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930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8分钟。
大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范文 第1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满城县依托其资源和区位优势,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大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满城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满城县距保定市有10余公里,距离北京、天津不过150公里,境内有107国道、保涞、保易、保阜公路穿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满城不仅有著名的汉墓和抱阳山等景区,而且草莓种植特色突出,磨盘柿、蜜桃等林果业发达。山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自1996年以来,满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有农家饭(旅)馆70多家,接待床位200余张,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形成了龙潭峡谷、柿子沟和芝兰沟三个乡村旅游区,北水峪村、西峪村、龙居村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满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满城县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满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规划。满城的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龙潭峡谷的渔家乐,绝大分建在漕河边上,有的甚至建在漕河中,严重影响了上游龙门水库的泄洪。另外,乡村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如厕所、道路、停车场等还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旅游的需要。
2.旅游产品单一,效益不高。满城的各乡村景区,目前以乡村观光和品尝农家饮食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各自的特色,在挖掘乡村游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还很不够,使得游客来了以后只是看一看,吃顿饭而已,难以获得较高的旅游收益。
3.交通条件较差。满城县的农村路网等级低,路面破损与路基沉陷等问题突出。除陵山汉墓外,通往柿子沟、木兰溶洞、龙潭峡谷、玉皇坨等主要乡村游景区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路面状况也普遍较差,使得有意至此的游客望而止步。
4.宣传促销乏力。目前,满城的乡村旅游宣传不仅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内容单调、形式陈旧,而且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和长期性,致使满城乡村旅游的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不高,吸引力有限。
5.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满城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龙潭峡谷内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各家的渔家乐产生的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农家院内的厨房和餐饮工具缺乏防蝇、防尘和消毒设施。院内的厕所多为旱厕,卫生状况很差。
6.旅游人才缺乏。可以说,满城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是个人或小群体自主开发而形成,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缺少专业的旅游人才。由于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较低,服务纠纷时常发生。
二、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要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要指导帮助各处乡村旅游景区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使它们各具特色,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满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如陵山应突出登陵山、访汉墓、赏国宝的优势。韩佐、杨佐、刘佐、茂山等村应立足草莓优势,大力发展草莓采摘、田园观光等活动。龙门水库和龙潭峡谷应重点开展水上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泳、划船、垂钓,品尝农家饭。卧龙山庄可以开展高山葡萄采摘、户外探险、野外拓展等。神星柿子沟应以万亩柿树为依托,让游客在金秋时节欣赏万山红遍的景色,亲手采摘成熟的柿子,体验丰收的喜悦。
3.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满城县应根据《保定市农家旅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家(饭)旅馆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促进其软、硬条件的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建议县旅游局成立一个农家(饭)旅馆质量等级评定小组,全面负责农家(饭)旅馆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并加大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卫生、环保、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促进其经营上档次,服务上水平。
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政府应将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向乡村旅游倾斜,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改善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把乡村旅游交通纳入全县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通往柿子沟、龙潭峡谷等地的公路建设。除特殊山区路段可为三级路外,其他应达到二级以上。同时交通、_门和有关乡镇,要结合“村村通”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对过摬的旅游公路进行绿化,搞好沿途村镇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5.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密切结合,制定满城乡村游整体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通过举办龙潭垂钓节、西部赏花节、采摘节、柿子节等一系列活动,将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促销力度。根据来满城县的游客以京津冀居民,尤其是以保定市民为主的特点,促销应以京津和保定市为重点,适当开拓周边的山西、山东等客源市场。
6.加强乡村游人才的培训。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农民从事旅游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县、乡政府和县旅游局,应积极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和提供参加旅游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请旅游院(系)的老师为他们讲解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或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同时,一些乡村旅游的重点示范村,可以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接收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高乡村干部的旅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景明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
大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旅游产业园区;乡村振兴;品牌建设
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农村的农业资源环境、田园生态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当地特有的农耕文化等元素,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科普、观光、度假和农事体验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1](P58),是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有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还能为农产品销售、农民就业、农村环境改善等提供支撑。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17年,我国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要求加大乡村旅游投资。在政策和市场的不断推动下,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得以迅猛发展。[2](P92)农村旅游产业园区作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载体,在推动旅游方式转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产业园区形式引领农村旅游业发展,拓展旅游产业范围,完善农业旅游发展产业链,形成集群竞争优势,成为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加强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的研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指导借鉴意义。
一、城乡融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城乡融合的加速推进,为实现农村资源精准定位,农业生产要素汇集,旅游资源价值在城乡融合中得以开发提供新动能。农村立足城乡差异确定优势定位、资源价值,谋求融合发展,这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构建城乡平等互惠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其功能,一是城乡融合可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引导更多城市资源下乡;二是城乡融合可推动城乡互惠大流动,以农产品为城乡沟通媒介,开辟农产品市场空间也促进城镇旅游资源的丰富;三是城乡融合可打开三产融合的路径,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当地农业品牌的树立,推动传统的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间产业融合力度;四是城乡融合可带动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发展,引导更多科研、生产、销售、电商、物流、资金等政府和企业资源要素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有力推动农村发展。[3](P82)
(二)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新途径城乡融合为促进城乡统筹,并形成城乡良好互通,进而实现以城促乡,优化农村旅游产业结构,带动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新途径。一是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合理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各乡村因地制宜制定主导产业,构建以自身旅游资源为主导的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特色产业结构;二是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渠道,通过城乡均质发展带动了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农村的建设,并通过“互联网+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和涉农服务业的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三是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融合契机,借助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为乡村文化高附加值产品的营销提供了合适途径。[4](P154)
(三)城乡融合为乡村旅游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新渠道乡村旅游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又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一是城乡融合能够更好地挖掘乡村旅游中的自然生态、农业经济、社会、农业文化、农业市场以及政策等相关资源,进而对农村自然生态、文化等进行深度开发和整体规划,为乡村旅游树立创意性品牌理念,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二是城乡融合能够更好地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为加强城乡区域合作研究,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提供新途径,近卫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对外推广奠定基础;三是城乡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资源与城镇逆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转移需求更好地融合,促进城郊型乡村成为都市人的新生活空间的发展,进而构建宜游、宜居、宜业的新空间。
二、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现状
(一)乡村旅游产业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内容更加丰富园区开发主要是在农村已有的生态资源、产品资源、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片区内的旅游业进行了整体开发,形成了具有观光休闲、科技展示、文化交流、亲子互动、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抓手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载体。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倾斜,全国很多地区都在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活动,乡村旅游产业园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其内容也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更加注重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着力拓展农业功能,加快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从而焕发了农村旅游产业的活力。
(二)乡村旅游产业园区作用更加突出,内涵更加丰富乡村旅游产业园区作为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旅游的新载体,在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业服务业发展等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农业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其开发过程充分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融合到园区建设中,实现了旅游理念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与传统观光农业旅游相比,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在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和优惠支撑,还能吸纳更多社会企业和社会资本的进入,从而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社会企业和资本的入驻,也进一步促使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更加有针对性,能够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大化和收益的最大化。
(三)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更加注重人文性和服务性乡村旅游产业园区主要以旅游生产要素和消费服务业态集聚为核心,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满足多层次旅游体验需求。[5](41P)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会兼顾“文、养、学、闲、情、奇、商”等各类休闲需求,注重设计开发的人文性和服务性,选择具有特色的自然环境、民族风情、文化特色的区域,深度开挖特色化乡村旅游业态,并通过园区开发形成集聚地方特色的高水准、高要求、多活动、多文化的农业旅游综合体。同时,园区运营中也引入更加成熟的营销策略和运营团队,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并在着力规范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确保交通、住宿、娱乐等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游客体验度。
三、城乡融合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政策支持不到位,很多停留在文件里、口头上乡村旅游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以及其他和乡村旅游相关政策文件,给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指导。但目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的政策落实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导致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严重受阻。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很多偏远贫困地区往往希望借助乡村旅游政策文件和当前火热发展趋势,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园区来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广,但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尤其是针对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落实较少,导致很多项目难以持续下去。
(二)资金缺乏,融资成本高很多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淳朴的风土文化,加强该地区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丰富当前旅游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精准扶贫。但是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往往配套资金有限,很难为产业园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导致园区建设不得不求助于社会融资。但当前社会融资环境不足,融资方式匮乏,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缺乏乡村旅游专业融资机构;乡村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松散;闲置资金进入旅游业的投资数额规模较小;利用政府扶持资金的能力较弱。因此,资金缺乏导致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举步维艰。
(三)开发创新性和原创性不足一方面,当前很多地区政府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受政绩观和地区经济利益驱使,盲目跟风上马产业园区项目,但在园区开发前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及专业性指导,仅仅是照抄已有的项目案例,并未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导致乡村旅游产业园区趋同性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原创性;另一方面,很多乡村旅游产业园区项目仍停留在果蔬采摘、生态观光、“农家乐”等初级层次上,导致产业园项目类型单一且雷同现象突出,对当地农耕文化挖掘不足导致旅游产品体验性严重匮乏。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创新性和原创性的缺乏与当前公众对旅游多样化的需求脱节。[6](P61)
(四)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弱,经营管理混乱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中由于自身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不足,很多地区政府为弥补不足利用较为宽松的投资环境来谋取地区发展,导致很多开发商对农村地区自然环境过度开发现象严重;其次,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中由于资金不足和政策不够完善等因素,导致园区科技投入缺乏,进而导致园区科技性和前沿技术应用有限,难以吸引游客;再次,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缺乏顶层规划设计,且管理团队整体水平较低,导致经营管理存在很大问题,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7](P21)
四、城乡融合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的推进路径
(一)以城乡融合下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提高开发科学性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必须以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立足当前,全面统筹设计,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确立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旅游空间范围和产业布局。[8](P102)在开发前要先对当地旅游需求进行充分调查,进而制定符合城乡融合下满足居民需求的乡村旅游园区开发规划方案,突出园区建设的“产业融合、功能复合、要素聚合、运营整合”的特色。其次,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开发要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提高园区开发的科学化水平。这就要求园区开发要紧紧围绕城乡融合这一根本原则,在产业园规划设计中坚持政府部门的主导,设计中要体现城市元素,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融合的原则对地区旅游业进行整体规划,重点提升旅游园交通、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的水平,提高园区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城市旅游者进入园区旅游,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二)强化检查和监督,将引导和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乡村旅游产业园区作为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在其发展初期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地位,通过政策倾斜、统筹整体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及投资等措施,确保方向引导和扶植政策能落到实处,为招商引资提供政策保障;在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要强化检查和监督,重点培养创意性且符合整体规划的乡村旅游产业园,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措施,积极引导旅游产业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在产业园正常运营阶段,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和资金扶持,强化政府部门行政管理职责,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旅游产业园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的形成,确保产业园资源充足,园区运营规范,利益分配合理,保障当地农户的经济利益,保障地区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深化城乡产业融合,培养乡村旅游新业态城乡产业融合为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新契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城乡融合的条件和动能更加完善。城乡融合为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动能。首先,借助城乡产业融合拓展了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带动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乡村旅游,农业电商等新型业态在农村的发展;其次,通过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民俗文化、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园,形成以城市居民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村旅游产业体系,既解决城市居民对田园的向往需求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后,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吸引城市社会资本,借助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发展平台,立足农村生态自然资源和风俗文化,策划包装形成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产业园等新型产业业态,形成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在农村地区的集聚效应。
大连乡村旅游策划方案范文 第3篇
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标准公司借款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