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48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0分钟。
气象科学论文范文大全 第1篇
关键词: 气象文化 校园文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由于气象文化可以概括为气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积极成果的总和,包括气象物质文化,也就是气象生产力;气象精神文化,也就是气象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形态;气象行为文化,也就是气象从业人员的行为方式、样态和习惯。校园文化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共识及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包括舆论风气、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等,也包括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现代传播媒介)对社会文化的间接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对气象文化的促进作用也体现在物质、精神和行为等方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校园文化在物质、精神、行为三个方面对气象文化的发展构成影响,两者在共建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进而促进气象事业与高等教育事业带来的技术进步、文化发展。
1.从物质层面上看,校园文化是气象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气象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来看,我校作为中国气象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学科建设尤其是特色学科大气科学专业优势彰显,其他学科依托于大气科学得到调整和优化,学科方向凝练初见成效,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连年翻番,2008年科研经费已超过亿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主动服务于气象事业,对接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积极承担行业专项和科技支撑项目,产生出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主动融入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启动教材及气象台等实验台站建设,条件平台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宣传工具;主动加强和中国气象局及各省局的交流和合作,了解需求,提供支撑,成功承办了“华风杯”第二届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等多项全国气象系统重大活动。
在校园文化形成过程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继续实行“学科特区”政策,适当扩大“学科特区”范围,合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重点突破,立足优势学科,瞄准专业发展前沿,“优先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大气学科,打造国际一流学术品牌;重点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和环境学科,打造国内一流学术品牌;大力培育经管和人文学科,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学术品牌”,这种做法是符合高等教育普遍规律的先进办学理念。塑造了校园文化鲜明的特色:保持我校气象领域学科综合的优势,形成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了气象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2.从精神层面上看,气象文化与校园文化彼此影响,不仅形成了校园独特的氛围,也成为气象工作发展的有利条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仅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以大气学科作为优先重点发展对象,在校园文化的塑造过程中突出气象特色,开设大气科学导论等相关必修课程,帮助各专业学生了解气象,掌握气象知识,做好走向气象工作的前期准备,并从理论上和精神上都将自己看作一名“气象人”,熟悉气象文化的内涵,并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情况认识气象文化的社会意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大气学科的影响辐射到其他各学科,积极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教育活动,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气象文化史、气象文学史的研究,这不仅是对气象发展史的另一角度的梳理,而且是一部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文明史的抒写。通过对气象文化发展史的简要梳理,发掘出潜藏其中的内在理路,即我国的气象文化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封闭走向开放、单一走向大众的过程,气象文化的发展循着不断走向全球化和大众化的规律。这为气象文化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精神,成为气象文化建设的历史资源和现实基础,帮助气象文化打破地域和气象利益格局,注重气象器物文化、气象制度文化,以及气象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不断地走向大众、服务大众。
3.从行为层面上看,气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管理方式与培养对象保持一致才能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管理上注重发挥专业资源与人才优势,强化气象意识,认真落实“主动融入、主动接轨、主动服务,全面服务中国气象事业”精神,坚持“开放发展、联合发展”的发展方针,以开放谋发展,以服务求支持,具体说来,就是主动服务中国气象事业,主动瞄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创优,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现代气象事业的主体是气象文化人,他们是充分凝聚着气象文化力量,并能充分释放气象文化能量的气象人;是被气象文化所“教化”、“同化”,更能体现和适应“信息革命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要求的新型气象人。这种人才往往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建立一支教学、科研、开发、服务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的本科教育传统,以传播的理念、艺术的视野、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坚持稳步充实发展,以质量、管理、特色为主线,改革创新,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并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服务社会,鼓励学生开展自发的气象宣传和普及工作。
综上所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先物质上积极承担行业专项和科技支撑项目,主动融入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启动教材及气象台等实验台站建设,基础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次在注重发挥专业资源与人才优势的同时,强化气象意识,主动服务中国气象事业,主动瞄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创优;再次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的教育传统,以传播的理念、艺术的视野、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立足优势学科,瞄准专业发展前沿,“优先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大气学科,打造国际一流学术品牌,将大气科学特色辐射到全校工科、人文社会科学,打造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气象特色,坚持稳步充实发展,以质量、管理、特色为主线,树立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改革创新,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建设并完善包括气象宣传、报刊、影视、网络、图书出版和气象科普在内的气象文化载体,并以气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服务社会”。这种举措既有助于强化气象文化的专业性、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服务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又展示出气象文化的生动性、丰富的想象性、历史性和强烈的时代性,加速了气象文化发展的步伐,表明校园文化与气象文化之间密切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气象文化和气象事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红.浅淡对气象文化的研究[J].四川气象,2004,4,(63).
气象科学论文范文大全 第2篇
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
就目前而言,三农气象宣传教育缺位,气象主管单位因管理、人力、财力关系没有将气象科学知识及时添加到农民培训内容中,也缺乏相关深入农村的气象宣传教育工作,导致农民欠缺气象科学知识,懂得气象科学知识的人严重欠缺。此外,农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人通常会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也选择迁居到大城市中,因此,无法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更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严重降低了气象信息在农村中发挥的作用。
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弱
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绝大部分气象单位只单纯提供粮食生产服务,但没更深入地提供经济作物、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林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行业等项目的服务;各级气象部门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不了解,导致在为地方政府和农民提供气象服务时,未能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农民关注的焦点是天气预报,尤其是农业年景预报、农事关键期,以及各种气象灾害事件的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未能提供一个能够推广良好技术及某一地区的农业种植布局的专业指导。
气象服务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
现代农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网络等方式获得气象服务信息,但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水平还较低,无法完全普及网络、有线电视,造成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不通畅,且气象信息的及时性也无法保障。这样导致了农民未能获取及时性的气象信息,一旦遇到突发性、危害性大的气象灾害,气象信息不能及时传输到每个农户,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三农气象服务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强化气象工作为农民服务的意识
拓宽气象信息渠道
气象信息传输不顺畅,会对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为拓宽气象信息渠道,当地广播电视部门应积极建立重要灾害天气信息绿色通道,保证气象信息可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农村,及时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同时,强化各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方式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简报、电话和手机短信等让农民快速获取气象信息,且让农民可以清楚掌握最基本的气象信息传输技能,更好地利用气象服务,帮助其在遇到气象灾害事件时可立即做出相关应急措施。
强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
由于气象服务工作质量会对现代农业经济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气象服务中的基础性、预测性和警示性功效,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相关气象单位部门要积极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确保在小范围内为农业经济提供准确性高的气象预警和监测服务,利用天气雷达、自动气象雨量站、闪电定位仪等多样化的现代气象探测方法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报,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有效规避灾害性天气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户经济效益。
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相关气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气象服务,与农户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民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细心、耐心解答农民对气象服务的不解和疑惑。通过气象资料收集和普及,更有针对性和高效率地为农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气象服务。对于某些让农民因气象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担心与焦虑,气象部门应当指导农民获得灾害天气的预警和预防技巧,及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避免经济损失。
3结束语
气象科学论文范文大全 第3篇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物与气象的关系,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控等。现在,我们就这几个方面阐述粮食生产安全与农业气象的关系。
(1)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气候资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同时还要科学地保护气候资源。众所周知,光、热、水、气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必然给各地带来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多年平均状况和长期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确定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和农林牧渔的生产类型与结构,为规划和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2)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以及防御对策研究农业气象灾害,上文已经提到其范围,包括干早、洪涝、低温、霜冻、冰雹、台风等。这些农业灾害使农作物严重减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对我国人口问题是提出了挑战。这也是农业气象灾害一直年受到国家的重视的原因。开展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研究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理论与方法开展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以及进行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研究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手段,其种类较多,主要有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作物生长期预报、作物生长状况及产址预报等。将准确、及时的各种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正确运用于生产过程中,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农业气象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利用。我国农业空间数据信息量是很大的。农业空间信息的利用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何从这么多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呢?相关文献已经提出了农业空间信息管理方法。最新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通过各种空间规律、函数关系、线性趋势给人们提供参考。
(4)2GIS技术与农业气象相结合。利用现有的基础地理数据和农业气象数据,在农业气象灾情监测领域设计并开发农业气象灾情监测系统。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气象信息,在灾情发生时能迅速对灾情进行大范围监测,快速、准确地实现监测区内的农业气象灾情分析以及等级划分,为政府及气象、农业等有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对粮食生产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篇:插画设计师培训报告范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