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精选17篇)

纸上谈兵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3950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59分钟。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篇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薄弱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专有名词,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风景园林本科生来说,不可能严格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体系去教学,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名词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时,由于各种理论观点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们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对立,让学生分辨起来难度很大,重点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学习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环境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学科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和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即是生活中实例的总结和凝练;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许多实例方便操作,容易验证。在讲授时,可以用小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氛围。

缺乏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又常称为环境建筑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展开,而对风景园林的相关性理论研究甚少。各大环境心理学的教材中,针对理论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风景园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无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例场景中进行案例分析,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的方法总结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环境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效果,使得学生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紧密结合。

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针对风景园林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托于现有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贴近、更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风景园林课程设计。课堂上可通过大量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将环境心理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如在旧城更新中,不重点以整个城市为着眼点,而是缩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天津万科水晶城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解更新中有选择性的保留场地上的设施对于居民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外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植、园林色彩、园林照明中的心理学应用规律等。

设置“调研”环节,强化课程理论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调研,使得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维度。

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论作为调研的主题,如人的行为习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博物馆的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博物馆疲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针对主题,选择典型的场所、适宜的调研方式、合理的调研人群、适当的时间进行调研。可选择观察、提问、问卷、测验、模拟等方式,尽可能将过程作科学的设计。要求最后提交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设定、过程简述、数据统计结果(附调查问卷、简图等原始资料)和必要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制作PPT,进行汇报。

授课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环境心理学理论陌生、枯燥,不易于理解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环境心理学课程授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比如在讲构造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少女与老妇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对枯燥的理论有非常形象的认知,从而记忆深刻;在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的环节,采取让同学们手绘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认知地图并制作评价地图,从而发现并讨论设计的利与弊;在学习人的行为习性,如左转弯习性、抄近路习性、距离保持等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上实地验证(如静立时人躲避方向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学习之中,亦可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观察;课堂上根据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进行PPT讲解,摆脱被动学习的模式,变成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学生调研汇报、老师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发现,早期学生的发现一般较为浅显,总结出的知识也不丰富,但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后期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加强。

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味性、更易理解。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2篇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环境与行为研究教学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城市建设事业在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景观设计行业以及景观设计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这对于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也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要求。

然而,城市环境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急速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如近期盛行的“欧陆风”“草坪热”“广场热”等。这些问题最突出的是缺乏地域性和对使用者的关怀。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细致的前期调查研究和策划;设计者与使用者缺乏有效沟通;缺乏相关项目使用后评价体系。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与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有关。行业实践的现状与多年来的专业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

因此,当今的景观规划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探讨对于传统景观设计建设的技术与方法,更要面对以集体大众为主体的公共性景观,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和探索。与私密性较强的个体人居而言,人类聚集体现了群体活动及其公共性,探讨人类的各种聚集活动以及由此对于城市景观提出的种种公共性要求,这是景观设计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新重点。

在具体的景观设计教学上应能满足在设计实践出现的这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而运用环境行为研究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此能有很大的帮助。

二、环境行为研究概述

1.环境行为研究的发展

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也称为环境设计研究(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把决定因素归结于影响行为的环境,强调“环境――行为”关系进行描述,把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作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重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研究。它着眼于物质环境系统与人的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对环境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环境行为研究与心理学密不可分,但重点研究对象是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ver action)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因此其应用性更强。

中国的环境行为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国外的理论与方法则先后在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引起专业人士的广泛兴趣与关注。目前,这一领域的内容在我国已成为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应该了解的知识,也已列入建筑学等专业教育评估的标准,越来越多的建筑院校把环境行为学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2.环境行为研究方法

环境行为研究中调查方法大多以问卷、调查、观察、采访为主。社会学家John Zeisel在《Inquiry by Design:Tools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一书中将环境行为研究的方法归为以下几类:观察实质痕迹;观察环境行为;专题深入访问,系统的提出问题;标准化问卷;文献资料法。

环境行为研究一般是综合使用上述方法来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研究者和设计者应该知道如何组合研究方式。

3.环境行为研究在景观设计教育实践及其发展

目前我国的景观学还未成体系,相关专业建设尚不规范。很多专业建设的思想仍然局限于“美化”“绿化”方面。在国内,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等院校陆续开设了环境心理学的课程。1995年以来,中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将环境心理学的教学纳入专业评估范围之内,有力地促进了这一领域对学生设计思想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一些综合院校及师范院校,也开设了这门课,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然而在景观设计、景观建筑专业,比较缺乏相应的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方面的课程,因此迫切需要此方面教学的研究和应用。

三、在教学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几个阶段学习,贯穿整个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这门专业核心课分为许多专题,其中景观场地规划设计、景观建成环境分析、景观改造设计,这三个专题跟环境行为研究相结合则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1.环境行为研究在景观场地规划设计教学的应用

场地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入门专题课程。目前业内分段式的工作方式,使得场地的工作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整体性的统筹计划与考虑,缺乏人文关怀,学生只注重形式语言的丰富,而忽略了场地整合性、场地地域性、使用者的各类需求。通过环境行为研究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结合场地设计的一些理论来进行授课,组织学生调研考察,可以令学生更具有宏观思维和理性思维。

(1)行为观察。在课程初始,在进行环境行为研究理论内容授课的同时组织学生到各类公共空间进行行为观察,总结使用者的需求、行为规律,让理论结合实践。

(2)进行场地规划设计。根据行为观察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学生结合场所设计授课的其它内容,对特定的场所进行场地规划设计。

(3)设计后总结。进行了具体的场地规划设计后,组织学生到类似现场进行观察、感悟,通过换位思考,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同时组织班级教师讲评、学生互评。

2.环境行为研究在景观建成环境分析教学的应用

在讲授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建成环境分析主题时,可采用讲授、讨论和实例研究结合的形式,运用环境行为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建成环境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于经典案例的理解,更全方位的对于建成环境专业评价,对设计实践有更充分的准备。

(1)经典案例导读。在经典案例的讲授时,例如在开设的中国古典园林课程中,特别注重使用者生活方式和习惯、社会习俗的讲解。

(2)建成环境评价。组织学生到本地已建成的景观,进行环境行为的实地调研,根据各种研究方法来对该环境进行评价。由于该门课是本科生课程,故注重实地观察和数据资料的累积。并可以采用讲座、讨论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学研究的兴趣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中人的关注。

3.环境行为研究在景观各项绿地设计教学的应用

在设计课时,可设置实地改造设计练习。运用环境行为研究理论和实地考察,再进行设计工作。这种基于环境行为研究、促进换位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设计课提高了学生设计和研究能力。

(1)原场地行为研究。运用实地行为观察、拍摄照片、行为地图、随机性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原场地使用者需求和行为规律进行总结。

(2)提出不足与改进之处。在进行总结之后,分析该环境原有设计的不足,并结合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所学的其他知识,提出改进方案。

(3)进行更新设计。根据前提的调研结果,进行更新设计,并将新旧方案进行对比,讨论出各项利弊。

四、教学实例运用

这是本科三年级的居住区设计课程作业,布置学生进行居住区绿地更新设计。该班级共19人,专业为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基于环境行为研究、促进学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设计课程提高了学生设计和研究能力,其作业中的创造性与真实性也有较好的结合。

1.实例概述。该场地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由三个机关单位的宿舍和三栋商业、机关办公楼所包围的一块绿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已使用了十年。四周的住户主要是中青年为主,退休老干部居多。由于该绿地是十年前所设计建造,其道路和植物等各方面的规划设计已渐渐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需要进行一个更新设计。

2.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实地的使用者行为观察、拍摄照片、描绘行为地图、随机性访谈。

3.做分析报告。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学生在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行为规律,场地的光照、气候等方面进行该场地的全面分析,并进行汇报。以下是一些学生汇报的图片(图1)。

4.进行设计。学生根据实地调查得出的结论,结合所学的知识,对该地进行改造更新设计。以下是部分学生的方案(见图2)。

五、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 (1)有助于更好理解经典作品。环境行为研究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深度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令学生从社会学和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更深层次的设计问题。在教学中运用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经典案例,并进一步了解其设计成功的原因,从而获得对景观设计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有了这种全面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学生就可以科学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建成的景观环境,跳出简单的表现形式模仿,根据人文、自然、文化背景进行自己的设计思考,推动景观学向前发展。

(2)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设计前调研工作。设计前调研工作一向都是设计实践中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目前国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项目都缩短了应由的调研时间,而学生在学习设计实践的课程的同时,更好的全面认识和把握设计前工作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设计思维,对于未来的工作将会大大提高效率。

(3)有助于从使用者角度,从社会学方面学习景观设计。以往的景观设计教学都是注重物质环境设计,对于精神环境方面提及不多,更多的只是简单的从绿化、美化方面出手。而运用了环境行为研究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则更好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设计,更好的拓展本学科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不盲从、不唯书,用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独立学术精神,学以致用,密切联系社会,促进行业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切实改善,取得实践和景观教育的双赢。

2.局限性

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环境行为研究在景观设计教学中运用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首先,是课程开展的时间限制,由于使用者的行为观察需要一个时间长度,若需要全面的考察,则需要四个不同季节、节假日和平时日等不同时段来考察,否则会以偏概全,但学生由于授课时间限制,只能在有限的时段进行考察,这就需要教师授课时借鉴前人研究的内容来更全面的辅助学生思考。其次,学生进行景观设计实践时如果过分依赖环境行为研究的内容,这会带来对其他方面问题的忽略或简化,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设计的方案以偏概全。

六、结语

在当今的景观设计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主题下,让学生掌握从使用者和社会学角度来进行设计实践,全面认识景观并具有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开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促进形成适宜我国的景观评价体系,促进行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因此在景观设计教学中运用环境行为研究是值得尝试的。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3篇

1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意义

宁夏育才中学成立时间不长,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教师也是由一大批年轻教师为主体构成的。如何使众多年轻教师每节都能有一个基本合格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在课堂上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多轮培训,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学校成立课题组,重新审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情况,明确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的目标,制订了相关措施。

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共同提高 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集体备课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某一课的教学目标、难点、重点只做一般性的要求。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搭建的互动平台,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教学设计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形成大家公认的最完美的教学设计,教师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素质的全面进步创造一个必要的条件,促使教师提高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育手段的素养。

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识 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设计实验,就是把传统的教师单独备课行为和信息技术条件结合起来,并通过网络传播方式来进行的信息交流的教育、教学活动。网络的特点是超大容量数据、即时交流等,这些新兴教育手段的作用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教师能够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教师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为教学、教研活动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势在必行。

经济高效,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信息化教学设计对传统教育中仅仅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现职教师负担较重,每人带两个班的课,天天工作10小时以上,承受着较重的升学压力。教师作为教学结构的核心,有利于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和监控,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基于网络多媒体的教学实验,把原来教师承担的一学期的备课量,减少到只重点备好几个章节或单元,使教师从沉重的备课负担下解脱出来,更加集中精力地为大家提供优质教学设计,然后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实践教育教学的其他方面。

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可从服务于教学目的的角度出发,在课程总体目标的框架下,思考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教师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教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促进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设计有效整合,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条件的素养。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校本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学校教师的现状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现状,并对这些条件、环境做到有效整合,保证教学设计向正常方向发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要教师注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作用,积极和同行进行交流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阶段和步骤

创建平台,探索新知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CAI课件还有些不同,教师应利用计算机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把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必须有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能力。实施重点是“共同参与”,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操培训,聘请专家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专题讲座。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就需要把教学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学习任务放在学习网站里,提前一个月上传到网络,做到能够循环利用,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使校园网成为一个资源共享、交流提高的有效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努力使其不断完善,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汇报交流,总结新知 利用网络环境,汇报交流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很清晰地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很直观,便于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在上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要敢于创造性地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能力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时展需要的,能有效培养新时代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巩固提高,解决问题 学习了新知,必然需要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进行调整改进。网络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效地利用它的优势,这样数学课会更加生动、有趣。每当实验进行一个月后,召开数学年级组会议,强化信息化资源积累工作,就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利用数据库建立形成性练习题库,在每章节的练习中,各年级教师分别建立更高级的数据库,建立形成性练习题库,这样学生能更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课掌握状况更为了解。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空间

如今现有社会公共空间的设计是不是很完美的环境设计,很多只有基本的空间和基础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休闲的基本需求,不是体现艺术价值的艺术和精神内涵。这样,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原理和开发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本文进行了深入的西方传统绘画发展的角度来看的环境艺术设计“艺术化”与细致的研究,景观空间构成和现代图形艺术的创新。灵感和影响因素的来源。

一、西方绘画艺术及美学原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如今西方艺术和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设计,激发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的来源。西方绘画根源来源于“形”和“节奏”,可以表现出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同样与西方的艺术思想想一致。整体的艺术展形成做到这一点。艺术形式的形式,环境艺术设计通常用于抽象,提取一般做法为更多的艺术表现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上的点,线,面等是艺术设计的根源。如今的艺术设计会使用绘画等抽象的手法,从抽象混凝土材料抽象元素,并带来了通过点,线,面,和颜色的不同组合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如“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在抽象艺术的总结它指的是那些在之前现实生活中,不显示自然的对象,但抽象颜色,虚线的表面上,体块不具有总图象的一个特定目标。艺术的精神应该是创意。一版情况艺术家不仅仅传达外观和事物的外观信息,但是从图像结构来表达的深层内涵和感觉。我们可以根据艺术的总结来通过个人的感受及想法构思自己的感情的原始形式,最终实现了结构合理,新的思维不仅仅是新思想,更多的事艺术的创新,这样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思维的想结合。正式法律的“西方美学原理”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通过柏拉图,苏格拉底强调人类思想的美学原则,在乎其他的思维观点,通过思维的创新来设计更好的设计,以及后来的设计逐渐转向设计心理学。除了苏格拉底倡导的美学思想的内在精神的重视,也受到影响美观,西方美学开始学习数学形式,雕塑和建筑领域的反映。该代表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可以通过“一把手”为万物的本源,即“数学”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们创造了“数学形式”的事情,如人类,雕塑,绘画和音乐基于这种理念的美学原则。“黄金法则”的代表。在此之后,柏拉图进一步加深了“数学形式”,变成了“数学形式”,以精神层面,开辟了正式的美学的新领域。“数学的形式”,在环境设计中的比重,以掌握更科学的“黄金分割点”,可对环境的审美布局的具体分析。

二、立体构成理论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三维结构本身是创建一个三维空间,三维结构有很多的表现形式,通过体块,采用天然材料和一种生命力和艺术大地艺术形成的创作安排。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唤起美感和爱的人生追求。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三维结构的应用,生活环境设计的艺术,不仅丰富了会场语言和建筑景观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审美和在环境设计中使用的值要一致。现代环境设计为了艺术的更加突出的设计,整体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通过抽象或半抽象的方法在空间形态上的几何语言来概括,以便继续推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富人的精神家园的物质世界。如“北京天安门”,“法国艾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美国的”好景观环境设计不仅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也增加了区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总之,立体元素和大地艺术创新的应用程序,可以不断提升环境设计艺术,环境设计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断推动作用。

三、平面艺术的创新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图形作品通常是用平面构成,色彩可以被用作平面元件,在艺术创作中使用的平面分割方法中的现代景观,在平面规划的景观布置的线条,画方法解释,让空间分布更加美观。空间与各种立体透视图的使用,和平面的设计更加巧妙的相结合,让更多的艺术效果更到更完美的价值。如在表现形式,具有视角吸音等科学原理相结合,景观叠加使用单体创造更奇妙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使用环境设计、理念设计、设计原则等和深入细致的分析等方面的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制度,专门从西方现代绘画发展历程和三维元素的特点,探讨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来源,并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艺术”发展的因素,有一定启发的艺术表现现代环境空间设计,景观布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中兴.刍议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方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05)

[2]庞闪闪,安尊志.我故偶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

[3]张策.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践课程设置探索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5篇

________年的寒假我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期盼去了________________公司实习。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将我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我所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三点一线的课堂生活了,而是踏上了上班族的行列,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了老板,同学变成了同事,与他们的相处之道也完全不同。在这样的巨大转变中,我迷茫,惧怕,担心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不仅仅是专业上的,更有关于做人,做事的知识。

初进公司,项目经理便安排我跟着师傅学习。先前的几天,我在办公室看图纸,抱着学习的心态,认真的看他们的设计,规范,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过程中我还不断熟悉工作环境,了解每项材质的具体报价及具体样子,并了解工人施工一平米的单价以及一个项目的单价。通过熟悉报价并看书学习巩固了不少知识,了解装修的整个流程,懂得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才有所收获。终于有机会出去量房并陪同设计师与客户谈项目,我主要负责排尺,然后画房型图,学习怎样做预算,并向客户报价。同时我一有机会就去工地上熟悉各个施工环节,虚心的请教,学到很多珍贵的经验。

在这段其间,我除了做好我本职的工作,还学习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首先是,我进入这个行业初步的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其次,我的思想受到了洗礼,意识到了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最后,我顿时发现我在学校的时间太少了,很快我就要结束四年的读书生涯,我要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回首这一个多月的点点滴滴,心中顿时生出了许多的感触。这段时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每天都要拼命的挤公交,生病也得坚持上班,没有学生时期的自由了,也只有在此时,我才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劳累。在这繁忙的一个多月中,我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和为人处事,一直在为了不被时间丢下而拼命的追赶着,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6篇

1、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

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我更应当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专业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知识拓展视野。还要不断提升审美能力,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阅历,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的空间。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追求

对时尚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预见性是设计师自我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站在一个高度上讲,设计师担负着引导时尚的责任。设计师所面临的是环境中各个不同的细节,对细节的处理,关系到整个室内空间设计的成败,越是简约的设计,细节越重要,要注意室内外空间角色互换。

3、培养很强的表现能力及丰富的表现手段,要有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和应用材料能力

设计师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思想,让业主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市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现,及时把握材料的特性、探索其实际用图,可以拓宽设计的思路,紧跟时代,在市场中占居先机。

4、重视概念设计,风格定位

概念设计是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它是一个综合结果。它是一个总的思路,包含对人文和功能、科技与材料的综合考虑,有设计者对设计项目独特的认识因素和个性特征,是有别于其他设计方案的根本。着重体现设计中在满足功能前提下,独特个性的植入。所以不要形成固定的风格,但可以形成固定的思路。

5、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

设计是服务性行业,是服务于大众的,不是做艺术品,设计要求由业主说了算,与业主的沟通、磨合是达成一个方案的关键。只有理解了业主的要求,设计才有方向——正如能够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其风格迎合了一定人群的需求。

6、重视对市场的调查

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人在即将设计的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动作、行为进行一些假设,同时考虑现代技术的应用对动作、行为的影响。因为这种假设和分析会引出我们将要面对的设计的一些问题。比如:流线设计的问题、空间设置的问题、陈设的问题、设备配置的问题、色彩和造型的问题以及照明的问题、污染的问题等等。

7、形成自己的风格

作为一个设计师,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中要提高警惕,不要丢掉个性,要凭独创打开局面。设计毕竟是一个造型艺术,设计的发展有一个画图的过程,对个性化的要求是设计师毕生的追求,要不断的在工作中磨练。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合设计规律的风格。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7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自主探究 互动协作

21世纪,课堂教学重点已经开始向网络环境倾斜,应该说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鉴于此,笔者就网络环境下教师该如何开展教学进行粗浅探究。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100%掌握了教学内容。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征

除了交互性之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有以下特征:

1.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强调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网络环境下交流平台极大丰富,学生能够通过各种便捷的平台随时与教师、同伴、甚至专家学者进行沟通、探讨。

3.教师作用的发挥上,更强调引导与参与。教学环境由传统教室过渡到网络教室,教师角色也要相应改变,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教师的参与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

4.学习内容的组织上,更强调单元学习和综合学习。常规环境下的教学,我们都是组织单个学科的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而网络环境下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分析单个学科的一章甚至多个学科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围绕某一线索提炼有关联的知识点,整合而成为学习单元,从而组织教学。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指利用网络作为基本媒介进行教学时所发生的教学设计活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学习任务、设计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媒体的传递。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8篇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_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_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_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_环境艺术设计_,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_室内装饰设计_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_创造_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 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_产学研_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 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 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9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教育;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反思产生了,在国外叫“环境设计”或者包含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中,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生活在经济时代的人们都希望“艺术设计”能够提高自己生存空间的环境品质。因此,了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专业,虽然是在20世纪后半页才渐渐形成的,但人类的环境艺术设计意识与实际意义的改善环境的努力,却由来已久。早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虽尚无大规模改造环境的活动,但已知道有意识地选择和适应环境。洞穴壁画,巨石“客观上”成为人类早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1]。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环境艺术设计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有意识地选择和适应环境。另外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方向来追溯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室内设计方向渊源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另一方面是作为景观设计方面渊源的园林设计[2]。

产生的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促动了新材料的开发与新技术的运用。而机械工业的发展使得钢铁在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新材料的出现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快速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导致了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忽视了人与环境和自然的和谐关系[3]。随着后现代建筑风格对“现代”设计观念的反思与质疑,大众视觉意识的回归,以及对环境“场所”意识的再认识。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4]。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开始领悟_曾警告过我们的那句话“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们的这种自我反思意识促使“环境”开始成为人类特别关注的对象,渴望有一种东西或方法能够用来提高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生存需求迫使人类对环境的主动设计现象开始产生。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提出和确立

环境艺术设计现象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一直存在,但真正被提出和确立确实很迟的事情,详细见表1。

2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鉴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因此,对这一概念的涵义界定至今尚不能说是十分肯定或完美无缺。这里就借用郑曙阳(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提出的概念。他曾经在《环境艺术设计辩义》一文中写到:“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如同一把大伞,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为代表的空间设计。其中以建筑、雕塑、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可称为景观设计,后者可称为室内设计[5]。在艺术类考研参考书目《艺术基础知识》中,也是借用的这一概念。

3理论研究成果代表

自从张绮曼教授1986年从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归来后,根据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向高教部提出建立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请。1988年获正式批准,在中国高校专业目录中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环境艺术设计已走过了25个年头。其中以郑曙阳、鲍诗度等大师为代表,产生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见表2。

4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下半叶,蓬勃发展于80年改革开发后期。如今,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一出现便红遍中国各大高校,成为美术类中最热门的专业。据2007 年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909 所高校中,有1259 所大学设置有艺术设计类专业,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6%[6]。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下最重要的专业方向之一,意味着反是开了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学校都会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即已经形成无环境艺术设计就无艺术设计的教育现象。因此,总结后发现我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一般分布在三类校院:一是综合性大学和其他专业大学中近年成立的艺术设计院(系),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总的艺术设计系,其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三是专业艺术院校如各大美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建立在其自身的审美体验为基础之上,发挥其专业院校的特色,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环境。

5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纵观现状,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成为高校中最热门的艺术专业,同时也成为美术类考生首选的专业,也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的招聘岗位。学生、学校、市场三者相互作用,在促使环境艺术设计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一些问题:一是美术类考生中真正喜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少。因此,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很难为了理想而努力储备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从而导致艺术修养很低;二是学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法太模式化。通用的公共课+绘画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思维单一,专业自信度弱,无地域个性,在工作中轻易沉迷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设计市场,不能和谐平衡理想环境设计与商业环境设计中的矛盾;三是市场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太过快餐化。现代的人因工作、家庭、经济压力、文化修养差异等因素难得都像古代的文人雅士自己创造雅致的环境,大多数只能出有限的钱请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来打造。快餐式的环境艺术产品就产生了,相互乐此不疲,成为设计行业最普遍的现象;四是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太少。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是一个行业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武器。可观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进展,除了张绮曼、郑曙阳、鲍诗度等这几位元老人物的理论成果外,还出现了多少具有强大争议性、影响力的新人和理论实践成果?

6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鉴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学生、高校、市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未来发展形势将继续迅猛。因此,为了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良性发展,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以下一些建议:一是教育者需正确引导美术类考生的择专业观,择就业观。只有当学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时,他才会为成为一名合格地环境设计师自发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二是高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加强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设计自信、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市场需要优秀、负责的青年设计师,而学校是培养这些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有义务结合地域性培养出个性的环境设计师;三是市场中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应结合地域文化、生态性、人性化进行最小化的环境设计。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一种舒适、自然、生态地生活空间,而世上最美的空间就是自然。

7总结

至今,由外来“环境设计”在我国生活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已成长了25年。中间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成了艺术设计学科最佳代名词之一。在学生、学校、市场三方面光鲜地后面,暗藏着一些典型问题。作为希望“稀有的艺术”来创造美丽环境的环境艺术设计者们在选择性继承张绮曼、郑曙阳等大师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继来开往,不断避免和解决它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细化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内容,争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共创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苑军.中外环境艺术设计简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6.

[2] 刘秋月,李珠.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概况浅析[J].城市建设,2010(1):85.

[3]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1.

[4] 代锋.从“环境”到“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传媒,2009(3):261.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 会计综合实验 应用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计划、分析、管理、决策等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只会记账算账。再者,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无疑是迎合这两方面需求的有效途径。在理论研究方面,现有实验教学研究大多集中于会计实验教学整体结构,或是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专门关于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成果较少。在实践方面,虽然大部分高校日益重视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但现有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尝试以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为基础,引入角色扮演法,构建角色化、任务化、开放化的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及角色扮演法概述

(一)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概述 角色扮演法源于西方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一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发展,其超越传统并基于心理学与人类学的情境观,成为九十年代学习理论研究的主流。Brown、Collins与Durguid(_) 发表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性之作——《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Brown等认为,传统学究式教学方法人为造成了知与行的分离,把知识当作完整的、自我满足的个体,理论上独立于学习与应用的环境。如果忽略认知的情境化本质,教育将无法实现其提供有用的、扎实知识的目标。而且知识来自于情境中实践活动,知识是文化、情境和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形成与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也并非与学习及认知脱离开来,而是学习的一部分。Brown等强调通过认知学徒(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方法,把学习嵌于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社会与物质环境。Lave (1988)明确提出,认知囊括了精神、身体、实践活动与环境。1991年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一书中,人类学家Lave和Wenger(1991)提出“情景学习”理论。他们认为学习是社会实践完整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一理论包括三个核心概念: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与学徒制(Apprenticeship)。实践共同体是实践环境,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涉及在社会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学徒制则关于学习方法。总的来讲,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以行动者技能导向与认知性理解导向为原则,提供了一个整体平台。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1)知识与概念如同工具一般,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充分理解,并随着时间与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2)把学习与环境构建联系起来,在这一环境中学习者可以体验真实世界中学习的复杂性与模糊性。(3)提倡采用合作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学习团队中,学生共同思考、解决难题。并通过多种角色的扮演、与他人互动、实践活动、所涉及的环境背景等,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积累合作经验。(4)实践主题来自于环境所提供的线索和团队内部交流。

(二)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method)内涵及其要素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洪冬美,2010)。角色扮演法的实施包括五大要素:任务设计、情境设计、道具准备、学生参与、评价总结。所选择的任务与情境要尽量贴近企业真实状况,任务难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稍稍超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挑战感和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热情。任务量的大小要考虑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与学生承载力。同样在情境设计时,既要有特殊情境,也要有一般情境,而且要与最后评价的内容相一致。角色扮演法是要在一种模拟环境中进行的,环境中的各种道具必须应与现实的情景相似,使演示过程中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角色扮演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意识、知识结构与水平。客观、适当的评价总结也是角色扮演全过程管理的必要环节。教师要设定适当的评价标准,在活动中根据小组表现和学生个人表现,对他们的活动给出中肯的反馈和评价。有效地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未来学习确定方向。

(三)角色扮演法应用于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意义 首先,符合我国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开放地实验环境,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行设计案例场景、处理分析数据等来体会和了解会计信息系统整个过程,以主动探索式学习为主要方式,最大程度发挥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其次,角色的设计与参与使实验内容岗位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角色,更好地锻炼某一方面专业能力,或者通过轮岗,锻炼专业综合能力。实验内容的高仿真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会计知识和实际经营活动间的紧密联系、及灵活多变的应用。第三,整体任务设计与评价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庞大的任务架构要求学生根据情节需要组建小组,担当不同的角色。而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的结合必然导致小组成员间紧密配合,共同讨论所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此外,角色扮演法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真正贯彻“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三、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任务和情境设计缺乏可选择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进行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时,为了配合主干课程的教学,通常只选择工业企业12月的100-200笔基本经济业务。而且所考虑的经济背景较为简单,一些特殊情况如经济危机、破产、合并、通货膨胀等基本没有包括在内。这不利于学生对不同行业的各个主体、不同环境进行整体性认识。统一固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也无法让学生领会到会计灵活多样的魅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通常一人身兼数职,无法选择所感兴趣的职位,也很难理解不同岗位权责的划分。任务和情境设计的固化使得整个实验过程变得千人一面,难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主动性。

(二)知识覆盖面较为狭窄 会计综合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而基本不涉及其他专业知识。同时会计实验教学中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正确计算成本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处在会计核算内容的操练这一层次上。这既缺乏挑战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等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方式多停留在会计手工记账,实验所用的各种原始凭证主要来自于实验教材。与现实经营活动中形色各异的凭证相比,这些印制品略显粗糙,缺少真实感,很难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大大削减了实验本身的严肃性与吸引力。

(三)实验时间安排不合理 中级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的教学计划,会计综合实验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的期末。在这一期间学生要忙于课程的期末考试,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场与公司之间,要么埋头于考研、考公的备考。部分学生参与实验的意愿不高,对实验漫不经心应付了事,甚至出现个别抄袭的现象,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四)实验评价与考核过于单一 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也是完善实验课程全过程管理的必要环节,这也是当前教学实践中非常薄弱、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梁樑等,2011)。当前的会计综合实验教学考评基本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一方面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较为陈旧,不够科学,基本以单个学生为单位,过分强调实验结果,忽视对过程的关注。另一方面,在考评内容上,偏重注重凭证的编制及装订、账簿的登记与报表的编制是否规范,相关会计分录编制是否符合正确合理,忽视其他素质考评,如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不利于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彭洋,2011)。

四、角色扮演法在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 可以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为蓝本,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商品流通业等,由学生自行选择某个行业的实验任务。要按会计信息的生成、利用及控制来设计若干项实验任务,既要包含一般企业的基本业务又要兼顾其他企业类型的相关业务。实验任务在整体上可分“两纵两横”。在横向上,每项任务内容由核心和分支两部分构成,或者说,必选项和可选项两部分。核心部分要围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充分展现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内容。学生必须要完成这一部分所规定的实验操作。分支部分包括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设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模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三项或四项。在纵向上,实验任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核心任务实验操作,第二阶段,实施分支任务实验,并运用审计学知识,对核心和分支任务的实验成果进行互相审计。较为灵活、自由、开放的任务环境可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情境设计 按照核心任务和分支任务之分,实验情境的设计也一分为二。在核心任务部分,情境设计主要为模拟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如工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包括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与存货、投资与筹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在分支任务部分,考虑到对同一课程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每一模块可以设置一个或若干个情境。如财务管理模块可以设计一般经济环境和经济危机下的融资、固定资产投资、股利分配等情境。实验道具要尽可能贴切现实,要依据最新的相关法规和制度选用当前各行业最新的票证、单证以及各种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让学生有真刀真枪的实战感。同时,要给学生配置每个角色所需的各种印章。当然,实验道具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业务情况和管理需要进行设计,如会计制度设计模块就包括了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设计。

(三)角色选择与扮演 模拟企业中会计机构的架构,实验需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平均每组5人。角色的扮演者可由教师指定,也可通过抽签或依据个人意愿等方式确定。依照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实验任务,小组成员一人一岗,具体岗位设置如下:出纳;财产物资核算会计;工资及财务成果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会计主管负责总账报表及稽核。分支任务则根据各模块情景设计情况,由小组成员通过内部讨论、自行分工。指导教师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但他是整个过程的设计者和仲裁者。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讲清实验要求、内容与方法,包括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每个岗位要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会计主管或者组长应当在实验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要完成哪些实验任务、有哪些实验步骤、如何对实验成果进行评价等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与随时与学生沟通讨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拓展知识(史保金,2011)。

(四)实验时间安排与考评 现在不少高校在春夏学期中开设了“小学期”或者“第三学期”。考虑到本科培养计划、学生精力与时间,会计专业综合实验可以安排在大三春夏学期的小学期。在结束这一学期所有课堂教学与期末考试后,专门安排2-3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实施第一阶段核心任务的实验,然后上交实验结果。在大四秋季学期期初,利用5-6周的周末时间,实施第二阶段的分支任务。最后再安排2-3周周末进行小组审计。完成实验后,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阐述所选择的实验任务与情境,解说实验过程,总结小组成员完成情况。这样通过各自总结与相互交流,学生们既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吸取他人经验,也可以提升对学科知识的感悟。针对传统实验考评机制的缺陷,基于角色扮演法的会计综合实验考评有以下特点:多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同时结合个人表现;全方位,既要关注结果评价,也要重视过程评价;立体化,包括学生互评和老师考评。小组互评以实验第二阶段小组互相审计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作为小组互评的结论,按照意见类型,成绩分为优、良、差,或者采用百分制。老师考评则从过程与结果两方面着手。在过程方面,考核在实验过程个人是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的履行是否合规,是否与其他组员相互配合,是否遵守实验课堂纪律等;考核小组是否按计划、按实验步骤实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且提交实验结果,组员间是否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单证流转是否合规等。以财务总监为例,除完成总账报表与稽核等一般任务外,财务总监还必须出面组织协调,安排分工,开会沟通,陈述厉害,激发积极性。在结果方面,考核小组成员个人所负责事项的完成情况、小组对核心任务与分支任务整体完成情况,包括小组对其他小组的审计意见是否适当。最后把小组互评与老师考评结果结合起来,得出小组最终的实验成绩。在小组成绩和老师对个人考评基础上,分别设定两者权数,进一步确定个人实验成绩,这样做既能考虑独立性又能考虑团队精神。

五、结语

21世纪会计教育将会更为主动地去计划和控制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王光远,2001)。在这一背景下,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应该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大力推动角色扮演法的应用,切实提高实验的效率与效果,进一步促进“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育。但是角色扮演法的有效应用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学校应该改革教学培养模式,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验软硬件的投资,通过相关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机会让教师深入企业或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综合素质。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明确各自的定位,相互配合,积极沟通互动。

参考文献:

[1]隋英杰、夏鑫:《会计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体系架构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7年第8期。

[2]李江萍:《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7期。

[3]杨定泉:《会计实验教学范式及其创新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11期。

[4]张晓岚等:《高校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思考》,《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9期。

[5]占慧莲等:《基于ERP 系统的会计实验教学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7期。

[6]李志钢:《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7]陶燕:《ERP 环境下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第14期。

[8]李震、彭洋:《财经类高校财务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第3期。

[9]梁樑、李勇、陆蔚群:《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第28期。

[10]王光远:《中国会计教育的回顾与展望》,《高教出版信息》2001年第2期。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改革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为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这无疑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型的学科,迫于现在社会对大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争相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满足当代的需要,尽管取得了一定突破性的进展,但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着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滞后以及设计专业实践不充实等问题,整体来看环境艺设计教育发展体系比较混乱,教学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根据笔者针对现阶段某些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学形式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的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授课形式,在沉闷的教室中教学,学生寻找不到艺术灵感,大多数的设计构思都要从书本中借鉴,这样的专业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创新思维无法得到全面开发。其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很多院校课程设置每年一换,不具稳定性,课程安排先后顺序总是停留在摸索阶段,难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单一呆滞,对科技知识、人文科学、自然学等课程设置轻视等导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缺失。哪些课应先上,哪些课应后上;哪些课是主课,哪些课是辅课;课与课之间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技能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与应用等问题突出。

2、教师队伍结构混乱。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连年扩招形势下,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刚起步的专业艺术学院专业教师总量严重不足,存在着结构性短缺。一些教师把精力放在经济创收上,很少考虑自己专业教学的研究。还有一些教师是学习纯美术的,如油画雕塑,国画,壁画,版画等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相关院校从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这种半路出家的教师只是拥有很好的纯绘画基础,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统的学习,单凭理解传授学生所谓的经验式教育。

3、专业实践环节不充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然而,很多院校在实践课程方面还满足不了学生真正实习的目的,有些院校开设了实践环节课,但没有实习基地。如有的学校某一门课程的实践课是32学时或64学时,往往是在第一次上课时老师带领学生到某公司或某工地象征性地了解该课程的实习内容,余下的学时,只是让学生自己到社会上各显神通地“自由”实习。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对策

1、增强教学上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教师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 运用图像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构建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互动,专业教师应尽量以提问、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多思考,发挥个性化思维,尤其要把市场运作中各种类型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

2、坚持对课程设置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设计院系可以聘请或咨询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商业、教育、传媒方面的专家或领导,定期召开专业信息咨询会,他们熟悉本专业、本区域的人才需求和发展动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能提出具体中肯的建议。(1) 进一步合理衔接每门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将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教育”与“计算机技能教育”课程有机结合。(2)把市场项目转化为课堂作业,专业教师要加强和企业的横向合作,把企业在市场中承接的室内外设计项目带入课堂,转化为课堂训练作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以团队出现,与业主充分沟通,开展“头脑风暴”,进行“实战演习”,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另外,在给学生布置绘制室内外设计效果图时,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电脑设计软件的同时,要强化手绘表现练习,增强学生手绘表现力。

3、规范教师队伍和积极引进人才。为了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可以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如在本科阶段的后两年创作阶段实行导师制,导师对学生直接负责,学生的成绩直接与导师的奖金挂钩,对科研成果给与一定的硬性规定,提高其科研能力,同时,最关键还是提高设计艺术专业教师的酬劳,稳定教师的心态,使专业教师更加投入专业教学的研究。在建设教师队伍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吸收国外留学人员、社会上的知名设计人才来校任教,使学生了解学科最新前沿动态,开阔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参与设计项目,使学习了解整个设计流程,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锻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以市场为导向的学习氛围。

4、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环节。进一步调整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周数安排及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进一步健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将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更应该借鉴和学习德国的“假期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市场进行调查和实习,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当地的室内外装饰公司实习;学校应搭建好专业实践平台,利用寒暑假期可安排学生到外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建筑装饰公司实习,也可以充分利用拍摄、速写的方法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室内外设计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分类、归纳,结合理论知识,分析个案的优点和缺憾,使学生通过这种实际市场调查,得到专业上的启发、锻炼和提高。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的。

结 语

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创造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探索当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必须考虑其专业特殊性,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合理科学地完善教育体系。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扎实地对上述几个问题加以重视,并认真贯彻其改革,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批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非常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不断推动我国建筑装潢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席跃良.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潘鲁生,对当前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2):6.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2篇

(一)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依然不多。和其他专业相比,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依然很少,目前开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全国美院和少数的工科院校,造成了人才培养难以有效满足快速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二)学科设置理念存在偏差。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相对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学科设置理念上存在着偏差。众所周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不仅仅涉及到室内设计,更是已经延伸到了室外设计中去,然而当前我国不少院校在开设该专业时将环境艺术设计狭隘地理解为室内环境设计,课程设置也更多地集中在室内设计上,由此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各种艺术类院校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尽管具有很强的艺术创造能力,但是缺乏基本的建筑学的知识从而使得他们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养不高,难以满足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人才综合素养的高要求。

二、改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必要从这些问题产生的源头等方面认真分析,从而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加强和改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理论建设。学科理论建设对于专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应该说,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建设依然相当滞后,科学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业标准、行业准则以及人才职业资格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些都是困扰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走向成熟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的研究力度,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结构,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一环,未来我国要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着重从市场发展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上来加强和完善课程设置,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是综合性、高素质,因此要改变过去单纯以艺术类院校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格局和课程设置,开拓人才培养阵地,加强在综合性大学及建筑类大学中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以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两手都抓的课程设置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建筑学等技术类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加强以“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课内外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比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学生实训基地等措施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切实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涉及建筑学及美学两大类学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分配好这两个方面的教学,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以及学生实际出发,找出两类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妥善安排建筑学和美学两类学科的教学布局,从而完善该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

(四)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在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和放松对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绝大部分来自于各个艺术类院校,缺乏建筑学方面的专业教师或者有建筑学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不足的一大原因,因此今后高校应加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聘任标准,重点是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应优先聘用拥有建筑学和美学方面双重教育背景的教师,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培养方案,吸引部分相关企业该专业的专业人员到校任教、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相关企业的项目等,同时应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增强该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3篇

〔关键词〕地域特征环境艺术设计内在联系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各地域的文化逐渐交融,丧失了其本身的独特性。当地域文化失去了其原本的特征,完全沦为融合文化的附属物,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富的文明也就消失。究竟如何看待地域特征与地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和重点。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地域特征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明确了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分析了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域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一、地域特征的内涵

地域是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活动客观载体,不论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是人类的社会活动,都建立在这个载体的基础上。总的来说,地域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区域性。当我们要界定一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到地域的区域性特征。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事件,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内。其二,人文性。主要指的就是地域文化特色,其建立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是人类独特智慧在区域地域在全体上创造而生成的一种内在属性。其三,综合性。提及地域人们会联系到很多事物,单一的要素难以构成整个地域空间。为此,我们在看待地域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其综合性特征。

本文所指的“地域特征”并不是指一个地域的具体特征,地域保罗广泛,不可能全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地域特征是在对地域前两个特征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将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称为地域特征,不但具有地域的典型性特征,也将研究的范围缩小,使本文具备了研究的条件。下文所设计的地域特征也为“独特地域文化”的内涵。

二、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

地域特征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联,相互影响。地域文化是在地域开发、创造、适应的基础上产生的,本身就带有卓越的人类智慧,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不但符合当地的文化土壤、精神追求,也能够使设计方案更具可行性。通过对区域内地域文化的整合所产生的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地域发展的需求。可以说,只有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才能真正符合地域发展的核心需求。而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本身包括了对地域文化的发觉、总结、升华,并直接作用到地域,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对地域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环境艺术不但是人们美化环境的措施,也是区域的人文审美、艺术发展的催化剂。总的来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地域特色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灵感产生的源泉,环境艺术设计也丰富了地域文化。总的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本身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有了环境艺术设计这个形式,地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三、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地域特征凝聚了区域的特色文化,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标志。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现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建立在地域特征基础上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但具有深厚的物质文化底蕴,也具有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将这两者融汇一炉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但具有更深厚的审美底蕴,还具有更为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相应的社会属性,能够使其更好地与地域特色想合,这对环境艺术的深层次、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环境艺术设计形式指的是环境的行装、色彩等内容。将地域特征引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将地域性文化内涵、表征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当这种直观的地域性环境艺术表达被人们接受之后,必然会加深其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增强环境艺术的表现力。总的来说,地域特征不但可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氛围产生影响,还可以将情感融入设计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表现力。

3、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内涵。环境艺术设计内涵,除了设计构成的要素外,还包括设计的结构。通过地域特征的引入,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可以得到进一步丰富。所谓的内涵就是设计的深层次印象。设计者在对地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过程中,本身就接受着地域文化所包括的内涵。这种内涵不但包括物质的内涵,还包括精神的内涵。将这些地域特征所包括的内涵,引入到设计中来,不但可以影响设计的形态、含义,还可以影响设计的框架结构。站在环境艺术角度来看,为了取得更好的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加强地域文化的挖掘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深入地挖掘地域文化的特色,才能更好地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四地域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地域特征的内涵、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等有了详实的了解。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应用地域特征,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1、搜集和把握地域特征。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素材的搜集和整理是基础。为了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效的研究,就需要对地域特征予以搜集和把握。具体来说,也就是将地域的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去粗取精,将有用的地域文化元素归集,丰富设计的素材库。在确定了素材库后,设计者还需要对区域性的独特文化进行提炼,只有经过提炼的素材,才能在确保其地域性的基础上,更具艺术价值,对当地的文化起到传承和弘扬的意义。总的来说,搜集和把握地域特征,对地域性文化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地域文化素材设计的方案,也能够将地域特色、艺术内核表现出来,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价值。

2、生成环境艺术设计元素。在对地域特征素材的提炼中,要不断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环境特色,将地域文化素材进行抽象、浓缩,使其成为设计元素。当设计元素形成后,设计者要将这些元素符号化,依托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形式,使其应用到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只有经过这样的认识和转化过程,地域特征才能与环境艺术设计交融。部分地域文化素材是较为抽象的,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加工,设计者应该将其具象化,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事件、精神思想等,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凸显出来。

3、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为了更好地将地域特征与设计融合,设计者就不能拘泥于刻板环境符号的利用,而应该深入把握地域文化,搜集更多的可用符号和文化。设计者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现象的把握,深化地域文化的内涵,挖掘地域文化的本质。应用地域文化符号,并不是直观的模仿,而是设计理念和内涵的渗透。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环境符号予以创新,并站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促进地域文化的符号化,使其更好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通过环境符号的创新,不但可以促进传统环境符号理论的发展,还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开发,对区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设计者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特征、本质的把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予以创新,引入更多符合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理念、形式,将地域文化的特色表现出来。

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域特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地域特征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地域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地域特征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策,以期有效地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经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钱丽竹.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

[2]何礼.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艺术科技,2014(01).

[3]孙天骐.论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美学素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4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处理工具,本文以此事实来切入,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熟练而高效的计算机高职人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法,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采用多元教学策略,培养高技能软件操作人才。

在社会迅速信息化的过程中.计算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处理工具。即利用计算机工具软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等同题。<常用工具软件)课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必选课.旨在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熟练运用工具软件创造性地处理日常信息任务的技能。同时。这门课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情境化等诸多特点,若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会产生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相脱节的问题一学生虽然记住了工具软件的类型和功能但是不能利用工具软件解决实际的问题。为改变这种教学情况。笔者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如何实施这门课程的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表征着一种新的知识观念.符合当代教学论强调主体培育、凸现创造性培养的时代精神。为批判课堂中占统治地位的传播主义提供了新的表达形式.对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也有积极的意义”睫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它对知识、学习、教学等基本教与学概念都有自己全新的诠释。对教师、学生的基本责任与角色也有自己全新的论述。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反映。仅是对现实做出的一种较为合理的阶段性的总结与概括.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更新,知识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需要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再创造。即建构主义知识观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知识观。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老师传播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老师、同学等人的帮助下,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问的协商互动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个性化理解和建构。即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自主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

”知识不是东西,学习不是接受东西。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畔生的学习是一种自我的知识建构。那么教学。就应该是帮助学生实现这种知识的自我建构。为建构的实现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提供各种支持与保障。即”教”是为”学”提供支持与帮助。促进与保障”学”的顺利开展。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改革的启发

(一)重新理解课本知识

我校采用的是江苏省欧普IT管理服务人才培养项目的配套教材一《IMS常用工具软件教程(基础篇))。按照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作为一种阶段性的知识参考与提示,它们能为我们进一步接受、学习新知识提供种帮助与支持。而不能将课本知识绝对化、权威化地加以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同时根据计算机工具软件的行业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工具去学习最新的软件知识的意识方法最终能帮助学生建构起不同问题情境下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软件技能知识体系。

(二)重新理解课堂学习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学习,就不仅仅是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上聆听教师的讲解、记录教师的ppt板书、观看老师操作相关常用工具软件。而应该是在教师所营造的真实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演示,通过与同学、老师的协商、讨论。经过一次次思维的强烈碰撞,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完成学习的过程。

(三)重新理解课堂教学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学。也就是要求老师努力刨设需使用工具软件的真实的问题学习情境.提供合适的学习认知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协商工具软件使用的心得体会。支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工具软件的使用知识。总之。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既包括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教具等学习环境.更重要是指一有利于建构性学习发生的学习资源。比如:教师创设有关软件使用的学习情境,师生共同营造的讨论、学习软件操作的氛围。是否具有利用数字化资源进一步学习的观念以及技能等.这些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支持与保证着建构性学习的实现

(四)重新理解学习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评价具有新的内涵:突破考试这一主要且单一的评价形式.形成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多种类型的个性化评价.更多地关注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追求对学生做出真实、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正如加德纳提出的”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脚即。我们要将学习评价,第一置于是否能利用工具软件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其次要尽可能客观全面个性化地评价学生学习掌握工具软件的情况。

三、《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构建多媒化的网络教学环境

所谓构建多媒化的网络教学环境.也就是将教学场所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来创建的多媒体教室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建构的多媒体网络机房。这并不是教学场所的简单变化.其现象背后蕴涵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多媒体教室.体现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的角色.他控制着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则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角色。但是多媒体网络机房,它折射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了可以主动参与一每人拥有一台可以操作实践的计算机。教学环境的变化为常用工具软件的建构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

教学场所的变化带来的师生角色变化也势必促使教师重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工作重心由过去的分析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思考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转变为为思路为学生准备什么学习资源、如何组织引导课堂教学过程.比如:收集哪些典型的工具软件、准备哪些网址供学生拓展学习.提出什么相关问题、设计什么相关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软件的运用、操作与讨论。

总之.通过创设多媒化的网络教学环境.一来能够为学生的建构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创造条件:同时教学场所的变化也促使教师努力改变原有的角色:由过去的教材分析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变成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充分实践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高效建构性学习的开展离不开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努力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在《常用工具软件》课的教学中,也就是要积极思考创设工具软件使用的问题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来设置相关的任务与问题比如要学习有关杀毒软件的使用。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一XX公司的一台电脑、经常有U盘随意插拔.任意上网。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变慢,打开一张网页需很长的时间.这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在保证计算机有用信息不丢失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个大家都能遇到的情况创设学习杀毒软件相关知识的情境.要比单纯介绍病毒的概念切人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思考。也可以在课堂中采用竞赛的形式创设情境。比如为了学习两款下载软件:网际快车(HashGet)和迅雷(Thunder)的特征与运用,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一XX公司老总要欣赏一段视频MTv.他让两位员工同时去找并下载这段视频.要求谁先完成任务就有优先晋升的可能。现在.假设XX同学和XX同学你们就是那两个员工。你们如何完成这个任务。通过这个假设的真实竞赛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运用了不同下载技术原理的下载工具软件同样要比直接介绍下载技术原理形象生动总之.建构性学习离不开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也是建构性教学中最具创造性的环节,在教学中需要老师积极思考、采用多种形式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三)组建工具软件学习共同体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这种建构性更加突出表现在学习的社会性建构.即通过与同学、伙伴、老师的交流、协商、讨论追求知识建构的合理性,也就是说要为学生的协商、交流、讨论创造条件,那么组建工具软件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建构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工具软件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来源于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为完成真实任务,问题.学习者与其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学习者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学习者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开展包括协商、呈现自己的知识、相互依赖、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动。”具软件学习共同体,将不同智能特征、学习风格但拥有共同学习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这个共同学习愿景的支撑下。在教师创设的真实学习情境下.利用学习环境中的相关学习资源一计算机及Interilet来主动探究、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并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自己使用操作相关软件的心得体会.实现知识的建构。

在同具软件学习共同体中。不同智能特征、学习风格的同学.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学习关注焦点,这样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可以实现知识建构多角度、全方位的互补与完善。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之间会分享各自工具软件操作的隐性知识.这要比懂得有关软件使用的显性知识更为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与发展。

在学生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成为工具软件学习共同体的一名”临时成员”.通过师生之间近距离的接触。教师的言行举止、软件操作技能等隐性知识也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从而也能够影响到学生知识的建构。总之,”所有合法性的知识都需要经过协商”,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来促使他们多交流、对话、协商。

(四)采用多样化的情境化评价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为了给学生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个性化评价,笔者认为。第一要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第二要考虑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生自己、学习同伴、教师等都是评价主体。

在学习评价中,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1)采用档案袋评价。利用”个人成长档案袋”记录下学生工具软件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操作指导,观看学生的操作演示等情况,来逐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长记录下来.逐步制作成有关学生个人的工具软件学习使用的”成长档案”。最终利用这个”档案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客观公正评价。(2)多形式的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要求老师突破考试这一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形式而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总结性评价形式。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5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完全改变了数学课堂。这种转变体现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我的数学教学中,也努力在调整和实践着这种转变,给学生最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现,力求使学生的这种转变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学生学习方式在各个环节中的转变,谈谈体会。

1创设情境、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动态创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而现实的生活环境就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情境,这是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最好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在创设情境环节,我选取了我们学校最有特色的、学生每天都要参与的大课间活动。给出大课间图片,呈现信息。信息的呈现是让学生回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自己提炼的。(1)我们的大课问是同年级2个班一个方阵(2)全校一共分了6个方阵(3)现在我们每个班都是50人。然后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提出同学们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1)全校一共有多少个班?(2)一个年级有多少人?(3)全校参与大课间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非常感兴趣,很自然的主动开始探索。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题目,这三个题目的信息同样来自我们中心小学的校园、图书室和阅览室。图片和信息一出现,学生情绪积极,理解题意也毫不费力,因为情境展示的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源于学生最熟悉的学校这个大环境,解决的都是学生亲自体验过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变得向生活中经历的一样顺理成章。

探索实践、学生完成。

数学知识的形成需要思考和实践。教学时,教师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取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明了、正确的表象,经过观察、对比、归纳、推理、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探索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测量,或是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组一组。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获取数据,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自己研究出的公式才是最鲜活的。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应用这些公式时才是最准确到位的。

2结论总结、学生归纳

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能促进学生学习,利于记忆应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梳理知识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在探索完本课的教学内容后,我都尽量多的提供给学生自己思考、同学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沉下心来想想自己刚经历的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归纳学习知识点的方式方法。在自己经历、体验、归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时,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法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读写多组数后,让学生总结读数、写数的方法。虽然现在我们的教材上不再有整齐划一的法则出现,教师也没必要给学生总结出来记住背熟。可是不代表我们不要求学生再实践以后自己总结读写数的方法。这些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总结出来。读数的方法:从高位开始读。亿级、万级的读书方法和个级一样,读完后加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两级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写数的方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虽然学生的总结不是那么严谨、那么正规。可是学生在经历读数写数后必须有一个总结的环节,学生总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说的话。在教学“乘法或除法的估算”一节课时,让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等等。学生自己总结的结论对他们来说远比老师灌输的有意义的多,学生记忆深刻的多。

分层练习、学生体验。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必不可少的安排练习这一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避免错误的不断重复和积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练习的设计,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练在最关键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设计了三个。这三个是结合学生每天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这一实际情况设计的。(1)王青的家离学校很近,她每天步行自己上学。每分钟走60米,8分钟就到达学校,请问王青家离学校多远?(2)孙立言的爸爸每天骑电动车送她上学。电动车每分钟行驶500米,lO分钟到校,她家离学校多远?(3)我们班最远的要数向阳的同学了,每天要做公交车上学。公交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半小时可以到达学校,向阳到学校有多远?这三个练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没有什么难度。第二个练习是巩固练习,给出简单提示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完整的题目。这个练习学生感兴趣,但是对部分同学有难度,可以量力而为。第三个练习是提高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来做。这里设计了两个练习(1)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送化肥。去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问题一:从县城到王庄有多远?问题二: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这段路程有多长?(平原:50千米/时;山区:30千米/时)。三类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3反馈评价、学生概括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6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多次深入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_的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西安市正处在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作为西安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曲江新区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巩固和扩大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眼下,我们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审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得失,努力破解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促进发展上抓落实、补短板、求突破,在改善民生上想对策、出实招、见成效,推动改革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一是从顶层设计看,中央政策有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出“绿水青山就是新的发展优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特别是对环境执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这些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而且形象生动地指明了环保工作的方针原则、目标定位、工作方法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主动适应西安市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是从实践状况看,曲江新区落实有成效。近年来,曲江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忠实地落实和_、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创建,认真落实河长制水污染治理限排减排,全面开展建项目防尘减霾工作,全面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聚焦鼓励特色小镇建设,聚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初步建立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了引导、激励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收效明显。

环境设计专业总结范文 第17篇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是发现设计市场存在很多弊端:

1、公司为了谋求暴利把廉价材料运用到工程中,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同时降低公司诚信度,对公司未来发展很不利。因此,需要工商局等部门对装饰装修公司进行整顿,质检部门应本着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工程中运用的材料进行彻底检查。

2、为了创建些形象工程,本来在设计中可以用最便宜的材料来做这个项目的设计,而且完成后效果会非常理想。然而,领导要的是金子贴在脸上,你就不得不去搜寻昂贵的材料,而这时候的设计师充其量是在堆集材料而已,不要说环保,就是日后维护都很麻烦,本来有的政府大楼可以重复使用很多材料和设备,为了照顾关系,设计师便肩负起帮其找到充分的理由用一些使用成本昂贵却又没什么好的效果的材料和设备。

3、市场上很多设计师素质不高,实践经验少,独立完成工程的质量有待提高。有些没经过培训就上岗,有的只学过电脑,手绘方面一塌糊涂。之所以出现以上弊端也是因为这里室内设计起步晚,市场体系还不成熟,不过映射出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发展空间比较大,高素质设计师处于相对不饱和状态,只要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相信设计市场辉煌未来不会遥远。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在设计公司的实习还算是比较满意的。首先,这次实习达到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设计的认识。相信我能够充分吸取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青人。

这是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实习,我的这次实习生活也已画上圆满句号,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很多本领,相信这笔财富会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成为我人生的指南针,激励着我前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