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81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4分钟。
开发区政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1篇
根据市教育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们于2022年11月16日对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通过个别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了开发区教育的现状,着重就该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开发区教育发展的概况
该区现辖初中3所,小学15所,(其中村小7所),公办幼儿园1所。在职公办教职工748人,离退休教师197人。在校学生初中6354人,小学5980人,公办幼儿园210人。
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教育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目前的开发区教育属“三地合一”,绝大部分学校属农村中小学,少部分处在城乡结合部。去年12月份,原开发区6村划转淅河镇管理,每村都设有小学,每个小学学生人数都在100人左右,急需进行学校布局调整。
从机制性和体制问题来看,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开发区中心中学仅是个乡镇中心中学,有责无权,无法代替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对教育的管理职能,管理成本增加,经费无来源,管理上力不从心。二是财政体制不顺。开发区财政体制没有单立,教育各项经费(含项目)仍从原渠道曾都区走,在预算和预算的执行上与应安排经费有很大的差距。三是省教育厅没有立户头。国家、省对教育的优惠政策,省教育厅都直接分解到曾都区。由于开发区没有在省教育厅立户头,仅2022年暑期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工程,教师赴省免费培训,该区由于曾都区未给指标无一人参加。
2.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
某些惠农政策在具体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公用经费安排没有足额到位。非贫困县市生平15元的公用经费补助拨款没有落实到位。
二是没有建立校舍维修的长效机制。按《湖北省新机制改革政策》规定的标准及计算方法,该区校舍的维修改造资金应为万元,而实际预算为55万元,相差近40万元。我们发现该镇小学一间教室里面桌椅五花八门,完全谈不上统一。该镇二中竟然没有操场,学生根本没上过体育课,只要下雨,校园内便有大量积水排不出去。
三是解决农村贫困住宿生的“一补”问题没有得到落实。
四是学校债务问题。该区普九债务省核定数字为1200万,淅河一中债务370万,二中债务100万。
3.教职工情况
目前,该区共有教职工748人,另有离退人员197人。教职工的年龄情况为:50岁以上的143人,35岁以下的为273人。由此看来,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当须补充年轻的人员,但目前教师的进口基本堵塞。英语教师、体音美教师奇缺。
4.农村寄宿制学校“三难”问题
该区学校中,“如厕难”基本解决,“就餐难”、“饮水难”的问题则依然存在。“就餐难”并不是说学生吃不上饭,而是就餐的条件和环境比较差。很多学校学生就餐既无饭棚,也无饭堂。所有学校的学生都只能站着或蹲着就餐,没有一个学校有学生就餐的桌凳。“饮水难”主要是学生喝开水难,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资金条件所限,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开水,如果购买纯净水,则又要向学生收费,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欠帐太多,而学校为了完成“普九”任务举债太多,“普九”后发展不够。二是公共财政在这些方面几乎没有投入。
5.其它问题
一是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据调查,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学生占30%,一方在外的占70%,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思想波动大,管理难度大,有的甚至沾染恶习。二是学生在校安全问题的处理问题。由于没有明确规定,凡是学生出现任何安全问题,社会都把责任推给学校。三是私立幼儿园的管理问题。目前,村镇私立幼儿园几乎处于没人管的地步,学生存在食品、出行、卫生等多方面安全隐患,同时私立幼儿园都或多或少存在虚假宣传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四是某些部门到学校收费问题。一些部门(卫生监督、质量监督、环保、工商、税务、城管等)经常到学校进行收费,学校不堪重负,校长疲于应付,特别是现在实行了义务教育经费新的保障机制,学校公用经费财政又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学校无法支付这些费用。
三、意见和建议
1.开发区应成立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理顺管理层次和关系。
2.市教育局和开发区管委会应共同争取在省教育厅设立开发区教育的户头。解决开发区财政体制问题,畅通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直接落实到中心学校。使教育经费由县(区)级承担的部分得到落实。
3.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师工资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学校公用经费按时到位,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保证危改资金、学校建设资金到位,确保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把教育当作公益性事业来办。制定“普九”化债的具体政策,拿出切实的解决办法,让学校校长从债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管理、谋发展。将目前由学校支出的校方责任险列入公共财政支出。
4.强化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搞好“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5.规范有关部门行为,杜绝到学校乱收费的现象。一是建立准入制度;二是应缴费用应列入公共财政支出。
6.切实解决好教职工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学科配套和培养青年教师的问题刻不容缓。
7、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监管
开发区政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 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 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 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 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 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 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
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 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我市各级政府财政基本都属 “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 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
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 委会 “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是我市“十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按照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充分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新城区战略的实现。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实施新城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索工业旅游的路子,积极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游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进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项目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
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 '生命线'的理念。
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按照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
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创造了许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须实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 “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承担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
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赋予开发区应有的行_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出现多个环节,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协调,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省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给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市县级管理权限,以便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统一的运行机制。
为克服开发区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不相统一的矛盾,做到管事与管人相统一,使开发区管委会更好地做好开发区的社区管理以及计生、创建、防洪等工作,必须要将开发区座落的办事处、乡镇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相统一,这样才能使开发区真正实现开放式运行与封闭式管理。
3、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
市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支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发区管委会要正确处理 “责、权、利”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接受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为务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开发区管委会需发放的各类证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向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足够文本,由省直有关部门发放的各项证书,市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申报取得。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室负责开发区内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含对垂直机构的派出机构),对发现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处分规定,追究部门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在开发区管理体制上,一方面要理顺开发区管理,机构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开发区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新机制。坚持 “小政府、强中介、小机构、高效率、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走宏观导向和微观服务相结合,“一站式”服务与全过程服务相结合,努力实现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改革创新之路。
开发区政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3篇
关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作的调研报告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 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 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 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 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 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 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开发区政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些年来,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区之间的竞争。
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实现“接轨上海、融入杭州”和“三年冲百强”战略的基础。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总体上看,近几年来_____经济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县城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
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开发区基本情况_____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并于1994年8月经_____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具备规模开发建设总体框架,形成了良性循环投资环境,得到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商的青睐,一些知名企业如_____企业、_____有限公司、_____集团、_____集团等纷纷落户开发区,开发区已成为_____县对外开放的战略重心。
根据_____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对管理区域内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适度超前的原则致力于“一城五区”建设:以_____大道为中轴,在_____大道与_____路之间打造了一个8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凝聚了_____广场、县行政中心、步行街、生态街等一批精品工程。初步建成了4000余亩的_____工业园区和_____特色园区,吸引国内外企业80余家,总投资逾27亿元人民币,其中有_____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内外资企业,已成为全省样板工业园区。
为进一步拓展工业平台,开发区已在原_____省道_____段规划建设了平方公里的_____工业园区,工业区的性质定位为以新型材料、医药、电子为主的生态工业园。首期500亩现已开发完成,入园企业19家,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意向入园企业达到23家。
二期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现对外实行全面招商。_____县委、县政府为了集全县之力支持开发区建设,今年又将县内_____工业园和_____产业园并入开发区管理。
_____工业园是_____工业重心北移的重要平台,地处_____县北部中心镇高禹,首期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办公转椅、五金机械和it产业三个区块。_____产业园是中科院_____分院、_____省食品药品_、_____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一个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000亩,位于县城北侧,投资领域主要以药品、保健品研发及制造等。
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悠然人居——_____生态园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招商工作也全面展开。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国际一流的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_____生态园之后,开发区另一大手笔是即将建设的_____博览园,主要包括植物博览园、濒危动物放养基地、教育、科研创业基地、低密度乡村别墅等项目,现该区块已基本完成概念性规划,即将开始对外招商。
二、开发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20xx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总产值_____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_____亿元,同比增长。
2、工业增加值_____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_____亿元,同比增长。
3、利税累计完成_____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_____亿元,同比增长32。
4、技改投入_____亿元,同比增长27。
5、出口交货值_____亿美元,同比增长。
6、全年合同引进外资_____万美元,同比减少,其中实到外资_____万美元,同比减少11。实到内资_____亿元,同比增长64。
开发区政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5篇
开辟区产业经济构筑调研报告 ——立异破难 加快成长 经济开辟区是一个地区产业经济成长的紧张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成长程度的集结亮相。近年来,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必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开辟区之间的竞争。加快经济开辟区的构筑与成长,是县委、县当局的一项紧张决议计划,也是兑现“接轨上海、融入杭州”和“三年冲百强”计谋的根本。开辟区和配套产业园区可以把办事、地皮、工作力等优势集合在一路,形陈范围效益,产生会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快产业化和都会化进程的有效路子,并将成为经济成长的策动区、系统体例和科技立异的实验区,都会成长的新区。整体上看,近几年来_____经济开辟区和配套产业园区成长势头较快,获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成长中的不均衡:经济成长的 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县城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和 发举动用力度还不大,市场系统体例构筑也不敷美满,经济运 行机制和行政办理系统体例必要进一步立异,对外开放效用需 进一步强化。如何兼顾筹划,科学定位,公道布局,鞭策开辟区和配套产业园区健康成长,值得存眷和思虑,一些凸起 题目必要引发高度珍视和亟待办理。
1、开辟区根本环境 _____经济开辟区建立于1992年,并于1994年8月经_____省人民当局承诺为省级经济开辟区。经过议定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具有范围开辟构筑整体框架,构成了良性轮回投资环境,获得了近20个国度和地区投资商的青睐,一些驰名企业如_____企业、_____有限公司、_____集体、_____集体等纷纭落户开辟区,开辟区已成为_____县对外开放的计谋重心。根据_____都会整体筹划,开辟区对办理地区内坚定以高入手下手、高标准、宽视野、适度超前的原则致力于“一城五区”构筑:
以_____大道为中轴,在_____大道与_____路之间打造了一个8平方千米的都会新区,凝集了_____广场、县行政中间、步辇儿街、生态街等一批佳构工程。
初步建成了4000余亩的_____产业园区和_____特点园区,吸引国表里企业80余家,总投资逾27亿元人民币,此中有_____等一多量上范围、上档次的表里资企业,已成为全省样板产业园区。
为进一步拓展产业平台,开辟区已在原_____省道_____段筹划构筑了平方千米的_____产业园区,产业区的性质定位为以新型材料、医药、电子为主的生态产业园。首期500亩现已开辟结束,入园企业19家,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意向入园企业到达23家。二期区块根本办法构筑已根本结束,现对外履行周全招商。
_____县委、县当局为了集全县之力赞成开辟区构筑,本年又将县内_____产业园和_____财产园并入开辟区办理。_____产业园是_____产业重心北移的紧张平台,地处_____县北部中间镇高禹,首期筹划面积平方千米,如今已构成办公转椅、五金机器和it财产三个区块。_____财产园是中科院_____分院、_____省食物药品监禁局、_____县人民当局互助共建的一个财产基地,筹划面积3000亩,位于县城北侧,投资范畴紧张以药品、保健品研发及制造等。
筹划面积12平方千米的悠然人居——_____生态园区部分根本办法构筑已经开动,招商工作也周全展开。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国际一流的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栖身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将会展如今世人面前目今。
_____生态园以后,开辟区另外一大手笔是即将构筑的_____博览园,紧张包括植物博览园、濒危动物放养基地、教诲、科研创业基地、低密度乡村别墅等项目,现该区块已根本结束见解性筹划,即将入手下手对外招商。
2、开辟区经济成长近况
(一)、200x年度产业经济运行环境
1、产业总产值_____亿元,此中范围以上企业结束_____亿元,同比增加。
2、产业增加值_____亿元,此中范围以上企业_____亿元,同比增加。
3、利税累计结束_____亿元,此中范围以上企业_____亿元,同比增加32%。
4、技改投入_____亿元,同比增加27%。
5、出_____货值_____亿美元,同比增加。
6、全年公约引进外资_____万美元,同比裁减,此中实到外资_____万美元,同比裁减11%。实到内资_____亿元,同比增加64%。
开发区政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 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
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 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我市各级政府财政基本都属 “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 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
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 委会 “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开发区政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自2002年县经济开发区建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开发区规模逐步扩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企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轨。特别是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提升帮办服务水平,全力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开发区内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为:
(一)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企业数量、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年开发区有企业91户,年发展到119户。截止今年4月底,又有10户企业落户开发区。129户企业中,已竣工投产企业55户,部分投产企业22户,在建项目29户,外资企业24户。到位资金年为亿元,年达到16亿元。今年4月底增加到亿元,其中,协议外资注册资金亿美元,注册到帐外资亿美元。
企业规模日趋壮大。至今年4月底,129户企业中,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至亿元的项目17户,亿元以上项目达25户。列统企业有52户,其中,理士科技年销售超8亿元,迈特尔金属制造、同泰服饰等5户年销售超过5000万元,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有28户,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有18户。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如金石集团、理士科技、同泰服饰、赛尔电池、威尔塑胶、全成合成革、华兴实业、赛欧信越消泡剂等一批企业不断追加投入,产销效增幅较大。
工业带动作用明显。截止今年4月底,开发区工业累计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上年同期增长,高于全县平均增幅个百分点,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孵化器。
(二)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机械制造、仪表线缆、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作用凸显。近年来,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发展。金石集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结构更加优化,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通过招商引资,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条做长,金石科技园、金加钻采等一批企业落户开发区。小青青机电、常盛动力等一批知名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仪表线缆是开发区的一个重要产业,企业数量21户,占开发区企业数的16%。红光仪表、华海测控、杰创科技等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创新,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引领同行,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影响。新型建材业在开发区也崭露头角,金桥建材、金鹏彩钢、常洪建材等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适用的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企业发展重视高新技术,依托科研院所研发新产品,使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快的发展。红光仪表厂开发的5000台智能料位仪生产线,华海测控开发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小青青研发的渔业机械“投饵机”,理士科技的铅酸蓄电池等,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除三大特色产业外,医药、电子、轻工、轻纺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如赛欧信越消泡剂有限公司不仅自身发展迅猛,而且还联合区内其他同类企业,成立协会,共同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产品竞争能力增强。
企业注重培育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目前,开发区企业共注册商标419件,其中市知名商标46件,省著名商标12件。2008年,开发区多家企业积极申报市知名商标,赛尔电池、苏仪集团、输油泵等5家企业正积极申报省著名商标,金石集团GMP申报国家驰名商标。三禾玩具、爱特福磁动车等一批产品也积极申报市名牌产品。开发区企业商标注册数,著名商标、知名商标拥有数及国家免检产品数在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理士科技生产的铅酸蓄电池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今年理士科技还积极申报江苏省名牌产品。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开发区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签定合约、抓专利建设、争取省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等办法,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升级。目前,开发区有江苏杰创科技、金石阀业有限公司等10个省高新技术企业,华海测控等3个市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有整体式快装井口、悬浮式液压支柱等19个省级鉴定高新技术产品,有现场数字温度仪、转子式输油泵等8个市级鉴定高新技术产品。拥有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金湖小青青机电有限公司拥有多项专利,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渔业机械“投饵机”申报国家新产品,获得成功,争取科研资金1000万元。今年该公司又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准备投资生产矿山液压支柱系列产品,年产值将达亿元。
(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年,开发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口径比较去年同期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加了亿元,增长了;入库税款万元,同口径比较去年同期入库税款万元,增加了万元,增长了。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亿元,同口径比去年同期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加了亿元,增长了;入库税款万元,同口径比去年同期入库税款万元,增加了万元,增长了。年新培植淮安扬子木业有限公司等11户列统企业,同泰服饰(江苏)有限公司、江苏迈特尔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实现产值超亿元。入库税收超100万元的企业达11户,其中,理士科技年实现入库税收1200多万元,截止今年4月底,已实现税收1104万元,成为我县企业纳税大户。同泰服饰、华泰纺织、华兴实业、赛欧信越消泡剂等一批企业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
(五)促进了社会就业。
目前,开发区企业共吸纳职工总人数9406人。其中,理士科技有限公司用工超过2000人,同泰服饰(江苏)有限公司用工近1000人。有4860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2587人参加了养老保险,1015人参加了失业保险,1304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开发区每年都新增一批就业岗位,仅年就新增就业人数1406人,发放工资达1150万元,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为地方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企业投入和开工不足。
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因资金问题,未能按协议投资到位,造成项目建设速度缓慢,有的厂房建成后不能及时投产运营,有的将建成的厂房出租、转让,有的项目一期完成后,二期项目迟迟不投资开工,造成土地被圈占、闲置等情况。如同德科技有限公司年签约,但至今未开工。金宝酒业有限公司厂房、生产设备等建成后,因生产许可证难以办理等因素影响,至今未投产运营。普天机电将建成的厂房出租给蒙牛乳业做仓库,而企业既无产品,也无设备,土地已闲置多年。有的因缺乏资金投入,企业只能部分运转,生产经营活动不正常。有的企业在建设初期就没有项目,通过嫁接、游资注册等获得土地,然后再慢慢找项目。有的企业厂房、土地、设备几易其主,开发区有一企业已三易其名。
(二)投入与产出比偏低。
至年底,开发区企业119个,共投入到位资金16亿元,占用土地6401亩,平均投资密度约25万元/亩。已经投产的77户企业,年共实现销售收入亿元,投入与产出比只有1:,企业年入库税收一共只有5985万元,每亩不足1万元,年税收不足10万元的企业达23户,有的企业年税收不足1万元,少数企业只有销售,没有税收。远未达到投资协议所定的投资密度80—16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6万元/亩的要求。
(三)企业用工缺乏。
服装加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少操作工,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缺少有一定管理水平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服装加工等15家企业共缺工1052人,鑫国模具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劳动部门通过举办招聘活动、外出招工、校企对接等措施为企业招来工人后,部分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导致工人频繁跳槽,形成动态缺工。
(四)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少数企业经营者思想不够解放,企业管理方式落后,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投资决策上凭个人经验,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以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二是产品档次较低,缺乏竞争力。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多为来料加工或生产配套产品,产品停留在市场的底层,利润很低。三是产品质量意识不强,不按行业标准生产。如电线电缆产业,年销售超7亿元,但没有一个省名牌产品,不按标准生产、超许可经营现象较为严重,已被列入省“挂牌整顿”行业。
(五)投资环境需要优化。
开发区基础设施、三产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如交通存在安全隐患,主要交叉路口没有设置红绿灯和交通信号灯,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区内产业规划零乱,不能形成产业集中区。一些部门在为企业服务时,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方法不够灵活。社会上一些人推销产品,干扰企业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仍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一要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牢固树立“政府就是服务”的意识。各部门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要坚持特事特办,只要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办理的,只要是有利于全县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的,都应全力以赴为企业服务。二要着力化解企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金融部门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正常运行。三要积极联系中介机构,帮助企业招工,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
(二)完善功能配套,提高承载能力。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首先,抓好开发区内的路、水、电等硬件建设,包括安全标志设置,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其次,要积极谋划开发区公交、购物、餐饮等三产服务配套功能,提高全方位服务能力。二要逐步调整和完善开发区产业集中建设规划,引导同类型企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生产水平。三要采取企业出一点,财政拿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等办法,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开发区及全县企业提品质量检测服务。
(三)提高企业素质,鼓励自主创新。
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可以组织开发区企业法人到国内大企业进行考察,激发他们做大做强企业的理念,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经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其次,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加强合作,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三要鼓励企业创品牌、创名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四)把好项目准入关,加强项目考核。
一要进一步落实项目责任制。对引进的项目,在与开发区正式签订协议之前,对其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达到投资密度和销售、税收等相关要求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项目进区后能按协议开工建设和投入生产。二要强化项目考核。要把企业的投资密度、到位资金、投入与产出比,以及入库税收纳入对引资单位的年终考核,以促进项目建设真正实施到位。三要继续强化对已入区项目建设的管理,对投资严重不足,不能按协议开工建设的企业,加大清理力度,并建立长效动态管理机制。
开发区政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8篇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上一篇:建设工程拆迁房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