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4543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82分钟。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篇
民间传统艺术论文
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老杨公
“老杨公”能历时几百年而流传至今,是跟它的地域性特色和原生态特色分不开的。早在,老杨公就被评为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因为了老杨公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互敬互爱,教育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合好,赞颂勤劳勇敢、驱恶行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既了保留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采用广西合浦地方方言演唱,主要由民族乐器+打击乐锣鼓+独唱、对唱、三人联唱+舞蹈+顺口溜+讲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表演形态富有原生性,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的音乐是以廉州方言发音音调为基础的,富于原生性的民间音乐结构。它的歌曲种类是山歌类歌种。音乐曲调是民族调性sol1adoremi的微调式。从音乐结构来看,“老杨公”以“西海歌”的音乐旋律为核心,配以其它音乐曲牌如“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西江月”、“犯仙调”等,通过重复、变化、交替发展等方法,构成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沿海地方特色、曲牌丰富多彩、风格统一的联曲,“老杨公”的音乐虽然曲牌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是二乐句和四乐句的乐段结构;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中,第三句往往是第一句的变化扩展,第四句往往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句一般结束在调式音阶的第三级或第四级上,形成半终止,两句乐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曲调优美,亲切流畅。“老杨公”的表演有别于北部湾地区其它民歌的艺术表演,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边唱边跳的民间歌舞艺术。它能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代代相传,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是与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较高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分不开的。《老杨公》全场表演只需两个演员,分别表演“老杨公”和“仙姑”,台下锣鼓手4~5人以及一名掌板者(兼送白、送歌)来配合台上的表演。“老杨公”和“仙姑”要唱、跳、演样样具备,因此舞蹈动作编配不能太复杂,但是,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却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老杨公和仙姑的`形象能否独具一格,从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来看,它必须更加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老杨公”的歌词采用廉州地方方言来演唱,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原生性发音特点,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它的歌词词牌如同它的曲牌一样,种类繁多,有“大唐歌”、“东海歌”、“西海歌”、“西江月”、“犯仙调”等。这些词牌往往运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谐音”、“比拟”、“析字”、“叠字”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特点鲜明涵丰富,富于哲理,艺术性高,富有魅力。其中的“大唐歌”是北海民歌当中流传最早的一种词牌,它强调双关,重在抒情,意义深远,属于赋体歌讲究第二第四句压脚韵。
(二)耍花楼
“耍花楼”也是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写家等讲廉州话的乡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不但舞蹈动作多彩,歌调也较多且感人。“耍花楼”主要是一男一女两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对歌对舞,动作潇洒大方而又优美热烈,舞步多姿多彩。歌舞时男持一把花伞和一把纸折扇,女持一方绢帕和一把纸折扇,边唱边舞,常用的曲牌有:“花楼调”、“游山打猎”、“开经调”、“叹世调”、“插花调”、“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花楼调”和“游山打猎”。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富有浪漫想象的神话色彩。由于这种歌舞极其引人入胜,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合浦人民对“耍花楼”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后的“耍花楼”它已去除了那些迷信成分,多是表现劳动生活的谐趣性,也逐渐成为庆丰收、迎新春的喜庆歌舞。广西北海的“耍花楼”很像东北的二人转,其舞步轻捷、活泼、轻松、幽默,如“跑马步”、“捣碓脚”、“走车盘”、“耍伞花”、“耍巾花”等,音乐节奏明快,动作舞蹈性强,旋律高亢热烈、语言亦庄亦谐,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几百年来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它精简短小,但又富有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被疍民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歌曲,它不仅体现了该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俗的特殊性,还在本质上反映出疍民独特的水乡情怀。其演唱形式与我国其他民族民间歌曲有着相同之处,但又因风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疍家独特的演唱特点。咸水歌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所以说咸水歌的歌唱内容十分丰富。北海“咸水歌”曲调繁多,歌词内容涵盖疍家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叹家姐》、《咸水歌调》、《姑里妹》、《十二月送人歌》、《伴郎》、《伴嫁》、《叹古人》、《叹字眼》等。而《叹家姐》、《咸水歌调》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的北海外沙“咸水歌”,它们的曲调亲切自然,热情悠扬,委婉感人,甜美流畅。歌曲常常都是上下两句的一段体,每句字数不尽相同,句末一般要求押韵,但也有少数不押韵的,每句曲调多是因字取腔,但衬字的音调及句末收音都必须是相同的,并且不管唱多少段,其反反复复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咸水歌”有独唱、男女对唱、三人联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工作和休闲时叹唱儿句,焕发精神。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域而得名。这种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文化土壤落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迁入地土著渔民歌种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二、传承思考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厚,文化生活日加丰富多彩,加上疍民的上岸、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会唱、会演、喜欢听、听得懂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传人和听众双双流失的危险,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我们探讨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最终还是要让研究成果发挥作用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此外就是试图籍此引起人们对它的密切关注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当务之急的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保护传承落到实处:一是要全面发掘、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影像等资料。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创造一个全新生存环境,赋予它在信息时代新的意义。三是要大力普及、提高,努力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经常性,稳定性,持久性。四是要加大教育力度,努力把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开展传承教育。
三、结语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2篇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艺术,喜欢剪纸活动,知道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2、学习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方法,能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关系。
3、能将纸屑放在指定的地方,养成整洁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用剪纸作画
2、ppt课件:剪纸艺术欣赏
3、各种色纸、蜡光纸、剪刀、胶水、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剪纸艺术欣赏
和幼儿一起欣赏各种民间剪纸作品,观察作品的色彩和图案。
二、展开
1、在幼儿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用这些漂亮的色纸剪成了什么图案。
鼓励幼儿说出欣赏剪纸作品的感受。
2、了解幼儿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剪纸?
3、探索、尝试剪纸方法。
为幼儿提供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作品,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剪纸的两种基本折
法,并尝试剪出简单的作品。
4、在幼儿探索折剪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两种基本的剪纸方法:
(1)分别将长方形色纸对边折四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2)将正方形色纸对角折两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5、观看剪纸作品,引导幼儿发现对称关系,学习辨认对称图形,了解对称的美。
6、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自由创作,引导幼儿完成作品。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剪窗花时要仔细、有耐心;剪掉的纸要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扔纸屑。
7、用剪纸作画
使用各种各样的剪纸做出美丽的图画。
三、结束
展示欣赏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继续创作剪出更多的作品。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这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感,所以课文为“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在自然界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都是对称的。例如,植物的叶就是对称生长的;昆虫的触角、眼、足,鸟的翅膀,鱼的胸鳍、腹鳍,哺乳动物的眼、耳、足等,也都是对称生长的;还有家中的物品等,也往往是对称的。指导低年级儿童了解什么是对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剪纸的形式很多,最常见的是对称剪纸,简单易学。其造型简练,夸张适当,变形有趣。学生们不仅喜欢,而且还爱剪。它能美化我们的环境,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当礼物送人。
二、教学思路
本课可以分为“导入—创作—组合”三个部分。先是指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衣服、花瓶)和小动物(如蜻蜓、螃蟹、虾),使他们认识这些物体的造型特点,即对称。从而使儿童得到关于对称的感性认识;再指导学生学习对折剪的基本技法。所以导语的第一句是:“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进一步,可以将自己的多件作品或同学们的一组作品进行组合,拼摆成更丰富有趣的作品。所以导语的第二句是:“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发现规律 1.认识对称形
(1)出示花瓶实物 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花瓶的造型有什么特点?左右两边的样子相同吗?(花瓶两边包括“耳朵”的形状、大小都相同) (2)出示对折剪的图形 同学们,这件衣服左右两边的样子相同吗?(衣身、衣袖的样子、大小完全一样)用同样的方法了解蜻蜓、螃蟹、虾等图形。你发现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教师总结:物体如果从中间折起来,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甚至颜色、斑点、花纹等都完全一样,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我们就可以用对折剪的方法来制作。这些对称的物体结构完美,造型好看。 出示课题《对折剪纸》
2.说说生活中可以对折剪的物体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物体,它们的哪些部分是一样的?
(二)实践探究,学习技法
1.同学们找到了许多可以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的图形,请同学们先试着剪出苹果造型,注意只要剪出外形就可以了。比一比谁最快剪好。
2.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规律,都懂得先将纸张对折,然后剪出半个图形后,将纸打开会出现有趣的图案。再试试,你还能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什么图案,并将剪好的图案贴在纸上。 3.技法指导
许多同学们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漂亮的图案,但有些同学剪得不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如,将纸张对折后,对称线位置拿反了,结果剪成两半;对折后,纹样画得过小,剪坏了;对折后剪纹样时,纸张没有捏紧,剪的图形不够对称;„„
(三)学生实践活动
用各色彩纸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图形,还可以试一试,重复剪出多个对折剪纸图形并拼摆成一幅画。
(四)展示与评价
每个小组选出自己认为满意的一件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五)收拾与整理
引导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评价建议
1.能否独立设计制作一个对折剪纸的造型。 2.作品设计是否新颖独特。
第三课 对折剪纸《剪纸喜花》
教材分析: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
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非常喜欢手工设计课程,学习热情高涨,要求学生们准备剪刀等工具,学生都很积极地准备了,我相信学生在这节课中能有很好的表现。 教学目标 :
1: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2: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3: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红纸等。
教师:课件、剪刀、红纸、胶水、不同特点的双喜字范作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自主观察
(1)观察、分析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2)双喜的用途
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喜”。(展示几个实物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
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是啊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它。
二.学习剪一个简单的双喜
刚刚老师说过我剪双喜可是很拿手哦我剪三片就能变出一个喜字。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老师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快速的剪个双喜) 同学们你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剪双喜。 (1)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
有没有同学能看懂它并学会它呢?,教师从旁讲解虚线,箭头,以及影阴部分表示的意思,强调最后剪的部分。
(2)学生自己学(初步尝试)限时
1.发现问题。时间到,将学生剪好的双喜贴到白板上,从中发现出现有问题的作品,(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 2.小组讨论:
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片,封口边剪1片,方向不能搞错)
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的太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上讲解) 4.二次尝试
C.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现在同学们都会剪喜了,但老师觉得每个喜字都一样缺少了个性,我们能不能让它变一变,把它变的更有趣更漂亮。
(1)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贴上)
“老师在哪个位置进行变化的?变的是什么图形?”(半个心,半张嘴)
“老师刚在双喜口的位置剪了半个心和半张嘴,那在口的位置还能变什么图形?”五角星、菱形、三角形……还可以给个赋予点内容:心心相应,笑口常开、张灯节彩、年年有鱼( 课件演示)
(2)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学生说上来画画那些地方变。
同学们看这两张图就是在笔画上进行了变化,看看它是怎么变。强调连接点的部分可以变但不能断(演示如果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3)欣赏学生的作品(强调笔画内也能变但不能剪的太大会宣兵夺主)学生创作,作业要求: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 D.展示评价
将作品贴在黑板上,欣赏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请3位小朋友评评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进行了变化,好在哪里?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它好在哪里?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施老师希望今后大家碰到喜庆的日子也能用今天学会的手艺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E.课后延伸
剪双喜在我们国家已有了上千年的传统,在民间就有很多创造性的剪法,老师就收集了一些你看(欣赏),这是老师剪的四喜同心(展示老师的作品),
今天老师把这个同心喜送给我们班希望大家团结同心节节报喜。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4篇
《民间手工艺之剪纸》说话稿范例
剪纸说课稿
教材分析:
在《五年制师范美术 设计-工艺》这一教材内,第五单元“民间手工艺”这一章节,安排了“剪(刻)纸”教学内容。本课是在第一单元——基础图案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拓展与延伸,并与第二单元——平面设计与工艺实践密切联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尝试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
设计思路:
1、通过欣赏精美的剪纸作品,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较易于学习掌握的窗花剪纸为主线,经过学生初步尝试创作、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临摹与再创作,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剪纸的技法,体验剪纸的乐趣。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创作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临摹出一幅完整的剪纸;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尝试设计制作较具象、繁复的剪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剪纸。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它以独特的造型手段——在色纸上用剪刀、刻刀以阳刻或阴刻的形式表现出个性化的装饰纹样。
进而从中国剪纸的南北两个派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间剪纸的不同风格。北方剪纸以简洁的块面,阴镂为主,塑造写意形象,粗犷淳厚。邳州剪纸,就具有北方剪纸艺术浑厚、朴拙的特点。南方剪纸则以繁多线条为主构成镂空写实形象,细腻繁复。扬州剪纸是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展示历届优秀学生作业,从而使剪纸由开始的纯艺术欣赏阶段,拉近到学生可能实现的作业制作阶段。
由此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
二、大胆尝试,发现问题。
当学生已经跃跃欲试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尝试进行剪窗花。按照上面的步骤,先对彩纸进行折叠(由于是初级创作阶段,所以选用的是较简单的“八角折法”进行折叠);在折好的纸上任意画上较简单的纹样;然后按照纹样进行剪刻;最后展开看看第一次创作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着重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大胆的进行剪刻。虽然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还没有任何剪刻技法而言,但在这个阶段却能使学生对剪纸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能够剪出效果不错的窗花,从而更加增强了自信心。
同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初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与优秀窗花作品进行比较后,教师协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下两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1、图案单一,装饰味不浓。
2、如何使形象不会断裂。
三、教师引导,讲授技法。
1、剪纸从结构处理上分为:阴刻法、阳刻法。
阳刻:保留轮廓线,剪刻去轮廓外空白部分。要求做到“剪剪相连”。
阴刻:剪刻去轮廓线,保留轮廓以外的部分。要求做到“剪剪相断”。
2、剪纸的步骤:
(1)折叠:在剪对称的形象时需要对纸张进行折叠。折叠分为对折、多次对折、四角、五角、六角、八角折法等。
(2)起稿:用铅笔在纸上或折叠好的表面上进行图案的临摹或创作。画稿未定前切莫急于动手剪刻。
(3)剪刻:遵循“先繁后易,先主后次,先里后外”的原则。外轮廓和较简单的部分用剪刀剪,内部镂空部分用刻刀刻。
(4)贴裱:可直接粘贴于门窗上营造喜庆的气氛;或平整的粘贴、装裱在对比强烈的称纸上。
3、剪纸中常用的纹样:小圆纹、月牙纹、锯齿纹、柳叶纹等。
月牙纹:先剪刻内圆弧,再剪刻外圆弧。
锯齿纹:先剪刻直线或弧线,再用剪刀移动着剪出锯齿。
4、窗花的设计要点
窗花一般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折法,分别能够剪出不同个数中心对称的图形。
以八角折法为例,把折好的纸划分成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纹样分别决定了这幅剪纸的外轮廓、主体内容和中心形状。学生了解了这几部分的设计要点之后,自己在以后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能更加的有的放矢,从开始的盲目、随意剪刻到有目的的设计、制作。
通过演示,与教具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剪纸的技法、纹样以及窗花的'设计要点。
四、临摹练习,形成技能。
1、展示一个较简单八角折法的窗花纹样,学生照着临摹到折叠好的纸上;然后进行剪刻;最后比较自己的作品是否和上的相符?由于纹样很简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很快地接受。
2、展示一幅稍难度的六角折法的窗花纹样,由这个窗花纹样中找出剪纸常用纹样——月牙纹、锯齿纹,再次加深学生对剪纸纹样的认识。在学生进行临摹制作的过程中,有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出现临摹、剪刻困难的情况。教师要加以鼓励与引导。
告诉学生做任何事一定要有“四心”——细心、耐心、信心、创新。“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细心是要求同学们在绘制图形和剪刻制作的时候都要十分的细致,因为一旦出错就可能会导致纹样断裂这样不可挽回的状况;耐心是要求同学们能够‘坐得住’,不怕繁琐才能够剪出精美的纹样;信心是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别人能够做到我也能够做到;最后创新是要求同学们不光局限于临摹,还要能够自己设计剪纸。”
通过对“四心”的分析与讲述,不仅概括了学习剪纸需要具有的心理准备,而且上升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阶段,同时最后的“创新”引入了下一环节——鼓励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窗花。
五、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鼓励接受能力较强、兴趣较高的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窗花。这个过程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经过前面教师的讲解与两次临摹制作中积累的经验,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设计制作一幅完整、美观的窗花。
在课堂临近结束时,教师选择部分较有创意的优秀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并同时兼顾一些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找出其作品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并提高其对剪纸的兴趣。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5篇
浅论民间传统艺术之剪纸民间艺术论文
一、剪纸的起源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后来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为现在的剪纸艺术。而现代,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人们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而传统艺术进课堂时,更成为连小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制作的一门学科。
二、剪纸的制作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剪纸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各地广为流传,其中又以蔚县剪纸最为著名。蔚县剪纸,有悠久的历史。蔚县剪纸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三分刀工七分染”上。刻制时以阴刻为主,兼有阳刻或阴阳结合的方法,使得作品玲珑剔透,层次分明。而我们在教学生制作的时候,则从最简单的“折”、“剪”教起,让孩子们体会制作的乐趣。
三、剪纸的作用剪纸有很高的装饰装饰作用,可点缀墙壁、门窗、镜子、灯笼等,也可以装饰在包装盒上,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因为剪纸具有它独特的吉祥寓意,人们利用莲花和鱼的谐音剪刻“连年有鱼”,用松树和鹤来剪刻“松鹤延年”,在逢年过节或喜庆典礼的时候,也常常用来装饰在房间或是客厅里,来打扮节日喜庆的气氛。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贴近生活。
所以每一件都可以称之为精微的艺术品。他们产生、流传、发展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自然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人们在通俗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十足韵味的艺术形式,虽没有非常拘谨的框架结构,却是流传最为广泛和突出的艺术类别,是最自然和纯粹的艺术语言。是民族历年发展的、创造的、各类特色艺术文化的集合,是大众智慧的杰作,是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去传承去挖掘的重要载体,从剪纸艺术中我体会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它必然会在民间绽开最美的艺术之花。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6篇
会展业民间艺术论文
一、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性艺术,是在民众生活功利性驱动下萌生和发展的。功利性是民间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因,离开了与其相依的现实生活需求,民间艺术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社会经济转型期,随着传统农耕社会土壤的缺失,民间艺术原有的物质或精神功用与当代民众的生活需求脱节,生存危机凸显,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政府、学界、业界提出并践行了多种民间艺术保护方式。概括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即民间艺术的“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前者主要通过文字记录、摄影、录像、录音、博物馆收藏等手段,实现民间艺术品及其文化信息的静态保存。后者则主要借助于工艺品业、旅游业、演艺业、会展业等产业载体实现民间艺术的“生产性”保护,使民间艺术以活态形式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相伴生。民间艺术会展开发依托民间艺术资源,结合市场需求,举办各种与民间艺术相关的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具有民间艺术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的双重功能。其一,民间艺术会展开发,借助于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陈列馆等各类陈列展览场所,搜集、整理、收藏、展示民间艺术精品,起到了保存、展示、宣传民间艺术的作用。其二,民间艺术会展开发,通过举办相关展览、节事活动,将民间艺术的供求双方及信息有效联系起来,有助于将民众的消费需求反馈到民间艺术的生产环节,通过市场的调剂整合与民间艺术自身的适应性调整,推动民间艺术在题材、内容、形式、功能等方面的转换与创新,从而对接当代民众的消费需求,实现民间艺术的活态保护。此外,民间艺术生产个体或组织借助于展会可实现知名度的提升与市场空间的拓展,这为其自觉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提供了精神及物质驱动力。同时,民间艺术会展开发通过对民间艺术知识、民间艺术传统及现代创意产品的展示、宣传与推广,有助于增进民众对民间艺术的认知与文化认同感,培育、扩大民间艺术的消费群体,从而为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营造必要的社会文化空间。
二、拓展会展业务领域,打造特色展会品牌
会展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我国所具有的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及其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民间艺术会展开发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及市场基础。一方面,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民族众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多彩,“民间艺术之乡”在神州大地星罗棋布,这为民间艺术会展开发提供了优质资源基础。另一方面,民间艺术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及符号价值,契合了当今民众的消费需求,具有庞大的现实及潜在市场需求,这为民间艺术会展开发提供了客源基础。首先,民间艺术源发于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实用功能是其首要功能。当代社会,民间艺术在民众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面临着日用工艺品市场、礼品市场、旅游市场、环境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品市场、演艺市场等诸多应用场域,具有家庭日用、礼品馈赠、旅游体验、环境装饰、投资收藏、游艺娱乐、商贸促销等现代使用价值。当然,民间艺术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与传统农耕社会环境中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民众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民间艺术上述现代使用价值的挖掘及发挥,有赖于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民间艺术创新开发。其次,当今消费社会,人们除了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外,愈来愈注重对其符号价值的.消费。民间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符号价值契合了当今民众的消费需求,为其会展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一,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以及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全球化时代,在民族情感的召唤下,出现了包括民间艺术在内的回归传统的文化势潮;其二,民间艺术具有“母体艺术”的特性,饱含高情感容量,具有疗治工业文明、科技理性及商品经济对人的异化,实现人的感性和理性平衡的文化调节和情感补偿功能;其三,民间艺术所具有的恒常的求生、趋利、避害的吉祥文化主题,契合了民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一贯追求,具有恒久的社会需求与广阔的应用空间。[2]总之,我国民间艺术会展开发有着坚实的资源及市场基础,是会展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这一方面有助于丰富相关展会的活动内容,提升展会文化内涵,营造气氛、集聚人气;另一方面,有助于打造特色展会品牌,提升区域会展产业竞争力。例如,自贡灯会、潍坊国际风筝节、南宁民歌艺术节、吴桥杂技艺术节、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等依托区域民间艺术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展会,极大地提升了举办城市会展产业的竞争力。
三、推动民间艺术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从微观角度讲,民间艺术会展开发为参展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宣传、展示、交易平台。通过参展,企业可以向观众展示、宣传其产品和企业文化,达到提升企业和产品市场知名度,实现与新老客户的交流与合作,推销产品、开拓市场的目的。从中观角度讲,民间艺术会展开发与民间艺术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民间艺术会展开发依托于区域民间艺术产业基础,反过来又会促进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民间艺术会展开发,可为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带来所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必备要素,具有产品展示、人气集聚、文化交流、经贸洽谈等多重功能,为区域民间艺术产业发展提供助力和宣传展示平台。例如,潍坊风筝节、庆阳香包节、广灵剪纸节、南阳玉雕节、宝丰魔术节、吴桥杂技节、南宁民歌艺术节、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等民间艺术展会的举办,提升了区域民间艺术的市场知名度,极大地推动了举办地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从宏观角度讲,民间艺术会展开发有助于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一方面,会展业是一种综合性、关联度非常高的行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关联带动效应。“按国际博览会联盟的估计,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中,只有10%是展览会行业的,其余90%为相关行业所拥有。”[3]民间艺术会展开发,除了给会展公司、会展场馆带来直接经济收益之外,还可带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通信、建筑、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有可能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力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民间艺术会展开发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如推进市政建设、提高社会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有助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如“自贡灯会”经过近30年的精心培育,在诸多的年节灯会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天下第一灯”的美称,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展会以及自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有力推动了自贡彩灯产业、会展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提升了自贡作为“南国灯城”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结语
民间艺术与会展业的互动可产生显著的社会、文化与经济效益,但两者的互动实践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妨碍了互动价值的实现。从展会运营管理、品牌经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协调统一,政府角色定位、市场化运作及民众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好民间艺术与会展业互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两者互动价值顺利实现的关键。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7篇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开头叙说,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板书课题)
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1、制作一个角花:
2、制作两个角花:
3、制作四个角花: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4)、贴。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课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8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美术剪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七个方
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一的内容,是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部分。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历来被广大劳动群众所喜爱,学生对剪纸技法、运用也比较熟悉,所以本节内容要突出”喜庆吉祥“的内涵。以学生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图形寓意为主,在巩固小学阶段的剪纸技法的同时,能通过借鉴传统图案进行一定的图案创新设计。
重点:传统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及剪纸中的常见装饰符号。
难点:剪纸图形及装饰纹样的组合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初步了解剪纸图形创造手
法,进一步掌握剪纸技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
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 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
学生对剪纸这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
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剪纸的学习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法
通过欣赏认识—分析讨论—提高认识—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学生自主分析材料、创新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交流、生
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仅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工具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剪纸作品、图形剪影、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材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前准备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课前开始播放民乐《金蛇狂舞》营造喜庆氛围,课件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嫁娶喜事时在彩礼上、门窗上都要贴上象征吉祥美满的剪纸窗花。同时分组发放实物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真实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营造吉祥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0分钟)
利用营造的剪纸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1、播放一段民间艺人制作剪纸的视频,同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历史、阳刻阴刻的剪法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用表格列出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请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剪纸作品风格,把相应风格的作品贴在对应表格一栏。
2、学生观察剪纸作品《三多图》,辨认其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怎样的祝福?
3、分组说说本组拿到的的剪纸作品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剪纸图案中常用的移花接木组合手法。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8分钟)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践探究,解决教学难点。
1、老师举例: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锯齿纹。
2、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小组拿到的剪纸作品,提取出其中较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并尝试组合装饰纹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查看每组活动情况。
(四)创作实践活动。(16分钟)
教师提出要求:尝试用所学的剪纸知识,为自己朋友或长辈剪刻一件蕴含吉祥喜庆意义的窗花。动植物纹样均可,注意搭配适当装饰纹样。
学生体验创作快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喜庆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获得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展示评比,加深理解。(5分钟)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9篇
梁颖是东昌府区剪纸艺术家协会的负责人,年纪轻轻的她有一双巧手,能够让一张空白的红纸“变化出”各种花样,让人叹为观止。6月17日下午的布展现场,她指挥着聊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完成墙面上的布展后,又拿起剪刀剪了起来,无论是覆盖在筛子上的大团花、茶壶盖上直径五六厘米的小团花,还是虎头鞋、绣花鞋的“鞋样子”的小花、虎头,随着剪刀的上下翻飞,都从一张平面的红纸上立体了起来。
这个展览,已经让她为之忙活了八个多月,自然要做地更好一点。去年10月,东昌府区剪纸艺术协会刚刚成立,梁颖想应该做点什么来记录下民间剪纸艺术,她经人介绍认识了聊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钱品辉,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开展关于聊城民间剪纸文化的研究,探探聊城剪纸的家底有多厚。与之同行的,有协会的孙新华、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民俗研究所的老师刘昆及几个研究生,他们把茌平作为第一站开始了实地走访,这一走就走到了现在,不论天气如何,只要有时间,他们就深入到乡村中,调查掌握着最原汁原味剪纸的老艺人,并收集他们的作品,听他们讲述剪纸中的故事。
有时,他们会邀请当地文化部门的配合,由他们提供一些名单,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自己去一个村一个村地打听、一个老人一个老人地寻找。有些村庄路途遥远、路况坎坷,一天只能走访三四个。“大娘,你们村有没有会剪窗花的啊?那种娶媳妇时用的。”是他们重复了无数遍的话语,很多老人会亲切地指路,有的人会抱有敌意,要求他们付费,甚至撵他们出去。而每一次问路,也并不都能找到想要找的人,这些会剪纸的民间老艺人往往年龄大了,有的因为身体不适早已放下了剪刀,有的去了儿女家住着,有的老人已经去世了,这更激励着梁颖赶快完成这件事,不论是深秋还是寒冬,恶劣天气都不曾阻挡他们的脚步。
一支录音笔、一个本、一个照相机与摄像机,是他们走访过程中的宝贝,记录下老太太、老先生剪纸的过程,并了解他们所剪图案的含义,回来整理成文字。对每一个图案,梁颖都张口就来进行解释,赋予了这些剪纸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有时,梁颖也会拿起剪刀,现场向他们学习剪纸,并接受老艺人的指导。梁颖本就有基础,再加上悟性,学得很快,有位老太太把梁颖当成了学习剪纸的学生,说“你跟我学会了剪花,等你考上学了,要来感谢我!”
这次展览中有近百幅作品,都是梁颖他们一幅幅收集、精选来的,在第一次探访过后,他们对有代表性的作品,又去了拜访了第二次、第三次,有的甚至要去四次。“付出了情感又付出了体力,收获很大”。目前,梁颖他们还有莘县、高唐没有走访到,尽管最近天气炎热,梁颖仍然决定有空就继续走访,她说:“既然做这个,就坚持下去吧”。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0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美术剪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一的内容,是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部分。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历来被广大劳动群众所喜爱,学生对剪纸技法、运用也比较熟悉,所以本节内容要突出”喜庆吉祥“的内涵。以学生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图形寓意为主,在巩固小学阶段的剪纸技法的同时,能通过借鉴传统图案进行一定的图案创新设计。
重点:传统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及剪纸中的常见装饰符号。
难点:剪纸图形及装饰纹样的组合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初步了解剪纸图形创造手法,进一步掌握剪纸技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 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
学生对剪纸这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剪纸的学习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法
通过欣赏认识—分析讨论—提高认识—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分析材料、创新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仅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工具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剪纸作品、图形剪影、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材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前准备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课前开始播放民乐《金蛇狂舞》营造喜庆氛围,课件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嫁娶喜事时在彩礼上、门窗上都要贴上象征吉祥美满的剪纸窗花。同时分组发放实物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真实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营造吉祥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0分钟)
利用营造的剪纸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1、播放一段民间艺人制作剪纸的视频,同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历史、阳刻阴刻的剪法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用表格列出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请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剪纸作品风格,把相应风格的作品贴在对应表格一栏。
2、学生观察剪纸作品《三多图》,辨认其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怎样的祝福?
3、分组说说本组拿到的的剪纸作品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剪纸图案中常用的移花接木组合手法。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8分钟)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践探究,解决教学难点。
1、老师举例: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锯齿纹。
2、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小组拿到的剪纸作品,提取出其中较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并尝试组合装饰纹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查看每组活动情况。
(四)创作实践活动。(16分钟)
教师提出要求:尝试用所学的剪纸知识,为自己朋友或长辈剪刻一件蕴含吉祥喜庆意义的窗花。动植物纹样均可,注意搭配适当装饰纹样。
学生体验创作快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喜庆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获得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展示评比,加深理解。(5分钟)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1篇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校“剪纸”课程的开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学生细心、耐心的良好品质。通过在学习“美丽的蝴蝶”一课时,首先,运用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了解有关蝴蝶的知识,欣赏蝴蝶的作品,让学生对蝴蝶的外形、颜色、花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认真分析了蝴蝶的构成以及蝴蝶的剪法。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了解了如何剪蝴蝶,以及步骤,并要求学生创作一幅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蝴蝶作品,并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把剪出的作品粘贴在百花园中,比一比谁的作品人气指数最高,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最后,让学生欣赏不对称的剪纸作品,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们课后研究应该怎样剪出不对称的蝴蝶?
在这节课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天真、充满渴望的学习精神的鼓舞,并且从中体会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大大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看到学生手握“一张彩纸 一把剪刀”所表现的美丽世界,我不禁为我国灿烂了
一、两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终于得以发扬光大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钻研剪纸技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教学随笔——“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
在讲授“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课时,我认真的做了准备,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做了课件和教具,也认真的研究了教材教法。这节课的目标是了解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分辨阴刻、阳刻的特点。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艺术形式特点,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能够用阴刻或阳刻形式完成简单的剪纸创作。在教学活动中,我先拿出一些作品告诉孩子们,这是本节课的奖品,一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整堂课也因为发奖品而让学生感兴趣,尤其是平常不易表现的男生,在这节课中表现很是突出,看来孩子始终是孩子。需要我们适时的奖励和鼓励,会让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了很多不同的作品,从作品中了解作品的题材、色彩、以及阴刻和阳刻的技法,阴刻和阳刻环节我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分析了阴刻阳刻作品的不同特点以及给别人的感受;在剪纸中的花纹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自己从书中的剪纸作品中找出花纹并画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像什么,给每一种花纹起了个名字。这几个环节看似简单,但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没有剪、刻的时间。
课后我也认真的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环节和时间的安排。认为在学生欣赏完作品后说出作品的表现题材有哪些时,给学生一个一个的发奖品浪费了时间,我课后认为,如果这个奖品能提前放在小组桌子的中间,让回答对的同学自己拿一个,或者是回答对问题的孩子们课后跟我要这个奖品,可能时间会空出很多;这个奖品是我提前剪好的一些剪纸作品,一个是鼓励学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发下午以后让孩子拿在手中下一步进行分析哪些是阴刻和阳刻,由于回答问题时很多没有发到学生的手中,在分析阴刻阳刻环节中学生开始活动了,我才给学生发,这又浪费了时间,导致本节课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这也是细节部分考虑的太少的原因。还有一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知道了花纹怎么画了,也都能画在纸上了,但画了很多而且很小,感觉很乱,我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出这个问题,告诉学生花纹小了不好剪、也不美观还浪费时间。
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真的是,这些细节如果我们都考虑到,相信这这节课会很精彩。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2篇
中原传统民间打击乐的音乐艺术特征初探艺术论文
历史与传统是难分难解的。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它和历史一样,是一种动态的嬗变、延续和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是“活”的人的行为的积淀。在研究传统音乐时,必须把历史的、近代的、现代的传统音乐包括在内。因为中国音乐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历史社会的产物,它是在社会长期形成的音乐文化;中突中和挑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是适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而引发的文化心理、文化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一次又一次的更新。作为古老而传承不断的中原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细胞。它的萌生、形成、发展与衍变,是中原一带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承、历史沿革等因素,为其提供了凝重而深厚的底蕴,并在统一的传承下做多样化的选择。同时,我们有长达8000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各地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渗透外,也给中原区域内积累自身的音乐传统,强化自身的地域风格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样历史和自然条件下,一方面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另一方面由于地理、语言、乡情、民俗、战事、灾荒等因素的影响,酝酿成了小的地域性文化。由此形成了中原音乐文化发展、衍变的既统一多样,又和而不同的鲜明特征。
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只是一种“血缘”联系,是一种基因留传,而不是像出土文物那样是原样保留,所以我们今天听到、看到的绝不是葛天氏之乐、汉魏古乐等音乐版本。由于历史上,中原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朝代更替,时事变迁,战乱与自然灾害频繁。所以,无论任何一种文化都难以在这块土地上占主导地位。但凡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这就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实际,就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强大生命力。
打击乐,作为中原一带主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覆盖整个中原大地,打击乐班社星罗棋布,几乎村村都有,并且历史悠久,根基深厚,代代相传。中原民间打击乐的演奏风格粗犷豪放,浑厚苍劲,热情泼辣,富有气势。
一、民间打击乐的状况及组合
中原一带的民间打击乐在群众中流行最广,社团组织最多,群众也最喜爱。打击乐历史非常久远。相传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就以木棒、石块等物相击发出各种声响,以此追赶、驱散野兽,并获取猎物维持生计,同时也以此抒发情感。据周代的周礼地官载“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①。”又据三国志《弥衡传》记载弥衡“击鼓骂曹”的典故,可见打击乐初用于祈神祭祖,钟鼓齐鸣以飨,而后进入宫廷之中,成为筵宴仪仗之乐,后又进入军中,成为操练布阵、进攻退守发号施令的重要手段,通常就有“擂鼓助战”“鸣金收兵”之说。当打击乐重又流入民间,才使它真正成为万民之乐,与人民群众的欢腾喜悦息息相关,虽然历经沧桑,但它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并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民间打击乐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改进。
民间打击乐在中原一带口旷铜器社”俗称“大铜器”,这是民间“社火”的一种称谓。这个名称是由乐队的奏领乐器名称都称为“大”而来的。乐队组成以大铙、大镲、大鼓为主奏乐器,以小鼓为领奏乐器。大鼓也叫墩子鼓,鼓面直径可达1米以上,鼓身高为500毫米左右,有鼓架支撑,周围一人敲击或几人敲击。大铙大镲为响铜制作,大镲也称钹。“钹”约在南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据记载:“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公元346―353年)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乐焉。……乐器有……铜钹”等九种②。宋代出现铙,“铜铙,浮屠氏所用浮沤,器小而声清,也俗谓之铙。”③据史料记载铙、镲大小形制基本一样,流传至今有了新的变化。大铙口面直径约65厘米,中间隆起部分为水泡形,发出的声音浑厚、深沉,在打击乐旋律中它是主奏乐器。大镲直径为40厘米,中间隆起部分大,约占镲直径的1/2。它发出的声音响亮,是民间打击乐中的骨干乐器。其他配套乐器大致有小堂鼓、大锣、手镲、小锣,还有弓子锣、肘子锣、老叭、三眼冲等,乐器件数不定,乐队人数不定。大的铜器社多约有100人至150人,少的也有10至20人(因为同时可使用数副铙、镲,数人击鼓,弓子锣、肘子锣也无固定数量)。“弓子锣”是用长约200厘米、宽约5厘米的软竹篾,制成弓形,一端插入演奏者的背后腰间,一端用雕刻的龙头装饰,龙头下挂上大锣,左手扶之,右手敲锣。演奏时,乐手走起舞蹈步伐,击锣以单一的节奏型敲击,弓子锣走在大乐队的前面,作为引导。“肘子锣”是用长约70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木棍上端安装一个架子,挂上大锣,架子上以各种神话、戏曲人物作装饰,其打法和作用同“弓子锣”一样。“老叭”又叫长喇叭,长约2米,金属制作,上细下租,上端吹口是杯状,下端是喇叭状,音量大,发音粗犷,但不能吹奏旋律。它是在打击乐演奏开始前或在演奏高潮时,排列几人一同吹奏渲染气氛。“三眼冲”是生铁铸造的三个长20至25厘米的铁筒,并作铁箍箍在一起,下端有一把柄,装上自制火药,在演奏前或演奏高潮时,点燃起爆,以示演奏开始或是烘托情绪。过去传统戏里有许多唱词描述的都是这种气氛,如“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等。
二、演奏形式
三、打击乐的结构形态及演奏曲目
中原民间打击乐曲目的体裁或结构形态主要有三种:
1.单曲体。如《倒上桥》、《四面镜》、《珍珠倒卷帘》、《狗嘶咬》、《三边锤》等。这部分曲目一般都比较短小,又能独立成曲,演奏起来一气呵成,多用重复、变奏手法,这是打击乐曲目中数量较多的一种。
2.活络连套曲体。如《双吐翠》、《鸳鸯诗》、《十样景》、《硬十镜》、《护心入镜}、《黑虎下山》等,这部分曲目可以单奏,也可以连奏,但它不是按照固定套路排顺序。这是根据打击乐手的临时会意,由指挥者示意转变其他曲目。这些曲目大部分是即兴演奏,所以也称“加花儿”,其时间可长可短,技巧可多可少,这要根据演奏的情绪而定。“加花儿”最能反映乐手们的演奏水平,民间艺人们也往往把他们最拿手、最有特色的技巧全用在上面。
3.套曲体。套曲是由五首曲目或五首以上曲目构成,有的多至二十几首。套曲的曲目名称叫法不同,有的是以一首曲目命名,有的.是冠以总名,以下还有分曲目名称,有的则以数曲目顺序冠名。如总名称为《锣鼓歌》的套曲,就是由21首不同曲名的打击乐曲目组成的。即:《小起板》、《凤凰三点头》、《青龙摆尾》、《蝴蝶飞》、《三出头》、《坏家什》《找家什》、《双开门》、《小虫闹竹林》、《双蝴蝶》、《单蝴蝶》、《狮子滚绣球》、《二龙摆尾》、《双凤凰》、《凤凰双展翅》、《凤凰单展翅》、《五击头》、《大起板》、《煞板》。曲目《九揭牌》就是从“曲一”到“曲九”,还有《九回》等套曲。
还有以打击乐套曲为伴奏,加之民间舞蹈,称之为《铜器舞》,如《黑虎下山》、《当头炮》、《麻雀闹》、《揭头钉》、《十样锦》、《青龙出海》、《莲花灯》、《串子》等等。根据乐曲的节奏与情绪变化,舞蹈演员自背弓子锣,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与画面造型。这种《铜器舞》的表演还收进了《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四、民间打击乐在民风民俗中的作用
中原一带民间打击乐艺术历史悠久,根基深厚,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发展着。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很少见到对民间打击乐的文字记载,但从《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的收集中,发现了很多古老的曲目。它的记谱法是以“点、圈、x、杠”为符号记录的手抄本。从一个地方看,民间打击乐在这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民间打击乐之所以经久不衰,重要原因之一是它与当地传统的民间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原一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各地乡村至今还保留着具有深厚封建色彩的民间风俗。民间打击乐作为一种风俗性的民间音乐艺术,也总是和这些民俗联系在一起,每逢过年过节、庙会祭礼、喜庆喜期,都是要以民间打击乐作开场、引路等。中原一带民间打击乐已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在民间风俗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过去在民间古庙会上,少不了民间打击乐的参与。古庙会指的是这一地方区域内为祭奠某一神灵如“天天庙”“净音寺”“娘娘庙”等而举行的祭礼活动。时间少者三天,多者五天。特别是第三天“正会”时,各个铜器班社都拿“精兵强将”,派出高手,组战最佳阵容,演奏拿手曲目,使出浑身解数。他们比技巧,看谁的功夫深,打的花样多。正是抱有这种信念,才促使他们用心钻研,以提高技艺,这些也推动了民间打击乐繁荣与发展。
中原民间打击乐在其他风俗娱乐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到新春佳节、元宵灯节或喜庆丰收的时候,由一个地方邀请数个锣器社,摆开阵势,争相献艺。有的伴着“舞狮子”“闹龙灯”“撑旱船”“踩高跷”等民间艺术,辞旧迎新,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注释:
①《中国音乐史纲》杨荫浏著
②《隋书・音乐志》
③《文献通考》马瑞临著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3篇
活动目标:
1、能“以大带小”的共同合作进行分类。
2、能根据学具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维分类。
3、学会运用多种方式统计、记录、分类的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学具、记录板、记录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圆周活动:游戏——抢圈
二、学具的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学具的特征;
2、讨论:“可以根据学具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
3、幼儿分组,进行分类活动。
(1)教师根据幼儿的分类情况,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
(2)引导(大)幼儿运用数字统计记录分类结果。
(3)引导幼儿进行多维的排序、分类的练习。
(4)鼓励幼儿“以大带小”共同活动。
4、每组幼儿讲述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三、小结
讨论:更多的分类的方法、记录的方法。
延伸活动:将各种实物进行多维分类,并用更多、更好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4篇
民间艺术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民间艺术论文,请参考!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华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二、民间音乐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三、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对策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05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5]。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5篇
美术剪纸论文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将自己所学、所专长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我们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有传承、发扬、创新民族文化的义务!
10月北京召开“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施的动员大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进入中国教育体系的开端,呼吁当代教育肩负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肩负起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应尽职责。大会宣言明确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注重民族文化的启蒙教育。[1]民间美术的传承不仅仅是它丰富多彩的技能技巧,那种蕴含在其中的文化认同感是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所在。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文化的转型期,此时用传统文化宝贵的精神内涵滋养我们至关重要,传承民间美术从娃娃做起。
十三年前的一次陕北之行,让我与剪纸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能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深深地被那红红的纸片吸引住了,面对大师们舞动着的剪刀,霎时呈现的剪纸作品,深感佩服,慨叹他们的精湛技艺,同时也觉得要学会它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利用教材中的剪纸内容,与学生共同的切磋,拜访剪纸大师,查阅书籍,渐渐地我掌握了剪纸的技巧,能仿剪,能自己创作。剪纸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创作的题材也宽了。
因为与大师学,再加上自己的摸索、研究,让我又有了一套学习剪纸的方法,我总结出会画就会剪的学剪纸口诀,也就是在画的基础上,运用剪纸的语言,就可以创作剪纸作品了。再来教授那些喜爱剪纸的学生们就得心应手了。
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与传承,而学校更应该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所以开发剪纸课程,使学生从小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兴趣。不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还可以拯救濒临失传的古老艺术,更能为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机会。
剪纸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有多么难,学生很喜欢动剪刀,动手剪制,这很符合学生的天性,一把剪刀一张纸,在上面任意想象,大胆剪,挖,运用独特的剪纸语言进行装伴,使一张纸变得神奇又好看,当学生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意想不到的花样,成功感犹然而生,他们在一张剪纸上找到了自信。
我们的学习还立足于传统,学习传统的纹样,感知蕴含在纹样背后的`民俗文化。剪纸的创新是量的积累后质的飞跃,是基于我们学习传统的过程中,智慧的萌生,是一种自我的提升。白菜、牡丹、大老虎、抓吉娃娃---再难的形象也难不住学生们,我与学生分享着创作的喜悦和乐趣,感受着那浓郁的中国味道。
在我的校本课程活动小组里就有这么一群孩子,各个都是个小巧手。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他们的手里,剪一剪,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就映入眼帘了。团花、喜字、鱼、蝴蝶、葫芦,说什么,剪什么,根本难不住他们。作为老师的我,有时候都觉得跟不上他们的需求,也因此就不断的鞭策自己,要不断的剪,剪出些新花样,好与他们切磋。
又到了一个周二,校本课程该活动了,剪了两节课的陕北剪纸花样——抓鸡娃娃。李依、吴文、孙琳一些学生已经剪得很纯熟了,而且在此基础上有大胆的创新,既有传统纹样的味道,又有孩子们独特的想法。吴文剪的抓鸡娃娃竟然很像他自己,李依的抓鸡娃娃能站在一朵莲花上,而且娃娃的面容怎么看都是在笑--。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作品是哪位民间剪纸大师的作品呢!着实让人激动不已。
这节课我准备让他们学剪京剧脸谱,我总结前一段的学习情况,并且欣赏学生们的作品,当欣赏到李依的抓鸡娃娃,大家唏嘘不已,不约而同的为她送上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她的抓鸡娃娃,我看很像电视里正在播放的甄嬛。
对、对清朝人的模样,你看他穿戴打扮,学生们纷纷的应和着。我听了他们的话,不由自主的仔细看看,可不,的确有些像。哎!突然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个灵感,对呀!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形象——嬷嬷人,我们黑龙江本土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神的形象。我何不利用这个与学生探讨、研究一下嬷嬷人的由来!
想到这儿,我有意识的询问,电视剧中的甄嬛是清朝的,谁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人?满族,学生马上异口同声的答道。满族发源于哪里?当然是我们黑龙江,而且满族人和赫哲族都信奉萨满教,他们有自己的神,我还知道他们管女子叫嬷嬷,我还见过他们剪的嬷嬷人,学生们仅就着甄嬛一个话题就引出了这么多的信息!幸好,我在以往的学习剪纸时拜访过满族剪纸艺术家,知道嬷嬷人的相貌。我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双手下垂,头梳满族发式,穿着长袍马挂站立的嬷嬷人。细分析起来这个形象的确与抓鸡娃娃有些相似,但它的造型更简练些,我为学生介绍了嬷嬷人的由来:嬷嬷人是满族人供奉的祖先,是他们的保护神。大家马上想起,陕北的抓鸡娃娃也是人们的保护神。
学生们对这个我们家乡的、黑龙江本土的很感兴趣,我马上趁热打铁,现场就剪出一个嬷嬷人。学生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我马上激励他们,你只要剪也会剪出好的作品,由于他们有五年学习剪纸的基础,很容易掌握剪制的技巧,他们马上投入到细致的创作中。不出我的预料,他们基本上都抓住嬷嬷人的特点,但又有各自的特点,有的粗犷顿涩的;有的细腻柔美的。李依的嬷嬷人竟让我看了爱不释手,线条流畅,造型饱满,在夸赞中,不禁勾起了我的创作灵感。
第二次课,我拿来了自己剪制的多个嬷嬷人,我得到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和崇拜的目光!也不知是我的“砖”引来了学生们“玉”,还是学生们抛出的“砖”引出了我的“玉”。眼下传承来自四面八方的呼声很高,如何让传承更有实效性,我认为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①师资,通过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对民间美术的了解与掌握程度。②教师的作用是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感染学生。③学校开展、重视、投入民间美术的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应该知道艺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态度。用艺术涵养人,培养高雅的人格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参考文献:
[1]乔晓光.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6篇
活动意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让幼儿了解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剪纸》。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3、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给大家,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看到过吗?
教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
2、这个窗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看出来它有什么秘密吗?
教师:原来有的地方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左边右边一样的图案叫做左右对称,那么上面下面一样的图案,就叫做上下对称。
3、那么对称的图案要怎样才能剪出来呢?谁来说说看?
二、教师演示
1、演示剪纸步骤
教师:将纸对折再对折,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都画上一个不同的形状,沿着轮廓剪,最后打开,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别把中心线剪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提升、鼓励多种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四、展示欣赏
把幼儿作品贴在窗上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彩纸和剪刀,鼓励幼儿继续尝试运用不同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对称图案的美丽窗花。
2、进一步学习对称剪纸的方法,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的学习品尝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剪纸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对于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有很大的好处。鼓励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进行教育。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7篇
一、剪纸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简单的剪纸技巧,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协作、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感悟内涵、发现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
课前准备:剪刀、刻刀、样稿、笔、纸张、尺子。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剪纸图案,引导欣赏。
2.上面这些图案好看吗?这就是我们民间流传很广的传统手工艺品——剪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剪纸。 二) 学习新课
(一)讲清“什么是剪纸”,以及“剪纸的用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剪纸的基本过程。
1.出示背景图,联系生活体会、观察,从中央感悟出剪纸工艺的一些特点。
2.教师适当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这种传统工艺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热爱。
3.回忆已接触过的一些简单的剪纸,引导从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三)自主设计剪纸图案
1.引导思考:打算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使用剪纸。
2.设计创造。
(四)“做一做”、“议一议”练习
(五)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六)我的收获
我学会了( )种剪纸的方法。剪纸虽然各式各样,但也是有规律的。
_希望小学上学期 青少年宫《剪纸》教学教案
《窗花剪纸——花蝴蝶》
教材分析:
剪窗花是民间剪纸艺术的一种。剪窗花流行于我国西北各地,以陕西为著,许多人家的窗户上都贴有窗花。特别是过年,剪窗花在窗户上贴剪纸已成为一种习惯,剪纸成为了点缀品,所以西北人习惯称它为“窗花”。它的花样有“鸟兽、虫鱼、花卉、吉祥图案、适合纹样”等。既富有画意,又很有装饰趣味。因地域不同,南北风格各异,剪纸一般是南秀北挺,均具欣赏性。通过介绍使学生知道我国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素负盛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讲、演并用。
教学目的: 认知目的:欣赏认识“窗花”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增强民族自豪感。
技能掌握:学习花样图案中花蝴蝶的剪法,剪出好看的花蝴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色纸、剪刀、浆糊等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入: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手中三幅剪纸作品,大家觉得这些作品好看?大家想不想也动手试一试呀!相信有的同学也能跟老师一样剪出好看的剪纸图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场自创剪纸比赛,以各小组为单位,在8分钟内找同组的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剪出的作品最好看?
2.作品欣赏:
请同学们欣赏课件中这些民间艺人的优秀作品。
演示讲解:“窗花”就是用彩色纸剪成的图案,花样很多。剪窗花流行于我国西北各地,以陕西为著,许多人家的窗户上都贴有窗花。特别是过年,剪窗花在窗户上贴剪纸已成为一种习惯,剪纸成为了点缀品,所以西北人习惯称它为“窗花”。它既有画意,又有装饰趣味,很受群众喜爱。
3.窗花的纹样:有花卉、鸟兽、虫鱼及图案纹样等。(图片欣赏) 4.花蝴蝶的剪法(边讲边演示):
①将一张正方形彩纸对折一次,要折整齐。
②在对折后的半张纸上用铅笔画上半个蝴蝶的图案,花纹的线条要接连。把要剪去地方画上记号,应先剪蝴蝶身上的小花纹,再剪大花纹。
(3)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 ④涂上胶水,贴在另一张彩色底纸上。
小结:窗花剪法的步骤;特别要注意什么,看图讲述。布置作业: 5.当堂练习:
(1)用彩纸剪一幅花蝴蝶。 (2)要正确地按剪法的步骤制作,注意纹样要相连。 6.学生练习,教师当堂辅导。 7.讲评:教师在教室里设一处美术作品选优秀作业贴上,其余的作业集中展示在课室中的某个地方。
_希望小学20上学期 青少年宫《剪纸》教学教案
《窗花剪纸》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图形剪窗花。
2.通过欣赏了解窗花的多样性以及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
3.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用完后放子篓子里。
活动准备:
1.学生用书人手一册。
2.各种颜色的正方形蜡光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剪纸作品,了解窗花的多样性以及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
1.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上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面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窗花上的图案有很多种,有十二生肖、动物、植物等。你们也想剪一剪窗花吗?
二、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折纸和剪纸的步骤,帮助幼儿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1.教师:看图示,说说怎样折正方形,用剪刀剪在哪里?
2.教师边讲解边剪出一个圆形的窗花。
3.剪好后,打开窗花,让幼儿欣赏、发现窗花的对称性。
三、幼儿剪窗花操作活动。
四、幼儿窗花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美术区域,请幼儿说说:我最喜欢的窗花。幼儿讨论后,教师利用录像进行小结,初步了解剪纸的基本品种及其艺术特色:窗花——装点环境、渲染气氛、辞旧迎新;装饰剪纸——装饰、暗示生活的理想;特种剪纸——观赏;绣花样子——刺绣的脚本。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8篇
艺术教育民间艺术论文
一、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现状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并没有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中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现在学前教育的规模、形式、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在民间艺术的教育程度上做得远远不够,有的地区师资力量薄弱、老师对民间艺术了解甚少;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民间艺术教育,这使得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不容乐观。加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萌生并在青少年中大肆流行,比如一些网络词汇: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外来文化也不断地涌入国门,孩子们对外来文化有着新奇感,开始过外国的节日,比如圣诞节、万圣节等,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民间艺术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对民间艺术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课程中,加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刻不容缓。
二、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有效运用的建议
1.加强民间艺术教育的宣传活动
有些经济发展落后、不注重孩子民间艺术教育的地区,大部分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形式都不知道,这充分说明我们在民间艺术教育的宣传活动方面做得不足。因此,笔者建议各地区的教育部门要经常开展民间艺术教育的宣传活动,比如可以定期开展民间艺术品的.展览活动,普及民间艺术教育的知识,宣扬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使民间艺术形式深入人心,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运用的重视。
2.培训专业人才,增强师资力量
有些地区的幼儿园老师对民间艺术知之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民间艺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做得不够。在幼儿教育中,老师充当着一个桥梁的作用,是孩子在民间艺术学习方面的指路人,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孩子们便无从对民间艺术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因此,培训专业人才,增强师资力量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在专业人才培训方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幼儿园应不定期组织老师进行民间学习,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学习不同地区的艺术,做到对民间艺术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2)幼儿园应该不定期地请专家莅临观摩老师们的民间艺术教学课堂,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经常组织民间艺术交流会,使老师对民间艺术得到充分的交流,以明白并改善自己民间艺术教学的不足之处。
3.选取合理的民间艺术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教学
民间艺术虽然弥足珍贵,虽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并非全部适用。因为在这个教育阶段,教育的对象都是一群年龄很小的孩子,他们对很多事情尚处于懵懂待开发的年龄段,因此不适合对其进行高深的民间艺术教育,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对其进行选择性的教学。明确了关键的教学内容后,接下来要采取更为关键的教学形式。在民间艺术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图片和视频的播放,以这种形式来向幼儿展现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让他们生动形象地了解秦腔、昆曲等民间艺术;老师还可以经常进行剪纸、皮影演示等教学形式,让孩子自己动手剪裁和演示,培养他们的动手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让他们对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继承和发扬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从孩子幼儿时代便对其进行一定的普及是一项明智之举,民间艺术的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孩子艺术教育的范围,还可以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也可以让民间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19篇
一、美术教育自身的问题,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与一般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规律相符的一面,又有自身的特点,同时还应重视流行视觉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的激情是具有主动性的兴奋情绪,是一种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精心钻研教法的教学热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要激起学生的兴奋情绪使其产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兴奋情绪,充满激情的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信服。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标准的推出,美术教师更应进行教学新改革,在进行“充电”的同时将行动落实于每节课的教学之中,并获得一定成效。而充满激情的教师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不但收放自如的组织了课堂教学,成功的激励了学生,并和学生进行交互性的交流,而且让人得到一种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二、素质教育中的问题,犹如人的健康成长,各种人的全面发展与各种知识的关系和谐立足于素质教育,我们美术教师应利用美术教材现有资源,补充渗透旁科知识,让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交汇、升华,使美术课堂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的层面。中学美术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人文性,为知识的综合提供了可能。诸如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术。数学与美术、信息技术与美术、音乐与美术、劳技与美术、地理与美术等等,还有美术自身范畴的透视、解剖、光学、欣赏与评价等等,让这些多方位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汇合,是美术课特有的精彩之处。
三、中学生时期是学习美术的断乳期,眼高手低,初中学生知识阅历丰富了,从心理上讲他们认为自已是中学生了,有了一种成熟感,再也不喜欢儿童那种绘画了,开始仿成人的方法作画,追求表现得真实和有立体感,儿童画的天真、大胆、坦诚几乎踪迹全无。他们写实的眼光和技巧飞速提高,但多数学生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压力或兴趣转移,除美术课上做有限的练习外.课外极少作画.而且随知识的增加,眼光愈来愈高,手的表现能力愈加跟不上,绘画能力停止不前,以致成人后绘画水平仍停留在绘画初期。
四、对于学生来说手低不可怕,但要让学生的眼界高起来,真正懂得美术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我认为根椐高年级阶段学生技能差而眼光水平高,求知欲强的特点,在高年级教学中不妨加重欣赏课比重,一方面可减轻作业练习的压力,另一方面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虽然学生作业是幼稚的,粗糙的,可并不影响他们了解丰富的美术知识。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反过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也能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20篇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红纸剪双喜的方法,
2.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
教学用具:
1.教师:范画、红宣纸、剪刀、等
2.学生:铅画纸、红宣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双喜的由来
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揭示课题:剪喜花
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
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
4、学生试剪双喜
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
三、感受与体验。
1、欣赏民间优秀喜花作品
2、分析民间剪纸的内涵
谐音:连(莲)年有余(鱼) 喜上眉(梅)梢 蝙蝠(福) 鸡(大吉大利)
寓意:石榴 ( 多子多福) 牡丹(富贵)龙凤{吉祥}
3、讲解剪纸制作的步骤:画稿设计-剪刻-托裱
4、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启发学生在喜字基础上怎样进行变化创作
四、想象与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设计一幅带花边的喜字
(1)、花边内容不限,要与喜子巧妙结合
(2)、形式不限
(3)、将作品粘贴在白色铅画纸上
五、展示与评价。
1 、请学生将作品按要求贴在黑板相应的区域(创意好、形式美、需努力)
2 、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评价, 并发布金点子
3 、教师简评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21篇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
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 :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 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剪纸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剪纸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剪纸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七、板书:
民间艺术――剪纸
作品展示
二、剪纸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
三、制作方法:剪、刻。
四、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五、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六、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22篇
民间剪纸方法
民间剪纸方法
剪纸制作简单易学,只需要一把剪刀或者刻刀和几张彩色纸,按照剪纸艺术的规律特点进行剪刻,便可制出许多可爱有趣的动物、花鸟、鱼虫、人物等剪纸形象。
剪纸艺术虽是根植于民间,但其文化底蕴是相当深广的。要学习它、掌握它,需要具备多方面素质,诸如要有敏感的审美情趣,了解一定的绘画知识,懂得艺术造型构图原理,并有娴熟的操作刀法等。
对于初学的人来说,了解一下剪纸的制作步骤是非常有益的。下面,从初学者需要的角度,介绍一些剪纸艺术基本步骤。
一、简直基本流程
1、临摹
初学剪纸可先从临摹开始。选一幅你喜欢的剪纸,细心观察,用铅笔临摹下来,或者复印下来进行剪刻,这是初学剪纸效果最好、最便捷的方法。
2、起稿
首先要确立主题,再根据剪纸的特点,从构图、造型、黑白关系、和装饰纹样等全面考虑,构思好再落笔,修改定稿后,再勾勒线条。这样才能看出疏密关系、黑白关系、线条粗细、人物景物比例关系的基本效果。
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画出黑白效果。修改部分可用。对初学者来说,稿子越细,刻起来越省事。若刻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
3、剪、刻
如用刀子刻.须将画面和纸用订书机订好,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为了保证形象的准确,人物先刻五官部分,花鸟先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刀的 顺序如同写字一样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刀,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来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 美观。
把画好或者复印好的稿样放在几张红纸或者色纸上,四周用钉书记订牢后,就可以剪刻了。剪刻的`顺序,最好是从细小的、难以剪刻的地方入手,一般也可以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细后粗。剪刻人物时,要先从脸部五官开始。
4、揭离
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电光纸、绒面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单宣纸和粉连纸,因纸质轻薄,又经闷潮和上色,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所 以在揭离之前,必须先将刻好的纸板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
5、粘贴
揭离完毕后还需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由里向外一点点粘住,这种方法不能使剪纸全部粘平,速度也比较慢,优点是比较简便;第二是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然后用排笔蘸调稀了的浆糊,轻轻地平刷在要托的纸上,注意不要把纸刷皱起来,刷子上的 浆糊一定要少,然后很快地把刷好浆糊的这一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使剪纸全部平粘在托纸上。轻轻揭起晾干夹平保存。粘剂除浆糊外,白乳胶也可 以。
6、成品修改
在剪刻时有时会走刀剪坏,特别是刻纸。如果属大面积刻坏,就不易修好,如小面积刻坏,可把局部刻去,补上一块重新刻。彩色剪纸染错了是不能覆盖的,所以也只好将染坏部位刻去,重新补上一块再染。修改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后再下刀。
7、复制——薰样——晒样
复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剪纸样放在白纸上,一起平放在水中,待水浸透纸面,而又不含水珠时,将刻纸和白纸同时拉出水面,贴在木版上,然后将纸朝下放在油 灯上蒸,但不要离灯头太近以免烧焦。如果需要多量制作,可采取晒蓝图的方法:把原槁和刷好一层药液(赤血盐和水的溶液)的白纸,粘合在一起,用两块玻璃夹 紧,放在阳光下晒3一4个小时,待显影后用清水洗净纸上的药液,即可复制。
凤凰是_中臆想造型的一种神鸟,羽毛美丽,为“百鸟之首”、“百鸟之王”。据说它无宝不落,是祥瑞的象征。牡丹为“富贵花”,在万花丛中 被称为“花王”。“凤凰戏牡丹”是民间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剪纸形式。剪凤凰应突出鸡头、鹤翅、锦鸡尾的特点,有序地排列好羽尾的舒展方向。凤身多用锯齿 纹、花纹做装饰,使整体形成优美飘逸的曲线。凤凰的周围一般多用牡丹花及其他花草、飞鸟、祥云、太阳做点缀,以丰富画面,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二、剪纸的构图
剪纸的构图是平视构图,这种构图在民间剪纸中大量存在。
构图要饱满,装饰性要强,要把表现的主要形象放在中心位置上,周边装饰一些与主题有关的衬景,更好的衬托出主题。
三、剪纸的造型
剪纸的造型要概括简练,夸张变形。要善于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加以概括和夸张,力求比原物更美。经过夸张变形的人物、动物和花卉,其特征更突出更集中,也更有装饰性。
四、剪刻
先把纸张裁好,放在画稿下面,用纸捻、钉书器或针线钉起来。初学刻时可先由少到多,等技巧熟练后再逐渐增加张数,纸层过厚,在剪刻时往往会出现剪不动、刻 不透、容易断线条与走样的现象,剪时把纸捏紧,拿平。若用油泥盘刻,就用图钉把稿钉住即可,细的部分可以用刀切,稍大的部分用刀划,再大的部分用剪刀剪。 刻刀要持正,刀口稍向后下方低一点,方向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写字一样。刀尖深入纸内,不要左右摆动,行刀要实,不要重复。剪刻要恰到好处,不要的部 分,一定要剪断、刻掉。不要用手往下撕。
如果把需要留下的部分剪掉了,可以将其保存起来,等剪完后再粘到原来的部位,剪刻时不能边刻边看,这样会使画稿与 下面的纸张脱节走样。剪刻完后,发现有毛边、连角和漏刻的地方,还可以再进行修整。 刻制剪、刻纸的顺序,要从里向外发展,最后清理边部。先刻掉小的空隙,留下大的块,以支撑全画面,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不应相反。既或是 刻极细的线条也要行双刀,然后把刻掉的纸线剔除。刻较大型的作品时,不要刻完一半再刻一半,最好先把全画面的细部刻完,然后再按顺序进行。为了避免已刻好 的细部线条在转动纸时被拉损,可用纸把暂时不进行的刻好部分上下两面贴起来。全部刻完再把贴的纸层揭掉,进行一次全面修整。
五、剪纸的装饰纹样
常用的有锯齿纹月、牙纹、云纹、水纹。和花朵纹等。齿纹月和牙纹是剪纸的重要装饰纹样,她广泛应用在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和器皿上;云纹和水纹多在配景或者以景为主的剪纸中出现;花朵纹是一种图案式的花头,可用于服饰、环境的点缀和器皿图案上。
六、剪纸的表现方法
剪纸有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最常用的是单色剪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者其它色纸剪刻出来的。它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是一种明快、朴素大方 的表现式样。彩色剪纸有分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 、填色剪纸、补色剪纸等。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23篇
在_农业局一幢老旧宿舍里,住着年近八旬的刘玉芬老人。在她家套间的墙上,挂了好几幅她创作的剪纸作品,肖像剪纸作品人物炯炯有神、书法剪纸作品或潇洒飘逸或遒劲有力、花鸟剪纸作品栩栩如生……不难看出,没有娴熟精湛的技巧和细心、耐心,根本剪不出这样精美绝伦的作品。
近日,笔者慕名来到刘玉芬家,看到她戴着老花镜,手持剪刀,聚精会神剪着一幅“龙凤呈祥、百年好合”的剪纸。热情的她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剪纸作品,一边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刘玉芬在一丝不苟“沉”在剪纸中。
一个失误 做起剪纸梦
1958年冬,_筹办一场迎接元旦的农业庆丰收成果展览。当时还是博白农校学生的刘玉芬参与农业馆的布置和其他几位女生一起负责横幅“热烈庆祝我县1958年农业大丰收”的制作。由于条件所限,当年的横幅不似现在有专业的电脑广告公司全程制作,而是先由老师用铅笔在金纸的背面将大字字形描出,再交由这几位女生剪好,贴到横幅布上。当她们费了好一番工夫剪好后,却发现“庆”字上的一点不见了!刘玉芬慌了,因为“庆”字是自己负责剪的,这如何是好?她诚惶诚恐地告诉了老师。幸运的是,老师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在剪掉的废纸堆里,小心翼翼地把那一点找了出来,对横幅进行了完美的修补。
经过此事,刘玉芬暗下决心,要好好地学习剪纸,成为一名好手。其实,她自幼便亲眼目睹母亲为别人剪纸,记得有一次她依葫芦画瓢地剪了一个红双喜图案。剪好后却发现只有单喜而已,经母亲检查才发现,是她在折纸时没有多对折一次所致。
从1959年开始,刘玉芬一有空就练习剪纸,技巧小有长进。
一次灵感 再续剪纸缘
毕业后,刘玉芬参加工作;1962年成家。此后,随着儿女们的相继出生,要忙于工作和兼顾家庭,她很少动剪刀。退休后,儿孙们纷纷长大,不用过多操心了,闲暇下来的她参加了_老年大学工作,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一次,老年大学出版一期校庆十周年墙报,刘玉芬发现墙报的样式略显单调,联想到自己学习过剪纸,便兴致勃勃剪出一对“庆祝校庆”的红灯笼作为版头,又为墙报四周精心地剪了花边贴上去。此举为墙报平添了不少生趣,得到了领导、教师、学员的肯定和好评。她很激动,重新点燃了多年前的那个剪纸梦。当时,老年大学的书画班教师由_文艺家苏方泽担任,苏老师精通书画、摄影,在剪纸方面也有涉猎。他鼓励刘玉芬大胆创作,送给她一本关于剪纸的书籍学习。老年大学校长卢祥明也热情地鼓励她努力创作。书法教师庞月全则指导她如何在书法类剪纸上把精、气、神在剪艺技巧上体现出来。就这样,刘玉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剪纸之路。平时生活中,除了必要的家务活和身体锻炼之外,她就沉醉在剪纸艺术当中。
经过努力刘玉芬的作品大有长进。在一次书画摄影展览中,她创作的一幅“博白宴石风光诗画”剪纸作品入选,该作品配有由她创作并入编县志的一首游宴石寺诗词,以及由此诗词所作的画。许多观众看了介绍中的“剪纸”二字时,都不相信是真的,还以为是用红墨汁写上去、画上去的,为此赞不绝口。
在今年举办的“中华夕阳红兰亭文艺杯”全国老年(大学)文艺大赛中,刘玉芬反映博白古代美女绿珠女的一幅剪纸作品喜获金奖。她的剪纸技艺越来越精湛,除了自娱自乐,许多亲友纷纷慕名上门,请求她为自家婚男嫁女、喜迁新居等等好事剪纸助兴。热心的刘玉芬常常欣然接受。
一份责任 传递正能量
在书房中,笔者见到一幅题为“大鹏展翅”的作品,上面有刘玉芬剪的“燕雀岂知鸿鹄志,万里鹏程任翱翔”和“励志育贤,振我族风”的字样。她笑着说:“这是专门激励子孙的,希望他们勤奋好学,立下远大志向,报效国家社会。”像这样内容积极向上的作品,在刘玉芬的剪刀下还有很多。她的作品主题,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如爱国爱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教育子孙、和睦邻里、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
刘玉芬还特别喜欢用剪纸的形式表达对家乡博白的热爱之情。宴石风光、双蛙石、绿珠女……本土特色元素常常出现在她的作品中。此外,应亲友之约创作的喜庆作品,大多是传统剪纸,表达了对办喜事的人家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美满的良好祝愿。
刘玉芬坦言,自己亲眼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成长、强盛,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位长辈,她怀有一份责任感,有义务教育子孙及年轻人倍加珍惜今天的好日子。
小学剪纸的论文范文 第24篇
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剪纸的技巧。 教学准备:
1.剪纸人物范作。 2.幻灯。
3.彩色纸、剪刀、小刀、浆糊、铅笔。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课题。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门楣上等等。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内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剪法。
1.打开教材,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刻的时候,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范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
三、示范,学习剪法。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剪法。
1.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背面更好);
2.处理剪刻方法。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
3.选好与剪纸颜色相配的底纸进行粘贴,粘贴时浆糊不能太多,而且要相当的耐心细致。
四、练习,尝试剪法。
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大胆构思,轻描图样,精心剪刻,小心粘贴。(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
_希望小学年上学期
青少年宫《剪纸》教学教案
课题:《鱼的剪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剪纸语言的审美特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学习剪纸技法并能注意运用最适合的剪纸技法表现作品。制作有特点的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在探究剪纸语言特点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灵活地使用剪纸技法制作作品。
教学重点:
体验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制作有自己想法的剪纸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剪纸技法产生的效果的感受和实际的使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刻刀、垫板。 学具准备:
全套剪纸工具、深色纸张。
一、导入
展示鱼的剪纸作品,揭题:《鱼的剪纸》。鱼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水中动物,形态多样,学生的创作的兴趣点比较广,容易发挥想象观察、欣赏感受、分析剪纸语言。
二、课题展开
L.民间剪纸作品欣赏 2.现代儿童剪纸欣赏
在欣赏中锻炼自我感悟图形的能力,体验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风格。在欣赏中使学生对同龄人的剪纸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创作欲望。
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作品分析
民间剪纸和儿童剪纸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夸张、自由、多变、诙谐、自然的艺术形式来体现真、善、美。
1.欣赏美术品。
2.讨论其他表现点的方法和材料。
充分运用直观的视觉形象,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学生练习
剪纸技法分析、示意
分析感悟上述剪纸作品的技法。出示有不同剪刻技法的剪纸作品,请同学们研究分析“用什么方法做的?„‘这样做有什么特点?认识到不同的技法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最合适的技法,就是最好的技法”。教师再对每一种技法进行归纳,示意,并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表现方法。
演示作业过程:
选用深色彩纸→用铅笔构思起稿→刻制作品→调整作品→粘贴作品→各自、小组合作创作。
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造型的能力。
五、学生作品评价与教师总结。
1.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感受自己的作品,或分组、或个别。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的分析、修改、调整。
让学生作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选一选哪一小组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作业效果也比较好。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感悟能力。
_希望小学2013年上学期 青少年宫《剪纸》教学教案
《有趣的剪纸娃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感知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
3.感知民间剪纸造型简练,饱满和对称的形式美。 4.用纸材剪出对称的娃娃形象。
二、教学要点:
1.重点:感知剪纸作品中的优美线条、用趣的纹样、审美的情趣。 2.难点:①理解民间剪纸的寓意。②掌握线条连接不断的设计。 3.兴趣点:民间剪纸中有趣的图案。 4.观察点:①民间剪纸中有趣的图像:。②线连接不断:③对称形式美:④对称中求变化。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
1.剪刀、各种色纸和装饰物。 2.(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设计: 1. 欣赏师的范画
2. 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3. 互相讨论、提出看法
通过折叠剪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多种变化的剪纸娃娃。
五、讲授新课:
1.课题:有趣的剪纸娃娃 2.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3)看一看,对称式的娃娃面部几人物动态,如何折、画、剪才使娃娃各部分连接不断。
(4)运用哪些点、线、面才能把娃娃装饰得可爱,漂亮。 (5)夸张哪些部位才使娃娃更生动、有趣。 3.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卡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和礼物的外形。 ②感受多种材料,引导巧思妙用。 ③运用美感形式进行设计,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1.学生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剪纸娃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想象。 2.交流怎样设计剪纸娃娃。
3.欣赏学生作品,感受制作方法是的基础之一。①欣赏有趣的卡通形象,激发创造思维。②说一说你喜欢卡通形象,为什么?他们运用什么方法表现?美在哪里和有趣在哪里?③剪纸娃娃有趣④头部与身体的设计正确⑤剪、折美观。 在活动中获得兴趣和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 2.用彩色笔绘画。
3.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小组活动:
1.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探讨线的种类及作用,欣赏手中的剪纸娃娃,看看有什么发现。
2.各组选出一个同学在全班进行表演。 感情于态度: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小结
评价目标:1.有创意:2.夸张、色块:3.装饰美: 作业自评:
①要求:能运用线表现物象与装饰。 ②能运用不同的线表达不同的情感。 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作业要求:
1.造型能力:能运纸材设计制作剪纸娃娃。 2.较高要求:能设计制作形式美感强的小礼物。
3.个性发展:能秒用材料,设计制作独特、有创意的小礼物。 创作与众不同的剪纸娃娃。 课后记:通过对剪纸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了剪纸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和民间特色,学会了剪纸中的线连不断,对称美,在对称中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上一篇:石材采购合同
下一篇:幼儿抗击疫情朗读稿范文(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