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653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7分钟。
高三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1
一、目标点击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回放
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三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高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2
教学内容:
小说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
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江苏也在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
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
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描写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关于小说“情节”要素。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__、结局四个部分。
2.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埋下伏笔,前后照应;
②侧面衬托,烘托人物;
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④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⑥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三)关于小说“环境”要素。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题;
(2)渲染气氛;
(3)奠定作品基调;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三、小说阅读策略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高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的:通过初次接触,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按照语文高考的要求,为学生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复习方法。同时,让学生了解,高考语文的相关详细内容。
教学重点:强调提高语文成绩速成方法,增强授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A.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的.看法?
B.你平时考试的成绩一般是多少?
C.你对自己语文高考成绩的期望值是多少?
D.你喜欢语文课程吗?
三、试卷内容、题量及占分比例
1.语言文字运用6题约16%
2.古代诗文阅读7题约23%(去年22%)
3.现代文阅读4题约11%(去年12%)
4.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约10%
5.写作1题40%
三、题型的占分比例
1.选择题约20%30分
2.非选择题约80高三语文教案%120分
四、针对江门一中的模拟卷,为学生详细分析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成绩,突破自我。
1.试题分析。找出得分比较容易的题目,进行强化练习。针对第五大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得分能力。
2.重点突破作文。
五、作文速写示范
1.详细分析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2.让学生说出写作的构思(第一次上课,以赏识教育为主导),为学生减低难度
3.让学生讲几个故事
4.为学生找出一个万能方法。(故事穿插法)
高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4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__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读。
学/不可以已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师生一起处理课文词句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先自学,后提问。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讨论分析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闻,绝,假,强,望)
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殊句式
五、布置作业
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高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mò)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
2.疏通词句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所从来: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3.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合作完成全文通译。
(三)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2.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美,你看。”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3.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4.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5.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总结: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2)有人说陶渊明的
2.拓展延伸,深化课堂
学生联系现在的生活现实,谈谈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老师适时补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数据资料,让学生体会和平安定的生活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
六、小结作业
作业:背诵全文。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下一篇:高三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