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古越十二时辰范文(必备4篇)

梦醒花开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752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1分钟。

古越十二时辰范文 第1篇

子午流注法是中医学的一大瑰宝。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活动须顺时应势,以达到“阴平阳秘”的防病治病原则和“因天时而调气血”的因时调摄方法。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时间病理学、时间治疗学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帮助人“固本扶元”的时间养生学,所有这些揭示了时间规律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和利用自然规律提高医疗效果的方法。我们现将应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择时服药的护理介绍如下。

1子午流注的定义

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在源远

流长的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活动中,子午流注的学术理论伴随着它独特的临床疗效而被肯定并流传下来。

“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1数和第7数(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这里指时间。就1日而言,子为夜半,午为日中;就1年而言,子为冬至气在月(农历十一月),午为夏至血在月(农历五月);就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由此可见,子午还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意义,说明子午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限[1]。

“流注”是将人体气血循环比做水流,表示脉气注输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的气血循环,从子时到午时或从午时到子时,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开阖都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经,依次为: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气血流注周而复始地流灌各脏腑[2]。

2应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择时服药

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借着气血灌注,盛衰开阖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协调阴阳,调和气血。因此,服药时首先对疾病进行脏腑定位,然后区分病证之虚实,依时辰分别用药施治:大凡实证,在其经开之时,宜给药泻其有余之邪;虚证,在经开后1个时辰给予补益之剂[3]。临床实践证明,按时辰分脏腑经络服药法确可提高疗效。笔者依据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当某经脉脏腑得到气血流注时,其功能则随之旺盛[4]的特点,对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择时服药规律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中药择时内服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治疗组择时服药为每日3次(8:00、13:00、20:00);对照组常规服药为每日2次(8:00、18:00)。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优于对照组(P<)。选择服药的时辰在午时(13:00饭后服)正为气血流注心经之刻,心经功能在旺盛状态,有利于驱邪外出,并且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脾土有利于消化;在戌时(20:00睡前服)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再次增加心的力量,心火生脾土有利于消化吸收;辰时(8:00饭后服)胃经旺盛,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在辰、午、戌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蔡仁英[5]运用子午流注服药法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服药时间予以特定安排:上午服宣肺清肺化痰之剂,一次顿服,服药时间为5:00~7:00;下午服补肺益肾纳气利水之剂,一次顿服,时间为17:00~19:00,经与常规服药(每日1剂,分2次煎服)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明显提高(P<)。其他择时服药的护理临床研究涉及病种还有上消化道溃疡[6]、子宫内膜炎[7]、腰椎间盘突出症[8]等,均显示出以子午流注法择时服药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是十分重要的。临床实践表明,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晓平,马利华.子午流注学说与给药时间关系浅论[J].中医药学刊,2004,22(4):723.

[2]刘玉文.浅谈子午流注与时间护理[J].河北中医,1994,16(4):187-188.

[3]仲伟臣.子午流注服药法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1983,2(5):6-7.

[4]金远林.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20-21.

[5]蔡仁英.子午流注学说与肺心病择时服药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5):456-457.

[6]师成贤,黄为群.择时服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43例[J].陕西中医,2004,25(12):1104-1105.

古越十二时辰范文 第2篇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 起源于何时?

南朝人沈炯的《十二属诗》,是如今能见到最早的一首关于属相的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诗每句句首以一生肖开头,每一句诗或描写其生活习性或点出相关神话传说,可见当时十二生肖这一概念已经很是成熟。

不过,往前追溯,还有如今可见更早的记载: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

《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

《大集经》说“阎浮提外,四海方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佛经中认为十二生肖来自菩萨点化的十二兽,源于印度。

具体是本土化起源,还是外来文化代入也不好做完全判断,不过这十二生肖与古时生活生产以及上古神话传说关系密不可分。

为什么是数量十二?

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有关,特别“十二”有着特别含义,十二代表“天之大数”。

《周礼·春官·冯相氏》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由此可知,一纪(木星绕太阳一周为一纪)为十二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但是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这个周期太长了,一般人不会留心每年木星怎样移动,所以古人也就由此意识到十二为“天之大数”。

但是,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发现了十二次月圆为一岁的规律,所以古人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并由此视“十二”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虽然岁、月、辰三者不同,但其为十二之数则同,凑在一起,数量的增多,使十二为“天之大数”这一观念更加确立,并相继出现了十二地支,及十二生肖的周期轮回。

为什么选取是这十二个动物?

一是说这些动物一部分有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代表,一部分是图腾崇拜,与远古神话有着紧密关系;

还有说是黄帝选择这十二种动物不同属性来值班;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天竺,佛教带来的十二兽。

为何如此排序呢?

最让人信服的说法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经古人观察,此时段是老鼠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因此,“子时”便与老鼠联系到一起,成了“子鼠”。

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寅时(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卯时”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辰时(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因此,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巳时(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午时(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未时(十三点至十五点),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干,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申时(十五点至十七点),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酉时(十七点至十九点),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古越十二时辰范文 第3篇

在经络学中,“子午流注松筋补泻手法”是运用十二经脉不同时之脏腑经脉气血流注关系,来适时进行的补泻手法,增强脏腑生命能量,进入经络元血流注时间养生保健领域。补泻手法多应用在该脏腑有火、有热邪实证时,可在当时辰气血流注正旺时,进行泻法;脏腑功能虚弱者,则于“下一时辰”气血正弱时,进行补法。手法应用得当,可达事半功倍效果,举例说明如下:

肝火旺者有易怒、脾气躁动、难入睡、眼胀痛、眼灼痛、高血压、口于口臭、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者可于丑时(1~3点)逆肝经路径走向泻法操作,行间、太冲二穴可加强,能有效降低血压、眼压、改善失眠及控制生殖系统炎症。

肝气虚者如易疲劳、眼干涩、食少胃胀、两胁胀痛胸闷,中医云“补则趁其虚。”可于寅时(3~5点)过肝经气血流注时辰,顺肝经脉走向,进行补法操作。

肺有邪热症状如咳嗽,痰多黄黏、胸闷或痛、身热口渴、喉痛、舌干质红而苔黄等则可于寅时(3~5点)逆肺经脉走向,进行泻法操作。

肺气虚亏咳嗽气短、痰清稀、倦怠懒言、面包白、舌质淡而苔白等症候,则以卯时(5~7点)顺肺经络走向,进行补法操作。

热邪袭大肠症见多大便臭秽,热痛或下痢赤白或寒邪外侵产生腹胀肠鸣,大便泄泻、舌苔白腻或大肠积滞而致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舌苔多黄燥等,则适合卯时(5~7点)逆大肠经划拨,以泻其邪热。

大肠虚久泻不止、大便失禁、舌苔淡薄,则可于辰时(7~9点)顺大肠经路径,进行补法亦可在神阙、命门配合温灸。

胃虚症见食少、腹部闷、呃逆、唇舌淡红,则可于巳时(9~11点)顺胃经脉走向划拨,并配合以足三里、中脘穴温灸。

胃邪热蕴积身热、口渴饮冷、喜冷恶热、舌苔燥,则可于辰时(7~9点)逆胃经脉走向划拨,以泻其热。

运用经络时辰进行补泻手法流传已久,可作为经络松筋对症诊疗手法操作时(力道强弱与手法顺经脉或逆经脉)的参考依据。

现今在个人工作室或美容沙龙中所运用手法多为“经络松筋健康美容法”,松筋手法多半着重于将皮下组织筋膜处“筋结”予以疏开,使筋膜重整,经络气行顺畅,达到脏腑功能的保养与消除酸痛、曲线雕塑、美容养生的功效。但是,因为着重美容养生保健,所以没有刻意遵照经络时辰补泻法则,只是嘱咐松筋手法应在禁忌处加以谨慎留心。其实,松筋时只要能帮客户将筋结气阻处疏开,则气血运行自然顺畅,对人体养生保健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人身三宝――精、气、神

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区别,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形成体质上强弱差异,有的先天骨质壮硕,有的骨质细瘦,既然先天上的遗传条件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之精养护,以弥补先天之精不足。

何谓后天之精养护?即是通过脾胃后天之本吸收消化各种食物,以化生血液能量提供人体基本营养需求,后天之精养护更需经络保养,使全身气血顺畅。而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若腰椎功能下降或腰部气血筋脉不通,将导致肾气功能不彰,影响肾对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言“肾主骨生髓,肾气人脑。”即耳聪目明、神清多智。言肾为人体元气之本,五脏六腑之气皆取决于肾气,故肾虚会引起五脏之病也会引起腰膝酸软。

如果体内肾精不足,则造成男、女性激素分泌不足,致使筋肉松软无力,深层筋、韧带变硬,而椎骨椎间盘也退化变薄、变硬、弹性不足,骨与骨、骨与肌肉间液不足,致使筋骨僵硬,动作不灵活。

因此,各种经络保养按摩若只一味靠手技推拿筋骨或施以矫正整复手法,却忽略肾精对人体内脏和筋骨保养的重要性,将使得保养效果事倍功半。这也证明中医对养生保健独到精辟之处,特别重视精气保养。

我们可以通过后天之精养护与配合补充肾精食物,如山药、冬虫夏草、何首乌与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发菜)入肾,或运用高科技萃取植物性激素精华擦在皮肤表面吸收原理,达到人肾精补充激素,使后天之精源源不断供应养护,以弥补先天之精不足,更可以预防人体肾精天癸数自然衰老过程,使精满、气足、神色健旺,亦即“精的化生有赖于气”、“气产生于精”,精气充足,方能使人神色健旺;反之,神色不健旺的人多是由于精气不足的原因,故正确经络养生保养之道,应是结合精、气、神的保养,达到经络保养最高宗旨――无疾而终!

独特的经络保健术――牛角松筋

人体肌肉组织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纤维组成,各肌肉外包被筋膜。筋膜分浅层筋膜与深层筋膜,筋膜下骨骼肌受到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保护及强化连结,将肌肉分成几个束状纤维状。然因诸多因素如:姿势不良、运动不足、肌肉缺乏锻炼、乳酸堆积、工作劳损或撞击淤伤、风寒湿侵入等,使局部气血循环不好,筋肉成硬块组织或呈现条索状态,即所谓“筋结现象”。

当肌肉已经同体化时要将阻碍气血运行,如操作手法只着重穴点指压、脚底指压等反射疗法,或各种油压舒缓放松按摩,或未将硬块组织筋肉疏松开以恢复其弹性、张力与正常伸展收缩功能,直接予以强硬手技整骨等,皆有其缺点当肌肉固体化时难以自行复原,若手法能直接“运用在筋结处疏通,岂不更能提升保养效果”。

中医经络学理论,经络是运行气血与沟通五脏六腑的通道,十二经脉则是每一经脉均联系脏腑与提供能量使脏腑功能运作正常,亦即脏腑功能要维持正常的必须。十二经络维持顺畅通顺,然而此经络隐性感应传导线正是与十二经筋(肌腱、韧带、筋膜)共同相互联系部分。所以,我们仔细思考如能正确运用松筋手法将阻碍气血运行“筋结”予以松开疏通,同时配合具有活性成分保养霜辅助,使退化萎缩神经与细胞功能得到修补与唤醒,肌肉迅速恢复柔软弹性,气血运行顺畅肌肉功能正常,肌肉与骨骼维持正常发展,自然达到筋柔骨正保养诉求,且不会造成二度伤害,可谓为最有效且无不良反应的健康保养方法,

中医经络学十四经脉各有循行路径,每一经脉是诸多穴位的连结,每一穴位皆扮演着对某些疾病保健治疗的重要性,故中国针灸学概要举出的穴位有361穴,中国经外奇谱举出的穴位有1595个,这些尚不包括许多可变性不确定转移的阿是穴(痛点),然经络松筋手技特色可针对浅层筋膜、深层筋膜、诸要穴、更可通过牛角工具敏锐的触感,轻而易举地发掘各阿是穴(气阻点)、筋肉黏连等,结合具活化修护功效乳霜直接切入将筋结、气阻疏通,使经脉气血运行顺畅,同时帮助软组织恢复正常功能,使脏腑功能维持健康,故此全方位面面俱到的经络松筋术法方是最正确的经络保健手法,也是最能适合现代人面临各种无名酸痛、身体不适症时,而无须借助药物就能改善症状的第三类医疗辅助手法。

经络联系体表与内脏,其分布路径沿线产生气阻时,会使筋膜僵硬成同体化、纤维化。

气阻筋肉僵硬使经络传导受阻,导致内脏功能失常,同时也会造成内脏相关经络路径上筋肉呈现异常状态,如:局部肌肉肿硬、蜂窝组织积水等,使血液、淋巴流通不畅,神经传导受阻,引发各种酸麻、胀痛症状。

古越十二时辰范文 第4篇

由此,我在教授纪年法这一知识点时,由于中国纪年法较为复杂,我让学生用制作卡片的方式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的掌握。

首先 ,让学生按照纪年法的分类分小组制作卡片:

(一)纪年: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产生最早。以帝王即位之年为元年,以后依次为二年、三年……直至新君出现。新帝即位当年或次年改元。

2.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年,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年。

3.干支纪年法。中国古代创制的一种纪年法。它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相配组成,以60为周期,用以纪年,称六十甲子。

4.干支年号兼用纪年法。纪年时皇帝年号在前,干支列后。

5.星岁纪年法。利用木星运转周期为十二年的规律,借用十二次表示年份,即岁星(木星)纪年和太岁纪年(岁星由西向东的运行,和人们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应用中很不方便,为此,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

6.生肖纪年法。中国传统的纪年法之一,即用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分别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成十二生肖,用以纪年,十二年循环一次。

7.民国纪年法。1912年,_改用公历(阳历),以_纪年。换算时,在民国年数之上加11,再加1900,就是公元年数。

(二)纪月:

1.序数纪月法。一月、二月……类推,其中一月又叫“正月”,十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叫“腊月”。

2.干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三)纪日:

1.序数纪日法。

2.干支纪日法。传说为黄帝时所造,以尧即位之日为第一个甲子。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置后。

5.韵母代日法。一般用于电报。

其次,我国古代计时的四个单位是时、更、点、刻,让学生将计时的方法找出也制作成卡片:

1.时,也称时辰,最初根据天色分成若干时段,后来将一天分成十二时辰,汉武帝时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分成初、正两个时段,这样,一昼夜分成十二时细分为二十四小时,就与现在用法一样了;

2.我国古代将夜晚分成五更,一更也等于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7-9点为一更,9-11点为二更,以此类推;

3.古人又将一更分成五点,1点合现在24分钟;

4.古人还将一昼夜等分为100刻,一刻合现在的14分24秒。

最后,将各小组卡片重新加以整理、排列,以合适的空间位置组成卡片。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