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政治科目的考试有什么好用的答题技巧吗?通常我们做任何题目都是有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政治考试通用答题技巧,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政治应试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又叫最佳选择题,解题有已选和排选两种方法。
如用排选法,注意有可能有两个以上已确题枝的,一定要留意选择最直接体现题干的那个枝。不定项选择题,失分率比较高,要认真读懂题目,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和“关联词;阅读题枝,明确题枝的“迷惑性”;还要注意题干与题枝之间的挂钩,仔细判断这个题枝该选还是不选。
友情提示
选择题应该在考试时头脑最冷静、最清晰时仔细完成,切忌在答题过程中随意改动选择题答案,不少同学都曾吃过亏,改动答案的几乎全改错的,所以改动要慎重。
二、非选择题即文字题,包括填空、简答、分析说明和论述题。
1、简答题包括时政简答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简答题,联系实际简答题的要求是:
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弄清设问的方向和答题要求;
②理出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安排好答题顺序;
③遇到题目中有开放性小题,答题既要有基础理论的依据又要有创意,切忌随意性。
2、分析说明题又分材料分析题和图表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中几则文字材料,有时是同一主题,有时几个主题并列,答题时注意:
①要仔细审读材料,理出层次;
②找准相应基础知识;
③相关原理的阐述要准确全面。
图表材料题由几幅图表或一幅图表和若干文字所组成,图表或文字间可以存在内在联系。答题时要注意:
①详细阅读图表,做到标题、时间、栏目、内容、注解“五读俱全”;
②运用相关的基本原理对图表中的问题作理论分析;
③根据题目的指令,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言之有理且可以具体操作。
3、论述题其实就是一篇议论文,一份艺术作品。
答题要坚持规范化答题要求:
①确定总论点(根据)和分论点(政治或经济具体知识),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②运用课本知识、原理、观点分析问题,理解背景知识的时代性、必要性或现实意义,答题的起点要高,不能就事论事;
③用事实分析说明(包括史实、事实或数据等),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
④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表态既要联系实际又要紧扣题意,不要空喊口号。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一、图表类主观性试题
题型特点:常见形式多为一个或几个图表(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或曲线图)以及文字材料组成。即图表呈现、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提炼不易、得分不难;答案直观、依赖背景。
其解题要领:对照设问,明确要求(明层次、明方向、明范围);细读图表,提取信息(读表题、读数据、读表注);迁移知识,形成答案(依据教材、结合背景、运用术语);
注意细节:"两比较":"横比"--"纵比";"三结合":设问--图表内容--涉及背景;"三忌讳":一忌死套教材知识,二忌脱离表题和设问读图表,三忌离开背景导向主观臆断。
分析做答:⑴注意表格标题的中心主旨作用,总揽表格。
⑵表格内容既要“纵比(事物自身前后不同阶段比较,最明显标志是表格中的不同时间)”→说明“什么在变以及如何变”,更要“横比(不同事物之间比较)”→说明事物间的差异或差距(既要总体分析,也要分项说)。中国和外国对比,应该以中国情况为主分析。
⑶注意表格小注的补充说明作用,小注是图表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把小注和图表内容结合分析才不会有遗漏知识点。
⑷注意表格中的特殊年号隐含重大时政背景。
⑸设问是问“材料或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什么经济现象”;是问“谈谈对图表经济现象的认识”还是“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⑹有些时候设问还问“表格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有时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二、意义类主观性试题
其解题要领:注意限定词语的特殊要求;解剖主体和意义对象的关系;把握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政治。
常见分析有:⑴客体分析:即受它影响对象,分别所受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对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具有的影响。
⑵性质分析: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⑶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方面和字句对应分析。
⑷范围分析: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对区域影响和整体影响等。
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有关说法。
三、认识评价类主观性试题
常见设问“如何(怎样)认识或看待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或“评析材料中的经济现象?”
其解题要领:定性(是什么)--对象的性质判断;分析(为什么)--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结论(怎么办)--我们的态度、做法。
⑴把涉及的现象、事物、观点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积极型和消极型
⑵积极型的处理办法:从是什么(对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或观点的含义作必要的解释)、为什么角度展开。
⑶消极型的处理办法:对于消极现象的认识,从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危害、根治措施的角度展开;对于错误观点,主要说明其错误的表现,或用正确的观点印证其错误。
⑷混杂型的处理办法:综合上述两种办法,肯定积极的,批判消极的,两个方面均要从简。
四、分析原因类主观性试题
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在很多情况下,要将以上三种方案综合起来分析。
五、措施对策类主观性试题
⑴主体分析: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舆论(新闻媒体、消协等)等四个方面进行做法分析。
⑵内容分析:根据设问隐含角度,和材料反映的问题和不足,对应找办法。
⑶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办法。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一、主要设问方式:
设问有“如何认识__”、“如何看待__”、“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__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注意具体知识范围)
1.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
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例1、20__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直接体现。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试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
②其原因有三:A、我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B、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C、我国广大公民依法纳税、自觉纳税意识的增强,是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
③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得到了切实保证,为国家职能行使奠定了物质基础。(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
2.如果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实质是什么?
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
④“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应该怎么做?
例2、《__日报》载文指出: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内出现
了一种偏向,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同地区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
试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地区、行业存在不可忽略的收入差距问题。(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
②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
③这种差距的出现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出现这种经济现象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
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缩小差距的'根本措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和在就业工作;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
3.如果题干从不全面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
③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有什么作用?
④解决此问题还有那些途径,或者需要什么条件?
例3、温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温总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是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的有力措施,
②取消农业税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充分体现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除了取消农业税外,还应该降低、甚至取消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此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仅只是税费改革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有力的措施。
(注:如考生提出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其他措施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帮助农民工进城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
4.如果是分析或认识材料中的现象、行为、措施。而且有多个现象、行为或措施。则答题步骤为
①分别找出材料中的每一项现象、行为、措施。
②分别阐明每项正确的现象、行为、措施符合了什么原理、每项错误的现象、行为、措施违背了什么原理,应该怎么做。
答题模式为:题中的现象、行为、措施符合或违背了什么原理,要求。
例4、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煤矿烟尘和汽车尾气造成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指示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评价该市政府的行为。
参考答案:
①该市政府采取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是在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表明政府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利益,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②该市政府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③该市政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是在履行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该市政府指示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违背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政府应该严格依法行政。
(二)哲学常识角度
哲学常识题虽不同于经济常识题,哲学类题答题一般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三步法,哲学中的“谈认识”题大致相同,即:
①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②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③“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
例3、《__日报》载文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握好“分类指导”这一原则。更好地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政施策,该抑制的坚决抑制,该支持的切实支持好。在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更加重视缓解微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试用有关哲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上述要求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②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因此我们做工作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而且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③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分类指导”这一原则,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方面的工作,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不同的指导。该抑制的坚决抑制,该支持的切实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协调健康地发展。(“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
注意:
评价类的试题在回答中,首先要做出判断。如果教学中或做题中能把握“谈认识”类题的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得分率,做到遇题不乱,胸有成竹。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方法
1.价格变化的原因,政府稳定物价的原因与措施
(1)价格变化的原因答题模板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值越小。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答题模板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生活)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宏观经济发展)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影响生产)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稳定物价的措施答题模板
1)国家:
①_,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④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⑤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企业:
①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决定价格)
②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③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3)公民:
①树立正确消费观。
②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_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1)国家:
①_,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2)企业:
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3)个人:
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怎样做?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3.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_。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4.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 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和监督)
5.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4)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7.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8.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①体现题
题干中通常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回答这种题目时,应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 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②反映类
题目中通常会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
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③分析类
题目设问形式往往是,运用所学的__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者结合材料分析__知识。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答题模式:“原理+材料分析”,其中哲学的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④为什么类
题目设问中往往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或者找出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考查我们对原理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回答这种问题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寻找好切入点,找出相应原理。
⑤怎么办类
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解答方法:一是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的做法;三是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四是主体法散发。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相脱离,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
上一篇:常用的高考政治答题方法套路
下一篇:学生纪律教育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