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生物医药经验类范文(合集4篇)

风华正茂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043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2分钟。

生物医药经验类范文 第1篇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具体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课后辅导、考试等诸多教学环节中使用外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教育部高教司在2001年4号文件中就已经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同时强调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然而,目前国内双语教学(英语和汉语)仍存在有普遍问题:教材选择混乱、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队伍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等等,使得双语教学举步维艰,学生产生畏难、抵触情绪[1~4]。因此,研究和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1《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生物技术制药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按照人们的要求来生产所需的医药产品的高新制药方式。基因工程干扰素、基因工程甲流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抗癌中药紫杉醇的生产技术等等都是生物技术制药的杰出成果。在人类与病毒及各种疾病的斗争中,生物技术制药的巨大作用和优势日益突现,生物技术制药已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制药方法,也是国家提出的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成分[5,6]。近年来,随着生物药物发展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制药的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7,8],给课程教学带来挑战;同时由于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药物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9],教学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新内容;另外,目前我国制药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制药工程学科的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生物制药知识与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快我国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生物制药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教材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2.1课程教材的建设在双语教学中,我们以外国原版教材为基础,编写适合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程》和教学参考资料。我们选用国外生物技术制药优秀教材:2007年出版的由DaanJ.A.Crommelin,RobertD.Sindelar和BerndMei-bohm主编PharmaceuticalBiotechnology: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生物技术制药:基础和应用)和RodneyJ.Y.HO主编的B(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从蛋白和基因到药物)。国外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较强,而这一点恰恰是多年来中国教材中的薄弱环节。国外教材中还配以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2师资力量的建设在师资力量上,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均是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另外,我校建立了双语教学培训班,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学习。这些长期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和留学归来的教师,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3《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与双语教学这种授课模式相对应,我们在授课过程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3.1多媒体教学在双语教学中,授课对象是大三的本科学生,授课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生物技术制药》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件中将理论和操作技术多采用视频和Flash动画展示。这样就使所讲的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英语讲解配合英文幻灯片的模式。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面,教师会辅以适当的中文讲解。

3.2小组讨论由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定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双语材料进行课后讨论。讨论后鼓励各组学生代表用英语发言,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评选。这样做,学生将主动学习并收集学习资料,拓宽了理论知识和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3.3开辟双语教学网站将授课课件提前在网上公布,可帮助学生预习生词、了解教师讲解线索和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网站的论坛上,学生还可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提问,教师将给予解答。

3.4成绩考核体系采用了结构化评分方法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即总成绩由多部分组成:课后小组讨论占20%,多种形式的平时测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

4《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在学生中的问卷调查和效果

评价我们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对我校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认同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发放187份调查表并全部收回,有效份数185份,占98.9%。调查结果表明,95.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方法,认为一般的占1.5%,认为没必要的仅占1.7%。这个结果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认可了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

4.1《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授课内容的选择为了确定双语教学可用于《生物技术制药》的具体章节,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表明,除概论外,其余的章节,如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抗体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等学生赞成使用双语教学。概论部分,可能是学生刚接触双语教学,对课程内容不熟悉,并且概念和进展内容较多。因此,在概论的讲授中,我们将在进行英文幻灯片放映和英语口授的同时,配以中文讲解其中的概念。

4.2对双语教学的方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全部学生赞成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建设教学网站,绝大部分学生赞成小组讨论。这个结果表明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

生物医药经验类范文 第2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导论;中医药院校;教学

生物工程导论是一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属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开设对于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重视专业、热爱专业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的宗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专业全貌,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生物工程与中医药的联系,如何使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与古老的传统中医药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培养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1]。本文就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导论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根据中医药院校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导论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生物工程的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工程的知识体系。生物工程导论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属于专业必修课,共有36学时,主要是介绍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五大工程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由于学时有限,生物工程专业在高年级会开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对应的专业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专业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减少具体深入的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增加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授课内容应难易适宜、详略得当,从而达到普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2]。由于生物工程导论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物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生物工程导论这门课的内容必将与其它课程的内容存在或多或少的重复。如基因工程中的核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可能在分子生物学中已经有过讲述;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内容与先导课程细胞生物学课程有所重复;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和保藏等内容与同学期开设的工业微生物学重复较多。为了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授课,避免学生形成对相同课程内容的疲倦性,同时结合有限的授课学时,故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侧重的讲解。如基因工程摘除与分子生物学重复的内容,细胞工程摘除与细胞生物学所讲授的,重点讲述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干细胞工程等与医药相关的部分内容。我们根据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选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即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第四版)》为教材。按在过去三年的教学中,我们在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具体调整方案为: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及第2-6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五大工程各4学时,共计22学时,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对生物工程的五大工程有所了解,讲述的过程中舍去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课程中已经详细讲述的内容,避免基础知识的重复介绍,把重点放在各个工程产生的由来及发展上,对具体的复杂的技术理论仅做一般了解。剩余14学时着重以实例的形式讲述生物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如:细胞悬浮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红曲等发酵类中药的现代制备工艺等,让学生能接触到生物工程,了解到生物工程的广泛内涵,增加其专业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

二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

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与学生自身兴趣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理论点多面广,很多内容又相对深奥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加之该学科发展更新快,学生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困难重重。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图片、影像资料,借助色彩明快、富于变化的图片资料和短小精干的动画等,对大学生扩大、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在讲述PCR反应原理时,我给同学们播放美国Bio-Rad公司的PCR之歌,歌曲内容包括了PCR技术发明的背景、发明人、PCR原理及过程、PCR技术的用途等,在短短的三分钟内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可以启迪思维,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在网络资源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教材,网络也成为向学生输送知识的一条重要窗口。在生物工程导论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推荐相关专业网站等,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大体框架,扩展视野,充实自我,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增加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复杂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讲好每一堂课,需要针对该学科的特点,在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4]。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强调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兴趣点结合,基础知识与生产应用相结合,还着重增加一系列背景知识,如经典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过程,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等,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整堂课进行填鸭式“枯燥”理论的学习。例如,在讲述限制性内切酶时,我列出了一个由限制性内切酶的发明人—瑞士微生物遗传学家阿尔伯的女儿西尔维娅讲述的国王与仆人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导学生发现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其限制修饰的基本原理。在介绍到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时,对该技术的发明者及该领域的一些著名专家给予一定的介绍,吸引学生学习该技术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解析时,我会给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及其部分研究成果,以引起学生探究神秘的蛋白质结构的兴趣。

四联系生物工程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生物技术成果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这些真实的事例向学生讲解,说明生物工程技术改变我们现实生活的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述单克隆抗体时,我会进一步讲述单克隆抗体药物在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的应用,并以贝伐珠单抗等常用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介绍单抗药物的分子机理及市场趋势,让学生真实了解到生物技术为人民健康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人参、丹参毛状根的大规模发酵生产等,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学生既增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对其建立专业的认知的树立专业的归属感具有重大帮助。

五科研反哺教学,课堂融入科研成果

教学和科研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两翼,也是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只有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有效地实施科研反哺教学,才能使教学与科研共同提高,从而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造就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5]。生物工程领域的许多基本原理和理论均与实际生产联系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一些实际科研问题联系起来,在部分相关章节的讲述中结合目前教师所在的课题组已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兴趣,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教师研究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述高通量测序在药用植物中研究的应用时,我以课题组前期发表的相关论文为例,为学习详细阐述高通量测序在河南道地药材地黄、山茱萸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所选用的文章涉及了RNA提取、RNA质量控制、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的详细讲述,不仅回顾了之前章节核酸的性质的部分内容,又结合了正在讲述的高通量测序,还进一步对后续章节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了初步的印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启发学生如何探索科研的思路。通过上述的探索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其专业的认同感,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勤,吴昊,万海同,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和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34-35.

[2]苏秀红,董诚明.《生物工程概论》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5):76-77.

[3]廖润华,杜洁,苏小丽,等.《近代生物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155-156.

[4]纠敏,汪伦记,邱智军.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3(10):116-116.

生物医药经验类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生物制药是融会贯通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一门新兴交叉型学科,其以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生物技术制药为支撑,是当今学科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科学领域之一[1]。在教学实践中,生物技术制药的授课效果往往被一些因素所限制,如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内容难以同步更新;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待提高;考核方式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评测[2]。因此,对生物技术制药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生物医药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现状

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抗体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原理,开发和生产药物的一门学科。生物技术制药是药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涉及多种生物制药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涵盖了现代化药物制备的流程及质量控制手段,如抗体、疫苗、基因重组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该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然而,在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难题。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有重叠,教材内容更新换代不及时,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应用能力较差,无法达到市场实际需求[3]。在教学方法上,由于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多且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提升[4]。在考核方式上,传统的考核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不科学的考核制度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5]。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实施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2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内容改革

生物技术制药一般在本科三年级第六学期时开设,在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优化筛选课堂内容,加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6]。另外,不同制药技术的知识点也呈现内容交叉,教师应以制定的考试大纲为标准,精炼教学内容,夯实基础知识。如细胞工程制药贯穿于生物技术制药,隶属于核心内容,是该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授课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分子生物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知识,教师应对本章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减,以重新进行体系整合,优化知识结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炼,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夯实生物制药的理论基础知识。近年来,生物技术学科迅猛发展,各种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然而教材中的内容和方法难以同步更新。因此,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亟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推进课堂改革,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如在教学中加入靶向药物、转基因制药、合成生物学、纳米药物等科学前沿成果作为补充内容,扩展学生对生物技术制药最新进展的认识,确保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创新性及实用性[7]。教师通过在授课中加入大众所熟知的新药或疫苗的研发过程及制作步骤,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及学习兴趣,逐步实现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

3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学方式繁杂且枯燥乏味,教学效率较低。近年来,互联网时代对高校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化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能够简化教学程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为生动形象。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环节的数字化,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8]。如在抗体工程制药这一章节,涉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仅仅依靠课堂上语言文字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网络上的资源,下载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原理的动画视频,穿插在教学PPT中,使教学内容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并增强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在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师生难以建立实体课堂,线上授课成为主要的授课方式。慕课堂智慧教学(简称“慕课堂”)是基于中国大学慕课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该教学方式能将线上、线下课堂混合开展并且融会贯通[9]。在生物技术制药教学中,可以选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资源,将慕课堂作为在线讲授的平台,同时建立QQ群进行辅导答疑,具体方法如下:(1)授课前建好课程资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注册登录慕课账户,随后教师在平台上将学生按照班级分组。教师要提前载入与课程相关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视频资源,并于授课前3d在平台上视频资料和相关习题。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后,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和进度。(2)组织线上教学。教师在微信慕课堂小程序中课堂教学任务,如签到、观看视频、课堂练习等。首先通过习题测试加深学生对上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的记忆,随后开展本节课程知识点的教学。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需要按时完成慕课小程序中的课堂讨论及测试,教师能够在平台上观察学生的测试成绩。(3)开展答疑互动。教师在上课前将学生按授课班级加入到QQ群中,并在QQ群中教学PPT,方便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及课后学习交流。这种新型的联合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高,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生物技术制药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考核是评估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的知识点多且信息量大,如果不采用科学严谨的考核方法,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错误学习方法中。目前的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评测[10]。因此,在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的考核中,教师应重视学习能力、独立完成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考核方式相对灵活并呈现多元化。在考核过程中,教师需要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并结合期末考试的成绩,最终通过综合考评核定最终课程成绩[11]。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最终综合成绩的50%(课堂提问占20分,专题研究占30分)。课堂提问常采用教师提问模式,每节课后预留10min,学生发言的质量和正确率计入成绩。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并定向理解,提高其思维活跃度、语言表达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专题研究采用综述性论文形式,由学生选择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主题,字数为6000字以上,内容不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大量的文献调研来论证自己的新观点。论文要求按照综述论文的标准格式进行撰写,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以近5年的科研论文为主。综述论文的评分标准为:论文结构的完整性及格式的规范性(10分)、论文对学科发展的指导意义(5分)、论文能否全面反映该知识领域的主要学术观点及最新动态(10分)、参考文献的全面性及时限(5分)。此外,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生物技术制药基本原理和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水平,笔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这种灵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更为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积累。因此,综合成绩评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客观地反映课程改革后“教”与“学”的双重效果,实现更为严谨科学的教学考核结果[12]。

5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效果

为了掌握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的运行状态,本校全面征集了药学院2017级药学系92名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反馈意见。问卷采用匿名调研方式进行,以便学生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观点。调研结果显示,77名(83.70%)学生对课程改革持肯定意见,15名学生(16.30%)更认可传统的教学方式。另外,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平均成绩较上一年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有明显提高,这表明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能在较大程度上推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6小结

生物医药经验类范文 第4篇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辨证论治。舌诊,中医望诊的重要客观指标。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因此,通过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但因其受光线、食物、药物、医生经验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使临床医生对其特点很难把握。那么生物信息学的第一个体现就是舌诊仪的诞生,舌诊仪采用光电转换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将舌质或舌苔颜色的判断用三组数码显示出来,它不仅为名老中医观察舌象的变化提供了手段,而且给中、青年医生舌诊提供了可取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王爱民等[2]基于学习矢量量化(LVQ)神经网络分类器,实现了舌象分析中的舌色、苔色自动分类。在分类器的设计中,提出了基于“2σ”准则的训练样本筛选方法,并采用Fisher比率作为色度空间选择的依据,有效提高了分类正确率。沈兰荪等[3]提出了舌图像的彩色校正、舌体区域分割、舌质与舌苔特征分析、舌象裂纹分析等一系列实用的算法。胡申宁等[4]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的全局性,在HSV颜色空间中对舌象进行特征提取、降维,并通过AdaBoost把一系列弱分类器提升为强分类器,对舌象颜色进行了深入的分类研究。脉诊,中医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血液在脉管中循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血互生;六腑传化饮食和水液,构成血液形成的基础物质;由此可见,五脏六腑无不参与脉象的形成,脉象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五脏功能活动,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至今已有二十八种脉象,其中的变化不言而喻。沙洪等[5]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在超声图像动态分析和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将B型超声与柔性传感器结合构建了脉诊复合信息检测系统,对超声波动态图像、压力脉搏波、光电容积脉搏波和心电图进行信息整合,并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分析,建立了脉象特征分析方法,形成了描述中医脉诊“位数形势”4种属性的优化解决方案。证候学,辨证论治的中心原则,但疾病是复杂多样的,病人暴露出的症状有时并不能让临床医生准确的把握。王米渠等[6]认为根据差异基因表达与虚寒证的相关程度,可以建立虚寒证基因表达谱的数学模型,进而探讨虚寒证的基因诊断指标和疗效的分子评价。魏嵋等[7]研究发现差异表达蛋白质APO-A1、APO-A4具有潜在的作为CHB湿热中阻证诊断、预后标记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张洛欣等[8]利用生物信息技术使肾阳虚证信息融合,使其数学模型化,从低层次走向高层次证候姿态。

中药有升降沉浮,四气五味,归经,不同的中药配伍有不同的作用,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疗效亦不同。究竟中药如何作用于人体,通过什么途径达到治疗目的,究竟是哪种成分在起作用,以及临床医生如何把握中药的不同配伍。基于这种海量的中药信息,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中药数据库,学者可以利用其数据库检索到每味中药的主要成分、化学结构,以及中药在体内的各级代谢物,通过代谢物找到药物治疗的靶点,并且可以通过局域比对,找到靶点蛋白,这就是所谓的药理网络,这样可以对中药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另外,刘淑群等[9]通过建立道地中药生物信息数据库、开发生物信息计算方法和分析软件、探索个体用药的生物信息学基础,使“道地”属性具有明确的标准性和可控性。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学者们还可以得到某中药成分的蛋白表达或者异构体的信息,如宋东杰等[10]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贯叶金丝桃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编码蛋白的多种蛋白质性质,获取了该基因的相关因素。沈霞等[11]应用SYSBL软件优化得到绿原酸及其异构体的三维结构,并采用三维结构叠合分析法研究绿原酸及其异构体立体结构差异,为设计、筛选抗流感病毒的先导化合物奠定结构基础。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从中医四诊到辨证治疗,信息量之大之精密,挖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由于现代医学的冲击,盲目地去生搬硬套,如有些医生简单的将中医药套用西医的模式,一见病毒感染就一味的选用清热解毒,这种简单的将中西医结合,不但没有使中医发展,反而丢弃了原本的中医精神,合理的利用现代的生物信息技术,传承中医文化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经验,不管从辨证方面还是药物配伍方面,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都是很宝贵的财富,如果可以合理地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将经验转为信息,将模糊变为清晰,将只可意会转为规律可循,那么传承创新指日可待。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