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906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7分钟。
风险控制机制和流程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问题;措施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是有着诸多联系的。不论是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还是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都可以有效增加企业经营的安全性,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健康正常地发展,两者都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作出了合理的保证。在两者的组成要素方面,有部分是相同的,例如风险评估、信息收集以及监督等。同时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步骤,企业为了实现一些重要的经营目标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又必须对风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管理,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总的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同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些区别。两者的安全性控制范围是不同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其侧重于财务的审计和监督方面,以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性,而风险管理是将经营活动的收益与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比较,确认经营活动的可行性来减少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促使企业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越来越多,风险的隐蔽性也越来越强,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对企业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有诸多的企业并没有对风险管理加以重视,普遍存在着对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许多的企业对风险管理流于表面形式而且认识不足,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意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虽然部分企业实行了风险管理,但是风险评估做的不够深入,未能对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虽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有了规矩又不规范执行,其结果也是不理想的。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存在着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完善,使得风险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不能有效的躲避风险。由于组织结构的缺陷,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而且监督执行的人员不到位,使得各人员的工作有所交叉或者是工作互相推诿,使风险管理完成困难。此外,部分企业有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构,但是由于风险管理的领导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只注重眼前利益,最终的结果就是其带领组织结构走入歧途,不仅不能引导企业对风险进行躲避,很可能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3.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能力不足
风险管理就是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以便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方向作出一个合理判断,而内部控制需要大量信息的辅助,以便于实现企业内部的审计与监督工作。但是我国许多的企业都存在着各部门、各上下级之间沟通不畅的现象,使得信息交流不足,在风险管理方面,企业管理者很可能会对风险作出错误的评估。在这些企业中,各部门之间相互竞争资金与资源,部门沟通较少,信息流通不畅,同时基层遇到的情况不能够积极的向领导进行反映,有时通过多层信息上报,结果部分信息又失真,导致风险的管理者得不到足够的信息对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
4.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性,但是在我国现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中,虽然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而且都有相应的执行机构,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到位,使得整个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体系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因此,审计监督职能突显重要。在一个企业,内部审计一般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它对各个部门和业务进行监控,如果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即使是优秀的风险管理方案也不能发挥出其作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会不足。同时有些企业的审计人员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进行专项审计,使得审计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企业的发展以人为主,企业要进行风险的管理,首先应该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在面对许多的企业员工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的现象,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风险管理的意识,增强员工的专业能力,不仅可以逐步提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完成,而且员工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了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与个人的业绩考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全面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对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第一,企业要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强化企业的管理,并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加强企业对风险的评估,促进内控体系的完善,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第二,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综合培训,特别是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扩大他们的视野,以便于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强化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同时实行责任制,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加强企业内控体系的管理,建立了一个对风险评估的专业小组,其小组成员要认真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时刻监控外部市场的动态变化,积极收集有关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最大程度的减少风险损失。
3.提高信息沟通能力
企业应当提高信息沟通能力,积极收集和挖掘信息以便于增加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首先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储存库,由企业的各个部门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由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有用的信息为管理层作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其次,一个企业是一个团体,建立专业的信息渠道以便于各部门间和各上下级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时刻保持内部信息的畅通。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收集,促进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减少面临的风险。
4.完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和完善外部监督制度对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企业应当强化审计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在监督方面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的管理。同时,外部的监督机制对风险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定期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披露,使得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得以及时的发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控的完美结合,减小了企业面临风险的可能性。
四、结语
周所周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都是企业安全经营的保障。因此企业在面临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上的问题时,企业应当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外部的监督工作,减少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寅入.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与联系[J].普华永道,2010(06).
[2]张玉.中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比较[J].会计之友,2010(02).
风险控制机制和流程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市场竞争 投资 利润 科学 财务管理 价值 财富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复杂多变,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投资最少的资本而获取最大的收益是各个企业都非常关心的事情。然而,很多企业却在投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甚至导致了经营失败、破产的严重后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对于投资风险认识不足、不懂得如何有效的控制企业投资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是导致经营恶果。因此,投资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不一定会获得预期收益,甚至还会有丧失本金的风险。而造成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杂多变的经济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在宏观上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例如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的影响,具体经济上的法律条文的影响,社会人文对具体决策的影响等等。微观的投资环境则是指企业内部的经济环境,例如企业的文化、内部经济政策等等。它们的变化无一不影响着投资的风险。
二、投资过程中盲目追求高利润,缺乏足够清晰合理的认识
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一般来说,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然而,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热门”行业,以为必定会带来高额利润,对于自身的实力和投资方的详细情况缺乏清晰的认识,只看到了利润而忽视了投资的风险。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
投资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容易受到领导人的意志和态度影响,然而,一些领导人并不具备优秀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加上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因此容易导致投资决策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和独断性。
由以上可知,要合理地控制投资风险,必须做到:
(一)对不断变化的投资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把握其变化确实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投资决策,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变化、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波动等等。
(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一切影响决策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并且合理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经济分析模型,用数字化的方法来分析这些因素在投资过程中的影响,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投资决策。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明确责任分配,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技能,以便能够提高对风险的客观性和预见性认识,密切注意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预测,控制投资过程中的投资风险。
以上所讲的投资,其实就是运用一些有价值的资产(资金、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投入到某个公司、经济项目或者商业活动,以获取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不过,这种有价值的资产从何而来,投资活动如何进行,获取的回报将何去何从则涉及到另外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层的问题――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公司理财,背景是高速发达的金融市场,是研究企业资本获取和使用的管理学科。所谓资本的取得主要是指融资活动,即筹措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本;资本的使用主要是指投资活动,即将从内外部获取的资本用于满足企业资本增值的各项活动;资本的另外一部分可以用于经营企业的主营业务,进行资本增值活动;资本回报的使用是指分配活动,即将资本收益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经营资本和利润分配。
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其实就是价值管理,它的基本特征是涉及范围广、综合程度高、灵敏性强,其对象是现金或者资金及其流转。货币资金运动中,最开始进入财务管理流程的是货币资金,然后转化为存储资金,接着存储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再接下来就是成品资金,当成品资金被售卖之后,则成为了货币资金。就这样,新的一轮的资金运转又开始了。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切财务经营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是企业进行主营业务生产,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最终目的,它决定着且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学术界主要存在五种观点:股东财务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资本配置最优化。然而目前最具有代表性、被接受最广的是股东财务最大化。原因在于,从公司资源提供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股东是公司资源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对公司的索取权位于其他所有关系人(债权人,经营者等)之后,承担了公司的全部风险。这种剩余收益索取权赋予股东的权利、义务、风险、收益都大于公司的债权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员工。因此,在确定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时,应该从股东的权益出发,选择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现代经济状况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有许许多多的复杂因素影响着公司的经营者顺利完成管理目标。这些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财务管理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宏观环境因素例如,法律、经济金融等等都对财务管理有着不小的影响。
二是社会责任。企业在进行主营业务生产,创造收益时,也不能逃避社会责任,例如保护环境,保护社会大众的消费者权益,在出现自然灾难和社会灾祸时,应承担着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而这些通产会造成企业股东财务的减少,影响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内部因素则主要包括企业获利水平、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风险,投资性质和种类,资本构造,股利政策等等。
参考文献:
风险控制机制和流程范文 第3篇
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外经贸企业要想求得生存或更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应更加注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规避和消解各种不利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应有所针对,有所侧重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度
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要要查漏补缺,形成上下左右全覆盖的控管机制。既能严格贯彻执行,又便于应用操作,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此,管理者在建立或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制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的形势宣传教育,为建立高效、灵活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置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岗位,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
岗位设置应根据企业经营实际和发展要求确定,在实施中要做到在岗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岗位之间相互协作、监督、制衡的运行机制,并持之以恒,最终达到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秩序和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
1.内控岗位和风险管理岗位设置的原则
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可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也可多人一岗(如设立风险评估管理部)。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和近亲回避的原则,达到既科学合理,又减少冗员,降低管理成本和便于操作及运行顺畅的效果。
2.内控岗位设置的内容
内控岗位应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在财务部门,主要有:
①会计稽核岗(包括会计记账凭证、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的合法有效性,凭证流转程序以及有关财经制度执行的合法、合理性等);
②财产管理监控岗位(包括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商品、材料物资、低值易耗品的监管);
③收支核算审核岗(依据企业预算对业务收入及业务成本、三项费用支出和营业外收支进行监审);
④应收(预付)账款监控岗(根据业务信息对债务单位进行信用评估、提出授信额度建议、进行账龄分析和资金回收检查、债权风险评估等);
3.风险管理岗位根据管理要求可设在有关业务部门或单独设风险评估管理部统一管理。主要岗位设置有:
①短期投资风险管理岗。包括对持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票、短期债券、各种基金风险评估管理等。
②长期股权投资风险管理岗。包括按成本法、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应收款等。
③生产经营设备安全管理岗(监督安全制度的建立是否合法、合理、可操作;设备的维护管理是否及时、到位、有效;设备的报废处理是否符合程序要求等)。
④外汇和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岗(汇率风险评估及规避,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出口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等)。
风险管理岗或部门要定期向管理层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预警报告,以便管理层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可及时研究决策,把风险和损失控制在最小或可接受范围之内。
三、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作用
对内部审计职责明确定位,其主要职责范围为:
1.考核、检查各职能部门、业务经营部门、所属分支机构的工作、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2.审查内控制度实施中,企业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财务制度,是否符合本期预算要求;
3.对外投资及企业内部资金运行的安全性、效益性检查和风险管理有效性的评价;
4.经营绩效评价和趋势分析;
5.债权债务结构是否与业务经营相匹配及风险分析;
6.企业内部或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7.企业总经理确定的专项审计事项;
8.其他必要的内审事项。
企业内审工作除特定的专项审计外,可以对内部有关部门或分支机构每半年进行一次审计,以确保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按既定的经营目标开展工作和经营,促进预期总目标的完成,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要覆盖每个经济部门,涉及主要财务收支指标、现金流量主要指标以及资金的筹措、使用安排等方面的内容。预算指标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作调整,除非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政策重大调整或出现其他非人力可控的因素,可按一定的程序予以修正和调整。
2.一支笔审批和重大经济事项集体会审决策制度。一支笔审批一般是指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财务收支和资金调度的审批,也可由主要负责人指定有关人员根据授权范围进行审批。重大经济事项的界定可由企业根据业务实际确定,不同时期应有所侧重。
3.资金使用(包括融资借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用调度时实行申报审批的制度。
4.购销合同和其他经济合同审查备案制度。合同签订前,应由企业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或进行事前审查,合同签订后,备报有关部门存档管理。
风险控制机制和流程范文 第4篇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着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上一篇:逗笑木头人优秀范文(优选13篇)
下一篇:规范文件打印的通知(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