灵》是最受欢迎,并且最能表现她富有革命意义理论的书。
她说,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而得来的。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
教育问题一直是父母最关心的大问题,读读蒙特梭利的书,相信对很多父母会有大启发。
8. 一个出色的妈妈写的育儿经验书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
很多孩子学习不好,或者没有好习惯,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会。
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如果常常用指责的方法,批评孩子的不用功,不用心,马虎,拖拉等等,并不能给孩子正向的引导,反而会一再强化孩子负面的抵触情绪。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引导。不是单纯讲大道理,而是具体实用的方法。
父母一定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想优秀,每个孩子都想招人喜欢,这就如同每一朵花都想开得漂亮一样。孩子做不到,并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会。家长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方法和技巧。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作者王芳,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持人,同时,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妈妈。
王芳把教育培训中的经验和技巧,总结成很多有趣实用的方法:“行走教育法”、“神奇记忆法”、“微笑成长法”、“感恩课”……这些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可以给父母很多帮助。
9.最简单但最美的教育书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很多人说,当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角色,而教育孩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
有这种观点的父母,想必都不太能够享受做父母的过程。
其实,孩子是最简单的,父母与孩子的爱也是最单纯的,所谓教育的困难和复杂之处,并不是因为孩子,或者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而是因为我们有太多期望,太多想法,太多束缚紧紧贴在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上。
我们有攀比心,想更有面子,所以逼迫孩子上辅导班,考名牌大学。
我们脾气坏,想要他人顺从,所以唠叨孩子,斥责他,甚至打骂他。
我们内心焦虑害怕,所以对孩子各种不放心,恐吓威胁加束缚,孩子没有选择和自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告诉我们,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做个好家长必须要学习,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
10. 最感性、深情的教育小说
《立》
这是池莉的一本小说,严格来说,不能叫家庭教育的书。但是,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所以,还是要推荐给大家。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感动地流泪,书里的池莉不是一个知名作家,而是一个把女儿捧在掌心的妈妈。我甚至有点嫉妒她,因为我也这般爱孩子,却没法用文字表达出如此深情。
很多人可能觉得,名人的育儿故事借鉴性不强,但是,这本书不同。
池莉没有回避作家妈妈的某些“特权”,也坦白地倾诉了自己性格好强和离婚给女儿带来的影响。我觉得这本书的借鉴性强。因为我们同处于一样的社会环境,大家庭的影响,教育体制的问题,孩子的各种压力,这本书里都讲得很生动。
作家的笔细腻又犀利,激情又理性,文字的美感是其他家庭教育的书无法企及的,难得这么深情,又这么接地气啊。
上一篇:大学生必读书目
下一篇:自己读过的一本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