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文案范文(必备5篇)

梦醒时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16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5分钟。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文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_做出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部署。“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我国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一)提高我国应对国际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严重影响,表征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而实际上是对原有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长期以来,我国对外依存度高,外需、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的许多企业,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原有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表现。

(二)我国适应全球经济新调整的必然要求

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深度调整期,包括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全球需要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世界贸易格局的调整。从增长速度来看,全球经济很可能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时期。从全球需要和生产结构调整来看,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不会恢复,甚至会相对收缩。我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整体经济转型,真正确立和实施科学发展方式,才能适应后国际金融时期全球经济调整的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资源总量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又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显然要缓解乃至解决新世纪我国持续增长和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制约,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低投入、低消耗、高利用、高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四)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压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相当严重。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大多与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不够合理、不够完善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消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机制条件。

(一)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制体制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本途径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下决心、花大力消除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缺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以下三条: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政府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解决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有体制机制保障。二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三是进一步完善统一市场,使全社会所有要素在城乡、区域、产业和企业间自由流动起来。

(二)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看,经济结构调整总是由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所要求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到来和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一次大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调整需求结构。二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四是调整城乡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五是调整对外经济结构。

(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技术进步尤其是自主创新既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实施“引进和创新相结合,加强自主创新”的国家技术发展战略。一是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二是加快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增加对战略性高端技术、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及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政府投入。

三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制与机制。四是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由单纯依赖引进向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转变。

(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考虑到我国推进工业化面临的挑战,以及信息化条件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技术创新、结构创新和制度创新,具体说就是在下面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把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作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口。二是推进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渗透。三是推进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四是培育中国战略性新型产业。五是推进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三、结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更好的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使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更加全面、科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既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又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魏杰.中国经济转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2]李炳炎.中国模式经济发展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文案范文 第2篇

即将收官的“十三五”,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步伐弥坚,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能力、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升,同时,还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跨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这三大关口,必须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

展望“十四五”,我们要矢志不渝,开拓进取,积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要促创新。创新是国家振兴之源、强盛之基,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我们要持续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突出应用牵引,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_破。

要强基础。务实制造之基,不仅关乎一国制造的品质,更决定着制造业发展的潜力。要持续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瓶颈。要把质量品牌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生命线,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价值内涵与国际声誉。要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文案范文 第3篇

党的_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由“快”字当头到“好”字为先,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_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实现“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影响又好又快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的_报告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体制改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抓好这两个重点,也就抓住了全部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我们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切实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取得重大进展。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文案范文 第4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不管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和各项事务中存在着怎样的矛盾,但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个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上,利益却是完全一致的。中国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并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世界做出节能减排承诺,并采取一系列坚决的节能减排措施,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关系。其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关键就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了,单位GDP的能源、原材料消耗下降了,各种排放和污染减少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缓解或者解决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国在制定“九五”规划时就已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_”又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要求也更高。虽然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提出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保证经济发展总量的同时,又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这就使得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如果不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真正解决总量和结构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在总量与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总是把总量增长放在优先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一句空话。这一点,已被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具有十分的紧迫性,但又具有长期性。由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涉及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体制机制的保证和技术支撑等等,而这些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如总量与结构的矛盾、速度与效益的矛盾、成本与质量的矛盾等等,又总是长期存在的,原有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将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只是现阶段的矛盾更加突出罢了。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如2003年~2007年,我国GDP分别比上年增长10%、10?郾1%、10?郾4%、10?郾7%和11?郾9%。即使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最困难年份(2009年),由于我们积极应对,采取了各种保增长的有效措施,GDP的增长仍达到了8?郾7%,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经济增长长期处在一个偏高的水平,就必然会出现和加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而经济结构不合理,又必然会造成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这里所说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概括地说,就是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重点,把以投资、出口拉动为主的快速增长模式,转变为以消费为导向、内需拉动为主,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平稳较快增长模式。具体地说,这一战略转型涉及下述三个方面的转变:

经济增长由快速波动型向平稳较快型转变。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什么水平上比较合理,各方面一直持有不同的意见。但增长速度偏快,超过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同时加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也是被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多次证明了的。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根据历史的经验和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应控制在8%~10%为宜。与此相适应,居民消费价格则应控制在3%~4%之间。“十一五”规划确定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7?郾5%,以及近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下一年度的调控目标确定为8%,是完全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行更加接近和符合调控目标,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

拉动经济增长由片面追求出口快速增长向以扩大内需为主转变。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我国的对外出口一度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扩内需、保增长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金融危机过后怎么办?是还回到追求粗放的出口快速增长的老路上去,还是抓住这次调整的机遇,加快外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确立以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呢?这是一个大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到对外贸易工作中去,真正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主要依靠扩大内需,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完全是可能的。同时,我们要在金融危机形成的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倒逼机制,加快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当务之急,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实现对外出口的“两化”,即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出口国别的多元化。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方面,同时,又能通过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扩大内需由以扩大投资需求为主向以扩大消费需求为主,并以扩大消费需求为导向,促进投资需求转变。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党的“_”提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一项非常正确的重大战略决策。上述几个转变进行得如何,不仅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但投资、消费、出口之间的关系还不尽协调,主要是投资率偏高,净出口增长也较快(2008年下半年以来除外),但消费较弱。最近几年,消费有所增强,但仍然不足。“十二五”期间,应把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同时,在投资需求方面,应重点保证那些对消费和就业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和投资结构的改善,并防止投资率的进一步提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不合理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障碍,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重要表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消费结构、供给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等。这些结构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十二五”期间,必须围绕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

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生产业)和低碳产业,以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要认真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搞好各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

调整区域结构,首先,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其次,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大功能主体区的划分,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最后,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调整所有制结构,关键是要继续坚持和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要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要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融合发展。

四、深化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转变经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就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而言,重点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改革。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准确界定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实现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和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充分发挥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并制定正确的财政货币政策,一方面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通过深化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改革,使其真正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有利可图地走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道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积极有效作用,关键是发挥价格机制的积极有效作用。这就涉及到价格体系的改革和完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已经完全由市场决定,但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并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可以说,目前我国的价格体系还存在着严重的扭曲现象,各种商品的比价还很不合理,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总体上还偏低,这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人们对各种商品比价的认同受到强大的习惯势力影响的结果。因此,价格体系的完善和各种商品价格的合理化,并不是简单地放开价格就能够做到的。当前,在价格问题上,可以说我们遇到一个两难的选择,即完全由市场定价,价格并不能完全合理,而要加大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力度,不仅与市场趋向的改革相背离,而且如果弄得不好,还有可能造成新的价格扭曲。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加强自主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需要有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外,还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果说体制、机制是解决“我要转”的问题的话,技术支撑则是解决“有能力转”的问题。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学技术进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学技术进步,除了要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外,也需要有体制和机制的保证。正如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三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四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

自主创新,包括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和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但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一些重大的原始创新,应由国家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组织实施,就象“神五”、“神六”那样。当然,也可以由那些经济技术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组织实施,国家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其创新成果作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以体现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鼓励。同时,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独立地进行某些自主创新。对于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主要由企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施,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要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按照社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大力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注意处理好科学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关系。由于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单位,企业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因此,企业进行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很好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而且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应用技术的研究上,并把它与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又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运作很好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经济技术效果。最近几年,我国的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大唐电信集团提出和实施的“科技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自主创新道路,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文案范文 第5篇

这次全市乡镇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三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专题经济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市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重大战略部署。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发展壮大镇级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下面我对会议作简要总结,并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会议的总结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有成效。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三方面收获。

(一)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早在半年前*书记已将筹备会议的任务布置下去。根据*书记的指示,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全市大部分乡镇,组织起草了主题报告、几个《决定》讨论稿和制作电视专题片,并在*书记的指导下,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后最终敲定并提交大会讨论。准备非常充分,组织工作很严密。

二是规模大,规格高。这次全市发展乡镇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市第一次召开这样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市直和县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召开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全市性会议,研究部署发展乡镇经济工作,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镇经济发展问题,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三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会议紧紧围绕发展乡镇经济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和探讨,重点非常突出。会议期间,*书记作了主题报告,大家讨论了市委、市政府的三个决定,观看了专门为此次会议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还听了先进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经验介绍,内容十分丰富,受到了启发。

(二)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非常及时。会议务实高效、效果明显。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收获:

一是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实际深入讨论了三个《决定》(讨论稿)。在学习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经济强市、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全面总结了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的情况,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十大新举措,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统揽全局,为今后我市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大家还结合各地的实际,进一步理清了今后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的方向,研究了许多壮大乡镇经济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树立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形成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局面。

二是总结了经验,开拓了视野。这次会议,水口、新圩、黄埠、杨村、麻榨等镇分别作了发展乡镇经济的经验介绍。之所以要选择这几个镇作大会发言,我们是有考虑的。水口、新圩、黄埠这3个镇可以说是老牌先进镇,他们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是全市镇级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各镇学习的标兵。而杨村、麻榨等镇地处山区,受客观条件的局限,起步较迟。但是他们不甘落后,坚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信念,奋力赶超发达乡镇,以强劲的后发动力,跻身全市先进镇行列。尽管这几个镇的起步时间、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化为龙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特色经济,增强乡镇经济发展后劲。这些经验非常具体、非常鲜活、非常宝贵。通过这些乡镇的经验介绍,同志们对发展乡镇经济有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既学习了先进镇好的经验做法,又找到了与先进镇的差距,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看到了前景。

三是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书记的报告提出了发展乡镇经济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发展乡镇经济的十大举措,符合我市的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先进乡镇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这次会议,同志们对加快发展乡镇经济充满信心,干劲更足了,决心更大了。大家在讨论中都表示,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会议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态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市乡镇经济发展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开得十分成功,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努力实现镇级经济发展新突破

乡镇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希望各级各部门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会议的部署落到实处。现在,我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讲六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和城乡间有序流动。乡镇经济是全市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乡镇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镇级经济能否加快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乡镇经济不只是哪一个镇的问题,而是关乎全市发展大局,是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发展乡镇经济都有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加快乡镇经济发展不仅是中央和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目前,我市乡镇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乡镇尤其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大家要坚决摒弃“怨天尤人”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坚决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坚决克服急躁漂浮的心态和形式主义的作风,迎难而上,把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放在思考和研究如何因地制宜、更快更有效地发展当地经济这个问题上来。我们只有奋力追赶,没有退路。这一点大家在认识上务必要高度统一。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乡镇经济发展全局

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乡镇经济发展全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各地要按照*书记提出的总体思路,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发展,实事求是地制定当地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找出一条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来,实现乡镇快速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乡镇经济发展工作,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力求做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二是要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环保型特色经济产业体系,防止因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三是要处理好乡镇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要以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兴建绿色家园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兴建生态城镇、生态新村,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三)建立和完善支撑乡镇经济发展的制度,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落实*书记报告提出的工作思路,必须进一步深化乡镇经济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如下六项工作:

1、创新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要深化县、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县一级政府职能转变,规范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变主导型为服务型,强化基层政府在政策引导、经济调节、社会管理、法规监督、市场监管、改进服务、营造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要按照“转变乡镇行政职能,精简乡镇机构人员,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的原则,加快推进并镇、并村、并校工作,力争在撤并乡镇行政机构、精简人员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2、改革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规范、公平、激励的原则,合理划分和调整县、镇两级政府的事权、财权;明确划分县、镇两级的收入归属和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支出范围和结构,建立健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适当下放财权,充分调动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创新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这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激励型乡镇财政体制的决定》,这个文件出台后,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以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明年免征农业税,这是一项硬任务,要在省市统一部署下抓好落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有效办法,妥善处理镇村不良债务。全面清理镇村债务,摸清底数,分清责任,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当前,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指导,制定镇村债务的具体处置办法。

3、健全和完善乡镇投融资体系。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量部分逐步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例和增长幅度应随着财政的增长幅度逐年提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农业科技推广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整合财政支农投入项目,改善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要鼓励农村信用社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农贷业务,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三是探索乡镇政府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筹集乡镇经济发展资金。比如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土地资源出租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4、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各地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建立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要按照_提出的“四个必须”加强土地管理,注意保护和节约用地。要以保护基本农田为重点,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要逐步把现行的强制性行政征用行为转变为交易性市场购买行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严格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在土地补偿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交纳失地农民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决不能让农民“失地”又“失业”,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保体系。一是健全农业保险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实行对农业保险补贴的办法,推进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二是完善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人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济。对尚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要着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门路,减少和防止返贫。三是抓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工作,保障农民健康,防止因病返贫。今年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要达到40%以上,各级要认真抓好落实。四是逐步将进城民工、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职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除他们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

6、深化产权制度和各项配套改革。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内外资参与乡镇企业的改制、重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农业开发,为乡镇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完善市场机制,加快区域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加大投入,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书记的讲话精神,抓好发展环境是关键。当前,我们要着力抓好如下三方面工作,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突出抓好县道、村道公路建设。目前,我市镇、村一级的道路建设欠帐较多,道路通行能力差,不少村镇行路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成为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快镇村公路的建设。今年计划全市改造县道砂土路100公里,改造镇通村公路300公里,市财政分别对县道、村道建设给予每公里30万元和10万元的补助。各县区、镇也要筹措相应的配套资金,同时发动村民、沿线受益企业自愿捐资,在全市形成全民办交通的良好局面,力争尽快完成全市的县道和村道改造任务。

2、大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快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将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今年起,我市将全面实施省政府批准的15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总投资达亿元,其中市、县自筹资金亿元。要加快全市254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从今年起五年投入亿元,其中市、县自筹配套资金亿元。认真组织实施省人大关于加强贫困地区机电排灌工程建设的议案,全面恢复和提高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排涝抗旱能力。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水源,为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优美的水环境。

3、抓好固本强基工程和帮村富民工程。今年市财政投入300万元资金,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要进一步健全固本强基工程党政领导干部和部门挂点联系责任制、领导责任制、督促检查制、党员联系村务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切实帮助农村建立起强有力的基层组织,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推进帮村富民工程,创新扶贫方式,采取异地投资、合资经营、股份制和兴办小型实业项目等形式,实行多级帮扶、多管齐下,既“输血”又“造血”,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大办村集体经济项目,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低于3万元的贫困村脱贫。

(五)坚持“三化”并举,大力推进乡镇经济发展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三化”并举,整体推进。要抓好三项工作: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乡镇工业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注重实效。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工业。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乡镇工业。乡镇一级自有资金有限,通过招商引资来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要把握当前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机遇,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把山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珠江三角洲的技术、资金、品牌、经营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兴办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促进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龙门县利用资源优势,引进了一批大型水泥项目、旅游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2、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城镇化是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工业国的必由之路。我市乡镇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镇建设滞后。当前,要抓好城市化发展纲要的编制,搞好城乡规划布局。要以13个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发展壮大中心镇和专业镇,加快撤并效率低下的“麻雀”村镇。要注重培育特色经济和特色城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使越来越多的城镇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中心。

要继续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废除阻碍农民进城的体制性和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体系,农民转业就业培训体系,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农民进城就业、定居、生活的各项服务工作。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市里有具体的规划,今年计划培训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计划到2008年转移15万人。各级要认真抓计划的落实,确保目标的实现。

3、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各地要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了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市财政今年专门安排3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重点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突出特色、规模、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要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整体能力,突出抓好精深加工,上规模、上质量、上档次、上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努力争创农业知名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六)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迅速掀起发展乡镇经济的新高潮

这次会议已吹响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号角,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会后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迅速掀起发展乡镇经济的新高潮。

1、各级党委政府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这次会议之后,各县区、各镇要尽快将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基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要组织专题报道,宣传好的经验,在全市迅速形成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制订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类型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县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2、加强对发展乡镇经济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发展乡镇经济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要尽快成立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抽调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统筹协调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加强乡镇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把支持乡镇经济发展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切实转变职能,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密切配合、互联互动,努力营造良好的乡镇经济发展环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