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691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中文书信格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书目标准化;发展;新媒体时代;编目实践
一、我国书目标准化发展历程
我国书目标准化工作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书目标准化工作,是为了适应图书馆、情报系统由传统工作方式向自动化、网络化方式的过渡,根据国际标准化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如下。
1.颁布并实施了2024“在版编目”的两项国家标准。在版编目(CIP)是推动书目标准化、保证书目与图书出版同步传递的重要措施,上世纪70年代末被介绍到我国,立刻受到出版、发行、图书馆、情报各界的关注。1990年7月30日,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12451-90)和《图书馆名页》(GB12450-90)两项国家标准,1994年,CIP工作正式启动。随着CIP在我国的逐步推行,到90年代末,我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出版社实施CIP。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成立了在版编目处,全面负责我国2024CIP的组织、规划、协调等工作。2024方面也为规范CIP做了许多工作,如:制订一系列规范CIP书名页排版印刷、著录、标引、机读目录格式等的法规、标准,促进了CIP逐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2.建立标准的书目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是指计算机可读的、有组织的相关书目的2024。它是图书馆文献管理自动化的基础,是网络化的基本建设工程。书目的标准化主要依赖于通用数据交换格式、统一著录标准及数据单元等形式实现。(1)建立通用数据交换格式。只有解决不同类型格式的数据库交换,才能达到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最终目的。因此,国内外一些专家一直致力于国际通用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研究、制订。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多年努力,于1973年制订并公布了ISO2709《书目交换用磁带格式》国际标准。我国于1982年将其转化为国家标准,1992年又公布了第二版。同r,又公布了一些相关标准如《术语与辞书条目的记录交换用磁带格式》(GB/T13726)、《档案交接数据格式》(GB/T13968)。(2)颁布书目数据库执行格式标准。国际上被广泛承认和接受的文献数据库执行格式标准是《UNISIST世界科技情报系统著录参考手册》、《UNIMARC国际机读目录格式》。其中,MARC格式的出现是书目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对全世界图书情报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先后采用了这一标准格式结构。1991年,北京图书馆编制出《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CNMARC),1994年重新修订,增加了地图、乐谱、非书资料、计算机文档及拓片等内容,1995年通过评审鉴定,被颁布为文化部行业标准――《中国机读日录格式》(WH/530-96),成为我国编目机构普遍使用的格式。机读目录格式的确定,为我国各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及书目数据的共享奠定了基础。(3)规范控制。由于书目的复杂性,不同的编目人员或同一编目人员在不同时间对文献处理的不一致,常常会出现检索点形式不同的情况,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实行规范控制。全国文献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1996年推出《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于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及其使用手册;主题标引文献也不断充实,《汉语主题词表》出版后,又制订和颁布了《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3860―1995)等,在标准化、系列化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书目数据库标准化方面,我国自90年代开始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于1990年由北京图书馆制定了《规范数据款目规则》和《中国机读规范格式》两项规范款目标准草案。1997年,北京图书馆又编写了《中国机读格式使用手册》、《中文图书主题规范著录规则》、《中文图书名称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使各图书馆在编制规范数据时有了依据。
二、我国书目标准化工作规范阶段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书目标准化工作受联机合作编目的影响,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1999年,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依托,正式启动了“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建设工作,该项目以建设联合目录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以联机合作编目、书目资源公共查询和馆际互借三大服务子系统为主要目的的资源共享系统。成员馆使用其联机合作编目功能,不但可以从联合目录数据库实时套录和复制记录,而且可以访问外部数据库,完成数据下载。这不仅要使用规范的机读目录格式和统一的著录标准,还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引工具,以便于通讯、交换与数据质量控制。随着这种联机合作编目方式的发展,我国书目标准化工作逐渐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著录标准化、标引标准化、在版编目标准化、机读目录格式规范化逐渐走向成熟。
三、新媒体时代下编目实践研究控制的新方法
1.选择控制。选择控制的重点是选择高质量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在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控制时,首先涉及信息资源的评价问题。目前,已经有学者对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以信息的准确性、信息者的权威性、主页链接信息可靠性等为内容的评价标准。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评价、比较、过滤、筛选等一系列处理,为读者发现和使用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提供帮助。选择控制可以在参照这些标准和参考一些信息评价网站的基础上,选用那些稳定的、权威的、可靠的信息资源。
2.描述控制。描述控制的重点是对具体的书目文献进行记录、描述、排列。在信息资源类型丰富的环境下,基于AACR/MARC的目录组织系统无法完全适应对多级别的超文本对象进行描述。于是,出现了元数据(Metadata)方法,来描述和控制数字化信息资源。该方法就是利用元数据标准描述数字化一次信息的特征,并对其内容进行压缩,使一次信息变为二次信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如:DC(都柏林核心元素集)这一元数据格式,因其简练、易于理解、可扩展以及互操作性,已成为描述和组织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
3.权威控制。权威控制的重点是确定标目范围、统一标目形式、建立参照关系,实现目录的揭示与查询功能。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瞬息万变,权威控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1)权威数据和权威档呈现数字信息化;(2)权威控制趋向合作和共享;(3)权威控制向多个领域拓展;(4)权威控制大大扩充了信息服务职能。为了适应数字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需要,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实现资源共享,就要保持权威档的时效性、动态性。
总之,要不断完善书目工作标准化体系,强化图书情报界的标准化意识,加大推广标准的力度,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与协调,优化书目控制途径,保证我国书目标准化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中文书信格式范文第2篇
数字化图书馆是通过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过来的。所谓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对包括历史文献在内的有高度价值的文本、图像、声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信息进行2024、加工、保存、研究,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跨库链接的电子服务。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图书馆工作的传统方式,使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包括数字化技术,社会中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购物、数字广播、数字博物馆,等等。数字化已是当今最时髦的词汇,数字化生存、数字化浪潮、数字化革命、数字化经济、数字化产业,等等,多不胜数,由于数字时代的到来,人类对信息的贮存、传递、获取的能力和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信息的重要性也同时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的数字化已成为图书情报学界的一个国际性热点论题。多种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变革,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的网络时代,在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宣传、试验和开发热潮的时候,我国也开始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构想。
数字化图书馆以收藏和利用数字文献为主。数字化图书馆起源于80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它是产生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到了上年个世纪9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它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建立起来的。数字化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展的产物,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虽已初具规模,但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图书馆还有相当距离。
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的特征。同时,数字化图书馆并非指物理意义上的独立实体,其意义和目标是:从全球现存的或将拥有的数字化信息中建立一个开放的、全球型的、2024人类知识的动态虚拟馆藏,并通过信息网络为世界公众所利用。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对象主要是图书、期刊等一些印刷型文献”,而数字化图书馆是通过媒体、超文本等技术,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
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以下三种主流模式:(1)特种馆藏型模式,将本馆SQL的珍藏资源数字化,提供网上共享。(2)服务主导型模式(SOA),用统一的界面向读者提供本馆的数字化特种馆藏;商用的网上联机电子出版物或数据库;因特网上有用的文献信息资源。(3)商用文献型模式、商用文献型的数字图书馆。
1 数字化图书馆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建设有特色的数据库是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选择余地是很大的,当网络上出现众多数据库时,数据库系统有SQLServer、Oracle和MySQL等,这些数据库都提供了可存储大字节流的字段类型。其中MySQL是一个多用户、多线程的强壮的SQL数据库服务器。在省略站点可以下载MySQL的安装软件和JDBC驱动程序。
1.1 JSP连接数据库
JSB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Internet网络数据库系统中,通过嵌入在JSB网页中的JAVA程序片段或者JavaBean程序实现与数据库连接,Java程序片段通过JDBC与后台数据库进行SQL命令和数据的交互,并以JSP网页反映在客户端。JSP与数据库连接,可以应用JDBC_ODBC桥接技术来实现。微软的ODBC被广泛地应用于关系数据库的访问,为异构数据库的访问提供统一的接口,并作为访问数据库的标准。该接口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相互可操作性,即一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一组通用的代码访问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不同的数据库提供了相应的驱动程序。Java语言可以通过JDBC来访问计算机上已经配置好的JDBC数据源,JDBC是一种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应用程序接口,主要完成与数据库建立连接、调用JDBCAPI发送SQL语句和处理数据库返回结果等任务。JDBC已成为Java语言程序访问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标准。Java语言与JDBC的结合,可以使数据库应用程序编程人员只写一次数据库应用软件后,就能在各种支持JDBC的数据库系统上运行。
1.2 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访问和播放
访问数据库,通过SQL查询得到多媒体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后,根据文件类型将其动态嵌入JSP网页中的相应播放标记段中后即可播放多媒体文件。
2 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及特点
2.1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各大学书馆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信息化环境,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和信息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设计应具有良好的过渡性,使设计在适应当前的管理水平、技术设备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在未来也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充分考虑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2.2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建筑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变化,而且变化的频率越来越快,变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图书馆是与信息技术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类型之一,信息技术带来了今天图书馆行为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将与日俱增。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3人口空间
数字化图书馆中,人口区具有多项功能,信息咨询、服务功能,提供图书馆使用指南、各类信息检索等服务。大学图书馆具有读者使用高峰的阶段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是一个聚集人流,提供教育、交流、检查、休息、停留等多功能的区域。在数字图化书馆中,人口区还将增加信息咨询服务区,包括各类信息检索功能。
2.4检索空间
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书籍目录的检索方式,产生了新的功能空间。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分类、编目已经完全取代传统低效的卡片检索,信息服务中心、计算机检索空间已然取代传统图书馆建筑中的目录厅。计算机的使用也使检索服务简单化、人性化,检索已不仅仅局限于检索厅中,由集中走向分散,可以在阅览室、休息厅、甚至走廊等交通空间中随时随地进行检索。
2.5开架书库与阅览室
在数字化技术下,由于光磁技术存储的高速发展,使传统以闭架书库为主的馆藏模式发生改变。以一张普通可读光盘为例,其容量可记录1500本的书籍资料,相当于传统闭架书库10的藏书量,使得闭架书库的面积进一步缩小。某些大学图书馆书库甚至至今为全开架、开架书库与阅览室成为统一的空间。图书馆内部实行“一卡通”制,借阅和还书都在入口处的信息中心完成,阅览室成为全开放的自由空间,使读者阅读浏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6阅览空间和阅览方式
传统阅览空间主要满足读者看书、写字的需要,一个阅览座位所占空间最大是850×650。数字化技术下的图书馆阅读方式是人机一体化操作方式,要求每个阅览桌放置电脑终端,提供相关信息接口。较理想的信息接口之间的纵横间距为1.2~1.5,因此一个提供电子信息的阅览座位所占的空间为1.5~2.3,大于传统阅览室建筑面积指标。我院图书馆于2009年度购置了超星数字化图书,以及维普期刊论文检索系统供教员以及学员撰写论文使用。作为超星的二级站,我图书馆对于数字化图书馆有着自己的一套建馆理念和想法。
2.7图书馆间的信息网络
图书馆的信息化首先要实现自身系统网络化,现代高校一般都由几个校区组成,通过网络使每个校区的图书馆实现互联,也可以同其他高校组成共享网络,形成区域性、专业性的网络结构。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形成,不仅方便读者查阅资料,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扩大了图书馆的藏书量,增加信息量。作为信息中心的大学图书馆,具有更强的引进和推广新科技和文化信息的任务以及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展示任务。因此,发展各大学馆际之间的信息网络,积极传播文化信息,是大学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又一特色。
3 数字化图书馆条件下的图书馆工作
3.1采编工作
采编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第一环节,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基础,它包括采访和编目。
3.1.1采访
随着计算机与技术的应用,采购工作中出现了电子商务与不完全电子商务两种新的采购理念。完全电子商务是指图书馆文献采访通过电子商务方式来完成整个采购过程,使整个采购过程全部在网上实现。通过完全电子商务方式购买的文献,依然在商家那里。图书馆只有使用权。不完全电子商务是图书馆的文献访问过程中不能完全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完成。只能从网上发订单给商家,这种方式用于纸质文献。传统的采购方式,手工填好订书单,从邮局把订书单寄往图书商,订单需要几天或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到达。有时在寄往过程中丢失费时又费力。采访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采访执行活动的开始,是保证按照采访原则进行图书采访的重要手段。
3.1.2编目
编目过程中也要,目的是查看这种书是否有馆藏,避免同一种书类号不同或类号相同种次号不同。手工需要利用公务目录对本类书逐卡查找,效率低又容易漏查。利用计算机,只要将书的ISBN号或者书名、责任者输入计算机,即可就报告出此书本馆是否已收藏以及书的全部信息。计算机编目是手工编目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书目中心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二是商业模式。
3.2流通工作
3.2.1图书的借阅
传统的借阅,读者需查要目录卡,填写索书单,然后交给工作人员。读者要借的书是否已外借,没有可参考的信息,只有到书库查看。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的图书借阅是很方便的。通过读者可以到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处,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忙检索查找开架书库是否有读者需要外借的图书。查找过程非常容易,只需输入书名或者关键词即可。查找完毕后,读者可以依据书号以及种次号到开架书库查找便可。
3.2.2数据的统计
此项工作若是在传统环境下进行是相当复杂的,然而在数字化图书馆的环境下完成也是很简便的。通常只需要通过数字图书馆内系统的读者及图书借阅统计即可。
4 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的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要求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范围;以数字化的信息表示为基础;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通道,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分布式、异构平台、互操作问题的解决。
4.1网格技术(grid technology)极其符合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技术要求,网格技术是一种面向问题和应用的技术,它与电力网的运行有相似之处
4.1.1网格的概念
目前被公认的网格定义是美国计算格项目的领导人之一的伊安?福斯特在1998年他所主编的题为《网格:21世纪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蓝图》一书中的描述:网格就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
4.1.2网格的实质
网格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通信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的全面共享。
三代互联网的对比:
第一代:20世纪70~80年代传统互联网(INTERNET)计算机硬件的连通。
第二代: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WWW)网页连通。
第三代:21世纪网格(Grid)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
4.1.3网格的组成
网格主要包括网格节点、数据库、贵重仪器、可视化设备、宽带主干网和网格软件6部分。其中,网格节点是一些高性能的计算机;数据库是存储包括信息和数据的“仓库”;贵重仪器包括科学仪器和精细打印设备;网格软件包括网格操作系统、网格编程与使用环境以及网格应用程序。
4.2网络技术下的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网格的概念:第一,从概念上,数字化图书馆网格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分布协同工作。第二,数字化图书馆网格是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第三,数字化图书馆网格是基础设施,是计算机、数据、设备和服务等资源的基本设施。
4.2.1数字化图书馆、网格的研究
信息的捕获与创建、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对信息的有效访问和查询、信息的和传递、权限管理。信息网络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是元数据目录和存储资源。元数据目录管理网格中所有2024各种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元数据,以及存储资源中各种数据的元数据;存储资源利用元数据目录统一管理各种异构的存储资源,屏蔽底层的异构性,并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数据存储、数据访问、数据副本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查询优化等。其目的是要解决广域、异构信息的共享、互联和互操作问题。
4.2.2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网格实现智能化,使用方便、界面一致、“主动”特性、用户输入和操作最少,平台的灵活性以及方便的个性化服务。
4.2.3标准和规范
如:XML、SOAP、UDDI、WSDL等,在构筑平台时都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如JAVA、CORBA等。
4.2.4数字化图书馆网格技术平台
从网格系统的结构看,网格从下到上共分三层:网格资源层、网格中间层和网格应用层。以Globus系统为例,它对资源的管理、安全、信息服务和数据管理网格计算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提供了一整套SDK和API,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工具模块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开发。
4.2.5数字化图书馆网格资源层
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等软资源、计算机资源等硬资源的共享。网格用元数据来描述和组织资源。实现其数字化的存储、网格化的存取和分布式的管理,利用网格技术的标准去规范用户与资源之间的协同,建立、管理和挖掘共享关系。
4.2.5.1数据组织
基本目标是提供对分布式存储数字信息的组织、访问和服务。数字对象是数字库集中表示信息的基本逻辑单位,数字对象的结构是组成数字化图书馆网格的基本元素,它决定着进一步的信息索引方式和处理方式。
4.2.5.2元数据及其表现形式
元数据(Metadata)概述,元数据描述资源数据的特征和属性,并提供相关信息的结构,被称为2024数据的数据。
目前,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很多元数据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有:博物馆信息的计算机交换CIMI;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数字地理空间元数据内容标准;都柏林核心DC元数据元素集;EDUCOM教学管理系统;编码数据库说明EAD;政府信息定位服务GILS;I2AFA模板IAFA/WHOIS+ + ;USMARC格式;文本编码初始TEI头标;可视资源协会VRA核心数据等。中文元数据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元数据生成工具、以DC等位代表的元数据与MARC的映射关系、XML用于元数据表示。
元数据的表现形式:XML(eXtensible Marked Language)语言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可扩展性、高度结构化语法支持,并便于网络传输。因而成为广泛应用的元数据描述形式。
5 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对馆员提出的要求
5.1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图书情报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学、信息情报学、分类学、目录学等各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图书馆员必须系统掌握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这是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5.2具备娴熟的网络技术能力和丰富的网络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于图书馆,使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工作逐步沿着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仅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努力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
5.3终生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知识和技术呈“爆炸”态势增长。要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去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珍,胡仿民.数字化图书馆WEB多媒体专题应用研究. 2005,12.
[2]郭洪岩.数字化图书馆与图书馆文化.2006,11.
[3]梁勇.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的资源共享――网格技术下的异构、分布式存储资源共享.2005,4.
[4]孙伟,冯萍.数字化图书馆的智能数据库建设.2006,8.
[5]于杰,郑先友.信息时代的搞笑数字化图书馆设计.2006,1.
中文书信格式范文第3篇
1我国书目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书目信息服务情况可用几句话来概括:书目信息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加,书目信息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展,书目信息服务的领域逐步扩大,书目信息服务的方式越来越多,书目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逐步提高,书目信息服务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书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我国图书情报机构的书目信息服务状况
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中披露的调查资料可知,国家书目信息、专题性文献及出版物2024目录信息、地方文献及出版物目录信息三者的被利用率,分别占调查样本数的51.7%、48.53%与33.1%,由此可见书目信息资源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书目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式,一般有传统印刷型方式及现代技术型方式两种。长期以来,我国书目信息主要是以传统印刷型形式出现。1996年以后,随着因特网及其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我国书目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增加,如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及本馆读者及时通报馆藏文献信息;通过网络查阅、订购、下载书目文献信息及出版物内容信息;利用网络享受联机文献借阅和复印等信息服务内容;提供CD-ROM封装盘片形式的可供货书目信息;网上并可下载的图文并茂的出版物外观、内容提要及其他书目服务信息,等等。
我国图书馆界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将MARC等书目信息新技术、新规则介绍到国内。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进行微型机西文编目、查目、新书通报和流通管理的试验。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出“北京地区西文新书通报系统”和“西文图书联合目录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简化MARC格式进行了“西文编目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图书馆研制出“微型机湖南地区西文期刊目录系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研制出“微型机图书情报西文书目检索系统”和“图书馆流通管理自动化系统”等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有更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进入计算机文献信息服务研究领域,陆续开发出实用的微机编目系统,并开始进行局域网环境下的联合编目工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联合开展的“上海地区西文书目信息检索网络”研究计划,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三所图书馆联合开展的“APTLN”书目信息检索网络建设与研究工作等。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工作开展至今已近30年。在众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原北京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在图书馆界有较大影响,并且已推广到全国多家省市公共图书馆与高等学校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界加快了编目自动化的研究进程,利用网络环境实现计算机编目的应用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1995年国家投资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学研究计算机网络(CER-NET)”加快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编目和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进程,全国各高校通过校园网就可进入CERNET,方便地通过网络利用其他高校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借助CERNET与INTERNET相联,从而直接利用因特网信息。
在国家2024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等,为我国高校、公共和专业图书馆开展联机编目、合作编目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近些年我国电信部门陆续推出了ISDN、ADSL等多种较高网络传输速度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为我国图书情报部门提供了较过去更好的书目信息传递工具。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推出了中国文献机读目录标准(CNMARC),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文献机读目录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我国出版发行界的书目信息服务状况
我国出版界于1991年开始正式采用CIP(在版编目)规则,199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CIP处,负责组织、规划、协调与管理全国的在版编目工作。目前,全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出版社已进行CIP工作,并正在研究利用计算机处理出版社在版图书的目录信息。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被引入出版业之前,传统印刷型书目一直是我国出版发行部门的主要书目信息服务工具。通过印刷型书目信息报纸预告新书及可供图书信息,为书店及广大读者提供有效的订购参考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社数量不断增加,出版物的品种与数量直线上升,传统的印刷型书目信息服务方式已暴露出诸多不足。因此,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出版信息的传递和出版物的交易,已成为我国出版发行部门的共识。1995年,新华书店总店与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广东等八家省级书店联合研制我国出版发行业的互联网——“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CPRN)”,并希望将该网络建设成为覆盖全国、以新华书店为主体、以出版社为源头、兼容其他发行渠道和社会读者,集批发、零售、订购、查询于一体的出版发行信息系统。1998年10月,该项目完成了网络“中心”和八个省网络“分中心”的硬件配置建设、软件安装以及与信息产业部CHINAPAC和CHINADDN通信骨干网的联接工作。1998年底,“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投入试运行,并将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发展网络成员及建设可供书目数据库等方面。一方面,希望能够吸收更多的出版社、地市县书店、集个体图书发行机构成为网络成员,使它们能够享受通过网络订购图书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希望各个网络成员不断将可供书目与征订书目信息充实进网络数据库,满足网络成员订购、查询与余缺调剂的需求。该项目后期进展不理想,多种原因导致网络成员的发展工作陷入停顿,“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CPRN)”的运作出现困难。目前,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已改与网络信息技术公司联手,建设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网站,利用因特网向国内外用户提供书目信息并开展出版物销售服务。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在积极推动建设“中国出版物在版编目数据库”,使广大读者能够通过网络查阅出版信息和可供出版物信息。与此同时,一大批书业网站(如“当当书店”、“人民时空”、“旌旗书店”、“北京图书大厦”、“上海书城”等)正通过网络向广大读者提供可供货书目信息,方便读者在线浏览与购买出版物。
2我国书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书目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国家书目信息报道的时滞过长,文献被重复报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与发达国家的书目报道仅需一周时间相比,我国《全国新书目》的报道周期长达一个月。此外,在《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中2024的文献及出版物存在大量的重复;就是出版发行行业自己编制的《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以及省级书店的宣传书目中,重复的书目信息也不少。
(2)书目信息格式不一致。无论是出版机构在网上的书目信息,还是书店系统长期使用的传统印刷型书目信息,其格式与我国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的书目信息格式不完全一致,与出版社在版编目的格式也有许多差异。由于格式的不一致,直接影响了书目信息的兼容与共享。
(3)统一书目信息格式存在着困难。就CIP数据而言,它对书目信息服务部门的确重要;但对出版社而言,有没有CIP数据,CIP数据的质量如何,并不影响出版物的销售,所以它们对CIP的重视程度就不如信息服务部门,目前仍然有将近一半的出版社未执行CIP数据;那些已执行CIP数据的出版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不详尽、标识符号不准确、著录项目遗漏、著录格式不规范等。
(4)图书正式出版后的数据与出版前征订目录中的数据时有变动。例如图书的“估价”项,据武汉大学出版社总编室的同志介绍,有将近百分之二十的图书正式出版时,“定价”与原“估价”不同。又如“页数”、“出版时间”、“书名”等项,出版后的正式数据与出版前的宣传数据都会有所不同。如果将出版前书店的征订目录数据直接作为图书馆的目录使用,必然有部分数据在出版物到馆后需要修改。这时在图书馆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多个数据文件之间,就很容易因修改的遗漏而产生记录彼此的不一致。
(5)书店征订目录不适合图书馆直接使用。一般来说,书店征订目录中没有提供图书信息检索点的排检项,其分类也比较粗略,仅指出了出版物所属大类,没有给出具体的分类号。在图书馆等信息部门的信息服务中,书目信息中的排检项十分重要,它是读者能够接受正确信息服务的切入点(如书名、作者、主题、分类号等常用的检索点)。如果图书馆直接用缺乏主题词与详尽分类号的书店征订目录作为自己的目录,将对读者通过书目进行的信息检索十分不利。
(6)出版社在版编目(CIP)数据产生的延迟直接影响书店征订目录的编制与出版物的推销宣传。书店系统编制征订目录,是希望社会公众在图书正式出版之前就能了解这些出版物的信息,以便赢得更多的订数,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获取较好的经济收益。为了改变传统发行方式下出版物信息产生与传递不及时的问题,出版发行部门非常希望出版社能在图书正式出版前就尽早提供准确的出版物信息,以便书店及时编制出征订目录。一般情况下,出版物的在版编目(CIP)数据都是先由出版社编制,再报送并等待国家版权局审核批准,然后由出版社以订单的形式传递给发行部门。这种运作方式使得直接利用CIP数据编制征订目录的设想难以实现,也无法满足书店获取订数所需要的充足的宣传时间。
(7)书目信息来源于它所对应的出版物以及编辑生产它的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稿件编辑、组织与加工能力,但缺乏能够准确确定每一种出版物的在版编目数据的知识,也缺乏编制书店征订目录与图书馆书目所需的知识。因此,目前我国出版物的在版编目数据(CIP)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法满足书店与图书馆等书目信息服务部门在编制书目时的各项要求。
3网络环境下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措施
为了提高书目信息的通用性与兼容性,我国图书情报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采用文献信息著录交换用国际标准(MARC),并开始书目自动化应用的研制与推广工作。我国图书发行部门为了增加出版物的销售,非常重视编制与发行出版物征订目录,各种征订目录(如《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上海新书目》等)一直都在为宣传推销出版物服务。出版社编制的图书CIP数据,有不少地方与图书情报界的书目不同,与书店的征订目录也有不少差异。这三类书目的数据来源、编制单位及信息传递路径都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种能整合三种不同书目信息的途径与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也会遇到各种阻力与困难。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整合书目信息的前提
要使书目信息整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三大书目信息部门的领导和2024人员都能认识到整合书目信息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具体而言,出版社必须加强在版编目(CIP)工作的组织及在版编目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CIP数据的编制质量;书店等图书发行部门要加强征订书目的组织工作,提高书目数据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以保证所给出的出版物分类号、主题词(或关键词)的质量;图书馆与情报部门应提高对书目信息整合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对出版社、图书发行机构2024技术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CIP及征订书目数据的质量,同时需要改变自身对CIP数据及征订书目数据的不信任态度,制订直接采用CIP数据及征订书目数据的措施,为整合书目信息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3.2以出版社在版编目为基础整合我国书目信息
抓源头、带全面是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主导思想。由于出版物书目信息的源在出版社,所以,建议以出版社在版编目数据(CIP)作为三种不同书目信息格式整合的突破口。具体来说,应在国家在版编目条例的基础上,制定在版编目的补充规定,对在版编目数据项做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使CIP数据成为一种能满足各方面书目信息应用要求的书目信息数据。为此,建议由国家信息服务主管部门对整合后书目信息格式的具体要求,由国家信息与文献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出面组织协调,成立由国家重点(权威)出版社在版编目编制人员、书店及出版社征订书目信息组织人员以及图书馆和情报部门编目部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中国书目信息格式整合工作小组”。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文献书目信息交换标准(参照2024的国际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各个信息服务部门的业务特点与要求,制定出符合书目信息资源共享要求的新的书目信息著录格式。出版社在版编目人员只要严格遵照新的书目信息格式组织CIP数据,经国家版权部门审核通过,就可以传递给书店、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服务部门直接加以使用。
3.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实现书目信息的整合
为了满足书店征订目录与图书馆藏书目录多方面的要求,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出版社、批发书店与图书馆联系在一起,形成全国范围的庞大书目信息广域网。审核后的出版社在版编目(CIP)数据可经过这个网络迅速传递到批发书店和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使它们在第一时间就能直接用CIP数据编制征订目录和馆藏书目。为此,整合后的书目信息格式必须与在版编目(CIP)数据格式高度统一,书店、出版社、图书馆(包括信息所等信息服务部门)都必须具备网络应用条件。为了给规范化的书目数据的传送奠定物质基础,需要加快“金版工程”建设。应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与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和协调下,继续完成“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和“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以及与之配套的四个大型数据库的建设。这四个大型数据库为“新闻出版管理数据库”、“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库”和“国家新闻出版版权数据库”。一旦“金版工程”完成,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版编目信息、征订目录信息传送慢的问题。这项工作可以在新闻出版总署“金版工程”的统一规划下,集中全国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电信部门与网络公司等多方面的力量,建设这个全国性的网络平台;各出版社可以通过该网络直接将本社出版物的CIP数据传递给国家版权局审核,核准后又可以经由网络传递给书店,书店据此能顺利地转换成征订目录。国家重点信息工程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已运行了五年多,它在上世纪末就已吸收我国大多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入网,使数以百计的我国高校图书馆通过该网络共享书目信息资源。如果再将全国公共图书馆自身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也接入CERNET,就能实现以图书馆系统为基础的书目信息服务广域网。由于CPRN与CERNET都以电信数据通信网为基础,所以,通过电信部门的网络平全可实现这两个全国性的广域网的对接,使整合后的书目信息能够真正在网络环境下快速传递,实现书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利用与共享。
3.4编制书目格式转换软件,灵活应用整合后的书目信息
为了整合我国的书目信息,让我们先对三大书目的格式及内容作些分析。一般来说,书店的征订目录包括征订号、书名(丛书名)、版本、出版者、类别、责任者、开本、字数、页数、装订形式、估价、出版时间、ISBN号、内容简介、读者对象等;出版社的在版编目(详细级)包括书名(及2024信息)、责任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丛书的详细信息、附注、ISBN号、排检项、其他注记等;图书馆的图书目录(详细级)包括的内容与CIP数据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增添了索书号和定价项,去掉了其他注记项。可见,三者的信息很大部分相同。不过,由于书店是依据出版社的新书预告编制征订目录,当时该出版物的CIP数据尚未完成,二者的著录格式、著录项目及内容明显存在差别,且产生的时间不同步。一方面,由于双方的信息都来源于出版社,所以通过出版社能够做到著录信息内容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整合书目信息后还能有效解决征订目录著录不够规范、缺乏统一著录标准的问题,并能解决《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等书目报及出版社征订书目单中书目信息重复、彼此体例不一致等问题。至于出版社的在版编目数据和图书馆目录数据,由于双方内容比较一致,可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统一书目的项目。
由于三种书目信息都源自出版物,所以可设想以在版编目(CIP)作为整合三种书目信息的纽带。虽然目前我国CIF数据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但只要做好CIP数据的编制与核查工作,实现出版社、书店、图书馆(以及信息所)书目信息的共享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思路是:以现行在版编目的著录格式为基础,按CNMARC(国家文献信息机读目录通信格式标准)的要求设计规范化的书目信息格式。建议其主要著录项目包括:书名、著作者、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出版日期也可以待图书正式出版后通过网络即时传送))、估价(出版物正式出版后,通过网络迅速将定价传递给书店和图书馆,以便修改此项内容)、预计出版日期(此项目供书店征订目录使用,图书馆可作为订购时的参考因素)、装帧、开本(包括外形尺寸信息)、字数、页码(此项目待出版物正式出版后再传送)、类别、ISBN号、内容提要(此为新增项目,有利于信息检索及用户订购)、关键词(由出版物著作者在提交书稿时一并提供)、读者对象、附注等。
为了实现书目信息资源共享,节省三家单位书目编制的人、财、物力,实现一家编目、多家共享,需要对整合图书馆目录、出版社在版编目和新华书店征订目录的编制工作进行具体规划。如果从现在起就规定这三家单位要按照整合后统一的书目格式著录和传递信息,则首先必须对这三家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立即按照新的规范生产和传递书目信息,同时要逐步将过去已建成的庞大书目信息数据库加以改造,使数据库中的记录内容都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为了使这三家单位目前已经建立的书目信息数据库还能够继续使用,而且不至于因为对新书目规范的不熟悉而导致书目信息的编制与传递利用出现差错,笔者建议集中技术力量编制几套相应的书目格式转换软件,使整合后的书目信息能够得到灵活的应用。这一设想的操作思路是:集中我国三家书目信息服务部门及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力量,编制在版编目(CIP)数据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编制图书馆(信息所等)目录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编制征订目录和以CNMARC格式为基础的整合后书目信息数据的转换软件。目前这三个部门内部的书目信息的著录、编制以及书目数据库的建设等,仍然可以按照过去的方式运转,本单位过去已经建立的庞大的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内容也继续保留使用。这样做既能够尊重过去业务人员书目信息工作的习惯,保证目前的书目信息服务工作效率与速度不受影响,也能够充分利用过去建立的庞大的书目信息数据库记录。这三家单位之间的书目信息的传递与资源共享。可以借助网络及转换软件实现。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书目信息服务部门之间需要传递与共享书目信息时,借助转换软件,先将本单位的书目信息转换成标准(规范)的CNMARC格式的书目信息(项目的选取可参照上面的分析确定),然后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对方;对方收到信息后,只要利用自己的转换软件将其转换成本单位自己的书目信息格式,就能够直接加以利用。这样的操作方法不仅大大降低了书目信息整合的难度,而且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
【参考文献】
1李敏.2024建立我国西文文献计算机联合编目系统的一些思考.图书情报工作,1997(11)
2黄凯卿.2024整合我国图书馆与出版发行部门书目信息的思考.情报学报,2000(2)
3郑琳.从CIP数据看我国文献编目质量.高校图书馆工作,1998(4)
4孙更新.实现我国图书馆与出版发行部门图书编目标准化的思考.情报杂志,2000(2)
5刘嘉.21世纪中国编目网络之构想.图书情报工作,1997(11)
6黄凯卿,赵琴.2024整合我国书目信息的几点看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5)
中文书信格式范文第4篇
中文商务信函范文格式
中文商业商务信函的写作格式
如同一般信函,商业信文一般由开头、正文、结尾、署名、日期等5个部分组成。
(1)开头
呼后用冒号。
(2)正文
信文的正文是书信的主要部分,题,通常包括:
①向收信人问候;
中提到的问题答复等等;回答对方提出的问向对方提出要求等。如果既要向对方询
(3)
结尾往往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写明希望对方答复的要求。如“特此函达,即希函复。”同时写表示祝愿或致敬的话,如“此致敬礼”、“敬祝健康”等。祝语一般分为两行书写,“此致”、“敬祝”可紧随正文,也可和正文空开。“敬礼”、“健康”则转行顶格书写。
Afeng朵
(4)署名
署名即写信人签名,通常写在结尾后另起一行(或空一、二行)的偏右下方位置。以单位名义发出的商业信函,署名时可写单位名称或单位内具体部门名称,也可同时署写信人的姓名。重要的商业信函,为郑重起见,也可加盖公章。
(5)日期
函的日期很重要,不要遗漏。
商业信函格式
商业信函通常由信封、前两部分是必不可少 1)信封
用横式信封时,将收信人地址写在将收信人地址写在信封的右侧,如果位
(2)信封的内容
①收信人地址。用横式信封时,收信人地址居上书写;用竖式信封时居右书写。这部分内容包括:邮政编码,省、市(县)、城区、街道、门牌号码,以及单位全称和业务部门名称。收信人的地址要写
Afeng朵
得详细具体、准确工整。注意不要只写单位名称而不写详细地址,也不要简化单位名称,以免误投。
②收信人姓名。一般写在中间位置,字稍大。姓名后接写称呼等,如“同志收”、“先生启”。初次联系工作时,如不知对方姓名,或有时为避免因对方业务人员调动工作(或出差)而延误书信的处理,
③寄信人地址及姓名。时居左书写。
根据邮政部门的规定,式信封的左上角。
(3)对国外商业业务信函,而寄往其信封书写格式又分美式和英式两种:
一般是在信封左上角写寄信人的姓名包括:收信人的称谓(先生、女士、经理等)和收信人的名、姓、门牌号码和路名、市名、州名、邮政编码和国名。
邮票一般贴在信封右上角,航空标志或贴或写在邮票下方。②英式信封书写格式,一般是将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信封的左下角,航空标志或贴或印在信封的左上角;收信人的姓名与地
Afeng朵
址写在信封的居中位置,邮票也贴在信封的右上角。注意在写信封上的姓名、地址时,美国习惯一般都采用齐头式,就是每一行左面都取齐。英式写法则多采用缩进式,即每行逐次向右缩进。
③为投递方便,信封上(可在信封左上角或右下角)还标注2024投递事项,常见的有:
1)航空(By Air-Mail);
2)挂号(Registered,或Reg;Regd.);
3)快递邮件(Express);
4)包裹邮件(Parcel Post);
5)印刷品(Printed Matter)
6)样品(Sample);
7)商业文件
8)密函9)
;
(1fimdelivered,please re-turn
保护退还邮费(Return Postage(Guaranteed);
13)留存邮局(Post Restitute/Care Postmaster);
14)无商品价值样品(Sample(s) of no commercial Value)。
2)信文
Afeng朵
信文又称信笺。它记载商业业务的具体事宜,是商业信函的核心部分。信文内容多种多样,其表达既灵活,又有一定的格式。一般分为开头、正文、结尾和署名4个部分。
中文书信格式范文第5篇
??? 商务英语书信(Business or Commercial English Correspondence)是指交易时所使用的通信。
??? 在美国,常用Business writing,它包括书信、电报、电话、电传、报告书、明信片等。英语和美语在书信体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信头和称呼、书信格式、遣词、结尾客套语等均有所不同。
??? 一般来说,英国书信较为保守,许多英国人喜欢用老式书信体,用词较为正式刻板,而美国书信语言非常生气、有活力,格式也较为简便。因此当我们写信的对象是英国或其旧殖民地国家时,要使用标准式英语Queen's English;如果写信的对象是美国或美国势力范围的地区时,就要用美国英语。当然,英国式的语言文化近年来也有变化,但总体来说,两者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 商业英文书信,一般都要求用打字机或电脑整齐地打印,左边各行开头垂直的,称为垂直式或齐头式(Block style),美国常用这种格式;每段的第一个词缩进去,称为缩进式或锯齿式(indented style),英国常用此格式。垂直式的职务及签名都在左边的边栏界线,这种格式,在极度尊重工作效率的美国公司,已普遍采用。正式的商业英语书信要在称呼的上方写上收信公司名称和地址或收信人的名字全称、职务及地址,称为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信内地址的写法也有垂直式和缩进式之分,垂直式和称美国式将各行并列,缩进式或称英国式将各行依次退缩。
??? 不过,近来英国商业书信信内地址并未依次缩进,似乎与美国式相同。此外,在美国还流行一种普通收信人地址的写法,就是在书信的Inside Address中,把门牌号和街名都省略掉。在英文书信中要使用敬语,最普遍的敬语是Mr, Mrs和Miss(用于未婚女性)。英国人常在男性的姓名之后用Esq. (Esquire的缩写),不过在商业上也在慢慢地改用Mr. Mmes. (Madam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女士以上。Messrs(Mr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或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组成的公司或团体。在英国式英文信里,Mr, Mrs, Messrs,均不加缩写句点,相反地趋向于进步自由的美语反而加缩写句点如Mr., Mrs., Messrs.。在称呼方面,商业上最普遍的有Gentlemen(美国式)与Dear Sirs(英国式)二种,相当于我国的敬启者或谨启者。如果信是写给革个公司单位的,不是写给某个具体人的,美语用Gentlemen(复数形式),英语用Dear Sirs。如果对方公司只一人时,必须使用SirDear Sir。称呼后一般要使用标点符号,英国式采用逗号(comma),美国式用分号(colon)。书信结尾客套语(complimentary close)有多种,相当于我国书信在结尾时使用的敬礼、致敬、顺安等句。最为典型的美国式写法是Sincerely和Best regards,典型的英国式表达有Yours sincerely(熟人或知道对方姓名),Best wishes, kind regards 和yours faithfully(不知姓名)。此外,英国式的客套语还有特别礼貌的格式,但除了特殊情况外,现在不再使用。
上一篇:单位优秀员工公示范文(合集8篇)
下一篇:2024年本科自我鉴定格式集合