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推荐10篇)

梦幻之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36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0分钟。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1篇

《生命生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展示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同学们讨论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真认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有限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 沉稳短暂 珍惜

b.多音字“弹”。(dàn、tán)

(2)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读“ 飞蛾求生 ”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3)换词比较:

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2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页~65页。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2. 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

1. 复习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平均分)

(3)通过以前的学习,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 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机出示: 板书:一个整体)

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平均分用虚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 )是( )的。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来表示。)

(3)学习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了几份,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分母就应该是2,每份就是它的(板书:2份 )

(设计意图: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实际操作,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要表示这样一份的关系上,抽象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对比辨析:刚才两次分桃,都是把4个桃子平均分,可是为什么一个用表示其中的1份,一个却用表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仍然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变式练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3)变式练习:

2只小猴分6个桃:

?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呢? ?交流反馈: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的这

些桃的。

对比辨析:刚才分的是4个桃,现在分的是6个桃,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其

中的1份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3. 新课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分数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二、巩固练习,融会贯通

1. 说一说。(想想做做1)

自主练习,讨论汇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2. 判一判。

下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来表示吗?

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出示正确答案,启发思考:怎么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判一判,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同样多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就不同;而不管有多少个物体,只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可以相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提供平台。)

3. 涂一涂。(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分一分,涂一涂。

(2)反馈不同涂法,不同分法。

4.分一分。

出示15个风车。

拿出它的,还剩下几个?拿出它的,现在还剩多少个?(12个)下面用小棒代替来拿一拿。

拿出这堆小棒的、,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自己动手试试看!(、、)生汇报几分之一,他生猜是几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丰富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 找一找。

(1)找一找我们今天上课的会场里的分数。

(2)找一找校园里、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与应用平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3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 经历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策: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学生充分操作、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认识平均数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情境:三1班第一小组有9人,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次。

呈现成绩统计图,介绍条形统计图名称、横轴、纵轴。

生: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的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

(二)引发冲突,寻找方法

1. 呈现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

学生可能 (1)男生投得准一些,因为男生最多的王华投中10个,女生最多投中9个。

(2)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女生一共投中30个,男生一共投中28个。

(3)女生投得准一些,因为男生最少投中2个,女生最少投中4个。

(4)要比“平均每人几个”

2. 讨论、交流,产生比“平均数”的需求

【设计意图:以“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的开放性问题,关注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激活学生的相关资源,激发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经验或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心,也为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平台。】

(三)认识、理解“平均数”

1. 找“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在学具板上移移、动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写、算算;

把结果和想法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合作,求出“男生平均每人投中个数”。

组织交流

移一移:学生在图上一边操作一边说

说明:用移多补少,使每个男生的个数变得同样多,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

算一算:学生介绍算式及想法

说明:就是把总数平均分。

小结:通过移多补少,把总数平均分,都能找到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7不是某一个人投中的个数,7代表4位男生投篮的整体水平。在这里,还可以说10、2、8、8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

反思:7表示什么?

2. 找“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2.把想法记录在练习纸上。3.把结果和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同时呈现移(1)、算(2)

生:交流“移”“算”的具体想法。

追问:这里为什么÷5?男生为什么÷4?

说明:要把总数平均分给对应的人数,才能得到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反思:6表示什么?与王蕾投中的6个意思一样吗?

3. 解决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

4. 回顾反思:

刚才我们比男生、女生谁投得准一些,这里的“准一些”,比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求男生的“平均数”借助学具板的移动操作、记录算式、同桌交流等活动,为学生理解“平均数”提供感性支撑,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渗透学习的过程结构、方法结构,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求女生的“平均数”是运用结构,自主尝试方法。通过除数对比,渗透总数与份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平均数6与个人6的对比,进一步理解平均数表示的是整体水平。回顾反思明晰用“平均数”比较的合理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平均数”的本质。】

二、实际运用,理解平均数

(一)想想做做1

(1)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笔? 你怎么想的?

(2)快速反应

2、4、6的平均数是( );9、11、13的平均数是( );10、20、30的平均数是( )。

【设计意图:运用掌握的方法求一组数的平均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想想做做2

情境:三条丝带,分别长14厘米、16厘米、24厘米。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1)选一选,平均长度可能会是哪一个?怎么想的?

厘米 厘米 厘米

(2)议一议:为什么不选14厘米?24厘米?

(3)算一算,平均长度到底是多少。

(4)快速反应:4个小朋友的平均身高范围在( )――( )之间【图】

【设计意图:感悟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三)男生平均数的变化情况

(1)个体数量增加,平均数增加

如果李明投中6个,男生平均个数会不会变?怎么变?

变成几了?快速找一找!

如果投中10个呢?平均数变成了几?

(2)个体数量减少,平均数减少

如果王华投中6个,男生平均个数会怎么变?平均数是几?

如果张勇投中5个、沈文投中7个呢?

(3)发现平均数随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平均身高”“平均水深”“平均每人投中个数”“平均每个笔筒的支数”都是一组数的平均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均数。

生活中的平均数信息【PPT】

带着今天对“平均数”的认识,走进生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丰富学习素材,将知识与现实生活沟通,渗透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4篇

课题: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听懂、会说:“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This is my friend…”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及单词from的发音。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己的头饰

2.游戏用的人物名片

3.配套的教学课件

4.游戏用的录音音乐

的头饰和钟表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孩子出示自己的头饰,做自我介绍:“I’m lily. I’m from Canada。”

(引导其他孩子用:“Good morning. lily!”回答)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扩展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不同孩子扮演对话中的不同人物,孩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扩展表演。)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制作一些人物名片,并在卡片背面画上国家的国旗)听音乐,传卡片。拿到卡片的孩子到前面扮演卡片上的人物。做自我介绍:“I’m Amy.”教师提问:“Where are you from?”孩子回答“I’m from America.”

孩子们试着提问:“Where are you from?”得到小卡片的同学根据情况回答。

2.学生小组间的问答:“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根据孩子自己制作的头饰回答)

3.请几个小组开火车问答:“Where are you from?”

4.教师出示钟表(把时间调到下午):“Good afternoon!”教师带上Mr. Black的头饰(走到一位学生面前)说:“Good afternoon! My name’s Mr. Black. I ’m from China.”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Good afternoon, Mr. Black. I’m Xiao Dong . I’m from China.”

[小学英语试讲教案]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5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8-99页例1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分析: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 ”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 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数。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 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 16

张小华 13

吴力军 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例题中应把什么看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 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 )%,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 数 百 分 数

意义 (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 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从我们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正感受百分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哪些认识?(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特殊在哪里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 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60100 =60%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6篇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textbook and find out their families in their own family photoes.

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discuss with partner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Students’ ability of writing the name of their family members can be trained;

Emotional aims: Students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ir family and the relationships;

Teaching Key points: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Difficult Points:

Help students to write the new words correctly..

Teaching Methods:

Group discussion, question making, video display, picture showing.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Let students have a free talk abou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ir family

asking:

ask students do they know how to express their family member’s name in English?

Step 2 presentation:

Teacher-show

Take out the teacher’s family photo and show the students how to express the name of the family members.

Reading

Lead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 for several times after showing the new words.

discussion

students will discuss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ir own photo in pairs.

Step 3 application

Every students will write their family tree on a paper and revise their family tree in pairs.

Teacher will also draw a family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 and chose some students to write the suitable words on the tree.

Step 4 Summary and homework

Some students would be invited to sum up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 an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family.

Assign homework: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ccording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 and finish the practice in the following page.

Blackboard Design:

My family

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Teaching Reflection: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7篇

各位专家:

您们好!

采用三读法(板书出来):一、粗读课文,略知大意;二、细读课文,

解决疑难;三、精读课文,加深巩固。突出了学生的读,让他们在读

中感悟。彰显了课标中提到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

学生能够有兴趣地读书、学习,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也

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有效地完成学习知识、培养学习能力、陶冶品德情

操等主要内容。

今天我要试讲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采用的是课题导入法,因为

课题也就是文章的眼睛,俗称“文眼”,一篇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内

容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揭示文章的主要的内容。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

遍课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后老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很整齐、

声音也很响亮)。那么请你们再读一遍课题,思考一下你想从课题上

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齐读课题后,留给他们2到3分钟的时间思考,

然后指名回答,可以找3到5名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作简短的评价,

如果你真会思考,你从课题上想了解的内容大致就是这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部分,请你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认真记,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同学们,我们从课题上粗略地知道了一点内容,如果想要详细地理解课文的主体部分,就需要我们同学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了,希望你们能读出味道来,读出感情来,读出兴趣来,好不好?学生回答以后,老师适当评议。同学们读书热情很高,这让老师感到很欣慰。不过,老师在你们将要朗读课文的时候,给你们提一下朗读课文的建议(板书或出示写好建议的小黑板或是课件等):

1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试着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2找出自己不太明白的句子,标上记号,以便在老师讲课时注意理解。

3准备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希望你能在认真读文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

老师的建议就是上面三条,这样做的目标是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统一,也就是:学生主体作用与老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统一;自学、讲读、练习的统一;听说读写的有机统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上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细心地朗读课文,朗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你们既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既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来读,也可

以选几段来读;既可以与同桌一起读,也可以几个人一个小组读。老师相信你们在读的时候能够发现问题,有发现,才能有所创造。留给学生6到8分钟的时间读课文以及他们思考问题,在学生读书的时候,老师下去到位上指导学生读书的姿势、方法等。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8篇

面试不仅仅是考察一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考察一个人的素养品德、行为举止、外貌穿着,以下是考试网为考生准备了面试备考小学语文试讲之技能提升,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在考场上要有精气神儿。

众所周知,面试不仅仅是考察一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考察一个人的素养品德、行为举止、外貌穿着,说到底就是看你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适不适合做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小学语文老师面对的是一群7至14岁的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重,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能力过渡,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的老师上课时一定要声音洪亮,精气神十足,语言表达流利。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甚至是二年级的同学,老师要用“小朋友们”来称呼学生。考生在试讲时一定要好意思的大方的把语调语气提上去。

在这里建议大家几点:

第一,建议考生在着装上要简洁干练,可以穿件白色衬衫,下面是黑色裤子,女生可以穿过膝的黑裙。留长发的考生建议扎起辫子,有齐刘海的可以剪短至眉毛以上或者用黑色发夹夹到一侧,露出额头;

第二,讲话时声音要洪亮,语调抑扬顿挫并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第三,刚进考场时,要与主考官和其他副考官有眼神交流,态度要诚恳谦虚,礼貌的鞠躬敬礼,动作不宜过大。

二、试讲内容时重点要突出。

三、学会打造亮点。

试讲中打造亮点是考试过程中的杀手锏。对于语文来讲,一篇课文知识点本来就多,考生不必贪多贪全,一定要注重试讲的一个小细节来打造亮点。考官就是通过一个小细节来考察考生有没有上语文课的能力。比如,考生可以讲解一个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等,可以讲解文中某一叠词、一些列的动词等等。

相信,做到以上三点,在小学语文试讲当中,你一定能让考官眼前一亮,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语文教师面试试讲技巧]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9篇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展示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同学们讨论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真认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有限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 沉稳短暂 珍惜

b、多音字“弹”。(dàn、tán)

(2)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读“ 飞蛾求生 ”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3)换词比较:

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小学新老师入职试讲范文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准确地实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准确使用运算顺序实行计算,并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实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实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使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能够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