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热门36篇)

青春之歌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5326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14分钟。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篇

摘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网络游戏、影视影响、家庭教育以及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正对身心不成熟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讨解决之道。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现状;原因;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目前文化的不断泛滥,对身心不成熟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多渠道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学校需要探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1、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从政策上体现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_中央_、教育部等部门曾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文件,在文件中均指出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要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实施,制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从这些政策性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1.2学校、教师认识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一些学校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学校是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笔者所在的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第一小学校早在19xx年就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探索,开设了每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20xx年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1.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

(1)教育发展不平衡,形式化倾向严重。总体上来说,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和评价标准,这对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利的。另外,虽然有些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也配备了专职教师,但心理咨询室配置简单,课程被挤占,老师也未受过专业的心理培训教育。

(2)片面化现象存在,学科化倾向严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然而,在现实中却是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对象选择上更趋于学生,而忽略了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课更多的是系统讲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更多的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不是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来强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2、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根据对各类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1家庭因素:极端的家庭因素造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由于中国传统道德理念接受西方思想的冲击下,这导致国内离婚率逐年上升,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现在社会相当一部分学生又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孩子在习惯养成、待人接物、基本的生活能力方面都很欠缺,任性、自私、自主能力差。

2.2教育因素:目前很多小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集中在:师资力量有所欠缺,教育思想较为滞后,教师心理教育观念淡薄,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未形成系统化等等。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缺乏心理保健知识,不能进行科学的预防,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含的内容较多,如各种媒体的宣传,文化的传播和泛滥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让思想不够成熟的小学生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

3、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上述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由于小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特点,只要我们重视引导,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所谓的心理问题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3.1学校要完善制度,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学校要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同时,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另外,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便对症下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3.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心理教师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预防与指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橱窗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做好正面教育引导。

3.3成立心理咨询室,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解答。学校要安排专门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固定QQ信箱,通过谈话、聊天等方式对学生在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尤其是对有关学生实在难以启齿的问题,要利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解答,耐心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跟踪调查与教育。

3.4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良好的集体活动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在参加过程中消除心理障碍,促进相互沟通,同时,这些活动也是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途径。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不断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朝着健康,有效,全面,标准的方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J].甘肃教育,20xx.

[2]李涛,王萍萍,刘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职培训的几点思考―――以长春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例[J].继续教育,20xx.

[3]王朝晖.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xx.

[4]郭宝晶,曹锭.关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xx.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篇

论文摘要:现代教学把语文教学分为认知与情感两大领域,但在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所讲的东西规定为学生的规范,不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创造欲,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位置,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从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四个方面对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情感教育是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进其感情变化。换言之,情感因素不仅对学习过程起着推动、强化、导向、维持和调节作用,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挥,还对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情感教育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有着很大的实效性,增强学生追求知识永不懈怠的耐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对情感教育的内容、方式、步骤进行了探究。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应当爱学生,忠于教职。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种爱生忠诲,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一个老师应当具有的情感素质。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按照儿童的天性去进行教育,教育要适应自然,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意志和判断。这就明确指出了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目的——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和技能。热爱学生的方式方法方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进行教育,首先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青年人的心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要注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现代教育学更加强调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位置,将情感教育提到搞好师生互动关系的高度来论述:教师要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竭尽全力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教师关怀,爱护学生,会使学生受到鼓励会更加尊敬教师,热爱学习;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情,持之以恒。”——既概括了情感教育的过程,又指明了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情感教育的资源。今天,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认识领域的新观念,新学说层出不穷,对人才的需求愈益广阔而严格,依靠自己学习,终身学习成为适应社会变化的制胜法宝,情感教育理论的创新,深入提高,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一是以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一是以热爱学科学习,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就一改我国教学体制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注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忽视或轻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片面性。这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传统情感教育理论的开拓和深化。

笔者从事小学教学教育多年,不仅从理论上花大力气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情感教育方面的论述和思想,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身体力行,切实探索情感教育的路子,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对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体会和领悟。

一、情感教育可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生是接受知识,塑造品格的初始阶段,好奇心,敏感心较为强烈,想象力相当丰富,而求知的心灵犹如一颗稚嫩的小草,来不得些许风霜侵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朋友谈话的方式传授知识,可克服其畏惧的心理,增强其好奇心,求知欲及想象力,就可以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印之于脑,贯之于行,乐于接受教育,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十分融洽。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向全体或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以真情实感对待他们,即使他们以冷漠的表情,冰冷的心对待老师的帮助,教师也要以春天般的温暖,夏天般的炽热,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逐渐融化其冰冷的心使其在知识和品格的发展上打好基础。

二、情感教育能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稳定学习情绪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要求。”从教师这一方面而言,其精神状态,情绪波动对于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心情愉快,轻松舒畅,情绪状态较佳的情况下,其个人固有的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会得到自然,准确,流畅的展现;就学生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和颜悦色的叙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欢愉的种子;而教师手把手,面对面的悉心指点,又对学生能够学会知识产生自信力;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的鼓励,还可产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耐心疏导,悉心纠正往往又可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对于这种师生双向互动,现代作家冰心形象地比喻说:“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可爱,同样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要让学生身上布满阳光,教师心中应有一轮太阳。”这是颇有见地的。

三、情感教育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第一位老师。实际教学当中,确切的说,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媒介和桥梁作用。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往往通过情绪与情感对师生的智力活动施加影响的。如果师生关系好,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也对教师的授课活动从一开始就会产生兴趣,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肯定情感的体验,就会在情景交融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体验,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会更深沉地热爱教师,尊敬教师,把教师当作自己崇拜的偶像。这时便会产生情感迁移的现象,即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叫:“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认为: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能够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的活动,沮丧愤怒的情绪则不利于智力活动。一言以蔽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情感教育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为进一步形成科学素养打好良好基础

从学生成长的长远利益考虑,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师的价值取向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强调指出:教师教学的价值观对学科教学的认识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又强调:教师教学要真正走出纯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注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杜绝应试教育。科学素养的形成,应当及早抓起。小学教育恰恰是科学家素养培育的起步阶段,而这个起步阶段对小学儿童来说是丰富多彩,充满了“别有天地”的无穷魅力的。《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论及小学儿童心理特征时谈到:“(1)小学儿童是幼稚的,即便是小学高年级儿童也会提出一些令成人可笑的问题;(2)小学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不会向别人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而且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3)小学儿童是好动的,喜欢东摸摸,西碰碰;(4)小学儿童是好奇的,见到一件新东西,就想用手摸摸,听到外面有奇怪的响声,就想出去看看,手上有了玩具就想拆开瞧瞧;(5)小学儿童是喜欢模仿的,成人的动作方式,他们一学就会,影视的角色特征,他们跟着学样,社会上的流行的时髦语言,他们也会朗朗上口的;(6)小学儿童做事是喜欢成功的,即使做得很不成样,只要成人认真地称赞几句,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干得更得劲。”这一全面而精确的论述,对于教育儿童科学素养形成方面的起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提醒教师,儿童身上有着科学素养形成的纯粹因素,万万不可轻视。这就要求教师基于“每一个儿童都是可造之材”的认识,以温暖如春的语言,以平心静气的态度,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以积极乐观的热情,激发和强化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注意觉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触摸学生感情的脉搏,对症下药,清除其心理障碍,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哪怕是在学习上提出一些奇谈怪论,也不应讥笑、嘲讽,遏制学习活动。尤其对差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回答对就及时表扬,使差生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定位置,布置作业也可难度小点,平时不能要求过高,生活方面也要对差生充满爱心,帮助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因自己学习差而歧视他,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教育要从教师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着手,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本着一颗热爱之心,没有对优生的偏爱,没有对差生的厌弃,而且在生活及其他活动中献出爱心,没有被忽视冷落的学生,这样就会激励起全面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为将来形成科学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树立教师教学的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恒心,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及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3篇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当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4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及其不符,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此问题,实施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有助于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个性的目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十分重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通过创设情感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具有重要的作用[2]。以学习《要下雨了》为例,本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白兔遇到了燕子,小鱼以及蚂蚁知道了要下雨了的消息,通过燕子低飞,小鱼露头,蚂蚁搬家等现象体现出了要下雨的可能性,为小学生阐明了生活中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教授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感教育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中主要有四个动物,兔子,燕子,小鱼,蚂蚁,教师可以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以情景剧的方式情景再现,将文章中的内容演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实现情感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交流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师生通过交流沟通才能够进行情感交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发展学生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产生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师生交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3-4]。以学习《幸福是什么》为例,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医生,农民,劳动者感悟到的幸福是什么,然后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自己认为幸福是什么,如学生取得好成绩,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并鼓励学生回答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如可以放假出去玩就是幸福,妈妈爸爸可以多陪陪我就是幸福,有零花钱买喜欢的玩具就是幸福,有喜欢吃的零食就是幸福,考试考个好成绩就是幸福等等,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应给予鼓励或表示赞同,给予小学生信心,肯定,如此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以文章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答案,不能对小学生与课文表达不符的答案进行否定,小学生年纪较小,无法思考到伟大的事业,巨大的贡献等与实际生活相差较远的事情,教师不能依据文章内容规范学生的答案,需要通过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幸福是为人类做有益的事情,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情感教育。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5篇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幼儿园一直到现在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多种爱好呢?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使之成为有用之才呢?

(1)要增强孩子的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对于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2)要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我经常谈起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我接触的很多农民工家的孩子,有的高中还没念完,不愿上学了,怎么办?只有辛苦工作了。那么,如果你进入了一所好的大学,毕业后,你就能够找到非常好的、体面的工作,接着就会有好的待遇、好的生活质量,相反你什么也不会有。有时孩子对背外语单词不感兴趣,对一些外语歌曲比较喜欢,那么就教育引导孩子只有单词会了你才能用心去感受歌的韵意。唱起来才好听,记起来才容易。

(3)要为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家庭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苗来,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己却整天无所事事,孩子就会拿你自己与其她的家长相比。如某某家长有车你有吗?等等一些你自己都无法去实现的事实。

(4)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孩子学习,因为作为一名家长,教育孩子,关心孩子是作家长的基本,孩子学习是家长的希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去满足,只有满足了孩子的欲望,才能够挑逗孩子的兴趣,从而在各方面去满足孩子的需要,那样,孩子就会更好的走进学习当中。

(5)家长应多给孩子买有益的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让孩子将更多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找到她最喜欢的书籍。培养她的读书能力。

(6)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麻将声声,乌烟瘴气的家庭孩子是不容易成功的。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家长们的对孩子的寄托。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我家长的责任,我愿与老师共同配合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摘 要 文章选取了与大学生情绪调节有关的183篇学术论文。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国内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更加的强调研究方法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理论分析深刻性。

关键词 国内 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 现状与分析

1引言

Gross 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基础医学界、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先后将研究的兴趣放置到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上。医学界是最早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学科,它侧重于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教育界学者则通过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探讨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的调节干预研究。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仅始于21世纪初,其主要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相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各学科的研究均已取得了一些价值成果。

2文献的总体情况

心理学专业杂志刊登大学生情绪调节文章情况如下。14年间发表在专业杂志文章共34篇。其中核心刊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总共刊登了19篇,且学会一级刊物《心理学报》没有刊登文章。由此可见,心理学者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度不高。

3主要研究内容

心理学文章比较集中关注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关注度最高的是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方式的相关研究,共164篇文章,其次是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共19篇。主要都采用问卷法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研究与质性研究较少。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及多元化研究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不同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对积极情绪调节多于对消极情绪调节。对消极情绪多用减弱型调节和反应调节,对积极情绪多用增强型调节和原因调节。男生对积极情绪更多采用忽视调节,女生对消极情更多采用宣泄、反应调节和增强型调节,且女生对情绪的自然调节更多。王春花研究发现,在面对不同情绪时,大学生使用的情绪调节方式频率也不同并存在年级差异。面对积极情绪时,大学生所用的情绪调节方式由多到少依次分别为为:情感分享、情感表露、情绪维持、激励、克制、升华;面对消极情绪时同样由多到少为认知重评、发泄、压抑、放松、体验痛苦、转移注意。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多使用情感分享和情感表露的方式来调节积极情绪,男生多用克制、升华的方式。对消极情绪时,女生常采用转移注意的方式,男生则多采用压抑的方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多元化研究主要涉及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及抑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父亲的过度保护及拒绝否认与大学生更多地使用表达抑制策略存在正相关;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其子女多采用不成熟的方式来调节情绪。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研究发现,大学生正性情绪的分享和负性情绪的转移与人际关系困扰有着负相关关系,正性情绪的克制和负性情绪的发泄、压抑、体验与人际关系困扰有正相关关系。负性情绪的压抑、体验和发泄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中重新评价策略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有利于减少抑郁情绪。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检验结果也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可见,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有研究采用中文版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 512 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分为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或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或愤怒情绪效能感三个维度。大学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方面,女生优于男生,在调节消极情绪效能感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大学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得分呈现出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的趋势。外向性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调节消极情绪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4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评价与展望

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方式的关注虽然比较多,但其研究内容与方法单一、实验研究不足、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因此,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扩展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加强理论探讨。

参考文献

[1]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2):69-73.

首先,认真对待幼儿的“流动性”,做好“流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研究发现,那些流动幼儿家庭嘈杂度明显高于城市非流动的幼儿家庭,由于家庭嘈杂度是低经济地位的同义词,因此建议流动幼儿父母们,可先在城市工作数年,待条件好一些再把幼儿接过来居住.

其次,为流动幼儿创建优质的居住环境.本人建议,首先,流动幼儿的家长应努力避免喧闹的城中村而选择安静的小区租住房子;其次,相关部门应大力进行对流动幼儿居住小区的文宣工作.

最后,提升流动幼儿父母综合素质;要改善流动幼儿的情绪总体状况,流动幼儿家长必须在教育幼儿时多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多与其他的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改变错误的教育理念;流动幼儿的家长业余时间,应多花时间与幼儿进行谈心,关心幼儿的身心需求,让幼儿感到自己是被爱的.

参考文献:

[1]增从周,赵振国,刘文博.家庭嘈杂度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4,(3):50-57.

Abstract: In this study, 5 kindergarte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5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A total of 310 preschool par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ing 161 mobile children and 145 normal childr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noise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e household noise scale and the infant emotional adjustment strategy scale to compare the family noise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and normal childr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mily noise of the mobile childre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hildren. The mobile children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al children in the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dimension,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ther emotional adjustment dimensions. The family noise and the pos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h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egative emot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od adjustment strategies (venting and passive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mobile children; family nois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言而总之,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家庭嘈杂和流动幼儿和情绪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情绪调节本科毕业论文情绪调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情绪调节引用文献:

一是职业发展渺茫,心理焦虑.有的干部在职业生涯之初,就为自己做好了职业规划,绘就了人生蓝图,但有时事和愿违,本来规划了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但多年过去了,事业仍没多大起色,原地踏步.看着和自己一同参加工作的同志,升迁的升迁,换岗的换岗,反观自己,升迁机会却一次次擦肩而过、和己无缘,感觉前途暗淡,心里很苦闷、很彷徨.继续干下去,希望也不大,心里不情愿;辞职不干,一切还得从头开始,心里不甘心,内心很纠结.这种焦虑情绪日积月累,可能传导到工作中,造成情绪失调、失控.

二是工作压力过大,心理疲惫.当前,改革任务繁重,完成每项任务都得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考虑人员分配、钱物筹集、时间安排等问题,稍有不慎,上级就要问责.今天要汇报,明天要督导,后天要观摩,工作压力就像大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还得硬挺着、死撑着,弄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这种疲惫心理,如果得不到有效疏解,一旦条件具备, 情绪可能瞬间发作.

三是实际能力不足,心理忧郁.有的干部不重视学习,习惯凭老经验、用老办法做事,但随着形势的变化,领导对干部的工作要求越来越严,群众对干部的工作期盼越来越高,让一些干部感觉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了,对一些相对棘手问题的处理显得能力不足、力不从心.因工作达不到领导要求,满足不了群众期盼,常常被领导批评,得不到群众的肯定,自己在群众、领导、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挺不起腰杆,显得很憋屈、很难堪、很无能,心里很苦恼,压力得不到缓解,这样就会在工作中,表现为发脾气、闹情绪.

四是个人心态失衡,心理压抑.有的干部小心眼儿,总喜欢跟别人比这比那,看不了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比自己能力强、比自己业绩佳.看到别人比自己进步快,不高兴;看到别人比自己工作好,不快乐;看到别人比自己收入高,很气愤;看到别人比自己住得好,不服气;看到别人比自己能力强,不愿意.看到别人事事不如自己,比自己矮一截、比自己弱一些,心里就舒服.当横比竖比、上比下比、前比后比,把自己比低了、比弱了、比穷了、比差了,心态就失衡了.这种怨气长期淤积在心里,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态度消极、工作懈怠、无名发火.

五是工作 减弱,心理彷徨.有的干部一直在一个单位从事一种工作,就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简单重复,枯燥乏味.刚开始时,还能夙兴夜寐、 工作,较好地完成自身承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时间一长,工作新鲜感没有了,工作热情消退,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表现在工作上,就是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消极怠工,暮气十足,人浮于事,工作平平.

六是理想信念动摇,心理失衡.有的干部经过一系列挫折和打击,当初那种踌躇满志、信心满满的 没了,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工作干好的干劲少了,看到别人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模有样,反观自己工作干得不少、力气花得不少,到头来进步和自己不沾边,荣誉和自己不搭边,对理想信念产生了质疑、发生了怀疑,工作中产生了实用主义的想法,选择性地开展工作,和己有利的工作就积极主动去做,对己无利的工作就消极被动去做,玩起了圆滑世故.

(一)提高自身情绪调控能力

相比其他年龄段学生而言,小学生比较特殊,正处于社会规范内化的定型阶段,加上其心智发育不完全,无论心理还是行为都不稳定,情绪起伏较大,其思想感情变化较难预测。但是该阶段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怒现于形,能直接从其外在情绪变化上判断出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作为班主任,对小学生情绪变化状况,一定要进行敏锐的观察,发现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及时处理,同时合理掌控、理性把握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对小学生造成非理性的言语或者行为伤害。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增强对自身以及班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在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情绪变化时,小学班主任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小学生出现情绪失控而引发行为失控时,作为班主任,要以冷静的态度合理应对,采取必要措施对失控的学生进行规劝,帮助其恢复冷静。另外,小学班主任需要对小学生的情绪变化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小学生情绪变化往往映射其内心世界。所谓事出必有因,面对学生情绪突然爆发时,小学班主任一定要贴心安慰,仔细聆听,引导学生将引起自身情绪变化的因素说出来;在了解了引起其情绪变化的真实原因后,对症下药,帮助小学生平复心绪,使其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平静面对。例如,当学生伤心时,小学班主任不要盲目批评,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当学生伤心时,小学班主任要对学生伤心情绪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解,然后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小学班主任向学生解释引发伤心情绪的原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他人的想法,使得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小学班主任要采取合适的安慰方式安慰学生,常见的安慰方式包括语言安慰与动作安慰两种。实际操作中,小学班主任可以选择拥抱、摸头等安慰方式安慰学生,再辅以语言安慰。小学班主任的安慰可以抚慰学生的心灵,稳定他们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小学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

(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能够帮助人们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小学生班主任情绪管理制度,能帮助小学班主任落实情绪管理规章制度,提升和完善学生情绪管理与引导方式,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要想进一步加强小学班主任对班级情绪管理的控制力度,就需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制定符合需要的小学班主任情绪管理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学生情绪进行管理。如此,小学班主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既能根据要求和需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又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内容对班级学生的情绪展开管理,做到有法必依,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情绪的有效引导、监督和规范化管理。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对班主任情绪管理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多由班主任凭个人直觉展开教学和管理示范,其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因此,各小学应当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和学生性格特点制定一套教师情绪管理规章制度,帮助并引导各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对自身情绪以及学生情感变化进行监督和引导,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成效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管理能力。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要随着学生思想的发展不断变化,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调整管理方案。学校应组织相关培训,借此机会,班主任还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学班主任还可以兼修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以便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事务中更加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要提升自身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关心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落实班级管理各项工作。

(三)做好情绪宣泄工作

面对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工作挑战,小学班主任难免产生消极情绪,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和压力,如果小学班主任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掌控,必然会对其工作状态产生影响,包括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管理等。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及时排解和发泄不良情绪,避免消极情绪对自身及学生产生影响。当小学班主任自身情绪波动较大时,首先要平心静气,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要冷静,摆脱负面情绪对自身行为的羁绊。若不能快速平静,班主任应当明确如果任凭当前不良情绪肆意发展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会导致自己的行为失常,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或者说出一些过激言语,进而损害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等。在自己情绪平复后,班主任要找到引起自身情绪变化的根本原因并进行自我反思。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遇到情绪波动时,理性思考,究其原因。理性思考能够拓展小学班主任的思路,开阔小学班主任的视野,引导小学班主任主动思考导致这种不良情绪的原因,使得小学班主任在不断怀疑和反思的过程中明确自身情绪变化的根本缘由,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和规避。

星期天上午开家长会,通过老师和专家课堂的知识,让有深受启发。分享孩子的培养教育心得,说到心得,我想每位家长都会有所体会。只是有的善于表达出来,有的只在心里不善言表。但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关爱都是一样的,付出的努力也是共同的,这次家长会,给了我有五点主要启发: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6篇

对一个刚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还不适应一时的变化,适应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知识的学习积累不急,成绩的高低都是暂时的,只要让孩子不断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兴趣,今后孩子一定会是优秀的学生。如果老师和家长的语言及要求让孩子觉得学习不好玩,甚至学习是件苦事,老师和家长就是失败的!这并不是说老师和家长不提要求,而是给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学习的要求通过趣味的活动、游戏潜移、优默化的传递给学生。比如:结合孩子抽象思维差好动特点,尽量同孩子互动,以游戏、表演、道具等多种活动方式,把要学的“字”形象化的展示给学生。引导孩子对知识的好奇,让孩子产生一种想知的这种好奇,你可设计出无数奇妙活动游戏来,如学“猫”字,可一起扮猫叫,画猫图,写带“猫”字头盔等等,但千万不要把学习和游戏、学习和看电视对立起来。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学习。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取向,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知识是通向道德的阶梯。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迫在眉睫。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面的,审美的及其它方面的,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以智育德,以德促智,正确把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德育的发展对于智育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资源。有的心理学家把各种智力因素称作“操作系统”,把各种非智力因素称作动力系统。如果没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远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教学实践中最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学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积极的思想感情,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并且达到高度复杂的水平,而健康积极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尝试

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

德育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渗透理论,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是指向理论,即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课文结尾或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讲授《詹天佑》一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用渗透理论。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教师在导读第三段时,要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困难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导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对祖国衷心地热爱。

3.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8篇

教育和培养子女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我并没有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不然!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和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我的孩子如果喜欢我、贴近我甚至崇拜我,这就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要他听不是不可以,当然也不能得寸进尺,否则会前功尽弃。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弃。

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对待,要做到以诚相待,而不要以为他是孩子而随意编造一个理由去欺骗他,在他需要交流的时候要认真听他诉说,与他分享喜与乐;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要认真帮他分析一些她认为非常复杂的问题,帮他解决困难,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与他讨论问题时,要允许孩子提出跟家长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认真听他讲理由,然后再告诉他你的想法;对于他让你保守的一些“小秘密”,要替他保守秘密,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总之,要让他认为家长是值得信赖、值得交往的朋友,是讲诚信的,而不是一味的居高临下地下指示、下命令,使孩子与你平等沟通,无话不谈,从而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脉膊和学习情况。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9篇

在人的一生当在,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她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恩的心。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因此,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0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小学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可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心理健康;渗透教学

由于学习压力、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著,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实践证明用音乐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兼顾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音乐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对其进行挖掘可以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条件优势。教师在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中需要努力提升自我修养,能够进行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从而提升自我素养,热爱学生,平等包容与理解学生,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当中缓解沉重的学习压力。

二、在创设审美情境中净化心理

音乐具有影响人们情绪的作用,在充满音乐声的课堂上,师生都会陶醉在其中,学生会自然地表现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融合。例如,教师教学生唱歌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情感表露的一种方式,他们会自然地融入到原唱的情感世界中,在丰富情感的同时,让他们找到能表露自己情感的出口。

在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首歌曲的词曲与歌声的表现力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时,虽然学生没有去过西藏,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西部风情中那种浓浓的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首首经典曲目中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学会了爱和赞美,学会了体察美好事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生活,不惧生活带来的困难与挑战,这都是音乐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力量与美的'感受。

音乐与歌曲带给学生的情绪体验与感官刺激,这些歌曲中所表达的积极的情感逐渐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中,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为他们营造了美好的心理世界与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通过课外音乐活动锻炼心理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堂的延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与特长,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加强具有积极作用。

课外的演出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强大的心理,树立信心,勇敢坚强。例如,在合唱表演中,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观念,能够为集体着想,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听从指挥。

在一场合唱表演从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中,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到集体的力量,感到团结的力量,在获得成功的感受后,学生会乐于与人合作交流,表现出良好的交际欲望与交际能力,从而纠正不良心理行为,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四、通过师生互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加强互动,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演唱所学内容,自己为学生弹琴伴奏,让学生体验当歌手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打分或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手。

在互动中使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增加,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是处于一种一对多的人际关系模式,这使得教师无法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所以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歌曲或音乐,带领学生学习手语操,学习舞蹈,然后在音乐播放过程中学生一起随音乐律动,让他们离开课桌与座椅,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更加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善于表现自己。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认真关切地为学生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抓住互动的机会,帮助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理解并鼓励他们,为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审美心理,挑选一些合适的流行音乐来教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要对所挑选的歌曲进行分析,在音乐的流派、种类上进行区分,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喜爱的是什么类型的歌曲,让他们在思考中提升辨别音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挑选音乐的高雅趣味,让他们能够爱上古典音乐,保持高尚的情操与高品位的审美能力。

(二)重视多元化的教学条件的应用

当前音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种类型的音乐可谓百家争鸣。音乐教师应当注意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注重他们对音乐的学习与审美的多元化,避免音乐教学的死板和照本宣科,拓宽音乐课堂的容量,也是为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接轨,帮助他们理解流行音乐的兴盛,感受音乐之魅力。

(三)主动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课堂质量高低和能否进行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师要具有丰富的音乐底蕴,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在不断的教学模式创新中掌握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与方法,能够不断地审视自身,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水平,丰富自身文化知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非常有效的。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能够为人们所利用来培养人们的情感与引导人们的情感,音乐的熏陶,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慰藉,是一个缓慢的渗透过程,让学生能够以音乐之美审美,创造音乐之美,从而在心理行为与学习生活上都表现为积极向上,善于表达自己,勇敢坚强。

教师要在学生成长最关键的时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力量,在音乐之美的引导下,学生一定能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艺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与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

美术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在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马彩霞.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35):216.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1篇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与对书本身的兴趣。这是我教育孩子的一点简单体会,希望能通过交流,与大家产生共鸣,同时,我也衷心的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最后上大学,都是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父母们、祖辈们往往围绕着某一个孩子来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这已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时代变了,生活环境优越了,加上计划生育,一家六个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一个孩子,谁不呵护,谁不疼爱呢?这也无形地让孩子们产生了自己优越感。因此,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经验与教训,也供给其他家长们参考。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2篇

在当今社会,安全是第一,让孩子学会一些安全知识是必要的,比如过公路时,自己要做表帅,红灯停,绿灯走,每过一次公路,都要给孩子说一遍,加深孩子印象,讲一些小故事,来说服孩子。还要让孩子记住必要的电话,比如什么情况下打110、119、120、父母的电话等。让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的东西;要让孩子做一个诚信的孩子,不要比吃穿等。总之,要用故事和生活中她能看到的真实事例,让孩子树立从小做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如果小学生存在情绪问题,必须及时地进行调整和矫正,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1、家庭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小学生情绪问题的矫正还得从家庭教育入手。家长不能一味地溺爱或不加节制地“严加管教”,而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宽容的同时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平等对待孩子。努力营造出和谐温馨、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2、学校教育

学校是小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自己的厚此薄彼而让学生产生情绪上的波动。除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主要方法有回避和引导两种。

回避:即“冷处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有冲动情绪的学生。当学生情绪发作时,可以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可以暂时离开他一阵子。学生见情绪发作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会自觉无趣。这时候老师再适时地进行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导:即说理、谈心。对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要多进行正面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情绪问题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对于有胆怯情绪的学生,更是需要老师主动去找他们,进行朋友式的谈心,耐心启发,正确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引导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所以教师不能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凭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客观、理智地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共同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任何的情绪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与成人相比,小学生比较单纯,他们的情绪问题固然有性格等自身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外界影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

1、家庭影响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往往呈现出“124”的结构,即: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爸爸、妈妈),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特定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百依百顺。“124”的家庭结构使得孩子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总是尽力满足,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意志锻炼和人格培养。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对物质的需求毫无节制。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冲动、愤怒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误区之二:缚手缚脚。有一部分家长还受封建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将“听话”、“顺从”视为好孩子的标准,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干涉,不得越雷池半步。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没有丝毫独立的.空间,也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他们的心灵受到压抑,很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等不良情绪。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增加,使得单亲家庭不断增多,这样的家长往往责任感不强,对待孩子要么简单粗暴,动辄拳打脚踢;要么不闻不问,把责任全推给学校。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情绪问题自然更加严重。

2、学校影响

相对于幼儿园的轻松、率性,步入小学的孩子第一次感到了压力,虽说当今提倡素质教育,但学习的竞争仍不可避免。如果老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不能一视同仁,而将精力集中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就会使多数学生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而少数尖子学生则易产生优越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产生自傲、嫉妒等不良情绪。教师如果不了解或不关心爱护学生,在教育中采取命令的方式或强制、粗暴的态度,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学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问题。

此外,社会大环境中那些负面的东西,如“读书无用论”、

拜金主义等,也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引发他们的情绪问题。

总之,小学班主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情绪管理方式,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大幅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与效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3篇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4篇

积极心理学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激发青少年的内在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技能,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株洲市教育局扎实推进“幸福校园”行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中小学生心理潜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一、定位:由“解决个体问题”向“服务群体成长”升级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自我积极面,主张培养个体积极的个性特征,如爱、勇气、给予、创造和持之以恒,更关注群体的创造力,关注群体生活的快乐与幸福。20xx年3月,株洲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升级版,20xx年,株洲市教育局再次出台了《株洲市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xx~2018)》,明确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打造和谐社会出发,着眼于青少年学生身心持续健康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培养青少年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自信乐观、和谐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健康追求与应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建立生命个体与自我、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上述两个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株洲市八中列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株洲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出了“治病”思维,关注中小学生心理潜能开发,做出了建设“幸福校园”,让中小学生生活更快乐,更具幸福感的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

二、教师:由“消防员”向“成长导师”转型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5篇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诸如厌学、任性、焦虑、抑郁等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农村小学生的年轻父母外出务工成为新常态。本人任教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的人数已超过学生总数的一半。而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亲情的缺失。而且留守儿童由于平常在家是由祖父母管教,隔代教育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孩子的任性和骄纵。

(二)学校因素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职业也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而已,教师职业已经缺乏吸引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大学,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从事教师职业。农村小学由于受条件限制,缺乏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体不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很难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因素

家长缺乏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做生意,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孩子做错事,有的是责备,缺少的是平等的对话和思想的交流,没有与孩子平静地分析错误原因,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四)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网络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各种不良信息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些学生经常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家长叫吃饭,催促做作业,也无动于衷。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针对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现象,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熏陶感染学生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冯恩洪先生也曾经说过“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这句话生动地阐述什么是环境育人。因此,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中的每一栋建筑物、每一棵树木、每一片草地都应该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无声的教育。干净漂亮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之感,熏陶感染着学生,丰富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启迪教育学生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善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死,来到你身边,你会怎样做?”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单纯而多样的,很多同学都说会把自己最好吃的东西、最美的衣服、最好玩的玩具等送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假如她从此就长期住在你们家里,你还会这样做吗?”这一问题一出,刚刚还踊跃发言的学生就马上不吱声了,原因在于这班上的学生多为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对他们无疑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最后,我就以培养同情心、学会分享、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样就起到了很多的心理暗示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充分尊重学困生,点燃希望灯火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各有特点,外向内向,好动好静,各种性格都存在,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强求一个文静的孩子变得活泼好动,也不能奢望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文静乖巧。我们必须针对每一个学生自身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有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教师应该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偏爱优学生,而歧视学困生。要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平等的氛围,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同时,对学困生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不仅从提高学习成绩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和他们深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扭转他们的自卑心理,教给他们学习的科学方法,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让他们逐步提高成绩,缩小与优秀生的差距。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课堂提问时,不能总是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把学困生放在一边不理,要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困生希望的灯火。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尊,得到别人的肯定是人的天性,学困生也不例外。一句鼓励的话语比起十句批评更能唤起学困生的自尊,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潜力。去年,我接手班主任的班级,有一名学生,调皮捣蛋,无心上课,经常搞恶作剧,影响了课堂教学。经过与他深入谈心,我找到该生无心学习的原因,主要是在他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争吵,后来离婚。父母离婚后,他由父亲抚养,而他的父亲离婚后经常赌博,不太管他。家庭环境导致他形成了无心学习的坏习惯。他因为有时在课堂上搞恶作剧,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时间一长,就产生了自卑心理。了解到原因后,我帮助他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并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以后每当他取得一点小成绩,获得一点小进步时,我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鼓起学习的勇气。还安排班上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热心助人的学生当他的同桌,帮助辅导他提高学习成绩。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和帮扶,他有了很大转变,课堂上不再搞恶作剧,人际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进步。

(四)开展“美德银行”活动,助推人格养成

美德缺失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当前社会,一些人唯利是图,美丑不分,善恶不辩,开展“美德银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储蓄习惯,积蓄美德。美德银行,让孩子们以存储美德的方式促进其人格美化、美德内化,使孩子体验到拥有美德的快乐。可以从佩戴校徽、讲卫生、爱护公物、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热爱集体等方面制定美德积分,让学生在争取美德积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养成良好的人格。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6篇

关键词: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根据小学生独有的心理身体发展特征,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各方面都暂不成熟,正是需要得到引导和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指导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小学生成长的大势所趋。而通过实践证明,小学语文由于其科目特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寻找渗透点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也是老师教学的载体,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吃透教材。小学语文所涵盖的内容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语言文字的培训过程中挖掘出文章深层次的含义,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例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以及《两只小狮子》中可以根据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其心理依赖;又例如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感情的表达总是非常直白,而在同学的相处中,不懂得包容,容易产生排遣或者嫉妒的情绪。那么,针对这一弊病,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在讲到《校园里的画》时,可以启发学生在课文中受到教育,而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则有《争吵》和《将相和》等课文可以使学生从中受益;又例如《蓝树叶》、《小公鸡和小鸭子》等可以使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学法指导

所谓的学法指导,是指通过一定途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诱导和诊治,从而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高自学能力。但是就小学生的学法指导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各方面都处于成长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并不完备,而除了知识储备的不足还有心理的不成熟,也就给学法指导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正是心理因素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启动和强化作用,也使之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最好的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指导。例如在阅读课文《自己去吧》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比如说当小鸭子被妈妈要求自己去时,小鸭子是怎么想的?小鸭子又是如何学会游泳的?在小鸭子学会游泳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等等。只有想出问题,才能够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若是某一天,小朋友们的妈妈要你们自己去独立的做一件事情,你会不会像小鸭子这么勇敢呢?这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会教学生学会独立与坚强。

三、学与实践相结合

语文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并且自主学习与自我活动机会多。若是在一个人的小学过程中,有比较好的教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定会养成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在日后学习其他东西时也能获益不浅。因此教师要时刻把握时机,巧妙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见缝插针,往往事半功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少,教师若是引导的好,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就会全身心的投入,体验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以活动为教材,注意把握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会成长。例如在开展实践活动“我来露一手”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家炊具带到实验室,学生自己分组自备食材,进行一场烹饪大比拼。学生的厨艺如何暂且不提,参与度肯定会很高。而且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既分工又有合作,或是煮面条,或是包饺子,或是炒菜,团队协作,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可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在以后的家务劳动中,就会主动的动手,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最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心理品质的形成,并树立集体意识。

四、在学习中悟出道理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差别是人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会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悟出道理。比如在讲到《掌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文中自卑忧郁的心理难题,将这种难题转达给学生,使其接受心理健康的考验。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假如文中角色和我们所想象中的不一样,她又会怎么做呢?那么在学生读想说的过程中,除了更加加深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之外,还会从文中角色中学会自信。很多语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细腻的人物内心心理刻画与描写。在课文《灰雀》中,小男孩与列宁的仅仅三次对话就讲人物内心心理活动刻画的栩栩如生。在让学生对小男孩的所作所为进行描述时,学生通过揣摩,潜移默化与感同身受,学会真诚。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始终是占着很大篇幅的一个部分。作文也是考验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程度如何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在布置作文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让学生写《我的爸爸》等,通过写作,理解父母的辛苦,并懂得感恩。

结语: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有用的知识,更学会做人,是一个教师最大的荣誉。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之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钻研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君萍.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金色年华:下.2011(6)

[2] 臧保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体会[J].现代教育创新杂志.2011(1)

[3] 张娟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7篇

摘要:现阶段,小学教育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健康;多样化

小学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更需要具有自我调控的办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在教给学生一定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消除在教学设计、学生评价和教学管理中一切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特征。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知识、方法、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由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实现的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未成熟,很多时候是语言和行为的模仿,教师的行为是被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能以信任、期待和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内在的潜力会充分地显现出来;反之,如果教师通过嘲讽、挖苦、辱骂、体罚等手段教育学生,会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相对于小学的其他学科,小学数学的发展目标更多的是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根据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下面通过例证的方式,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简单的几个字里面蕴含了很多哲理,要使学生“信其道”,首先要做的是“亲其师”。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以教师为中心,从而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是只发生在课堂之上,更多地存在于生活中。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在教学方面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而且在学校生活中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应该是命令的传达者和执行者,而是学生生活的引领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更能感受到教师在生活中对他们的关爱。教师扮演的并不只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关怀者的角色。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存在隔阂,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

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

轻松活泼的课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延续。学生的情感会随着喜欢教师延伸到喜欢教师的课,在这种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能左右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说过,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例如,在某节数学课上,课堂内容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数学算理的讲解十分枯燥,学生理解很无趣。当时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学生由于上课前的纪律问题受到班主任的批评,结果导致教师辛苦地讲课,大部分学生却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导致课堂低效。但是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做好了充足的预设,针对不同的场景准备不同的活动。教师讲解的时候妙笔生花,学生学习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愿望,回答问题时不仅能够轻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带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氛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才能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2.建立平等民主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不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应该是“教是为了不教”。在知识的传授和探索中,师生之间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交流。师道尊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管教基础上,而是自然地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了走神甚至调皮的`行为,教师可以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诙谐的批评等方式进行教育,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合适的举动,又能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担心教师批评的心理,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学习。其次,教与学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而不是刻意地安排活动内容和操作方法,学生机械地去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才能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动脑、动口、动手,深刻地体会到分工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甚至是失败后的气馁。这些心理活动不是教师能教会的,而是教师提供一个民主交流的平台,由学生自己去发掘和感受。

3.激励性的评价,自信心的培养

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学生孙某,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对学习充满了极度的反感,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通过和孙某家长的沟通之后,我发现孙某并不是不知上进、不学无术的学生,而是由于在幼儿阶段,家长忽视了对他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此家长也很懊悔。孙某虽然学习不能赶上正常节奏,但是在卫生、劳动、好人好事等方面特别积极。在做完他认为是好事情时,总是期待着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于这些,我带动学生给予他很高的赞赏,使他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之中,让学生渐渐地赏识他,并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认识到自己能为班级争得荣誉能得到赞赏的同时,学习方面也能如此。像孙某这样的学生,在任何的学校并不是个例,关键在于教师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从各方面去关爱学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去了解和帮助他。根据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从生活中探索数学,并将学到的知识再应用于生活中去。多实践,多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洞察学生的个性心理

学生因家庭、智力以及所处生活环境等原因,对数学学习的掌握能力存在差异,同样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心理健康方面,要做到因人而异,洞察他们的个性心理,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

1.聪明型

小朱是个很聪明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很突出。但是在平时的练习时,经常出现不稳定的局面。小朱有一个特点,上数学课时很喜欢发言,也很喜欢“接话头”,甚至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为了纠正他的这种坏习惯,和蔼的谈话,不会引起他的重视;而严厉的批评虽然能让他认识到错误,但会影响到他的情绪。我与他的家长分析原因时发现,小朱的聪明可以使他在短时间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表现欲望,所以在数学课上能发现其他学生的纰漏,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了自己的表现欲望。但是由于小朱认为数学基础知识过于简单,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自己在数学练习时出现了难题不错,而基础题目经常出错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应该由家长进行说服教育,而在表扬小朱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同时,向小朱提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求他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题目,以培养他的反应能力。这样做,不但使小朱的才华得到展现,更能保护小朱的自尊和自信心,使他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小朱的例子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并不是只有学习落后的学生和默默不语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学生同样需要。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并不固定于某种形态,而更多的是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往往我们注意到的是群体化的状态,而忽略了个体化的思考和培养。

2.思维薄弱型

思维薄弱型的学生并不少见,因为数学学科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带一种理性的思考和验证。学生吴某就是属于这类,他在数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地理解题目所给出的意思,这样容易出错,导致吴某对数学尤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逃避,自信心受到打击。吴某是自身的学习方法出现了偏差,导致成绩下降,只有有效地找到症结并帮他解决困难,才能对他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对于提高吴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采用“开小灶”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并把数学情景融入生活之中,帮助他主动感受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当吴某意识到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的时候,兴趣就能渐渐地培养起来,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看似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但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在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呈现多方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把握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从细节入手,全面地培养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知识思维的建立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教师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数学教学和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整体。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所呈现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8篇

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这里只说说具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回我无意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良,当时我很气愤,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于是我很平静地问他“你的作业哪来那么多的良呀,是不是又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他作了一些解释,尽管他的解释明显有点牵强,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有错误的,稍带点指责也就算了,关键看他本人怎样认识。

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后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

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况而论。

其实每个家庭对孩子都有独特、新颖的教育方法。说实在话,做个合格的家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说世界最难事之一,就是教育好孩子。

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把握时机运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现代家长的明智之举,愿每一位家长更理解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假期按常理应该是孩子们离开学校,课堂,进行短暂休息、放松和调整的阶段。如果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诉求,而仍把目光定位在学习上,那就会让假期、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所以要让孩子尽情去玩,真正感到放松!

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在假期里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可以和同学相邀去同学家玩、野外游玩,可以相约去电影院看电影,可以和家人去书店、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等处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感受丰富多彩生活氛围。而假期作业则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之一,相信当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面对假期作业时,学习的效率自然会不一样。

很多家长在以往假期大都没有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个别人制定计划的也是融入了家长的意志。这对孩子执行计划是不利的,孩子缺乏执行的主动性。所以,建议家长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通过交流和引导,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计划制定。

如何让孩子在假期里充满快乐的心情面对每一天,这是家长要重点考虑的。这里要求家长首先放松自己的心态,把目光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的思维定势上拿开,从寓教于乐的角度去面对孩子的学习。比如利用亲子游戏来巧妙地激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地娱乐后,按家长的引导和提示转入完成假期作业和学习之中。比如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做伴随式的户外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顺势引导和培养孩子锻炼观察力,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观察事物。回家后,安排孩子写观察日记,以此来提高写作能力,当然这里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亲子沟通技巧。

很多家长在孩子考完期末式后会特别关注成绩,而忽略对试卷的分析。其实通过分析是可以发现孩子在学习习惯、解题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问题的。一般来说,分数在60分以下的成绩,意味着孩子已经有很多学习问题了,如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落课、学习兴趣差、不喜欢任课老师、缺乏学习目标等,需要多花一些功夫来补缺了;而对60—80分的成绩则体现出孩子的学习不细心、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学习方法不灵活等;而对于80—100分的成绩则纯粹体现在孩子的粗心大意、过度自信、或对成绩无所谓等学习习惯养成不够的问题。当家长真正分析出了原因后,从方法、目标和动力上来教育和引导孩子,利用假期来弥补他们的不足,把孩子的问题纳入假期学习计划之列,我想会让孩子做到心悦诚服的。

假期里,孩子绝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这时家长就注意到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良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展示,会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影响。在假期里,家长可以适当分解一部分家庭事务给孩子,让孩子通过参与家庭事务,来感受家庭责任感。比如让孩子去市场买菜、给孩子安排洗碗收拾厨房、清扫室内卫生、让孩子为家庭事务出谋划策等。当孩子真正付诸行动时,家长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参与家庭事务的快乐。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总爱利用假期给孩子报这种兴趣班,那种特色班,有的一报是多种,让孩子每天疲于应付。对于这种现象,家长要注意观察和通过亲子沟通,来确实了解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不愿意学,家长就要放弃孩子的不愿,以解放孩子受束缚和压抑的心。

寒假恰值春节和元宵节,节日的欢乐氛围、亲人团聚、走亲访友,很容易让打乱孩子们生活节奏。这时家长要在忙碌之中关注孩子的教育,比如适当提醒孩子切莫过度陷于春节的娱乐之中,还要做好假期计划的执行;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孩子礼节礼貌的教育,让孩子们正确待人接物;在亲人团聚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孩子尊重长辈、孝敬老人的示范,让孩子继承优良的传统;春节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家长要引导孩子要适当注意饮食,切莫吃喝无节制,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打乱生物钟;同时还要关注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的现象,及时教育和引导孩子如何正确接纳、如何储蓄、如何有计划安排压岁钱开支等问题。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19篇

小学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一、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2)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工作做铺垫,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撑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2.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1)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和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3.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0篇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一、当代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⑴乐于学习、工作;

⑵情绪乐观、稳定;

⑶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⑷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⑸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⑹智力正常;

⑺人格完整;

⑻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根据这个标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有关资料,本人发现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合作精神。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在家中都有一种独特的优越感,致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形成,“一切为我”,从而持有过度的“自尊感”。但同时他们也承载着父母更多的期望,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与之相应的就是缺乏与家长的沟通,缺乏和同伴的交流。

2、关怀品质下降,缺乏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小学生不懂得感激,认为父母、教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责任意识,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环境的恶化、他人的不幸是别人的事情,根本没有认识到“我”的发展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3、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书,造成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小学生,虚荣心强,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

4、自卑。部分小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低人一等,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⑴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等。家长的期望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小学生相关论文例文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⑵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⑶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成年人不健康的行为,不健康的书刊和影视作品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

1、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从自身心理健康做起。教师的工作是雕塑学生心灵的工作。雕塑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作用,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努力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良好的心态下开展工作,从而对学生心理产生最佳的影响。情感丰富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所以课堂上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气氛,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

3、注意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实现这一项重要的使命,必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就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等特点。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少年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总之,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训练活动和课内外文体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1篇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小学生中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时期。因此,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有利于教师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让他们健康无忧成长。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寻求出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小学生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积极向上地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他们刚刚离开父母怀抱,开始集体生活,所以这一时期正是为他们打下良好基础的最佳阶段。但是在由于这些学生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简单,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情绪变化很不稳定,常常会产生一些如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加关注,并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减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让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1、情景教学法概念: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材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活实际情况,创造各种情景,让学生在自然或者认为创设情境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促进他们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2、情景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景构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通过心理体验,促进积极心理增量,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其次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设置,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出来,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社会认知水平比较低,心理脆弱,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打击时,特别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再加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1、升学和择校给孩子带来的压力。现在我国各省市的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心健课,落实情况也很好,学校和授课老师对于这一门课程还是比较重视的。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困惑,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认真进行备课,并且通过课堂上的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获得积极心理增量。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就已经开始面临升学和择校的压力,再加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承受能力弱,他们面对这样大的压力,无法进行有效排解,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家长缺少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以及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匮乏,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通常更加关心孩子的这两方面:

(1)是否满足了孩子的物质生活;

(2)孩子的成绩是否优异;他们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少坐下来与孩子平等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3、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困惑。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逐年增高,导致离异子女大量增加。根据调查显示,出自于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要远远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这是因为父母离异后,孩子生活在破损家庭或者再婚家庭中,无法获得正常的父爱或者母爱。长期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较孤僻、自卑、忧郁,甚至有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与离异家庭孩子一样,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通常留守儿童都是由家里老人看管照顾,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获得经济来源供家庭花销,但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关爱和管教,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叛逆、自闭等。

三、情景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当中来,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活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新教育理念,善于运用情景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对学校和教师也相对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况。因此,学校和教师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首先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其创新,不可以再把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健康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到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例如针对学生网瘾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情景,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表演以下几个情景:

(1)父母对小学生上网的激烈反对,严厉批评的场景;

(2)小学生上网约见网友遭遇的一系列糟糕事情。

通过创设情景,让小学生深刻感受到网瘾的不良危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平等的态度与每一个学生认真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同时,教师对于情景的创设,除了对语言的巧妙运用之外,还可以采取相关的道具进行辅助,如创设情景时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或者图片加以辅助,让情景更加真实。

2、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应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视频或者PPT,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让学生身处其境,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注重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例如,有的学校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将一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并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写出自己心得。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2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主阵地,也是对于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据此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锻炼展示自我的平台,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相对孤僻一些,他们的外在表现就是内向、拘谨。据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搭建平台,如在歌曲练唱环节中,给每一名学生试唱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胆子较小,性格拘谨、内向的学生要予以更多地关注,并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无形中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二、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和技巧,从而推动学生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有的学生可能对于音乐课程感兴趣且悟性较强,但是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可能相对较弱一些,这类学生往往因为不擅长而对音乐课程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这种心理归根结底是一种畏难、逃避心理,据此必须要予以引导和解决。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安排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引导,这就意味着音乐教师要挖掘所学音乐作品的内在因素,实现对学生思想、人格、情感等方面的引导。如在学习《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作品时,教师就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出发,在学生学习、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认识,这就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而针对部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因为自身条件的差异如声音条件不好、抓不住节奏、跑调等问题,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所学习的内容来给这部分同学提供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在这部分同学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同时在方法和信心上予以引导,这样可以逐渐使这部分学生摆脱忧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学习经验,找出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以作为前车之鉴,并把注意力逐步转移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三、利用歌词来感染学生

四、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我们可以用抽象思维方式来演绎生活,而学生却只是具体的情感生活者。他们对来自于教师成人式的爱与关注不容易领悟,他们需要教师真正能触及并适应他们心理发展的爱与关注。教师要放弃成人的思维规律,让他们在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真正尊重孩子,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允许孩子问题的存在和想法的表达,并适当地创造一些空间,让他们去经历、感受和体验。总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出自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会在感受中学、在游戏中学、在讨论中学、在发现中学。真真切切接触音乐,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忌“五音不全”,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在他们打开音乐教室门时,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

五、结语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3篇

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人的思想和个性的差异。优秀的老师和家长不会强迫孩子写作业,不会强迫孩子纠正不良习惯。这同样给老师家长提出更高要求,如写字:有的孩子手协调能力强学写字能力强些,有些孩子就弱些,优秀老师布置作业同孩子商量,有的写一行,有的就写几个,最好还是先摹写。作为家长遇到老师布置很多写字作业,孩子很不情愿,你就主动同孩子商量:你帮他写几个,让他写剩下几个,甚至让他只摹写几个,但提出要求能否写好一些?相信孩子一定非常高兴,而且字也会写得认真多了,“认真”这是最重要的。这时候,你要坚信你的孩子是“人”,只要认真地这样写下去,一定会认得这个字而且写得很好,何况一年级学生就应该以多读多说为主!他还是孩子嘛,保持认真,大一点字一定能写好!如果孩子能很喜欢看各种图书,你就做最崇拜孩子的听众,鼓励她不断复述,你的孩子语文以后决不会差。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感状态选择合适的情感智处理方式,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情感问题,才能让学生的体力、智力等得到健康的发展。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进行语文情感教育呢?

一、 对“情感教育”内涵的认识

所谓的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让学生能够经历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坎坷,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健全的个性,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青年。于漪说过:“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可以使学生更加尊敬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学生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学生会和老师达到相互知心的境界,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认真。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关注点不在是传统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中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二、重视“语文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具体到教学实际中,语文情感教学有如下重用;

(一)情绪的调节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鲜明的情感特点,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对周遭的事物也大抵拥有较大的热情,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对于情感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认识问题不够深刻,情感非常容易外露,还往往比较冲动。对于这些,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调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内心驱动力,建立起一个师生融洽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情绪,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二)感情的熏陶

情感教育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教育,通过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能够把教学内容里富有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情感当中,所以,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节操以及爱憎分明的处事态度有着很大的熏陶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还能够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挖掘,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巩固学生的向善情感。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不能够时时正确地分辨善恶是非,因此教师的情感取向往往成为学生情感的标准,常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产生影响。

(三)审美力的提高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这当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的工具性、交际性、人文性的特点,把它与人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个性情感等因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随机性、多样性、丰富性。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相互碰撞、兴趣的相互牵移、语言的相互启迪,是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

1、直接与文本对话,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小马为什么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过了河呢?”再角色扮演小马、老马、老牛、小松鼠进行对话。通过反复朗读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的对话,学生体会了小马两次过河时的不同心态,同时也感悟到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不能依赖别人。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自立意识,有助于他们消除凡事都依赖父母、老师等人的心理。

2、寻找结合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例如《落花生》一文,教学时,我采用中央电视台人生AB剧栏目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落花生组和苹果组,并进行讨论和争辩:在当今社会,你愿意当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愿做花生那样的人呢?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通过争辩使学生领悟到:像苹果那样的人和像花生那样的人两种人各有自己的优点,也各有自己的缺点:像苹果那样的人美丽大方,勇于展示自我,但显得浮华,而花生朴实无华、品质可贵,但缺乏自信、缺乏展现自我的勇气。最后,我指出:像花生、苹果这两类人都是需要的,就看你怎样去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以教材为载体,把心理陡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去评价别人,领悟到做一个新世纪的孩子既要做到外表美,又要做到内心美,要勇于展示自我,恰当地表现自我。

二、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般来说,教材出现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课堂上的教育契机,往往出现在四种时候:其一是兴趣激发的时候。有了兴趣,才会使思考更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就好。其二是在情感勃发的时候。当情感处于饱满状态的时候,激昂、敬佩、震憾等都有助于学生去选择键康有益的心理品质。其三是在思维萌发的时候。其四是学习的主动性产生的时候。总之,教学中的契机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这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三、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6篇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看学习,看特长,健康成长的心理,才是应对将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保障。自从孩子懂事起,我们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学会宽容、懂礼貌,对一些做法能简单的判断出对错,上幼儿园之后孩子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集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听老师的话,同时我们还经常提醒她做一个爱劳动,有爱心的好孩子。记得有一次,她奶奶病了,她把自己在“情人节”卖花挣的钱,买了一些零食送到医院给奶奶吃。虽然这是一件小小的事,但我知道女儿能够懂得主动地去关心老人,去体谅别人了。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7篇

学习成绩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不是目的,家长应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绩不理想原因,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以利以后的考试;对于孩子的进步则应及时鼓励,并且帮助孩子明确进步的原因,树立孩子的信心,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把孩子的考试成绩单看成是“奖惩通知单”,一看考了高分,给予物质奖励。看到成绩不好就打骂、惩罚孩子,只会增加了孩子再考时的恐惧心理。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智慧”,更在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育德导行”,即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心灵、美的思想、美的行为,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然而,我们习惯了的传统教学,对于情感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情感教育。

1.充分认识老师情感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感染作用。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客体外因,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内因。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多一份爱心,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我所教的班里有个学生智商较低,而且发音时口齿不清,但我发现他上课注意力较集中,虽然读不准但声音响亮且认真,我就不时地表扬他、鼓励他,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行。并且课后我还为他开小灶,除了自己经常教他读之外,还让班里一位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的学生教他读。只要他读准了一个我就会竖起大拇指,渐渐地,他的发音清楚了。有一次,学习《海上日出》一课,全体同学读了两遍生字后,我让个别同学读,他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同学们都以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我却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顿时,他信心十足,大声地读了起来,清楚而流利,刚读完,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的同学还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见此情景,我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对学困生需要特别的关爱,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发展潜能,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教师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示范的作用。情感教育是教师以情育情的过程,教师的情感是最直接的教育影响因素。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由其教育素养所形成的人格在教育教学中犹如引路灯塔,对学生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品质的形成发挥着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擅长模仿的,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别是小学生习惯于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做理想化的模式,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典范。因此,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导向、示范的作用。

2.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以“情”感人是语文课的重要特点。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而教师饱含着浓郁的、炽热的情感教学,学生会随之完全入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会,就可以让教育成为“心”到“心”的教育。

2.1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例如学习《海底世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29篇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它应当体现的是一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情绪的隐含交流,总体来说,是一种个人情绪的体现。美术一般包含着强烈的感情倾诉意向和明晰的个人风格。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肩负起学生情感教育的重任。而把中小学美术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也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和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目前,中小学教育多数还是应试教育,以至于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课堂教育采用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枯燥且乏味的,除了书山题海就是课后补习,学生长期的压抑情绪得不到宣泄。

在美术教学中,同样,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地在讲解课程,学生被动地吸收理论知识。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学生不仅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厌烦情绪,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对美术的兴趣。如今,仍然有不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过于轻视,认为那是没有实际用处或是觉得离学生过于遥远的观念,因此,油画欣赏或是艺术家个人生平讲解都被一一忽视。实际上,这些对于学生个人的审美观和艺术情操都有塑造作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情感教育的探究背景

1.情感教育概述

每个人都会具有情感这一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涵盖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它是人所特有的,参与社会活动所必须的一种态度体验。人人拥有情感,但是高尚的情感却不是为人人所拥有。情感之所以高尚,是因为情感的承载体受过情感教育或情感熏陶。高尚的情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去除不良情感的影响,还能够经过相应的教育,而产生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新情感。一直以来,我国许多的教育学者都提倡在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并且,这种理论形式也是受到了政策法规的肯定和保护。

2.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根据发展心理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人作为一个个体,每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规律都不一样。在我国,中小学生一般指的是7岁到15岁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情感发展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讲述。

(1)7岁~11岁的童年期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认知情感方面还是懵懂未知的,算是情感的启蒙阶段,由此也可以看出,情感的教育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学生今后的情感发展方向。小学生在情感上表达更为直接和简单,认为周边的人非敌即友,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也容易和好如初。另一大特点便是可塑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行为反应会很直白,成功就高兴,失败便失落。只要老师鼓励,便会有想证明自己的冲动,受到老师的批评,可能会产生自卑。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情感是具有可塑性的,当然,教师把握好情感教育的尺度,以便造成极端发展。如对学生鼓励过多,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甚至在以后的人生中,难以吸纳他人批评的意见。

(2)12岁~15岁的青少年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因此可知,初中的情感教育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情感的维护和巩固,还有助于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初中生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叛逆,同时却又具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于教师或是家长的劝解往往是无视的,或者是背道而行之,但是当遇到挫折却又急需向父母或老师倾诉。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情感普遍的丰富却又敏感脆弱。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关注起自己内心的世界,对于自身价值的追寻也开始成为困扰他们的关键。同时,因为过于注重自身,因而过于注重外在的评价而变得敏感,甚至是经受不住同年龄段同学的嘲笑,这种情形可能会导致三种结果:一种是在脆弱的情感趋势下变得内向和自卑,另一种是在敏感的情感趋势下变得焦躁和具攻击性,至于最后一种是在情感教育的熏陶下,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从而变得更为坚强和独立。

3.情感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积极意义

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目前的中小学生而言,情感教育对他们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包含:(1)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促进学生间良好的关系往来;(3)促进学生寻找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模式构建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30篇

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和个性的关键时期。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变得非常迫切。而语文教学担负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为此,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后作业;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是小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一种趋势。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但能够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而且能够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研究明确提出,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具体来讲,教师对待学生应当和蔼可亲,进而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实时地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实现学生课业和学习的减负,肯定学生的长处,特别是学困生,应实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赞赏。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蓝树叶》这篇课文的时候,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启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相似现象进行回忆:当时的你或者是他人是如何做的呢?你或者是他人会是一种怎样的体会呢?将来碰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去处理呢?等等。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懂得宽容他人。最后应让学生明确只有跟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才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归属感以及安全感。

二、通过讲解课文的主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业不但是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情况进行验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教师仅仅视作业为教学的一个补充,布置大量的作业,这不但使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被占据,而且难以提升作业的效率与质量,最终往往适得其反。近些年,尽管社会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改革也要求实现学生课业减负,可是实际上常常难以实现减负的效果。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但不利于对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最终难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趣味性和体现自己的长处。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安排课后作业,从而有利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应注重在减负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当实施差异性的方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类型不同的作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完成作业,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二是教师在安排作业的时候,应当实施精选精练的策略,针对一种类型的题目,选择有价值和代表意义的练习内容,以使学生在高效的练习过程中学会有关的内容,并且,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还应当增加实践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在写作文时选用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以使学生写出自身的真实体会。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才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非常多的方式,语文教学课堂就好比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教师能够开发和耕耘,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洗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最终让学生变成生活和学习中的强者。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31篇

论文一

一、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为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

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是自己的职责。要想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某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令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头疼,平时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都做,只有作业不做,闹得邻里怕他,家长恨他,老师恼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通过细致观察,通过一次次家访的了解,决定采取如下“五步曲”教育挽救他:第一步是同他交知心朋友,千方百计接近他。当这个常遭白眼,备受歧视的心已变得坚硬而冷漠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从小事中感到教师是在用真情待他时,他睁大眼睛说:“老师,我真能改好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位老师因势利导热情地鼓励他,还跟他勾起了小拇指;第二步是用放大镜在他身上找闪光点,当他一个星期没迟到,当他背会了一小段课文,当他哪怕是做完整一次家庭作业,这位老师都在班上表扬他;第三步是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大肆宣扬他做过的点滴好事,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关心他,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第四步是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至于“开小差”、“坐飞机”;第五步是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既指出危险,晓之以理,又耐心细致,动之以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两年如一日对他,浓浓的关切与爱,彻底溶化了他心中的坚冰,毕业考试时,居然想不到他竟以班级总分前三的成绩跨入了初中的大门。毕业后他给他的老师寄来了一张贺卡,上写着:“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摘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这让这位老师感动了好久,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还有一位同学是班级的班长,成绩自然是没话说,但却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特别是女同学,对他是怨声连连,老师就告诉他,一枝独秀不算春,草的伟大就在于它总是一簇一簇、一片一片的,个人永远是集体的一分子,领头羊走不好怎能带领羊群找到肥沃的草地,班干部不以身作则,班级又怎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老师了解到他父母刚去广州做生意后,就更加从生活上,学习上的每一件小事关心他:书包脏了,为他洗干净;下雨了给他送去雨伞;生病了,带他去上医院;假日里,一起去拥抱大自然。老师让他觉得生活不再寂寞,渐渐地,他又开始关心班级中的每件事、每位同学了,又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称职的班长了。可见,教师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他们冷漠的心,教育者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

近年来某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一是突出主题活动。某校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把对学生的教育与月重大节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月一个教育主题。如三月份的三八妇女节,某校开展“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主题教育,要求学生为母亲送上一份礼物,从今天开始培养自觉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好习惯。活动期间,既有宣传教育,又有行为成果展示,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得到具体体现。二是活跃大课间活动。学生大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释放自己心理的最佳时间。某校一方面让学生集体参与文明礼仪健身操、广播操、武术操,跳兔子舞,唱文明之歌等活动,另一面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自己选取“跳绳、转呼拉圈、打羽毛球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等等,让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用健康有益的爱好,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三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某校在敬老院、歧阳茶厂、歧阳养鸡场等地建立了三个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到歧阳茶厂,和那里的叔叔阿姨们同吃、同劳动,让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充分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生子女们,亲身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从而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找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32篇

好习惯对孩子极为重要,会成为孩子一生成功的导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好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指导”。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

自从孩子上学以来,我就严格教育他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应及时完成;遇到难题更要动脑筋,不能退缩;与同学要团结相处,要听老师的话等。为此在开学初,我经常陪孩子一起学习,有不懂之处,与他一起讨论、解决,排除孩子似懂非懂的问题,让他树立信心,积极攻克难题。有时孩子背课文,一下子背不出来,我就帮他找出几个重点词,像插电线杆一样插好,要求背书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然后再逐句、逐节、逐段分背,最后背出全文。现在孩子学习比较自觉,作业天天自己能独立完成,也有很强的上进性。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33篇

社会的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生活趋势。因此,社会往往容易对人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多,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在这一阶段接受的社会信息会对他们以后的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契合起来,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造成小学生的扭曲心理,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改良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并没有认真思考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教师在学生犯错后多采用说服式的教育方法,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要怎么做,或者把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告诉犯错误的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种事后教育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树立是非观,但是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来讲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在课堂教学时,小学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对自己心理品质的教育。

(二)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在班集体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数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视,然而这种做法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站在每一位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关心与爱护,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会到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赞扬,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也会带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积极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学习,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环境,从而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34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文字以情传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必须将情感融入教学之中,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取得有效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不足

1.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情感教育不足

所谓的情感大多是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一些文学作品的产生无一不带有生活的影子,因此情感教育也可以说是与生活有关的教育。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讲解语文知识,还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都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获取高分。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学的内容也往往是围绕如何取得高分展开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而是被动地学习一些脱离生活实际、为了应付考试的知识,他们对于语文的认识也较为粗浅。

2.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情感教育

如上所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重视的是学生的分数。因此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如何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他们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不重视,部分教师甚至不知道在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何物。而且,教师也不善于运用当前的一些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学生潜藏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移情教学的应用方法

1.情绪追忆,引发学生共鸣

情绪追忆是教师进行情感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过去的生活中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将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当前的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的共鸣。

2.运用言语唤醒学生的情感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35篇

这条一直是我遵循的家教方法。在生活上,与孩子相处要像朋友一样,说说笑笑、玩玩闹闹。不能有家长作风。在我的家里,孩子有时可以直接称呼我们的名字,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尊重,这是朋友间的对等交流,可以很好的增进我和孩子的情感,在孩子逐步成长的过程里,将来孩子会逐渐脱离我们而靠近他的朋友,和我们知心话越来越少,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孩子,这样我们会无奈失去孩子的信任,所以,我一定会给孩子一个靠近我的空间那就是平等地对待他。我觉得作为父母,“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用温婉的方式向孩子指出错误,俯下身来跟孩子平等对话,像朋友一样。我觉得只要我们诚恳的对待孩子,孩子会感觉很温暖,会不由自主的变“乖”,继而配合家长的教育。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也要谦虚,不能不懂装懂,误导孩子,我的孩子喜欢问问题,随着他的年龄增加对知识的拓展相应有难度,偶尔我也会被他问住,但我一定会在一定的时间找到答案告诉他。学习一定得严格要求,不能有丝毫懈怠。岂不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矣。

小学情绪调节论文范文 第36篇

(1)就事论事。批评孩子要客观,就孩子所做的这件事本身讲道理,提出要求,不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借此发泄。批评孩子时不可唠唠叨叨,将孩子以前的错事也说出来,或者进而给孩子的这次行为下了某种不负责任的结论,这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

(2)避免说教。批评孩子时,用语要有针对性,要讲她错在哪里,这种错误有哪些害处,以后怎样改正,批评用语要易于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不要泛泛讲大道理。总是讲大道理,时间久了,孩子容易引起厌烦情绪。

(3)保护自尊。批评孩子不可用易于损伤孩子自尊心的恶语,另外,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尤其对那些较敏感的孩子。

(4)适当鼓励。在孩子接受了批评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她的积极行动,不可置之不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