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487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0分钟。
玉米重大病虫防治方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灌
1.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千克,氧化钾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①、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②、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仅240-360,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三是在播前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的,甲拌磷,或用75%的_3911_乳油,用药量为种子量的。
四是苗期喷药防治:玉米四叶期可用40%水硫磷乳油,30毫升,喷雾,也可用菌毒清600倍液或毒宁6000倍液,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害。
【参考文献】
玉米重大病虫防治方案范文 第2篇
1海林市地理环境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全境属牡丹江水系。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南与宁安市毗邻,北连方正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为400 ~ 500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2300 ~ 2600h,年平均降水量450 ~ 1000mm。海林自然资源丰富,林木资源十分富饶,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境内活立木蓄积量6000万m2。林木树种繁多,动植物资源富集。盛产木耳、蘑菇、薇菜等;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水利水能资源充沛,水能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不可不提的是莲花水电站,它的装机为55万kW,在境内形成了133km2的莲花湖。
2黑龙江地区玉米病虫害
玉米的病害
玉米的病害主要常见的有玉米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等,主要介绍一下玉米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斑病特征
正常情况下我们又可以将玉米的斑病细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它们主要的危害往往存在于玉米的叶片,有时也会在叶鞘和苞叶处发现病斑。具体说来,玉米大斑病往往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大斑,有时几个病斑连成一个较大的斑块。大病斑的发病初期往往是如同水浸过一样,一段时间之后会变为青灰色,再后来的话就会变为褐色。病斑在空气潮湿时会形成黑色霉状物。和玉米大斑病相比,玉米小斑病和它的名字一样,它的病斑相对大斑病而言就特别的小。正常不超过1cm,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玉米丝黑穗病特征
玉米丝黑穗病是令种植户特别头疼的一种病,由于它主要为害的是玉米的果穗及花,所以一旦发病,往往会导致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为害不可小窥。该病往往存在于幼苗期,病原物从玉米的芽鞘入侵所引起的系统性疾病,它的症状经常在抽雄后得到体现。玉米的穗外观看似正常,但是细看不难发现其穗较正常株来说会短一些并且基部大,端部尖。有时我们还会发现苞叶裂开后会露出黑色的粉末,这其实就是变为黑褐色的孢子堆。
玉米的虫害
玉米虫害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主要的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等。
地老虎
地老虎的种类很多,地老虎通常又会被称作地蚕、切根虫。其中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地老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卵阶段、幼虫阶段、蛹阶段和成虫阶段。就玉米而言,较常见的是大地老虎和小地老虎,大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至23mm左右,前翅为黑褐色,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初产时浅黄色,老熟幼虫为黄褐色。小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mm左右,前翅黑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为,孵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黄褐至黑褐色。
玉米螟
玉米螟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发生代数较多。玉米螟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幼虫是钻蛀性害虫,玉米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叶片会有一排排整齐的小孔出现。玉米螟幼虫会钻入雄花中进行危害使得其基部折断。受到玉米螟危害的植株往往会子粒空瘪,青枯早衰,造成严重减产。
3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措施
对于斑病,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就是选用抗病品种,还可以采取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这样的方法。
对于玉米丝黑穗病,与斑病相似,其解决方法也是选用抗病品种。由于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也可以实行轮作、深耕的方式。另外,还可以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减轻发病。
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重大病虫防治方案范文 第3篇
一、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蝽象传播引起的玉米病毒病,苗期受害,5~6叶时症状表现为病株矮化、生长迟缓、大叶片浓绿浅绿相间,且扭曲,心叶白绿,不能伸展开,甚至腐烂而死。节间缩短粗肿,分蘖簇生,多数植株不能抽穗结实,抽雄后雄穗轴明显短缩,雄花发育不良,果穗小,玉米饱粒小,甚至没有饱粒。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威胁很大的病毒性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就会严重减产,玉米粗缩病自2005年以来危害势头上升,严重阻碍了玉米生产。目前生产上尚无十分有效的农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玉米粗缩病的传播特点,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目前生产应用中没有免疫性品种,所有玉米品种都发病。对玉米粗缩病耐病性较好的品种有绥玉七号、海玉六号。二是适时早播。玉米安全播种期以内,播种越早,苗龄越大,发病越轻;反之,病害越重。根据蝽象发生规律,玉米播种在4月28日以前,可使玉米病敏感期与蝽象传毒期错开,大幅度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三是及时中耕除草,彻底拔除病株。适时中耕,铲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恶化蝽象生存环境,降低蝽象数量。及时拔除病株并深埋。四是及时施药、科学防治。大部分农户对玉米粗缩病知之甚少,麻痹思想严重,不防治或很少防治,即使防治,也是在6月中旬才施药,已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期。在6月初蝽象成虫出现时用20%高氯氟乳油300mL/hm2+20%病毒A粉剂700g/hm2,或48%毒死蜱乳油300mL/hm2+病毒必克450g/hm2,对水350kg常规喷雾,隔3d再喷1次,防治蝽象,钝化病毒,兼治玉米螟。
二、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由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应选用抗病品种,在栽培措施上应注意排水,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 000倍液灌根。
三、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作物的重要蛀食性害虫,也是鸡东地区玉米作物的常发性虫害,玉米螟1年发生2代,以幼虫为害玉米的叶、花、茎秆、果穗、果柄。我国玉米螟有2种,即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鸡东地区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1代幼虫仅危害心叶,造成“花叶”,其后在玉米打苞时钻入雄穗中取食,雄穗扬花时部分4~5龄幼虫钻蛀穗柄或雌穗着生节及附近茎秆内蛀食并造成折断。做好心叶末期的防治,对减轻螟虫危害十分重要。2代螟卵和幼虫盛期在抽丝期前后,到4~5龄时又可蛀入雌穗穗柄、穗轴及着生节附近茎秆内为害,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和籽粒品质,造成减产减收。首先处理好越冬寄主秸秆、根茬、穗轴等,特别要在春季越冬虫羽化前处理完毕。采取烧、铡、沤、药封切口等方法,压低虫源基数,这是减轻玉米螟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在玉米心叶末期、玉米螟咬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状,当花叶株率达10%时进行普治。心叶中期花叶率超过20%或玉米累计有卵30块/百株以上时,还需防治1次。可用48%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4 000倍液加叶面肥喷雾防治。玉米田累计有卵5块/百株以上时即需防治。药剂可用颗粒剂,或用50%久效磷或辛硫磷乳油500mL加适量水与25kg过筛(25~60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匀,或用玉米螟防治专用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丢撒在玉米心叶丛内。赤眼蜂是玉米螟卵期的主要天敌。人工大量饲养赤眼蜂释放田间,将玉米螟消灭在为害之前,是防治玉米螟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当田间玉米卵量达到1~3块/百株时即为放蜂的最佳时期。放蜂点40~75个/hm2,第1次放蜂~万头/hm2,隔5~7d再放第2次,放蜂18~19万头/hm2,总放蜂量30万头/hm2。利用Bt乳剂,用每1g含100个以上孢子的Bt乳剂3 000mL/hm2,配成颗粒剂撒施或药剂混合喷雾。利用白僵菌封垛,1m3秸秆垛用菌粉(1g含孢子500~1 000亿个)100g,在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
四、蚜虫
上一篇:按揭车辆买卖合同(汇总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