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45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2分钟。
骨折护理结局及评价范文 第1篇
老年人在骨骼再造的过程中,钙从骨骼移出的量比积存的量要多,所以骨质变得疏松,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发生骨折。且老年机体的各项机能都在不断地衰退,组织再生能力差,导致骨折后愈合时间延长,同时长期卧床制动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因此做好正确的临床护理和早期的功能锻炼是老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
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衰退,多有反应迟钝、易疲劳、记忆力差、睡眠不规律、行为不能自制等特点。骨折后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长期卧床,需要别人照顾,因担心给家人造成负担,易焦虑、情绪低落,产生抑郁心理。
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职业、阅历等不同,性格特点、身体疾病状况存在差别,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理解和配合:如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等。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患者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关怀和照顾患者,尤其是子女要体贴老人,使老人保持较好的心态,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从而缩短卧床时间,争取早日康复。
2、局部护理
老年人骨折治疗处理后,后期康复时间较长,局部护理十分重要:小夹板外固定者,应密切观察其松紧度。夹板过松骨折易移位,太紧可造成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手捏夹板缚带能上下移动1 cm为松紧适宜。石膏外固定者,在骨突部位易形成压疮,甚至压迫血管和神经。要密切观察伤肢情况,如果伤肢远端出现剧痛、发凉、苍白、麻木等情况,应立即解松缚带,报告医生处理。
3、预防并发症
褥疮的预防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所以垫褥要柔软干爽,以减少皮肤的摩擦。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应勤用温水擦洗,洗后擦干,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勤翻身,受压部位用手掌大鱼际轻轻按住,按摩数次,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预防肺部感染老年人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巨噬细胞的数量、吞噬功能及纤毛的移动能力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微尘及病原体。加之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灭菌作用及中和病毒的活性作用。
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活量进一步减小,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促进痰液的排出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对低效咳痰者给予翻身、叩背,刺激咳痰;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另外还要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防治口腔和牙齿疾病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要维持病室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减少空气中尘粒,避免扬尘。吸氧患者做好氧气的湿化,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气对鼻黏膜的长时间直接冲击等。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导致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加之长时间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害怕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励病人多喝水,每天饮水量应在2 000 mL以上,从而增加尿量。保持尿道口和会阴部的清洁与干燥。如尿痛或排尿淋漓不尽,可用车前草煎水代茶饮,也可口服氟哌酸消炎。前列腺肥大者,应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时觉困难,可用手按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每天清洁尿道口及会阴部皮肤,可有效地防治尿路感染。
4、营养饮食
老年人骨折后,合理搭配饮食,营养均衡,有利于康复。应鼓励患者多进食豆制品、牛奶、瘦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以利伤口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对有便秘情况的患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5、功能锻炼
进行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痊愈的重要举措,应该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地进行,以利机体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地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应教会患者具体的锻炼方法,让患者有目的、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肢体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粘连。
骨折护理结局及评价范文 第2篇
【关键词】 膝关节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52―02
髌骨骨折后由于膝关节活动受限导致膝关节僵直、屈曲受限活动障碍,影响下肢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损伤后早期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利于关节面的磨合,促进关节液的循环,有利于关节面软骨的修复,防止关节内及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关节炎的发生,维持肌肉的收缩运动,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1]本组30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髌骨爪内固定处理,术后X线显示对位,对位对线正确或基本正确,将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髌骨骨折进行护理,观察其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髌骨骨折病人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5-75岁,左侧12例,右侧24例,均行髌骨爪内固定术。
分组
将3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8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术后当天即行关节肌肉功能锻炼,等长肌肉收缩,之后根据关节肿胀程度进行患肢负重训练,全身活动,增加关节活动,B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四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2 康复护理方法
康复治疗
抗炎、消肿
术后即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15~20cm,第1~3d同时间歇性、交替进行小腿部和股骨部肌肉有节律运动性或静力性的收缩和放松,每次收缩持续6S,收缩和放松持续时间的比值在1:2左右,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宜。同时膝关节置于微屈10°,使髌骨前部保持一定的张力,有利于骨折端的轴向加压和髌骨关节的自身磨造及慢性复位[2]。创面有软组织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创面暴露处提携式紫外线治疗仪进行床旁照射治疗,利于消炎、抗感染、减少渗出和促进创面愈合。
防止肌肉萎缩
术后第1d即开始至第一周内增强等长收缩练习,早期等长收缩练习以保护关节不受异常应力作用,且不易引起有肌肉损伤的炎症反应。方法:分别收缩股四头肌绳肌,持续收缩6S,休息,重复20次一组,每天3组;或每组肌肉持续收缩10S,休息,重复10次一组,每天10组。
“负重”训练
针对患肢长骨受应力作用,促进骨质再生,防止骨质疏松。[3]方法:练习卧位时,用足底部蹬床尾护栏,每次10分钟,每天3-5次。
全身活动
加强非受累肢体活动,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躯体代谢活动和体能。方法:锻炼上肢支撑躯体的肌力训练,为拄拐行走做准备。
增加膝关节活动
第3天开始被动运动借助他人、自身体重和器械被动屈膝。被动运动中注意用力均匀缓慢,牵拉关节同时被动屈曲直到稍过痛点为止,保持一定时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关节肿痛,程度应控制再运动后次日晨起肿痛消失,若未消失则说明前一日运动过量。
康复评定标准:
治愈:无肌肉萎缩,膝关节伸屈范围达130°~140°,并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及工作;显效:无明显、肌肉萎缩、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膝关节伸屈达100°~120°,日常生活无妨碍;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膝关节主动伸屈达70°~90°,功能活动受一定影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主动伸屈
3 结果
对36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9分。A组14例优,患者在术后一个半月基本恢复日常生活,需扶拐行走避免负重,4例为良,无中和差者,优良率为100%;B组7例优,5例良,4例中,2例差,患者3周-4周内日常生活可自理,需扶拐上下楼梯行走间断休息,避免负重,优良率为66%。从结果可以看出早期康复护理显然降低膝关节功能及废用性萎缩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致残率。(见下表)
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评定结果
优 良 中 差 优良率(100%)
A组(例) 14 4 100
B组(例) 7 5 4 2 66
4 讨论
膝关节两端的骨折损伤关节面,造成关节内外粘连,患者下肢骨折后制动时间长,固定中难以进行有效的关节活动,静脉血及淋巴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浆液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蛋白沉积,关节内及周围组织易发生纤维性粘连,加以关节囊、韧带,通过关节的肌肉、肌腱的挛缩,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炎的发生,预防制动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恢复关节功能。[4]
康复护理 护理对策 由于膝关节骨折的多样性,需了解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手术复位程度、内固定稳定程度,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包括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日增加的度数、每天的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
心理护理 (1)在患者的传统观念中,骨折治疗应以制动为主,因此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前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要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根据不同的性格、职业、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了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其信心。还要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对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讲解长期制动的并发症,下肢关节运动的优点,骨连接端有足够坚固的内固定等,使其消除顾虑,增强治愈的信心,自觉配合治疗。严格防止患者主动对抗,防止内固定及骨折移位。(2)术后患者可使用镇痛泵,减轻疼痛,以利于配合。
康复治疗中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听取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根据患者的承受力调整速度及活动弧度,加强防护措施,勿操之过急,密切观察敷料包扎、渗液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完整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关节内手术后,放置负压吸引管时,在运动时应妥善固定吸引管,以防止吸引管脱出,影响血液和滑液的引流。
术后3d以内是缓解疼痛的重要阶段。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多与麻醉科合作采用静脉自控性镇痛泵,维持少量定时给药,对某些耐痛能力极差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对某些身体素质及耐痛能力较好的患者亦可采用口服或肌内注射止痛药。随着患者术后身体、心理耐受力增强,镇痛措施逐渐撤消,从而避免某些止痛药的成瘾性。
参考文献
[1]. Boldin C,Fankhauser F,Hofer HP,et results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treated with the LIS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5(4):222-229.
[2].贾维东,徐义勇,刘瑶,等.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2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2):134-135.
骨折护理结局及评价范文 第3篇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增长,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一旦发生骨折,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骨折的问题愈来愈突出。因此,分析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原因,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乃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骨折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常见原因
摔倒、扭伤、跌倒,随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会使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大幅下降,导致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下降,在活动、行走、坐立时,对外界反应迟钝稍有不慎便重心不稳,造成摔倒、扭伤、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对环境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会有较大的下降,一些环境因素如昏暗的灯光、阳光过度刺眼、楼梯缺少扶手、地面不平整、浴室潮湿打滑,室内障碍物多等,会使老年人跌倒的几率增加,而老年人对现存居家环境致跌危险因素认识程度却较低。
骨质疏松: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等。造成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目前我国老年人中约有25%为骨质疏松病患者,骨质疏松病患者在一些低能量的冲击下,就可以发生较为严重的骨折。
2.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护理要点
治疗骨折,通常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或持续牵引的方法,有的则进行手术复位,安放接骨钢针或钢板等。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长,短则1月,长则半年以上。由于他们年老体弱,护理难度大、要求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心理护理:由于骨折多为突发,使其心理预备不足,情绪剧变,表现为惊恐,烦躁,易激怒等心理上的变化;骨折发生后,病人因长期卧床,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缺乏信心的心理反应;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病人会悲观绝望。护理中主动接近病人,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与交流,鼓励病人表述思想情绪的变化;及时向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3。
营养护理: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进餐,保证营养素的供给。合理的营养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之一。补充蛋白质和热量,以利伤口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使蛋白合成增加。补充含铁、钙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鼓励病人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防止便秘。
保护患肢:要注意观察受伤肢体的末梢循环,每隔l-2/h看一次,看手指或脚趾有无淤血发紫,有无肢端麻木。用指尖轻轻按压指(趾)甲,若放松后很快充血红润,说明末梢循环良好,否则应引起警惕。试着扳动伤肢的手指或脚趾,看有无剧痛。
易发并发:
皮肤完整性受损: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按摩骨隆突处;骨隆突处受压部位垫入充水软枕,保持床褥清洁干燥、平整;护士做到“勤翻身、勤检查、勤换洗、勤整理、勤督促”。加强营养,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冬天注意保暖;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膀胱粘膜伴随着老化而萎缩,应嘱其多饮水,每天饮水至少1500mL。以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深静脉栓塞: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运动为主,指导患者进行足趾活动、踝泵和踝旋转运动、股四头肌等张收缩等。强肌肉的等长收缩和近端关节运动为主,水肿得到减轻,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在治疗上影像学可有效帮助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屈膝运动等。
功能锻炼: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缺少功能锻炼,会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4。教会病人练习握拳、伸腕关节屈伸、肩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3.预防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措施
疾病方面的措施:让老年人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转归情况及自行处理的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适度的运动,摄取足够的钙质,补充钙剂是最为简单、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之一。药物的治疗则包括维生素D、女性激素、降钙素、及副甲状腺激素等。
鼓励适度活动:适度的运动一方面可以强化骨骼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减少跌倒发生的机会。有些老年人适度的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也可以减少被社会的隔离感,增加自己的自信,因此而降低其它精神药物的需求,对减少老人骨折的发生也是有益处的。
居家安全:在浴室、厨房等地方,由于有高低的障碍加上潮湿的地板,对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更是危险。提供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对降低老人骨折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骨折护理结局及评价范文 第4篇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术后护理;康复训练;护理效果
髋部是老年性骨折患者好发的部位,由于髋部是人体的负重大关节,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且活动迟钝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受累的最主要的部位。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血运差,康复较慢,特别是股骨颈骨折多发生股骨头坏死,目前对于髋部骨折,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疼痛,导致患者不愿意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且老年患者髋部血运较差,若不注意术后的康复及护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质量,为探讨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择:选取我院2007年-2011年间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72例,其中股骨颈头下型骨折58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14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8-77岁,平均年龄(72±)岁;行全髋置术换56例,单股骨头置换术16例。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护,尽量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术后处于全麻状态,呼吸功能多受麻醉影响受到抑制,且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病,因此须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纠正缺氧状态。
心理护理: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对手术及创伤的耐受较小,术后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因恐惧心理影响病情康复,护理人员须及时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讲解病情、治疗方案以及相关的康复知识。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a、预防感染:伤口换药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教导患者进行保护性咳嗽,以防坠积性肺炎及褥疮。b、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长期制动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液运行不畅,且患者术后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可诱发肺栓塞,且可影响下肢血供,导致骨折康复延缓。c、预防假体脱落:手术完成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转运患者过程,须注意避免时患肢过度活动,以防假体脱落。
康复训练: 术后当日:术中充气止血时间过长或手术操作过大是导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之一,且手术中创伤过大可诱发神经血管危象,因此术中操作须要尽量避免过度创伤。手术完成后当日须嘱咐患者尽量活动患肢大拇指,尽量活动下肢肌肉,促进下肢淤滞的静脉血回流,避免血液淤滞形成血栓。
骨折护理结局及评价范文 第5篇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护理;骨科;手术
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展,其造成的损伤也日益增加,骨折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胫腓骨骨折是其中常见的类型,一般需要手术进行治疗,这就造成了对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对手术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1]。本研究选择124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2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84例,占,女性为40例,占。年龄分布为(±)岁,最大为67岁,最小为19岁。病因研究分析显示车祸为78例,占,高处坠伤为34例,占,打球受伤为8例,占,其他原因致伤为4例,占。骨折类型研究显示上段骨折为31例,占,中段骨折患者为49例,占,下段骨折患者为44例,占,粉碎型骨折患者为87例,占,螺旋型骨折患者为24例,占,横断型患者为13例,占。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
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对研究对象进行悉心的术前护理,保证其对手术的了解,增加其手术的配合度。由于患者骨折是在突然发生的,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可能造成部分患者急躁或焦虑,此时应积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急躁情绪,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以及长时间行动不便对其生活造成影响,引起紧张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手术过程及手术的成功率进行相关介绍及解释,使患者放心,消除紧张的情绪[2]。与患者进行交流,充分做好手术前的准备,让其明白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注意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休息。术前应8 h禁食和禁水。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查阅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必要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积极主动地进行辅导和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健康肢体固定应松紧适宜。在手术开始时应告知患者,指导患者不要有紧张的心理,若患者表现有紧张情绪,应积极地进行调节。并时刻注意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术后护理指导患者术后禁食6 h,并尽量将患肢抬高在45°左右。若手术后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应积极与患者进行解释,分析原因及保证治疗效果,采用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止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注意饮食调节,防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消化和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食品,例如奶类、蛋类。进行适量钙的补充,以保证恢复期营养充分。注意进行功能锻炼,由少量到多量进行功能锻炼。并且应反复耐心地进行功能锻炼。在出院前进行充分的医嘱说明,保持功能锻炼和进行定期复查。对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恢复情况。
2 结果
对研究人群12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显示,其住院时间为(±) d,最长时间为22 d,最短住院时间为15 d,对患者进行随访(±)年,最长随访时间为2年,最短随访时间为年,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其中119例患者恢复良好,良好率为,均可用进行正常的体力劳动,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功能障碍,主要原因为护理不当。
3 讨论
骨折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但由于骨折手术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阴影,引起心理或生理各种功能紊乱。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这种心理或生理紊乱[3]。护理要求依据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骨科日常护理过程中时刻注意护理的原则,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刻观察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影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防止焦虑、急躁和紧张心理的出现,保证治疗的质量[4-6]。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及心理护理,在充分尊重患者尊严的情况下,积极满足患者的各种要求,解释患者的各种疑问,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本研究显示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的保证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质量,加快恢复速度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倩,杨敏,陈俐,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谈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09.
[2]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等.单例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2):211-213.
[3]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
[4]刘昌凤,贾秀琼,邹兴建,等.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病人的护理10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2.
[5]郭晓丽,徐卫红.临床护理路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15-16.
骨折护理结局及评价范文 第6篇
发生骨折后紧急的处理和治疗很关键,但骨折治疗后的康复护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出现任何差池的话,同样会影响患肢正常功能的恢复。“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道出了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认识,护理范围也随之拓展,再也不只是医务人员的事了,家庭护理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病程长,存在或潜在一些护理问题的患者,如骨折患者。骨折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要从饮食康复、功能锻炼、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入手。
初中后期 饮食各不同
骨折初期(1―2周)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苦瓜、冬瓜、山楂等,不宜过早进食滋补、油腻、海鲜及发物;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不宜食甜食、土豆等容易胀气的食物。
骨折中期(2―4周)宜进食高蛋白、高钙食物,如鸡汤、鱼肉、豆腐、猪骨汤等,但要适量而止,盲目地进补反而会延缓骨折的愈合。这里推荐一款食疗方:当归、续断各10克,骨碎补15克,新鲜猪排骨250克,混合上述食材炖煮2个小时左右,加适当佐料后食肉喝汤。
骨折后期(4周以后)《黄帝内经》曾记载“肝主筋,肾主骨”,故骨折后期,宜进食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物,不宜过量饮酒和抽烟。食疗方:枸杞、续断各10克,骨碎补15克,薏苡仁50克,先将骨碎补、续断加水煎,去渣取煎液,再与薏苡仁、枸杞煮粥食。
循序渐进
功能锻炼
骨折初期(1―2周)骨折初期患肢疼痛肿胀,易发生骨折部分移位或再次骨折,此期功能锻炼应以肌肉舒缩活动为主,如手握拳、足趾背伸等运动。
骨折中期(2―4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缓慢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在医生的指导下,利用健肢的帮助进行手足及骨折部位的上下P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4周以后)此时的骨折已基本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但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活动强度应以不感到疼痛为准,最好在医生指导和家人协助下进行。
“一高二察三防”
预防并发症
年老体弱和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骨折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卧床,这些患者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患者和家属应做到“一高二察三防”。
“一高”即患者在平卧或坐位时,应适当抬高患肢。如下肢骨折,可在小腿部垫一个枕头,让肢体远端的位置略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进水肿消退,防血栓形成。
“二察”即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和骨折部位情况。骨折固定后,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指、趾端)的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情况,并与健侧对比,一旦发现患肢持续性疼痛、肿胀、麻木、发凉、活动受限等情况,应随时复诊。
“三防”是防褥疮、防坠积性肺炎、防静脉血栓。需要长期卧床休养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保证2000毫升以上,每天全身擦洗两次,并用爽身粉擦于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腋窝等处,保证皮肤清洁干爽;每卧床2小时翻身一次,并由下往上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咯痰,防肺部感染,同时注意观察骶尾部、后背、手肘部等骨隆突处部分的皮肤变化,如出现红肿,可用红花油给予适当按摩;经常热敷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预防老年人骨折有几点注意
骨折护理结局及评价范文 第7篇
舒适护理
骨折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是非常大的,为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患者伤口感染。同时保持患者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其次,针对骨折常见疼痛做好预处理准备,并明确各类疼痛的处理方法,不得盲目使用镇痛药。当患者出现疼痛时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讲述,了解疼痛的病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肿胀、疼痛。
评价标准
护理结束后,以患者的满意度为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分级别。
统计学分析
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所使用的是软件,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采用X2检验,用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6%,而在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疼痛加剧,2例患者的抑郁程度加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只有,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