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实用24篇)

风吹麦浪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5915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37分钟。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篇

苹果公司和3M公司都很擅长“突破性创新”。苹果突破性创新很强,但是过分依赖于个人。3M公司的创新则更加依赖于组织、文化、制度。

3M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个人的首创精神;创新:你不得扼杀一个新产品的创意;宽容诚实的错误;与其等待批准,不如寻求宽容。

3M公司有很好的创新理念,因此,该公司并不缺乏创新的文化,但是,90年代中期,3M突破性创新的产品明显减少,所以光有文化还是不够,3M公司认为是方法的问题。3M公司设立了挑战性目标,要求30%的销售额要从4年前不存在的产品中来。按原有的“自然涌现”方法,难以实现目标,创新的方法本身需要创新。维持性创新的方法我们耳熟能详,突破性创新是否也能“方法化”呢?突破性创新的方式与维持性创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要改一改。不能仅仅是倾听现有客户的声音或者研发人员呆在屋子里苦思冥想。这个方法就是领先用户法。

3M公司经过观察,有两个重要的发现:许多产品初始创意和原型都是用户弄出来的,而不是厂家。进一步发现,开发这些产品的,并不是一般用户,而是“领先用户”(Lead Users)——那些“超前于市场趋势、远高于普通用户需求”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比如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其创意和解决方案就是来自于战斗机的刹车系统,战斗机对刹车系统防抱死的要求比汽车的高很多,因为万一抱死了,机毁人亡,损失极大。所以说领先用户不一定是你的行业,也许是别的行业,而且那个行业存在的问题可能要比你所在的行业要极端得多,对解决问题的紧迫性要强烈得多。刹车系统就是这么出来的。

领先用户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早期购买者,领先用户甚至是新的产品还没出来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并且自己着手解决问题了。因此,突破性的创新,向谁收集什么信息,就变得很重要。大部分企业是倾听现有主要客户的需求,这样做出来的创新一定是维持性的。突破性创新则寻找领先用户,包括两类:一类是目标市场的前沿客户,另一类是面临类似问题,但问题更为极端的其他市场客户。收集信息的内容不光是需求,也包括解决方案。那么,谁是我的领先用户?怎样找到他们呢?举个例子:

一家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商,研发团队的任务是开发一款能够发现早期癌症的影像诊断设备。早期癌症很小,当时市面上的产品都无法清晰显示这么小的癌症。要发现很小的早期癌症,当时大家公认的方法是提高影像设备的清晰度。

他们首先采取网格化搜索,找出医疗影像设备领域最前沿的专家,然后联系这些专家,告诉专家研发团队希望解决问题(也就是“发现早期癌症”),同时提出一个请求——请专家推荐影像显示领域的学术前沿人物和实践先锋人物,不一定是医疗领域的。

于是,这些专家又推荐了空军某个影像显示领域的前沿研究者,因为空军执行轰炸任务时也需要精确分辨地面的目标,比如哪个是石头,哪个是导弹,而且在这方面的需求比医学上更为极端,是该公司的“领先用户”。

但空军专家听完这个问题后,认为提高分辨力很难解决问题,因为这根本不是解决分辨率的问题,空军是从物体形状的角度解决问题,只要想办法把图片拿出来,分析哪种形状是石头,哪种形状是导弹。也就是说,不需要提高分辨率,只要抓住形状就行了,这就需要大数据分析,找出共同点,然后开发出软件,自动识别。该公司这才恍然大悟,认识到原始的假设可能就是错的,随后研发团队改变思路,最终成功推出了能够诊断早期癌症的新一代影像设备。领先用户法要求不光是提出问题,而且还要倾听建议,更要让专家推荐领先用户。

那么,3M公司怎么做领先用户创新的?我们来看一个3M医疗事业部的经典案例:

,3M公司医疗事业部下面有一个外科手术产品团队,负责人叫Rita Shor,他的年销售业绩是1亿美金。但是老板想把产品线卖掉,因为这个产品线没出现突破性创新了,Shor很着急。他们有一个主打产品——手术薄膜,动手术最担心细菌感染,病人伤口周边的皮肤就是重要的感染源。为了防止感染,医生通常全副武装,但还是会有一点点皮肤暴露在外面。他们的技术就是在手术位置盖上一层膜,医生直接在膜上开刀。这个技术很受欢迎,但是10年没有增长。Rita Shor确定了一个目标,为发达市场开发一款突破性的手术薄膜,并且决心采用“领先用户法”进行开发。

3M的“领先用户法”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叫“打基础”。Shor首先做功课,成立跨部门的专业团队,找资料,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外科手术感染领域的问题、现状和进展。

第二步叫“找趋势”,也就是看一看这个行当最重要的应用趋势是什么。Shor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拜访专家。随着拜访专家越来越多,Shor发现,发展中国家才是手术抗感染需求最旺盛的市场。于是他们两两一组,去印度、马来西亚、印尼调研,看当地医生遇到的感染问题和他们的解决办法。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用的方法是注射抗生素,因为这个廉价,手术薄膜他们用不起,问题是注射抗生素会产生严重的抗药性。这个时候,“趋势”被Shor找到了,也就是“面向发展中市场,开发一种便宜、有效、没有抗药性副作用的抗感染办法。”

接下来是关键的第三步:寻找领先用户。通过专家推荐专家,就问一个问题:在本行业和其他行业,还有哪些人和我有同样的需求,并且需求更加强烈?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还有哪些人遇到类似问题,但问题表现更加极端?很快,Shor在她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两个领域找到了领先用户:一个是兽医,兽医面临的抗感染麻烦要比人类医生更加极端,但兽医的方法却非常简单有效而且便宜,他直接把抗生素混在凡士林的膏状物里,抹在动物的皮肤上,然后直接在上面动刀,这样来保证创口不会被周边皮肤污染。另一个是好莱坞的化妆师,化妆师给演员化妆使用材料时需要应对两个挑战,一是化妆材料不能有刺激性,二是材料要很容易卸除,方便演员卸妆。该化妆师是这个方面的行家,有他自己的解决方案。

到这个时候,流程进入到第四步:与领先用户协同研发。Shor将这些领先用户请到公司,与公司研发团队一起工作,最终开发了“SKIN DOCTOR”。这是一种单手可操作的小型装置,轻轻挤压,即可将含有抗感染成分的药膏均匀涂抹在患者皮肤表面(这可是兽医的Idea哦),并且这个装置还带有吸附功能,术后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药膏清除,药膏对正常皮肤没有任何刺激性(这是好莱坞领先用户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是发展中国家的病人支付得起的抗感染手段。

3M公司的创新管理团队,把产品部门的实践进行总结,最终形成了3M公司独特的领先用户方法。

3M公司:全称Minnesota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创建于19,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3M公司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在其百多年历史中开发了6万多种高品质产品,在医疗产品、高速公路安全、办公文教产品、光学产品等核心市场占据领导地位。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2篇

企业介绍:度秘(英文名:duer)是百度在世界大会上全新推出的,为用户提供秘书化搜索服务的机器人助理。

创新性:度秘将人工智能带到了可以广泛使用的场景中,是百度强大的搜索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体,可以用机器不断学习和替代人的行为。

案例解读:李彦宏“索引真实世界” 度秘时代来了,你跟得上吗?

短评:提起百度就是竞价排名,如今度秘终于可以升级这个原始的广告模式了。今年百度大会上推出的度秘是聊天机器人+搜索引擎+垂类O2O的整合型产品。它把现在互联网最热最精尖的技术全集合在了一起,百度大动干戈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这款产品,将生态完善化繁为简,满足了“懒人”生平夙愿。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3篇

企业介绍:207月15日,继快车、顺风车之后,滴滴快的旗下巴士业务“滴滴巴士”也正式上线。目前滴滴巴士已经在北京和深圳拥有700多辆大巴、1000多个班次。

创新性:滴滴巴士是第一个尝试将巴士进行多场景应用的定制巴士。滴滴巴士是关于定制化出行的城市通勤定制服务。它根据大数据测算并推出城市出行新线路。滴滴巴士还将巴士进行多场景应用,比如旅游线路定制、商务线路定制等扩展了巴士出行的场景。

案例解读:百花齐放的共享巴士,还是捉对厮杀的共享巴士?

短评:城市通勤定制服务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却发展很快。它是关于定制化出行的一种初步尝试。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4篇

(一)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分析设计

在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之下,使得我国企业管理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色彩,这种中国式烙印是指企业采用家长式的管理以及集体主义导向和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进行了限制,如今,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立地式”的研究已经有所成就。此种“由内到外”的“立地式”研究是建立在扎根理论的基础之上,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管理通过对真实企业实践和现象不断的提炼和总结进而形成新理论的一套研究方法,下文就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了一些典型的、真实的以及具有明显变动特征的国内外企业管理创新事件,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聚焦驱动阶段的比较,来总结具有我国特色创新色彩的企业管理驱动因素。

1.研究样本选择。

作为扎根分析的样本一定要选择一些真实情景描述的管理案例,不仅可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真实可信度,而且样本聚焦信息丰富的管理案例具有典型性,这样才能对样本进行深度分析并且挖掘构建新的理论。企业管理创新是指用科学的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用现代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方式来确保企业获得新的发展。企业管理不仅包括企业文化、形象塑造与维护,还包括如何帮扶企业进行对策的改进,良好的企业管理创新可以推动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面就是几家针对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典型性以及明显变动性的企业案例,这些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案例覆盖了各个行业,并且成立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

案例一:太钢的产业链延伸之路:钢铁、大型、改革开放前、国有、战略。从钢铁产品系列化布局到不锈钢,研发与制造的专一化战略转型历程。案例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物流、大型、改革开放前、国有、信息化。决策和引入IRIS-2系统,实现集装箱信息化管理的历程。案例三:成长期企业重组战略的抉择——特变电工:电器、大型、80年代后期、民营、战略。企业兼并重组的决策和实施历程。案例四:谭木匠——我善治木:日用品、中小型、90年代初期、民营、营销。从商场、直营到特许加盟的渠道变革决策和实施历程。案例五:HC公司的战略选择:供水、中小型、00年代初期、国有、组织结构。二次创业过程中组织变革的决策历程。案例六: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食品、大型、90年代初期、民营、金融创新。企业的融资决策和实施历程。案例七:从PPG到VANCL网络服装销售的商业模式演进:服装、中小型、2000年后期、民营、商业。PPG到VANCL对网络销售商业模式的探索历程。案例八:中国农业银行FMIS系统开发:金融、大型、改革开放前、国有、信息化。开发和上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历程。案例九: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的运作管理提升:电信、大型、2000年中期、国有、供应链。供应链变革动机的产生历程。案例十:河北大午赛团:首创中国“家族企业立宪制”:农业、大型、改革开放前、民营、治理模式。形成及实施“家族企业立宪制”治理模式的历程。

2.分析方法选择。

扎根理论分析范式包括开放式编码(opencoding)、主轴编码(axialcoding)、选择性编码(selectivecoding)以及故事线分析(storylineanalysis),这不同的分析范式在识别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驱动因素的同时还能够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驱动因素进行整合。

开放式编码:企业的创新管理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初始概念由逐字逐句的编码形成进而修订合成新概念。

主轴编码:通过对各个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对形成的现象进行更精确的解释。

选择性编码:通过对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结果的整合与识别进行理论的构建。

故事线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和编码的还原来验证案例的可信度。

(二)扎根分析

1.图表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主要驱动的因素也大为不同,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对以上案例的主要驱动因素数据的总结,见表2。

2.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

(1)资源约束。资源约束严重抑制了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并不是农业企业以及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在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原材料的紧缺或者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会导致企业整体利润率出现下滑的危机,因此,企业必须通过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实施兼并重组战略。

(2)战略。战略因素与资源约束因素对于农业和服务企业管理创新来说都不是特性驱动因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将自身的管理创新放在战略的高度上来进行展开,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企业只有明确了自身的战略思路,才能通过对企业的清晰定位发展专一化并且有针对性的战略。战略因素之所以不能在农业企业中有所发展是因为受到了农业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限制,同时农业政策的种种制约也使得管理创新的驱动难以形成。

(3)管理问题。国有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最主要特性驱动因素就是企业管理问题,不同企业采取的企业管理模式必然不同,但是,总的来讲,我国国有服务企业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这样才能顺应我国的市场需求。管理问题对于我国国有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来讲管理创新的驱动机理都存在粗放式管理问题,先拿驱动制造企业管理创新举例,大多企业均都只面向组织外部的管理进行创新,而对企业内部生产、组织以及人力资源方面创新的忽略都使得企业出现了组织文化缺乏协同的状况发生。另外,由于我国非国有经济出现时期较晚,因此,非国有企业具有十分明显的管理后发优势,这种后发优势使得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举措实施更加到位。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

1.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素。

据科学研究证实组织资源能力、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特征、组织社会资本以及市场需求都属于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素,表3就对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素作用机理的解释。综上所述,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西方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素都是由组织资源能力作为基础,市场竞争作为动力,行业发展起到起到推动作用,组织社会资本是企业创新管理的资本,市场需求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导向。

2.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特色驱动因素。

(1)企业家。与西方企业不同的是,由于我国企业并没形成全员创新的氛围才使得企业家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进而造成了“家长式管理的”企业特性。西方企业鼓动自上而下的全员创新使得企业员工才是驱动管理创新的重要关键资源。

(2)企业发展特征。企业只有按照正常的变化规律并且遵循生命生长现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并且有着自己的立足之地。与我国企业发展不同的是,西方企业早已摆脱企业发展时局限性带来的困扰,因此较为成熟和完善。

(3)战略。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经济地位的基础,只有正确的制定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4)政策。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还要具备国际视野,企业管理创新要合理的对企业管理进行规划,企业的国际化管理从实质上来讲是一种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这种企业管理国际化的构建可以将企业置于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当中,这些问题都充分说明了开放的理念、国际化的视野以及先进紧随时代潮流的企业管理机制才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5)管理问题。企业的管理阶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领导战略决策的正误对于企业有很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标和企业的根本利益。

下文列举了一些企业管理公式。

式中It代表第t计息周期的利息额;P代表本金;i单为计息周期单利利率。

式中i为计息周期复利利率;Ft-1表示第(t-1)期末复利本利和。

注:(F/P,i,n)表示在已知P、i和n的情况下求解F的值。

(四)结语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5篇

关键词:烟草 商业企业 科技体系 建设创新 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按照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规划纲要中对烟草行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但对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构成,以及体系中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明确阐述。

2011-2012年,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处成立了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课题组,结合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实践工作进行了研究,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路径、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和重点领域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和规章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些成果和规章制度在安徽省烟草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探索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素材。

一、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内容

科技创新体系是在特定的结构性基础上,为达到技术的创造、扩散与利用,在每个特定科技领域中的组织或经济个体所形成的网络关系[1]。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五个子系统[2]。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包含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8个要素[3]。

从全国的普遍情况来看,烟草行业工商管理分开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集中在开展烟草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的研究上,烟草信息化建设、卷烟流通领域、烟草专卖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科技创新项目偏少。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来看,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还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的项目开发上,管理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明显不足[4]。

安徽省烟草公司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了知识技术创新、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是以科技创新目标管理为引领,以科技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工作并规范管理,从而使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有目标地开展。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包括了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制度建设、环境营造、人才培养等等。

从内容上来说,技术创新、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三个主要方面又包括了不同的领域。技术创新分为烟草农业科技领域、烟草商业科技领域、专卖技术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领域、烟草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分为烟草营销管理创新,烟草销售供应链管理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科技人才库和专家库建设等。

二、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定范围内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组织与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制度、科技创新人才构成的开放网络,通过科技手段促进和进行新的创新、传播与应用。科技创新体系在组成和功能上有部分交叉,通过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和科技创新机制的调节,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体系内的组织与机构、科研力量、科技人员、资源信息、科研经费等要素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定位是否准确、层次是否清晰、功效是否互补以及整体运作是否高效。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体系由多个要素的组合,各要素之间的组合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必须要形成有序的整体。体系中的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发展、有效运行,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来说,涉及的相关部门众多,过程复杂,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和衔接必须适度。因此体系建设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和过程。

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建构立制、争取资源、重落实、强管理、创氛围”的步骤逐步完善。注重虚实结合,重点加强了保障机制的建设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在路径选择上,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易后难,先简单后综合。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同一职能部门可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先解决,对于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的问题后解决;对于流程清晰的管理先优化,对于涉及对象的管理后优化。结合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形成,重点以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的完善和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形成有显性效应的创新成果。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创新氛围,推动整体建设的开展。实践表明,通过较为科学的制度构建和路径选择,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创新和知识成果保护最重要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知识产权的有无、多少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表现了科技创新的程度[5]。烟草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知识产权战略,从顶层设计上给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烟草知识产权战略中列举了烟草行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型,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原产地标志及植物新品种等。安徽烟草商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多种知识产权,如烟叶原产地、烟叶新品种、信息化建设中的计算机程序、客户管理中的商业秘密、营销和品牌建设中的创新方法、销售模式等等。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科研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的著作权。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中还规定,资助的科技项目,要求对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和申请的专利等相关科研成果标注由安徽烟草资助标志等。

知识产权工作包括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四个环节。知识产权创造是源泉,知识产权的管理是保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手段,知识产权的运用是目的。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是知识产权活动的三个核心环节,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这些环节,保障每个环节良好有序地运行。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项目的立项,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创新成果保护形式的选择与具体手段,研究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运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对烟叶新品种的开发与保护,烟草流通领域的服务商标设计、注册与管理方案,商标权保护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商业秘密的开发、管理与保护,电子烟务中的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和保护,客户名单和渠道秘密的保护等等都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展定期监管活动,检测侵权行为,在系统内部、项目资助方与承担方、系统与消费者等之间建立知识产权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制定和完善烟草商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四、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工作[6]。综合创新体系的自身特点,结合安徽省烟草公司的实证研究,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应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

(一)科研项目管理建设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了科研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建设,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实际,分析研究当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创新管理的原则和创新管理的体系结构,可为今后制定科研管理规定及具体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层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促进科研项目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项目培养、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科技成果奖励等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但要满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提升竞争实力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科技人才配置,构建评价机制,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激励机制在人才队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人才跟踪管理及后备科技人才管理,不断提高系统内部人才的素质,优化人才的成长及发展环境。

(三)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对于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烟草商业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是建设创新型烟草商业企业的重要内容,对建设世界一流烟草商业企业至关重要。应该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的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的创新工作,形成烟草商业企业重科研、重创新、人人争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市场营销创新

作为流通组织的烟草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就是通过经营思想与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重组以使组织创新得以巩固和完善。烟草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技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市场实现的根本前提,也是管理创新的前导。没有不断的市场营销创新就没有流通组织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在我国对国外烟草企业逐步放开市场限制的情况下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赢得市场竞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和不竭动力,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烟草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烟草商业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核心动力,才能保证我国烟草商业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为主要抓手,开展科技开发与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以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促进科技活动的计划管理和规范管理,逐步推进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R . the Nature, Function,and Composi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1(1):93- 118.

[2] 何树全.试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问题与思路[J].中国科技论坛,2005(3):64- 68.

[3] 李庆东.技术创新能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05(9):8- 13.

[4] 陈伟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定位与路径选择[J].广东农业科学,2009(5):23- 26.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6篇

本文在研究中试图解决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①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存在哪些问题?② 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主要有哪些模式?③ 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哪些启示?本文在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可帮助我国学者掌握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应用实践的前沿发展态势。二、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一)“专业群”概念界定所谓高职“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5]。由“专业群”的概念可知,一方面专业群中的专业往往与行业,尤其是地区特色行业密切相关,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具有高度契合点,便于实现资源共用;另一方面,专业群与学院学科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往往以某一较强专业为依托而发展形成的一类背景和基础相同的学科。高职院校专业群是市场经济和就业机制变革的产物,是高职院校为了使专业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进行的专业集合。专业群中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彼此联系又相互独立,合理有效的专业群建设是校企协同创新的良好基础。(二)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6]。教育部“2011 计划”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科学前沿、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协同创新在运作中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经济利益的占有比例、知识转移和过程管理等。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主要涉及资源、知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整合,其中主要包括知识的分享与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行为的同步优化。

(三)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1.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忽视中小企业我国现有经济环境下,大型企业从待遇、发展前途、稳定性、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优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中小企业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而当下社会观念已将高职教育贴上“没前途”的标签,高职院校面临招生难的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协同合作,一方面,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容易吸引考生及家长,而中小企业则难以被人们接受;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各方面保障较为齐全,能够提供大量稳定的实习就业岗位,与其合作投入小、风险小。我国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保障不足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始终缺乏足够的动力。2.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出现就业难和招工难共同存在的矛盾情况,这种情况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的。部分高职院校盲目开设热门专业、盲目扩招,而不经过市场调研以及与企业及时地沟通,校企对人才的定位存在偏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3.高职院校和企业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不成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仍处于自发状态,政府支持与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校企合作的机制和运作平台以保证协同创新的有序进行。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融合仅仅停留在学校为企业提供毕业生、订单式培养、校企互聘互访的阶段,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相对很难,时间也很短,很难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专业要求。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和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一)按学科专业群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高职院校按专业群从骨干中小企业挑选企业专家参与高校学科专业群的建设,按学科专业群成立校企合作的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指导和建议意见。同时,从中小企业发展来看,能让企业高层领导以及高级技工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企业把学校发展纳入企业自身全球化人才战略和部署中,与学校协同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如学习未来发展方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同时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帮助学校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避免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实现校企联动的运行体制。

(二)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协同创新模式,具体联合培养方式因专业需要、地域差异不尽相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一般方式有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及方案、共建教师团队(尤其注重“双师”团队的建设)、规划课程设置、联合编订教材以及顶岗实习等,强调“工学交替,岗位成才”。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实现无缝对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学到真正应用于工作的实践技能,减少工作前期的磨合,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适应期。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变革,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实践应用经验的不足,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互补,发挥企业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作用。(三)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校与企业资源融合的方式,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但中小企业往往无力成立自己的科研机构,长久以往不利于企业技术的更新和企业的持续发展;而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才资源,有能力将科技创新应用于生产实践,但科研活动往往缺乏市场导向,科技成果难转化于生产应用。因此,校企双方通过协同,相互“借力”,共建项目研发中心,由高职院校教授与企业科技人员共同组建研发团队,从而实现对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发挥学校专业人才和企业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各自优势。(四)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实质上是一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拓展和延伸。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应当注重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企业进行一线实习的机会有限,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有效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课堂走进工厂”的教育模式,打破了重理论轻实践、“纸上谈兵”的传统教育模式,实习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操作性较强的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发展及生产实践的具体需求。

四、案例分析(一)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案例分析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成立于1994 年,位于德国南部重要工业城市巴伐利亚,是德国最优秀的应用科技大学之一,设有五个学院,包括机械工程与机电一体化、工商管理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与工业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媒体技术、土木与环境。汽车制造业是巴伐利亚州的核心产业,众多中小型工业企业聚集为当地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协同合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促使当地高等教育形成产、学、研高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主要模式如下:1.专业设置面向企业需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不追求全面,不盲目开设热门专业,而是以严格仔细的市场调研以及和当地企业的反复沟通交流为依据,选择企业急需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学校、教育部和企业三方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共同商讨决定新专业的开设,从申请到设定至少需要1 年半的时间。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所在区域有宝马、奥迪的马达生产厂、纺织工业机械的轴类生产加工厂、硅片生产和玻璃加工基地等企业,学校就面向企业开设了机械工程与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与媒体技术、企业管理与商务信息、土木工程与环境管理、自然科学与工业工程等专业和课程[7]。同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密切关注地区企业变动情况,根据当地工业发展情况,及时对专业进行增删。2011 年5 月,德国将在2022 年关闭所有核电站的声明,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敏锐的意识到,核电站的关闭意味着核能将被其他新能源所取代,诸如风能、地热能、水能,因而未来德国将急需新能源技术人才,据此,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随机设立新能源技术专业,对口培养新能源开发、存储、管理专业人才。2.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教学管理,均有企业的高度参与,管理团队均包括企业人员。大学董事会由16 人组成,其中5 名为企业人员(包括Linder、Edscha 等德国著名公司),校董事会平均每年开会4 ~ 5 次,针对学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战略性问题以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支持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同时,代根多夫大学具有一项特殊的“校外导师制度”,这一项目受企业资助,专业素质、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申请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项目研究和毕业实习等学习过程。

3“. 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德国独创的一种教育教学制度,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现已成为世界高职教育模式的典范。“双元制”学生教学模式与先入学后工作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同,而是采取先找工作后入学的方式。企业通过网站、日报等官方渠道招聘信息,学生应聘后再由企业送到合适的高校进行学习。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企业会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并为其量身定制人才培养计划。双元制教学要求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培训双向交替进行。一种方式为第1 和第2 学期在大学,第3和第4 学期在企业,随后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学业期满累计完成工作经历20 个月。另一种方式是常规的7 学期,假期在企业进行实习,在大学读书时带着专业方向来学习[8]。无论哪种方式,“双元制”教育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的交替进行。此外,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有博士学位和高校任职资格,还必须有5 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学生培养方案也有行业专家、企业家、学科带头人、高级培训师、心理学家共同研究制定。4.企业研究机构进校园搭建创新平台德国企业将研发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企业会资助高校实验室建设,将企业研发部门“搬”进校园,企业与高校教授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例如德国著名建筑材料公司Linder,在代根多夫大学设立中小企业研究基金会等机构,用于本公司产品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下,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针对区域内企业需要,设立了6 个工业园区,搭建起教授与企业协同研发的创新平台,研发结果用以支持企业战略决策。(二)我国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案例分析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铁学院”)成立于2000 年6 月,是一所专业以培养铁路、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全日制高职院校,2010 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将其评定为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单位。近年来,顺应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方向、大潮流,广铁学院充分整合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集教、培、训、练、创为一体的多样化新型创新教育平台,利用专业优势,和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联创企业等众多企业建立共同办学、互利互助的良好伙伴关系。广铁学院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主要模式如下:

1.建立校企实训基地一方面,广铁学院重视国际高职院校及企业的合作,培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与德方联手打造数控仿真模拟实训室,并以此为基础共同编制《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课程,为德在华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充实和发展自身高职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广铁学院重视与区域内企业的紧密联系,校企“1+8”模式即广铁学院同广州、南宁、南昌、苏州等八家地铁公司投资组建了培训学院,成为广铁学院独有的办学特色。一家学院,八企支持,合建机车司机电气化、现代运输四个专业轨道交通合作学院,在教材编制、岗位制定与评估、教师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方面强强联手,以自身优势建立完善城市交通人才培养机制。2“. 2+1”订单班式培养模式广铁学院与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打破传统学院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订单培养模式,加强双向沟通合作,合作办学,在学员人数、课程安排、教学管理等方面沟通协商,同时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定期安排员工进校进行培训,培训项目涉及车辆驾驶、车辆检修、电气化铁道技术等六个专业。同时,广铁学院与广州地铁、广铁集团、港铁(深圳)公司等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培养。双方的联合订单培养模式既提高了学院办学质量,又为企业提供可用、好用的对口专业技术人才。

3.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广铁学院对校企深度合作的又一新的尝试,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广铁学院与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企双方联合培养的学徒制教育模式。校企双方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制定联合招生招工方式,并确立学生管理制度。招生采取以企业为主,学校协助,“先招生,后招工”的方式进行,组建现代学徒制班。教学团队成员由教研室专任教师、企业人事培训科讲师、用人部门一线师傅共同组成,分别负责专业基础课程,企业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培养以及岗位技能传授。整个教学组织采用“1+1”模式,即一年学校学习阶段,一年的企业学徒(学生)学习阶段。4.健全校企人员互聘互派机制广铁学院制订了《校企人员互派互聘实施办法》等四项制度,与湖南铁路联创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湖南联创企业派遣大量员工到学院花都示范园培训,同时广铁学院抽派十名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开展技术攻关,以专业化视角解决技术难题。广铁学院联手各企业建立了31 个双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示范作用。(三)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虽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正在快速发展与变革,已产生显著的成效,现代学徒制的联合培养试点的建立,是对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一次突破,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尚未形成成熟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校企融合度依旧不足。在学校管理方面,德国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各个层面,而我国校企协同创新仅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而行政管理仍由学校管理团队执行,易导致学校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人才培养不能顺应市场发展方向等问题。在校企协同教学方面,德国“双元制”模式保证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深入企业一线学习,而我国虽已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专业仍停留在共建实训基地这一阶段,学生进企业实习难,时间短。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7篇

马云和阿里巴巴虽没有重大的科学发现, 却在中国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创新企业家之首。

在一场原定名为《创新的源泉》的讲话中,马云坦言无法给出创新的定律,因为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而他自己的一次次创新经历也是被“逼”出来的。以下是他的观点节选:

马云:我从不使用咨询公司,也很少理会学者的说法,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是事后归纳出来的。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骥地一步步走下来。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我相信,天下有一千个问题,就有一千个回答。

1994年底,我在美国上网时发现当时的互联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商品的信息,当时就有了稀里糊涂的想法,有一天能够把中国企业的信息放到网站 上去,让老外查,让老外去帮中国企业做事情。回到杭州,我咨询了大批的老师,他们都反对。我又请了我在夜校的24个学生在家里讨论,经过两个小时的讨 论,23个人反对的,只有一个人说你要试试就试试看,我就决定试试看。到工商局注册公司的时候,我花了一个多小时解释互联网公司是什么,工作人员却说这个 在字典里没有,于是我就建了杭州第一家电脑资讯服务公司。我的创业正是从这家公司开始的。当时,聪明的人都不愿意到我的公司来,只要不是走路太残疾的人都 被招来了。上市之后,我发现加入公司的聪明能干的人都自己创业去了,或是被猎头公司请走了,相反是那些不“聪明”的人留在公司里,跟我们坚持这么多年,反 而我们成功了。如果你说我做成功了,就是因为坚持。

从一开始,我们就定下了通过电子商务帮助小企业的战略,今天看来这是成功的。如果你要问我,阿里巴巴怎么这么厉害,怎么这么早就预测到电子商 务?我要告诉你,其实当时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当时的网络经济模式只有三种:做门户网站,没钱没资源;游戏网站,我不想要小孩子们泡在游戏里;所以我们只 能做电子商务。

支付宝,现在看来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但在我这里,也是被“逼”出来的。

当年,淘宝做得很热闹,但是没办法交易,中国的网上诚信现状倒逼我们必须解决支付的问题。但是,这个事儿得国家发牌照,我们做还是不做?大的国 有银行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但是他们不做,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这些外资银行就会做。那年我参加会议的时候,听一位领导人讲:“什么让你创新和做出对未来的决定?那是使命。”所以我告诉同事们,我们做“支付宝”。但是我会每个季度向央行等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到底怎么做的。要做得干净,做得透明。

支付宝的模式其实也谈不上创新,甚至很愚蠢,就是“中介担保”。你买一个包,我不相信你,钱不敢汇过去,就把钱放在支付宝里面。收到包后,满意 了中介就把钱汇过去,不满意就通知中介把钱退回去。和学者们谈到这种想法时,他们说:“太愚蠢了,这个东西几百年以前就有。早就淘汰了,你干吗还要做?” 但是我们不想去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很现实的问题,至于它在技术上有没有创新,那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经过几年的“盲人骑瞎虎”,到今 天为止,支付宝的用户已经突破亿人。

我从来不谈“模式的创新”,因为我无法在我旗下每个公司创业第一天就规划给它成型的样式。我觉得我们的模式是“需求”出来的:根据客户需要来调整自己,甚至他要什么,我们就调整成怎样。很多人说我很聪明,计划得很好,但我不是计划好的,只是看好方向,然后走下来。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8篇

关键词:新经济 企业管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组织机构的存在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企业管理凸显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加快信息化进程,建立高水平的信息系统;建立趋于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1 新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凸显人本管理思想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其主导要素是人才。人是知识的创造者。现代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以人为本,企业管理同样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最早的人治经验管理阶段,发展为依靠规章制度的科学管理阶段,直至现代的人本文化管理阶段。“以人为中心”是现代人本管理的中心和出发点,人本思想已成为现代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

在企业管理中,不论是管理的主体,还是管理的客体 ,其归根结底都是“人”。人本思想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分析员工的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充分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通过科学计划进行科学的培训,充分合理地开发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实现企业目标。现代企业竞争已由传统的质量、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优质服务、高新科技的竞争,所有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人对知识的掌握能为企业管理带来创新。在企业人员的组成中,人员素质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当员工素质提高时,其本身的工作能力和需求就会发生变化。要实现企业组织战略目标就必须对企业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制定有效的人才战略,运用合理、互利的用人原则对员工进行培训,达到人员的最优配置,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建立信任和尊重。通过弹性用工制度,改善员工生活水平;实行企业教育化,注重培训,终身学习,提高员工的技能。员工中拥有各种类型的知识人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工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把激励作为主要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强化团队合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凝聚力。

2 新经济下的企业管理须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信息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信息技术造成巨大的影响。信息经济是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信息产业起主导的作用。信息经济的出现,促使了管理全方位的变革,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是企业科学管理决策的基础。当今企业的竞争过多地体现在产品和工艺的研发和开发上,企业管理中应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水平的信息系统,选择和利用可靠的信息,充分地存储和处理信息,为企业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新经济高速发展下,企业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是企业的生产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建立高水平的信息系统,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销售模式开展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上销售的经营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在传统经营的方式下开展新的营销模式。信息化节约了企业管理中的各项成本,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使信息系统职能从“服务”向“管理”转变。建立高水平的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产品和生产流程,企业与产业。把信息技术看为是辅助和服务性的工具已经落后的观念。企业信息化是以网络为媒介,以客户为中心,将企业组织架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企业发展带来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效率的根本保证。

信息化使企业内部管理架构趋于扁平化。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企业的存在基础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开展信息资源共享,企业的每一个终端都能获得全面的企业信息,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系统低成本的及时了解和过滤各个部门机构的信息,缩小了中层管理的作用,减少了管理层级,使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结构扁平化。从而大大减少由下而上信息传递方式的反馈时间,使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基层的沟通更快捷有效及时,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减少了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的各个部门的界限趋于模糊,纵向的信息交流逐步向横向信息交流转变。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形象课程 教学方法 创新应用研究

企业形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理念、行为和标志、色彩等视觉要素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意象,是现代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的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企业内部及市场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和企业可视事物设计的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

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体系中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核心要素。目前,企业形象教学虽然引入了一些现代教学设计思想,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研究。为了探索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于企业形象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一、教学方法中应遵循的三原则

(一)主体与主导相结合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是企业形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重要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主持、指引、导向等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保持学习活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负责全部教学流程的总体规划和教学的具体实施,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掌握知识和能力,避免传统灌输模式的弊端。

(二)探究与引导相结合

自学探究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是企业形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根本要求。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启发引导教育为主,通过层层深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则通过自主式的研究,进行主动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讨论深入理解知识。自学探究与启发引导相结合,使学生学懂知识,并能够触类旁通。

(三)能力与知识相结合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是达到整体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原则。没有运用的能力,知识仅是原材料,无法创造新价值;缺乏知识基础的能力,无法向更高层次突破。因此,要注重讲授式教学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并用,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企业形象课程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是当下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模块任务目标、具体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始终保持知识性、逻辑性和生长性。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组织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资料收集、导入分析、交流总结等的活动,是教会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对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理解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是案例制作、讨论分析、总结提高环节,强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不局限于标准结论。

例如,对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设计要求,完成以下教学环节:

一是案例选择: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每节课必须掌握的企业形象基本原理,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理论的案例。要注意到不同案例的特征,再从中选出符合教学目标的优秀企业形象案例,比如典型案例、对立案例、边缘案例、相关案例等。教师在头脑中要有关于各类案例的概念框架,并掌握运用不同案例的方法。企业形象课程的案例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案例,另一类是其他设计师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以介绍有关自己设计制作中的理念、方法、经验,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后者,可以例举全国知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或者获得奖项的企业形象优秀设计案例。通过对设计师和各种奖项的介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展开案例的分析讨论。

二是资料收集:根据选定案例,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比如案例背景、同类型企业形象作品的调研、相关的制作工艺等。要“以学定教”,依据对教学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教学。这实际上是一个教学互长的整合过程,师生都会在此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是案例制作:制作良好的案例是课堂教学的坚实核心和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案例一般由案例的背景部分、展开部分以及总结部分组成。背景部分突出主要学习任务;展开部分突出主要理论知识;总结部分突出重点学习内容。案例制作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企业形象设计作品图片的扫描、理论文字整理和软件制作,最终制成案例课件。

四是案例导入:根据企业形象设计的具体案例,给学生布置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专业原理、设计原则等理论框架。让学生了解整个案例作品的背景资料,以及与设计案例相关的其他内容,通过感性认知作品。

五是案例分析:在企业形象课程教学中,从资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如创意案例、制作方法案例,在课堂中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点评。先讲授分析的基本方法,再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采取个别分析、小组讨论分析和共同分析等多种形式。通过分析或者互相点评,使学生从中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同时这种交互方式,会增强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思路与视野,形成教学互动,从而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企业形象的理论与设计方法。

六是概括总结: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教学理念,总结经验。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引申出的结论,为后续教学提供准备。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以探讨和研究为主进行的教学,又称为研究式教学。探究是发现、探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学习或者合作讨论,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想法、探究问题的良好机会。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0篇

龙头企业融资创新和成长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企业创新理论和成长理论得到充分发展,为研究龙头企业创新和成长奠定了理论基础。龙头企业融资创新和成长是企业创新和成长的一种特殊形式,研究龙头企业融资创新和成长必须以企业创新和成长一般理论为逻辑起点,但是,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特殊企业,它的融资创新和成长机理与一般企业还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研究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其内在特质和发展演变的特殊规律。

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收益的不断分配,或细分或整合。融资方式又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债权混合融资三种。从资金供给的对象看,企业能不能融资是据于私募投资者、金融机构、股票发行审核部门(证监会)和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一般只有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才可能获得资金供给者的融资。

企业价值计算的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现金流量贴现法、相对估价法、资产评估法和期权法。由于企业所在产业的竞争结构的不稳定,很多企业经营不规范、不透明,大多数企业靠企业家主导的机制发展,一旦出现企业家危机,企业的成长将走向另一种模式。由于资金供给方的主体不同,对产业、行业和企业信息了解的不同,导致四个主体对企业价值判断经常不一样:私募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的成长性,取决于宏观经济和相关政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价值判断主要看企业所有者权益和有性资产质量,企业发展前景;证监会对企业的价值判断主要看企业的成长性和创新性,以及企业前世今生的清白状况;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价值判断主要看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情况。企业只有满足上述四个主体之一的价值判断要求,企业才可以获得资金供给。

相对非涉农企业,龙头企业容易遭遇突发风险,平均成长性低于全国非涉农行业企业的增长。除了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不足,以及公司治理不完善等原因外,缺乏融资创新手段,缺乏资本支撑也是导致企业成长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融资创新推动龙头企业成长的两个典型案例

为了了解融资创新促进龙头企业成长的机理,吸收典型企业相关的经验,推动我国龙头企业成长,在此,综述两个典型案例:

ABC公司融资创新和成长

ABC公司,部级龙头企业,成立于2003年,从事植物天然色素提取,主要业务是组织花农种植万寿卉,然后按合同最低保护价收购万寿菊,将万寿菊加工成叶黄素干花颗粒,再从叶黄素干花颗粒中提取叶黄素浸膏。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200万元,因发展需要于2004年6月增资1800万元,至2007年末公司资产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4%,欠债9900万元。由于公司生产周期(每年7月31日至次年7月31日)和会计报表周期不一致,公司贷款周期和销售周期也不一致,贷款先于销售实现到期,资金链出现断流的危险。为了保持公司持续经营,老股东进行增资扩股,2008年3月对公司增资1200万元,同时向公司管理层员工和部分亲朋好友转让了30%的股权回笼了个人资金,2008年4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公司,净资产折股变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2008年6月,引入五个私募资金投资者,引入资金4100万元。通过改制和引入私募后,公司扩大了原料基地建设,2008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降为38%,虽然遇到了金融危机(公司产品大量出口),净利润仍达2630万元,比2007年1380万元增加了91%。2009年9月公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创业板IPO的申请材料,向上市融资进行了冲刺,上市融资募投项目为3个。在此期间,公司凭借资金平台,增加了生产设备和研发投入,公司成为全球叶黄素原料的第一提供商,2009年和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2870万元和4200万元,企业获得了持续增长。

晨光生物的融资创新和成长

晨光公司,部级龙头企业,成立于2000年4月,主要从事辣椒红色素、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物)、辣椒油树脂和番茄红素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为50万元,2001年7月因资金紧张和有一股东退出原因增资扩股150万元,2003年8月,新吸收17个股东,增资600万元,2007年3月因发展需要,增资4200万元(有2122万元资本公积转增)。由于有了资金注入,2008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增加到67%,2008年以后,公司出口总额在同行业企业中连续名列前茅,其中辣椒红色素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2009年8月,鉴于公司需要增加资本金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实施股权激励和解决委托持股情况,新增加股东126名,增资万元,2009年9月,引进四个私募资金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1000万元,引入资金4900万元,随后公司启动了上市融资,并于2010年11月上市,募集资金亿元,募集资金投4个项目,开展了资本运作和产业运作。因为融资创新推动,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20万元、4225万元、5620万元、6350万元,每年增长率在30%以上,由于资金投入了研发新项目,2010年新增棉壳、短绒、棉籽蛋白产品销售收入。(见表1)

主要借鉴

公司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需要不同的融资创新

科尔尼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演进往往遵循S型曲线模式,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初创阶段、规模化阶段、集聚化阶段、平衡和联盟阶段。初创阶段,企业主要采用创业者投入和少量贷款融资手段;到规模化阶段,公司市场高速增长,供给大幅上升,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主要采用私募资金、银行贷款、财政补贴;集聚化阶段,企业开始主要采用IPO融资,采用社会股权融资来发展企业;平衡和联盟阶段,企业主要采用股票发行再融资和兼并收购来发展企业。从ABC和晨光公司发展阶段看,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的创新,吸引资金投入,支撑企业高速外向、内向和边际式的扩张,建立企业分支机构网络,利用原有通路,追加产品种类,最后取得了复合增长。

企业规范且透明的管理制度是吸引私募和IPO融资的前提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按会计准则和财务规则建立透明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企业家要以此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才能有机会参与市场融资。ABC和晨光公司的创业者正因为有规范和透明发展企业的决心,在企业发展融资困难之时,赢得了私募资金的信任,都吸引了4000多万元的资金,充实了资本,提高了银行的授信评级和额度。私募资金的进入,其所携带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和股东价值的提升,从而在未来上市的时候更容易获得投资银行的调研支持和投资者的追捧。

融资创新通过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途径来影响企业成长

ABC和晨光公司在融资创新时,对公司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都采用了股权激励办法。ABC公司吸收了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23人成为新股东;晨光公司入股标准是副总经理10万股、部门经理5万股、部门副经理万股、部门主管2万股、2005年以前的骨干员工和不足一年的部门主管及特聘人员万股、10年以上的公司骨干员工2万股。在现代公司理论中,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被称为“核心资源”,这种核心资源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资源一旦离开,公司的其他资源就会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导致公司的价值减少。让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持股,提前实现了股权的长期激励,激发了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ABC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时,考虑到员工没有钱购买股份,由控股大股东借钱给员工购买股份,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股权激励实施后,通过员工入股的融资创新,激活员工的主人翁和责任感,公司效率明显提高,连续3年净利润增长都超过30%,超过全国平均的水平。企业融资获得成长后,规模壮大了,更容易吸收新的管理人才加入,在ABC和晨光公司成长过程中,吸引了部分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

通过融资创新增加后,两个公司都注重研发投入,形成了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了公司成长的能量。在两公司招股书中募集资金投项都涉及技术中心改造项目,都取得了按新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ABC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晨光公司技术中新被认定为“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公司都取得了多项专利。因为增加研发投入,生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生产稳定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设备故障率降低,产品质量更加稳定,色素提取率都有所提高,操作人员大量减少,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企业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升,进而形成“融资创新―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运用核心技术的产品持续增长―增加新产品和降低成本―企业成长”的发展模式。(见表2)

融资创新促进企业业务或资产或组织结构重新分解、聚合和商业模式优化

借助资本的力量,ABC和晨光公司都对资产进行了重组或剥离,明确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了供应链管理技术,重购了营销网络,扩大了市场机会,拓展了企业价值增长的空间。获得融资壮大资金实力后,两企业都重新设计了以产品(色素产品)为依托的商业模式,将环境和变化带来的价值转移、企业能力和财务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持续成长。同时,ABC公司在内蒙古,晨光公司在新疆对他们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复制,核心业务持续增长。(见图1)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1篇

企业介绍:e袋洗是由20余年洗衣历程的荣昌转型而来的O2O品牌,采取众包业务模式,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线下物流团队建设,即在每个社区招聘本社区中40、50、60个人员作为物流取送人员。

创新性:e袋洗是第一个以洗衣为切入点进入整个家政领域的平台。e袋洗的顾客主要是80后,洗衣按袋计费:99元按袋洗,装多少洗多少。 e袋洗致力于将幸福感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和主导,推了新品小e管家,通过邻里互助去解决用户需求,满足居民幸福感。小e管家在小e管洗、小e管饭的基础上,计划推出小e管接送小孩,小e管养老等服务,以单品带动平台,从垂直生活服务平台转向社区生活共享服务平台,以保证C2C两端供给充足。

案例解读:e袋洗陆文勇:怎么把洗衣服变成互联网产品

短评:e袋洗在搭建成熟的共享经济平台后,不断延伸出更多的家庭服务生态链,打造一种邻里互动服务的共享经济生态圈。集合社会上已有的线下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标准化、品质化转变,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更便利、个性的服务。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新兴市场;商业模式;创业企业;边界拓展

一、 引言

创业企业商业模式构建是一种动态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有利于从深层次把握商业模式生成的内在机理,同时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可行的实践指导。学者主要从试错学习、动态调整、边界决策和生态适应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边界决策过程与商业模式构建的联系,一方面为传统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另一方面也为商业模式研究寻找到了理论渊源和新的思路,两者的结合有利于理论研究的深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兴市场中创业企业在高度模糊和不确定情境下如何进行商业模式构建的问题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尝试探寻创业企业的组织边界决策、市场边界决策和商业模式构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模型

边界决策研究一直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经典问题,学者重点关注的是边界拓展问题。然而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边界拓展上呈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是组织无边界化的情况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是组织与市场的互动更加重要。在新问题的激发和作用下,一些学者对边界拓展重新焕发了新的研究热情和兴趣。国内学者以魏江等为代表的学者探讨了边界拓展对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国外学者Esenhardt等(2009)探讨了新兴市场组织边界决策问题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先前学者的研究,探讨了边界拓展对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提炼出了组织能力边界拓展和市场边界拓展的重要维度,但尚未发现边界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条件下,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不仅涉及到组织边界的塑造,还涉及到市场边界的塑造问题。Holloway和Sebastiao(2010)研究了新兴市场条件下的创业企业新商业模式的生成过程,结果发现手段导向逻辑和市场驱动战略会共同影响创业企业的新商业模式调整过程,并塑造新兴市场的结构。因此,在新兴市场上,商业模式构建过程和组织边界、市场边界的塑造过程是协同演化的。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案例分析的工作模型(如图1所示),市场边界拓展和企业边界拓展相互匹配共同促进了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三、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案例企业的选择采用了如下标准:(1)企业必须属于处于新兴市场中的创业企业,从而确保本研究的案例具有理论典型性;(2)目前,企业已成立一段时间且经历了转型环境变化下的商业模式构建,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情境。基于以上标准,本文选择的案例企业为成立于2001年的天津森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森罗,所属行业为氮气保鲜,主导产品为氮气保鲜设备,公司在高压氮气、保鲜与催熟技术领域内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逐渐形成了军用高压制氮系统、军用保鲜贮藏系统等优势专业,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这家企业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民营高科技企I,案例结论对于其他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以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通过三角验证来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把数据收集的重点放在追踪案例企业基于组织边界和市场边界拓展的商业模式构建过程,主要从两个数据来源来收集数据:档案和访谈。

四、 案例分析

根据对森罗企业发展历程的研究,结合创业者自身对企业成长的认识,本文将森罗的发展分为传统农业客户阶段、科研院所阶段、高端农业客户阶段、军用客户阶段。通过对这四个不同阶段森罗商业模式构建过程的研究,试图提炼森罗商业模式构建的内在机理。

1. 传统农业客户开发阶段。森罗在创业之初对很多项目进行过研究和思考,经过半年的斟酌最终选择了一个农业保鲜项目。森罗在创业初期采用的是以研发为主、市场为辅的方式,工作重点主要聚焦于产品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自筹了研发资金,以原来研究所的退休人员为科研骨干,进行了技术攻关。在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问题是产品研发出来之后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客户。这不仅快速消耗了企业的资金,而且对创业者信心造成了沉重打击,导致创业者开始怀疑企业的方向选择。幸运的是,在当企业最困难的时刻,终于在市场上寻找到了第一个客户,当年实现了一百多万的销售额。在此之后,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场开拓中,逐渐打开了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研发为导向,市场开拓为主,基于价值网络分析的企业边界以研发网络为主要内容,市场边界主要以传统农业客户为主(如图2所示)。

随着森罗逐渐将模糊的市场逐渐塑造出一定的边界,即农用氮气保鲜,竞争与模仿的问题也逐渐出现了。随着竞争的加剧,导致森罗对新兴市场感到越来越矛盾,在企业内部产生了很多冲突。森罗在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后,总结认为这是属于企业的价值观与市场不相符的原因。企业自身的边界与市场的边界在能力和资源上没有实现匹配。这就导致了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能力边界和市场边界。

2. 科研院所与高端民用客户开发阶段。森罗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都很高,加上运用国外的系统,森罗在初期扩展的非常快。由于新兴市场的竞争加剧,森罗在传统农业市场的份额却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开始考虑拓展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在市场搜索的过程中,森罗发现科研单位的需求跟他们的价值观相一致,主要表现为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大量的运用气体保鲜技术。森罗经过两到三年的科研,慢慢这个市场就打开了一个缺口。到现在为止森罗在科研院所市场做的越来越好。这个市场的技术壁垒较高,并没有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者。

与此同时,森罗在传统市场拓展的过程中逐渐开发了一些高端客户,主要是国家投资的一些气调项目。比如_中央首长吃的水果保鲜项目,这是森罗比较骄傲的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森罗逐渐开发了一些区别于传统农业客户的高端客户,摆脱了红海竞争走向了又一个蓝海市场。这个阶段森罗的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及商业模式的架构如图3所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逐渐实现了基于身份机制的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拓展。企业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自身的认识,以及企业应如何做好重点工作。森罗在以往工作经历的过程中养成了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价值观,导致企业在传统农用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以技术为依托不断开拓新市场。企业一方面不断向客户宣扬自身的价值观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树立行业领导者和技术先行者的市场标签,另一方面不断与多样化的客户进行匹配,并没有采用市场驱动的方式来生成传统产品,而是采用了驱动市场的方式来不断拓展市场边界。

3. 军用市场开发阶段。在农业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森罗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探索到了一个新的市场机会,了解到氮气对军需物资保鲜和武器存放具有广泛的用途,而且军用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由于森罗的创业团队很多具有军队科研背景,他们对氮气在军用保鲜和武器存放上的用途早有研究。2007年以后森罗开始在海军的舰船上做保鲜。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海军舰船特殊的保鲜应用发展的越来越快,产值大,而且利润比民用的要高。该阶段的关系如图4所示。

在森罗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它主要通过价值的匹配为标准来选择重点开发市场,通过建立行业标准和认知标杆来控制市场。森罗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来进行能力边界的拓展,基本模式是重点关注研发和市场方案的设计,中间加工的环节放在外面,做好装配、调试和交付、服务两大块。企业能力边界的拓展使得核心技术逐渐可以实现产业化和批量生产。

五、 内在机理提炼

通过对案例企业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案例企业在商业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体现出以战略行动来塑造边界的特点。

1. 基于身份机制的市场边界拓展。在市场边界拓展的过程中,创业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没有清晰的顾客、没有明确的产品特征、没有广为接受的产业价值链。案例表明,新生市场中的创业者经常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来宣战市场,即为企业和市场界定一个独特的身份,以使这两者融为一体。创业的创业者就成为了新市场的认知标杆,以顾客、合作伙伴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就认为该组织是初生市场的缩影。即使森罗在军用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依然在农用市场被认为是市场的标杆,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身份机制在市场拓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Eisenhardt(2009)的研究认为创业者采用三种机制来宣占市场:采用模板,展示领导力和传播故事。本研究的数据表明,在新生市场中创业企业主要通过价值观宣传、展示领导力、象征性故事三种方式来拓展市场(如表1所示)。

2. 基于能力方式的企业边界拓展。在创业企业企业边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创业企业在能力边界上的拓展。新企业谋求生存是创业能力转化为普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创业学习调节着创业能力与普通能力的转化关系。新企业绩效创造过程不仅是以普通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且是动态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即组织不断获得新的资源组合方式的过程,动态能力有助于新企业发现和开发机会,塑造竞争优势,从而不断提升组织绩效。案例研究表明,在新生市场情境下创业企业拓展企业能力边界的主要方式为:关系型治理、引入战略投资、参与规则制定。案例企业的组织能力边界拓展机制如表2所示。

六、 结论与局限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新兴市场情境下,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过程是企业能力边界和市场边界不断拓展来实现的;第二,在新兴市场情境下,创业企业市场边界拓展的主要方式是宣传价值观、展示领导力和传播故事;第三,在新兴市场情境下,创业企业能力边界拓展的主要方式是关系性治理、引入战略伙伴、参与规则制定;第四,当创业企业实现组织能力边界与市场边界相互匹配时,其商业模式才逐渐生成。本研究l现在新兴市场环境下,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并非是漫无目的的随机行为,而是遵循企业能力与市场匹配的内在逻辑。

本研究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创业企业的边界拓展与商业模式构建的过程,虽然严格遵守了案例研究的规范和内在逻辑,但还存在以下局限和不足。首先是结论的普适性有待检验。好的理论具有简洁、精确和普适的特点,案例研究具有精确性,但让理论做到简洁和普适还有待进一步的提炼和实证检验。其次,本研究虽然提炼了创业企业市场边界和组织边界拓展的行为机制,但尚未提炼理论概念和具体维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本研究虽然揭示了创业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的内在机理,但尚未揭示如何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Ozcan P, Eisenhardt K of alliance portfolios: Entrepreneurs, network strategies, and firm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2):246-279.

[2] Holloway S S, Sebastiao role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the emergence of markets: a missing dimension of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J].Journal of Stra- tegic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2010,6(4):86-101.

[3] Eisenhardt K M, Martin J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0-11):1105-1121.

[4] 云乐鑫,薛红志,杨俊.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调整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1):21-28.

[5] 王琴.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1,(1):79-88.

[6]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2012,(12):125-131.

[7] 王鑫鑫.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1.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3篇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中小企业;股权托管;直接融资

Abstract:Taking Zibo Qilu Equity Trust Trading Center which is the only OTC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example,and considering the OTC as an important capital market part,we analyze how to develop OTC and build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to solve SMEs financing problems. We find that OTC expand the financing ways,solv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apital lender and borrowers,and lower the trade cost. Stock pledge loan links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OTC can promote finance innovation.

Key Words:OTC,SMEs,stock trust,direct financing

一、场外交易市场文献综述

场外交易市场(over the counter markets,OTC),又称柜台市场、店头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的、由证券买卖双方协商议价成交的证券交易市场的总称,其组织方式采取做市商制。场外交易市场与证券交易所共同组成证券流通市场。

从国外看,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场外交易市场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且现在依然在不断发展、创新,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按层次高低分为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场外交易市场公告板(OTCBB)、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以及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等(李淑龙、蒋虹,2004)。在理论上,目前国外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NASDAQ市场的研究上,对于理论基础的探索相对较少。蓝瑟(Darrell Nicolae Lasse,2004)从影响价差的角度,研究了在OTC市场中金融中介和资产价格是如何被相应的搜寻成本和议价的非流动性影响的。YiumanTse、达沃斯(Erik Devos,2004)从交易成本、投资者认可和市场反应的角度,分析了原来在美国证交所(Amex)上市的股票转到NASDAQ后投资者类型、基差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福德雷尔( Ferderer,2006)从OTC市场产生的历史条件入手,分析了场外交易市场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价格透明度、减少经纪人之间条块分割方面的优势。

从国内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已建立了由NET和STAQ两家全国性、多家区域易组成的场外交易市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爆发。为避免金融市场内外危机风险的冲击,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我国政府于1998年开始全面清理整顿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的清理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张鹏、杨瑶,2011)。如原淄博报价系统关停后,造成投资者所持企业股份既无法获得分红,又难以进行转让,损失较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促使各地政府开始主导重建场外交易市场,意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近几年来,_先后批准了北京、天津、重庆等地探索场外交易市场。在理论上,国内关于OTC市场的探讨已经逐渐成熟。周茂清(2005)通过探讨场外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认为场外交易市场有其自身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李金凤、王轶楠、雷禹(2010)通过介绍美国OTC市场先进的运作经验,从多层次资本框架的角度研究OTC市场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和结构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提出应有选择地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积极引入做市商制度,改变组织形式,并不断完善OTC市场的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晋入勤(2010)认为股票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应当遵循法律定位的差异化、上柜企业的平民化、投资者的机构化、交易方式的创新化和监管制度的高效化这五项原则。周刚、李学峰(2011)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台湾OTC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对大陆发展OTC市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王雪梅(2010)认为OTC市场除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外,也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在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同时,带动了高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OTC市场的发展也使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趋于完善,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淄博市齐鲁股权托管中心案例分析

(一)淄博场外交易市场发展背景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4篇

关键词:创业管理;教学策略;探析

“创业管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创业理念、把握市场机遇、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并打造完美的创业团队。[1]

1.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创业理念教育

创业理念是创业实践的前提,创新性的创业理念可以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积极指向,便于创业者整合资源,增强企业的优势。为此,创业理念的培养应该成为“创业管理”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创业理念的核心在于其创新性,富有创新性的创业理念是企业与创业者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的创业理念。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某个商业环境为基础,通过头脑风暴法的形式,提出创业理念。学生通过提出创业想法,并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能够从新的视角对商业理念进行思考,激发出创新性的创业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在创业理念的培养中,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训练与培养,从而使他们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2.丰富商业案例的教育资源

商业案例是创业教育的支撑,离开商业案例,“创业管理”课程容易沦为枯燥无味的纯商业理论课程。为此,教师在优化“创业管理”的课程教学中,要善于丰富商业案例资源,为创业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在选择案例方面,教师应该着眼于全面性,尽量从不同视角选择相关的案例,对理论教学进行补充。另外,教师在开展“创业管理”课程中,对于案例的利用不能简单用于举例,还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2]

3.理论教育与企业调研学习相统一的课程教学模式

“创业管理”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课程,意味着该门课程教育不应该简单地定位为课堂教学。[3]为此,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当地著名的企业进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加深对企业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的了解。在进行企业调研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创业管理”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在企业调研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在观察后,将自己的调研心得、结论形成企业调研报告。这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企业调研过程中,结合企业管理经验,了解创业理念。

4.以团队为单位的创业知识学习模式

创业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需要团队协作。在开展“创业管理”课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此,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课程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团体活动,这便于让学生在创业知识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

5.侧重于创业技能评价的课程评价模式

教育评估是创业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对于了解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创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技术性,这就决定了“创业管理”不能单纯采用理论知识考查的形式。基于创业的应用性特点,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进行创业技能的考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结合课程所学内容,撰写商业计划书,并现场进行展示。商业计划书是综合反映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作品,通过对商业计划书内容与展示情况的了解,教师能够对学生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创业实践,在实践训练中,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以创业实践的成效,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估。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5篇

处于创业时期的高技术企业从事创新活动承担着更大的风险。通常,他们的创新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三个方面。但不少企业却能够逆水行舟、越战越勇,甚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对若干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奥秘”正在于他们把握了高技术创业企业创新成功的若干关键因素。其中主要是:

一、企业要有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领航带路

创新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商海中,惟有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敢于和善于逆水行舟。熊比特讲,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就是这个道理。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能够把握机会,审时度势,屡败屡战。即便企业规模已经很大了,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了,他们也不会忘记自己企业还处在创业阶段。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技术创业企业能佳绩连冠,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有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领航带路。

二、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

企业是否掌握创新需要的“核心技术”,是否拥有技术的所有权,决定着创新的成本与效率,进而决定着在市场中能否取得成功。国外软件能在中国很快汉化,关键就在于不少企业掌握了软件汉化的核心技术。如将企业创新需要的技术分之为根部技术、树干技术、树枝技术、树叶技术,在技术链中,企业掌握的是否是“根部技术”,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面,进而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Intel公司之所以能横行全球市场,就在于他掌握着最先进的芯片技术,而芯片技术是制造计算机的根部技术。

三、要拥有掌握核心技术及根部技术的人

高技术创业企业创新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技术最终是由人掌握的。因此,是否拥有掌握核心技术及根部技术的人,就显得十分重要。联想个人电脑、方正排版系统能风靡中国市场,与他们拥有掌握本产品领域核心技术及根部技术的人有着重要的关系。相反,一些企业上得快,垮得也快,缺乏掌握核心技术及根部技术的人,往往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企业内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某个企业能否持续创新,首先取决于该企业能否构造一套诱发员工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同员工的个人需求、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作用等是有差异的,因此需要对各级各类员工采取分类激励办法。创新首先要靠企业家的推动和组织,创业企业的创新风险首先是由企业家承担的。对企业家采取“产权激励”是最为有效的,采取“广义报酬”激励制度或办法的效果次之。所谓广义报酬,就是将物质报酬与精神报酬两者有机结合。对企业家的激励如不到位,片面强调“约束”是没用的。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6篇

办时装来料加工赢得创业第一桶金

1980年,17岁的郭正明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信丰县万隆乡万隆村布尾岭。看着他细瘦细瘦的身子,父母为他今后的生计安排颇费了一番思量: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天生就不是块作田的料,要谋生该让他去干什么?思来想去,父母决定让他去学徒做裁缝,因为干这活儿轻,都是一些“手头功夫”。郭正明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拜师学艺格外刻苦耐心。为尽快学到一手裁剪缝纫技术,白天他跟随师傅走村串户学做裁缝手艺,晚上找来废旧书报裁裁剪剪、缝缝补补。一晃三年过去了,郭正明“出师”了。因为他文化程度较高、悟性好,学徒时又格外用功,经他裁剪缝制出来的衣裤,不仅布料算得精准,而且款式新颖,找他做衣服的“东家”越来越多,郭正明很快成了小有名气的“裁缝师傅”。

名气大了,不仅找郭正明做衣服的东家多,前来要求拜师学艺的也逐渐增多。生意好了,他却苦于没有三头六臂来应付找他的东家和找他拜师学艺的学徒。于是他便想到在圩镇办一个服装来料加工店,腾出走村串户的时间来裁剪缝制衣服和指导学徒。1985年,郭正明在万隆圩租下了万隆村村部礼堂,办起了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第二年,他为满足南下打工群体学技求职的需求,又办起了服装裁剪缝制短期培训班,培训时间两个月,随到随学。准确的定位,使他的生意颇为火爆,邻近的小河、正平及广东南雄界址、坪田的青年纷至沓来参加培训。一时间,郭正明的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成了邻近乡亲的职前培训中心。他也由此掘得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1986年至1991年,短短5年间,他先后培训了1000余名南下求职青年,有很多人南下广东成为了制衣厂的业务骨干,有的当了 “指导工”(班组长),有的当上了车间主任,郭正明自己的收入加上来料加工收入也累计达到了5万余元。

勇敢挑战自我改行成了酒楼老板

1991年,郭正明拿出做裁缝和举办服装裁剪培训班赚来的钱,在万隆圩上盖起了占地100余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却是,住上小洋楼后,他却彻底放弃了干裁缝和举办服装培训班这一行。1993年,郭正明办了新居乔迁之喜的宴席之后,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的牌子换成了明星酒楼。远近乡亲和亲朋好友都好生纳闷:做服装、举办培训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了却突然改行,真不知他吃错了哪门子药。而郭正明却有他自己独到的看法:改革开放几年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人们的穿着打扮也改变了不少,自己剪布请师傅做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商场店铺来自全国各地红红绿绿款式新颖多样的服装越来越多,村民们衣着打扮的选择也越来越宽,做裁缝这一行当要保住往日红红火火的辉煌越来越难。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凭着自己炒的一手好菜,以及自己做裁缝手艺时吃过百家饭,结识的人多,在圩上办个饮食店准有出路。

郭师傅改行做饮食了,以往他做过裁缝的东家在为他感到惋惜之余,在赶集赴圩之日,都喜欢来到他的酒楼泡上一壶茶,或炒上几个菜喝几口米酒。酒楼有远近乡亲和南来北往昔日东家的光顾,生意很快红火了起来。酒楼生意要做好,郭正明深知靠的是服务质量和良好环境。于是他在起早贪黑打点好酒楼生意的同时,潜心钻研烹调技艺,先后下县城赴赣州参加了烹调技术培训班。1993年,他又投资了3万余元,在酒楼大兴土木(装修)的同时,购买了彩电、VCD搞起了卡拉OK,并安装了空调设立了包厢雅座。酒楼环境的改善,使他的饮食生意越做越红火。食客的增多,不仅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也为他带来了不少致富的信息。在经营酒店的同时,每年他都要为万隆乡亲销售生姜、生猪等成百上千吨农产品,使他在贩销农产品中也获益不少。

办起自来水厂惠泽邻里乡亲

风风火火经营酒楼几年,有一件事却让郭正明感到分外头痛:万隆圩饮用水资源缺乏,在大旱之年逢上生意好时的圩日,自家水井里的水不够用,常要请人到1公里外的地方去挑山泉水。他常想:要是万隆圩能像县城那样有自来水厂,要用水一拧水龙头,水就哗啦哗啦流出那该多好。但自来水厂由谁来建呢?省定贫困乡万隆的财政状况,仅供乡村两级吃饭已是捉襟见肘了。,万隆乡党委、乡政府解放思想,提出要用市场运作的理念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包括建自来水厂,只要在确保水质安全性符合标准和价格适度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有实力的人投资兴办。郭正明瞄准这一商机,历时半年实地勘察调研,先后动员了3位生意场上的朋友一起于投资了36万余元,在距万隆圩1公里外的高山上围池筑坝引山泉架水管,办起了一个日供水量达300吨的自来水厂。

这一做法顺应了广大圩镇居民的生活需求,自来水厂刚创办就发展了400多用户,随着自来水厂服务质量的提升,用户逐渐扩大到了圩镇周边的村庄,总计达600余户。9月,市里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乡党委、乡政府也组织开展了以让农民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走上平坦路的村庄整治工作。郭正明顺势而为,投资32万余元,扩建了自来水厂,新建了净化池,并通过优惠开户价等办法,将自来水厂的供水范围延伸到了邻近圩镇的万隆、柏枧、田心、红星、高坝等村的25个村民小组,日供水量由原来的300吨扩至1000多吨,用户也扩大到上千户人家,水质也不断提高,即使逢上雨天,自来水同样清澈如泉。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郭正明在做大做强自来水厂的同时,目光看得更远,在经营酒楼、水厂之余,他抽出时间同本乡镇一些泥瓦匠一起参加县乡举办的新农村建设建筑工匠培训班,当起了村民建房、改厕、捣路的“包工”。为做到经营酒楼、水厂以及监督工地施工三不误,郭正明于去年底购买了一辆北京“现代”轿车,在酒楼、水厂、工地往来穿梭,当起了人人称羡的、开着小轿车的“老板”。

郭正明富了,然而他没有忘本。他常说,我能有今天都是广大乡亲父老关照支持的结果。他的水厂对贫困户一律免收开户费和材料费,他还常在逢年过节带上鱼肉等慰问品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每年结对帮扶贫困生2名,修桥、筑路等公益事业捐资捐物样样工作他都热心参与。郭正明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优秀政协委员。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7篇

程尊华,一位从2001年就开始从事微软教育的资深讲师,他先后和销售人员一起3次到客户那里了解情况,客户提出的要求看上去很简单:他们把参加微软培训当成一种员工福利,只要求IT技术人员了解微软相关技术就可以了,至于培训的效果、培训的目的,客户描述得都比较模糊。客户认为,既然集团的专用软件都架设在微软的平台之上,那么组织一次微软技术培训总是有意义的,至于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给企业工作效率带来怎样的提升,客户考虑得不太深入。

看上去,这是一单很“容易对付”的培训,但程尊华不这么看,多年的培训工作使他意识到,再“简单”的培训也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只有与客户的应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定制合理的课程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赢得客户的满意度。为此,程尊华和几位讲师反复研究,深入到用户的工作一线,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客户的应用水平。

让程尊华感到震惊的是,上海文广集团的技术人员们在专业软件的使用上异常熟练,他们每个人都有成千上万小时的使用经验,因此他们熟悉专业软件的每个细节,这意味着,如果培训课程完全围绕他们工作来展开,这样的培训,根本无法引起学员们的兴趣。只有发现学员们实际工作中的痛,才能真正抓住他们的心,经过多次的调研与观察,程尊华他们终于找到了切入点。

根据用户的痛来展开培训

通过不厌其烦的调研,程尊华他们发现,客户的技术人员虽然在专用软件上操作熟练,但对微软平台的了解却不太多,他们普遍不知道如何去设置终端,事实上,如果能做好这一点,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并大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然而,在客户的企业中,大多数IT技术人员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用软件的研究中去,因为那与他们的生产息息相关,直到出现问题时,他们才会考虑平台方面的问题,才会想到应该去掌握相关的技术,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了解到学员们的痛,程尊华等讲师定制出了针对客户实际需求的课程解决方案,他们压缩了一些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实验等。程尊华认为,原来培训中的服务器等方面的内容应适当减少,因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接触不到服务器,一个集团就那么几台服务器,只需一名技术人员管理,而绝大多数学员日常接触的仍然是终端,与其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服务器的知识,不如把终端设置方面的内容掌握得更透彻更扎实。

在调研中,程尊华等讲师发现,学员们对平台上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往往手足无措,这说明,他们对系统的具体情况不熟悉,只有通过更多的实验,才能使大家对平台的应用更加熟练起来。

上海南洋培训中心定制的课程解决方案交到客户手中,得到了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的高度认可,他们没想到,一个看上去需求简单的培训,能做到如此深入,并与生产实践结合得如此紧密。

微软培训中没有简单的课

“在微软培训中,没有真正简单的课。”程尊华们提交的课程解决方案看上去减少了一部分教学内容,似乎把培训变得更“简单”了,但实际上,每节课并不轻松,反而更复杂了。

程尊华认为,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学员们对微软技术了解比较少,加上微软平台技术与其生产不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做到深入浅出,能把学员们的兴趣“忽悠”起来,不让他们感到听不懂,也不能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

第二,在具体技术上,需要反复讲解,要考虑到学员们的理解习惯,毕竟他们在微软技术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对一些概念不熟悉,这是以往培训从没遇到过的困难。

针对第一个问题,程尊华提出了“三大原则”,那是他当年大学毕业时,一家外企来招聘,让每个应聘者现场唱一曲卡拉OK,大多数应聘者面面相觑,不知道这算什么考试。后来,外企的负责人解释说,通过现场唱卡拉OK,主要考察应聘者的“三大能力”,即大胆、大声和大概。一个人在公众场合连歌都不敢唱,或者唱也唱不大声,这怎么可能胜任外企高竞争的环境呢?在压力面前,勇气和坚持永远是最重要的品质,至于歌唱得怎么样,其实只要“大概”就可以了,毕竟企业招聘不是选拔歌星。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8篇

制定《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关系到为建设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首都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市_会协同市政府相关部门,用创新精神开展这项立法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成立由一名市委常委为组长,市_会两名副主任、市政府一名副市长为副组长,市人大、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8次会议,就法规起草、修改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

二是坚持把创新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创新作为这项法规的主要任务,并用这个要求统领法规起草和审议的全过程。根据_关于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针对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资源部门分割,产学研用脱节,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创新成本提高等问题,法规在建立对科技人员的权益保障和利益激励机制,建立以项目为统领,企业为主体或以企业化组织模式整合科技资源的创新机制,健全首都自主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搭建政府自主创新服务平台,改进政府土地、资金配置方式,发展科技金融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制度安排。

确立示范区建设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根据近期上报_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市人大法制委在《条例》(表决稿)中,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四条修改为:“示范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列为《条例》(表决稿)第四条。

明晰示范区产业发展格局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为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下一步本市将重点加强中关村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和南北两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据此,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七条第二款修改为:“示范区重点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等海淀区和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整合后空间资源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七条第二款。

市政府统筹示范区建设发展

有市_会委员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对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统筹,推动创新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根据委员意见,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十条修改为;“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市人民政府设立示范区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列为《条例》(表决稿)第十条。

增加筹建登记效力内容

有市_会委员提出,《条例》(草案修改稿)应增加筹建登记效力的内容,以与现有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相衔接。根据委员意见,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在示范区申请设立企业,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_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可以申请筹建登记。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理筹建登记,并将办理筹建登记的情况告知有关审批部门;企业获得批准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筹建期限为一年,筹建期内企业不得开展与筹建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列为《条例》(表决稿)第十一条第二款。

要形成利益共享的自主创新机制

为借鉴鸟巢机制,实现需求拉动创新,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十九条修改为:“示范区应当推进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围绕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项目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以企业为主体或者采取企业化的运行模式,聚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链接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各个创新环节,形成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自主创新机制。”列为《条例》(表决稿)第十八条。

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为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发挥其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市人大法制委在《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增加一款,表述为:“支持战略科学家组建新型科研机构。”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使用

为提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可以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益,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法转让科技成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和教学、科研及事业发展。”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制度

有市_会委员提出,应根据示范区发展实际需要,建立与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和职称评价制度。根据委员意见,市人大法制委在《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增加一款,表述为;“本市在示范区建立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适应的职称评价制度,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价服务;对示范区内的企业引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紧缺人才,建立侧重能力、业绩、潜力、贡献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突出贡献人才的直接引进机制。”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三十七条第二款。

建立示范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健身,为构建高效有力的创新支持和服务平台,市人大法制委将《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五十但条修改为:“市人民政府会同_相关部门建立示范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健全跨层级联合工作机制,统筹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配置,推进政策先行先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型人才服务、新技术应用推广和新产品政府采购等工作。”列为《条例》(表决稿)第五十三条。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19篇

【关键词】本土化 案例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法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经典教学方法,成为提升学习者的工商管理实践能力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哈佛大学的MBA案例教学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的MBA教育与教学,还进一步延伸应用至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甚至拓展到中等专业教育层次,成为我国各院校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通行的、经典的“标准化”教学法。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和完善适用于不同专业类型和专业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现案例教学的分类化和分层化,创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传统案例教学的局限与缺陷

在传统的MBA案例教学中,不乏精彩纷呈、经典优秀的案例。“高、大、精、深、宽”的系列化案例不仅为MBA学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企业职业经理人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的实践教学资源,还为案例教学参与者预设了极富挑战性的互动空间和创新创业平台。其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并不在管理案例活动或结论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探究社会经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探索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文化与特质,这种开放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对社会阅历丰富、知识面宽广、管理经验老道的企业家们来说,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体现了案例教学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思想和理念。

而在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甚至中职中专教育中照搬照套MBA案例教学法,并把这种案例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行模式和方法,这显然有失偏颇。对缺乏社会历练、企业实践和管理经验匮乏的在校学生而言,那些定位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的MBA案例让校园里的普通学生无所适从和难以适应。学习借鉴MBA案例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企业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企业文化,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立足于企业基层管理岗位,探索“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进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诸多文件中,多次提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列入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范畴。无疑,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载体。但这种案例教学方法不能照搬照套国外的案例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实施更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方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MBA案例教学法。本土化案例教学开发经历了从仿制化向本土化发展的过程。2001年,为推进本土化案例研究,中国管理科学院科技进步研究所组织全国50所高校200多名专家,编制了100个反映我国新兴企业的教学案例,出版了中国首部案例本土化教材《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教程》,并入选当年高校工商管理教学通用教材。

基于对本土化案例的理论概念、定义边界等方面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加之参与本土化案例教学项目的高校多属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因此,我国的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更多地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层次也定位于中高端工商管理岗位。与其说是“本土化”,不如称其为MBA案例教学的“国产化”,即把美国MBA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引入国内,继续瞄准高端目标,培养我国中高端工商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这种所谓的本土化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同样难以满足大多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难以彰显本土化案例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三)广西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真正的本土化案例教学应立足于地方性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把人才培养定位于中小微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案例教学中的企业更应该是那些与案例教学参与者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处的地方性企业。由于学习研讨的案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关联性和亲和性,因此本土化案例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体验性。特别是案例企业与案例教学的参与者存在多方面的关联,可以不断激发案例教学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研讨热情,实现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对身边的事有启发、对熟悉的事感兴趣、对关注的事想讨论、对本土的企业想帮忙”的情景式、亲和性案例教学模式。

此外,本土化案例教学还可以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优势,实现“边学习、边实践、边体验”的渗透式、参与性案例教学模式,并对案例企业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学习、观察、体验和研讨。

2.本土化案例教学实践。多年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承担了广西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培训、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教学任务。为提高经营管理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别于2002年、2008年、2013年主编出版了三部广西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教材,收集了包括南南铝业、柳州两面针、玉柴股份、利客隆超市、明阳生化、柳工股份等150多家广西本土企业案例,提出了“广西人学广西案例、了解广西行情和企情”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法”。

在本土化案例教学中,学员们一边宣讲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一边学习、比较自己企业与同学企业的案例。在案例教学组织方面,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还深入案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边看边学、边学边做。学员们不仅在培训期间学习研讨案例,还关注案例教学的事前背景调研、事中情景再现、事后案例追踪等环节。尤其是在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仍然关注案例教学的后续情况。通过对案例持续的、不间断的跟踪观察分析,达到了反馈案例教学成果、验证本土化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不仅提高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拓展了案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实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实现了案例教学与企业管理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为提升广西本土化企业管理案例质量和水平夯实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通过案例教学活动还直接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了自身管理,提高了案例教学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本土化案例教学无论在岗位培训还是学历教育环节,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库建设滞后,企业参与度不高,教学案例质量有待提升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20篇

案例教学法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经典教学方法,成为提升学习者的工商管理实践能力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哈佛大学的MBA案例教学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的MBA教育与教学,还进一步延伸应用至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甚至拓展到中等专业教育层次,成为我国各院校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通行的、经典的“标准化”教学法。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和完善适用于不同专业类型和专业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现案例教学的分类化和分层化,创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传统案例教学的局限与缺陷

在传统的MBA案例教学中,不乏精彩纷呈、经典优秀的案例。“高、大、精、深、宽”的系列化案例不仅为MBA学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企业职业经理人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的实践教学资源,还为案例教学参与者预设了极富挑战性的互动空间和创新创业平台。其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并不在管理案例活动或结论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探究社会经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探索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文化与特质,这种开放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对社会阅历丰富、知识面宽广、管理经验老道的企业家们来说,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体现了案例教学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思想和理念。

而在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甚至中职中专教育中照搬照套MBA案例教学法,并把这种案例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行模式和方法,这显然有失偏颇。对缺乏社会历练、企业实践和管理经验匮乏的在校学生而言,那些定位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的MBA案例让校园里的普通学生无所适从和难以适应。学习借鉴MBA案例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企业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企业文化,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立足于企业基层管理岗位,探索“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进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诸多文件中,多次提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列入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范畴。无疑,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载体。但这种案例教学方法不能照搬照套国外的案例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实施更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方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MBA案例教学法。本土化案例教学开发经历了从仿制化向本土化发展的过程。2001年,为推进本土化案例研究,中国管理科学院科技进步研究所组织全国50所高校200多名专家,编制了100个反映我国新兴企业的教学案例,出版了中国首部案例本土化教材《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教程》,并入选当年高校工商管理教学通用教材。

基于对本土化案例的理论概念、定义边界等方面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加之参与本土化案例教学项目的高校多属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因此,我国的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更多地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层次也定位于中高端工商管理岗位。与其说是“本土化”,不如称其为MBA案例教学的“国产化”,即把美国MBA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引入国内,继续瞄准高端目标,培养我国中高端工商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这种所谓的本土化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同样难以满足大多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难以彰显本土化案例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三)广西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真正的本土化案例教学应立足于地方性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把人才培养定位于中小微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案例教学中的企业更应该是那些与案例教学参与者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处的地方性企业。由于学习研讨的案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关联性和亲和性,因此本土化案例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体验性。特别是案例企业与案例教学的参与者存在多方面的关联,可以不断激发案例教学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研讨热情,实现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对身边的事有启发、对熟悉的事感兴趣、对关注的事想讨论、对本土的企业想帮忙”的情景式、亲和性案例教学模式。

此外,本土化案例教学还可以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优势,实现“边学习、边实践、边体验”的渗透式、参与性案例教学模式,并对案例企业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学习、观察、体验和研讨。

2.本土化案例教学实践。多年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承担了广西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培训、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教学任务。为提高经营管理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别于2002年、2008年、2013年主编出版了三部广西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教材,收集了包括南南铝业、柳州两面针、玉柴股份、利客隆超市、明阳生化、柳工股份等150多家广西本土企业案例,提出了“广西人学广西案例、了解广西行情和企情”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法”。

在本土化案例教学中,学员们一边宣讲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一边学习、比较自己企业与同学企业的案例。在案例教学组织方面,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还深入案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边看边学、边学边做。学员们不仅在培训期间学习研讨案例,还关注案例教学的事前背景调研、事中情景再现、事后案例追踪等环节。尤其是在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仍然关注案例教学的后续情况。通过对案例持续的、不间断的跟踪观察分析,达到了反馈案例教学成果、验证本土化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不仅提高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拓展了案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实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实现了案例教学与企业管理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为提升广西本土化企业管理案例质量和水平夯实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通过案例教学活动还直接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了自身管理,提高了案例教学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本土化案例教学无论在岗位培训还是学历教育环节,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库建设滞后,企业参与度不高,教学案例质量有待提升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21篇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石家庄化肥集团

石家庄化肥集团的改制,是国企改革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关键在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好在哪里?晋煤集团作为国家大型重点国有企业,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而且近年来该集团开始注重“非煤产业”发展,正好与煤炭下游企业———化肥集团有着很好的互补优势,可以共同构建高度相关的产业链条。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合

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改革发展轨迹

找准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政府政策支持,平稳改制,企业快速发展引入新的理念,引入人才,观念根本转变创新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确保做强做大

找准合作伙伴冲出经营困境

9月,石家庄化肥集团与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合资合作,成立了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成立后,企业当年扭亏为盈,截至今年2月底,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润689万元,上缴税金974万元。改制使企业起死回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石家庄化肥集团前身是石家庄化肥厂,始建于1957年,曾是部属、省属重点化工企业,20企业管理权限下放到我市。经历四十多年发展,企业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发展成为国有大一型企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石家庄化肥集团受煤炭资源、资金、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亏损与日俱增,到底企业亏损8000多万元,欠债数亿元,欠发一个月工人工资,造成人心浮动、士气低落,企业濒临破产。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开始谋求改组改制出路,月参加了山西晋煤矿业集团召开的合资合作洽谈会。该集团是国家520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全国优质无烟煤重要生产基地,公司总资产177亿元,实力雄厚,信誉度高,近几年来,该集团制定了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发展战略,致力于寻求煤炭下游企业战略合作伙伴。优质无烟煤是化肥企业的重要生产原料,双方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会上达成了合作意向。晋煤集团经过对石家庄化肥集团的考察评估,认为化肥集团虽然亏损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结构合理,职工队伍素质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合作易于实现双赢。

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双方开始合资合作、企业改制谈判,经过多次协商,8月9日签订协议,8月16日,晋煤集团进驻企业实行托管,9月6日正式注册成立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亿元。其中,晋煤集团现金出资9000万元,占;化肥集团资产出资4000万元,占25%;化肥集团工会出资3000万元,占。同时,新公司收购了化肥集团亿元资产和等额债务。化肥集团的改制,给企业带来了发展资金,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使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日产合成氨由改制前的297吨猛增到目前的624吨,创造了企业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他们的做法为我市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

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改革,选择好合作伙伴是改制成功的关键,化肥集团的成功改制证明了这一点。在化肥集团改制过程中,曾有投资公司、融资公司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但职工对民营企业的介入顾虑重重,担心自身的安置,怕他们来“抽血”,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领导层也意识到企业的发展资金不是惟一因素,特别是对化肥行业来讲,煤是企业生产的生命之源。自起,化肥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炭涨价,供应紧张,使企业举步维艰。与山西晋煤集团合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煤炭问题,降低成本,减少市场冲击。双方属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这是双方合作能够成功的基础。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职工安置尤为重视。化肥集团将妥善安置职工作为双方合作的首要条件,对此,晋煤集团表示了充分理解,提出了职工随资产走的方案。新成立的金石化肥公司按资产标准接收了2600名职工,而且原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聘用上岗,解除了企业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企业改制方案顺利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表决,这是企业实现平稳改制的重要因素。大型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企业债务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企业改制的主要方式。与企业职工买断、经理层持大股等方式相比,企业之间的合资合作、增资扩股可以较好地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减少企业内部干群矛盾,实现平稳改制,使企业做大做强。山西晋煤集团通过资金投入,不仅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改良了企业股权结构,盘活了国有资产,消除了体制、机制弊端,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潜在的生产能力。

政府政策支持推进企业平稳快速改制

化肥集团与晋煤集团合作成立金石化肥公司,仅仅用了9个多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企业改制,两家企业最大感触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高度重视,指导企业科学制定改制方案。化肥集团从省属下放到市属时,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面临停产的局面,通过改制谋求发展已迫在眉睫。对此,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在企业改制的重大问题上,积极帮助企业想办法、谋思路,研究、制定改制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确立了将企业的不良资产和部分债务进行剥离、挂账,由化肥集团承担,将主要生产设备以资产形式核资入股,与晋煤集团成立新公司的改制方案,快速将企业改制导入了实质操作期。二是深入企业,全程参与改制工作。国有企业改制直接涉及国有资产的调整,程序严格,内容复杂。为了加快化肥集团改制步伐,市_的有关领导和处室的同志,积极配合,亲临一线,直接参与了企业改制的全过程。在严格监督执行改制程序的基础上,特事特办,加快审批。这种支持和帮助给企业特别是晋煤集团留下了深刻印象。三是抓住时机,充分给予政策优惠。国企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有些政策具有一定的时限。化肥集团的企业改制,由于抓得紧、进展快,在政策有效期内,享受了所有相关优惠政策,厂办校第一批进行了剥离。

引入优秀企业家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改制后的企业要想发展得好,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新公司成立后,晋煤集团只派出了5个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两名助理及财务、供应主管。经过7个月的运营,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全公司干部职工对新的企业经营者心悦诚服,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企业搞活了,关键在于一把手”。金石化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毅是晋煤集团派出的优秀管理者,获得过晋城市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优秀_员等荣誉称号,目前还兼任着多家企业的董事,是一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用心做企业”,“没有管不好的企业,只有没管好的企业”。王毅的家在晋城,一个人来石工作,吃住在厂,生活上的不便可想而知,但他克服重重困难,一心扑在企业上。对企业的用心程度,职工有目共睹,自他上任之后,足迹遍布全厂各个角落,直接向职工了解情况,他对企业的了解,甚至比干了几十年的老职工还清楚。每天不管多累,晚上12点都要给调度室打电话,询问生产情况,每天早上7:30准时召开生产调度会,他说这已经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为了企业安全生产,他主动戒了吸了多年的烟。同时他还具备敏锐的市场预测能力,行业内每年的7、8月份是尿素的销售淡季,价格走低,但在去年,他打破常规,每吨尿素提价500元,结果销售形势还大大好于往年。此举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而且他的经营本领令全公司职工折服。

引入新的理念带来观念根本转变

国有企业改制完成后,还要改什么?王毅认为“理念最关键,抓思想比抓生产更重要”。化肥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但同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产生的“等、靠、要”思想和进取精神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针对这一问题,金石化肥公司在转变职工思想观念上下功夫。王毅说:“我到企业后,目前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讲话。”同时,公司加强宣传力度,以大会、广播、厂报、宣传栏、标语牌等形式反复向干部职工灌输发展意识、危机意识、效益意识,发动全厂员工进行思想大检查,抛掉落后思想,培养市场竞争、适者生存的观念。此外,还组织干部到江苏、山东、山西等地优秀企业考察,开阔眼界,寻找差距。回来后,大家深有感触地说:“不比不知道,咱们和人家比,可不是差十年啊!”,“国有企业不是不景气,是不争气”。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使全厂员工在思想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潜能。现在,许多职工主动加班加点,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厂职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严格管理 以人为本 企业面貌大改变

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组织机构是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完备的,缺少的是责任明确,制度落实。金石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企业起死回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关键是将国有企业好的制度真正落到了实处。新公司成立后,规定每天7时30分准时召开生产调度会,迟到者罚款50元,不到者罚款100元。一位中层干部因企业急需,外出采购钢材,没有到会,当时不以为然,事后被罚款100元。王毅告诉他:“道理很简单,虽然你为厂里办事,但同样不能违反制度。”类似事件发生了几次,但最终大家却心服口服,因为经历过企业不景气的人都深知制度是企业的生命。经过几个月的严格管理,全厂上下都感受到了纪律严明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深刻意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安全生产靠纪律,制度落实靠纪律,管理规范靠纪律”已经深入人心,化为了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的行动。

以人为本是金石公司成立以后大力倡导的企业管理理念,而且将其贯穿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落实到了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岗位,从而激发出了员工巨大的潜在能量。王毅说:“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尊重人,就是让职工有收入,有社会地位,就是时刻把职工放在第一位。”金石公司成立不久,就补发了过去所欠职工的工资,为全体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还推出了为职工过集体生日的活动。2004年底,职工平均工资由814元提高到1171元。投资1200万元翻修了厂区道路,更换了车间、办公楼的暖气,装修了所有的厕所,今年还计划投资3000万元,修建一万平方米的职工休闲中心,为员工营造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工作和休闲环境。在公司成立不长的时间内,许多职工包括退休职工在内的重大节假日、婚丧病故时,都能得到公司领导精神和物质上的关心。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细致入微的体贴关爱,激发了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爱岗敬业、以厂为家蔚然成风,全厂上下士气高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

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 保证企业做强做大 可持续发展

通过化肥集团与晋煤集团的合作,使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外地大型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做强做大的态势。晋煤集团作为国家大型重点国有企业,在占据着无烟原料煤市场得天独厚竞争优势和80年开采寿命的情况下,并没有仅仅满足于煤炭生产,而是居安思危,高屋建瓴,着眼于几十年后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着眼于企业的做强做大,确定了“煤、气、电、化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思路,主动出击,与煤炭下游企业共同构建高度相关产业链条,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价值转化增值,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借助晋煤集团的发展优势,金石化肥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计划投资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在两年时间中总氨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企业年利润上亿元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22篇

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三星电子公司,三星集团创立于1938年,1969年投资成立三星电子公司,涉及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数码摄像机以及IT产品等多个领域。,“世界财富500强企业”评选中,三星电子以719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全球排名第39位。

在技术上,三星已成为了世界顶尖级的技术创新公司,它在众多的领域创造了一系列的尖端技术,包括移动电话、手持计算设备、平面显示器以及超薄笔记本电脑等。,三星电子的专利数在全球排名第5,仅次于IBM、NEC、佳能和Micron公司,领先于Matsushita、索尼、日立、三菱和富士通公司。

二、企业创新分析

案例:三星电视产业的分析

20世纪60年代末期,三星决定进军电子工业,制定了从日企引入技术的方针,整个70年代前半期都致力于模仿合资企业的先进技术。技术具有隐含性的特征,有许多方面难以标准化进行传播。如果不充分理解其系统性和隐含性,则无法进行成功的技术转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到技术起源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三星数次派出技术研究团到合资方的日本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三星在刚刚涉足电子工业的时候,就制定了“构筑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企业内部生产的垂直系列化生产体制”的基本方针,将资源集中配置于电视、冰箱等家电生产领域,最终得以实现赶超战略。从生产初期开始即进行出口,这使企业早一步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使三星质量水平在短期内实现了质的飞跃。三星构筑了在日本也通用的质量水平和成本控制体系。经过技术模仿阶段,企业劳动力构成与生产量同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技术适应已经成为可能,在吸收阶段则应该发挥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星电子在导入黑白电视技术时,采取整套技术导入的方式,几乎所有技术资源都依赖合资方。在引入彩色电视技术的时候,三星采用分离技术导入的方式,即只引入RCA技术,其余采用自主开发方式,这种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是在黑白电视生产阶段即开始蓄积的。电视制造中最重要的部件是电子枪,其核心部件是阴极管。由于阴极管是日本企业的核心技术,难以获取,所以三星电管采用“迂回战术”——先开发初级管再挑战高级管,4年后终于取得了成功。20世纪70年代是它们的技术吸收阶段,除了部分零部件的国产化批量生产之外,三星的技术能力还未达到很高的水平,出口也以贴牌出口为主流。为了构筑高超的技术能力,自主品牌的开发是不可缺少的。这一切都是在技术改良阶段实现的。

1980年8月,韩国政府不顾国内反对,允许彩色电视投放市场,这使韩国国内市场骤然转向。三星电管由于在黑白电视时期就确立了出口导向的彩色阴极射线管批量生产体系,所以相对与其竞争对手能够更迅速地作出应对措施:提高质量与生产率, 1988年11月,三星在整个集团内开展经营合理化运动,进行TPI,致力于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TPI是提升设备生产率的重要武器;自主品牌的培育,从贴牌出口到以自有品牌的出口,三星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其中三星电管在1979年就成功开发12英寸黑白电视,并贴牌出口,直至1985年才得以使用自主品牌)进行出口;着手进行正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三星电子与三星电管于1980年、1983年分别设立了综合研究所,开始进行体系性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三星集团在这一阶段完成了两个任务——培育自主品牌和确立自主生产技术。这恰是改良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通过改良阶段的技术学习,三星的4家企业成功完成了电视大型化的研发工作,90年代以后,几乎与世界其它先进企业同步投入了新概念电视的开发工作。

研发工作从产品中心向技术中心的转变,实行综合研究所与事业部研究所的职能分离。从而建成了广泛的企业内部实验室网络;新概念电视的开发,1993年3月,三星集团的这4家企业签订合同组成“开发力量小组”,四家企业共同参加从产品概念设计到原材料产品开发的全部过程,开发出画面更大的“名品加一”电视,其规格在当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星又向“完全平面管电视”发起了冲击,力争打破索尼的垄断;数字化电视市场的早期投入,当时的日本企业拘泥于同源高清晰度电视,对数字化电视的开发并不热衷。韩国企业则抢占先机与美国企业共同采用数字化标准,在该领域的海外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积极地搜寻有关市场需求和技术动向的知识情报,并据此预见未来技术的变化方向,以调整战略资源的配置。事实证明,三星集团已经具备了这种路径导航能力,这也是革新阶段的特征;高端品牌形象的塑造,1993-1994年,韩国彩色电视的生产量连续两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但在消费者心目中,三星的品牌认知度仍然较低。为了重塑品牌形象,三星将重点逐渐转至品牌形象塑造上来。

三、分析企业的创新的原因及对启示

企业的创新的原因: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创新不仅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且为其提供了影响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巨大力量;创新不仅是市场竞争的武器,而且是以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口号而进行的慈善事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动力;创新是保证顶线发展和底线成果的关键,企业单纯依靠降低成本和流程再造,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很多在多元化方面所作的努力都没有能使企业获得顶线发展,当这些传统手段都失效之后,企业将目光转向了创新以求增长。

企业的创新对我的启示: 反向破解,这是企业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做的,但尤其适合于初创阶段的企业,因为初创阶段的企业技术往往薄弱,相对其它渠道,这样做最有长远价值;从技术先进国家的小公司获得,大公司的技术壁垒很严重,虽然行业门槛并不高,但行业上游的进入障碍还是很大,高端技术的取得无异于与虎谋皮,可找拥有先进技术却需要现金流的小公司取得,这样的技术未必世界领先,但往往竞争力不弱。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一个企业真正想做大做强,只有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不盲目多元化,坚持核心领域。我国企业有盲目多元化的风气,不仅相关行业一一涉足,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也要进入,以致人们听说某某企业属于某某知名企业后,竟然认为是冒牌,这无疑会降低企业形象。不能认为企业做大了,就有了多元化的资本,其实企业越大,多元化的风险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是提高了。核心领域要坚持,是警告企业不要数典忘祖,其它的行业经过慎重的分析与策划后,还是要勇敢地尝试。单一行业把企业打造成航母较难,而且风险较大,如果新的行业有利于企业资源优化分配,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还是志在必得。避免刻意求新。虽然求新很必要,但是刻意求新会缺乏周密考虑,求新的矫枉过正会使企业陷入不安稳的局面,新的东西未经仔细筛选,往往并不利于企业发展,除了求新,一定的稳定性也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即使确实需要变革,企业的领导者也应当给企业上下一个合理的提前期,多进行一些务虚的工作,使企业上下明晰企业当前所处环境、确定前进方向、理清转型步骤、明确自身职责。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23篇

1.吸收能力

分析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吸收能力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组织学习、创新、企业基础知识观、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等内容。虽然众多学者研究的结论因为研究的视角和选取的维度差异也不一致,[9]但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知识吸收能力一方面是企业利用先验知识来辨识、获取外部知识并给与解释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利用自己的沟通渠道和知识传送渠道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并加以应用的能力,是研究顾客品牌知识管理的核心。

2.顾客品牌知识

对顾客知识重视的案例来自美国滑雪公司,通过顾客知识的收集与分析,发现顾客对滑雪地点考虑的重要因素并针对顾客的问题加以改造,从而使企业获利增加。[10]随着品牌理论研究的深入,品牌知识(BrandKnowledge)成为顾客知识中最核心的内容。凯勒(Keller)[11]开创性地提出了品牌知识的概念:“品牌知识是创造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CBBE)的关键”,“品牌知识包括品牌意识和品牌形象”。凯勒对品牌知识的研究将人们的研究视野引向了新的方向。艾南等人(IanRichardsetal)[12]提出品牌知识是建立在与用户持续对话的基础上,包括营销者对于产品、顾客、市场、品牌、营销组合运作的知识,顾客的品牌知识,分销渠道对于品牌渠道力量的知识,明确了品牌知识的内涵和构成。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凯勒[13]在2003年修正了他对品牌知识的认识,认为品牌知识是建立品牌战略管理体系的起点,应将品牌知识作为“品牌合成”(BrandSynthesis)的研究途径。学术界对凯勒的品牌知识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纳兹和格鲁德姆(Nazli&Guldem)[14]利用凯勒的品牌知识概念对土耳其大学生关于9个国际时尚品牌的知识采用方便抽样调查法,揭示性别、教育领域和使用的品牌评估等品牌知识对品牌选择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认知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品牌特征以及整体视角进行研究。[15]品牌知识是基于顾客对品牌的产品知识和品牌形象知识的认知,是在企业边界之外与企业管理活动高度相关的外部性知识。顾客对品牌的知识和购买偏好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品牌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知识管理和品牌创新的重要内容。企业对顾客品牌知识的吸收和知识流动对品牌市场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吸收能力不但可以扩大企业整体的知识存量,还可以通过促进品牌知识流动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和品牌推广成本,促进品牌创新。从相关文献综述来看,学术界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吸收能力和品牌知识的内涵及相关理论,但存在以下局限:首先,对吸收能力与品牌知识的关系没有深入研究,缺乏相关的实证分析;其次,关于吸收能力视角下品牌知识管理模型的研究文献比较欠缺,影响企业利用品牌知识促进品牌创新。

二、理论框架

知识管理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的管理,具体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存储、传递、共享、利用以及评价等,目的是促进企业内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共享,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16]品牌知识管理对促进企业品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艾南等人(IanRichardsetal)[17]认为,品牌知识管理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营销,因为它代表了创造品牌差异化的核心属性。国内外对品牌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品牌知识的概念、结构及测量等方面。我们认为,品牌知识管理是对顾客的品牌知识资源进行收集、传播并有效利用的过程。品牌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创建企业的强势品牌,推动企业品牌创新,提升知识创新绩效。从营销角度看,外部顾客的品牌知识对品牌创新更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对于企业品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升更有价值。通过品牌知识管理平台可以使企业将显性品牌知识和隐性品牌知识转换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如何获取、利用和共享品牌知识决定于企业内部的吸收能力。库恩和利文索尔[18]认为,组织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是决定创新绩效的一项重要因素。这就意味着吸收能力决定着品牌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进而影响品牌创新绩效。尼维斯等人(Nevisetal)[19]提出了一个学习三阶段(知识获得、知识共享、知识应用)模型。之后,载拉和乔治[20]从知识吸收能力角度提出四个维度的知识学习模型,即获取、吸收、转化和利用。基于以上文献,结合品牌管理实际,本文认为品牌知识积累应成为品牌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知识获取、品牌知识共享、品牌知识积累、品牌知识利用构成基于吸收能力的品牌知识管理模型。由此,我们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在品牌创新实践中,顾客品牌知识是推动品牌产品、品牌技术、品牌形象以及品牌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顾客品牌知识作为典型的外部知识源因其属性的不同而对企业品牌创新有显著差异。波兰尼在1958年提出隐性知识概念后,野中郁_(Nonaka)等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显性顾客品牌知识具有高度编码化的特征储存于公众知识库中,企业比较容易获得,但很难形成差异化的优势。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被形容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系统表述和传递的知识。隐性顾客品牌知识是存在于顾客头脑中的需要体验或在实践情景中获得的那部分关于品牌的知识,需要通过观察、深入沟通才能获取,如顾客的直觉、价值观、态度、愿望、经验等知识。隐性顾客品牌知识的组织嵌入性、默会性特点可以形成品牌优势,决定于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的显性与隐性划分是知识研究的重要发现。顾客的品牌知识是企业品牌创新重要的外部知识来源。存在于顾客头脑中固有的条理化的可以度量、编码、交流的显性知识结构反映顾客对品牌知识的外在理解,企业可以通过收集顾客意见等方式获得,而对于顾客头脑中关于品牌使用体验、购买经验以及洞察力、价值观、灵感、体悟等隐性的品牌知识,则需要企业与顾客长期交往后对顾客心理及行为的理解和感知,对品牌创新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1:顾客品牌知识是企业重要的外部知识来源。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和知识流动具有重要作用。素兰卡(Szulanski)[21]在对8家公司122项“最佳实践”中的271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吸收能力是知识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缺乏吸收能力是组织内部知识转移的最大障碍。从品牌知识的获取到利用,关键在于企业的吸收能力,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顾客品牌知识将源源不断地从企业外流向企业内。知识在转移和流动的过程中,原来分散、不系统、不全面的知识体系逐步进化为系统的、全面的知识体系,演变为推动企业品牌创新的关键力量。因此吸收能力将成为顾客品牌知识流动的关键,也将成为品牌知识管理核心。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速度、创新成为企业经营的关键要素,需要企业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提升企业自身吸收能力,不断学习来自外部的知识,以促进品牌创新。研究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得益于组织学习和研发活动、[22]个人成员的先验知识水平、[23]社会性互动和相互关系[24]。基于企业吸收能力使顾客品牌知识与企业知识相互渗透,形成了相互作用的知识管理体系,从品牌知识获取、共享到积累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是企业与顾客互动中对品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过程。在这个品牌知识管理模型中,吸收能力促进品牌知识流入与流出,实现螺旋式上升,推动着品牌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2:吸收能力是推动顾客品牌知识流动的力量。基于吸收能力的顾客品牌知识管理包括品牌知识获取、品牌知识共享、品牌知识积累和品牌知识利用四个过程。艾克(Aaker)[25]认为,创新是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创新是指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品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不断变化发展。[26]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知识构成了品牌的内涵和价值,知识的变化和新知识的引入推动了品牌创新。品牌创新依赖于企业内部知识的创新和顾客品牌知识的利用。企业对顾客的品牌知识定义、获取、存储、分享、利用以推动品牌创新,只有充分地获取和利用顾客品牌知识,才能使品牌避免老化不断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3:品牌创新是企业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重要手段,企业获取和利用顾客品牌知识的目的是品牌创新。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背景

1.研究方法

多案例研究是现代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苯巴赛特等人(Benbasatetal)[27]认为,多案例研究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多个实体对象收集数据资料以确定某种现象的研究方法。相对于单案例来说,多案例更有利于理论构建。顾客品牌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重要的外部知识源,能否有效利用决定于企业的吸收能力。本文基于吸收能力视角来分析顾客品牌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期望通过有效的顾客品牌知识管理提升企业品牌管理水平。由于通过吸收能力角度探索顾客品牌知识管理微观机理的定量研究较为困难,本文拟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以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顾客品牌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机理。基于多案例研究的“复制法则”,[28]我们选取不同的企业案例进行归纳和整理,以验证所提出的理论。为了保证本研究选取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并保证案例研究严谨、科学,结合研究的课题,本文选取了回族老字号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回族老字号发展历史较长,有些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与顾客建立了较为良好的顾客关系,顾客的偏好、知识对企业产品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顾客品牌知识管理传统和理念,具有较强的中国本土企业管理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文选取了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的宁夏敬义泰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敬义泰”)、兰州马子禄牛肉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马子禄牛肉面”)、(宁夏)吴忠民族饭庄三个回族老字号企业作为案例研究的样本。

2.数据分析与收集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样本案例的情况,根据殷(Yin)[29]的研究,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以保证资料的客观性;第二,建立案例研究的资料库,包括访谈笔记、录音、外部文献资料、观察资料等;第三,建立研究结论和案例资料之间的证据链。基于这三个原则,本文的研究步骤是:设计研究的问题;进行文献研究;选择样本案例;收集样本企业资料;深入样本企业访谈;进行样本企业数据分析;提出研究结论。在样本数据资料收集中,我们针对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董事长、总经理)、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经理、大堂经理、销售经理)和顾客,就顾客品牌知识、顾客意见的处理措施、企业对顾客品牌知识的吸收和使用等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在访谈之前课题组先与企业联系,将问题传给企业以便其做好准备工作,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约定时间进行访谈,每次访谈时间1~2个小时,访谈结束后迅速根据录音和记录进行文字整理,并以电子邮件方式传给企业进行反馈沟通。访谈对象和访谈内容参见表1。3.案例背景本文选取的样本企业是课题组在2012~2013年调研的14家企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家,都获得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详见表2。案例1:宁夏敬义泰。1862年,山西商人李子荣在银川创办了一家商号“敬义泰”,主要经营酱制品和糕点,是当时著名的“宁夏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公私合营、国有企业运营、私人承包、资产重组,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回族老字号企业,2006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12年获得商务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案例2:兰州马子禄牛肉面。1954年,在兰州大众巷马子禄牛肉面饭馆成立,在国营企业体制下,依靠马子禄先生精湛的拉面绝活,采用独特的配方,使牛肉面汤汁浓郁,拉面筋道,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2001年马子禄牛肉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经营面积1000平方米,员工80人,将牛肉面提升了一个新的档次,2006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企业获得快速发展。案例3:吴忠民族饭庄。1926年,陕西_贾长俊在宁夏吴忠开了一家_清真饭馆,专做特色西北风味,由于经营有方,饭菜味道好,很快成为吴忠地区有名的清真饭馆。1953年转为国营_食堂,1985年饭馆翻建为民族饭庄,具有浓郁的_特色,秉承传统吴忠风味并加以创新,成为吴忠市清真餐饮业颇具代表性的老字号企业。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

基于资料收集的原则,在本案例分析中,课题组获取的资料不仅来源于企业半结构化访谈,还包括企业内部的讲话、总结;相关企业评述性文章;企业网站资料;网络资料等,各种证据来源是彼此独立的,但对访谈资料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在近两年的企业调研和案例研究中,课题组通过建立“回族老字号”网站,设置区域数据库、百年老字号、案例研究、回族商业文化、老字号政策等栏目,构建回族老字号案例资料库,形成较为完整的案例数据库,并形成一系列证据链,这将提高案例研究中证据的信度。针对三个案例我们采用归纳法,利用典型案例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据此得出相应的对策。

1.顾客品牌知识对企业的影响

在现代商业运营中,企业在市场上的成功依赖于内部知识经验与外部知识的整合。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来自于顾客和竞争对手的知识推动着企业产品研发和品牌创新。顾客品牌知识是企业外部的重要知识,是顾客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的综合,对品牌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从对三个样本企业的访谈中可知,顾客品牌知识主要表现为顾客的意见和建议,这符合一般企业对此问题的理解。综合访谈结果,显性品牌知识和隐性品牌知识是访谈讨论的核心范畴。首先,访谈企业认为,顾客品牌知识(顾客比较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在餐饮食品行业,市场成功主要来自于顾客的认可,大量的顾客意见和建议可以推动产品改进和创新。其次,访谈企业认为,顾客不明示的言行(隐性品牌知识)对提升企业服务产生重要影响。在餐饮食品行业,服务是品牌形象的重要表现。回族老字号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和服务形象都在不断改进,一方面是企业的传承,更重要的是顾客的推动,企业通过与顾客互动,汲取顾客的品牌知识,从而不断促进品牌形象创新。第三,访谈企业认为,借助于顾客品牌知识(明确的建议和消费习惯、偏好等)可以促进企业发掘市场机会,并实现价值创新。企业的具体表述参见表3。新兴市场机会的挖掘,一方面来自于企业敏锐的洞察力,更多地则来自于顾客明确的建议和消费习惯、偏好,可有效降低了品牌运营风险,获得了品牌创新绩效。传统的回族企业经营范围狭小,市场空间有限,但是回族老字号多年的品牌影响使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新顾客的不断加入和顾客的互动使企业寻找到新的市场切入点,逐步超越了传统的业务流域。顾客品牌知识的流入促使企业及时捕获顾客新的需求偏好,并实现品牌价值的创新。由此,命题1成立。

2.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外部知识的关系

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培训和学习才能逐步具备,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一个企业过去的传统、知识、经验以及企业学习积累等知识基础决定知识能力。回族老字号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品牌形象。一方面,回族老字号企业通过不断研发获得了较为雄厚的相关产品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交流、管理和服务,获得了接受外部知识的经验和知识,形成企业吸收外部知识的知识基础。从样本企业的调研资料看,每一个企业都非常重视吸收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和员工的知识传承,促进了企业自身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企业的具体表述参见表4。在三个案例中,结合最初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确定组织学习和培训、企业员工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社会性互动和相互关系,是构成吸收能力的三个核心范畴。基于学习、经验和关系的吸收能力对顾客品牌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命题2得到验证。

3.顾客品牌知识管理与品牌创新的关系

企业双创优秀案例范文 第24篇

8月3日早晨,途家网创始人罗军在朋友圈和微博宣布,途家完成了D及D+轮融资,新一轮融资3亿美金,估值超过10亿美金,途家对于所有地产行业人士而言,都非常熟悉,因为创始人罗军同样是地产行业资深人士,到底这家估值10亿美金的公司,重度垂直在旅游行业,她的成功融资给传统房地产行业带来哪些思考呢?

颠覆:互联网+的必选项如何完成

对于开发企业当下最重视的,还是快速去化项目回笼资金,这是最典型的传统思维,从拿地、规划、开工、建设、出正负零、销售、交付等各个环节,都是看似无懈可击的环节,却是一个相当重的产业链,并且多年并没有实际改变。

互联网+的核心是提升效率,我们看途家是如何完成的?传统的酒店预订,在没有互联网时代,我们可能通过广告、电话预订,这样的服务是点对点,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在专业垂直网站,进行酒店的筛选和评论,预订平台提供技术,客人和酒店之间可以实现多点到一点的连接,且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当下技术完全能实现精确到房间号的预订,相比传统预订方式,互联网带来的效率提升可见一斑。

如果从酒店预订角度,途家完成了全国储备房源60万套,正在洽谈的房源项目高达5700个,途家不仅仅是自建平台,类似于携程等旅行网站都有入口,除了传统的预订方式,客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迅速挑选到自己想要的房源,且途家会用酒店标准化的服务细节,全程服务客户,而途家的模式会更加经济,因为途家选择的是“共享经济”模式,即房主闲置房屋可以委托给途家管理,途家平台接受预定,收益与房主进行分配。

从这一点来看,相比传统酒店业,途家极少自持重资产,符合互联网公司的“轻量化”标准,用酒店的服务,在热门目标地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有差旅需求的客人入住,甩掉了酒店的高成本,获得同样的收益,途家迅速在酒店行业,用规模颠覆了这个领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互联网技术是最基础的传统企业选择变革的首选,表面上途家建立的是网站、手机APP、流量渠道,实际上,这么大规模的房源管理、客户线上体验、房源推荐、线下房源拓展、管理、服务人员管理等等,都是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联网解决,也就是对于房地产行业首条颠覆的必选就是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平台,途家在全国完成如此规模的非标准化的房源搜集,几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途家颠覆的就是酒店业吗?

房地产的互联网+四大机遇与痛点

酒店业,仅仅是途家通过“共享经济”体现的互联网+的一面,实际上,地产行业的人都知道,途家反而是一个紧紧与地产行业紧密相连的互联网平台,这恐怕也是互联网领域人士很少知道的。

途家已经完成与国内170个政府机构签约,并且大量与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签约管理资产1000亿人民币,当然,也包括大规模的房源。从这条线,我们看到的是途家对房地产行业做出的产业变革。

首先是帮助开发商快速去化项目,开发商的项目大卖,会有很多因素决定,由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除了简单的商品属性,更有资产属性,但是这种投资行为很难快速变现,开发商的销售也并非前几年站着数钱到手软的年代。途家的互联网号召力,以及“共享经济”让买房人享受到了除了地产本身产品增值另外的资本收益率变现可能。

对于开发商而言,途家的互联网元素和品牌效应,能很好的与自有项目形成互补,除了快速去化项目之外,在定价上有了好的卖点,对于买房人而言,这样的组合又获得了住宅价值的提升,通俗点讲就是买的房子,买了就升值了,这是一种开发商、买房人、途家三赢的局面。

从这方面,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房地产的互联网+,带给行业的,是行业的延展收益,我们细观行业本身,除了类似途家的模式之外,开发企业的延展收益还有可能来自于:

一.开发项目的营销升级

1.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改变了房地产行业营销的传播链和传播方式

2.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获取客户的数据来源,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3.互联网应用,用互联网语言、销售氛围打造、拓客手法,提升了项目卖点和形象

4.互联网的营销升级,应该形成可以缜密步骤的策划并且实施

二.房地产的互联网金融

途家也刚刚完成了对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无忧我房的投资。

1.互联网金融让房地产项目回归到资本的本质,资本可以增值

2.互联网金融提升了产品项目的附加值

3.互联网金融帮助项目产品转化为投资理财产品,销售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4.帮助项目提前锁客

5.帮助项目快速去化

6.帮助客户解决购房资金周转问题,还是帮助去化

7.降低融资成本,有可能降低一定幅度房价

三.房地产的社区O2O及延伸产业链

1.物业服务的互联网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化的应用提升

2.物业服务的互联网端应用以及服务延展

3.大数据的搜集和利用

4.利用社区O2O建立自身的社交化社区,建立项目互联网文化生态圈

5.依据社区互联网文化生态圈进行的互联网化、媒体化运营与管理

6.依据社区进行社区电商等网络经营行为

7.二次销售的营销应用等

四.互联网+变革后的资本提升

1.社区O2O的延展增值

2.基于互联网营销带来的项目增值收益

3.基于互联网概念的资本市场收益

尽管有途家如此成功的案例,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传统房地产行业进行互联网+改革中的难点

需要完成和使用的:

1.对于互联网文化、生态的深度认知

2.了解目标客户的网络生存状态和使用习惯

3.对于相应传播媒介的作用和使用方式有深度的研究和认知

基于互联网的营销使用,需要改变和提升一些对互联网的认知

互联网流量的认知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