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66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1分钟。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1篇
健全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控、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市对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新城疫等开展全面免疫。持续有效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抽检力度,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流行。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2篇
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做好我市企业的防控,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企业做好准备工作
(一)进行企业复工备案登记。
企业有复工意愿的,必须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规定提出复工的申请备案,审验批准后方可复工。
(二)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按照法人负责和“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企业对本企业疫情防控负主体责任,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和复工方案,包括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内容,每项工作必须明确专人负责。
(三)制订应急处置措施。
制订应对员工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应急处置措施,有条件的企业要配备有独立通风系统的隔离房间以及防疫应急车辆。要与附近的医院建立沟通,确保突发情况能及时送医就诊和住院治疗。
(四)备齐疫情防控物资。
复工前要做好充足的消杀物资准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红外体温计、杀菌洗手液、消毒液、消杀喷雾器等。
(五)提前对人员聚集场所进行消毒防护。
复工前,安排人员对工作场所、作业场地、食堂、员工宿舍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消毒防护及环境清洁,落实专门疫情防控管控人员、设立企业测温点及临时隔离室。员工进入工作场所前必先进行健康检查,相关信息必须登记在册。
(六)加强复产安全管控
加强节后复产安全管控,做好重要设备复产方案,排查事故风险,及时消除隐患。
二、督促员工做好返程及上下班防护
(一)进行人员核准。
企业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提前掌握返岗返工人员情况,提前做好疫情重点区域人员的疏导劝返工作,对14天内有湖北等重点区域旅行史、生活史、与当地人接触史或与其他区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律劝其暂时不要返岗。
(二)指导工人做好返程防护。
对于返岗员工,倡导员工错峰返程,分批、有序出行。需全程佩戴口罩,乘坐火车、公交、地铁时,可以用携带的消毒用品(比如消毒液、消毒湿巾),对扶手、座椅等身体能够接触到的地方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三)优化上下班方式。
提倡员工上下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叉感染,优选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下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抵达公司或居住地后第一时间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下班后不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不去影院、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三、严格人员管控
(一)严格执行员工排摸、登记,做好人员隔离及医学观察工作。
严格执行员工摸排、登记,按照“一人一档”做好建档筛查工作。对于来自重点地区不能劝返的员工必须严格执行集中隔离14天的要求;隔离期结束后,如无感染症状,采集咽拭子标本检测阴性后,方可正常上班。从其他地区返岗的员工必须严格执行居家隔离14天的要求,如无感染症状,方可正常上班。一旦发现员工有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立即报告并督促其到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信息上报和随访。
(二)加强消毒、安保人员防疫。
大厅接待、门岗检查等对外部接触人员,需注意自身防护安全,佩戴一次性用品包括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防止交叉感染,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
(三)严格执行出入人员体温检测制度。
企业应在单位入口设置体温监测点,严格执行出入人员体温检测制度,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立即指导其就诊。
(四)严格落实员工戴口罩上岗工作制度。
确保员工防护到位,严格落实职工戴口罩上岗工作制度,职工开展协作工作、公共作业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员工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存在化学毒物或粉尘的作业场所作业时,员工应根据接触浓度佩戴相应的防毒、防尘口罩或面罩。
(五)建立员工病假记录制度。
员工每天开展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或腹泻等呼吸道症状,应劝其尽早到附近发热门诊就诊。
(六)严把企业工作区域入口关。
做好来访车辆和人员询问、登记,对来自疫情高发地区或接待过疫情高发地区人员尚不满14天的,禁止其入内;对其他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进行相关信息确认后方可入内。
四、加强公共区域防护
(一)每日对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
每日开始工作前,安排人员对门厅、通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更衣室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区、扶手、会议室的话筒、桌面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每日至少1次,可根据人流量等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消毒频次。个人办公工位区域内,对办公桌椅、电脑等每日进行消毒清洗作业,保持工位整洁干净。
(二)空调系统定期消毒,加强工作场所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确定原料和工艺步骤后,应确定与每项相关的潜在危害。该清单的全面性变异很大,但危害识别通常是对所制造的动物饲料类型中已知或可合理预见的所有潜在危害的头脑风暴。然后继续评估潜在危害清单的严重性和概率,以确定哪些方面需要控制。根据FSMA的要求,在危害识别过程中必须参照具体标准。这些包括配方、条件、功能和设施设备的设计、原料、运输、加工程序、包装和标签、储存和分配,有意或可合理预见的饲料使用,卫生和其他相关因素。个人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相关资源,包括科学文献、FDA召回、FDA或其他监管机构的指导。
在2013年PEDV进入美国之前,证明猪饲料中存在显著生物危害的科学文献有限。该病毒引起所有猪腹泻和呕吐,但在哺乳猪中最严重,死亡率在3至5周内接近100%,并在北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也发现了这种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猪--猪传播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传播的方法,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由于粪便交叉污染,运输车辆,污染物,饲料和气溶胶可能参与病毒传播。实验室研究确认猪全价饲料和原料中的PEDV污染可导致PEDV传播。
虽然PEDV是猪饲料中第一个引起关注的重大生物危害,但其他潜在的生物危害也存在。例如,哺乳动物的正呼肠病毒最近已被证明存在于血粉中并导致感染。所有动物饲料中最普遍的生物危害无疑是沙门氏菌。FDA的监测数据表明,从2002年到2006年,所有的动物饲料和原料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率为%,但从2007年到2009年下降到%。全价饲料中的污染率要低得多,2002年至2006年为%,2007年至2009年为%。
除科学文献之外,其他的资源,如来自FDA和其他监管机构的资源,在危害识别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帮助。美国FDA维护一个召回和撤回数据库,以及应通报食品注册系统,该系统报告了“当使用或接触时有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对人类或动物死亡的食品”。这些清单可能有助于帮助个人了解危害,从而与动物饲料制造中的危害联系起来。FDA正在积极制定不同类型动物饲料相关的危害指南,但尚未在本文发表时公布。此前,FDA已于2006年发布了“动物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潜在有害污染物的清单草案”。虽然该清单并非全面,但该清单是识别危害的良好资源,因为它将危害分类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生物危害分为两类: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包括牛海绵状脑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生物污染物,包括芽孢杆菌属物种、梭菌属物种、大肠杆菌、分枝杆菌属物种、假单胞菌属物种、肠沙门氏菌血清型和葡萄球菌。这份清单是在PEDV进入美国之前建立的,因此这种潜在危害未列入清单。此外,列表中包含的许多潜在危害在猪饲料中是未知的或合理可预见的。所以可能需要多种资源来进行彻底的危害识别。
危害分析的第二步是评估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单一工厂内发生的概率。与危险识别的情况一样,每个工厂的各种条件都不同,那么每个危险的严重性和概率是不同的。严重性和概率一起用于设置可能需要控制的阈值。
根据FSMA的规定,危害的严重程度是由危害爆发后造成的疾病或伤害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的。这种严重程度评估是可变的,但在单一动物中引起短期伤害或疾病的危害的严重程度通常低于那些有可能造成广泛死亡的危害。例如,猪饲料中金属的存在可能比PEDV的严重性更低,因为来自一件制造设备的金属螺栓不太可能被动物摄入。即使被摄入,危害也仅限于单一动物,不会影响整体畜群健康。猪饲料中PEDV的存在通常被认为具有比金属更严重的程度,因为大量死亡的可能性。除了疾病或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受影响的动物数量外,还可以在危害总体严重程度评估中考虑其他因素。根据设施的不同,这些可能包括动物对生产系统的价值或危害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除了评估危害的严重程度外,危害分析还应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FSMA也有这一要求:必须“评估在没有预防性控制的情况下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FDA已经认识到在此期间可以考虑诸如生物安全计划等方案。进行概率评估的个人可能还需要利用诸如FDA召回或可报告食品登记处的资源以及他们自己的工厂历史来做出判断。与严重程度的评估一样,发生危险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施。例如,沙门氏菌污染一般是动物饲料中的一个问题,但其在猪饲料中的流行和严重程度低于许多非牲畜物种。FDA沙门氏菌合规政策指南可以证明这一点。该指南描述了宠物食品在被沙门氏菌污染时被认为是掺假的,并且随后不会进行热处理或其他会杀灭沙门氏菌的处理。然而,其他动物的饲料只有在被致病性沙门氏菌污染时才被认为是掺假的。唯一致病性沙门氏菌血清型是沙门猪霍乱,这是很少在猪以外的环境中存在,它通过饲料和原料传播的可能性不应该被忽视。如果对于生产其他物种饲料的饲料厂而言,如果其中禁止的血清型爆发的可能性更高,或者如果工厂饲料出口到标准更严格的国家(例如许多欧洲国家),沙门氏菌仍然是一个重要危害。根据血清型、工厂设计、原料、客户,沙门氏菌和其他危害的严重程度评估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旦确定了危害并确定了其严重性和可预测性,就必须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针对性的控制方法。 根据FSMA的预防性控制需要严格的管理,例如监测、验证、确认、纠正措施和召回计划。这些控制策略中有许多是有用的,大多数仅生产猪饲料的饲料厂可能就不再需要预防性控制。相反,大多数工厂可能会选择通过前提方案降低其可能性来减轻危害,例如生物安全计划。
除了直接存在于饲料中之外,应当注意的是生物危害还可能导致饲料厂长期交叉污染。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从三个饲料厂收集的%的动物原料被沙门氏菌污染,但粉尘样本的污染率为%。如果生物安全措施失败,并且有害的微生物进入设施,则很难从工厂中去除这些危害。任何加工后还残留有机的地方都可能导致后续批次的交叉污染。根据工厂的设计,发生这种情况的最大风险可能是螺旋输送机内部(图 5)、冷却器内部、储存罐(图 6)以及斗式提升机的底部(图 7)。
通过冲洗和生产批次排序作为生物安全计划的一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交叉污染。根据定义,冲洗是“在生产一批饲料后,为了清除药物残留,在处理和生产设备中使用一种原料(如玉米,豆粕,花生壳等)清洁设备的过程。批次排序是“不同批次动物饲料的生产、储存和分配的顺序预先排列,旨在降低药物导入后续饲料的风险,不会导致不安全的污染”。多年来,冲洗和生产批次排序已被用于降低批次间药物交叉污染的风险,同样的概念可用于减轻生物危害。冲洗和生产批次排序应考虑制造所有过程,从接收到装运。在高风险情况下,可能需要冲洗和生产批次排序,或两者联用。来自我们实验室的初步数据表明,在制造受污染的批次后,第二个饲料批次中仍然存在感染性。因此,生产批次排序应被视为风险降低程序,而不是风险消除程序。
除了生产批次排序和冲洗外,维持卫生计划还可以帮助防止生物危害的交叉污染。这个计划包括定期清扫生产区域,如地板和手工添加区域,以及地面物料扫入垃圾桶,而不是进入下一批饲料。在人员交叉的地区和接触饲料的区域应特别强调卫生管理。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集尘。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饲料厂将空气收集系统和地板清扫中的灰尘直接放回进料系统以减少损耗。然而,这种粉尘应被视为高风险并被丢弃。最近评估制造PEDV感染饲料时环境污染的数据表明,潜在的感染性粉尘颗粒可以广泛分散在整个饲料生产区域。
❶ 完成一次危害识别和评估流程,以了解饲料厂内需要控制的关键危害。
❷ 一旦被污染,卸料坑、绞龙和提升机非常难以清理:最好是防止被污染的原料进入到饲料厂。
⑴ 建立对原料的采购要求,包括安全性要求,并与可信的供应商沟通相关要求。
⑵ 建立对原料和成品饲料的运输要求,比如说卡车卫生、运送顺序,和特定要求文件,如上一次运输信息和清洁确认文件。
⑶ 在卡车准备开始卸货前,卸料坑必需有遮掩物,必需提高警惕防止物料(如清扫物)进入卸料坑。
⑷ 通过冲洗和生产排序降低批次之间的交叉感染。
❸ 降低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可能性。
⑴ 张贴标识,注明对卡车司机和访客的要求。
⑵ 在饲料厂内或运输过程中提供干净的鞋子、塑料靴或鞋套,可以降低病原菌传播。
⑶ 要求农场报告疾病爆发的位置,合理安排卡车送货顺序,减少生物危害传播回饲料厂的风险。
⑷ 不要接收在农场饲料罐中退回的饲料。
⑸ 如果可以,让卡车司机在饲料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待在车上,或者至少使用隔离的靴子或靴套,并清洁双手
⑹ 禁止卡车司机进入谷仓,并远离通风扇、死猪处置处,不与粪污处理流程交叉活动。
❹ 降低环境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⑴ 制定环境清洁计划,对设备和地面进行定期清洁。
⑵ 灰尘可以携带大量未知微生物,不应该再返回至生产系统中。
❺ 合适的时候主动减少生物危害
⑴ 热加工显著减少了许多生物危害的存在,但是这是一种定点手段,对无法防御后续污染。
⑵ 对原料或饲料进行化学处理可以防止后续的交叉污染,但是现有的化学处理可能需要特定的设备或许可,或者成本可能比较高。
❻ 一个评估有助于确认生物安全计划的有效性,并防止遗漏
⑴ 一次自我评估需要持续3-12个月,这取决于饲料厂的风险。
⑵ 第二方、第三方审计和认证方案对更严格的评估生物安全计划是有帮助的。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3篇
(一)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加强补针工作。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严格推行“政府主导、动物执法部门监督、养殖场(防疫员)实施”的强制免疫责任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展当前补免工作和下一步春防工作。(责任部门:畜牧兽医站、农业站、各行政村)
(三)实时监测,全力做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严格执行全镇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及监测计划,加大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监测力度,各村要重点加强对边境村屯、养殖密集区、野猪出没地、候鸟栖息地等区域的监测力度,积极配合做好辖区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责任部门:畜牧兽医站、林业站、各行政村)
(四)协同作战,深入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加大对布病的危害性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针对易出现人员感染的免疫、采样、检疫、实验室检测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从业人员的感染。各村要加强与畜牧局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和农业局动物监督所、镇畜牧兽医站的报告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协同作战,严格落实与^v^门H7N9防控“三同时”联动机制,形成防控合力。(责任部门:畜牧局和农业局相关部门、卫键局、畜牧兽医站)
(五)严格产地检疫,加强落地监管。充分利用“动监e通”等电子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动物检疫工作有关规定和跨省调运易感动物审批制度,加强落地监管、隔离检疫工作,做好动物标识和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管理。(责任部门:农业局动物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农业站)
(六)加大力度,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要不断提高执法能力,配齐配强专业力量,创新监管手段,加大巡查力度,严肃处理养殖环节、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监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强化联合执法,总结“违法违规调运生猪专项打击行动”经验,建立情况通报、联合作战、信息共享、案件移交长效工作机制,持续严厉打击对私屠滥宰、非法收购贩卖屠宰病畜禽等违法犯罪行为。(责任部门:农业局动物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农业站)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4篇
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_决定,将_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将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同时,不再保留_、人口计生委。
新成立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规章,依法制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拟订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
(三)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制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统一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四)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国卫生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六)制定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
(七)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八)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和政策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九)起草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和政策,指导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
(十)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十一)负责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医疗服务的全行业监督管理,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的政策、规范、标准,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
(十二)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医药卫生科研攻关项目,参与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
(十三)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订国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并组织实施。
(十四)组织指导卫生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卫生援外有关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卫生合作工作。
(十五)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负责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5篇
(一)明确任务,严格履职。严格落实分片包干、定人定场负责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立戒作风飘浮,切实履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职责。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把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性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疫情监测、突发疫病应急处置等工作,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使动物疫病防控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落实责任,务求实效。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免疫、监测、应急处置等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对于不严格履行防控职责、将严肃问责。
由于研究证明饲料可能是PEDV等生物危害的潜在载体,因此对饲料厂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生物安全计划包括识别和评估危害,以及降低已知或可合理预见的生物危害发生概率的方法。附录1中提供了建议的做法和要点摘要。评估策略可以帮助工厂评估有效性并确定其生物安全计划中的漏洞。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量化各种饲料和原料中病原体对特定物种的相对风险,并阐明改进的方案。尽管如此,采用生物安全计划是将生物安全概念从农场扩展到饲料厂的关键方法,这可以降低饲料中生物危害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畜群健康、经济安全和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实施这些生物安全措施将产生一定的成本,但即使是策略性的实施一些建议也会降低风险。
重要的是,本评价是使用系统方法编写的,用于描述用于制定特定猪饲料厂生物安全计划中的关键概念。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应将列出的建议视为要求。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中一些建议的实施可能会增加饲料厂的成本,并需要额外的员工和培训。并非所有这些建议都适用于所有工厂,但利用生物安全计划是帮助改善动物饲料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近两年生产地缸发酵酒所得的理化数据及摸索的经验,2005年,酿酒车间全体职工将在厂部的统领与帮助下,齐心协力,以质量为中心,做好地缸发酵酒的生班、生池与生产工作。 2005年,地缸发酵酒计划新生班组6个,车间将优化班组结构,积极培养新人,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并控制工艺中的关键点,保证酒醅出入池理化指标适宜,入缸后正常发酵。同时,搞好环境卫生,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发酵环境。在发酵过程中,及时测温、跟池,观察发酵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同时,做好蒸馏过程中单掐酒的分段,保证各段原酒质量,努力提高优质酒及调味酒的比率。 2005年,提高清香型原酒的质量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在严格执行工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与创新,稳步提高原酒的产、质量。计划2005年二级酒率达到60%。 2、浓香型大曲酒 对五粮班组进一步强化生产管理与工艺落实,优化班组结构,积极培养与使用年轻人。五粮班发酵周期较长,我们要随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入池淀粉、酸度、水分、粮糟等理化指标,保证酒醅发酵正常,生产不掉排,合理改善与培养窖泥,在保证出酒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优质品率,淀粉出酒率58%。 4、生物酯、香醅实验 我们将在2004年实验的基础上,采取液态,半液、半固态发酵方法,做好生物酯小样的培养工作,在条件许可时,择优进行扩大培养,同时做好香醅实验,近早投入到大生产中。 二、安全促生产、安全出效益 安全生产是企业一切经济工作的基础和保证,2005年我们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我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认真做好安全隐患的自检、自查、整改及定期安全检查等安全工作,搞好“200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达到以月促年的目的,保持我厂连续多年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的好成绩。 三、抓好环境建设,提高职工素质,打造学习型企业 环境建设是酿酒车间常抓不懈的工作。随着我厂参观游客的日益增多,酿酒车间又是参观的重点区域,我们要克服白酒因“开放生产、自然发酵”这一传统工艺所带来的特殊环境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做好生产场地的环境卫生,保持整洁、有序的生产环境,使车间的环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我厂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的同时,酿酒车间将鼓励与支持职工多学习、多钻研,做好一年一度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车间全体干部职工将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从部长到值班员、从班组长到组员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把好质量关,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展现酿酒工人新形象。 2004年生产安全部在厂部的正确领导、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年初计划,但我们深知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们寄希望于2005年,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工作,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力争把车间工作再上新台阶。 生产安全部
为扎实做好20xx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v^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市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6篇
(一)组织发动
区、街镇二级政府层层召开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下发《关于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动员部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街镇为单位,调整完善政企技企联系和官方兽医监管制度,开展镇(街道)动防办主任、防疫员队伍和疫情测报员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调查畜禽存栏、免疫和发病情况,印发防治技术手册和宣传材料,申领和发放强制免疫疫苗,做到畜禽底数清、免疫情况明、队伍业务熟、防疫物资足,为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
(二)监测预警
1.完善测报机制。严格执行疫情举报核查、定期巡查等制度,采取印发疫情报告联系卡和村务公开等形式,公布区、街镇举报电话,拓宽疫情报告渠道。街镇动防办要每月组织村干部和村防疫员对散养农户和养殖场畜禽健康状况开展一次巡查,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并填写街镇动物疫情统计月报表,月末汇总上报区防指办。
2.加强抗体监测。要进一步严格源头管理,加强抗体监测,确保免疫质量。根据市局监测计划,按照区不漏街镇、重点街镇不漏村、养殖密集区村不漏组的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抗体监测。对漏免和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畜禽要立即进行加强免疫,及时堵塞防疫漏洞,确保存栏畜禽始终处于有效保护状态。
4.加强病死畜禽监控和规范处理。街镇动物防疫办公室、村级防疫员要对所辖区域内养殖场(户)开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畜禽病死情况,就地展开调查,排查疫情。严格“五不准一处理”,即对病死畜禽,严禁出售、运输、加工、宰杀和食用,一律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监督养殖场(户)进行无害化处理。适时组织开展病死畜禽规范处理专项整治行动。
(三)预防和控制
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防控体系的作用,坚持防疫工作协调一致,措施一致,行动一致,不断加大强制免疫力度,形成“政府管面,部门抓线,场户抓点,群众监督,专家把关,群防群控,依法防控”的工作局面,切实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构筑牢固的免疫屏障。
饲料厂生物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原料接收过程中防止危险进入。防止危险进入工厂是有益的,因为欧洲食品_(EFSA)已经证明受污染的材料进入饲料厂会导致工厂长期受到污染。接收过程中防止危害的第一步是制定供应商计划,其中包括明确表达对购买原料安全性的规范。这还可能包括验证原料供应商和工厂现场审查和评估。一旦这些规范到位,更重要的是沟通和执行。应该注意的是,通过生物安全计划可以减少在不需要预防性控制的危害时需要采用的手段。然而,用于控制需要预防性控制的危害的这些相同活动,将需要供应链管理计划作为控制,这需要FSMA的许多管理方法和文档。
无论危害评估如何,预防生物危害通常包括高风险原料的取样和分析计划。应建立抽样方案,以确定抽样方法、样品数量、样本标签、保留程序和分析指标。美国饲料管理协会关于获取防御性样本的“良好样本:指导”概述了无菌取样方法,从各种原料中获取高质量的代表性样品。因为在收集过程中样品很可能交叉污染,生物病原体需要无菌取样。计划表还应包括测试和保存程序,以及适当分析的说明。采样和分析计划将再次取决于每个饲料厂对危害的评估,其在原料原料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其分析能力。如果一种原料被认为是高风险,则应对每批次进行分析。如果风险较低,收集样品并将其汇集起来以进行分析可能更为实际。
原料接收的重点在于对入内卡车的管理。卡车司机和访客的安全措施应张贴在适当的标牌上(图 2)。
图2 生物安全标志示例,包括卡车司机安全规定
理想情况下,驾驶员应始终留在卡车内,以尽量减少走动。如果驾驶员必须离开车辆,应该穿一次性塑料靴或鞋套,以限制他们从鞋子中引入危险的可能性。PIC北美已经为生产高风险饲料(育种场饲料)饲料厂提供了推荐方案。他们维持生物安全的建议适用于许多通过生物安全计划减轻生物危害的猪饲料厂。进入饲料厂的所有卡车在车辆到达卸料口之前应移除泥浆和污泥,并且卸料口在卡车准备卸载前应保持覆盖(图 3)。做好适当的文件记录,如接收信息(卸载日期、时间和批号),以便追溯饲料和原料。还应收集来自卡车的有关先前货物的信息。
图3 卡车污染示意图
无论如何,如果配料以袋装、散装或液体形式进入饲料厂,则应特别强调在卸载前对高风险原料进行取样和危害分析。对于通常通过进料口进入并通过斗式提升机、输送机到储存罐的散装配料尤其如此。在卸载之前,原料可能在卸载过程中被污染,但是也有可能被泥浆或地板灰尘污染。漏斗装置(图 4)也可限制卸载过程中溢出的原料数量,并防止人员将溢出的原料扫入进料口。地板清扫,包括卸载过程中的清扫,应予以处置,而不是扫入进料口。
图4 原料接收口防止洒料的锥形料斗
传统上,很少强调高风险原料的卸载,和另外处理地面散落原料,但应考虑这些做法可以降低外来原料中不良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因为经常清洁接收口和输送设备是不切实际的,并且它们还可能残留原料,导致原料的交叉污染(图5~图7),这些做法更加值得提倡。
袋装原料通常储存在仓库内直至使用,而液体原料会卸载到加热或不加热的储罐中。 在一些生产系统中为了降低危害的风险,将袋装原料放置到具有加热存储区域中一段时间。 例如,一些饲料厂为降低原料含有PEDV的风险,使用前会在室温下放置高风险原料2周。还应检查袋装原料,以确保袋子完好无损且干燥。应记录批号,并在更换批次时清空并重新记录,以提高可追溯性。 最后,液体原料阀门应在不使用时锁定,以降低不正确添加的风险。 如果加热该原料,则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必要时液体水分中的微生物生长。
为扎实做好全镇2021年度冬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安排部署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工作,根据全省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7篇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动物园管理,充分发挥动物园的作用,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综合性动物园(水族馆)、专类性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城市公园的动物展区、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繁殖研究场所。
从事城市动物园(以下简称动物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动物保护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_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动物园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城市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动物园管理机构负责动物园的日常管理及动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动物园积极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和移地保护工作。
第二章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园林和绿化规划,并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第六条需要新建动物园的,应当对建设地点、资金、动物资源和技术条件、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并向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应当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建动物园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第七条动物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坚持环境优美、适于动物栖息、生长和展出、保证安全、方便游人的原则,遵照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八条动物园的设计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设计资质,并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接业务。
第九条动物园规划设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全国总体布局规划;
(二)饲养动物种类、数量,展览分区方案,分期引进计划;
(三)展览方式、路线规划,动物笼舍和展馆设计,游览区及设施规划设计;
(四)动物医疗、隔离和动物园管理设施;
(五)绿化规划设计,绿地和水面面积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七)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八)人员配制规划,建设资金概算及建设进度计划等;
(九)建成后维护管理资金估算。
第十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时,应当将动物园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一)符合动物生活习性要求;
(二)方便游览观赏;
(三)保证动物、游人和饲养人员的安全;
(四)饲养人员管理操作方便;
(五)规定的设施齐全。
第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时,应当将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动物园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动物园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动物园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竣工后按规定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已被占用的应当限期归还。
第十四条动物园扩大规模、增加动物种类,必须在动物资源、动物笼舍、饲料、医疗等物质条件和技术、管理人员都具备的情况下稳步进行。
第三章动物园的管理
第十五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动物园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科技人员应达到规定的比例。
第十六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_颁发的《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标准。
第十七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备有卫生防疫、医疗救护、麻醉保定设施,定时进行防疫和消毒。有条件的动物园要设有动物疾病检疫隔离场。
第十八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对饲养动物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饲养动物谱系。
动物园都应当设立谱系登记员,负责整理全园饲养动物的谱系资料。
第十九条动物园管理机构每年应当从事业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用于饲养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
第二十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科学普及教育计划,要设专人负责科普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
第二十一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人、管理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游人的管理,严禁游人在动物展区内惊扰动物和大声喧哗,闭园后禁止在动物展区进行干扰动物的各种活动。
第二十二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园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完善环卫设施,妥善处理垃圾、排泄物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三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绿地的美化和管理,搞好绿地和园林植物的维护。
第二十四条动物园内的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
第四章动物的保护
第二十五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种群发展计划。动物园间应当密切配合和协作,共同做好濒危物种的保护繁育研究工作。有条件的动物园应当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第二十六条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自然或人为灾害受到威胁时,动物园管理机构有责任进行保护和拯救。
第二十七条动物园与国外进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野生动物的交换、展览、赠送等,涉及进出口边境口岸的,经_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_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大熊猫的进出口需报_批准。
第五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八条对在动物园建设、管理和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科学普及教育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一)未取得设计、施工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承担动物园设计或施工的;
(二)违反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动物园建设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的;
(四)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的。
第三十条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8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完善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凡组织不力、免疫任务未按时完成、监测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
(二)加大投入,保障防疫行动所需经费。镇政府及时落实防疫经费,保证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监督管理等具体措施的落实。
(三)加强督查,确保春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要积极开展防控工作监督和检查,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及时、客观地对村级防控工作进行评价。集中免疫期间,镇动防办要实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村级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9篇
(一)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坚持做好养殖环节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措施,全面落实门禁、封闭饲养、定期消毒等制度,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和落地隔离观察措施落实,严禁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严格落实备案运输车辆检测及生猪屠宰企业清洗消毒、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做好疫情处置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按规范处置。
(二)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常态化、全覆盖。对散养动物,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落实国家、省、市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计划要求,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工作,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
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档案记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痕迹化管理,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据可查。
(三)认真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肉牛、肉羊布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对奶牛场、种畜场实行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及时扑杀淘汰。对奶牛场因布病阳性畜检出率偏高(检测阳性率>2%)的,实行免疫备案制,规范免疫程序。结核病重点开展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实行扑杀淘汰。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四)做好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工饲养的能够开展免疫的野生动物,参照家畜家禽的有关免疫程序,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疫苗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做好疫病排查,有异常情况及时诊断处置,确保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五)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和消毒灭源工作。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监测制度,加大对重点动物疫病监测频率,结合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动物疫情普查,研判动物疫情态势,科学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指导畜禽养殖场健全完善动物防疫和消毒灭源制度,以养殖、屠宰、交易等区域为重点,强化消毒灭源和常态化清洗消毒工作,有效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六)进一步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和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开展实验活动,及时完成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健全实验检测档案记录。严格落实人员防护制度,按规程做好生物防护保障措施,切实做到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做好主要动物疫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检测任务和应急检测任务。春秋免疫工作完成后,分别抽送猪、牛、羊、鸡血清样品,及时开展抗体检测及免疫评估工作。
(七)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培训。以基层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规模养殖场人员为重点,积极开展以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疫病程序化免疫、综合防治技术、人员防护等内容的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参与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免疫接种的全部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重点对个人防护、免疫技术和操作规程等环节要全面培训,防止人为传播疫病。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宣传告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养殖从业人员的防疫责任意识和自觉性。
(八)搞好防疫物资供应和管理。明确专人搞好疫苗储存、发放,确保疫苗供应安全。严格按照生物制品管理规程保管生物制品。建立健全生物制品进出台帐、废旧生物制品、空瓶销毁记录。完善动物防疫设施、器械、物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防控物资有效合理利用。
(九)强化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落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和更新。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疫情必须做到“早、快、严、小”的处置要求,杜绝发生“漏报、瞒报、谎报”等情况。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10篇
1、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工作。结合畜禽屠宰监管整治工作,开展屠宰检疫工作,提升专项整顿行动。加强屠宰检疫工作管理,重点对屠宰检疫申报、屠宰检疫痕迹等工作的规范,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规范检疫记录。加强屠宰检疫室建设,配备各类检疫(化验)设备。进一步落实屠宰检疫申报、准宰制,规范检疫程序和工作记录,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皮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农业部屠宰检疫“五不得”,严把屠宰检疫“五关”,全面落实“四不准一处理”要求,确保出场动物产品检疫程序到位。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监督检疫人员规范建立各类记录台帐,确保动物产地检疫回收、动物产品持证率达到100%。
2、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动物饲养、屠宰和动物产品生产企业100%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鼓励引导企业使用机械处理病死猪。申领养殖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的病死猪100%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认。经检出的染疫、病死动物、病害动物产品100%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出现大规模乱抛病死动物现象。积极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第三方治理。不定期对各乡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确认、登记进行督查,防止虚报病死猪数量、骗取补助资金的违法现象发生。
3、严把流通环节监管工作。一是抓好外购畜监管工作,外购畜批批落实落地报检,进行隔离观察、并健全相关登记。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各公安检查站派驻人员严格做好牲畜流通环节的监管,坚决杜绝外县市生猪及其产品调入我县,同时查证验物,对于证物不符、无证拉运牲畜等违法情况立即上报。二是加强跨州境调运动物监管,进一步做好外购动物的落地报检、隔离消毒等工作,严格落实调运牛、羊布病监管、落地检测工作,形成调出必检与调入隔离双重保险机制,防止输入性疫情发生,保障活畜流通规范有序。加强流通环节日常巡查,加大对无证调运、证物不符、未按规定落地报告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学校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第11篇
总目标:力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力保不发生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
(一)免疫工作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证持有率、防疫档案建档率、牲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
(二)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性病性猪蓝耳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按时完成省、市县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
(四)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