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62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46分钟。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篇
在两年前,我校六年一班候殊依同学在上学的路上被一辆飞驰的小轿车撞伤,当场不省人事,成为了植物人,可那毕竟是父母的希望,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啊,没过多久,她连最后再喊爸爸妈妈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走了。车祸就像是恶魔一样在我们的身边随时出没。考虑到诸多原因,我校综合实践三四年级活动主题定位“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们是想用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的交通标志和设施,用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事故的事例,感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真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形成自觉遵守并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2篇
近年来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自杀问题,而青少年的自杀率也有升高的趋势,有人估计每年约有25万青少年自杀身亡。另外人们刻意追求当下的娱乐或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等等生活状态对青少年产生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等特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这种生命状态犹如泡沫一般轻飘,一时间可以在阳光下呈现五彩缤纷,但转瞬就在阳光中破裂消散,不会留下任何生命印迹。
如何在无法回避的生命的沉重与脆弱的冲突中发掘并整合生命意义,使个体生命最大程度地成就自我,这应是当前教育首先遭遇的问题。
而我们传统的教育中习惯于仅仅用道德的塑造来作为我们与命运抗争的武器,这极易产生一种心理误导: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很难改变命运的,除非你拥有高远的理想和高卓的人格,否则无法创建美好人生。这种教育理念的起止点显然是人才培养的精英化。但精英型的教育理念本身却是存在逻辑悖论的:所谓“精英”,一方面是指最大程度地完善个体自身发展的人,另一方面就是指居于人类群体中表现出众的人;换言之,既然名为“精英”,就肯定是少数甚至极少数人。在经过传统教育模式的梳理甄别之后,大多数的人显然只能接受自己不优秀,无法成为精英去创建生命意义,那就不如干脆放弃追寻意义。而我们的教育显然不是仅仅只为了成就一小部分人,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成就最大多数的人。
在扭转了这样一个认识之后,我们的教育必须重新设定起止点:教育要尽最大可能去帮助每一个个体具有主动承担生命的理性自觉,并进而发掘其生命潜能,让每一个个体在尊重生存的历史社会基础的前提下,充分显现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成就人生。教育不可能也不必将每一个人都塑造成为精英,重要的是要使每一个人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方式作为社会一分子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就是说,教育要立足每一个真实的生命个体,以培养生命个体生的勇气与使命感为追求,以帮助生命个体具有成就生命意义的实践能力为内涵。 正如哲学家施威泽所说:“人的意识最直接的事实是:‘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我在要求生存的生命之中。’在反思自身及周围世界的每一瞬间,人都把自己理解为生命意志之中的生命意志。
在我的生命意志之中,存在着人们称之为快乐的向往,即对生命意志持续和神秘的提升的向往,存在着人们称之为痛苦的恐惧,即对生命意志毁灭和神秘地伤害的恐惧;同样,我周围的生命意志也是如此,无论他是否能够表达出来或者保持着沉默……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了其他生命。对他来说,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只有人认为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只有人帮助处于危急中的生命,他才可能是伦理的,体验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的责任,只有这种普遍的伦理学才有思想根据。人对人行为的伦理学绝不自足自为,它只是产生于普遍伦理的特殊伦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包含所有能够被想象的德行:爱、奉献、同情、同乐和共同追求。”这种“敬畏生命”的道德原则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起点。敬畏生命,包括敬畏自我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形式。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内涵 特点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命教育视角下重庆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31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1年重庆市高校人文社科(思政、网络专项)研究项目“当前重庆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生命教育是一种外延非常宽泛的教育实践活动。当前,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价值研究,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实施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则更加薄弱。2011年,笔者面向重庆市5所高校10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的学生认为高校很有必要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表示比较必要。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鉴于此,高校应该尽快加强理论研究,为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和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即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教育。J. Donald Walters(杰・唐纳・华特士)在其《生命教育》一书的前言中,有意赋予书名《生命教育》两种含义。他说:“首先,我企图推荐一套教育系统方式,这套教育系统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迎向人生的挑战,而不光是训练他们求职或获取知识;除此之外,我的另一个企图是,帮助读者明了,不只是学生时代,人的一生都在受教育”。①受华特士生命教育理念的影响,美国生命教育基金会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套教育系统,它和生命本身有相同的目标:个体在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上逐渐进步,最终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目前,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有不同的理解,分歧较大。
从国外来看,美国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结伴同行,其内涵为“由死观生,生死互渗”;日本在道德教育中体现生命教育内涵即“尊重人性,敬畏生命”;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其内涵既包括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发展,还包括实现个人的健康与幸福,强调学生需要了解自我,以正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可能地维持自己与他人的安全,允许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保持独立的精神和责任感,达到灵性、道德、社会及文化之发展的全人目标;澳大利亚强调对生命负责是公民的责任,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是“生命至上,生命独特”。
从国内来看,2006年,台湾依照整体规划,立足于素质教育和教育对全人类培养的角度,确定生命教育的内涵包含“终极关怀与实践、伦理思考与反省、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广义的人性教育)”三个彼此交互为用的领域;我国香港地区认为生命教育是“多种宗教视角下不断发展的全人教育”;我国澳门地区生命教育内涵倾向于“品德教育和生涯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大陆地区学者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较早研究生命教育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指出,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人生与人生问题的教育,他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处理“生命与生活的紧张”。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与生命有关的教育,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潜能发挥等都在这个概念范围之内。浙江大学王东莉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也有研究者提出了生命教育要“悦纳自我、珍爱生活、探询意义、走向卓越”。2008年云南省提出了“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除此以外,国内学者在对生命教育的深入探讨中,还提出了“生命道德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质量观教育、生命观教育、生命意识教育、死亡教育”等观点。
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论述,从内容上看,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全人的教育,就是认识生命现象,感悟生命境界;另一种观点就是生命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是在生活中发生和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教育;第三种观点就是生命教育是生命价值教育,要培养人的正面积极、乐观上进的生命价值观;第四种观点是生命教育就是生死教育,引导人们正确面对生与死;第五种观点就是云南省提出的“三生教育”,这种观点基本包括了前面四种观点的主要内容。从具体实施的角度,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为以下四种:郑晓江教授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主张生命教育的核心为生死观的教育,相应的在实践领域可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目前则倾向于应该“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前提,即青少年自杀、安全事故及危机事件应对、艾滋病传播和泛滥的预防等”,更多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和技能训练的角度来具体实施生命教育;民间学者则有回归传统学问之势,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提倡生命化的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所有教育活动中;还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要在现有素质教育体系中增加对生命的关爱、珍惜和尊重的内容,使素质教育生命化。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笔者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保存生命、发展生命、幸福生活”。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4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发展;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脚印
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获得满足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尤其是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暴力袭击等危害生命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美国各方的关注。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引导青少年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明确地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加州阿南达社区创建了第一所生命教育学校并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实践。自此以后,生命教育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开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性教育思潮。
在我们中国,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教育由追求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过渡以及现行社会存在的大量的漠视生命现象,让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注意到“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而且也逐渐认识“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生命教育在中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且首先是由少数几个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有差异的生命教育计划。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种生命教育。2010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阶段。_公布了经过反复讨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最终稿,《纲要》定稿明确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写入其中,并冠以“重视”二字以强调。这标志着“生命教育”这一提法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教学,正式被官方认可,获得了国家准生证。生命教育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叩问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生命、发展人的生命的活动。目前,虽然我们国家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质内容却是一致的。笔者倾向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教授肖川教授说的“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健康、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学生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寻幸福生活。一句话:悦纳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用生命教育燃亮教育的生命
(一)遵循核心突出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所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所以,应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思想经营。首先,在办学理念上,倡导以人为本,以师为本,弘扬师生的生命活力。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师生人人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人人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其次,建立生命教育的大学科概念,让生命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因如此,必须树立“把生命教育融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思想。积极构建生命教育实施网络图,积极营造有生命活力的育人环境,从文化学习到体育,从心理健康教育到品德教育,从环境营造到实践活动,都深深打上生命教育的烙印。从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网络、电视荧屏、黑板报、到图片展览、班团队活动等都留下生命教育的印迹。让生命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成为实实在在的重要内容。
(二)循序渐进划分明晰
教育必须遵循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教育是有阶段、有序列的,为此,要给每个年级确定教育主题。小学主要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初中分三个年级。以初中为例。初一年级:以认识生命为主题,介绍生命的起源,人从哪里来,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多彩的生命世界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初二年级:以珍爱生命为主题,介绍远离、拒绝自杀、吃出健康、学会健身等,强调人与自我的关系。初三年级:超越生命为主题,通过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做人、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等板块,启迪学生认识到生命有限,价值无限,强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年级各有侧重点,实现了有序发展。
(三)整合途径拓宽思路
课程育人――校本教材做渠道。实施生命教育,谈到生命教育的实践,“生命教育能否课程化、是否需要课程化”的问题就自然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从生命教育的本质来看,它具有渗透性、情境性和非连续性,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式,而非一种教育模式。但是我们如果只是口头上承诺生命教育要融入和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中,这些“豪言壮语”在现实中就会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了。应树立“理念为先、课程实施为主、学科渗透为辅”的思想,依据课程开发理念,遵循“知我、知人、知物、知天”四个纬度,开发生命教育课程。
课堂育人――让课堂充满活力。什么叫活力课堂?李希贵老师说:要“让学生在课堂里自由呼吸,让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没有了压抑,有的是灵光闪现;没有了束缚,有的是畅所欲言;没有了权威,有的是平等兼容……“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找到一种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一个课堂都可以创造出精彩,激发出生命活力。”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活力课堂就是小脸通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打造活力课堂活动包括两部分:学科挖掘和活力课堂。
1.学科挖掘。不容质疑,学科教学首先要体现学科特点。我们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就是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凭借课堂教学渠道“有意识、无痕迹”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学科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追求。数学学科可以让学生感受人类的智慧和作为思考者的本质。体育学科教给学生生命运动的常识、保健的方法。音乐与美术学科教会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比如说,有一位老师这样上作文课:她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五个亲人的名字,然后一次划掉一个(意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每划掉一个就谈谈自己的感受。因为每划去一个人的名字,就意味着一个最亲爱的人离去。课上到最后,老师泪流满面,学生泣不成声,很多学生不忍心再下笔。课后,学生的作文中普遍表达了“感恩”的心声。有的说,亲人时刻伴随在身边,但我从来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有的说,亲人是我的支柱和靠山,我不能失去他们;还有的说,感谢生命,珍惜拥有……谁能说这样的课没有体现学科特点,而同时又散发着生命的关怀呢?学科渗透工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生命,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5篇
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这是人们对待生命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在理性上反映人们对生命的了解及形成的基本看法。也就是说生命教育必然要从了解开始,足够的生命知识能使学生认清生命的本质,明辨是非,调整自己的行为。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命的存在:探索生命的奥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化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炼丹术,追求的是炼制“长生不老丹”,是人们对生命缺乏认识的表现,许多帝王将相甚至因为服用丹药想“长生”却丧生,但他们的目的毕竟是希望通过丹药的研制和服用使生命无限延长。在近现代,我国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作出贡献。现今人们更加注重生命健康。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六种营养素。在生命的过程中每一种生命元素都有独特的生命功能,每一种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作用。其次是要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虽然构成生命的都是一些客观的化学物质,但它们只有在一个活的生命体中才是那样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神奇的魅力。只有活着的生命才能发明创造、享受美好生活、憧憬未来,但生命一旦受到伤害就很难修复或无法修复,所以人们在不断的研制新药,来修复完善受伤的生命。为了防止生命受伤,人们非常注意在饮食中有些化学物质的毒性:如含发色剂的火腿中含有亚硝酸钠,是毒性较强的致癌物质。所以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限量;还有一些面包、方便面中都含有防腐剂苯甲酸,也是有毒性物质,肝功能异常的人不宜过多食用等。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生命。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对于生命教育而言,认知生命仅仅是外在的说教,只有通过内在的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首先,教师要对生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教师必须以宽容、开放的精神善待每一个学生,并时时刻刻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激发他们生命的活力,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发现他们每一阶段的潜力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与问题。其次,教师要真正地了解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疑惑与不足,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眼里有学生,师生才能真正意义上使彼此的心灵交融;教师只有多关心学生的感受,并时刻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感受及其变化,想他们之所想,用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甚至在教育过程中有“蹲下身”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与学生倾心交流的意识与行动,问一问学生的真正感受与需要,善于了解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位置看问题,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诗意境界中,师生间充盈着的是歌声,笑声与赞美声,学生们在积极的歌声与赞美声的鼓励下,能够解放他们的思想,放大他们的生命价值从而激发其自身的生命活力。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对策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各种事件不断从校园里爆出,见之于报端,呈现在世人眼前。为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摇篮的高校更应该担负起关怀学生生命的重任。真正做到以学生生命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所有教育的最终落实和人性塑造也都应该回归到生命这一根本上。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起源于法国生物学家Elie Metchnikoff于1903 年提倡的“Thanatology”(死亡学)的概念。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 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1ife education)这一思想,并在加利福尼亚创办“阿南达村”以及阿南达学校,首次在学校里倡导和推行了生命教育的思想。而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明确化的,则是1979 年在澳大利亚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1ife educationeenter,LEC)。
20 世纪末,我国台湾教育界也将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引入、整合,称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一词在我国大陆出现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视为一种“生命教育”。叶澜教授最先开始关注“生命”及其与教育的内在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要关注和重视生命教育,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生命教育要想更好地开展,必须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但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不同的研究者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概念可以作如下界定:生命教育不仅包括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同时也包括培养个体正面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并且能与他人、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尊重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活出人生的精彩。
2. 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生命教育认识不够。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往往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成绩,学校、家庭、社会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对于学业、就业、恋爱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方式,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怨天尤人,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甚至出现漠视自身生命,轻视他人生命的情况。大学生中存在的生命意识淡薄、漠视生命以及对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等现象,与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因此,生命教育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高度的重视。
(2)缺乏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和师资薄弱。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尚缺乏专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机构、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和有关工作经验而被“逼上梁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种做法对缓解大学生的生命困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些教师生命教育知识不系统,此举不能有效的解决大学生长期存在的生命价值观缺失和扭曲的问题。
(3)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缺乏沟通。生命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方力量的缺失都会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
3. 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应转变思想认识。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生命教育工作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学校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尊重和关爱学生,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其次,教师、家庭、社会也应足够重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性的指导;家长应利用各种日常生活实践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学生在社会中对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整合。
再次,推进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应从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加强生命教育的研究力度。并对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了解生命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确保生命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为主,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为辅。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能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加入进来,而不是通过选修这种方式,因为选修毕竟有人数限制。
(4)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仅仅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应充分发挥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应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不仅要做珍爱生命的表率,而且要有意识引导孩子了解、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进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社会则能让学生把在学校和家庭中学到的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整合。因此社会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三方面的合力作用,使生命教育更具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5)挖掘隐性资源,发挥其陶冶作用。所谓隐性资源主要“是指这样的一些教育实践和结果,它们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有效的一部分”。高校除了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外,还应该挖掘相应的隐性资源,其中校园文化就是最好的隐性教育资源。高校应该遵循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把生命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用内涵丰富的古诗句和富有指导性的文明警句等来创设学校生命教育的环境。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读有关生命教育的优秀图书,使他们亲近那些永不屈服的灵魂,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学会坚强,学会发现生活的真谛,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生命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验活动,故生命教育离不开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目的。
总之,大学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 是对有鲜活生命力的人的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萌生对生命的渴望, 感受生命的美好, 进而去创造和体验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7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医科生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
Talk about Lif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HE Yonghua, PANG Weiyi, WANG Chengqiang,
ZHOU Yanyuan, TAN Shengkui, YU Hongping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serve health and life of people. Cherishing life is basic quality of their medical career. Life education benefits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 as well.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we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some points needing attention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 life education;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content; methodology
目前的教育体系在追求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异化,注重功利,忽略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生命的呵护,可能导致大学生精神支柱危机。大学生自杀、暴力及各种消极颓废现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也提示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生命意义缺失。医学生也未能幸免,然而医疗卫生体制对医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坚决拒绝“重医学专业知识轻人文知识”的教育行为,整合与改革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尊重生命、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的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势在必行。调查表明,医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生命观的态度比非医学生较乐观,但在行为方面并无明显差别,①而医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要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直接服务于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相对于其它学科,生命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尤为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高度重视。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追求。生命教育通过理解生命的意义,而学会尊重生命,以此获得身和谐的心灵、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生存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认知、实践、情感三个层面,是对传统反生命教育的反拨,而不仅为补措施。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一方面培育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激发医学生热爱、奉献医学事业的敬业精神,在学有所用的职业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提高医学生的从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未来医患矛盾的消解。②
2 生命教育在医学生中的实施
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医学生追寻生命意义,以胜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责。要选取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和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从而使生命教育具有突出的个体效益和私生活的社会效益。
在教学内容方面
医学生除了要获得生命意义、生命价值教育,更要获得科学的死亡教育、生命神圣意识教育、科学的生命健康观教育、公平的医疗救助观教育。
第一,死亡教育。生命标志着生物机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从人一出生开始,就意味着这种能力终将会消失,即走向死亡,这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宿命,是无法避免的。正因为有了死的苦恼,才更要达到生的乐趣,这样才会最终体会生命的意义,引导医学生主动规划有限却积极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公平的医疗救助观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时时、处处、人人体现出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不能因经济原因延误甚至摧残生命,③更不能因性别、年龄、种族、社会阶层或经济地位而区别对待。同时,结合各地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绝不能为了自己私利而损害患者的经济利益和公平医疗权利,营建公平、健康的社会关系。
第三,生命神圣性的教育。生命是社会学生命,其根基在于人意志的独立性和社会属性,在于其人格的尊严。生命至高无上是人类的社会的基本原则。当发生潜在威胁生命的情况下,抢救人的生命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因此,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学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医学生要自觉维护生命的完整性和神圣性。
第四,科学健康观教育。健康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患者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回归工作与社会。
第四,医学生除了要得到身心健康、社会生存之道的教育,还要学会娱乐,正确处理挫折,科学看待死亡。一般而言,医学生的学业非常紧张,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极大;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无效也不可避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可能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因此,一方面让学生体悟到挫折的心理过程、不可避免性和积极意义,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多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运动、休闲。
在教学方式方面
开展生命教育的活动方式数据显示,大学生普遍希望将生命教育融入教学中,或开展主题活动或讲座,或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或开展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是积极的,会让他们更加珍爱生命,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④
第一,以课程为基础完善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体系。可以思想政治课等公共课程为基础,增加生命教育类通识课程,与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学科相渗透,完善独立的生命教育体系。在课堂上,以关怀生命为主线,通过对话与沟通,张扬生命的个性,提升生命质量。优化课程教学环境,营造积极、温情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彼此接纳和相互欣赏,建设开放的课堂。
第二,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体验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让医学生直接在实践中提高对生命的认知,如参观婴儿院、产房、手术室、太平间、火葬场、墓地等使医学生体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探访法院、戒毒所、等让医学生认识生命的挫折、权利与义务;走进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或支教、支农、支医等,增强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第三,大学要发挥多元教育主体的作用。学校要有效地与家庭、社会进行沟通,形成生命教育互联互补的机制。同时,医学生要在集体自我教育和个体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在社团开展相关生命教育事件的集体讨论、朋辈之间的心理辅导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宣泄、提升自我。⑤
第四,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发展却是日新月异。医学生已经充分掌握网络学习技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充知识面,细化与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教师与学生的虚拟互动可以方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习惯,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和问题。⑥
3 生命教育的评价与效果
生命教育的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考试与考核,难以分数为尺度来测评。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医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因此,其测评应当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把参与性作为课程测评的核心。医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评价可包括学习态度、读书报告、参与讨论、交流心得、参加实践等项目。
目前尚无生命教育包括医学生的生命教育的效果评价的报道,但一些资料显示,医学生对生命教育课程兴趣较高,能自觉进行网站的浏览与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心理健康活动日、走访敬老院等活动,认真提交课程论文。实践表明,生命教育活动可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心理承受力,减除了心理困惑,端正价值观和生命观,学生在生存意识、生长理念与生活技能等方面明显提高。这必将有利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
4 医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医学生的生命教育要与中、小学的生命教育有机衔接,避免重复,并循序递进,全面系统。如,上海市在2004年了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指导纲要,以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其它各地区也有类似设计。这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已经打下了一定基础。作为医学本科生的生命教学,既要了解其中、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情况,又要结合医科生的职业生命体验,有的放矢,注意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平衡。
第二,为医学生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不能将生命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的途径不仅是靠说教,更要将其融入日常教学、生活之中。管理部门应将生命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原则、方式及考核评价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其学习时间和学习动力。
第三,不能过分夸大学校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现代生活的病理特征不只是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问题。在当今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应充分认识到社会问题对医学生的生命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如果不反思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风气,只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是不够的。⑦因此,应努力改变生命教育所植根的社会问题,才能使生命教育转化成医学生自身内在的生命认知、情感与行为。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181)、桂林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委托课题(JG2013005)
① 姚洁莉,李长瑾.温州市大学生生命教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6):79-81.
② 杜晓平.深化医科类大学生生命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72-73.
③ 麻俊宏.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4):21-23.
④ 徐会艳.大学生生命观及生命教育认知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4(291):5-7.
⑤ Ya-Wen Huang, Po-San Wang, Chia-Chia Lin.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Model for Suicide Prevention and Life Education in Taiwan [J]. Asian Perspectives and Evidence on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2011:13-20.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反面教材 初中生 生命教育
一、反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反面教育是相对正面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即运用反面教材进行的教育。所谓反面教材,是指消极的供教学用的资料,借指坏的典型。反面教材的领域十分广泛,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文化教育的;反面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人物的,也有事件的……
㈠反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积累的一种重要经验做法,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内容丰富,方法多种,手段多样。
我们还可以看到,平时我们举办的一些专题图片展,诸如“反腐倡廉图片展”、“安全行车图片展”、“珍惜生命,远离图片展”等,其目的在于警钟长鸣,起警示作用,都属于运用反面教材进行的教育。
㈡反面教材对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可以弥补正面教育的不足与缺失
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8]生命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广大教师必须认真而努力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我们高兴地看到,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着力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时至今日,学生自杀自残事件频频发生,令人痛心,催人泪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教育基本失效,或说收效甚微。
2、能够收到正面教育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既然反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当然也是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必须从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大胆运用反面教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取可贵的历史启示,得到宝贵的历史经验,大胆探索,积极尝试,运用反面教材加强学生生命教育。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主要是指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以及种种生命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要珍惜生命,首先必须有较强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反面教材以沉痛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从而形成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使学生尽可能做到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价值,生成强烈的生命意识。
二、初中政治教学运用反面教材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对策
㈠选取现实性的反面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10]反面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反面事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往往更容易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发生心灵震撼,使学生认识漠视生命的严重危害,厌恶轻视生命的行为,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为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深入发掘课程资源,积极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现实性反面事例,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生命教育,从而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㈡选取典型性的反面教材
大量事实表明,典型性反面教材实施的教育,往往更有说服力,更加深刻有效。因此,我们在选定反面教材时,要注意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既要人物、事实清楚明了,发展脉络清晰,又要人物、事实鲜明突出,比之于一般的材料更具有个性特点,更为生动深刻,能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行为上的警示,进而使有类似错误想法、念头的学生恍然醒悟,痛改前非,消除恶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悲剧发生。
㈢选取广泛性的反面教材
反面教材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谈论某些人和事,或介绍某些不良现象、恶劣行为,甚至悲剧,因而,我们在运用中,除了看它是否具有可借鉴性,即要看反面教材中所讲的人和事是否可为受教育者带来借鉴的作用。若材料所讲的错误事实清楚明了,发展脉络清晰易辨,原因分析准备深刻,教训讲得透彻合理,那么,这样的反面教材便具有较好的可借鉴性了,再加上应用正确方法与手段,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便会收到好的效果。但由于反面教材内容庞杂,且由于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多而杂乱,往往随传播者的喜欢增加或删减,即使是成功的材料也因写作整理者水平的不同而良莠不齐、好坏参差,因此,在选定材料时要着重在“选”字上下功夫,宁愿少些,但要好些,使之发挥出它应有的借鉴与警戒作用。
三、初中政治教学运用反面教材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㈠不能喧宾夺主,冲击正面教育
初中阶段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不仅是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阶段。正面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毫无疑问,那些不珍爱生命甚至残害生命的反面教材能够震撼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予以刻骨铭心的警示,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运用反面教材进行教育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对正面教育的补充,不可多用,以避免喧宾夺主,冲击正面教育,影响正面教育的效果。
㈡必须避免误导学生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9篇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了解主题,了解交通规则和设施的用途,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
情感目标: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珍爱生命,不拿自身安全当儿戏。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小组,并和同伴一起团结合作制定出本组计划。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校园暴力生命教育生命意识缺失
近年来,中小学的校园暴力愈来愈严重。笔者认为,在校园暴力的背后,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使其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让生命悲剧不再重演,已迫在眉睫。
一、校园暴力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一)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含义
在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理解上,刘济良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也有学者从人本位和教育的最终目的出发,认为“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提高个体生命质量的过程”,“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台湾教育界人士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实施,他们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等大生命的反省思考,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的探讨,范围颇广。上海也在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与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能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能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进一步将自己所学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即:立足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与意义,实现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缺失是校园暴力频发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来,以学生为施暴主体的校园暴力案件一直居高不下,低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导致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04年4月《海峡都市报》等部门曾就“校园暴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认为,“促使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因素”有:家庭背景(23%)、传媒渲染(22%)、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22%)、学生自身(17%)、校风(13%)、个别教师辅导不当(3%)。由此可见,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最主要的因素。
孩子世界中的暴力倾向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投影,孩子缺乏应有的生命意识,归根结底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生命意识,不仅包括生命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体验、生命态度(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生命的尊严感和价值感。虽然素质教育、新课改都提出要把人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生命体看待,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科学理性及科学实证主义盲目崇拜的惯性,当前的学校教育依然是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工具性,而恰恰忽视了教育的生命性。在一切以升学率、成绩为重的功利倾向驱使下,学校教育依然是“只见分数不见人”的“目中无人”的教育,教育、管理工作缺失人性、人情和个性。为应付升学考试的压力,个别老师甚至会对“问题孩子”采取不理睬、疏远或讽刺体罚等伤害的行为。这种反人性、反生命的教育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自我放弃,重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形成。有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或家庭暴力、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等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尊重、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格”。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解决问题,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现在家庭教育更多的问题则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这表面上看是对孩子生命的珍视,而实质上却是对孩子生命的一种不负责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从而形成骄纵或暴力人格,或者社会适应性差,抗挫折能力低,遇到困难和挫折易走极端。
社会风气和媒体文化对学生暴力行为带来的影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不良风气侵蚀青少年尤其是大众传媒过度宣扬暴力、凶杀,助长了校园暴力的滋生。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_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在暴力文化熏陶下的孩子,往往冷酷残忍,缺乏同情心和怜悯心。血腥暴力的背后实际上是对生命的漠视和掠杀。
此外,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差、人格缺陷、心理压力过重、应对方式不良等,也可能导致他们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舒解压力。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本身缺乏对生命的真正的尊重、珍视和关怀。因此,解决校园暴力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从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二、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的生命教育措施
如何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内容上更多的是从道德、心理健康、法制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忽略了生命教育;二是防范策略上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分析。要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就必须从多个层面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
(一)提高对校园暴力和生命教育的重视和理解
首先应该提高整个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和理解。生命教育至少可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关于生命本质的教育,即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升华生命;二是教育过程的生命化,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人性化、个性化。为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转变教育价值观,改变“重智轻德”、反生命的社会现象,使教育能够真正以生命的发展为本真,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等都要关注生命,通过教育引导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发现生命的价值、体验生命的多彩。
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整个社会对校园暴力与生命教育的认识,包括相关法规、政策、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各种媒介的宣传等,其中,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教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生命意识的强弱以及价值取向,更多的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教师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生命意识表现出来的示范效应和对生命意识相关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传授和引导。教师自身对生命理解,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教育方法等直接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效果。因而,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配套激励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措施,成了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
目前,国内一些省市已陆续开展生命教育,但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指出,13、14岁到17、18岁是校园暴力的重点年龄层。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言行举止趋同于成人,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认同。当他们内心郁积的困惑或愤怒无法释放时,在感情的冲动下,就可能会通过暴力达到目的。这就要求生命教育无论从对象还是内容、方法上都要有针对性。
1,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教育的基础上,要特别关注那些易冲动、易产生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少数“问题孩子”及受欺侮者。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绪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受拒斥现象,要积极寻找原因,而不应让受欺侮者忽略、忍耐或者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2,内容的针对性。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是生命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缺乏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人,容易造成与同龄群体的隔离而产生社会交往能力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情绪失控而引发暴力与攻击。因此,应该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驾驭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与处理人生几个重要的关系。
3,具体方法的针对性。针对校园暴力的生命教育方法有不少,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些方法行之有效:一是学校可以将一些符合生命关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成规章,要以规章的形式表明,教师在解决暴力问题时应该采取何种恰当的反应。二是针对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应掌握一些辅导策略,如: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境下最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何避免此种情境出现;尽可能强化他们的非攻击性行为,以培养积极的行为,抵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避免惩罚性行为,以爱的情感冲淡他们对他人的紧张、敌对情绪等等。三是通过建立同伴关系调节团体,帮助受害者。四是强化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学生识别暴力的危险信号。向学生介绍一些反校园暴力的成功案例,使学生明白在受到暴力侵害时,哪些反应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
(三)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鉴于目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实情况和生命教育的特点,笔者不赞成将生命教育列为专门的课程,而主张通过教学渗透和适时的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进行生命教育。这种渗透与融入不仅包括融入课程之中,也包括融入教育教学生活之中;不仅以内容的方式融入,也包括在方式方法上体现生命关怀。通过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的功能来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并有机渗透在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突出重点,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
(四)启动立体化生命教育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
关于生命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来的[1]。他的生命教育思想很快受到西方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而且在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专门研究“生命教育”的研究机构。总体而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与实践主要关注的是人的“生存”与“死亡”方面,这是受当时西方文化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致。时至今日,生命教育已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而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则比较滞后,我国正式提出生命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种生命教育,主要由少数几个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差异的生命教育计划。而目前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及伤害他人、对生命错误认识而展开的。随着生命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研究行列之中,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生命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通过探讨青少年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青少年发展实际,从珍爱生命出发,探讨生命教育的一般规律,刻不容缓。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要研究生命教育和开展生命教育就必须首先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王晓虹教授说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1]。正如马克思、_所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而冯建军等人则认为生命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倡导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和发展生命的教育形式[3]。总之,生命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论,而且还是一种价值追求;生命教育不仅是阶段性教育,而且还是全程式教育。人的一生都需要生命教育,而且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生命教育,尤其是教育者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对此,我们还要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对于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的观点有:钱巨波在《生命教育论纲》一文中说生命教育有三重内涵:即教育要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和主体性、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性、要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健全人格。程红艳的观点是:“教育应根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人的生命进入‘类生命’。”刘济良的观点是:“强调生命的个体性、完整性、过程性和人文性”[3]。
以上观点都具有合理性,但他们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的阐释,太过抽象,在理解和实践上难于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不仅要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且还要重视实践层面的关注,只有二者兼具,才能不断地完善生命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因而对于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应该是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和生命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能力,通过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使青少年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真谛。
二、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功利主义不断地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学校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以人为中心,教育与生命个体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得到更好地重视,经常偏离正轨。如当下的中国教育侧重以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优劣,忽视了教育的真正本意是促进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从而引发了不少青少年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事件,导致青少年在情绪上过度焦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极端思想盛行[4]。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在现实教育中的缺失,这其中固然有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的问题,但与生命教育的缺失也不无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命教育认识有误区
当前,人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误区[5]。首先是持肯定态度,这类人承认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认为生命教育的主体是心里有障碍或者存在生命隐患的人,而不是面向所有人,他们也觉得通过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生命教育。其次是持中立态度,这类人认为生命教育可有可无,于他们而言无所谓。再者是持否定态度,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比较保守的,他们对于新事物采取排斥的态度,认为生命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本无法实施,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点,长期以来,我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是有问题的,并且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也是缺位的。因此,青少年生命教育亟待加强重视,有必要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活动[6]。
(二)生命教育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
青少年在生命教育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理论指导。近年来,有很多学者意识到了生命教育必要性与紧迫性,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见解,如王北生、赵云红侧重于生命教育的紧迫性[7];雷静、谢光勇侧重于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兰震、冯建军侧重于生命教育的意义等等[8]。但研究的角度不同,各有侧重,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因而在生命教育的指导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二是没有形成生命教育共识。实践只是出现在少数地区,尚未普及,重点是各地区的实践都是以解决本地区出现的问题为前提,不具有普遍性。如20世纪末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其生命教育从宗教的角度开展,内容涉及宗教教育、德育、伦理、公民教育等二十几个科目,开办了“宗教与人生--优质生命教育的追寻”等网站。
(三)对生命的重视不够
生命教育的内容,取决于当前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生命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将生命教育提上日程,即问题决定内容。现今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的,其问题主要有:一是对生命的错误理解。有的青少年认为人活着开心就好,不需要所谓的抱负、理想,给自己增加负担,而且他人怎样与我无关。如现在萦绕在青少年左右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二是不珍惜生命,缺乏生命意识感。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点委屈,或是不顺心的事,就容易意志消沉、情绪失控,就寻死觅活的,动不动就想着轻生。有的因为学业带来压力、困惑、焦虑,想不通就想轻生;有的因为同学之间有点小摩擦,想不开就大打出手,这类校园伤害事件也层出不穷[9]。可以说,他们对生命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几乎处于完全淡化状态,这无疑给学校、家长、社会敲响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警钟。
(四)对生命价值的否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西方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必然冲击着青少年的头脑,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还有就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的增长,青少年价值观必然迷失方向。当他们用所学知识去反观现实以及用美好生活的憧憬去审视现实时,突然觉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如此之大,面对人生的困惑,必然造成心理失落、精神崩溃,他们会对现实产生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更难于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就如哲学家兰德曼所说:“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有疑问的,因此,他以无比的忧虑研究他自己的意义和实在,研究自己来自何方,走向何方。”[10]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既难于找到释放压力的途径,也找不到进行自我调适的方式,空虚、无聊、郁闷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平日里的口头语,随着这种心灵的空虚寂寞感被无助和绝望代替后,有的青少年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事件,我们经常在电视新闻上看到。这样的青少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所知。因此,青少年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才能获得生命的幸福。
总之,研究和实践生命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生命教育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生命教育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如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方面着手,通过呼吁社会的广泛支持,进一步发挥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启蒙作用,为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通过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探索生命教育规律,使其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自觉认识生命、关注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激扬生命。进而促进青少年进行自我生命教育,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主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
[2]张奎良.实践人学与以人为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201.
[3]冯建军,周兴国,梁燕冰,等.教育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49-250.
[4]兰小云.生命教育从青少年自杀现象谈起[J].江西教育科研,2003(8).
[5]李高峰.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6]孙杰.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探析[J].科教导刊,2011(2).
[7]王北生,郭颖.我国中小学应加强“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6).
[8]兰震.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9).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2篇
教的方法是教学中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实际,在教学本课中,我主要采用“案例说明法”和“行为指导法”,并辅之“情境激趣”、“课堂讨论”、 “辨析导行”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相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了解交通安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层次的掌握交通规则知识,从而达到明理、导行、育人的目的。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3篇
(一)教材分析
这是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命需要呵护中第二课《珍爱我们的生命》,是学生理解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和探询个人生命的独特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和思索“人生的意义何在”的生命教育,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肯定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学会规避危险,通过生存训练,增强自护自救能力。
3、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小学六年,孩子们从蒙学儿童成长初谙世事的少年,其品德发展和人格社会化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学生成长的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的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四)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搜集生活中的危险行为,以及应对方法。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4篇
1、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向全体师生宣布我校开展“生命与你我同行”教育宣传。我们的宣传口号是:“爱生命、知荣辱、做表率、建和谐校园”、“以珍爱生命为荣、以轻视生命为耻”“让学校成为师生充满生命活力的园地”、“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珍爱生命,快乐成长”、“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张扬个性、升华生命”、“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书写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页”、“生命之苗,需要我们共同浇灌”。
2、加强感恩教育、感动教育,引领全校师生在感恩、感动中学习、工作。为了弘扬资贫济困、关爱生命的精神,面对我校身患绝症的储一兵老师,光华高级中学组织全体老师对储一兵老师进行了爱心募捐活动。针对这一情况,德育处、团委认真组织全校学生开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讨论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济贫救难,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崇高精神。全校学生认真响应,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迪。学校还利用班会课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和2005感动中国人物、2006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洪战辉事迹报告会的电视录像。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都坚守着自己对人生的信念,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类最可贵的真、善、美在他们身上展现,不仅如此,还放出了七彩的光环感动了知晓他们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洪战辉的自立、自强和珍爱生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启发和感染了每一个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自信而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3、加强“成长、成才、成人”为主题的生命责任教育。学校从今年开始,首次使用学生个人成长手册来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轨迹,进一步发挥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合力以促使学生的成长。为此,学校利用发放学生成长手册的契机,开展了以“成长、成才、成人”为主题的生命责任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情景剧,内容包括“成长的期待”、“成长的烦恼”、“成长的喜悦”,通过青春情景剧的播放和熏陶,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意识和生命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4、继续加强社区共建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社会实践意识、服务社区和服务他人的意识。2006年我校启动了光华高级中学青年志愿者“北门社区服务站”,组织青年学子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协助社区清理卫生,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受到了社区居委会和群众的高度认可。生命教育周期间,我校40多名青年志愿者高举着志愿者服务大旗和学校的校旗再次来到北门社区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分别进行了社区大环境的整治、为五保户打扫以及小区宣传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是我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正式启动以后和北门社区建立长期的关系进行定点定时的服务的一个延续,也是努力践行志愿精神,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生命教育周期间,更赋予了其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内涵。
5、及时构筑师生珍视生命的平台,展开了师生一系列生命教育论坛。学校利用班会课组织各班开展生命教育意义大讨论,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自身的一言一行感悟生命的意义,崇尚自律的同时为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学校还搭建班主任学术讨论平台,组织全体班主任赴南山竹海风景区开展班主任论坛,这次论坛,一方面让班主任在大自然中感悟了大自然的美丽,愉悦了身心,另一方面让班主任在讨论中领悟了生命的意义,领悟了生命的价值。班主任们反响强烈,纷纷发表看法,很多已成文上交。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内容多,辐射面广,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校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积累经验,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多彩!
自从代表班上参加生命教育的演说比赛后,我就一直在烦恼,不知道该怎么準备。想了好久,决定去请教爸爸,爸爸告诉我:「生命教育就是无限的延伸。」可是我还是不了解,于是姐姐拿出一篇他从学校带回来的文章给我看,其中有一篇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在这裡和大家分享,题目是「人生志气」。
故事是说有一个年轻人,他是国立大学研究所硕士班的高材生,出身在平凡的家庭,他的爸爸是大厦的警卫,为了贴补家计,兼差清理大厦住户的垃圾,数十年如一日。由于这个年轻人觉得爸爸赚钱十分辛苦,所以只要他一有空,便会过去帮忙。有一回,他穿着轻便的汗衫短裤,推着收集垃圾的手推车,和一对母子共乘电梯上楼。母亲逮着机会,在电梯滔滔不绝的给他的小男孩机会教育:「你要用功读书,将来才不会向他一样,长那么大了,除了帮别人到垃圾以外,什么都不会,是个没出息的人,注定要贫穷落魄一辈子!」
这个母亲讲的话非常尖酸刻薄,完全无视于他的存在,他忍着忍着,直到电梯门开了,他推着手推车走出电梯,回过头去,也「勉励」小男孩一番:「小弟弟,你将来一定要用功唸书,不要像我一样。我国小国中时,老是不小心考第一名,高中不小心考上建中,大学又不小心考上政大,考研究所也不小心考第一名,千万别像我这么没有出息喔!」那位母亲后来知道他是警卫的儿子,利用课余时间帮忙父亲工作,便向他道歉。
由此可知,清洁工不是没有出息,他们或许在金钱物质方面贫穷,但绝对不是落魄,职业不分贵贱这句话,到底是生活与伦理、公民与道德上的教条,还是确实根植在每个人的思考模式中呢?再想想,如果每个人都只愿意从事高薪、高社会地位的工作,那么谁来做清洁、修筑马路、种植蔬果等工作呢!?显然可知,每一样工作都有他的价值,都是无可取代的。
最后,和各为分享一段话:
生命如同一颗永恆的钻石,
透过学习,生命才能产生光和热
够过学习,生命才能有希望,才能多采多姿!
更多信息请查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知识。我也感谢能给我这次机会参加这次活动。下面我就《珍爱生命安全出行》开题课的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在交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我校地处于繁华地段,来来往往的车辆非常多,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交通法规和常用的安全常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所以在开学初我在三年级上了“珍爱生命安全出行”开题课。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5篇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珍爱生命大家谈、危险行为大侦察、珍爱自己的生命三个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一)故事引入,珍爱生命大家谈。
1.故事:犹太人教子故事引入后进行故事续写,母亲会喊些什么?
2.再与同桌同学共同交流,面对危险情境,你认为最应该保护的是什么?
3.说说书中P11页几位同学对珍爱生命的理解。
(设计意图: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联系现实创设一种让学生亲历其境的情境,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思考发现。)
(二)合作交流,危险行为大侦察。
1.学生交流:书上12-13页问题行为连接,选出有代表性的事项,填写“危险行为”,再把它们排序,定出“危险指数”,最后针对问题写出简洁的“安全警告”。学生说说身边的危险,怎样保护自己。
2.判一判。
1、小明得过且过。
2、父亲抱着女儿跳楼。
3、生病之后,更加热爱生活。
4、小芳用画笔描绘并装扮温馨的家。
学生发表个人看法(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对待生命的四种不同态度:得过且过,轻率放弃、倍加珍惜、让她更美好)。
(设计意图:不同的人对待生命有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们懂得了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以有限而平凡的一生更有意义。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祝福和向往。)
(三)总结提升,珍爱自己的生命。
1、读读丛飞的故事,说说你听说过哪些类似的事件。
2、关爱他人的生命,我们能做什么?
(设计意图:生命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人们普遍赞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珍爱这有限的生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更美好,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绚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6篇
关键词:生命意识,生命价值,教育
1生命意识
现代意识的发展已清楚地表明,意识是随着生命的进化特别是生命有机体在寻求解决它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出来的。
生命意识是人对生命的认识、体验、意志,即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统一。人总是要认识到某种对象,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时才有意识,生命意识的核心是生命认识,人具有对某一生命对象的意识,总是将这一生命对象纳入到客观事物中去感知、观察,从而认识到这一生命对象的意义。
生命认识虽然占核心地位,但生命情感与生命意识有着紧密联系。因为生命认识的主体是人,产生生命意识的主体也是人。它不仅对生命对象感知着,而且也在体验着。因此,生命意识具有主观性(这也是意识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属于特定的个体——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认识而产生情感,生命意识不仅是一种生命认识,同时也存在生命情感。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沉醉),以及对他者生命及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
生命意识包含认识的因素和情感的因素,同时又与人的行为联系着,人的行为是由各种不同的动机决定的,这些动机是为了保证各种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当人们意识到某种需要或愿望时,就会自觉地、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生命意志即是在这种活动中产生的,动机是意志行为的内部原因与动力,决定着一个人行为的性质与动力,并且与一个人的知识、伦理价值观有关。在这种相互的各种关系的交往中,既产生了情感,又形成了意志,即形成了有意识的生命。
生存危机的普遍存在,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对生命意义的不解与追问,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逃避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选择自杀,或残害他人等现象的屡屡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消解人们的生存压力和生存危机感,帮助人们重新找回自我的信心;让人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其生命有所皈依;教会人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等等,都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生命价值
生命是世界存在的基本元素。从古至今,生命始终是人类永远关注的问题。中国哲学中,儒家学说注重人的生命,极力推崇人的社会性,鼓励个体不断的追求永恒的生命,提倡以“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生命的价值;道家推崇生命的自然本性,“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庄子﹒齐物论》);佛教一向主张众生平等,以一种极端的形式,严格的克己与压抑来维护任何生命。
西方以“人”为中心,张扬人性的生命哲学中,尼采以“酒神精神”与“强力意志”充分肯定生命的现实存在,以生命向上帝宣战,呼唤生命回归自然,而非上帝的超自然;泰勒斯将生命同自动性、自主性与流动性、灵活性联系起来,认为可从四性上提高生命的质量,提高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现代教育学角度对生命问题研究,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以及心理的健康,通过教育使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不断自我完善。在教育者看来,应以素质教育、个性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命,遵循生命发展原则,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教育甚至以发生学的方式,返回生命的本身,重新探询人之生存和人之生成,实现教育自身的人性化。显而易见,对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本真。3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育
生命意识教育旨在从引导与整合人类内部的精神力量,形成完整和谐、能应付危机的人格结构。生命价值伦理观是深入到人格结构中的潜在力量,是生命与文化的一个支点。论理价值观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物质不断进步,与物质相应的精神却未见同步发展,物质丰足未让现代人精神获得满足,反之更显空虚与孤立无援,而加剧了伦理价值观的混乱。物质与精神的失衡带来的伦理价值观混乱是文化与生命失衡的一个具体表现。生命伦理观的建构首先应规范现有的伦理价值观,建立与现代文化相应的伦理价值观。
(1)构建伦理价值观。由于文化的全球化,各种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如重整体轻自我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崇尚个人与自我是西方伦理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取向。两种伦理价值观的冲突是中国人精神危机的重要方面。现代人的精神支柱的崩溃来自伦理价值观的混乱,人们在自我实现与巨大生存压力下应该建立符合自己文化特点的伦理价值观,构建伦理价值观,是形成有序发展的关键。
(2)充分认识人格结构和人格的个体差异,肯定人格的决定作用。人格结构的中心概念是伦理价值观,对人的意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人格的潜在力量可以在许多实际领域起决定作用,如战争、掠夺、毁灭等。深度心理学率先对人格产生注意,并对人格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到人格强大、不可抗拒的潜在力量,但将人格结构中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忽略了。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个体可能存在很不一样的意识层面。因此,应该根据意识的不同发展程度确定相应的责任,建立相应的价值伦理观。
生命认识、情感与意志教育
(1)客观公正的认识生命。首先,它表现为生存教育。生存是生命的底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谈得上人的其他问题。如何保存、保护生命成了生命教育的首要内容。其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在保护自身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其次,生命价值教育。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动物的直接性和重复性生命存在,而是一种历史性和有意义的生命存在,是在发展中得到展示与实现的生命存在。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声明,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在此,死亡教育。死亡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有限与唯一,揭示了时间与生命的宝贵,使人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生命认识教育中应以超前眼光统领认识。
(2)正确对待各种生命情感。据前文所说,生命情感是指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积极的生命情感能引发人振奋、乐观、积极向上、豁达宽容、奉献、富于爱心等美好品质。相反,消极的生命情感则会使人变得沉闷、丧失意志、孤僻、极端、自私冷漠。生命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能够转化情感阴影,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
(3)形成坚强的生命意志。人类的坚强意志一直是伴随着苦难,当生命与文化失调时,人类有坚强的意志能应付解决危机;反之,面对冲突与危机时表现的听天由命则是人类最大的危机——“哀莫大于心死”,生命意志是生命的支柱。在教育中,应当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毅力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刘铁方.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65.
[2]刘永富.作为生命哲学的泰勒斯哲学的当代思潮[J].武陵学刊(社科版).1998,(4):21.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7篇
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在教育中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加强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生命科学教学的课程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情感认知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命科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含义,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完整的生命成长。如果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忽视了生命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生命价值观念的缺失,在以后成长的道路中,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会出现认识偏差,造成不良后果。这种误人子弟的教育理念应该早日得到改观。
2这是人类社会面临严峻考验下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当人类繁荣的文明社会与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经过不断的探索,人们终于明白,所有的一切问题基本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了生命价值和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因此,从基础教育做起,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从小深刻领会到生命和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珍视、敬畏生命,爱惜人类环境的理念,那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3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怎样进行生命教育
突出生命的伟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理念
生命是经过不断进化和演变最终形成的。和卵子相结合孕育了生命,生命再创造生命,使人类不断生息繁衍,永不绝息,这个过程是伟大而神圣的。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传授生命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讲解生命的理念和价值,让学生感悟生命缔造和传承的奇妙,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通过解释生命的产生和死亡,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生命只有一次,没有来世,人生在世,应该感谢孕育自己、赋予了自己生命的母亲。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侧重讲解生命的产生和死亡的过程,使学生感悟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中做出有意义的事情。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讲解一些发生重大伤亡的事故,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使学生既懂得生命伟大,又感叹生命的渺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诠释影响人类生命的环境问题,使学生懂得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提升环保意识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8篇
1、学校高度重视生命教育活动,建立学校生命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刘志伟同志任组长,成员为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副校长具体负责分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心强,相互协作好。
生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把学校生命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并在周工作安排中具体落实,定期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工作反思总结。
为积极响应常州市、溧阳市生命教育活动并落实生命教育课题,目前,我校及时启动了以“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价值”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周”活动。3月12日,蒋菡芝副校长作了《让生命因你而精彩》的国旗下讲话,作了生命教育活动的动员讲话,这正式拉开了“生命教育周”教育活动的序幕。下午,德育处及时在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全体班主任会议,认真部署了“生命教育周”教育的有关活动安排。同时,充分利用宣传主渠道作用。开设专题宣传栏,坚持更换橱窗及黑板报内容。利用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升旗仪式、班主任例会、班会课等各种形式,向师生广泛宣传生命教育知识、法律知识,进行法纪教育,从而增强了师生的生命价值观念。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19篇
关键词 体育 体育教育 生命化教育
人们在接受教育的阶段是学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关键,在新改革的课程中增加了体育教育这一门课程,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教师可以在通过体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对于社会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社会中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生命价值,所以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化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对于在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化教育的关系
(一)体育教育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
在人的学习阶段,对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有一定的变化,也是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时期,所以,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体育教育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强健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还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品德,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有所提高。
(二)体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自我保护能力
在体育教育的课本中,其中有大量的对于自然灾难来临的应对指南,这对学生在遇到灾难时对于自身生命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地震的应对技能的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遇到灾难时候能够沉着冷静,并且能够想办法使自己逃出困境。其实在一些地震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中,在体育教育中就有着对于地震防护的课程,这样在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
在国外,部分学校都开展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在发生一些突况的时候可以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在一些小学中,教师或者家长会对于学生进行死亡教育,使学生能够判断死去的人和正常人的区别。其中还会对其进行新生教育,会给孩子讲解生命的伟大,并教导孩子什么是生命的开始,什么是生命的结束,并使孩子知道生命是极其不容易的,进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生命,不会遇到困难及挫折就会放弃生命。
(三)体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灌输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到最基础的体育方面的技能,也从课本上了解到健身及保养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对于自己生命健康有重视,从而使学生能够远离一些不健康的物品,如烟、酒、等。
(四)体育教育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
在体育教学课程中,是能够进一步对于人懒惰的性格得到改善的,并使学生知道要不断的努力并超越他人,体育教育还会使人的身材可以变得更加完美,使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的充实。体育教育是一个班级化的集体活动,也能使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并能够通过体育来不断的完善自己[2]。
二、浅析体育教育中进行生命化教育
在对于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化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体育教育中的优势来对此进行。体育教育中的优势有两方面,其一就是学校中的体育设备是现成的,其二就是在学校中对于体育文化方面的人才,在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同时,应当把这两方面的优势充分的运用到课程中。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化教育是不仅仅局限于口头授课方面的,在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备,比如体育馆等空间大的场地,来对于体育生命护教育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展开,这样的就充分的发挥了体育教育中的优势,帮助体育教育中生命化教育的进行能够更好的展开。然而,目前我国对于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化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过,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探索、创新,相信在体育教育中展开生命化教育的教育理念很快就能实现。
对于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化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进行展开的,在如今社会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对于体育教育中实现生命化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因此,进行生命化教育是目前教育机构中的重要内容。不过,要想人性化的体育教育,就必须彻底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有适当的休息调整时间,其中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有着重大考虑。
三、结束语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新时代,目前,人们在教育中所重视的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并不是一味的死读书,开展体育课程就说明国家教育部对于现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一定的发展及改变。综上所述,对于体育教育的意义及生命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意义,我们能够得出生命教育在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化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明白生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通过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方面有了一个正确的引导,并端正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20篇
一、视角独特,立意高远,倾注了对生命的关爱、体悟和润泽
二、方法新颖,资料翔实,形成了生命教育研究的独到论证思路
三、结构严谨,新意迭出,构建了生命教育研究的完整体系框架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结构严谨,思路明晰,内容宏富,新意迭出,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深层次的概念解读、现状反思和对策梳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命教育研究体系框架。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从内涵论和外延论的视角对生命及生命教育进行了深透解读与论述,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第二章通过对几组数据和若干实例的思考与探问,映射出大学生生命的困境并探究了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归因。第三章依次从生命教育的归宿、价值以及方法载体等方面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反思与批判。第四章从中西两种文化沉淀中提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文化润泽和经验借鉴,尤其是从儒家传统文化中找寻其对话现代生命教育的可能性,并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探讨生命教育的文化依托。第五章从生态学的视角重塑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体系框架。
四、立足理论,关照现实,实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平台的双向建构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21篇
(一)、视频、故事引入,理解主题
通过真实的报道引入新课,在10月7日这天,天津的一段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车上坐的55名学生,35人死亡、20人受伤。不光是10月7日这次,有很多的人都是因为交通事故在那一瞬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紧接着我们大家看了“触目惊心的车祸”,我为大家讲述了“篮球里的小女孩”的故事。孩子们触动很大,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师生畅所欲言,谈了心中的感受,我们还在一起交流了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大家都觉得交通事故暴虐凶残,出没无常。我们从全国的交通事故谈到学校周围的交通,同学们发现了许多交通隐患。有的学生说:“我们的学校,北面有公路,南面有铁路,车流量非常大。”还有的同学发现:我们对面是站西街小区,有许多的车进进出出,而且车速很快,我们上学在路上很危险;学校的北面有十字路口,那里来来往往的车也很多,我亲眼见过有两位同学被汽车撞到;接送我们的家长经常把车开到我们学校门口,这样我们进出学校很不方便,有的时候着急上学总是很担心这些车辆会碰到我们;放学时校门口车很多,有的车速又很快,我们上下学时很危险,容易引起交通事故,还有的同学发现我们学校的南面有铁路,要提醒同学们千万不要到铁路上去玩,这样很危险。
既然大家都发现了学校周围的交通安全问题,那也应该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学校为了大家的安全都做了哪些工作。于是教师紧接着问:我们面临的交通安全问题还是很严峻的,所以我们学校始终把交通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谁感觉到了我们学校是怎么样做的呢?学生能在这个环节充分的理解活动主题。
(二)、确立主题名称
既然交通安全这么重要,那我们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围绕交通安全来开展。想个什么好听的名字作为我们的主题呢?学生们成为了活动真正的主人,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每个人都想出了好听有准确的名字,经过大家的同意,我们最后决定用XX同学的名字。
(三)、研究讨论,确立子课题。
学生们对交通安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不是很全面,有的交通知识很模糊,有的规则和标志只是知道,但不明白用途等等,所以我问同学们:“你们最想知道交通安全的哪些知识,最想了解哪些问题呢?”大家把有关交通安全不明白的、想了解的、感兴趣的所有问题,都提了出来,我把它们一一写在了黑板上。
问题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于是我引导同学们把它们进行归纳,最后归纳出四类:
⑴交通规则、⑵交通设施、⑶交通管理、⑷交通宣传
(四)、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1、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分组。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归纳了四方面,谁想了解交通规则呢,请举手,那好,你们就是第一组。谁想了解交通设施类呢,请站起来,那你们就是第二组。谁想了解交通管理类呢,请向大家挥一挥手,那你们就是第三组。谁想宣传交通安全呢,请拍一拍手,那你们就是第四组。这时候教师也把相应的组牌放好了,好请每组的同学做到相应的位置。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到了自己的组。
2、教师指导各小组讨论设立组长及活动计划。
共同的兴趣让我们做到了一起,请各组推荐一名小组长,我们已经推荐了小组长,也选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课题,接下来你们都有什么打算呢,大家在组内说一说。在这个环节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经过各组激烈的讨论每组都制定了活动计划。
3月12日至18日,是常州市生命教育周。我校围绕“感恩生命,快乐成长”这一主题,积极宣传,精心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活动效果,也为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争创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日早晨,迎着春风,浴着朝阳,学校举行了“感恩生命,快乐成长”生命教育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喻建杏副校长作了动员讲话。她在讲话中指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号召全体师生认真学习领会生命教育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就本周生命教育活动作了具体安排。
喻校长讲话之后,还进行了学生签名活动。四十多位学生代表全校2000多名学生在“感恩生命,快乐成长”的横幅上庄重地签上了姓名。
13日至16日,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每班都举行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活动。有的班开展了“感恩的心”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最感谢的一个人,并且说出感谢的理由;有的班开展“生命的意义”辩论会,在辩论中让同学们认识生命的`意义;有的班开展了交通标志辨认赛;还有的班级通过小品、诗歌、故事等形式宣传生命的价值,引导广大同学珍爱、尊重生命,感恩他人。
14日,学校针对五六年级骑车学生比较多的情况,组织了交通安全教育片的观看活动。同学们从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中,既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掌握了一些交通法规,又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体会了生命的意义。
16日,在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各班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组织“感恩生命,快乐成长”征文比赛。
我校多年来十分重视生命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将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学科渗透、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将把此次生命教育周活动作为一次契机,把生命教育推向一个高潮,让学生真正学会感恩惜福、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闻稿生命教育范文 第22篇
1、各校举行“珍爱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加强生命教育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学校召开了《珍爱生命,保护自我》的安全教育讲座,并公布了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
2、各学校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利用校会、晨会等时间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
3、我校开展以“珍爱生命,保护自我”为主题的活动,在广大学生中产生深刻的影响。
4、在各年级中开展以“珍爱生命,保护自我”为主题知识竞赛活动。
5、各校召开学生家长安全教育会,全面建立家校共管的育人机制。
6、我校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排查治理。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这次“珍爱生命,保护自我”教育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我校学生对生命教育活动的认识,也激发了广大老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我校将进一步努力,积极探索,切实把“珍爱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的更加深入,使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水平大幅提高。
上一篇:高考报名推荐信范文(推荐18篇)
下一篇:优秀范文的英语翻译(通用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