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热门12篇)

知识的海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678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08分钟。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1篇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状态及学习能力分析

高中体育特长生每天都要拿出专门的时间集中训练,有时还会参加各类体育比赛,这培养了他们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是训练和比赛的行程经常会和日常的文化课教学相冲突,这使得高中体育特长生在校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相对较少,加上许多体育特长生本身基础也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接受能力不强,容易对文化课学习产生懈怠感。教师要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这些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二、对于体育特长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1.和风细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任何方法、技巧都必须建立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许多体育生性格直爽、豪放、义气、不拘小节,因此和他们结成一种相互信任、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表扬,引起学生的愉悦心情和自豪感。

2.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思想政治课对于高中体育特长生来说,既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又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还是部分单招生的高考科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方面,吃透教材,研读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考纲、体育单招政治考纲,适当压缩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另一方面,根据体育生的实际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稳打稳扎,不急功近利,把握好进度,处理好难度。

3.因势利导,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它既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首先是从日常的课堂入手,把对学生的要求细化、可操作化,主要是要求学生上课听讲认真,不走神,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作业出了错要先自我订正再小组合作完成。其次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适应教师教法及巩固复习;在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材料,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谓宾语概括句子的段落大意,找主旨句,找标点符号对主观题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通过设问总结不同类型的主观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政治课不再“望而却步”,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信,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能力。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2篇

学习小课题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学期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首先讨论了当前体育课的状况,对以前的体育教学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讨论结果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玩得开心高兴就行了,不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因此,我们课题组通过查询资料,上网学习,专题培训等方法,在一年来的不断努力下,在几个月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全组老师都积极地进行围绕着课题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从备课、上课、体育课外活动等方面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本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一、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认真备好没一节体育课,写好教学设计,备课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我们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各种姿势的走,队列队形教学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投掷或竞争游戏等内容组合。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学生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我们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二、合理的掌控与调节运动负荷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分钟,后半部分就可安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

三、灵活运用教法

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了精讲多练,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另外我们做到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我们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低中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在低中年级我们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

四、充分利用场地、器械

在体育场地上,我校还达不到正常标准,但我们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以上是我对“合理掌控运动负荷 提高教学效率”的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们将不断的总结经验,积累材料,把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做的更好。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3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大体育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 小场地、大课间 ;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 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2、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3、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2、研究措施:

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六、课题研究步骤

XX年5月进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实施大课间活动方案;

XX年3月份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并进一步完善。

完成结题报告20XX年3月进行课题后期期调查分析,并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向全市推广大课间活动研究成果。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4篇

体育教育跟其他课程不一样,它以户外活动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了提升学生体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意志及培养学生品质的目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体育课本里比比皆是。比如,田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英勇、坚强的意志品格;体现集体协作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纪律严明的集体意识和敏锐机灵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能使学生形成勇敢、冷静、灵活、雷厉风行的自我控制力;游泳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奋发向前、奋力向上的开拓进取意识;各式各样的体育教学游戏,如“勇闯封锁线”“奋力炸碉堡”等,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再有,有的体育教育课程还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严格把关。就像长跑时出现了“极点”,是努力跑下去还是知难而退?在比赛过程中遭到对手故意犯规的时候,应该大度宽容还是以暴制暴?团队协作不是很协调最终导至比赛成绩不高的时候,应该彼此激励,还是互相推诿呢?裁判判断失误时,是体谅容忍,还是采取过激行为?比赛得利时,应该乘胜追击,还是骄傲自满?我在体育教学中,常常针对体育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特意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渗透,让学生不只接受到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也获得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品德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亲力亲为的示范作用。身为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品质,为学生确立一个正面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收到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都会成为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并反作用于体育课堂之中。体育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即为室外课堂,因此体育课的教学空间非常大,外界因素对学生的运动量和心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身为体育教师,面对外在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给学生提供安定的课堂德育环境。身教的效果要大于言传,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极深的烙印。就像练习跑步的时候,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教师应参与清扫操场、归拢训练器材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护公共财物、训练场地的优秀品质。在冬天上课的时候,冷风嗖嗖,可是教师却挺立身姿,声音高亢,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学生的心灵;在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教师一丝不苟地传授着每个动作,耐心地不断重复每一个动作,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学生,培养了学生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教师敢为人先的教育态度在体育课堂上一定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目的。

三、结合室内理论课渗透教育

(一)充分关注引导课

引导课经常是在每学期初的第一节室内进行,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内容的讲解,来调动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指导学生明确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作用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对上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本学期体育教育工作的目标、课程标准、考核机制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二)上好理论讲授课

这一类课程主要是遇到雨雪天气时在教室内进行的,理论类课程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指引学生参与实践课程,而且还是向学生传达思想德育知识、协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的重要方法。体育课本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而设置的内容,例如传达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亚运会、奥运会的简单介绍等。所以,本人一直坚持细致分析课本,一丝不苟地备课,把课本中的知识科学地统一起来,既注重内容,又重视思想,从而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在课堂游戏活动中融入协作意识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组成员选定了《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假设

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界定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策略。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研究目标

(一)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

1.思想素质: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2.业务素质:

A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B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科研成果突出,熟练掌握研究的全过程。

C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老师配合默契共同研究,给学生以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格魅力的影响。

(二)发展学生能力,促进教学质量

1.通过研究,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五个学习领域方向,大力提高。

2.师生信息交流方式由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将学生注重对结果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对过程的学习,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呼应和交流。人际关系,社交能力突出,小主人翁意识浓厚,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3.学生在五个领域方向的学习成绩力求高于同年级其它班。

五、研究对象

二零零五级四班、二零零四级四班、二零零三级四班、二零零二级四班、二零零一级四班、二零零零级四班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1)采取询问调查:主要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收集有关信息;(2)观察调查法:主要亲临所要调查的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或在被调查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有关行为、反应进行调查;(3)问卷调查:建立访问式问卷与访问调查表。

2.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3.正常教学实施法:利用有效备课、提问、课堂驾御、多元职能教学、差异教学及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年3月~2005年5月)理论积累、落实研究队伍、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带领并组织研究人员加强学习,深入了解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以及本课题有关的文件、资料和政策,统一思想,确定研究对象,拟定其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目标。

(二)调查阶段:(2005年6月)对学校、学生与该研究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调查和考查。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口头问答法和个别访谈法,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各年级随机抽了30名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经过调查、谈话、观察分析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特申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研究》进行研究。

(三)实施阶段(2005年9月~2008年1月)根据实验目标和调查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实施与研究,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去克服在小组活动中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没有掌握合作的技巧;教师未能有效调控、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等这些障碍,促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然后积累资料形成论文。

(四)总结阶段(2008年2月~2008年3月)汇总实验数据资料、经验总结和研究报告。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迎接专家组现场评估验收。

八、研究措施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为了帮助研究教师有效、有序地搞好这项研究,学校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的方法,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提高。大家自觉学习,自觉研究,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优化和加速研究进程。

2.自身业务强化训练: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达到教育科学化,扩大知识面,社交面,做到教学多样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力求教学高效化。

3.学生实验循序渐进,具体措施如下:

(1)学生分组:例如:打破以往的从高到矮的排列方式改变为根据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水平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即6—10人组合)选定各组小组长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组长可经常更换。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意愿和学生的能力情况推荐产生。

(2)小组活动安排在向全班授课之后或学生自己活动时进行,由小组长组织。例如:在游戏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教师把游戏的方法讲一讲,再示范一下或抽学生模仿动作、示范路线,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引导学生看挂图,同时讲解一下,教给学生的游戏方法,学生练习就有各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小组长组织。由如:在授新课后,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模仿练习,课中同学们之间出现了问题,先由组长解决,解决不了后,再由老师解决。

(3)将激励机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4)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众多活动尽量启发学生人人争当组长,组长组织自己编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5)合作学习实验范畴不仅在课堂教学体现,亦可在课外加以研究,各项评比均以小组为单位。

九、研究成果

通过三年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实质性合作,实施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从20xx年9月开始实验,课题组成员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便于小组合作,适时调整了分组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等因素进行阶段分组,划分了“稳定小组”和“灵活小组”。

例如,低段的“立定跳远”, 这一练习合作时间较长,殷红萍老师采取“稳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因为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基本掌握,而有些学生则一点都不会)。每次课中殷老师制定不同的目标——跳的次数与远度,对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创设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场所,学生之间合作、竞赛,勇登高峰;对参与有难度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

再如,在学习韵律操教学,合作时间较短,殷老师采取“灵活小组”的教学模式,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2.建立了小组合作规则,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李亮老师遵循了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例如,在组织有团体活动中,李老师事先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每次合作都是合理分工,并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对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采取轮流制。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再如,在高段进行排球教学中,李老师把学生分成了6—10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小组中设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位,学生在练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适时进行轮换。先由一名学生评判,一名学生记录,一名学生帮助捡球,其余学生做练习,练习4—6次后,进行角色互换;最后各组报告员向全班展示小组练习的成果.教师通过对比各小组练习的记录情况,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和超过上次课的练习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

3.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养成习惯

(1)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积累良好的习惯

蒲文娟老师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两手抓”,一手抓训练“早”,另一手抓“牢”。因为孩子认知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积累动作技术时如果不给他指引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或者只知道模仿,形成的技术运动只是表面的(或是变了形的),这样很不利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蒲老师还设计了“看谁做得最标准(评价)大行动”。有了这根杠杆,学生从课外(借助网络、电视、图书)、课内(教师的指导、挂图、多媒体)全方面的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2)培养了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操作的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蒲老师在体育活动中重视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仿一仿、做一做、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她在低段教学_立定跳远_时,让学生想青蛙是怎么跳的,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各小组同伴之间进行探讨与交流,结合蒲老师的引导,最后达到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以后她常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6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标;自主探究;德育教育;体育课程资源

高中体育新课标大胆改革、积极开拓创新,在力求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的同时,也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元素,为其带来了诸多积极的转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新课标与高中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体育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体育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则为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但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教育理念,更要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充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得以拥有足够的机会去发挥自身的独立性与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身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进行“体操运动”的教学时,我没有一上来就向学生灌输双杠运动必须掌握的动作技巧以及具体要注意的内容事项等,而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杨威、_、黄旭等体操名将的精彩比赛视频,要求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暗自观察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并同小组成员一起共同探讨男子双杠运动中运动员应当着重注意的事项。

这样一来,便为学生营造了和谐、民主的体育谈论环境,促使他们在这一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都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视频观后感与认识。()有的小组说:“双杠运动时,要有体操运动平衡美的意识,要力求动作连贯、滚动圆滑,还要加大动作的幅度与力度,使动作更能展现出双杠运动的力与美”;有的小组说:“双杠运动过程中要加强保护与帮助,以防在滚动的过程中从器械上掉下来”;有的小组说:“双杠运动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和增强自身上肢及腰腹的力量”……

不同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纷纷表达了自己小组成员的独特认识与看法。如此一来,借助这一活动学生不但切实加深了对于双杠这一运动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还以此活动为契机,着重对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协调精神、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了培养与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体育学科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与进步。

二、体育教学要同德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环境中进行,这也就决定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及热情会经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及制约。比如,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学生都格外不愿意外出进行体育锻炼。这时,教师不但不应回避这种不利的室外教学条件,反而应当灵活运用这一恶劣的自然因素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德育渗透,教育学

生要勇于同严寒酷暑作斗争,引导他们逐渐形成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敢于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优良精神品质。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挖掘具体体育教学内容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恰当的德育教育方针及策略。如,在长跑训练中要教导学生形成不怕吃苦、奋力拼搏、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则可以尝试结合我国体育发展的辉煌历史、在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比赛成绩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及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振奋民族精神的磅礴豪气与斗志;再如,还可以在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总之,高中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德育给予高度的肯定与重视,在实现体育教学同德育完美融合的基础上,促进高中学生德、智、体、美的平衡进步与协调发展。

三、体育教学要合理开发体育设施资源,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更好展开与实施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7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如今中国中学生的近视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调查研究中学生近视状况的数据,有助于找到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方法。眼睛是面部五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心灵的镜子。明亮、清晰、有神的眼睛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美感。眼睛的结构如此复杂,因此需要有良好的营养来维持,而且要各种营养素全面,如果饮食调养得不好,而且由于眼周围皮肤特别薄脆,平时如不注意保护,就会导致眼睛无神、近视、眼皮肿泡、眼袋下垂、眼周黑圈、眼角出现皱纹,会给人一种萎靡、苍老、病态的感觉,影响到面部及整体的美观。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我们的调查很有意义。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爱眼意识,预防近视度数过快加深。

二、主要观点: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靠视觉,可以说人类外界信息的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脆弱娇嫩的,一双健康的眼睛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保护视力非常重要。

1、中学生近视状况令人堪忧。

据悉,吴江市每10个中学生中,差不多就有6个近视眼(含没戴眼镜的“假性近视”及眼科科学所谓“视力低下者”),而且其中相当部分还不断向高度近视方面发展。低、中度近视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而发展成高度近视,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因为高度近视易造成视网膜脱离,甚至引起失明!通过对近几年监测情况的纵向比较,吴江市中学生的近视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预防近视,治疗近视:

造成近视眼的原因很多,下面从遗传、环境、眼部以及眼睛等因素来加以分析。

一遗传因素

近视眼是一类和遗传有关的眼病。有关近视眼遗传问题的研究开始得很早,说法亦多。如隐性遗传、多因子遗传;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高度近视眼为单因子遗传;单纯性近视眼及少数病理性近视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病理性近视眼为隐性遗传。Duke—Elder很早就提出遗传的作用。

二眼部因素

1、视觉剥夺

2、角膜异常

3、视网膜病变

4、眼压

5、眼的调节和辐辏

三、环境因素

1、近距离工作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视近负荷是单纯性近视眼最重要的原因。视近负荷包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近距离工作和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剂量梯度效应。研究发现阅读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表现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学生。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越多,近视眼进展越快;阅读距离越近近视眼进展越快。

2、营养及饮食

饮食对身体的发育起重要作用。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发铜及锌含量发现弱视患者、异常眼轴者及远视力差者锌/铜比值明显低于正常视力者。另有研究发现发展成为近视眼的儿童在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C、磷、铁和胆固醇等均显著低于未发展成近视眼组儿童。

3、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比乡村近视眼的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农村生活更接近自然,空气新鲜。这和其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饮食营养均有关。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

4、照明与阅读姿势

关于光线对人眼影响的研究意见不一致。上海曾观察10所重点中学学生使用台灯后的视力变化,指出不良的局部照明方式严重影响视力。环境与作业面的亮度对比越大,越易引起视力疲劳。白炽灯对视力的影响要比荧光灯大。也有研究认为照明和近视眼无关。

阅读姿势不良亦会造成视力减退。阅读距离越近,脖子倾斜度越大。这种姿势使离读者较近的视面受头的遮挡而变暗,引起同侧瞳孔扩大,影响视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不能肯定阅读姿势不良是近视眼的原因还是结果。

四、戴眼镜

配戴眼镜矫正近视已有百年历史,目前戴镜仍是矫正视力最主要的方法。Parssinen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双焦眼镜或阅读及近距离作业时不戴眼镜,不能阻止近视的发展。

总之,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但两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各占的比例如何尚不明确。遗传因素是内因,是前提;环境因素是外因,是决定近视眼发生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用流行病学有效的方法测量有关的危险因素,用可靠而准确的统计方法排除混杂,就能得出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情况的结果。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8篇

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我校向江西省基地办上报的省级小学体育课题。该课题于2010年12月立项,历经近2年多的研究。两年中,我们以摔跤运动为依据,围绕此课题所蕴涵的主要目标“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实践研究,已完成各阶段的实践与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背景

1.从新课标理念分析

体育课程标准中阐明,小学体育的课程价值是从四个方面体现: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健康快乐的心智。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两方面结合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2.从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在传统教材上,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忽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没有按照国家体艺2+1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充分重视体育给学生成长带来的益处。

3.从研究状况分析

在国内同类课题中,有关体育方面的课题有不少,但是针对单项摔跤运动研究的课题不多。我校《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有关如何在学校开展摔跤运动,发挥摔跤运动育人功能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各地各校都开设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在研究农村小学特色课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如何将摔跤运动发展成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方面还没有发现有系列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校就想在理论和实践中去探索出摔跤课程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在小学体育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千人一面的单一局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适应目前课程教材改革的需求。体育老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应了解自己传授的年级,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掌握全体学生的共性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如体型,体重,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教学中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对不良品质及时纠正,使学生的个性不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人不仅要投入较高的体力和技能,而且要求有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需要反复持续的努力,向各种困难作斗争,可以培养顽强,果断,坚毅和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个特征都是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

三、研究目的

1、开发、优化“摔跤”课程资源: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改造、优化摔跤课程教育的资源。

2、锻造“摔跤”教师,一支具有“摔跤”精神特色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的品质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3、培养“摔跤”学生:我们的研究目标决不是指少数人或部分人具有某种技能和本领,而是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延展自己的摔跤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使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得以牢固掌握。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即摔跤训练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考核

2、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的研究

即一种体育文化氛围;三条建设途径——体育特色学校物化环境建设、体育训练活动环境建设和体育特色课程环境建设;一种体育素养——指在体育活动的感染与熏陶下所形成的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3、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摔跤知识和训练的培养和熏陶,形成的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4、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编写摔跤技能教材的研究

摔跤是一项运动,在本地适合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的整合教育资源,开发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 针对学生的体能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一、二、三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在实践中做到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注重兴趣的培养。

四、五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教材,及摔跤基本功的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素质及兴趣的保持。

六年级:挑选或编写摔跤技术性较强的教材,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技术,注重摔跤实践的运用。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体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学校开设摔跤特色课程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论证,学习、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证本课题研究定位准确、方向正确。

六、课题实施步聚

(一)组建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科研,并由学校教务处指导和协调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健全了体育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成立了以朱志辉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工作实施全程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

本课题实行分段进行研究,定期汇总。课题研究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方案,明确任务

2、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3、编一套摔跤操

4、邀请省、市摔跤教练邀请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座,让教师对摔跤与教育教学形成特色模式的思想上提高认识,并有足够的理论保障。

5、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报告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1、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

2、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3、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的研究

4、开发校本教材

5、公开课课例研讨

6、完成第二阶段实验报告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

2、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教案等进行归档、整理

3、完善校本教材

4、公开课课例研讨

5、完成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立足学校校本课程,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以省体育局局长刘鹰题写的“体教结合,培养人才”八字为办学目标,立足校本课程研发、打造摔跤传统学校、构筑师生幸福乐园之路,确定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体艺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按照“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发展模式,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根据每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全员参与到摔跤、乒乓球、舞蹈、书法、英语、手工制作、音乐、田径、篮球九个校本课程当中。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也品尝到了课改的乐趣。

现在每天下午4:00—4:30走进麻田小学校园,丰富多彩、阳光动感的校本活动课堂就会呈现在大家眼前。极大的激活了师生创造的潜能,全面实现了课程开发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赢”,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

2、积极促进摔跤项目优先发展,狠抓科学训练培育优秀人才

体教结合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而科学的训练和管理是学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保证。麻田中心小学通过“四个到位”管理措施,高度重视摔跤科学训练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多方来协调----人员安排到位。学校建立健全了摔跤传统项目工作的管理体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体育教研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严格按照《麻田中心学校摔跤传统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确保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领导管理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教练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的良性管理体制。

纳入课程表----时间调控到位。把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两节连堂的安排纳入学校的课程表与作息时间表,确保了专业队每天的训练时间。现在,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次80分钟的体育课,每天4:00—5:30的专业队训练都开展的井然有序。

每天有重点-----内容设置到位。学校根据申报省级摔跤课题方案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学期总活动计划、周活动计划和每日各班级专业队的具体安排,编写了摔跤校本教材。按照教材一、二年级安排最基本的柔韧性练习与游戏;三、四年级学习基本动作;五、六年级开设实战与摔跤舞课。活动内容设置到位,并把具体安排表发给各指导

老师与班主任,做到师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④活动更规范----组织形式到位 。学校的年级、班级之间比赛每月25号举行,其形式多样,既有班级、年级之间的摔跤操,集体基本功团体对抗,又有队员之间的个体比拼。每年6月份的校园艺术节、10月份的运动会,摔跤是必须进行的规定项目,现已成为我校竞技场上的亮点与特色。并且学校的摔跤舞蹈多次参加省、市、县的文艺演出,获得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9篇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要顺利完成幼儿体能的目标和任务,与体育器械的配置、使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考虑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个体差异,尽力满足每个幼儿发展的需要,那么显然那些幼儿园配置的大型玩具是不够的,这样自制的户外活动体育器械就成为幼儿户外活动的必需品,而“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孩子、对于教师、对于家长对于园本教研而言,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来落实自制体育器械,又如何让这些大家辛苦制作的器械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方向。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器械是幼儿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体育活动的效果如何,与器械有着密切的联系,器械可以诱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和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活动。我们应重视体育活动中器械的运用。因此,我们应从多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式样有趣的体育器械。

自制体育器械,它与常规的体育器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而成,这种体育器械的色彩鲜艳,经济实惠,玩法多样,对于幼儿的体能发展十分重要,是幼儿教师变废为宝的一种有效利用。因此,自制体育器械需要在幼儿园广泛开展。

但是幼儿园普遍存在体育活动器材种类不够丰富,配置呈严重不足的现象。幼儿园户外大型体育器械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呈现模式化,并不能有效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我们知道,体育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在体育锻炼中,器械是载体,增强体质、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和谐发展是最终目的。只有准备充足合适的器械,才能为顺利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我们发现靠购买体育器械进行体育锻炼,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品种不够多、功能较为单一、而且器械的费用不少等。“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孩子、对于教师、对于园本教研而言,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而我们投放了自制的户外体育器械,如何才能提高它们的有效性呢?我们很多老师只是按照要求去在种类和数量上盲目的投放,适不适合孩子?孩子爱不爱玩?有没有对孩子的发展有效的起到促进的作用,显然这是一个该考虑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我们发现靠购买体育器械进行体育锻炼,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品种不够多、功能较为单一、而且器械的费用不少等。“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孩子、对于教师、对于园本教研而言,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而我们投放了自制的户外体育器械,如何才能提高它们的有效性呢?我们很多老师只是按照要求去在种类和数量上盲目的投放,适不适合孩子?孩子爱不爱玩?有没有对孩子的发展有效的起到促进的作用,显然这是一个该考虑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充分发挥自制器械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2.对于如何制作户外体育器械进行总结。

(1)要有效的利用废旧材料,渗透环保的理念给幼儿。

(2)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制作适合幼儿并且是幼儿喜欢的体育器械。

(3)抓住自制体育器械的特点:要安全、卫生,耐用.

3.灵活多样的运用自制的体育器械,开发一物多玩的特点。

4.家园互动,利用家长资源,积极的带动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内容和方法: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大三班全体幼儿,具体的对如何自制体育器械,如何有效的投放自制体育器械进行的研究。

方法是:

1.发动家长一起参与收集材料,如:塑料瓶、旧报纸、易拉罐、零头布等。家园合作,制作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械,如:把塑料瓶制成哑铃,把报纸制成纸球、纸棍,把易拉罐制成高跷等等,并把部分器械投放到日常的晨间活动和游戏中。

2.进行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自制体育器械的评比,并进行展览,之后汇编成器械操。

3.把体育器械运用到主题活动中,每周的健康活动中要用到一种自制器械。

4.教师在幼儿户外活动是通过记录、观察及时写教学随笔和反思。

5.通过长期对孩子使用自制器械的观察教师研讨自制器械投放的有效性。

6.教师探讨一物多用,让自制体育器械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充分发挥自制器具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2、用自制器具,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身潜力在体育活动中,有了玩具、器具,可以提高兴趣、提高运动能力,我们通过制作大量的户外活动器具,又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且3至6岁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所以利用我们的自制体育活动器具,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求异思维,让幼儿一物多玩,鼓励幼儿想象,探索多种玩法,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加强家园合作以及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

家长是游戏活动器具的参与者,使用者,传播者,所以在家长的领域里,有无穷无尽的器具能被他们创造出来,创造条件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利用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制作活动器具,让这些器具成为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器具的重要来源之一。

4、有效地探究一物多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节约了能源,做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通过这个专题的研究,使我们教师开拓视野和思维,能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5、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幼儿家长都能够真正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将变废为宝,保护我们身边的绿色环境。

6、丰富了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真正的发挥了自制器械的多用性、实用性,使幼儿的身体动作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对户外器械的使用建立良好的常规和制度,在户外活动中良好的制度不但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还可以减少自制器械的损耗。

2.保证自制器械的数量。由于是自制的,第一比较麻烦,第二容易破损,所以要保证幼儿自制的数量,做到人手一物。

3.创设游戏环境和情景,培养幼儿活动兴趣。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体育活动中也应遵循幼儿认知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给幼儿设置有趣的情景和环境,这样幼儿会对活动充满兴趣。

4.继续思考、探索、开发一物多玩的方法,让自制器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5.自制体育器械的合理搭配。单一地让幼儿玩某一种体育器械,一般不会让幼儿有持久兴趣,如果能将多种自制的体育器械合理搭配,不仅能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还可以达到多项锻炼的目的。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10篇

一、本课题的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着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一整套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体育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开展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使之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以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研究的条件

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07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三、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一)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

(二)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三)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四)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体育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3、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是:

(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3)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站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立足于本地区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以两学科所具有的共性为切入点,谋求两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使之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整合优势,最终达成两学科共同具有的学科教育目标。

突破学校体育重体育课教学轻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力图通过与综合实践学科的整合,构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体系,引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实践行为,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科教育目标。

五、本课题的研究阶段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深入学习总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综合实践教研员、体育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

(1)系统归纳和总结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六、本课题拟定研究成果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3、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11篇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学校教科室主任,近两年带领区、校体育教师成功立项并结题50余项,本文将以《美国SPARK体育课程理念在我校球类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例(下文简称《SPARK应用研究》),浅谈一下体育小课题开题报告撰写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小课题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八个方面,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完成读书笔记与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学校意见;县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个人课题信息与结题意见。其中的前四项内容需要课题研究者详细的、有条理的、真实的填写,后四项为教育主管部门填写。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一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研究的背景意义、核心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背景意义

在这一板块研究者应当交代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研究者本人或者他人有什么样的帮助,研究者进行这项研究的范围。如《SPARK应用研究》的背景意义: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0个年头,在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创新以及教学研究氛围、学生体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着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之间的落差,部分教师消极应对,导致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但不喜欢上球类体育课等问题(研究原因)。为此,通过全面了解我校体育课球类单元教学现状以及分析SPARK课程理念,发现目前我们的球类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SPARK课程中球类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从实际的角度提出运用SPARK课程理念,创设本土化的SPARK球类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研究价值)。本研究将以何桥中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2.课题的核心概念

每个小课题表述中所用的词或词组,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一个不变值的概念,如地名、人名、学校名等,对于这些研究者不需要再做具体的解释,它们已经确切地表达了所指的对象。研究者只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准确的阐明所要研究问题中包含的一些比较生僻的、容易混淆的关键词,如《SPARK应用研究》需要向大家阐明什么是SPARK课程:SPARK课程(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SPARK课程最初是为“防止儿童的身体活动和体能发展水平降低”这一社会需求而设计的课程(McKenzie,2009) ,是以追求“健康第一”为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性在美国一线体育教师和广大学生中深受追捧和热爱。SPARK课程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完善、创新的过程中,历经20多年在7所学校反复试验。在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能力、心肺耐力、运动技能的发展、学习成绩、肥胖症的减少、课程内容和教师行为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课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还含糊不清,需要进行分解。研究者需要阐明在本课题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对本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为一些小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各个击破,达到解决本课题所研究问题的目的。

如《SPARK应用研究》这一小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构建新课改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的SPARK体育球类教学模式。那究竟如何分解呢?研究者首先应当清晰的了解本校球类单元教学的现状以及SPARK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即这一问题的背景;其次研究者根据这一现状探索本土化SPARK体育球类教学设计;最后研究者根据学校现状及新的教学设计探索有效组织和实施本土化SPARK球类教学的策略,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逐个解决,本课题研究目标也将迎刃而解。比如,《SPARK应用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我校体育球类单元教学的现状。(2)了解SPARK课程的理念与课程实施要求。(3)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学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4)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学球类单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还没有研究,我如何知道研究的内容呢?其实这里有个窍门,在第一部分第三板块我们已经阐明了课题研究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就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吗?具体怎么撰写?大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每一个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个动宾短语:了解某某、探索某某,将它们转化为研究内容,即去掉前面的动词,后面加上“研究”二字。如《SPARK应用研究》的研究内容为:(1)我校球类单元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2)美国SPARK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要求的研究。(3)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研究。(4)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研究。

2.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律。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会提高研究的效率,提高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如果选取的研究方法不正确或不恰当,往往会导致研究结束还不能说明研究的问题,一切要从头再来。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文献资料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的时候,需要详细阐述针对本研究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具体做法。然后如《SPARK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认真学习阅读关于SPARK课程理论的书籍杂志,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对学生关于球类体育课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当前我校球类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然后在SPARK体育课程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校本化SPARK体育课堂的评价,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

(4)课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SPARK球类体育课课例,然后写出课例研究报告。通过对特定课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探索SPARK课程理念在我国农村中学体育球类教学中应用的方式方法。

(5)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全校体育教师交流和分析,反思校本化SPARK球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完成研究报告。

体育分析论文范文高中 第12篇

(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很多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经常会出现人们想进行体育锻炼时找不到体育场馆和设施的现象。公共体育场地的匮乏、公共体育场馆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体育场所的不开放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大众体育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区中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且种类单一。第二,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较少且大多收费较高,无法使民众广泛参与进来。第三,学校中体育场地及设施严重不足且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需求。

(二)大众体育参与者的观念和态度

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念及态度是决定人们能否积极有效地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虽然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但是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仍然较为薄弱,体育锻炼相关知识也较为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大众体育教育的广泛推行。因此,要想发展和推进大众体育教育事业,必须要先通过大力宣传教育等措施,使体育锻炼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自发的接受大众体育的教育。

二、大众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对大众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大众体育教育指导员队伍是大众体育教育的主体,指导员队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大众体育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大众体育教育能否顺利地推行下去。因此,发展大众体育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较高的体育指导员队伍,这支队伍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并且以服务人民群众,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为己任,通过为人民群众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积极组织合理的、有趣的体育锻炼活动,从而提高大众体育教育的科技含量,并最终促进大众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参与大众体育的兴趣

通过上文对大众体育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参与者主观的态度和观念是推行大众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相关部门和组织应该积极利用一些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对大众体育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也可组织志愿服务者广泛深入社区和农村,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体育教育,帮助人们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并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好处,提高人们对于大众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使人们自发地、积极地参与到大众体育活动中来,最终达到发展大众体育教育的目的。

(三)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在大众体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学校体育教育是大众体育教育的基础,它在大众体育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并让他们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助于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并且还会对社会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相关体育教师还应积极组织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甚至全民的锻炼兴趣,扩大大众体育教育的社会影响,形成全面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氛围。

三、结语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