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推荐30篇)

妙笔生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6118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45分钟。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篇

体育学教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或者掌握并专精一项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一个有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或超水平能力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无论在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人们都从小抓起着重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不仅在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文化课教育中了解、学习和发展全面素质;在体育课堂教学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也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里如何全面发展学生良好的素质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有学者将健康分成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这种能力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水平决定的。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情绪情感和一直方面的素质,不是所有的心理品质都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只包括个体情绪情感好意志两个方面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集团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体育教学生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投掷类可以锻炼我们的力量、长跑可以锻炼耐力、短跑可以提高速度、乒乓球可以灵训练灵敏、健美操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柔韧和协调性等等。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在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及其时期学习或练习不同的体育项目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而在当今注重学习能力的社会更应该让学生好好发展、壮大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保障区学习区拼搏。

体育教学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我们每个 人的心理也是在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中,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不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学中会有各种类型的比赛或者竞争,每一次检测和比赛都是一次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的机会,学生在无形中就多了很多竞争对象,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压力。体育课堂中常见的,如:a、b两个小组进行比赛总是会分出一个输赢,赢的一方免不了会在输的一方面前炫耀,二输的一方会不服气或委屈;又或者x同学因为某项运动不熟练听见同学的嘲笑而自卑,在今后的课堂不在学习等等问题。心理素质是每个人都必须成长和成熟的一项必备素质,解决类似问题在体育课堂上可用以下几点:

(1)善于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无数的成功事例证明,正是生活中的磨炼锻造了人的坚强意志,激发出了人的智慧和潜能,使人在面对更为复杂的客观环境和自我时,拥有超常的把握能力,从而取得突出的成绩。所以在体育课堂上应鼓励、激励学生多尝试、多练习,为他们加油鼓劲。利用每一次“失败”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积极对待挫折,不回避不畏惧,增强受挫能力。

(2)保持积极的心态:拥有积极心态的人能乐观地面对人生,自信地接受挑战,在困境中积极、自觉地改变自己或改变环境,克服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使个体与环境逐步达成协调,顺利地通过这一艰难的阶段。当学生失败了,及时去安慰并激励;讲述一些真实事例唤醒学生重新开始的决心和动力,让学生明白“有竞争就又失败”要使他们懂得战胜自我、战胜对手,让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谛。

体育教学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道德品质的一些基本要求之外还包括了一些更为重要的品质,因为体育教学有着它的特殊性;最能体现的就是

(1)信任互助、团结协作: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安全感,可增进友谊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能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

(2)集体荣誉感是最重要的一点之一,如果都没有集体荣誉感那么无论多么壮大的班级都将会是一盘散沙,在微风面前也将溃不成军。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及时个人能力在强大也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是短期、也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项长期、多元化的培养过程。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中为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出一份力。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篇

摘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调查访问、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后,分析了中学生中长跑的主要心理障碍:厌倦、恐惧心理;怕苦、怕累心理;自卑、轻视、爱美心理;骄傲自满等心理。再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学体育长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情绪和性格类型倾向以及意志品质状况的调查结果

我们将事先印好的情绪及性格类型倾向调查问卷和意志问卷,按问卷的实施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分别对研究对象相隔4~5个月之后,进行重测检验,并随机性地对部分受试者及其周围同伴进行了调查访问,以提高问卷的可信度。情绪及性格类型倾向调查问卷把情绪分为稳定型,中间型和不稳定型三种;把性格分为内向型,中间型和外向型三种;根据年龄常模计算问卷得分并转化为标准分,然后根据标准分判定情绪及性格类型。意志问卷按性质分为六种类型、五种状况:即劣、差、及格、良好、优秀。通过女生和男生的调查结果,我们看到研究对象的情绪类型中,男生不稳定型占 %,女生不稳定型占 %。在实际观察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绪不稳定者,对待中长跑学习常常表现出焦虑、紧张、易怒、忧郁。尤其在中长跑考试的前夜,往往因多虑而睡眠不好,情绪反应强烈,严重影响了中长跑的练习和测试成绩。这种不良的反应,无疑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利和有害的。从女生和男生的调查结果反映出,研究对象的性格类型中,男生性格内向型占 %,女生性格内向型占 %。性格内向不爱活动,对中长跑学习抱有消极、机械、被动的态度和缺乏持之以恒等,严重影响中长跑的学习和自主锻炼。

通过女生和男生的调查结果,我们看出研究对象的意志品质状况不佳,实际考察也是如此,他们往往表现出怕苦怕累,一点点困难也无法克服,有甚者在课中假装身体不舒服,而逃避中长跑,这种现象在中学生身上表现更为严重。

(二)中学生中长跑出现上述心里障碍的成因

1.认识和发展障碍。刚进中学,学生对体育知识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运动锻炼凭直接兴趣参与以后虽然逐年有体育理论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但由于广大体育教师忽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正确动机的培养,所以,学生的认识较盲目,他们不懂得中长跑对其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对意志品质的锤炼作用,亦不了解中长跑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一般的自我处理跑动中的难受感,特别是极点时的艰难感受易形成条件反射,造成极强的心理负效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中学生心理上不成熟,依赖性强,意志品质差,也制约了学生对中长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往往仅凭外界的压力(老师的压力体质测验升学考试等)进行锻炼,内心极不情愿。

2.对动作技术结构不够重视。由于受上课时间因素所影响,部分老师一开始只重视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而忽视了动作结构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如果错误动作一旦定形,不仅对学生进入成年后发挥最大运动潜能,延长运动寿命,创造成绩非常不利,而且由于青少年的骨骼承受的压力和肌肉拉力的功能不及成年人,骨骼容易造成变形,甚至畸形。青少年在开始接触中长跑时,对中长跑的技术结构动作要领模糊不清。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体育教学中,由于练习的内容缺乏新意,讲解语言单调、贫乏,动作示范不够规范、正确,没有吸引力。另外,练习手段的重复雷同,运动负荷波动大,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恐惧心理。

4.忽视放松运。大部分老师都知道运动过后应做放松运动及放松运动对运动成绩提高所起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上课时间的限制,往往忽视了放松运动。做放松运动其目的是通过放松活动使身体各系统由剧烈的活动状态独步过度到安静状态,减轻疲劳,促进恢复过程。剧烈运动后,如果不做好放松活动就停下来,容易造成暂时性脑贫血而产生头晕、胸闷、恶心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发晕倒(休克)现象。长此以往,还会造成肌肉失去弹性,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结论和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必要的

锻炼技巧教学时要讲清楚中长跑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充分理解中长跑的实用价值,定能树立长久的动机,并能积极地进行中长跑锻炼。在中长跑的练习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酸疼动作迟缓的“极点”现象,容易使意志品质本来就薄弱的中学生产生动摇,甚至退却心理因此,在练习前,教师必须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极点是跑动中正常的生理反应,是身体各器官不适应的表现,是运动系统内脏器官的需氧量与供氧量的矛盾所致,即供氧不足而引起动力定型的暂时紊乱极点产生时,要继续坚持,同时减慢跑速,加强呼吸特别是深呼气,继而出现“第二次呼吸”,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而深长,动作重归于轻松,不适感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信心倍增。另外也必须教会学生放松摆臂呼吸节奏体力分配等技巧,以及意志品质对中长跑水平的巨大影响及其反作用等知识,使学生树立中长跑不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毅力精神品质的锤炼。

(二)使学生建立一个正确动作结构的概念。青少年在开始接触中长跑时,结构动作要领模糊不清,所以在开始上课时,即第一次上中长跑课时,应该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正确动作结构的要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模仿相结合进行。特别强调动作结构合理的重要性,密切注意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的动作结构,当出现错误动作时,应及时给予提醒纠正,直至形成正确动作定形。

(三)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应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制定教学训练计划,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奋的心态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良好心态,使他们的体能在学习和训练中得到逐步改善和提高,逐渐适应大强度的学习和训练。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3篇

【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学生的道德风尚,这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关怀,体育教师任重道远,除了基本的授课和教会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德育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体育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出发,探析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游戏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德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突出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要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体育的本质不仅仅是造就人的体质,还造就人的心灵。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针对体育教学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浅谈关于思德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教师表率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老师,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大方端正,文明谈吐,衣装整齐,尤其是在授课期间,要清楚讲解,明确重点难点,标准示范,和蔼可亲。这就是常言的“身教胜于言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成为学生的典范,施教于人,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二、把握课堂,利用体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

常规的体育课堂是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保证。只有体育课堂的常规准则得到遵守,通过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性,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情操。

三、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内容,不同的教材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不仅仅是发展学生体质与智力的要求,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制定创设出不同目标的德育教育计划和相应措施,结合学生具体特点,有侧重有选择性地培养学生品德。

四、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游戏大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特别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竞争和对抗,才能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务必让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协同发展,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 而当在课堂上发生偶然事件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偶发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做体育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细微举止变化,抓住课堂的偶发事件,在处理事情的同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挖掘德育教育多向途径

体育游戏是一项普及性的教育模式,任何身体运动的项目都可以有游戏的形式,任意一种游戏运动都能开发思想,成为思德教育的载体。例如篮球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机智勇敢的品德,竞走可以锻炼学生坚持顽强、不断拼搏的斗志,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强体健智。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挖掘里面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体条件等各个因素,编排和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的游戏活动中接受各种思想教育。

六、灵活运用竞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成败、输赢为结果的,是与同学更是与自我的一种竞争较量。这种竞争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所以体育游戏的竞争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游戏中,学生的求胜欲得到激发,让他们积极参与,拼搏思考,追求胜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树立起正确的竞争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竞争,享受竞争的过程。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全面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养成拼搏、思考、进取的优良品质,更好地面对日后的挑战。

七、趣味教学,培养学生责任心和道德情操

一般富于感染力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常常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享受在体育活动中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合理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每个人把自身的角色做好,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与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活动。与此同时,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心都能得到提高,在乐中学,学中思,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要注重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要保证学生生理、心理的全面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体育大纲的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4篇

摘要:

随着国家的扩招政策,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体育生的就业也不例外。内容详细分析了目前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就业难应该采取的措施,希望能能对体育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引言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十分迅速,其就业问题也成为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一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依旧表示就业压力大,对于一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尤其体育类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体育事业的少之又少。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纷纷转行,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二、影响体育生就业的因素

(一)学校教育不到位

1.毕业生供过于求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各个专业的入学人数都相比之前高出许多,一些冷门专业也大量招生,其中就包括体育专业。但由于社会中需要体育教育的职位并不多,导致许多毕业生无法找到与体育相关的工作,不得不转行做其他行业。

2.课程过于单一

许多同学在求职时才发现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匮乏。很多同学表示在学校中没有学到对求职有优势的东西。其中,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学校的原因。大学学校一般没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生源充足,所以不光学生认为上大学之后就可以放松,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放松状态,不注重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千篇 一律。体育专业的同学大多会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上做体育老师,如果大学中学习的`课程与目前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不一致,那么无疑会加大同学求职的难度。

3.对就业指导不重视

不只学习对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同学也是一样。很多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往往是大一开学和毕业之前。同学在刚入大学时,对大学生活十分向往,认为到了大学,就可以不重视学习,还有很多同学认为刚刚入学,离毕业还早,所以对就业指导嗤之以鼻。等到毕业之前的就业指导,很多同学已经在大学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思维,认为自己毕业后可以做什么什么,想大展宏图,所以对于就业指导也是漠不关心。然后毕业后求职才发现,现实并不如自己理想中美好。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不重视,导致同学没有足够的心里准备面对未知的社会和残酷的就业。

(二)社会上对体育活动不重视

通常说到体育生,很多人的想法就是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健身房教练等。然而如今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岗位处于饱和状态,并且很多中小学只注重升学率、分数,对体育课程不重视,甚至一些老师会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这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形同虚设,所以学校不愿招聘过多的体育教师。

社会上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也不够,很多人往往是出现了身体问题,才会带有目的性的锻炼。但是很多人认为锻炼就是跑步、快走等,根本用不到请体育方面的人才来指导,就连一些去健身房锻炼的人也很少会请教练指导,这就导致体育毕业的学生工作机会少,无法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三)学生本身对体育专业没有兴趣

很多同学考取体育专业,是因为认为自己考不上其他专业,所以报考体育专业,觉得这种冷门专业比较好考,所以入学后对于所学的知识毫无兴趣;对毕业后的工作方向甚是迷茫。加之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相对于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项技术基础普遍较差,进入大学后的第三年才开始进入专选阶段,专选时间仅1年多,与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四年的专项学习相比就更不占优势。 而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体育生参加招聘时会增加体能测试等,这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就被落在了后面。

三、解决体育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学校应重视体育生的就业指导

学校方面,应该重视体育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这两项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一步步指导同学,让同学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有一个规划,毕业后就不会盲目。学校应该给同学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不要都去国企、事业单位,也可以灵活就业,积累工作经验。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培养体育生文化课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体育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毕竟体育专业技能是体育生在求职中的决胜局。学校应该将体育生分类,比如师范类、竞赛类等。同学们应该按照自己未来的规划,选择自己主修方向,这样定向培养更有优势。同时,学校也应该及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学校和同学都要重视体育专业的学习。

(三)政府应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

社会就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与宣传,让人们对体育锻炼重视起来,并且不仅限于体育锻炼就是跳绳跑步等,多形式化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同时,会为体育生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同时也为社会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5篇

关于体育游戏论文

人才在当前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是相当重要的。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各大学校也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体育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更多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游戏的充分应用变成一个更值得探讨的问题。

1.体育游戏概述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上,结合人的跳、跑、掷等基本动作,按着一定的规则而创设的游戏。体育游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是体育教学中重要教学辅助手段。体育游戏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也包含了知识性和娱乐行,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体育游戏作用

缓解学生压力

中学是学生阶段压力最大、课业最为繁重的阶段,在此阶段很容易产生身体素质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在体育课中,如加入体育游戏活动,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乐趣,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可以甩到一旁,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与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学学习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学枯燥的学习环境,而且也起到了锻炼的效果,可以一举两得,甚至是事半功倍,有效的改善了学习疲倦,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中学体育课程开始之前,往往进行一些热身活动,目前以热身操和慢跑为主,虽然这样能够达到热身准备工作,但是长期以往,这种思维固定式的课程运动,让学生不禁会产生厌烦心理,缺乏积极性,产生抵制情绪,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所以,在体育课程正式开始前,可以准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让每个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游戏中。这样,可以在课程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能够很好的.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发育与人们的心理状况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任何动作或者行动,都是从外部环境直接转变为内部思考,生理转换为心理,内外环境、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的方式,不但能够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智力、才能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它是由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而产生的不同信号进行分析的过程。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相互补充,能够使得机体产生更好的平衡以及协调能力。动静结合的体育游戏,能够使学生将平时学到的体育经验与体育技能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听、视、想、动等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建立灵活性和均衡性的大脑皮层过程,得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智力水平全面提高。

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生处于一个复杂的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器官还未发育完善,学生的整个生理、心理机制都较低,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问题以及外在创伤。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加强心理抗打击能力。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在提升学生乐趣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跑、跳、攀爬等基本活动进行锻炼。在体育游戏中,青少年之间的运动节奏以及身体肌肉活动情况会逐渐增强,具有平稳的生理负荷,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的课前准备

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一样,在课前需要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准备工作。准备的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安排、游戏选择、道具和器材的准备。以中学体育课为依据,要合理的选择游戏,游戏本身要突出个人与团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增强纪律和竞争性,游戏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负荷承受能力,学生数量,兴趣爱好以及场地环境等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体育游戏的进行

体育游戏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阶段考虑好所有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周全地安排,有序地组织,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型,保障体育游戏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教学计划。体育游戏的经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游戏规则讲解。体育游戏都有特定的规则,体育教师要对游戏规则进行详解,游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游戏规则的讲解程度,教师讲解的越明了,学生们的参与乐趣越浓。因此,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游戏的讲解要生动形象,最好还要示范规范。游戏的讲解顺序可以按着“游戏名称-游戏目的-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游戏结果”的顺序进行讲解,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耐心回答;(二)游戏组织。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游戏的性质进行游戏的安排,还要选择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辅助老师。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导性,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待游戏严肃认证,保证游戏的公正公平,及时制止不合理或者违反规则的现象;(三)游戏结束。体育游戏的结束标志一般表现为任务完成或者规定时间到。此外,教师应特别注意,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制止游戏的进行。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做出客观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案,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对游戏中胜利方给与嘉奖,失败方给与一定的处罚,并加以鼓励。

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在整个体育游戏过程中要必须强调组织的纪律性,使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因为在游戏中学生处于跑动、躲闪、追击等强度运动中,很容易出现摔倒、身体碰撞等,如果学生不按着游戏规则,很容易出现受伤的状况,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合理的调动学生的情绪,适当的活跃课堂气氛。

结束语

体育游戏将娱乐、健身、教育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在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体育教学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对体育游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需要加大对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加强体育游戏的普及性、多样性、科学性,做到真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提高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在高中学习中,文化课固然重要,可是身体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问题了,所以说在高中的时候,体育和健康教学必须要实行下去。

二、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高二上期,身体素质较初中有了明显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在提高,而同时学习任务较重,这个时期的教学要注意教学的艺术,要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全员参与,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

三、本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高中体育第一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等内容。学生虽然进入了高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的自觉性、主动性仍较差。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去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的

1、深入了解体育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手段,懂得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增长体育知识,并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

2、学习一些基本体操,加强协调性练习。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跑、跳、投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

3、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上期所学的内容。使之学为所用,提高体育达标成绩。

4、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时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力求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相结合。

2、上课讲解时,做到声音要宏亮、吐词清晰,组织得端,示范准确。教法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3、抓好两操及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4、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1周开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器材准备等

第2—5周 复习并纯熟掌握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

第6—9周 球类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和排球正面双手传接球

第10—14周 跑:耐久跑 200米全程计时跑、弯道跑

跳跃:跳长绳、短绳

投掷:双手从体前后抛实心球

游戏:猜猜谁是领头羊、听数抱团、开火车

第15—18周 力量、柔韧性训练、俯卧撑、坐位体前屈

跳跃训练 单双腿连续跳

第19周 温习预备体育测验

第20周 报送成绩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7篇

摘要: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应重视体育人才的全面培养,旨在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蓄积人才,为体育事业提供相应的人才资源。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应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更具实践性、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趣味性、创意性的课堂模式,可将小组合作教学、趣味性教学等应用其中,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学;课改;大学生

教育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实现对人才的科学性培养,为各个领域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而今,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旨在打造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体育教学来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这对于大学生日后就业、步入社会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新时期,为实现高效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应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渗透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以实现对学生体育能力、心理素质的全面锻炼。

1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新时期,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全面贯彻与执行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围绕学生开展,以学生为核心,及时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体育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继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设定,强调教学过程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尊重学生的基本意愿,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打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效体育教学课改的开展,应重视因材施教,全面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化,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以求将人本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体系之中。在体育教学体系中渗透一定的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让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先考虑学生的基本需求与心理倾向,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以求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然而,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实况,体育教学问题仍旧十分突出。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纵观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了解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上等都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人性化理念缺失,未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表现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开展体育教学时,总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为学生设定任务,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将学生创意性思维扼杀在摇篮里。

此外,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时,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主要采取课前跑步热身、教师演示、学生自行训练的教学方式,教师方法的选择为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到学生自主训练之后,未对训练效果进行验收与指导,使得学生在一些动作、运动要领上掌握不足,等到下节课就学习其他内容,进而无法让学生深度而专业的把握体育运动项目的真实技巧。面对此类问题,必须及时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等层面着手,渗透一定人性化理念,继而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以求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3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课改的实施策略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得到卓越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为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应重视发展高等教育,以实现对高素质、职业性、专业性人才的全面培养。传统的高效体育教学以教师演示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且未对学生自行训练的结果进行验收,且课堂衔接性不强,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为顺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应及时融入人本理念,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与高效性,以下就具体措施展开讨论。

更新教学理念,融入人本理念伴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实际要求,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应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需要从思想与理念上着手,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应意识到体育教学渗透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以求实现课堂的人性化设计。只有从思想与意识上得到更新,才会为后续的行为与动机提供条件,是实现体育教学人性化的重要前提。在以人为本视域下,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教师应不断弱化自身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扮演辅导与指导性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体育能力、个人素质等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

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创新设计为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与创新性,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与具体需求,选择更具创意性的教学模式,渗透个性化元素,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能营造更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进而可更大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例如,为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应将小组合作学习、趣味性教学等应用其中,充分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在开展田径项目教学中“4×100m接力”训练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4人一组,开始训练接力。在接力训练时,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扮演发号施令、观察者的角色,对学生在跑步时的动作要领、起跑点、接棒动作、团队合作能力等,对学生们参与接力过程中的整个流程进行细节性的观察,等到比赛结束后,教师应为每个小组的表现提出意见,这样更便于学生纠正。通过小组学习模式的开展,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意识,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训练学生的跑步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与道德修养,人性化色彩更为浓郁。

完善教学评价,强调公平考核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相应的形成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使得终结性评价的设定缺乏公平性与人性化。新时期,为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性化与高效性,应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实施,采取更为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强调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除了基本的终结性评价外,教师还要做好学生日常课堂表现的考核,每节课都要对学生的体育训练成果进行验收,记录在案,同时,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进而实现教学评价的人性化与公平性。

4结语

综上所述,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应重视体育人才的全面培养,旨在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蓄积人才,为体育事业提供相应的人才资源。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应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更具实践性、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趣味性、创意性的课堂模式,可将小组合作教学、趣味性教学等应用其中,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要发挥好教师的重要作用,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成果进行验收,做好上下节课的知识点衔接,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宏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5):131-133.

[2]谢大伟.课改视阈下高校体育学科发展趋势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141-143.

[3]何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4]吕慧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7-99.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8篇

相比较而言,体育课堂相对轻松,气氛比较活跃,尽管学生十分喜欢这种课堂气氛,但是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管理可能就失去控制,教师将无法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做好体育课堂管理工作,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课堂上管理也能够井然有序,但是要做到上述要点,体育管理应该做到以下五点内容。

1精心准备

精心准备是体育课堂管理五大要素之首,因为如果教师没有精心的准备,课堂将难以掌控,很有可能让学生带动教学,学生过于松散,教师完全失去了引导的作用,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精心准备课堂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将课堂合理分配,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去掌握课堂。教师在精心准备课堂内容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依据学生自身实际来精心准备,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差异不同,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完成体育动作的质量都存在着差别,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再加之,性别不同,也会影响到体育课堂的管理,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各个班级的学生总数,男女生所占的比例,依据这个比例来制定相应的任务,对体育课堂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学程序要事先设计妥当,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实现安排好,并且引导学生逐步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样既不显得生硬,而且也能够避免在课堂上发生突发情况,优良教学程序设计方案是保证体育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2组织教学

组织体育教学必须严密,这是确保体育课堂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按照课堂常规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都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规则,以使其制度化。制定相应的制度之后,应该严格执行,任何学生触犯规定,都要严格的处罚,久而久之,体育课堂就会形成常规的教学秩序,学生按照制度规定去学习,教师也不需要言辞激烈的去管理,也能够保证管理效果。体育课堂制定的相应的制度,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除此之外,课前与课后也需要有所涉及。

其次,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教学,即上课时,体育委员在体育课堂指定的地点进行集合,比如操场或者体育馆等,之后教师清点人数,做好教学记录;之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额服装是否合格,有些是否带有管制道具等,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执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要突出强调,教师讲解要凝练,尤其是示范动作时,每个动作如何完成都要进行正确得的失范,因为体育活动不同,各项保护措施也不同,这一点教师应该事先考虑到;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对其进行期末评价,同时也可以依据观察结果找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组织形式;每节体育课之后,都要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教师要对整个课堂的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且布置好作业。

3科学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教材特点、运动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要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是单一教法和手段的孤立应用,而是多中教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机配合,教学中教法应因人、因才、因地制宜。尽可能用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多中感官参与活动,形成多功能开发全频度接受立体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听、看、练、想等过程,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其效果比传统的在教师统一指挥下,一组一组轮流练下去要好的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一旦对体育课感兴趣,必然能自觉地主动的学习,从而有利于课堂管理。教学中一味地刻板单一,不注意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是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更新教学形式,实行科学的动静搭配,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加以引导,增强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在组织教法时注意突出“三化”,即:内容故事化、动作形象化和讲解儿童化等。在教学长跑课时,先讲述“马拉松”的传奇故事,后讲解技术要领,并练习、最后按故事情景做游戏,这样教学即使枯燥又易疲劳的长跑课也充满了活泼的气氛,学生的兴趣很浓。

4创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经常关心和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近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差生好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赞许,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功需求的舞台。

5在教学中反思

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今后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教师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主体,虽然体育教学相对要自由,但是不能过分自由,让学生过于散漫,否则将会使体育课堂陷入混乱的状态,学生不仅没有从中获得知识,反而会越加轻视体育课堂,这对体育教师后期管理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必须在开学之前,每一节课都要按照上述五大要素进行管理,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将大大减轻教师后期教学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曹渊.构建和谐课堂的五要素[J].语文教学与研究,(29)

[2]刘爱英.数学学习中的五要素“读、听、讲、写、用”[J].科学教育,2006(3)

[3]陈静.优秀教师的“五要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70)

[4]苗生.增强记忆五要素[J].初中生必读,(10)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9篇

我作为体育人,除了有以上特点外,思维敏捷,点子新意多,善于思考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有很强的创新思维。在校期间,担任年级网络部副部长和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外联部部长,做事认真,责任心重,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办事效率,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任务。是同学眼中的“万事通”,乐于助人,有很好的人缘关系。

在教育方法上我有自己的观点“两个新”。一是创新,二是更新。创新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然后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更新则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课件、教案,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要求结合教学计划实施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个人自我鉴定四

进入大学以来,我首先积极端正思想态度,改变学习方法,调整生活规律,较快较好的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使自己的大学充实而有意义。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作为大学生,更应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和责任 。在本学年中,我认真完成了学校和学员安排的所有课业任务,课上踊跃配合老师,课下做好对课程的预、复习工作,自我感觉良好。

大学作为一个“亚社会”,我们生活在其中不仅要学习,更要学做人 。在寝室、班级、年级、学院、学校等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我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同学,乐于奉献助人,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扩大了交际面,还为学院学校增光添彩!

作为班上的体育委员,我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协助班委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还有和班上同学共同探讨体育方面的问题,而且和同学们一起切磋球艺,交流心得;以便达成同学团结,班级同心!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0篇

茶品与茶性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具体教育思维和学习理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体育知识,事实上,对于当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完善的教学理念能够创新整个教学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丰富体育学科的内涵与元素。

本文拟从当前体育教育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品、茶性的具体内涵认知,通过融入当前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构造中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茶品与茶性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关键词:茶品与茶性;体育教育;思维方式;运用思路;价值内涵

1当前体育教育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随着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日益体系化,如今无论是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理念内涵,还是具体的体育教学思路,都实现了系统化创新与完善。

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其更多使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形式上的创新和内涵上的完善。

对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而言,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对体育课堂时间的安排,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实现了合理优化,因此,如果能够将该理念与整个体育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但是客观来看,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学生在参与体育教育思维方式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具体的参与热情,

还是学生对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具体理解都存在一定偏差,加上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落后,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大大影响了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活动的教学效果。

其次,整个教学课堂被束缚,无论是师生关系的创新力度,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都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

对于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活动来说,其不仅是动作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理解和认知。

因此,想要实现这一理想效果,就必须重塑课堂关系,激发学生在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最后,现阶段在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教学理论的集中应用程度都不够。

实际上,对于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活动来说,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必须结合当前教学技术的创新与完善,丰富利用多项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理想效果。

2茶品、茶性的具体内涵认知

茶品和茶性是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内涵,还是茶品、茶性理念,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茶文化的价值作用,因此认知茶文化的具体价值内涵,不仅能够充分有效提升茶文化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实现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应用效果。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通常该文化体系,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茶叶在烹煮、进而被享用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文化现象是我们研究茶文化的重点,各个地方不同的茶文化再融合从而形成当今的茶品与茶性,其包含着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在不同环境下品茶有着不同的感受。

通过茶叶的冲泡过程,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广泛,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历经几千年岁月的沉淀与洗礼之后,其在具有古典美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增加了时代化的特征,传统茶文化包含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遗传下来的不同特点,包括宁静、雅致、包容等,致力于陶冶情操,培养出人宁静致远、平淡如水的思想。

而在茶文化理念中,茶品与茶性也成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规范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

当然,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创新过程中,茶品与茶性的具体应用,能够为体育教学思维完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3当前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构造中的具体要求

随着当前体育运动发展日益成熟,如今体育教育思维方式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也实现了系统化创新与完善。

但是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其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融入到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中,同时更未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和作用,从而限制了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当然,我国传统茶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内涵,因此,完善的茶文化不仅能够为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创新提供基础,同时更能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综合提升。

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来言,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具体应用与融入,无疑是对整个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通过系统化借助教学手段和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体育课程活动的全面教学。

当学生在课外时间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资源完善参与自身学习活动,而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面对面的学习方式,实现互动交流和互助协作,进而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显著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而言,在整个体育教学思维中,其不仅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进行了系统化的革新,更重要的是重塑体育教学关系,优化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上的机械性,无论是具体的教学环境,还是整体教学理念,都更倾向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

对于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来说,其不同于其他课程内容,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学生对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推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创新与完善。

4茶品与茶性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随着当前我们对传统茶文化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关于茶理论的价值内涵更为全面,而茶理论体系中所具备的多样元素,能够为我们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奠定相应基础和条件。

当然这一理论,也能够为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注入相应理论内涵,从而实现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

茶品与茶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上所要求的难点及重点,通过结合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进而安排体育教学任务及要求。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教学要求,并且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中,想要创新运用茶品与茶性资源内涵,就需要充分做到以下要求: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整个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相关要求,

应用茶品与茶性,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点,通过有效融入具体的茶文化理念,从而实现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对于茶品与茶性的具体实施应用来说,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认知到自身所期待学习的内容。

其次,要充分应用教育技术,构建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的全新模式及内容。

在体育教育思维方式教学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体育教学的理想结合点,其关键在于借助各种教学技术,因此,结合整个教育技术的成熟应用,从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思维方式的应用时,需要提供基础和保障。

在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时,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应用的具体需要出发。

通过灵活构建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

茶品与茶性不仅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完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的重要内容。

此外,茶文化理念的融入,也使得体育学习与教学活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同时,茶品与茶性理念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重要结合,传统茶文化的作用和价值不可低估,通过具体教育思维和学习理念,能使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之内。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茶理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运用思路

引言

虽然我国茶文化理论也实现了系统化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与西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更多局限在整个训练活动中,更多将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精力放在了抽象的内容讲解之上,而未能将具体的训练需要与整个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系统化结合,其不仅影响了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影响力推广产生了相应影响。

1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

随着当前茶文化理论体系传播的深度不断增加,其对茶文化理论的具体内涵也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正是该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特点,决定了整个茶文化理论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训练特点:首先,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开展过程中,其充分注重技能训练的有效开展,无论是整个运动的特点,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对该项目的难点有着相应要求,如何完美的呈现出其复杂的内容,就值得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予以创新完善。其次,在整个茶文化理念创新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元素的系统化融合和具体统一,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体系化的物质元素外,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能训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来说,其交流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理想效果和优美性,其更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员在具体传播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将文化艺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等一系列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效果的理想呈现。最后,我们必须充分认知到整个茶文化理论内涵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在对整个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状况和各个阶段,以及具体要素进行系统化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完善的传播思路。茶文化理论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其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播价值和意义。

2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无论是运动理念,还是其比赛的完善度,都实现了重大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我国的具体开展状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体育茶文化理论的内涵融入度,无论是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参与人数,还是具体的社会关注都较差。这就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论是人们的具体参与状况,还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支撑要素,都存在匮乏现象。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形式,就极为必要。当然,对于茶文化理论开展活动来说,由于其未能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从而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和不足。其次,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将着重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力和具体关注度放在了体育课堂教学之上,忽视了课外活动和体育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通过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精准度,还是内涵的完善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如果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理想效果的。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延展教学时间,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有效融入,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最佳训练效果。最后,当前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尤其是其整体教学理念认知较为片面,未能认识到融入其他教学资源和形式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想要实现整个体育运动有效开展,就需要在充分结合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的训练特点认知基础上,通过有效探究和系统化融入,对整个课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延续和整体补充,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最佳效果。而构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全面机制,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课堂学习与课下锻炼、校内学习与校外参赛等一系列教学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最佳教学训练效果。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

3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

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系统化开展,实际上是基于茶文化理论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具体思路模式,其不仅是对教学活动创新,更是对教学理念的有效丰富,因此,具体而言,系统化应用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具体价值:首先,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应用该模式,其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系中各个元素的理解能力和具体认知度。所以这也是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最佳传播效果提升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需要突破,而如果只是使用课堂来开展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那么其很难对所有教学内容形成扎实的掌握基础。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能够在有效延展教学训练内容的同时,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最佳效果。其次,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感知中所具备的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实现整个体育活动实施的系统化优化和整体性提升。对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内涵,不仅能要充分注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完善的组织活动,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无论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基础知识传播阶段,还是全面提升阶段,都需要在充分了解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创新发展。而应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使得整个运动训练的组织范围进一步广泛,同时也便于先进的训练经验融入其中,从而推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熟发展。最后,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融入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为该训练活动开展寻找到更全面、更符合运动训练特点的元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满足其发展趋势。实施体育文化艺术经验与具体文化内涵理念相结合,就是说将各种适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将传统体育茶文化理念内容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通过设置相关模拟场景,从而提升学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进而增进学员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理念认知。

4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实施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其具体需要:首先,要注重将整个茶理论体系中的各项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艺术交流活动中,通过具体理念的借鉴和有效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创新发展。而想要实现创新发展这一目标,就需要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界定。当然,在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都应该系统化融合,尤其是要确保两者实现内涵上的一致性和标准上的统一,从而为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开展奠定相应基础。此外,有效融入茶理论体系开展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艺术交流与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结合。实际上,影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中,不仅包含了具体的传播活动,同时也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在充分借助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创新,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具体元素,从而实现理想传播效果。比如可以在课堂下,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各种相关体育比赛活动,通过实施以赛促学的方式,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最后,应用茶理论体系,将为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实质性帮助,而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将该运动的具体发展趋势与项目的具体特点相融合,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当然,在茶理论体系传承时,必须对茶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有效嫁接和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

5结语

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就是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学习与传播等一系列具体形式相结合,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而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当然,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必须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训练特点进行有效分析,通过系统化融入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茶理论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将其与整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相融合,必然能够实现最佳传承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雪梅.基于学术交流理论的体育科技社团历史演变及当代趋势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4):151-153.

[2]刘明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161-165.

[3]谭金明.文化谱系中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5(6):73-75.

[4]李国娇.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5(11):66-68.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2篇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在山东省教委公布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学生体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省中小学生在耐力、柔韧和力量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3篇

一、影响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体育教师学会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创造使人心理健康的条件。

(1)学校压力因素。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体育教师往往不仅要上体育课,还要兼顾几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学体育教师的负担。

(2)中学体育教师自身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不足。总的来看,影响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与学校等外部因素,教师自身的因素等,都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但是自身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自己要注意、发现、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另外,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自身因素属于内部因素,离不开教师自己的调节。

二、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1)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多多少少遇到一定的挫折和困难,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因此,人人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失常,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偶尔出现的心理失常是正常现象,连续的心理失常才是心理疾病。就像我们常说的心理疾病,它们就像感冒一样并不是特别的可怕,只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咨询,就能进行自我调节,并且逐渐恢复。

(2)成立教师心理疏导与咨询中心。学校在教师的心理疏导和咨询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成立教师的心理疏导和咨询中心,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的疏导,真正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在校教师心理所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3)教师要增强权益意识,依法保护自己。在加强对教师心理监管的外部条件的同时,还需要教师自己增强权益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自己的利益、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担心、害怕,以至于出现心理问题,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4)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维护心理健康。体育教师要善于建立能够自我疏导的心理优势,面对工作、人际、家庭等所引起的紧张和疲劳,要学会用平常心对待,相信一切会重新好起来而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每一个人、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其生命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既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既要正视所出现的问题,也要想办法进行解决。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4篇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对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本文针对目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热情不高、自觉主动性不足、体育意识薄弱、自信心不足等现象展开讨论和分析。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文以双流中和中学为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从双流中和中学随机抽取285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表明,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少、规模小,运动水平不高,运动力缺乏,参加体育锻炼呈不平衡状态,没有形成较好的运动习惯,大多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淡薄。而对这种消极锻炼的原因暂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阻碍进行了研究,分析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而探讨促进其积极参与的对策。

对待课外体育锻炼,中学生中有两极分化的趋向:重视的学生很重视,在操场上经常能看到他们运动的身影;不重视的学生除了上学放学时步行外,基本上都看不到他们有其他的运动方式;除了重视不够外,也有更广泛的社会原因,从小学开始,学生在考高分的指挥棒下一直围着课桌转,读书、读书、再读书,在休息时间忙着从一个学习班赶往另一个学习班,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去锻炼。可以说,忽略体质培养的思维模式已经控制了社会的每一根神经。在这种社会普遍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大背景下,中学生们更是难以对自己体质的下降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调查中,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百分比最高的是出于兴趣爱好,占,其次是为了更好的掌握体育专项技术技能,占,调节紧张学习占,磨练意志的百分比最底,占。也就是说他们将体育锻炼作为磨练意志为载体的认可度相当低。同时,按动机内容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直接动机

直接与体育锻炼本身相关联的外部活动称为体育锻炼的直接动机。为了掌握体育专项技术和技能持肯定的学生占,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与掌握体育专项技术和技能之间的密切关系有较高的认识,对学习体育专项技术和提高技能的态度是比较主动的。由于这类动机比较具体,且有实际效果,学生掌握了体育专项技术和技能,既能提高运动成绩,又能强身健体,这符合学生的身心要求和自身需要。

(2)间接动机

间接动机是体育运动的结果或间接兴趣所决定的动机。出于兴趣、爱好的学生占,所占的比例最高,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比例也最高。锻炼好身体、服务社会持肯定的学生占,表明多数中学生对锻炼好身体与肩负起服务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磨练意志占,这表明当前有近半数的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多元功能和终身为体育服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体育锻炼的兴趣及影响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兴趣。调查可以看出,中学生对体育活动非常有兴趣的仅占23%,有兴趣的占35%,而没有兴趣甚至是厌恶体育活动的占到41%。这说明接近一半的中学生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甚至厌恶体育活动。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不仅包括锻炼者的体能因素,也包括兴趣、动机等情感因素。兴趣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可以是稳定的、广泛的或专一的。乌申斯基指出:_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_。对于体育锻炼而言,兴趣是学生正确认知体育锻炼动机的重要标志之一。33%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受到场地与设施不足的影响不能满足需求,有16%的学生受到体育锻炼氛围的影响,13%的学生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35%的学生受到与文化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影响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反映出重学业轻体育的思想。以上这些因素,客观地影响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终身体育。

3提高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兴趣的具体对策

改善体育硬件设施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学校的场地没有扩大,设施没有增加,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必须扩大体育场地,增加体育设施,改变目前体育场地紧张、体育设施缺乏的局面,以满足广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注重学生锻炼习惯培养

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更新体育锻炼的观念,逐步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这样会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自觉地进行锻炼,养成锻炼的习惯。

加强学生课外锻炼辅导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得、体育能力的提高、锻炼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与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启发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科学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强课外锻炼的辅导,发挥学生课外锻炼的独特效果,使学生在提高体育素养的同时,掌握现代化体育理论和方法,建立起全面发展的观念,更好的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充分体验锻炼的快乐,成为终身体育运动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5篇

体育健美操论文

摘 要:本文主要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和动作熟练程度等方面对健美操中的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 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培养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节奏步伐的不断加 。

关键词: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培养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节奏步伐的不断加快,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健美操这项集身体运动与音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它正以独特的感染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这项运动,也渐渐的成为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同时,在校园内健美操选项课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如何增加健美操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健美操的观赏性,更好的用肢体语言去诠释健美操的内涵,表现力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都应注重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1.身体素质及形态方面的影响因素

健美操运动对力量、灵敏、协调、柔韧和速度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障高质量、高规格完成动作的基础。当动作与音乐协调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铺垫,动作根本就无法完成。那何来的表现力可言呢?其次是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是健美操表现力最直观的一个影响因素。匀称的身形和端正的五官往往能给人留下一个美好印象!

2.心理素质与表演经验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健美操表演时,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素质,在舞台上就会出现紧张、浮躁、不安的消极情绪,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参加健美操的表演太少,锻炼的次数太少,心理素质和表演经验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不言而喻,如果表演次数多,积累的经验越多,那么心理素质就会越好。这样在舞台上表现自我的时候就更容易和轻松。

3.性格特点方面的`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独特的个性,有的个性张扬,有的内敛。健美操这项运动,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诠释它的内涵。活泼的个性能更好地表达和展示健美操的活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性格的培养,特别是要帮助性格内敛的学生养成较为活泼的个性。

4.动作的熟练程度与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健美操表演的时候,如果对动作不熟练,那么紧张的情绪就会写在脸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表现力,当音乐与动作协调的时候,如果节奏感不强,会出现动作路线和方向不吻合,甚至会突然忘记动作。音乐的情绪同时也影响着人的情绪,想要融入欢快有力的节奏、让人产生情感联想、感觉到自我的美,要做到音乐与动作很好的衔接,那我们就必须很好的熟悉动作技术和音乐的节奏感,从而达到增强表现力的目的。

5.培养对策

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完成动作的基础,当身体素质提高了、改善了。动作自然就会规范了,学生理解动作学习动作也就容易了,表现力也自热而然提高了。

提高动作技术完成的规格和质量

表现力的发挥是建立在熟悉规范动作完成的成套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首先应该加强健美操基本功的训练,还有就是加强对难度动作的刻苦学习,在加强难度动作成套动作的完成中介衔接技巧,以保证成套动作的规格质量,从而提高表现力,形成个人风格。

强化性格与气质的培养

性格与气质的培养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得到强化。在此过程中,应当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在了解动作训练目的基础上让找到最好的感觉,从而来提高在健美操中的表现力。平时在练习健美操时,可以参合不同的舞蹈风格进来,比如瑜伽,一方面,练习瑜伽可以使身体形态线条更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形象与气质。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应加强身体形态训练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气质的培养。

培养音乐乐感

健美操在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系列的伸展、屈伸、波浪摆动和跳跃等动作。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最能体现健美操的魅力。培养乐感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能仅仅只局限种一乐曲风格,要将不同的风格曲目结合到平时的训练中,使成套动作更加的精彩。

尊重个体差异性

高校健美操选项班的学生在基础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一些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舞蹈类艺术的条件,并且身体的柔韧性及协调性都还是不错。部分学生从小在这样的条件中也培养了一定的节奏感,相反,而来自一些农村的孩子在健美操基础方面就相对要差一些 ,由于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出现方方面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使学生的自信心 、反应能力、心理、思维想象力和对健美操的兴趣都会受到消极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能够尊重个体差异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练习,在动作风格的训练中,要调动学生对健美操的情怀、兴趣以及积极性,重点从学生的基础动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6篇

给家长的建议:

1. 向指定方向跑对孩子健康发展十分有利,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视觉等,还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的反映更灵敏、思维更活跃。因此,家长平时可以多安排此类游戏。

2. 为了使孩子喜欢这类游戏,父母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合理利用场地来进行。如在家中、到野外都可进行。

在上面的活动中,设置了颜色及利用身体各部位进圈的双重障碍,提高了难度,同时增添了趣味性,使幼儿更有兴趣投入活动。孩子在听鼓声走、跑时,要求不能碰到迷宫。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用泡沫地板、硬纸板、也可自制硬纸板圈来替代。

促进孩子哪些方面的发展:

1. 通过玩圈,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的技能。

2. 能根据鼓点节奏的快慢控制自己的速度。

要准备些什么:

1. 红、黄、蓝、绿四色塑料圈各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同)。

2. 红、黄、蓝、绿四色旗各一面。

3. 鼓一只。

游戏化教学过程:

1. 引出主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大家来当小小建筑师,开着汽车去上班好吗?”“请大家把好方向盘,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人多的地方要慢慢开。”(幼儿听信号开汽车到工地后,将汽车停在两边的停车场里。)“汽车停好了,请建筑师们来练习基本功。”(铲土、打桩、运砖等。)

2. 学习造迷宫:(练习在圈中轻轻地跳)

○1“今天请建筑师用圈来造迷宫,每人拿四个圈(每种颜色的圈拿一个),选一块空地自由设计迷宫。”(幼儿造迷宫,启发孩子和别人造得不一样。)

○2“迷宫造好了,请大家检查一下迷宫的质量是不是合格?怎么检查呢?请大家在圈中轻轻地跳,可以单脚跳,可以双脚跳,也可以换脚跳,迷宫的每个地方都要跳到。”

3. 走迷宫:(练习向指定方向跑)

○1“迷宫都造好了,现在我们去走一下迷宫。怎么走呢?我们听鼓声走:鼓敲得快,你们就围着自己的迷宫跑得快,鼓敲得慢,就跑得慢,鼓声停,你们也停,同时老师出示一面旗,你们就根据旗的颜色跑入同颜色的迷宫中。”(老师敲鼓,幼儿按鼓点节奏练习4至5次。)

○2逐步增加难度和趣味性:“现在老师将同时出现两面旗,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应该怎么站呢?”(老师逐步出示2面、3面、4面旗,同时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站在迷宫中。游戏进行4——5次,其中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4. 放松运动:

“不知不觉天都快黑了,小建筑师们劳动了一天也够辛苦了,我们慢慢地开车回家吧。”(幼儿把三个圈背在肩上,用一个圈做方向盘慢慢地开车出场。)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7篇

终身体育是指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其本身所参加的所有的体育锻炼和其所收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称之为终身体育。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质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并且需要进行终身体育,也需要进行合理的体育教育,为其终身体育活动打下一个科学、实用的基础。在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当中,是由3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分别是婴幼儿体育阶段、青少年体育阶段和成年人体育阶段。在婴幼儿体育阶段当中,由于是起点,因此是对人的生命活动、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人阶段是指终身体育的扩展期,通常来说是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进行体育;而青少年体育便是整个人的体育体系当中的入门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在为日后成人期打下基础的同时也对当下青少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起着一种基础性的作用,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到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在通过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努力以及全民健身的倡导,我国人们的身体素质同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儿童和青少年的提高更是尤为显著。而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在加大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中,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体育设备、场地,以及提高体育健身活动制度的完善,来帮助学生具有较好的体育技能并且形成好的体育习惯,为日后的生活当中的健身提供基础性帮助。中学体育教育是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关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兴趣,为全民健身打下了基础,为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指导性作用

优质的全民健身活动需要科学的健身理论的指导才能够发挥其作用,理论经过有效的指导转化为实践才能够帮助人们得到益处。中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具体的健身和体育锻炼方法,并且需要学会如何将方法转为实践,掌握锻炼和健身的技能。在学校里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健身中学习并且运用科学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为日后全民健身活动打下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其他学习和生活当中自觉并养成运用科学方法的习惯。在婴幼儿时期,对体育的知识大多来自家庭父母,信息相对不全面且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而成年后,体育锻炼的常识和习惯已经形成,难以改变。因此全民健身的指导最重要的阶段是在青少年时期,而中学体育教学对此产生的指导性作用便十分重要。在中学进行体育教学的体育老师都经过十分专业的训练和培训,对理论教学的认知十分全面,对各项体育运动的技能也十分了解且水平较高,在教师的自身能力发挥下,能够帮助中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知识和技能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学习。假如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当中使用的方法不科学、不得当,那么,不仅不会产生较好的体育锻炼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运用正确的方法是保证体育锻炼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学体育教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便起着指导性作用。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使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进行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以及多大量的体育活动,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关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个指导性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使得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为学生能够长久地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这样,学生在了解运动技巧的同时能够有个持续性的爱好。

3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宣传性作用

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将身体健康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在长期日积月累的体育健身活动当中,人们已经将合理的经验逐渐的整理和归纳形成了科学的体育活动理论,全民健身活动需要一个途径来将这些理论和技能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学习并且使用。学生群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朝气、最为有生命力的群体,这一个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宣传能力是巨大的,因此,在学生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当中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同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相比,学校体育教学是一种有意识地进行传播的途径,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教学,能够将体育健身理论宣传到学生当中,体现了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宣传性作用。与其他时期不同,人在青少年阶段可以从多方面了解体育锻炼,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可以在学生青少年时期对全民健身活动起到很好的宣传性作用。在中学时期,学校和体育教师以及在校学生是进行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的中坚力量,发挥极其强大的力量,可以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强身体素质的提高能够为文化、科学等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这个层面看,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运动竞赛、板报宣传、文体活动、体育交流等体育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和成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宣传。

4结语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8篇

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发挥引导作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强化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呢?笔者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激发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艰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这是人的本性。所以,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训练的兴致,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门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此时这一“兴趣”被激发唤醒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体育课就会轻松了许多,就能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容小觑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2、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需要信心的支撑。没有信心,也就没有兴趣。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对体育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才能让兴趣永葆青春活力,长盛不衰。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有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般从不会到会,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

二 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意识的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体育训练是会有波折的,此时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第一,讲解“灌输”。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虽然不乏体育技能的训练,但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讲解“灌输”,能让初中学生明确参与体育训练的目的,此时从而端正学习体育、积极参加体育的态度。态度一旦转变,体育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落脚点。如,人教版第八册“快速跑”的学习,教师通过讲解快速跑的目的要求以及作用,然后再进行训练,学生就有了一个训练的“意识”,学习起来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第二,测试强化。一些规则或要求,虽然教师讲过了,但学生有时会出现把老师的讲解很快化作一缕青烟的情况。怎么办呢?笔者会通过事先告知学生要通过测试,此时强化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样,很多学生就会更加注意,积极参与一些体育活动训练,从而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展开与落实。

总之,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注意构筑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问题探究,真正把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19篇

(一)不重视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并未落到实处,在实际的操作中常常会出现轻视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现象。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每天早晨,入园后几乎都有体育活动时间。但在体育活动开展时,教师对于体育活动的内容、具体的活动时间、幼儿的性别、身体形态和年龄等方面并没有详细地划分。这就使得幼儿活动的场地、器材和范围等受到了相对的限制,对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价值。

(二)师资性别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当中,大部分的教师均为女性,她们具有细心、体贴等特点,更符合对于幼儿的教育需求,但是男性教师的缺失使孩子普遍缺乏男子气概和勇敢坚强的品质,这对幼儿初期体育活动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导致幼儿体育活动不能进一步开展。

(三)师资水平不高

目前在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担任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体育知识也很匮乏,导致对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了科学性。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仅仅成为了简单的户外活动,几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示范讲解,更忽视了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二、男幼儿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势

(一)男幼儿教师基于生理因素所形成的教育优势

从生理因素上来讲,男幼儿教师和女幼儿教师的差异不单是器官上的差异,还有组织、细胞、分子的差异,遗传与基因、解剖与生理机能、运动机能及其身体形态的差异。正是这种先天的差异性,使得男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在速度、密度、力度、险度等方面均展现出强烈的“阳刚”风采。男幼儿教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普遍刺激、惊险和富有挑战性,因为爆发力、体力及反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男幼儿教师在一些细节上也会如鱼得水。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幼儿在玩“小小跳水员”的游戏(幼儿要从凳子上面跳下来)。由于幼儿的准备动作不当,在起跳的时候失去了平衡。几乎所有的围观女性教师都发现了这一情况,其中几位身体本能地冲过去,这个时候身旁的男幼儿教师还在组织其他幼儿排队。可是就在幼儿要摔倒在地的一刹那,身旁的男幼儿教师一个跨步,伸出双臂抱住了幼儿,使其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其反应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让女教师感慨不已。

(二)男幼儿教师具有阳刚之气和果敢的性格特点

男幼儿教师阳光、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能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身心的健全发展。男幼儿教师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男性具有独立、自主、坚强、自信等优秀品质,具有阳刚之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在与男幼儿教师的接触中,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男性品质,在自然中便学习了他们的举止。所以在幼儿园,男幼儿教师能帮助幼儿模仿、学习男子的气概,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

(三)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活动量大,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

男幼儿教师身体素质好、体育技巧高、精力旺盛、办法活、点子多、保护能力强,更适合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男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哥哥的身份介入,在与幼儿玩耍的过程中会深受幼儿的喜爱。男幼儿教师会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让他们尽情地玩耍。特别是让那些精力旺盛、喜欢运动、大一些的幼儿得到满足,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的攻击的发生。另外男幼儿教师善于抓住体育活动中的关键点,在给幼儿传授体育活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为幼儿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让幼儿在大量的活动中得到满足,心情愉悦,身体健康。

三、提高男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活动水平的建议

(一)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是教师素养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应该拥有过硬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和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随着全球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关注与实施,幼儿体育教师作为教师成员中的一个群体,在倡导幼儿体育的思潮中不可忽视。

(二)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男幼儿教师要教育和照看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的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的心理。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男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男幼儿教师应该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0篇

1大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和其它的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体育教学对于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场地的需求量较高。但是有些大专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场地狭小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们得不到充足的锻炼,体育教学也会逐渐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2大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专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竞争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

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社会必将呈现出一定的知识性和竞争性。对大专院校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其能够更好地接受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可见,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在步入社会的时候可以成为一个有竞争意识,同时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且,自身的进取心和拼搏能力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专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来进行不同的体育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传授的知识也比较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针对现如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大专体育教学课程采用了变化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体育课堂中,在其它的科目的教学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对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是其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还是步入社会之后,这种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在大专的体育教学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比赛,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设置体育游戏和竞赛,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能力进行锻炼,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现如今,想要在社会的某个领域发挥自身的价值,处于优势地位,都取决于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学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参加体育比赛和表演,必然会丰富其业余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体育教师需要对体育项目的内涵以及实际的训练规则进行分解处理,学生们每一个环节都掌握了,才能够从总体上增强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其精神的满足。

对学生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大专院校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如果反应能力较强,则其成功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尤其是学生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反应能力和其处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大专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很多教学环节都会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包括教师在教授篮球传球以及进攻的技巧时,需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反映,用较短的时间赢得更多的机会。可见,学生们可以从体育教学中发现自己反应能力的不足,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大专体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学习技术能力的训练

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丰富拓展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的设计几项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增加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加强体育学教学理论素养

大专院校体育教学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应当把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体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加以理解。此外,还应当重视体育教学技能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时所应具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形成较高的教学能力,这些课程主要有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科研与方法等。

4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增强学生基本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加强。体育教学要和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相结合,避免出现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无法适应的现象。另外,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其实践能力要求比较突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除了该文介绍的几种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这也是促进体育教育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途径。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1篇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关精神和深化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现状,遵循“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为满足学生“个性发挥、生活需要、就业需求”的现代职业健康教育理念,提出包括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等体育课程建设的探索性意见,以期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1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财政部就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必须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指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的方向。为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应该以此为契机,实施结构性的改革,这种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方向展开;在实施改革中,要依托地域文化背景,整合学校资源,改变传统单一模式的课程观念,突显“示范”特点,围绕“职业”需要,建立起有高职体育特色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课程模式,使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发展,也使教师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得以发挥。

2体育课程目标设计的研究

2.1目标设计的指导思想

2.1.1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本

体育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的中心指导工作,以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为两条主线开展工作,充分体现对学生发展的重视和关注,表达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的根本追求,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的诉求。

2.1.2实现课程内容生活化

课程内容的设置强调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着重发展学生生活中的运动能力、生活中的健身方法、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等内容,使学生树立自我锻炼和增强健康的意识,实现课程内容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2.1.3加强体育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受传统教育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的影响和制约,以往体育课程过多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分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改革中课程设置应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学生有尽量多的自主选择权;强调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能力、爱好以及将来生活和就业的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以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进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欣赏、表现、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2设置课程目标的研究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_中央_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和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为使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不断深入,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特点,体育教育是以实现学生以健康的意识、方法、习惯以及拥有的健康生活和从业能力为根本目标。

2.2.1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

体育课程包含了课堂教学、课外锻炼和运动队训练等内容,其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同时,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老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某一目标,因此,课程目标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2.2.2对《纲要》中课程目标的解读

总体目标包括: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总体目标将体质和健康分开叙述,阐明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增强体质依然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真正的健康是指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把认识从过去的“身体发展的教育”转变为以“运动为基础的教育”;将提高体育素养作为总目标来阐述,体现了高校体育课程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的发展趋势。

3体育课程体系设计的研究

3.1体系设计的依据

依据三个要素: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兴趣和目的;第二,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要根据体育学科知识内在的性质和逻辑结构来组织学习课程;第三,以就业为中心,强调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担负未来就业的适应能力。三个要素中首选要素为“以学生为中心”要素,以学生为中心为首要要素设置的体育课程,不仅拓展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而且废除了原有统一的教材分类体系,并且我们可以根据院校的特点构建适合自己的教材体系。

3.2体系设计的原则

3.2.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体育的基础在于体育文化,没有文化形成不了体育,也发展不了体育,不能简单的把高校体育看成是跑、跳、投以及球类活动等简单项目上,需要发掘更多体育的文化内涵以满足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3.2.2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教学内容必须保持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面,能反映出学科发展的特征,并不断更新。同时,根据不同院校的现实及可预见状况进行选择,着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并真正为学生所用。

3.2.3职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同时,可根据所学专业的类型,传授于适应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应材施教,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实用功能。

3.3构建高职体育课程新体系

本文提出以服务学生“个性发挥、生活需要、就业需求”的高职体育新理念,采用“课内、外融合”的方式,采取“主干、特色、普及”课程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套可供探索的高职公共体育课程基本构架,具体如表l。

4结论与建议

4.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大力推进,其政策导向的本质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性转变。

4.2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严重滞后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但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即复杂而又须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2篇

关于体育排球论文

摘要:对高校体育排球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对高校体育排球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理论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总结,为了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排球课程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并探讨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训练规律;旨在改革排球的训练方法和提高教育质量水平。长久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遵循着体制改革是关键,教育改革是核心,提高质量目的的改革宗旨。

一、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这种被动式的竞技训练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讲学生练。它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想。显然这种“单一技术型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不能适应排球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教学指导思想落后

目前的教学指导思想过于注重对技术和战术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致造成教师只教技战术方法,学生只是为了动作的规范而学,为了完成考试任务而学。长期以来,在排球课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培养人才的一部分,而忽视了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往往培养了一些似教师非教师,似教练员非教练员的人才。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现行的排球教学,教师往往习惯于“求量式”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学中不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不重视教法的学习,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管讲的正确、生动形象,动作示范准确、优美,但学生只是被动适应教师的指导和安排。由于没能培养学生应有的自学能力,学生课下不知怎样去练,更谈不上以后怎样去教。

二、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树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排球普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排球课的教学应主动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要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所以,要树立适应新形势的排球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原有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当今的教育观念中,“解惑”已逐渐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转变。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内容选择、课的设计、练习组织及教学效果评定,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示范动作、组织调动、应变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使传统的、封闭的、单向的教学为开放的、双向的、生动活泼的教学。

(三)重设教学目标

现行排球普修课的教学目标为:掌握排球基本理论;掌握排球重点技术及教学方法;掌握排球主要的进攻防守配合方法及教学方法;基本掌握排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方法;基本掌握排球规则与裁判法;对重点技术动作80%能较正确进行示范。显然,这一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竞技训练的目的而确定的,忽视了以教为主的特有的教育目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在教学中贯穿素质和能力培养

1、素质培养

利用排球运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教学、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教学、教学比赛、组织竞赛、裁判实习等教学活动,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团结合作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体育文化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2、能力培养

学生的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教育能力是指运用排球动作为健身手段,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健康水平的人进行指导,促进健康和愉悦身心。教学能力包括讲解、示范、组织教学能力,判断和纠正错误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学能力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毕业后能否胜任教学工作。

传统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方法是让学生带准备活动,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目前排球普修课的一项教学内容。但其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教师在安排学生带准备活动时没有对组织教学的各方面内容作具体要求,因而学生仅把带准备活动当作一项例行的“公事”:田径课有此内容,篮球、足球课有此内容,到了排球课还有此内容,学生带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甚至都没变,无非就是慢跑一徒手操一游戏等。这就违背了准备活动实习的初衷,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

要让学生带准备活动这一方式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组织教学能力的目的,关键在于排球课的准备活动必须体现排球的专项特点;其次,就是要对学生作出明确的要求,并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基于这两点原则,本人通过04、05、06级本科班排球普修课教学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下;

1 规定准备活动实习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带准备活动的内容就是专项技术内容。

2 以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教姿教态、口令、讲解的语言、示范动作、讲解示范的时机与位置、教法的运用、队形调动等。

3 通过对某一专项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技术教学能力。

4 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来发现学生的不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改革考试内容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理论考试和技术考试。这一考试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即对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没有涉及。虽然平时成绩中包括组织教学能力这一项,但所占比例很低。因为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20%~30%,但它包括了出勤、平时提问、其中考核、裁判实习、准备活动实习等。由于组织教学能力的成绩并不直接影响学生的最后排球成绩,学生往往不重视此项内容,也导致教师不重视该项内容的教学。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将教学能力单独纳入考试内容,可将理论水平和实践效果相结合,重点在实践效果方面。考试内容是讲解、示范能力;课的内容结构安排;教学组织;教法运用;纠正错误的时机和采用的方法;教学效果等。这样从考试内容上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与新的教学指导思想相吻合,使教学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内容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现实教学模式的弱点,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3篇

在教学中教师所安排和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体育游戏是首选内容,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一种游戏。教师结合中学生的身体特点和时代特点,恰当地安排体育游戏,灵活运用体育游戏,在发展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培养其团体协作精神,对体育教学有着重大意义。教师要不断地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增加要求,提高难度,使学生始终处于有兴趣之中。

二、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在人类若干素质中应该为首,它是人类渴望值最高的素质。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创新素质要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是否有创新精神是衡量当代新型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创新素质包括四个要素: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中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要有善于吸收、加工、储存、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才会有推陈出新的资本,才能打破教与学的定势。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沿着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前进的主观动力,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教师应是创新能力强,精力旺盛、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体育朝着“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才能造就大批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无处不在,转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中,教师不能埋怨他们,要鼓励而不能挖苦,要关心而不能歧视,要爱护而不能打击。当学生胆怯时要安慰他,当学生没有信心时鼓励他,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或不想克服时要帮助他。以批评为主或惩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悦感,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因此,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使所有学生都感到学有所得,又照顾到个体差异,我把教学计划作了调整,由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带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采用“一帮一”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后者的自尊,又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的个性与风格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的体育教师应在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更深的突破;在教学中根据培养人才的需要,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增强学科的兼容性及综合实践能力,更新教学内容,贯彻“新、精、实”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做到方法优化、独特、实用,真正落实寓趣于教、寓情于教、寓乐于教;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思维方式,具有相关学科的拓展能力,肩负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的责任,教会学生终身受用的健身方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体育教学的需要。

五、及时点评和总结

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也有教师评价。对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长的学生来说,获知自己在学习等方面的任何进步都是很重要的,反馈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自我价值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大学第一年,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没有独立的、内化的评价自我的标准,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根据他人的评价如教师、同学等,从而形成对自我的评价,在众多人当中,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有着权威的地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如:在一次游戏教学中,当游戏告一段落时,我对刚才的活动进行评价:1.自我评价。四个小组中,为什么有的小组跑得快?找出原因。2.小组评价。找出自己小组的不足,进行战略调整。3.教师评价。我把学生没提到的或没想到的地方进行评价,表扬好的,然后告诉学生,不论做什么事情,当做到一定的时候,要进行总结,这是为了做得更好。得到表扬的小组更加兴致勃勃,没有得到表扬的也受到鼓舞,不甘落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兴奋之中。

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

体育课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方法,加强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挥内在潜能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教学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和效果。随着新课程的运行,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4篇

体育专业论文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对学生的技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教育实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不断地优化办学理念、教育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思想,提出相应的教育实习模式优化措施。使学生在实习中较快地转换角色,出色地完成教育实习的要求和任务,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

教育实习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教学实践,使理论与实操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加之社会人才竞争激烈,以往的教学实习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就业的需求。本文将针对教育实习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质量。

1.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现状。

在体育教育实习中,各个学校均有各自固定的实习基地,大部分位于学校周边,基本保证每届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部分学校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基地。实习时间均集中在第七学期,实习时间为 6-9 周,在实习期间,各个学校派专门教育实习教师领队,指导学生实习和日常工作。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主要采用集中、集中与分散结合以及分段等三种实习模式。

(1)集中实习模式。集中实习模式主要指学校将学生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教育实习,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将前六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展示,达到理论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目的。但是,这种集中实习弊端是学生可能将前期所学知识遗忘,之前理论课学生实践较少,在真正步入实习场地,学生不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使得整个实习效果不佳。

(2)集中与分段结合实习模式。集中与分段结合实习模式主要是指在进行集中实习前,学校在每学期的第一周让学生进入实施基地,以观课、评课、说课、模拟演习等形式观摩优秀体育教师讲课,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前体会到体育课教学的技巧和规律,促进了理论课程的学习,也为教育实习做好了铺垫。到第七学期,学校集中时间组织教育实习。

(3)分段实习模式。分段实习模式指的是不集中时间,学校将学生的实习工作贯穿到各个学期,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习,通过分段实习,学生能够边学边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每个阶段的实习时间较短,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很难深刻体会到体育教学、课堂组织管理的实质。

2.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措施。

教育实习既是一种教学环节又是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深刻的培养教师基本素质以及教学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育实习是学生的必修科目。

通过对集中实习模式和分段实习模式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发现,这两种实习模式均具有较大的`弊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的需求。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需要不断进行优化,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的实习模式,具体的教育实习模式优化措施如下。

(1)实习准备。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的实习模式,在第七学期集中实习前,学生应该在每学期安排一至两周时间在校内或者校外观看优秀教师讲课,通过观摩上课,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加强说课与模拟实习,将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到集中实习时,学生能够做好充分的实习准备,这样的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前期主要进行看课、说课以及实习模拟演习,人员安排较少,经费支出较少。学生能够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学生在实施演习中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及时的解决,更好的为集中实习做好准备。

(2)见习阶段。在集中实习过程中,学生先通过一周的见习,明确基本的体育教学框架与体育活动形式。见习后,在实习学生之间进行实习演习,锻炼学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仪表、仪态、动作示范与口令训练等,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说课,实习指导教师准备试讲课,待试讲课结束后,指导教师和模拟学生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证,学生课后书写学习心得,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

(3)实习阶段。在集中实习的第二周,学生步入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即进行体育课教学、组织体育活动与体育训练以及见习班主任等,学生在 10 周以上的实习期间,要以一个教师的角色进入工作岗位,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懂及时发问,对自己实习中显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保质保量的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4)研习阶段。教育实习结束后,学生之间进行实习经验交流,总结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校方对优秀实习学生进行表彰。

3.结束语

在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模式中,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教育实习模式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育实习模式,它相比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增加了见习和演习模式,使学生在集中实习之前就已经具备良好的实习基本能力。并且实习形式多样,范围广。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育计划、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将多学科资源互补,将自身专项技能充分的展示,不断的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 . 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研究--以温州大学为例 [J]. 才智 ,(11)。

[2] 李会明 , 邓伟 , 李少华等 . 基于三学期制的体育教育专业“分段-集中”实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01)。

[3] 成英 , 葛小军 .“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探讨与建构--以楚雄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4] 高嵩 .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优化研究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02)。

[5] 马驰 , 葛菁 , 马志军等 .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3+1”模式应用研究 [J]. 科技资讯 ,2015(03)。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5篇

1.1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实际上就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科目和主题,根据一套预定准则有机结合在一起,意在恰当地涵盖整个学习领域.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合理的课程编排.本研究所系的课程主要指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各教学科目及系统.山东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普通和特殊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残疾人康复治疗等相关知识与方法,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民政、康复机构、社区等部门组织并指导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和功能恢复,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和训练,以及残疾人体育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型人才.

1.2体育课程在实现特殊体育师资培养目标的作用

2特殊体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各体育院校普遍采用学科课程(即体育课程)加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技术课程来设置培养课程.课程设置围绕目标进行,培养目标是社会需要在专业上的具体表现,针对本专业开设的体育课程为29项,必修课20项,选修课9项,选修课全部为限选课程;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共1470学时,学分79分,分别占总数的57%和51%;专项选修理论与实践课开设三项,选择一项学习;实习课程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十二周.

2.1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更新过慢

体育课程的内容反映到学生方面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学科三方面因素.分析得知:体育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培养要求中提出培养残疾人体育竞赛组织、管理、裁判规则的能力和残疾人社区体育活动开展项目,在体育课程内容中没有涉及到;从重视特殊体育师资综合素质的培养角度看,缺乏培养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不利于人文教育观和职业道德的养成,这恰恰是特殊体育师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以竞技性内容为主线,课程内容少有更新,仅是由于场地或师资的限制对个别项目进行过调整,而非考虑培养对象和就业的需要.

2.2课程结构方面的情况分析

2.2.1专业基础课开设相对偏少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首要条件,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更广的职业选择有较大帮助.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偏少,未考虑学生基础水平,本专业的生源为体育考生,文化课水平相比普通考生要低,以2006级为例,文化课分数线为408分,低于430分的学生占53%.专业课过于追求全而广,缺乏针对性,有拼凑学分之嫌,造成课时和教学资源浪费.

2.2.2选修课程所占比重小,缺少任选课程必修课程为必须掌握的基础性或重要性的课程知识技能,体现在体育课程上就是基本的体育理论和普及范围广的项目技术.这样的课程因其基础作用往往被过分重视,导致设置比例较大,本专业体育课程中必修课与限选课的数量比例为20:9;选修课程中没有设置任选课程,有限的选修课程限制了特殊体育师资能力的掌握,进而影响培养对象的就业“口径”.

2.2.3课程开设顺序有待调整课程开设顺序对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大影响.体育课程的开设基本上能做到与其他主干核心(非体育)课程的融合,但也存在开设顺序不合理的现象:部分课程未能很好的考虑与其他主干(非体育)课程的相互影响;同一项群的项目没有做到系统的开设,造成学习困难.

2.2.4实践性课程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实践目的是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运用教育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巩固,同时促进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及课程设置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课程设置的很多环节在课程中没有明确指出,如教学观摩和见习,不仅在课时量上不能得到保证,在具体实施中也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而导致实践的效果大打折扣.实践课程课时偏短,导致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能力变得困难.

2.2.5专项选修理论与实践课程选择范围狭窄为体现“一专”的指导思想,从运动技能培养及整体课程设计角度考虑,开设专项选修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设时间为四个学期,目的是培养特殊体育师资掌握某一项体育运动技能来开展的教学和训练.但本课程的开设受师资和选择人数等因素影响,最终可供培养对象选择的体育项目太少,选择课程与就业需求相关不大,造成设置的专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目的难以实现.

2.3特色体育课程建设有待完善

特色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培养的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发现:创建专业特色的目标不够明确,缺少体现特色的体育课程,只是体育理论技能课程与残疾人的心理、病理课程的相加,导致培养对象在体育教学进行指导时不能体现专业的教学指导能力,这与培养要求有一定差距.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尽人意,没有涉及适应性体育教学,体育教育中的融合教育,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专业课程.

3特殊体育师资培养的课程整合

在特殊体育师资短缺的情况下,保证培养师资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特殊体育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新兴交叉专业人才培养中体育课程的设置方式,在学校师资、课程资源允许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求培养水平本质上的提高.

3.1细化培养目标,明确能力需要

社会对特殊体育师资的能力提出了多方面要求,在设置课程时要多元考虑,也决定课程设置的调整方向.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作为培养特殊体育师资的主要形式,其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影响着我国特殊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分析,明晰培养不同方向的特殊体育师资所要具备的体育能力,对体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促进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残疾人竞技体育训练和残疾人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三者的共同发展,是体院开设特殊教育体育专业的最根本目的.根据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有所倾向,把握“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根据分化目标构建体育课程体系,达到“少而精,专而准”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实现宽口径就业.我们还应该考虑特殊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逐步将培养目标以就业方向为目标导向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转变.

3.2调整课程内容,充分挖掘资源

对开设的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培养对象的需要,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理念,课程中增加人文内容课程,培养特殊体育师资的人文教育观.增加与特殊体育关系密切的课程内容,如气功、有氧健身操、舞蹈.金梅指出舞蹈教学在对听力失聪学生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可以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毅的性格.考虑删减一些技术要求高、动作复杂、在短期内难以掌握的体育内容,如跨栏跑,散打.考虑补充新的课程内容,减小知识滞后性的影响.

3.3优化课程结构,重视融合学科

3.3.1加大选修比例的同时创建限选模块,增设任选课程,调整开设顺序.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就业灵活性的提高,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把握基础必修课程前提下适度加大选修课程的比重,保持课程适应性的同时提高针对性;根据细化的培养目标创建“残疾人体育教学”、“残疾人体育康复指导”和“残疾人训练竞赛组织”三个方向的限选课程模块,要求任选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缺少学分通过自选课程补充.

3.3.2“多能一专”课程的合理调整.体育课程的设置要考虑生源的实际水平,注重基础类课程建设.“多能”的培养要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来做出起点定位,基础课程的开设还要做到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专业性:考虑残疾人运动项目,田径、盲人门球、举重、射击项目重点开设;实用性:选择适合特殊群体开展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打好“多能”的基础.专项选修课程因其重要性要创造好的选择条件,做到:一方面积极做好与其他院系教师的沟通,增加课程开设项目,为满足学生不同的课程需求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采取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授课的方式,避免出现因选择人数太少而无法开设的情况.

3.3.3加大实践性环节课程比例,重视知识的运用.特殊教育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基地的建立非常重要,体现在特殊体育师资培养方面上更是如此.加大实习课程的比例,利用学校与实习基地假期的时间差延长实习时间,同时注重实践课程内容质量的提高.在实习时间安排上,可以考虑进行实习前的初步了解,把握专业发展动态,防止毕业实习时适应时间过长.

3.4彰显专业特色,创新特色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前特殊体育师资培养课程的建设,还必须要突出“体育”特色.特色课程的建设是培养特色特殊体育师资的前提,坚持大特教视野培养特殊体育师资,突出师资培养特色.明确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体育”会使我们在开展教学、指导和康复中体现出独特效果,体现更专业的教学能力.为更好的提高这一核心竞争力,在同类院校中依然体现学校专业特色,创新特色课程:①利用特色教师开发新课程;②借助听力残疾教师在田径项目上较高的运动水平,开设聋人田径教学课程,实现体育教学与手语训练的结合;③依托全运会场馆,开设特色竞技运动项目.在已开设本专业的体育院校中尚没有开设,体现人无我有特色,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试脚石.

4结语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6篇

小群体模式体育教学论文

一、了解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了解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始的重要环节,也是所有教学活动不能忽视的环节。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时候,务必先了解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目标具体确定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活动的综合目标;第二,每个小组确定的目标;第三,每个学生自己确定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锻炼,让他们在其中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也能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当个人的目标达成后,促使小组目标随即达成,最后教学活动的综合目标也能达成。三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确定目标后,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每个环节的工作,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一一达成,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扮演的是被动者,学生是主动者,体育老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确定健康、正确、实际的目标,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最后达成整个教学活动的综合目标,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

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应该学习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这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等情况下,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自己必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指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达到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这一重要环节,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完成,以后在将“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不需要重复讲解。

三、总结评价

将“小群体”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时候,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参加体育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学活动结束后,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既能为教学活动增加乐趣,又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在对小组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人,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促进“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文章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相关问题和相关的流程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根据相关流程开展教学活动,开展活动的时候结合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合理利用“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给学生之间创造合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7篇

据国家教委、国家体委、_、_、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关普查,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没有实现;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年久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闲置不用。

(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二、体育教师在准备活动方面存在的倾向

有些学校和体育教师包括学生上体育课时对准备活动普遍存在的不重视的现象,由于认为准备活动可有可无,所以在措施上力度不够大,在行动上就显的不够积极和深入。一是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二是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不少学校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三是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准备活动没有真正下功夫很好的设计内容,缺乏针对性,不够丰富。

三、准备活动在体育课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为进入激烈活动做好适应性的发挥准备。在我们上体育课时,准备活动可以说最直接牵涉到体育课的质量和效果。准备活动做的越充分和扎实,体育课的质量和效果就越高和好;反之,体育课的质量和效果就越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通过准备活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一定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也随着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换言之,人的身体由相对静止的状态转入工作的状态,使学生很快进入了体育课角色,是课程内容开始的铺垫和热身阶段,为上一堂高质量的体育课打下一个基础。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加强准备活动的教学设计,重视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明白它是完成基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做好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建议和对策

1、针对性设计内容

根据不同内容的体育课,需要做相应的准备活动。比如我们要上跨栏课,应当把准备活动分为两项来安排。也就是说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前者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全身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活动;后者像高抬腿跑、后蹬跑、快速跑30—50米,在草地或体操垫上反复模仿练习腾空过栏动作等。经过两项准备活动,与跨栏有关的肌群、关节和韧带都能得到充分提升,基于能够预防损伤事故的发生,为基本内容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2、多样化安排形式

提高上课的艺术性。就是要在形式上做文章。非常单调的组织形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体育课会感到头疼。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把注意力十分集中到课堂上,我们就必须准备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化,。比如通常在教学中采用的四列队形做操,四列纵队逆时针绕田径场慢跑一圈等,时间长了,比较单调,学生注意力也易分散。如变成半圆形式做操,变成顺时针,单路纵队绕操场障碍跑,同样单一的徒手操变成有节奏的韵律操,或者配以悠扬乐曲的健美操等。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姿势新颖,形式多样的走步或跑步,甚至还可以做一些游戏,这样能使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的听课质量。

3、人性化照顾情绪

作为体育老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上课前的情绪变化。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上课时的机能状态,关系到上体育课的效果。学生情绪低落,机能状态不好,便不宜进行强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或组织刺激性较强的游戏。相反学生情绪过于兴奋,就不要选缓和节律性较弱的内容,等学生情绪转入正常后,再进行该节课的训练,这样可以保证教材进度。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8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国民体育素质培育与提高的根本途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重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

1、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新课标的指导性不够,影响体育教学的导向性

新课标是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各界人士各抒己见,有的又加以演绎,而且里面所涉及到的内客,多宏观,少具体,有指导性的、可操作的、可借鉴的具体案例太少,新课标的指导性还不够,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导向性。

1。2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程度还不够,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程度还不够,体育学科意识还不够强,学科差异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体育课改所投入的精力远不能满足目前体育学科的发展,在各科课程改革全面推行过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行最容易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导致“走过场”的局面,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2]。

1。3对体育课改所投入的财力不足,导致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缓慢

一方面,资金短缺,投入不够。学校每年用于修建场地,购买体育设施、器材的资金还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没有得到与工作量相匹配的待遇,这使其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这些问题导致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缓慢。

1。4教师自身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广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课程意识,成为实施课标的一个瓶颈。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还不很了解,缺乏全面深入的学习;对诸多理念领会不到位,掌握得不扎实,认识得不够清晰,造成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理解;对课标新理念把握的“度”不够准,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惑和疑虑,出现“矫枉过止”的现象。同时又因为他们工作量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课标进行深入学习、理解和研究,从而导致自身素质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广。

1。5应试教育干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

长期以来,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升学率,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教师、学生对教育本质含义的认识,曲解了学校体育的功能。中考中的体育加试也落入了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怪圈中,导致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轻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支持乏力。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素质教育很难落实,而“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从而干扰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

2、初中体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2。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更新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研究,从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研究符合学校教学实际条件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在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有针对性、实效性,紧密联系各学校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体育教师也应该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转变,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都能得全面协调发展。

2。2加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建设

从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衔接的角度,从系统性来说,建议按照名称和内容,重新整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名称,并对其中的一些描述加以明晰,加快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指导方案”,尽快在国家课程标准和一线教师之间搭起过渡性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符合教师需求的具有指导价值的配套参考材料,把理想的、宏观的思路与指导性意见变成体育教学中观的、微观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东西,尤其评价方面应尽快给出操作性较强的参考意见。

2。3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要加强学校领导尤其是学校一把手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明确办学指导思想,重视体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应该关注、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对新增加的工作量给予适当考虑,建立合理的工资绩效评价制度。在获奖评优、职称评定、津贴福利发放上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激发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4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培训工作

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首先要增加体育课程意识,坚持不盲从,不保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事体育学科的实验,克服惯性思维影响认识的误区和操作时的偏差。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被表面的纷杂所迷惑,就能领会新课标精神,明确改革方向。坚信无论体育课程管理的形式怎么变,体育的学科特性不会变;无论体育课程的目标领域(维度)怎么变,其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理念不会变;无论学段的划分怎么变,体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会变;无论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怎样变,体育教学要有用、要有乐趣的原则不变。其次,要加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提高体育教师参与课改的能力。

2。5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采取多渠道筹集体育教育经费

加大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增长率是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前提。学校体育经费是学校教育经费的一部分,只有学校教育经费增加,方能使学校体育经费得到相应的增加。要转变观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集体育经费,利用学校的优势,协调各种力量,群策群力,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中学的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

3、结论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更新知识,改变教学观,树立人才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家宏,王维群,陆阿明,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3(6):73—75。1。

[2]周君华,原丽英,解毅飞等。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4—9。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29篇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从宏观角度对高校体育安全教育的定义、高校体育安全事故引发的原因、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三个方面对高校体育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体育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体育安全隐患分析

(一)高校体育安全行为隐患分析

1、对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对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目前,各高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对体育的安全教育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在教学中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第一位。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由此可知。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2、学生的安全意识。根据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缺乏体育安全健康知识,对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损伤知识了解的很少,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在运动时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安全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其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是体育教学中确保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要学生在头脑中有对安全预防的意识,就能在体育活动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高校体育安全环境隐患分析

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学校的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场地器材等设施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是引发体育安全事故的一个诱因。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许多高校的体育设施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设施陈旧,维护不及时,特别是室外的设施,日晒雨淋,生锈松动。在体育场和体育设施边没有设立设施使用警示标志。这些问题都给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带来很多隐患。

2、环境因素。学校进行体育活动,大多都是在室外场地或者是室内体育场馆进行的,特别是在室外开展的体育活动,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季节性和气候性对体育活动的影响很常见,如果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很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高校体育安全教育模式的构建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不可预料的影响因素,如不注意安全防范就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违背了参加运动的目的。因此,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提高运动安全意识,重视安全防范,加强自我医务监督,了解掌握运动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等,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

(一)提高高校体育安全教育的意识

“无知者无畏”,体育健康知识的匮乏是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安全意识是保证体育活动能够安全进行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强化体育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本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体育安全健康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在体育教学中从规则上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在比赛中尊重对手,遵守比赛精神,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校加强管理,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投入

为了保证高校体育活动能够安全有效的开展,体育部门要制定体育安全规章制度,合理规划,健全体育活动的问题措施。教师上课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教学,降低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学环境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一个相关因素。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活动地点、时间和教学活动内容,以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

三、结语

体育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不能因为存在危险就抹杀体育锻炼在增进健康方面的作用,更不能因为体育锻炼存在危险就放弃体育锻炼。安全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安全是靠责任心和缜密的工作得来的。我们可以通过传授学生体育安全知识和技能,加大体育安全的宣传,强化安全意识等手段来实现。但是,安全不是绝对的,体育活动中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正确看待体育意外的发生。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30篇

儿童有着成人难以估计的巨大潜能,而成人往往以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低估儿童的潜能,认为他们是弱小的。殊不知,儿童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小小的身躯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我们正确去认同,有待于我们去创设环境让其一展身手。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我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来设计活动难度,即比儿童现在能够达到的能力要稍高一些。用一个形象比喻就是让幼儿跳一跳才能达到,有时要用力跳才能够到,但是难度必须是在儿童跳起能够达到的范围内,否则,儿童会对活动失去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广泛探索、想像、创新和求异的空间,能激发幼儿不断地与其相互作用,积极地动手动脑。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注重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兴趣,在幼儿的兴趣上不断创设和改进环境和材料,以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观察到幼儿对“”的崇敬之情,就创设了“战场”的情景,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投掷材料:拉罐、沙袋、乒乓、纸球等,启发幼儿想像并运用这些“武器”以及各种办法攻打“目标”,由于投掷练习的环境和材料的新颖、丰富、趣味,幼儿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战斗中”花样层出不穷。多玩几次后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有所减弱,我又想办法改变情境,材料,增加“躲碉堡”,“过小河”的情节,启发幼儿用多种办法巧“躲碉堡”,巧“过小河”,以新的环境、材料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此外体育活动中,我还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究和操作,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自己选择材料,选择伙伴,决定用材料做什么,给幼儿充分的活动自由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如体育活动“好玩的彩圈”中我启发引导幼儿一物多玩,相互学习,并鼓励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辅助器械,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与方法:钻滚圈、抛圈、顶圈、双人滚圈、多人跳,摆不同图形跳等,在良好的环境中,幼儿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三、以游戏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

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形式,它是幼儿自由自主进行创新的活动。因此,我充分发挥游戏的创造教育功能,在体育活动家中巧妙地设计了多种游戏,以游戏的场景、情节、角色吸引幼儿融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

四、以体育活动启迪幼儿的创新教育

(一)引导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体育活动具有实践性、活动性,能给幼儿的生理、心理舒适、愉快的体验。因此,我注重幼儿在活动中学,在体验中学,以主动代替被动,以启发代替灌输。在活动中,积极鼓励幼儿提问,发现问题,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